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思维导图十篇

时间:2023-09-12 17:19:18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组成部分,其教学也要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核心。文章通过分析计算思维与多媒体技术的内在联系,针对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探讨该课程中的计算思维培养方法。

关键词:计算思维;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方法

计算思维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它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7月,全国9所“985工程”建设高等学校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并在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该声明的核心要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立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作为高等院校文科、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不能仍停留在对操作技术的基础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思维去思考和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这对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培养卓越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计算思维与多媒体技术

1.1 计算思维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计算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一起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思维。计算思维并不是一种新的发明,而是早已存在的思维活动,只是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ACM杂志上给出了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是和“读、写、算”能力一样,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现实意义上的计算思维的基础是计算机学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的思维,如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的功能是如何越来越强大的;二是利用计算机的思维,即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控制和处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则是支持各学科研究创新的新型计算手段,以及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各学科的研究与创新。

1.2 多媒体技术

计算思维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其实就是计算思维在多媒体处理领域的一个应用,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抽象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进而实现其采集、存储、编辑、传输等的自动化处理。多媒体处理的每个过程都涉及“问题求解、系统设计”等计算思维中的基本过程,而这些过程也可以被充分地运用到启发学生计算思维的过程中。例如多媒体信息采集的过程,从问题的出现——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形式通过计算机来处理,这就要求能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对象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二进制数字形式;到问题的解决——位图的提出、声音的采样、量化和编码等。在这一过程中,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元素及其特征被人们抽象和总结出来,分析设计数字化模型,最终通过相应的采集设备来实现。由此我们可以从计算思维这个层面来梳理和组织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开展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教学。

2 多媒体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涉及文科、艺术类等多个专业,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而杂,目前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思维的提炼。

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知识/技能型的教学,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蕴含其中的共性计算思维的提炼。这样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的机械技能而非基本技能,往往生搬硬套,缺乏思考和创新。

2)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兴趣不高。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许多学生觉得它只是一门计算机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并不高。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4个能力培养目标”,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应努力从以下4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1)对多媒体计算机的认知能力。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计算机分析、解决多媒体信息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判断和选择处理多媒体信息所使用的计算机工具与方法的能力。

(2)能够有效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和方法,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3)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与运用多媒体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

(4)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掌握多种媒体元素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表达思想,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经验;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可以将多媒体作品呈现在网络上,或者导出到各种移动设备上。

如何正确地、恰当地把计算思维融入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抽象问题、进行问题求解和形式化描述的能力,是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的一个挑战和必须面对的课题。

3 计算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思维贯穿在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思路是设置场景、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寻求方法得出结论、总结规律拓展应用、创新思维。下面主要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来探索计算思维的培养。

3.1 从计算思维的层面梳理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普适的思维——信息处理思维,即图像、声音、视频等物理对象通过采集设备采集编码(数字化)存储编辑/传输解码输出。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梳理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通过课程体系框架的建立,使学生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整体思路。然后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逐一解决各个阶段的问题,提炼知识背后的计算思维。例如,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码中蕴含了信息数字化的计算思维——任何信息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经过数字化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多媒体数据存储和传输中蕴含了海量数据处理的思维——数据压缩。

3.2 优化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必须改变课堂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转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启而得法,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形成探究的欲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引导、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规律。

问题引导法比较适合于多媒体关键技术和图像、音视频处理原理。通过讲授时设置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最后得出结论,进而拓展应用。以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为例,可以设置3个引导问题,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问题求解过程,不但让学生们掌握了数据压缩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为什么?可行吗?怎么做?也让学生们形成了对海量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普适思维——压缩。

案例引导法比较适合于多媒体著作工具和应用软件的讲解。案例的设计要尽量融合主要的知识点,同时融合趣味性,贴近学生的专业和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案例中设置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案例,最后总结规律,使学生形成解决应用问题的思维。案例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如Photoshop中的图层,设置应用场景案例为“春天来了,在开心农场种花”,通过一步一步在农场中种植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花朵,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图层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分层的优点,从而形成处理复杂图像的计算思维——分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课堂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参与到问题求解的过程中。

3.3 面向计算思维的实践教学

思维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实现。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锻炼学生对计算思维方法的运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留出适当的空间。为达到这个目标,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实验除了验证性实验外,还应配备开放性、设计性实验。

开放性、设计性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创新。例如设计性实验“GIF动画的设计”,由教师设定一个任务“使用Photoshop制作一幅GIF动画”,设定应用场景是QQ表情或者是网页上的动画广告。通过示例使学生们掌握在Photoshop中设计GIF动画的核心思维——在动画面板设置关键帧,通过图层面板的各图层的显示和隐藏、样式、变换等编辑各帧图像。给定一些推荐素材,但学生不局限于这些素材,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个性化的去完成和应用。

3.4 紧密结合专业应用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服务于专业学习与应用。找到计算思维与专业的结合点,能够使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对于语言类专业,可讲授一些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广告和传播类专业,可设置一些宣传海报、产品广告方面的案例;对于播音、影视相关专业,可讲授一些音频处理、视频特效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与专业结合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4 结语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致力于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计算思维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具备独立应用实践与创新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更深入的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

[3]Wing J 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49(3):33-35.

[4]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15-20.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2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托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工具。“思维导图”即引导人们思维的图,它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思维导图”。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本次共调查了我院非计算机专业800名高职学生,根据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实践课没有更好的利用。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用了理论课与实践课1:1的授课方式,但是调查发现:只有30%左右的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理论课能认真听讲,40%的学生对于上机实践认真练习。其他同学对于理论和时间都不感兴趣,理论不听课,实践时间又大多数上网,聊天,浪费了大部分时光。

(二)教师讲授方法单一。计算机和投影仪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并未被完全利用。有的老教师还习惯于黑板教学,不能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高。

(三)计算机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我院计算机教师几乎没有进修与出外参观学习机会,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所有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三、教师如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一)计算机基础课授课教师应用思维导图。高职计算机老师应该选用或者编写高质量的适应我院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教材。我们学院有计算机专业,可以本着教师资源丰富来改革教材,可以编著一些实践性较强,高职学生接受知识性强的章节,促进课程改革。

