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发展前景十篇

时间:2023-08-28 17:04:24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应用;发展

企业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应用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组织基础之上,同时还要与当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相结合,运用各种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辅助企业管理者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应用,不仅代表的是一个技术系统的应用,更应该是一个管理系统的应用,把技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价值,企业的利润以及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都会得到提升。所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需要企业进行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持,还需要组织基础、管理理念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完善与创新。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概述

所谓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依据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相关的软件系统为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在应用这一工程时,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更新与调整。

网络建设是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之所在。企业要改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网络技术的运用程度,推进各个人力资源部门的外部网建设和内部的局域网建设,为公开人力资源信息和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开辟新渠道。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必要性

企业中应用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在过去手工管理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所从事的所有工作,包括组织培训、设计工作、招聘员工、档案管理以及工资发放等较为具体琐碎的工作,都必须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工作效率较低且比较容易出问题。信息系统的介入,就会减少手工作业产生的统计、查询等方面的繁杂的计算工作,从而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运作效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运用还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减少了企业员工之间的通讯费用,降低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二)有助于企业实现更加人性化的管理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的员工与企业之间能够进行利益的互动,从而体现这一管理系统的优越性之所在。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让企业在吸收先进管理理念的前提下,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优化,为企业建立一个更加人性化、信息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从而真正体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应用具有较强的要求,目前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一系统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应用的现状与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应用标准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企业要想成功应用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一定要具备的条件有三:一是网络要畅通,二是流程要规范,三是基础要牢固。但是目前企业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流程方面来说,现在很多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如果按照正规流程的话,首先应该是缺岗,然后再进行招聘,最后通过筛选进行录用。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在引进人才时,很少走这个流程,非正常招聘经常发生。另外,我国的市场经济才有20年的历史,企业的管理基础仍然非常薄弱,很多企业都在是以传统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管理流程处于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

(二)过于重视技术而忽略其他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起着关键作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等同于技术,很多企业过分重视技术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因素,这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应用价值的提升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保障其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另外,企业的管理观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味注重技术,而忽视其他,不仅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智能化;景区;游客;管理

一、系统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收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外出旅游度假已逐渐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使得我国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国内旅游市场已经达到15亿人次,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到4000多万人次,入境旅游市场达到一亿人次,全国旅游总收入已突破一万亿。未来10年间,全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逐步迈向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管理和运营的信息化时代,加快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景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是强化景区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景区的品牌及声誉、提升景区行业竞争力、实现景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景区智能化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二、景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思路

景区智能化系统将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旅游、强化管理、着眼发展”的景区建设理念,结合景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充分发挥智能化管理效能。

1、以人为本

景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坚持以游客为本,以游客为重,为游客着想,方便游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将智能化系统建设与景区规划、建设及发展相结合,建设人性化的和谐景区。

2、服务旅游

基于宽带光纤网络,集计算机、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建设集成化程度高、信息化水平高、具有实用、高效、经济、可靠的景区智能化系统,逐步建立和实现景区内部、各景区之间的智能化管理和综合多业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3、强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景区内的数据联网,采用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智能化系统准确统计经营收入和客流量并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和分析结果,为经营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合理安排日常业务工作,制定新的资金投入和营销计划;通过全方位的视频监控,实时掌握各景点的状况,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4、着眼发展

景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克服了时间上和地域上的限制,及时准确的掌握信息和反馈信息,加快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速度,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是提高景区行业竞争力、实现景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

3.1综合布线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介质,是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传输平台。

系统采用分层星形拓扑结构。第一层为干线子系统,包括网络中心的主配线架至现场分配线架的干线光缆与配线设备,数据主干采用光缆,语音主干选用光缆或大对数电缆;第二层为水平配线子系统,由网络节点的分配线架至用户终端的配线电缆、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水平配线选用超五类以上电缆。

3.2计算机网络子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整个景区的通信基础,支持所有基于网络的系统和业务。

网络系统由核心层和接入层二层网络构成(可根据需要增加汇聚层形成三层架构),骨干传输网络采用千兆/万兆冗余星型结构。在网络中心设两台核心交换机作为冗余热备,在景区现场网络节点设接入交换机,前端设备就近连接到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通过千兆接口与核心层交换机连接。

核心交换机及接入交换机背板带宽及端口数量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配置,特殊环境可考虑采用无线AP方式。在网络中心通过防火墙、路由器等设备接入INTERNET网络,满足INTERNET网络访问需求,同时保证景区网络的安全。

3.3游客应急求助电话子系统

游客应急求助电话系统由应急求助终端、管理主机及程控交换机等组成,求助终端分布到景区的各个区域,并处在现场视频摄像机的监控区域,求助终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与监控中心的程控交换机和管理主机相连,游客通过求助终端实现向监控中心报警及应急求助等功能。

景区各区域的应急求助终端的报警或应急求助,监控中心可马上知情并迅速处理,并可调用现场的摄像机图像,同时存储报警或应急求助信息,包括音频及视频等信息,便于事后的调查取证,在维护游客权益、打击犯罪、提升景区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综合安防系统设计

4.1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在交叉路口、重点部位等处安装摄像机,对景区现场实施全天候、全方位24小时监控并录像,强化景区安全管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服务质量。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图像编码采用MPEG-2/4或H.264等压缩格式,前端摄像机可根据传输距离灵活选用同轴电缆或光缆等方式传输至就近的网络节点,经视频编码器压缩编码后传输至接入交换机,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视频交换、传输功能。

在监控中心设服务器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配置和管理功能,通过管理终端实现对视频图像的监视、控制、查询、调用和管理,采用视频解码器把数字视频信号转为模拟信号显示在电视墙上,并设置IP SAN磁盘阵列存储高清晰视频图像。

景区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网上,世界各地的游客可通过INTERNET网络远程访问景区摄像机,对景区进行远程视频浏览,实现景区对外宣传、吸引游客的目的。

4.2入侵报警子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用于探测是否有人非法进入景区,有效保障景区安全,实现预防性报警功能。

系统主要由前端探测设备、总线报警主机及管理电脑构成。前端探测设备通过总线扩展模块接入总线报警主机,总线报警主机通过TCP/IP网络与管理电脑连接。当探测设备检测到非法入侵事件发生时,管理电脑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并以电子地图方式显示报警位置,同时自动弹出相应的监控画面进行存储和确认,还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警。

4.3门禁子系统

门禁系统主要用于对重点区域的出入管理、登记以及员工考勤管理功能。

门禁系统一般采用现场设备、现场管理和中央管理三层结构模式。中央管理层主要由管理服务器及工作站组成;在各网络节点设现场管理层设备,由网络控制器组成;现场设备由现场控制器、读卡器、门磁、电控锁等组成。中央管理层与现场管理层通过以太网通道连接,现场管理层与现场控制器通过现场总线方式连接。

在正常情况下门禁系统由中央管理层设备实现集中监控,在中央管理层设备故障情况下可由现场管理层设备实现本地自治。

4.4巡更管理子系统

根据景区范围大的特点,一般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

在景区重要部位安装巡更点,并制定巡更路线,景区巡逻人员携带巡更棒,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采集巡更点信息,巡更完成后在监控中心通过下载器将巡更信息传送到管理电脑里,并根据需要输出巡更报表,加强景区巡逻人员的管理。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3

