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惩制度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0-10 17:27:39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奖惩;大学管理;类型;途径

一、大学生奖惩管理概念界定

(一)管理

管理的英文是manage,从管理学层面来看,管理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1]综上所述,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即管理的主体;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即管理需要一定的环境;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即管理的目标;管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即管理的客体;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即管理的职能;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即管理的性质。

(二)奖惩

新华字典对奖惩的定义是奖励和惩罚。奖惩也有奖惩的主体、客体、对象。从狭义上讲,大学奖惩的主体是高等学校的相关部门、院系、中心以及学生组织和社团。大学奖惩的主体是奖惩对象的行为和成果,就奖励行为而言,一般包括学生积极行为,如学生见义勇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行为的奖励等等。二惩罚行为主要包括学生旷课行为、考试作弊、破坏公共财产行为的奖惩。大学奖惩的对象是学生个体、学生组织和集体。

(三)大学奖惩管理

大学奖惩管理是对大学生的奖励和惩罚的管理。大学奖惩管理有以下作用:它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大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学生管理目标,依据法律和政策规范,科学地分配和利用奖惩资源,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奖惩制度,以促进学校正常化运行。

二、大学奖惩管理的主要类型

大学管理的划分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以下主要从常规来探讨大学管理的主要类型。

第一类制度管理和执行管理。制度管理有称为常规化管理或静态管理,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对一些常规性的奖励和惩罚活动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其活动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管理。执行管理与制定活动性质相反,执行管理是动态管理,是对奖励和惩罚制度具体实施行为的管理,也即使制度管理是比较抽象的行为规定,而执行管理是制度管理具体化。

第二类是奖惩程序管理和奖惩实体管理,奖惩程序管理是对奖惩的程序实施的管理,主要是针对解决怎么办问题,即解决怎么奖惩学生行为好坏问题。而奖惩实体管理是针对奖惩具体内容实施进行的管理,即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再即对学生好的行为奖励什么,或对学生坏的行为惩罚什么。[2]

第三类是奖惩效率性管理和奖惩公正性的管理,奖惩效率管理是为了提高奖惩效率而实施的相应管理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奖惩资源,以期达到提高奖惩的效率。奖惩公正性管理是在实施奖惩的过程中确保管理的公平、公正实施,只有奖惩公正性管理真正落实,才能有效促进奖惩管理效率的真实提高。

第四类是学习类活动奖惩管理和非学习类活动奖惩管理,学习类活动奖惩管理主要是与学生学习行为有关的一系列活动进行奖惩制度的管理,如对学生考试作弊进行惩罚,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非学习类活动奖惩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以为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

第五类是学校实施的奖惩管理和学生自发形成组织的奖惩管理。学校实施的奖惩管理主要从学校层面出发,其对象是学校相关部门,各院、系等进行一系列的奖惩制度而进行的管理。学生自发形成组织的奖惩管理,主要包括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学生社团、学生会、班级等组织或集体制定的奖惩制度对学生学习外的活动进行有序地管理。

三、大学奖惩管理的目标

大学奖惩管理的目标主要由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整体目标和部分目标;具体目标和抽象目标等等之分。本文重点探讨大学奖惩管理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短期大学奖惩管理目标主要是指在实施奖惩过程中确保奖惩制度的公平、公正、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及时纠正和奖励学生或学校某院系出现的问题大学奖惩管理的长远目标是要确保奖惩管理制度的可持续性实施,真正做到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离开学校还能够继续受益,即真正达到育人的管理,让学生在奖惩制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大学奖惩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大学在教学基础上发扬民主管理

大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大学的奖惩制度应围绕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而进行一些列奖惩管理活动。大学奖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在学校的目的是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主要是在教学中实现的。教学的成功与否需要一定的管理做支撑,如有序地课堂对教师的教学很有帮助,大学奖惩管理制度主要围绕教学进行,合理、民主的话的管理对大学教学有效运转十分重要。因为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

(二)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引导

加强对学生进行奖惩制度的宣传和引导十分重要。大学生由高中过渡到大学,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经过一个由依赖他人过渡到独立行走是需要很好地引导。对学习成绩优异、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对学习行为不端的学生通过一定方式进行纠正,惩罚只是一种手段,从长远来看,高等学校应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加大对奖惩管理的力度有利于防范于未然,很多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都是由无知而导致的,因此,加强对学生奖惩管理的宣传什么有必要。

(三)大学奖惩管理实施需要监督

熟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奖惩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监督机构或监督人员,这样才能确保在奖惩实施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防止有些人或相关部门利用手中权力滥用权力和惩罚无辜者。大学奖惩管理只有做到公平、公正,大学奖惩管理的效率才能做到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q/1365841723066767.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医院员工 奖惩体系 医院管理

一、构建员工奖惩体系的意义

处于新形势下的医院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要不断提高医院自身的软硬件条件之外,还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问题也变得日渐突出,而其中一些潜在的人为因素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医院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员工奖惩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医院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除了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管理之外,还必须要对员工做出相应的管理。总而言之,通过对员工进行适当的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相应的医疗服务工作,以此来达到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的目的。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员工奖惩制度,强化对员工的约束以及激励,向员工传达出明确有效的奖惩信息,以此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保障

员工在医院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自身要求,其中包含了提高物质生活的需求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完善医院的员工奖惩制度,不仅可以为员工提供一条较为明确的发展通道,而且还可以让员工在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方向。通过建立相应的员工奖惩制度,让员工的付出能够得到医院管理层的肯定,并获得相应的回报,这就包括加薪或职位晋升。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还可以使医院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确保对违规违纪员工进行处罚时有章可循,防止惩处过程中的随意性以及主观性,为员工的合法利益提供基础保障。

二、构建奖惩体系的相关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医院在构建员工奖惩制度的过程中,对于惩处制度一定要尤为关注,且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各条惩处制度均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这既是医院进行依法管理的基本要求,又是消除劳动争议,确保医疗队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二)系统性原则

由于构建员工奖惩制度涉及到医院的所有人员以及各级管理层的切身利益,它在构建的过程中具有问题复杂、波及面较广等特点,因此,在建立健全医院员工奖惩制度的过程中就必须坚持综合平衡、整体设计的系统性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奖惩制度的激励以及约束作用发挥到最佳状态,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对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实用性原则

医院在完善或建立员工奖惩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方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的体现形式。同时还必须明确奖惩的具体范围、标准以及对象,保证该制度在建立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此来实现对员工的约束以及激励。

三、构建员工奖惩体系的方案

医院在构建员工奖惩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奖惩并重的原则。在对员工进行奖励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将此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对员工进行处罚时,一定要以警戒教育为主,依法处置为辅,并根据实际情况要选择具体的处罚措施。

(一)员工奖惩体系的设计

在对员工奖惩体系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意识到奖励不等于激励,因此,只有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奖励制度才有可能达到相应的激励效果。为了确保奖惩体制的合理性,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对员工的奖励事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需要确保其典型性、先进性、重要性以及全局性。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为奖惩制度的激励效果提供基础保障。

2、结合医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需要,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奖励项目,突出重点以便于更好的为医院的发展服务。

(二)设计相应的员工惩处体系

设置惩处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负面考核,以此来对员工进行警示教育,让员工的行为逐渐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同样有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

1、在对惩处制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的将其细化,明确的告知员工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2、在设计惩处标准时,一定要对其惩处度进行适当的控制,既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警戒作用,又必须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在让员工心服口服的同时,还必须防止其力度过大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3、在对员工进行惩处时,一定要根据员工违纪违章的事实、情节、性质及其后果等要素来对员工进行定量、定性的处罚,同时在对员工进行处罚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蒋平,程之红,李少冬等.以公益性指标为主体 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62-63

