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态经济十篇

时间:2023-09-19 17:41:22

林下生态经济

林下生态经济篇1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丽江市地处于云南中北部金沙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部。多样化的地质地貌特点,明显的海拔高差,形成了境内气候区域差异性和垂直气候,全市有亚热、温、寒带3种气候。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8.56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6.86%,全市森林覆盖率在52%。丽江市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对于加速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丽江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2018年以来,丽江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并结合现有的林地资源,不断发展林下经济,向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入0.8亿元。通过不懈的努力,地区的绿化成绩显著,地区的天然原始林160hm2,完成森林抚育超过1.3万hm2,实施盈利造林3万hm2以上,确保各项盈利造林工作高效完成。同时组织各个地区不断加强义务植树造林,共完成义务植树261万多株,另外还进行了有效的退耕还林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此外借助本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业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18年共完成指导性的林业基地建设1.7万hm2,同时在林下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种植面积超过了1.1万hm2。地区不断加大了新兴龙头企业培育,引导本地区林业龙头企业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5000多万元。此外,针对本地区的经济树种,组织林业专家对核桃、花椒、油橄榄、青刺果进行有效的修剪整形,并积极推广人工嫁接技术,对种植户进行有效的培养,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发育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为了有效促进本地区林业建设,加强林业执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共处罚犯罪分子1600多人,并加强森林防火建设,避免森林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确保整个林业生态安全。

2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我国地大物博,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占我国总国土面积的20%以上,林下经济发展,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点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扩大森林种植面积,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可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进程。如果林业产业发展相对趋于稳定,森林的各项保护管理工作则能够切实有效的开展,减少森林资源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如果森林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会进一步影响到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程,整体的林业生态水平建设较低,阻碍林业产业发展[1]。

3丽江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策

3.1抓思想,重思路,决策部署到位

要始终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去抓,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布局,确立全新的发展战略。应该打实本地区的林业生态基础,加强林业资源培育,进一步拓展林业资源,提高林业覆盖率;同时要结合本地区的林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业和畜牧养殖,林业和旅游林业和中药种植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生态林业体系,真正做到不砍伐林业也能够发家致富,积极培育林业生态大市。还应该做好本地区林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避免林业产业只进行初加工,进一步完善深加工体系,精心打造品牌,这样才能够实现原有的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只有构建完善多样化的林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才能够为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3.2抓机遇,重项目,资金扶持到位

在林业生态化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机遇,紧密结合国家所制定的一大批优惠政策,明确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林下特色种植、林下特色养殖、林下农产品、畜产品深加工、林下景观利用等工程,真正推动青山绿水建设,并将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此外还应该打好关键战役,不断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创建品牌强化科技支撑,构建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有效破解传统林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经营效益不高的现象。为了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地方政府部门不断加强重视,提高组织能力,保障能力,强化统筹调度,宣传发动,严格落实各方责任,为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政策和人力支撑。

3.3抓种苗,重质量,苗木供应到位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只有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才能够快速恢复破坏的林业生态系统,保证林地面积进一步增加。为了确保人工造林过程中能够用上放心苗,提高林木的质量,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要求各个地方部门加强优质苗圃建设力度,通过采用定点采集、定点培育、定点供应的模式,构建完善的苗木供给体系,坚持不合格的种苗不出圃不出山,从源头上把控林木种苗质量。

3.4抓典型,重示范,引导带动到位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典型和示范基地的培育,要做到每个县乡地区都有一个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依次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产业发展的重点,突出做好林下发展食用菌、中草药、养殖牲畜等重点产业,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推动林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还应该始终坚持示范基地带动,不断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种植范围和示范总量。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本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有效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两者的带动作用,保证林下经济产业又快又好发展[3]。

3.5抓管理,重质量,责任落实到位

在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统筹调度力度,对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进行有效的落实,并按照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的方式,及时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多种问题,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推进缓慢的地区应该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确保每一项产业能够快速推进。另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生态建设考核奖惩制度,严格明确具体的行政责任和技术责任。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千方百计的增加林地面积,增加林木成活率。将林地的建设质量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生命线,把质量监管渗透到林业生态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来促进产业更好健康发展。