引言

旅游产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热点话题。国内外对旅游产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以及网络旅游信息搜寻方面,形成完整的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体系、旅游网站构建以及网络营销和旅游信息搜索决策模型,而后经过不断地研究深入,提出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而针对旅游产业而言,正是在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中的转型与变革则被称为旅游产业信息化。2015年国家旅游局在发展旅游的“515战略”中提出“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化武装中国旅游业和社会管理”,随后《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推进各层级、各领域的旅游信息化。”由此可见,旅游产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内涵

旅游产业信息化是指基于现代通信科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方式或手段,对旅游产业核心要素、信息要素以及其他实体要素进行深层加工和功能重组,以此来辅助决策、加强传播并促进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为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后盾。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需求爆发式增长且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不仅促使旅游产业传统六大核心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在产业内部不断融合,也推动旅游产I向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领域不断渗透融合,向全域旅游和旅游综合体发展。因此,旅游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同时还包括通讯系统、交通运输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企业等的信息化建设。

二、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1.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端,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下辖八县两区(其中固始县由省直管),六个管理区、开发区,总面积为18915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末,总人口869.77万,城镇化率42.77%。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015年信阳市全年生产总值1877.75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9321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2元,同比增长10.8%。

目前信阳市旅游产业正处于潜导产业向主导产业过渡阶段,市政府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撑产业来推动,建立完善旅游市场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落地实施。

2.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信阳市2015年全年旅游2326.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旅游总收入135.03亿元,增长16.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19%。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5处。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4家(其中四星级饭店5家,三星级饭店18家,二星级饭店1家),共拥有客房3372间(套)、床位6155张,从业人员2776人。国际和国内旅行社38家。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将近20万,旅游服务水平逐年提升。

(二)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旅游行政管理层面

信阳市政府在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并大力提倡,建立信阳市旅游局政务网(http:///)以及信阳旅游网(http:///可能由于网站维护原因,目前只能通过网址搜索),构建旅游行政管理、形象宣传、信息资讯以及交流互动等各个功能模块子系统,开通信阳旅游局官方微博及官方微信。在政务网系统主要展示政务政策、法规、安全、招商等行政管理信息。

2.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相关方面

目前信阳市共有国际和国内旅行社44家,在互联网建立网页的只有21家,有独立域名的不到10家。在信阳旅游网页虽然创建旅行社信息模块,但并没有对旅行社企业的介绍或者相关的链接。旅行社与相关单位之间业务往来渠道基本依靠互联网和业务管理软件或系统,实现基本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但对于面向旅游消费者群体,由于受制于部分旅游消费者对信息化手段的接受能力问题,信息化建设程度低,方式基础,依旧偏向传统化。

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景区信息化是实现景区基础设施升级的必经之路。信阳市现有A级及以上的22处旅游景区基本都还处在传统的景区管理模式之中,信息化手段运用较少或者没有,部分景区实现了WIFI覆盖,当前流行的电子导游、导览、线上电子门票以及基于景区周边或沿途的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或购物商店等的推送信息没有实施,目前只能依靠专业的导航软件或者团购网站来获取,这样以来,景区仅仅停留在传统游览观光或体验功能阶段,没有起到或者弱化了带动旅游其他要素发展的主体地位作用。

由于饭店自身经营管理需求,信息化手段在其日常营运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且应用广泛。信阳市目前有34家星级宾馆,在内部管理及对客服务方面基本都实现信息化,从无线网络覆盖、到客房管理、员工管理、客户管理、物品调拨、订餐、订房等基本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在网页建设方面,信阳市34家星级酒店虽然只有9家建立了独立域名的网站,但是其他25家在互联网都建立网页以展示形象,进行营销宣传,都能够实现在线订房。

交通是旅游活动实现的必要前提,现代交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命脉。信阳市交通区位优越,区间交通的网络化和高度信息化为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在市内各车站均有通往信阳热点旅游景区的班车或公交线路,但是在信阳旅游网和信阳市旅游局政务网上并没有对信阳市内公共交通线路做出介绍。市内各个车站也没有关于信阳市旅游公共交通的查询系统或者导视系统。

信阳市康体娱乐及餐饮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满足其现有的经营规模。康体娱乐及餐饮企业80%以上都实现WIFI覆盖,在内部管理方面,基本都采用了适应各自规模和服务方式的软件系统;50%以上和康体娱乐企业和80%的餐饮企业通过利用团购网、微博、微信站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推广和销售,并实现手机支付功能;10%左右的餐饮企业建立顾客自助点餐系统或网站,实现IPAD或手机终端点餐支付一体化。

3.旅游关联产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了旅游产业不断向其他产业领域渗透,信阳市目前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初有成效的首先是农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城市工作生活竞争与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向往体验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由此引发乡村旅游热点。据统计,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信阳市全市30多个主要乡村旅游景点和传统古村落日平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以上,以参观信阳毛尖茶采摘制作的茶乡风情游也非常火爆。由于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农产品本身的一些特性等的限制,信阳市农业产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较少,部分农村甚至没有宽带,移动网络也只有3G。全域旅游发展趋势下,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影响到信阳市旅游产业链整合的速度与质量,其他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影响着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的水平。

三、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信阳市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核心要素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低水平阶段。旅游景区网站建设滞后,部分已建立的网站缺乏创新,网站维护不到位,没有及时更新有效信息。无论是在经营管理还是对客服务方面信阳市景区、旅行社及交通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对现代信息化技术利用相对较少。另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其他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样偏低。

(二)对现有信息技术设施应用不充分且信息共享性差

信阳市政府建立信阳旅游网(http:///),从网站的布局和内容方面来看,笔者认为这是对信阳市旅游产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站,但是目前对该网站的推广力度明显不够,在百度输入“信阳旅游网”目前是无法找到该网站,该网站目前也无法通过手机端搜索到。在网站内容方面,缺少了针对一些通过公共交通自由行游客的交通线路的介绍等针对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另外网站管理系统与旅游企业如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店、景区等信息共享程度低,只有简单的图片介绍,虽然建设了论坛,但是互动为零,没有实现应有的功用。

(三)对旅游产业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智慧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势,而旅游产业信息化则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经阶段。信阳市旅游企业及旅游管理人员对产业信息化的认识仍停留在开设网站或者在网上销售产品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所能带来的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共享的便利以及更好的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另外,缺乏专业人才引领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理念并统筹规划旅游产业信息化布局。

四、促进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首先,信阳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明确作为管理主体的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建设及智慧旅游发展理念的相关政策,科学统筹,大力推动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第一,优化完善信阳旅游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一方面要与省级或国家旅游产业相关数据系统相连接,及时获取产业最新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信阳市旅游企业、景区等充分利用该系统与行业最新信息动态实现对接,提高旅游信息共享性。第二、大力推广信阳旅游网的使用,开发相应的手机版网页或APP,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渠道推广宣传,提高受众的范围以及时效性。第三,要充分利用LBS等位置服务信息系统,及时推送信阳旅游服务信息,使游客落地信阳就能便捷的得到需求的服务。第四,要及时构建信息化的旅游应急管理或预警系统,以便在旅游旺季时为旅游者提供更为周到和多样化的服务。

