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十篇

时间:2023-09-27 16:46:57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1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哲学反思

农村学校主要是指县以下的由镇乡一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乡村中小学校,其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农村的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现有普通中小学86.6万多所,农村约占89%,在校中小学生1亿6900多万,农村约占74%。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农村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我国新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窘境

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1)名义上虽有校长分管体育,但实际上许多分管校长分而不管,对随意占用体育课尤其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听之任之,有些地区毕业班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

(3)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

(4)分管领导对体育课多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数年不听、不看体育课是常事。

(5)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抓体育工作与教育质量对立起来,使学校体育工作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2.师资不足

(1)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

(3)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

(4)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不能同工同酬。

3.教学问题突出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科学性、灵活性;体育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灵活、全面。

(2)体育课开课率低,随意性大。大多数农村学校把体育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列入了课程表,但名副其实的体育课开课率相当低,往往把体育课当成室外活动课,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把体育课当成自习课,玩一玩,放松一下,有一名老师监护就行。尤其是村级学校,开课随意性更大,有的班主任对上体育课是随心所欲,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体育课名不副实。

二、现状思考

笔者认为,在认识上,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会评价与管理上,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还缺乏一套科学规范、严格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在经济上,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体育教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领导的态度和爱好

“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中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现象: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对某个体育项目的特别爱好,也能使小城镇学校体育硬件有所变化。

2.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缺乏整体性和配套性

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却偏重于智育和德育,漠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显然有悖于教育的整体性规律。

3.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由于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集中在城市阶层,使得我们的教育政策和主流话语更多地带有“城市取向”。今天我们的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情形是:标准的课程规范的教学,有力的控制等等;学生的自由、天性、创造力就在这样的教学中逐渐丧失殆尽。在这个问题上,教育本身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理性回归

农村学校体育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学校体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生态环境要素;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最具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是最具现代性的先进文化传播器;是联结学生与自然、学校与社会的文化纽带;是促进体育文化传承,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后盾;是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器。

1.构建主体性意识,依法教改,依法治体

学校体育工作和改革,尤其在农村,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人治。要改变学校体育改革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因领导的好恶而变化的局面,必须构建农村学校体育各主体的主体意识,依法治教,依法治体。

2.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必须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为此,第一,农村学校教育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五育”是一个整体,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第二,树立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的观念,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是现代教育的主体。第三,教学内容需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第四,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依托,推动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对于一个以城市化率刚刚达到50%的国家来说,没有富于特色的合宜的农村学校体育模式及相关的政策倾斜,应该只是一种遗憾,而对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本已存在巨大差异的农村学校体育来说,“城市取向”的学校体育政策,使得本是乡村传统体育文化最为丰富的农村,遗弃和背离了他们原本有价值的体育文化资源,这不仅仅是体育工作者们的遗憾,更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悲哀。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如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让学生在田野里抓蝴蝶,听到的笑声或许是最开朗的。农村学校应尽可能地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这种“兴趣”能够陪伴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 刘志民、丁燕华. 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R].体育科研,2004(1):62-75.

[2] 孙庆祝 等.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 体育文化导刊,2004(8):53-55.

[3] 余梦兴. 城乡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及对策[J]. 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8.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教学现状 应对措施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没有考虑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身旁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长管理力度有限,学生基础薄弱。即使老师再努力,但学生的成绩提高缓慢。到最后老师的学期评估就被这成绩一票否决。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的积极性和热情。

2.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第一:过分依赖教材,忽视学生;第二: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科整合;第三:强调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显然,这是造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镇一级的基层领导对语文教育、教学知之甚少。在他们眼里特别低年级语文简单的不得了,是人人都可教的课。你数学应用题做不了就去教语文吧,所以语文教师就得低人一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且更是低人一等。因此,从高年级(作文、日记)到低年级(造句、写话)在众多农村小学的语文作业本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严重的方言现象。另一方面,因为农村教师或学校氛围的原因,在农村小学很难真正意义上开展好教研活动,要么也是应付上面的检查。从而导致老师的“单干”教学方法比较多,不能快速及时地共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所以,我认为加强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农村小学重视语文教学。