3.6加强品牌创建

强化品牌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培育,着力加强林业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辅助推动作用。丽江市作为云南省的重点林区,发展林业产业是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阶段在丽江市已经基本形成了核桃、花椒、油橄榄、青刺果等木本油料为主的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整个产业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林下产品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强。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化设计,积极发展品牌产业,将丽江市林下产业作为一个优质的经济品牌去打造,从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标准、品牌策划、市场推广、营销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批具有丽江市特色的林下经济产品。

林下生态经济篇2

1以展新路,生态转型

国家在《规划》中对大兴安岭林区有一个总体的方向,往森林经营管理上把保护与修复林区生态系统作为苗要任务,在林业经济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体制机制上将坚持政、事、企分开,加快改革。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国家给予的政策机遇,尽快转型,加快自身发展,探索生态型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以生态主导的原则贯穿林业经营管理工作始终,科学合理经营,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亢分发挥生态效益。林业是服务于全国人民的一项公益事业,生态效益重于经济效益,保护好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就是保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转变以往的森林经营思路,要从简单的森林面积数量扩张,转变到扩大森林面积与提高森林质量并重,全面提升我国森林经营水平,增加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这才是又好又快发展林业的正确选择。

首先是切实做好基础的造林、育林、护林工作。大兴安岭林区经过了近60年的开采,可采资源濒临枯竭的边缘。我们要对适宜的空地、废弃的林场矿场石场、农林交错地带,进行适宜的补植、造林等措施,恢复植被;加强森林抚育,对遭受火灾、风灾的林地进行科学改造。应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重造林,轻抚育,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发生;加强森林的防护、管护,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力度,抓好森林火灾扑救,严格控制人员人山,做好林内作业人员的管理。其次是探索和发展森林多功能经营。我们长期生产木材产品,形成了单一的木材经济,森林木材生产以外的其他功能被我们忽视了。大兴安岭虽然地处山地,但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条件允许森林和林业定位在多功能经营的目标,既可以发挥经济功能,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我们应该以多功能开发利用为目标,探索实现森林多功能经营的可行途径,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都能达到一定的满意水平。

2替代接续产业

以生态保护促进经济转型,积极发展替代接续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林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实力。一是借力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契机,促进林业替代产业发展。林区近年来在非林非木经济的探索上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包括林下作物的栽培,适合林区的家禽畜的养殖,以及方兴未艾的森林旅游业。在旅游产业上主要是要做好规划,突出森林的内涵,文化的内涵,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整体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可以有条件的让林区职工和人民利用多种形式合作发展旅游产业,使森林旅游尽快成长为促进就业、致富职工群众的重要产业。在林下作物的发展方面,可以探索发展林区已有的可开发的经济植物,如山野菜、药用植物等。种、养殖类发展要重点做好整体布局,形成竞争优势,做成拳头产品。二是做优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往我们的主要经营产品就是原木产品,木材产品加工业我们始终未能做大做强,有的做大了却未必强。在木材产品加工上,我们还需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林木精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实现林木资源的增值,延长林木加工产业链条。

3创新发展

林下生态经济篇3

[关键词]林业;多元立体生态;林下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85-01

引言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发展的木制资源中,大部分仍然是我们的林业资源,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对我们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现在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创新,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创新,成功的实现转型,这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转变林业经济发展走多元生态开放道路

(一)转变林业经济发展的出路

首先我们应该实现的就是转变林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是生态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也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运用相应的技术来不断的创新林业的结构模式,完善相关的技术,这样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还有社会桑方面的结合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可以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记住,发展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我们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这样才可以实现我们的目的。林业的生态系统是很复杂的,他有很多的系统,所以我们在实现经济发展的时候,必须要选择走多元立体生态道路。

(二)林业多元化生态发展

林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多种生态,经济还有效益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可以在平衡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手段,经过反复的实验之后,这样实现的一种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方式。这样具有综合的效益,并且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深度的发展。林业的立体多元化主要发展的还是生态,因为生态是一切的根本,只有生态搞好了,才有可能发展别的。传统的模式不过是种点花种树之类的,但是多元化之下,可以转变成为野生动物以及各种各样的植物,不进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供人们欣赏,进一步的发展旅游业。协调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发展。

