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分析报告十篇

时间:2023-08-25 17:21:41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海洋经济;现状特征;区域差异;美国

中图分类号:F5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美国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经济大国之一[1]。1974年,在为美国商务部确定海洋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贡献中,负责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管理的经济分析局,提出了“海洋GDP”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海洋资源”和“某些源于海洋的特性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活动”。利用1972年的经济和人口普查数据对海洋总产值进行了估算,发表了《涉海活动的总产值》的研究报告。其建立了海洋和经济的关系,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美国启动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NOEP(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根据该计划,海洋经济是指来自海洋(或五大湖)及其资源为某种经济直接或间接地提品和(或)服务[2-3]。

网络文献搜索显示,对美国的海洋经济进行研究的代表主要有:Kildow和Colgan S[4]评估了加利福尼亚州海洋经济的6个海洋产业在1990年~2000年间的经济影响;Mark S.Henry[5]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南卡罗莱纳州8个沿海县的经济活动增长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经济和人口的趋海性进行了研究;NOEP研究了佛罗里达的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经济构成[6];由于缺少对美国全国海洋经济的学术研究内容,从而使本文在研究美国海洋经济时缺少佐证材料。为此,本文把滞后发表的有关内容作为了解美国海洋经济的概况,其中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在2009年的《美国国家海洋和海岸带经济报告2009》[7],报道了2004年美国的海洋经济总产值和海洋产业构成以及有关海洋产业的情况,2014年的《美国国家海洋和海岸带经济报告2014》[8]中,报道了2010年美国的海洋经济总产值和海洋产业构成及有关海洋产业情况;2015年,由Booz Allen Hamilton完成NOAA有关美国海洋与五大湖经济的报告[9],主要是涉及2012年美国海洋经济的总体状况。这些美国海洋经济的报告,提出的时间比报告期均滞后3-5年,通过它们可以了解美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一般概况。

国内学者对美国海洋经济的研究主要是在上述美国海洋经济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如宋炳林研究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经验[10];董伟分析了美国海洋经济相关理论与方法[11];韩立民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美国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12];赵锐在美国海洋经济研究中,主要分析了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过程[13]。

本文通过美国2014年由官方的最新海洋经济数据库中的有关海洋GDP(2005-2012)与海洋产业增加值等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分析时应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美国海洋经济的现状特征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特征。并根据经济区划的原理,将美国8个海洋地区,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区并对美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取自2014年由美国官方的最新海洋经济数据库(NOEP)数据库中的ENOW(Economics National Ocean Watch)数据(2005~20l2)[14],该数据库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启动的全国海洋经济计划(NOEP)提供,从2000年起,NOAA的沿海服务中心又依托“数字海岸”项目成立了“国家海洋经济监测”系统(ENOW),逐步建立起了官方的全国海洋经济统计体系。近年来,美国海洋经济统计体系不断完善,该数据库主要包括6个依托于海洋和五大湖的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资源业、海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矿业、船舶和舟艇建造及修理业、海洋旅游和休闲业。

1.2 研究方法

随着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研究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也越来越多,目前常用于测度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洛伦兹曲线和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15]、变差系数[16]、锡尔系数[17]等,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2)洛伦兹曲线和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用于刻画空间差异状况,并可进行空间差异的对比,是研究离散区域分布的方法之一。根据各地海洋产业的分布绘制反映各海洋产业偏离对角线远近的洛伦兹曲线图,并计算其集中化指数:

式中,I为集中化指数,A为实际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M为集中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R为均匀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集中化指数取值范围为0-1(集中化指数I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I1,产业集聚,I0,产业分布趋于均匀)。

(3)a尔(Theil)系数。锡尔系数的意义在于把整体差异划分为组内和组间差异的特性,以此来比较不同分类地区对区域总差异的贡献和影响。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区域(部门)个数,yi为i地区(部门)经济总值占全区(各部门总计)的份额,pi为i地区(部门)占全区(各部门总计)的份额。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海洋经济的地区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海洋经济地区差异趋向于均衡。

2 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特征

2.1 海洋经济持续增长

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在近40年中持续增长。1972年为306亿美元,1987年即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90亿美元;2012年增长到3068.98亿美元。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85%,历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在1.8%~2.0%之间变动(表1)。

2.2 海洋产业构成

(1)海洋产业部门构成

海洋产业部门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6个海洋产业部门中,2012年排在前三位的产业依次是旅游与休闲、运输、矿产(主要为油气业)。2004年旅游业比重从50%下降为2012年的30%,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矿产(主要是油气业)在2012年占40.1%,比2004年的14.2%,增长了约26个百分点(表2)。

(2)海洋三次产业部门构成

2012年,美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构成为2.1∶47.2∶50.7。到2014年,第三产业大幅增加,比重达到70.3%,短短两年间就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出现明显下降,美国海洋产业出现第三产业化趋势(表3)。

2.3 海洋经济差异特征

根据公式(1)、(2)、(3)计算美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差异可得表4。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变差系数年际之间的变化,由2005年的0.8431,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0.8164,到2012年又上升到0.9109,其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12]。从美国海洋产业分布的集聚状况来看,海洋产业集中化指数多数在0.40~0.60,但海洋矿业集中化指数达0.9以上,高度集聚;海洋旅游集中化指数仅0.3左右。从绘制的海洋产业洛伦兹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各海洋产业集聚的程度(图1)。从锡尔系数来看,美国洋经济的地区总差异在0.4~0.5之间,沿海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3 美国区域海洋经济特征

3.1 经济区划分的依据

美国现代地理学家爱得华・塔弗(Edward J. Taaffe)所强调的空间组织(spatial organization),已经为观察社会不同层次的地理区划分问题提供了有用观点。地理区划(或类型区划)是以内在的一致性作为划分基础[18]。地理区划是地理学对区域分异规律理论认识的反映,在考虑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要考虑地理区划中“类型区划与区域区划的区别”。地理区划分为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的结果都体现为地理空间单元系统,通过地理空间信息单元理论则可以将类型单元和区划单元联系起来。关于区域区划每一单位在地域上是相邻的,具有空间不可重复性。类型区划的每一单位允许相互隔离,空间上可以重复。海洋区域同陆域同样为空间单元,同样可划分出区域海洋经济类型。为此在划分美国海洋经济类型区时,需要考虑上述思想[19]。

3.2 海洋经济区的划分

根据杜德斌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著作中,将美国全国划分为西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三大经济区[20]。根据海洋经济区的分区理论,把美国沿海8个海洋经济地区归并到三大经济区中,形成美国东、南、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图2)。在西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西部沿海地区、东北太平洋、太平洋3个地区;东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五大湖、东北太平洋、大西洋中部3个地区;南部海洋经济区中,包括大西洋东南地区、墨西哥湾2个地区。美国的海洋经济区在一定程度上有行政区海洋经济区的性质。

3.3 美国各海洋经济区之间差异分析

美国三大海洋经济区区际之间海洋经济产值和海洋产业存在一定差异,南部海洋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总值达1500亿美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总值49.2%。而西部和东部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总值各占25%左右。南部海洋经济区的产值为北部和西部2个经济区之和(表5)。

在美国海洋经济区中,有7个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共计超过2300亿美元,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75.0%。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区中的德克萨斯、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3州,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5.8%,西部海洋经济区内的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和阿拉斯加州3个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22.2%,东部海洋经济区内纽约州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7.0%。

4 Y论与讨论

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尽管按海洋GDP计算,美国从2011年起已成为低于中国的海洋经济体,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美GDP不到2%,但其海洋GDP仍居世界前位。尤其美国西部广阔太平洋的专属经济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近40年中,美国海洋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达到3068.9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85%。其中,旅游与休闲、运输、矿产三大产业部门占主要部分。2014年,美国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化,服务业占比达到70.3%。

根据海洋经济区的分区,将美国沿海经济区划分为东、南、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区占全国海洋GDP比重最大,达49.2%。东部经济区对经济区内部差距的贡献率则次于西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包括五大湖地区、东北地区和大西洋中部地区。

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海洋经济体,但海洋产业的实力与美国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美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提示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旅游、海洋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耀光,刘|,王圣云,等. 中国和美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结构特征对比一一基于海洋GDP中国超过美国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2016,36(11):1615-1621.

[2] NathanAssociates. Gross Product Originating from 0cean-Related tivitie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R]. Washington D C,1974.

[3] Charles S. Colgan. Measurement of the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y: Theory and Methods[R]. U.S.: 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 2003.http://.

[4] Kildow J T, Colgan C S. The California Ocean Economy 1990-2000[R]. Agency for Natural Resources, Sacramento,C A.,2004.

[5] Henry Mark S, Barkley David L.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astal to the South Carolina Economy: Agriculture[R]. Clemson Univers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lemson,SC.2002.

[6] NOEP.Florida’s oceans and coasts: An economic and cluster analysis[EB/OL]. Florida oceans Alliance. http//Ocean ,2013.

[7] Judith T Kildow, Charles S Colgan, Jason Scorse. State of the U. S.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ies 2009[R]. U.S. 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2010.

[8] Judith T Kildow, Charles S Colgan, Jason Scorse. State of the U. S.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ies 2014[R]. U.S. 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2014.

[9] Booz Allen Hamilton. NOAA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eat Lakes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R]. ENOW Final Economic Report.2012. http:///Market/ocean/aboutDataPop.aspx

[10] 宋炳林. 美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港口经济,2012(1):50-52.

[11] 董伟. 美国海洋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J]. 海洋信息,2005(4):11-13.

[12] 韩立民,李大海. 美国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一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海洋经济的影响[J]. 经济研究参考,2013(51):59-64

[13] 趟锐. 美国海洋经济研究[J]. 海洋经济, 2014(2):53-62

[14] NOAA.ENOW_Sectors_Multi_Region_States_2005_2012_.csv / XLS[EB/OL]. http:///Market/ocean/aboutDataPop.aspx

[15] 梁进社,孔健. 基尼系数和变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3):409-413.

[16] 陈红霞,李国平. 中国生产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经济影[J]. 经济地理,2016,36(8):113-119.

[17] 张红霞,王学真. 山东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地带与产业来源分解[J]. 地理科学,2014,34(8):955-962.

