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财务分析十篇

时间:2023-08-25 17:21:35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1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激活财务战略影响因素财务特征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目前,企业界和理论界对企业生命及生命周期的研究趋于成熟,按照不同划分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有二十多种,根植于多学科研究中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企业规模将企业生命周期简化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化期)。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工商注册登记到成长、壮大、衰退直至企业破产清算或解散的整个过程,具体分为初创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化期)四个阶段。这一过程所体现的是各阶段企业规模明显不一致,财务活动特征以及对财务战略的谋划不一致的过程。

因此,本文在对上述研究进行归纳提炼的基础上,选择以企业规模为划分依据,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见图1)(马明珠,2006)。

周期性因素在企业财务战略中存在的必然性

财务战略是指为了谋求企业长远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和战略思想,结合财务战略主体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在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未来各层次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作的全局性谋划过程。财务战略体现了具有动态性、长远性和适应性。这种动态性表现在:第一,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第二,财务战略从战略角度考虑,在保持其战略长远性的基础上,为适应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生命体特征,要求企业自身不断调整财务战略,体现出动态性。

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动态、复杂的财务战略环境,这一财务战略环境包括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金融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和内在条件(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核心能力、资源条件、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等)。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在条件对财务战略的刺激以及财务战略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通过对内在条件的分析,主要是使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激活应有的财务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资金保障。这种战略资金保障更多的体现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运用及分配显然不同,即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不同。

因此,周期性因素是影响和决定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激活财务战略必然要考虑的内在条件。企业通过不断调整财务战略来保持与生命周期规律相适应,才能有针对性地激活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

激活企业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财务特征分析

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定量因素与非定量因素等。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里,有些因素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有些因素对企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小。当激活不同阶段财务战略选择时,应该挑选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并根据选定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力分别赋予权重,据此作为分析激活企业财务战略不同阶段财务特征的主线。

笔者认为,进行企业生命周期财务战略选择,首先要确定财务战略影响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战略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融资来源、股利分配、未来成长预期、市盈率和现实收益(凯斯•沃德著,干胜道等译,2003);其次,确定财务战略影响因素在企业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固有特征,激活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笔者对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确定主要从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角度考虑,从而确认企业生命周期中财务战略主要影响因素是: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现金净流量、收益分配、融资来源和可行性投资。

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了企业将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机遇,也体现了不同的财务特征。本文从选定的财务战略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特征。

(一)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特征分析

在企业初创期,创业者或由于有了一笔资金,或者有了一个市场机会,或者掌握了一项技术,或者只有一种创业的冲动而开始经营(周玉梅,2006)。由于企业刚刚起步,急需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此时,创业者满怀抱负,有活力、有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充足,凝聚力强。但此阶段,企业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生产规模小,产品品种少,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不完善,盈利水平低。企业形象尚未树立,顾客群不稳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也不稳定,市场份额不大,外部筹资能力有限。创业者创业初始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正有待积累,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企业总体价值较低。

在企业初创期,企业投资风险接受程度很低,抗风险能力弱,可行性投资对企业来讲很重要。企业只能用有限的资源选择所能达到的投资规模,通过资源在某一项业务中的高度集中,去营销某一市场份额,获得核心业务,赢得企业起步和生存。当然,对于企业初创期来讲,初始投资较大,现金流出量远远大于现金流入量,现金流量出现负值。经营风险较高,具体包括:新产品或新项目的大量资金投入而对应的现金流入却几乎没有;甚至新产品能否试制成功,能否被潜在的客户接受,市场能否扩大到一定规模以给予该产品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补偿投入的成本,企业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立足于该行业等。

初创期,企业尚未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资金来源需要靠权益资金,财务风险低。企业只能用高风险经营的特点吸引那些想从事高风险投资并要求获得高报酬的投资者进行权益资本投资。同时,企业尽可能在收益不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税后利润较少作分配,而作留存来充实资本。此阶段的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特征如表1所示。

(二)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特征分析

在企业经历艰难的起步发展后,开始进入成长期。成长期的企业为了巩固其生存进一步扩大规模,其已拥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并迅速去营销市场,企业及产品也逐渐在目标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产品的销售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销售利润迅速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增加,使得企业有了进一步扩张的实力。在扩张过程中,企业注意重点发展有前途的产品,在稳步成长的基础上,集中资金在拳头产品上进行扩大投资,即一体化投资。这使得现金流入量扣除现金流出量后的净现金流量减少。此时,要满足一体化投资所需大量资金,企业除尽可能留存大量收益外,还积极向外部融资,充分利用债务资金获取财务杠杆效应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在成长期,虽然企业相对初创期来讲,有了一定的市场,并且经济增长,但仍然需要积聚大量外部资金投资在拳头产品上,这使得财务风险相对于初创期时扩大,经营风险仍然较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长期的企业有高速增长的良好预期,融资渠道变宽,外部融资相对容易,但无论从财务风险还是资金成本角度考虑,资本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是此阶段财务战略所关注的重点。成长期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财务特征如表2所示。

(三)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特征分析

第一,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有了资金积聚;第二,企业资源得到优化,结构合理;第三,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且相对稳定;第四,企业获利能力增强,净现金流量增加,采用积极的股利分配政策,收益分配较高;第五,销售收入缓慢增长,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但缓慢增长的稳定市场将持续不断给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因此,这一时期是企业的“黄金”时期。企业通过相对多元化经营、不断创新变革等,尽最大可能延长企业能够在这一阶段的停留时间,也因此把延长此阶段企业寿命的财务谋划作为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

