农机安全监理培训十篇

时间:2023-10-10 17:28:31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5号),切实提高农民工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等高危行业农民工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效保障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现就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据统计,近几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小企业;每年职业伤害、职业病新发病例和死亡人员中,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因此,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问题、保护农民工根本利益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实效。

二、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全面提高农民工安全素质为目标,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保护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权益为目的,落实责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大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力度,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可靠保障。

工作目标:到2010年,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负责的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机制初步形成;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师资、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显著提高;广大农民工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培训;统一规划,分级(或分工)实施;政府监管,企业落实;全员培训,突出重点;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三、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培训责任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培训的总体规划中,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做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要全面落实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相关专业中增加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增设安全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在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农民工集中的地方,确定一批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在职业院校、成人学校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知识的内容。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把安全生产常识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编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教案中,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将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列入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各级建设部门要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建设、劳动合同规范、建筑工人教育培训等工作中,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同步落实,协调推进。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促进安全致富的重要措施,在实施阳光工程、蓝色证书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

各级工会组织要结合贯彻《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监督、协助用人单位做好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督促企业落实厂(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结合“安康杯”竞赛,在农民工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文化活动,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企业是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对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组织或选送农民工参加有关培训,并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所需资金。

四、完善法规制度,推进依法培训

加强培训法规建设。各地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地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制定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安全监管总局要抓紧制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建设部要结合实际,制定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建设部门要按照考核标准,根据行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农民工文化水平,建立考试题库。各企业和培训机构要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进行严格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对获得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工,企业应优先聘用;对高危企业农民工,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建立培训档案制度。各企业要建立经本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签名的培训档案,真实记录培训、考核等情况。各地有关部门要及时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进行登记,并将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纳入本地区农民工信息统计范围。

五、严格培训要求,确保培训效果

明确培训内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事故案例分析;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分析;危险源和隐患辨识;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事故现场紧急疏散和应急处置;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治等。

确保培训时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建筑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其他行业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培训前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文化课补习。

落实培训载体。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要及时组织农民工到附近有条件、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进行培训。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创造条件,对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可统一组织进行培训。

丰富培训形式。各企业和培训机构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统筹安排,采取集中培训、半工半培、送教上门等形式开展教学。要针对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特点,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开设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宣传栏,编制通俗易懂、便于消化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利用多媒体、电视、漫画等图文并茂的直观方法进行教育培训,坚持文化补习与安全生产培训相结合、针对性教育与系统知识讲解相结合、形象化培训与老工人“传、帮、带”相结合。

六、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培训保障

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质量评估考核力度,对农民工培训不规范、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培训机构,及时淘汰或降级;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申报安全生产培训资质。劳动保障部门对要求承担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符合相关条件的,应当认定为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培训机构要加强内部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注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完善各高危行业农民工培训模型,增强培训效果。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培训。重视从企业和安全生产一线选聘教师,充实教学力量。

开发适用培训教材。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组织编写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教材。注重多媒体教材的研制和开发。教育部、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抓紧完成《煤矿工人安全生产培训音像教材》的联合拍摄工作;安全监管总局、劳动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尽快组织编写适用于农民工的《职工安全生产知识读本》系列教材;安全监管总局抓紧开发《全国中小煤矿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多媒体教材》;建设部编写适合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相应教材;农业部编制农民工培训读本,增加安全生产知识内容,免费发放。

七、拓宽经费渠道,加大培训投入

各地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使用中央财政用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专项资金时,要兼顾好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资金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赞助资金,积极筹集培训经费。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16号),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严禁挪作他用。

八、加强组织协调,严格监督检查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2

首先,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 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其次,农机监理在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机于的心日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的参谋、顾问,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监理帮助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了致富步伐;四是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巾,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中央扶持发展农业惠农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农业机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蓄发态势和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农机安全监理面临新的形势,如何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的几率,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机监理工作宣传不到位,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法制意识淡薄

一部分机手甚至认为“农机监理只是收钱”,不愿意积极配合,逃避管理;二是农机经营者为得到较高的收益,大部分机手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三是农机手尽义务多,享受的权利少。各农机监理部门收费都有法律依据,并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农机手只有缴费的义务,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权利,农机监理部门在处理监理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上还未能及时跟上农机化工作的发展节拍,加之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属双层领导,工作内容较多,既要服从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还要从事农机管理、培训、推广等工作,间接地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

2.农机监理监管难度增大

县级以上农机监理部门对道路外、田间场院行驶作业的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和处理道路外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等职能,但在行使这些职责时缺乏必要的手段。主要表现在:农机监理部门的着装已被清理,农机监理人员不能身着统一制服进行执法检查,增加了农机执法检查的难度,也影响了农机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农机部门对上道路拖拉机只有行政许可权,没有行政处罚权,导致在管理上的脱位。农机安全责权不统一,对农业机械在乡村道路上的安全检查、违章处罚和事故处理不明确,执法难度加大,严重影响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