3.语文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目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院校的培训,即使国家的远程教育所提供了电脑、课件、音像等,民办教师也无法熟练操作或发挥最大功效。同时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素质急待提高。语文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普通话成了大多农村孩子的一块污斑。教师语文素质低,是造成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语文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4.没有适合农村学生的配套教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际,笔者发现,农村学校用的教辅跟城区学校学生用的教辅难度一样。尤其在村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特殊的环境,很难达到与城区学生一致的教学目标。就拿考试来说,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只适合城区的学生,把其拿到村小来考,每次考下来,学生的成绩都很不理想,每次平均分只有四五十分。这样一来,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

二、改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语文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低年级语文谁都能教”的偏见,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有师资的适度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放任。同时,语文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普通话也做为打分的一个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只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其次,面对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语文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主教语文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力度,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仅包括天文地理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英语、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间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3.加大语文教育投入。首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教学设施是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农村小学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4.制度出一些适合农村语文教师的鼓励措施。或者在同等条件下,政策应向农村教师倾斜。只有这样,老师的积极性上去了,也自然而然把学生成绩提上去了。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93-02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但在这种光环笼罩之下的乡村小学教育,却处在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发展前途迷茫,举步维艰。

一 村级小学面临的现状及原因

1.生源锐减,规模萎缩

受村级小学在校生逐年减少、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各级财政对村级小学的投入不够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村级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影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和赞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纷纷把孩子送进教育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和乡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就读,甚至全程陪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缴纳借读费用,与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地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起居,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农村村级学生生源日趋减少,办学规模日益萎缩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中心校要求所属完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到中心小学就读,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生源逐渐减少,生源严重不足。本人目前所在学校只有两个班级,共5名教师,17名学生。因为没有平行班,导致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就导致了家长对村级小学的教学质量的不满和失望,转学和借读的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村级小学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发展的困境。

2.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我地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多数年老的和少数年轻的,教师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有一些村小,教师平均年龄都达到了45周岁以上。还有一些优秀、年轻的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另寻出路。

第一,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在村小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或是工龄在30年以上的老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且老教师中多数都是民办转正的教师,实际文化专业知识不够,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新知识、新方法的速度慢,又因为不懂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又因身体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不佳根本无法胜任教学任务。即便在岗工作,也多从事低年级教学,由于精力不够、知识老化等原因,实质是在看孩子,而不是教书育人。如本地区的宝泉完小,包括幼儿园在内,共有6个教学班,公办教职工9人,50周岁以上4人占44.4%,41~49岁的4人,占44.4%,40岁以下仅有1人,这样的年龄结构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第二,教师整体知识结构不容乐观。在本地区,小学教师中专科第一学历人数远远低于镇内学校平均水平。可以说,整个教师队伍结构表现为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第一学历,三分之一的后续学历,三分之一的民办转正。这样的队伍结构决定了教师队伍整体知识结构很难适应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

第三,教师观念更新困难重重。由于经费所限和工作所需,许多教师往往从参加工作至今,很少走出去学习,以至于教育观念十分陈旧,教学的方式方法几乎一成不变。即使偶尔参加了一些培训,但由于不能连续、流于形式,仍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出现了“教学无效益,家长不满意,学生不喜欢”的尴尬局面。

第四,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教育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呈现出“既多又少”的局面,即:相对于师生比例而言,教师数量多,相对于农村学校实际而言,

部分学科严重缺人,致使部分艺术类学科(音、体、美)等无法正常开课,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再加上部分教师业务能力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不能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诉求。

同时以“务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或管教的精力不足,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向农村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随着校安工程的落实,乡镇中心学校有了崭新的教学楼、餐宿楼和新的课桌椅,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很远,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备缺口还很大,我地的乡级中心小学只有一个多年前建立的多媒体教室,电教设备相当老化,图像不清晰,学校仅有几台老式电脑。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更是不容乐观,他们依然住着多年前盖的砖瓦房,有的甚至是危房,没有基本的教学仪器,没有音、体、美及其他活动课的教学设施,上文化课只能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质量怎能上得去?