[2]夏晶.卓越绩效模式下质量行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C].//第三届中国航天质量论坛论文集.2010:554-559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3

奖惩是指监狱按照与监管法规的有关规定,并根据罪犯在改造中比较突出的好坏表现予以奖励或处罚的一种制度。罪犯奖惩工作对罪犯的改造行为具有引导、预测、评价和激励作用,对罪犯的改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罪犯的奖惩可分为以下几种:一般性奖惩与决定性奖惩,物质性奖惩与非物质性奖惩,法定性奖惩与非法定性奖惩,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在这里我们主要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

随着监狱事业的,现行监管法规中的一些奖惩规定发展缓慢在某些方面甚至束缚基层警察的手脚、抑制罪犯的改造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一、奖励方面

1、法律条款空洞,在实际执行中缺少可操作性。

2、对罪犯实施重大奖励的权力配置失衡。

3、罪犯受奖面过窄,行政奖励与刑事奖励不能紧密结合。

二、处罚方面

1、处罚手段单一,效果不佳。

2、现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罚手段未上升至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来。

针对奖惩工作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完善法律体系,健全配套的法规、规章。

2、修改法律条款,从多方面对罪犯实施奖惩,提高改造质量。

3、加强研究的奖惩规定,及时把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奖惩手段上升为法律。

目 录

一、奖惩规定在对罪犯监管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1

二、奖惩的分类…………………………………………………………………1

三、当前罪犯奖惩工作现状与存在………………………………………2

(一)监狱执法中对罪犯实施奖励存在的问题………………………………2

(二)监狱执法中惩罚措施存在的问题………………………………………5

四、改进罪犯奖惩工作的思考与建议…………………………………………6

一、奖惩规定在对罪犯监管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奖惩是指监狱按照法律与监管法规的有关规定,并根据罪犯在改造中比较突出的好坏表现予以奖励或处罚的一种制度。

奖励与惩罚始终是人类改造自身的一个基本手段,这一基本手段在监狱的作用更是尤为突出。奖是对罪犯积极行为的认可、肯定和鼓励,惩则是对罪犯消极行为的制止、否定的抛弃。罪犯奖惩工作对罪犯的改造行为具有引导、预测、评价和激励作用。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机关对罪犯实施奖惩是刑罚执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奖惩不明、赏罚不分将对监狱的监管安全产生种种不安定因素。试想监狱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奖励手段,罪犯在高墙电网,举目无亲的环境里将失去改造的信心和努力的方向不知该如何渡过漫漫刑期,特别是老年、患病、残疾和刑期长的罪犯甚至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同样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罪犯在狱内无视监规狱纪消极改造、抗拒改造而得不到及时的、强有力的制止和惩罚,不但对违规的罪犯达不到改造好的目的,而且会其他表现一般或积极的罪犯,也不利弘扬狱内改造正气。

综上所述罪犯的奖惩工作是监狱执法的基础工作,如果奖惩规定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将罪犯改造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科学的奖惩规定对罪犯的改造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奖惩的分类

对罪犯奖惩的分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在监狱法学研究中对罪犯的奖惩分类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四种分类:

1、按照奖惩结果对刑期变化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一般性奖惩与决定性奖惩。一般性奖惩主要包括物质性奖惩、处遇性奖惩、积分性奖惩等。决定性奖惩主要包括表扬、记功、减刑、假释和警告、记过、禁闭、加刑等。

2、按照是否有属性可分为:物质性奖惩和非物质性奖惩。

3、按照有无法律规定,可分为:法定性奖惩和非法定性奖惩。法定的奖励有:行政表扬、物质奖励、记功、离监探亲、减刑、假释。处罚有:警告、记过、禁闭、加刑。非法定性奖励有:评为好学员、活动积极分子,技术能手、改造标兵、监狱改造积极分子等。处罚有:停止接见、停止共餐、打亲情电话,临时管制,送严管队等。

4、按裁决机关与工作程序的不同可分为: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这种分类方法简单、直接、易懂也是是笔者最为倾向的一种。简言之,行政奖惩是在监狱权限内,经监狱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即可执行《监狱法》规定的行政奖惩,有表扬、物质奖励、记功、离监探亲四种行政奖励;有警告、记过、禁闭三种行政处罚。刑事奖惩则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提请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刑事奖励有:减刑、假释。刑事处罚有:加长刑期或因在狱内又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经监狱侦察、终结而被法院判为死刑或死缓。

三、当前罪犯奖惩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监狱机关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新的方针,充分合理地利用行政、刑事奖惩手段在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监狱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奖惩规定、指导思想却未能与时俱进,在某些方面约束基层警察的手脚,抑制罪犯的改造积极性。

(一)监狱执法中对罪犯实施奖励存在的问题。

1、法律条款内容空洞,在实际执行中缺少可操作性。

如:我国《监狱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狱可以给予表扬、物质奖励或记功。(1)遵规守纪,努力,积极劳动,有认罪服法表现的。(2)阻止违法犯罪活动的。(3)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4)节约原材料或者爱护公物,有成绩的:(5)进行技术革新或者传授生产技术,有一定成效的;(6)在防止或者消除灾害事故作出一定贡献的;(7)对国家和有其他贡献的。这些规定对不熟悉监狱工作的人们看来没有什么不妥,但笔者做为一名基层监狱警察却深知其有太多的不合理性。要说其不合理性,首先要表扬、记功这两种行政奖励对罪犯改造的重要性。

罪犯在监狱受到的最大惩罚就是失去了人身自由,没有一名罪犯不愿意早日出狱回归社会,而早日获得自由的正当、合法途径便是得到政府的减刑、假释。要想获得减刑、假释必须符合条件,在减刑、假释的条件中,获得表扬、记功的次数,积分的多少,入狱的间隔期的长短便是硬性的规定。以笔者单位办理减刑案件的规定为例,三年刑的罪犯,入狱服刑要超过12个月(在看守所期间不计),改造积分210分,表扬1次,记功1次。刑期长的罪犯,其他条件也累计增加。如果罪犯没有表扬、记功等奖励,则不可能被减刑,因此罪犯十分看重这些奖励,但监狱警察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按照条款对罪犯给予奖励。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照法律条款逐条来分析。

第1款是遵规守纪,努力学习,积极劳动,有认罪服法表现的。对于这一款绝大部分服刑人员都能做到,但是不可能对于所有做到这一点的服刑人员都给予表扬或记功,因为依照《河南省监狱系统罪犯考核奖惩办法》第24、25条的规定,表扬每季度组织一次,记功每半年一次,获得记功奖励的前提是必须有一次表扬,且比例都控制在15%以内,这意味着100名罪犯即使90名达到了要求,最多只有14名罪犯获得奖励,而剩下的76名罪犯不可能得到奖励。

第2款是阻止违法犯罪活动的。对于这一款很少有罪犯做到,甚至没有罪犯做到,监狱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是违法犯罪现象多的场所。一年也就至多一两起,甚至两年还没有一起,由于监狱很少有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甚至根本就没有发生。罪犯也很难有机会从阻止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得到的奖励。

第3款规定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随着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监狱已不再办,对罪犯实施劳动改造主要靠引进一些外来的简单加为主。如为社会上的企业提供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劳务。市场有旺季有淡季,旺季的时候生产任务重,对罪犯生产任务的要求相应也就高,大多数罪犯们也就是刚刚完成,再加上有些其他原因大多数罪犯有时还不能完成。因此从生产任务方面对罪犯实施奖励意义不大。

第4款规定节约原材料或者爱护公物,有成绩的,爱护公物绝大多数罪犯均能做到,但节约原材料就不好说了,厂方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把损耗率的标准降的极低,达到这个标准就算节约否则为浪费。这个标准实际上对罪犯来说刚刚达到或者节约一点就算不错了,何来的成绩?而且由于罪犯之间由于年龄、体质等差别尽管都是尽力而为结果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样就有失公正性。

第5款规定是进行技术革新或传援生产技术,有一定成效的。笔者在前面已提到罪犯从事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手工劳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大多是眼见的活,能搞什么技术革新或传授生产技术而且要有一定的成效?