其次,提升旅游企业、景区以及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对信息化理念的认识,加强旅游企业、景区等的信息化设施建设。旅游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和经营需求建设及内部管理和对游客服务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景区可充分利用WIFI网络和手机终端或者二维码技术,实行集景区讲解、导航、导览、导购等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的智能服务。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4

旅游业已经成为发展较快、经济贡献指数较高的行业之一,尤其是随着各地旅游景点开发的深入、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是,由于国内旅游起步较晚,在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以及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瓶颈。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当前国内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国内旅游管理水平提高的具体的优化对策,以期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关键词:

旅游管理;困境;对策;优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2202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国内旅游起步较晚,在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以及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瓶颈。

1国内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旅游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反衬出了旅游产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体制问题是当前国内旅游管理的主要障碍,缺少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旅游管理就呈现出了无章可循的局面。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诸多行业的支撑,如果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等不够配套,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就必然会陷入困境。首先,旅游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比如,寒暑假、黄金假期等等,几乎所有的旅游交通干线都会告急,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其次,旅游住宿形势严峻,从国内饭店的布局来看,绝大多数的旅馆、饭店,尤其是星级饭店几乎都无一例外的集中在大城市,这与当前的生态游、农村游、度假游等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一方面是大城市的饭店是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乡村”供不应求,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旅游业本身就属于成本较低、收效较快的行业,但是,当前国内旅游业将旅游、生产、销售几乎完全割裂开来,旅游促进销售的优势未能够得到发挥。以上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着问题,体制问题不解决,旅游管理就很难从根本上得以提升。

1.2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于可以说,信息技术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入的地步,同样,旅游管理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由于旅游产品是无形的,生产、消费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点、环境,其更多地是引发了旅客的“流动”,而不像其它行业那样是“物流”,因此,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并不重要。但是,人的流动必然要涉及到费用的支付、商品的购买等等,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够为旅客提供及时、满意地服务,比如,电子商务支付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程度不高,就必然会造成旅客旅游信息、产品需求信息搜集成本较高、误差较大的问题,无形中降低了旅游业的获利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当前一些“乡村游”的景点,根本没有什么信息化可言,这极大地制约着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并进而会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3旅游管理法规缺失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当前,国家尚未制定出完善的旅游基本法,旅游法律规范严重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法规大多属于临时性、地域性比较明显,由于尚未制定较为完善的旅游基本法,旅游景点纷纷制定了当地的旅游管理法律规范,而这些规范基本上是为了维护景点的利益,忽视了游客的利益保障,其实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另外,大部分的旅游管理都属于条例性质的,法律保障力度明显不够,比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等,虽然在旅游景点的管理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其已经远远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2)旅游管理法规片面性比较明显,绝大多数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都将景点维护、环境保护等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而旅游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的法律条文却较少,这就限制了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景点的开发;另外,由于景点保护、游客人身安全保护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4旅游宏观管理失控

从宏观管理的层面上来看,国内旅游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部门管理的形式,比如,同样是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业,其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这就造成了管理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部门管理的模式导致整个旅游业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境下,旅游业的竞争更是近乎于进入了白热化的境地,行业内部矛盾比较突出,在宏观上进行协调、平衡以及控制根本就难以实现。同时,国内旅游在不同的地区,相应的政策也不同,再加上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旅游管理监督严重缺失,游客的权益遭受到了极大地损害,比如,在各大旅游景点频繁出现的宰客现象,游客投诉基本上都很难得到满意的解决,这不仅损害了这些游客的切身利益,而且依靠游客进行“人际关系”营销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给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损失。

2国内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

综上所述,国内旅游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对景点所在区域的“城市品牌”的宣传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2.1健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体制的完善是促进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因此,国内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应该从健全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入手:(1)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旅游业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应该根据产品、劳务的不同进行分类,改革旅游景点管理体制,实现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职能整合,这有助于理顺旅游管理的关系,显著提升旅游业的管理水平;(2)深化旅游计划与投资管理,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必然要涉及到投资,为了避免景点开发的重复性、盲目性,必须要结合景点所在地的特点,有序开发、价值开发,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2提高旅游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旅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的支持,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旅游景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网络平台,积极实施旅游景点的网络营销,与各大银行合作完善旅游景点的支付流程,与各大宾馆建立起旅客信息的共享平台,实施“病毒式”营销。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信息的宣传,提高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当然,信息技术的实施,必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旅游景点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从而实现旅游景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的目的。此外,还应该建立网络反馈意见箱,及时地搜集游客的反馈信息,并对游客的每一次网络投书、反馈意见都给予答复,久而久之,旅游管理水平就会实现质的提高。

2.3实施旅游统一管理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的旅游宏观管理基本上是呈现出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不同的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策略、旅游管理方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不同,造成了重复性投资,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必须理顺旅游管理的主管部门,实施统一、集中化管理。宏观上,由相对比较固定、比较单一的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在微观上由旅游景点进行自负盈亏式的管理,但是,旅游景点的门票、交通费用等仍然应该实行“限价”策略,否则就有可能频繁的出现“宰客”现象。统一管理并不是集权化的管理,而是结合当前国内旅游景点开发、管理的现状,给企业更大的自主管理的权利,政府部门只是进行宏观调控,这样有利于建立旅游行业的公平竞争局面,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2.4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旅游业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大,首先必须要完善旅游业管理的法律规范,建立适合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旅游基本法,基本法的建立可以为各个旅游景点、旅游主管部门优化旅游管理基本条例提供“蓝本”,从而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监管,如果监管不到位,从业者就有可能铤而走险,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恶意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景区内商品的销售价格,给游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旅游主管部门必须要用好行政管理手段,比如,行政许可、行政监督以及行政强制等手段,通过这些行政手段的威慑力促进旅游管理的规范化。

2.5项目开发与管理要紧密结合

当前,国内旅游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做好后期的开发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注重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将管理与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否则,如果管理不能跟上旅游业的发展要求,项目投资的拉动效应就会降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与各个产业密切相关,比如,交通、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等,都会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要重点开发拉动能力强、投入产出比较低、示范效应好的旅游项目,并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投资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这样既可以解决投资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外商投资者丰富的管理经验,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

3 结论

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管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内旅游在管理体制、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因此,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够实现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燕.连云港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3).

[2]杨晓霞,向旭.论我国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J].旅游论坛,2008,(05).

[3]温泉.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5).

