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10-10 17:27:40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科研课题管理系统,Java EE平台,信息化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今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1]。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高职学院刻不容缓的建设项目。科研管理系统就是(文秘站:)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信息化管理这个课题进行研发,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帮助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科研课题管理,并且提供教师学术成果申报接口。

1 系统分析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用户权限共有三种,分别是普通教师、科研部门管理员以及评审专家。其中普通教师有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申请、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以及学术成果申报功能权限;评审专家有审核科研课题立项以及科研课题结题功能权限;科研部门管理员用有科研经费审核管理以及学术成果审核登记功能权限。三类用户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1.1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课题管理由科研课题申报、课题流程管理以及科研项目结题三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

科研课题申报流程分为两步:首先由教师填写科研课题申报表,并上传Word电子文档作为附件,然后评审专家可以下载申报表的电子文档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

课题流程管理分为两个部分,科研课题进度管理以及科研经费管理。承担课题的教师每季度填写项目进度报告,科研处管理员进行随时登陆平台追踪课题进度;教师在平台上进行科研课题经费申请,由科研部门管理员进行审批,并实现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完善课题经费报账机制,实现经费报销记录管理以及经费余额管理等子功能,。

科研课题结题流程与申报流程基本一致,首先教师填写科研课题结题申请,并上传结题报告的电子文档以及成果材料作为附件,评审专家下载结题报告和成果材料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审意见。

1.2 科研成果申报

提供教师申报通道接口,教师用户提交学术成果的申报材料。由科研部门管理员认定科研成果后记录在数据库科研成果信息库中。同时为科研部门管理员提供对科研成果的分类查询、统计以及报表导出和打印等功能,在系统中将科研成果分为论文、设计、课题、讲座、着作、学术成果获奖以及专利等七个大类。

2 系统设计

系统使用SSH框架按照三层架构模式开发,分为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以及表示层[3]。表示层采用Struts框架,使用action控制器与页面进行数据交互;业务逻辑层采用Spring框架,负责系统复杂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持久层采用Hibernate框架,调用JDBC模块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4]。整个架构层次清晰,将数据库操作代码、业务逻辑代码和页面显示代码分开,提升了代码的复用性,降低了代码的耦合性,从而增强了程序的可扩展性。下面重点介绍科研项目管理中三个重要功能模块设计,分别是科研项目申报模块、项目流程管理模块和科研项目结题模块。

2.1 科研项目申报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申报模块分为科研项目信息提交、申报书上传、科研项目审核三大功能,由控制器DelareAction、UploadAction和VerifyAction通过调用业务层和持久层代码来完成。控制器中函数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2.2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由三个功能构成,分别是课题基本信息管理、课题经费管理以及课题进度管理。通过控制器Finish、FundsManageAction和ProgressAction调用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代码完成,控制器函数及功能如表2所示。

2.3 科研项目结题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结题模块功能由课题结题申请提交、课题结题申请书上传以及课题结题申请审核三个功能组成。通过控制器 Finish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提交功能,Upload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书上传功能,CheckFinash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审核功能。具体功能模块的函数及其功能见表3。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2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战略管理,实现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第二条 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科室主任等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领导及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并督促和指导规划落实;围绕实验研究进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和各项管理制度并督办落实;主持重大课题申报、审定和鉴定;筹划科研经费,保证实验条件,对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成绩卓著者报请学校或上级予以奖励等。

第三条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研方针,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追求理论的高度与实践力度的统一,确立的项目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当前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第四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校所确立的校级及其以上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的内容和申报人

每五条 为与区、市、省级项目吻合,校级项目的申请原则上每年9月上旬前组织。

第六条 凡向区、市、省级科研室申报的研究课题未被立项的,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

第七条 课题内容应属于普通基础教育范畴,着重研究本校教育过程中遇见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本校教育改革有指导作用。

第八条 申报人应为课题的主持人或负责人,即该课题的实际指导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性工作,课题的主持人或负责人必须是本校的教职员工。

第九条 凡向区级以上科研室申报的研究课题必须由申报人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申报表,经教科室组织专家领导从选题方向、与主课题研究价值、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论证评审上送。

课题的过程管理制度

第十条 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写计划,年终写总结)行为,并对各教师教科研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第十一条 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应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期工作计划,严格执行《申报表》中制定的计划,接受督促检查,应依据阶段性实施计划向教科室汇报进度;教科研室记录结果,作为教师科研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在研究工作进行期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研究计划或推迟计划实施,必须由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报经校或上级教科研室批准,予以备案。

第十三条 课题的时限一般为1年,因故未按期完成课题者,允许承担人申请不超过一年的延缓期,在延缓期满未完成者,将中止其承担的课题。

第十四条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可以享受学习培训的待遇,由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依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经教科室审核,报校长室批准。

课题结题鉴定制度

第十五条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的评价,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申报的各级立项课题,必须规范结题。

第十六条 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及时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主件),并认真选编好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论文集、教案集、专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附件)。

第十七条 课题鉴定一般采用专家领导评议方式,包括现场评议或书面评议。鉴定组专家由课题组与教科室共同确定。

成果处理制度

教科室要特别重视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处理。

校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标准:

先进性。成果反映的教育思想端正,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结论具有突破性;研究水平在地区同类研究中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科学性。能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育统计测量手段;立论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研究过程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结论真实可靠。

成果形式符合教育科研基本规范;成果表达论点明确,资料祥实,依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价值。能揭示主课题某一方面的规律,在学术上有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实用有效的教改方法和技术措施。

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程序:

课题组向教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并附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鉴定书)。

教科室组织专家、领导,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

经过鉴定评价,获将的、证明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将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措施在学校内予以大面积交流、推广和应用,或向市、省级推荐评奖。

课题经费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科研经费是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经常性支出的费用。

第十九条 学校保证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资料、书刊设备及必要的会议、差旅费等支出。

第二十条 学校教科室对校级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可根据范围的大小实行一次性核发或实行实报实销,并对研究经费的使用负有检查、监督责任。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又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十二条 课题组要明确资料职责,加强教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利用,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

