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十篇

时间:2023-09-22 17:58:08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1

本文作者:彭晓琼刘丽萍蒲大容工作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精选教学内容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属于医学继续教育范畴,其培训对象大多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依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1],作者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改革。重视超声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超声诊断基础虽不是教学大纲的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该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讲解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超声医学基础理论的讲授,适当增加介绍与成像有关的知识,让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基层医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超声成像原理有初步认识,并在讲解中将原理见之于超声图像,并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总结出超声检查临床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选择有效的检查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如讲解B型超声成像原理,其是由多束超声波传播过程所遇到的各界面的回声构成,每一界面回声对应一个光点,光点的明暗程度表示回声的多少。如没有反射就没有回声,B型超声图像上就没有光点,呈黑色,称无回声型,如清澈的胆汁、尿液以及病理性的胸腹水等。这样一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人体囊性组织多呈无回声,实性组织多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而气体、骨骼等组织与其他组织所形成界面时会呈全反射型,这样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根据全反射原理,学生们也容易推导出超声检查的局限性,肺部及骨骼系统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就不如X射线检查。气体是影响超声诊断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胃肠道气体的干扰会影响腹部脏器的超声诊断。相反,除肺部、骨骼及含气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外,全身其他囊实性脏器或组织都适合应用超声检查[2]。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是教学的重点从专业上讲,全科医生主要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的医疗服务[3],而不是疑难少见病的诊治。因此,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比较广博,而不是精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表现以及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为减少气体干扰,上腹部脏器检查前要禁食、禁水8~12h;检查盆腔脏器,如膀胱、前列腺和子宫附件等需要适度充盈膀胱。全科医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更好地指导患者做好相应的检查准备工作,同时还能提高对超声报告内容的解读能力,而不仅局限于看报告结论。适当介绍超声新技术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生大多来自基层卫生医疗单位,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当今科技日新月异,超声技术不断更新。目前,主要有内镜超声、介入超声、术中超声、血管内超声及三维立体超声、超声造影成像等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些新技术大大促进了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4]。如内镜超声可较好地显示胃肠肿瘤病变的所在部位和范围,还可克服肠腔气体及相邻骨骼干扰的缺点,提高对胰腺头部病变的诊断[5]。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较方便、准确,并可在超声引导下插管、引流等,减少手术创伤。因此,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讲授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对超声应用的认识,对其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6-8]。

改革教学手段及方法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保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多媒体教学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单看和单听的记忆率[9]。多媒体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和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其图像质量高、片源选择余地大,使用方便,减少了教师板书书写时间,是目前教学的主要模式[10-12]。对于课堂上受到限制无法展开授课的内容和技术,如超声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如三维及四维超声、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肝、肾、肺穿刺,静脉导管植入等用录像片和多媒体教学作介绍,既形象直观,又可反复播放,丰富和扩大了教学的知识层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今后多媒体教学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比较影像学(comparingimaging,CI)的教学CI是指对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13]。其是以掌握多种影像检查为基础,每种影像检查手段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这就要求超声学带教教师在原有超声医学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表现和相关影像检查间的异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情况下最适宜做超声检查,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熟识各种检查手段的优缺点,并学会灵活应用,如在常规条件下肺脏不适宜做超声检查,但一些边缘性病灶超声是可以探及的,而且对于引导穿刺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只有掌握了比较影像学,才能实现优化选择、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和不必要的检查带来的损害,同时提高病变检出及诊断的效率[14]。重视机旁见习,充分利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资源超声医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形态学科,具有多切面、实时动态显像的特点,B型超声的断面解剖和CT不同,CT都是横断面,而B型超声探头就像一把解剖刀,可以显示人体的任意切面,单靠短时间的课堂理论教学,培训学生对超声图像的理解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必须重视机旁见习,通过在机旁实时观察和思考,加深理解超声图像的形成过程;观察人体内液体、实性软组织、骨骼或结石和气体4种介质的声像图表现;明白B型超声切面图像与人体断层解剖的关系、诊断疾病的原理、适应证和不同检查部位相应的准备工作;懂得超声检查申请单的正确书写和注意事项等,同时也加深对超声诊断报告的解读能力。由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见习学时短,内容覆盖面广,单靠传统的机旁见习,所见的临床病种有限。而充分利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资源(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可以极大地提高B型超声见习课的效率[15-16]。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PACS,在超声见习教学过程中可直接从PACS调出很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典型超声图像,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各种疾病声像图的认识。总之,从教学经历中,作者认为授课教师必须明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特点,以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有限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超声医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2

摘要:医学超声影像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四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医学;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31-02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不断的发展,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弹性成像、腔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诊断与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超声影像成为一种全新的诊疗学科,与外科学、肿瘤学、微创医学等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对超声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以及诊断范畴拓宽,导致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大幅上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和专业学科的发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是从事超声影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一、改善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法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可采用教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启发、实习等多种方法,以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过去多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超声影像学内容学生不易接受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当前以案例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方法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含各系统、器官的理论基础和超声图像的识别,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内在联系,不能认为课程标准要求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生初次接触超声图像,很难把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联系,可视化超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单纯平面思维概念,帮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转变。为了真正体现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特点,不断的丰富超声影像图库,插入大量的典型超声声像图、对比结构解剖图,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插入简短的三维超声动态图像。因此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内容。

医学超声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学生一对一互动操作练习,通过自身练习来体会和学习正常声像图。对于异常超声声像图的学习,我们建立了超声图像库和可视化超声实践教学软件系统,组成超声诊断典型病例的声像图资料库,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充分利用学生第3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软件系统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用于W生示教。