(二)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整理知识,有效的资源整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促使教师从整体结构上去把握知识内容,在头脑中形成课程的全景图。教师在头脑中形成全景图后,再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于图中,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不同知识点的授课方式,这样便于备课过程及教学设计的系统化、合理化;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便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与质量。

(三)在授课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成为教师应变自如的展示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授课的思路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流畅,便于与学生加深互动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可以使呆板无趣的板书变成图形美观,自由发散、色彩斑斓的美的享受,有助于扑捉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师生的互动讨论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可以使头脑风暴得到的思想,清楚有序的展现在师生面前,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启创新的大门。

(四)考核方式改革,针对以前我院考试考核不合理性,学院积极改革,也是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高职生自2011级新生起《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期末校内不组织正常考试,学生一律参加下学期开学初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成绩。这样参加全国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还可以拿到证书。

四、学生如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一)在上课阶段,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扑捉教师所授知识点的关键词;不仅容易记忆,而且可以有效的刺激大脑,增加大脑的兴奋度;不仅能够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可以把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运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的能力、抓重点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做笔记的同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配合,例如积极帮助学习进行知识归纳与整理,经常进行思维导图笔记评比与交流等。

(二)上机课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进行,对小组的合作式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在上机过程中,每个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上机内容,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经过小组讨论,生成一份本小组的思维导图。老师针对小组讨论图加以解析和评价,各个小组间相互交流学习,既增加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课堂质量得以提高,学生反映良好。

(三)课后,学生可以将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与上课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与缺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轻松的再现学习的过程,帮助其理解与记忆。思维导图以其条理、有序、可视等特性,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并且思维导图的色彩与曲线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枯燥的复习变的更加有趣。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轻松的实现知识的有“厚”变“薄”,有难变易。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牢固的掌握,而且记忆的速度与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结语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3

1 计算思维的理念和表达体系

1.1 计算思维的理念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

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的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通俗点来理解,计算思维就是面对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对它进行求解方法分析、过程设计、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

1.2 计算思维的表达体系

计算思维在宏观层面,揭示了计算机的泛在特性;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存在计算属性,社会、人物之间也存在计算属性;计算是人工科学,也是自然科学。在微观层面,它挖掘了计算的内涵特性;整理一个学科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方法以及原理的归类、分析。我们通过分类的“核心概念”方法来构建计算思维的表述体系:计算、抽象、自动化、设计、通信、协作、记忆、评估。如图1所示

2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改革的需求

2.1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通常简称为CG)是一种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科学[2]。它包含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三维建模(3D)以及实物仿真等等内容,范围涉及面非常广泛,而现有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非常守旧的阶段。

2.2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改革需求

需求:(1)我们需要构建相对稳定、能够体现计算机图形学思想和方法的核心内容。(2)我们需要更加突出思维方法的训练。

满足:(1)有限的课时应对教学改革的压力和不断更新的技术。(2)更好地诠释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好地体现学科特征。

3 围绕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模式

3.1 对计算思维的基础认识

计算思维强调的是培养计算能力,但它并不是要颠覆原本的课程内容,而是通过对内容的再组织与优化,甚至二次优化,突出核心内容和方法;而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强调的是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

3.2 计算思维如何在课程中被融入

首先要让广大教师理解计算思维的理念,并且让教师能够体会计算思维的先进性,从而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定位。其次过程需要分类分层次的逐步进行,不可一步促成。

3.3 教师在实际课程中如何应用计算思维

在任何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计算思维运用的第一步就是触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然后使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的核心问题和核心解决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引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或实现方法、进一步的拓展和思考。其中,选取合适的案例非常重要,案例必须能够体现本知识点的运用并且全面具体。基本的实施模式有下列三种模式:(1)教学方法驱动:不改变内容,而改变或者改进具体的教学方法。(2)内容整合或重组:对内容进行局部调整,突出其核心和重点,并适当的进行删减。(3)全面整改:扩大内容面,全面提升,大面积更新。

4 案例分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3Ds Max三维制作”课程建设

4.1 提出问题

(1)现有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和梳理。(2)实践教学如何安排。(3)计算思维核心概念如何渗透和掌握。(4)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点。

4.2 核心―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法驱动模式)

(1)针对高职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计算机能力的程度,将内容进行删减,确定课程内容由基础+应用组成,而把高级工业设计部分进行删减。(2)传统的3D课程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前半部分课时讲解理论知识点,后半部分进行实际操作课安排;二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一讲一练的模式;而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安排,应该采取发散的思维去安排课程模式。(3)通过课程讲解过程中适当的引入计算思维的概念,并按照计算思维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自发的去渗透其理念。(4)通过计算思维的引入,合理的利用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然而教学方法如何推进?新方法又有何优势?这里将它和传统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举例制作雪人模型)。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4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选择图示教学法的必然性

图示教学法就是以符号、文字和数字组成各种图形、图表,提纲挈领地概括所讲内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方法应用于成本会计教学,与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密切相关,有其客观必然性。

(一)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繁杂、分配方法多、计算公式多,学生易于混淆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中,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要素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内容。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多种方法,而且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都涉及很多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之间既有一些差异,又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学生极易混淆,教师如果引导学生作归纳对比图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成本会计表格多,缺乏过程演示,学生难以理解表中数据来龙去脉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教材上的表格通常一次http://性给出最终结果却缺乏成本计算过程演示,学生难以理解表中数据的来龙去脉,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困难。教师如果借助于分析图示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题。

(三)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要掌握好成本核算的原理与成本计算方法,针对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就必须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流程。wWW.133229.cOm但是为学生大都没有任何生产和会计实务经验,缺乏对生产流程的认识。教师可以制作各种生产工艺及流程图示,生动、形象、直观地描述生产流程,便于学生理解,增加学习兴趣。

(四)成本会计课程系统性强,学生缺乏“系统”的观念 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成本的构成要素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章节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但却很难把握各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也就是不能将零散的知识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加以运用。而图示教学法可以克服这一难题,图示教学法的科学依据是“系统思维”和“全方位综合思维”,系统思维把事物看成一个由相互联系多要素构成的结构整体;全方位综合思维则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全面考察对象与外部联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得出对事物的全面性的完整认识。因此,教师如果引导学生作归纳图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知识的整体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二、成本会计教学的图示设计