3.农机监理技术装备不足

部分农机监理机构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落后。部分县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至今还没有方便可行的检测设备,仍维持在手工检验,检验人员还没有摆脱传统的靠眼看、凭经验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监管规范化建设。对农机交通事故的勘察设备更是寥寥无几,都在制约农机监管工作向规范化发展。

4.车辆管理与道路管理脱节

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明确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及其驾驶员核发牌证、年度检审、宣传教育等职责,没有明确农机部门的行政许可监督权,不仅造成了许可权与许可监督权的脱节,同时也造成了车辆管理与道路管理的脱节。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也不能了解农机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针对农机作业的特点进行重点防范。

三、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宣传

现阶段,农机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厂矿 企业 、集市及乡(镇),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教育 ;在学生集中的乡村学校,以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农民朋友进行农机安全教育,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农机安全监理与相关部门有着密切联系。农机监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大自我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法规与条例,使政府加强对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视,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积极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为开创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走村入户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规和知识,通过“安全生产月”和“农机安全日”活动,扩大宣传效果。

2.深入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活动

农机监理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的源头管理,做好对农业机械在农田、场院等场所生产作业的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查处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载人、脱离年检以及使用伪造、变造的牌证、检验标志等违法行为,排查事故隐患,做到应查尽查、不留死角,遏制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3.强化服务,提高农机监理的总体水平

农机监理的工作特点和社会性质决定了其职业道德,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为工作核心,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尽职尽责为根本要求,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要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从实施规范管理人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作水平、服务能力的高低源于素质。农机监理部门应把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严把监理人员素质关,实行考核上岗、持证上岗。要求监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正确履行政策法规,还必须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户、服务机手的思想意识,自觉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农机监理各项规章制度。要对监理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规范化监理所(站)标准、监理人员管理、考试员管理、检验员管理、事故处理人员管理、监理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制订全国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4.加大农机执法力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我们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行使好法律赋予的权利。全面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机制的转变与创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农村道路拖拉机交通安全。要尽快建立农机监理、公安交警联合执法和信息互通机制,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好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完善农机监理网络,抓好源头管理。

5.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技术装备建设

建立农机监理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建议国家应就农机监理体系建设予以专项扶持和补贴,各级财政应将农机监理工作所需安全宣传教育经费、执法检查经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常年预算,予以保障。要根据当前农机监理面临的新形应尽快调整技术装备项目,取消不适用的设备仪器,增加近年来新出现的技术设备,如安全技术检测车、计算机网络管理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提高监理专用车、计算机、打印机、塑封机等装备标准,并考虑当前建立县级农机监理分站的需求。尽快是解决农机监理统一着装问题。

6.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的监管,确保培训质量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3

一、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全县由于监理机关人员超编严重,一些专业技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无法进入监理机关,结果造成全县监理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偏差,监理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和阻力比较大。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科技技术人员去处理,结果因缺乏人才,工作无法入手,造成工作很被动,给监理工作造成很大损失。(2)农机分散农村千家万户,安全监管工作艰巨。扶沟县农机分散在“十乡,五镇,一个农牧场”总计十六个乡级行政单位。农机拥有量大,分布面广,经营分散,作业项目多样,作业地点受多变,流动性大。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十分艰难,目前农机监理工作的人力,财力都不允許。县农机监理人员很少,那里有精力去管理这么多的农机安全。(3)农民机手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差。在农村发现,有许多都是昨天丢下三把的农民,今天购机就成了农机操作驾驶员,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存在三差三少的现象。安全意识差,守法意识差,驾驶操作技术差;安全生产知识少,接受牌证管理的少,主动参加学习培训的少。重使用轻维护,技术状况差,人为故障多,维修费用高,事故隐患多。(4)群死群伤的农机事故少。从目前各地的农机事故来看,多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少,特别重大的事故更少,群死群伤的事故基本上没有。因此很难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有的地方还没有列入政府的工作考核目标,搞好农机安全成为农机部门单打独斗的事情。所以,有的地方农机监理工作开展不顺畅。(5)缺经费,缺少必要的设备。农机监理工作,在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中,一些有关的文件中和领导讲话中以及报刊中都说重要,是国家安全生产的组成部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是执法部门,代表国家进行农机安全监管执法。但在贯彻落实中,大打折口。大部分县级农机监理站都是事业单位,有的是财政全额拨款,有的是差额拨款,经费无保障,有的农机监理人员工资都难及时发放。

二、农机监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有些县农机监理人员年令老化,知识老化,思想保守,跟不上农机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需要知识更新,需要进行培训,需要新鲜血液,需要青年人来充实和补充到农机监理队伍中去。

三、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对策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4

关键词:农机安全宣传;农机化作业;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31-2

0 前言

农机安全宣传是紧紧围绕农机化作业,以安全为中心所做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农机安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安全宣传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安全技术的培训等,涉及面广,任务繁重。