第二十三条 教科研档案主要包括:课题档案、管理档案、综合档案和成果档案等四大类。

第二十四条 课题档案:《课题审定书》;课题研究方案及论证材料;课题研究计划及情报资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关主要原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及数据处理材料等;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成果报告。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3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精神,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势出口生物资源产品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针对我国生物资源产品的发展现状,从制约我国优势出口生物资源产品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入手,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优势出口生物资源产品进行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与质量升级的综合研究,把循环经济和全程质量管理的理念贯穿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从所研究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原料质量管理、产品加工过程管理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实现全程质量控制的清洁生产,制订所研究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制订具有国际认同性和等效性的所研究产品的企业标准,并提出部分产品的行业标准;提升我国部分生物资源产品的清洁生产工程技术水平,示范带动我国生物资源产品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提高我国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我国生物资源产品出口的可持续性增长提供技术支撑。

二、申请内容

课题1:达托霉素发酵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

课题2:奥利司他发酵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

三、实施期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从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

四、申请管理

1.本项目由商务部具体组织实施。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开指南的课题将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位。

五、申请资格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2.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课题。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5个法人单位。

3.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课题牵头申请单位对联合申请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科技局)或商务厅(商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或所属部门科技(科教)司审定后,进行申报。

4.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5.成果查新证明须由有资质的国家或部省级查新单位出具。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龄不超过57周岁(截止到2008年1月),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2.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等)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

3.事业单位(含研究机构)专职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时间低于工作时间60%的均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政府机构公务员不得参加课题申请。

经专家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六、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用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文件规格: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申请文件一式20份,正本1份,副本19份,同时附电子版。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申请书按统一格式编写。

3.课题预算申报书须单独装订,与相关申报材料一并提交。编制要求参照《关于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财函[2006]12号)。

4.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5.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七、课题管理

1.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科技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4

立项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类型: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题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为进一步明确**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课题组负责人的责任和权利,确保本年度**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按时高质量完成,特签订本协议。

省政研会的责任和权利:

1、按时拨付资助经费。全部资助经费分为课题启动经费、完成经费两部分,分别占资助经费总额的30%和70%,依据《**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经费资助及奖励办法》拨付;课题启动经费在收到本协议签署件起1个月内拨至课题组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管理部门。

2、对课题研究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组织课题评审委员会对课题最终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4、经鉴定通过的课题,予以办理结项手续,发给《**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结项证书》,并拨付完成经费。鉴定未通过课题,暂不予结项,不拨付完成经费,并及时通知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可在一个月内对申请鉴定材料进行补充、完善,二次提出鉴定申请;二次鉴定仍未通过的课题,撤销课题立项资格,并对拨付经费予以收回(扣除按计划支出部分)。

5、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优先推荐参加全国优秀政研成果评选,并向有关报刊、杂志推荐。

课题组负责人所在单位课题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利:

1、负责制定课题管理计划,对课题研究、经费使用等进行管理。

2、督查课题组负责人按课题设计进行研究,按时办理成果鉴定申请及结项手续。

3、对课题组负责人提出的有关变更课题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调整课题研究内容、延期结项的申请进行初审,向省政研会报批。

4、确保研究成果在发表、出版或报送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时,在成果显著位置注明“**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字样。

5、与省政研会协商、沟通其它有关事宜。

课题组负责人的责任和权利:

1、按课题设计进行研究。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实行部分资助的办法,研究所需费用不足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解决。批准后的经费不再追加,资助经费低于申请资助额的课题,负责人可以不接受资助或不签订协议,立项协议自行废止;课题组不能以资助经费少为由擅自变更原设计的最终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2、根据省政研会要求,每年7—8月份,由课题组负责人向省政研会和推荐申报单位报送研究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报送最终成果。

3、按时办理成果鉴定申请及结项手续。申请鉴定结项的成果,论文类、研究报告类成果须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予以肯定性批示,批转有关部门参考采纳,或在省级综合部门内参刊登,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或在省级以上研讨会交流;著作类成果须公开出版。各项目必须于课题立项当年12月底前办理成果鉴定申请及结项手续。办理成果鉴定申请及结项手续须向省政研会提交如下材料一式3份:(1)《**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鉴定申请审批书》;(2)《**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申请书》复印件;(3)《**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立项协议书》;(4)课题研究成果简介;(5)研究成果转化及社会反响材料;(6)以word文档提供成果电子版。

上述材料按统一格式装订:A4纸打印,封面注明“**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成果名称、课题编号、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材料顺序按上述顺序编排。最终成果为著作的,著作可另报,其它材料按上述要求装订。

4、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书面申请调整课题组成员。申请调整课题组成员必须在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完成之前,最终研究成果中必须体现出所增加成员的研究工作。书面申请由课题组负责人提出,所在单位课题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并报省政研会批准。

5、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书面申请调整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调整须与原《课题申请书》相比有新思想、新设计或新材料,须保证研究成果质量有明显提高;书面申请由课题组负责人提出,所在单位课题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并报省政研会批准。

6、确因研究工作需要延期结项的,可书面申请延期结项。延期结项将影响预留经费的拨付。书面申请由课题组负责人提出,所在单位课题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并报省政研会批准。研究报告及论文类成果延长期限不超过三个月,著作类成果延长期限不超过六个月。

上述各项变更申请须填写省政研会统一制作的《执行变更申请书》。《鉴定申请审批书》和《执行变更申请书》等材料可从“**政工网”(wn)下载。

7、研究成果在发表、出版、提交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时,须在成果显著位置(著作在封一,报送有关部门批示或决策参考的研究报告在领导批示页)注明“XXXX年度**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字样。

如无异议,请在下面相应位置签署意见。

**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同意

课题组负责人所在单位课题管理部门: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 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评估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c)-123-04

我国的科研管理工作,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正在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迈进。课题评估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课题管理的全过程。课题管理通常包括课题立项评估、执行情况评估、绩效评估三个阶段。