[18] Susan Hanson. Ten Geographic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M]. 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1997.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2

南海特色资源的开发徐质斌

大胆试验增创海洋经济新优势--广东省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发展设想钟世坚

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讨陈万灵

海洋开发主体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陈伟

海洋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林叶青

股权融资加强港口建设的重要途径贾芳琳

海洋高新科技园经营与发展的对策李茵

海域使用权界定的有效性分析陈本良

海洋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设计卢秀容

略论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与南海海洋产业开发战略朱坚真

环北部湾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战略郭立国

把湛江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周卓君

湛江港如何再造辉煌刘明金

饶平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林强

环北部湾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开发与管理 车斌

徐闻珊瑚礁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开发郭晋杰

浅谈专属经济区与公海生物资源养护和利用的法律制度尹年长

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利用王如心

南海地区古代的海洋经济活动张莉

流失的黄金海岸陈海尔

来自拯救濒危海洋运动的报告陈发卿

海洋自然保护区全接触书方

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朱坚真

中韩海洋科技合作的回顾与展望汪兆椿

大堡礁启示录洪海

广东省滨海旅游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及发展前景郭晋杰,刘英杰

海南省"十五"期间海洋经济的战略研究林雾浓

福建省海洋高新技术"十五"发展思路王伯

关于大连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优先领域研究栾维新

中国海军扫雷大纪实冬雷

推动海岛开发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王曙光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发展战略寿嘉华

中国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张宝文

探索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与管理 夏阿国

论海洋行政处罚滕祖文,彭垣,闵庆方

海域使用权物权保护研究桂静

海陆相关分析及其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启示王海英,栾维新

新世纪新形势共创上海海洋经济新发展张有份

加速厦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李志棠

上海市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杨欧,刘苍字

把象山港建成海上千岛湖赵世养

北方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大连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安筱鹏,韩增林

迎接蓝色挑战重振海岛雄风王诗成

数字海岸实现的技术体系及应用方向李磊,王盼成

广西的银叶树林刘镜法

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发射成功华海迅

与时俱进开创海洋事业新局面王曙光

试论海洋经济在福建构建三个战略通道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对策刘赐贵HtTp://

强化海域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周纯明

海洋开发与管理 应对入世挑战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陈平

资源综论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结构发展重点与方向王海英

南海区域发展海滨旅游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朱坚真,高世昌

上海促进海洋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陈吉余,陈沈良,何继红

福建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带袁书琪,郑耀星

舟山旅游业驶入快车道徐博龙

温州建设人工鱼礁发展生态渔业吴树敬,王少华

烟台发展休闲渔业李剑平

东营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加速海上建设刘明文,李寿伟

中国第十八次南极考察队工作记事雪龙之声

深海热液硫化物毛彬

国际渔业制度与我国近海渔业的发展全永波

投资的热土兴业的乐园恒济人民期盼有识之士共谋发展孟凡龙,单学斌

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法趋势与国内法发展宿涛,刘兰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许珠华

论海洋行政执法管理胡增祥

试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海洋开发与管理 马英杰,徐祥民

略论海域使用分类与管理立法宋增华

加大立法规划管理力度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孙云潭

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徐杏

科技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郑淑英

试析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张向前,欧阳钦芬

冷静应对《中韩渔业协定》徐博龙

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其对世界海洋渔业的影响分析郭文路,黄硕琳,曹世娟

关于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陈平

推行标准化养殖促进渔业经济健康发展洪超,殷波

大连海域使用管理成果显著董艳涛

海洋施肥增鱼是喜是忧毛彬

关于公海"区域"中生物基因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问题林乡

南极考察十八年成绩斐然吴金友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3

>> 基于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舟山群岛新区英语旅游翻译探析 舟山群岛新区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研究 舟山群岛新区的潜力 高层次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浙江:舟山群岛晋升全国首个群岛新区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建设舟山群岛新区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基地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预测与分析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行政执法体制现状、问题及建议 打造新区人才高地 舟山群岛新区广发“英雄帖”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与旅游业发展 舟山群岛新区旅游形象问题的紧迫性分析及现状调查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人才问题的若干建议 舟山群岛新区水资源供给的思考 舟山群岛新区扬帆远航 舟山群岛新区先行先试政策思考 舟山群岛新区的无线发展“蓝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国海洋经济信息网[EB/OL]. http:///.

[3]李昆明.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人才发展战略发[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4]李星群,卢睿.旅游人才综合素质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5]袁媛. 中国旅游人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6]段学成. 高等院校培养海洋旅游景区管理人才思路分析[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2(4).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海洋战略;国家安全;国家发展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比较长时期内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作出长远的和全面的规划[1]。它涉及到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捍卫,包含海洋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权益、技术各方面方针、政策的全局性战略,是正确处理陆地与海洋发展关系的指导性战略。十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这是“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3]这种战略选择有其必然性。

一、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海洋海洋战略选择的必然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的风云变化,中国海洋权益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海域争端激烈,许多矛盾日益凸显,围绕资源争夺、岛礁、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但实际上,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一半存在争议。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而且有的已被他们单方面宣布划归其所有,成为争议区。其中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实际开发区,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采和其他活动,打下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块,引进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进行掠夺性开发。这实质上就是进逼瓜分我国海洋国土的“海洋圈地运动”。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我国周边海洋形势更趋复杂,压力加大。在这样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我们既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守好中国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又要注意建设和谐的海洋国际环境,这是十报告将维护海洋权益上升为国家战略层次的必然选择。中国选择走海洋战略,发展海洋强国,但中国选择的是“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2009年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海洋的倡议,以共同维护海洋持久和平与安全。2011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十再次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4]这说明“和平发展”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

二、从国家发展的高度认识海洋海洋战略选择的必然性

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据国家统计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5]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数据库。

表1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Country or Area 2000 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世 界 World 131800 213440 283000 326360 252400 306140

中 国 China 4743 14219 21766 25633 22075 29729

中国香港 Hong Kong, China 4167 5923 7195 7632 6817 8431

中国澳门 Macao, China 52 70 86 79 57 69

年度 2000 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对外依存度 44% 63.9% 56.41% 53% 42.13% 47.81% 50.1%

2011年出口依存度为26.1%,进口依存度为24%,中国是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和进口第二大国,超过50%的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深度地依赖对海洋资源、空间的程度,海洋经济更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因此,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可以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从地理条件看,中国是海洋大国,属陆海兼备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沿海国;从经济发展看,中国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经济,海洋对我国外贸原材料、能源供给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海洋是富饶的资源宝库,但与陆地国土资源相比,海洋存在着开发利用不足、开发技术难度大、存在着人类可共享的区域和财富等特殊属性,海洋可以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为解决国家21世纪的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做出贡献的经济技术能力。把眼光转向海洋,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条件已经成熟。以海洋作为自然资源开发的后备战略基地,把海洋调查、科研、勘探、开发、战略利用等,从浅水向深水推进,从近海向远洋拓展;不断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在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这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海洋战略从浅海进入深海,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两极,扩大我国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的战略必然选择。

总之,实施海洋战略,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新世纪的战略选择,更是中国国脉所系和崛起之必需。“建设海洋强国”概念首次进入党的十报告深度表明,我们党选择了一条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斌,徐质斌.海洋经济学[M].青岛出版社,2000.32l.

[2]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

[3]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

[4]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5

该事件经媒体渲染后,立即引发举世关注:这究竟是一次偶然事件,还是中美南海长期暗战的必然显现?事件发生于中美两国正为高层互动精心准备之时,这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美国鹰派故意策划的挑衅行为?类似的冲突未来是否还会继续上演……

鹰派给新总统上眼药

由于南海地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全球推行单边政策的美国,以及向来坚持维护自己海洋权益的中国,在南海地区以“情报战”为特点的较量,可以说由来已久,侦察船之间碰撞摩擦事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双方的这种斗法基本上属于“暗战”型的较量。

但,美军此次一反常态将争斗细节公之于众:五角大楼指责中方说,3月8日当天,5艘中国舰艇近距离尾随并包围了美国海军非作战舰“无瑕号”,“无瑕号”为求自保,曾用防火水龙带向中国舰艇喷水,而两艘中国舰船则开始向“无瑕号”逼近,双方距离曾不到8米,虽然“无瑕号”通过舰上广播表示将要离去,但两艘中国舰艇却挡住“无瑕号”的去路,迫使“无瑕号”不得不紧急下锚以防发生对撞事故。

中国政府迅速对此做出回应:不仅批评美国是恶人先告状,而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还公开表示,“无瑕号”的主要任务,就是搜集中国南海潜艇和海床的情报,其擅自进入中国专属经济区,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国法律。

由于五角大楼内的鹰派一直抱怨奥巴马对华政策过于温和,因此,此次美军大违常规公开暗战细节后,立即就有国际军事观察家指出:美军方曝光南海冲突的时间点选择十分耐人寻味。首先,3月9日是中国外长杨洁篪抵达美国的日子,他将与美国外交官员一起,为中美最高元首4月份在伦敦举行的首次会晤做准备;而且,此前不久,美中两国军方刚刚恢复了中断5个月的接触磋商。

显然,美军人为地渲染南海侦察船冲突,意在给奥巴马上眼药水,警告其在制订美中关系新政策时要有所顾虑。至于美国保守派势力大本营――向来持反华立场的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就更不肯放过这一攻击中国的机会。侦察船事件爆发后的第三天,该中心主任瓦尔特・洛曼就重提中国军事:“美国政府恢复对华军事交流是一厢情愿式的错误做法,中国对南海的要求如果不受挑战,那么,有朝一日,美国太平洋舰队要进行例行性的活动时,都需要寻求中国的许可。”

现在,美国政府国家情报总监、曾担任过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的布莱尔,已将此次事件定性为“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以来最严重的冲突”。

对此,英国《经济学人》公开评论,中美南海的侦察对峙,尽管是对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次不小的外交考验,但该事件的性质,却与数年前的中美撞机事件并不完全相同。此次没有人员伤亡和被扣押情况发生,而且,在中美互有所求的今天,双方高层肯定都不希望事态持续恶化下去。不过这仍是一次值得注意的提醒:中美两国军事互信极其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重新陷入冰点。

针对中国潜艇而来

美军之所以对南海地区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甚至不惜在其政府急需中国帮助走出经济危机困境的背景下,在世人面前公开中美南海暗战的细节,从军事意义上讲,显然是因为美国军方认为,中国在南海地区新建的海军基地已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构成了威胁。

美联社一直关注中国海军发展的记者克里斯托弗・波迪恩曾公开表示,近年从俄罗斯购买了十几艘“基洛”级柴油潜艇、现代级驱逐舰、“日炙”和“炽热”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中国海军实力已大增,而且,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商”、“宋”、“元”级潜艇也正在加速生产中,有望很快部署南海基地。

而美国科学家联盟去年拍摄并上传到互联网上的一张照片则显示,中国“晋”级核潜艇已经出现在南海地区,美国军方据此推论,中国已经在中国海南三亚附近兴建新的海军基地,而且,中国最先进的潜艇及战舰也已布防到那里。

由于机动灵活、隐秘性极强的潜艇一直是美国海军―甚至是美军――在世界范围内遇到的唯一挑战,因此,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国海军潜艇战斗力的发展,中方潜艇作战纵深较大的地区,就成为美国海军重点关注的对象。

据五角大楼透露,仅3月上旬,美军就多次派间谍船无限接近中方目标搜集情报:3月4日,美国海军侦察船“胜利号”在黄海距离中国231公里处执行侦察任务,被中国渔政部门的巡逻艇和Y-12海洋侦察机警告;3月5日,中国一艘舰只逼近美侦察船“无瑕号”,并在船头91米外掠过。3月7日,中国一艘情报船用无线电警告“无瑕号”,称“无瑕号”进行非法活动,要求其立即撤离,否则“后果自负”。

其实,密集的侦察次数、先进的侦察手段,正成为美军侦察中国南海潜艇情报的新特点。现在,美国海军5艘最先进的侦察船已经有3艘锁定中国:除此次事件的主角、隶属美国海上补给司令部的“无瑕号”外,另外两艘“胜利级”的侦察船(一艘部署在日本的横滨,一艘部署在美国的珍珠港),也曾多次近距离对中国进行侦察活动,而且,仅从这些侦察船的性能也可以看出,其目标就是中国的潜艇。 “无瑕号”,美海军编号为“T-AGOS23”,于2001年交付使用,长约86米,宽约29米,排水量为5368吨,时速约22公里,其主要用途就是利用高性能声纳来侦测及追踪潜艇等海底威胁,“无瑕号”上部署了美军目前最先进的声纳系统“SURTASSLFA”。系统收集声纳数据后,将信息由卫星传输至岸上基站进行分析或引导反潜攻击。因其任务的特殊性,它是除潜艇之外,美军执行任务时使用的最安静的船。此外,与“无瑕号”相比,“胜利级”侦察船的技术性能也毫不逊色:其配备有先进的拖曳式阵列传感器系统(SURTASS),该系统由被动声纳组成,被水平拖曳在船后,可以探知水下150米至450米深度潜艇的方位和类型。