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在农机安全监理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在全社会迅速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全面提高社会效益;其次,保障整个农机监理工作稳步健康的顺利发展,不断提高农机化生产的经济效益;第三,强化目前还较为薄弱的农机监理工作体系,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促进了农机培训、修理、科研、鉴定、推广等工作的开展。农机安全宣传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农业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农机安全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机驾人员的思想、业务、技术素质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向全社会广泛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使之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维护农机安全生产。而农机监理则是对农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实行全面管理,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由此可见,它们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农机安全寓于其中,它是农机监理工作的先导,防止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它与农机监理的其它各项工作相互依存、密切联系,贯穿于整个农机监理工作的始终。因此,毫无疑问,农机安全宣传应占农机监理工作的主导地位。

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机安全生产目标,实施安全战略措施,充分显示了农机安全宣传的实际作用。农业运输和农田作业事故逐年大幅度下降,并在近几年出现了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的良好局面。随着农机监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本文认为在实际农机安全宣传工作中应注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坚持把农机安全宣传贯穿于农机监理工作的全过程

1.1 从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抓起

大量的驾驶、操作人员是组成农机安全生产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对农机安全知识及技术掌握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农机作业生产的安全。根据农机安全监理规章的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公民,在成为合格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必须克服“重技能,轻安全”的教育方法,把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列入考核内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有效地防止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1.2 安全教育的正常化、经常化

针对农机作业项目多,农机具品种多、型号杂,作业条件千变万化的特点仅仅依靠有限的集中教育、培训,难以达到农机作业安全,必须把安全教育宣传充实到农机监理的日常工作中,使之逐步正常化。要把驾驶、操作人员遵章守纪、文明安全作业的内容纳入年检、年审中,不断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要把安全宣传内容列入到各地每月的“安全生产活动日”等日常工作之中,结合其它农机化技术的培训,把安全宣传置于各项工作之首。要把安全宣传融合到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坚持“三不放过”原则,特别是农民群众没受教育不放过,以血的教训告诫和提醒人们充分认识到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3 作业前的安全培训不放松

首先,应把作业前培训作为一个必备条件,逐步正常化、制度化;其次,培训的对象要广泛,应包括驾驶、操作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再次,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应注重于安全使用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这一点对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中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另外,在形式上可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充分提高人们的警惕性,以良好精神状态投入作业生产。

1.4 要坚持边检查,边宣传

针对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开展各种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客观上的事故隐患,还能有效地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因此,在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田检路查中,不仅要检查技术状况,安全设置,纠正违章,还要做好农机安全宣传工作,使驾驶、操作人员既接受检查,又受到宣传教育。

1.5 重视安全宣传的社会性

为更好地发挥安全宣传在全社会的教育作用,安全宣传内容要具有科普性。农机化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要达到通俗易懂、大众化,形式要多样化。另外,更重要的是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搞好部门间的协作,使农机安全宣传渗透到农机管理的其它各项社会性工作中,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关注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2 农机安全宣传的形式要多样化

农机安全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是农机作业项目多样化,农机经营形式多样化,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不同层次的必然要求。它要求宣传形式能丰富多样,内容能通俗易懂,便于人们吸收和接受。显然,单一化生搬硬套的教条形式必定徒劳。

因此,农机安全宣传必须采取机动灵活,不拘一格的形式,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光碟影像和网络等形式,采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民歌等编排节目来提高安全宣传的趣味性。可在村头路口、集市等显要的地方书写和张贴安全标语、警句,深化安全宣传效果。

与此同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即经常性与季节性、专业性与社会性、横向和纵向、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的结合。让多样化的农机安全宣传融合在“四个结合”中,达到既深入又广泛的教育效果。

3 加强安全宣传的内部建设

3.1 配备专职安全宣传人员

要改变安全宣传无人负责的被动局面,农机监理部门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宣传人员,定人定责,全面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组织基层农机安全宣传工作,从上到下形成一个有机的宣传网络。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会等,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农机安全宣传队伍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2 配置必要的农机安全宣传材料和设备

包括宣传材料、宣传设备等,要储备一些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知识和技术等影片、录像光碟、录音、图片、农机安全宣传画等资料,并配备影碟机、摄像机、幻灯机、照相机等,逐步提高农机安全宣传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手段。为了便于更好地搜集宣传材料,还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机安全宣传的档案工作。

3.3 抓好安全宣传总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5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机管理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及农机化发展的方向、措施

农机管理部门担负农机推广、农机质量监督、农机技术培训指导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突出抓好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农机管理部门应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为“三农”服务这一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积极努力工作,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1.千方百计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

推进各项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健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认真研究和提出增加补贴品种,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宣传《促进法》,采用电视、标语、咨询、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好各类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化农机具演示会,让农民在演示会中尝到甜头。加强建设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2.实现农机行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

发展农机服务网络,规范农机行业管理。一是加强维修网点的技术培训,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维修技术的培训,修理工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逐步推进行业准入制,提高服务网络队伍素质;二是要联合工商等部门进行宣传,增强农民自己维护消费权益的意识;三是成立农机执法队伍,对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打击,全面清理整顿和净化农机市场,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四是设立农机投诉专线电话,及时调处农机质量投诉,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要帮助农民向生产者和经销商依法要求赔偿,追回损失,要求农机经营者严格实行“三包”服务;五是加强服务网点的布局和培植,让农机手在优质服务中得到实惠。

