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概述十篇

时间:2023-08-25 17:21:35

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概述篇1

一、市政工程成本的研究内容

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是指,所有耗费的材料和物资的价值表现。这其中不仅涉及到了施工准备阶段,也包括了工程项目的完成阶段;此外,也包含了施工工人参与劳动的建设综合成本,这些成本还包括从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到结束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标准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那些可以直接计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即对整个项目的完成起到主要作用的直接费用以及消耗,主要涉及到直接生产工人的劳动成本,用于项目工程材料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费等措施费用。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纳入成本核算对象,但在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时,与正常的生产成本,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部成本,这种成本在成本核算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各种费用和人员工资的管理、办公费用,旅行和运输费用,固定资产使用费等其他企业管理费。具体的成本构成情况如下图:

二、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理论指导思想

市政工程企业的成本,就是在整个施工项目形成以及开展过程中,对整个流程中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及种种的资源的总和。对成本的控制,就是对于所需要耗费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尽可能地对成本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跟进,以及指导改进。如若出现了实际与计划成本的偏差,就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分析其原因是否合理是否可接受,若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时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基于上文提到的市政工程成本的构成的主要方面,下面提出成本控制所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

1.全面控制思想。全面控制成本主要从全过程控制和全员控制两个方面进行。(1)全过程控制。从工程项目成立开始,成本控制也就同时开始了。前期的成本预算,从最简单的货比三家到到每一项经济业务都需要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来;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成本控制,应该伴随着施工进程的各个阶段开展实施,对于一些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要从开始的计划使用到最终的合理验收进行全面、全方位的控制,切不可对任何一个环节忽视控制流程,要将其事前计划和事中、事后控制追踪对应起来综合控制。(2)全员控制。成本控制不是某一个具体部门的专职,要想做到将全部成本控制到一定程度并达到上级要求或者达到利润指标的要求,就必须全员参与其中。这就需要尽可能地将企业内部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所有人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所有人的工作业绩相挂钩,将整个成本控制作为一个企业的整体目标,而不是单兵作战。将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提高他们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意识,要他们知道自己对于企业成本控制能够成功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做到将全体部门和人员相结合,才能真正的更高质量地完成成本控制的要求,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及利润。

2.例外管理思想。任何一项施工项目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按照预算开展开来,在施工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特殊情况来影响到施工的进程或者直接对成本产生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遵守例外管理原则,这些例外情况不同于企业可以控制的成本方面,后者发生在可控标准以内,凭借企业日常的工作手册或者正常程序就可以完成相关问题的解决。而前者它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它更需要企业集中精力分析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来说更有意义。

3.权、责、利相结合思想。如果想要使成本控制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将责权利的要求在所有部门实现规范落实,这就是要将责任权利有力结合起来。由于项目经理,技术人员,预算业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生产队成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都需要针对具体成本控制的问题负责,形成整体的项目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同时,不论是企业的管理部门还是施工队伍都应该有权利针对某一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对于成本项目的发生进行实质性控制。最后,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施工队,了解施工队在完成施工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节约了成本,最终评价结果将与建筑工程队的总的收入相结合。只有将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付诸实践,让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与单位每一位员工的工资效益挂钩,才能起到各个项目成本控制真正的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抓手

1.前馈控制。前馈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在事前进行的控制,主要是指通过观察和收集信息,已达到掌握规律并尽量能预测出正确的成本发展趋势,在未来可能产生问题的预期内,提前采取相关措施争取将有可能出现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前馈控制是施工发生前采取的控制行为,它具有一定的未来导向性。事实上,这种控制种类本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因为它具有事前预防性,它可以在事前就控制住成本有可能变动的原因,虽然不及现场控制的时效性,但是与反馈控制的时滞效果比较起来,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了前馈控制的难度增加,它要求能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偏差进行准确的预测,不仅需要考虑到能够影响成本的因素,而且需要考虑到影响上述因素的影响因素。

2.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主要是指对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过程控制。在正在进行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这类工作控制在纠正措施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成本控制方面,现场控制的指导作用非常明显,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力,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另外现场控制通常是在工作场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管理人员到现场观察各种成本控制以及操作控制是比较常见的活动,这是基层管理人员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管理人员监督检查,深入现场亲自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和控制员工活动。在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中,现场控制可以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当发现有一个标准偏差出现时,应当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对之前成本控制工作执行结果的管理。首先将它与之前制定的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偏差,就需要找出原因,然后制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加深直至消除偏差。反馈控制是把系统输出的信息反馈到输入端,然后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通过对这两种偏差的分析利用来完成市政成本控制过程。反馈控制就是充分利用过去的信息,指导当前的工作以及部署未来的工作。在控制系统中,假如反馈的信息的能抵消输入信息,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能够促使系统趋于稳定;假如它能达到增强输入信息的作用,则称为正反馈。相应地正反馈可以加强信号。虽然反馈控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时间延迟的问题,也就是说从发现偏差到采取纠正措施之间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会存在延迟的现象,在准备更正或者正在更正的过程中,实际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对企业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失。但是反馈控制同时也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给管理者提供许多与真正的计划实施效果的有效信息。此外,反馈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动态控制。动态管理(DynamicManagement)就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预测,对内部数据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模式、管理手段以适应管理的变化,同时对成本计划进行一定的补充的管理手段。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过程的动态控制,以及对目标的跟踪和活动的变化,能够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便于及时、准确的把握所需要的信息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把实际目标值和建设和规划项目的条件状况和目标一起比较,如果发现偏离了原先设定的计划,那么就应当确定采取纠正措施,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工作需要贯穿于项目的层面。动态控制作为施工活动的常用方法,应当始终采用。为了实现动态控制计划的目标,在基于目标的规划要求上,落实各个分级目标的实现。动态控制过程通常应该与事先拟定的计划保持一致,依照事先的安排进行下去。一个好的计划,首先必须是可行且合理的,包括在技术方面、资源方面、财务方面以及经济方面都应当是合理可行的。同时,经过不断改进工艺,力求达到最佳的程度。

四、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对象

1.施工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根据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实施过程,考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要求,施工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应当依据工程概况和招投标文件,结合此工程的成本预算,提出投标决策并拿出相应的建议;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充分利用相关政策,进行良好的组织并按照实现的规划继续实施下去,人事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应阅读和检查招标文件和图纸,随时应对做出一类变更;施工阶段,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结合施工预算以及各种定额,控制实际成本;在竣工阶段和保修期内,应分解接受成本和保证成本,列出费用,回收计划,这使得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在成本的控制中。

2.施工项目的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就是针对每一天工程项目出现的所有费用和损失。这些费用和损失,除了在各部门经常发生外,而且也发生在生产部门和建设部门。因此,把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列为成本控制对象,让他们接受项目经理的指导,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是理所当然的。与此同时,对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也应明确相应的责任成本,实行内部牵制制度。

3.分部分项工程。为了使成本控制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细致,使得成本控制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企业还应根据分项工程的施工项目,把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纳入成本控制的对象。一般而言,项目应根据分项工程实物量,参照施工的预算定额,还要结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考虑到项目管理技术和专业素质能够对节约计划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制定包括工程、材料、机械损耗在内的工程预算成本控制,将其作为子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是在设计施工同时进行着适时的变化,在工程开始前就完整地编制出整个建设工程预算正在变得不太可能,但是公司仍旧可以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各个阶段的施工预算。通常情况下,无论是项目整体的施工预算,还是分阶段的施工预算,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控制已经成为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

目前,市政工程项目从以政府为主导开始转变为市场开放的竞争,这种变化,使得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因此,市政施工企业应当采取以管理为中心的经营发展战略,而且需要考虑到工程质量的提高并保证施工进度,以

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目标,只有在确保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减少市政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才能保证市政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个位置。

1.内部控制法。内部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为了在施工过程中防错纠弊,成本控制方制定并实行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所谓内部控制方法,是指根据内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对制约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以保证施工项目有序执行,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

2.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导向(Market-driven),对制造企业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标成本,是企业在综合自己所能接受的目标利润以及客户所能接受的价格,同时兼顾到产品的质量,性能,在这几者关系达到平衡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成本水平。目标成本法是事先根据成本控制要求确定终极目标,然后再根据制定好的目标进行成本控制。具体操作方法是以确定目标成本为基础,首先分解其目标成本,随后使用控制和评价手段对企业的业务活动的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使之达到管理层认定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是从项目中标开始,就要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个项目设一名负责开发的经理,以项目开发经理为中心,对项目计划构想加以推敲,然后转入基本设计阶段,否则还需要运用价值工程重新加以调整,以达到要求。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控制过程包括六个步骤:目标成本的设置、分解、监控、计算、分析和目标成本评价。

成本控制概述篇2

关键词:工程建筑;成本控制;措施

1.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预算与工程成本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建筑工程的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的事前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涉及到的投资主体与项目范围相对比较广泛,这就导致其各种不同属性的产生。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通常包含企业与政府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投资主体一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有所差异。根据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的理论层面而言,建筑工程的预算及工程成本的控制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不同的控制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的管理模式主要槭潞罂刂疲在三个不同环节的控制过程中,事前控制是十分关键的,良好效果的事前控制可以为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带来事半功倍的直接作用。