中美侦察船对峙事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后,美国国防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就曾对媒体指出,美海军“无瑕号”深入中国南海,正是为搜集核潜艇情报而来。当然,中国军方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中国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张召忠就曾明确指出:2001年美国海军侦察船就曾深入这个海域,因为美军侦

察船不仅对电磁频谱感兴趣,关心中国通信装备、雷达安装等情报,他们还专门负责侦察水下海洋水文,比如海下地貌、山脉、海峡以及了解中国潜艇进出航道在那儿,水下潜艇从哪里出海,水下潜艇的噪声等。

学会尊重中国在南海的利益

中美侦察船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海军宣布将派出驱逐舰为“无瑕号”的监测工作护航。而美军这种坚持,则再次凸显了南海地区的战略意义。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国防意义。

美国智库和平基金会的报告曾指出,美军能否安全航行和自由飞越南海海域,直接影响到美军在亚洲、印度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及其影响力的发挥。克里斯托弗・波迪恩也曾表示,中国之所以选择在南海新建海军基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看中了南海的战略位置:“中国南海海军基地所在位置,正处在日本和东北亚船只能源进口必经的关键水道,一旦发生海上冲突,中国海军明显居于主动地位。”

此外,南海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第二波斯湾之称。俄罗斯地质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南海地区蕴藏有相当于60亿桶石油的能源,其中70%是天然气;也有中国专家断言,整个南海海域可能蕴藏有多达1300亿桶的石油和天然气。因此,在能源安全成为举世关注的当今,南海地区在经济上的战略意义也就不言自明,美国积极插手南海岛礁之争背后的石油争夺战,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鉴于南海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一场中美围绕南海控制权的较量,显然将会持续下去。美国国际战略和评估中心著名军事分析家理查德・费舍尔就公开指出,中国海军试图制造航空母舰,并在海南建设导弹潜艇基地,显示中国军方“意在争夺西太平洋海上航线控制权”,奥巴马政府则应继续利用监测船搜集中国潜艇情报,为未来可能爆发的海上冲突做好准备。而美国著名的亚洲事务专家马克・瓦伦西亚更是预测,未来1O年,美军在中国南海经济专属区的军事和情报搜集活动将会变得空前频繁,侦察动作会更加大胆且富有挑衅性,这一地区的海上安全,将因此而备受威胁。

在加强对中国海军情报的搜集力度之际,美军本身的战略性攻击力量的关注重点,也明显地从大西洋地区转移到了亚太地区:继6艘战略核潜艇从大西洋移防亚太地区的计划实施后不久,美军又将其最先进的F-22猛禽战机和B-52轰炸机首次同时部署到了日本的关岛海军基地,其太平洋地区驻军的编制调整,也充分暴露了其维护该地区霸权优势的意图。而美国海军分析中心日前则发表一份报告,公开建议五角大楼应确保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一方面保证亚洲盟国安全,另一方面警告中国“不要过度挑战美国”。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6

一、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基本情况

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我们超前谋划,迅速启动,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一是率先成立组织机构。3月17日下午即召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预备工作会议,传达**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周靖任组长,副局长夏盛兴、纪检书记林启茂任副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二是迅速拟制工作方案。根据《中共**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有关文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下发了《中共**市海洋与渔业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中共**市海洋与渔业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中共**市海洋与渔业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方法步骤、具体任务、工作要求。三是及时进行动员部署。3月18日上午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十指导组指导下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传达了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全面部署和正式启动海洋与渔业局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期间,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组长周达贤同志多次光临我局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门指导。四是积极营造活动氛围。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加大宣传发动,在各种会议大厅前后悬挂横幅8条、张贴标语12副、制作专用展板1块、在**市海洋与渔业局网站上设置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宣传专栏,办了6期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简报》,1期心得体会专栏。

2.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学习培训扎实有力。我们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坚持把深化学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突出学习重点、创新学习形式,努力使科学发展观逐步转化为机关党员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一是领导带头学。局领导带头深入学习,研读指定书目,撰写心得体会,参加交流发言,深入开展调研,主讲专题党课,发挥了带头作用。二是全员覆盖学。采取全面组织动员、普发学习资料、开辟活动专栏、建立网上学习平台、书记上专题党课多种方法,发动党员全员参与学习。制定详细日程表,整体规划、分段实施,严格按照日程表组织学习、活动。三是主题贯穿学。把“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强化机关组织建设,服务系统突破发展”贯穿于学习全过程,组织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努力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开阔思路,切实提高以开放理念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能力。四是培训强化学。采取邀请专家辅导和播放专题讲座录像相结合的办法,在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上求“深”。一方面,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并邀请市宣讲团成员作专题辅导报告。另一方面,购买最近出版的由中央党校权威专家、学者主讲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光盘除在局机关组织播放外,还在局属各支部巡回播放。这些生动精彩的报告,通过对科学发展观最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翔实、科学地解读,帮助党员干部从深层次上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五是网络帮助学。在海洋与渔业局网站上开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页,为全体党员同志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交流平台。

3、精选课题、问计求策,调查研究深入开展。我们坚持把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学发展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努力在注重实践、深入调研上下功夫,采取开展调研与举办研讨班相结合的办法,在增进学习效果上求“实”。一是精选课题,突出特色。围绕“在位一任,造福一方”的主题,确定了《加快发展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战略思考》、《发展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的思考》、《用科学发展引领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加快我市滩涂围垦造地开发的思考》、《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北麂北龙两乡“三无”渔船的建议与对策》、《关于发展海岛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市海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等9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展开调研。在深入调研解决问题上突出“五个方面”,即在渔业产业发展方面,着力解决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解决减灾防灾能力不够的问题;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着力解决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不够协调的问题;在渔业经营体制改革方面,着力解决与当前经济运行机制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探索解决当前海洋与渔业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谋划好、今后的工作。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学习效果。二是领导重视、深入调研。局领导多次对课题调研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明确要求,周密部署。3月下旬到4月中旬,7个科、室、站、队各负责1-2个课题,利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由分管副局长带队,分别深入海岛、企业、公司、加工厂进行了调研,并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认真听取基层群众、产业业主、企业法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及时提出了建议和解决办法。就如何解决局党委提出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座谈讨论、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并收回问卷380余份。同时,积极听取和收集局机关党员同志的意见建议。目前,海洋与渔业局的调研课题进展顺利,座谈了解、问卷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基础工作已经结束,已经形成9篇质量较好的调研报告。

4、履职尽责,强化指导,联点工作成效显著。根据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意见》要求,我局每个班子成员确定了各自的联系点,活动开展以来,班子成员多次深系点了解公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公司负责人、企业法人代表围绕“克难攻坚

创业创新

兴海强渔”实践载体,重点就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应着重把握的“六个关系”进行了深入座谈,即正确把握好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海域使用管理关系;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关

系;渔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失海失涂渔民社会保障的关系;海洋与渔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水产品有效供给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系;保障渔业安全生产、渔区和谐与渔业渔船有管理的关系。

二、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

1.学习了科学理论,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认真学习,党员干部普遍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认同感,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认清了海洋与渔业系统突破发展的优势和差距,增强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的。4月30上午,组织各支部党员代表进行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考试竞赛,参考人员得分均在90分以上。多数党员干部开始注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动清理和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战略部署上来。

2.查找了主要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围绕“如何加强新时期机关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题,经过认真的学习讨论交流,形成了五大方面认识。一是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服务中心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以载体创新为途径;三是主题实践活动要做到主题突出,设定精确,参与广泛,促进发展;四是基层建设要以制度为保障;五是基层组织建设要在难点上求突破。

3.促进了成果转化,推动了各项工作。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动力和持久力,促使其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工作实践、内化为自觉行动,有效推动了海洋与渔业各项工作的完成。

4、“六个一”活动开展扎实,收效明显。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我局党委组织了3次专题报告会,4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2次心得体会交流会,2次典型案例分析会,2次调研成果研讨会。组织70余人次下基层调研,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9篇,发动党员干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形成体会文章190多篇,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收到捐款10880元。“华盛海上水产品加工模式”的典型案例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优秀典范”。为了加大典范的宣传推广与应用,发挥典范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我局投资了3万多元请**电视台专门制作了“典范的力量”视频光盘,在上报省台与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同时,在5月3日**电视台的“吾乡吾土”栏目进行了播放。

三、分析检查阶段的初步打算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强化机关组织建设,服务系统突破发展”,认真总结海洋与渔业局在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以及机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基层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认真组织群众评议,为抓好整改落实奠定基础。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抓好学习。继续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深化认识和理论学习贯穿始终,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二)结合学习调研,认真分析检查。结合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和海洋与渔业工作实际,认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影响、制约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因素,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将专题民主生活会与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相结合,突出主题,找准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机关党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发扬民主,组织群众评议。充分发扬民主,组织职工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并对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为制订整改措施、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四)加强领导,抓好宣传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宣传工作。一是要在全体党员中进行分析评议阶段的再动员、再部署;二是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三是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努力破解难题,建立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四是利用好海洋与渔业局学习实践活动网络专栏平台,搞好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

以上仅是初步打算,待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对第二阶段的工作做出安排后,我们将迅速按要求制定出海洋与渔业局第二阶段的工作安排。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第十指导检查组的有力指导下,海洋与渔业局党委紧紧围绕“克难攻坚,创业创新,兴海强渔”实践载体,迅速启动、周密部署、认真实施、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任务,达到了学好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基本情况

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我们超前谋划,迅速启动,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一是率先成立组织机构。3月17日下午即召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预备工作会议,传达**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周靖任组长,副局长夏盛兴、纪检书记林启茂任副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二是迅速拟制工作方案。根据《中共**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有关文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下发了《中共**市海洋与渔业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中共**市海洋与渔业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中共**市海洋与渔业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方法步骤、具体任务、工作要求。三是及时进行动员部署。3月18日上午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十指导组指导下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传达了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全面部署和正式启动海洋与渔业局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期间,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组长周达贤同志多次光临我局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门指导。四是积极营造活动氛围。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加大宣传发动,在各种会议大厅前后悬挂横幅8条、张贴标语12副、制作专用展板1块、在**市海洋与渔业局网站上设置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宣传专栏,办了6期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简报》,1期心得体会专栏。

2.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学习培训扎实有力。我们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坚持把深化学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突出

学习重点、创新学习形式,努力使科学发展观逐步转化为机关党员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一是领导带头学。局领导带头深入学习,研读指定书目,撰写心得体会,参加交流发言,深入开展调研,主讲专题党课,发挥了带头作用。二是全员覆盖学。采取全面组织动员、普发学习资料、开辟活动专栏、建立网上学习平台、书记上专题党课多种方法,发动党员全员参与学习。制定详细日程表,整体规划、分段实施,严格按照日程表组织学习、活动。三是主题贯穿学。把“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强化机关组织建设,服务系统突破发展”贯穿于学习全过程,组织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努力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开阔思路,切实提高以开放理念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能力。四是培训强化学。采取邀请专家辅导和播放专题讲座录像相结合的办法,在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上求“深”。一方面,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并邀请市宣讲团成员作专题辅导报告。另一方面,购买最近出版的由中央党校权威专家、学者主讲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光盘除在局机关组织播放外,还在局属各支部巡回播放。这些生动精彩的报告,通过对科学发展观最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翔实、科学地解读,帮助党员干部从深层次上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五是网络帮助学。在海洋与渔业局网站上开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页,为全体党员同志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交流平台。