3.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技术人才素质

农机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农机的生产、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技术知识的培训普及,任务重,难度大,应把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一是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二是完善培训设施和实践场地,学习资料的到位,理论学习做到电教化,实践操作全程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训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新专业,加强技术培训。农机培训要面向农村,针对农机的生产、使用、维修三个环节开展培训,培训专业包括农业机械作工、拖拉机驾驶员、农用车驾驶员、电焊工、铸造工、农机修理工、车工、维修电工等专业。四是加强培训考核标准,参加培训人员严格按标准考核,经鉴定合格人员颁发农机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4.农机作业组织化,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加大农机作业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有效地发挥农机作业效率,较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土地的流转,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村劳动力,使农机作业规模化,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一是各乡镇农机站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有关政策,加强自身建设,调查好各乡镇的农机拥有情况和农田分布情况。二是加强农机手的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培植,鼓励各类农机手组织联合起来,实行连片承包作业,承包作业与零点作业服务价格要区别开,让农民和机手都得到好处,同时加强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效率。三是成立农机作业合作社,让农机作业有组织、有规模、效率高。四是变分散为集中,科学配置机械资源,同时加强机耕道的设计、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5.努力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把农机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

如何消除或减少农机使用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或减少损失,提高农业作业的效率和效益,我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农机安全监理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宣传计划,经常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和机手和安全法律等知识,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组织专题项目,扩大宣传的层次和覆盖面,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成立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积极向上级汇报农机安全生产情况,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树立农机监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三是农机监理队伍要 到政治严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文明,经营开展路检路查,及时掌握农机安全动态。四是要健全农机监管机制,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融入农机经常性管理中,强化区域管理职能,通过上下联动的规范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五是农机安全监理对无牌证的机械、无证驾驶、违章载客、擅自改装改型、不按时参加年审等行为,依法适度给予行政处罚,以提高机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通过对农机生产的安全监管,使农机高效、安全、有序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要作好工作安排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积极开展各项服务,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农机作用。

二、农机化发展建议和措施

农机化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机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1.进一步加大农机法规宣传力度,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治机,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零指标。

2.实施“阳光培训”工程,挖掘农机校已有资源优势,开拓农机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新路子,为农村培训更多适用技术人员。

3.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上级重视支持,尽早解决乡镇农机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4.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创新农机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农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农机服务产值明显提高。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6

“人”是影响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的最为重要、最活跃的因素。道路交通事故大部分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

1.拖拉机驾驶人因素。拖拉机驾驶人是事故的缔造者,是事故的主导要素。主要表现在驾驶人的生理、心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生理因素:拖拉机驾驶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能驾驶操作相应的机械并具备正常的反应能力。《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申领拖拉机驾驶人的年龄、身高、四肢、视力、变色能力等身体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拖拉机驾驶人培训资格审核前,必须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出具《身体条件证明》。农机监理机构在受理驾驶人申请时,要认真把关,禁止为患有影响拖拉机安全驾驶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核发驾驶证。拖拉机驾驶人带病或疲劳驾驶往往也会引发事故。心理因素: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心理常常受社会风气、家庭琐事、思想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精力不集中、情绪波动、麻痹大意而导致操作不到位或遇突况反应迟钝,处理不当,酿成事故。技能因素:驾驶人未经培训、考试,无证驾驶。不懂驾驶操作技能、不懂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安全驾驶常识和安全意识,更缺少应急处置能力。常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有些驾驶人虽有合法的驾驶证,但由于长期不驾驶拖拉机或驾驶与驾驶证准驾机型不符的拖拉机。驾驶操作生疏,遇紧急情况处置不及时而发生事故。职业道德因素:有些驾驶员心高气盛,职业道德差,视安全为儿戏,常常违法载人、酒后驾驶、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装载、强超抢会、无证驾驶、违规追车等等,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

2.行人要素。行人是道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行人因素主要表现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故意等方面:一是生理因素。行人因醉酒、生病或患有某些生理缺陷,在公路活动时,不能及时避让来车,引发事故。二是心理因素。行人无安全意识,或边行走边考虑问题,精力分散,不注意前方行车情况,或紧急办事,在拖拉机驶来时,临时横穿马路,造成事故。三是偶然因素。行人看不到道路上的拖拉机行驶状况,突然进入道路,造成事故。四是群众的故意行为。群众因生产、生活需要或条件限制,在公路上晾晒、打场、堆放杂物、办红白喜事、摆摊设点等也会导致事故。

二、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中“机”的因素

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是影响拖拉机道路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拖拉机所有人相比汽车等其他机动车辆的车主在经济上属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条件、安全意识等限制,拖拉机主普遍有“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拖拉机长期使用后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保养,时常出现拖拉机“带病”行驶的情况。有些拖拉机安全防护装置、灯光、后视镜、喇叭等零部件坏了,不及时修复或更换。甚至有些拖拉机的转向机构、制动装置等的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也不及时修复仍继续使用。不少拖拉机已达到或超过报废期限还在继续使用,致使拖拉机的安全性能、环保性能及经济性能明显下降,带来安全性能差、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及事故频发等问题。