要想把图示设计得科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搞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结构严密、构思精巧的图示。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图示设计还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图示要讲究科学性,作图示要考虑各要素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要全面、准确。二是简明扼要原则。图示中的符号、颜色、文字不要太多,内容不宜过细,必须是高度概括教材内容。三是趣味性原则。图示设计要使学生感兴趣,这样记忆效果才会好。 根据成本会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设计出三大类型图示。

(一)线索式图示 线索式图示是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一种图示。适用于每章开头,使学生了解该章整体知识结构及各部分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先认识总体轮廓,然后进入具体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既见森林,也见树木。如高职教材第二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内容繁杂,包括要素费用核算、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损失费用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核算。教师的给出一条线索将各种费用串起来,设计出本章线索图示如图1:

以图1所示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清本章线索,按图示提供的顺序学习每一种费用核算,最终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样学生头脑里的各种费用就建立了一定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为进入具体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二)归纳式图示 归纳图示是发掘事物内部逻辑联系,以此为依据,概括、归纳事物,揭示事物发展进程中多原则、多层次、多角度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此类图示适用于具体内容的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1)区分易混淆知识图示。如教材讲到正确划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反映教材文字抽象难懂,可以引导学生概括教材内容设计如图2所示:

图2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之间的区别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同时进一步对生产费用里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了区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表中数据勾稽关系图示。教材上的图表往往给出结果却缺乏过程演示,学生难以理解表中数据的来龙去脉。教师可以借助图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表中各项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过程。

[例]某车间本月完工甲产品100件,经检验合格品为99件,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1件。合格品与废品共耗用生产工时1625小时,其中废品耗用120小时。本月甲产品全部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125000元,直接人工4875元,制造费用24375元。废品残料回收价值200元,原材料是一次投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核算,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该例题将答案列于表中,缺乏计算过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表中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设计出如下分析如图3所示:

料:125000 料分配率=■=1250 1250×1=1250工:4875 工分配率=■=3 3×120=360费:24375 费分配率=■=15 15×120=1800

合计:3410

废品成本=料+工+费=1250+360+1800=3410

转贴于 http://

废品净损失=3410-200=3210

此图示对例题中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抓住问题关键在于计算分配率,较好地体现了各成本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3)展示生产工艺及流程图示。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对工业生产的直接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设计出流程图示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样生产类型企业、采用什么样生产工艺过程,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该图示可直接制作成动态演示课件,以节省时间。企业工艺流程图示如图4:

(4)章后总结图示。根据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成网,形成“知识链”,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此类图示适于每章结束或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使用。例如学完损失性费用后,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加工,设计出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程序图如图5。在此基础上,最后设计出归纳总结图6,完成该节学习。通过图6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损失性费用形成和计算的全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三)横向比较图示(对比式表格) 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是把握事物内部联系,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有效方法。通过比较,既可以把握事物的共性,认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可以把握事物的个性,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在成本会计中,大量的分配方法既存在差异,又有很大的相似性,学生极易混淆。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进行梳理,设计成比较图表,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学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辅助生产费用的五种分配方法进行比较,设计如表1:

类似还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七种分配方法比较,三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比较,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综合结转分步法之间的比较等。

三、图示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图示教学法应用于成本会计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1)图示教学把语言讲述与图片演示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系统和视觉神经系统,使学生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大脑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卓有成效地展开。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5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85-02

从现有状态看,计算机授课涵盖着单一的内涵,停留于表层。与此同时,拟定了滞后的模式及思路,也缺失可依循的最佳教材。实际上,计算机科目有着更高的灵活特性,依循设定好的逻辑路径来培育思维,拓展多样的计算思维。学科有着抽象的表征,要变更不适宜的认知,创设思维导向之下的新教学[1]。计算思维应被融汇于实践,采纳了发散式,培育可得的成效将会更为优良。

1 解析计算思维

在2006年,周以真创设了计算思维特有的新内涵。具体而言,计算思维涵盖了计算机关涉的科目概念,依托这样的概念着手予以寻求解答、创设某一体系,从根本上辨析了多样的平日行为。这种思维融汇了更广范畴的多样思维。从本源视角看,计算思维协助人们探寻了最适宜的某一解答,是必备的技能,它有着自动及抽象的特性。解析这样的深层内涵,把它融汇于日常流程的授课。这样做,培育了更优的学科认知,辨析现有的某一疑难而后去解决。培育计算思维,是教学拟定出来的长期要点,是复杂的教学任务。

计算思维侧重去辨识问题、想办法去化解,借助于科学思路。这种思维有着综合的优势,抽象可得它的根本内涵。然而,计算思维不可被凝练为预设的程序,它应是灵活的,个体都可接纳这样的思路。采纳基础教学,培育出更为持久的逻辑思路,增添抽象类的新思维[2]。编程授课更应注重这样的认知,逐渐去培育思路。

2 现有教学的弊病

2.1 认知的根基偏弱

计算机现有的平日授课仍停留于浅层,没能巩固这样的科目根基。现有的状态下,基础授课涵盖着单一的操作解析、办公类的常见软件。这样的基础上,添加了较少的编程类常识。这种状态没能吻合进展之中的信息水准,教学显出了偏差。学生没能明晰最完备的科目体系。学生渴求接纳新颖的认知,希望增添现有的课堂趣味。从总体视角看,构建起来的授课体系缺失了完备性,现有内涵仍旧单调。没能深入去解析,很难培育出真正的计算思路。

2.2 没能替换旧的模式

现今时段内,基础教学仍存有偏多的漏洞,亟待着手予以改进。应试框架之下,授课依循的流程很单调,倾向机械灌输。学生只好被动去接纳,没能拥有主置。在日常课堂内,缺失了长时段的上机演练,理论没能被融汇于演练的若干细节。信息化态势下,旧模式凸显了单一的弊病,学生没能提起必备的认知热情,缺失了后续探析的必备兴趣。教学模式滞后,是现有授课之中的常见疑难,它压抑了潜藏的认知热情,很难培育出归结及抽象的技能,缺失了逻辑解析。受到课时约束,没能深入去解析设定好的侧重点,忽视选取的重点。对于综合素质,这是很不利的[3]。