成熟期的企业相对拥有较充足的净现金流量,企业尽可能采用多角化投资,乃至跨行业投资。一方面,企业可以避免资源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即降低行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多角化投资可以为企业适当寻找新的投资市场,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正是这种多角化投资使得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在成熟期来讲本来较低,但又有新的市场投资,致使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有所提升。而且,在成熟期,尽管企业融资渠道通畅,但企业仍不愿意过多地负债,因为负债融资在企业已有充足的净现金流量情况下,只会减少净现金流量。成熟期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特征如表3所示。

(四)企业衰退期的财务特征分析

尽管企业尽可能延长成熟期的时间,但企业会因为逐渐老化进入衰退阶段。进入衰退阶段后,面临着两种可能:一是死亡,退出市场。由于企业可能出现市场萎缩,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完全丧失,企业缺乏创新等,最终资不抵债,导致企业破产清算。二是蜕变,虽然出现市场萎缩,销售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等,但由于企业及时调整战略,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通过合理的财务战略有效利用资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企业起死回生,获得新一轮的利润增长,进入新的成长曲线,开始另一个新的生命周期过程。

在衰退期,企业形象差,再进行融资就比较困难,甚至原有的债权人随时可能要求提前偿付债务,使得企业由于不能融资产生的低财务风险提升,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企业也因此只能靠留存收益积聚资金。衰退期的企业尽可能收回投资,回笼资金,不能盲目转移投资,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使净现金流量最大化,也为了稳定债权人,适当进行收益分配。因此,在衰退期,财务战略重点是防止资不抵债和缺少净现金流量。衰退期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特征概括为如表4所示。

参考文献:

1.魏明海.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成兵.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29)

3.胡明凤.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定位研究[J].市场周刊,2007(12)

4.孙建强,许秀梅,高洁.企业生命周期的界定及其阶段分析[J].商业研究,2003(18)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2

【关键词】 企业成长周期 财务特征 生命周期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经常面临着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营策略等多方面动态因素的影响。面对当前市场中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掌握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根据财务特征制定相应的财务策略。因此,加强对企业成长周期的财务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企业成长周期四个阶段的分析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并且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具有其不同的特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是为了使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能够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模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也是当前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1989年,美国爱迪思研究所创始人伊查克.爱迪思博士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理论中他提到,企业的生命周期就是指企业从创办开始,一直到企业消亡经历的自然时间。企业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企业生命周期划分形式。

1、对企业初创期的分析

企业处于初创期的时候,一般规模都比较小,拥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或专业技术;技术比较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产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在初创期,企业的财务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或者风险投资金,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最高的,企业的财务资金不足、缺乏管理经验、市场竞争力也不强。在这一时期中,创业者集管理者、经营者以及投资者权利于一身,财务权利都掌握在投资者的手中。

2、对企业成长期的分析

在企业进入了成长期以后,创业者的权利开始慢慢削弱,创业者分权财务治理模式逐渐形成。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创业者逐渐地把权力分给职业经理人,让经理人帮助管理企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的融资能力逐渐提高,融资的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企业的生产技术也逐渐的提高,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加强。企业管理也逐渐走向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企业在成长期这一发展阶段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对市场产品的开发,增强企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保持企业稳步的增长,并且企业还要不断的加强对人才的引入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人才管理理念。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虽然经济环境相对与初创期要好一些,但是还是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会,企业任然面临较大的风险。

3、对企业成熟期的分析

企业在经过了成长期的发展以后,就进入成熟期。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形成了职业经理为主的财务治理模式,职业经理具有项目分析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可以更好的实施风险管理,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在经历了成长期的发展以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也比较成熟,积累了充裕的资金。企业在市场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产业链,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了固定的渠道,产品的生产量和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也很稳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但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市场产品也趋向于饱和状态,容易造成企业产品生产过剩。有的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安于现状,使得企业的发展止步不前。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企业应该创新管理模式和产生技术,使企业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4、对企业衰败期的分析

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企业没有解决好成熟期的问题,就会导致企业进入衰败期。在这个阶段中,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会逐渐的下降,财务资金紧缺,遇到融资问题,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也在逐步的下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管理上,逐渐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各个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不明确,管理混乱,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脱,士气低下。在这个阶段,企业被其它公司合并的可能性比较大,面临着破产的问题。此时,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思路,创新管理模式,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让企业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三、对企业成长周期四个阶段的财务特征分析

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因受到产业周期、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财务特征也是不同的。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准确的掌握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并针对财务特征采取不同的经济行为。

1、对企业在初创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初创期发展阶段中,其资金主要是来源于风险投资者投入和创业者本身投入。在初创期的时候,企业负债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的支持,企业的资金信用水平不高,偿还贷款能力、资金抵押能力有限等。

在初创期的时候,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开展和运行都是开创性的,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企业在这一阶段中的风险也是最高的。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多,生产出的产品少,现有资金流转不足。企业具有新的产品,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及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财务资金提供支持,如果企业在这一时期中一旦发生了生产链断开的情况,企业必然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企业的产品规模也没有形成,在市场中没有的到推广,也不被大众熟知,因此产品的成本较高,利润小,企业的收益也不高,并且还不稳定。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因其自身能力弱的原因,因此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比较长,但企业的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却相对较短,使得企业的周转周期较长。在这阶段中,企业面临资金紧张、风险高的问题,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争取风险投资商,企业当前的权益资本要高于债务资本,企业在这一阶段中的资产负债相对较低。

2、对企业在成长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成长阶段中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扩大市场规模,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处于成长期时,逐渐的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随着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销售收入也在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利润也在不断的增加,企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在成长期时,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集权管理模式开始逐渐的分散,创业者开始把经营权转交给职业经理人,企业内部有了完善的层级结构,管理制度也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企业因销售资金和企业利润的不断增长,现金流入也在迅速的增长。在企业成长期,在技术投入、设施构建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大,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之间仍为负数,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任然需要筹集资金。

3、对企业在成熟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模式、管理制度也日趋成熟,产品拥有固定的市场,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销售收入迅速增长,利润也比较的丰厚。

