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市场营销十篇

时间:2023-09-22 17:57:50

美业市场营销

美业市场营销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关系营销

[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05-02

一、美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特点

1.以客户为导向

美国银行非常重视向客户介绍银行产品的创利能力,以增强银行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为此,各个银行都树立了“谁赢了客户,谁就是赢家”的思想,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对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的产品,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2.明确市场定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银行为了将自身与其他银行区分开来,纷纷给自己定位,试图通过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将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有的通过提供有特色的服务产品、通过独特的经营理念来突出自己的形象。有的把自己定位为商人银行,业务上偏重于保守的投资银行业务;有的则把自己的服务对象限于中小企业;有的则强调银行规模,注意国际银行业务等等。①从各个银行的市场定位,可以看出个银行尽力做出自己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特色,成为某个特殊领域的最佳。

3.引进专业化营销人才和营销团队

一方面,美国银行从各个高校和工商企业引进具有专业素质的营销人才,实施专业化的团队营销,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美国银行注重尽力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团队中一部分成员负责营销伙伴管理、市场形象和品牌建设、媒体宣传、产品推介、发送邮件等;一部成员则负责客户的数据整理;一部分成员进行客户分析、研究和发现目标客户支持,负责客户开发、发展客户关系提供分析和营销研究。②

二、日本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特点

1.注重提供“一揽子”服务

所谓“一揽子”服务是指日本银行将各种类型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配套组合,以适应客户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同时有集业务员、咨询员、情报员三重角色为一体的个人银行家,负责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咨询,并对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项目做出安排,帮助客户处理遇到的困难。

2.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

产品开发战略是为客户提供各具特色的金融商品和相关服务,它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发展、公众观念和需求变化情况,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金融超市”。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展外延提高产品附加功能,如银行信用卡,除了支付结算功能外,还有旅游、保险等功能。

3.实施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市场扩展战略

1996年4月,日本外汇专业银行东京银行和山城国际金融业务的三菱银行合并,成立了东京三菱银行。两家银行合并后成为当时世界第一超级银行。紧接住友银行和樱花银行合并成立住友三井金融集团,随后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兴业银行组成瑞穗金融集团等,使日本金融业重组浪潮不断深入。

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忽视自身的市场定位。

近年来,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银行采用市场营销、多样化的经营、现代化手段积极地参与到竞争中来,但各银行并未获得理想的竞争优势。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各商业银行在参与竞争之前忽视对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

2.金融产品缺乏品牌特色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各银行都进行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但在新产品中大多都是各行之间相互模仿,没有自己独特的产品,缺乏品牌特色。除此之外,我国的金融产品创新还处于较低层次,思路狭窄,形式单调,适合我国国情并且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比较少。

3.片面追求拉关系,而忽视关系市场营销

在银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各银行为了争夺资源,采取了吃饭、喝酒、送礼等一系列的“拉关系”的做法,甚至违规操作。这些方法牵制了银行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易导致银行内部疏于管理,给银行日后的经营埋下了隐患。这种片面的“拉关系”不能从根本上建立良好的客户基础,反而造成了银行资源的极大浪费。

4.金融营销的综合人才缺乏

由于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一个新的业务,银行在招聘员工是缺乏经验。目前从事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大都是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生,而这些人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缺乏;而营销专业毕业的人员又只懂营销而不懂金融。

四、政策建议

1.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确立目标市场

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各不相同,这就要银行对整个消费市场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进而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确立目标市场,最后银行还应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以确定与市场定位相适应的银行形象,将自己与其他同类银行区别开来,也就是实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2.金融创新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体现品牌特色

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时,一方面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创新。这就要求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之前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并发现消费者新的需求,进而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银行应该将自身的文化和经营理念融入其中,体现本行的特色,让消费者对本行留下独特的印象。

3.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的高级阶段。银行应从两方面做好关系营销。首先,应该维护和保持客户的忠诚度。做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保持客户的忠诚度。再次,应该协调银行同政府机构间的关系。各国政府为了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经济发展,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发展。这就要求银行要积极发展和政府的关系,为市场营销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引进专业营销人才进行团队营销

银行还应该定期对营销人员进行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提高业务员的专业素养。此外,银行应该效仿美国的“团队化市场营销”模式,各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实现营销利益最大化。

注释:

①省略/HP/ 2010 0524/DetailD1074649.shtml.

②李成,庞加兰.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国际比较与现实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008.

[1]冯强.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及其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7期.

[2]顾旋,刘都.中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

美业市场营销篇2

刘洁娇,女,汉,河北邢台宁晋,研究生在读,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王婷婷,女,汉,河北石家庄藁城,研究生在读,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摘 要:企业“增长的欲望”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营销机会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企业营销机会与“增长陷阱”之间的关系,并以聚美优品301事件为例进行实际分析,指出企业面对营销机会时的应合理把控。

关键词:营销机会;增长陷阱;聚美优品

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增强企业实力,企业必须成长,这就构成了企业的“增长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企业往往容易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营销机会,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规模、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性等问题。营销识别、评价和选择市场机会,并且为捕捉这些市场机会制定战略(philip kotler)。所以营销促成企业营销机会的合理把控,规避企业进入“增长陷阱”。

一、 营销机会影响因素

营销机会是指市场上尚待满足的需要、欲望和需求,包括消费者未得到很好满足的和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欲望和需求。当今社会,市场中存在许多的营销机会,企业寻找和发现营销机会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可以寻求已经存在的营销机会、创造新的营销机会和发现潜在的营销机会。企业在识别、利用营销机会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以便于更加有效的运用营销机会。

(一)营销环境

企业的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成长和增值的,企业所面临的的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等因素,宏观环境包括人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企业在确认营销机会时应充分考虑面临的营销环境,分析营销机会与营销环境的匹配性,如果营销机会与营销环境不匹配,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不仅实现不了企业的增长,甚至为企业带来负面效益。

(二)市场吸引力

营销机会在市场中的吸引力决定着企业的收益水平,包括总体市场的大小、年市场成长率、技术要求、通货膨胀等等,好的市场吸引力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比如,前几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中国的人口因素和文化因素决定了对房产的需求旺盛,而现有的供给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定价权掌握在卖方的手中,房价连年攀升,带来了房地产业的高利润,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升温,此时的房产业具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大批企业涌入房产行业。而在当下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遏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房地产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市场增长势头有所减缓,市场吸引力有所减少,此时企业应慎重的选择市场机会。

(三)购买者

企业确定营销机会时应充分考虑购买者的文化、个人、心理和社会因素,购买者是企业直接的利润来源,是实现企业增长的直接推动力。营销机会与购买者的匹配关乎到企业营销行为的成败,营销机会的匹配性不仅指现有的顾客,也包括潜在的顾客以及企业想要发展的新的顾客群。

(四)企业自身业务优势

企业在考虑营销机会的识别时还应考虑企业目前的业务长处,在渠道、品牌、市场份额、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等哪方面有差异化的优势,注重企业的优势,并寻找与业务优势相匹配的营销机会,这样可以有效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实现企业的增长战略目标。

(五)竞争者

企业应用营销机会时应考虑竞争对手目前的状况,竞争对手当下对此营销机会有没有采取措施,对此营销机会谁更有竞争优势,以及当企业采取营销机会时,竞争对手会有的反应,分析这些反应会对本企业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二、 营销机会的危害——“增长陷阱”

本文的“增长陷阱”是指企业抓住营销机会并实施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战略定位及公司治理方式的转变,或者企业现有能力无法支撑营销机会的实施,导致企业利润增长动力不足或者企业价值的不增长甚至逆增长,最终导致企业增长停滞甚至亏损的状态,即对营销机会的认识不清。企业往往难以抵制营销机会的诱惑,盲目的追求营销机会,造成企业资源的过度消费或者企业能力的不匹配,使得企业的战略定位不清。企业应合理把控营销机会,并对其进行合理取舍。

(一)与企业战略不匹配

战略计划的核心是在组织的目标和能力与组织不断变化的营销机会之间建立和保持战略配适的过程(philip kotler)。当企业实施新的营销机会时,应先调整营销战略,使之与营销机会匹配,而不应该先实施营销机会,据此制定一系列的营销计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发现营销战略与这一系列的营销计划不匹配,导致企业陷入“增长陷阱”。

(二)与企业能力不匹配

企业营销规模的把握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有些企业盲目的看好营销机会,不顾一切对其进行投资,最后发现实施时,企业无力承担营销机会带来的后果,导致企业的崩溃,陷入“增长陷阱”。下面本文以聚美优品301事件为例,分析企业营销机会的危害,导致企业陷入“增长陷阱“。

三、 聚美优品301事件

(一)聚美优品简介

聚美优品成立于2010年3月31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的限时特卖垂直电商,致力于创造简单、有趣、值得信赖的购物体验。同时,聚美首创了“化妆品团购模式”,并且把CEO和企业捆绑营销,取得的空前的成功。聚美优品正是抓住了差异化的营销机会,专业化定位于年轻爱美的女性,注重消费者诉求和用户体验,在近两年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好评。

(二)301周年庆回顾

聚美优品在2013年的1月份决定要进行聚美三周年的感恩回馈专场活动,希望通过周年庆这一营销机会,可以大幅度的提升销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增长。在活动的前期,公司运用“陈欧体”广告公关造势,并且使之迅速的风靡全网,并请来明星助阵,为聚美积攒了超高的人气。同时,在聚美平台上做大肆的宣传,给消费者发放红包,并进行了多次服务器的扩容,301周年庆的前期造势非常成功。

然而,从3月1号的12点开始,聚美的用户流量超过了它本身的负荷,消费者不断打电话咨询客服,客服的服务系统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聚美本来承诺6小时闪电发货,但是面对订货量的大幅增加,物流系统无力承担如此巨大的发货量,这一承诺最终变成了泡影,有的货品甚至一个星期都没有发出。