第3至5款规定的多是生产劳动方面的,因此从生产方面对罪犯给予奖励可操作性极差,效果不明显。对于老年罪犯,患病罪犯,残疾罪犯来说,他们在生产劳动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如果从生产方面实施奖励对他们来说也有失公平。而且目前老病残罪犯在押犯群体中也不是个小数目,且有日益扩大之势。

至于第6款规定在防止和消除灾害事故中作出一定贡献的可以奖励,监狱不是灾害事故的多发地,同违法犯罪活动一样,灾害事故在监狱机关可能几年也不发生一起,那么罪犯在平时的改造中哪有机会去防止和消除呢?监狱警察更不会为了给罪犯实施奖励而给他编上一条。

第7条规定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则更是模糊。

2、对罪犯实施重大奖励的权力配置失衡。

监狱机关作为国家独立和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在我国刑事执行活动中理应处于主导地位,配置相应的权力,以便对有关的刑罚执行活动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现实中尽管监禁刑在我国的整个刑事执行中占有极高的比例,但刑罚执行主体却被人为地分割为公安看守所、监狱、法院三个部分。由于在刑罚执行的权力配置上多头并行,各机构在行使职权时,自觉或非自觉的都要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必然造成监狱机关权力弱化。在对罪犯进行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时,受职权限制,无法进行规范、严格的管理,在对罪犯进行减刑、假释刑事奖励时,要提请人民法院裁定,对罪犯的改造表现最为了解的监狱不能确定对罪犯如何进行刑事奖励,而对罪犯服刑改造情况基本不了解的审判机关却最终决定如何进行奖励。在实际工作中,每次减刑裁定批下来后,总会在罪犯中产生不小的波动,有的是不知何故减刑月份减的太少,有的是同等条件裁定的减刑月数却有多有少,尽管为不数不多但对罪犯改造造成的消极影响仍是极大的,挫伤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质疑法律的公正性。

3、罪犯受奖面过窄,行政奖励与刑事奖励不能紧密结合。

罪犯在日常改造中只要达到奖励条件,就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但在实际工作中,罪犯得奖励的权利却受到了人为因素的限制,比如:在《监狱法》第57条规定的7种情形中,罪犯只要达到一种情形监狱就可以给予行政奖励,但在《河南省监狱系统罪犯奖惩考核办法》中却规定每次只能控制在15%,这使监狱在执法中很为难。尽管有多名服刑人员达到奖励标准却因有比例限制,不得不淘汰一批,被淘汰掉的罪犯思想上必然有想法,也影响到以后的改造。刑事奖励同样如此。从上讲,罪犯获得刑事奖励是法律所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罪犯的改造表现只要达到法定的奖励条件,就应当予以减刑、假释。然而在现实执法中,法院人为地限定减刑假释比例,如有的法院限定全年减刑比例为25%,一些达到减刑条件的罪犯也减不了刑、,同时人为地限定办理减刑假的次数,这也减少了罪犯获得奖励的机会,如有的法院限定每年办理二次,有的限定每年办理四次,这些都影响了奖励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行政奖励与刑事奖励具有紧密的递进关系,罪犯只有获得一定数量的行政奖励才能获得刑事奖励,行政奖励是刑事奖励的依据和基础,刑事奖励是行政奖励的必然结果。罪犯在狱内改造的动力就是用自己的积极改造行为得到监狱机关的认可来获得行政奖励,再积累一定的行政奖励获得刑事奖励即减去刑期或给予假释早日重获自由。但在现实中行政奖励与刑事奖励却相脱节。因为《监狱法》只对罪犯刑事奖励的基本条件作了一此原则性的规定,没有明确行政奖励种类数量与刑事奖励幅度的关系。从而使行政奖励与刑事奖励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例如3年刑罪犯如果获得一个表扬一个记功就可减刑,而同样是3年刑的罪犯获得了2个表扬2个记功也可减刑,尽管他们所获得的行政奖励有多有少,但他们减去的刑期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判别,使监狱的考核效果大打折扣,也使罪犯的心理失衡。

(二)监狱执法中惩罚措施存在的问题

罪犯在监狱内受到的行政处罚有3种:警告、记过、禁闭。受到刑事处罚则是由于在狱内又犯罪而被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定罪。监狱的处罚措施对于保证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制止和纠正罪犯的消极行为、预防和减少狱内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监狱事业的发展,狱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处罚手段在某些方面已不适用于新局面。主要表现在:

1、手段单一,效果不佳。

在狱内的三种行政处罚中:警告和记过的作用和性质差不多,对罪犯的切身利益影响不大,按照现行的规定受警告处分的罪犯三个月内不准减刑或将减刑间隔期推迟3个月,记过则规定6个月内不准减刑或将减刑间隔期推迟6个月,这虽然对有减刑机会的罪犯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规定的期限一过,罪犯只要有减刑机会照样可以减刑,而且有的裁定的的减刑月数并不比未受过处分的减刑月数少。对于刑期较短没有减刑机会的罪犯警告、记过这两种处罚手段更是显得软弱无力几乎对罪犯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对罪犯的威慑力不够。

禁闭这一处罚手段对罪犯有一定的威慑力,因为罪犯在平常的改造中可以吃的饱,睡的好,可以与其他一起服刑的罪犯聊天,可以参加监狱组织的娱乐活动,相对自由一些,而禁闭则将罪犯的自由限定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限制其用餐的次数和量数、不允许洗漱。白天要将背褥抱出禁闭室等,对违规罪犯进行一系列的严格管理而且罪犯要忍受孤独,除此之外还将罪犯的减刑间隔期推迟一年,如果罪犯只有一次减刑机会很可能被错过,即使有两次或两次以上则极有可能错过一次,对罪犯的影响较大。尽管这一手段比较有效,但并不能经常使用,因为:首先,只有比较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才能给予禁闭处罚,对于犯小错的罪犯用不上。其次,对于有减刑机会,违规后认错态度较好的罪犯,监狱为了能让罪犯在希望中改造,不愿对罪犯处理的过于严厉而影响其以后的改造,有时选择了放弃。这有一定的好处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违规的罪犯也可以说是一种姑息。

警告、记过、禁闭这三种规定的行政处罚手段除了有上述弊端之外,而且对于小的违规违纪现象打击不到,在实际工作中监狱对小的违规违纪现象一般扣除罪犯的改造积分,但扣除积分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积分已超过减刑规定积分的罪犯、没有减刑机会或减过刑的罪犯来说无所谓。因此说现行的处罚手段单一、效果不佳。

2、现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罚手段未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来。

在全国大多数监狱中对违规的罪犯根据轻重程度,视情节除了给予扣分、警告、记过、禁闭等处罚措施外,还有限制接见次数及接见时间或停止接见,限制打亲情电话、限制狱内消费、责令在罪犯大会上作深刻检查、罚打扫卫生或勒令面壁思过、停止亲情同居、停止离监探亲、加戴戒具、送严管队进行较长时期的严格管理,限制违规处理期间受行政奖励等一些灵活有效的手段,正是这些手段的运用弥补了警告、记过、禁闭这三种处罚手段的不足,保障了狱内改造秩序的稳定,但这些手段却散见于省监狱管理局的内部规定或狱内自己的规章制度上,没有系统的全面的上升为法律法规。因此监狱在执行上有时感觉缺少法律依据而渐渐弃之不用。

