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09-01 17:17:59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1

一、教育学智慧:教育学的实践

教育学是什么?教育学就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对教育学的理解,能使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有教育学的意义,能促使我们承担起教育学的使命。教育学的使命就是从教育的意义上投入到儿童的工作,赋予孩子们权力,使他们积极塑造和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性。[1] 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着无穷尽的可能性,而这各种偶然性的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育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是发生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孩子的共同活动之中的,它不应只从教育学专着和学术论文中去寻找,而更应该回归到生活的世界去寻找。

“我的老师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做这些事!”“我的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为什么老师不想了解我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从成人的视角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往往觉得非常困惑,认为他们怎么会这么做呢?成人出现这种困惑主要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与孩子处于同一高度看世界,没有真正理解教育学。真正理解教育学的教育者,会蹲下身子,与孩子站在同样的高度,以教育学的理念为指导,运用教育学智慧,和孩子们一起看世界。换句话说,教育学智慧就是教育学的实践,就是注意孩子的行为,聆听孩子的声音,同情孩子的经历,关心孩子的发展。

二、故事的分析

小豆豆是一个生性活泼可爱、充满奇思异想的小女孩,刚被前一所小学要求退学(她自己还不知道),就被妈妈领到了巴学园,希望这所小学能够接受她。小豆豆对巴学园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喜欢。对她来说,把废旧的电车当作教室,这样的学校实在是稀罕,但这所学校的校长是否愿意接受她这个在普通小学里被视为“有问题背景的学生”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小豆豆跟随妈妈走进了校长室,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面试。以下是校长对小豆豆面试的情境,让我们一起用教育学实践的视角来分析谈话的进程。

面试的故事:

在和小豆豆进行谈话之前,校长先让她妈妈离开,然后让小豆豆坐到椅子上,接着把自己的椅子拉到她的跟前,和小豆豆面对面地坐了下来,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听。”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言语,体现着蕴含教育学智慧的行动。小豆豆开始打开话匣子,她拼命地说,虽然她说话的顺序、说话的方式都有点乱,她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断地在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校长在一边时而报以一个微笑,时而点点头,还不时地追问“后来呢”。到感觉快要说完的时候,校长又追问了一句:“已经没有了吗?”小豆豆又接着说了个话题,终于把全部的话都说完了。谈话结束后,校长站起身来用温暖的大手摸了一下小豆豆的头,并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小豆豆感到遇到了她平生第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那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即使是她的父母也做不到。并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向前探着身体,专注地听着。先生整整听小豆豆说了4个小时的话。小豆豆觉得在这所学校里和校长先生在一起的时候,她觉得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这是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感受,而且,幸运的是,当时校长先生也和小豆豆一样怀着相同的感觉。[2]

(一)教育学理念:爱、尊重、平等

对教育学的理解催生了教育学理念。爱、尊重与平等是教育学理念的核心构成,假使一个人不是怀着爱、尊重与平等的理念,那他的行为就不可能像一个真正的教师所应该表现的那样。

1.爱

教育学源自于爱和关心,教育者对孩子们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3] 校长用温暖的大手摸了一下小豆豆的头,并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从那刻起,他和小豆豆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教育的关系。温暖的大手摸了一下小豆豆的头源自于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传递了一种情感,像父母对孩子般的情感。今后在学校中,校长将扮演起“替代父母”[4] 的角色。小豆豆在这所学校里和校长先生在一起感觉到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就是因为校长先生认识到必须给儿童提供一个值得信赖、受到保护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才能真正地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2.尊重与平等

首先,校长把椅子拉近到小豆豆的跟前,这显示了他想主动与小豆豆进行交谈,尊重小豆豆的主体性。物理空间距离的拉近,同时拉近了小豆豆和校长之间心灵的距离。其次,面对面地坐下,显示了他希望与小豆豆处于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行谈话,在他与小豆豆之间没有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有的只是两个初次认识的人之间的平等对话。

(二)教育学智慧:耐心、同情心、开放

爱、尊重和平等是教育学的本源,是教育学理念的根基。教育学的智慧来源于对教育学理念的升华,它应内化于教师个体之中。

1.耐心

耐心一直被描述为每一个教师和父母应该具有的美德。校长与小豆豆的4个小时谈话过程,校长没有打过一次哈欠,没有流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始终向前探着身子专注地听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行为,没有足够的耐心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是一个才和学生建立起教育关系的教育者呢!小豆豆自己体会到即使连她的父母也从来没有那么多时间听她说话。可以看出,校长这么做是为了达到他预设的谈话目标——使小豆豆尽量回忆起一切重要经历。当目标还没有达到预期时,他不着急、不浮躁、不放弃。最终,在他的引导下,达到了预设目标。

2.同情心

通过谈话后,校长和小豆豆都怀有了“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的感觉。小豆豆和校长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同情心是教育者所应该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一位被学生评价为富有同情心的老师往往被他们描述为温暖的、开放的和善解人意的。一位对孩子富有同情心的教师往往被孩子们看作是公平的、乐于助人的和开朗的。同情心在教育学上指的是成人从关心的意义上‘理解’儿童或年轻人的情境。”[5] 在整个的谈话过程中,校长的动作、言语、表情都使小豆豆感受到了他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他们这次的谈话,并伴随着小豆豆的内心世界一起畅游。在充满同情的关系中,两者的心灵是彼此互通的。

3.开放

校长 请小豆豆的妈妈离开,为他和小豆豆创设了一个只有“你”和“我”的二人世界,在校长室的空间中,不会有他者(小豆豆的妈妈)。他者的存在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顾忌,使他们不敢敞开心扉地谈自己想谈的事情。接着,校长让小豆豆自由发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创设了一种开放的氛围,这能瞬间使小豆豆感觉到一种“真诚”“亲近”和“友爱”的感觉,有效缓解由于初次见面而带来的陌生感。

(三)教育学机智:沉默、动作、言语

教育学机智是教育学智慧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践。

1.沉默与动作

孩子的世界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世界。小豆豆作为一个儿童,她所述说的东西是她所经历的、留有深刻印象的事物。她说话可能毫无逻辑,可能语法错误不断,可能造成教育者理解困难,可能使教育者昏昏欲睡。但对于她来说,这是她的真实体验,这是她的一切。她愿意与人分享她的经验,把对方视为值得信赖的人。

在交谈的过程中,校长大多保持着沉默,而有时会以点头的动作来肯定小豆豆述说的内容,有时会以微笑来表达他也体验到了小豆豆的快乐。沉默的方式不同,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否定的沉默和肯定的沉默。校长在交谈中表现的是肯定的沉默。这是一种聆听的沉默,是对小豆豆的经历给予全身心的关注。因为,校长在当时可能认为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可以在这种交谈方式中牵引出更多的小豆豆的经历。点头和微笑的动作似乎传递着一种赞许和肯定的态度。校长的无声,在这样的情境中,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此时无声胜有声。”交谈的顺利进行需要教育学的实践,需要教育学的智慧和机智,需要教育者敏感的聆听和全心的投入。

2.言语

不时地追问“后来呢”以及最后问的一句“已经没有了吗?”把小豆豆所有能回忆起的全部的经历与校长分享了。简单的两句话却表现出校长的机智,可见,适时的言语提醒可以起到微妙的效果。通过言语本身传达出一种期待的信息。交谈的发展过程也确实验证了校长所要达到的目的——充分、全面地了解小豆豆的经历。

三、结语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现象和原因;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62-03

智慧之于人,是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学智慧之于教学,也体现了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学智慧是优质教学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教学状态,是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于是乎,教学智慧对于成就每一位“智慧型教师”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当前,中职德育低效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课教学智慧缺失更是问题的突出内因。