(三)总结

在此次301周年庆活动中,聚美优品看到这一营销机会,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营销计划,但是错误的估计了企业技术能力、物流能力、客服能力等方面能力,导致消费者体验的下降,企业商誉的受损,是企业陷入了“增长陷阱”。虽然聚美快速的采取的应对措施,挽回了一部分消费者,使得企业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企业要真正的挽回自己的商誉以及在消费者体检中的地位,还需要付出更多。(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原理(第11版)[M].郭国庆,钱明辉,陈栋,袁宏福译.北京,2007

美业市场营销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营销;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79-03

当前,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一国发展经济的资本,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企业的发展也从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营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定制化,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而且还在改变着传统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法则。对于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来说,谁能运用好知识营销,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知识营销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知识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广大消费者不断传播与企业产品有关的知识,并且通过知识创造需求,全面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以实现消费者满意和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营销方法。其本质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注入知识含量与文化内蕴,帮助消费者增加产品知识,提高消费素质,从而达到推介产品、树立形象、打造核心能力、提升品牌忠诚度、实现培育市场的目的。

知识营销作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营销形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营销是学习营销。知识营销是企业围绕着产品销售,以知识学习为主要手段所展开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向消费者和社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普及新技术;其次,知识营销不仅使消费者从直接的产品消费中实现一定的使用价值,而且还从企业那里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文化;最后,知识营销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具有成本低廉、无存货样品、全天候服务和无区域界限等特点的虚拟商店和虚拟商业区进行广告促销和市场调查,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个交互式的信息交流系统,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实现零距离沟通,为提升企业市场响应能力提供了保证。

2.知识营销是绿色营销。随着人们消费的日益健康化、理性化,强调节约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营销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式。企业在进行知识营销时恪守绿色理念,坚持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把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开发绿色产品,在销售中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3.知识营销能够统一消费者、企业和社会三者利益。知识营销不仅为全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从根本上提高了全社会的知识素质。从贝因美知识营销的效果来看,既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科学观念,既满足了消费者提高育婴水平的要求,也为社会带来了整体文明水平和知识素质的提升,使三者的利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4.知识营销能够开辟新市场。传统的营销只是去占领市场,在有限的市场中尽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将市场看做静止不变的,而知识营销则是培育和创造市场、拓展市场,变有限市场为无限市场。它是以知识带动需求,以满足需求来创造市场,使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贝因美知识营销的内容

贝因美创于1992年,坐落于西子湖畔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是以婴童业为主体、致力于婴童行业的专业化集团公司,涉及婴幼儿食品、用品生产、研发、销售等多个相关经营领域。贝因美自主研发生产的贝因美系列婴幼儿食品,涵盖代乳品、断奶期食品和辅助食品三大类,专为中国宝宝研制,共计200多个品种。产品以遵循国际安全保护法规为前提,关注孕妇和婴儿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提高,同时倡导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科学理念。十多年来,贝因美从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到全方位的生、养、教服务,成功打造出“爱婴工程”、“育婴工程”和“亲母工程”三大工程,在生育、养育、教育等多个层面为中国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此外,贝因美借助现有的营销网络、渠道和品牌影响,突破原有产业格局,广泛拓展服务领域,以特许连锁加盟的业态模式介入整个孕婴童用品、食品、服装及玩具等行业,全方位发展婴童业。贝因美正努力朝着中国孕婴童产业的领跑者和综合运营商的目标不断迈进。

婴幼儿食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婴幼儿食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它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由于婴幼儿食品结构复杂,加上市场上产品众多、功能各异,作为生产企业,无论从产品销售的角度,还是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都存在消费引导问题。因此,贝因美决定走知识营销路线。贝因美的知识营销策略包括内部营销知识与外部市场知识两个方面。内部营销知识,包括企业战略、文化、资源等各方面的知识,是企业对营销基本思想的确立和发展方向的构想,是对营销观念的创新,形成与企业长期的营销实践。外部市场知识是与企业存在联系的客户、竞争者等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所形成的综合体,主要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竞争情况和竞争优势的确立以及如何适应环境并发觉市场机会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的。立足于以上两个方面,贝因美制定并成功实施了知识营销战略――通过爱婴工程提升贝因美品牌形象,通过育婴工程传播育婴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对消费者责任感和满意度,而且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可信赖的育婴专家品牌形象和领导地位,以赢得竞争优势。

(一)育婴工程

育婴工程主要通过向消费者传播育婴知识,其宗旨是通过持续的努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促进中国婴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包含“生育、养育、教育”三个层面,主旨是倡导“优生、优育、优教”。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开展科学育婴咨询活动,资助有关机构及研究人员深入开展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科学研究,资助、组织交流科学先进的育婴知识、研究成果和经验,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的育婴知识。

1.在全国各地设立贝因美育婴咨询服务中心,以会员制形式向孕妇和养育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年轻妈妈提供各类服务,通过全新的科学育婴理念和方法,全方位帮助她们科学育婴;聘请众多著名儿科医生、营养学家,开通北京、上海等地的12条育婴免费咨询电话,并开设800全国免费咨询热线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2.倡导科学喂养,定期评选奖励健康宝宝。这是贝因美传播育婴知识的一个全国性平台,对中国儿童安全健康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编著出版中国第一部育婴专著――《育婴指南》,包括婴幼儿的营养、培养、更有贝因美专家讲堂板块,家长可以获得权威育儿指导,轻松成为育儿专家;免费向全国新生儿家长发送《科学喂养手册》,普及婴儿科学喂养知识;独家斥巨资创建以提供怀孕、早教、胎教、育儿等科学生养教资讯为主的中国育婴网。中国育婴网设有育儿论坛、育儿问答、宝宝博客等互动频道,为宝宝生长之路提供充足的源动力。

3.加强对新生儿资料库的管理运用,对消费者进行跟踪调查。建立用户数据库,对用户进行跟踪服务,将科普宣传与产品促销紧紧融为一体。通过消费者意见反馈,改进产品和服务,使消费水准得以提高,价值得到提升。十几年来,贝因美在上海、杭州的部分幼儿园设立早教班;各地分公司还组织早教队伍,进入社区,对1~2岁的散居婴幼儿开展早教指导活动,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帮助社区家长更好地进行优生优育、科学育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

(二)爱婴工程

爱婴工程是贝因美对有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家庭进行资助的一项更具针对性的公益活动,是贝因美企业文化内涵的延展和传播。主要内容:对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家庭进行资助,如多胞胎、残疾人家庭;向特殊新生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如弃婴、孤儿等。设立全国性的爱婴基金,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婴幼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1.成立贝因美多胞胎之家。1993年开始,贝因美向全国三胞胎以上家庭免费提供两年营养米粉;1997年,贝因美成功策划举办“情满中华・全国四胞胎大团聚”活动,并于当年正式筹建成立全国首个“多胞胎之家”,设立多胞胎基金。目前已累计向300多家经济有困难的多胞胎家庭提供近300多万元的援助。

2.向全国各地各儿童福利院和其他特殊家庭捐助大量产品,至今价值近1 000多万元。2007年,贝因美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手共同设立1 000万元的“贝因美母婴关爱基金”,旨在关爱弱势群体,把爱心献给最需要的人群。首批启动的100万元基金,针对农村0~2岁留守女童展开了援助。与此同时,从灾区婴童的长期需要考虑,贝因美还联手中国儿童基金会启动了为期六年、预算达1 200万元的“四川地震婴童公益扶养计划”,向灾区的孤儿、单亲家庭及认养孤儿的家庭提供长期的全方位养教扶助。

3.倡导优生优育,开展产前检查,提高人口素质。通过经济、简便和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怀有某些先天缺陷异常胎儿的孕妇个体,进而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异常胎儿出生,从而提高整体人口素质。

贝因美紧紧围绕育婴工程和爱婴工程,立足知识营销组合策略,以最大限度创造消费者满意和消费者、社会的长期利益,从而实现了贝因美自身的市场价值和知识社会价值。

三、贝因美知识营销给我们的启示

贝因美采用知识营销策略,稳扎稳打,赢得天下。通过树立“育婴专家”的大旗,全面打造“育婴工程”和“爱婴工程”,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深化了企业文化内涵、员工的素养也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使贝因美通过知识营销将育婴咨询紧密联结妇幼保健、婴幼儿食品和婴幼儿用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度,维护消费者、社会的长期利益,从而实现了贝因美自身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贝因美知识营销可以看出,知识营销贯穿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其实现需要企业的技术平台、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企业形象等支持,是考验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员工执行能力的营销方式。

1.搭建完善的技术平台。贝因美有着完善的信息化营销服务平台及包括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UFmobile系统、Call Center系统、专家知识系统、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在内的ERP系统,为员工进行知识交流、提高知识学习与共享能力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了保证,如通过专家知识系统,员工可以获取外部信息、截取情报资料、推动产品知识、宣传企业形象;通过UFmobile,贝因美搭建了与客户沟通的短信平台,可以随时提供服务、辅助销售、留住客户、提高效率、品牌整合与延续,并可以通过短信促销、客户关怀、新品上市通知、促销信息、会员生日提醒等模式,将其几十万的客户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每天从短信平台中就可以得到几百条客户需求线索,形成一个良好的宣传渠道。

2.打造高素质营销人员。知识营销要求企业员工用知识去赢得消费者,而营销队伍的高素质是保证企业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能被客户感知和接受的条件,是知识营销能否成功的基础。高素质营销人员需要有良好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并通过各种能力的综合,实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知识管理。贝因美不定期开展各种知识营销讲座,在企业中创办辅导班,开展企业文化拓展,对企业销售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使销售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知识与文化,努力增强销售人员的责任心、主人心、学习心、自信心和合作心。帮助营销人员做到不管发生什么问题对公司、客户不抱怨,因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指导营销人员不满足于自身目前的成绩,因为满足自己容易消磨意志;引导营销人员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改变自己、战胜自己以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由此,贝因美销售人员不仅可以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信得过的使用技能向消费者传播产品中的知识与信息,引起消费者的认识和认同,从而促使消费者接受和购买企业的产品,同时,面对日趋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贝因美销售人员可以自行通过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去满足消费者。