1.2建筑工程项目招标价格与实际预算及工程成本存在不对称状况

在理论上招标控制价格一般是与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预算及工程成本相互对应的或者存在一定程度偏低现象,然而我国各种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出现两者无法协调的状况,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涉及到一定程度的偏差后果,还有部分因素是招标控制价格的设置欠缺合理性。预算及工程成本行业领域中缺少不但具备专业知识背景而且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专门人员,所以使得在进行招标价格控制的设置环节中,存在着各个方面的不合理问题,与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偏差。

1.3建筑工程施工实施阶段状况

通常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应当签订一系列相关的合同,在合同上需要明确规定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的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负责单位是甲方所规定的专业性质施工监督管理单位以及预算及成本咨询公司。如果政府部门属于投资主体时,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单位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监督管理以及咨询服务存在着明显的行政特点,而且有关建筑工程经常出现变更现象,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预算及工程成本相应改变,监督管理公司与预算及成本咨询公司需要提供更多形式的具体服务。另外政府型投资规划项目中通常体现出明显的行政干预特色,监督管理公司无法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变更控制,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建筑工程预算与工程成本控制的改善措施

2.1造价控制

在目前的情况下,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都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但往往只重视对于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想要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在工程前期的图纸审查、限额制定到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的全程实施管理,从而使预算控制更加合理和有效。通过对施工前期的预算,保证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可行性,让工程预算控制在设计阶段就发挥管理作用,这样保证了前期工作的可行性,使得在后期的施工中,工程的预算更加易于控制,前期设计阶段的预算工作为后期实施预算管理做好了铺垫。工程施工阶段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环节,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在工程施工中有时会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这就要求预算管理在人、材、机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求企业预算管理人员要严格实行设计变更管理,以便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企业要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来考虑,进行全过程地、动态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

2.2构建科学的建筑工程预算与工程成本控制体系

构建科学的建筑工程预算与工程成本控制体系,关键在于做好如下的几点工作:

(1)选择合适的过程数量,保证造价成本控制的工作水平,提高工程预算的实效性。制定相对完善的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方案,这是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落实的工作。

(2)定期针对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丰富其专业知识,要求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统筹兼顾,严抓细节,保证建筑工程预算与工程成本控制目标顺利实现。

2.3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工程预算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预算管理知识,在工程预算中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要求他们熟悉跟工程预算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者进行严格审查,选用一些有能力的、能积极协调好工程预算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的预算人员。预算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企业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预算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工程的施工进度,有效的监督工程预算的顺利进行。

2.4做好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在企业开始承建项目时就应该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包括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招标阶段的成本控制和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在众多的成本控制工作中,以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最为重要。在项目的施工阶段,成本的控制分为很多种类,当中不仅包括了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工期)等,所以,企业在对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控制时,必须做到对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实施控制管理,避免因某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出现疏漏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项目施工材料和建筑产品时,并非质量越高就越好。

成本控制概述篇3

符合性测试概念可见于我国诸多审计之中,虽然这些文献给出的符合性测试概念不尽相同,但大至可分为二类:一类认为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一类则认为符合性测试的不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测试,也即符合性测试仅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的有效性。

第一类观点以注册师全国统一指定辅导教材《审计》为代表,其具体的表述为:“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符合性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来确定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类观点则以《释义》为代表,其具体表述为:“符合性测试是指通过一定的审计方法,测试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的符合程度。通过符合性测试,注册会计师便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进一步评价,并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不难看出,上述二类符合性测试概念的矛盾和冲突集中体现在符合性测试的内容(或对象)是否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因此,搞清这个问题就成为解决符合性测试概念矛盾和冲突的关键所在。

如果我们把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看作一个过程,然后我们再把这一过程按进展程度作一划分并作些,籍此或许能够有助于弄清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个过程,大体上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

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把调查了解的惰况记录下来形成工作底稿。内部控制制度调查记录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调查表(问卷)、文字表述和流程图。

2、进行穿行测试。所谓穿行测试就是指在每一类交易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业务进行测试,以验证工作底稿上描述的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穿行测试(Walk-Through Test)也叫全程测试、了解性测试(Test of Understanding)、摇篮—一坟墓测试(Cradle to Grave Tests)。实施这种测试的目的在于防止工作底稿中对内部控制的描述出现偏差;

3、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注册会计师每次审计时,在了解了内部控制之后,应对控制风险作初步评价。由于在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尚未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仅对内部控制作了了解和描述,因此,初步评价只能从内部控制的设计角度进行。初步评价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审计程序,其实质在于把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现有模式与理想模式进行比较,从内部控制的设计方面找出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可能对会计系统产生的影响。这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企业所设计的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有效性、协调性以及内部控制的适用性等方面。“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内部控制问题或调查表’。‘内部控制问题式调查表’是将内部控制的各个要求以问题方式列出的一种表式。因此,‘内部控制问题式调查表’实际上是理想控制模式的一种表示形式,它使理想控制模式具体化,使审计人员易于用理想控制模式对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初步评价以后,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内部控制完全不能依赖,注册会计师或者放弃接受委托或者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一般要评查),如果这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到此即告结束。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内部控制可以依赖或部分可以依赖(仅从制度的设计角度)且对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的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则要进入下一道程序;

4、对内部控制在受审期间运行的状况进行检查。这里的检查实际上就是查看内部控制在整个受审期间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有效地运行,其实际运行的状况与制度设计的要求符合程度有多大。因为,设计再完美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按要求运行,内部控制只能形同虚设,注册会计师同样不可对其依赖。注册会计师仅在满足下列条件下才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1)存在可以依赖的内部控制;(2)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这里的检查方法可以按交易测试和机能测试分别进行。所谓交易测试就是对某一交易事项的突个流程或整个程序所采取的一切控制措施进行审查,其目标在于查明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信息流向,查明信息流经的控制环节是否都在发挥控制功能,其发挥的程度和效能如何。交易测试一般应按交易循环进行,注册会计师从每一交易循环中选择出若干交易事项进行测试,这里的测试既可以顺查也可以逆查。交易测试的实质在于是对内部控制在一个较为狭窄的时间范围内所做的横向检查;所谓机能测试是指对某控制措施(控制点)在整个受审期间是否一贯地有效执行所进行的测试。这种测试要求注册会计师从内部控制中选择出若干关键控制点,并对受审期间内所有经过这些控制点的业务进行控制情况检查(抽查)。所谓关键控制点是指一旦这些控制环节的控制失控,错弊就极易发生,符合这种特性的控制环节,就可称之为关键控制点。机能测试的实质在于是对关键控制点在整个受审期间所做的纵向检查。交易测试结合机能测试可以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较为镇密地、有效地立体检查,这里的检查仍为抽查。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后,接着就要进入下一个程序;

5、对内部控制的再评价。通过上述几个程序,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运行情况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要对整个内部控制的情况也即控制风险水平进行再评价,看其控制风险是高还是低。将控制风险评价为高水平,意味着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者发现和纠正某项认定中的重要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很多认定或者所有认定的控制风险,都被评价为高水平,那么,注册会计师就应考虑是否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对控制风险的评价,是为了确定完成审计工作所需执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控制风险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质性测试的适当性。至此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的一般过程就全部结束。

内部控制制度的与评价肯定不等于符合性测试,但符合性测试却存在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评价过程之中。因此,在我们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程序作了划分和后,要想地界定符合性测试的内涵,还有必要对测试概念以及符合性概念作些分析。

何为测试?测试(Test)的意思为检查,只不过这里的检查含有抽样检查的意思,用在审计中,则是指通过对审计对象样本的检查,以审计对象样本的特征去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这样一种活动。至于符合性,其含义即为遵循性,符合性测试在中叫Compliance Tests。因此,Compliance Tests在我国也有人把它翻译成遵循性测试、依从性测试。从这些字义本身来看,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程序中,只有第4步程序才能称之为符合性测试。因为,第4步程序只是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描述和记录,没有测试;第2步程序虽然进行了穿行测试,但目的不是检查“符合性”,而是检查对内部控制描述记录是否有错;第3步程序为初步评价,这里的初步评价只能是从内部控制设计的角度初步评估控制风险,是在对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情况没有检查情况下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这里不涉及符合性;至于第5步程序也与符合性测试的内涵不相吻合,符合性测试与内部控制的再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符合性测试是内部控制再评价的基础,没有符合性测试也就不会出现内部控制的再评价;内部控制再评价是符合性测试的必然要求,否则,符合性测试就没有任何价值,这是二者的联系。但是它们二者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内部控制的再评价是利用符合性测试得到的证据,对控制风险作出比较全面的分析过程,其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并不进行任何检查,只是在利用检查所得到的资料。被西方誉为“民间审计圣经”的《蒙哥马利审计学》也认为“审计人员对其计划所依靠的各项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后,接着便进行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证明内部控制在打算依赖的期间内,是否在令人满意地发挥作用。它包括:检查审计客户的记录和文件,取得证据;观察审计客户职员如何执行控制;由审计人员重复进行职员的工作。”