二、改进超声影像学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来评价,首先我们应明确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检验教学效果,制定评判标准,结合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成果),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评价、同事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纸笔评价或网络评价。对于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过去多采用理论课考核成绩占100%,现使用考核形式为期末理论笔试考核成绩占70%,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占30%,包括上机动手操作、典型病例思考与分析、以及检查报告的书写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常见教学模式类型有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以学生为中心的松散放任型、以程序模式为主的管理型。医学超声影像学理论课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听懂,对超声图片的理解难度大,所以需要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我们通常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结合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融合教学模式。

过去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一年进行实习。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总体培养方案,为使医学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及本学科教学实践,安排第七学期学生在接受理论课学习的同时,穿插性的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并专门配置超声诊断仪用于教学,老师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演示和指导,学生可以随时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更加密切。

在第八、期实践教学实习,比传统实践教学安排提前一个学期,不仅体现了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的理念,又避免了学生考研、就业等社会因素对实习的影响,第十学期采取个性化强化培养,使学生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师资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师资是关键。师资力量建设应满足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满足专业和专业特色凝练的需要;满足科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师资力量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师资力量薄弱,仅2―3名理论课教师,现师资队伍不断强大、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1.加强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积极引进超声医学高学历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积极加强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超声医学知识,及时掌握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还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率先垂范,创造性地做好教学工作,充当教育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实验室和医院,医院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临床工作,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沟通和交流,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源,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的效果。

总之,医学超声影像学现按照各系统疾病来介绍相关影像检查技术。医学超声影像学科已开始按照系统划分亚专业组,这不仅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还将为医学影像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岚岚,朱小虎,查晓霞,等.医学影像专业超声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论坛,2011,8(11).

[2]李颖嘉,文戈,严静东,等.网络环境下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5).

收稿日期:2016-12-01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3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超声诊断;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相当部分医生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如二级以下医院及部分县(区)二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他们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任务。但是由于地域不同,医疗知识更新途径有限,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对落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及西部地区形势更为严峻,有些甚至根本得不到岗前培训及岗后继续教育。这些因素往往使得基层医疗队伍水平停滞不前,难以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医疗服务需求,迫使老百姓有病不得不前往医疗水平较发达城市,是造成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政府医改意见中,关于加强医药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临床教学医院在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超声心动图学是针对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是循环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超声诊断专科医师,作者承担着大量针对临床医学生和基层进修医师的教学任务,结合多年的临床带教,对如何使超声心动图教学结合临床,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基层进修医师在本专业领域诊断水平进行探讨。

一、基础教学

超声诊断学作为一门影像学科,其作用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痛苦。超声诊断是为临床医生服务的,那么就需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临床诊断的相关知识。

首先,基层来进修学习的医师应牢固掌握解剖学知识。超声诊断是以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面解剖为基础,观察心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等方面,熟悉掌握与断面解剖相对应的正常心脏超声切面图。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超声图像是二维图像,需要通过人脑对连续断面的图像组合才能获得脏器的完整立体形态,这需要检查人员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力,而空间想像力需要以丰富的解剖知识为基础。

其次,学习和掌握各种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特点。根据超声图像反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表现的特点,判断心脏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的特征情况,作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手法教学

操作手法在心脏超声诊断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手法决定图像的质量,决定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支持诊断。在实践工作中,对于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医师手法不一致,得到的切面就不一致,就会造成诊断意见的差别,甚至会导致误诊及漏诊。

首先,在教学中强调常规标准切面的显示,如四腔心切面必须横平竖直即二尖瓣与三尖瓣处于同一水平,四腔与心尖处于垂直状态,而非标准切面则可导致腔室的测量出现误差,进而影响正常的诊断;短轴切面要达到“圆”,短轴圆形各点的直径等长,而斜切易导致测量室壁厚度过厚。

其次,在手法教学中始终强调对任何一位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按顺序扫查各个标准扫描切面,特别是易忽略的胸骨上窝切面、剑突下切面和左室短轴的心尖部切面,养成全面、细致的扫查习惯,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如一部分房间隔缺损在胸骨旁切面由于受回声失落及多普勒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显示,但剑突下切面可以减少这些干扰因素,很好地显示断端及过隔血流。而对于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若不顺序显示左室短轴心尖部切面则有可能导致漏诊。

三、多媒体教学

心脏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它强调从观察图像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理解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提示疾病的本质。心脏是一个不断运动的重要器官,理解心脏的正常做功过程,必须了解和掌握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反之,如果诊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需要通过对大量典型病例的动态超声图像的感性认识,包括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才可能对该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有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利用计算机PPT形式进行部分内容的讲授,克服了单纯教师讲解的不能演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的困难与盲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大大缩短了授课时间。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思维;有助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弥补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因此,利用多媒体在心脏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现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求带教老师收集典型心脏疾病的超声资料,包括多种超声技术的动态和静态图像;其次,将相关的图像信息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储存、标注和备份。利用存储丰富、翔实的心脏超声诊断资源,将特殊病例通过光盘、磁盘存储后,建立了图像数据库及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视频、音频、图片、录像动画、文字等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把它应用于教学中,结合临床信息现场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规范书写报告

规范超声心动报告的书写。书写超声心动诊断报告是心脏超声诊断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精准的专业术语,将正常以及异常所见如实地反映给临床。规范的超声报告是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结合医师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示范性、指导性的超声诊断报告。在书写超声诊断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并掌握不同疾病超声诊断的思路,这不仅是诊断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鉴别诊断的过程。在书写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以及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可以使学生在书写报告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看书、主动学习的动力。

五、因材施教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4

关键词:医院;超声影像;人才梯队;培养

超声影像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它运用现代高新的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综合分析各种医学图像,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在计生服务中心超声影像室发展中人才起着关键作用,要加快超声影像室的发展,就必须加强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梯队培养,搞好超声影像学科建设。