同时,企业在成熟期规模不断的扩大,经营管理进一步分权,跨地区、跨行业以及跨文化所带来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业务的扩撒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被迫使得企业经营者下放权利,建立新的财务体系,实施专业化管理,提高企业运行的安全。

4、对企业在衰败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市场对企业产品的续需求降低或转移,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减小,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萎缩,销售资金不断下降,利润也不断下降,企业的生存面临着挑战。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和产品库存,企业只能不断地降低产品的价格,放宽企业的商业信用,这就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的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企业的股票价格出现下跌,筹集资金能力不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且也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如果在这一时期中企业不寻求新的出路,进行二次产品的开发,就会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四、总结

企业在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其认识,掌握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并根据财务特征采取不同的财务手段,才能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屹初:企业成长路径与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 张会荣:中小企业成长文化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 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 梁益琳: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融资约束与信贷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 张敬伟:商业模式构建视角下新企业成长过程研究[D].南开大学,2012.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多元化经济格局逐步形成。民营企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效的财务管理。本文从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目标、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建议,以期对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有所参考。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在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对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受到民营企业内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一)外部环境制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1.观念歧视仍不能消除。改革开放30年,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超过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偏见,要想完全消除“防私”观念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2.市场准入仍受到限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行政性垄断,公平竞争在部分产业中未能完全形成,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目前民营企业所进入的产业范围仍然狭窄,尽管一些行业和领域已无公开限制或表面上虽已开禁,但仍主要局限在传统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我国政府部门仍然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倾向,对民营经济提供公共服务明显不足。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是仍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投融资体系等。

4.法制环境仍不健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公有和非公有产权实际地位并不完全平等,民营经济财产权利的保护水平较低,市场经营环境不佳。

(二)内部制度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僵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领导者集权现象相当严重,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

2.企业内部未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严,在实际财务管理中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3.投资决策缺乏科学可行性分析。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投资缺乏整体战略意识以及科学可行性分析,表现为财务预测简单,容易盲目投资及投资者一人拍板,极易引起决策失误。

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经验和有力措施,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财务信息。

上述民营企业内外不利因素制约着民营企业发展,而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内容不全面、财务管理缺乏创新意识、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问题成为其中重要的障碍性因素。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创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分析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首要地就是创新财务管理的理念。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集约型财务管理模式,树立成本管理理念、货币时间价值理念、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信息化管理理念等,运用现代化、国际化的财务管理思想来“统领”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运用现代财务会计数量分析方法、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全面、快速、精确地搜集企业内外部信息,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符合企业发展、行业竞争的需要,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创新财务管理目标

创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规范民营企业管理、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1.财务利益主体多元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的财富、价值不再仅仅归“家族”所有,债权人、员工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财富的拥有者,尤其是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的财富还归广大的投资者所有,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树立财务管理要满足众多相关利益者需求的财务管理目标。

2.注重成本管理与费用核算。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提高定价的主动权就必须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竞争力,从源头上加强费用与成本核算的控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分析企业必要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传统的财务会计现代化的管理会计转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达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三)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民营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创业初期,财务管理的重点是筹资,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的扩大,财务管理内容会变得更为复杂。

1.注重预算管理,针对民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环节薄弱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将企业的发展计划、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盈利目标结合在一起,设置阶段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落实、分解、调整、优化以及严格执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的决策。

2.提升财务资产投资管理能力,盘活企业资产、提升企业资产的运营能力,比如,科学地选择财务杠杆,优化利润分配,制定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财务投资方案,尽量不用短期债务进行投资,尽量降低财务销售成本等等,这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1.完善民营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机制,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评价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公司在评价其经营绩效时,不仅需要采用传统的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其财务分析机制,利用市场附加值、自由现金流、经济附加值等。在分析企业财务的时候,将知识资本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知识资本价值的评估,企业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披露其在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投资收益信息,从而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了解。同时,企业利用知识资本的利润率、利用率和创新力等指标,充实财务分析内容,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评价目标。

2.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财务风险控制导向为原则,针对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潜存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实效性、针对性,将财务风险防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解决民营企业财务控制“不力”的问题。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4

关键词:中小创业企业 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契约

中小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观点:

利润最大化。利润额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收入和经营费用的差额,而且是按照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它反映了当期经营活动中投入(所费) 与产出(所得)对比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企业追求利润增长,就必须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这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股东财富最大化。按照现代委托学说,企业的关系是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应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而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则是提高资本报酬,增加股东财富,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评价指标主要用股票市价或每股市价来表示。

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公司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司价值=债券市场价值+股票市场价值。企业价值通俗地说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在对企业评价时,看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即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该目标基于科斯的企业契约理论,其对企业本质的理解是企业是其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联结,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合约”,它通过协商的方式来执行各种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由此规范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在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非均衡地、分散对称分布,所以可持续增长要求下的财务目标所包含的利益相关者除传统的股东、债权人外,还应包括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即经营者、经理层及员工,他们均对可持续增长有潜在影响力,因此企业财务目标应该是使各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该目标使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由股东单边治理走向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更趋完善。

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优劣顺序基本认同的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被理论界认同的缺陷诸多: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它是一个绝对数,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便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没有有效地反映风险问题,可能导致公司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不顾风险大小而一味地追求最多的利润。

对于中小创业企业来说,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是中小创业企业的首要目标,因此,中小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然是利润最大化,下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契约理论两个纬度进行分析。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爱迪思研究所创始人伊查克・爱迪思于1989 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创办开始,到其消亡为止所经历的自然时间,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管理特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有所差别。因此,企业应根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及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企业财务目标做出优化选择。中小创业企业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主要指初创期和成长期。

