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十篇

时间:2023-09-13 17:18:23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1

1.1能力目标

本课程以岗位工作内容为驱动设计学习任务,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于一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内容完全一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力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能力。

1.2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以下四个。①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财务会计的概念、特点;财务会计的本质与目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②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则;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③会计岗位的核算要求。主要内容从货币资金业务、应收款项、存货业务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和债务重组业务共13个项目。④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掌握各表的编制方法等。

1.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务实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意识,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设计是以会计工作过程中的每个岗位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真实的经济业务情景为载体,容教、学、做于一体。整个课程教学设计来源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本课程按会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讲解;第二部分是会计岗位核算,针对企业会计日常发生的常规业务岗位设计教学内容,按照主要的会计岗位,设置8个会计岗位模块,包括出纳岗位核算、往来结算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资产岗位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资金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和主管会计岗位核算。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在注重会计岗位核算的同时,还突出了会计职称考试内容,展示会计实践,加深职业理论知识。出纳岗位主要负责公司的货币资金核算、往来结算、工资核发。通过本项目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出纳岗位的业务核算流程、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以及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能正确进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能正确进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期末对账;能正确进行其他货币资金的业务处理。存货岗位的核算要求学生能正确解释存货的概念,列举存货的特点和内容;能指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区别;能概括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组成;能正确进行存货的初始计量和发出的计量;能掌握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能正确进行存货的期末计价和存货清查会计处理。资产岗位核算要求学生能进行固定资产增加、折旧和减少业务的账务处理;能熟练地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能独立地编写有关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减值等业务的会计分录;能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要求学生了解职工薪酬核算岗位职责和核算任务,掌握职工薪酬的计算、发放和分配的核算方法;掌握社会保险费、非货币利、计提职工福利费等与工资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具备胜任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工作的能力。资金岗位核算要求学生会进行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负债筹资的核算;能进行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能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要求学生能进行企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利润分配等业务的核算;主管会计岗位核算要求学生了解会计主管岗位的职责和核算任务,掌握会计主管岗位的核算流程;掌握会计稽核的内容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方法。

3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2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财务会计课程社会调研和会计岗位技能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技能的要求,进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一)调研目的及调研对象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来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案中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完成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会计核心课程改革》课题的任务,启动本次调研活动。调研成果将应用在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和教学组织设计中。为了深入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对各类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二)调研设计思路1.设计依据及设计思路。我们在企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内容要求,根据日常会计工作所涉及的会计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分别从单位类型、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教学设计及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与现行会计岗位能力的适应性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试图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明确财务会计课程的岗位能力需求,完善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财务会计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推进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2.调查主要内容。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1个问题,内容涉及被调查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会计职业技能、职业证书、会计业务流程、会计实训、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重等方面。3.调查结果。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各占50%。被调查单位会计核算岗位设置、会计职业证书要求、财务会计课程设计、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财务会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比例、目前会计人员经常出现的问题分别在下页表1至表6中反映。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职业岗位分析从表1会计核算岗位来看,出纳岗位每个单位都有,对于财产物资、成本核算等具体会计核算岗位,大中型企业由于业务内容多,会计核算岗位设置较为详细,而小型企业则往往只有出纳和一般会计人员,没有设置更为详细的会计核算岗位。(二)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证书要求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都需要他们具有会计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助理会计师证、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比较注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也有一些单位对会计人员具有办税员证有一定的要求。(三)财务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从表3看,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有必要将企业业务的具体工作流程(包括具体的单据流转及审批手续等)贯穿于会计理论课程中;有一半的被调查单位认为财务会计课程按岗位(财产物资岗位、资金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进行模块化教学更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有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安排应该以突出会计岗位核算技能为核心,同时辅之以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四)实训课程设计从表4和表5看,对于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安排,有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搞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有6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搞分岗位模拟实训。也有的单位建议先搞综合模拟,再进行分岗位实训。有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实地训练,但这一做法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还很难做到。有8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定期到学校进行指导。(五)会计人员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表6看,对会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操作技能不够熟练;有5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账理不清,职业判断及账务处理不够准确,有3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缺乏职业道德。在调查中,大部分企业认为学生毕业后一般需要用较长时间来适应本岗位工作,还不能做到无缝对接。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在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不能融会贯通,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处理,即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同时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调研对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启示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3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 分岗核算 教学设计 探索研究