1建立超声影像人才规划

医学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素质要求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因此有必要科学认识和把握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实际技能以及素质要求等。领导应密切关注后备人才的继续深造、临床诊疗实践、医学研究和创新提高等,对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制订周密的培养计划,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对医学专业知识扎实、临床诊治能力强的年轻医师,应安排到能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岗位工作[1]。

2建立良好的人才梯队运行机制

人才梯队是在骨干人才还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当有骨干人才离开时,能及时将储备人才补充上去,保证人力资源的延续性。建立人才梯队管理机制,提高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在保留骨干人才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对后备人才的培养,确保人才的持续供给,从而不断提升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①人才区分机制。人才区分机制来源于任职资格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只有具备某个类别、某个级别(或胜任力要求)的任职资格且达到一定业绩的人员才能够进入人才资源池。人才梯队资源池是一个宽进严出的系统,人才在这里要么进步、要么被淘汰。不进则退是这个系统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这一轮被淘汰的人,改进后还可以再进来,进来了仍然有可能被再淘汰。通过人才梯队资源池不断地培养、筛选后备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后备人才的专业技能;②人才选拔机制。资源池建立后,后备人才的"入池"、培养和筛选淘汰是一个长期的、例行化的工作。经过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和从资源池中选拔人才两个逆向的过程,基于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就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岗位的动态匹配;③人才激励机制。为了激励骨干人才和后备人才早日脱颖而出,可以设定一些单项奖,对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对于在工作中有很大贡献的人才可以在晋职晋级中优先选拔[2]。

3重视超声影像专业人员的开发和利用

超声影像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必须具备组织框架,采取滚动发展的形式,避免断层现象,采取计生服务中心培养和中心外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形成浓厚的学术风气,点面结合,造成一种人人有奔头、个个有奋斗目标的局面, 促进人才结构的合理发展。

超声影像医师要全面掌握本学科范畴内相关知识,其知识结构应融合医学各领域的相关技术和知识,具备以医学专业划分的"横向知识结构",主动创造和发掘新知识。因此,现代超声影像医学知识广泛、学科跨度大、设备技术发展迅速,管理者应明确人才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科的全面、协调发展;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机地融人医疗实践中,不断推动知识更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超声影像医学基础实验研究基地,把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工作结合起来,从创新的高度致力于人才培养[3]。

4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超声影像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 不断改善学术氛围,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可以组织各种宣讲、交流会和学习研讨,进行专业外语的听说训练, 尽快了解本专业最新前沿研究动态。结合文献和相关病例的收集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做好病例收集、影像分析等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阅读外文专业书刊,追踪本专业学术前沿,努力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参加新业务、新技术讲座,病例讨论、国际学术讲座来开拓视野。积极鼓励人才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交流探讨,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广泛的国内外交流渠道。鼓励向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投稿,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5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医院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创建医院精神,它是影响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医院精神是医院全体员工一致认同、彼此共鸣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是整个医院的精神支柱。其内容是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创建和谐医院,督促医务人员爱岗敬业,精诚团结,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计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会提升超声影像人员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不断改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在辛勤的工作中,超声影像人员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患者也能得到优质满意的服务,最终使计生服务中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对计生服务中心的了解与理解,只有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才能做到全方位地促进超声影像室的和谐发展[4]。

6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医学影像网络教学中心

医学超声影像诊断学教学多数是图谱分析,为保证学生有机会大量接触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影像图谱资料。科室可与高校合作以校园网为依托构建医学超声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中心建成后,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任一终端上使用相关资源。为节约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实践,要大力提倡医学超声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超声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参与等教学原则[5]。

7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超声影像室学科建设,人才是关键,必须有一个较高学术水平、远见卓识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其次要建设一支梯次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采用多途径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效益。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长期进修和短期学习以及科内培训和科外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除加强业务培训外,注重继续教育。计生服务中心出资购买医学数据库使用权,保证临床医生最快时间知晓医学前沿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为计生服务中心医学科研发展奠定基础。大胆使用中青年技术骨干,定任务加担子,使他们有压力、有干劲,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对不适应学科发展的人员进行内部调整。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培育机制和完备的专业人才体系,促进科室的迅速发展[6]。

总之,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超声影像人员要更新观念,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减轻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全方位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促进计生服务中心和超声影像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才智.医院超声影像人才梯队培养[J].医学信息,2009,22(4):510-511,505.

[2]王香芬.如何有效进行人才梯队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3,(12):146-148.

[3]宋梅.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25(1):74-75.

[4]张才智,吴建琼.如何提高超声影像人员素质全方位为患者服务[J].医学信息,2009,22(5): 664-665.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5

关键词:超声影像室;社区服务;举措

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问题,对医疗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而社区医疗服务不仅能降低人们的看病成本,还能优化医疗配置,节省卫生资源,使民众能就近、及时地获得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全科医师、护士为骨干,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侧重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疾病患者,以预防、医疗、计生保健、健康教育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最终实现有效、经济、预防和保健相结合的基层卫生服务。超声影像诊断是计生服务中心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随访、计划生育疗效评价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诊断质量对医疗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计生服务中心担负着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超声影像室也应该为提高社区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1 提高计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是社区医疗服务吸引居民的重要条件与保障,计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技能。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动员医学院校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计生服务中心工作,聘用退休的中高级医务人员服务社区。鼓励中心高级医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办卫生知识讲座,同社区医务人员交流医疗技能,互相取长补短[1]。当前,计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加,规模扩大,大多配备了X线机、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等辅助诊断设备,这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为适应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计生服务中心可和有关院校一起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提出了适应基层的培养标准,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一批能同时胜任常见病X线、超声及心电图检查操作和诊断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2]。