二、 林下经济是多元生态开放的途径之一

(一)林下发展的内容

林业多元立体生态的开发突进有许多,但是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一是偶们应该合理的利用我们身边的木材。尽量节约材料,并且对于伐树必须有相应的许可证,这样才可以防止滥砍滥发的现象,减少木材的浪费。并且对于砍伐的树木必须进行深加工,这样可以提高他的价值,二是扩展林业的空间,发展多种经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相应的优势,开发这类资源,实现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利用无形资源。有形的资源是我们应该保护的,对于无形的资源我们应该懂得利用,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生态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二)林下经济发展多元立体生态的重点

现在的林业多方面的发展甚至是我们对于木材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的适应现在的发展潮流。利用无形的资源进行发展,这也会我们未来林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我们进行改革的重点所在。

(三)发展林下的意义

发展林下可以更好的扩展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更好的改变现在目前有的木材的单一生产。并且这样改变结构之后可以让林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现在的结构特点,并且提高木材的利用效率。并且还可以提高林地的效益。现在改变了林地单一的结构,让木材更好的利用,原来的单一木材,现在有了更多的商业价值还有观赏价值,这样林地的经济效益就会进一步上升,并且让林地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林地的受益者短期内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可以更好的提升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还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增加林地的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让林地单一的现状得到改善,并且可以进一步更好的增加生物的种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生态多样性的发展,并且可以进一步的减少生物病虫害的传播,对于稳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以更好的利用劳动力,让更多的人去发展这个,得到一个较好的发展,这样也可以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四)林下发展模式的成果

林下发展模式具有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林间套种,林下套种,林下养殖还可以采用生态旅游,这些都可以实现我们的林下发展模式。林间套种模式,可以让更多的珍贵的数目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相互生长,彼此提供给对方做需要的养分,逼近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林业的利用率。林下套种又有很多种方式,在地下可以种植一些名贵的中草药,这样不仅实现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更好的利用林下的土地,实现经济目标。母亲的发展来看,许多地区已经实现了这样的经营模式,种植了大量的草珊瑚以及太子参这些珍贵的中草药。林下养殖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林下养殖一些禽等。他们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不仅可以给这些畜牧业提供大量的资源,动物拉出的粪便还可以为这些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这样双方都得到了发展,实现双赢。生态旅游是我们在接下来应该主要发展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旅游来向大家展示林地资源的有限性,可以警示人们要合理的利用这些木材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让人们赏心悦目。

结语

本文对于林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并且进一步的阐述今后的林业的发展方向,致命了我们在未来林业中应该如何做菜可以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并且兼顾发展生态效益,这样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王晓敏.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04:57-59+62.

[2] 陈科灶.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J].林产工业,2010,06:50-53.

[3] 李永发.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2016,05:29.

[4] 徐学锋.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多元发展林业经济[J].四川林勘设计,2000,04:10-13.

林下生态经济篇4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机制;补偿措施

在森林资源的建设中,生态林和公益林已经是未来的建设方向,不仅维持了森林木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还通过林区畜牧业、旅游业的建立,增加了森林的经济收入。并在管理制度补偿机制、经济补偿机制、分级管理和分类补偿政策的使用中促进了林区经济的进一步建设。生态林业的建设是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和谐建立的有效途径,必须要通过补偿机制的使用,提供森林管理者应有的权利,并在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使用中,提高森林工程管理。

一、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的应用必要性

通过林业生态经济补偿工作的深入,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群众,尤其国营林场职工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生态公益保护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得到社会普遍承认,各级政府对公益林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有效地调动了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保护森林的积极性。二是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效遏制了各种破坏生态公益林现象的发生,促使了有关部门着手制定征占用公益林地的规定和公益林经营规程。三是改善了公益林管理手段,盗伐、毁林等案件大幅度下降,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资源监测水平不断提高,林区道路得到有效维护,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生态公益林建设。

二、生态林经济补偿机制的改善途径

1、创新建设经济补偿渠道

(1)加强政府的资金支持。森林工程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提高慢的特点,因此在交过企业和个人的管理中,常由于资金的紧缺造成管理不善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机械、设备的应用,更没有能力招聘管理人才。通过政府部门的补偿基金制度的实施,加强各地方的政府补贴,亦可以在政府部门的担保中进行银行贷款等,增加生态林区经济的补偿使用。

(2)通过生态林区受益单位来补偿资金。在生态林区的建设中,由于森林环境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需要建立不同的部门对矿产资源、水电利用、旅游管理和生态保护等进行管理开发,针对这些受益部门,应通过生态林区补偿基金制度,合理征用资金。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在森林旅游中,通过在旅游项目中对企业进行冠名的形式,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同时也赢得了相关的费用。并通过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宣传生态营林的重要意义。