课题执行情况评估一般采用书面检查、现场考察、学术活动报告的形式。评估的目标是准确抽取项目过程管理中的动态因素和指标,进行价值评定和趋势分析,目的是将评估结果反馈到项目内部,以控制项目的进展。也有文献认为,执行情况评估就是依据立项合同书的内容、指标、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等进行检查评估,从而实现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约束功能,其中进度安排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则是重点评估的主要内容[1]。笔者认为,不同来源的课题因资金投入量大小的不同,主管部门对其期望值、要求也就有所不同,其评价指标体系应各有其特点。

课题执行情况管理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科研项目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果,与选题的新颖性、科学性乃至实用性有着密切关系,也与研究课题的全面开展和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科研管理量化评估研究仍是难点,在评估中如何减少主观性增加客观性,至今尚无公认的评价方法和模式。现有的课题管理和评价体系多集中在前期的立项评估和后期的绩效评估,有关课题执行情况评估系统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尚未见有专门针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较为全面和完善的评估体系。

1 课题执行情况评估体系的构建

我省卫生厅科技计划形式多样,主要有一般计划、推广计划、重大招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领先建设学科、省市共建计划等,2005~2007年年度经费均为170余万元,其中以一般计划占整个科研经费额的50%以上。近年来,我省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申报卫生厅科技计划的积极性高涨,申报一般课题项目数逐年递增,2005~2007年3年间的申报数量分别为608项、772项、868项,每年所列课题(包括未有经费的指导性计划)呈逐年增加趋势,2007年度达380项(其中指导性计划140项),而经费支持强度降为每个课题0.4万元。为进一步加强江西省卫生厅课题的科学管理,构建适合我省省情的卫生课题执行情况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现有课题经费支持强度的特点,我们按照省卫生厅课题研管理的要求,结合《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课题申报(合同)书》的内容,遵循客观性、独立性、可比性、简易可行的原则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首先,组织学科专家和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根据座谈情况筛选出课题执行过程的关键点并逐级分解,分解为一、二、三级指标,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科研进度和阶段性成果、目前研究水平、研究资料、经费使用和配套、组织管理、单位支持等情况。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2],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指标转化为调查问卷,对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让他们给课题执行过程各项评价指标打分(采用百分制)。发放调查表15份,回收15份。见表1。

我们将上述各项评估指标的分值汇总,采用专家直观判定法计算各项指标平均权重[3]。适当调整评估指标权重系数,将不同的定性指标转化为量化指标,赋予一定权重范围,各项评估指标权重最大数值相加为100分。初步制订江西省卫生厅课题执行情况评估表,并用于每年一度的卫生厅课题执行情况检查。通过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历次课题检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在研课题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学科专家参与,课题的水平及先进性仅听取课题组成员的介绍,先进性难以把握;经费不足,无经费配套或无经费,难以修改计划以跟上学科发展形势等。对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修改、调整、完善。再次发放调查表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20份,回收17份。见表2。

并将该体系评估指标由原表5项一级、23项二级、19项三级指标,改为2个一级、7个二级、26项三级指标(见表3)。并对三级指标予以详细说明。设有带“”号的开关指标两项,即未执行和中止,既课题未开展或申请中止评估分均计为“0”分。

2 年度课题执行情况评估检查

2005年以来,江西省卫生厅科教处每年定期组织科研管理人员,采用本评估表对省卫生厅课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强化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我省医疗单位课题规范化管理,掌握课题的进展情况,督促科研人员高质量的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检查均将已超期还没有结题和当年即将到期的课题为检点,当年立项的课题不进行检查。对超期课题限定完成时间,延期再不能完成者,目前仍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督促其限期完成,已无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课题则提出中止或取消建议,为课题主管部门科学化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检查结果见表4。

对每项指标按要求填写完整、没有缺项的2007年度科技项目执行情况评估表进行整理,评分结果见表5。

3 课题年度执行情况评估体系的特点

①该评价体系采用100分制,细化了评分标准,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②该评价体系可用于同一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类型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评估,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本年度科技计划完成情况的优劣。③课题负责人可根据本评估表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自评,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④科研管理部门可应用该评价指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管理评价,协调解决课题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⑤督促课题承担单位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为科研计划的完成保驾护航。

4 课题申请延期、中止或取消的主要原因

①实验试剂已无供货来源,研究无法继续开展。②标本、病例获取困难。课题组主要成员调离原岗位或退休,标本、病例没人收集;属罕见病例,病例来源少;所研究病例治疗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③科研经费不足。在课题执行情况检查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多少会反映课题经费不足,以基础性研究课题居多。这类课题往往涉及购买试剂、实验动物、实验设备使用等,费用往往超支,其中有不少指导性计划(经费自酬课题)或承担单位未按上级主管部门政策要求给予相应经费配套。④课题负责人长期出国、下乡、支边、病休,未将有关科研资料进行交接,指定课题组其他成员继续完成该项目;课题负责人调离原单位,未将有关科研资料进行交接,或课题组成员对该项目研究内容不了解,或课题经费已用完,接替者无法继续开展相关研究。课题负责人工作调整(调离原科室),患者治疗资料难以收集。⑤在研项目与上级主管部门在研项目发生冲突。如:江西省疾病预防控中心的“疫情地理图形分析”与卫生部所立项目类似,且将来要采用卫生部的分析系统,课题负责人申请中止该项目,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及经费浪费。⑥等待。有的课题负责人按计划合同书早已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待即可结题。但课题负责人认为自己课题研究水平较高,论文只投部级专业期刊或核心期刊,而不愿意稿投其他杂志,由于部级期刊或核心期刊所受投稿量大,论文质量要求高,发表时间周期长,以至延期2年,至今仍无法结题。⑦修订、调整计划,影响课题进度。⑧没有实验条件。失去原有研究条件,仪器损坏、实验室暂时撤消及其他原因;原定购买的设备未到位而影响研究开展。⑨课题负责人责任心不强,重申报轻科研。⑩有部分课题第二、第三成员只是挂名不出力,坐享受其利,并不参与或协调与课题相关的日常工作,而列与其后的课题组成员没有积极性;课题负责人除了承担繁重的临床、教学任务外,还要抽出时间进行科研、收集整理病历资料,严重影响到课题的进度。