一般来说,初创期中小创业企业首要任务是打开市场并占据市场,把企业的产品向消费者广泛推广,使消费者能接受企业的产品,在企业的产品处于引入期阶段,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性不稳定,且初创期,产品及生产工艺尚未完全定型,企业管理系统的磨合也比较差,有效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中小创业企业在初创期往往会面临着下面的经营风险:大量资本支出与现金流出,使得企业净现金流量为绝对负数;新产品被市场所接受的程度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特征决定了初创期中小创业企业的战略重心在于快速扩大企业销售额。因此,初创期的中小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归根结底还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进入成长期,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快速扩张,企业的产品销量迅速上升,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上升,企业生产逐渐走上正轨,生产稳中有升,生产效率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利润会上升,现金流状况由负转为正,企业的实力因此而得到增强。但市场上也开始不断出现竞争者,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不断地加剧,在这一阶段,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是中小创业企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成长期,尽管企业的产品已为市场所接受,对生产技术的熟练程度已大大提高,但企业仍然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为了生存和发展,成长期的中小创业企业必须在这段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企业的内部积累就成为企业成长所需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成长期的中小创业企业为了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仍然是中小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根据目前我国公司上市的相关规定,中小创业企业较难具备上市资格,不适宜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且中小创业企业首要问题是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而企业的生存永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创业期企业内部积累不足(初创期无内部积累),为开发产品、发展业务和开辟市场、扩大企业规模等,往往都是靠举债满足经营所需资金,财务结构体现出来资产负债率较高,自有资产比率较低(若自有资产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过于审慎,开创能力不足),短期偿债能力较好而长期偿债能力不足,筹资和投资指标不高,对于中小创业企业来说,为偿还债务,较高的盈利能力、较好的资产管理能力及成本和费用控制能力都是必须的,盈利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和生存的根本,如何增加企业的内部积累,创造正的现金流是中小创业企业财务的首要目标,因此,中小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企业契约理论视域下中小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析

企业的契约理论由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科斯(Coase,1937)开辟,经哈特(Hart,1989)等多位经济学家的努力,目前企业的契约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主流学派―契约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家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连结。从契约理论的演进过程分类,契约可以分为古典契约、新古典契约和关系契约。从契约的完备程度看,契约可以分成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

对于签订企业契约的利益各方,国内学者陈宏辉(2004)首先提出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必然离不开股东、管理者和员工这三类人员,他们作为企业经营运作的直接参与者,其利害关系必然与企业紧密关联。基于中小创业企业,所有者往往就是经营管理者,企业目标也就是其利益目标,故本文主要从债权人(银行)和员工这两类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

债权人与企业的显性关系指债权人的权益在显性契约中得到了体现,即显性契约的债务契约是一种承诺,企业不管经营状况如何,在一定期间必须给债权人还本付息,契约中注明借贷资本的数额、资本利率、还款时间、资金使用方向等,体现了债权人所追求的利益即利息和对资金安全收回的要求。与大型企业和具有一定发展历程的中小企业相比,中小创业企业经营稳定性差、经营风险更大、效益更不稳定,银行的贷款风险更高,而目前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个人创业贷款业务,部分地区纷纷制定不同的政策给予支持,例如利率下调、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贷款还可享受60%的政府贴息等,这说明了政府、银行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中小创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持,基于中小创业企业生存的艰难和发展的持续性,银行支持的是中小创业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员工对企业的利益要求从显性和隐性方面来看体现在“心理契约”上。员工的心理契约不仅包括显性的报酬项目,即员工认为的组织的责任,如公平的工资、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充分的福利、充分的资源等,还包括员工认为的他们自己的隐性的责任,如尽心工作、忠诚、加班等。因此,在雇佣的初试阶段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把真实的工作情况告诉应聘者,即在招聘过程中给应聘者真实介绍组织现在的结构、劳务合同的主要内容、新员工的工作项目和职责以及工作的具体要求等,让员工对组织有个相对真实的总体印象,则企业就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心理契约,使员工在努力进行工作之前就已经存在着作为输入的心理契约,这个心理契约则决定着自身的努力程度。有研究表明,真实的招聘过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应聘者的接受率,但它却有效地减少离职率,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对工作的期望值,增进工作满意度及对组织的忠诚度。

对于中小创业企业来说,员工是属于支持组织目标和行为的利益相关者,这类利益相关者的特征是对企业合作性高而威胁性低。员工如果选择就职于中小创业企业,说明真实的招聘使员工在进入中小创业企业工作之前就已经存在着作为输入的心理契约,看重的不单是“报酬”,更多的是员工认为的他们自己的责任,如尽心工作、忠诚、加班等,中小创业企业创业阶段的特征,会更加激发员工的隐性“心理契约”作用,为着中小创业企业的生存目标或者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奋斗,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是摆在首要位置(如不会因外单位薪酬诱惑或公司经营困难跳槽等),“利润最大化”成为中小创业企业全体成员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

以上从企业契约理论分析了中小创业企业的债权人(银行)和员工这两类核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支持,从与经济学结合的角度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路是:首先,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需要划分参与企业财务的各类人的资源、权利和相互关系,考虑每一类人的效用函数;其次经济学认为每类人基于产权的权利都是有约束条件的,那么每类人的效用函数的变量都将是有取值范围和相互约束的条件;最后,这些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在企业这样的契约环境中的最优解或均衡解或现实解是什么,才能够证明“可以达到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如果提出一种财务管理目标而不能实现和达到的话,那么这种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以上分析来看,债权人(银行)和员工这两类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中小创业企业里效用函数的最优解或均衡解或现实解是支持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也就说明了中小创业企业“可以达到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结论