二 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一大半,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科学决策,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质量

教育相关部门应科学决策,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合理调整农村小学的布局,积极解决农村学校生源日益减少、办学规模日益萎缩的问题。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的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不能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要积极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2.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

只有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一,科学合理制定教师编制,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相关部门要结合农村学校实际,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解决农村因缺编造成的困难,以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老龄化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老教师实行转岗使用,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农村任教,对新上岗的教师积极培训,使他们尽快胜任教师角色,并出台优惠政策使年轻教师喜欢到农村工作,积极留住人才。防止出现令到人不到、人来取令走的不正常情况的出现。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只有教师队伍稳定了,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了,才能使农村教育出现生机和活力。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实效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参加继续教育。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特别是音、体、美及英语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公平,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教师能真正了解最新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改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落实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及管理方法鼓励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到薄弱农村学校挂职或任课。选派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先进学校学习任教。通过城乡之间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四,实施好“青蓝工程”,通过青老教师结对互相学习,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3.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基础在于小学教育,而小学教育多数在农村,所以改善农村现有教育条件已刻不容缓,各级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以保证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优惠政策多向农村倾斜,没有好的教育条件,没有教学硬件设备,没有优秀的图书资料,怎能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提供给农村学校必需的教育教学硬件设备,给农村教师应有的待遇,才能使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三 结束语

邓小平同志曾说:“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总之,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希望上级相关部门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多方调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把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当作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出现喜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J].中国农村观察,2003(1):26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4

1 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1.1 管理者对教育的认识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认识不全面,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教育。教育教学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众多失败,究其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单纯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淡化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1.2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农村学校,硬件软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强,年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待加强,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是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现阶段我区农村小学教师构成,一是年龄偏大,主要是中师和高中毕业生、民办转正人员,教龄一般在20到30年之间,已经在教学上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教育教学理念陈旧,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師的角色转变很难实现,基本是在过着一种等退休的日子,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二是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跨好几个专业代课,又要教语文又要教音乐还要教美术,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1.3 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问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迁移,加之带领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每年都有一批孩子从农村进入城市就读,农村的学生也随之流失,农村学校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我镇农村适龄入学儿童有部分流入城区或外县市就学,有的进入公办学校,有的进入民办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农村学校的发展。 

1.4 农村学校的经费问题。农村学校的经费主要靠从财政渠道获得,那些规模较大、生源稳定的学校还好点,但是规模小、学生少的学校可谓度日如年。所以农村小学的运转非常艰难,学校缺乏经费,就很难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了。 

2 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应对的策略 

2.1 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中心小学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就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便利服务各村庄等问题,科学合理布局,使得中心小学附近的农村小学生受教育便利。在中心小学建成之后,接送小学生的交通设施和小学生住宿的心理辅导要及时跟进,师资力量的整合要及时。 

2.2 学校管理必须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人是鲜活的个体,他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性、主动自觉的发展以及强烈的自我实现倾向,学校管理必须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首先要注重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突破狭窄的专业教育观念,从而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增强学生适应性;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观念,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应变讲授式、封闭式教学为灵活式、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个性化;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重在教师设计、实施中的创造性程度和个性化水平;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应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体人格的提升、学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习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品质的优化。 

2.3 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分配。小学教育要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聘用教师不要只聘用语文、数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大量吸收音、体、美专业的教师,真正形成专业化的教育。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培训机会,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使得教师能够按时得到培训,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5

【关键词】小学 农村 体育教育 体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142-01

教育作为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要手段,有提升民族素质,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人得有健康的体魄。特别是占人口2/3的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农村义务教育中重要组成的体育教学,在增强小学生自身体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重要基础作用,也为国家体育事业输送后备体育苗子奠定了基础。