5 建议

①课题申报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要严把申报关,对仪器设备未到位(只有购买意向)的课题不予申报。②强化课题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积极与本单位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对将调离本单位或长期支边、医疗下乡、进修、读研、访问学者等承担有课题负责人,已按科技计划要求已完成者令其限期结题;在研者,进行项目经费审计,作好课题及科研资料的移交工作,并指定该课题组其他成员继续实施;或与单位达成协议,在新接收单位继续实施,完成成果属原单位,以保证计划按时完成;课题没有开展或已延期进展缓慢或难以完成者,则申请中止或取消,并进行财务审计,按有关规定处理。办完有关课题交接手续后,人事部门才予放行。③课题负责人要慎重选择课题组主要成员,把具有真才实学,能为课题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员放在重要位置,实行利益与责任挂钩的原则。④我省高校、研究院所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对卫生厅科技计划没有按政策要求给予经费配套,而教师、科研人员所申报的课题多为基础性研究,需购买试剂和实验动物,利用他人实验设备等,经费需求较大。因此,他们所申报的基础性研究不宜列入指导性计划。⑤指导性计划应以花费资金少,病例、材料、资料易收集的临床、管理课题为主。⑥基础性课题研究费用往往要高于临床研究课题,在经费分配上应予以倾斜,不要搞一刀切。⑦对研究周期内要退休的人员(3年内)主持人申报的课题,原则上不再审批。⑧职能部门在职称评聘时,业绩评估应以课题的结题、验收、鉴定多少作为参考指标,而不以承担课题的多少作为参考指标,以扭转重申报轻科研的现象,维护科研的严肃性。⑨建立完善科研信用管理机制。将检查结果记录到个人科研档案(科技管理数据库)中,并作为其以后课题申报、立项的重要依据;课题未能完成者,不能再申报相同级别计划;课题取消或中止者,近3年内不考虑其科技计划立项。对课题完成情况好单位与差的单位在今后课题立项上将有所侧重。以督促课题承担者按时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督促课题承担单位切实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工作。⑩将年度检查结果以发文的形式反馈给各承担单位,并在全省通报。

[参考文献]

[1]向亚萍,刘武男,杨晖.科研项目评估研究现状与方法[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6:79-81.

[2]李俊勇,刘民,周丽,等.医学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概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2):78-8.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6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从而改变了原来的纳税申报体系,而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也需要因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本文从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体系;创新

2016年5月1号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从而也改变了原有的纳税申报体系,也充分体现了政府高层对税收的重视。作为培养的财税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而言,一方面,增强税收理论的教育;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纳税申报涉及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纳税申报实训作为一门实训课程,一般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而存在,但目前该实训课程在实训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实训教材内容滞后

自2016年5月1日全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在此日期前出版的纳税申报实训教材均已经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教学和实际的需要,而符合政策的新教材的出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由于我国税收政策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因此,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就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从而导致纳税申报教材内容可能出现滞后,并且与现实的税收政策相脱节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2.教学设施缺乏

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作为一门实训类课程,除了相应的教材外,还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在目前企业的日常纳税申报中,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直接在税务部门的网站登录相应的纳税申报系统中进行申报,并且每家企业必须配备税务部门认证的CA证书。而在高校的纳税申报实训中,由于无法登录税务部门的纳税申报系统,因此,只能通过下载相应的纳税申报表进行简单的填列,但是单独的纳税申报表无法体现纳税申报的系统性,因此,纳税申报系统的缺失导致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仿真性有所不足。

3.教学考核机制欠缺

当前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作为一门实操类课程,尚未形成一套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如果采用类似于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如论文或者书面考试的形式都无法真正体现学生对纳税申报的掌握程度,因此,目前纳税申报考核机制的欠缺也影响了纳税申报课程的实训效果。

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建设的建议

纳税申报是企业每个月日常财务处理流程中的必经程序,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必须掌握的实务技能,而纳税申报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实训课程中又必须将税收理论与税收实践相结合,针对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双师型及“双导师”教师团队

在缺乏具有时效性的纳税申报实训教材的客观条件下,笔者建议通过建立双师型和双导师的教师队伍来应对纳税申报实训教材滞后存在的问题。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具有相应的实务操作经验,能够在纳税申报实训过程中很好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由于并未实时在纳税申报的工作一线,难免会存在信息和实训内容的滞后。因此,就需要有“双导师”型的教师参与纳税申报实训的教学,而“双导师”都来自企业或财税部门,掌握了最新的纳税申报的信息和内容,通过“双导师”队伍对纳税申报实训的教学弥补了传统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内容滞后的不足,同时积极推进双师型及“双导师”教学团队研发符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纳税申报基础教材和实时纳税申报政策读本,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加强实训设施建设

由于纳税申报实训课程需要在特定的软硬件环境下进行,因此高校必须投入资金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来解决教学设施的问题。在硬件方面建设方面,投资建立专门的纳税申报实验室,模拟企业纳税申报的实体环境。在软件方面,为纳税申报实验室安装专门的纳税申报模拟软件,并且模拟税务机关的纳税申报服务器,还原了企业纳税申报的所处的软件环境。通过纳税申报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并进行情景化教学,可以在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了解和掌握不同纳税人及不同税种的纳税申报的处理,为学生日后就业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纳税申报环境奠定了实践基础。

3.协调专业课程设置

纳税申报实训课程是以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税收筹划等课程为理论基础,因此为了能够使纳税申报实训课程能够与其他的课程很好的衔接,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的设计中,就必须调整相关课程的相关顺序,建议的顺序为先安排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税收筹划等课程,最后安排纳税申报实训。

4.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由于企业的纳税申报实训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因此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且合理分配两部分的分值,通常实践成绩的比重略高,最终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成绩的总和。理论方面,可以按照常规理论性课程的方式进行的书面考试或者论文考核,而考核的内容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而在实践考核方面,主要在于考核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纳税申报,因为,在企业实际的纳税申报中,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的时间和纳税申报表的信息填列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实践成绩将取决于学生通过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学习能否在模拟的纳税系统中按时按规完成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也是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晓宁.关于税务会计岗位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