(3)改变上下游地区的受益与费用承担关系。在传统的林区管理中,通过上游地区对林业工程的管理和资金的投入,来促进生态林业的经济建设,但是受益者往往却是下游地区的民众。这种管理现状主要是下游群众没有管理意识,对林区管理技术和重视程度不足,需要在受益后才能提高认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现状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必须要在下游受益地区进行资金的承担,同时,这也是下游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进行的。

2、增强公益林自我补偿能力

(1)利用科学技术增强经济补偿生态公益林,它的主要效益是生态效益,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在不降低生态效益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发挥其内在的可用的其它效益,增加经济收入,实行自身的补偿。积极利用生态公益林建立科学考察基地、名胜风景定位观测站、试验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种质采集、物种与遗传基因保存基地和生态旅游景区等来增加收入实现自身的经济补偿。

(2)合理利用林下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除特殊保护林区区域外,对一般生态公益林中的果园、花园、药园等,允许按照各自的经营要求进行正常的栽种、培育、管护、组织合理的采收、加工、出售。在一般生态公益林中发展林下利用,套种一些耐荫的药用植物、绿化苗木,选择水肥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生态公益林地进行林下养殖,如养鸡、养羊、养鹿等,增加林农收入。

3、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

在现有补偿政策下,生态公益林统一标准补偿,这显然不合理。建议把生态公益林区域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纳入一级保护的为: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以及生态区位极端重要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纳入二级保护的为:国防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母树林、科学试验林;大江、大河源头及两岸,大江、大河一级支流源头及两岸,确定各级补偿标准,充分体现重点保护、重点补偿原则,确保补偿基金的有效使用。

4、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

在现有补偿标准下,如果对重点公益林实行全面禁伐,国营林场、村集体和林农个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受到侵害。因此,建议根据生态公益林保护级别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政策;对纳入一级保护的生态公益林,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纳入二级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在确保林下植被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允许林木经营者通过采伐针叶树获取部分经济补偿;纳入三级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在保护的前提下,允许适当间伐利用,减少林木经营者的利益损失。

5、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

对于山区来说,森林是集体或个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现行补偿标准过低,部分重要生态区位的人工林,根据自愿原则,还有部分集体或个人的人工林未纳入重点公益林进行管理,加大了重点公益林的管护难度。因此建议,国家集中一定的补偿基金对这部分人工林进行赎买,或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对因禁止采伐生态公益林而受到的经济损失给予合理的补偿;通过建立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将现有国有林场商品林与村集体或个人的人工林等价置换,作为国有生态公益林,纳入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统一保护管理。

6、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

国家需要的是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是有林地,考核是否获得补偿基金的标准,应该是重点公益林是否保存完好。因此,被认定的公益林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林木所有者就有获得补偿基金的权利,对所获得的补偿基金,林木所有者应具有自主支配权利。建议国家对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公益林补偿金的使用不再设定限制。

结语:通过对现有的林业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探讨,针对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已是刻不容缓。从资金筹集、到补偿资金的落实都要有法律的支撑,此外要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要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的补偿,这样都能保障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真正得到补偿,促进我国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下生态经济篇5

关键词:林业 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就我理解,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 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五层意义:

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

(3)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③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蒋有绪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林业研究》 2001 第2期

林下生态经济篇6

    1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1.1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来说,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只要统筹科学、开发合理,是可以持续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但是,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

    林业主要以森林为主要资源,森林是一种复杂的复合生态体系,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是人类氧气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净化器,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

    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其又可以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林业又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体现在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通过科学、政策、技术和不断进步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地适应寻找到适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情况的道路,以期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经济意义

    森林是大陆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也是林业经济的最重要载体。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效益也能持续提供经济效益。被破坏的退化的森林不仅在物质生产能力上明显衰退,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应减少。我国现有森林生产力只相当于其潜在生产力的1/3,这是国内林业产业界内的共识,因此恢复、开发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林业生态环境可以支持复合经济体系的发展,可以帮助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在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共生的,如果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的效益,都会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失去推动力与生命力。因此,完全可以在建设功能性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比较发达、系统和绿色的林业产业。

    2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的亮点

    一是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生态优先并非不考虑经济功能,只有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才有物质基础;应分清国