[4]薛灵霞.浅谈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J].职业技术,2011,(09).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移动知识管理 体系结构 项目

[分类号]F270

1 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内涵

1.1 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努力适应“快鱼吃慢鱼”这一新的生存法则,人们需要实现随时随地保持知识的获取和信息沟通的目的,移动通信技术就是为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而出现的新技术。据统计,2009年中国移动行业手机用户数共达到7.26亿户,其中,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5.22亿户,中国联通用户数升至1.476亿,中国电信则达到5609万户。2010年12月,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商――中国移动的用户达到85900.4万户。目前移动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定位、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远程监控等服务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突破,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和无线技术在演进中相互竞争、互相借鉴,并涌现出新型射频技术,如MIMO和OFDM技术等。这些便携的通讯设备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随时随地在线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由此而产生的移动电子商务、手机银行、手机图书馆以及其他一些基于移动特征的应用正在显著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既有方式。如目前移动计算中最流行和最有价值应用的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就涉及到以下方面:①人身安全和紧急救助;②与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③线路查询;⑧集团车队、人员的调度管理;⑤物流管理;⑥广告;⑦友情、娱乐。

移动通信技术带来了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相对于非移动环境而言,移动知识管理(MKM)具有无比广阔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制造、旅游展览、设施管理和教育等行业。重视移动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对我国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2 移动知识管理的概念

移动知识管理,可从人、组织和技术三个不同领域来理解,目前国外有两种倾向:①侧重移动性。如Leh―ner等人认为知识的移动性与移动访问知识和信息相关联,表现为知识源的移动性、知识形成地点的变化、知识密集业务过程发生地点的变化,该定义主要强调的是“移动知识”,而忽略了“管理”方面。②更为关注移动技术和管理活动的融合。如Matthias Grimm等认为,知识管理和移动计算有一个共同交集――背景,所谓背景是对围绕用户的时间、个人、组织、环境以及全局条件的总称。将知识管理和移动计算二者结合起来,能让知识管理无所不在,让移动计算更为有用――方面将知识管理系统扩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移动设备实现知识管理功能;另一方面将移动计算扩展到用户为中心,以支持移动的知识密集型工作环境。

因此,移动知识管理可以定义为:以移动技术、无线技术和背景感知技术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个性化的操作界面为特点,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持设备与后台门户中心进行知识的创造、获取、联系、组织和搜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知识支持。移动知识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基于背景感知的快捷知识获取。移动工作者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借助于移动设备的支持,使在空间上分散的业务过程的知识登记、分发和使用变得方便而简单。

2 国外移动知识管理的相关项目

2.1 MUMMY项目

欧洲基金项目MUMMY由位于瑞士的欧洲委员会和教育科学联邦局资助。这个项目从2003年开始进行,其目的是研究和开发一系列新方法,以通过移动的、个人的知识管理来提高移动商业流程效率。

MUMMY系统能够帮助移动工作者通过背景信息途径利用多媒体注释和相关地点/任务协助来连贯地捕捉和获取知识。这一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知识对象的有效通信和协作,通过提供新的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并无缝集成到手持设备,以处理知识开发的主题、分配和使用,探明移动知识管理潜在的商业机会。MUMMY在移动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功能将会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以及改进整体的工作质量(据称可以减少5%左右的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2 KnowWork项目

该项目由德国教育和研究办公室资助,并受德国航空中心监管,从2000年7月开始,由7个工业和科研机构承担,于2003年6月完成。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技术销售、建筑和生产领域的知识管理概念和工具,可以维护、链接和查询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不同信息,从不同的观点去看知识,并提供知识的基础背景。

此项目中开发了一种模型KWYKrknow what youknow”),将一系列的标准应用集成,清楚地定义了企业所有的相关对象类的属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用原型法可以实现组织管理、文档管理和流程管理应用,此外,它还提供一些独立应用技术,如全文检索、基于相似性检索和基于本体的检索方法。用户界面采用Web应用界面,员工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就可以通过Web门户进行交互。因此,该系统安装和操作都比较方便。

2.3 KIWI项目

KIWI,即在欧洲公共管理部门内建立创新知识管理基础设施。该基础上项目由意大利、芬兰、法国共同发起,2008年3月1日开始启动。KIWI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新的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以便将欧洲任何层级的公共管理部门转变成动态适应的学习型组织,使公共部门的雇员成为完全的知识员工。KIWI能够实现公共管理部门的雇员跨部门、跨层级的智能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固定或动态终端获取知识管理服务。该项目特别注重知识管理过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支持公共部门员工开发和构建大型的、多地点的国家和地区管理团队。KIWI对于公共管理部门和雇员的益处在于:①将公共管理部门转变成为学习型组织;②减少雇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③鼓励雇员创新;④为雇员提供学习新技能的机会等。

众所周知,知识管理的两大应用领域是政府和企业,该项目的实施,无疑再一次体现出知识管理在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巨大应用前景。

3 移动知识管理的典型体系结构分析

3.1 MUMMY体系结构

MUMMY系统是一个通用平台,以支持知识的获取和移动业务流程检索。它由MUMMY核心组件和一系列应用模块组成:

3.1.1 MUMMY核心 这个部分是该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集成了背景感知模块、元数据引擎、核心引擎和一个简单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了MUMMY系统的基本功能,它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应用模块,但是能够通过与外部模块(例如SVG和Hypervideo)、特定的用户

界面和相关的业务流程的协作来实现应用功能。

3.1.2 SVG协作模块这个模块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二维注释协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基于移动地图的任务协同和实时的注释共享来使得决策简单化和完成移动环境中的知识获取及存储,这有助于实现基于背景感知的有效信息搜索。由于SVG是基于XML的,采用文本传输,尺寸小,速度快,因而能制作出空前强大的动态交互图像。目前,市面上已经有100多款智能手机提供此服务,其中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的产品,由此可见,SVG手机将成为3G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制高点。

3.1.3 Hypervideo模块和SVG模块一样,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MUMMY核心模块协同共同使用。该模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应用功能和用户互动视频序列。模块用户能够通过结合具体细节和其他信息来注释视频内容,以和组织的其他成员分享他们的知识,通过团体活动的讨论,这些文件可以被修改和扩展。

通过对MUMMY项目的分析介绍,可以看出该项目是移动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个典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扩展性。该项目通过对移动知识管理理念的深刻分析,结合当前最新的无线通讯技术、材料技术和图形感知技术等,并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整个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规划,最终使得该系统能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其设计理念和项目规划方式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

3.2 FieldWise体系结构

2007年由Henrik Fagrell等提出的FieldWise体系结构主要是知识管理模型和移动技术的综合,它在移动工作环境中实现:①支持变化的任务和通知相互依赖的用户;②提供纪录的全面评述,包括注释;③提供可用的专门知识;④基于任务兴趣和长期兴趣的信息过滤;⑤能够自适应用户的偏好和移动设备的性能。

FieldWise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分析得出FieldWise体系结构主要部分的具体运作模式和程序:①移动客户端连接并发送用户说明到服务器搜索引擎。②服务器搜索引擎分析客户端的性能,选择适当的翻译器对客户端做出适当响应。③服务器搜索引擎创建一个基于用户说明的兴趣配置文件,并报存在FieldWise数据库中。④兴趣配置文件发送到查询适配器,在这里执行内部和外部源的搜索。服务器引擎接收搜索结果。⑤服务器引擎在FieldWise数据中库查找其他合作者的兴趣配置文件是否有重叠。如果有重叠,服务器引擎通知合作者,用户根据存储在FieldWise数据库中的用户偏好采取相应的响应。⑥结果被翻译并返回给移动客户端,结果在客户端显示并存储。⑦服务器搜索引擎配置兴趣,使其持续监控,不断更新用户兴趣配置文件。⑧如果兴趣进行了一次用户兴趣文件的更新,将修改FieldWise数据库,并通知用户。

FieldWise体系的实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技术细节:网络接入、置标语言、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兴趣面算法;②满足需求的方法:演变且互相依赖的任务、记录概览、可用专家的位置、基于任务和长期利益的过滤、移动服务的动态配置。