2 加强宣传力度,改变群众的医疗消费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计生服务中心应加大对社区医疗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计生服务社区的方便、快捷和经济,使"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医疗观念深入人心。

3 加强文化建设,创建和谐计生服务中心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其核心是创建医院精神。所谓医院精神是医院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是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精神支柱。其内容是以促进医院发展,创建和谐医院为宗旨,以勤奋、敬业为光荣,以精诚为核心,强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种医院文化建设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会提升超声影像人员的思想情操、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在辛勤的工作中,超声影像人员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患者也能得到优质满意的服务,最终使计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群众对计生服务中心的了解与理解,只有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才能做到全方位地促进超声影像室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3]。

4 积极参与社区计生及疾病筛查和卫生保健

计生及疾病筛查和卫生保健是计生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责。随着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计生身体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战胜疾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一些妇女儿童以及老年疾病。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乳腺癌早发现的方法学研究。女性1次/年的乳腺X线钼靶摄片被认为是乳腺癌早发现的有效方法之一,高频超声检查在乳腺癌早发现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4]。虽然计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能够进行简单的诊疗,但遇到复杂的疑难病症仍然需要送往大医院。如果计生服务中心超声影像人员能深入社区指导他们开展筛查以及相关保健工作,效果会更好。这样可确保筛查质量,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减轻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社区乳腺癌的筛查目前最常规的手段之一仍是超声检查,其具有经济、实用、无创、携带方便、可重复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社区普查。把超声BI-RADS分级方法应用到社区乳腺癌筛查中,不但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使大批良性病变的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或是过度诊断,而且可以提高对乳腺癌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乳腺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为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更多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寿命,对社会和患者都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5]。

5 联合办医服务社区

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计生服务中心超声影像医生应走下去,到社区基层直接为老百姓服务。可以联合大医院,建立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可以建立医疗联盟,进行托管等,让患者能在基层直接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先进的医疗设备检查、好的药品治疗[6]。

总之,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计生服务中心超声影像人员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修养,对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社区患者服务,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减轻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使超声影像人员成为全面的、合格的、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全方位为社区患者服好务。

参考文献:

[1]林方.我国社区医疗的治理逻辑[J].中国-东盟博览,2012,(4): 90.

[2]刘伟,等.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33-34.

[3]张才智,吴建琼.如何提高超声影像人员素质全方位为患者服务[J].医学信息,2009,22(5):664-665.

[4]彭丽春,等.高频超声及X线钼靶在社区妇女普查中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13,22(1):55-59.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6

关键词:产前诊断;超声检查;教学

超声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病理学和超声图像为一体,将各学科有机地结合,从观察图像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理解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提示疾病的本质[1],最终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产科超声诊断隶属于超声诊断学。而产科超声在产前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围产期死亡率和围产期发病率的高低。北京市已颁布了超声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等技术规范,严格规范了产前超声检查技术。目前,从事产前超声检查医师的技术水平良芳不齐,因此,对这些医师进行产前超声检查技术的培训非常重要。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产科超声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提升产前超声筛查技术水平的关键。但在产科超声诊断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一些误区。比如:(1)忽略正常结构,一味强调异常结构;(2)课件制作过于繁琐,重点不突出; (3)缺乏总结等。针对这些误区及在产科超声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几点总结。

一、正确认识胎儿的正常解剖结构是产科超声检查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是超声诊断学的基础,只有很好地了解人体正常的断层结构,才能正确认识超声图像中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鉴别异常图像,就如一座高楼需要一个坚实的地基一样,正常胎儿结构的超声图像是进行产科超声筛查和诊断的基础。如果对胎儿的正常结构不了解,就有可能对异常的结构不认识,或者将正常的结构误认为异常结构。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孕妇妊娠20周左右,在外院超声诊断为“脑积水”,而我们的超声检查显示颅内结构正常。这是因为胎儿在20周前,大脑实质的回声呈低回声,有时甚至呈无回声,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同时将大脑侧裂误认为侧脑室的外侧壁,则会造成“脑积水”的错误诊断。因此,在产科超声诊断教学中,正常胎儿的超声图像应该占有重要地位,避免一味强调异常结构而忽视正常结构的辨析。只有正确认识正常胎儿的超声滋床医学或序图像,才能够在检查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分析比较,避免误诊和漏诊。

二、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 [2],是医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超声影像医学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门解剖学和形态学的学科 ,强调从观察脏器图像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因此,动态多媒体在超声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3]。如在讲解中晚期妊娠胎儿的超声表现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胎儿在宫内躯干及肢体活动情况、心脏跳动、张嘴吞咽等 [4]。尤其是在讲解胎儿心脏时,多媒体动态教学能把实时心脏运动的动态过程清晰完整地显示出来,学生能短时间内建立起形态学的思维 ,这样对胎儿心脏的超声诊断容易理解 [5]。总之,胎儿是一个在母体内不断活动的完整个体 ,我们利用超声仪器及图文工作站对正常胎儿及典型的畸形胎儿图像进行存储 ,并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动画和文字编辑等处理 ,使胎儿的扫描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理解,并可弥补实习或进修时操作机会不够及疾病种类不全的缺陷。

三、与病理和临床相结合 ,加深印象

胎儿在不同发育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不同的畸形,病种繁多,比如:心脏异位 ,既可发生于胸内 ,也可发生于胸外 ,甚至位于脐带中部。目前,虽然对胎儿畸形的认识和诊断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需要更多人投入更多的精力 ,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注重临床随访,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存档 ,对引产的胎儿进行病理解剖来印证超声诊断,将病理图片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制作成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印象。另外,要成为出色的产科超声诊断医生,必需熟练掌握产科疾病的临床知识,才能对病变进行分析,并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重点观察胎儿的某个器官或系统。如: 对羊水过少的孕妇,要重点观察胎儿肾脏、输尿管、膀胱、下尿道、肾上腺及肾动脉等情况,看胎儿是否有泌尿系统畸形 ,在扫查中,切勿将平卧的肾上腺当成肾脏,此时,可通过肾动脉是否缺如进行鉴别。由此可见,临床知识在产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熊秀勤,杜文华.产前超声诊断教学的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12)。