3、精选课题、问计求策,调查研究深入开展。我们坚持把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学发展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努力在注重实践、深入调研上下功夫,采取开展调研与举办研讨班相结合的办法,在增进学习效果上求“实”。一是精选课题,突出特色。围绕“在位一任,造福一方”的主题,确定了《加快发展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战略思考》、《发展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的思考》、《用科学发展引领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加快我市滩涂围垦造地开发的思考》、《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北麂北龙两乡“三无”渔船的建议与对策》、《关于发展海岛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市海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等9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展开调研。在深入调研解决问题上突出“五个方面”,即在渔业产业发展方面,着力解决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解决减灾防灾能力不够的问题;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着力解决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不够协调的问题;在渔业经营体制改革方面,着力解决与当前经济运行机制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探索解决当前海洋与渔业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谋划好、今后的工作。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学习效果。二是领导重视、深入调研。局领导多次对课题调研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明确要求,周密部署。3月下旬到4月中旬,7个科、室、站、队各负责1-2个课题,利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由分管副局长带队,分别深入海岛、企业、公司、加工厂进行了调研,并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认真听取基层群众、产业业主、企业法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及时提出了建议和解决办法。就如何解决局党委提出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座谈讨论、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并收回问卷380余份。同时,积极听取和收集局机关党员同志的意见建议。目前,海洋与渔业局的调研课题进展顺利,座谈了解、问卷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基础工作已经结束,已经形成9篇质量较好的调研报告。

4、履职尽责,强化指导,联点工作成效显著。根据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意见》要求,我局每个班子成员确定了各自的联系点,活动开展以来,班子成员多次深系点了解公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公司负责人、企业法人代表围绕“克难攻坚

创业创新

兴海强渔”实践载体,重点就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应着重把握的“六个关系”进行了深入座谈,即正确把握好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海域使用管理关系;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渔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失海失涂渔民社会保障的关系;海洋与渔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水产品有效供给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系;保障渔业安全生产、渔区和谐与渔业渔船有管理的关系。

二、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

1.学习了科学理论,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认真学习,党员干部普遍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认同感,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认清了海洋与渔业系统突破发展的优势和差距,增强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的。4月30上午,组织各支部党员代表进行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考试竞赛,参考人员得分均在90分以上。多数党员干部开始注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动清理和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战略部署上来。

2.查找了主要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围绕“如何加强新时期机关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题,经过认真的学习讨论交流,形成了五大方面认识。一是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服务中心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以载体创新为途径;三是主题实践活动要做到主题突出,设定精确,参与广泛,促进发展;四是基层建设要以制度为保障;五是基层组织建设要在难点上求突破。

3.促进了成果转化,推动了各项工作。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动力和持久力,促使其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工作实践、内化为自觉行动,有效推动了海洋与渔业各项工作的完成。

4、“六个一”活动开展扎实,收效明显。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我局党委组织了3次专题报告会,4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2次心得体会交流会,2次典型案例分析会,2次调研成果研讨会。组织70余人次下基层调研,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9篇,发动党员干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形成体会文章190多篇,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收到捐款10880元。“华盛海上水产品加工模式”的典型案例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优秀典范”。为了加大典范的宣传推广与应用,发挥典范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我局投资了3万多元请**电视台专门制作了“典范的力量”视频光盘,在上报省台与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同时,在5月3日**电视台的“吾乡吾土”栏目进行了播放。

三、分析检查阶段的初步打算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强化机关组织建设,服务系统突破发展”,认真总结海洋与渔业局在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以及机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基层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认真组织群众评议,为抓好整改落实奠定基础。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抓好学习。继续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深化认识和理论学习贯穿始终,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二)结合学习调研,认真分析检查。结合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和海洋与渔业工作实际,认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影响、制约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因素,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将专题民主生活会与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相结合,突出主题,找准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机关党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发扬民主,组织群众评议。充分发扬民主,组织职工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并对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为制订整改措施、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涉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替代方案

随着人类活动向海洋的不断进军,盲目的涉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要想遏制海洋污染和对海洋损害的势头,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强化涉海工程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而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则是涉海工程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涉海工程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本文试对我国的涉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1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1.1环评资质证书的审查颁布

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专业特殊性及其重要性决定了评价机构必须具备特殊的资格以胜任某项涉海工程的评价要求。《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明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的立项或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根据批复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开展工作,组织编制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据了解,自2006年国家推行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企业申请甲级资质的门槛提高,使得全国拥有“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的单位由之前的32家降为3家。此外,为了更好的落实涉海工程的环评工作,海洋工程环评工程师的培训工作日益兴起。

1.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验收等程序要求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四十三条规定,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但由于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到海域使用、浅海滩涂养殖和船舶航行安全,所以本条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必须征求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审核”,是指对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核实。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审核意见,可以纳入行业主管部门预审意见中,也可以按规定直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对于海洋工程,依本法第四十七条:“……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准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必须征求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权,并且规定:“海洋主管部门在核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应当征求海事、渔业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会。其中,围填海工程必须举行听证会。”使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程序更明确。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本身来说,欠缺替代方案,这一基本缺陷使得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评中也缺少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对替代方案的分析是环评的核心内容,可是我国法律中却一点都没有涉及。“我们的现有规定中,所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几种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所以也就没有再规定替代方案。但其实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与替代方案这二者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替代方案要求另外一个方案可以在对立的角度上完全代替评价方案,并有同样的效果。”替代方案的缺乏,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充分的、全面的科学信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真正目的无法实现。

2.2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海洋管理部门审核的现象仍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自新《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至今,在整个海岸工程环评管理流程中,海洋管理部门审核缺位的问题依然不是个别现象,例如浙江国华(宁海)电厂、上海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港扩建工程等,在未经海洋管理部门审核的情况下,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就已经得到环保管理部门的批准。以浙江省为例,据一项非正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沿海市海洋管理部门对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核率普遍较低,如宁波市为32%,台州市为7.5%,舟山市为5%,温州市为2.6%,而嘉兴市则为0。这说明在现实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程序中,大部分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没有经过海洋管理部门审核这一必经的法定环节。

2.3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始终处于被动反应的地位

虽然法律要求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之前应该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环评。但是许多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就直接报送到计委、发改委,甚至直接由后者发起某项项目。实践中往往是在受理海域使用权申请或者废弃物海洋倾倒申请的时候,发现该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评方面的内容和管理程序存在缺损和瑕疵,如有的没有开展海洋影响评价,有的没有海洋管理部门签具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核意见。项目由计划部门立项以后,意味着开发行为已基本上被政府有关部门认可,后来环评程序的功能似乎只是论证该建设项目没有不利的环境影响,或者寻求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这样就失去了从源头上把关海洋环境影响项目的良机。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最后落脚点只能是提出合适的治理方案,实质上就成了一个在社会行为末端和尾部的行为。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8

刘赐贵在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学习心得体会1:

2017年4月25日上午9时,省人大会堂,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刘赐贵同志代表六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向900多万琼州儿女发出了开拓奋进的号召: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在99分钟的报告中,全场响起了45次热烈掌声。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反映着民心、凝聚着共识、昭示着期待。报告之所以获得大家的充分肯定,关键在于起草过程中,最广泛地听取了各方意见,共征求和听取1010条意见建议,其中476条被采纳,这也是我省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中征求意见最广泛、收集吸纳各方意见最多的一次,汇聚了海南各族人民的意志,说出了海南人民群众的心声。

掌声,是对过去成绩的点赞,是“一路走来”产生的共鸣。“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海南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重要窗口”“海南成为国人向往的重要度假旅游目的地”“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有力扛起了维权维稳保护开发担当”……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会场一次次响起激动的掌声。正如代表们所言,五年来,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克服了经济下行的压力、战胜了台风等自然灾害,办成了一批大事难事要事,刷新了海南速度,彰扬了特区精神。大家共同参与了海南改革发展,共同体验了建设美好新海南征程中的酸甜苦辣。

今天,海南又一次站到了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未来的海南,是一幅凝聚全省人民智慧、回应各族人民呼声的美好画卷。在讲到今后五年我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时,261个字,3次被掌声打断。代表们用掌声表达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目标、共同愿望。

从“四大目标”到“六个坚定不移”,再到“九大任务”,一次次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着报告直抵深处,激励、振奋着一颗颗跳动的心——

掌声,有对经济繁荣的美好期待。经济繁荣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基础。我省将牢牢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培育壮大12个重点产业,打造海南经济升级版;做好海洋文章,争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

掌声,有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从“促进群众长远可持续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到“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从“兑现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到“使城乡居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到“大幅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海南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建设全省人民幸福家园。

掌声,有对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强烈需求。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报告指出,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坚持生态立省,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要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塑造美丽海南新形象,让海南人民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福祉。

掌声,还有对改革开放的期盼。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灵魂,围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海南坚决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

掌声,还有对正风反腐的肯定。建设美好新海南,关键在党。报告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更好承担起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历史重任。

10时45分,刘赐贵同志报告结束,会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台上台下、会内会外,一种激情在迸发,一种力量在升腾。陈清琪代表来自海口市管道养护所,19年来一直和下水管道打交道。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身作则,以工匠精神、绣花精神和赶考精神,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贡献力量。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金屏村,党员群众正在收看电视直播。听完报告,驻村第一书记王大君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接下来,我将带动村里的党员群众,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今天的掌声,只是一个起点。建设美好新海南,需要继续付出汗水,才能换得明天的掌声。

刘赐贵在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学习心得体会2:

省第七次党代会4月25日开幕,这是海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儿,边看南海网视频直播,边听刘赐贵代表说道海南发展,论大局说大势谈民生,其中有不少听着提神带劲,令人心动激动的“金句”。

今后五年,海南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啥?对这个每位海南人都关心的大问题,刘赐贵代表说,目标归结起来就是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怎么美?怎么好?怎么新?刘赐贵代表一番大实话给我们勾勒出了图景:“美”就是山水美、城乡美、人文美;“好”就是发展好、生活好、风气好;“新”就是新观念、新动能、新作为,把海南建设成为“大花园、大景区”,成为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美好新海南,美好新生活,不正是咱们老百姓日夜期盼的吗?

“海南加快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讲海南发展大势,刘赐贵代表分析说,海南总体上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这样的基本判断透着清醒,更透着自信沉稳。目标已定、任务已明,态势已成,海南发展风帆正举,蓄势待发,就像那句广告语所说:“椰风挡不住!”

“廉洁也是生产力,只有干部干干净净,事业才能顺顺利利”——讲从严治党,刘赐贵代表这句大实话不禁让人想起正在刷屏热播的国民大剧《人民的名义》,剧中的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要是听了这席话,估计也会在朋友圈转发点赞吧!

“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使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讲生态立省,刘赐贵代表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要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最强优势+最大本钱+最好资源+最好投资,这系列“之最”既是海南这个美人儿对“生态颜值”的自信,也是海南这个帅小伙的“择偶宣言”——我们只找最靓最好的!作为海南人,我们可以傲骄地向全世界发出邀请:请到海南深呼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海南百姓”——讲以人民为中心,刘赐贵代表说,让海南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份记挂,一声承诺,更是心手相牵的前行。

“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讲干部队伍建设,刘赐贵代表说要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这番话,海南各级领导干部听了心里一定暖乎乎的,有了这份理解、这份支持、这份激励,擅谋事能成事不出事有担当的领导干部腰杆就会更硬,底气就会更足,就敢放开手脚,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讲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刘赐贵代表说,各级书记要亲自抓,层层强化,久久为功。听了这句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履新省委书记后首次调研,刘赐贵就选择了海口石山农村基层党建。

“政策千条万条,不落实就等于白条”——讲改进作风,刘赐贵代表说作风关系民心向背,要使“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特区精神的生动诠释。听了这番话,我想老百姓肯定个个拍手称快。至于那些不愿为、不会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少数干部,以后日子可就不好混了!