课题项目:2015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分岗核算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为该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15Z48);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基金一般项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探索与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为该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2015YB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造而重构的,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要素组织教学,不符合实际会计工作按岗位分工操作的需要。《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在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工作任务出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对会计职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分析为依托,对传统《财务会计》优化整合,以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教学内容设计体系。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弥补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与实训相分离的不足,形成了一种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设计体系,融教、学、做于一体,贯穿了课程改革。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过程

1.《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整体教学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直接根据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情况,从会计分岗实务操作的角度,按照资金循环过程、会计工作组织形式,设计出1条资金流向、8个核算岗位、1个会计工作过程的基本思路。即一个经济实体从筹集资金开始到资金投入使用,再进入销资金循环,最终进入财务成果的核算,依次经过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投资岗位、销循环岗位(包括财产物资岗位、债权岗位、债务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最后进入总账会计报表岗位,共八个会计核算岗位。其流程如下:

2.《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模块设计(如表1)

《财务会计》课程应立足于会计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进行模块设计,具体如表1: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1.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

按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设计课程内容,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以达到二者的充分结合,无论是专业理论内容还是实践内容都是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服务。

2.学习目的的针对性

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工作内容,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工作的操作训练,反复操作训练直到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3.学习内容的融合性

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设置教学内容,针对某一岗位建立独立的教学模块,将每一模块设计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高度融合进行教学,使得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手、脑、耳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抽象及被动性,克服了学生学习的厌倦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5.培养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为一体作为课程内容,教师可直接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或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弥补仅仅在技能操作方面与会计实务界合作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1.营造“校企合一”的会计教学环境

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是按会计实际岗位的操作流程设立,重视财务会计实训项目的操作规范性及应用性,注重会计实际岗位的针对性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建立了会计手工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为财务会计课程的校内学习和实践实训提供了物质保障。

会计校外实训基地是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会计专业课程所涉及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而建立的。“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是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而建立,要求由与学校密切合作的、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来满足课程认知实习、岗位实习和综合实训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完成学生就业实习而建立,要求与学校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进行职业操练。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长期与西安万象财务有限公司、西安华宇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陕西华夏冶金建设有限公司、金蝶软件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企业为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实训提供了基地,同时,我们也满足了这些合作企业用人的需求。

2.建设“双职双师”教学团队

为了使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高度融合,“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则是实现此教学目标的关键。为此,要建设一支能规划该课程改革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的高素质、高技能、企业岗位一线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双职”是指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企业兼职,兼职教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兼职。“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会计职业资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企业会计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会计项目实训教师。《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是1∶1,专兼职“双职双师”教学团队的目标比例同样是1∶1。我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研究生学历教师占60%,双师素质教师占80%。来自行业企业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兼职教师占30%,这样一支教学团队为我们《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向颜、吴秋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分岗培训教学模式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6期,第215页。

[2]林芝:《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与实训探讨》,《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年第8期,第83-84页。

[3]吴彦文等:《财务会计分岗位综合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90-91页。

[4]张海琴:《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分岗位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第12期,第151-152页。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法规;教学设计

1.财经法规课程目标设计

1.1 总体目标

通过财经法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会计活动中常见的法律制度,使学生在会计业务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操作原则;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熟练运用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经济法律制度;从容应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1.2 知识目标

(1)知道会计法律制度相关知识;(2)了解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知识;(3)掌握税收法律制度相关知识;(4)了解财政法律制度相关知识;(5)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

1.3 能力目标

(1)通过完成会计机构设置、记账、岗位设置、会计工作交接,学生能运用会计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能正确进行会计业务工作。(2)通过完成开立账户,填制票据及背书和付款,正确办理各类支付结算及解决结算中出现的问题,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支付结算,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3)通过对主要税种、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管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及办理纳税申报、胜任税务、税务登记的工作。