[2]管永昊,姚巧燕.“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4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课题管理 构建 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017-01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校课题(项目)研究及推广应用的力度,高职院校科研、教研课题(项目)的项目类别及数量大大增加,研究的时限长短不一,课题(项目)应用推广不断的跟进变化,因而,构建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以信息化的模式对课题进行科学、有效、规范化、制度化地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有助于课题(项目)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校企合作及先进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运用。

1 课题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思路

在梳理高职院校课题(项目)管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院科研管理与课题管理的关联关系、学院网站的特点,合理搭建课题(项目)管理的框架结构,将课题(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业务流程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工作流程模型;采用规范化设计方法,构建课题(项目)管理平台模型,进行系统功能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和最终的程序测试;进行模型的实例化、测试、调试、完善,最终设计构建一个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课题(项目)管理网络平台。

通过课题(项目)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化科研管理方式,改变过去课题管理费时费力、信息共享不理想、效能低下的手工操作模式,实现课题(项目)的相关信息可查可阅、信息公开、资源共享,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高效而快捷的新型工作平台。

2 课题管理的内容梳理及关联研究

课题的管理包括课题的申报立项的前期管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课题结题工作、课题成果运用(推广)及获奖情况、课题资料的管理(材料的分类、备份)、课题数据的统计及查询等诸多方面。

2.1 课题的前期管理

课题的前期管理包括:课题申报人员信息、申报材料(上传)、申报时间控制、课题申报信息的查询及审核(未审核、退回修改、审核通过、上传立项通知书或相关文件)、课题立项文件的。

2.2 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主要是对研究进展的掌控,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经费使用状况、研究的过程性应用情况、研究人员的变更情况的管理。

2.3 结题管理

结题管理包括:申请结题材料、结题鉴定(终结)表、经费使用情况、学校审核意见、结题证明材料的上传(结题证书、结题鉴定表等)。

2.4 课题成果运用(推广)及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颁奖单位、获奖等级、课题排序)及获奖证书上传,课题成果运用(推广)证明材料上传,成果运用的效益及证明材料上传。

2.5 课题数据的统计及查询

课题数据的统计分为:按年份统计、按课题类别统计、按教师姓名统计、申报立项情况统计、结题情况统计。

课题数据的查询分为:课题申报人员的查询(申报期间,只能查询本人申报的课题内容);课题管理人员的查询(可以查询全院所有课题情况、但不能修改课题申报材料);该院所有人员的查询(可以查询全院最终核定后课题的立项、结题、获奖及统计数据、查询课题的相关文件及公告)。

注:课题管理人员和查询人员应设置权限。课题管理人员具有修改数据的权限;查询人员只能查看本人的课题(项目)信息以及学院公开的统计信息,没有修改的权限;校外人员没有查询的权限。

3 课题管理网络平台的功能开发要点

(1)课题管理网络平台的入口。

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建立在学院网站上,具有独立的登录窗口,但必须和学院网站相关数据共享和联动,以减少课题信息孤岛现象。

课题入口登录分为:课题管理人员、课题申报(主持)人员、专家、一般人员等四类不同用户登录,不同的用户其权限不同。

(2)功能问题。

课题管理网络平台系统合理化设计,使其功能自成体系,满足课题管理的功能需求,界面清晰简单、好用易用。

根据课题管理需要,课题管理的主页面下课题分为若干子页面,便于课题的信息、课题的申报、审核、管理及数据查询。

(3)操作问题。

教师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校园网和外网进行课题的申报、查询和管理等多项操作。

4 课题管理网络平台构建的预期效果

(1)通过构建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变手工管理为网络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课题管理的效能,减轻课题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管理差错,提高课题管理质量。

(2)操作简便、方便。教师及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和外网完成对课题的申报、理管和查询等多项操作。

(3)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具有信息共享特点,便于课题管理的公开、公平,可以随时掌握学院课题(项目)的总体情况、进展状况、经费使用情况、成果及运用情况、获奖情况等,及时准确地为各级上级主管部门提供课题的相关数据,做到高效、有序的管理,并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促进,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职称工作办公室.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汇编,2011.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8

1.拟于5月中旬召开第十二次*大学党建研究会年会暨党建成果表彰会,对广大会员和党务工作者在20*年度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总结,并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2.对20*年度获奖的优秀成果进行整理,编辑出版《*大学党建研究论文集(20*-20*)》。

二、组织好重点课题的落实工作

根据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研究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党建工作的实践,拟重点研究以下二十个课题:

(一)市重点课题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研究

2、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问题研究

3、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究

4、高校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及使用的有效途径研究

5、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方向与路径研究

6、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案例研究

7、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

8、高校党组织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9、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问题研究

10、完善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

(二)校重点课题

1.学院(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研究

2.学院(系统)党组织发展党内民主的路径研究

3.建立健全党代表任期制的工作机制研究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系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5.学院(系统)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研究

6.处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及使用的途径研究

7.新形势下加强处级干部党性修养的途径研究

8.党支部建在最活跃细胞上的工作路径研究

9.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的调研

10.学院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三、举办专题研讨会和报告会

1、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总结,拟在下半年召开专题研讨会。

2、结合重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针对党建研究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拟有重点地组织有关报告会,以增强研究的思想性、理论性、前瞻性和现实针对性。

四、做好党建研究会的日常工作

1.做好2009年度党建课题的申报工作。申报办法如下:

(1)由各学院(系统)党委、直属党总支(党支部)组织申报工作。凡确定申报的校内课题,请按照申报表所列项目填写,并由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后,于6月5日前集中报学校党校;凡确定申报市教卫系统的党建重点课题,请按照申报表所列项目填写(不用盖章,学校会统一盖章并上报),并于5月31日前集中报学校党校。表格中的联系方式请填写有效的联系方式,这很重要,如因联系方式无效而导致的问题由申报者自行负责。以上两种表格均需报文本一份和电子文档到党校,请申报者自行准备申报材料,材料不齐全者自行负责,过期不予受理。

党校电子信箱:*电话:*

(2)在申报内容上,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力量选报2—3个课题,也可以围绕某一课题从不同角度选择1—2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3)在申报的方式上,原则上要求建立课题组。课题组可以在本单位组建,也可以跨学院组建。