    家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管理的政策界线,切实保护天然林资源,按照森林经营的技术要求合理利用人工林;遵循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采伐利用,让林业在发挥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提高林农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业部门划定采伐区域、数额,企业与林农实现“订单林业”,减少了企业的灰色支出,使林农直接受益,可有效提高森林加工企业和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林业要素市场建成后,通过林权有序、规范流转,可以盘活林木林地资产,解决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效益兑现慢、生产风险大的问题,提高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通过林权证抵贷款,解决林农发展林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社会闲散资金与银行资金流向林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3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产生的新经济建设点和经济增长点

    传统林业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森林所能提供的最主要资源——木材上面,但是林业资源可以提供远比木材更多的产 品,能够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是3种主要经济增长形式。

    3.1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是林业生态环境最主要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也开始日益重视,森林旅游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途径,并且正在我国迅速生成和增长。完善的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的基础,森林旅游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可以发展出主要如森林公园、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旅行社、娱乐等多种依托森林资源的经济体。此外,还可发展各种层次的辅助服务机构和组织,这些都是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多方支点。

    3.2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的开发

    林业资源除了能够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很多林副产品,如动物、林果、花卉、次生动植物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林业资源特色,可以建立不同的副产品产业,最主要的有野生动物资源产业、林果深化加工产业、次生动植物开发产业等。深化开发林业资源的副产品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3.3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业

林下生态经济篇7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1引言

民勤县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这两大沙漠包裹,生态环境相对恶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勤县地下水位急速下降,水质恶化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民勤县的绿化面积也在进一步缩减。在这种情况下,民勤县应该大力发展林业,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低碳经济全面发展。

2林业低碳经济现状与价值

2.1林业低碳经济现状

尽管民勤县近年来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林业建设当中。加上缺乏完善的林业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直接造成了一些个人和企业滥砍乱伐现象发生。林业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如果不强化管理,必将给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困难。

2.2林业建设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价值

首先,林业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途径。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工业发展速度十分的迅猛,但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成为了影响民勤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要想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其关键还是在于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完善,让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其生态平衡功能。其次,森林生态系统本就是民勤县重要生态资源,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经济作物以及生物能源,若能做好林业建设工作,就能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推进生物能源的有效利用,进而促进全县。由此可见,林业经济建设对于民勤县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显著的价值和作用。

3林业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3.1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近年来,民勤县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林业资源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林业管理模式的影响,民勤县的林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与林业产业发展有关的制度衔接不到位。

3.2大众缺乏环保意识

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不单单是林业管理部门或者是政府的责任,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已经是民生问题,需要全民的参与。但是在民勤县现阶段林业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缺乏环保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这样就给林业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林业低碳经济发展原则

4.1生态友好原则

发展林业低碳经济,一定要遵守生态友好这一原则,即在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将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同时还需要保障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物质资源的长期可持续,避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另外,在生产生活中考应虑生态破坏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作出研究,提出策略,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降低生态问题的发生。

4.2公益性原则

要关注林业的公益性,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既要结合当地发展利益进行规划,吸引当地企业以及社会力量都参与到林业建设与发展之中,集合社会力量为林业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各界意识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凝心聚力,确保森林经营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4.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原则。即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应寻求平衡,避免林业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出现森林开发与建设不平衡等情况,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森林管理部门一定要对森林生长速度与复原速度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保障平衡,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4系统性原则

森林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林业结构构成以及生物种类都会直接对森林抗风险能力造成影响。要做好林业低碳经济发展,还需要在规划与建设中将森林作为一个系统化的结构,进行整体规划,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森林经营活动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紧密的关系,要正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5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笔者就民勤县县情,对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5.1改革现有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

现阶段,民勤县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受到传统林业管理观念的影响,林业资源管理效率低下,而且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林业资源因为传统林业管理观念和弊端造成浪费。因此,要引入现代林业管理理念与技术改革创新,构建新型林业管理体系,助推林业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

5.2加强林业监管力度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勤县绿化面积极速下降,民勤绿洲也深受影响。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林业资源监管的力度,严格执法。只有将林业资源保护好,才能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5.3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

林业资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受到当地技术上的限制,林业资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十分单一,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林业资源,还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要加大对林业资源利用技术的投入,将林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例如,积极开发林业资源的生物质能,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率,既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化石能源稀缺的问题,而且林业生物质能属于清洁能源,充分利用林业资源的生物可以有效的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进而发展低碳经济。