专业因素 由于中职学生发展方向的提前定位及各专业课程的介入,公开基础课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09年秋季执行的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规定,学生在校两年学习期间,德育课四门必修课程每学期学时为32~36节。但实际上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育人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有“鸡肋”之嫌,经常因为专业实训、见习、实习等取消。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如果缺乏“活化”教材的教学智慧,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德育三维目标根本无法达成。

学生因素 中职学校生源文化素质较差是社会共识,这一特殊群体以文化底子薄、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浓为普遍特征。据我校教学督导组巡视统计材料显示,学生上课玩手机游戏、聊天、睡觉以及迟到、旷课、不交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大量学困生无疑加大了课堂教学难度系数和课堂意外的发生。面对形形的“差生”,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混”课现象普遍,这是阻碍中职德育课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根本症结。

教师因素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方针,要求德育价值观要趋于实用,要体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原则。但是,教育理念在转化为教育行为时往往被打了折扣,在所谓教学创新的路上,“灌”、“秀”、“磨”的教法大行其道,生成性课堂被生搬硬套;本是教育现代化福音的现代教学设施和教学辅助设备,在功利性评价体系的驱动下,使教师成了多媒体的“奴隶”。一些缺乏实用价值的花哨课件充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流于形式。教师对经典教学体系理论认识上的不足以及对现代教学辅助设备的滥用,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实践的机械、僵化。这必然使教师失去自我,也失去了教学智慧产生的基础。

所以,中职课堂呼唤教师的教学智慧,探寻教学智慧的“锦囊妙计”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有效运用的策略分析

什么是教学智慧?《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智慧”定义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智慧具有实践性、复杂性、情境性和内隐性的特点。

鉴于此,笔者拟从心、智、情、行四个方面,结合案例研究,对师生课堂行为进行剖析,从中品悟生命课堂的魅力,采集富有中职教育个性的教学智慧火花。

(一)以心育心——开启教学智慧的密码

【案例】你我都是“神经病”

课堂上,教师问学生:“还有谁没交作业?”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自觉地站了起来。教师表扬了他的诚实,并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补交?”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下午交。”教师看出了他的敷衍态度,就问:“要是下午你不小心忘了怎么办?”他面无表情地回答:“不知道!”教师半开玩笑地追问:“假如忘了,要不要请你爸爸或者妈妈亲自送过来呀?”(教师的本意不是要请家长,只是为了引起他对作业的重视。)

谁知,教师的话音刚落,他立马蹦出了一句:“神—经—病!”全班学生紧张地看着双方。教师顿觉热血上涌,那个“捣蛋鬼”也为自己的“一语惊鸿”不知所措。

这位教师在心里告诫自己:别发火!几秒后,她正儿八经地对着全班学生说:“请没有病的人出去。”原本有点骚乱的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不知教师葫芦里卖什么药。

“没人要出去?”教师认真地反问。紧接着,她夸张地长吁一口气,说:“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有病呢!还好,大家都有病!”幡然醒悟之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男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教师想:没有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前,一定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造成僵局甚至死局。所以,教师给那男生架设了“一副软梯”,只听她俏皮地说:“看在你我都是‘神经病’的份上,请坐!”就这样,没有责备,没有呵斥。但该男生在当天下午不仅交了作业,还附上了一份诚恳的致歉信。

【分析与策略】这是一个很值得教育者反思的案例:学生为什么对“请家长”反应如此强烈,甚至当堂爆粗口?

对此,我们在不同的专业班展开了调查,力求了解这类学生的真实想法。结果显示:很多中职生在小学或者初中时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请家长”是教师的杀手锏。但“请家长”让这部分学生在同学中丢尽面子,使得他们自卑之极。升入中职学校后,一方面,他们祈求摆脱“请家长”的噩梦;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升入中职学校是自身与过去的分水岭,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得到信任和肯定。这给教师敲了一个警钟:发火前一定要冷静三秒钟。因为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

所以,开启教学智慧的密码有三颗慧“心”:宽容心、赏识心和耐心。就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所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学生就是教师耕耘的那片早春的田野——“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果教师用宽容心接纳学生的缺点,用赏识心重视学生的才能,用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那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不仅仅是诗中的意境。

(二)以智启智——应对变幻课堂的法宝

【案例】哲学课上帅哥照镜

哲学课上,教师讲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时,突然发现Y同学正全神贯注地照镜子,打理发型。教师不动声色,一边讲解一边从后面包抄,直到镜子里出现了教师和他的“合影”时,他才醒悟过来。教师故作惊讶地问:“帅哥,刚才我的意识告诉我,镜子里反映的事物是你。可现在,我看到的镜子里反映的事物是我和你,为什么呢?”

他摸摸前额,答不上来。

“你可以求助别人。”教师说。于是,学生们在Y同学的求助下亮相登台了。

A:“因为镜子照到的物体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有Y,现在老师从后面冒出来了。”

B:“镜子就像人的意识,客观是什么东西,人脑对它的反映就是什么。”

教师诘难道:“错误的意识也能反映出来吗?”

Y同学忍不住抢答:“不能。因为老师无法从镜子里的我判断我的意识神游到哪里了。”顿时,笑声充满了课堂。

D反驳:“可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呀。比如世界上本来没有龙,但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龙的形象却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版本。”教师赞赏地点点头。因为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开始有点天马行空了。

E补充:“很多发明是在现有物质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

F总结:“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仅可以反映现在,也可以反映过去和未来。”

……

原本被藏在“差生”帽子底下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不拘一格的课堂讨论中绽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他们已然探索了教材外的哲学领域。

教师首先为Y同学鼓掌:“谢谢帅哥照镜!你的举动为我们铺就了通往智慧课堂的阳光大道。”

之后教师点评:“我们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似乎很简单,就像照镜子一样。但是,这种反映却又不能等同于照镜子那么简单,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生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如果你只关注镜子对这个世界的反映,那么,我们很多时候就在生活中被蒙蔽,沉沦下去,因为我们看不到精神本质,无法做出恰当的主观选择。你们说,这是不是很可悲?”全班学生都陷入了凝思。

【分析与策略】叶澜教授曾说:“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时,我们能否敏锐地意识到,能否经由这条“通道”智慧地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在这节课里,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捕捉“帅哥照镜”这一课堂意外,引领学生步入了哲学的智慧殿堂,也让批评变得美丽起来。

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Manen)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运用四大策略:一是关注细节,善待错误;二是见机行事,借题发挥;三是掌握分寸,宽严相济;四是巧妙整合,因势利导。一旦意外发生,教师能以智启智,有理有节地应对课堂风云变幻,则教学现场中出现的偶然因素就有可能转化成一种有利的教学时机,课堂就能凸现生命的本色。

(三)以情激情——打造生命课堂的强心剂

【案例】纸上谈“兵”

中职课堂,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游戏、聊天甚至与教师抬杠是固有顽疾。面对大面积的学困生,如何才能减少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教师一直在寻求良策。一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以批语为利器,使用奇招——纸上谈“兵”,建立了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机制。具体做法是:围绕德育课改主题“就业、做人、生活”,重构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由“我教你学”的知识传授走向职业与人生的引导与探讨。教师颠覆“优”、“良”、“中”、“差”的传统批语模式,针对学生个性不同,通过作业“把脉”,用批语开“心灵处方”。有些配方就用学生喜欢的表情符号,如*\(^_^)/*(加油)、≧≦(感动)、@_@(困惑)、囧(无可奈何)、(生气)等。

这样,运用纸上谈“兵”之计,在以情激情的辐射效应带动下,一种良性循环孕育而成,课堂爆发出一种巨大的向上力量,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率大幅度降低,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