2.3 缺失可用的成套教材

培育计算思维,不可脱离选出来的优良教材。虽然讲求了创新,也要依循教材拟定的概要架构来解析,拥有明晰的思路导向。然而,计算机基础可供应的现有教材倾向于枯燥,含有单一内容。在多样学科间,缺失了互通及延展的新思路,科目没能被融汇成整体。对于边缘知识,也没能真正去扩展。这就阻碍了应有的积极思维,没能真正去深入。从抽象视角看,学生很难辨识它的内涵。单纯侧重浅层,没能融会贯通,也很难依托教材来解析多类的难题。

2.4 师资现有的水准不佳

计算机教学应拥有高水准必备的师资。然而,现有师资没能接纳常态的科目培训,缺失优良的专业类水准。面对变更着的新颖科技,若没能丰富自身,很易遇有授课进展中的若干疑难。现存师资之中,仍旧依循旧式路径下的思维,体系也偏落后。从自身来看,没能归结得出完备的科目授课体系,意识也很薄弱。授课流程内很难去协助学生创设必备的思路框架。缺失优良的师资,阻碍着思路延展,干扰了塑造出来的灵活思路。化解这种疑难,要增设常规情形下的培训,提升师资素养,这样创设的师资才会吻合现有需求。

2.5 习惯于忽视操作

应试压力之下,师生倾向去应对测试,忽视了本源的技能。受到应试干扰,即便增设了日常课堂必备的上机,也侧重去演练大纲拟定好的流程,很难自主去创新。学生习惯去依赖,排斥创新操作[4]。上机流程内的操作有着偏重的应试倾向,师生缺失了互通信息、沟通彼此的思路,授课氛围很压抑。

3 摸索适宜的培育策略

3.1 增设灵活的新颖内容

拟定授课必备的内容,增添新颖的、灵活的内容,这样构建起来的新颖课堂才更便于探析,拥有了启发性。重设课内的现有内容,依循设定的大纲路径。归结并重设细化的多单元,若某一单元涵盖着运算类的内涵则要侧重去解析。不可依循旧式框架内的单一流程来解析,日常讲授要拥有启示性,注重去引发思索。传递过来的新知应被变更为可见的新思路,疏导计算思维。设计各时段的授课,要添加多样的彼此互动,重设搭配着的中间流程。要鼓励学生去质疑,注重课内的主置。班内学生可被分成细化的学习组,增添组内的探析。共同寻找出可用的化解思路。精心布设内涵,侧重去延展思路。

例如:在解析C语言特有的编程流程时,要考虑认知的潜在心态。这是由于,C语言有着枯燥及单调的特性,讲解倾向于单调。要解析编程步骤,可添加灵活的多样案例。分步解析运算之中的疑难,随时去搜集反馈得出的信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紧跟预设的授课思路,归结并获取编程范畴的一切要点。要规避片面解析的弊病,筛选的案例应能指引从浅入深这样的运算思路。

3.2 形象化的配套实验

侧重培育综合思路,要增设课内搭配的上机实验,培育出形象化特有的新认识。面对教材给出来的抽象机理,要搭配形象实验。学生拥有着厚重的好奇感,也富于想象力。改变不适宜的思维,计算思路要添加创新。预设的多样实验应能贴常,活跃课内的趣味氛围。经历了实验后,学生将不再会畏惧原本抽象的某一难题,逐步去寻找解答,表述出来的流程更为形象[5]。借助于互联网,课余时段可上网去学习。强调交流彼此,增添综合的认知。

例如:计算机科目涵盖多样的运算,遇有枯燥的这类计算,可创设几何模型,把抽象路径的运算替换成认知必备的模型。基础教学紧密关联着离散数学、几何之中的多样图例、相关联的图论。若能举一反三,变更现有的科目思维,就会凝练得出新颖的发散思路。发散状态下的新思路延展了运算的视野,也归结了珍贵的运算经验。

3.3 依循设定的新导向

变更培养依循的理念,预设了新的科目导向。新导向可被设定成计算思路,注重了消化及后续的解析。潜移默化之中,它指引师生去重设模式,选出最适宜自身的计算指向。应当明晰的是:计算思维也不可缺失模式,创设思路及搭配的模式,变更传统流程内的单调解析。备课时,可依托导图来整理并归结这一课节,增设关联的问题,回溯它关涉的若干知识。思维导向也可拟定折中的新思路,凸显多样知识潜藏的彼此关联。

例如:在解析存储器特有的常识时,即可设定导图。这样创设了导图,密切关联了处理器、磁盘必备的存储器、虚拟的内存等。导图表征着可获取的运算总容量,依循了折中这样的思路。若要设定编码,二进制编码可分成0及1。这类编码含有编排好的数值、汉字类的字符、黑白及对应的彩色图形,还可以含有视频。导向图协助创设了更完备的体系,理顺了认知思路。归结并侧重演绎,显示了指引价值。

3.4 密切关联上机

计算机基础关联着本专业,它也紧密衔接着其他科目,文理科都不可缺失这样的科目根基。探析基础教学,要搭配着课余时段的辅助指引。课内解析某一理论,还要配有后续的上机。唯有注重培育上机必要的技能,才可真正去获取提升。全面去掌握本源的理论,上机更能明晰它关涉的操作,贴近了日常细节。这样做,也可引发更厚重的认知兴趣,创设愉悦及轻松的上机氛围[6]。

依托于校内网,互通并分享了可获取的一切资源。这就便利了后续的上机,获取了互通信息的成效。在校园范畴以内,伴随网络的延展,师生即可互通彼此的上机体会,分享珍贵的经验。校园网预设了各时段的上机规划,供应了亲手去操作的珍贵机会。对于讲解之中的某些疑难,借助上机来大胆操作,这也加深了固有的印象。