(4)课题申报后,党建研究会将组织力量进行审定并立项,同时下达课题立项通知书。凡正式立项的课题,请按课题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成果完成后,请一式七份上报学校党校,同时发送电子文档,报送截止时间为11月20日。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9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科研项目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科研工作水平,依据国家、本市有关科研工作的法规,结合城市规划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制定科研项目计划和管理科研项目适用本规定。市规划局所属各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原则)城市规划科学研究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城市规划观念、方法、手段更新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创新的原则。

第四条(成果转化)科研管理应当加强对成果的管理,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竞争机制)科研管理应当加大引入竞争机制的力度,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城市规划科研力量,吸收局内外的科技优势,逐步推行科研项目招投标工作,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第六条(管理机构)市规划局是城市规划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

市规划局综合业务处(以下简称局综合处)是全局年度科研计划的编制、组织科研项目的开展、成果审定、科研经费管理及协调督促检查的具体工作部门。

市规划局有关处室应当配合做好该项工作。

局属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科研管理工作。

第二章科研计划制定

第七条(科研项目分类)局科研项目分为三类,即:科学性研究课题、决策咨询课题、工作调研课题。

(一)科学性研究课题:是指对城市规划工作中系统性、综合性的基础科学、软课题、应用技术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科学性研究课题按课题深浅难易程度和时间跨度可划分为重要课题、一般课题。

(二)决策咨询课题:是指对政府部门当前行政决策中的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的课题。

(三)工作调研课题:是指对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的课题,着重分析现状和提出对策思路。

第八条(年度计划的制定)

(一)局综合处于每年第四季度召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征询会议,征求对下一年度市规划局科研项目的意见。

(二)局属单位和市规划局机关各处室提出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于每年十一月底之前报局综合处。

本市有关单位和局内外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亦可提出开展课题研究项目的建议。

(三)局综合处根据市规划局中心工作及局属单位申报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全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并确定申报列入市有关部门科研计划的项目。

(四)由局总工室对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形成全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报局领导批准。

(五)局综合处将经批准的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予以下达。

第九条(计划外项目立项)未列入年度计划的新增研究课题由课题提出单位或部门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报局综合处,由局综合处组织预审并报局领导批准后列入年度科研项目计划。

第十条(计划下达)对列入年度科研计划的科学性研究、决策咨询课题由承担单位填写科研项目建议书,并于项目开题前10天提交局综合处。工作调研课题只需在开题前提交开题报告。

第三章科研计划实施管理

第十一条(承担方式)科研项目的承担方式,可以是定向承担,由局委托有关单位或部门承担某项课题,局学科带头人可以优先选择承担;也可以招标,由局内外单位通过竞标方式承担。

第十二条(项目负责人任职条件)科学性研究课题中重要课题、决策咨询课题的项目负责人需由负责此方面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承担;其他课题的项目负责人需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承担。

第十三条(项目负责人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方向把握、经费使用等工作。

第十四条(开题)课题组通过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于开题论证会10天前向局综合处提出开题申请,并提交开题报告文本10份和计算机盘片1份。开题报告应当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关键、进度安排等提出初步意见。

局综合处组织开题论证会,并形成专家开题论证的书面意见。非本局立项的项目由立项单位组织开题。

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应当于当年9月1日前开题。

列入计划的项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开题,应当于当年8月1日前由项目承担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向局综合处提出开题延期书面申请,说明延期原因和延期后开题日期。经局综合处批准后延期,否则该项目作取消处理。局综合处应当于10日内作出答复。已经批准延期的科研项目,应当于当年12月1日前开题,否则作取消处理。

第十五条(签定合同)经开题论证会通过的课题项目,应当于会后10日内,由局综合处与课题组所在单位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予以确认。合同应当载明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名称、项目名称、成果要求、完成日期、成果归属权、经费额度及拨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

第十六条(阶段成果检查)局综合处对课题项目按科研合同中进度安排要求进行阶段成果检查,检查形式主要为召开阶段成果汇报会等。

科学性研究课题中的重要课题项目必须进行阶段成果检查。

第十七条(预审)列入重要课题的科学性研究项目应当由局综合处组织鉴定前的预审。

第十八条(鉴定)科学性研究、决策咨询项目由课题组通过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在合同规定的完成日期前15天提交《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局综合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天内作出答复。对符合合同规定条件的,由局综合处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对于通过专家鉴定的项目由科研立项部门颁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工作调研项目由课题组在完成日期前5天提出鉴定申请,对符合鉴定条件的,由局综合处组织召开工作调研成果论证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鉴定的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应当于合同规定的完成日期1个月前,由课题组通过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向局综合处提出项目延期申请,说明延期原因、延期后完成日期。由局综合处核定。

未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鉴定会议意见深化研究,直至鉴定通过,鉴定申请按前款规定办理。局综合处应当明确最后鉴定日期。

第十九条(成果形式)鉴定后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于一个月内向局综合处提交研究成果两套和计算机盘片一份,并附五百至一千字的内容摘要。

第二十条(成果登记)每年9月30日前,由局属单位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本单位当年完成鉴定的科研项目成果材料,包括成果登记表一式二份、鉴定证书一份、成果证书一份,统一报局综合处。由局综合处初审后,报市科技成果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四章科研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分类经费测算标准)科研项目的经费测算按类别进行:

(一)科学性研究项目经费测算标准如下:

1、重要课题研究经费不大于十万元。

2、一般课题研究经费为二万至八万元。

(二)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经费不大于五万元。

(三)工作调研经费二万元以下。

第二十二条(分阶段经费核拨标准)经费的核拨按项目进行的阶段进行:科学性研究课题中的重要课题分三阶段划拨:开题―30%,中期汇报―50%,鉴定通过―20%;其他课题分两阶段划拨:开题―60%,鉴定通过―40%。

第五章其他

第二十三条(个人评奖)市规划局每两年进行一次*市城市规划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

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范围:

(一)两年内获得建设部、*市科技进步奖、*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以及*市优秀勘测、规划设计奖的项目(主要承担人员)得奖者;