“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讲标本兼治严惩腐败,刘赐贵代表提醒各级干部在反腐拒变的路上要遵章守纪,安全驾驶。刘赐贵代表在报告中以“交规”说反腐,可谓用心良苦,其深意,大家都懂的!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讲推进改革开放,刘赐贵代表说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灵魂,我们要以新时期特区人的勇气和担当,解放思想,突破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有了动力+活力,海南前进的马力那可就更大更足了。

“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打造海南经济升级版”——讲经济转型升级,刘赐贵代表口中的“国际旅游岛+”“互联网+”等发展新思路新谋划,正吹响海南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的集结号,海南商机多多,各路创客们,走过路过可别错过!

“加快推进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讲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刘赐贵代表说做好海洋文章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必须增强海洋意识,培育“蓝色引擎”,向海洋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这番话背后,是刘赐贵对海南省情的洞察与深思,如果将这一论述与他曾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坚决扛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海南“向海而生”的独特使命,更是一个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进发的雄心。

“构建更具活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讲区域协调发展,刘赐贵代表如数家珍,海口、三亚南北两极辐射带动,琼海、儋州东西两大区域中心两翼齐飞,“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加快推进,中部生态区保育发展,海南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落子有声,越走越活。

“促进陆海空‘路网’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讲完善“五网”基础设施,刘赐贵代表说不仅要县县通高速公路,还要与机场、环岛高铁、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国道省道和农村公路互联互通,实现自然村通水泥路。直播还没看完,我身边的小伙伴已经迫不及待将好消息告诉了乡下的亲人,我们村未来也要通水泥路啦!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9

倾力奠基

新中国成立后, 强调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提出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海洋战略思想。 1950年,从向苏联贷款的3亿美元中批给海军1.5亿美元购置舰艇、飞机等海军装备,几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当时国家的财政收入只有22.27亿美元。

新中国建立才3个多月,就冒着严寒出访苏联,以解决旅顺苏联海军基地等历史问题。对问题寸步不让,经过中苏双方1950、1952、1954年三次谈判,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以及大连的协定》,苏联终于将旅顺口海军基地等全部归还中国,打了一个捍卫

的胜仗。

1958年,苏联以苏共中央名义、由赫鲁晓夫亲自出面,先后向中国提出“共同建设用于潜艇舰队水下通信的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的建议”。当场拂袖断然拒绝,严正指出:“中国不能在境内搞变相的外国军事基地!”面对赫鲁晓夫“苏联决定撤走所有援华专家”的最后威胁,心中燃起了中华民族的强烈自尊心,决定长波台中国自己搞,远洋舰队中国自己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为了确定我国领海宽度,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讨论。最后,从中国的经济、安全利益出发,并考虑到当时我国海岸火炮有效射程在12海里以上,确定采用12海里的领海宽度。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正式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了12海里宽度的海域。

为海洋强国战略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运筹帷幄

邓小平始终密切关注我国的海上安全,参与和主持了海军建设与发展的许多重大决策。

1958年9月29日,邓小平在视察海军第一航空学校时,就为学校题写了“培养坚强忠诚的共产主义的保卫者和建设者”的题词。1964年7月1日,邓小平亲临海军426厂视察,不仅要求发展常规动力潜艇,还要求发展核潜艇。

1975年2月,邓小平在听取总参谋部的汇报时指出:“海、空军体制现在不宜变。考虑海、空军体制时,要以是否有利于海、空军建设为原则,怎么有利怎么干。”6月26日,邓小平亲临上海视察海军东海舰队,在导弹驱逐舰上为海军题词:“坚决贯彻执行的伟大号召,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努力奋斗”。

1979年,邓小平指出:“巩固强大的海防,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科技重点、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威慑的重点转向海洋,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沿海要改革开放,中国要改革开放,海军要成为坚强后盾。”提出要 “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与此相适应,对海军的战略方针也做了调整,由原来的近岸防御改为近海防御,以加强海防实力。

积极推进

当政时期, 海洋竞争更为激烈。世纪之交,各个沿海国家几乎都制定了相关计划,把21世纪的海洋当作国家战略的重心。鉴于这种情况,在邓小平认识的基础上,更为深刻地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地球的四分之三是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人类日益受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今天,科技兴海已成为各国通用的竞争策略,资源缺乏的中国更需要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他强调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加强海洋权益研究。基于这种认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作为全党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从而揭开了海洋强国的重要的一页。

的另一个贡献是提升海军战略地位,具体表现为三点:第一、从海洋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突出了海军的重要性。他指出,海军是海洋战略的支柱和后盾;第二,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在正确分析和认识国际战略形势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指出要 “建设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围绕这个目标,大力加强人民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第三,在坚持近海防御的基本方针下,进一步提出积极防御方针。所谓积极防御,就是攻势防御。

提出海洋战略和重视海军建设,实际上触及海洋强国的“海洋开发”和“保护海洋” 两个当代的核心问题。

决策实施

当政时期,从理论和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海洋战略思想。

其一,积极贯彻海洋开发战略方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的海洋开发战略作了具体安排,把海洋作为转变经济方式和发展高新技术的六大产业之一。阐明了海洋开发战略的具体内涵,即 “发展海洋战略高新技术,提高我国海洋经济水平,保护海洋航运安全,开发深海资源”四大任务,从而使我们对海洋开发战略有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

其二,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出台我国第一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十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海洋事业的科学、和谐、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海洋的法律法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10年,围填海计划指标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11项专项计划之一,通过围填海解决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超过7万公顷,平均带动7万亿元投资,解决了3000多万人口就业。海洋经济现已成为带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有力支撑。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速为13.5%。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二颗海洋卫星。2009年,极地考察工作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2010年,我国第4次北极考察首次抵达北极点。大洋科学考察迈上了新的台阶。继2006年首次完成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后,又组织了四个航次925天的考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大洋综合科学认知水平。2010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2年,我国蛟龙号再创辉煌,下潜7062米,意味着我国具备载人在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我国已占据海洋科学考察和研究的制高点,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其三,对海军作了准确定位。指出,海军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实际上规定了海军除担任保卫本国领海和领土的正规作战任务以外,还须承担非正规作战,即承担国际维和行动、海上危机控制、海上军事威慑、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多国联合海上军事演习及配合海上封锁进行的海上拦截、临检等军事行动。表明海军的任务进一步扩大,海军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海洋经济分析报告篇10

[摘 要]中国旧海关留存的卷帙浩繁的海关文献,是近百年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一项最为完整、系统的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哈佛燕京所藏的海关资料和京华版《中国旧海关史料》所收录的出版物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季报、年报、十年报告、国内贸易册、月报等为层次,将其宝贵内容作以介绍,弥补以往简单地介绍海关文献之不足,研究者若能利用这一丰富的资源,将会拓宽和深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One Kind of Underdeveloped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Modern History--

A Review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aritime Customs Publications

Key Words: traditional maritime customs publications; reports and returns, text and denotation

Abstract: A myriad of historical maritime customs publications is the most integrated, and systematic economic statistics and documents during the late imperial China and the Republic. The thesis articulat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series, as well as reportorial system,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by 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 and Jinghua Press. This observation, supplying a brigde of simple introduction to all previous studies, would advance the exploitation of these materials to broaden and deepen the research of modern history.

近代中国海关的基本职能是监管进出口贸易、征收关税、查缉走私、编制进出口统计,同时兼办沿海及内河航务、港务、邮政、检疫、气象、内外债和对外赔款的海关担保与清偿支付,厘金、常关税等附加税捐,甚至筹办国际博览会、教育(国文馆、税务专门学校)以及中国政府特派的外交事务等等。为了及时地掌握贸易与口岸地区的情况,从1860年开始海关就按照西方的管理和统计理念,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申报、汇总、出版体制,基本持续到1949年。海关出版物以其编制时间之长,内容之广泛,表达方法之科学、严谨,成为中国近代史最为系统完整的资料。

旧海关的出版物卷帙浩繁,种类众多,一般分为六大集①,每集之下又分为若干系列,规模最为系统庞大的是Statistics Series,按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第三卷的扉页所示,包括 Shanghai Daily Returns(上海每日贸易册)、Customs Gazette(海关公报)、Returns of Trade(贸易统计)、Report of Trade(贸易报告)、Chjnese Version(中文译本)、Decennial Reports(十年报告)、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国内贸易册)7个系统。

五十多年来,口岸商埠和近代中国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地拓展,口岸与腹地、沿海与内陆成了透析近代中国的一个视窗,资料整理也取得新的拓展,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动员编修地方志后,封存于各地档案馆、图书馆的各海关资料有过大致的整理、翻译和汇编。然而,在修志结束后大多没能及时全面地整理出版,这就使得这一套近百年来最系统的贸易统计资料和贸易情形评论成果,始终未能得到方便利用。

————————

* 吴松弟按:本文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11工程项目《长江三角洲历史地理研究》的子课题《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的一部分。谨以此文,对邀请我赴哈佛大学研究访问的哈佛大学东亚系的Peter K.BOl教授,资助我访问的美国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y以及哈佛燕京学社,表达真诚的谢忱,使我有缘见识到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中国旧海关出版物。

①Statistical Series(统计集)、Special Series(特集)、Miscellaneous Series(杂集)、Service Series( 务集)、Office Series(公署集)、Inspectorate Series(税务司集)。

2001年,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海关总署办公厅的合作下,京华出版社影印出版了170巨册的《中国旧海关史料》,为研究全国和各口岸的贸易情形和经济变迁提供了莫大的方便。这套资料主要收集了海关年刊(年度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十年报告,即旧海关出版物中Statistical Series的核心内容。

统计集中各项出版物的名称和内容在数十年间迭有变化,尤其是海关年刊,是历来变化最多的部分,其编排系统颇为复杂。但是,《中国旧海关史料》作为一项如此规模宏大的系列出版物,仅于“前言”列出所收的十余种出版物的名称,至于这些出版物的源流、变迁及内在的脉络,却缺少基本的交代。因此,读者在阅读这些文献时,难免要为旧海关贸易报告和资料记载的复杂性所困扰,如果要明了不同系统的差异以及同一系统内部的源流沿革,又必须仔细阅读系列原件并加以前后对比,而绝大多数的读者又不能方便地获得这些原件.有鉴于此,对于海关贸易报告的编制方法及其内容,郑友揆、张存武、詹庆华、滨下武志都曾分别各有侧重地著文予以介绍[1]①,但是对于统计集的介绍都不完整,对于其中五个系统脉络梳理的也过于粗疏,甚至有一些错误,直接影响到全貌的反映和文本内涵的分析。此外,或因年代久远,或因交流不畅,这些文献综述在国内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留意。现拟依据哈佛所藏的中国旧海关出版物和《中国旧海关史料》一书收录的资料,向学界比较详尽地作一介绍,以便于利用。为方便论述,以季报、年报、十年报告、国内贸易册、月报、其他六项为序,详其源流和不同时期的差异,并将哈佛所藏和《中国旧海关史料》所收的资料予以比较,在最后附有简明的文本结构图。

季报

Quarterly Trade Returns(贸易季册),1869~1931年。属于统计集第2系列,由4个时间上前后连接的部分组成:1.Customs Gazette,1869~1913(海关公报);2.Quarterly Returns of Trade,1914~1919(贸易季册);3.Trade Returns,1920~1923(贸易册);4,Quarterly Returns of Trade,1924~1931(贸易季册)。《中国旧海关史料》未收。