财务管理目标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既是财务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又是检验财务活动成果的终结点。企业的经营活动既得到了财务活动的支持,又在财务活动方面有所体现,只有与经营融合的财务管理才能显示出活力,适宜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财务的战略决策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长期发展的环境,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性,中小创业企业的经营特性,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威廉姆森.治理机制(中译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曹威麟,陈文江.心理契约研究述评[J].管理学报,2007.9

3.陈灿.当前国外关系契约研究浅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2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5

一、初创阶段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及防范措施

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在初创阶段,由于企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规模小,资金投入少,资信程度差,筹资的渠道较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的投资以及小部分的风险投资。在市场上,因为企业的知名度低,产品销售困难,盈利少,导致资金流转不通畅。在这个阶段,资金的投入大,盈利少,企业必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从而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

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候,首先应该考虑企业的发展现状,在设计财务预警体系时主要的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所考虑,需着重考虑企业的收支比率,由于公司还不具备有效的偿债指标能力,不宜将偿债能力考虑在内。现价段,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关注企业筹资渠道的通畅、产品的质量以及进入行业的景气度等方面,以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

2.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措施

(1)筹资方面:因为在这个阶段,企业偿债能力较低,经营风险太大,最为安全的集资方式为权益性筹资。若是在初创阶段就采用负债集资的方法,会导致企业的筹资成本太高,从而承担很大的财务风险。而采用权益性筹资的方法,会把一定的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从而降低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几率。

(2)投资方面:在初创阶段,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市场定位,通过内部发展方式,采取集中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主攻某类顾客群,某一地区市场,为企业开辟自己的市场领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产品定位方面,企业要通过对自己的目标顾客进行充分的调查,开发新产品、个性化产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占领新市场,为企业进一步的积累资金。

(3)收益分配方面:对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来说,出于稳定发展的目的,会把余存下的资金用于企业后续的经营和发展,一般不进行股利分配,大多数用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以便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成长阶段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及防范措施

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在成长阶段,企业进入发展时期,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逐渐扩大,企业的经营、投资活动范围逐渐扩展,资金的流通也逐渐流畅,筹资的能力有所加强,筹资的渠道也开始趋于多样化。

但由于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往往容易在融资的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一定的财务危机,因此,如何适当融资以及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是这个阶段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提升,这时需要重新设定偿债指标,以确保企业债务问题的有效解决,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以免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想要得到稳定发展,就该注重资金投入安全,降低财务危机出现的几率。

2.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措施

(1)筹资方面。在筹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财务风险,注意勿盲目借债,加剧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在该阶段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2)投资方面:企业需要扩大再生产,并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的力度,开发新客户、新市场,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还需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变生产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还有剩余的资金,可以选择风险系数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拓宽资金来源,降低投资风险。

(3)收益分配方面:此时,企业在有了一定的盈利,可以采取低股利的分配方式,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再生产当中去,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

三、成熟阶段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及防范措施

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企业进入这个阶段,发展已经趋于平稳,发展速度已经相对减慢,企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盈利多,效益好。此时,企业的资金流转顺畅,资金筹集的能力也有所加强,集资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自身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企业的偿债能力也达到了巅峰状态。

但是由于此时企业不再受到资金的限制,随之而来的则是资金投资行为的不规范,如过度投资以及盲目投资,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并且经营者往往只考虑到盈利问题,只注重对收益较好项目的投资,从而忽略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视,短期化倾向十分严重,增加了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2.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措施

(1)筹资方面:企业进入成熟阶段,有了相对充足的盈利,原有的业务已经成熟,新业务还没有贡献利润,在此时企业想要?@取发展资金,应采取相对保守的筹资方式,尽量使用企业自主资金,减少对外资金的筹集,减轻企业的负债。

(2)投资方面:企业需要维持对现有生产的投资,保证现有的市场地位。因为企业现在的资金储备较为富足,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探索新领域,开发新业务,拓宽企业生产新渠道,减少资金浪费。

(3)收益分配方面:企?I在这一阶段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股利支付能力,投资者对股利分配的期望值也很高,为了满足前期得到较少股利的投资者的期望,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企业可以采取较高现金的股利支付政策。

四、衰退阶段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及防范措施

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此时,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财务状况也在逐渐的恶化,出现融资困难,银行贷款收紧,筹资能力下降等状况,有实力的企业经常会采取价格下调或是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这两种方法[3],来扭转企业衰败的局面,从而维持企业的生存。但是在这个阶段,一旦降低产品价格,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及盈利,而放宽商业信用,则会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此阶段,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盈利的现金比,尽量增加盈利,减少企业债务,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企业的盈利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时期,企业虽处于衰退阶段,但是相对于初创阶段而言,经过时间的积累,还是有一定的偿债能力的。关于企业未来发展这个问题,除非企业能够成功转型,一般就可以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

2.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措施

(1)筹资方面:若此时企业转型成功,可以采取高负债筹资的方式,但要注意财务的指标预警,为保证企业顺利转型做准备。若是企业转型失败,企业则需要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将企业卖掉,把损失降到最低。

(2)投资方面:企业需要在投资原产品还是新产品之间做出选择,选择新产品,则需要停止原产品的投资,全力支持新产品的生产,同时企业还需对成熟期的部分证券以及股份投资进行收回,避免资金的过度分散。

(3)收益分配方面:这一阶段,在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资金的前提下,也可以沿用较高现金股利的支付策略,对现有投资者进行补偿,也对在初创阶段与成长阶段的股东进行补偿。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6

一、复杂环境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

企业在外部环境中面临影响因子的数量和企业掌握这些影响因子的程度决定了环境的复杂程度。此外,复杂环境下影响因子还会通过外部关联和网络化交织使得企业与复杂环境之间呈现的关系由传统的线性转变为非线性。总之,在复杂环境下,需要从环境论和系统论的维度来审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一)复杂环境直接导致企业系统复杂化 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系统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需要考虑和模拟各种状态下企业的决策分析和应急反应。这使得企业的系统在预测、决策和控制方面都需要保持非线性、不确定性、信息非对称性、组织系统的非平衡性和混沌性的状态。