3.提升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理性层面是以产品为基础,带给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当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与满足感超过所支付的代价就会产生对该品牌理性层面的认同,这就是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贝因美品牌从创立之初就有着良好的品牌内涵与健康的品牌架构。“育婴专家”的品牌定位,准确地抓住了年轻父母的心态,极具权威性和亲和力,旨在全面地关心、帮助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贝因美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品质较高,针对中国宝宝身体系统有更为专业和营养的育婴方案,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也居于领先。贝因美产品扎实的品质根基,成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的最为有利的基础,在强化品牌认知的同时进一步拉升品牌,占领高端市场空间。这一独特的品牌路线,不仅使贝因美从国内外奶粉品牌的双面夹击中走出来,把奶粉行业品牌混战的局面巧妙地转变成“中国婴儿奶粉”与“西方婴儿奶粉”两大阵营;更令贝因美一跃成为“中国婴儿奶粉”阵营中站在塔尖的品牌。由此,贝因美有效地规避了与竞争对手的直接对话,稳固了贝因美“育婴专家”的地位,也使下一步与消费者的沟通成为可能,其品牌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4.深化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环境熏陶、认知结构、管理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培养等措施,使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推进企业的发展。贝因美努力推崇“以人为本、员工以事为本,价值认同、目标达成”的管理理念。从创业伊始,贝因美就在传播着爱心和奉献的企业文化,将“爱心”和“奉献”这一观念深化于每个员工心中,以爱为核心,倡导爱心事业、爱心企业(品牌、文化、产品)、爱心员工,深化“生命因爱而生,世界因爱而美”的品牌理念。“爱心”和“奉献”作为贝因美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深化,体现了贝因美的价值,也是贝因美的共识,这将会对贝因美每一个员工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健.营销新方式:知识营销[J].企业文化与管理,2005,(4).

美业市场营销篇4

近年来,民族商业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全方位营销逐渐成为民族商业空间的营销理念,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也逐渐成为营销规划的基本内容。根据民族商业空间的商业特性和民族定位,民族商业空间设计的审美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促成民族审美、坚持自然审美、倡导生态审美等内容。

关键词:

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生态

根据现代营销理论,产品链的整个生产销售推广等环节都需要基于统一的营销理念,才能使品牌营销效果最大化。商业空间是商业经营的基本要素,商业空间的设计也要为营销服务,在设计中贯穿营销理念,可以使商业空间设计成为营销的重要节点,推进品牌营销,因此对商业空间的设计必须通过商业空间自身的功能发挥而成为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商业空间是指用于商业用途的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提供具有审美意味的商业建筑空间是商业空间设计的目标。审美是商业空间除却使用功能外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商业空间设计可以通过审美创造促进商业空间营销目标达成。近年来,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街、餐饮空间、民族风情园等民族商业空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族商业空间的营销压力越来越大,基于空间审美的营销逐渐成为商业空间营销关注的内容。商业空间审美源于设计,进行审美营销渗透是商业空间设计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选择。虽然商业空间设计对审美和营销一直有所兼顾,但是直接以营销为目的的审美设计在现有研究中少有关注,本文对此方面相关问题的深入剖析,不仅有助于民族商业空间营销的全面实施,同时也可为商业空间设计创新提供新的视角。

一、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需求

商业空间是指用于商业用途的建筑内部空间。商业是商业空间的基本属性,也是商业空间设计规划的基本出发点。满足消费者多元知觉需求,吸引消费者兴趣,促进消费者消费是商业空间设计规划的基本原则,另外,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活动,必然不能避开商业竞争。商业空间的审美功能需求主要源于以上两个方面,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需求也不例外。[1]首先,从消费者多元知觉需求来说,虽然民族商业空间定位于民族风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业空间的消费者仅仅限定于民族民众,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更多的外部民众进入到民族地区,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商业空间的消费群体。不同消费群体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商业空间需要综合考虑消费者的审美特征。作为消费者群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是需求、动机和经济基础、消费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提供消费场所的民族商业空间必然要结合促成消费的各种因素来构建审美,从刺激消费者消费需求、消费动机和消费心理等主观意识需求出发,通过空间的色彩、空间布局、氛围、声音等情境要素的设计,形成满足消费者视觉、味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审美,最终达成和消费者一致的审美效果。其次,从商业竞争来说,市场经济下,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差异化商业空间,吸引消费者眼球是商业空间的共同追求。随着民族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各种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民族商业空间遍地开花,民族度假旅游村、民族餐饮、民俗村及内部的各种营业空间越来越多,这些基于不同民族文化打造的商业空间一方面需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差异区别开来,另一方面还要在特色化的民族市场竞争中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各种各样的民族商业空间必须通过审美建构来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策略的两个支点

审美是民族商业空间的基本功能,但是基于审美的营销策略要在商业空间设计中渗透,就需要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必须找准立足点,才能使基于审美的营销策略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得以实现。民族商业空间是指以民族文化积淀为资源而形成的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民族风格的商业空间,包括民族特征的卖场空间、娱乐空间、服务空间、旅游区商业等。结合民族商业空间的基本内涵和功能界定,在民族商业空间设计中进行审美营销渗透需要基于民族和市场两个支点来着手。

(一)民族属性民族特色是民族商业空间的基本风格,民族商业空间和其他商业空间的区别主要是通过民族风格区别开来,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必须体现出民族审美意味来,才能使商业空间的民族定位和空间的最终效果实至名归。虽然在本文中提出了要基于审美促成营销,但这只是对商业空间审美的功能进行定向,并不影响民族商业空间的民族基本属性。民族性是民族商业空间的基本属性,也是民族商业空间市场竞争的差异化策略实施的关键支撑点,因此对于民族商业空间审美营销的实施仍然需要基于民族性来阐发,这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策略实施的前提。

(二)市场心理营销的本质是通过产业链中各种要素的共同作用刺激、吸引消费者,并促成消费者的消费忠诚,市场心理是营销策略的轴心,也是营销策略展开的逻辑起点,民族商业空间设计的审美营销策略同样也是如此。[2]虽然民族商业空间定位为民族风格,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以商业活动为中心,促成商业交易是民族商业空间不变的主题。市场经济下,众多商业空间共同在市场中竞争,民族商业空间不仅要和类似民族风格定位的商业空间竞争,同样,也要和普通商业空间竞争,激烈竞争下,民族商业空间必须紧紧把握市场心理,引导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因此民族商业空间基于审美的营销策略在设计中的渗透必须以市场心理为出发点,根据市场心理进行空间的审美设计,才能促成空间的审美营销策略。

三、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策略的基本构成

简单而言,审美营销策略是以审美为基础、以营销为目标的策略活动,结合以上分析,民族商业空间设计的审美营销策略需要一方面来保持民族定位,另一方面要贴合市场心理,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促成空间设计基于审美的营销目标达成。

(一)促成民族审美民族商业空间一般分布于民族地区,在审美上和当地市场环境融为一体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民族市场的审美在根本上就是民族审美,因此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设计必须和民族审美达成一致。另外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空间竞争激烈,商业空间设计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形成与其他商业空间的审美风格相区别。[3]而对于拥有少数民族文化或习俗资源的民族商业空间来说,民族审美在天然上与其他审美有区别,民族文化独特的审美是其独有的优势,因此民族商业空间设计需要依托民族文化审美的渗透而形成自身独有的审美风格和其他商业空间进行区别。对于这一点,当前大部分民族商业空间都做到了这一点,如新疆的二道桥市场和云南、贵州等地的民俗村都富有当地民族的审美特征。[4]对于在商业空间中的民族审美表现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引用民族文化元素,少数民族大多有民族特色的事物,这些事物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符号,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哈达、鄂伦春人的鱼皮衣服,这些民族文化符号一方面表征了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民族审美的产物,在民族商业空间中的引用不仅有助于民族商业空间形成民族风格,也有助于商业空间特有的民族审美形成。其次,按照民族色彩喜好装饰商业空间,色彩喜好是民族审美最突出的表现形式,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喜好,蒙古族人喜好蓝色、白色,拉祜人崇尚黑色,而苗族人靛蓝的服饰也说明了当地民族对蜡染蓝色的喜爱,依据不同民族色彩喜好在民族商业空间中对色彩的应用,也是民族商业空间体现民族审美的重要方式。最后是民族审美文化的外延设计,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于民族审美在商业空间的渗透不仅是对现有民族审美特色事物或色彩的应用,同时也表现在依据民族审美习俗在民族空间设计上对相关审美特征进行外展延伸,从而使商业空间在整体上的审美设计和民族审美一致,又有所创新。少数民族丰富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审美,而这种审美不仅使得民族商业空间和普通商业空间区别开来,同时也满足了当前消费者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在对消费者审美满足的基础上,自然也有助民众进入商业空间进行消费,这是民族商业空间审美营销策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坚持自然审美相较于人为加工的审美,自然审美由于自身的独特性、生动性和原始性更容易引发民众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在当前各种装饰美、加工美等人工美包围下,自然美的自然原始对民众有独特的吸引力。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便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实施的基础。消费者对自然审美的追求,自然要求民族商业空间设计时必然要把空间的自然审美效果作为审美设计的一个标准。另外从民族商业空间的民族定位来说,自然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民族文化相较于当前大众文化的一个优势特征。自然性是大众对民族事物的共性认知,其对于民族商业空间的青睐自然也包含着自然审美的推崇。消费者对于民族风格的自然内涵认定,以及其对于商品消费的自然审美推动,意味着民族商业空间设计要基于审美营销,就必然要把自然审美纳入设计的标准中。对于民族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自然审美实施,一方面在于空间构造的材质的自然特征,另一方面则在于其在整体上所形成的自然风格。对于前者,便是在民族商业空间营造时,使用各种天然材质,利用天然材质的原始纹理、色彩和气味营造商业空间的自然审美特征,如西南部分民族地区盛产竹子,在商业空间中心设计时对于竹子材质在空间中的合理应用很容易使商业空间表现出自然审美特征。对于后者,则是对商业空间整体自然风格的要求,商业空间风格分为多个类型,复古、田园、时尚等都是当前商业空间设计时常用的风格,民族美,并不是在其工业技术先进,而是美在其天然无雕饰,在民族地区的商业运作要和当地的自然美保持一致才能使当地的审美在整体上保持一致,而这种自然审美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所形成的和当地环境的协调一致美,可以使商业空间满足消费者潜在的自然审美需求,吸引消费者的进入。