三、防控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道路参与人的安全意识。一是利用公共媒体广泛宣传。二是利用宣传月、宣传咨询日集中深入宣传。三是培训农机驾驶人时强化安全知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四是各级政府在有关会议上宣传。五是通过拖拉机交通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五是将农机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学内容。让安全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基层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县、乡镇、村及拖拉机驾驶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当地政府、农机监理机构、拖拉机驾驶人依法分别承担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主体责任。建立拖拉机及驾驶人台账,实行户籍化管理。将衡量拖拉机安全监管水平的“三率”(驾驶人持证率、注册登记率、年检率)纳入对乡、镇,村的安全考核。

3.重点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对驾驶人的监管要坚持“三严”。即:严培训、严考试、严审验。严培训。在新驾驶人培训中,要严把健康体检关和培训质量关。严格审核新驾驶人身体条件,不能有影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生理缺陷。严格驾驶人的培训质量。达到“三懂四会”即懂拖拉机的构造原理,懂道路交通、农机安全法律法规,懂安全操作规程。会操作、会检查维护、会调整、会排除故障。同时,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资质监管。定期检查其师质、教学设备、场地情况以及组织教学培训情况。督促其保证培训质量。对不能满足培训要求,不能保证培训质量的培训机构,及时责令整改直至取消其培训资格。严考核。农机监理机构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拖拉机驾驶人各科目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组织拖拉机驾驶人四个科目考试。严禁给不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驾驶人核发拖拉机驾驶证。农机监理机构要加强对考试员的教育和管理,实行考试员考试负责制。谁考试,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落实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持证拖拉机驾驶员的质量。严审验。在换发和审验拖拉机驾驶证和日常的安全检查时,细致观察和询问驾驶人当前的健康状况,严格审核《拖拉机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严禁让新患有影响安全驾驶疾病或者生理缺陷的驾驶人继续成为拖拉机驾驶员。

4.依法规范拖拉机登记注册和年度检验工作。严格按照《拖拉机登记规定》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手续。严格按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监理检验技术规范》开展年度安全技术检验。严禁为未经安全技术检验或安全检验不合格的拖拉机注册登记、发放年检合格标志。

5.以人为本,开展利民便民服务。农机监理机构应配备移动式农机考试及检测设备,深入乡村一线,送考、送检下乡,推行集中定点服务。

6.部门联动,加强拖拉机道路安全动态监管。落实农机、公安有关农机交通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农业(机)部门定期向公安部门通报农机注册登记、驾驶证核发、拖拉机年检等情况。公安部门定期向农业(机)部门通报道路农机事故及农机驾驶人违章情况。公安部门应将拖拉机违章纳入道路安全监控,并将监控信息抄报农机监理机构。农机监理机构根据监控信息,对违章行为按照农机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组织强制安全教育,使违章拖拉机驾驶员受到安全警示教育,确保违章行为得到纠正。组建监理、交警联合执法机构,开展县、乡道路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拖拉机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7.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财政投入。摆脱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长期依靠行政事业收费返还维持工作经费的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各项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配备必要的农机安全监管设施,不断提高科学监管水平。

8.完善和运用好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县,乡、镇定期召开由公安牵头,农机、交通、安监等部门参加的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总结、分析当前农机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安全态势,协调、整合各相关部门职能,研究提出加强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7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分析

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实施后,推动了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减少了农民工职业病的发病率,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但是也存在着政府部门之间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协调不够、企业安全培训资金不到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影响了农民工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进一步分析并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

一、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体系的完整性

国务院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特别是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农民工培训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培训规划、培训机制、资金管理、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绩效评估、组织保证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规定。根据国务院农民工教育培训基本精神,农业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了《2003~2010农民工培训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并且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委制定了《关于中央企业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推动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安全素质,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据统计,我国各有关部门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共培训农民工23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2亿。国务院各部门职能定位、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不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也有所区别,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农民工就业培训、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培训,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农民工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培训检查、规章制度建设等,部门分工促进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的专业化、精细化,但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管理的难度,分散了农民工安全教育资源和力量,以至于目前农民工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环境还存在着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突出问题。据中华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4%的人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但是用人单位为其采取防护措施的比重偏低,保护条件堪忧,职业病检查、安全培训落实较差。

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安全保护和救助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减少事故伤害,是国务院和各部门制定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和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发挥各个部门的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农业部门要了解和掌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分布,做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信息、政策引导、跟踪服务等工作,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动员和领导水平,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和安全教育创造良好前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组织人员编写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大纲、教材,培育、审核并管理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职业安全教育证书制度,指导并管理各培训机构和教育培训部门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工业生产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从源头上改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财政部门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收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全国统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国家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安全生产标准与条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加大对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安全生产制度的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的违法行为。总之,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加强国务院各部门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整体合力。