四、改进罪犯奖惩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完善法律体系,健全配套的法规、规章。

我国监狱工作的法制建设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主义的法律体系,但与监狱工作法制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监狱法》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监狱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其并没有涵盖整个刑事执行活动,难以全面规范我国的整个刑事执行活动,同时《监狱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其与《刑法》、《刑事诉讼法》是并列的刑事执行法还是《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下位法,或是一部政府管理监狱的行政法,没有明确定位。再者与《监狱法》配套的行政法规《监狱法实施条例》迟迟不能出台,规范重要执法活动的部门规章也出台甚少,这些是造成监狱对罪犯实施考核奖惩时,奖惩规定过于笼统、原则、缺乏操作性,行政奖励与刑事奖励脱节的重要原因。

当前应以《监狱法》为中心抓紧制定几部法律规范,建立完整的罪犯考核奖惩体系,加快起草全国监狱统一的《罪犯考核奖惩办法》对现有的行政规章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统一奖惩标准,使《监狱法》、《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罪犯考核奖惩办法》能够配套运作,出台规范重要执法活动的部门规章,如关于监狱提请罪犯减刑假释的实体规范,对刑事奖励的呈报,审批办案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并在立法中充分考虑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业务联系,用刑事规范指导对罪犯的奖惩工作,理顺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的关系,以形成一个健全的刑事执行法律体系。

2、修改完善奖惩规定,从多方面对罪犯实施奖惩,提高改造质量。

由于目前监管法规中的一些奖惩规定过于笼统、原则、可操作性不强,造成了在执法中不同地区和不同监狱有不同的规定和习惯做法,自行其是,对此除了制定全国统一的《罪犯考核奖惩办法》统一奖惩标准外,还要对监管法规中的奖惩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出的、实用的、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的条款,以利于监管机关执行,也利于统一各刑罚执行机关的规章制度。现行奖惩条款规定的过于笼统、原则是导致奖惩面过窄的直接原因。我国《监狱法》中第五十七条和第五十八条是对罪犯实施奖惩的法律依据,第五十七条规定的六种具体情形中(第七种情形比较模糊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有四种情形都是从生产劳动方面实施奖励,第五十八条规定的七种具体情形中(第八种也比较模糊是“有违反监规纪律的其他行为的”)有三种情形是对罪犯从生产劳动方面考核处罚。在《监狱法》规定的十三种具体情形中有七种都是从生产劳动方面实施奖惩,这势必造成“重生产轻管教”的不良倾向,使罪犯只注重生产劳动表现而忽视认罪悔罪、“三课”和其他恶习的矫治,而且这些奖惩规定不能涵盖现实中罪犯的整个改造过程,如生活卫生、文明礼貌、改造态度等方面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就造成执法中监狱警察普遍认为某个罪犯在某方面表现表现都很好或很坏,但实施奖惩时却发现条款不对,找不到依据,不能及时对罪犯实施奖惩,不利于及时有力的奖优罚劣,从而罪犯的改造。由于实施考核奖惩的方面过窄而大多集中于生产劳动方面,这对于老年罪犯,患病罪犯、残疾罪犯这些在生产方面表现不佳的罪犯无形中受到奖励的机会少,受到处罚的机会大,也不利于他们安心改造,同时现行的奖惩规定对于一些从事特殊改造岗位的罪犯涉及较少,如罪犯监督小岗、罪犯教员、罪犯组长、记录员、售货员、质检员、罪犯医生等。因此增强法律条款的实用性,丰富对罪犯的奖惩面,细化奖惩的适用情形,制定出针对老、病、残罪犯及特殊改造岗位罪犯的考核奖惩办法。使监管法规中的奖惩规定能够多方面,全方位的对罪犯的改造行为进行科学的指导,适时制止或鼓励罪犯消极或积极的改造行为。这对于强化监管机关的职能,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打破现行奖惩规定中的比例限制,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要改进罪犯奖惩工作,建立科学的罪犯奖惩体系,除了上述的完善法律体系,健全配套的法规及增强条款实用性,丰富对罪犯的奖惩面外,打破现行一些规定中人为的比例限制势在必行。笔者在前面已经阐述过,有一些罪犯达到了奖惩条款规定的标准却因比例限制而不得不淘汰,但淘汰掉的一些罪犯并不是因为改造表现不好,也不是因为条件不够,而是因为受到比例因素的制约,如《河南省罪犯考核奖惩办法》规定的获得表扬、记功等行政奖励的比例是15%,有的法院限定获得减刑、假释等刑事奖励的比例是25%,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从而也使监狱机关在对罪犯实施奖励时自由裁量权过大。如果有20个奖励指标,30个罪犯达到条件,那么淘汰谁或者选中谁就有一定的随意性。一些罪犯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就极有可能自己或通过家属拉关系,走后门,向监狱警察行贿,从而也容易滋生司法腐败。即使是一些淘汰行为已经很公正了,一些罪犯还是认为,改造好不如拉关系走捷径来的快。还有一些罪犯被淘汰掉,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因为没钱、没关系才被淘汰掉的,从而不安心改造发牢骚、讲怪话,这让监狱警察做思想工作也不容易,况且这个环节也确实是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一些素质不高的警察也因此栽了跟头,因此应取消对罪犯实施奖惩的比例限制,最大限度的提高罪犯的改造积极性,消除影响公正执法的不利因素。罪犯只要达到法定的奖惩条件就应当予以奖惩,从而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4、加强科学的奖惩规定,及时把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上升为法律。

罪犯奖惩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和研究罪犯奖惩工作,促进奖惩指导思想的科学化。目前对罪犯的奖惩工作面临诸多矛盾,这些矛盾都不是一时形成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某些方面甚至已不能适应监狱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科学奖惩规定的研究工作,目前除了法定的几种奖惩手段外,全国大多数监狱都有一些成功的、实用的、有效的奖惩措施和习惯做法被广大监狱人民警察所用。这些非法定性奖惩主要有:评罪犯为好学员、监狱改造积极分子、优秀罪犯教员,技术能手、改造标兵、活动的积极分子等行政奖励;有停止接见、会餐、限制离监探亲、办学习班或送严管队予以严格管理等行政处罚,并且这些非法定的奖惩措施在全国监狱系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存在着许多共同点,有些奖惩措施的名字也许不尽相同,但内容却都大同小异,这也反映了这些非法定性奖惩的发展趋势趋向一致,有些内部奖惩规定正逐渐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所认可并作为刑事奖惩量刑的依据。这些奖惩措施对于科学奖惩规定的研究和制定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依据,但如果不能被法律所认可,在法治的大环境下,监狱将不得不抛弃,但这不符合法制精神也不利于监狱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促请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制定《罪犯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协调规则》使监狱的行政奖励与审判机关的刑事奖励衔接的更加紧密,解决减刑比例限制问题,减刑办理次数问题和非法定性奖惩措施的认定问题,要及时把目前一些成熟的、成功的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只有加强科学奖惩规定的研究和制定,才能确保我国的监管工作在新形势下能与时俱进,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

1、《警衔晋升培训教程》

2、《狱政管》

3、《管教工作法规制度汇编》

4、《监狱工作研究》

《浅谈罪犯奖惩机制的科学化》

5、《监狱研究》

《对监狱工作法制化的研究与思考》

1. 司法部部编

主编:王 泰 出版时间:2002年12月 145-146页

2.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主编:王晓东 出版时间:1998年6月 221页-237页

3.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编

(2001年版)内部资料 出版时间:2002年7月

4. 主编:高国建

2003年第5期

5. 《监狱工作研究》编辑部 作者:郑玉刚 朱玉明 余红军 2003年10月

第32页 第34页

2003年6期

编辑出版:中国监狱学会编辑部 主编:王明迪 作者:高太强 朱平伟 徐新军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中原;奖惩;机制