(三)倡导生态审美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崭新的文化形态,逐渐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下,环境的审美也由之前自然美的欣赏上升到生态审美。美的生态性、生态均衡的美、生态意味的美、生态公正、荒野审美是生态审美的主要内涵,和谐、公正、生态、自然是生态审美的主要特征。生态审美的发展使得民众在消费时不自觉地便会用生态审美的标尺来衡量其消费的事物或环境。民族商业中心是在原有传统民族场景基础上所进行的社会长期重构,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导向标,在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审美的潮流时,民族商业空间自然也要把生态审美作为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和消费者潜在的生态审美吻合,引导消费者进入商业空间,并促进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发生。[5]鉴于生态审美的内涵,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在实施审美营销渗透时,需要以空间的生态美、和周围环境的生态均衡及蕴含生态意味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来执行,最终使商业空间形成倡导生态审美的效果。商业活动本身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人类活动和生态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商业空间设计以生态环境的均衡保持、体现人性化特征、展示生态之美时,已经意味着生态和人类活动的有机结合,民族商业空间设计自然便会和消费者的生态审美需求契合。生态问题一直是民族地区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生态问题愈发突出。民族地区的原始和自然美,以及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一直是外部民众对民族文化的推崇之处,在民族地区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当下,民族商业中心对于生态审美的倡导实际上也是对大众对民族地区良好生态期望的正面回馈,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因此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倡导生态审美同样也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审美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民族商业空间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商业空间的成功运作得益于市场定位、市场营销、运作管理等环节的共同作用。市场营销贯穿于商业空间运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商业空间设计环节,在当下民族地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越早越全面地进行营销策划有助民族商业空间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商业空间审美贯穿于民族商业空间运作的整个过程,也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基本要素,在民族商业空间设计中依据市场心理需求渗透审美营销理念,形成审美营销策略,是民族商业中心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商业空间设计新的突破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晓林.民族商业空间的审美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35).

[2]王浩澂,熊曦.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

[3]毕曼.商业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差异化表征[J].南通大学学报,2015,(1).

[4]顾海英.新疆少数民族商业社区的变迁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民族传统经济模式的取舍[J].贵州民族研究,2015,(5).

美业市场营销篇5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营销学(Marketing)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甚或一门艺术,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商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然而,从理论上看,市场营销学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作为一门学科在理论上的不断发展创新,而且这种发展或创新动力总是源于市场经济之需要,几乎同时又能指导或服务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自1912年哈佛大学学者J.E.哈格蒂(J.E.Hagerty)出版第一本《市场营销学》以来,市场营销学领域的新概念不断涌现,尤其是二战后以来,随着主要西方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适应指导新形势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新概念如雨后春笋,不仅从理论上,更在实践上推动了市场营销的"革命"。

20世纪50年代,被当代市场营销学泰斗、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浦·科特勒(PhilipKotler)称为市场营销学发展的黄金年代。

50年代出现的全新概念对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行为的影响可以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Company)约翰·麦基特里克(JohnB.Mckitterick)1957年提出的"市场营销观念(MarketingConcept)"来概括。市场营销由从前的以产品为出发点、以销售为手段、以增加销售获取利润为目标的传统经营哲学,到以顾客为出发点、以市场营销组合为手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的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被公认为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第一次革命"。这一"革命"要求企业把市场在生产中的位置颠倒过来,过去市场是生产过程的终点,而现在市场则成为生产过程的起点,过去是"以产定销",而现在是"以销定产"。重视消费者需求并以之为起点的市场营销活动,使消费者实际上参与了企业生产、投资、开发与研究等计划的制订。这些新概念和新理论不仅导致了销售职能的扩大和强化,而且促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巨大变化,销售部门不仅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中独立出来,而且成为企业市场活动的核心部门。

60年代是市场营销学发展的又一个黄金的十年。

它们使50年代诞生的"市场营销观念"进一步系统与深化。

70年代是二战后经历了五六十年代黄金发展时期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重新面临动荡不定的年代,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经济滞涨等严峻的宏观营销环境使得微观市场营销面临新的挑战。在70年代的经济冲激和消费领域的社会问题压力下,市场营销学词典中还增加了"战略营销(StrategicMarketing)"、"宏观营销(Macromarketing)"、"理智消费(IntelligentConsumption)"、"生态主宰观念(EcologicalImperativeConcept)"等新概念。这一时期值得特别指出的一个新概念是G.L.休斯塔克(G.LynnShostack)于1977年在美国《市场营销杂志》(JournalofMarketing)上提出的"服务营销(ServicesMarketing)",她对此概念的论述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70年代后期以来产业结构日益服务化对市场营销的影响。版权所有

80年代西方经济虽然发展缓慢,但却是市场营销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成果丰硕的年代,这一时期诞生的重要的新市场营销学概念包括:

1981年"营销战(MarketingWar)",雷维·辛格(RaviSingh)和P.科特勒;"内部营销(InternalMarketing)"克里斯琴·格罗路斯(ChristianGronroos)

1983年"全球营销(GlobalMarketing)"西奥多·莱维特

1985年"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巴巴拉·杰克逊(BarbaraBundJackson)

1986年"大市场营销(Megamarketing)"及"直销(DirectMarketing)"P.科特勒

其中最为辉煌的成就当属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它先是将市场营销组合由E.J.麦卡锡的4Ps组合扩展为6Ps组合,即加上了2Ps:PoliticalPower(政治力量)、PublicRelations(公共关系)。科特勒认为,一个公司可能有精湛的优质产品,完美的营销方案,但要进入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时,可能面临各种政治壁垒和公众舆论方面的障碍。当代的营销者要想有效的开展营销工作,需要借助政治技巧和公共关系技巧。后来,他又将之发展成为10Ps组合理论,即在6Ps组合的基础上加上新的4Ps组合,即Probing(市场研究)、Partitioning(市场细分)、Prioritizing(目标优选)、Positioning(产品定位)。不久,科特勒在上述10Ps组合的基础上再加上了第11个P,即People(人),意指理解人和向人们提供服务。这个P贯穿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实施前面10个P的成功保证。该P将企业内部营销理论纳入市场营销组合理论之中,主张经营管理者了解和掌握职工需求动向和规律,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适当满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此来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将市场营销组合从战术营销转向战略营销,意义十分重大,被称为市场营销学的"第二次革命"。

美业市场营销篇6

直到今天,它在营销领域仍当之无愧地处于领先地位,其原因就在于美国是商品经济、企业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从文化传统到现行制度都非常鼓励企业家精神。可能也只有在美国,成功的大企业家,特别是那些靠自己从一无所有开始创业的成功企业家,才会被总统授予自由奖章(如1992年去世的美国最大零售企业集团WalMart的创办人和总裁SamWalton),被民众视为民族的典范。市场营销所倡导或培养的正是这样一些企业家——它不像工程技术、会计、金融那样专门化,却又在各类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中无所不至。

在美国,随便打开哪所综合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目录数据库,在市场营销主题下都能找到数千种书和几十种与营销有关的杂志,每年还有数百种新书或再版书问世。全美大学每年编的硕士、博士论文摘要,都有市场营销选项。翻开社团组织名录大全,与营销有关的学会、协会不下几十个,年预算达数十万美元。最大的即我国学术界熟知的AMA(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各种学术活动自然也多得不计其数。通常,大学的各专业院系,每周都有一次2—3小时左右的学术研讨活动,本校教授、博士生或其他学校的教授、博士生都可以要求或应邀在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以营销专业名列全美前5名的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哈斯(Hars)商学院为例,每学期都要组织10次左右的学术研讨,并提前一学期就在计算机互联网上通过布告形式公布时间、专题、报告人。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前往参加学会、协会的学术研讨。

二、据有关资料显示,市场营销在美国是工商管理及相关领域中就业机会

市场营销在美国是工商管理及相关领域中就业机会最多的领域之一,犹如计算机专业也是就业机会最多之一。全美约四分之一的工作是直接从事营销或与营销密切相关的商品配销活动。所以,几乎所有的工商管理学院都设有营销专业,与会计、金融、一般管理共为管理学院的四大基础专业,主要是大量培养本科和MBA学位的学生,还有大量在职学生和语言、人文学科学生选作副修专业。不过,由于工作较容易获得和大部分学这行的美国人更崇尚实际的创业,继续深造营销专业方向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锐减,因博士的唯一出路仍只有在大学任教。当然,反过来,要在大学当教授(包括最低的Assistant Professor),必须有博士学位。