【分析与策略】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即唤醒学生的内心,促成其自省。在这场批语革命中,教师的批语既不是礼节性的,亦非蜻蜓点水,而是添加了“情”、“趣”、“活”的智慧偏方。具体“兵法”如下:(1)打草惊蛇法。此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作业中通过认识自我,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给教师以切中思想要害的契机。例如,在作业本上开设“我的自画像”、“微博”、“留言板”等栏目,不知不觉作业本就成了班级的“百度贴吧”。(2)欲擒故纵法。此法在批语中的功效是避其锋芒,迂回取胜。例如,对待个性强、难管理、自尊心敏感的叛逆学生,教师在作业批语中,要善于迂回前进,欲擒故纵,以达到曲径通幽的目的。诸如“搞不好你是一匹黑马”这类的批语往往疗效独到。(3)暗渡陈仓法。此法主旨是润物无声地把学生引向正路。例如,随着青春期性心理的发育,早恋在中职生中占有一定比重。教师可以有意布置一些有关“人生课题”的作业,通过笔谈进行健康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走过人生青涩期。(4)以逸待劳法。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提供“摘桃子”的平台,搭建“摘桃子”的阶梯。只要教育者找到教育的基点,所有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事实证明,当批语彰显情感智慧的品质时,纸上谈“兵”也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可以体验到情感与情感交融、心灵与心灵碰撞、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育之旅。

(四)以行悟行——铺就精彩课堂的基石

【案例】好课多磨

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的“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部分内容。课前,教师搜集了大量素材,制作了精美的PPT,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有可圈可点的素材和案例引证。授课结束时,学生群情激奋,评课教师也大加赞赏。但在第二课时的“复习旧课”环节,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虽能回忆课堂的热闹,素材的经典,却无法复述知识的重点。教师沉默了:一堂看似“出彩”的课,留下的只是思维的废墟!通过反思教学设计,教师发现了两大不足:一是素材虽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对教材的处理还未摆脱框框条条的束缚;二是课件虽精美,但放电影式的课堂节奏使重点不够突出。

反思至此,教师决定全盘原有的教学设计,抛开所有素材和教参光盘的范例,采用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以求职情境剧为主线,以知识整合为要素,通过剧情演绎探究新知,并把教学重点浓缩成24字的“面试宝典”口诀,解决教材理论性强的难题。之后,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职业岗位模拟面试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了预期的德育目标。

新的教学设计由于脉络清晰,有创意,获得了当年“高教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

【分析与策略】我们常常会遇到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却无法调动和激发教师教学智慧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在追求教学智慧的具体行为和结果之间缺少一种过渡性的思维过程,即缺少“悟”的环节。本案例首次教学设计败笔之处就在于教师仅把眼光停留在那些能直接让人感受到的显性教学智慧上,而忽视了需要以迂回方式才能体味出来的隐性教学智慧。

所以,教师应善于以“悟”的方式去“咀嚼”教学细节,从而获得隐性教学智慧。当然,“悟”的智慧不是凭空去悟,它需要教师借助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来进行。这里,教师的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成功之处,也要反思失败之笔;既要反思教师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既要重视同行反思,也要珍视学生反馈,更应坚持做新的教学设计。如此,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行动——反思——研究——再行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提升。

田慧生在《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一文中指出,要成为智慧型教师就必须“超越经典教学体系,学会自己走路。”所以,教师不能封闭在课堂这个狭隘的圈子里来思考“人的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教学智慧要立足课堂还要走出课堂,从课堂现象出发来思考课堂外的原因,以变化和细腻的眼光对待教学智慧。

我们努力去认识教学智慧并获得教学智慧,其目的不是教学智慧本身,即对教学智慧的追求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教学智慧的认识和追求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笔者对中职教师德育课教学智慧作了初步的探讨,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浅薄和片面,但还是希望能唤起中职教师对智慧课堂的追求,在日后的教学案例研究中不断采集教学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燕镇鸿.教学智慧研究的价值、进展与趋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蕴藏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闫艳.对教学智慧的再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

[4]田慧生.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N].中国教育报,2007-02-08(5).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3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职业性;智慧性;统一;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1

朱永新教授指出:“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儿就是一朵花儿,智慧却能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儿里发现一个天堂”。班主任教师要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实现职业性与智慧性相统一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在班主任工作成长中的体会。

一、班主任要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实现职业性与智慧性相统一,就必须树立现代的班主任意识

班主任意识是班主任思想道德面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是班主任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笔者认为,现代的班主任意识包括:⑴牢固的“生本意识”。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学生观,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于班主任对班级的教育管理之中,要求班主任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真正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目的。它的本质是突出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价值、需要,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⑵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智慧型班主任推动班级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人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⑶明智的“学习意识”。学习是教师持有前沿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智慧型班主任”必须有明智的“学习意识”,坚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我们必须让读书成为一种存在方式。除了读书学习以外,还应该坚持向实践学习,从自己的育人与管理实践中吸取丰富的经验;应该坚持向同事和领导学习,学习他们为人的优点,学习他们做事的能力;甚至,我们还应该向学生学习,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⑷全面的“德育意识”。目前的学校管理在很大层面上仍然保留着“应试”色彩,分数高于一切,升学压倒一切。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班主任的德育意识是否到位值得研讨,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含量值得推敲,实效值得怀疑。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二、班主任要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实现职业性与智慧性相统一,就必须锻炼完整的班主任能力

班主任能力直接影响班主任工作效率,是班主任完成工作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实际的职业实践中,班主任要使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加具有智慧性,应锻炼自己完整的能力。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班主任的能力应该包括:⑴灵活的“决策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善于评价自己以及自己的学生和家长在思想、目标、态度、习惯、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到底处于哪个层次,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从而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进而随时随地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迅速作出教育决策,最终达到班级最佳教育与管理效果。⑵优秀的“设计能力”。班主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将要走向哪里,做到目标明确,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班级需要什么,知道自己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目标,为自己的班级每一个阶段设定了必须实现的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实现。而且他们知道如何应对环境,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修正自己班级的发展目标,增加了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⑶良好的“宣传能力”。班主任要随时随地在学生群体中宣传自己,随时准备用自己的思想、信念去影响学生、家长等。⑷有效的“沟通能力”。单纯的强势管理能力并不能为班主任带来控制班级的影响力,强有力的心理控制水平才是形成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⑸敏锐的“观察能力”。

三、班主任要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实现职业性与智慧性相统一,就必须彰显成熟的班主任角色

角色彰显着班主任的成熟,是一种智慧,是教育艺术与教育规律的统一,是班主任职业智慧与技能的结合,而实际工作中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实现职业性与智慧性相统一,就必须摆正位置,转变好角色,彰显成熟的班主任角色:⑴设计师。班主任的这种设计师角色,是由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倡导多让学生自主管理。每一届学生的特点不一样,班主任就要设计针对性很强的远期、中期、近期培养目标。要设计规划班级的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月乃至每个星期的教育管理重点。⑵学习者。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控制学生的方式方法上,很多班主任都明显地感受到力不从心,因为学生已不再是班主任手中的一颗棋子,任由班主任摆布,他们都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己见解的人。也正因为如此,班主任必须重新学习,在课堂中、在学生中、在活动中、在教育生活中学习。⑶咨询者。青春年少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代,是身心发育、育德睿智的关键时期。生命规律决定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是不同步的,这便导致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学生的心理困扰,还算不上是心理问题,只要策略科学,学生就会摆脱心理困扰的。班主任不仅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⑷组织者。在新课程中,班级教学更重视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的组织和协调。⑸研究者。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班主任要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参考文献: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4