[2] 谢红宁.胎儿出生缺陷超声检查的形态学基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09)。

[3] 刘晓宇,王巍,谭篪.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 2009,(05)。

[4] 门永忠,陈新燕,李金生,王晨星.超声诊断胎儿产前畸形[J].医药论坛杂志, 2005,(14)。

[5] 邓远琼,斯轶凡,张志娟,刘贞.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8,(06)。

[6] 黄艳. 39例胎儿畸形产前B超诊断结果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7

[关键词] 三维超声;未产妇;盆底器官脱垂;盆底超声;影像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6(a)-0116-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lvic floor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n the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TAN Yu-zhen1 ZENG Shu-juan2

1.B-Ultrasound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Qujiang District in Shaogu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100,China;2.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People′s Hospital of Qujiang District in Shaogu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lvic floor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n the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50 females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nd 50 nulliparous healthy women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the ultrasonic imag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and the sonogram of cross section in pelvic floor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and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ssue and organ of pelvic floor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nullipara,pelvic diaphragm crack hole of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ultrasound;Nullipara;Pelvic organ prolapse;Pelvic floor ultrasound;Imaging examination

近年来,经济条件的好转,人们的营养状况逐渐改善直接导致我国孕妇胎儿过大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加上孕妇自身生理的解剖学特点,导致其难产、产程过长等临床情况越来越多,上述现象无疑增高了妇女盆底损伤的概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盆底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直肠、膀胱及尿道等,在人体内主要通过盆底肌肉、筋膜以及韧带保持它们各自正常的解剖位置。因各种原因导致盆底器官发生移位称为盆底器官脱垂,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其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但极易复发,预后情况不乐观,因此关于该病的临床研究还在进展中,影像学提供系统的盆底结构特征对于盆底器官脱垂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的检查方法,能够良好地反映软组织的形态、结构。本文对本院的未产妇及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的三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讨论,利用三维超声能够重建盆底各组织形态的特点,观察未产妇和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的盆底超声图像特点,通过三维超声显示患者的盆底形态、运动及功能的特点,明确解剖上的缺损部位、类型,为临床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4年1~12月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的女性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未产妇即无生育史的女性,观察组为盆底器官脱垂女性,年龄为32~40岁,平均(35.3±6.5)岁;平均身高为(161.8±5.3)cm;平均体重为(51.3±6.7)kg。入选患者均经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查以及经腹的二维超声检查,并且排除了盆腔肿瘤、尿失禁等,随后进行了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本研究入选患者将直径为3 cm以上的盆腔占位者排除在外;均无长期负重史、便秘史、无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史。对照组患者满足上述条件外,均为妇产科患者,多以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不孕症等就诊于本院妇产科,无盆底损伤史;观察组患者在满足上述条件外,孕次(3.87±2.1)次,产次(2.9±2.3)次。两组在一般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 应用GE-Voluson E8超声诊断仪,其配有RAB4-8-D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4~8 MHz,探头发射角度136°,摆动角度 135°。

1.2.2 经腹三维超声检查方法 嘱患者在受检前排空膀胱,取仰卧截石位进行检查,探头需外罩无菌专用探头套经会阴进行检查,适时获取受检者盆底三维的容积信息,储存并行后期处理,每位受检者复查两次,利用超声诊断仪内附的软件分析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进而获得盆底横断面声像图,扫查时需保持力度适当,避免对组织的损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受检者在垂直于阴道长轴的平面内阴道横断面的形态特点,同时观察宫颈外口及至阴道外口的不同水平阴道横断面的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盆底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膈裂孔大小的比较

对照组的盆膈裂孔的面积小且结构紧密,形态多呈菱形;而观察组的盆膈裂孔面积较大且结构松散,裂孔形态多呈类圆形;两组患者的盆膈裂孔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盆膈裂孔大小的比较(x±s)

2.2 两组的三维超声表现

对照组患者的两侧耻骨直肠影像学显示形态对称,且回声连续;观察组患者一侧或两侧肌肉与耻骨支内侧缘连接处连续性中断,弧度明显增大,且阴道周围结构有缺损出现,无回声。孕晚期女性盆膈裂孔整体的正常三维盆底超声表现为盆底中轴线与盆膈裂孔中轴线,两轴一致、重合,盆膈裂孔呈菱形;异常三维盆底超声表现为两轴之间存在明显夹角。晚孕期女性盆底结缔组织的正常三维盆底超声表现为耻骨直肠肌和盆底器官间均匀一致的致密中等偏高回声结构,盆地结缔组织均完整、无明显缺损;异常三维超声表现为结缔组织疏松,局部回声均匀一致的中等偏高回声结构消失,代之以回声不均匀,呈“空洞样”或“蜂窝状”结构(图1~图4)。