在工商管理学院里,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懂得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统计方法,专业课设置则基本按营销活动的各环节安排,包括产品和订价、促销原理、广告、零售、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调研、营销战略学。不过,学校更强调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虽然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仍以教授为主,但非常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的课堂表现,并记入成绩。多数课堂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做有关题目的调查和研究,集体完成报告,现场演讲。MBA学生的课堂教学更以案例、讨论和专题研究为主,教师讲课很少。最后,无论本科还是MBA学生毕业前都要学一门案例课,一些反映学术界目前研究兴趣或现实营销活动中某些热点问题的特点专题课,MBA和博士生毕业前还要修一门独立研究课,即在教授指导下完成一选定题目的研究。而对教学模型分析的强调则主要在博士学习阶段,因这些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而非实践。MBA课程中也有一些定量分析的课,如决策模型和数据库营销以及多变量营销数据分析,但绝大多数专业课均为实证研究。一些课程在名称上与本科课程区别不大,只是内容深度、所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区别;另一些则根据教授们的研究方向,开出一些很具体的课目,如消费市场营销、产业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营销、战略零售管理、社会营销、欧共体市场营销等。不过,我认为最能反映美国营销学界和企业界动向的是学生毕业前学的、每年都在变换题目的特别专题课目。

由于美国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大多在企业兼职(主要作咨询顾问),学术交流亦很活跃,(如仅AMA每年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就近20次),所以他们更注重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而非基本原理的阐述或补充。后者主要体现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里,区别在侧重和所用案例不同;前者则体现在论文、专著、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时的演讲中。我认为正是这部分代表了美国市场营销研究的方向、活力和水准,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

以我所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商学院为例,营销教授们就开出了这样一些专为MBA毕业班学生设计的营销前沿研讨课:“城市中心区商业的衰退与营销面临的挑战”。

这显然是一极具美国特色的课题。城市曾是美国商业活动的中心,摩天大楼即美国城市繁荣与发达的象征。今天,新兴的亚洲,包括中国在内,也正步其后尘。然而,近20年,美国城市日渐衰退。事实上,除了纽约等少数几个大都会外,美国多数城市中心区已成了空城,部分城区成了死城,包括孟菲斯(Memphis)、圣路易斯(StLouis)、洛杉矶(LosAngeleas),这些著名的交通枢纽城市中心区也都失去了往日商业的辉煌。白天,人们到市中心的写字楼上班;晚上,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将人们带回城郊的家。各种超市连锁、百货连锁、药店、书店、录像带出租店、洗衣店、甚至家庭餐馆、电影院都集中到城郊的购物中心去了。市中心即使还存在一些商业,大多也店面较小,装修较差,商品品种较少,价格却较高,这进一步降低了对居民的吸引力。加上市中心区穷人、无家可归者、犯罪率增加,商业环境继续恶化,甚至摩天大楼们的身价也都在持续下跌。

我国近年不少城市中心区经过大兴土木,也出现了写字楼林立的景象,居民大批因拆迁搬往郊外新住宅区,加之市内交通、道路拥挤,城郊新区诸多的商业中心亦也形成,老城中心区商业同样面临客流下降和衰退的挑战。北京和上海至少目前就已遇到这个问题。

“环境营销”。近年,环境危机和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加强对企业形成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研究现代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是什么;另一方面,要了解在现代环境条件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以及对具有环境意识的消费者进行细分的方法。这一研究题目最终关心的是环境问题和环境意识为企业营销带来了哪些机会和威胁,以及有哪些可供企业选作的营销战略。

“全球信息和通讯产业的战略环境”。包括研究信息和通讯产业的市场定义、结构分析、发展和演进、战略选择、新产品开发、技术发展等。还包括研究信息通讯产业机构:报纸、电子公司、学校等的未来发展,以及产业发展在医疗、教育、金融、流通渠道、大众传播业中的应用。

“直销”。随着家庭计算机普及及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增加,网上购物、在家购物的直销方式也成为近年的热点。直销不仅用于传统的零售,更可广泛用于各种服务行业,如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广告业、出版社和各种技术服务。直销的市场组合和目标市场选择战略,如何建立与管理顾客关系,如何综合运用传播媒介,及直销的经济性分析和数据库管理等都是待探讨的问题。

“决策模型和数据库营销”。这门课主要学习可帮助营销经理做决策的数量模型和方法,使学生熟悉最常用的营销决策模型,并研究数据库营销和其他与营销信息技术发展有关的问题。特别要结合实际应用了解营销决策模型的特征,它们的假定、结构和局限,还要熟悉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在数据库营销、互联网营销有关的模型和方法。

三、归纳市场营销在现代美国的发展,我认为有以下明显趋向:

一是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形成新的热点。例如环境营销、数据库营销、网上营销、城市中心区衰退与营销挑战,关系营销等。

第二,在整体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个人研究范围细分化。中国的营销学者在描述自己的专业时,通常仅统称“市场营销”,美国老一辈的营销学者的专业划分通常也只分为战略、广告、推销、渠道、消费者行为等几种,而现在的营销教授告诉你他的特别兴趣是品牌战略、高技术营销、营销与企业家、耐用品的渠道与营销、价格的心理学研究、决策或新产品推出,等等。每位都可能有这样2—4个兴趣领域,他的著述和学术活动也围绕他的主要兴趣。AMA的SIG数量不断增加就是个证明。这些不断开拓的具体研究领域最终扩大了整个营销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使现代营销学确在美国成为一大基础雄厚的学科。

美业市场营销篇7

19世纪晚期的产业革命,标志着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开始。其产生和形成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从历史上看,它表现为四种基本类型。

1.生产观念。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和价格低廉的商品,企业应当组织和利用所有资源,集中一切力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分销范围,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营销的指导思想,其典型表现就是“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以生产观念指导营销活动的企业,称为生产导向企业。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制造的汽车供不应求,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福特公司1914年开始生产的T型车,就是在“生产导向”经营哲学的指导下创造出奇迹的。使T型车生产效率趋与完善,降低成本,使更多人买得起。到1921年,福特T型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56%。

2.产品观念。是与生产观念并存的一种市场营销观念,都是重生产轻营销。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致力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日趋完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公司经理人常常迷恋自己的产品,以至于没有意识到产品可能并不迎合时尚,甚至市场正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程技术人员而极少让消费者介入。杜邦公司在1972年发明了一种具有钢的硬度,而重量只是钢的1/5的新型纤维。杜邦公司的经理们设想了大量的用途和一个10亿美元的大市场。然而这一刻的到来比杜邦公司所预料的要长的多。因此,只致力于大量生产或精工制造而忽视市场需求的最终结果是其产品被市场冷落,使经营者陷入困境。

3.推销观念。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阶段,盛行于20世纪30~40年代。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自觉地购买大量本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其具体表现是“:我卖什么,就设法让人们买什么。”执行推销观念的企业,称为推销导向企业。在推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相信产品是“卖出去的”,而不是“被买去的”。他们致力于产品的推广和广告活动,以求说服、甚至强制消费者购买。他们收罗了大批推销专家,做大量广告,对消费者进行无孔不入的促销信息“轰炸”。但是,推销观念与前两种观念一样,也是建立在以企业为中心的

“以产定销”,而不是满足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基础上。因此,前三种观念被称之为市场营销的旧观念。

4.市场营销观念。是以消费者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经营哲学,是消费者论的体现。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该观念认为,实现企业诸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是市场营销哲学的一种质的飞跃和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旧观念的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在经营策略和方法上也有很大突破。它要求企业营销管理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将管理重心放在善于发现和了解目标顾客的需要,并千方百计去满足它,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企业在决定其生产经营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条件选择目标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执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称为市场导向企业。其具体表现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顾客的每一美元都能买到十足的价值和满意。”当时,美国贝尔公司的高级情报部所做的一个广告,称得上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任务的最新、最好的一个典范“:现在,今天,我们的中心目标必须针对顾客。我们将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所关心的事,我们重视他们的需要,并永远先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我们将赢得他们的尊重。我们与他们的长期合作关系,将建立在互相尊重、信赖和我们努力行动的基础上。顾客是我们的命根子,是我们存在的全部理由。我们必须永远铭记,谁是我们的服务对象,随时了解顾客需要什么、何时需要、何地需要、如何需要,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现在,让我们继续这样干下去吧,我们将遵守自己的诺言。”从此,消费者至上的思潮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国普遍接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纷纷出台,消费者保护组织在社会上日益强大。根据“消费者论”,市场营销观念相信,决定生产什么产品的不在生产者,也不在于政府,而在于消费者。

5.社会营销观念。是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补充和修正。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全球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炸、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严重,要求企业顾及消费者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西方市场营销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及观念,如人类观念、理智消费观念、生态准则观念等。其共同点都是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考虑消费者需要,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这类观念统称为社会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的基本核心是: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以及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长期福利作为企业的根本目的与责任。理想的营销决策应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的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的营销效益。

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是营销环境变化的产物

1.大市场营销观念。

大市场营销观念(Megamarketingconcept)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企业的市场营销既要有效的适应外部环境,又要能够在某些方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是外部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它先是将市场营销组合由E.J.麦卡锡的4Ps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扩展为6Ps组合,即加上了2Ps:PoliticalPower(政治力量)、PublicRelations(公共关系)。科特勒认为,一个公司可能有精湛的优质产品,完美的营销方案,但要进入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时,可能面临各种政治壁垒和公众舆论方面的障碍。当代的营销者要想有效的开展营销工作,需要借助政治技巧和公共关系技巧。后来,他又将之发展成为10Ps组合理论,即在6Ps组合的基础上加上新的4Ps组合,即Probing(市场研究)、Partitioning(市场细分)、Prioritizing(目标优选)、Positioning(产品定位)。不久,科特勒在上述10Ps组合的基础上再加上了第11个P,即People(人),意指理解人和向人们提供服务。这个P贯穿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实施前面10个P的成功保证。该P将企业内部营销理论纳入市场营销组合理论之中,主张经营管理者了解和掌握职工需求动向和规律,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适当满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此来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关系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是较之交易市场营销观念而形成的,是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传统的交易市场营销观念的实质是卖方提供一种商品或服务以向买方换取货币,实现商品价值,是买卖双方价值的交换,双方是一种纯粹的交易关系,交易结束后不再保持其他关系和往来。在这种交易关系中,企业认为卖出商品赚到钱就是胜利,顾客是否满意并不重要。而事实上,顾客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重复购买率,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由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理论界开始重视关系市场营销,即为了建立、发展、保持长期的、成功的交易关系进行的所有市场营销活动。它的着眼点是与和企业发生关系的供货方、购买方、侧面组织等建立良好稳定的伙伴关系,最终建立起一个由这些牢固、可靠的业务关系所组成的“市场营销网”,以追求各方面关系利益最大化。这种从追求每笔交易利润最大化转化为追求同各方面关系利益最大化是关系市场营销的特征,也是当今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关系市场营销观念的基础和关键是“承诺”与“信任”。承诺是指交易一方认为与对方的相处关系非常重要而保证全力以赴去保持这种关系,它是保持某种有价值关系的一种愿望和保证。信任是当一方对其交易伙伴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有信心时产生的,它是一种依靠其交易伙伴的愿望。承诺和信任的存在可以鼓励营销企业与伙伴致力于关系投资,抵制一些短期利益的诱惑,而选择保持发展与伙伴的关系去获得预期的长远利益。因此,达成“承诺—信任”,然后着手发展双方关系是关系市场营销的核心。