【关键词】 高校;女大学生;爱的教育;意义;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作为未来知识女性的代表,今天的女大学生终将成为活跃在社会各界的精英女性,同样也将为人妻为人母。她们以不同的人格特征和道德情感影响着丈夫并教育着儿女。整个社会对女大学生寄予了厚望,她们璀璨夺目备受全社会的关注。而在大学期间女大学生对爱的不同领悟、不同选择、不同体验将塑造和改变着她们的人格气质、性格爱好,甚至影响她们今后的人生。因此,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教育显现出不可忽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研究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真实了解女大学生的对于爱的智慧的理解,本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在恋爱观问题及人际交往困扰等问题,编制了三份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爱的智慧”开放式问卷、大学生恋爱观[1]以及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表。本次调查以高校某学院女大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法兼访谈法,利用百分比的方式及词频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女大学生恋爱观及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分析

1、爱的智慧的分析

通过对当代女大学生对“爱的智慧”的理解,分析得出在开放式问卷中,通过开放式问题“你觉得爱的智慧包括什么,哪个最重要?”中的得出恋爱和人际交往的词频出现率最高,分别占94.1%和95.2%。

2、女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在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中,针对择偶取向、恋爱动机、依恋方式、恋爱中的四个方面对问卷进行了设计,编制了共60个题项的初测问卷。所有项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记分制,并且采用单选形式,其中“非常重要”记5分,“比较重要”记4分,“一般”记3分,“比较不重要”记2分,“不重要”记1分。

表1 择偶取向

因素 A2 A7 A9 A11 A3 A13

总积分 544 544 542 340 356 204

百分比 81.14% 81.14% 80.10% 50.75% 53.13% 30.45%

表1的结果显示,当代女大学生在恋爱中最看重A2能对我好、A7人品及A9两人感情这三个因素,而最不看重的因素为A11家庭社会地位、A3家庭经济条件及A3是否是学生干部。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男性在择偶上比女性更倾向于“以貌取人”,即对方的相貌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女性则更倾向于两人的感情、男性的付出、对方的人品、事业心等条件,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2]。

在恋爱中的中B2当我了解对方曾有过,我坚决不会继续恋爱;B7我完全赞成未婚同居或“试婚”的做法这两个因素是女大学生觉得中最不重要的因素。调查结果说明90后女大学生对恋爱过程中的持传统意向。这与我们认为的现在90后女大学生的性开放观念是相悖的。

表2 恋爱动机

因素 C11 C13 C4 C9 C10 C5

总积分 257 217 194 151 143 138

百分比 38.36% 32.39% 28.96% 22.54%5 21.34% 20.60%

表2的结果显示,C11我没打算谈,和对方相处时间久了,自然就谈了;C13对方对我太好了,为了不伤害他(她)就谈了;C4我谈恋爱是为了无聊时寻找感情寄托是女大学生觉得在恋爱动机中最重要的,C9我谈恋爱是为了使我的物质生活过得更好些;C10我恋爱只是玩玩而已,要付出真感情的恋爱我不会谈,C5我谈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这三点是女大学生最不看重的。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女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恋爱,这也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3]

在依恋方式中D1总的来说,我不喜欢让恋人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D10我会无条件的满足恋人的任何要求这两个个因素女大学生最不看重。

三、女大学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1、教育意义

(1)女性教育的意义是塑造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女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尊自爱的高尚情操,以及培养她们良好的道德修养、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的积极优秀品质,成为拥有高尚人格的新时代知识女性。

(2)针对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异性,正确区分爱情与友情,克服恋爱从众心理。爱情是以异性间的为基础,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最终的归宿是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而友情则不具有上述特点[4]。正确区分爱情与友情的界限,把握好爱情与友情的尺寸,理智地看待爱情所包含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是在大学期间是非常重要的。

(3)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女性的努力和付出。女性学教育中应通过几种不同的女性为典型,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学习,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信、克服自卑,使她们自主自为地走向成长成才之路。对个体意识薄弱、自卑人格突出、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突出的个别女大学生,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关注,注重培养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针地性地做好个体心理问题识别与自我调适技能培训,实现心理自救。做好培训教育的同时,辅导员还应做好相关危机干预预案。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2、开展方法

第一,成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工作坊。通过团队训练、课程讲授、分享和讨论等形式,让女大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对女大学生共同存在的疑惑和困扰进行专题教育和团训,对个别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第二,通过一些典型影片、优秀书籍的观赏分析和阅读找出映射在自己身上的影子,汲取营养,克服存在问题。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好书来提高女大学生的品味,陶冶其情操,培养她们高尚的人格、善良美德和对成功执着追求的精神。

第三,每年在新生入学后女性系列专题讲座、邀请校外成功女性讲座、优秀女性影片展、女性选修课等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创造浓郁的女性校园文化氛围,开辟女性报刊橱窗,展示时代女性风采。

四、结语

将高等教育与性别教育相结合,将女性研究与女性发展结合是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成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为女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女大学生爱的智慧的认知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她们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提高女大学生爱的能力,减少、消除其恋爱心理困惑,避免、纠正恋爱行为的盲目性, 平衡学业与爱情两者的关系,有效实现女大学生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注 释】

[1] 安晓斌.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人格类型的相关研究.西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2] 罗之仁.从斯特赖克认同理论与特纳角色理论看大学生社会定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1.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5

一要建立和学员平等的观念。在以选择为标志的当今社会,在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中,师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员只是学员的引路人,导航者,与学员的谈心应是一种交心。因此,教员要通过谈心走进学员的心灵,必须去除自身的师道尊严,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与学员换位思考,以为学员设身处地的着想来增强他们的亲和动机,弱化自我意识对外界教育影响的“过滤”功能,学员就会敞开心灵,如饥似渴地接受教员的教诲,教员也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及时准确地采取适合于教育的良方秘诀。

二要以诚相待。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位,在具体的工作中以诚相待,坦诚交流,以理服人是十分重要的。学员是活生生的情感丰富的人,与他们谈心必须动真情、讲真话。真情是无价的,也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教员应用真情,感染他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往往能拨动学员的心弦,使他们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切忌用伤害学员感情,伤害自尊,甚至侮辱人格的方式开展工作。

三要以德感人。为人师者,平时一定要高风亮节,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员,逐步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在与他们谈心时,学员才会听得进,记得住。如果平时师者形象不正,谈心时还使用高压手段,就会增加学员的逆反心理,不仅使谈心一无所获,还会适得其反。

四要有耐心。学员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总想找信赖的人,特别是其心目中尊敬的教员一吐为快,指点迷津,哪怕是静静地听完诉说,他也会觉得心情舒畅得多了。如果教员对情况不明,又不听学员诉说,就先入为主,自以为是,说三道四,甚至捕风捉影,横加训斥,那么定会对学员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为了解决某个棘手问题与学员谈心时,一定要有耐心,即使谈心不顺利,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碰到钉子,也不要灰心,或听之任之、撒手不问,更不能计较和报怨学员,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个转变的过程,学员的认识也是如此。

五要选好时机。捕捉与学员谈心的时机,既是教员的策略,也是教员的智慧。有自控能力的学员一旦犯错,常常会引起内心的自责,及时谈心点破,可能使其失去自信;性情孤独的学员一旦犯错,总希望他人谅解,教员的严肃批评,往往会伤害其自尊;性格倔强的学员一旦犯错,教员找其谈心,往往总是情绪偏激,不是强词夺理,就是避重求轻,反而会形成敌对心理。因此,与学员谈心,必须看其“火候”,不必操之过急,采取“冷处理”或积极的暗示,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谈,将更有利于学员的转化。