成本控制概述篇4

1.1概念控制的目的

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概念总是与其他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关键词也会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以及同一事物多种表述的情形。根据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词的概念含义层次上建立联系,为检索用户提供相关的结果分析是概念控制的一个应用前景。例如,“体育”这一概念根据上下立类的关系可以细分为足球、排球、奥运会、亚运会等,单纯的字面匹配会漏检甚至误检很多与之相关的信息。通过概念控制就可以将一个上位类的概念扩展为多个子概念。体育新闻的检索就可以扩展为:体育新闻、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田径运动、体育赛事(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概念,同时对那些具有下位概念的词汇可以再次扩展,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检索效果。“计算机”和“电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机械匹配的话就只能检索到有关“计算机”或“电脑”的信息,采用概念控制的相关方法可以将这些相同概念的词汇统一到检索匹配中,这样就扩大了检索面,提高了检全率。在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中进行慨念控制,就是把信息检索从目前的基于关键词层面提高到基于知识(概念)层面,能够从概念意义层次上来认识和处理检索用户的请求,从而提高检全率和检准率。

1.2概念控制的主要方法

目前虽然没有一个检索系统可以完全实现理想状态下的高层次的语义检索,但有些自然语言检索系统已经采用概念控制查询。主要的方法是利用知识体系建立概念间的关系进行查询扩展,深度匹配,优化检索效果。

概念控制的内容包括:提问句概念语义块的抽取,从提问句中切分出概念词或词组等语义单位;基于知识体系对抽取出的语义单元进行概念扩展;概念的组配,将选择出的各检索单位基于知识体系的组织信息转换成体现概念关系的逻辑表达式。

概念抽取不等同于分词处理,其中包括普通概念的识别和人名、地名、事件名等专有名词的识别,并进行概念提取。对于普通的概念字串采用逆向最长匹配算法(或正向最长匹配算法),并综合切割标记等分词手段切分就可以进行概念抽取。对于词典中未收录的概念词,可以采取基于句模、句子结构分析、词和词组构成规则、句内结构性标志字、标点符号等来进行切分。除切割标志外,已知的词也可作切割标记使用。

自然语言检索系统的本质是查询满足特定主题概念的文本,因此被检索的内容不是和提问句的字面匹配。对提问进行分析后抽取出的主要是概念或概念的组合,需要进行概念匹配,这就需要对检索句中的词进行概念扩展,即考虑提问句中词的同近义词、上下位词和关联词。可以通过知识体系保存同近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其他关联关系,当处理用户检索需求时,通过查询知识体系可对提问句中的词按概念进行扩展。如“我国今天的体育新闻”,可以通过知识体系对“体育”进行扩展,查询包括“篮球”、“赛车”、“奥运会”、“世界杯”等方面的内容,“今天”一词指检索者进行检索时的日期,因此需通过规则将“今天”映射为检索时的时间,将“我国”扩展为“我国”V“中国”V“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体系中可能只存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同义关系,没有“我国”这一词条)。

概念组配,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可分为限定组配和相交组配。限定组配将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到另一个概念的内涵中,从而加深概念的内涵,缩小或限定了概念的外延。相交组配将具有共同的属概念、概念之间具有相交关系、外延部分重合的概念组合成一个新概念。在构成查询表达式时,基于知识体系的扩展词和原词间为“逻辑加”的关系。如“美丽”扩展为“美丽”V“漂亮”V……V“标志”。提问句中语义块间的关系通常为逻辑乘的关系。语义块间的概念组配通常存在如下逻辑关系:(1)主谓结构,描述的是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2)偏正结构,描述的是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3)动宾结构,描述的是一种作用和被作用的关系。(4)并列结构,描述的是一种成分间的并列关系[1]。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间为“逻辑乘”关系,并列结构为“逻辑加”关系。但通过对检索提问句进行分析后发现,部分并列结构在用户的检索概念中为“逻辑乘”关系,于是采用通过句模分析和指示标志来确定语义块间的“逻辑乘”或“逻辑加”关系。提问句语义块之间的“逻辑加”关系通常存在显式指示标志,如“或”等。分析传统的主、谓、宾、定、状、补六大成分与句型的关系,可以辅助获取语义块的逻辑关系。检索提问句的语义概念和提问句的结构紧密相关。需要分析谓语的性质、句子的结构,如“把”字、“被”字句等。

概念控制的3项关键技术中,概念扩展和概念组配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支持,知识体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索效果的优劣。

1.3概念控制系统

国内外已有一些检索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概念控制,代表系统有首信搜索引擎、孙悟空、UMLS等。下面以UMLS为例进行介绍

UMLS(UnifiedMedicalLanguageSystem,美国统一医学语言系统),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于1986年开始研制的一项长期开发研究计划,旨在克服计算机生物医学信息检索中的两个显著障碍(相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用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使用户很容易地跨越了在病案系统、文献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专家系统之间的屏障。UMILS包括4个部分:专家词典、超级叙词表、语义网络、情报源图谱。专家词典是一个包含众多生物医学词汇的英语词典,可以确定英语词汇的范围以及识别生物医学术语和文本词的词形变异,也为超级叙词表提供了确定范围的医学术语和词汇。超级叙词表是生物医学概念、术语、词汇及其涵义等级范畴的广泛集成。语义网络是为建立概念、术语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没计的,它为超级叙词表中所有慨念提供了语义类型、语义关系和语义结构。情报源图谱是一个关于生物医学机读情报资源的数据库,其目的是利用超级叙词表和语义网络实现以下功能:确定情报源与特定提问的相关性,以便选取最合适的情报源;为用户提供特定情报源的范围、功能和检索条件等人工可读的信息;自动链接相关情报源;在一个或多个情报源中自动检索并自动组织检索的结果。2支持概念控制的知识体系

实现概念控制离不开知识系统的支持,没有合理的知识系统,就无法实现概念扩展和概念组配,也就无法达到概念控制的目的。进行概念控制的核心是构建合适的知识体系。

2.1知识体系及其形式

目前,有关知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Ontology的探讨中。国内关于Ontology的中文译法也不统一,有“知识体系”、“本体”、“概念集”、“概念体系”、“本体论”等多种提法。Ontology是一个源于哲学的概念[2],原意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后来被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引入,特指对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Ontology能够将词汇有关概念关系显式地表示出来,从而将术语的语义和概念关系显式化表示出来,因而在语义查询、概念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Ontology中的概念表示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使用槽来表示概念的属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3]。借助概念之间的关系,Ontology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语义网。概念之间有4种基本关系:part-of表达概念部分与整体的关系;kind-of表达概念间的继承关系,类似面向对象中的父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instance-of表达概念间实例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类似面向对象中的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attribute-of表达某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属性,例如概念“价格”可以作为概念“桌子”的一个属性。在实际应用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将不会局限于上述4种关系,可以根据特定领域的具体情况定义相应的关系。

2.2语义网络

概念与概念之间有着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形成了语义网。语义网络(SemanticNetwork)是美国语言学家奎廉(R.Quilian)于1968年提出的。1972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西蒙斯(R.F.Simmons)和斯乐康(J.Slocum)将语义网络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系统中。语义网络是当今网络的扩展,这可扩展的网络给出了信息明确的定义,同时优化了人与汁算机的合作[4]。

如何构建语义网络更好地将信息定义明确化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准则,这涉及到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但是构建语义网络的统一原则都是将概念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显式化,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结构形式。

Wordnet是由普林斯顿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开发的在线词汇参照系统。它将所有英语词汇分成5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功能词。名词按照3种关系被加以组织:部分关系、上下位关系以及物质与材料。同时有反义的名词被标注了反义关系,这样形成了一个互相高度连通的名词网络。动词的多义性比名词更高,在Wordnet中动词被组织成各种推演(蕴涵)关系,而组织动词的不同关系可以被总结成一个覆盖它们的基础词汇的推演,包括四种[5]。

2.3概念词表

知识体系中除了概念间相互关系形成语义网络,对于每个单独的概念还必须有概念词表。没有概念词表的语义网络只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关系网而不是与词汇相结合的知识体系。Hownet中的词表就是一个概念词表。Hownet是一个以汉语和英语的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为描述对象,知网是一个利用一种知识词典描述语言来描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概念的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系统[6]。Hownet包括词表和义原体系表。词表中记录了每一个词语的概念及其描述,每一个概念用一个记录来表示,如下所示:

其中NO.为概念编号,W_C,G_C,E_C分别是汉语的词语、词性和例子,W_E,G_E,E_E分别是英语的词语、词性和例子,DEF是知网对于该概念的定义,是知网的核心。每个DEF被称为一个语义表达式,采用知识描述语言,将与词汇有关概念关系采用显示的表示出来。如从概念编号为017144的DEF可知“打”的概念之一是“锻炼”,属于体育范畴。

2.4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

构建一个适用合理的知识体系对于改善检索效果至关重要。但目前已成形的知识体系都存在一些不足。

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词的构造性信息,不完善的知识体系中被遗漏的信息大部分是关于词的构造性信息而非事实性信息。传统词典的定义尽力涵盖了有关每个词义的所有事实性信