3.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是在当今社会环境破坏、污染加剧、生态失衡、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各国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绿色工程、绿色工厂、绿色商店、绿色商品、绿色消费等新概念应运而生,不少专家认为,我们正走向绿色时代,下个世纪将是绿色世纪。在这股浪潮冲击下,绿色营销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相应产生。绿色营销观念主要强调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利益和环保利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顾及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整个营销过程都要考虑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保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等,其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共同愿望和需要———资源的永续利用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此,开发绿色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发展绿色产业是绿色营销的基础,也是企业在绿色营销观念下从事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

4.文化营销观念。文化营销观念是指企业成员共同默认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从而使企业营销活动形成文化氛围的一种营销观念,它反映的是现代企业营销活动中,经济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文化因素,企业应善于运用文化因素来实现市场制胜。在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文化渗透于其始终。一是商品中蕴含着文化,商品不仅仅是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物品。同时,它还凝聚着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社会价值等文化价值的内容。日本学者本村尚三郎曾说过,“企业不能象过去那样,光是生产东西,而要出售生活的智慧和欢乐”“,现在是通过商品去出售智慧、欢乐和乡土生活方式的时代了”。二是经营中凝聚着文化。

日本企业经营的成功得益于其企业内部全体职工共同信奉和遵从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即所谓的企业文化。营销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重视管理哲学及求新、求变精神,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发展的趋势。美国IBM公司“尊重个人,顾客至上,追求卓越”三位一体的价值观体系;瑞士劳力士手表“仁心待人,严格待事”的座右铭,等等,充分说明了企业文化的因素是把企业各类人员凝集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源泉和保证。

5.整体营销观念。1992年美国市场营销学界的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跨世纪的营销新观念—整体营销,其核心是从长远利益出发,公司的营销活动应囊括构成其内、外部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它们是: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职员、财务公司、政府、同盟者、竞争者、传媒和一般大众。前四者构成微观环境,后六者体现宏观环境。公司的营销活动,就是要从这十个方面进行。

三、网络时代的全球市场营销观念发展迅猛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在这一经济规律的驱动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已成为国际支柱产业,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Internet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时代。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大都与发达的加工制造技术、电信和信息技术以及日益全球化的竞争趋势紧密相连,它们是“定制营销(CustomizedMarketing)”、“网络营销(NetworkMarketing)”、“营销决策支持系统(MarketingDecision-makingSupportSystem)”、“营销工作站(MarketingWorkStation)”,等等。互联网自身及其在市场营销领域的迅猛发展对市场营销观念与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使用电子技术的方式来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新途径,而且发展迅猛。

EC环境下的市场营销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4Ps或6Ps营销观念,网络经济下产生的虚拟组织不再需要地理上的营销渠道,也不需要存储清单,不需要大而固定的营销场所,就可以实现全球化业务,网络使企业失去地理疆界。市场营销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全球化、全天候的服务使交易更加便利;商户在电脑网络上开设自己的主页,在主页开设“虚拟商店”,陈列其商品,顾客通过网络可以进入到虚拟商店,挑选商品,下订单,支付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商户接到订单就送货上门。EC可以更快捷更准确地捕捉顾客光临网站的各项信息,以此来了解顾客的偏好,预期新产品概念和广告效果,最终使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从而使接单后生产的一对一的、高质量的、个性化的“定制产品(customizedproducts)”和“定制服务(customizedservices)”不再是富人的专利。

美业市场营销篇8

进入2001年,国内冰箱行业的老字号美菱公司在市场上好像焕发了新的活力,伴随着其新产品的上市,市场推广的热潮逐波高涨,市场份额显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尤其是纳米冰箱的宣传推广达到了近乎“鼎沸”的热度。同时,她向市场传递的信息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个活跃的、热烈的美菱似乎迥异从前。

探寻这种变化的来源,答案聚焦在美菱的营销系统上。从2000年下半年以来,借助专业咨询机构的帮助,美菱对自己的营销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变革。

    变革背景:认清市场竞争形势

1999年至2001年的中国冰箱市场,由于科龙(容声)、海尔、美菱、新飞等国产厂家控制了近70%的市场,因而整个市场运行大体平稳,但里面同样潜伏着引起市场动荡的因素。

1、从整体上看,冰箱市场供大于求,竞争趋于白热化,价格仍是导致冰箱市场不稳定的最大因素。尽管冰箱前四大品牌控制着绝大部分市场,但部分二线品牌想扩大市场份额,往往用低价策略来扰乱市场;另外,四大品牌,在市场的重压下,也在暗中较劲,其中180升的冰箱几大品牌降幅,这些都是可能引致冰箱价格战的不确定因素。

2、部分外资品牌,尤以西门子、伊莱克斯为代表,近两年强劲崛起,并开始威胁到国产品牌的优势地位,打破了国产品牌一统天下的地位,由此,冰箱市场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外资品牌快速增长势头还会在今后两年持续下去,这样必然对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民族品牌产生强烈的冲击,而民族品牌必然想要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两者激烈交锋将不可避免。

3、冰箱行业对比彩电、空调来说,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冰箱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成本上,但随着几大品牌的规模已经形成,成本优势相差无几,因此冰箱行业技术升级之战不可避免,节能技术、保鲜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等技术革新将引发新的竞争。

4、从市场需求情况看,冰箱消费的档次将逐步拉开,一些整体品质卓越的高品位冰箱的主流,技术含量高的精品冰箱因具有绝对的换代优势而受到欢迎。

5、地区性品牌借助地缘优势在当地拥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苏州三星、广州华凌、上海夏普等品牌为典型代表;因为其自身资源、经营管理、销售网络等原因,在当地拥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壁垒。

6、由于农村普及速度加快,一些低价位冰箱的需求重心由城镇居民家庭向城郊农村地区延伸,需求总量呈稳步上升之势。

由以上分析可知:

1、国产品牌同世界名牌抗争。以海尔、容声、美菱等为主的第一阵营伊莱克斯、西门子为主的第二阵营则凭借国外名牌,品牌之战势不可挡。

2、技术竞争必将升级。随着冰箱业第二轮高速发展期的来临,国内冰箱市场的格局将面临着重新洗牌,新老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将围绕如何赢得冰箱换代市场来进行。

3、冰箱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将接受严峻考验。伊莱克斯、西门子及其他新近入者(三星、LG等),营销管理规范、系统运作,市场控制力强、市场策划一流、手法稳健,中国名牌冰箱企业将如何应对,如何强化自我的营销能力,将成为对中国企业的最大考验。

 

    自我剖析:销售增长下的问题

2000年,美菱冰箱在全国各地市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市场占有率居于冰箱行业第三位,但在不同区域,美菱销售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美菱取得销售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2000年成功地推出了新产品“节能王”,大大提升了美菱的产品形象,赢得了市场的欢迎。

2、新上任的营销领导大胆革新,推出了许多好的改革措菱施,使美菱 的销售人员得到了一定的鼓舞,凝聚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3、在推动营销向规范化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使市场推广有了一定的起色。

不过,虽然美菱在全国市场总体情况较好,但区域销售存在不平衡情况,在一些区域还比较薄弱,在组织建设、品牌、营销管理、渠道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从市场中看,美菱认为自己的营销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品牌定位仍不够明晰,且品牌有所老化,一个系统的品牌定位包括企业定位、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竞争定位;在其中的企业定位、产品定位上,美菱显得比较模糊,缺乏清晰度。经过18年的市场风雨洗礼,“美菱”这一品牌从默默无闻发展到今天的行业骄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美菱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但近几年由于对品牌的培育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美菱品牌已经有所老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美菱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在产品方面,美菱产品研发取得了相当成就,特别是“节能王”的推出为2000年销售额的大幅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品种显得过时,部分产品研发没有真正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仍没有完全脱离原有模式。

3、销售网络建设在个别地区不尽合理。直接削弱了美菱对各级批发商、零售商的管理和控制。尽管只是个别地区的情况,但仍会对市场产生不良的影响。

4、在市场推广方面,销售管理、服务、广告、公关、促销活动亟需规划和整合,较多松散的、零碎的营销安排,已严重影响推广效果,对营销活动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严谨化。一个成功的品牌推广往往取决于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定位是决定品牌推广的传播对象,策略则是企业整个推广的战术运用。

5、在销售管理亦存在一些急需改进之处,合理的政策应是既要对网络成员产生对美菱有利行为的吸引力,又不能因此给市场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在这方面把握上仍需加强规范。同时一些业务工作流程繁琐,导致市场工作效率降低。