2.财经法规课程教学单元项目设计

2.1 会计法律制度

(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与工作管理体制。能力目标:能进行三种制度和三种管理体制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三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按照效力从高到低将不同类型的会计法建制度结构图;可展示的结果:法律层次机构图;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各类法建立法律层次结构图,以结构图以及分类依据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目标:能分析会计核算的过程及其监督;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流程分析判断,确定会计核算过程的正确性;可展示的结果:会计实务案例分析说明;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岗位设置、交接工作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原则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分组模拟设置会计机构;可展示的结果:机构模拟设置图。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2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能力目标:能熟练进行支付结算;知识目标:掌握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支付结算据操作练习;可展示的结果: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现金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的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银行结算帐户。能力目标:会进行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知识目标:掌握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案例分析结论;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的模拟操作,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票据结算方式。能力目标:能进行票据的办理;知识目标:掌握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据办理;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3 税收法律制度

(1)税收常识。能力目标:能进行税收分类、区别税法的构成要素;知识目标:掌握税收的概念、分类、税法的构成要素;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通过对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考核内容与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建议的正确与否打分。

(2)主要税种。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5种主要税种;知识目标:会进行5种主要税种的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分别计算5种税种;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3)税收征管。能力目标:会进行税务登记开具发票、纳税申报税担保、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程序;知识目标:掌握税务登记的时限、手续和相关规定了解发票的种类;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税务登记表已填制发票复印件及发票登记簿;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2.4 财政法律制度

(1)预算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了解国家预算法律制度;知识目标:掌握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预算管理的职权程序;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政府采购;知识目标:掌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能力目标:会进行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的操作;知识目标: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方式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5 会计职业道德

(1)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能力目标:会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内容、建设;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考试;高职计算机

目前,计算机是各行各业不能离开的办公工具,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是学生就业的首要条件。在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立的必修课。内容包括一般的办公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内容。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我院各个专业的专业课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然而,由于受限于教委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规划要求,以及其他课程考试模式的经验照搬到计算机考试方式上,让学生在应试目标的限制下无法充分发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矛盾

目前大多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内容都与各种计算机证书考试的内容一致,为了与高职阶段的教育取证要求相吻合。有些职业学院干脆就是拿国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材或劳动部计算机考试证书培训教材来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材。这种处理方法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学生考取证书,在毕业之前取证就业。但是忽略了不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取证考试之间的差别,造成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虽然取证,但应用能力仍然很低的结果。

(二)课程内容无法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地域学生的问题

高职生源的分布比较分散,有些学院基本以偏远地区生源为主,致使一部分学生入学后根本没有计算机基础,如果和发达省份的生源相比,接受起来需要更多的时间,但这样面临教学进度不好掌握的问题。而且各个专业在基础中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如会计专业主要对excel应用较多,营销专业对PowerPoint应用要求交多,这些区别特点在应试的教材中无法体现出来,造成授课内容总是无法贴近实际应用,各个专业对软件的应用内容侧重点也无法体现出来,在考试过程中,也无法体现出这些区别。

二、思考和尝试

本人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已经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也曾想在某些方面做过一些调整和教学改革,包括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上也有一定的思考和尝试。

(一)调整考试评价结构,注重应用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

由于高职这个阶段本身就是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阶段,所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各行各业中更应该体现出他的操作能力优先的特点。但教委对取证又有要求,所以可以把取证阶段的教学内容放在期末考试阶段,因为取证考试一般都有一个冲刺培训的过程,在取证之前或者说期末考试之前,把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教学,也能达到取证的目的。要把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放到前期的计算机基础内容的教学中,并且在学期总评中把基础内容教学部分的分值要大于取证期末考试所占比例。

经过多年的教研和实验总结,验证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内容在考核成绩的六成,期末取证方面的内容占总评成绩四成比较合理,经过三年以上的实验,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学生上课对实践内容有兴趣,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多了,上机操作的主动性强了,到了期末考试前我会根据平时的记录当面给每个学生计算平时成绩的得分。

(二)不同基础,不同专业,在教学中用不同案例来侧重重点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证还是必需的,然而我们如何既能保证学生的考证成绩,又能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这的确是个难题。这不仅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同时也需要对试题的命题也要加以调整。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6