(二)复杂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对环境的感知与机会的研判 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的业务触角得到了极大扩展,特别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方面使得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业务触角的延伸,企业面临的未知因素不断增加,某些微小的影响因素在“蝴蝶效应”的模式下,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理解复杂环境对企业决策者的影响。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决策都是决策者通过对信息的研判和对备选方案的比较做出的,是人理性的表现。但是,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经理人员获取有效决策信息的难度。这都使得企业决策风险在复杂环境下陡然增加,相应的也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加。

二、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模式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面临的复杂环境的性质有着巨大差异。从环境适应论的角度来看,在面临不同阶段的环境时,企业为了现实生存和发展,需要调整自身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具体体现为对其组织结构、企业战略、决策风格等的调整。因此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例如,在初创期企业在应对复杂环境时,由于其规模小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但是由于其实力弱小、管理不规范又使得其更容易经受不住复杂环境的冲击破产;而在成熟期,企业由于有着较强的实力能相对出初期有着更强的抗外部环境冲击的忍受力,但是由于其规模较大和组织管理的僵化行使得其灵活性开始下降,从而导致其较难迅速对外部坏境的变化进行反应。因此,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对外部复杂环境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上存在显著的特征差异,从而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的产生模式存在差异。英国学者Richdson等(1994)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以青蛙作为譬喻理论,深入阐述了企业经营失败的具体症状,并提出企业失败分为四种行为模式,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财务困境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忽视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财务困境预警中的作用将会失去重要和有效的预测信息。这些都表明企业生命周期是一个研究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问题很好的视角,并且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复杂环境理论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这为我们从生命周期视角考察复杂环境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一)复杂环境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困境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运用生命周期视角来研究企业财务困境的科学性,将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的四个阶段进行论述。

(1)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随企业年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关系。初创期企业由于规模小,同时尚未在市场上立稳脚跟,相关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也很不足。因此,随着企业已有资源的消耗,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直到企业在市场上立稳脚跟,开始进入成一长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才逐渐减小。

(2)成长期企业由于成长质量不高所导致的“成长幻象”,是成长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显著特点。基于心理学研究的“过度自信”理论,成长期企业由于从众多新创企业中成功突围,使企业家的过度自信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如果这时企业家的野心过度膨胀,盲目乐观而采取激进的高负债扩张战略,而忽视企业的成长质量问题,以致公司扩张所带来的收益无法抵消公司隐性破产成本对公司的负影响,则公司很有可能陷入企业财务危机。

(3)成熟期企业应谨防由于公司治理不善所导致的财务困境问题。成熟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己经比较完善,公司资源和现金流充足,但是成熟期企业容易产生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如果随着公司原有业务增长放缓,企业经理层开始追求通过“规模化扩张”和“盲目多元化”的手段来刺激公司成长,满足自身利益,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开始倾向于掏空公司资源,则成熟期的企业很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的泥潭。

(4)衰退期企业的组织僵化和创新力减弱是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衰退期企业随着组织的逐渐僵化和创新力的减退,公司已经不具有推出受到市场广泛欢迎的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则随着企业原有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企业的发展后继乏力,影响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最终将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二)复杂环境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解决对策 基于生命周期四个阶段财务困境模式的分析,笔者将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的具体模式来探讨解决对策。

(1)政府援助与企业提升初创期抗风险能力。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且在初创阶段随企业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鉴于初创期企业通常具有规模较小,实力很弱的特征,在企业缺乏足够自生能力的前提下,政府需要从外部提供必要的援助,其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政府扶持初创期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企业加强自我修炼,提高初创期企业抗风险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制定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处于初创期阶段的企业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创业企业家在将其创业意图转变为能切实实现的创业企业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个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则很有可能以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而告终。一个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应包括创业企业所具有的核心优势、行动计划、市场预测等内容。二是初创期企业应争取尽快进入成长期。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随企业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当到达初创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时,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危险达到最大,其后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危险随企业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如果一家企业在初创期阶段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其在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就越大,而企业却无法在短期实现盈利以补充资金的不足,因此,其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于缺乏融资来源的初创期企业来说,越快进入成长,即意味着越快地获得内源融资的渠道,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以补充外部融资的不足,避免财务困境的发生。

(2)成长期企业应关注成长质量。在成长期,企业成长如果以企业成长质量的降低为代价,企业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企业内部潜伏的危机,那么最终随着时间推移和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建立起来的繁华景象往往会变得不堪一击。成长期企业的扩张冲动往往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高度相关,而企业管理者自身个性和往日经历往往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决定因素。因此,对于成长期阶段企业的管理者,应认识到自身可能具有的过度自信的倾向,克制自己想要急剧扩张的冲动,追求成长期企业稳健的成长。

(3)成熟期企业应关注公司治理。在企业成熟期,公司治理问题开始逐渐突出,容易面临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一旦公司外部环境恶化,则很可能发生财务危机。为有效避免企业财务困境的出现,企业应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在:一是强化企业内外部约束机制。由于成熟期企业存在严重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表现在关联交易频繁,担保过重,大股东占用资金,过度投资与盲目多元化等现象。公司治理的实质是解决因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而产生的问题。其基本特征在于构建合理的约束机制来减少成本。企业一方面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约束,另一方面加快市场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强化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二是加强公司管理者及其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不完善,也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因而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性,公司的控股股东有条件和倾向通过“隧道行为”掏空公司的资产,为自己谋取超额收益,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成熟期企业大量的现金留存将增加管理层的“堑壕效应”和鼓励公司经理层的自利行为。加强公司管理者及其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更有道德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司经理层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三是建立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体系。为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政府应该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体系。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有效地避免财务困境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相关利益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避免给造成重大损失。