二、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规划,增强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规划是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减少安全责任事故、保护农民工身心健康的客观需要,是合理配置安全教育培训资源、突出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解决安全教育培训难点的基本前提,是落实国务院各部门安全教育政策、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措施。《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实施后,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力度不断增强,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政策、奖励政策、就业准入政策等得到完善,农民工培训的范围和人数不断扩大,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大幅提升。按照培训规划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组织人员编写了《农民工安全生产指南》、《安全生产普及知识百问百答》、《新工人入厂安全教育读本》、《农民工艾滋病防治教育30问》等一批农民工培训教材,提高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农民工初步掌握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提高了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职业素养,并且得到了国务院各部门、农民工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新一轮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抓好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且要求新一轮农民工培训规划的制定要遵循我国经济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布局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要求,要加强对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农民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相关制度。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与农民工外出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规划结合起来,要在设置和编写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同时,增加农民工职业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大纲、教材等内容,使农民工了解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等基本知识,要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分别发证制度。转贴于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突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生产等高危行业全员培训,建立健全高危行业安全培训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行业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按照《特种作业范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特种作业人员行业准入、在岗培训、安全考核、目标管理,要制定《安全生产培训监督检查办法》,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水平,并把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制度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强化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体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原则,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技工学校或职业培训学校,加强对本单位准员工和在岗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鼓励政府部门或社会力量创办农民工安全教育联合培训基地,对缺乏自主培训能力的民营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等中小企业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鼓励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力量通过组建讲师团“送教上门”、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制作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影像教材等形式,运用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多种载体解决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难的问题。

三、明确政府部门和企业责任,保证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落到实处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农牧业机械管理局成立于1976年,下设市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站、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及6个乡级农机管理服务站。全市农机系统共有干部职工84人,其中局机关13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17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站25人,乡级农机管理服务站29人。2014年,乌苏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共培训学员705人,其中培训农机管理人员188人、农机技术人员120人(推广骨干103人)、农机监理人员67人、农机操作人员200人(新购机农民130人)。近年来,该校加大了农机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的力度。先后分批组织乡镇农机管理、推广人员参加自治区、地区、县各类农机政策法规及业务培训,轮训率达100%;创新了培训模式,提高了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基本能够满足农户、农机手的需求。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有固定的办公室、教室、图书资料室、电教和实习设备。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主力军”。因此,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不断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农机人才责任重大,除了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外,还积极拓宽办学领域,先后开办了农机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农机维修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电焊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农机营销员职业技能培训班以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职业技能培训班等。在制度建设方面,目前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制定有校长岗位职责、教导主任岗位职责、教练员岗位职责、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从而强化了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学校还制定有安全保障、教员管理、学员管理、学员学籍管理、教学设备及车辆管理等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学校的各项行为,从而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2乌苏市农机教育培训面临的不利因素

2.1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缺乏后劲

目前,乌苏市拖拉机保有量1274台,其中链式拖拉机43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296台、小型拖拉机935台,联合收割机20台。而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在编教师只有11人(专职教师为7名,兼职教师为4名)。这11名教师要负责全县拖拉机手的培训工作,师资力量显得太薄弱,满足不了农机培训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存在老龄化问题,知识老化,缺少专业进修机会,对各种新型业机械知之甚少;上级业务部门对教师缺乏有效管理,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培训领域狭窄专业设置单一

目前,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培训面较为单一,基本只停留在拖拉机驾驶员培训上。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市场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市场,它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动。培训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严重制约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2.3政府支持不够学校发展滞后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的财力支持不够,培训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办公设备,制约和影响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省、市、县各级农机校相互脱节,基本没有业务联系和沟通,也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学校发展基本处于原始状态。三是个别机手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认识不够,认为农机是在农田作业,作业环境不复杂,驾驶操作简单容易,只要会开就行。

2.4农机校管理体制不顺

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没有长期比较稳定的核心产业,加之农机生源的严重不足,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同时,农机部门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劳动部门配合协作不够;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与农机监理部门、农机推广部门协作关系处理不好,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3搞好乌苏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前提。为此,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也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出色的成绩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增强做好农机科技培训的信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推动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3.2提高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质量是农机培训工作的基础。为此,一要坚持对教职工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二要积极鼓励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应采取定期组织听课、举行教学观摩会等方式,不断促进和增强教师的授课水平。三要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课时,确保培训质量。

3.3建立培训与监理合作共进制度

建立培训与监理合作共进制度是发展农机培训工作的关键。农机安全生产问题是农机部门的头等大事,要保障农机安全生产,除了加强农机监理外,更应加强农机培训工作,只有从安全生产的源头———农机培训工作抓起,才有可能真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农机培训工作也离不开农机监理,离开了农机监理,农机培训的生源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农机培训与农机监理在农机化工作中是密不可分的,必须协调关系,加强配合,形成全局上下一盘棋的合作共进机制。

3.4改革教学制度

改革教学是发展农机培训工作的必然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化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大量应用,新型农业机械的不断投入使用,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进行教学制度改革,才能使农机培训工作得以发展。