六要选好地点。选择谈话的地点也很关键,如果在教室,有其他学员在场,那该学员会用沉默来维护自己的那些小秘密,交流也就无法进行下去;如果把学员叫到办公室,当着许多教员的面进行交谈,他会有一定的压力,一声不吭,也事与愿违,因此在谈话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安静、私秘,让人放松的环境,必然收效很大。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6

有位领导在谈起学习的重要性时,引用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一位听众课后提出质疑,说应该把其改为“智慧就是力量”。

而且还进一步谈了自己的认识,认为知识关乎事物,是对于自然科学以及各种事物的积累和理解,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性的一种特殊能力,是知识的灵魂。

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长时期以来,多数人都认为读书、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知识,奉“知识就是力量”为真理。我也是这么认为。但引起我注意的是,有的人学位挺高,知识也很丰富,而生存和竞争的能力却并不见高强。经分析,原因就是学而未思,使知识只停留在积累和理解的层面。

我每每有机会跟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坐到一起,都会不由自主地讨论起一个问题,就是教知识还是教能力的问题。他们都认为目前在学生教育中“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也喊过一阵子“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商业化的冲击,学校和老师仍旧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分数”上。过去讲:“分!分!是学生的命根”,现在还要讲:“分!分!是老师的奖金”。所以,培养的学生还是知识有余而能力不足。

说到“能力”,我想起一位老师给学生的答案,他说:所谓能力,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这话倒是挺深刻的。在我的印象中,老师都是教着学生要记住那些东西,还没听说有哪个老师教着他的学生要忘掉那些东西。

但你可知道,“学会忘记”要比“学会记忆”难上几倍。就好比“索取”与“放弃”,前者只是本能,后者就是一种成熟和智慧。这也是导致现实中“有知识的人多,有智慧的人少”的重要原因。

这么说,你可能会以为求得智慧是很难的,其实不然,智慧不是走“蜀道”,智慧也不是去猜想。遇事依据学过的知识或熟悉的常识思索后作出的判断,就是智慧。

我听过一个关于买智慧的故事,感觉很受启发。说从前,有个人很有钱有势,但惟一不足的是他遗憾和悔恨自己没有过人的智慧。他兴师动众地到大街上去向人们吆喝买智慧。

有位好心的哲人就详细地告诉他:你倘若遇到困难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就暂且不要急着解决,低下头,先朝前走七步,然后再向后走七步,这样往返进退三次,你就会茅塞顿开,智慧马上就生发出来,帮助你解决当前你应该解决的问题。

买智慧的人很怀疑:难道一个人拥有智慧就这么简单吗?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的不可思议向家中走去。

当他回到家中时,天色已经很晚了。推门进屋,昏暗中却发现有个人和他的妻子睡在一起。一股愤怒的激情顿时涌上他的心头,立刻拔出刀来要向那个人砍过去,就在一刹那时,他想起那位哲人说的话,他将手中的刀收了回来。心想,看看今天那位哲人说的管不管用。于是他就照着哲人说的去做了,然后点亮灯,这时他才发现,那个与妻子睡在一起的人居然是他母亲。

现实中类似的事情我们倒不一定遇到,但它所揭示的道理却有益于我们去处理遇到的任何事情。那就是凡事都要冷静加思索,不然,纵然你有多少知识都免不了犯错,有时甚至会犯下终身无法弥补的大错。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7

然而,由于“教学实践智慧”隐含于教学实践中,更多是与个体的思想行动保持一致,是非常个人化难以形式化的,所以大多数学者在谈到理论与实践智慧时,只是将实践智慧轻轻带过,或者模糊等同于教学智慧,似乎这个概念是不言而喻的。据在中国知网的不完全统计,仅“实践智慧”这个名词近10年来就出现了两百篇左右学术研究文章。但当我们以欣喜的心态面对理论向实践研究转型同时,我们不得又产生另外的担忧:很多实践者对于“实践智慧”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在谈到其内涵特征和具体操作时,又常常陷入茫然。对于实践智慧的研究,是否又会变相成为新的“理论建构”?本文将借鉴已有的研究文献资料,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在相似概念辨析的前提下归纳教学实践智慧的本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以期对教学实践智慧的特征做合理、动态的把握。

一、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

(一)教学智慧的界定

从构词法上看,“教学智慧”的中心词是“智慧”,我们对教学智慧的探讨是建立在理解“智慧”基础之上的,故先从“智慧”开始探讨。何为“智慧”,《辞海》上解释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1],英文 《韦氏大学词典(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则将智慧(tact)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感, 以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现代汉语词典》对“智慧”一词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2]”可见,智慧是人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自然等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包括机敏的反应力、正确的判断力、机制的应对力、睿智的创造力等等。智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对事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可非议,教学需要智慧。

何为“教学智慧”,《教育大辞典》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的、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3]” 总结较有影响的教育者发现,赵建军这样定义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指的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所作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操作设计等的种种努力及其体现于教学实践各环节的主体能动性;王鉴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程广文,宋乃庆认为可将教学智慧表述为“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情景,为保证教学作为一种‘人为’活动,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充分表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智慧”;杜萍,田慧生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可见对教学智慧的理解与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不难发现对其内涵描述的共性:从实施主体看教学智慧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学过程看教学智慧是教师能力与教学情境的双向整合。而回归教学实践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学既然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为何教学实践智慧只论及教师为实践主体?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是否被忽略?其次,既然教学智慧是教师能力与教学情境的双向整合,那么教师能力的发展是否会对教学情境进行调和呢?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本文将从以上问题入手,对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特征做进一步阐述。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界定

1.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理论智慧

教学智慧包括教学理论智慧与教学实践智慧,而由于普遍意义上人们对“智慧”的膜拜以及对传统理论的偏见与实践的盲目推崇,直接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教学实践智慧。尽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师教学理论智慧是指教师教学理论、教学观念等的总成,既包括公共的教育理念,也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识,一般而言,理论智慧更具理性,是“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4]教学实践智慧主要是教师按照一种内在的、折射的方式去完成各种行动并对这些行动加以调节,主要侧重在实践中如何做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理论智慧是实践智慧的基础,对实践智慧起着指导作用,同时理论智慧产生于实践,实践智慧来自于对理论智慧的理解运用,石中英教授曾讲过“实践教育理论的贫乏必将带来教育改革的浮躁,教育理论的偏激也将给教育改革带来不可挽回的失误”。故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然而两者也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教师教学理论智慧的偏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实践智慧,却不具有决定作用,因为理论智慧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无法直接按照教学理论来选择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即教师拥有理论智慧不一定拥有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则是检验理论智慧的试金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智慧是行动而不单单是一种方法,是教师真正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言语行为,是“在理论智慧的创造之后,可能是更高的智慧[5]”。教学实践智慧的特殊价值也在于此,故在促进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教学实践智慧是相对于教学理论智慧而言更为重要的智慧,正如叶澜教授指出“实践智慧是一种更高的智慧”。

2.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能力

由于“智慧”最平常的用法是处理复杂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在此意义上,“智慧”和“能力”一词在内涵和作用表现上都很相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并列或者交替使用这两个词。能力《辞海》解释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学上“能力” 通常被定义成“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马克斯·范梅南也曾经认为“展现智慧的人似乎都具有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十分有把握地恰当地行动的能力”[6]。当教师面临复杂的课堂环境,处理急待解决的课堂事故时,会表现出妥善处理问题的“智慧”或“能力”。但是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智慧” 说成是“教学能力”。“智慧”和“能力”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与“活动”相关,但它们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能力”是一种“主观条件”,而智慧它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情景, 同时又“统一于”主观的一种共同表现,并不仅限于“能力”这一“主观条件”。因此,“能力”作为主观条件只是“智慧”的一部分,而“智慧”则是“能力”与“实践情景”的统一。