息,但却忽略了词汇概念之间内在的各种关系[7]。

如何选择知识体系的用词目前都在探讨和实验中,世界知识体系(Ontology)给出了一些选词的规定[8]:语义网络的非叶子节点不可以是多个类的词,如“蔬菜和水果”;也不可以是没有下位类的选词,如“职业者”。要避免使用混合类的词,不要将叙述属性和抽象概念的词进行搭配作为语义网络的非叶子节点,如“空杯子”、“破车”,要避免选词时加入个人的判断因素,将一些主观的属性值与类名组合成非叶子节点,如“热咖啡”、“明亮的车”。但是要使知识体系能理想地添加新的类、新的属性和关系,仅有这些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是将概念领域化还是通用化各有优劣,目前都没有定论。通用的知识体系有Wordnet、Hownet等,专门领域的知识体系有UMLS和首信等。

构建语义网络结构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用有限的结点和弧不可能代表万事万物及其相互之间的所有联系,语义网络对知识的表达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纯增加概念和联系会大大增加网络的复杂度。语义网络结构本身没有语义上的约定,不具备逻辑系统那样的有效性。单层的语义网络结构容易产生语义解释循环或语义悖论。

国外语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通用。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具有语义先决性、句法强制性和语用选定性等特点。汉语语义结构上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以及词与词之间无自然界限、无词尾形式标志、无形态变化的“三无”现象的存在,给语义分析带来了困难。

知识的获取与表示,其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复杂多样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如果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一个多学科综合的检索系统中,如何辨别某个多义词当前的具体含义,如何辨析用户特定的需求,这些都有待于继续研究。

要想使计算机准确地分析、表达和传输知识,必须使它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目前对自然语言的处理,虽然已从语法阶段上升到语义阶段,但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还限制在一些规范的语句和语法范围内,这就决定了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所能具有的智能化表达程度。

成本控制概述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重述 影响因素

一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日渐频繁引起了世界各国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上市公司以盈余管理为目的,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差错变更等手段来进行利润操控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重述的发生表明了先前财务报告的低质量和低可信度。根据美国会计总署(GAO)(2006)年的统计数据,1997年美国仅有83家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然后逐年增长,截止到2005年9月已有439家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比例由1997年的0.9%飙升到2005年9月的6.8%。综观中国证券市场,财务重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曹强(2009)的数据,2003年至2006年期间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比例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1%左右,同时还发现,我国证券市场每年大约有20%左右的上市公司各类的补充公告与更正公告。国外学者已经从多方面深层次地研究了财务重述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体制与西方各国资本市场体制差异较大,国外对财务重述的研究虽有借鉴价值,但还是需要立足中国特色开展研究,才能真正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财务制度建设提供帮助。

二、文献综述

(一)财务重述动机的文献 在美国等西方资本市场,20世纪90年代财务重述并不多见,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务重述现象逐渐增多,越来越的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财务重述制度起步较晚,相关的文献偏重对财务重述的实证研究。第一,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与外界财务预期是导致财务重述发生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为了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当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足以吸引投资者或不符合外界预期时,管理层很有可能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达到融资需求,融资压力增加时,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张为国、王霞(2004)通过研究1999年至200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现高报盈余错误的公司在数量上远大于非高报错误的公司,高报盈余错误的财务重述存在明显的盈余操控的动机。Degeore et al.(1999)证实了为了达到外界分析师的预期、保持公司市值,上市公司管理层会用各种手段达到外界预期。第二,企业的亏损也是财务重述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会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和处罚。上市公司为避免因连续三年亏损,往往在亏损当年或前后年显著调增收益,推迟账面亏损的出现。张为国和王霞(2004)的研究也表明盈余增长缓慢的、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管理层为了职位安全更多地通过高报错误来进行盈余管理;之后部分管理者为了避免盈余管理被监管部门和外界的觉察,有可能主动做出盈余更正的财务重述。

(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财务重述关系的文献 目前对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东类型、股权集中度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基于我国1999年至2004年财务重述公告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周春生和马光(2005)发现企业的终极控制性股东的类型是影响财务报告的披露动机,集体控股的企业发生重大错误的概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于鹏(2007)实证研究表明国有控股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明显低于未绝对控股公司。然而在绝对控股条件下,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低于国有控股公司发生的概率。这两个结论分别论证了“搭便车”行为和“所有权缺位”理论。徐莉萍等(2006)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为正相关。然而王奇波等(2006)的研究却得到相反的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在管理层持股比例方面:大多数的研究表明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为了缓解委托关系中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矛盾,人薪酬中股票期权等股票相关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公司治理方面,杨忠莲和杨振慧(2006)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与否、公司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以及独立董事兼职的家数都与财务重述显著相关。陈璇等(2006)发现政府控制型的上市企业高管对绩效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上市公司。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的负债率越高,公司管理层越有可能进行增加当期盈利的作法。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消除高资产负债率的负面影响,往往会选择发生亏损年份前后提高报告盈余,而后通过财务重述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重述,增加了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

假设1:资产负债率与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正相关

财务重述的发生暗示着前期财务报告中可能存在重大会计差错。财务重述的发生往往导致上市公司股价的下跌,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预期的低估。严重的财务重述还会给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

假设2:当期每股收益越低的上市公司,其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越高

事务所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计发生过财务重述或存在盈余操控动机的上市公司,如配备了解被审计行业专业知识的、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来进行审计。专业人员的配备、审计时间的增长提高了审计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由于该行业不同上市公司间存在较大资产规模差异,同样数值的审计支出在大的上市公司和小的上市公司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假设3:上市公司当期审计费用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越大,其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越小

股权集中度体现了公司结构,与财务重述的发生存在直接联系。任何行为的发生都存在一定的原因,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通常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的表现。由于对公司具备有效的控制,控股股东存在掏空(如转移公司利润,公司资金占用等)的动机。

假设4: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重述的发生概率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的时效性,本文以2004年至2010年为研究区间,以中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在年度报表附注中披露前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差错并进行追溯重述的次数为财务重述样本,其余的为非财务重述样本。财务重述样本来源于国泰安(CSMAR)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数据库。同一公司在同一会计年度发生多次财务重述的仅作一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发生的财务重述的作多次处理(即某一企业在2004年和2005年发生了财务重述,2006年至2010年没有发生财务重述, 那么该企业2004年至2010年间共发生了2次财务重述行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在2004年至2010年间中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共发生财务重述47次,未发生财务重述411次。剔除102次缺失案例后,最终得到发生财务重述35次,未发生财务重述321次,共356次研究案例。

(三)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为检验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建立Logit回归模型:RESTATE = β1LEV+β2EPS+β3AUDITFEE+β4CEN+β5Control+ε

其中:ε:为回归模型的常数项;β1(i=1,2,3,4)为各对应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β5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其中相关变量定义如下:(1)被解释变量:是否发生财务重述(RESTATE):设置上市公司是否进行财务重述为RESTATE,当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时RESTATE为1,否则为0。(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如表(1)所示。(3)控制变量。第一,独立董事比例(IB):是指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为了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不得少于三分之一。由于独立董事与其受聘的公司的关联较少,独立董事也多为相关行业的知名人物,为了自身的名誉和声望,独立董事一般不会和企业勾结,因此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董事会的监督能力越强,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就越小。第二,审计意见(AO):如果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则为0,否则为1.外界审计是监督上市公司财务情况的重要力量,外界审计部门的审查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对审查后的年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时,表示该年报的质量较高,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小。第三,审计质量(AQ):表示当年年报是否由国际“四大”(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或国内“十二大”(立信、中瑞岳华、国富浩华、天健、信永中和、大信、立信大华、天职国际、中审亚太、天健正信、利安达和京都天华)审计。事务所排名源自中注协的《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当年财务报告由国际“四大”或国内“十二大”审计的为0,否则为1。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声誉,审计会更为严格,如果审计出现失误,对事务所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第四,是否为国有控股(HOLDER):如果企业为国有控股为1,否则为0。变量定义见表(1)。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二)均值T检验 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检验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与未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相关变量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中可知,在解释变量中,资产负债率(LEV)、每股收益(EPS)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与未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率(LEV)、每股收益(EPS)上的差异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其股权集中度(CEN)与未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变量中,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与未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在是否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A0)指标下的差异在5 %水平上显著;在是否由国际四大或国内十二大(不包括国际四大)指标下的差异在10%水平上显著。而独立董事比例(IB)和上市公司是否为国有控股(HOLDER)在两类公司中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相关性分析 表(4)对各个变量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检,结果显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小(均

(四)Logistic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发现:(1)资产负债率(LEV)的回归系数为正值1.576,且T值在10%水平下显著,即资产负债率越高,食品饮料行业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就越大。假设1得到验证。(2)每股收益(EPS)的回归系数为负值-1.648 且在1%水平下显著,即对于食品饮料上市公司来说,每股收益与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对假设2的预期进行了论证。(3)审计费用占比(AUDITFEE)的T值在5%水平下显著相关,且回归系数为负值,验证了假设3,即审计费用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越低。(4)股权集中度(CEN)与财务重述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论证了假设的提出。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应尽快完善我国财务重述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应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减少财务重述的发生概率。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运用,能有效地避免了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发生。上市公司高管的多元化薪酬激励制度,可以避免高管对公司股价的过分关注,使其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挂钩。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诚信的氛围。同时,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能力和信誉评价制度,提高事务所的可信度,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为国、王霞:《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动因分析》,《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2]周春生、马光:《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财务报表更正》,《金融研究》2005年第11期。