一 体育教育观念滞后

教育局和乡镇中心校重视学校升学率和文化成绩,年底考评小学学校主要就看文化课排名,小学体育成绩不作为考核;县里组织的运动会各小学只象征性的组成代表队参加,但实际参加比赛的初中生,能出成绩的就那么几所体育传统学校;体育课作为副科,在期中和期末文化课考试前一个月,将大多数学校体育课改为文化复习课,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这在大家眼里是很正常的事;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生上体育课就是玩,没有必要上,还不如增加学习时间,在课余时间家长都不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会影响学习,从小就灌输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将来就会有份好工作。我国已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初中参加中考把体育成绩和个人素质作为一部分参加考评,但在小学未引起校方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我们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认识到没有好的基础再到初中练为时已晚。个别家长认为:农村的孩子们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劳动就是体育锻炼,这只对了一部分,应按照国家体育大纲要求做好广播体操和体育课各种项目,这对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大有帮助。

二 体育设备简陋,投入少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使财政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投入远远不足。很多学校没有正规的操场和训练场,没有完备的体育训练器材,大多数学校不符合国家要求,限制了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在教学和锻炼中使用的实心球,有些学校根本没有配备,有的学校损坏和丢失不能及时补上,其他器材也是坏的坏、丢的丢,得不到及时更新与补充。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校在操场空地上用白灰划跑道,一圈总长200米,平时就在这里上体育课,大家跑跑步、做做操和游戏,被调查的20%的学校连跳高和跳远场地都没有,学校不能给同学们创造良好的锻炼场地,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大家都在教室上室内课。个别班级和人员较少的学校干脆放弃体育锻炼,上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受不到正规的锻炼。

三 体育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受经济条件和学校老师编制不足的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是兼职老师,或者这个学校就一个体育老师,一个人带10多个班。一些正规体育学校毕业的老师大多选择在中学就业,在中学搞体育可以出成绩,可以施展自己学到的知识,较少有人愿意到小学,特别是偏远、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农村小学。这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低,学生得不到好的教学体验。一些没有取得体育教师资格的老师教体育,只能带孩子们玩。体育老师执教资格的考核及认定的缺失,也反射出当地教育主管机关的监管不力。

四 学校在体育教学的安全保障上管理不足

事件1:某校一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跑步摔倒,造成胳膊骨折,学生家长认为在学校出的事就应该由学校负责治疗。学校认为老师在上课时没有保证学生的安全,老师应该承担一半责任,医疗费花了2万元,体育老师自己掏了1万多元,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相对低,这得需要攒2~3年,无形中也给老师增加了生活和心理负担,造成了上体育课小心翼翼,不安排剧烈的运动,保证学生安全就尽到了老师的职责。

事件2:一位同学在上体育课跑步的过程中突发心脏病身亡,体育老师没让他跑,他自己非得跑,家长不依不饶。这些事不仅仅仅对一个人,而是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师队伍,老师们思前想后、缩手缩脚,最终造成整个体育成绩下降,降低了学生身体素质。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要求上体育课,必须以学生安全为主,不配备危险器材,要求老师不带学生做危险的动作和项目,学生别出事就行了。笔者认为,出于安全的考虑无可厚非,但消极的考虑安全限制参加体育锻炼应进行的常规项目则不可取,应在安全防护措施、风险规避管理方面下工夫,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学校、教师、家长三者应统一思想,加强沟通,建立加深理解的渠道,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五 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孩子挑食,家长就怕孩子吃得少长得瘦,爱吃什么买什么,可现在的孩子大多喜欢“垃圾食品”,造成现在的小学生体重偏重,给他们的体育锻炼带来了不便,时间久了就懒得锻炼身体。现在的小学生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便是扫扫地,家长还得给点“小费”作为报酬,只要有一点小毛病就不上体育课了。

六 地方上各级政府和小学学校对体育教学贯彻落实机制乏力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6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现状及问题:

1、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学校对此项工作评估走过场,报喜不报忧。

2、远程教育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替换过快,学校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知之甚少,应用技术技能太低。