图1 孕晚期女性盆膈裂孔整体的正常三维盆底超声表现

实线:盆底中轴线;虚线:盆膈裂孔中轴线

图2 孕晚期女性盆膈裂孔整体的异常三维盆底超声表现

实线:盆底中轴线;虚线:盆膈裂孔中轴线

图3 晚孕期女性盆底结缔组织的正常三维盆底超声表现

UVS:尿道阴道隔;PCT:阴道旁结缔组织;RVS:直肠阴道隔;SFPD:盆膈上筋膜;IFPD:盆膈下筋膜

图4 晚孕期女性盆底结缔组织的异常三维超声表现

3 讨论

女性因其生理特点及社会责任,其盆底肌肉受到重压和创伤的机会较多,例如妊娠、分娩、盆腔肿瘤、子宫或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以及性激素缺乏等[2-4],这些都会导致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进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营养状况的改善,我国孕妇胎儿过大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加上孕妇自身生理的解剖学特点,导致难产、产程过长等情况比较多,从而增高了妇女盆底的损伤概率[5]。盆底肌肉就像弹簧床一样,常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张力,通过持续的活动提供动态支持,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妊娠中激素的变化,还有妊娠期间胎儿的逐渐增大,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在产妇高龄产子、多胎妊娠、产程延长、难产、产钳助产、羊水过多、新生儿巨大等情况下,盆底疾病发生率更高,病情也会更严重[6]。从解剖学上讲,盆底器官的前部是耻骨联合下缘,其两侧及后方是耻骨直肠肌,三者之间被大量盆底结缔组织充填,这些结缔组织在阴道周围尤其丰富,它以阴道为着力点将盆底器官固定,完成其对盆底的支持作用。正常的盆底横断面及盆底周围器官结构的三维超声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形态学表现,本文的研究证明盆底器官脱垂会出现盆膈裂孔增大、阴道周围支持结构缺损,而正常的回声等也会同时发生改变[7]。目前MRI和超声是盆底器官脱垂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技术。MRI虽然能够显示肛提肌以及阴道的异常形态进而诊断盆底器官是否脱垂,但MRI检查方法的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也较长,同时具有禁忌证,不能在大多数患者间通用,一般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而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安全且快速的临床检查手段,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盆底器官检查。三维超声检查可迅速并清晰地显示女性的盆底形态及结构[8-9]。

本研究中,通过三维超声诊断,未产妇的盆膈裂孔面积小且结构紧密,形态多为菱形,且未产妇的两侧耻骨直肠影像学显示形态对称,且回声连续[10-12],而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的盆膈裂孔面积较大且结构松散,裂孔形态多呈类圆形,其盆膈裂孔的大小较未产妇大,同时未产妇的盆膈裂孔与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的形态也存在差异[13-16],主要表现为未产妇为正常的菱形而盆底脱垂妇女为类圆形,且盆底脱垂妇女一侧或两侧肌肉与耻骨支内侧缘连接处连续性中断,弧度明显增大,且阴道周围结构有缺损出现无回声。本研究结果与陈秋香等[17-19]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扫查女性的盆底结构,而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存在盆膈裂孔大小、形态及结构的异常,以上的影像学差异对盆底器官脱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均佳,徐莲,刘菲菲,等.超声观察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盆底器官运动及角量参数变化[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4):221-224.

[2] 沈婷,徐月敏,谷宝军,等.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12):906-908.

[3] 岳建兰,沈文.盆底器官脱垂的动态MRI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36(3):244-248.

[4] 刘菲菲,徐莲,陶均佳,等.经会阴超声评价女性盆底器官的位置和运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4):348-351.

[5] 应涛,李勤,邵春娟,等.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盆膈裂孔的三维超声影像学观察[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8):688-691.

[6] 徐莲,刘菲菲,陶均佳,等.超声定量评估女性盆底器官脱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12):2229-2232.

[7] 陈瑞云,江丽,宋岩峰,等.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5):320-322.

[8] 刘晖,叶真,陈树强,等.盆腔器官脱垂的老年女性肛提肌三维超声断层成像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6059-6060.

[9] 耿京,谢冰,马,等.三维盆底超声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8):733-736.

[10] 林莲恩.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3):327-329.

[11] 黄峥,张晓薇,欧璐,等.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胶原分解及雌激素受体表达[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 26(6):439-442.

[12] 王建六,张晓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进展[J].中国应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30-33.

[13] 蒋素玲,丁金萍.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112-113.

[14] 刘蔚,王慕军.超声成像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76-77,56.

[15] 陈瑶,于诗嘉,史铁梅,等.超声断层显像技术观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结构[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 28(8):1577-1582.

[16] 蒋莹,刘静华.三维超声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5):891-893.

[17] 陈秋香,王慧芳.经会阴超声诊断后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8):1604-1607.

[18] 林英姿,俞波,蒋伟红,等.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隔裂孔的三维超声影像学研究[J].中华急症医学杂志,2011, 20(9):987-991.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8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技术; 乳腺肿瘤

doi:10.14033/ki.cfmr.2016.36.0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057-02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及晚婚晚育的影响,近年来,临床中女性乳腺癌患病率逐年上升,大大降低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对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1]。超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该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等多种优势,受到患者的青睐[2]。本文为了分析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并将二者检查准确性进行比较,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乳腺肿瘤疾病患者纳入研讨范围,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肝脏及肾脏疾病者;(2)妊娠期妇女;(3)意识障碍者;(4)有精神疾病史者;(5)不同意配合治疗与诊断者;(6)造影剂过敏者。本组患者年龄31~67岁,平均(47.2±5.9)岁;绝经患者19例,未绝经患者71例;体重47.8~76.3 kg,平均(59.4±5.2)kg;乳腺肿瘤病灶共107个,病灶直径10~89 mm,平均(22.13±5.36)mm,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1.2 方法

超声造影:使用IU-i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飞利浦),造影剂选择Sonovue(意大利博莱克),选择不规则的病灶切面或最大切面,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肘部浅静脉注射4.8 ml声诺维,随后用10 ml生理盐水进行冲注,实时存贮动态图像180 s,然后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增强模式下乳腺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周边呈蟹爪样增强,恶性病灶边界不清。病灶边界清晰,均匀增强,诊断为良性病灶。