3.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机智

“智慧”与“机智”也是一对彼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而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机智与教学智慧解释相同,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而在实践中,教学机智与教学智慧却不完全相同,范梅南教授认为“教学机智是一种知识,一种包容在你身体中的‘认知’,是面对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场应变的、准备好的即兴的机智”;而智慧则是更高层面的内化的一种力量与动力。智慧构成了教育学的内在方面,机智构成了教育学的外在方面,机智构成教育学的外在支架,智慧则是教育学的内在骨肉。

4.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技能

教学实践智慧也不同于教学技能,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7]。虽然教学技能与实践智慧一样不是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就可以获得,但前者是可以通过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强化训练就可以形成的较为简单的能力和技术,是可以模仿、培训的,但后者是训练不出来的。任何复杂的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分解为一些更为简单的、可训练的技能和技术。而对于实践智慧来说,却很难将它化解为一些可操作行为。这是因为教学技能只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工具或手段,其目的存在于自身之外,反之,实践智慧的践行本身就是目的,是将教学原则的普遍性与教学感悟的特殊性相结合而融合在教学情境中。

5.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艺术

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艺术也经常被混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纯从词学角度看,“艺术” 和“智慧”二者都需要有“创造性”。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没有创造也就表现不出智慧。表征“教学艺术”行为和表征“实践智慧”行为的共同点在创造性上,否则就谈不上具有“教学艺术”或“教学智慧”。因此,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是“实践智慧”与 “教学艺术”的共同追求。但两者对于共同追求的立足点则不同。实践智慧以“实践”为立足点,侧重于在有利于教学的前提下教师的言行举止等所散发出的魅力;“教学艺术”则以“审美”为立足点,因为“教学艺术”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故“教学艺术”更追求美所必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实践智慧具有同理论智慧、教学能力、教学机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等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意义。而什么是教学实践智慧呢?本文拟以教育现象学为视角,对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加以论证。

现象学方法的关键点之一是悬置,悬置一切预设和判断,以如实呈现人们的经验世界,这个经验世界是意向性的,即意向结构与意向对象的统一体,而不是没有心理内容的心理机能,或者有待核实的客观世界的镜像。现象学方法的关键点之二是还原,剔除经验世界中偶然性的个别性的成分,留下各种现象中普遍性的,共性的东西,即由殊相达至共相,进入教师做出智慧性表现时的经验世界中,教师在确定发展性教学目标和策略性地行动时,他思考(包括直觉性的,也包括反思性的)的实质是什么呢?从现象学的立场出发,首先,教师对一切教育现象的解读都不能依赖于理论的逻辑,而必须“回到事实本身”即必须关照活生生的人的亲身的体验。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对具体的教育情境的关注,也只能在对教育生活的体验中形成。而且实践智慧是无法计划的,它只能是对具体情境的即刻投入和果敢判断。其次,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世界为逻辑起点的,实践智慧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的敏感和果断,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总结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将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界定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出的以学生为指向、高度敏锐、并能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学实践智慧常常是教师事先无计划、未有预见,也不一定有规则和程序,但在特定的瞬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规范、适宜、流畅、合理的。这就是因为称得上教育智慧的东西集中了教育品性的精华,是宝贵精华的自然流淌,是优秀教师内在的秉性、学识、情感、精神等独具性格化的东西在特定情境下向外的喷涌。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特征

1、情境实践性——植根多元的教学场景

现象学的口号、现象学家们接近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就是“回到事实本身”,它注重的是在不同的情境、境遇之中显示个别的、活生生的、活在现象中的“本质”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智慧是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情境,是特定时空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教育关系状态,它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体验成为可能的环境与条件。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是师生生命的历程。因此,在课堂中,师生应共同呼吸,共同成长,共同谱写生命的华章。有智慧的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做到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尽快使自己真正成为智慧型教师。[8]”没有教学工作现场,就没有教学智慧的表现,换言之,教学智慧必定是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养成,并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检验的。故情境实践性是教学实践智慧的本质特征。

2、个体独特性——凸显个性的教学风格

在现象学研究中,研究者从生活世界出发,主张差异是第一位的,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由于年龄、工作经历、思维方式及行为特征等的差异以及对教学自身的感悟不同,使得应对教学问题的智慧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表现水平截然不同。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的生动讲解,教学事故的恰当处理等,都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库姆斯(Combs)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既是一个人,也意味着是个独特的个体,教学实践智慧又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形式,是教师个性的独特表现,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顿悟。教学智慧的个体独特性即表现为教师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和处理教学问题的独特方式。个体独特性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一个重要特征。

3、动态生成性——诱发教师专业的成长

现象学中研究者从生活世界出发,把生活经验的本质通过对现象的探寻挖掘出来,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需要将一般意义的理解、假设、前提等悬置起来,这就是胡塞尔所提及的“加括弧”,也就是把我们所了解的现象的已有知识置于括弧之外,教学实践需要我们从抽象的理论返回到真实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任何教学行为都不能靠之前的经验得到,也不能按照某种理论推演,是被“一次性”消费掉的,教学是真正不可能同时踏入一条河流的,故而是生成性的,任何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事先都不可能没有计划,我们总可以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做一些准备,但教育实践从来都不是教育计划的完美执行。实践智慧不仅是课堂的一种存在状态,而且更是一种发展状态。机智的行动是永远无法事先计划——它总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表现为一种“即席创作”。教育实践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生命性、综合性以及魅力都是教育实践智慧性的衍生性表现。如同大楼的落成需要“蓝图”与“施工”一样,课程是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理论是简单明了的,而教学实践却是复杂多变的,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 中“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换的弹性目标、空间和时间,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贴近每学生的实际状态[8]”

4、内在缄默性——形成内化的教学素养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长期内省反思所得的隐性知识转化而成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学活动,故教学实践智慧具有内在的缄默性。何为智慧,至今仍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曾有位哲人言道:智慧只能“以道观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的都不是智慧,你只能去体会。说那些不可说的东西,就是在体会智慧、表达智慧,这是非常玄妙的。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亦即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种潜在的思维活动,是典型的潜意识,时刻隐含在教师的知识、经验以及习惯中,如包括个体从事的所有关涉教育活动经历的感知、进行学科教学的经验的积累等,以缄默性教育观念形式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在应对教育情景时,以整合的方式被提取并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教学智慧是教师难以把持难以驾驭的,但是可以培养的。

5、策略实效性——用于实践的经验积累

实践智慧是教师的隐性知识被激活并显性化的过程,它侧重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及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加涅(Gagne,R.M.)在1979年做了一项实验,将“有效策略”的训练程序教给教师,实验证明将教学常规教给教师后可促进教学,显著影响学生学习。尼利(A.M.Needy)1986年对新教师备课时的认知进行了训练,结果发现受过训练的教师在教学上优于未训练的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方法,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必然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及教学策略。尽管教学智慧是个体的行为能力表现,但在处理课堂教学的一些特殊问题时,如学生突然提出违背常理、常规的问题等,还是存在一定的共同方法的,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讲的“机智表现为克制、机智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机智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机智表现为潜移默化、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6]”等,以及陈桂生讲到的“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等[9]”,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处理类似的教学事件与问题,防止一些简单化、情绪化、粗暴化的做事方式。

6、专业反思性——生成挑战的传统问题

专业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背景等,批判性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探究解决自身与教学目标差距、教学工具得当等方面的问题,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敏锐的把握情境、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策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必定将个人知识参与到活动中,现象学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性的关怀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实践智慧研究的目的不是建立一系列精致的理论,而是实现对人以及人生存的关怀,为此,教师对自己生活经验、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选择能力、形成对个人专业发展有本体意义的个人化知识的关键,同时通过对它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许多隐性的鲜为人知的但是会非常有价值的领域,进而有助于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有人将教学实践智慧比喻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 [10],实践智慧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但并不是不可获得的,如马克斯·范梅南所提到的:“以为智慧的教育者认识到要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必须知道‘孩子此刻在哪儿’‘孩子是怎样观察事物的’,这个学生从他本身的角度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因而不能跨过街道走进学习的领域。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身边,帮助孩子要认识跨越过去的低昂,为孩子找有效地方式帮助孩子顺利走到另一边来,走到这个林格爱的世界中来。在这种行动中确实包含了educarer的意义,‘引入’到这个世界上来,一个增强了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和理解力、茁壮成长的世界中来。[6]”将对孩子的情感内化于自身的信念、价值中,其实践智慧的真谛得以彰显。总而言之教学实践智慧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供人思索的东西,而且这种思索是一种过程中的思索,而不是结果的追逐,需要我们在思索的过程中“品位”智慧,“感悟”智慧。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09.