3、教师忽视资源教学软件编目的作用,有些教师根本不知自己有些什么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软件,缺乏资源的整合性。

4、教师忽视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将项目与农、科、教结合严重脱节,缺乏创新精神,认识不到位。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远程教育优质资源,促进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对策:

1、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学校教师利用优质资源顺利发展,同时加强学校项目自评工作,推进学校对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增加投入,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经费是发展此项目的后勤保障,有计划地配备配套其软、硬件,这样既做到专款专用,又能避免学校有硬件无软件或有软件无硬件的现象。余下的作为学校开展此项活动,修理设备设施,添加小型设备的维持费。全面、客观地开展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自评工作,明确学校、教师在此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教师总结取得成绩的经验,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自己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工作向纵深发展。评估中要坚持标准,逗硬评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评估后学校、教师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即时采取措施查漏补缺,明确来年的发展方向。

2、稳固管理人员思想波动性,教师要加强全面培训。

学校在配备专(兼)职人员时,要考虑其政治素质和

思想素质,既要考虑其熟悉业务,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又要考虑其稳定性,牢固其思想波动性,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培训,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此项业务培训,刻苦钻研该项目的应用知识,平时注重资源记载、收集,备教学之用。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特别是村小学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均要从头学起。因此学校项目管理人员或骨干教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制定详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同时教师要加强学习,对资源要能提高认识,从而促进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重视教学软件的编目,合理利用远远教资源软件,加强资源的整合性。

资源教学软件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对购入、自制、收集整理的教学软件一定要及时进行编目,做到心中有数,并方便教学使用和交流,建议教师将资源软件分科、分册、分课进行编目,做到自已有教学该册的软件编目,这样便于自己在备课,设计课堂结构及时把整理的下载教学资源一并写入教案和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认识,重视资源利用大胆创新,将项目与农、科、教有机地结合,提高课堂质量。

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死抱书本,传授知识,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7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 发展历程 新课程背景 存在问题

由于国家教育机关的不断努力及政策的全面落实,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建设及农村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建设领域的进步及教育领域的发展,使得二十一世纪成为教育普及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普及及延伸。现代社会的人文素养、文化知识都可以与小学教育联系在一起。

1.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1.1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据推测,校、序、庠都是当时的小学。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种小学设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办私学成了一种风气,其中,又以孔子办的私学规模最大。此后,各朝代不但有官办的小学,还有私办的小学。

到了近代,由于早期农村发展比较落后,早期小学教育存在规划性问题,小学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因此国家教育机构、政府机关在全国普及教育,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改革,最终实现九年一贯制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文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设施设备日益完善,小学建设一年比一年好,小学教育一步比一步提升,教育者文化一代比一代高,最终农村小学办学结构调整,校园环境优美,让我们看到如今小学教育的进步与不断发展。

1.2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由此可见小学教育是多么重要,一个人大学毕业了,长大以后回想过去的时候,他一定会感激他的小学老师,那是启蒙老师,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用别人说自己就知道,如果你问他小学教育重要不重要?他一定会说:“基石之坚才能建之如固。”一个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人永远不会感觉到小学教育有多么重要,在他的一生中,没有小学教育这个定义,小学是人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转折点,他的文化素养就此开始培养,小学教师是他的启蒙老师,是除了家长之外,人生中第一个教导你做人、教会你基础知识的人,可说是“授业恩师”。人生当中到学校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启蒙老师给你讲的,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又怎么能跨越到初中,就像孩子不会走怎能跑?因此,一个人无论多成功,小学教育都是基础,小学教育对他来说无比重要,我们应感谢启蒙老师,人生的第一堂课就是他们教的,教育基础就是他们开始的,陈云同志说过一句话:“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从哪里开始:小学教育。