[3]于鹏:《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研究》2007 年第 9 期。

[4]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5]王奇波、宋常:《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会计研究》2006年第1期。

[6]杨忠莲,杨振慧:《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来自报表重述的证据》,《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7]曹强:《财务重述与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战略》,《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8]陈漩、淳伟德:《大股东对公司高层更换影响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06年第2期。

成本控制概述篇6

符合性测试概念可见于我国诸多审计文献之中,虽然这些文献给出的符合性测试概念不尽相同,但大至可分为二类:一类认为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一类则认为符合性测试的内容不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测试,也即符合性测试仅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的有效性。

第一类观点以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审计》为代表,其具体的表述为:“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符合性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来确定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类观点则以《<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释义》为代表,其具体表述为:“符合性测试是指通过一定的审计方法,测试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的符合程度。通过符合性测试,注册会计师便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进一步评价,并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不难看出,上述二类符合性测试概念的矛盾和冲突集中体现在符合性测试的内容(或对象)是否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因此,搞清这个问题就成为解决符合性测试概念矛盾和冲突的关键所在。

如果我们把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看作一个过程,然后我们再把这一过程按进展程度作一划分并作些分析,籍此或许能够有助于弄清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个过程,大体上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

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把调查了解的惰况记录下来形成工作底稿。内部控制制度调查记录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调查表(问卷)、文字表述和流程图。

2、进行穿行测试。所谓穿行测试就是指在每一类交易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业务进行测试,以验证工作底稿上描述的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穿行测试(Walk-ThroughTest)也叫全程测试、了解性测试(TestofUnderstanding)、摇篮—一坟墓测试(CradletoGraveTests)。实施这种测试的目的在于防止工作底稿中对内部控制的描述出现偏差;

3、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注册会计师每次审计时,在了解了内部控制之后,应对控制风险作初步评价。由于在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尚未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仅对内部控制作了了解和描述,因此,初步评价只能从内部控制的设计角度进行。初步评价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审计程序,其实质在于把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现有模式与理想模式进行比较,从内部控制的设计方面找出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可能对会计系统产生的影响。这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企业所设计的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有效性、协调性以及内部控制的适用性等方面。“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内部控制问题或调查表’。‘内部控制问题式调查表’是将内部控制的各个要求以问题方式列出的一种表式。因此,‘内部控制问题式调查表’实际上是理想控制模式的一种表示形式,它使理想控制模式具体化,使审计人员易于用理想控制模式对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初步评价以后,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内部控制完全不能依赖,注册会计师或者放弃接受委托或者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一般要评查),如果这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到此即告结束。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内部控制可以依赖或部分可以依赖(仅从制度的设计角度)且对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的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则要进入下一道程序;

4、对内部控制在受审期间运行的状况进行检查。这里的检查实际上就是查看内部控制在整个受审期间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有效地运行,其实际运行的状况与制度设计的要求符合程度有多大。因为,设计再完美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按要求运行,内部控制只能形同虚设,注册会计师同样不可对其依赖。注册会计师仅在满足下列条件下才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1)存在可以依赖的内部控制;(2)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这里的检查方法可以按交易测试和机能测试分别进行。所谓交易测试就是对某一交易事项的突个流程或整个程序所采取的一切控制措施进行审查,其目标在于查明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信息流向,查明信息流经的控制环节是否都在发挥控制功能,其发挥的程度和效能如何。交易测试一般应按交易循环进行,注册会计师从每一交易循环中选择出若干交易事项进行测试,这里的测试既可以顺查也可以逆查。交易测试的实质在于是对内部控制在一个较为狭窄的时间范围内所做的横向检查;所谓机能测试是指对某控制措施(控制点)在整个受审期间是否一贯地有效执行所进行的测试。这种测试要求注册会计师从内部控制中选择出若干关键控制点,并对受审期间内所有经过这些控制点的业务进行控制情况检查(抽查)。所谓关键控制点是指一旦这些控制环节的控制失控,错弊就极易发生,符合这种特性的控制环节,就可称之为关键控制点。机能测试的实质在于是对关键控制点在整个受审期间所做的纵向检查。交易测试结合机能测试可以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较为镇密地、有效地立体检查,这里的检查仍为抽查。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后,接着就要进入下一个程序;

5、对内部控制的再评价。通过上述几个程序,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运行情况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要对整个内部控制的情况也即控制风险水平进行再评价,看其控制风险是高还是低。将控制风险评价为高水平,意味着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者发现和纠正某项认定中的重要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很多认定或者所有认定的控制风险,都被评价为高水平,那么,注册会计师就应考虑是否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对控制风险的评价,是为了确定完成审计工作所需执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控制风险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质性测试的适当性。至此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的一般过程就全部结束。

成本控制概述篇7

[关键词]规范数据功能需求 CNMARC 文献编目 规范控制

[分类号]G254.3

1 规范数据功能需求研究背景及概念模型

1.1 规范数据功能需求的研究背景

1999年,国际图联(IFLA)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une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FR―BR)研究小组认为有必要扩展FRBR模式以涵盖规范数据,因而成立了“规范记录功能需求及编码工作小组”(Working Group o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Numbering of Authority Records,FRANAR)。2003年在意大利举行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uthority Control国际会议中,FRANAR工作小组新任主席Glenn E.Patton发表了FRANAR:A Conceptual Model for Authority Data一文。2005年5月3日Glenn E.Patton又在OCLC举办的FRBR研究会上发表了FRAR:Extending FRBR Concepts to Authority Data一文,指出“规范记录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Authority Re―cords,FRAR)概念模式由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概念扩展而成。FRAR草案在2005年7月至10月全球征求评论之后,经过修订改名为《规范数据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FRAD),并增加图示及实体关系的范例,工作小组还在2007年4月推出了新草案,并至7月15日截止征求第二次世界性评论。

1.2 规范数据功能需求的概念模型

《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概念模型,扩充和发展了《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概念模型,对FRBR中确定的第二组实体的属性、关系和用户任务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为使规范记录中的数据和规范记录的用户需求相关联,进一步研究挖掘规范数据的功能要求和规范数据跨行业、跨语言、跨国界的使用潜力,提供了一个结构参考框架。

FRAD认为,规范记录实际上是关于实体信息的集合。FRAD概念模型在所定义的实体方面:包含了两组内容:第一组是FRBR所定义的10个书目实体(著作、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单件、个人、团体、概念、物体、事件和地点),此外还增加了一个档案界所关心的实体――家族(姓氏);第二组是根据规范记录特殊的功能需要,将上述实体的“名称”(如:《石头记》)和分配给实体的“标识符”(如:规范控制号“3452310”),记录在规范文档里的“检索点”(如:《红楼梦》)以及决定“检索点”内容和形式的“规则”(如:“标目法”)和“机构”(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定义为5个新的实体。我们可以将这第二组实体理解为FRAD所创造的一种新型的逻辑分组实体。

FRAD和FRBR一样,也是描述“实体一关系模式”,只是把焦点放在规范数据的实体上。实体关系概念模式的构建涉及如何辨识出最重要的实体、每一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概念模式的基本目标在于建立迎合使用者需求的资料结构化架构;而FRAR/FRAD概念模式的目的是为规范记录,11所记载的规范数据提供明确的定义及结构,以迎合数据使用者的需求,并协助评估规范数据国际共享及应用。

规范记录必须在控制下建构规范名称及异名,当成个人、家族、团体、作品、表现形式、载体呈现、单件、概念、对象、事件、地点的检索项。

2 FRAD与中文编目规范控制的比较研究

2.1 规范控制内容的比较

规范控制(authority control),又称为权威控制,是为确保标目(检索点的形式)在书目系统中的唯一性和稳定性,而建立、维护、使用规范记录和规范文档的工作过程。伯格在他所著的Authority Work中阐释了规范控制的5个步骤:①建立规范记录;②将规范记录集中形成规范文档;③将规范文档和书目文档连接,形成规范系统;④对规范文档和规范系统进行维护;⑤对规范文档和规范系统进行评估。

在CNMARC的编目过程中,需要进行规范控制,包括4个方面:①编制规范数据款目,并用规范款目编制书目款目;②将规范款目、参照款目和说明款目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成规范文档;③将规范文档和书目文档依某种形式连接起来,形成规范书目系统;④对规范文档和书目文档进行维护和评估。依描述对象,规范控制分为名称规范和主题规范。前者包括人名、团体名称、会议名称和统一题名、丛编题名;后者包括规范词汇名称(即主题词表)和非控制词汇或自然语言。具体包括个人名称规范、团体名称规范、会议名称规范、家族名称规范、个人名称主题、团体名称主题、会议名称主题、家族名称主题、课题名称主题、题名主题、丛书题名主题、统一题名主题、作品集统一题名、统一惯用标日、出版规范、分类规范、代码规范(文献类型、国家代码、语种代码、货币代码)等。