5.4完善林业资源的产业链

林业资源本身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整体上来看民勤县林业的产业链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实际上,由于地域广阔,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资源分配并不均衡。民勤县中的林业资源产业链十分落后,这样就很难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的低碳经济。因此,民勤县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林业资源产业链的投入,将林业资源的产业链充分完善,够减少林业资源浪费,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

5.5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完善森林分类经营体制要,对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价值进行探索,同时对其市场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等渠道都是完善的重要举措,能够真正实现与森林资源相关权益与义务和森林资源生态效益形成平衡,从而更好地满足资源生态效益价值化需求。为此,在对森林进行规划分类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重视,积极开展这一项工作,加强集体林业亦或是非公有制林业产权管理,取消林业市场化产生限制的政策措施;另外,还需要完善生态效益补助试点的补助制度,积极对补助措施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将其价值有效的发挥出来,推动林业低碳经济发展与进步。

林下生态经济篇8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业经济;林业产业链;生态学经济

1 林下经济的涵义

尽管目前对于林下经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上面的表述中发现一些共同的地方,经过提炼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义:①以林业用地(尤其是山区林地)为主要活动范围,包括与之相连的生态文化资源;②它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为基础理论;③它以获得经济、生态与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直接目标;④以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思路;⑤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

2 发展林下经济、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问题

2.1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林下经济的发展,是林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仅仅依靠林业部门却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其还要涉及到养殖部门、畜牧部门以及水利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同时也需要来自国家财政部门、银行部门等提供的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以林下经济为中心,进行相互配合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益。

2.2 林下经济品种的选择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凤鸡、翠鸭是被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鉴定为部级地方品种,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市场销售方面也收到了理想的效益。而金银花种植,是近年来引进成功的新品种,一些群众已经在种植中得到甜头。发展凤鸡、翠鸭和金银花项目,是该县的最佳选择。另外,因地制宜的原则还体现在与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相适宜的工作中,不同的地区在选择林下经济品种时,还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林地海拔、土壤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群众的生产习惯和生活习俗,综合衡量之后选择合适的林下品种,才能够有效实现林下经济的生态效益。

2.3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

林下经济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通过适当的补助引导群众进行产业化经营,对于当地的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交易市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在保持林下经济性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与农业经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畜牧养殖等多个产业实行合作,使资金的渠道更为广泛。

2.4 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其他部门的基础支持,只有通过这些部门的技术指导,才能够使农民掌握更多的林下经济的知识与技术,以此来解决林下经济技术落后的问题。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帮助农民解决市场、销售等问题,积极地培育新品种,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此来提高林下经济的产品质量。对于林下经济中的重点研发项目,则必须要加大创新的力度,对于新工艺和新技术,要广泛地应用与发展,不断提高林下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使农民收入得到不断增加。

2.5 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林下产品的销售市场

一方面,要不断地引导农民加强合作经营。通过不断加强合作社建设,使合作经营在林下经济市场得到广泛的开展,以此来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平台,为农民各种经济信息,包括法律信息和市场信息等,不断地提高林下经济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林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地进行推广,通过电视、网络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林下经济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并且为农民提供广泛的信息渠道,以此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林下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系统,其具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林业经济发展的成本,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开展与创新。通过林下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地缩短林业经济周期,使林业附加值不断增加,以此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王晓敏.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

2 张东升,于小飞.基于生态经济学的林下经济探究[J].林产工业,2011(3)

3 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

林下生态经济篇9

关键词:生态经济;林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关于生态经济理论的提出

实际上,生态经济理论并非一些人认为的仅仅是限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它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各国的森林经理当中。这一理论的出现,与本世纪地球上人类与生态关系的不断恶化、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抑制、人类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有着因果联系。人类不能不重新调整对自然界的观察角度,开阔自己的视野,全面、系统地考察自然界带给人类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由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独有功能给人类所带来的便是森林的多种效益。这种效益被人们主要分为三大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指森林具有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持人类社会经济生态平衡的能力。前者主要包括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土族保持作用、大气净化作用和动植物保护作用,后者主要强调森林对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使人类生存得以保证,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增长。