FieldWise体系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特别有用:任务有时间限制、结果依赖于自主创造而不是关联的人、具有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文化、人处于移动和分布状态。

3.3 移动知识管理背景感知体系结构

背景感知参考框架是由德国人Dir Balfanz、Matthi―as Grimm、Mohammad―Reza Tazari提出的,这一体系结构框架认为移动知识管理的关键概念是背景感知信息的处理。当系统帮助用户用移动计算设备执行其工作的时候,系统应该有关于用户当前场景的某些知识。一般认为知识是一定背景下的信息,对此稍作变改,可得出移动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就是人们在执行或将要执行的特定的行为背景下产生的需要的信息。

MKM组件的“概念立方”如图2所示:

它的三个平面分别表示:①系统用例(顶):MKM系统能实现什么样的操作支持。该平面引入“行动”维,描述MKM系统用户在移动知识工作中怎样获得特定的支持。该组块建立在背景知识捕获和检索这两个核心概念基础上,而检索包括“推”和“拉”两种模式。另外还有情境帮助、合作和共享、程序编写等模块。②背景感知(右):该平面模拟了背景管理怎样从不同的特定行动背景(创造背景或当前背景)形成情境支持,包括情境管理、当前背景、创建背景、触发背景、人、时间、环境、组织等要素。③“数据层”(前):在系统用例中,信息是怎样描述成“背景信息”的?信息及其语义描述在每一个知识管理系统中都非常关键,在移动知识管理中不可缺少。

“概念立方”模型显示了信息、背景和行动等知识管理系统基本特征的维度,通过这些维度,可以描述知识管理系统和移动应用的基本功能。在语义层被模型化和实例化的“概念立方”,主要适用于本地文本、网页、客户信息库,使用本体,这些项目都可以以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方式关联起来。

对图2中关于MKM用例的“概念立方”进行展开和细化,就可得到图3所示的MKM参考体系结构:

图3中粗体字标注的组件表示必需的系统元素(包括背景感知登记、检索或表示等情景管理以及知识共享)。斜体字表示的组件代表过程中不移动的步骤(如为移动使用准备知识,知识评价和报告等后处理过程等),这些步骤在移动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移动协作依赖于工作相关的信息,情景助理将情景相关的信息返回给用户)。

该框架中的组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充。该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移动知识管理的蓝图,其他领域具体的应用可能需要更多的扩展组件。

4 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1 大力开展移动知识管理研究和应用开发

通过对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与传统的知识管理相比,有关移动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都还不是很明确和成熟,可以说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但是从它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看出,它必将成为未来知识管理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移动知识管理是对传统知识管理的有益拓展,是符合现实工作需要和当今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学科分支。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实现企业高效、便捷获取知识、响应市场的最有效的技术。对移动知识管理及移动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探析,能够对我国企业和组织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对移动知识管理这样一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因此,积极开展国内的移动知识管理研究和应用开发十分紧迫。

4.2 结合自身特点开发设计移动知识管理系统

在移动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上应该充分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需求,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试点应用,才能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系统。从MUMMY等MKM系统可以看出,实用的MKM系统就是简单的操作界面和可扩展的丰富组件功能,并能够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最新的通讯技术和感知技术集成到系统中,从而为移动工作者带来随时随地的知识获取功能。因此,我国MKM系统的开发,应以MUMMY等MKM系统为借鉴,结合自己所开展的业务特点来设计合适的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服务于政府和企业的发展。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大数据;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计算机互联网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面对大量增长的数据信息,如何对其进行整合处理,从而使其成为对人们而言更具有价值的信息,是当前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档案管理作为一项社会性公共服务工作,是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也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档案数据的存储与获取利用,采集、搜索和储存等各个环节都是非常关键的,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每天都会新增大量的数据资料,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当前存在的档案管理问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从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1大数据背景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1.1档案管理形式发生转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传统文件档案材料记录与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获取到图片、文字等相关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等单一信息载体形式,传统纸质档案也逐渐转变为电子档案文件,文件的载体形式与呈现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电子文件的载体形式也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可以在平板、手机等终端对文件进行审核、传输、处理,在网络环境下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内容。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和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各项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政府部门也逐渐构建网络政务服务,大量的档案数据都上传到云端系统当中进行保存,同时也能够实时获取信息数据,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活动及数据记录形式丰富多样化,和传统档案文件管理方式相比,有了质的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更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档案记录与管理形式,也为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创造了有利契机。

1.2档案管理理念发生变化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各行各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档案文件的记录方式及载体有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档案文件资料都逐渐被电子形式所替代,各种格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档案管理也从以往传统的纸质载体形式逐渐转变为电子档案形式。长期以来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档案管理理念,传统载体形式,使得信息与载体是不可分离的,两者也是统一的,因此,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对档案载体的管理。但是电子档案文件的特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档案信息与载体能够分离,并且信息载体也可以进行转换,因此,也更加注重档案信息内容的管理。信息技术和社会生产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越来越多的领域及生产活动逐渐应用到网络计算机技术,从线下逐渐走向线上,现在的人们进行网络社交,参与各项活动,通过网络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满足所有的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必须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档案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及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加安全的保存档案文件数据,最大程度上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利用需求。

2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有逐步完善档案管理机制,但是大部分依然是传统档案或者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档案文件管理,档案文件的收集、整理及开发等一系列工作也都以传统形式进行,缺乏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尤其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对于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而产生的,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机制与方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人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获取数据信息,传统档案管理形式也变得落后,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效率也不高。其次,各级单位、机关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载体形式的转换及利用方式,仍有待逐步完善,需要更新相关措施及方法,大量工作有待推进。

2.2档案管理队伍与工作需求不匹配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档案管理部门与档案工作不被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属于非中心的弱势部门,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也并不高。部分机关单位、社会组织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人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也不足,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认知不足,且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不强。尤其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缺乏熟悉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且具备档案业务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导致当前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接受现代化技术手段。因此,现代化档案收集、管理以及开发利用工作缺乏专业人才,发展进度缓慢,达不到理想效果。

2.3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不足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量的数据信息不断涌现,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加,且越来越复杂化,对于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而言,这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及工作场所都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与稳定发展。当前,许多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档案信息化设备也比较落后、匮乏,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与优化,将会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受到财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且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以及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相比,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3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的应对策略

3.1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要不断地更新与优化,积极顺应时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保障相关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首先,应当逐步优化传统管理方式,不断地开拓与创新,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与整体工作质量。全面落实档案电子化、数字化建设战略方向,可通过集中优势力量攻坚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尤其是要对民生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同时对其加以开放利用,对于民生档案数据应当优先接收与建档,并优先提供使用,惠及广大群众。档案管理工作应当符合群众的需求,是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窗口,也是群众与政府之间联系的枢纽,要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在保障档案文件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各级单位对于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最终实现档案资源实时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

3.2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人才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大思想建设,不断提升思想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应当从长期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2个方面入手,通过招考、选拔等方式引进专业型人才,尤其是具备计算机能力,且又懂得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人才,从而有效改善当前档案管理队伍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相关问题。还应当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业务技能知识培训,通过相关活动进行技能的训练。不断提升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开展相关工作,逐步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水平与综合能力。通过人才引进,能够为档案管理部门输入新鲜的血液,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与团队能力,全面推进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强、具有凝聚力的专业型队伍,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3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