3.4.1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仅靠“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教学缺乏生动性,学员也不易接受,而且作为农机培训这样一门操作性较强的技术培训,培训对象又是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过多的理论培训对他们是不现实的。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要讲理论,更要重实际操作,利用实物、模型、模拟驾驶等先进教学手段,引发学员兴趣,在教学中多让学员进行田间、道路上的实习操作,对常见故障要学会排除,对突发事件要学会应急处理,还要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其安全意识,减少违章驾驶,减少事故发生。

3.4.2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农机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原有的教材内容知识老化,技术陈旧,信息含量少,实用技术贫乏,应加以更新,以适应农机化发展需要,满足农民需求。

3.5加强横向联系

3.5.1与监理部门合作

要利用农机检审验期间或其他机会对机手进行农机法律法规的普及,搞好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特别是要针对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搞好宣传和教育。

3.5.2与推广部门协作

要立足农机推广部门近年来新引进的各类新型农业机械,搞好新机具操作手培训,坚持引进一种就设法培训一种,保证源头管理。

3.5.3与主管部门协作

要搞好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如对县及乡镇农机干部可进行有关政策、法规的培训,举办农机新技术学习班,介绍各种农机管理的先进经验等;对农机经营组织与作业大户可开展经营知识和其他专项技术的培训等。

3.5.4与公安交警部门协作

要充分利用自有场所、设施和技术优势,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协作,开展进行联营或借权经营,授权办学,诸如开展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电瓶车及其他培训。

4结语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9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依法执政

(一)落实党委书记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强化督导考核,按期完成法制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各股、站、办负责人与党委书记、局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负责股、站、办普法依法行政工作,各股、站、办明确一名工作联络员,并建立了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职责,设定政策法规股、办公室、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植保植检站为依法行政示范岗,示范开展局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发挥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省、市、县相关法治建设制度,完善党委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决策制度机制,制定依法行政责任主体、依法行政政务公示、法治工作责任追究等制度。

(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全面实施从严治党《决定》,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局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完善党风党纪教育、述责述廉、约谈等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着力形成改进作风长效机制。

(三)强化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府行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以及内部层级监督。实施《县农业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县农业局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县农业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备案制度》、《县农业局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暂行制度》。

(四)加强法制机构与队伍建设。局设立政策法规股,有专职人员4人,通过明确职责、配备人员、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措施,集中行使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行政监督权、处罚权。实现机构合法化、人员专职化、手段现代化、管理正规化、经费正常化,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装备精良、高效廉洁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建立完善依法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及纠错机制。制定《县农业局会议制度》、《县农业局财务管理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县农业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制度。

(二)依法全面履行行政职能。依法清理并建立“三张”清单,主动精简和下放行政权力,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提高权力运行效率,加强权力运行电子监察和风险防控。严格执行经省政府公布的农业行政审批项目,切实做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严格执行许可收费制度、许可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并落实行政许可受理、审查、告知等规程和服务细则,及时向市局报送信息,全年办理行政审批件514件,实现零投诉、零差错、零超时办件,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均是100%,办事群众满意率100%。

(三)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遵循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受追究的原则,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进一步明确执法权限和职责,理顺内部执法关系,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执法考评和监督机制,努力实现执法主体和执法职权法定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全面提高我局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并实施《县农业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的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完成行政执法证年审工作。规范农业执法文书,认真贯彻农业部《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执法文书,规范执法程序,推进执法文书电子文本;对重大农业行政处罚案件,在规定的时间报县政府和市农业局。

(四)全面推行农业综合执法。我局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现有专兼职人员11人,专项行动增派人员除从植保植检站、土肥站、种子管理站抽调人员参加外,增加科教股、茶果站、农技站、蔬菜办、农经站、蚕桑办、食用菌办人员组成,并牵头协调县工商、质监、物价、公安局、供销联社等单位联合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在全县35个场镇聘有农资打假义务监督员,添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残检测仪、食用菌荧光增白剂检测仪、录音笔、照相机、电脑等设备。

(五)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制定《县农业局行政调解工作制度》,设立仲裁办,对行政调解人员行为规范、行政调解原则等进行宣传,按照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的要求,落实组织领导、工作责任、配备专职人员,把行政调解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实行“一岗双责”,有序地开展工作,加大行政调解工作力度。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受理54起案件,调解成功率80%。

(六)深化农业政务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在班子会、中层干部会、职工会议组织学习政务公开有关政策,通报局制度执行、经费开支、工作推进情况,在单位设置固定公开栏,在县政府政务公开网页公开相应的政务内容,成立了县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中心,签合同868份,涉及1936户,流转土地总面积78958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860亩;全县有农民专合社326个,新增18个,其中部级专合社2个、省级11个、市级22个;三项补贴全部兑现,共补贴3460.5万元;全年共公开局工作意见、总结、简报、信息等120余条。

三、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教育

普法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民意的、传输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意识的大众化教育方式,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是有效地训练民众初步掌握在现代法治社会生存的基本手段。我局分别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干部职工学法制度》。主要普法内容有中央和省“一号文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省农村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全年印发各种书籍、宣传册8万份。