[2]现代汉语词典[S].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625.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4]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37

[5]陈桂生.再谈“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5,(6):61

[6]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4.260.

[7]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41—46

[8]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6):24

[9]洪汉鼎.论实践智慧[J].北京社会科学,1997,(3):25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8

【关键词】教学智慧;智慧课堂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做个有智慧的教师,善于发掘教材、创造性处理与运用教材;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展现出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对此,笔者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教师如何发挥教学智慧,打造智慧课堂。

一、活用教材,尽显课程智慧

对于优秀教师而言,他们也是出色、优秀的“课程工作者”。换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是单纯“教教材”,而是善于重新开发教材、灵活调整教材、适当补充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彰显出课程智慧。同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发挥课程智慧,精心备课,创造性教学。

第一、“吃透”教材。在新课程教学中,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再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或整合教材,创造性运用教材,而不是死守教材,照本宣科。比如在分析某物理知识点时,可利用教材例子,也可呈现其他例子,而不是将课本看作“钦定文件”;将一些有关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使之变为新的学习主题;参考各版本的教材,得到教学启示;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课本内容不一定全部讲。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编排了一些学生自读材料或特有栏目,课堂上教师应有所选择,以便给学生留出自学的机会。如“信息库”栏目,旨在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增长见识,同时让教材具有弹性,满足各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也可培养同学们信息搜索收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渗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搜索,获取知识。或者还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与体验,唤起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动性。

第二、更新或“补充”教材。在有效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不能照搬教材内容,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适当补充教材,即立足教材,增加其他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物理小魔术、科学家的趣味故事、漫画图片等。或者感觉有些教材内容滞后,不贴近学生实际时,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围绕课程标准要求,适当拓展延伸,将一些生活实例、现代物理科技发展知识、其他有关的课程资源等搬入课堂,补充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给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教学《光的直线传播》,可呈现一幅幅萤火虫发光、太阳发光、水母发光、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灯等,引导学生认识光与光源。其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动画日食和月食等。另外,还可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渗透德育教育。或者对于教材上没有的知识或概要知识适当补充,又或者组织专题研究或专题讨论等,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如物理电学实验专题研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深化。

二、创新方法,突显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打破灌输式教学,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制度探究性学习,由学会知识转变为善于学习,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1.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制度探究性学习

在以往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台上不断讲解,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讲。虽然这一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却无法满足现代教育要求。若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则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自主获取新知,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教师。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相机诱导。如教学《汽化和液化》,分析沸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烧水时的情形,自主提问,比如为什么水开了会冒气?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让水烧开?水沸腾时有哪些特点?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继续升高?水熬干了,这些水跑哪里去了呢?等。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大胆猜测,小组交流,制定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解决问题。于是,学生想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①在烧杯中倒入冷水,用酒精灯加热。水温达到90C°时,隔1分钟记录1次,直到沸腾后5分钟为止。②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用酒精灯加热。然后分成大组,分别用冷水与热水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而后教师点评与补充,共同小结。

2.由学会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同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不但把握物理知识,也学会巧妙学习。①比较学习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相似、易混淆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器材、仪表等,可引导学生比较学习,列表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理解。譬如压力与重力,由定义、产生原因、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大小、作用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列出有关表格;电压表与电流表,由符号、连接方式、作用、是否直接连接上电源比较两者的区别。②善于观察。在物理学习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一方面,教学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时,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加深认识。比如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传热,哪些不易传热?戴着眼镜,从温度较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会蒙上白雾等。另一方面,借助演示实验,指导观察方法。比如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哪些实验仪器、如何开展,怎样观察等。

【参考文献】

[1]周久璘.物理教学的课堂应该成为智慧的课堂[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2期

[2]谢荣洲.物理教学中的“激励艺术”[J].中学物理。2010年05期

[3]陈方正.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湖南中学物理.2010年03期

[4]刘新刚.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J].文理导航(下旬).2010年07期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9

事实上,“好班主任” 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长久以来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这直接导致许多班主任在自己平常的言传身教中存在“只见知识,不见智慧”的误区。作为班主任,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应探求教育的智慧,因为“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就是一朵花,智慧却能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花里发现一个天堂”。现代汉语词典中“智慧”的解释就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范梅南认为,“教育智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复杂的关心品质”,“教育智慧最具有个性色彩”。新时期的班主任尤其需要深入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勇于创新,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在实践工作中,要与同道共勉,与学生同行,广泛收集意见,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改进工作,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新的突破口,这更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可以这样说,教育是用智慧来培育智慧的,智慧型的班主任才能培育出智慧型的学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做一位智慧型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学生观,那就是以人为本。那么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呢?

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从对生命的敬畏中来

每一个生命都是空前绝后的奇迹,对于一个个体而言,生命都是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所以才显得伟大而且值得敬畏。班主任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他的工作应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因此,班主任应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为教育的原点,并能将其始终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这是智慧型班主任的首要表征。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目中有人”,要目中有班集体这个大家庭。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往往把学生仅仅当做受教育的对象,当作被动接受教育和知识的容器,是一个制度层面下的作业面,而把我们自己看作教育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忽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忽视对每一个生命的重视。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不仅与教育智慧背道而驰,而且违背了基本的教育宗旨,是班主任生命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这样的班主任不会重视师生的交往、互动和对话,不会注重教师和学生两类群体之间生命与生命的相互交融、相互统一、相互印证,也不会形成班主任教育的大智慧。

有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叙述了自己的一段管理经历:刚担任班主任没多久,有一个名字就占据了我的双耳。可听到的不是他与人打架,就是骂人。当大家专心听老师上课时,他却朝同学们做起了鬼脸,有时又整堂课找不到他的人影。有一次,课刚上一半,他进了教室,还嘻嘻一笑:“我在厕所大便。”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上课的教师更是无可奈何。我有时怀疑他的神经有问题,甚至想放弃对他的管教。可一想到我要是放弃了,说不定一朵生命之花就从此走向凋零,于是我重整信心,调整心态和方法,慢慢走进他的生活。原来这孩子从小就患有多动症,父母又常年在外打工无法照顾他,就把他交由姥姥和姥爷管。两位老人对这个外孙束手无策,唯一的希望就是学校和老师了。我当时就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为了使他重新树立起追求上进的信心,我一次又一次和他谈心,鼓励他,帮助他卸下他思想上的沉重包袱。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能独立完成作业,上课也比较专心,有时举手发言,而且特别遵守纪律,不再和同学打架,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看到一名学生在自己的教育引导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内心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从对学生的爱与宽容中来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一位工作艺术高超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一颗爱心,这是老生常谈,也是老生“必”谈。一位班主任没有爱,要做好教育工作是不可想象的。爱是现代教育的第一法则,没有爱便没有现代教育。特级教师丁榕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应是真、善、美的代表。要想让学生接受教育,就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一颗闪亮的童心,通过爱的力量,来发挥情感的作用。