1.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还不完善,处于学习借鉴和实践探索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一些教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缺乏足够的教学能力,导致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构建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对于课程设计的定位也不够明确等等。例如,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内容中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等。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职业教育的特点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十分重要。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不同的专业课程之间处于独立状态,而且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离,不能及时地进行衔接。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缺乏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例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软件应用和审计等。不同的课程虽然是按照由易到难进行的,但是教学内容是互相独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的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很容易造成交叉重复,增加了教学的困难。

2. 基于工作过程背景的高职会计教学

工作过程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一定的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程序。从这方面来说,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可以持续保持运动状态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固定工作系统。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并不仅仅是指某一科学学科区域,强调的核心是教学内容指向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即让学生尽量在一个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基于工作过程背景的高职会计教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让学生从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用于进行学习的“学习领域”。换一种说法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教学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某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以职业岗位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并且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单位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目的在于培养出会计核算型人才和会计事务管理型人才。按照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分别是《会计核算方法》《出纳业务核算》《供应销售业务核算》和《成本费用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例如,针对企业中的出纳核算岗位,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包括出纳交接手续的办理、现金结算业务的核算、支票结算业务的办理与核算和汇兑结算的办理与核算等。

3. 对岗施教的重要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对岗施教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文件中指出,必须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在参照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之后,才能实现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这项规定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对岗施教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保证“对岗施教”的前提条件。而以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作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是保证高职会计实施“对岗施教”的关键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任职能力,才能更好地就业,实现高职教学的效果。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岗施教”,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加了学生就职的成功率。

4.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教育教学的管理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在我国的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背景,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保证对岗施教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教学效果,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7

[关键词] 基础会计;行动导向;内容;重构

[中图分类号] D230 [文献标识码] B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学生此门课程学习效果会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安排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对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校填报志愿资格线比较低,学生分数普遍不高。进入大学后,学生极易从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状态转变为完全放松,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础会计是一门内容繁琐的课程,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是零起点的,一开始就要接触要素、科目、账户等多项抽象内容,尤其面对众多生疏的会计科目,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消失。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岗位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安排教学活动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组织、协调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主学习知识、掌握工作技能。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将繁琐的理论知识内容简单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现有基础会计教材的局限性

(一)理论与实践有脱节现象,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与教学要求

基础会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传统教材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往往是先讲后练、先理论后实践,未建立起一体化的模式。很多基础会计教材既想把会计理论知识讲全,又想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应用性,在某些环节加上了动手操作的环节,因此现阶段教材可看作是加上了操作的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还未能真正建立一套适合行动导向模式的高职高专教材体系。

(二)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编排,不利于学生实际会计工作技能的掌握

为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现阶段基础会计教材多按会计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编排,一般分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形式三个知识模块。会计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会计含义、对象、目标、假设、一般原则等内容;会计核算方法模块具体包含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借贷记账法应用、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等内容;会计核算形式则主要讲解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此种结构体系割裂了实际工作中各项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知道各项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及相互联系,学完后不会运用、难以留下深刻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技能的掌握。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重构

(一)重构思路

依据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对高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遵循会计知识认知规律,考虑到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及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需要,重新序化基础会计教材内容。按照工作事项设置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步骤设计教学环节,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通过工作过程还原工作知识,删减不需要的理论知识。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事项安排教学任务,以实际会计工作步骤设计教学环节,学生明确任务后先学习相关理论与要求,再动手操作,做到边做边学,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相关会计知识,这时的学就是主动的、有目的性的学,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幅提升。

(二)重构方案

笔者根据多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分为认知会计工作、确认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识别与填制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组织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又进一步细分为二到五个不等的任务,各任务内部设置若干个工作步骤。

为遵循一般认知规律,第一个项目设置为认知会计工作,分为认知会计职业、认知会计核算基础、区分会计对象、应用借贷记账法四个任务,通过学习,对会计职业有个总体认知,对会计的核算对象有清晰的认识,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要求(此项目包含了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两种会计核算方法)。项目二为确认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分为核算资金筹集业务、核算供应业务、核算生产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财务成果的五个任务,每个任务内通过设置分析账户、编制分录等步骤,使学生清晰区分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并会进行会计处理(其中生产业务核算中包含成本计算内容)。项目三为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识别与填制原始凭证、识别与填制记账凭证两个任务,每个任务内又分为识别、填制、审核与保管等内容。项目四为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按业务顺序分为设置账簿、登记账簿、更正错账、对账与结账四个任务(其中任务二登记账簿中包含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相关内容)。项目五为财产清查,分为清查库存现金、清查银行存款、清查实物资产、清查往来款项四个任务,每个任务内又分为清查准备、清查组织实施、处理清查结果等步骤,使学生掌握清查工作流程。项目六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分别设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任务。