(二)在科技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相当经济效益或明显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三)各单位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的科技管理干部。

参加评选需上报先进科技工作者申报表(附先进事迹材料)一式三份,由局综合处、组织人事处组织初审,然后报局领导审批。

第二十四条(项目评奖)市规划局每两年进行一次*市城市规划系统科技进步奖项目评选活动。

凡在两年内完成并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除已获得建设部、市科委科技进步奖以及*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的科研项目外,均可参加评选。

参加评选项目需申报以下材料:科技进步奖项目申报表两份、内容摘要十份、科研项目总报告两份、鉴定证书复印件两份等。

第二十五条(报奖程序)逢单年十二月,局综合处下发“局科技进步奖项目申报表”,局有关处室和局各单位按要求填写后向局综合处申报并附有关科研成果材料。

局综合处综合平衡后,报总工室研究提出得奖项目及等级并报局领导批准后予以奖励。

向市规划局系统以外其他市级以上单位报奖项目的局内预审参照以上程序。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篇10

1.1基本概念

教学管理行为涉及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教材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业务管理、教学研究与信息管理、交流合作、教学设施管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管理问题。

教学管理行为有效性应包括三层含义:(1)效果,指对行为结果与预期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2)效率,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管理行为工作量;(3)效益,指管理行为的收益、价值的实现。

1.2调查研究的对象与主要方法

调研关注某高职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人、方式与方法、制度等因素,采用了自然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但观察法、访谈法运用较为开放、非结构化。文献、案例等具该学院院本特征。

1.3调研目的与研究思路

问题提出源自于学院各方面对教学管理活动有效性的质疑。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查找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教学管理行为有效性的方式和途径。调研通过选择典型教学管理案例,剖析其具体环节,查找问题,以其解决有效的教学管理行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同时,也尝试研究是否存在特定的因素影响了各方面对教学管理行为有效性的判断,即教学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影响。最后提出本次调研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以及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研究过程

2.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该高职学院2005年由中专校升格,2007年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获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成为省内同类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教学秩序长期稳定。各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教学管理各方面各环节有制度保障,具体工作有流程规范。教学管理部门根据院系两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发展布局、学生素质特点等情况,适时修订和调整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教学管理人员发挥主动性,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创新,如借助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自主开发系统提高成绩录入、学生报名、教学采购与申报、课务管理等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对学生成绩、师生教学评价数据等教学管理信息集成分析,为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提供基础支持;推进课务两级管理、实习生分类管理按专业指导;学院教务处要求工作人员微笑服务,坚持首问负责制,每学期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

各项教学管理任务、教学管理目标如期达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付出,但也同样少不了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尽心尽力的工作。尽管如此,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仍然经常通过不同的途径听到教师、师生、上下级教学管理人员、上下级其他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人员(学生家长、毕业生等)的抱怨;而抱怨的内容总能用教学管理行为低效或无效来总结。

就总体效果而言,该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水平逐年提升,且取得了切实的成效,但现实的“差评”反映出师生对教学管理存在更高要求。为此,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启动学院教学管理行为有效性的专题调研。

2.2案例呈现与剖析

调研通过对三个典型的教学管理实践案例的剖析,查找探究问题,以期举一反三,以点代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2.2.1课务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该学院课务管理包括学期任课安排、课表编排、日常调停课等内容,贯穿整个学期(甚至寒暑假),与教师日常教学密切相关。学院2006年开始使用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排课,2011年开始院系两级排课,日常调停课随之下放至系(部、办)。近年,每学期均有110个左右的班级参与排课,6个教学单位(二级院系、专业)以及2个校区教学管理部门实际具有相同的排课权限。因专业教学特点,每学期编排两次课表,期中考试前、后各一次。课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教师可向授课班级所在教学单位办理调课相关手续;教务处根据学院要求安排国庆、元旦等特殊周次调(停)课。学院具有较为明确和规范的课务管理工作流程。

面向部分教师代表、教研室负责人、基层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的访谈表明,课务管理有效性的负面评价通常指向以下内容:课表公布得太晚(影响实验教学安排,不能满足行业专家教师要求等),个人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如每天都有课、没有腾出预定的时间等),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实验教学时间不足,课程一周教学时间分布不合理等),教师学生课都太多(大班的理论课做实验需要小班进行,只能安排到中午或晚自习上课等);教务处给基层教学单位安排工作时间太紧,不能理解基层教学单位的困难等。

面向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务处、分校区教学管理办公室)进行访谈,他们基于具体工作效果及相关数据,提出了几组情况比较。

(1)教务处从未出现无课表上课的重大教学事故,但无法满足基层教学单位要求更早一些公布课表,做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近三年共6次教学任务落实与报送工作,所有基层教学单位都不止1次逾期不达,且班级数较多的系(部)逾期次数均不少于3次;但即便是拖延到最后的基层教学单位(甚至其系主任)也会提出要求,要求两三天后公布课表以方便实验教学准备、方便行业兼职教师工作安排等。

(2)两级课务管理之后,有教师反映课程实验安排更加合理,实验调课更便捷;但有关调课汇总数据比较研究及课务管理检查发现,平行班级众多的课程实验调课等并没有显著减少。

(3)两级管理后,教务处没有听到教师、学生对课表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或明显降低的评论、意见,但两级管理前后都能听到教师不满意的声音;两级管理后,有教师反映调课手续简便了,但公共课程以及在多个教学单位之间交叉任课的教师反映正常调课不便。无论是两级排课之前还是之后,个别教师总会在课表公布之后要求调整课表,以便使其课表更“合理”。