季册的内容以1920年为界,前期的季册仅介绍本季度的贸易状况,文字较少,多为表格,后期的内容越来越多。

试将1869年第四季度季册(最早的季册)和1881年、1899年季册的目录比较如下:

1869年的目录,共分三部分:Part I Quarterly Report of Trade。以各开放港口为单位,用文字和表格介绍本季度的贸易状况。PartⅡ Report of Dues and Duties for the Quarter Ending December 3l,1869。用表格反映本季度的关税收入状况。PartⅢPrecis of Fines and Confiscations for the Quarter Ending December 3l,1869。用表格摘要反映本季度的罚金状况。

1881年季册的PartI、PartⅡ、PartⅢ均同于1869年第四季度的季册,但增加了PartⅣ Notifications和Part V Movements in the Service(有关通告和服务事项的变化)。

1899年季册目录的前面三项均同于1869、1881年,但1881年的第五项替换了第四项,新增 Vessels in the Service作为第五项,以提供进出港口的贸易船只情况。

自1920年起,季册的格式和内容为之一变。

l.季册的名称。1920~1922年这三年的季册,由1919年的Quarterly Returns of Trade改称Trade Returns,中文称“某关民国某年第×季度华洋贸易统计册(中英合璧)”。其中,第四季度季册后面附有英文贸易报告和中文情形论略,故又名Trade Returns and Trade Report,并加入季度和年度名。

2.季册的内容。较1919年有较大的不同。以1921年第四季度的津海关为例,目录中列有:第一节进口各货(第一款:海关进口各货,第二款:常关进口各货;第二节 出口各货(第一款:海关出口土货,第二款:常关出口各货);第三节 复出口货(海关复出口各货);第四节专项(出口茶额)。前三节为各关共同的目录,第四节则视情加入或改变。

第四季度所附的各关“全年贸易册论”,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贸易论略”,分别为英文的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和中文的“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两份中、英文的报告内容基本相同,但中文的内容比英文略微简略一些。此外,有些重要的海关,第四季度所附的除了上述中英文的“贸易情形论略”,还有常关(Native Custom)的英文贸易报告和中文

————————

① 郑、张基本上以介绍年报的编撰为主,其他系统较为忽略;滨下主要是排列各大系统文献的目录;詹氏着重论述海关贸易报告的特点和价值。有关海关统计与报告内容的评价与修正,几乎是每一位利用者的前提工作,例如麦雷、姚贤镐、萧梁林、墨菲等等,此处从略。

“贸易情形论略”,因此共有4份“贸易情形论略”。二是“贸易统计册”,共有5节:分别是税钞、贸易船只、贸易货值、出入内地之货、旅客、专项。

由于增加上述内容,1920~1922年这三年的第四季度的季册,就属于统计集的No.2至No.5,也就是说包罗了三个系列的内容。

自1923年起,贸易季册的名称和内容再次变化。恢复为1919年以前的名称Quarterly Trade Returns,第四季度已没有“全年贸易册论”,即英文Trade Report、中文“贸易情形论略”及其后面的表格。其余方面内容,仍然沿袭以前。这种变化为1924年以后各年的贸易季册所继承。

哈佛燕京图书馆收录了1929年第一季度前的季册,但贸易季册的编撰一直继续到1931年。

年刊

年刊由多个系列构成,有些系列又由数种文献构成,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Return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1859~1866。Returns of Trade at the Ports in China Open by Treaty,1867~1881,即年度贸易册,属于统计集第2系列。

1. Return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1859~1866。按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第三卷扉页所列,1859年开始出版年度贸易册,为最早出版的海关出版物。1863年冬赫德接任总税务司职后,努力整顿关务,贸易统计的格式逐渐形成。所以,1860~1866年的年度贸易册,反映了统计格式形成前后过渡时期的特点,这一点在贸易册的内容上也有所体现。

1859~1864年各关的统计以半年为一册,内容较少,仅洋货进口、土货出口、航运、关税等几项统计。而且1864年前各关在分类、方法、货物单位、货物价值等方面都没有划一的制度,亦无全国统计。1864年后建立了划一的制度,对外进出口和埠际贸易开始分别记载,运销外洋和埠际之间给予区分,同时分类趋于详细,有了大致的来源和去向,海关贸易统计的格式逐渐形成。

哈佛所收的本期贸易统计共14卷,《中国旧海关史料》相对要全面一些,但也有不及①。

2.Returns of Trade at the Ports in China Open by Treaty,1867~1881。据郑友揆先生考察,1859~1866年这8年只有各关的贸易统计付印问世,1867年以后总税务司署设专司总辖各关统计,每年的“贸易统计乃分为二册”。自1867年开始,由副税务司(1873年改为造册处,1923年称为统计科)专门负责编纂出版海关统计和报告。这时的贸易统计有两册,第一册为1867年开始出现的“全国贸易和税收辑要”(Abstracts of Trade and Customs Revenue),并回溯到1864年,第二册是分关报告,各关条目有所不同,大体格式如前,类别有所增多。无论是全国统计和分关统计,越往后统计类目和内容越来越详细。至1881年,贸易册的统计格式基本成型,由于金银进出对贸易平衡的重要性,该年开始出现金银进出口价值表。本年的主要目录如下:

第一部分:贸易和税收辑要(Abstract of Trade and Customs Revenue Statistics from 1869~1881)。包括:1.进出口贸易值和国别;2.洋货进口、土货出口、洋货复出口;3.专项统计:鸦片,茶叶,航运,各港税收,洋货直接进口,洋货复出口国外,各港十年来贸易比较,上海港贸易总值和净值;4.附件:各国在内外贸易中的比重、各口岸的转口贸易和人口统计。

第二部分:分港贸易统计(Statistics of the Trade at Each Port),包括牛庄、天津、芝罘、宜昌、汉口、九江、芜湖、镇江、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淡水、打狗、厦门、汕头、广州、琼州、北海19个口岸。

就统计单位而言,1876年是一个重要的统一时期,此前海关两仅行用于税收和浙海关(宁波),上海采用规元,华南为墨西哥银元,华北和长江各埠使用本地两。

此外,自1875年开始,海关开始出版年度贸易的中文版,即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详见于〈四〉)。《中国旧海关史料》收录了1881年以前的 Returns of trade(贸易统计)系列,而没收Reports of trade(贸易报告)。

(二)Reports on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for the Year,1864~1881,即年度贸易报告。本系列共17辑(1年l辑),属统计集第4系列,1865~1882年出版,《中国旧海关史料》未收。

————————

① 如与哈佛所藏比较,《中国旧海关史料》中,上海多了1859年和1866年,缺1861年;广州多了1859年和1866年;天津多1860年5~12月和1866年,缺1861年5~12月和1862年;宁波多1863年、1865年和1866年;福州多1862年和1866年;汕头多1862、1863、1865、1866等4年,少1860年7~12月;厦门多1862年和1866年,少1865年;芝罘多1866年;九江多1863年;汉口多1866年,少1865年;镇江多1866年;淡水多1866年,少1865年。此外,哈佛未收入打狗,1863年l0月~1864年12月和1866年。

按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的第三卷扉页所列,1864年开始出Report of trade的第l卷。各卷书名前后有些微不同。

报告由文字和表格组成,一般写于次年一月底。初期的报告只有几页,后来逐渐增加,到1881年部分大港已多达十余页。反映的内容前后也有变化,最初只报告各约开港口贸易状况和进出口数据,1875年以后增加了全国总状况的报告,以及工作人员的名单等。

1881年的报告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导论,内容包括:1881年对外贸易概貌;洋货进口:对国外的出口;各国在外贸中所占的比重;沿海贸易;复出口;航运;税收。二以牛庄为开端,自北向南依次是天津、芝罘等约开港口贸易报告。附录部分为各地海关工作人员的花名册。

(三)Returns of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and Trade Report,1882~1919,即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①。1年1卷,属于统计集,但前后系列有所不同,1882~1915年属于第3和第4,1916~1919年属于第3至第5,系列的差异反映了内容的增减。

1882年以前,Return of Trade(贸易册)和 Trade Report(贸易报告)分别发表,分属于第3、第4系列。1882年后两个系列合并发表,但各部分仍接续原来的卷数。由于两个系列的卷数不同,故在全套书的书名Return of Trade和Trade Report后注上各自的卷数。例如,1919年的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便全名为Trade Returns(61th Issue)and Trade Report(55th Issue)1919。

由于《中国旧海关史料》1881年以前的英文年报只收Returns of Trade而不收Reports of Trade系列,而1882~1919年用已经合并的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系列。在缺乏必要说明的情况下,人们容易误认为1881年前后的年刊是一样的。

本系列在1882~1912年间只有英文,1909年部分内容开始有中文译文,到了1913年名目和内容中英文并举,而且中文在前。1913年的书名,增加了中文书名“《中华民国二年通商海关贸易全年总册》(华英合璧)”,这也反映出民初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1882年的《贸易年册和贸易年报》由两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贸易报告和统计摘要”(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包括1882年全国贸易总报告和统计辑要;

第二部是“分港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Report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包括年度贸易报告和年度贸易统计。

1882年海关对贸易报告进行规范,对各港限制篇幅③,但随后年报的内容又重新日渐增多。1885年开始增加“附录”,包括两个方面,1.1884~1885年贸易报告的索引;2.朝鲜贸易统计③。1894~1903年还论述中国的对外贸易总状况。

1904年仍由两部分所组成,但第一部分是邮政工作报告,第二部分是各港口的贸易报告和统计。第二部分第一卷是中国外贸的总报告和北方港口贸易报告,第二卷是南方港口与邮局工作报告。1905~1919年的年报由三个部分所组成:1.中国对外贸易的论述和数据摘要;2.各港口的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众多的港口报告被分成5卷,分别是北方港口(牛庄至胶州)、长江沿岸港口(重庆至镇江)、华中港口(上海至温州)、南方沿海港口(三都澳至北海)和边疆海关(龙州至亚东);3.对外贸易分析,分成进口和出口两卷。其中,1905~1910年还附有邮政报告;1913~1919年为中英合璧本。

除了上述主要内容,1885~1987、1892、1898、1903、1906、1912等年度,还附有Index to Annual Trade Report(年度报告内容索引)。

现将1882年贸易年报的目录举例如下:

第一部分:贸易报告和统计辑要(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包括:1.1882年全国贸易总报告;2.统计辑要,主要包括近几年的洋土货进出口贸易、海关税收、航运、各港贸易、上海港贸易、贸易国别等。

第二部分:分港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Report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以广州为例,包括年度贸易报告和年度贸易统计,其中报告包括:航运、进出口、税收;统计总表包括:航运、进出口、复出口、转口、税收,专项表包括贵金属进口、茶叶出口、丝绸、糖出口、主要进出口货品、航运、乘客等9项的十年比较,以及鸦片贸易。

————————

① 此为《中国旧海关史料》所用名,哈佛书目为Return of Trade(24th~61st issue)and Trade Report(18th~55th issue),1882~1919。

② 据前引郑友揆的查证,合并后的贸易报告是原来各关报告的一个简本,当时对各关报告的篇幅有如下的规定:江海关10~15页;津海、江汉、粤海各关8~l0页,其他各关2~4页。

③ 因为中国帮助藩属国朝鲜管理海关,故在1886~1893年间,朝鲜三港的年刊附录在中国报告之后。

总的看来,1882~1919年是海关报告规范革新的重要时段,随着统计手段的更新和贸易内涵的变化,在统计方法、统计度量、文本结构以至表述格式上,均进行了一系列的刷新改良、规范运作,以求科学、系统、完备、精确。主要表现:

A.在统计范围上:1887年九龙、拱北的设关,得以将一向视为走私之渊薮的华南和港澳之间的帆船贸易进行有效的统计。1902年天津、福州海关开始统计、管理周围50里常关贸易,1904年邻近的常关贸易统计被纳入了历年的海关贸易统计系统中。此外,这一期间增设了一大批海关,在《中英烟台会议条约》以前,全国开设17个海关,此后又陆续增开了25个海关(包括7个分关)。其中的一些海关开设在东北沿边、租借地和西南边境.海关统计实现空间和结构上的扩张,即增设海关和管理常关。

B.在统计方法上:据郑友揆研究,1904年前海关的统计均按市价(Market Value)记值。按照这一方法,进口货价值包括该货的原价、运费、进口税和相应的销售费用,而出口货价值则不包括离岸前的运费、出口税和相应的管理费。这样,1904年前后进口货价值增加,而出口货价值则减少,以至与实际价值相差25%之多。1904年以后,进口货采用起岸价,出口货采用离岸价。1914年以后,海关将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四埠的离岸价印成出口估价单(Export Valuation List)分发各关,作为统计时的参考,统计上更加准确,但是出于国内物价的变迁,1914年后依然存在着出口估价过低的问题[2]。

C.在统计格式上: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开放商埠的增多,各个港埠腹地彼此交叉的现象日益严重。在最具典型的珠江三角洲一带,集中了广州、江门、三水、九龙、拱北五关,彼此的腹地互相重叠,难以清晰地划分。为此,自1905年起,海关总税务司将以往的分关贸易统计取消,改为全国统计,列成一个全国进出口货物表。这样,1905年起在总报告中就再也没有记载各商埠间的埠际贸易状况,不过分关的报告或统计还是延续到1919年①。同样,1904年新的关税修正案增加了进口洋货的类目,主要是细分了一直混在一起的杂货类(Sundry Articles),所以统计上增加了“进出口货物类编”,进出口货物分类趋于详细,以进出口货物为单位,记载历年各货进出口的数值,并通过数年的回顾以显示贸易的盛衰和结构的变迁。1912年采用布鲁塞尔国际关税会议的分类标准,进口分类更加细密。

(四)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Chinese Version on Return of Trade and Reports of Trade)。

按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的第三卷扉页所列,统计集第5系列中Returns of Trade(贸易册)和Report of Trade(贸易报告)的中文译本,分别于1875年、1889年开始出版第l卷。《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最初就是年度贸易册的中文译本的书名,1889年年度贸易报告的中文译本(称贸易论略)出现以后,合并了中文贸易册和贸易论略,但书名不曾改变②。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1878、1880、1881~1891年等年度的总册。《中国旧海关史料》收录了1882~1912年的《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中间遗漏了1885年)。

1878年总册的贸易统计没有文字说明,分项以表格列出。1.税钞货价总款(分别统计全国以及各关的税钞、进出口、贸易船只等)。2.货物花色专款(统计全国及各关进出口的主要货品)。3.船货杂款(统计全国及各关的洋药、茶叶贸易及来往船只吨数)。

1889年的总册开始增加了全国与各港的文字论述(《通商各口华洋贸易情形总论》、《各口贸易论略》)。以上所列1878年总册的各项内容,在1889年的总册中均放在全国部分,而各口部分只有文字论述(《贸易论略》),无任何表格。《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的数据和文字,与英文贸易年册和贸易报告相比,内容大致相同,但有一些细小的差别,主要是为了在叙述和表达上更接近中国传统的阅读习惯。

如前所述,海关年刊历年都以英文发表,自1909年开始有部分中文译文,一直附在全国的 Trade Report后面,虽然称《宣统元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实际只是总册中的全国总论。到了1913年,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的各部分才都有英文和中文两个部分,而《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也在该年停刊。据此可见,《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首先是为发表Return of Trade的中文译本而办,Trade Report的中文译本产生之后亦成为总册内容的一部分,这是统计集系列中惟一的中文出版物,1913年总册完成使命停止出版。

————————

① 1905~1919年是一个过渡时期,全国性的进出口货物类编和各港单独的贸易统计同时存在,本期的京华本收集了各港的贸易统计,没有收录进出口货物类编。

② 1878年贸易总册的封面题为: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大清光绪五年岁次巳卯通商海关造册处印,照英文第二十册,摘译汉文第四册。说明该年《总册》来自英文Retums of Trade的第20 册(1859年开始出版Returns of Trade,1年l册,1878年正是第20册,1875年开始中文本,1年l册,1878年是第4册)。

(五) Foreign Trade of China, 1920~ 1931; The Trade of China, 1932~1948。

1.Foreign Trade of China(中国国际贸易),1920~1931。1921~1932年上海出版,哈佛和《中国旧海关史料》均收录。中英合璧本,共12册,其中1920~1922年属于统计集的第2至5系列,1923~1931年属于第3至5系列。1925年,在英文书名之下开始出现中文书名《中国海关民国××年华洋贸易总册》,1931年又改为《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

本套书承接1919年的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但将原来的Part1和Part2合并,改Part3为Part2。各年均分上、下两卷。1920~1924年,上卷名《中华民国××年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总论》,由“贸易总论”和“华洋贸易提要总册”两部分所组成;下卷名《中华民国××年通商海关进出货品分别产销全年总册》,均是进出口商品的分类统计,除了全国总数,还有各海关的统计。如就出口商品而言,包括运往何处、各关进口净数、各关原货出口。均为全国情况,篇幅只有以前的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的一半。1925年以后上卷改称《报告书及统计辑要》,下卷改称《进出口货物类编》,但各卷的内容并无太大的变化。

正如(三)C所分析的那样,1919年后统计和报告交由各关自行处理。因此,Foreign Trade of China,1920~1931的年度报告中已经没有各关单独的贸易报告;也没有各类进出口、复出口统计、各关的专项统计,代之而起的是进出口货物类编。所以有关各关进出口、复出口、转口的重要统计资料就完全消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8年①。

2.The Trade of China,1932~1948,中文名《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由Foreign Trade of China改名,为中英合壁本,1936年以前每年2册,以后增至4册。哈佛未收,《中国旧海关史料》收录。

1932年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编纂海关贸易统计和报告的另一个重要变革的时点,有关各关的内容被汇总精简,平均2页左右,但在统计范围上扩大到整个常关。此外,1932年以后统计单位采用国币元,每海关两合1.558国币元。

1904~1931年的“全国对外贸易及统计辑要”(Repots on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s of Statistics),被析分为贸易报告(Report with General Tables of Customs Revenue, Value of Trade,Treasure,and Shipping)和进出口统计辑要(Foreign Trade:Abstract of Import and Export Statistics),增加“国内土货转口统计”(Domestic Trade:Interport Statistics)一项。其中贸易统计由三部分所组成,①海关贸易统计——各项洋货进口列表、土货出口净数列表;②主要进口货物——来源地及输入口岸、销售地及输出口岸;③土货转口统计.

1932年The Trade of China的主要目录:Ⅰ.民国二十一年海关中外贸易报告;II.进口贸易统计辑要;III.进口货物类编,列号货品表,来源地及输入口岸;IV.出口货物类编,货品列号表,运销地及输出口岸;V.国内贸易土货转口统计。

全书首先是“导言”,论述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概况、白银及金融问题、海关缉私、税课,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情形(包括贸易货值、贸易趋向、洋货进口情形、金银移动与外汇状况、编后附言等方面的情况)。接着再分二卷。第一卷分上册和下册,上册是“贸易报告”,首先是全国性的“导言”,然后便是各关的贸易报告,但内容比较简单;下册是“中国对外贸易:进口货物(总数)国别表”,和“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货物国别表”。第二卷是“国外贸易”,分别是进口分析和出口分析。

由于洋货的埠际贸易未能列入统计,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失,1935年郑友揆受各方委托,经过向海关总署交涉,得以抄录以后几年的中国埠际贸易的详细统计资料②。

到1940年,不再有各分关的贸易报告。1943~1945这三年均未出版The Trade of China。1946年再次出版,因报告中回顾前几年的状况,故中文译本的书名是“民国三十年至三十四年中国贸易概况”。1946年和1947年的The Trade of China均附有简单的分关报告,但1948年又无分关报告。1948年以后,报告停止出版。

————————

① 不过,1920~1922年三年的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实际仍未消失,只是没有专书出版,而是附在第 四季度季册的最后部分(详见〈一、季报〉),到1923年以后才最后消失。

② 1951年中国科学院出版郑友揆、韩启桐合编的《中国埠际贸易统计(1936~1940)》。

3.Annual Trade Report and Returns,1923~1928,即海关总署交由各关自行出版的年度贸易报告和贸易册,1924~1929年出版。1923~1924年一年一卷,1925~1928年一年二卷,共10卷。不同港口自为一集,中英合壁,论述全国情形。哈佛图书馆收藏,《中国旧海关史料》未有。

(六)《中国旧海关史料》所收年报的不足。

对于研究近代经济史,尤其是区域社会经济史而言,本套书中各关的贸易册和贸易报告无疑是最值得重视并且也便于利用的资料。许多研究者可以不阅读该书其他方面的文献,但各关的贸易册和贸易报告资料比较集中,不可不读。尤其是年度贸易报告,不仅通过数据,而且提供详细的文字说明和背景交代,也是年度贸易册所无法取代的。然而,《中国旧海关史料》却未能将有关这方面的重要资料尽数收入。

1.《中国旧海关史料》未收1881年以前的 Reports of Trade(贸易报告)系列,读者无从查阅1881年以前的各关贸易报告。

2.《中国旧海关史料》收录了Returns of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and Trade Report.1882~1919,以及1875~1913年的《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所以1882~1919年间的各关的年度贸易册和年度贸易报告基本完备。

3.1919年以后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不再由海关总署出版,《中国旧海关史料》也未曾仔细收集。1920~1922年的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附在各年的第四季度的季册的最后部分,《中国旧海关史料》未收季报,也没有收集这三年的贸易册和贸易报告。1923~1928年的Annual Trade Report and Returns以不同的港口自为一集,虽然篇幅有限,但仍可视为各关的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但《中国旧海关史料》未收此系列,读者无从查阅此6年各关的年度贸易报告。

诚然,要从卷帙浩繁的中国旧海关资料中,寻找出特别有用的资料,以方便研究者利用分散在各地档案馆的资料,无疑是一件颇为繁琐、功在千秋但又难于尽善尽美的工作,编者的苦心与旨意已经令人钦佩。基于更加完美的考虑,如果能够将1882年以前的Reports on Trade、附于1920~1922年三年的第四季度季册中的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以及1923~1928年的 Annual Trade Report and Returns放入书中,则对近代区域史、经济史和海关史的研究,无疑又可增添了一大批详尽系统的资料,这也是其他文献所无法替代的资料。《中国旧海关史料》未能收入上述资料,未免美中不足。转贴于 三 十年报告

Decennial Reports on the Trade, Industries, etc, of the Ports Open to Foreign Commerce, and on the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y Port Provinces,简称十年报告,属于统计集的第6系列。始于1882年,10年一期,发行了1882~1931年五期报告。《中国旧海关史料》全部收入。

1882年总税务司赫德下达第200号令,压缩年度报告内容,开始着手编撰详细的十年报告。1882~1891年的十年报告尽管勉强如期完成,但与赫德完美的预期还是有着距离,于是,赫德在1890年第524号令中,明确要求十年报告按26个标题项目进行撰写,以弥补年报的不足,每份报告可以扩充到30页,要继承1881年前后新旧两种风格,务必参考前10年的月报内容,还得广泛征求中外人士的意见①.按照这种想法编纂的报告,在内容上必然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1892年,赫德在第561号令中说明15项内容可不作要求,但他仍然要求各海关对本省的情况要做说明,而且彼此要互相参照。