FRAD共有16个实体,包括:①来自FRBR定义的10个实体,即著作(work)、表现方式(expression)、表达方式(manifestation)、文献单元(item)、个人(person)、团体(corporate body)、概念(concept)、实物(objeet)、事件(event)、地点(place);②自档案界附加的实体,即家族(family);③新增的5个实体,包括名称(name)、识别码(identifier)、受控检索点(controlled access point)、规则(rules)及机构(agency)。

将CNMARC与FRAD的规范控制内容作比较,我们可以看到,CNMARC的规范控制只限于个人名称、题名主题、出版规范等的规范控制,书目实体关系是平叫化的;而FRAD打破了图书编目的规范控制界限,还包括档案界的实体等16个实体,建立了一种多维的书目实体关系,可根据用户需求,既能反映单个资源,也能反映特定层面的全部资源,而且这种资源不再限于印刷出版物,而是囊括了所有的已知文献资源类型,书目实体关系是一种树模型。

2.2 FRAD与CNMARC检索点的比较

FRAD的检索点用于查询书目记录与规范记录。书目记录的检索点包括:①作品(work)、内容表达(ex―pression)或载体表现的题名以及作品创作者的名称;②作为创作者的团体;③其他附加检索点。规范记录的检索点包括实体名称的规范形式以及变异形式。CNMARC只有标目没有检索点的概念。书目著录的结果是得到具备各种不同目录功能的款目(包括主要款目和附加款目两大类)。主要款目标目的选择涉及单一个人著者、团体、多个著者、题名等4种类型。

FRAD规范文档能够通过更直接的方式控制书目文档中的检索点形式。例如:一个书目文档和规范文档可以在逻辑上连接起来,它是通过嵌入在书目记录中检索点字段的规范号或通过相关数据库中的检索点表连接的。在系统中,书目文档中的检索点的显示可以被自动控制。这种控制通过规范记录控制号或通过检索点表来确保检索书目文档的一致性。书目记录的检索点字段和合适的规范记录之间的控制号或检索点表之间的连接被用来更新书目文档中的规范形式和参考。一个规范文档或检索点表中检索点的简单变化可以引起书目文档中检索点的更新。

2.3 规范控制中著录实体的比较

在CNMARC中,书目记录的元素由字段与子字段进行描述。实际应用时,编目工作者根据编目条例的要求与CNMARC的规定,将每一编目对象的书目信息完整地著录于各宁段与子字段,添加到书目数据库中生成一条结构扁平、互相独立的书目记录。无论是CNMARC的改造或是OPAC显示模式的改变,都需要明确FRAD实体属性与CNMARC规范控制描述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FRAD模型中,实体的描述通过实体属性来实现,它在逻辑层次定义了每一实体的属性。这个实体关系图和实体定义用于表现名称规范记录(个人、家族、团体、地理和商标名称)、题名规范记录(统一题名和集合统一题名、名称一题名规范记录)、主题规范记录(主题标目、词典的术语和分类标记)和各种标识符的规范记录(国际标准编号、编码等)。然而,实体属性的详细分析及关系重点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与个人、家族、团体相联系的图书馆名称标目的规范记录;②与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相联系的名称题名和题名标目。

有关资料显示,在FRBR所定义的98个实体属性中,能与CNMARC的字段匹配的有88个,匹配率为90%,无法匹配的有10个。因此,FRBR实体属性与CNMARC的描述元素具有基本的一致性。而FRAD共有16个实体,除了包含FRBR的10个实体外,还包括家族(family)、名称(name)、识别码(identifier)、受控检索点(controlled access point)、规则(rules)、机构(agency)6个实体。笔者就此6个实体与CNMARC的描述元素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FRAD新增的6个实体在CNMARC字段里基本上是可以匹配的。由此可见,FRAD实体属性与CNMARC的描述元素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可以在CNMARC里实现FRAD的用户任务。

3 CNMARC中实现FRAD概念模型的障碍

CNMARC与FRAD在实体描述上具有很多匹配的字段,理论上为FRAD模式在CNMARC中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两者无论在规范控制的内容、检索点的控制上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可操作障碍。

规范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建立规范文档,将规范文档与书目文档连接,从而实现对书目文档的检索控制,实现书目功能需求。

3.1 编目层面上的实现障碍

FRAD认为,规范记录实际上是关于实体信息的集合。从“FRAD的概念模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可能与多部著作相关,一部著作可能关联多个人;一个书目实体可能有多个名称,一个名称可能对应多个书目实体;一个书目实体可能与多个标识符关联,而一个标识符只能对应一个书目实体。

首先,作品层“作品题名”的提取目前在CNMARC中就存在一定的难度。FRBR目录改变了以往每个书目记录孤立存在的状况,而是建立起以作品为核心的一组记录,可以整合同一作品的不同的内容表达和载体表现。这种结构的改善需要统一题名规范标目的跟进才能实现。而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中《标目法》对“统一题名的选择和标目形式的确定”规定为“当同一种文献的不同版本或译本具有不同题名形式,应根据文献的不同情况及实际需要选取其中著称或常用的题名形式为统一题名”,在《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中也有对500统一题名的字段内容注释:“统一题名应按建立记录的机构所采用的著录条例记入。不同的机构在统一题名的使用上出入较大。即使用相同的编目条例也是如此”。FRAD把统一题名作为必备检索点,对标目形式的选取也有详细的规定。

3.2 标目原则不统一的障碍

目前,中文编目规范主要采用国家图书馆组织编写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和CALIS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编写的《CALIS联合目录规范控制研讨会文件汇编(征求意见稿》),这两部著作涉及到标目的选取原则、规范记录所采用的格式等内容。但两者在标目的选取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外国人中译名称的规范标目选取为例,前者规定:外国人中泽名称应选取著作上出现的中译姓氏、中泽姓名或中译惯用名称为标目的主要成分;后者则确定外国人中译名称,原则上依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苏联百科词典》、《世界人名翻泽大词典》和在编文献中所见形式等先后顺序予以选取。标目选取原则的不同,再加上当前翻译文献出版中“各译各名”的现象非常普遍,于是同一作者有各种中译名,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权威的标目原则,给中文规范控制工作设置源头上的障碍。

3.3 我国规范文档发展现状对FRAD用户任务实现的障碍

我国文献编目规范控制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1989年,国家图书馆根据IFLA制订的《规范款目和参照款目指南》(GAPE)和《UNIMARC规范格式》,开始制订《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草案)和《中国机读规范格式》(试用本),并于1991年5月实行。此后,几经修订,《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草案)于1997年一分为二,分为《中文图书名称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和《中文图书主题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从而明确了规范控制的名称和主题两种规范数据类型。《中国机读规范格式》(试用本),经过修订于2002年1月23日由文化部审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15-2002),并于同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除此之外,1996年出版了由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推荐使用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具体规定了规范档的编制问题。

然而,国内许多大型图书馆管理系统都没有使用或设立规范控制的功能,即使有些馆建立了规范文档,也没有经常维护,这些文档离FRAD所要求的规范文档功能还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一些图书馆的规范文档与书目文档初步实现连接,如国家图书馆成功实现规范数据与书目数据的挂接,彻底结束了规范数据与书目数据分别建档、长期割裂的局面;CAMS于2003年9月启动规范数据库建设项目,2004年8月建立联机规范控制实验系统,至2005年11月建立了740 297条准规范记录,目前处在建立初始化规范记录,形成实验规范数据文档和实验联机检索系统的建设之中,但都还没有应用于编目实践,因此,我国图书馆规范文档建设现状离FRAD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无法实现FRAD定义的用户任务。

成本控制概述篇8

Abstract: Based on the fuzzy view, confusing structure and other issues existing in the general view of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this paper more deeply explores the basic theor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cluding the objects, functions and essence, and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new concepts and framework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关键词:概论;职能;实质;架构

Key words: introduction;functions;essence;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28-02

0引言

教学中,笔者参阅了崔国萍教授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河北省精品课程教材”《成本管理会计》一书。这个教本有很多优点,但值得讨论的地方不少,其中第一章总论就是一例。因是省级精品课程教材,代表着我省的学术水平,关系到河北的声誉和形象,就更有必要对其差错和不足进行研究,以明辨是非,活跃学术氛围,保证教材质量。

1问题

《成本管理会计》第一章是总论,总论亦称概论、概述,意指概括论述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便为学好以后其他各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教本关于管理会计的架构如图1所示。

从总论的架构可以判断,书中把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归纳为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意义及内容两个方面。这种安排显然有失偏颇,没有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框架分析主要缺陷有四点:①没有涉及基本理论和方法;②对实质和内容的概括多有差错;③对意义的归纳答非所问;④对发展的论述前后重复。

2探索

2.1 关于理论笔者认为,理论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性质、功能、内在联系的理性归纳和概括。对于一门学科,其基本理论在于探索它的概念以及由概念引申出的研究对象、程序方法、职能作用和学科实质等内容。由此思路出发审视教本的基本理论,书中把管理会计的概念归纳到意义中,把实质理解为与管理的直接结合,把职能等同为内容,没有阐述管理会计的方法和作用,这显然是一大失误。