教师的爱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它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它是道德与人格的统一,它要求教师具有献身于教育的远大理想,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热爱真理的精神。班主任是教师队伍里的排头兵,所以这种爱在班主任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爱的集合,它就像母亲爱孩子一样无私,像父亲爱儿子一样严格而慈祥,像战士爱祖国一样忠诚,像兄长爱弟弟一样宽厚,像姐姐爱妹妹一样温柔又体贴,像哲学家爱真理一样执著而痴迷。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其理论核心就是把教育看作心灵培育的艺术,可以讲爱与宽容是教育的大智慧。

广东省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班主任培养对象张彤曾做过《不一定按牌理出牌》的主题讲座,这里有许多案例诠释了“目中有熟”的内涵。一群懵懂好奇的学生,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成熟,扮酷学吸烟。对此,张彤老师的处理可谓是“大逆不道”——请给我一支烟。这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也正由于张彤老师的这不可思议之举,一下子让犯错的学生们找到了同路人,放松了警惕,这也就为张彤老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教育契机。教育契机往往就是一闪而过的,张彤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最后也在张彤老师的教育下将烟扔进了垃圾桶。张彤老师的教育智慧来源于其对学生的爱与宽容。

成语“揠苗助长”的寓意是,谁破坏规律,谁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育也是如此。面对犯了错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这是青少年身心发展中必经阶段出现的问题,要给予教育疏导不能直接地去否定。这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体现。

三、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从教育实践所形成的教育机智中来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意料之外的情况,能够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种能力。这是形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班主任捕捉最佳教育时机的重要条件,是班主任教育水平与能力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在教育机智中,既包含了班主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含着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更包含了班主任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的准确程度和科学程度。班主任如果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而要形成教育机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保持高度克制的心理状态。对待学生,有些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何时克制自己,何时忽略什么事,何时该等待,何时“不去注意”某件事,何时后退几步,而不去干扰、干预、打断别人的工作,这都是一种机智。而班主任的这种机智水平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珍贵的礼物。面对学生大摇大摆的吸烟行为,班主任能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高度克制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老师教育机智的体现。

富有机智的班主任还应当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调控各种局面。不仅要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班集体的学习风貌和发展动向,而且要能从微观上洞悉学生个体的心理现状和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班主任的教育目的与学生的发展目标和谐一致,进而产生共振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班主任即一班之帅,遇事不能迟疑不决、优柔寡断,而要善于见微知著、当机立断,能有效调控班级局面,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

另外,学会用幽默的语言实现“软着陆”也很重要。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许多班主任教师体会到了幽默语言的教育力量,所以在教育中经常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有些教师没有体会到幽默的威力,这些教师认为,怎么可以和学生开玩笑,那不是有失身份吗!所以一天到晚脸上结了霜,板着面孔。学生见了班主任像耗子见了猫,能避开绝不打招呼。班主任不在,学生如百鸟鸣春;班主任一到,学生如雄鹰入林,死气一片。班主任与学生隔着一个冬天,别说和谐,师生之间连话都不说,更谈不上教育了。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正好相反,幽默诙谐,严肃与轻松的尺寸把握极准。早晨有学生迟到,教师说:“你家的表是不是该擦油了?”学生说:“我们家的表是新买的。”教师说:“那就是你的大脑该擦油了。”全班学生都笑了。气氛活跃了,班主任抓住教育时机,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等你,或者课后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要知道社会、人生不会等我们,机会是不能补的。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学生再一次笑了,这笑声中有理解,有进步。

四、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从对教育的反思和研究中来

“有些事情可以等待,但是学生的发展不能等待;我们可以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成就一代天才;我们可以只有一桶水,但我们要指引给学生一条河。”这是一位多年优秀班主任的反思所得,是他的肺腑之言。教师是有缺憾的存在,学生是有缺点的存在,班主任工作也必然是充满缺憾的艺术,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面对缺憾。直面缺憾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班主任要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在反思中孕育教育的智慧,在研究中生成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要做一个永远的成长者,不断学习、反思、总结,不断和家长沟通,和社会接轨,不断纠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无意识状态下所犯的错误。虽然提升自己不是很容易的,但要抓住机会,认真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教师要不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们是让孩子们活得愉快还是活得悲惨?教育活动是制造痛苦的工具还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们有没有因一时冲动伤害了学生?我们是不是真正了解学生?

班主任还要学会反思和研究,要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习惯,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全面反思,使自己的班主任育人技巧螺旋上升,尽快形成自己工作的特点,形成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养成教育机智。无智慧的班主任很难有机智的教育行动,关键还是要把自己的思考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也就是要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具体实践,把教育智慧变成现实的教育行动。机智的行动就是智慧的化身,否则,光说不练,就只会耍嘴皮子是没用的。

谈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篇10

1 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好、中、差,就可以分出三、六、九等来,学生的个体表现也是这样。学生的这种个体表现,既有先天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后天环境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教育的影响,当然这三种影响也是交互的。对学生个体而言,其影响的程度又是千差万别的。正因为这样,教育工作者就没有理由不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学业成绩有差异是正常的,学生的思想认识及行为方式有差异也是正常的,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和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建构好现代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就意味着学生也是不成熟的人,无论是知识、情感方面,还是行为方式都存在一定或较多的缺陷。在课改进程中,我们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对“问题学生”施以讽刺、挖苦,一定要杜绝歧视“问题学生”的现象发生。我想,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坚持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现代表现。这些也许是旧话重提,但这确实是教师的智慧体现。同时,智慧的教师还善于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信任同学、互帮互助的优良习惯,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以保证小组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这一点对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精心研究,对课堂充分预设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在杜郎口中学和许市中学考察时,我们发现其教师都不再带备课本进教室了,但教师上课却得心应手,课堂流畅完美的程度让大家赞服。其实,这就是课改成功教师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有形的背后更多的是教师课前对课程标准、文本和整个教材知识体系的精心研究,对学生认知水平、学情和学习能力的充分了解。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学情方面他们都能了然如胸,并能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对预设的问题又再次进行研究,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来。所有这些,对于一般教师是做不到也做不来的,我们课改教师要加强研究和修炼,努力达到这种境界。

3 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是教师的一种高度智慧

过去较长时期,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应以教学目标为终点直线推进,与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东西在课堂上越少越好。这种认识下的课堂会降低学生发展的动力――学习的动机与兴趣,长期工具化的课堂也会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以及展示与评价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动态和开放的,生成性的成分也很多,这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开放精神和敏感性,能够理性摆脱教学预设的控制。前面,我提到充分预设是教师的一种智慧,那么,在这里我必须说明:及时捕捉课堂内的学生生成,并合理地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是教师的高度智慧。前不久,我到一所学校听课,在四年级语文《大自然的启示》的课堂上,当学习到“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时,一个学生大胆地向教师发问:老师,请问什么是流线型?这是一个教师没有很好预设的生成问题,当时老师支支吾吾给大家解释了很长时间,但学生(包括我)最后还是不知所以然,因为这个小小的环节没有把握好,大大的影响了课堂质量,给学生一种被忽悠的感觉,说得严重一点,教师这样做是对学生创造性和智慧火花的抹杀。这种情况,教师可安排学生先讨论,如果讨论还没有结果的话,就布置学生和老师一起课后查找资料寻求答案。这样的处理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养成学生善于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的好品质,其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了。所以,课改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更应该是智慧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