2.农村小学教育的普及及普及情况调查

2.1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以后,全国普及中小学教育,每个学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中小学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直到大学毕业,许多人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作出了很多贡献。普及教育对当今社会的人文风气、日常生活、文化素质,甚至衣食住行等都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不但在微观上对农产品生产起到提高生产力的作用,使得农民每年收入大大增加,而且在宏观上对经济增长也起到绝对的促进作用,并且使得收入得以更好地分配。同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文化,知识和文化会提高自身素养,在当今偏远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地区,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联合国制定过千年发展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就是“普及小学教育”,这项方案的具体目标就是“确保到2015年,世界各地儿童,不论男女,都能完成小学全部课程”。

2.2我国政府2006年建立并实施教育新机制,目的是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从该年开始,接受农村的小学及初中教育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及书本费,经济条件特别困难家庭的学生还会获得经济补助,这样可减轻许多家庭的负担,使更多的孩子能接受教育,按常理说,这样一来,农村所有适龄儿童都会接受到教育,理所应当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最起码完成小学教育,但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5%,初中应当接受教育的也就是毛入学率达100.3%。通过国家推出的新机制,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近期调查结果却显示,尽管“新机制”推出并实施了,但是净入学率却越来越低,这就表明一部分孩子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目前来看,辍学率越来越高,甚至快达到一半的入学率。这是为什么呢?调查得知,许多辍学是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理论上困难家庭都已经按经济状况给予补助了,为什么孩子还要辍学呢?也许是补助后家庭还是经济困难,但是孩子本身为什么要主动辍学呢?当今孩子对父母的反叛心理太强了,不愿让父母左右自己,这也许就是辍学率不断提高的原因,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人才,相信以后辍学率会大大降低。

3.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3.1过于追求分数。目前,就全国农村小学来看,部分学校太在乎学生成绩的高低了,总让学生以高分数为目标,不管学生爱不爱学习,其实,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学生发自内心地、有兴趣学习,自然愿意学习,成绩自然高。如果遇到对知识没有兴趣的学生,老师要想办法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要落下或失去任何一个可以塑造成才的学生,这样老师的素质也会提高,何乐而不为呢?国外研究显示,在他们国家的一些学校里,平时很聪明的孩子们在评比分数的情况下学习也非常好,态度积极,而那些看似不聪明的孩子们在没有评比分数的情况下学习也非常积极,成绩也非常好,都说国外比国内更重视小学教育,我个人认为我国也十分注重小学教育,只是部分学校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相信这些学校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定会达到甚至超出国外的小学教学水平的。

3.2忽视学生的观察能力。每个人的观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当孩子开始学话时就意味着他们在观察,大人说什么,孩子就学着说什么,大人做什么,孩子也跟着学,这就是明显的观察。当孩子升入小学时,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校园,这时老师们应该知道,孩子是带着观察力来的,很多小学教师不注重孩子的观察力,导致学生学习课程跟不上、成绩不达标等,其实,只要老师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给学生传递信息、授予知识,让学生有缓冲时间,也就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观察和自我感觉体会,他们就会理解、明白来龙去脉,自然就学进去了。课堂上如此,课下也如此,老师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课余时间带领他们观察自然,观察周围的一景一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成绩自然会让老师满意、家长满意,避免家长与老师之间不必要的纷争。

4.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之基础,是打造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石,只有好的教学理念与教授方法,才会顺应新课程改革,所以,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同轨的,教育的发展终端是长远。

参考文献:

[1]吴洪成.中国小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82-01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的感触是:信息的闭塞,继续教育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改革,业务能力再提高的机会少,学生的视野狭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有较大的革新,仍然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只能在口号声中缓慢前行,信息技术教育也一直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等现象是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现状。就这些现状和问题我谈几点自己的感想和意见:

1.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还不高,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还不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有部分教师思想僵化,总是认为计算机是计算机教师用,老是以备课、教学忙为由不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其实一切教学活动是不应该离开计算机和网络的,要是离开了那就是闭关自守,那就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2.农村计算机网络与课程整合资源的结合有待改进。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至于在农村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时间等支持,也很难以数字化的形式开发出来供师生共享,即使开发出来也仅仅是网络与课程资源的低级组合,而非整合。