经济效益则指森林能给人类直接提供包括木材、再生能源、食物、药材等各种林产品。社会效益更强调森林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中,从整个林业发展史来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三者是可以强化提高的。但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主观过度强化,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这一点,生态学家们都已有了深刻认识。本世纪以来,围绕林业发展问题,在国外就先后出现过生态论派和经济论派,并分别提出了一系列以无顾忌地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谋取木材高产。这一部门生产的木材产量很高,只需少部分林地就可满足绝大部分木材需求。其余大部尹分森林则主要用于生态防护等目的,只需投入少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使这部分森林能永久维持天然化状态,也可从中提取少量木材等林产品。这一理论现已在世界上迅速发展。

二、我国林业与生态经济理论

1.近几年我国开始住意了生态效益,如何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现代化的战略核心问题。生态经济学在我国并非纸上谈兵,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已有所体现。根据我国国情与林情,摸素出,自己的林业发展道路,建立自己的林业生态经济理论与模式,对发展我国绿化事业,解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生态、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来说,我国尚无完整、系统的林业生态经济理论。国外流行的几种理论及模式也都是各国国情的产物,各有优劣,我们可以研究、借鉴其中的有价值成份。在我国,一方面在理论界模索研究自己的理论模式,另一方面,在现实生产实践和现行政策、规程、规划中,实际上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和检验着现有几种主要生态经济理论。

2.我国林业生产中的“船迹”理论与木材培育理论在我们的林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国家与各地的林业区划中,生态原则同经济指标往往相脱离。或者主要强调生态原则,或是着重注意经济指标。在这些区划、规划、决策中,提高生态效益只是用一大堆漂亮的语言支撑起来的海市屋楼,最终仍是具体的指出了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经济方面,有具体措施,反复推敲的目标数据,生态效益只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书面语言。很明显,只要拥有大片的森林,生态效益自然会产生。至于生态学原则,在追求大量木材生产的过程中,肯定是需要的。因此,在运用生态学理论解决林业科研和生产问题方面,我们做得更主动、更实际,而利用这些理论来寻求经济效益实现的途径方面,就要消极得多了。“随着森林产量提高、覆被率的增大,就能更充分地发挥生态效益”,这一大多文章的结论性语言,不是反映出某种“船迹理论”吗?在南方适生区,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人工速生丰产林,在一些山区大量营造见效快的薪炭林,以解决群众烧柴问题,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和划分出水源涵养林;在风沙侵蚀严重地区种草种树,建立防护林带。这些实践活动,同木材培育理论的观点是类似的。

可以肯定的结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作用,凡有森林就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由于人类对森林的不同功能的利用程度不同,经济和生态效益体现程度也出现差别。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偏重于生态效益的要求,但它也能提供相当的经济价值,如为提高生态效益、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抚育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少量间伐材以及林下林副一知一产品,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样,木材培育部门经营的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人工速生丰产林,按木材培育理论,无需考虑其生态效益。实际上,要想使木材产量尽可能高,材质,尽可能好,则必须在集约经营条件下,使林分具有相当高的组成和结构质量。在这种林分生长过程中,将体现出相当可观的生态效益。这里的生态效益实际上是由追求良好经济效益时所带出的船迹,“船迹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3.封山育林—很有实践意义的双重效益实现途径几十年实践证明,通过夭然下种、天然更新,从而实现封山育林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的办法很有实践意义。特别在当前一些社会经济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很有效果。通过封山,利用森林独特的多功能进行自然生产,减少人类千预,从而经济投入数量减少,相对增长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森林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生态效益逐渐增强。由于在封育期间人们从森林获得的直接经济产,品减少,如果处在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力量较强的地区,则经济效益不显著。以上着重分析了国外现行的几种流行理论同我国林业生产的联系。采用何种方法,以充分利用自然力,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双重效益是我国林业面临的中心问题,也是必须加紧研究的课题。实际上,我们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生产实践活动。“船迹”理论无论是处于被批判或是赞同的地位,它早已在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思想与实践,木材培育理论在南方有了成功的例子,颇有推广开来的趋势。现在需要的是总结我国多年来林业生产实践,系统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经济理论,以指导生产实践和制定林业政策及战略规划措施。

参考文献:

林下生态经济篇10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利用;西双版纳

一、林下经济含义与特征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与种植、养殖等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既包括了林下产业,又包括了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等进行综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林下经济是一种投入资金少、见效快、操作方便容易、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的新兴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企业的效益、财政的来源。