为了全面而深刻地发现进而解决问题,扫清发展前途的障碍,变革中的美菱展开深入的企业内部访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通过访谈他们发现,销售公司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与整个企业战略发展不协调的因素,集中体现在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品牌的整体策划能力5个方面:

1、公司管理机制的不少地方比较“教条”,公司对各部门的控制力很强,这使管理人员的凝聚力限制了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公司的组织架构仍是沿袭下来的传统模式呈金字塔型,顶端是高层管理人员,中间是中层管理人员和市场一线人员,最底层才是顾客,企业所推行的营销是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来考虑消费者的需要。

2、公司的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对组织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的一种量度,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营销型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美菱销售公司作为美菱集团公司的一个营销中心,企业的先锋部队,它必定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来为整个美菱集团效力,既然是市场的先锋,它的组织架决定了它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包括一切的营销活动,都将以顾客为中心开展工作。营销活动,都将以顾客为中心开展工作。

3、品牌是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而品牌战略的整体规划将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美菱注意产品技术创新,但对品牌的战略意识还需加强,美菱品牌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活化,赋予崭新的品牌活力。美菱的品牌形象设计是历史的产物,她的视觉设计反映了当时的市场情况和人们的思维习惯,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老的品牌概念;同时在品牌的立体构成上缺乏更深层面的规划,整合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非常必要。

4、美菱在业务管理中淡化了营销管理。对经销商的利益确实看得很重,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营销管理有所弱化,对经销商缺乏必要的培养和意识灌输。

5、人力资源问题方面,企业中本地人才过多,缺乏全国性的人才招聘,不利于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 对员工的培训需要系统化,考核及激励制度需要改革。

经过18年的艰苦奋斗,美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如今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2000年在整个家电行业整体滑坡的形势下,美菱依然能稳中有升,而现任领导班子居安思危,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主动探察市场问题及企业内部的问 题,提出改进管理架构、理顺工作流程、变革营销管理模式,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赢得市场主动。那么,此次变革应该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结合全程介入、操作美菱此次变革的采纳营销策划公司专家小组人员的意见,美菱着眼于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和全面整合,使美菱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凝聚和提升。 

变革:策略制定

围绕着如何强化、提升美菱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指导思想,经过与咨询公司充分的交流沟通,美菱在变革中制定、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重组业务流程,改革自身现有的以职能为导向的组织模式。将美菱的组织创建成真正充满活力的营销组织模式,良性的创造利润的中心与利润的管理中心。使得整个价值链更流畅,合力促进利润的大幅度提升。

美菱营销管理工程,以“责任清楚、机构合理、规范运作、提高效率、赏罚分明”为目标,旨在通过组织架构的重新设定和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将销售公司建设成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营销型公司,使其不但能够出色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营销任务,而且能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引领整个美菱公司稳健发展、更加壮大。

这一工作还包括:明确相关岗位工作流程及相关岗位的岗位功能;界定相关岗位的岗位责任;制定相关岗位工作制度、绩效评估、激励考核及奖罚制度;派出机构的管;建立各类规范化表格(如:销售日报表、业务人员工作计划表、绩效考核表等),改造营销服务体系设置(服务的流程、规范、制度、政策、特色等工作。

二、重新整合营销战略规划。通过重新审核营销战略定位确定新的营销战略构想,设定新的营销组合策略、销售策略、传播与推广策 略,使战略定位更明晰、更专业,为未来几年的发展确定目标方向,使所有营销工作有章可循;

三、打造新的品牌形象。全面导入新的CIS体系,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将“新世纪,新美菱”的美好形象传递给广大受众。

四、导入培训体系。增强公司管理队伍的市场意识;提高整体应对市场的能力;为目标消费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变革:新鲜组织

以现代营销管理理论和信息、系统、控制等理论为指导,参照目前世界较先进营销组织的设计原理,结合美菱的资源、观念、规划等实际情况,参阅美菱原来汇编的大量资料,我们力图设计出布局合理、关系明晰、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和快速、正确、高效运行的作业流程。而组织的扁平、部门的收缩、流程的简化、各岗位尤其是基层岗位的自我管理、信息传递的适当过滤与快捷、准确、对称等等,都是我们在整合美菱销售总公司的组织形态和功能时所追求的——因为这些都可使每一个岗位,从而也就使整体组织能够更加高效、有力地完成作业目标。

一、美菱销售公司组织架构设计原则:

1、整合的原则

通过部门整合将原先分离于数个部门中互有关联的岗位和部门整合为一个职能部门,避免部门和岗位重复设置、水平沟通障碍;同时在部门的整合中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管理幅度,将决策层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把职能相互关联的岗位归于同一部门管理,消除了原来政出多门的现象,减少沟通环节、避免扯皮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2、弹性的原则

市场营销机构作为企业直接与市场接轨的龙头部门,必须对市场变化保持足够的灵敏度和反应力,这就要求营销机构的组织架构 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不是象传统机械式组织结构那样条块化和刻板的模式。因此,美菱销售总公司的组织架构应该采取有机式的结构:在垂直式职能架构设置的同时,增加水平的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设置,这种工作小组可以分为临时性的和常设的。通过这种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设立,将增加组织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部门协调能力,使公司高效运作。

3,效率的原则

快速的反应能力是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营销部门得以生存的基本能力,而控制运营成本和销售费用,则是微利时代的企业获得生存的前提,这都要求在机构设置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在美菱销售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中,效率的原则体现在操作环节与流程的简化和岗位职责的明确上,将过去完全以控制为目的的、繁琐的操作环节转变为以目标实现为宗旨的、效率优先的操作环节,是本次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

4、程序化、规范化的原则

对于大量的日常事务工作而言,规范化、程序化是提高其效率的根本;同时规范化和程序化也是保证一个大型组织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美菱过去制定的大量成文的管理制度,由于版本不同、颁布的时间不同、没有明确的说明和界定,使大量工作仍处在无序状态。因此,在本次组织架构的调整中,使各岗位和各项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也是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

二、美菱销售公司组织设计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原则,美菱销售公司组织架构的设计采用以下方法:

1,适当授权

通过逐层适当授权,既使决策层从日常事务堆中解脱出来,而关注于战略决策和市场重要动态,又激发起下属和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同时,将 部分权利尤其是每个岗位的日常工作管理权限下放到基层、由市场一线做出日常决策,将实现各个岗位的自我管理,消除领导管理幅度较宽的不便,增强组织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美菱在权利下放后,强调对PDCA(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循环的应用,特别是计划和检查机制的完善,使公司在享受权利下放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致因为权利失控而遭受损失。

2,明确责权利

责权利的明确是组织有效运作、减少扯皮现象、提高效率的基础。因此,美菱进一步界定、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相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使之成为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与考评机制,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

3,注意接口

一般部门内部的工作较容易界定和理顺,而部门之间,尤其是水平的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生混淆和模糊。因此,美菱在流程设计时,特别注意了各部门工作间的接口,使之明晰。

三、搭建现代顾客导向型组织架构

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体系应该是客户——前线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倒三角形结构,同时要增加客户与中层管理人员、企业的多层面接触,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1、真正体现了客户至上的原则;

2、体现了全员营销的概念,即全员服务客户,保证服务质量:

3、减少了沟通环节,提高了效率。实现了这种客户服务模式,才能使美菱的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美菱销售公司形成了一个以分公司为主的市场导向型扁平式组织架构,在该架构中总经理直接领导的六大中心,对分公司实施支持、保障、管理、协调和监控等职能,同时总经理又直接对各分公司进行管理和协调,而各大中心又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形成了一个矩阵式管理模式,既保证了组织的扁平化又保证了管理的有序性及沟通的通畅。(图2)

六大中心之间的矩阵关系:

总经理、六大中心、分公司以及市场之间的层次与关系:

在该组织架构中的,决策系统是由总经理及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准确信息进行决策,然后根据决策和有关信息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计划,由执行部门(销售管理中心)根据计划下达指令给相应机构(分公司)实施。最后由执行部门反馈相关情况给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检查和反馈。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整个公司大的PDCA循环,是建立在以信息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决策系统、计划系统、执行系统和检查反馈系统对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利用来完成整个循环。确保循环顺利、高效地运行。在为美菱销售公司设计组织架构的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系列的营销管理手册,为美菱更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变革:新鲜战略

针对美菱一直沿用的核心理念“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太泛化这一问题,经过反复思考,美菱决定摒弃大而全的战略定位,集中焦点,坚持核心价值,制定出新的战略定位:美菱新鲜生活的 创造者;以新鲜生活为核心概念,不断开发相关性的产品。

美菱公司的战略写真:新鲜的、生活的、人性化的,具体描述如下:美菱是一家以创造新鲜生活为宗旨的集团,它以冰箱为核心产业,集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维修、服务及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专业白色家电集团;它以全新的研发理念、服务模式和崭新的形象展现在社会的面前,提供富有特色和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既是传统意义的生产商,又是新鲜文化的创导者、开拓者和传播者,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引导者;它强调新鲜的、生活的、人性化的企业理念,强调创新的、领导的产品,强调优质的、周到的服务;它是高品质、新鲜生活的品牌。(注:战略写真是一种工具,它通过清楚描述企业的战略,用准确的语言表示企业的战略对企业员工认清公司的战略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这一战略定位,确定了美菱的品牌核心定位:“新鲜的、美菱的”。

这一定位一则体现了美菱冰箱产品的特征和目标,让食物更新鲜、原味;二则“新鲜的,美菱的”所涵盖的意义是非常深厚的,美菱所带来的除了食品的保鲜,还有生活的保鲜,情感的保鲜,事业的创先等等;三则美菱以“新鲜的”作为品牌核心,同时体现了美菱集团是活力的、创新的、勇于革新,不断进取的、永不落后的鲜活状态;整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消费者一想到新鲜、就想到美菱,让美菱的员工一想到美菱集团就想到创造新鲜。美菱围绕这一定位推广品牌改造工程,力求使品牌形象更鲜明、更有差异化,以助于实现长远的品牌战略目标。