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现代化基础设施是非常关键的,也关乎着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首先,应当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与方式,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全面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除管理理念外,还应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断增强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其次,还应当逐步渗透大数据思维,将其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可以尝试与大数据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加大设备与技术研发力度,促进设施和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从而更好地辅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将储存和虚拟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步开拓合作的渠道及方式,充分发挥各项先进技术的作用,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4切实做好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现代化利用与管理,通过各项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档案现代化利用。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中,线下审核时间长,且查阅效率低,信息检索也不全面等问题也比较突出,通过档案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通过设置权限管理,可对目录级、文件名等进行全面搜索,搜索档案也更加的便捷化。通过精准定位档案内容,能够直接下载、打印数字化档案,实现查阅档案工作不进档案室以及不翻纸质实体,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对档案的磨损,极大地提升了档案的整体利用率和价值。还可以对各项操作实行权限管理,对档案文件数据实施安全等级管理,并定期备份,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对档案信息化管理难点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利用效率。

3.5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对档案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就一定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国家相关部门要出台关于电子文档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环境。其次,还应当出台档案数据隐私保护等法规,保障当啊哈文件资源在储存、整合和利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性,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同时,要完善档案数据资源共享体系与审计制度,明确档案数据传播范围与安全等级,保障各项制度体系落实到位。

4结语

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强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这也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重点。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逐渐打破传统思维的枷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开拓,从而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广大群众。作者简介:王英利(1971-),男,籍贯:吉林通榆,学历:本科,职称:档案管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蔡利剑.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问题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01):104-107.

[2]于斌.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16(06):69-72.

[3]施薇.大数据背景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云南档案,2020(01):55-56.

[4]谷惠敏.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机遇及对策[J].文化产业,2020(05):115-116.

[5]景艳妮.浅谈大数据背景下档案利用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0(05):83-84.

[6]高卫清,申文宏.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文信息,2019(011):44.

[7]钟虹.大数据背景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8):179-181.

[8]董臣敏,潘钰,杨静.大数据背景下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6(17):250.

[9]王瑜.大数据背景下建设项目档案数据采集与存储对策探索[J].兰台世界,2018(11):44-46.

[10]周晓玉.大数据背景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态势分析法分析及策略[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5):648-649.

[11]陈南.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卷宗,2017(036):51,52.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我国有很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一般企业的产权都在经营者手中。这样的企业大部分的精力都是销售与生产上,在财会部门的管理上比较欠缺,多是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样的企业,财务部门的人员不能够给经营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议,而是要单纯的服从于经营者的要求,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比较陈旧,缺乏科学的管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中,财务管理人员多重视企业的现有资产,而没有考虑隐形的资产。

2.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网络经济活动,互联网具有虚拟化的特点,这给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企业内部对信息管理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管理者还不能够适应当前环境的发展,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差,会给企业带来危机。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

很多企业多是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而忽略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经验,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没有系统的掌握财务管理知识,不利于财务管理在企业中作用。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企业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

1.创新财务管理体制。

传统的财务管理多是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管理,而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活动多是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形成网络上的合作。网络的共享性要求企业之间要有团队意识,把直线管理模式与交叉管理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资源。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资金进行管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活动创造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对于企业的管理多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这样有利于对企业无形的资产进行管理。所以,要创新财务管理体制,重视信息资源。

2.改变财务管理内容。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使财务管理呈现多元化,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履行社会责任,把责任意识归纳到财务管理中,比如致力于慈善事业、文化教育、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企业改变财务管理内容,树立正确的经营目标,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双赢。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模式也从以往的对账变为可以远程进行操作处理。利用了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使财务管理走向动态,拓宽了财务管理的能力,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在财务管理内容上,网络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重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加快发展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

为了保证网络财务管理的安全,需要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从制度上建立健全财务安全管理系统,把现代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企业的安全网中,用来保护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企业可以引进具有复合型人才,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

三、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需要具有高素质人才对企业进行管理,培养具有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经验的人员是当前企业管理的必经之路。为了适应当前网络经济背景,企业相关部门为了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就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2.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多是以数字化的形态来呈现,所以导致财务信息多是动态性的,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当前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为了收集更多的信息,就需要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把信息通过网络展示出来,让人们更直观的看到信息,财务信息也会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使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当前企业财务的现状,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安全系统。

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要根据当前我国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系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对企业网络管理与经营、网络安全、电子交易以及电子资金安全等问题,要求企业要在制度上和技术上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安全系统进行监管,对企业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让他们能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不受侵害。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要抓住当前环境提供的机会,勇于迎接挑战,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结合当前的情况找到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林磊.基于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2015,(23):304.

[2]刘昱彤.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259~259.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8

【摘要】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政策背景下农村信用卡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发卡前风险评估不深入,银行与持卡人信息不对称形成风险盲点,政策导向导致信用卡还款还款风险。对此本文主要从加强银行信用卡风险评估能力,改造升级信用卡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分析水平,合理把握政策导向强化管理信用卡透支资金三个方面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 农村信用卡业务 风险防范

一、基本概念阐述

(一)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

“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理念是由在2013年11月进行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要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鹜远的目标。以精准为精准扶贫背景下工作的准则,精准扶贫背景下要做到精准到位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制定规划要精准,拟定政策要精准,目标确定要精准,落实政策要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到户,确保政策对路。

(二)农村信用卡

目前还没有学者给予准确界定“农村信用卡”概念,但是通过对其内涵了解,结合本研究内容,本文认为农村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当地政府相互合作,针对建挡立卡户中有劳动能力、有借贷意愿发展生产经营、有一定预期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贫困户以家庭为单位为其发放无需抵押无需担保的“农民启动资金专属信用卡”。

(三)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察等活动来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消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农村信用卡的风险防范通常可以从制度、检察和自律管理等方面着手,以达到消除或减缓风险发生的目的。

二、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政策背景下农村信用卡业务风险原因

(一)发卡前风险评估不深入

农村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业务覆盖面广,要同时进行推广、调恕⒑耸档纫幌盗泄ぷ鳎对有限的银行信用卡人员而言工作量很大,加上现行的管理手段较落后,这就使得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农村的信用卡档案建立方面,由于发卡前调查方式不科学,如仅通过当地派出所或者口头的无实据调查就确定农村家庭情况、风险承担能力、收支状况及信用等级情况,这样形成的信用卡挡案严重失真,在具体的对象评定中并不能有效反映农村的真实情况,酿成信用卡风险。

(二)银行与持卡人信息不对称形成风险盲点

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卡后管理与发卡后检查是其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如果发卡后管理流程不科学、不合理,使其形同虚设,则信用卡透支的安全性直接受到威胁。在发卡后的风险预警机制中,往往由于信息不畅通、资源不对称而导致风险盲点的形成,使发卡后管理风险预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申请信用卡透支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在信用卡透支资金运用上不经过合理的市场需求和前景预测,盲目追求高利润项目,信用卡透支资金的回报得不到保证,而由于银行与农村持卡人间信息不对称,不了解资金用途,只关注前期发卡而不考虑后期信用卡还款问题,这就形成不良信用卡透支。同时,银行为农村提供的信用卡透支采用“整贷零还”的还款方式,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长周期性很可能会导致资金己经到期而产业还处于发展投资阶段,无法回本的情况。这就要求银行加强与农村持卡人间信息共享,在投入信用卡透支时考虑农业生产周期的因素影响,量身打造合适的贷还款方式。