4 应注重的事项

计算机基础拥有明晰的逻辑,科目也十分抽象。传授这样的科目,应能把归结得出的根本机理变成实践,凝练可得必备的表述符号、表述的语言等。锻炼科目思维,尤为注重科目架构内的计算。面对偏繁杂的计算流程,学生常常觉得很难去下手化解,由此带来了畏难。可尝试新颖的回归教学,授课更应贴常的细微生活,以便调动兴趣。这是因为,计算机关涉的根本机理都来源平日生活;唯有回归到根基,依循渐进的路径来着手探究,才会消解潜在的畏惧。

教师被看成指引者,在授课之中显示了必要价值。由此可见,教师是否拥有最佳的素质,直接关联着教学可得的实效。要增添教师必备的胜任水准、提升教师素质,可添加日常的配套培训。在年度时段内,要定时去考核教师,考核得出的分值要挂钩于可获取的绩效等。增添搭配的培训,不可急于去培育成熟的这种思路,而要耐心去化解难题[7]。应当鼓励质疑,即便学生提出了偏差的某种计算思路也应予以肯定。这就协助学生确认了信心,更好地培育思路。培养计算思维也不可缺失更适宜的课内考核。既往考核常常侧重原理,没能设定有着综合性的题目。对于此,考核也要添加更开放的综合题目,测查整体的思路。

5 结语

计算机授课流程内,设计可得最适宜的程序,培育了计算思维。现有实践可表明:计算思维可日渐养成,它要被涵盖在多重的环节之中,融汇于教学中。养成计算思维,解析了计算机搭配的实现机制、相关的约束等。这样做,提升了原有的认知层次,创设新颖的思路来妥善化解疑难[8]。提升信息素质,面对设定出来的疑难自主去摸索化解途径,计算思维协助师生去解析深层的科目内涵。

参考文献:

[1] 洪刚.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大学教育, 2014(18).

[2] 吴尚. 培养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探析[J]. 电子制作, 2014(21).

[3] 陈露. 培养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举措探讨[J]. 才智, 2015(7).

[4] 范银平.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与提高[J]. 统计与管理, 2015(5).

[5] 高为民. 卓越计划背景下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15(3).

[6] 肖广德, 高丹阳. 计算思维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选择[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7).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6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建设;案例化教学;微课程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表示图形以及生成和处理图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它的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如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是现代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计算机图形学不仅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也是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学科,综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图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其原理抽象、算法复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1]。作为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课程建设课题组积极探索转型路线,赴国内多家院校探讨学科前沿和先进教学方法;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探讨人才培养需求。在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为试点,增强“以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图形学应用课程建设。经过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调整教学模式,采用了“案例引导、传输理论、算法可视化”的新授课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积累知识、积极思考、主动创新”的教学新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得到了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并与多家公司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人才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一、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提高、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游戏产业、三维数字城市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在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原理算法复杂、抽象,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编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普遍反映教学有一定难度。通过文献研究,国内高校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由于案例源程序匮乏[3],这导致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讲解原理为主,学生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的现象,存在学习完理论后仍然不会编程实现的情况,这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一次性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4-5]。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综合教育。

(三)教材选择不当教材选择不当,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目前,国内计算机图形学教材主要存在“面向理论和面向应用”两种典型教学体系[6]。面向理论的教材是传统教学体系,其重点放在对概念的解释与原理的讲解;面向应用的教材是当前主流的教学体系,它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典型的图形学API。在这些计算机图形学教材中,多数教材适合高校硕士生与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而面向本科生、按照市场需求基于底层算法开发的计算机图形学的教材相对较少。市场对本科生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量巨大,这导致人才培养与工程应用和企业需求不对接。

二、以能力为导向,构建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内容

应用型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在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基础上,应注重夯实理论、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既不能沿袭普通本科的教育模式办成学科型或研究型的本科,也不能为了突出应用而弱化基础理论的教学。应该是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突出工程特色,培养既有基本的理论素养,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工科院校应结合市场和企业的能力需求,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针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课题组以培养目标为核心,提出了“教材建设系列化,理论教学目标化,教学过程案例化,实践资源数字化”的课程建设方案[7],为学生搭建可视化课程的整体构架,打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系列化教材+微视频”立体化的教学平台。

(一)系列化教材建设课题组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注重培养学生系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图形学知识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能力为导向确定必备的知识点和理论算法,摒弃不必要的偏向数学的公式推导,开发了与理论相对应的实现案例。基于VisualC++中的MFC框架,采用案例教学法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解决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先后编写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理论和实践相对应的立体化教材,即《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C++版)》《计算机图形学实践教程(VisualC++版)》和《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C++版)习题解答与编程实践》《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教程(VisualC++版)》等部级“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教材内容从编程角度讲授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和算法,强调真实感光照模型的实现,在不使用任何图形库的前提下,使用MFC的绘制像素点函数,按照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开发出可与OpenGL或Direct3D显示效果相媲美的真实感图形。

(二)实践教学案例建设实践教学资源选用VisualC++的MFC作为开发工具,以生成真实感光照模型作为教学主线,开发了满足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工程化训练需要的“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工程化”4个层次的教学资源[8]。在验证性资源方面,主要对应教学内容每一个原理开发了60个源程序案例,此外以出版“习题解答”教材的形式给出了200个习题答案,以及拓展案例,这些资源有益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图形学原理和算法。该资源应用于案例化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在综合性资源方面,开发了金刚石图案的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段的绘制、交互式多边形、二维、三维几何变换、裁剪、地理划分线框球、透视投影、简单光照模型、Phong光照模型、Gouraud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18个源程序案例。该层次资源应用于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图形绘制原理和算法绘制较为复杂的图形。在创新性资源方面,开发了基本图元光栅扫描演示系统、动态光源演示系统、3DS接口演示系统、递归动态球体演示系统和圆环动态纹理演示系统等源程序案例。该层次的资源应用于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绘制图形的创新性思维和编程能力。在工程化资源方面,开发了基于3DSMax绘制的建筑物几何模型、基于Maya绘制的人物角色等模型,用户能够将绘制的模型导入到场景内进行驱动。该层次的资源主要应用于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该资源应用于游戏开发、虚拟现实,以满足企业工程项目开发的需求。4个层次的资源构成了图形学实践教学资源库,资源从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以及图形系统的开发和基于真实建筑物的场景的绘制,全方位地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该资源库既覆盖了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全部知识点及教学全过程,又体现了工程应用特色。同时,该资源库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灌输式转换为案例化教学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三)““微课程”建设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课程”为基础的“微教学”模式逐渐在教育领域发展起来。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课题组进行了“微课程”资源建设。首先,选取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再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结合案例资源制作演示文稿PPT、微教案、微反思、测试题及教师点评等。其次,采用“录屏”方式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微课程”具体建设项目为:1.直线的Bresenham算法;2.圆的中点算法;3.直线的反走样算法;4.有效边表填充算法;5.二维几何变换算法;6.三维几何变换算法;7.正交投影算法;8.Bezier曲线算法;9.Bezier曲面算法;10.斜投影算法;11.透视投影算法;12.背面剔除算法;13.简单光照模型算法;14.三维纹理映射算法;15.函数纹理映射算法。