项目一认知会计工作为会计基础理论部分,项目二到项目六则按照企业经济业务处理顺序依次展开,反映了会计岗位业务技能的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执行各步骤的同时,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与要求,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穿插于各个工作步骤,学习效果会有明显提升。

[参 考 文 献]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8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现在很多学校顺应时展的潮流,开展了计算机课程。学习计算机课程,不但能扩展学生的计算机理论,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被时代所淘汰。而目前一些卫生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就对当前卫生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当前卫生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现在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师进行演示,学生在下面做笔记。从表面上看学生好像掌握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也不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对计算机也不能熟练操作。还有一些计算机教师不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不给学生布置计算机操作任务,学生对计算机缺乏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被制约,也阻碍了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

2.计算机教学考核不够

一些卫生职业学校对计算机教学进行考核时,标准很低,还有一些卫生职业学校的电脑数量不能满足学生计算机考试的要求,难以实现一人一台电脑,导致学生在计算机考核时作弊。还有的教师觉得学生如果进行补考会很麻烦,就把计算机考核标准下降到及格分上,学生不管学得怎样,都能顺利通过考核。这样一来,削弱了学生上计算机课的动力。

3.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滞后

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中,一些学生一遇到疑难的问题就放弃,缺少解决复杂问题的信心。计算机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计算机潜能开发,也没有完善的教学指导。

二、解决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的方法

1.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在课程内容上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选择计算机教学内容,舍弃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对原有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梳理,构建新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计算机教师还需要根据计算机教学大纲准备计算机课件。计算机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增加必要的讲授环节,保持课堂内容与新计算机技术的密切联系。

2.因材施教

针对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掌握程度,因材施教,使学生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对课程操作和训练设计要有梯度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要考虑到层次性,从易到难。学生反馈给教师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处理,最后对问题进行评议性的小结。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还要营造自学式课堂气氛,使学生自学能力得以增强。

3.知识点要全面,把学生当成主体

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计算机教学总任务,讲解的内容要能够全面地囊括知识点,让学生对计算机理论以及操作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明确计算机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课题设计上,可用树形的结构框架,让计算机课程各部分标题与题干联系,做到紧密结合。把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表现,教师应做出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计算机学习中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有清晰完整的认识。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计算机考核管理

在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成绩考核方面,需要加大计算机成绩的权重以及日常的作业量,不能只注重专业卫生教育。增加计算机考核次数,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考核,每个单元考核没有通过的学生要重新补考。考核管理过程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过程、理论知识过程,注重师生交流合作。

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起点,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计算机知识,使计算机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个体间的最大限度的差异需求,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帮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9(4).

[2]张殿龙,梅险,吴宏伟.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4).

[3]李海瑛,张钰,刘秋红.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和改革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9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http://运作(operate),是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和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以cdio模式为教育理念,从课程构思环节形成对课程的指导方案和定位,从课程设计环节创新现有的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从课程实施运作环节形成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课程运行环节作为课程教学体系修正和完善的依据,真正地将cdio理念贯穿到会计电算化课程重构的各个环节。

1、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区别于本科层次教学,强调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区别于中职层次,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潜力培养。另外根据对历年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得知,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的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及基层工作单位,因此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本课程旨在培养熟悉国家财会法规政策,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熟悉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充分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理论与操作,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编制电子报表等电算化操作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会计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也就是用电脑代替手工做账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必须学会手工做账,所以该门课程的前修课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成果核算和财务分析,因此该门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综合实训等。该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初中级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该门课程的建设重点为一核心,二拓展,即将财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作为核心教学模块,该核心包括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掌握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后,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应收应付子系统作为拓展教学模块。

3、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包括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等能力)、工资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和应收应付业务、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