1910年,总税务司安格联摒弃了赫德的第524令要求,将前两期对各港综合性的描述,改为注重物质和精神的进步,特别强调报告格式要紧凑简明,叙述简要,不得加以随意评论,对于新开的港口或地区要交待背景并附上地图。第三期十年报告的类目减少为2l项,即贸易与航运、税收、鸦片、货币和金融、人口、港口设施、灯塔航标、邮政电报、各省行政

————————

① 主要内容包括十年间该省该口岸发生的重大事件、贸易发展情况、税收增减、鸦片贸易和土烟情况、货币金融波动及物价升降、进出口货值、(人口变化)、(市政建设)、港口交通变化、助航设施、(气候自然灾害及事故的防范措施)、(名人到访和官员的升迁)、(科举考试)、(专门的文化建设事业)、(受教育比例)、(本省特产及工业和交通工具)、(民船经营及处境)、(本地钱庄及其运行模式)、(本地邮政运行情况)、海关章程及职员变动、毗邻地区的军事、工业、金融、行政等情况、(宗教及信徒)、(会馆及其章程)、(本地著名官员升降)、(本地刊物)、地方历史及前景展望(括号中的条目在N。.561中不作要求)。

和省议会、司法、农业、矿山与矿物、制造业、铁路公路、教育、卫生改善和博物馆、移民、物价和工资、饥荒水灾霍乱及传染病、陆海军、当地报刊等。1920年,总税务司的第3082令要求关注:辛亥革命和满清退位,欧战对地方的影响,银价空前的涨落,贸易的衰退和繁荣,抵制日货,国内纷争,部分收回治外法权,以及十年来国内工业的成长,反映出十年报告的旨趣取向。

梅乐和下发的第五期十年报告,一共有17个栏目:1.贸易(汇兑涨落的影响、国货的销售、抵制外货的情形、人民需要的变迁、贸易方法的变更);2.航业(汽油船及电船的进展情况、环游事业、轮船及汽船交通状况);3.关税(金单位的施行、关税自主后关税的增加及附加税的征收情形);4.金融(国币和省币的变迁、钞票的流通、造币厂的状况、华侨汇款、金本位、外币、辅币);5.农业(新式农业机器的采用、耕种新法、畜牧事业、肥料、农产掺假对中国贸易的影响);6.工业(货币与工资、工会及罢工、采用新式机器——仿制洋货、改革旧法制造土货的情形);7.矿业(新矿发展情形、运输方法);8.交通(铁路、公路及汽车运输、航空、电报、无线电);9.航行设施(港口及水道、疏浚情形);10.地方行政(省政及市政、收回租界情形、厘金及其他地方税收);11.司法与公安(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的取消、法律和公安);12.军事(海陆军的变迁);13.卫生(医院、医生、免费种痘及注射、时疫、卫生行政、检疫章程、新式渠道、扩展街区、公共饮水问题);14.教育(大学及国立学校的增设、取缔宗教课程的影响、共产主义宣传的发现);15.文艺(新闻纸及定期刊物、印刷所的增加、宣传);16.人口(移民、早灾、水灾、人口统计);17.治安(私运、海岸巡防、盗匪)。

每期十年报告均分为两卷,第一卷是北方和长江沿岸各港,第二卷为南方港口。第一卷开始是中国地图,然后是总税务司署要求编制各港口贸易条件和贸易状况十年报告的1737号文件,接着便是各港口的十年报告。报告采用英文(第五期有中文本),以文字为主,少量统计为辅,有时还附有相当详尽的地图,用以说明海关关区、关键的水道,并显示关区内的山河、交通、城市、村镇。报告详述各关所在省区内十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变迁状况,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宛如一部区域社会经济百科全书。

在1922~1931年这卷十年报告的卷首,附有当时副税务司班思德(T.B. Banister)撰写的长篇论文《近百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1832~1931》(A History of the External Trade of China,1834~8l,Synopsis of the External Trade of China,1882~31)中英合

璧本,这篇论文以后没有出过单行本,因一般人难以看到这份十年报告,故引用者很少。文中叙述了自东印度公司取消到1931年关税自主期间百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形,主体部分是一项出色的近代早期贸易史著作①。

四 海关国内贸易册

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共三卷,第l卷是Foochow,1903;第2卷是Tientsin,1902;第3卷是Quinqurennial Report and Returns,1902~1906,分别刊载福州、天津和全国各常关20世纪初的贸易报告。前2卷出版于1904年,第3卷出版于1907年,列入统计集的第7系列。哈佛图书馆收入,《中国旧海关史料》未收。

以上各集,以第三卷内容最为宝贵。该卷首先是一张题为Native Customs Revenue,1902~1906的表格,列出1902~1906年这4年牛庄、天津、芝罘、胶州、宜昌、沙市、九江、芜湖、上海、宁波、温州、三都澳、福州、厦门、汕头、广州、九龙、三水、梧州、琼州、北海等海关的关税收入。接着,便是各港口的Trade Report and Statistics(贸易报告和统计)。多数港口都既有贸易报告,又有贸易统计,少数港口则只有贸易统计,没有贸易报告。贸易报告简要回顾该港口最近几年的国内贸易状况和贸易条件,贸易统计则一般有Shipping、Value、 Imports、Exports、Revenue等五张表格,列举1902~1906年的数据。由于有关常关的资料和数据极为稀少,这已成为研究清代常关必不可少的核心资料。

五 月报

郑友揆先生谓:“月报最初刊于1866年,名为‘各通商口岸贸易月报’(Monthly Returns on Trade at the Ports in China Open by Treaty to Foreign Trade),1868年遂改为季报。……及至1931年下期,海关统计采用机算以后,乃复有月报,而季报遂告中止。”据此,月报亦是我国近代海关最早的出版品之一。1931年,随着Monthly Returns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以及Shanghai Monthly Returns of Foreign Trade的问世,月报重新出版。

————————

① 共分为4章:历史背景、广州公行(1834~1842)、五口通商(1843~1858)、近代政府(1859~1871)、联合与发展(1872~1881)。外贸概要部分为十年概貌和进出口统计总表两节,前一节基本上选自1922年以前的4个十年报告。

哈佛大学图书馆收有早期和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一些贸易月报,《中国旧海关史料》不收月报。

(一)Monthly Reports on Trade at the Ports in China Open by Treaty to Foreign Trade,即中国各通商口岸贸易月报。1867年出版,全书共6卷l册。或许由于初期的月报只存在2年,当时尚没有编排系列号,所以没有列入统计集。

(二)Monthly Returns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即中国对外贸易月册,1936~1948年出版,属于统计集中系列8。由于月报原来没有系列号,这一系列号应是30年代重编以后产生的,而以前的“统计集”在30年代以后已变为“统计系列”。全书用中文和英文出版,共59卷,一月一卷,每年4册,共19册。包括1936、1937、1938、1947年四年的全部册数,以及1946年的第3册、第4册和1948年的l册(1月至5月)。

(三)Monthly Returns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Shanghai,Nov.-Dec.1946,即上海对外贸易月册,属统计集系列9。1946~1947年出版,中英合璧本,自此卷以后停止出版。转贴于 六 其他

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其他海关出版物有:

1.Trade Statistics of the Treaty Ports for the Period 1863~1872,即约开港口贸易统计1873年在上海由海关总署出版,为参加该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奥匈帝国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代表提供资料,共310页,包括所在港口已登记的船舶吨位、进出口价值、商品名称、税收、人口等表格。

2.Medical Reports,1871~1910,即医药报告,列入统计集第2系列,共9册8O卷,1877~1911年由海关总署出版。

七  海关出版物的局限和意义

海关出版物为近代史研究尤其是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大量一手的原始资料,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其统计和报告中仍存在一些缺陷,谨慎地利用能发挥其独到的学术价值。

第一,早期的海关统计仅仅包括有限的口岸及其邻近区域,后来由5个商埠逐渐增多到69个商埠、47个海关。此外,早期的海关报告和领事报告不时出现矛盾的记载,反映出早期统计的不完善,到后期很少出现这种时间上的滞后和错位。这一情况还反映在埠际贸易统计上,主要是口岸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在两个口岸的统计表上是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编撰贸易统计时,一个海关的出口货物已经报关,而另一个海关还没有接收到这批货物。

第二,海关的统计,在1904年以前基本上是轮船和洋式帆船,而不包括中国民船,1904年后仍然不包括铁路、公路、航空、邮政等新式交通方式的进出口贸易。墨菲通过对1912~1926年国联的国际贸易和收支平衡备忘录与美国的国际贸易统计年鉴的比较,得出1870年中国的海关贸易总值是100万海关两,1930年为3000万海关两,增长了30倍,但海关报告中只有20倍的增长,中国贸易在当时的世界份额中低于1.5%。[3](p204)

1934年郑友揆在关于海关报告编撰方法的论文中,将海关贸易统计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列为三类:1.由于走私贸易难以精确统计并缺乏来源和去向,海关这方面的估计并不准确;2.编辑中缺乏详细的货物分类;3.缺乏埠际贸易的统计。其实主要的问题,一方面在于1922年前的货物分类,尤其是出口土货的分类过于简单,或“混杂笼统”,或“粗疏无别”[4](p78);另一方面是估价一直滞后,1904年后基本修正,但随后又没有将物价的上涨及时地反映到出口估价中去。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革新体例的同时没有能够有效地继承优点,各关在早期均致力于关心本区域的背景和变迁,这种关怀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地淡忘了。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海关的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毕竟为人们提供了近百年来最为完整、系统的统计数据和文字评述,其对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绝对不能忽略。就海关贸易统计而言,涉及到100年来洋货和土货的进出口、转口贸易数量的变迁,区域的盛衰,彼此之间关联的更新,贸易条件局部的改良、贸易结构缓慢地升级。在金融、税收、货币方面,海关的贸易统计和报告涉及到国际、国内的消长与更替,不同种类货品税率的波动,近代关税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展示了航运业的成长历程。就海关贸易报告而言,年报和十年报告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对海关所在区域的贸易、生产、交通、社会状况、地方政治、文化教育,以至影响贸易的诸多潜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考察,而这些诸多方面的资料往往为近代中国人所不注意.而且需要指出,由于海关贸易统计和报告中的数据和文字描述,都是各地在海关总税务司署的布置下,按照西方经济制度、贸易制度和海关制度的科学定义,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格式定期汇总上报的,除了具有上述内容丰富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其科学性和严谨性。中国早期科学意义上的统计数据和制度名词,相当一部分都是首先出现在海关贸易统计和报告中。总之,无论对于近代口岸的中外贸易、埠际贸易、贸易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人文关系,还是对于区域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和城乡经济发展、文化变迁方面的研究,海关贸易统计和报告都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第一手资料,必将丰富和拓宽以往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认知和解释。转贴于 附录:年刊文本结构

1859~1881

注:年份下标有下划线的时段对应的文本,京华版《中国旧海关史料》未予收录。

参考文献:

[1]郑友揆.我国海关贸易统计编制方法及其内容之沿革考:[J].社会科学杂志,1934,(3);张存武.中国海关出版品简介:1859~1949[J].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0,(9);滨下武志.清末海关财政与开港场市场圈[M].中国经济史研究,汲古书院,1989;詹庆华.中国近代贸易报告述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究,2003,(2).

[2]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