河南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少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人口大省。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构建生态中原的基本条件。我们要紧密结合河南的自然生态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生态奖惩机制,把人们的生态和环保意识真正落实到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去。

1生态奖惩机制的主要内涵

1.1奖惩的一般内涵

奖惩就是按照已有标准对与某一类社会行为相关的人员和组织实施奖励或惩罚,最终规范和引导此类行为。因某一个体或社会组织完成预定目标、表现突出或有特殊贡献而给予物质利益或精神荣誉,称之为奖励;而对于不履行职责,特别是有过失者则给予处分、处罚。诺威·史密斯(Nowell Smith)曾指出:“快乐与痛苦,奖赏与惩罚,是道德品格得以塑造的指针;而道德品格正是这样一系列可以借助这些手段塑造的倾向。”[1]一个规范的奖惩机制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励、教育和引导人,就是因为奖惩具有强化、转变个体或组织行为的社会功效。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于其动机,而动机又源于其需要。为了让人们作出某种社会行为,需要先激发起其相应的行为动机。为了巩固、倡导或者制止某种行为,就要依靠相应的奖惩手段。由于人们的需要主要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奖惩也就分别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与物质惩罚、精神惩罚四个方面。在实践中,需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整、精神奖惩与物质奖惩有机地结合起来。

1.2生态奖惩机制的内涵

生态奖惩机制就是针对人们的社会经济行为,特别是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各种行为而制定的相应奖励和惩罚的措施、规章以及管理制度的总和。在实际工作中,对单位和个人能够完成政府部门的生态保护要求并有突出贡献的行为要给予奖励,此为“正强化”;而对那些没有达到要求并对环境产生有意或者无意破坏的行为要加以惩罚,此为“负强化”,其主旨在于惩前毖后。这种机制需要奖惩分明、公正合理,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当前,要使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合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要为这些实践活动设置相应的行动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具体说来,对于合乎生态保护目标的行为就要予以肯定(奖励),相反就要给予否定(惩罚)。生态奖惩机制的设立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主要路径之一。

2提高河南生态奖惩实效性的成效与困境

2.1河南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效

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河南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河南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林业生态省”的战略,编制并启动实施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林业生态县已达22个。郑州、许昌两市分别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同时,河南省启动了建设鹤壁、义马等地的循环经济型城市,对火电机组进行脱硫改造,关停小火电,淘汰部分水泥、钢铁、造纸等落后产能,积极开展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许多地市也采取了有力的奖惩措施进行生态保护工作,如新乡市于2006年就出台了建设“两型社会”的实施意见,从用电、用水、用地、用油、节能生产以及家庭节约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提出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行严格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准入、环境淘汰和排污许可证三项制度,建立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实行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效机制。”[2]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奖惩;激励;道德社会化

一、奖惩激励的内涵

奖惩激励就是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来发挥激励功能作用的激励方法。奖,起着正面引导的作用;惩,则起着警示和劝阻的作用,可以使受惩罚者和其他人引以为戒。

奖励激励包含物质奖励形式与精神奖励形式。一是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是能够激发人的荣誉感。

惩罚激励则包括批评、处分、刑事处分等形式,能控制人的不良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惩罚使人产生内疚感、负罪感,能使人知错改错,努力学习和工作,创造好成绩来弥补因过失造成的损失。

二、奖惩激励机制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奖惩激励目标应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目标相一致。在实施奖惩激励的过程中,必须把学生个人需要与育人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的激励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才能发挥奖惩激励的最大效力。

规范化原则。奖惩激励实施过程要有计划、有程序、有层次地进行,做到环环相扣,工作程序规范化。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过程中积极、合理、有效地发挥奖惩激励机制的管理效能。

公平性原则。只有公平的激励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适度性原则。激励过度,引起学生心理不耐烦;相反,也不能达到真正激励的效果。一是注意选择好角度。角度就是教育的切入点,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巧妙地寻找学生的最佳接受点;二是要掌握好程度。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适度地进行有效的奖惩。三是运用适度的标准。在运用奖惩激励时,如果评奖标准过高,比例过小,就会使大部分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进取心下降;比例太高,则会失去奖励的激励作用。

组合性原则。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针对性原则。要根据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时机、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方法。如,培养良好的群体,必须采取集体激励;要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培养骨干,就必须采取个人激励;对新生,要多采取制度激励和目标激励。

公开化原则。或称为网络化原则。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提意见的地方,扩大信息来源;另一方面,要对一些措施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分析,以保证信息的畅通。

有据性原则。对学生实施奖惩必须有根有据。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各项考评材料必须保存齐全,这是奖惩激励机制有效实施的依据。只有这样,在奖惩机制实施时才能尽量减少主观偏差,增强客观性,做到有据可查,使学生口服心服。

时间性原则。激励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才能一拍即合,一触即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事倍功半。惩罚若得不到及时的抑制,学生不能尽早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在错误的泥坑中越陷越深。

三、奖惩激励机制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的运用

1、奖惩激励机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

奖惩激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就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奖惩,给广大学生以直观切身的感受,使之明确是非界线,与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两者结合,有利于规章制度的实行,同时也巩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在宣传教育、引导的前提下,通过对先进事例的奖励,不仅使被奖者受到鼓励,而且还在广大学生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既树立典型,又激励他人上进;同时又通过对极少数事件的惩处,使他们吸取教训,找出差距,改正不足,而且还能使他人引以为戒,使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奖惩激励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效地推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

2、奖惩激励机制是营造良好学风的有力保证,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学生真正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业务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灵活准确运用奖惩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激励先进,弘扬正气,惩治不良行为,为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学风奠定了基础,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

3、奖惩激励机制是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创造了重要条件,有效地推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奖惩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竞赛激励、形势激励等各种激励形式来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把人的需要与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目标激励,首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及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设置一个既有一定困难,又有较大实现可能性的目标。最后,目标要具体,尽可能量化,有操作性。

(2)榜样激励。用“先进”激励、感染、影响学生,使之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要达到榜样激励的目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是选择好榜样。通过树立可信、可亲、可学的榜样形象来实施教育。可信,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榜样,不能对榜样求全责备,也不能任意粉饰,要体现榜样的真实性。可亲就是要注意在同学身边树立一些先进典型,这样的榜样使学生感到更亲切、更贴近,效果也更明显。可学是指榜样并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跻身榜样的行列。

(3)情感激励。情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是大学生行为最直接的激励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感情的,情感交流是师生交流的需要,是自我尊重和互相尊重的需要。适时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谈心交心,以情感人,也是激励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适宜地利用情感的感召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真意切,情理结合,把更多的人情味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同样会取得好的效果。要运用好情感激励的方法,第一,要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需要。第二,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4)竞赛激励。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竞赛 ,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进取心很强,竞赛对同学既有压力也是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从而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的良好形成。

(5)奖惩激励。通过对学生的某种言行给予褒与贬、肯定与否定、表扬与批评的一种激励方式。奖惩激励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相关,这一激励手段运用得好,就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奖惩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不可或缺,必须同时兼顾,在精神激励的同时尤其应强调物质激励。

(6)形势激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形势,而且对形势的困难程度、乐观程度也不尽相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形势的喜人之处,克服不良形势的影响。要教育学生看到形势的主流,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及客观的态度看待现实,分析问题,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要认识到我们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要有拼搏、发奋成才的思想准备。形势激励是其他激励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对学生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6

一、明确奖与惩的适用范围

奖惩不能随意使用,它们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其适用性依各自的功能而定。奖励或表扬适用于表扬孩子的优点,引导他们改正缺点。如孩子平时很胆小,当他第一次敢在客人面前讲话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以鼓励他的勇敢行为,克服胆小怕生的弱点。赞扬有助于使孩子建立起独立性、自觉性、自信心等好的个性品质。但如果表扬使用不超出其适用范围,会使孩子产生自满、自负、自觉性与自律性差、抗挫折力弱等不良品质。