2.1.1 关于概念书中在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概念后得出自己的结论:“管理会计是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分支,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对于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决策(规划未来),对目前发生的业务进行控制(控制现在)”。(P7)这个概念的缺陷在于,一是把概念这一最重要的理论放到意义中,是喧宾夺主,摆错位置;二是没有明确管理会计的实质是信息系统或者是管理活动;三是没有单独论述管理会计自身所具有的职能,四是没有准确表达管理会计的作用。据上分析,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概念的表述应是,管理会计是指会计人员利用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等提供的信息,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主要对核算单位未来的资金运动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以便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决策和控制职能的管理过程。这一概念明确了管理会计的八个理论问题:①管理会计的主体是核算单位及其会计人员;②研究对象是核算单位未来的资金运动;③基本职能是决策和控制;④作用或意义在于规划未来、控制现在和考评过去;⑤任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和方案;⑥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⑦其手段是科学的程序和方法;⑧实质是一种管理过程。笔者认为,概念是理论性极强、很难理解和把握的知识层次。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围绕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围绕上述八个问题分别展开论述,并在讲授教材全部内容后,再重温概念,效果肯定更好。

2.1.2 关于实质实质是指事物的本质、性质,对实质的理解代表着对事物认识的真伪、深浅和程度。会计的实质是什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会计学界曾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和争议。以葛家澍教授为代表的南方学界认为会计的实质是一种信息系统,以阎达五教授为代表的北方学界认为会计的实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这场关于会计实质的争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0年来的纷争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管理会计既然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就必然具有会计质的规定性,即要么是信息系统,要么是管理活动。但书中认为管理会计的实质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这显然不是创新、不是新意、也不是探索,而是对会计实质争论的漠视,误把特征理解为实质。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实质是管理过程,主要基于管理会计,①能拟定决策方案,辅助管理当局决策;②能编制计划,为管理提供标准和依据;③能计算差异,分析原因,提供改进措施;④其考评结果是激励和约束的主要依据。

2.1.3 关于对象什么是研究对象?同志指出:“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①这就是说,研究对象是指一学科研究领域或研究范围内部的矛盾运动。会计作为一门管理类学科,国内倾向性观点认为研究对象是核算单位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必然也是资金运动。但是鉴于管理会计的服务重点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面对的是尚未发生的经营活动,其具体的研究对象应是核算单位未来的资金运动。

2.1.4 关于职能一般认为职能是一事物或一过程其自身在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既然职能是客观具有的,就不是人赋予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管理的职能,尽管学术界有二职能学派、三职能学派、四职能学派、五职能学派、六职能等不同学派等等,但都认为计划和控制是管理的必具职能。会计作为一种管理过程其基本职能一是反映(核算)、二是监督(控制),这是大家公认的。根据预测前景、参与决策、编制预算、计算差异、信息反馈、考核和评价等管理会计循环分析,它的基本职能应是决策和控制。顺便强调一点,书中阐述管理会计内容中所谓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评五个职能与论文本无差别,但把职能误认为是管理会计的内容,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的。

2.1.5 关于内容一门学科的内容是指这门学科的构成或结构,一般理解为包括哪几部分。按照这一理解,管理会计的内容应是决策会计和责任会计两部分。什么是决策?决策是指为实现预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的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重在选择。而预测是决策的前期准备,为决策提供信息和条件。规划或预算是决策的具体化,即把决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决策会计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作用在于拟定和评选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方案,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责任会计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它把经济责任制与会计核算紧紧结合起来,一面干一面算,对经营过程进行适时控制。河北邯钢通过ERP系统对众多产品的品种、规格、花样、型号做到了当天成本当天计算、当天上报、当天分析,可以说实现了对成本的适时管理。顺便提一句,书中把管理会计的内容解释为管理会计的五大职能,这是明显不过的文不对题。

2.1.6 关于意义意义和作用这两个概念无质的差别,都是指通过发挥管理职能所能产生的效果。笔者认为,职能是客观的,计划、预算是人为的。通过执行计划、完成预算,对过程进行严格地控制和监督,以实现预定目标。如果目标真的实现了,超过了,则管理的职能便得到充分发挥,效果、实效、意义、作用等要求也就达到了。

2.2 关于管理会计的架柜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架构可以下图2表示。

3呼吁

成本控制概述篇9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ntrolling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s lack of shar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ow-energy construction cases is low.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ontology is used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ling to express knowledge and cases, and an ontology-case library is established. Traditional way to calculate the object properties' similarity is optimized. The way to control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s given by case searching. An example is used in this model, improving that the model can get the way of controlling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is model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har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has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P键词:本体;建筑施工能耗;案例检索;相似度

Key words: ontology;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case searching;similarity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198-03

0 引言

建筑施工能耗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数量,主要包含建材或构件加工能耗、施工运输能耗和施工过程能耗[1]。传统的建筑施工能耗控制依赖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经验,难以实现经验的共享和重用[2]。本体能够对领域的知识进行规范化描述[3,4],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例的存储、共享和重用[5]。因此提出用本体方法对建筑施工能耗控制领域知识进行规范化表示,建立已完工程施工能耗控制本体案例库,在本体案例库中检索与拟建项目相似度最高的案例,借鉴相似案例的能耗控制经验,制定拟建项目的能耗控制措施,实现拟建工程施工能耗的合理控制。

1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体模型的构建

1.1 建筑施工能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能耗水平的因素众多,如自然环境的好坏、施工机械的种类与新度、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管理水平及工人技术水平的高低[6,7]等。以土方工程为例,挖掘一类土时施工能耗比较低;挖掘四类土时施工能耗比较高[8]。

1.2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体的构成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体模型采用五元结构CECO={C,R,F,I,A},在上述施工能耗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结合建筑施工特点,对施工能耗本体建模元描述如下:

①C:概念集合。1)项目信息术语,包括工程类别、参建单位、建设地点等;2)自然环境术语,包括土壤类别、气温、海拔等;3)施工管理术语,包括施工管理水平、组织结构形式;4)施工技术术语,包括施工方案、工人技术水平等;5)述施工机械术语,包括机械种类、机械新度等;6)施工能耗术语,包括施工材料加工能耗、施工运输能耗、施工过程能耗。7)能耗控制措施术语,包括施工前控制、施工控制等。

②R:概念间的分类关系集合,对象属性(Object Properties)关系和数据属性(Data Properties)关系。对象属性表示概念或实例之间的关系,如父类关系(Super Class Of)、实例关系(Instance Of)等;数据属性表示概念或实例与基本的数据类型(int、short等)之间的关系,包括海拔高度、施工过程能耗量等。

③F:函数,概念之间的非分类关系集合,如施工总能耗量=∑分部分项工程量×单位工程量的施工能耗量。

④I:建筑施工能耗工程实例集合,概念的具体表现,如黄土为一类土的一个实例。

⑤A:公理集合,约束概念、属性、实例之间关系的公认正确命题,如“土壤坚硬程度与施工能耗量成正比关系”。

1.3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体模型的构建实例

将“建筑施工能耗本体”设为最顶级概念,作为本体结构的根节点,并向下逐层建立子类及实例,应用Protégé4.2构建部分本体模型如图1所示(以土方工程为例)。

2 基于本体模型的案例检索

2.1 案例检索原理

本体模型构建完成后,使用本体模型对低能耗案例进行统一表达,形成本体案例库。拟建项目(即问题案例)出现时,将其与案例库中各案例相似度比对,寻找相似度最高的案例作为最优解案例,输出其节能措施,即可为问题案例的能耗控制提供参考。同时,问题案例作为新案例存储入案例库。

2.2 案例检索方法

案例的属性根据其可否计量分为两类:对象属性和数据属性。对两类属性运用不同规则,确定其相似度、权重,即可得到案例之间的相似度,实现案例检索。

①数据属性相似度。

2.3 实例应用

某基坑开挖工程,基坑挖深5.5m,开挖面积约为151.5m2。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基坑开挖的土壤为黄土,地下水在地面下1.5m,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并用土钉墙对基坑进行支护。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挖装,自卸汽车外运,辅以人工挖土与修土。施工场地距离最近的堆土场5.3公里。现需根据已有本体案例库制定相应节能措施。

假设本体案例库中已存入5个案例,问题案例及案例库中5案例的属性如表1所示。

①属性间相似度的计算。

因此选择案例三作为案例匹配结果,调取其施工能耗控制措施作为参考: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及施工人员素质;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制定施工机械操作规程,出现异常及时排除;保持施工机械清洁,加强保养,及时调整、紧固松动的零部件,降低磨损和破坏。

3 结论

①建筑施工能耗控制领域涉及概念和影响因素众多,本体方法能对其进行清晰和科学的表达,提供规范和统一的描述。

②本体模型和本体案例库的构建,使能耗控制不再简单依赖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经验,为建筑施工能耗控制I域知识、经验的共享与重用提供基础。

③在本体案例库中进行案例检索,提高了对已有的建筑施工低能耗案例的利用率,对象属性相似度计算方法的改进使案例检索过程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许伟,徐伟,李帼昌.建筑建造能耗分析[J].施工技术,2014,43(16):74-77.