三、“案例化”+“微课程”教学方法

(一)““案例化”教学方法使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向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公式原理-算法实现-实践拓展”的教学法取代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方法,将编程实践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让枯燥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教师在讲解原理和算法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设计编程思路,实现所需图形的开发。这样既传授了图形学的理论算法,又提高了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二)““微课程”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由传授方式转向引导方式“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电子书包、线上线下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讲授的实例演示与补充,微课还可成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微课程”具有“碎片化学习”和“情景化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让学生能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反复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10]。案例化课堂教学是面对面教学,它的优点是可以和学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点是教学过程不可重复,无法兼顾学生的差别化学习进度与节奏。而微课具有学习可重复性的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灵活选择,但缺乏课堂互动是微课的缺点。将“课堂案例化”和“微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既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学考核评价由于该课程是实践型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考核评价采用以编程操作为主的上机考核。通过建立注重过程评价、突出能力导向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导向的全面客观评价。考核评价分为课堂过程性考核+实验考核+期末大型作业上机编程考核。课堂过程考核分值占总分的50%,实验占总分的30%,期末占总分的20%。课堂过程性考核的方法是将学生分组、定期轮流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后,按要求进行程序演示并回答教师的提问,最后提交全部的源代码与相关文件的电子档。实验考核方法是根据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包括程序代码是否符合编写规范、运行程序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期末大型作业通过上机编程进行评价成绩,包括程序运行效果评价、设计报告评价,设计报告内容要求有源代码和说明书。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7

关键词: 计算思维;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62-0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s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hen Weihong, Guo Saiqiu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Abstract: As an advanced education ideal, new requirement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computer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s analyzed. The teaching reform scheme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merg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together is propos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design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s presented with example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effectively,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eaching reform in the field of cultivating computer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omputer networks; teaching reform; ability cultivation

0 引言

计算思维是由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的Jean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她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1]。计算思维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和科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于计算思维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创造,计算思维发展水平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对学生现在以及将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计算思维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逐步展开,增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已成为共识[2]。针对计算思维的培养问题,2008年,美国国家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协会了报告《计算思维:一个所有课堂问题解决的工具》。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召开了“计算思维”专题研讨会。2009年,Hambrusch等介绍了普渡大学在开设计算思维导论课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董荣胜对以计算思维为基础和以学科思想为基础的两类计算机导论课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之后的研究主要围绕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中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培养,以及如何在离散数学、数据库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3-6]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将计算思维融入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关系,然后通过教学设计案例探讨计算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途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将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能力。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核心理念包括:①以培养计算思维为目的,将计算思维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计算思维活动中学习;②学习计算思维本身,不仅为学生解决问题,而且通过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学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计算思维包含一系列的计算机科学思维方法,如:通过抽象、转化、仿真等形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细小的、易于处理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注重从应用实例导入知识点;强调从问题分析入手,提炼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计算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问题讨论形式,通过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次的理解和不同视角讨论,逐步建立较为科学的学习习惯。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概念多、内容抽象。首先,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难理解;其次,对复杂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不知从何下手;再有,各协议的具体工作过程若使用动画演示或软件仿真实现,能更好地理解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源于工程实践,同时又服务于实践,初学者很难将理论与实际应用融于一体,从而缺乏较高的学习兴趣。计算思维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从计算思维角度,如果训练学生在建立网络模型基础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便于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体现了计算思维的核心所在。

2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

为了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下面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两方面来探讨计算机网络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

2.1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在计算思维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按照“知识―思维―技能”三层教育模式,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方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导入课程知识点,讲授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求解问题,启发学生针对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实践教学中,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典型实例,利用网络仿真平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加学生创新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团队协作思想,加强计算思维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2 融入计算思维的课堂教学设计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网络模型和案例驱动,根据讲授的知识点适时引入计算思维方法,尽可能逼近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下面以协议分层、网络模型与计算为例阐述基于计算思维的课程教学设计。

案例1: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

复杂的网络系统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数据通信,其原因之一是通信双方都遵循事先约定的规则,称之为“协议”。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协议的概念及其工作方式,可引入实例: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回车,分析之后所发生的事件及相关协议。在此实例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协议有:DNS、TCP、UDP、HTTP、IP、ARP、MAC等,从上往下协议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针对具体的协议,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模拟浏览网页的数据传递过程。操作如下:①搭建实验拓扑,其中至少包括一台Web服务器和PC机,通过交换机连接;②配置Web服务器和DNS服务器;③单击“simulation mode”进行设置,过滤DNS、TCP、UDP、HTTP、ARP等协议,之后单击“自动捕获/播放”;④在客户PC机上执行“浏览网页”操作,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在模拟模式的“Event List”对话框中,显示当前捕获到的协议,如图2所示。选择事件列表中的某个协议,单击实验拓扑图中的数据包,在“PDU信息”对话框中显示该协议的详细信息,包括OSI模型和进/出站PDU详细信息。

图1 TCP/IP工作层次

图2 事件捕获

案例2:网络问题抽象与基本网络计算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分析和理解大规模复杂网络行为,不仅必要、而且能够实现[7]。“图”方法是抽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方法。

⑴ 将网络问题抽象成图

一个图包含一组节点元素和节点之间连接关系,连接关系称为边,分别用集合V和E表示。定义图为:

G(V,E),其中V={A,B,C…},E?{(x,y)|x,y∈V,x≠y}

现实世界中的计算机网络可抽象成一种无向图,节点表示计算机、智能终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边表示网络中任意两台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一条链路还具有属性特征,如:带宽、延时、平均流量、通信代价、距离等。从而抽象后的网络拓扑图边还附有权值,称为加权图。

⑵ 基本网络计算

TCP/IP协议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它具体包括IP地址、路由协议、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网络计算问题。基于图论分析网络计算问题,是将复杂庞大的网络问题转化成了便于处理的小问题。这里以路由选择算法为例说明网络计算问题的求解。

路由算法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最短路径优先属于静态路由算法;RIP、OSPF、BGP算法属于动态路由算法。最短路径优先路由中使用Dijistra算法选择路由,实际可转化成在加权图上使用该算法计算最短路径问题[8]。对于动态路由算法,可分别在动态构建的网络拓扑图上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边界网关协议等完成路由的计算问题。同时,用网络仿真工具演示路由协议的工作过程,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路由算法思想,分析算法性能,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结束语

我们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紧密结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二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总的来说,计算思维对21世纪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加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这对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磊,宁彬,谷琼.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

计算机时代,2014.4:62-63

[2] 战德臣,聂兰顺等著.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M].电子工业出

版社,2014.

[3] Susanne Hambrusch, Christoph Hoffmann, John T. Korb, et al.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wa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for science majors[C]. In:Proceedings of the 40th SIGCSE Technic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New York: ACM Press,2009:183-187

[4] 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4: 50-52

[5] 常亮,徐周波,古天龙等.离散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

教育,2014.14:90-94

[6] 周炜.计算思维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36(A1):110-114

[7] 李晓明等译.网络、群体与市场:揭示高度互连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

应机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8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室内设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14-02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室内设计已经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一代的室内设计应运而生。如今,计算机图形学的迅猛发展,使得很多以前人们无法用言语和图纸表达的思维和灵感都得到了实现。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技术是近几年来在室内设计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技术之一。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技术的室内设计能很好地将人们的室内生活质量以及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方面的要求都展现出来。

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功能化发展以及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大促进了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最显著的改变就是提高了授课效果——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就能够完成相关设计科目的教学,进而提升了教学效率,通过二维图纸以及三维模型的输出能够有效地将现代化室内设计理念传输给学生,进而能够使学生成为新一代的专业素质较高的设计类精英。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不断改良,其能够准确直观地展现出设计作品的设计精髓,故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日趋重要。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主要分为二维绘图软件、三维模型塑造软件、图片与动画渲染软件以及视频编辑软件等。在进行室内设计过程中,需要拥有创新性的思维,进而利用二维绘图软件促使抽象化的设计意念得以展现,而后在经过三维建模。渲染等相关操作,就会得到一副较为完善的室内设计作品。

在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仅能够通过图片信息并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授,缺乏模拟性的演练,促使学生不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且不能够将相关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此外,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类较强的学科,如果缺乏计算机辅助软件,学生需要进行手工制图并且需要手工制造室内设计模型,这期间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设计能力的综合评估。通过设计辅助软件,学生能够将头脑中创新性的思维加入到设计作品中去,但是如果受到传统手工制作技巧的限制,则往往不能够准确地展示出学生的设计理念,而且在计算机设计平台上能够对作品进行及时地修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学生完成设计课业的时间。因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推进了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能够结合计算机辅助软件激发出学生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兴趣,并且能够学习到当代室内设计大师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一)有利于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但是对于其他专业学科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与采用多媒体教学联系较为紧密,但是对于室内设计专业而言,其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室内设计操作,让学生学习到色彩的构成、空间构成、才是材料的选用等相关的知识。

此外,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模拟设计授课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让学生去思考下一步的设计操作应该如何完成,进而激发出学生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兴趣,而且设计作品完成后也能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因此,利用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软件应用的技巧。

(二)能够有效地创新思维的培养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课题实践,假如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参与,学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课题作业,有时繁重的手工制作以及手绘图纸占据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受到精细手工制作要求的制约,一些好的想法受到制约,无法放飞丰富的想象,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假如有些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优秀,也拥有创新的设计思维,但是在手工制作能力方面却有所欠缺,进而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及信心。

但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学生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将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元素应用于设计作品中,比如采用独特的空间构造模式或者采用独特的色彩搭配等等,而且在三维软件平台上能够直接展示出对设计者对于设计作品的改变,方便学生对于作品的修改及完善。

(三)对于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软件的使用技巧,能够响应国家对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号召,而且也满足高校学生对于现代化教学设施应用的需求。

(四)能够真实地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

传统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考核的突出特点为教师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察,如果进行设计实践,则需要让学生进行提前准备,学生在短时间内往往不能够制作出满意的手工制作的设计作品,从而导致考核分数偏低,教师仅能通过主观表象了解学生的设计能力,故传统专业知识评价体系并不科学。但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教学就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在进行阶段性考核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设计作品,教师能够通过软件查看学生的设计步骤,而且直观的三维模型也能够观察出学生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作品的价值性,进而有助于教师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三、总结

综上,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平台类似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训教学场地”,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平台与学生展开知识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也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学习以及自我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室内设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强.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技术与发展[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3).