二、奖惩要有理有据

奖惩要有理有据。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奖惩随意性很大,今天高兴了,就奖励一番;明天不痛快,就批评孩子一顿,这种毫无标准可依的奖惩是无效的。奖惩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家长在实施奖惩时,首先要明确孩子的哪些行为是应该奖惩的,哪些是不该奖惩的,才能对孩子以后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后,家长批评孩子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允许孩子陈述分辩白,在没把真相搞清之前不能批评孩子。批评应讲清楚道理,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批评他,他的错误有什么危害,错误的严重程度如何等等。批评时如果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更容易接受。

三、奖惩的使用比例宜为“罚一奖三”

我们在家里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1。如果远远超过了这一比例,那么,你的表扬或许已不太真诚或者就有点夸大其词的成分;如果低于这一比例,那么,你就可能是过于挑剔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称赞比责骂的功效大。但是过多过度的赞扬会使孩子形成盲目骄傲自大的人格品质。过度的奖励还会减弱活动本身对孩子的吸引力,同时还会泯灭孩子的自我激励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父母对孩子奖惩方式使用上分配比例要依“3:1”的原则,要以鼓励为主,三分奖励、一分惩罚。

四、禁施体罚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7

XXX段高度重视,认为《XXX(集团)公司职工将惩规定》(下称《规定》)突出以人为本、依法治企的理念,阐叙职工奖惩的原则,规定了奖惩标准,规范了奖惩程序,明确权限,对基层站段制定各种考核文件、奖惩措施,规范奖惩程序,建立有效机理约束激励机制,强化用工管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惩处违纪行为,强化职工劳动和作业纪律,夯实安全基础,确保运输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规定》下来后,立即将文件转发至各科室、领工区,要求各科室、领工区、工区认真组织学习,做好记名传达,并要求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确保每一个职工都明白《规定》的内容。

二、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根据《规定》要求,段相应成立职工奖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段长、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段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人力资源科长担任;组员由负责人事、劳资、工会、纪检日常工作的人员组成。职工奖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力资源科,电话:XXXX;XXXX),由劳资员XXX负责全段职工奖惩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根据《规定》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段《关于加强20__年安全工作的通知》(XXXX[20__]1号)、《XXX段干部“五定三率”和管理失职责任追究考核办法(暂行)》(XXX段〔20__〕4号)、《XXX段开展“我的岗位无违章、我的岗位你放心”工区月度零违章、零故障竞赛奖励办法(暂行)》(XXX段〔20__〕8号)等文件,根据我段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按照我段XX专业、XX务专业不同工种的特点,制订并下发了《XXX段职工奖惩考核办法》(XXX20__]101号),进一步明确、细化界定“两违”的类别范围,制定了考核标准。

三、逐级负责,严格执行

根据相关文件,逐步实现了段、领工区、工区严格按考核标准对设备质量问题、职工两违、设备故障实行逐级奖惩。即每月安全例会上,段奖惩工作领导小组(安委会成员)对设备故障以及段领导、职能科室所查处设备质量问题、职工两违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同时对本月安全生产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领工区对领工区干部查处的设备质量问题、职工两违对各工区进行考核,考核款可以根据所辖工区的工作表现,奖给本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好,没有出现“两违”现象的班组或者直接奖励给本月安全生产表现突出的个人。同理,工区对根据各个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考核和分配,不受领工区支配和干涉。这样,进一步明确了逐级负责制,树立了领工区、工区管理权威。同时,我段下大力气解决了“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严格执行了各项奖惩政策,考核力度相当大,以去年10月为例,段就考核各职能科室、领工区、工区的各项奖金就高达到6000余元,这其中还不包括领工区、工区自行考核的部分。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和干坏没有区别,职工收入差距拉大了,干得好的职工比干得差的职工的月收入可以相差700多元,对于严重违章违纪行为,该考核就考核,该下岗的就下岗,没有半点含糊。严格奖惩,直接使职工“两违”现象减少,一些惯性违章违纪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工作质量、设备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奖惩的预期目的。

四、把握原则,规范操作

兵法云:赏罚,兵之大事也。奖惩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各项经营任务能否完成,关系到能否建立一素质过硬,纪律严明,是否有能力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职工队伍。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我们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主,以思想教育为主,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本年来先后多次对防止事故有功人员进行了一次性奖励,并在全段进行了嘉奖,对技术改进、合理化建议取得重要成果或者成效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例会,由奖惩工作领导小组(安委会成员)共同讨论对“两违”职工的处罚,但处罚罚款从来没有超过月工资收入的20,并且保证了剩余工资没有低于海南的最低标准。对违反作业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造成事故危及行车、人身安全者,根据造成后果严重程度者,经过奖惩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在征求了工会意见后,派专人进行了谈话,确保了行政处分合乎程序,规范操作。

五、化解矛盾,确保队伍稳定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 目标管理 问题 对策

目标管理是指首先制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总目标,再据以确定企业内各部门的分目标以及部门内各员工的个人目标,使企业上下都按照规定的目标进行工作,从而完成目标的管理方法。自目标管理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在不少企业中推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较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虽然目标管理被视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但笔者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内企业的调查,发现该州仍有许多企业由于其管理决策层对这一方法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开展目标管理的效果,甚至使目标管理实践流于形式。

一、存在的问题

1.制定企业总目标时忽视对环境的分析

开展目标管理,首先要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凉山州不少的企业是根据上一年度的经营情况来确定下一年的发展速度,进而确定相应总目标的。以这种方法来确定组织的总目标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企业管理决策层在确定下一年发展速度时,往往只把眼光盯在企业内部,忽视对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变化的研究,以至于使所制定的目标脱离外部实际,造成目标难以实现。

2.企业所制定的目标不能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

这是调查中所发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目标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员工的参与,目标的执行者应当是目标的制定者,组织目标的制定要由上下级共同协商。然而凉山州不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此却认识不足。他们仍然认为制定企业的目标是自己的权利,下级只有执行的义务。因而排斥下级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所制定的目标仅反映高层管理者的意志,得不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这自然有悖于目标管理的特征。

3.忽视中间过程目标的制定

制定中间过程目标是为了监控总目标实施的过程。从调查的情况看,有不少企业单纯地认为,目标管理是注重结果的管理,实施的过程并不重要,只要有严格的奖惩措施,就能促使员工自觉完成目标。这种完全期待于事后控制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缺乏事中的控制,一旦目标的实施进程出现偏差,企业将无法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势必影响最终目标的完成。

4.定性指标的考核不科学,考核结果有失公平

由于定性指标相对难以量化,管理者对定性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完全是通过主观臆测给出考核结果。显然这样的考核结果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首先,考核者的主观判断因受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失去客观公正性。其次,即便考核者是公正的,但如果没有客观、统一的考核“标尺”来予以衡量,仍然难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不准确就会导致奖惩不公平,进而影响员工士气。

5.奖惩措施不合理

奖惩措施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奖惩措施上存在比较突出的奖轻罚重问题。管理者企图主要以惩罚措施的威慑力去迫使员工完成目标,这容易使员工的心理受到伤害,产生对抗或敷衍的情绪。因而奖轻罚重并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符合目标管理的特点。二是奖惩措施兑现不严。有的企业为鼓励员工完成目标,最初制定了较高的奖励措施,但当员工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目标后,企业领导者发觉需要付出的奖励太多,于是临时变卦,降低奖励标准,这是不严肃的。这样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对下一周期的目标管理将来不良影响。

二、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1.注重目标的科学性

目标的科学性是指目标必须符合企业内部的情况和企业外部的环境条件。因此,企业在制定目标之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还必须对企业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竞争态势与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主要从企业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即是所谓的PEST分析。对于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态势,一般是采用波特的行业五种力量竞争结构模型来分析。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外部环境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企业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条件,通过SWOT分析法确定企业的整体目标,以保证所制定目标的科学性。