(一)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局中心组成员年学法6次以上,并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先后有20人次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培训,每年定期向局干部职工讲法2次以上,全部参加县依法治县办组织的考试。通过这些活动,局领导深入学习了行政法律知识,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或分管工作有关的专业法律法规,达到法律认知层次,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二)公务员学法。年学法时间超过50学时,先后20人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法制培训,50人次参加行政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通过这些活动,本系统公务员深入了解公共行政管理法律知识与公务员职位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掌握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达到法律认知的层次,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三)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培训。局现有持“行政执法证”人员29人,持证人员都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考试,年学法时间24天以上,有40人次参加了省、市、县、局组织的法制培训,通过这些活动,广大干部、职工掌握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和其他行政法律法规,提高了执法水平,增强了执法能力。

(四)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组织全县680户农资经营户进行“种子、农药、肥料经营”培训,主要培训《种子法》、农作物品种管理的相关规定、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的诠释,《省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先后有1500人次接受培训,培训率100%。广大农资经营户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法律心理素质,懂得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是社会生存的基本要求,经营要杜绝假劣农资流入市场,保证农资安全有效,维护农业生产正常秩序。

(五)乡、镇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培训。积极开展法律进村入户工作,普法主要内容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子、果茶苗木、植物检疫、农药肥料、农技推广、农业承包合同、无公害农产品等。培训手段多样,如出动宣传车在各乡、镇巡回宣传,在有线电视、广播中播放法规知识;组织各乡镇农技站130人次参加省、市法律、法规有关知识更新培训;结合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村沼气国债、以工代赈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的项目开展相关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其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项目,组织政策法规工作人员、科技人员300人次授课,每个培训班培训时间7-15天,培训内容有农村政策法规和有关专业技术知识,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99人。另外,每年利用县政府组织的“四下乡”活动,赴全县15个乡、镇赶集宣传法规知识,用常见的挂横幅、办专栏、墙报宣传法规;同时,我局与所在社区加强联系,在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上多方协调,加强沟通,促进社区平安。

四、深入推进农业行业依法治理

(一)全方位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工作,成立“农资打假专项治理领导组”,由农业、监察、财政、宣传、公安、工商、质监、物价、畜牧、经商、粮食、司法、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明确部门职责。农业局牵头组织实施农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经商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农资生产企业依法经营并加强质量管理;质监局负责农资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管;公安局负责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重大案件的侦察;工商局负责流通环节监管;物价局负责农资价格监管;监察局负责查处失职渎职、案件;县政府新闻办、县广播电视局负责宣传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结合市局各类执法行动,一年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864人次,车辆200台次(含宣传车),检查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销售点2051个次,整顿市场216个次,查处案件12件,结案1件,立案11件(其中农药6件、肥料5件、农机1件),收缴农资2100公斤,挽回经济损失25.5余万元。

(二)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对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检查,市场上销售蔬菜主要是城乡结合部菜农生产,部分乡镇逐步形成生产基地;市场上的水果、茶叶、粮油产品除本地生产部份外,多数是经销商从外地组织进入我县销售市场。对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基地的检查,生产基地环境周围规定范围内无工矿企业、医院等污染源,未向基地排放或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县15个乡镇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配置农药残留速测仪。配合市局对生产基地农产品进行抽检,用新型果蔬农药残留速测仪对水果、茶叶、蔬菜36个样品进行抽样检测,合格率100%。在石海家园购物中心建一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全方位开展我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工作。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新建6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2个。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篇10

一、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其次,农机监理在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机于的心日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的参谋、顾问,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监理帮助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了致富步伐;四是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安全认识上的制约。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农机安全生产缺乏足够认识,存在重农机推广、轻农机安全的倾向,忽视农机安全发展,农机安全生产未能纳入农机化发展战略。农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或者停留在讲话中、文件上,农机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其次,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投入不足,农机安全生产投入欠账严重。三是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农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认为农机安全生产仅仅是农机监理部门的职责。四是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部分地方的农机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不力。

(二)宣传教育培训滞后及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方法和手段落后,加上少数地方、部门漠视安全防范,不愿进行必需的安全投入,致使安全隐患严重。因接受培训需要较大的财力和较多的时间投入,许多农机从业人员,几乎从未进行过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忽视安全操作,处险境而不自知,遇险情而难自救,常常因小小疏忽或操作失当,酿成重特大事故,付出惨痛代价,“十年辛劳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实践证明,有无培训教育,情况大不一样。农机从业人员有了安全生产的意识,有了安全生产的知识,有了自我防范的能力,农机安全生产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农民着想,这是最重要的着想对农民负责,这是最重大的责任。

(三)农机监理基层管理服务网络不全。从目前情况来看,县、市、区都设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其编制、装备、设施、人员较健全,而乡镇、农场没有专设机构,监理人员很少甚至没有。农机监理基层网络不全,对分散在千家万户并行驶在乡村道路上的农机安全生产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三、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向农民和机手宣传农机法律、法规,提高其操作、保养机车对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求驾驶操作人员养成作业前检查农机技术状况,特别是对影响作业安全的零部件检查的良好习惯,从而在农机本身的技术状况方面保证作业安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培养一支驾驶操作技术过硬的农机队伍。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