[2]Hendro Wicaksono, Fabian Jost, Sven Rogalski, Jivka Ovtcharova.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manufacturing through an ontology represented knowledge base[J]. Intell, 2014, 21 (1):59-69.

[3]王重洋,邱炳文,龙荣,等.基于本体案例推理与规则推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研究[J].资源科,2013,35(2):363-361.

成本控制概述篇10

就某采矿项目工程概预算造价差距原因,通过人工工资、材料等价格变化、定额变化、设计变更、初步设计概算本身不合理四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这四点造成概预算造价差距的原因提出了要业主慎重选择合同类型及条款、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详细比选论证设计方案、概预算书编制要合理三条建议,得出要想概算控制预算,需要业主方,设计方及概预算编制单位共同努力的结论。

关键词:

工程造价;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概算;预算

1引言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工程造价难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效益。而采矿工程与其它工业项目相比较,由于其矿址不易选择,深部开拓工程难度大和地质情况复杂多变等原因,其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就更复杂。本文就“三超”现象中的预算超概算问题通过某采矿工程数据进行论述,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2概预算造价概述

工程概预算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有关定额、指标及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设计概算是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指标,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设备单价,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等资料预先计算工程从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建设费用经济文件;设计概算主要作用为:(1)确定和控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依据;(2)确定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3)工程承包、招标的依据;(4)核定贷款额度的依据;(5)考核分析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依据。施工图预算是指拟建工程在开工之前,根据已批准并经会审后的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和设备的预算单价、各项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工程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作用:(1)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2)编制标底、投标文件、签订承发包合同的依据;(3)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4)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可见概预算各自充分发挥本身的作用。

3概预算造价差距的主要原因

某采矿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形成采矿生产能力所需要的主要生产工程及与之配套的辅助生产、行政、生活设施工程,内容包括:基建探矿、坑内开拓及采准切割工程、采矿设备、井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井下铺轨、井下风水管网、井塔工程、总图运输工程、供排水工程、地面供配电及通信工程工程、环境监测等工程,工程费用预算投资约为概算投资的140%,增加投资40%。工程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下。

3.1人工工资、材料等价格变化

如某主井工程原来概算价值为2370万元,原概算的人工工资为井上人工55元/工日,井下人工为66元/工日,电费为0.55元/度,风的单价为0.198元/m3,中(粗)砂为50元/m3,碎石>20mm为59.2元/m3,预算的人工工资为井上人工70元/工日,井下人工为84元/工日,电费为0.8元/度,风的单价为0.25元/m3,中(粗)砂为163元/m3,碎石>20mm为80元/m3,因这几个主要人材价格变化分别引起主井工程投资增加155万,86万,56万,24万,33万,14万,合计增加368万,约为主井概算总投资的15.5%。而引起人工费及材料费差距的原因为概预算编制时间相距3a,地方材料(如砂、碎石、水、电)价格变化较大,人工单价当时编制概算时经调查工程所在地实际在做工程井上人工约44元/工日,井下人工约为55元/工日,考虑到工程概预算时间的不同,编制概算时使用的人工单价为井上人工55元/工日,井下人工为66元/工日。因工程比较紧急,图纸未齐全,未等编制完预算业主已经和施工方签订了费率合同,合同规定人工按最新价格文件执行,所以预算只能按当时最新的人工单价编制。

3.2定额变化原因

(1)地下部分—井巷工程。原概算工程采用《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08),现预算工程部分采用《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13),部分采用《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08)为依据进行编制的,在本次研究的采矿项目中,在外部所有条件(开拓方式,岩石硬度系数,涌水量等)都相同的情况下,预算采用《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13)定额比《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08)定额竖井井筒工程总造价约高8%,马头门部分辅费要高20%,竖井开拓巷道期平巷工程总造价约高24%。而引起需要套两种定额的原因为业主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条款要求按最新定额执行,合同是2012年底签订的,因工期拖延,部分合同到2013年底还未开工,而《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13)已经颁布,成为了最新定额,根据合同条款部分工程得按2013定额执行。(2)地上部分—建筑工程、总图运输工程。原概算采用《某某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统一基价表》编制。总图工程采用工程所在地类似工程当前实际造价指标;现预算采用最新的《某某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计价表》、《某某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计价表》。因采用最新定额地上建筑部分总造价约增加总造价4%。

3.3设计变更

如竖井井筒直径的变化。溜井系统原初步设计没有支护,现施工图设计采用锚喷支护,支护工程量增加;回风井原设计没有梯子制作安装,现施工图设计增加了该项目,所以投资增加。因主井所在位置地表工程地质条件差,为防止主井井口工业场地滑坡,场地标高下降8m,使得井塔高增加8m,并在下降8m平台西侧增加挡土墙及人工挖孔桩,东侧增加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所以费用增加;为给矿山深部开采留有余地,副井罐笼由单层罐笼改为双层罐笼,提升机由JKMD-2.8×4(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改为JKm3.5×4型塔式多绳摩擦提升机,电机功率由440kW改为1000kW,导致投资增加。总图增加挖孔灌注桩、混凝土承台、支撑梁、横梁及现浇混凝土挡墙墙身等工程。较为严重的是变更基本都是初步设计漏项从而导致预算超概算。

3.4初步设计概算文件本身编制不科学

导致初步设计概算本身不科学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人为地压低投资;也可能是项目设计质量粗糙,方案多变,设计深度不够导致概算漏项较多,还可能是概算人员只注重静态投资,忽视动态因素,市场信息及价格的变化趋势等引起的预算超概算。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预算与概算差距,也失去了概算的作用,甚至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4提升概预算造价控制的建议

4.1业主慎重选择合同类型及条款

针对上述引起概预算差距原因有人工工资、材料等价格变化、定额变化。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多渠道调查,综合取定国部统物资、市场采购材料,物价部门批准的材料等材料价格,对作为主材的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应深入现场调查,对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全面掌握,以确保正确确定其到施工现场单价。大部分合同约定人工工资一般都会根据国家最新文件执行,但是如果签订的是固定单价合同或者在合同条款里明确了人工单价,就可以避免人工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而合同条款最好不要出现能引起投资调整的活口,文字条款能具体化的都要具体化。如签订合同时最新的有色定额是2008年的,签订者的本意是想说按2008年的定额执行,所以条款上写了按最新定额执行,但有些项目还未开工,又颁布了2013定额,按照合同条款,最新定额变成了2013定额了。所以业主应该要慎重选择施工合同的类型及对造价影响大的合同条款,尽量不采用使造价不容易控制的合同类型,最好在做完招标控制价后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做到心中有数,牢牢把握预结算主动性。

4.2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详细论证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引起概预算差距原因之三的设计变更,业主应该根据矿山项目建设的规模、技术标准及生产工艺特点,通过实地考察类似项目现场,了解各类似项目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再考察各设计单位,通过邀请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使其掌握矿山项目完整而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内部与外部的建设条件后,进行多方案比选,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佳方案。在选出最优方案后,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还应跟踪论证设计方案。为了使最终的设计方案尽可能最优,可以组建一个专业设计审查小组,设计审查小组成员包含现场生产管理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及对现场情况非常熟悉又精通生产实践管理的高级人才,即专业设计审查小组有将理论、设计与现场生产有效结合的能力。最终实现博采众长,使设计变更降到最低,而一个本来从工程设计开始就尽善尽美的工程是很少出现漏项、大变更之类的使造价出现大波动事情的。而且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控制概预算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在工程经济人员能动地影响设计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专业设计审查小组加强设计人员经济观念,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对工程造价实行纵向和横向的控制,最终实现“算了画”,而不是“画了算”,为把预算控制在概算范围里提供保障。

4.3科学编制概预算书

针对上述引起概预算差距原因之四的初步设计概算本身不合理,在初步设计阶段,为了有效确保概算的质量,首先投资者应尊重事实,不人为的压低投资,不人为的要求在增加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投资还控制在某个指定数据里,对科学算出来的投资不能拍脑袋随意打折。其次在充分论证设计方案,不存在设计漏项、增项、各专业设计者重复计算工程量后,概预算书编制单位要编制出一份真实有效的概预算书,而这样一份概预算书应该是在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的程序、法规和制度下,从概预算发生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而实现全面控制和管理的关键在于编制等相关人员专业素质要高,编制人员除了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即编制人员在充分掌握项目当地有关概预算编制的法规制度政策及相关工料机成本及其上涨指数等动态信息基础上,在措施费和其它费用的选取等方面还要充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其特殊性,合理分析和预估各项取费标准。根据工程的特殊性综合考虑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因素。

5结语

采矿工程比一般的工业民用工程存在更多不确定性,预算超概算的可能性也更大,这就要求投资建设者制定系统的管控策略,统筹规划,抓住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及条款,使所有的投资都预先得到充分考虑;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单位更是要充分掌握资料,考虑采矿工程本身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合理确定预备费等费用,使得概预算的作用能充分发挥;投资者要尊重事实,不能随意压低投资,科学的概预算才能保证矿山投资项目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为了不出现预算超概算现象,业主方、设计方及概预算编制单位应各司其职,各自提高其专业职能,是投资获得预期的效益。

作者:蔡香 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幸世祥.试论矿山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J].江西有色金属,1994.

[2]徐大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