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明确单位会计电算化组织过程和相关内容,掌握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操作过程,能够熟练应用掌握财务软件的综合业务处理。(2)能力目标:以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各个情境模块为内容,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点,能熟练、正确的进行操作,提高会计电算化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3)素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巩固前面所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同时,更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进一步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通过完成上述目标,达到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提高就业能力,全面发展智力,完善人格修养。

4、内容定位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具有将财务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账套的初始化设置能力、账套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日常业务处理能力和账套的期末业务处理能力;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会计业务处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该门课程的重点是账套日常业务处理能力、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难点是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

5、教学进程

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三步走教学:第一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通过项目形式实施任务驱动的日常教学,每周四节共20周;第二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完成真实企业的仿真案

转贴于 http://

例实施综合实训,实训一个周;第三步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进行实习,为期两个月;会计证考试和毕业顶岗实习,创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延续。

6、实践教学

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分情http://境组织教学,使得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其次,教学和实训采用的会计软件用友t3软件,与职业资格考试和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一致;再次,实训采用的会计资料,是虚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仿真业务;最后,进行实训操作时,学生分别以不同的会计角色进行授权范围内的会计业务处理。实现了“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的教、学、做、用一体化目标。依据“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同步操作,边讲边练。做到在“讲”中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流程,在“练”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实务操作技能。

7、考核评价

由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多元化,因此采用实施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和社会考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即70分)。形成性考核由学习过程、实践环节和平时作业考核三部分组成,学生除完成一套账的一个月的业务操作外,还需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对所做账套和实验报告的检查,比重为1:2:3。

期末考核内容分为基本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比例各占50%,期末考核采用在试题库中抽取试卷的方式。把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职业资格证颁发结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会计核算职能的内容篇10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问题;改革措施

引言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并且这门课程已经存在了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具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也面临着较多的新形势和新局面,尤其是当前社会对于高职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一点是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所无法满足的,因此,针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并且这种改革的要求也极为迫切,尤其是相对于当前的诸多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问题和影响因素来看,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

1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也就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促使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完善,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首先,当今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实践方面更是存在较大的缺陷;(2)其次,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较少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再次,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中仍然采用极为传统的学生听、老师教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极为不适用;(4)最后,当前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改善。

2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措施

2.1改革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来说,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切实改革当前的教学内容,使其更为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达到最佳的学以致用目的,加强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上所学东西的应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确保其实践价值的体现,具体来说,这种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应该从理论以及实践两方面入手:(1)首先,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的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以往的计算机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的主要组成结构这些基本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些仍然是理论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除此之外,要想切实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水平,更应该联系实际,努力的寻求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些契合点,以此为突破口来提高理论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对于物联网的教学就是一项实用价值比较高的一项基本计算机理论知识内容,也能够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2)另外,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改革而言,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不能仅仅的把计算机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最终的实际运用才是落脚点和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学生们对于动手时用的教学,比如对于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的使用就需要学生们切实的动手操作才能够算是真正的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

2.2改革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就是针对当前教学方式的不足来进行完善,切实提高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尤其是要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为最终目的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水平。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首先,改变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基本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利,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2)另外,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有效地沟通手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尤其是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高校的指导,即解决了学生遇到的问题,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当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3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高职学生而言,考核方式决定着其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而言,也必须加强对于考核方式的关注,切实保障考核方式能够适应其具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发展趋势,避免其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具体来说,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首先,切实提高考核的实效性,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来真正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于过程性考核的重视程度,;(2)另外,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还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模式,避免单一考察理论学习效果模式的存在,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改变切实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实践内容的学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其实用价值是比较高的,因此,必须加强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切实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保障其能够充分高效的发挥应有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其重要价值的体现,尤其是形式化现象比较明显,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缺乏合理的设定,教学的方法也存在极为传统落后的问题,而考核制度的不恰当更是阻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价值的体现,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这种改革必须是全方面,必须从教学内容入手,合理设置具体的课程结构,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方式的实用性,改革考核方式使其能够更加有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效性展示,只有这种全方面彻底的改革才能够最终保障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钦太,杜炫杰,叶惠文.基于“多元”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05:75-78.

[2]刘乃瑞,徐志立.文科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3: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