2.让员工真正参与目标的制定

使员工接受认同目标,并将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是开展目标管理的核心实质和成败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目标管理的思想,摆脱传统管理的思维模式,要从策略上考虑如何让员工真正参与到组织目标的制定当中,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员工的引导和激励。

(1)避免将目标管理异化为任务管理

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为此,管理者必须避免将目标管理异化为任务管理。任务是指上级交派的工作,具有外部强加的性质,员工完成任务主要是为了避免受到处罚或为了获得奖励。目标是指需要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取得的东西,具有自我认同的性质,员工实现目标既是为了获得奖励,更是为了满足自我成就的需要。可见,目标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在方式和程度上都远远高于任务。任务管理的弊端是员工只会把组织任务当作领导的事情去被迫完成,而目标管理的好处则是可以使员工把组织目标当作自己的事情去主动完成。

(2)目标应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员工的意愿

目标管理要求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但员工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是有条件的。日本学者中松义郎认为,个人能力的发挥=个人最大潜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关联程度。等式右端的乘积关系表明,即便员工具备“个人最大潜力”,但如果“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关联程度”趋于零,则等式左端的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仍然会趋于零。可见,一定要让全体员工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并使目标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员工的意愿。不如此,则无法使员工从内心认同组织目标,目标管理就无从谈起。

(3)让员工接受认同目标的策略

首先,高层管理者在综合考虑目标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初步目标方案,并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对认同目标的员工表示赞赏,并请他们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其次,对怀疑或反对的员工,要充分听取其意见,了解其中的原因,以及他们认为可能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第三,对员工提出的困难原因进行分析,与他们一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增强其信心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调整自己认为可能实现的目标。第四,与员工一起分析其过去工作的成败得失,要求他们提出挖掘自身潜力的办法,并再次调整自己认为可能实现的目标。第五,适当增加对下级的授权范围、奖励力度和资源条件,让员工根据根据新的条件继续调整自己的目标。当下级的目标最终接近上级的初步目标方案时,上级可适当调整初步目标使之与员工最终认同的目标取得一致。

3.合理制定中间过程目标

如果目标管理以年度为周期,制定中间过程目标就是分别将企业、部门及员工的年度目标,按监控的频率分解为月度或季度目标,通过完成逐月(季)的目标,以至积累完成年度目标。这种把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加以“蚕食”的办法更有利于目标的完成。

在制定中间过程目标时候,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最好不要将年度目标按月(季)度平均分摊,而应当坚持前紧后松的原则,以便为后期留有调整的余地。二是年度目标中的所有指标都必须毫不遗漏地分解到月(季),这样才能保证年度目标全面的完成。

4.建立客观的定性指标考评标准

对定性指标可以通过间接量化来建立考核标准。在确定定性指标的考评权重之后,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如,优、良、中、次、差),对每一等级在权重内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然后将每一等级的标准进行界定,即确定每一等级的评价标准,这可以通过列举每一等级的若干典型表现来完成,这样一个衡量“标尺” 就制定好了。在对员工进行考评时,就用这个“标尺”去逐一衡量。比如当某位员工的实际表现与 “标尺”中“良”的典型表现语句相符,则该员工在该项定性指标的考评中可得到与“良”相对应的考评分值。

此外,为避免考评者因对个别员工了解不全面或存在主观偏见,而使考评结果有失公正的情况。可使用多个考评者,让被考评者及其同事也参与到考评中来。在同一考评标准下,考评成绩可由员工自评、同事考评以及上级考评三部分的分值通过加权平均来确定。

5.制定合理奖惩措施,严格兑现奖惩

奖惩是激励强化原理的具体应用。奖惩措施的合理性关乎目标管理的成效。合理的奖惩措施在奖与惩的力度上不应有所偏废。奖轻罚重固然不利于激发员工完成目标积极性和创造性,片面地奖重罚也容易导致企业因奖励负担过重而难以完全兑现。合理的奖惩措施应在综合考虑企业效益、目标价值及员工需要的基础上来科学地制定。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必须强调的是,要严格按照每个员工目标完成的情况来进行奖惩。到了目标管理的奖惩阶段,高层管理者即便发现事前制定的奖惩措施存在问题,也应尽可能严格予以兑现,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在新一轮目标管理开始时再予以改善。如果当期的奖惩措施确实非修改不可,则应通过与员工积极沟通,取得员工的谅解,并保证类似临时性的事后修改在目标管理中不会是经常性的。

参考文献:

[1]那国毅:目标管理[J].IT经理世界,2001年,第14期

[2]钟永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中松义郎:人际关系方程式[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惩戒”教育 学生管理 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77-02

按照以往的德育教学模式,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惩罚,教师在惩罚学生中因为“度”没掌握好,超过了学生心理承受的能力,学生可能产生很多负面性的情绪。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教育专家更多地提倡赏识教育,强调以生为本的氛围,对于犯错的学生主张无批评式的教育。因此,很多教师提倡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施以赞扬,少用甚至是避免惩罚。再加上现在法律的普及,家长维权的意识比较强,大部分的教师基于以上原因在教育教学中对违纪的学生普遍采用说教的德育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说教在实施过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耳熟能详的说服教育对部分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效力。基于此,惩戒教育应运而生。《教育大词典》中对“惩戒”的定义是指通过处罚来进行警戒,施罚使过失者感到痛苦,但不伤害身心健康;在关爱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惩戒与惩罚的最大的区别为是否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笔者认为,正确合理地使用教育惩戒权,对于中职生的教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德育现状,探讨成功运用“惩戒”教育方法的条件。

一、“惩戒”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我国现行《教育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运动”、“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等权利;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指出,要加强学校管理,切实落实学校责任,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戒力度。这其中关键是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毕竟对品行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与管理,要靠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多做工作。为此,应当考虑制定教育惩戒方面的法律法规,用具体条文对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做出规定,弥补教师教育管理权长期存在的不明确、不细化的漏洞。因此,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更有利于教师作为惩戒教育的主体时,能有效提高惩戒的操作性,确定合法惩戒行为与体罚的界限,也可避免媒体的恶意炒作,刻意放大因惩罚造成的师生矛盾。

二、实施“惩戒”教育应以“关爱”为前提

在实施“惩戒”教育后,在处理班上的违纪同学时,进行适度地调整,本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处理最常见的上课睡觉的问题时,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在睡觉,作为教师首先要反省的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对理论学习普遍热情是不高的,他们相对比较喜欢动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只有一两个学生睡觉,我们应该先问清楚原因,是否生病,身体能否坚持;是否因为某些事情,教师可以进行心理的疏导。如果是本身想睡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不要再睡觉了,想让其好好地学习可以提供一些选择给学生:(1)自己站着直到不再想睡觉为止。(2)去洗洗脸。(3)吃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老师上课前可以备一些,吃多少由学生自愿。(4)学生提出合理的“惩戒”方式。不管学生选择哪一种我们都强调一点:老师希望你是个诚实的孩子,老师给你选择是完全尊重你的,目的是为了你变得更好,希望你能做个有担当的孩子。我们给学生一些选择权并不是粗暴地直接惩罚学生,学生心理是可以感受到教师实实在在的关心和爱护的,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他对这种关心也是非常渴望的,在想成为“好孩子”,这样的结果比直接粗暴地处罚要好。

在对学生直接“惩戒”时要“关爱”外,在日常的师生相处中也要延续这种关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要对学生了如指掌,我们可以多下宿舍和学生进行交流,聆听他们对生活、学习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教师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多和学生开展一些师生的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进行“惩戒”教育的基石。