3.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然而,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僵化、单一,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教”与“学”应把握以下几条主要途径:

1.力求实现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统一。面向课程整合的中小学信息不仅仅要求学习知识,更是要他们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观念的转变,以及交互学习意识的形成。

2.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工具作用。广大教师要普遍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优势。

3.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统一。学校首先将信息技术教育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进行调整和剪裁,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强调受培训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改变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统一。学校建立以下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感氛围或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自主利用课本或教师或网络提供的资源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式学习,加深对学科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抓住重点,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合作研究问题;汇总信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完成对问题的研究,形成共识或提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这就要求农村学校在计算机的硬件建设上下点功夫。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统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中极富活力的一个板块,学校以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为重点,将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课程体系。从学期初开始就让各班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本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师生合作写出课题实施方案,然后划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用电脑做出课题报告。动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丰富的文字,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孩子们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许多有关校园、国家和世界的新闻。

专家们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者所持的几种观点解读下:

1.技术混合化。信息技术混合观,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萌芽整合观。这一观念在学术界有广泛的讨论,它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掌握与利用网络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当前发展的建构主义的理论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9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体育教育 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防城港市5所农村中小学1000名学生及25名体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分别对防城港市5所学校部分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率98%,有效率95 %。教师发放25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体育教育活动现状做了综述与分析。

1.2.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2.调查与研究

2.1防城港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

从表1可知,有专职体育教师的被调查学校中,农村小学有4人,占80%是中专学历,只有1人占20%有大专学历,农村初中教师学历比小学略高一些。调查显示,在农村初中有2人占15.3%是中专学历,有10人占76.9%的人有大专学历,只有1人占7.8%有本科学历,没有硕士研究生,因此造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学历层次较低,体育专业知识较欠缺,严重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2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及场地、设施现状

根据调查可知 ,农村中小学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极其有限,在被调查的5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有正规田径场,有4所学校有简易运动场地,而有1所学校没有运动场地。有的学校只是一些简单的运动场地。且各校场地规模设施参差不齐。体育设施匮乏,主要体现在主管教育部门重视不够、经费不足,无法购置满足学生运动的体育器材。虽然是进行体育中考,但还是不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体育课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2.3 其他与体育教学有关的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

2.3.1 学校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开展情况

据调查显示,防城港市被调查农村小学没有开展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只开展课间操,初中学校比小学略好些,但仍不理想。从表2可以看出,防城港市农村中小学每天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为30min的比例为43.1%,而能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比例仅为13.6%。可见,防城港市农村中小学校每天体育活动的时间离教育部规定“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有:首先是学生缺乏主动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愿望,学生的意识不够强,主动性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体育设施欠缺,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2.3.2农村中小学开展体育竞赛情况

据调查可知,防城港市农村中小学每年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基本上是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规模小,参与人数少,比赛氛围不浓厚。从表4可看出,被调查的5所学校每年组织体育竞赛不是很乐观,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2.4防城港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情况

2.4.1体育课教学内容分析情况

据表4调查显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除了田径类占的比例最大为56.5%,其次,是球类占32.3%之外,偶尔也开展一些体操类和民族体育项目,但占的比例不大,分别为7.2%和4%。校本自主开发及一些其他的体育项目,根本都没有开展。这说明了目前防城港市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类和球类为主。新课程标准规定田径是必修内容之一,但因田径运动项目枯燥乏味,内容繁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学生排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4.2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情况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可发现,防城港市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容乐观,大部分都是“放羊式”的教学。认真组织并指导,每节课都安排内容的只占了23.6%,没有认真组织,经常让学生自己玩自己喜欢的活动占22.2%,偶尔让学生自由活动的占54.2%。通过教师的问卷调查也发现,农村体育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学历层次不高,体育专业知识较欠缺。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各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重视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当前的情况看,既要注重体育理论学习,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组织体育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学习,提供与外界交流和学习借鉴的机会,使他们的教学思路更加开阔,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3.2 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村教育经费匮乏,在场地小、器材紧缺的情况下,各学校、班级要因地制宜开展一些便于开展的体育活动,比如:抛绣球、跳绳等,或者提倡体育教师根据本地域自制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器材,以适应学校体育锻炼的需要。