超声弹性成像:使用HITACHI-EUB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本日立),配备实时弹性成像技术,L13-6线阵探头,频率6~13 MHz。首先行常规超声扫描,发现乳腺结节后将其切换到弹性模式,行乳腺弹性成像检查,对超声弹性成像图进行观察与分析。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来判断病灶的良恶性。1分:病灶整个明显变形,病灶内部为绿色;2分:病灶部分扭曲变形,病灶内部为蓝绿色混合的马赛克状;3分:病灶边缘扭曲变形,中心部分无变形,中心为蓝色,周边为绿色;4分:病灶区没有明显变形,全部为蓝色;5分:病灶区及周边没有明显变形,病灶本身及周围组织均为蓝色。1~3分者表明组织硬度相对小而诊断为良性病变;≥4分者表明组织硬度大而诊断为恶性。本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均有两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评估。

1.3 观察指标

(1)将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对比诊断效果;(2)将两种方法的联合诊断准确率与单独使用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90例患者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见表1。90例患者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197,P

2.2 联合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查结果比较

90例患者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检查结果与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查结果的比较见表3。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联合使用准确率为98.89%(89例),超声弹性成像单独使用的准确率为93.33%(8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34,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乳腺疾病的增多,乳腺普查率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结节的检出率。常规超声诊断对具有显著特征的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于良性结节的诊断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常规超声检查的误诊与漏诊率均较高,而良恶性的诊断直接关系到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3]。因此,临床中如何提高乳腺肿瘤的检出率与准确率是医学研究者们应该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超声造影技术是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且成熟的一项超声技术,该技术将造影剂注入患者肿瘤血管内,增加血管的对比度,提供丰富的血管分布与血流状况[4]。占海晏等[5]认椋恶性肿瘤造影后增强不完全、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增强后肿瘤边缘模糊且出现放射状血管结节;反之,则多为良性肿瘤。但乳腺肿瘤存在多种病例类型,不同类型的患者肿瘤微血管数量与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阶段的病灶结构也不一致,加之受造影剂剂量、注射速度及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超声造影诊断常会有假阳性与假阴性存在[6]。

超声弹性成像是超声技术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集聚无创、操作简单、用时短、可重复性强等多种优点于一身[7]。其原理是根据不同组织之间的弹性系数差异,在外力状态下所发生的变化不同,将其用灰阶或彩色编码成像,可直观反映出组织硬度,从而判断病灶的良恶性。但若是病灶主要为肿瘤细胞时,其质地会较软;或当恶性病灶伴有出血、坏死时,其硬度也会降低,此时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结果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误诊。此外,若是良性的囊性病灶,其导管扩张合并有沉积物,病灶硬度增加,也容易出现误诊[8]。

本文研究表明,与超声造影技术相比,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杜睿.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4):435-437.

[2]程玉玲,周军.二维、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海南医学,2015,18(13):1949-1951.

[3]杨蕾,张彦,梁会泽,等.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与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联合应用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J].中国医药,2015,10(2):233-235.

[4]葛嘉,祝青,余晓梅,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微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33(12):1621-1622.

[5]占海晏,臧国礼,金振晓,等.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5,24(12):1765-1767.

[6]范梅贞,俞爱萍,胡颖,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技g对乳腺微小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6):962-963.

[7]苗凤玲,李君,姜莉,等.声弹性成像及造影技术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11(4):44-48.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9

【关键词】超声 脉冲回波 影像物理学

在医学影像里广泛应用的超声成像技术,主要便是利用了超声脉冲回波原理。由于这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人体成像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能量来实现的,所以对人体无任何辐射性危害,而且因为该成像技术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已被普及广泛应用到临床、介入治疗等方法中,成为医院里医学影像设备中重要设备之一。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普及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础在医学影像物理学也变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超声影像的物理方面基础,能够帮助认识和理解超声的含义及超声影像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利用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促进超声影像物理学的学习,详细如下。

1 实验研究目标

超声成像的目的在于,声波于人体各组织的穿透能力达到可以深度成像。超声成像所测算的物理量为声波的回波幅度和相位,回波的时间常用于定位声波的深度。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的穿透速度约等于常数,因此回波的特征可以反映不同人体组织密度的不同。经过对反射回波的接收,并使其在显像屏上以不同的亮度等级呈现,最终形成超声图像。而若超声波的频率越高,则其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分辨率越高,所成图像质量越佳。但是由于声波穿透深度与声波频率成反比,深度越小频率越高,所以想得到质量高的高频超声成像是以牺牲穿透深度为代价的[1]。通过设计实施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可以更好的掌握声波的产生及传播原理,提高对超声波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掌握超声波的各项参数对超声最终所成图像的影响。

2 实验设计原理

超声波的基本参数有三个,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的振动频率f=振动数/时间(s),f由振动源决定,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速度c取决于传播媒体。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后之后,改变了起载体功能的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例如使能量发生衰减改变,使声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反射、衍射等改变。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信息就依托存在于这些不断变化的物理参数中,这些物理参数的不断变化不仅是诊断信息的依附,更是一些补偿机制的依据[2]。而波的吸收定律、反射定律等是掌握超声波成像原理的关键。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能量变化为一个能量衰减的过程,像声束在人体组织表面发生折射、散射等均会减弱入射声波的能量。不管声波通过的内部是何种分子过程,超声波能量的衰减均符合如下式的负指数形式规律:

3 实验仪器设计及内容

本次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包括:超声体模、美国OLYMPUS公司的超声发射接收仪器、超声测试模具及迈瑞公司的DP6600的超声诊断仪器。通过这些设备,依据实验要求事项,设计了两个内容的实验,详细如下:

3.1 图像与体模的验证实验

首先通过超声诊断仪器的探头来探测超声体模,观测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体模信息,而后将超声图像与超声体模进行对比,以此来掌握超声图像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而后对超声诊断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完成调整,包括声波速度、诊断仪探头的发射频率、声波功率及超声回波的接收灵敏度等[4],同时观察超声显示图像的改变情况。实验目的包括了解超声波各项参数对超声图像的影响过程,所以调整超声各项参数对图像变化情况的影响,应被记录、加入到最终的实验报告中。

3.2 综合测算声速类实验

通过使用示波器、超生脉冲回波规律、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及超声波测试部分,来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记录、计算。实验进行时,需要注意示波器和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的仔细连接,而后将恰当的传感器接入超声发射接收仪器的T/R端口,且把传感器置于适当测试模具的有利位置。在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进行计算时,同时观察、记录示波器所反映的波形图,利用示波器的B扫描功能及X轴扫描拓展功能,来对中间两个不同界面的反射脉冲回波分别对应的峰值点间的时间差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完成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的计算。在关于声速计算的最终实验报告中需要包括:声速测试的物理原理,测得的脉冲回波波形,对两个脉冲回波分别的峰值点和峰值点间的时间差的标识,详细计算过程,实验中产生的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在对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计算时,观察示波器所反映波形,记录测试模具里两个界面脉冲回波的峰值幅度。

4 结语

在影像物理学的研究中,包括许多用于成像的物质波。本次实验选取的超声波为其中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物质波,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对超声在不同介质里的传播规律及声波的衍射、折射、散射等在超声成像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理解超声影像显示的物理原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像物理学里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任杰.基于超声脉冲回波的影像物理学实验设计[J].科技信息,2010(5):436.

[2]熊政纲,左龙.超声影像实验设计[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310-312.

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篇10

《超声诊断学》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由德国职业家菲利克斯?劳耐尔教授和他的同事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我国职业教育家姜大源在谈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观时强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行动为导向。工作要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习要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职业教育应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

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 UD)是物理诊断学中影像诊断学体系(放射医学、核磁共振、核医学、超声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尤其是超声医学和求证医学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UD是临床医学专业尤其是影像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然而,UD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它又是具有影像学特点的新型学科。

在我国,多数医院有独立的超声科或B超室,有资质的医师或技师自己操作,并完成诊断。超声诊断虽然只是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却十分重要。对于一名技术规范、操作熟练、临床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来说,完成常见病检查往往只需数分钟,但是却来自多年的培养和训练。

如何改进超声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几年的超声诊断学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教学上要考虑综合性,可扩展性。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学生需具备系统掌握超声诊断学的主要理论、主要知识基础上,同时要具有操作超声仪器的技能和丰富阅片、综合分析问题和诊断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课程内容设置与编排应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编排课程顺序,教学重点放在熟练规范的操作超声仪器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影像诊断的原则是:“熟悉正常,发现异常,结合临床,综合分折,做出结论”。

以工作中肝脏超声诊断为例:

第一步,要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①指导病人处于正确的检查;②调节机器至最适宜的状态。

第二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手法全面地扫查需要检查的器官。例如,扫查肝脏可按照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顺序、以肋间扇扫加旋转及肋下斜切的扫查手法全面扫查一遍,防止遗漏。

第三步,发现病变时要作具体分析,如病变的大小、数目、部位、分布、边界、回声强弱等。

第四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最后做出诊断。

2.从学生的角度看,存在两种知识

一类是陈述性知识,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或咨询。咨询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善于咨询,掌握咨询的渠道(教师,同学,网络,书籍等),是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应具备的自学能力。超声诊断是以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面解剖为基础,超声诊断中的解剖学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学生要通过自主性学习熟悉超声切面图观察各器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等方面。器官的超声图像客观地反映该器官结构和功能表现,将这些表现与正常的相对比,判断该器官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的特征情况。采用学生相互之间作为诊断对象,更加直观并增加同学们兴趣,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

另一类,是过程性经验性知识,需要学生逐渐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做,而且不断强化训练才能掌握。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不同的病变组织因为不同的病理结构而显示不同的超声图像是经验性知识,因此掌握不同病理结构所对应的特征性超声图像对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为建立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超声诊断学》新型教学模式,所建立的教学模式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为特征,采用人与部分典型动物病例(狗)模型来进行实际操作,更加直观并增加同学们兴趣,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为突出特点的教育方法。另外,我们要求学生主动追踪一些特征性声像图的病例,看看最终的病理结果是什么,在反过来思考一下声像图,这样理解和记忆都会非常深刻。

3.评价

肝脏超声诊断为例:

(1)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和举措。拉上围帘3%;女性患者腹部适度暴露3%;病情保密(不当患者面议论病情,只作客观描述)4%。

(2)检查前准备工作。认真审阅申请单,了解并报告简要病史和拟检查项目5%;与患者保持沟通,主动询问病史5%。

(3)检查过程。扫查切面规范、标准、完全无遗漏(从左叶开始扫查,横切面和纵切面;右侧肋缘下横切面完整暴露肝右后叶;右侧肋间切面重叠扫查)20%;完整显示第一肝门、第二肝门、三支肝静脉、门静脉工字形结构5%;合理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门静脉主干和肝动脉。并能够测定各自的流速10%;发现阳性病灶并准确定位和描述其超声声像特征20%。

(4)回答提问。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对超声表现进行简要的逻辑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15%;在5~8分钟内出具诊断报告5%;临床专家提问(侧重肝癌相关的临床基础知识)8%;超声专家提问(侧重仪器设备的合理、灵活与正确使用)12%。

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形成多个,每一个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实践的难度在增加,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它不是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而是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景中学习如何工作,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适应职业工作,在工作中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徐金锋,施杨.超声医学临床教学的几点体会[J].华西医学,20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