三、制定符合学生道德发展的奖惩条例

阿尔伯格提出道德推理发展的理论有六个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2)功利取向;(3)“好孩子”取向;(4)“好公民”取向;(5)社会契约取向;(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道德的发展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发展的,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这个年龄阶段的道德取向基本是功利取向或“好孩子”两个阶段,因此作为教师要按照道德发展的顺序制定符合学生道德发展的规章制度,慢慢引导学生,让其按照道德发展的顺序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中职学校在各种扶持政策作用下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但大部分的优惠政策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良好的在校表现,条件相同的学生还要进行筛选,比如自治区特殊奖学金、学校的特殊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这些奖获奖的人数比较多,而且奖金是非常丰厚的,是每个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的,我们在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时不应该按照中小学一样以学习成绩为主,而要根据道德发展的规律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

中职学生往往纪律比较散漫,理论学习热情不高,比较讲义气,文体特长比较多,动手能力强。制定的奖惩条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学生的变化而慢慢地改变,它应是适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能约束学生最基本的行为道德,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具备获奖的机会。比如,在刚做电商151班班主任时,笔者和班级班干讨论制定了合适班级的惩戒制度,其中在行为上包括上课、早退、旷课约束,不按时完成劳动,无故不参加劳动是对他们责任感的培养,良好的责任感是其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重要条件。打架、无故顶撞教师是性格的培养,中职学生尤其是男生性格是比较冲动的,有矛盾直接是拳头说话,这几条可以制约其冲动的性格。事假扣分病假不扣分是防止学生乱请假但又兼顾了人情,在刚开始的处罚条例中只是放入最常规的惩戒,并且考虑学生能够做到的。在奖励条例中多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完成各种常规工作为主要的奖励制度,开始时成绩以及格为奖励,一半学生能做到后再逐步提高,慢慢培养其成就感。

奖惩条例要做到能兼顾不同的学生,可以让其都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向工厂输送合格的工作者,因此学习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让中职教师在德育中找到突破的地方。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德育教改中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家人、教师、同学等的关心,在其走偏时可以有人帮一下、扶一把,让其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长大。

【参考文献】

[1]王素蕾.教师惩戒权的探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郭念锋,等.全国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武静静.浅谈教育惩戒[J].科技信息,2010(7)

奖惩制度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预算管理 战略预算管理 考评体系

在预算管理循环中,预算考评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预算考评信息的反馈以及相应的调控,可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实现过程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考评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地循环,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其中,预算考评既是本次循环的终结,又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一般来说,业绩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考评,它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绩效评价;二是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层面的考评,它是经理层对责任中心和员工个体的绩效评价。员工个体的工作绩效评估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以,预算控制领域中的业绩评价,就只包括公司经营者和责任中心的绩效考评。因此,预算考评是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部门或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是管理者对执行者实行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本文重点探讨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奖惩制度的安排两方面。

预算考评指标体系的确定

在预算考评中,要注重各种评价指标的结合,应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方法的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评价经营业绩,才能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考虑定量指标时要结合定性指标,考核绝对指标时需结合相对指标,关注局部目标时不能忽视总体目标。此外,笔者认为,预算考评是对不同层级的预算责任主体的目标实现和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预算考评指标当然就应与预算目标指标相对应。

(一)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

在预算考评中,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应结合运用。不同的责任中心,其预算目标不同,采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尽相同。通常,对于成本费用中心的有关部门,其主要考核指标是成本费用控制总额、增减变动额和升降率;对于利润中心的生产经营部门,一般采用边际贡献、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等指标;对于投资中心的子公司,主要考核指标是剩余收益等。

(二)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在预算考评中,一般比较重视定量指标,因为定量指标数据比较容易计算,是看得见的指标。但是,有时定量指标受定性指标的影响,忽视定性指标,可能会降低定量指标的效果。比如,某个制造企业,装置设计时要求采用高品质材料,多年来生产部门材料消耗一直处于先进水平,近年由于高品质材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产品利润空间大大降低。技术部门认为可以通过改用低品质材料来降低成本,这样,生产部门的材料消耗量预算指标将会被突破,并失去自己消耗率的先进地位。此时,考核指标的确定就必须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在构建预算考评指标体系时,应该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财务业绩指标通常在预算考评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它能与当期业绩直接挂钩,具有数据容易取得、较为规范等优点。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单纯用财务业绩指标进行考评,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如,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考评的不真实;注重已实现的业绩而忽视未来的发展能力,容易导致长、短期利益的失衡;更倾向于内部化,而忽视其市场的竞争地位及其变化等。非财务业绩指标注重企业的成长与战略性,注重收益的稳定与长期性。它能促使经营者更加注重市场的开拓、员工积极性的激励等,这些都是财务指标难以做到的。因此,在预算考评中,应纳入非财务业绩指标。常见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与服务指标等。在预算考评中纳入非财务指标,既强调对财务指标的考核,又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这是符合现代市场发展需要的。表1是对五国企业运用非财务指标评价企业业绩的一个排列。

此外,还有些企业试着引入平衡记分卡等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从财务(Financial)、顾客 (Customers)、内部业务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等方面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平衡记分卡对于领先指标的关注,使企业更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事后的结果。它从企业的战略开始,即企业的长期目标开始,逐步分解到企业的短期目标。它既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又关注企业近期目标的完成,使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很好的结合起来,解决了企业的战略规划可操作性差等缺点,同时也使企业的年度计划和公司的长远发展方向一致起来。当然,预算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应考虑指标的选择外,还需考虑指标权数的确定。

预算奖惩制度体系的安排

(一)奖惩制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奖惩制度的设计和运用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奖惩制度必须结合各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目标制定,体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奖惩计算要简明。无论以什么方法为基础,奖惩额的计算方法必须简明易懂。否则,除专业人员外无人能懂,只会徒具形式上的合理性,而缺乏目的的有效性;要形成严格的考评机制。是否奖惩取决于考评的结果,考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奖惩制度的效力;要把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把即时奖惩与期间奖惩相结合。一方面,要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时考核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和执行情况,并根据考评结果当即奖惩;另一方面,要求一定时期终了,根据全面预算的执行结果,对各责任中心进行全面考评,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奖惩方式的设计与选择

奖惩方式的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设定奖惩对象。奖惩对象既可以是全体员工,也可以是部门。它们都是对期初所设定的预算目标,在期末进行考核,看实现到什么程度,并与奖惩挂钩,这样能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的各个对象之间的实际差异与努力程度较为明显,考核内容也能直接反映在报酬上,而后者则注重各部门间职务内容的不同以及团队合作方法,因为其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有很大影响。笔者认为,部门和小组团队作为奖惩对象较好,因为它更符合现代企业团队作战的现实状态,而且有利于加强团队合作。其次,选择奖金分配方式。目前,奖金分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计算确定分配的总预算,再决定个人分配额;二是直接计算对个人的分配额。后者一般适合于以管理者为奖励对象的企业。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第一种方式。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滥用晋升机会增加奖励。当然,奖金分配预算还应该与企业的业绩相挂钩。

还应注意,企业内部建立奖惩制度,其目的是将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从财务会计系统中获得的指标,如利润中心的利润等,作为衡量各部门业绩和奖励部门经理的基本依据。这样的考评与奖惩制度,有助于刺激各部门为企业做出更多贡献。但是,利润通常反映短期的经营成果,部门经理极可能为获得更多的短期利润而牺牲企业长期业绩。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企业应依据综合业绩指标,对各责任单位的当期业绩进行奖励,或给予部门经理期权奖励等。

总之,预算考评并不完全是对责任单位或个人的业绩进行评估,它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推动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表现,引导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朝着企业整体预算目标迈进。因此,在设计预算考评制度的时候,管理者必须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将预算考评与企业绩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才能保障企业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