二、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有着“北回归线唯一的绿洲”的盛誉。西双版纳的气候湿热,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共有植物20000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的有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10000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而且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而当地的居民历来有着利用林地种植蔬菜、林药、林茶等的习俗,因此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西双版纳正大力发展以金线莲、石斛等中草药为依托的林下经济,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现在西双版纳的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是林药种植,以石斛、金线莲、砂仁等为主要种植品的林地共10.9亩;第二是林下养殖,以蓝孔雀、野猪、豪猪、竹鼠和本地土鸡等为林畜(禽)结合养殖的主要品种共计200万头(只);第三是森林生态旅游,全州现有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野象谷景点共7个;第四是林下产品采集(包括林副产品采集加工、竹木制品生产、林木“三剩物”综合利用的模式),主要品种为竹笋、大红菌、木耳等。

(3)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西双版纳是极适合种养殖热带物种的地区,发展热区经济和跨境经济潜力巨大,丰富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当地的林下经济多样发展。云南有着14299.5万亩面积的森林可发展林下经济,其中西双版纳1753.5万亩的森林面积(占云南省的森林面积12.13%)可发展林下经济,这样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农民们又得到了实惠,同时还拓宽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和当地人的重视下,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生态保护、利益双赢的发展机制。但西双版纳发展林下经济还处在一个摸索和发展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1)自然资源的滥用、乱开发,阻碍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砍伐天然林并大规模退林种植橡胶、茶叶、甘蔗等,成为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方式。加之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的默许了当地居民这种破坏林下经济资源的行为,使得林下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林下经济的热潮又迎来了一批盲目跟风发展的林农和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保护的不重视使得林下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这不但没有增加收益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违背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当地经济发展要依靠初级农林产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科技水平低,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在长期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机制上更为缺乏。林下经济产物单一,多为初级产品,产品质量亦参差不齐。西双版纳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企业少,林农和厂商以卖收益低的初级农林产品为主。林下经济整体的开发不足,深加工落后,附加产品价值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分散,市场开拓能力弱,林下经济产业化难实现。西双版纳的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区域较为分散。西双版纳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的增加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成本,不便的通讯使得林农、厂商与外界市场信息脱节,在适应市场和宣传拓展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上的弱势在林下经济产业化的上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林农业专业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重点龙头企业少和资金不足也是林下经济发展走向产业化的一大难题。

三、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林下经济。针对上述的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政府和群众要重视现有的宝贵资源,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形成“绿色发展”的保护环境与利益双赢的发展意识。科学的利用林地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实现林地、林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林地、林种及其空间环境条件,科学制定林下区域发展规划、合理选择适应特色林区的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进、贪大求全的情况。坚持走生态环境、经济利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引进技术,规范管理,发展多元化产品。整合各级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力度,引进高校农林业人才。建立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种养殖过程中动植物的疫病预防和控制,确保林下经济产物的高质量、高产出。引导林农与企业合作,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有效开发林下经济资源。重视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企业,研发多元化、附加值高的产品,带领农民由单一的生产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的产业到深加工、精加工、文化包装等产业的发展。

3.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开拓市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化。重点解决发展起来和具有特色的经济林区的通水、通电、通路和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通过对林下产业产物采集、运输等难题的缓解来带动周边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整合林下经济资源和区域,形成有规模、有技术、管理规范的发展林区。加大政府扶持、金融融资的力度,解决林农和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林农和企业开拓市场做好准备。同时林农和企业也要关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性强的产品,结合资源优势做好自己产品的市场宣传,做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模式多样化、产品的多原化将林下经济带向产业化的发展。

四、结论

1.林下经济将成为西双版纳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双版纳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这里的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等都是优势,政府倡导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绿色产业起到了鼓励和推动作用,加之政府出台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对发展林下经济非常有利。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林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成为西双版纳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依托西双版纳绿色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利用与开发,既有利于农、林、牧业资源的保护,又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2.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下,农民、企业亦不可单纯跟风发展,复制成功的种养方式,最后不但得不到收益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聚焦于如何进行林下经济开发,实现良性发展。这既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府政策、典型示范带动,财政金融的扶持和引导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2]刘一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美丽森林云南[J].云南林业,2013,(34):14-15.

[3]孔垂柱.总结经验 科学谋划 努力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3.

[4]杨之辉.林下经济拓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EB].http:// ,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