(4)衰退期企业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应对衰退。衰退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已陷入僵化和老化,企业的创新力减弱,已有产品随市场上替代产品的出现,逐渐失去竞争力。衰退期企业应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企业原有产品部门己经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反而需要消耗大量的企业资源,将企业拖向财务困境的深渊。为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成功实现转型和蜕变,衰退期企业可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坚决剥离没有利润或陷入亏损的产品部门,实现衰退期企业的瘦身对于企业已经失去竞争力、没有利润或陷入亏损的产品部门,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寻求买家进行出售,坚决予以剥离,以制止负的现金流,同时能为企业提供现金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并用于集中资源实现公司的战略转型。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衰退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加大,因此,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回收应收账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很多成功实现转变策略的企业的经验来看,衰退期的企业的资金营运能力是决定其是否发生财务困境的关键因素。

(5)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分别建立相应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需要通过对企业根据其生命周期特征进行细化,分别建立不同的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预警精度。考虑到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其造成财务困境的原因和关键因素互不相同,因此,为提高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预警精度提供了关键支持。推而广之,可以考虑根据企业的其他特征,如行业、地域、所有制、规模等分别建立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以充分把握不同类别企业其所具备的特点,有效提高预警精度,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预防财务危机提供针对性指导。

三、结论

由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上也存在显著差别。因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新的视角。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在对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进行研判时更需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简单按照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划分。

参考文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7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杜邦分析;创新创业;经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367

1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民族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为以后建成创新型国家奠定人才基础,现在高校学生成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将来创业或工作时能灵活运用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许多高校都渐渐地引进了像ERP沙盘模拟这样的实践课程。[2]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一个虚拟企业的生产运营环节,可以在模拟中学会如何运用专业知识来进行实际的分析决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3]

2ERP沙盘模拟实验及杜邦分析体系

21ERP沙盘模拟实验

ERP模拟沙盘是针对代表性先进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为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通过部门划分将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在实验中,每组不超过5人,模拟经营6年,小组成员分别担任CEO、营销总监、财务总监、运营总监、采购总监等主要角色。[4]每组代表不同的企业,是同一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各组成员必须通过分析市场产品需求预测和观察计算主要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动向来决定本企业的产品、市场、营销、融资等短、中、长期策略。[5]每年末用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分析经营成果,制订改进方案,继续经营下一年。

22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6]杜邦分析体系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创造,它的基本方法就是把各个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通过一定方法进行分解,变为多项财务比率成绩的形式,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杜邦分析的数据直接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基础的资料,通过自上而下的分析归纳,为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提供解决方案和指导。[7]

3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实例分析

杜邦财务分析可以解释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通过分析还得出企业接下来的优化发展决策。下面以某次高质量沙盘模拟实验中参与实验的有代表性的22、25小组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说明杜邦财务分析在ERP沙盘经营实验中的应用。

31市场整体分析

通过对比赛的数据以及市场产品需求情况进行整理之后,我们可以得出,市场在第五年发生紧缩,市场前期很大,第二年市场容量达到了组均20以上产品,第三年市场容量达到组均将近40个产品,后期市场则开始缩水,规模和利润都有一定的下降,特别是在第五年尤其明显。

32破产小组个例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指标,考虑了筹资方式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能力、财务决策和筹资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的结果。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企业22的净资产收益率在第二、三年间降低了一半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是销售净利率的大幅下降。此外,权益乘数也有所上升,企业负债程度大,财务风险程度大。公司的权益乘数一直处于3~5之间,即负债率在60%~80%,属于激进战略企业,若此rCEO仍不能准确掌握市场情况,把握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公司不久将资不抵债,面临破产。之后几年的资产周转率及销售净利的秩序降低,资产的利用一年不如一年,公司市场竞争力越发减小,丧失发展潜力,最终权益乘数为负,用户破产。22小组第1~5年财务比率见下表。

33经营良好小组个例分析

与22采取完全不同的开局方式,25企业采取满贷(规则贷款额度为初始权益666的3倍)开局,因此,第一年资产负债率相当高,由此也导致前两年资产收益率低于多数竞争对手,后两年则相对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企业利用资金获取的利润更加多了。根据比赛规则,第三年贷款较一、二年增加的更多,企业在第三年已经回收了所有的股东资本,贷款增加,而资产负债率降低,由此可得出,企业资产增加的速度大于负债增加的速度,即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较之前增加,企业正在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由于第五年市场紧缩,企业在第五年销售净利率为负,但相对于其他亏本更多的企业。由于财务杠杆的原因,企业在收益较好的第三、四年,高负债的资产结构虽使投资者承担了极高的风险,但也能使投资者获得更多潜在报酬。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以上三个指标的共同影响,使得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了2405%,因此,企业经过第五年,应该在对市场情况以及本身市场份额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改变广告策略,降低各项成本以提升销售净利率,同时考虑账期原因,保持自身较高资产周转率,这样可以使销售净利率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经过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自上而下的综合分析后,可知每个财务指标在水平和垂直结构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而得知各个主要指标变动可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样可以为各个企业进行优化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数据化的决策。[8]对于参与沙盘模拟竞赛的人来说,杜邦分析这种偏重企业所有者权益利益的财务分析方法甚为合适,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创新创业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9]传统的杜邦分析的方法适用于公司盈余结构单一的制造型产业,然而伴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经济的内容日渐繁杂,越来越多企业会存在多样化的投资活动,因此,杜邦分析也就存在了局限性。大学生在创业时,不仅需要增强自身的阅历,也需要熟悉掌握应用杜邦分析法这一经典原理。

参考文献:

[1]于永华ERP沙盘模拟实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20-121

[2]何真朱,利用杜邦分析法进行财务综合分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109-114