    变革:新鲜形象

一、新服务服务形象:

根据品牌定位的核心理念,我们创意出“美菱新鲜养护师”的服务形象,这是一位身着工装,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充满阳光和笑容的男子,胸前有五颗醒目的星——代表通过美菱严格考核具有 专业维修技术和保鲜维护知识的“五星养护师”,他不但能够维修冰箱,而且能够教你各类冰箱维护和保鲜知识。

配合新的服务形象推出,美菱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

1、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人员的服务,售前服务人员主要是培训对冰箱基本知识和礼仪;售中和售后维修人员主要是冰箱的专业知识和礼仪。

2、把服务人员的行为准则规范化和系统化,制定了《保鲜宝典》作为服务手册。

3、使售后服务上升为一种企业的服务理念,进行宣传。

4、明确服务理念:“新鲜服务,美菱快一步”。

美菱通过服务主题的推出和推广,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并且起到监督、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提倡一个“快”的特色,进一步做到更满意、更周到、更新鲜的服务。

二、新视觉形象——策略导向,营销美学

确定了“新鲜的,美菱的”这一新的核心价值后,需要对美菱的VI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原有的VI予以有效的整合。这项工作由采纳公司组成的视觉形象项目组完成,调整中遵循“创新、整合、个性”的原则。

美菱原有的标志经过十几年的传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视觉价值,如果全盘否定从头做起将是无形资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创新立足于合理利用原有基本元素,原有视觉价值的基础,通过色彩、重新组合,使形象适合现代人的美学标准,让美菱视觉形象焕发新的魅力;在美菱原有的视觉形象中,包含的元素比较多,在传播的过程中分散而没有重点,如此下去将浪费更大的传播资源,为此调整中对原有形象和标志、中英文做一定取舍,重新整合形成一个视觉点,释放聚焦能量:美菱的个性是突出“新鲜的,美菱的”主题,并要具有新鲜开创者的标志,这一点也是美菱视觉形象设计的基点。美菱新VI的设计贯穿着“策略性设计”的思维模式,即创意设计

美业市场营销篇9

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具有以下特点:营销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整体营销策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营销服务链的附加值更高,消费者识别更清楚,消费者洞察更科学,消费者沟通更有效,营销效果监测更准确,可以在不与互联网媒体发生业务关系的条件下实现营销服务。网络营销主要有展示类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精准营销、内容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等形式,其中展示类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的市场份额较大。

我国网络营销市场增速大幅高于全球市场

根据PWC数据,2012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0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占全球广告市场规模比重达到20%。预计2017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1853亿美元,2013-2017年期间年增长率保持13%左右,2017年占全球广告市场规模比重将上升至29%,接近电视广告市场规模。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46.1%,预计2014-2017年复合增速仍有望达到27%。

本土企业主导我国网络营销媒体市场和网络营销服务市场

根据产业链所属环节的不同,我国网络营销业务主体可以分为网络营销媒体和网络营销服务商。2013年我国网络营销媒体市场核心企业中,百度、淘宝、腾讯、搜狐、奇虎360、爱奇艺PPS、汽车之家与乐视网保持了与网络广告整体市场相当或以上的增速。我国网络营销服务市场以国内优秀本土民营企业为竞争主体,2013年排名前五的企业为华扬联众、新意互动、奥美世纪、三星鹏泰、科思世通。

美业市场营销篇10

营销企划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经济圈快速增长的热点。特别是一批国际跨国企业对我国市场的渗透,不仅深化了国内市场的层次,而且强化了我国企业市场竞争的营销意识。企业抢占市场是通过一系列营销管理活动进行的,因此,一些国内外的企业家一致认为,企业要搞好市场竞争,必须要培养懂得营销管理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懂得如何管理营销活动,更要了解如何策划营销活动。

企业策划营销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专业实践。它是通过人们主观的理念加工,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将营销理论化解为具有针对性的操作程序。在西方通常把这种行为称为营销企划(Marketing Planning)。营销企划涉及的内容很多,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营销目标策划、营销市场定位策划及营销组合策略策划。

一、确定目标是营销企划的关键

对任何企业来说,只有明确发展目标才有冲刺的动力,才有可能依据科学的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因此,确立正确的营销目标是企业营销策划的首要任务。

对企业来说确立中远期目标相对较容易,但是,营销企划目标更多地是确立短期战术目标。由于影响短期目标的市场因素比较多,因此短期战术目标的确定则相对困难。

企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以及市场中竞争程度不同,企业的营销目标将随之发生变化。此外,随着国家客观调控以及企业的产品和经营实力的变化,企业也会即时调整营销目标。一般来讲企业营销目标包括:企业的贡献目标、市场目标、发展目标和利益目标;企业的收益目标、成长目标和安全目标,产品的预期销量、利润率和新产品的开发目标;企业的形象设计、产品的设计和包装以及企业服务营销目标等。

企业的营销目标非常宽泛,确立企业在某市场中一定时期的营销目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搞好企划中的目标确立,首先应该对企业即时营销背景进行分析。如对企业的产品评估、市场行情分析、销售与市场占有率、购买率与购买习惯、配销与定价、竞争与要求分析等。企业只有在搞好这些市场综合行情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才能发现营销机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目标。但是,由于营销背景分析时涉及到的范围广、因素多,在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对所有的因素进行调查,因此,为节省费用和提高效率起见,应选择主要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分析的步骤通常应依照下列程序:①收集企业环境信息;②预测环境的变化趋势;③分析企业环境的机会与威胁;④归纳确立营销目标。

策划企业营销目标时应注意掌握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企业在市场中的莱时期因竞争需要确立的分目标有许多,为了提高效率,应该抓主要矛盾,解决企业最急迫解决的问题应是一个基本准则。另外还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即确立营销目标时应考虑企业现有的经营实力。企业的经营实力是一切目标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的条件,离开这个基础,目标就会缺乏实用性。因此,制定的目标企业能够完成才有意义。

二、营销定位是企划的核心[/b]

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怎样找准“切合部”以完成预定的营销目标,这是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理论上称此为营销定位( Marketing Position—ing)。营销定位就是利用市场中任何有利的机会,选择适合的产品和市场,进行控制与扩张,以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定位的好坏直接关联到目标完成的成效,定位的产品和市场决定了企业今后采取的营销措施,因此,营销定位可以说是企划的核心。

营销定位的对象是消费者的需求。由于需求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在西方有人称营销定位是针对消费者的“抓心策略”。营销定位依据需求的层次性,通常分为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

无论市场竞争多么激烈,在目标市场上总能找出市场空隙。企业策划市场定位时,正是要寻找出这些空隙,然后钻进去,以取得好的市场收获。

任何市场都会有许多空隙,我们必须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例如,从经营理念上我们可以从消费者、竞争者的角度换位审视市场,从企业的微观角度看,会发现产品大小的市场空隙、价格高低的市场空隙,以及顾客性别、包装、颜色、品牌、服务、渠道、口味、用途、生活型态等方面的市场空隙。

市场定位具有先人为主的特征。顾客一旦对初次定位的市场有了认知,其他的竞争者则难以改变他们的看法。如瑞士对机械手表市场的占领;雀巢对速溶咖啡市场的统治等。市场空隙一经发掘,企业就可以策划具体的产品进入市场,设法用正面形象影响消费者,进而创造出强烈地产品形象,赢得顾客信赖。

市场定位确立后,企划的另一任务则是确立进入市场的产品,即进行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1972年美国营销专家 AI Ries与 Jack Trout在美国《广告时代》杂志上撰文提出的。他们将产品定位为现存产品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定位的产品可以为一体商品,也可以是一项服务、一家公司,甚至是某个人。

产品定位可以利用产品外表的改观,如产品品牌、价格与包装等,也可以利用产品内涵致造,如产品性能、质量和效用的改进等,从而巩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产品定位除了初次对消费者心理定位外,还可以对现有产品进行再定位(Repositioning)。对再定位而言,企划人员必须一开始就发展营销组合策略,以使该产品特性能确实吸引既定的目标市场。总之,无论是初次产品定位,还是产品再定位,第一要素就是马上填满消费者的心,使消费者因心中已有所属而无空隙再接受其他竞争者的产品。

三、营销组合策划是企划的保证[/b]

营销组合是企划中的重要活动。大量的实践表明,即使企业制定的目标很科学,选择的市场很有潜力,确立的产品质量很好,价格合理,性能优越,但是,若企业组合促销不力,消费者就不能很好地认识和理解其产品,市场反应势必冷淡。反之则会收到极佳的效果。

占领美国小汽车市场可以说是战后日本企业家的目标,但是,直到1969年日本小汽车出口只达4720万美元,尽管此时技术上已经拉平,然而太小的市场份额还无法形成抗衡。1972年丰田公司推行一种“想象工程”、沟通了顾客与经销商之间的联系;举办国际研讨班、培训推销员;加大广告费用,每辆车的广告费达142.3美元,(而美国汽车公司每辆车广告费只有44.4美元);加大生产工序的自动化,降低成本制造;改进运输中的装卸降低运费成本;发展零配件装配,逃避关税壁垒;限制成车出口,调动美国商的积极性等。到1975年,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已占较大份额。而此时日本其它公司汽车输出也有很大提高,1975年小汽车总出口达6.5亿美元,比1969年提高1377%。欧洲汽车行业称这一时期为日本汽车工业的“激光束型出口”。

可见营销组合策略对实现营销目标起到了保证作用。营销组合的内容比较广泛,狭义的营销组合主要指促销组合,即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广告和公共关系宣传。广义的营销组合不仅包括促销组合,而且还包括产品、品牌、包装、服务、定价和配销等方面的策略策划。只有从整体上搞好营销策略的策划,才能取得理想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