[2]陆浩.室内设计中手绘与电脑表现手法的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3).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9

关键词:工业设计 计算机辅助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215-02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即在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支持下,进行工业设计领域的各类创造性活动。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信息时代环境下的产物。与传统的工业设计相比,CAID在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质量和效率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相关软件的教学直接影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

传统的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手绘二维草图,或者通过二维软件绘制二维设计,没有无法为学生带来形象具体的效果,使得学生思维受到影响。并且传统的教学过程,老师注重课本知识的背诵和记忆,考核内容也是根据此进行设计,比较死板。而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中的命令,旋转、拉伸等命令将二维草图逐步过渡到三维,从而获得三维立体效果,使得设计产品数据更加准确、具有更大的可观性,出现错误也方便修改。

但是现如今,工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最终也不利于相关企业的发展。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叙述,并且提出有效方法促进课程教学。

1 工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上课教授课本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讲,强化课本理论知识的记忆,教学模式单一。在机房上课时老师控制整个班级的电脑,进行教学演示,学生观看学习。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会不专心学习,做一些其他事情,降低课堂效率。

1.2 教W资源有限

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资金不足,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科学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使用,学生自己去机房练习存在困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教与学。

1.3 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缺陷

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在老师出考卷,学生答题,考卷中考的大多都是课本上的定义、步骤和固定的命令等,比较死板,与实际操作与实践相差较远。久而久之,学生倾向于记忆理论知识,轻视动手实践与创新,严重阻碍了工业设计专业的改革发展。工业设计专业追求的就是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课程的教与学,最终也不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教与学

2.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有关学校老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积极引导孩子主动思考,热爱探索。对于考核方式,有关老师应该努力将计算机融入考试内容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2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的重要性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能够将二维草图逐步过渡到三维中,获得三维立体效果,模拟组建产生数据化产品,使得产品可观化,如果出现问题也可及时修改,不至于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强化实践的重要性,将课本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探索创新,采用发散性思维。例如,学生在课余可通过组建虚拟公司的形式模仿真实公司的运作,完成诸如公司企划、ci设计、产品设计等一整套虚拟设计项目,通过参加活动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充实自己。

2.3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

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和成长过程中的领导者和引路人。所以有关学校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在课堂上讲解大体思路,让学生根据大纲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在我们教授PRO/E这门课程的时候,就要灌输给学生这门应用软件课程的优势、它的制作思路。我们说PRO/E的优势是与工程相结合在一起。而其思路都是先定位,再草图,再三维的一个过程。大部分的命令都围绕着这个思路进行。然后学生就根据这个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获得双赢。

2.4 改革考核方式

根据提出的问题,有关学校老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考核方式进行有效改革。例如,在原有的考核方式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首先有关学校应该增加一定资金,购置齐全计算机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孩子提供一个充足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使用,减少其中存在的不必要环节。其次,有关老师可以将日常考勤、平日表现纳入最终考试成绩中,除去单一的试卷考核,也可以提供一些创新课题,让学生小组完成设计。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5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考试”。有关专业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工业设计专业,发现并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钻研,深入研究课程中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有利于获得成就感,促进兴趣的培养,最终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发新产品,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 结语

总之,人才培养要跟上时代步伐,工业设计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性,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以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综合性、实用性现代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蕴,冀翠莲,曲振波.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科技资讯,2007(22):231-232.

[2] 王莉莉.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美与时代月刊,2008(8):101-103.

会计核算思维导图篇1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学习的计算机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把该课程列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主要讲授计算机系统平台、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且应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以及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来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奠定基础。

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内涵及目标在于将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不断地创新,与时俱进。该课程的目标一方面是在于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性知识、应用能力等,另一方面就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课程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改革创新及实践的能力不断强化,进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亟待解决的新课程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其加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近些年逐渐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研究的重点课和核心任务。计算思维这一思维方式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最本质的,正如人们要进行阅读、写作等活动一样,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思维方式,在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引进计算思维理念,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应用计算思维能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运用。因此,作为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计算机教学基础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3 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

如何明确、恰当地将计算思维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抽象问题、进行问题求解和形式化描述的能力,对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挑战和必须面对的课题。

3.1 教学组织过程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第一门课程,也是计算思维培养的关键。但是如何正确理解计算思维的实质、如何在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讲述方法、如何完成课程的目标,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的组织和教师队伍的提高就成为关键。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程实践中,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进行认真学习和交流,加强自身的认识提高,尝试采用渐变的模式、小班试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布置专题、组织研讨、定期交流。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对教学内容重新理解和认识,以不同的讲授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入,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计算机基础教师队伍的特点又很难让大家都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布置专题、组织研讨、定期交流的方法,加强学习,深入研讨,提高教师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对课程中的能够体现计算思维的知识点分专题布置,然后组织任课教师讨论,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讲授。教学中定期组织教师或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吸取多方经验和做法。通过这些活动使授课教师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并达成了共识,从而逐渐改变了讲授的方法,注意在教学中加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2)结合专业背景开展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吸收由不同专业背景、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背景进行计算机教学,教学中结合实例,重点介绍计算机在不同学科的应用和解决问题所涉及的方法和思想。达到既阐释计算学科的普通思维,又给出面向特定学科专业的案例的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3)采取渐变模式,小班试点,逐步提高计算思维在教学中的影响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个别院系班级首先尝试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将体会和经验进行推广。

3.2 教学内容制订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对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教学大纲,首先归纳出知识单元,然后梳理出知识单元中所涉及的计算思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程知识讲述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出思考点,

将知识传授转变为基于知识的思维传授,讲授可见的、可以实现的思维,突显计算思维能力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分析,掌握所涉及的计算原理,通过抽象与自动化,使学生形成问题求解的思路。特别是要设计好师生互动环节,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然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探索问题的求解方法。教师必须事先精心设计每堂课教学内容,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如讲授计算机系统组成时,介绍图灵机模型思想;讲授操作系统时,介绍进程控制、存储管理等引出的思维;讲授计算机网络时,介绍协议、约定引出的思维;讲授数据模型时,介绍关系引出的思维;讲授信息安全时,介绍验证码的产生和它引出的思维。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工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知识归纳和总结,从而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

3.3 实验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综合性

传统教学策略在设计实验内容时,更多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上机实验能力,缺少趣味性和综合性,忽视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好的实验内容设计,要尽量趣味化,贴近生活,给学生留出创新思维的空间,并能让学生进行问题抽象化、求解思路化和描述形式化。在实验内容设计时,除要求学生完成一般基本的题目,还适当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利用网上学习中心平台向学生提供相关计算思维的文章和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阅读,并提交学习的体会。

3.4 课程考核标准具有基础性和实用性

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地探讨和深入,实施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面对。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标准,我们认为应该体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对于技能性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要达到考核标准,具备在信息化社会中熟练使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这些技能型知识的学习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来完成。对于思维性训练的教学内容,则应该精心设计考核内容,检验学生通过课程的教学获得了哪些思维方法,检验学生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