调研人员分析:(1)学院各专业相关性高,任课具有交叉,且网络排课各项工作任务也具有延续性、关联性,一旦某环节脱节,必然会造成总体工作效果、效率和效益欠佳。排课人员加班加点或者匆忙完成排课,实现了出课表的目标,但就整个教学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来说,排课效果和质量会有折扣,各级人员工作效率不均衡、总体效益欠佳。该学院现行为两级管理体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相对独立,但又是整体教学管理系统的一个部分。所以,教学管理必须要符合科学管理思路,任何一块短板都会影响整体工作效果。作为系统的一部分,教务处应该反思工作计划、工作要求的合理性,基层教学管理单位对常规工作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执行,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的各个成员应具有系统意识和大局意识。(2)基层教学管理单位更了解本部门专业、课程、教师的特点和需求,课务管理下放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但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方案中可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如课程设置、课时数不合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生师比仍需优化、乃至学制和行业办学特点等。上述问题客观上导致教学管理行为整体有效性欠佳,导致无法显著改善实验教学时间紧凑、部分教师工作量过重、学生周课时偏重等问题。(3)教学管理有效性评价需要辩证进行。个别教师对教学管理有效性的评价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一些非理性的因素、个人化的原因可能导致其不能客观评价教学管理有效性。教学管理服务对象是众多的师生,一方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满足师生的合理的个人要求。但就教学管理而言,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确保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确保学生学习权利无疑更为重要。

2.2.2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突击战

该学院现有部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成果32项,涉及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群、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高职实训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精品课程、省级高校精品教材等各类教学质量项目。学院积极培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新增长点,遴选建设院级教学质量工程、教改实践项目48个。该学院高度重视上级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成果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该学院相关申报工作的基本流程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发文和通知(有时候会在书面行文到达之前发出相应口头通知);按照学院要求,教务处解读、分解申报要求,协调相关工作,向基层教学单位下达申报通知;基层教学单位课程、专业或系(部、办)填写申报材料、提供相关支撑素材;受学院委托,教务处组织院内评审;教务处指定专人负责申报材料汇总、加工、装订、报送;上级公布申报结果。如根据效果、效率、效益的角度进行表面化的粗浅分析,可能会认定相关组织管理工作是有效或者高效的,毕竟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加班加点也好、多次返工也罢,闪亮的金字招牌已经收入囊中。但事实并非尽然。

教学质量工程申报工作中,基层教学单位负面评价包括:教务处下达任务时间太紧,大量的文字材料应该做成什么模样、支撑材料应该包括哪些教务处没有提供明确的标准,大量的具体工作以及与其它部门协调工作没有安排好,经常返工浪费人财物,教学或其它工作任务太多无法按期完成申报材料等。

而教务处相关教学管理人员愁容满面则因为:作为申报扎口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关于此项目的信息,如上级部门相关负责人评论的只言片语,相关的文件精神或者进一步求证后的具体解释等,然后将这些虽没有深加工但又非常重要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但是却被认为是朝令夕改、指令不明确、乱指挥。学院的规定期限之前收不到、收不齐材料,所收材料凌乱粗糙,需要加班加点再加工。申报材料不合格,被上级主管部门拒之门外或发回整改。

调研人员分析认为:一方面,针对具体的申报项目,教务处等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反思在工作流程、工作方式、职责分工、时间等安排方面的合理性。基层教学单位、教师也应认识到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是一个系统,面对学院外部工作安排时,尤其如此。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师都是系统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甚至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评价应是结果导向,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更应认识到包括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内的诸多教学管理工作,应是功夫在平时。基层教学单位、专业、课程应、脚踏实地做好院级梯队项目,工作出成效,平时有总结和提炼,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务处应该做到长期培育,适时督查,主动提供服务,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状况出现。

2.2.3教学物资采购的烦恼

典型的关于教务处教学物资采购工作不力的抱怨是这样的:我们要的××(仪器设备、实验物品等)已经报上去好几个星期了,马上实验要用了,耽误上课了……通常这样的抱怨来自一线教师或者系(部、办),教师向教务处工作人员抱怨、向系主任抱怨,系主任向教务处领导或者院领导抱怨。

学院有明确的设备物资采购工作流程。结合相应流程,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分析了教学物资没有及时到位的几种原因:(1)申购时物品规格、数量不准确,需要临时调整;(2)没有在规定的时间申购而后临时申购;(3)特殊物品,无法按正常途径采购;(3)教务处或者其他部门审批未通过;(4)招标采购过程因故延时;(5)已经到了库房没人领。

调研人员结合该学院设备物资采购工作流程,分析认为:(1)该学院现有的教学物资采购工作流程并不复杂,教务处与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度上规避操作环节可能存在的外部因素影响(比如特殊物品的采购政策、招标采购程序等),做到早做计划、提前准备;外部因素影响确实产生后,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应及时信息,做到实时沟通反馈,避免或者减少对教学的影响。(2)对于常态的教学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应照章办事,避免出现由于责任心不强而犯下低级错误或造成细节失误。管理出效益还在于节约成本、过程优化,教学管理各环节能够按照工作流程办事可以创造更大的管理效益。细节影响成败,管理工作效率来自细节。

3结论与建议

通过选择不同层面的典型教学管理活动案例,剖析教学管理具体环节,分析查找影响教学管理行为有效性评价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规避教学管理行为“被认为”低效或无效的途径,以及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3.1结论

本文所提教学管理行为指包括教务处、二级院系教学办公室在内的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实施的教学管理活动,也包括教研室、课程组。

教学管理行为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效果,指对行为结果与预期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效率,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管理行为工作量;效益,指管理行为的收益、价值的实现。

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系乃至教研室)、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一些教学服务部门都是教学管理系统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教学管理效果、效率、效益的全面实现需要教学管理系统各个环节的沟通、协作与努力。

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以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办事可以提高教学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各部门或者教师应辩证地评价教学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尽量避免主观因素或者非理性因素影响。评价时应考虑到教学管理系统性影响因素。

3.2建议

为了提升教学管理行为的有效性,促进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的活力,我们建议:

(1)教学管理系统应更加开放,沟通渠道畅通,确保教学管理有效。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学服务部门、教学管理人员主动明确并公布公开各自的教学管理(服务)职责、教学服务形式以及搜集服务对象反馈意见的途径等,以便更好地为教学、为师生服务;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定期开展教学管理(服务)主题活动、师生座谈会,建立开放的网络教学管理议事与交流平台等,广泛设立教学管理(服务)宣传栏。

(2)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完善、持续改进教学管理规则制度与工作流程;要加强教学管理规则制度与工作流程的执行力度。对于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规则制度和固定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