三、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政策背景下农村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银行信用卡风险评估能力

防范信用卡风险的关键阶段是控制好信用卡发卡前调查、审查、审批这些环节,尽量把一些风险控制在发卡之前。首先,信用卡员必须完整采集贫困农户的基础信息,特别是导致贫穷的原因要调查清楚。确实因为启动资金问题致贫得不但可以发给信用卡,也可以考虑加大信用额度。对于不务正业的闲散人员则应拒绝发放信用卡,对此银行应探索构建一套评估体系。

(二)改造升级信用卡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分析水平

风险信息精细化分析,首先要从信用卡管理系统IT平台升级改造开始,尤其是要有针对性的对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产品的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进行优化性设计。对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产品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红线”监测数据值,为这类产品的整体风险监测提供强大的科技信息支撑。针对软件老化、系统维护更新费用投入不足的情r,应当加大相关信息技术开发,有针对性的引入高端技术,比如聘请第三方专业信息技术企业,专门负责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管理系统的开发,这样做既在提升系统开发专业化水准,也可以有效保障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三)合理把握政策导向强化管理信用卡透支资金

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业务面向贫困人口或低收入人群提供信用卡服务,旨在解决持卡人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农业产业本身具有潜在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上银行所开展的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特征,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无法依靠银行自身的商业运作来实现这类产品,只有通过政府的政策性补助才能真正鼓励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的发展。政府对银行的补助形式主要体现为税收和补贴,但除此以外,政府还应在农业产业遭遇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时主动承担风险责任,与农村进行风险共担,给予一定的补贴,在降低农村损失的同时降低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确保银行信用卡透支金额资金回笼。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信用卡业务的实施过程中,银行要加强在信用卡发放、资金利用监督等过程中的法律、政策运用,对符合国家政策支持和精准扶贫背景下专项资金使用的行业、产业适当放宽信用卡透支条件,放松信用卡透支额度,利用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条件充分发展银行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宫留记. 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 中国软科学,2016,(05).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发展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44

1前言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是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用于服务公众、企业、政府等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以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为载体,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

建设和发展智慧旅游,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允许其足不出户,全方位地获取旅游信息,完成在线订票服务,并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在旅行期间,游客可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信息;旅行结束,可通过系统对过程进行评价,分享旅游体验,对旅游企业的服务产生影响。其次,对于旅游企业,旅游系统提供了展示企业形象,旅游市场营销的智慧,以及为客户提供实时的产品预订和销售的最佳平台,是游客和企业沟通的窗口,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最后,对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导航系统、诚信监控系统、游客安全保障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全面掌握游客需要和意见建议,了解交通状况、景区容量等数据,为政府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职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2花果山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策略

21推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如四川的九寨沟景区已成功运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连云港市智慧景区的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手机APP软件以及门户网站来实现,游客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智慧连云港”的软件,通过线上完成门票预订、路线查询、天气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获知景区当天的客流量、相关景点的介绍等服务,也可以访问门户网站来完成相关服务。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该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智慧化旅游管理。建设“智慧景区”发展智慧旅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景区的旅游服务智慧化主要体现在导航自动化、导游智慧化和餐饮智慧化三个方面。第一,导航自动化。设置数字地图系统,根据游客所在地点,提供多种游览路线及最合适最便捷的路线供游客自主选择。第二,导游智慧化。设置旅游信息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实时公布景区人流量及天气情况;设置自助导游讲解系统,根据游客所在景点,自动为游客讲解,同时游客可根据需要选择讲解语言;给景区内的动植物生成二维码名片,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了解动物、植物的品种、习性等。第三,餐饮智慧化。设置旅游服务感知推送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购物点设置该系统,游客进入感知范围,即向游客自动推介商品;通过设置GPS导航系统,自动告知游客附近所设置的卫生间位置以及最近的就餐地点。

(2)实现旅游管理的智慧化。游客可在手机上预订门票,线上支付,支付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在各景区内设置售检票系统,对售检票实行自动化、电子化,游客可在景区门口扫描二维码进入景区;设置旅游管理系统,用于实时统计车流、人流数据,便于管理者了解情况;设置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消费数据、客流量及车流量等相关数据,便于进行景区综合数据分析和旅游交易信息分析;设置监测预警系统,对山上可发生的火灾等灾害进行实时监控;设置评价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景区对游客的信用评价根据游客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服务质量改善。

(3)实现旅游产品购买的智慧化。游客可通过手机在线支付购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并生成支付码,在景区门口设置专门的取货点,由景区工作人员提前进行包装,当游客游览结束,可在出口处凭支付码取货;游客也可以在景区的纪念品专卖处购买纪念品,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系统还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如送人或者是自己留念,进行礼品推荐,帮助游客选择他们需要的产品。

(4)实现旅游营销的智慧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景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倾向,设计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推广;利用多媒体、3D动画技术设计景区广告进行宣传推广,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景区,吸引他们前来。

22加强行业监管系统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时准确地把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实现旅游管理的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对行业进行监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221完善旅游数据监测系统建设

旅游数据统计工作是旅游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工作量大、耗时久,数据不能够及时的公布,工作人员无法对后续工作进行预测。智慧旅游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客流量、车流量,工作人员可及时安排后续工作,有效提高行业管理效率,提升游客满意度。

222加强诚信监控系统管理

诚信监控系统能将旅游企业资质查询、经营过程监控、从业人员档案、投诉处理意见、考核评价档案等多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推动政策规范的实施和完善,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保证旅游行业正常、有序、健康发展。系统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可以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服务参考,为政府、企业和游客之间良性沟通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223促进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建设连云港市的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就是要形成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和旅游紧急救援系统,实现防治结合。游客安全保障是旅游目的地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自身品牌价值。意外事故发生难以避免,对已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反应速度、解决能力和损失挽回都需要一套全程覆盖的信息保障系统,能够切实保障游客旅途安全。

参考文献:

[1]吉嫱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信用管理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智慧景区评价体系游客体验期望―满意度矩阵中山陵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其发展得到了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不断融合,推动了旅游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发展,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智慧旅游。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智慧旅游建设与发展日渐重视,并不断进行着战略性的规划和思考。2011年1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局长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我国旅游业要争取花费10年功夫初步完成“智慧旅游”建设。2014年,我国以“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为旅游宣传主题。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随着旅游在线服务、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网上营销等手段的迅速使用,“智慧旅游”在未来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衍生和载体,其智慧化程度对于景区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系统化、低碳化、对优化景区业务流程以及提高游客满意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游客是旅游市场的灵魂,游客对智慧景区的体验感知与满意度评价是反映景区管理及运营状况的一项关键指标。本研究通过构建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调研游客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感知与满意度评价,以期了解景区在智慧化建设中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策略,这将对加强景区服务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国内外智慧景区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大部分文献对智慧景区的研究主要依托于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背景之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智慧景区系统的构架研究,游客与旅游地关系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Giffinger R (2007)[1]指出智慧城市的完整性应围绕环境、生活和人等领域来构建展开。Andrea Caragliu (2009)[2]提出一个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以及交通运输业有必要与现代通信(ICT)间协调共同发展,只有对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才能有效的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ason Chung (2012)[3]以日月潭风景区为例,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不同部门的出行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拥堵问题。Kothari(2012)[4]提出智慧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通过对数据的不断收集和处理,能有效分析市场变化情况。一个旅游组织对信息的利用能力往往决定了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此外,Gretzel(2011)[5]和Owaied(2011)[6]研究了智能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Gianpaolo DAmico(2013)[7]通过对游客旅游体验的研究分析,提出一个智慧旅游总体框架:底层互动装置帮助游客创建行程、设置位置信息以及出行喜好,顶层移动应用程序收集用户数据并进行处理,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以“智慧景区”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201011―2016831期间的文章,共有149篇。其中2010年6篇、2011年12篇、2012年15篇、2013年25篇、2014年32篇、2015年35篇、2016年24篇(截止到2016年8月31日)。总结发现大部分的文献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的:①智慧景区概念的界定。例如李洪鹏等(2011) [8]提出智慧景区是将无处不在的网络、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建立情报网络,增强人类的感知、控制和管理能力,实现更精准的景区智能化管理,促进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更有效的保护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此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②智慧景区建设的方法以及措施。例如章小平等(2010)[9] 认为智慧景区是一个创新的管理系统,景区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普遍的互操作性和更科学的可视化管理,可以对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进行感知。③智慧景区旅游体系构建的整体框架的构建研究,比如党安荣(2011)[10]从平台、系统和保障三个方面构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④智慧景区在管理以及服务中对GPS、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研究。例如邓贵平(2011)[11]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消息传递机制等技术, 设计并实现了视频巡航功能系统,满足了智慧景区建设和管理对视频监控的需要,并将此技术应用于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中;⑤智慧景区安全防范系统的构建,左齐等(2011)[12]以都江堰为例研究了智慧景区的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智慧景区的概念、管理服务以及景区建设框架等方面,对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定性分析、描述性分析占多数,在定量分析以及数理分析上都需要加强;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对景区的建设服务以及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很少有学者系统的从游客体验视角对景区智慧化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二、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智慧景区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为实现景区智慧管理、营销以及服务的目的,对景区的资源、服务等软硬件因素进行综合考评后,形成的一个智能系统,该系统能对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和水平进行准确的衡量。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结合智慧景^建设的特点,认为景区智慧化的建设应遵循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由于每个景区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现状的特殊性,与其相适应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中山陵智慧景区发展的进度和水平以及实地调查和访谈情况,并结合《北京智慧景区建设规范(试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指南》、《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原则》、《旅游景区服务指南》、《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等,将能够描述智慧景区功能的各项指标列出,对指标进行整理,最终确定了中山陵景区智慧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游客体验视角出发,从运营管理系统和游客服务系统两个维度,最终选出7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构建了中山陵景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表1所示)。表1中山陵景区智慧化服务水平评估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运营管理系统景区智能管理系统视频监控、游客流量监控、景观资源管理、应急广播、应急处理响应系统、指挥调度中心景区智能交通系统景区路况播报、用车安全调控、车载自动风景导游系统、GPS导航景区资源保护系统旅游资源电子监控、生态环境电子监控游客服务系统游览系统游客互动及投诉联动服务平台、自助导游、旅游资讯、呼叫中心、多媒体展示票务系统电子门票网络、远程查询、自助售票、门票识别、在线预订、在线支付资讯系统门户网站、虚拟景区平台、虚拟景区展示、多媒体嵌入、虚拟旅游分享、智能加载图像通信系统公用电话网、无线通讯网、无线宽带网三、中山陵智慧景区建设调查与评价

(一)研究对象选取

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智慧旅游发展计划,2012年10月南京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近年来南京市在全面推进智慧旅游的平台建设上走在了前列,比如门户网站的建立,将“旅游综合信息”和“手机终端”合并在一起的“南京游客助手”等信息化产品的开发等。景区在建设中通过借鉴智慧景区已有的先进经验,融合了现代技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外加免门票政策等,使游客逐年稳步上升,其经营管理和智慧景区建设状况在全国诸多智慧景区试点单位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问卷调查通过两种途径展开。一方面是实地调研,分别于2015年10月及2016年1月两次赴中山陵景区开展实地问卷调察,发放问卷120份;另一方面是网络调查,依托携程网、驴妈妈网平台,针对性的对网上预订中山陵景区信息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两种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93%。问卷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确定样本的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测量旅游者对中山陵景区智慧景区各项评价指标的期望值;第三部分测量旅游者对中山陵景区智慧化建设的满意度。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5分赋值法,将每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划分为1―5共5个等级。对问卷的满意度数值和期望值计算Cronbach's α系数,其信度为0853,说明本研究问卷数据可靠性较高。

(三) 样本统计

四、结论和讨论

本文通过对智慧景区建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构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实地调研中山陵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对其进行评价,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一是国外智慧景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智慧景区系统的构架研究,游客与旅游地关系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国内智慧景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概念、管理服务以及景区建设框架等方面,以游客体验为视角,对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

二是本文选取中山陵为例,对其进行实地调研,构建其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这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总体而言,中山陵景区可以从景区智能管理系统、景区智能交通系统、景区资源保护系统、游览系统、票务系统、资讯系统、通信系统7个方面进行景区智慧化的建设。按照游客满意度和期望值的打分情况,景区资源保护系统、资讯系统、景区智能管理系统、景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最为重要,其他依次橛卫老低场⑼ㄐ畔低澈推蔽裣低场K淙恢猩搅昃扒已经成为南京建设智慧旅游的重点景区,但是在景区智慧化方面尚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视频监控”、“虚拟景区平台”、“门户网站”、“自助导游”、“旅游资讯分布”、“生态环境电子监测”、“景区用车电子安全调控”、“游客流量监控”、“应急处理系统”等方面是景区打造智慧景区建设的优势所在。景区应该尽力维护其发展和现有的优势,以保障景区资源合理利用以及避免游客随便破坏等情况。但是可以在保证少资金的情况下进行更好地提升开发,避免资金浪费阻碍了其他高期望值的指标的发展。

三是智慧景区标准化的建设要求景区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发展,参考其他景区成熟经验,而不能闭门造车孤立建设,防止景区建设缺乏人性化、标准化、智慧化。根据调查分析,对中山陵景区智慧化建设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第一,智慧服务创新。①创建游客体验中心。首先,游客体验中心应以游客的需求为主根据智慧化的旅游服务为核心来设置,包含旅游的全过程,而不仅仅局限在景区内;其次,多提供智慧旅游产品供游客体验。②建设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为了游客更便捷查询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资讯,中山陵景区有必要完善“钟山游客助手”APP;其次,目前景区手机APP不支持网上支付,有必要完善使用终端,考虑到游客的支付偏好;再者,设置景区二维码以供游客扫描;最后,经营好景区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及时的获取游客体验经历以及投诉问题。③提供人性化服务。首先,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出合理科学的景区规划,比如无线网络覆盖全景区等;其次建立管理平台,要实现全面汇总游客信息,例如在假期高峰时期,景区根据游客量控制入园的游客数量;最后,建设旅游监督体系,提供评价窗口,使景区管理更加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