3.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要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创新力度,在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上要丰富多彩,组织上要灵活多样化,多举行趣味娱乐性较强的体育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个人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体育教学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我们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进入学校后的校园环境,步入社会后的社会环境都直接影响着我们成长。学校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环境,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学校的体育教学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不论这些学生以后走向城市还是农村,健康的体魄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保障。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多流于形式没有质量,究其原因多受体育设施不完善和体育器材缺乏所影响。新课程形式下,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立足农村实际,激发兴趣,体现课堂快乐教学,盘活农村潜在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地利用这些普遍存在的农村活力资源,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体育场所匮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师资队伍匮乏,满足不了学校教学计划的师资需要;学校体育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体育传统风气现状较差,开展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等活动次数较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的体育经费问题成了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问题,体育器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无合适的教材,现有资源有效利用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学生身体素质差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领导、教师等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足,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缺乏科学的指导等。

二、改变农村小学体育现状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重视体育教学。

作为体育教师,无论身处何地学校从事教学,都不应该懈怠自己的责任,减弱敬业精神,而应始终秉承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严格要求自己为达成教学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实际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树立搞好体育教学,切实服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观念。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有很高的热情,农村学校就是不能与城市相比,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小学,没器材,我们想办法,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变不利为有利之条件;农村学生虽然知识面窄,但是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这对锻炼身体是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常言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严格遵守古训,为发展学生体质要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

(二)开发体育设施,发挥农村地域广阔优势。

新课标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在农村小学,各类体育器材按国家制定的“配备目录”配齐有很大困难,而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是基础。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开发体育设施。

1.发挥体育器材多种功能,一物多用。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呼啦圈:可以用作障碍物,也可以用来替代跳绳;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可以用来当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三人角力、夹抛绳/跑蛇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等。所以,我觉得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提升场地利用价值,发挥农村地域广阔优势。在农村小学,操场、器材等方面都不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然而农村小学也有农村小学的优势。农村有广阔的田野或空地,这些都是学生活动的好场所。在田野里,学生可以参加越野跑,也可以在田埂上练习直线跑。在广阔的田野里,学生兴致高昂。在农村的道路上,相对城市车辆较少,而且车的速度也不快,这样学生可以在晨练或体育课时间,到这些道路上进行越野跑,比在操场上现成的跑道上要能激发学生的乐趣。

三、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也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进行体育竞赛游戏,采取比一比,测一测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有趣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多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篮球变向运球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叫数运球接力比赛”、“四角运球接力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培养了胆量和表现力,激活了课堂气氛。

(二)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有创造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呢?就更谈不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了。他们需要新颖、独特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如:在上“障碍接力赛跑”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意境:用废弃的渔网、框架、棕垫等设置的“敌人封锁线”,用玉米棒子作为接力棒,并加上播放录有冲锋号声、炮弹声和机枪声交融在一起的音响。在这样的意境中,同学们穿越障碍有一种身临敌境的感觉,他们情绪高涨,动作认真,一旁观看的同学也情绪激动,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下课,师生的余兴仍然未消。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大多数是在室外上,要靠学生的肢体运动来完成,所以老师在上课时比其它课难度大。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是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如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的动作细节,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甚至还起不到好的效果。例如:在教低年级广播操《七彩阳光》时,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学习时对教师的讲解掌握的就不是很好,对动作的了解大多依赖于老师的肢体示范和模仿,一旦动作迅速连贯,他们就不容易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习惯,忽视了动作连贯的特点,学生又易厌倦学习,感到疲劳。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上述存在的问题就会避免。在授课时直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看便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形象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技术动作,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体育教育是小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陈旧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并不重视体育教学,把教学重点过多地转移到文化课上,造成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所以在小W教育中,要注重体育教育,做到文化体育两手抓,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上,加强创新角度的研究,使体育课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