[3]李震基于ERP沙盘模拟经营理念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创新财会教育,2011(8):74-76

[4]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0

[5]李丰团ERP沙盘模拟在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8):117-118

[6]闫华红,张悦ERP沙盘模拟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3(2):34-35

[7]陈岫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效果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99-100

[8]胡苏ERP沙盘模拟实验与财务管理教学耦合的路径选择.财会教育,2010(20):71-72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8

【关键词】 财务; 管理; 发展; 创新

管理创新一般被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用型创新;一种是原发型创新。前者是指企业新采用一种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后者是指企业新创立一种理论与方法。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管理创新,掌握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都是重要的。

一、财务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财务管理方法是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进行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中所采取的方法。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阐述财务管理方法的演进。

(一)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

筹资是财务管理的起点,起初筹资方式、渠道比较单一,筹资对象有限,企业规模小,金融市场不发达,所以筹资没有标准的方法,只要找到有资金的人就可以了,资金的数量也没有相对标准,完全依靠个人经验以及当时的筹资对象。

直到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资,财务管理才有了初始的理论形态,开始向科学管理迈进。到了二战以后,随着投资的兴起,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从对一些出现的问题的本质认识发展到用一些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

在筹资方面,引入科学管理理论较晚,主要出现了一些学派,如解决怎样分配普通股和债券的资本结构理论,如早期以格兰特(gurand,1952)为主的融资理论学派。

投资管理发展较晚,科学化程度高,如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科学化,提出了一些量化的投资分析评价指标,资本报酬率、资金的时间价值等。投资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并同宏观大势相联系,做出项目决策。1951年,美国财务学者迪安(JoelDean,1951)在他的著作《资本预算》中就提出了企业在投资时要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价投资项目,成为投资理论的源泉。

19世纪以前,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因此分配收益也没有专门的理论方法,只是根据企业和股东的需要简单地在所有者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直到二战后,股利理论的发展才使分配决策程序科学化。1956年3月,美国著名的财务管理学教授詹姆斯・E.沃尔特提出了关于股利分派和股票价格的理论模型,与此同时,哈佛大学教授约翰・林特纳(JohnLintner)也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阐述了分配股利的行为。

财务管理方法发展到今天,理论模型多种多样,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精细,统计学、运筹学等其它学科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应用,使财务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

(二)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财务管理中的一些筹资、投资理论模型的发展始于二战后,二战前的财务管理只注重内部生产,筹资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虽然发展早,但只提出了一些诸如资金成本、时间价值等基本概念,没有固定模型来分析筹资的数量和成本。

到了二战以后,随着投资的兴起,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筹资管理开始逐渐成熟。在筹资分析方面,财务管理从对一些出现的问题的本质认识发展到用一些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如解决怎样分配普通股和债券的资本结构理论,早期以格兰特(gurand,1952)为主的融资理论学派。1958年,莫迪格莱尼(FrancoModigliani,1958)和米勒(Merio.H……Miller,1958)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中提出了MM理论,用于分析企业筹资的资本结构,他提出的MM定理构成了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核心。后来该理论形成两个分支:以法拉(Farrar,1967)、塞尔文(sharevell,1966)及贝南(brennan,1978)等为代表的税差学派,将税收差异引入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中;以巴克特(betker,1978)、阿特曼(altman,1968)为代表的破产成本学派,研究企业破产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问题。在此基础上,斯科特(Scott)、罗比切克(Robichek)、梅耶斯(Myers)、考斯(Kraus)、李真伯格(Litzenberger)等人提出了权衡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众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角度研究企业融资结构问题,把融资理论推向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新阶段。该时期的理论有罗比切克(Robichek,1967)、梅耶斯(Mayers,1984)、斯科特(Scott,1976)的平衡理论,后来的詹森和麦克琳(jensenandmeckling)用理论、破产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来分析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融资结构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哈里斯与雷斯夫(HarrisandRaviv,1990)阿洪与泊尔顿(AghionandBolton,1992)等人对理论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控制权理论。

投资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也是以量化模型为主,哈里・马科维茨(HarryMarkowitz,1958)在他出版的专著《组合选择》中,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并指出风险和收益的计量是资产组合理论的关键。托宾(James.Tobin,1958)于1958年在《经济研究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作为处理风险行为的流动性偏好》中,阐述了对风险收益的理解,对投资理论作出很大贡献。到了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尔(JohnLintner)、莫森(JanMossin)在马科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分散投资减少风险的观点,从而建立了资产定价模型(CAPM)。托宾(JamesTobin)在资本市场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离理论”,泰勒(J.L.Treynor)提出了“特征线”,试图通过基金资产组合与市场组合之间的关系来定系统性风险。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发展的基础上,诺斯于1976年在《经济理论学刊》上发表了一种全新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模型(APT)”。另外还有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布莱克(Black)、斯科尔斯(Schole)提出的B-S期权定价理论。随后(E.Peters)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FractalMarketHypothesis),利用混沌理论研究市场的随机性和确定性。上述理论模型在随后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改进,加入了一些不确定性投资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关于测量和评价投资风险数学模型的理论,如风险资产的结构、最优资本配置原则、分散化分析、风险资产组合等。企业在投资时还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收益,都为投资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企业投资管理的创新,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国际投资也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悄然兴起,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尤其是90年代以后,国际投资的数额急剧增加,从1980-1985年年均126亿发展到1995年的2195亿,可见跨国公司的经营促进了投资的国际化,同时也完善了投资理论,使其应用面向国际投资市场,形成了国际投资理论,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三)从关注物到关注人

从财务管理对象的变化可以看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虽然人的技术知识在生产中也占一定地位,但从未被重视。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就在他著名的演讲中,提出并解释过“人力资本”的概念,在经济的发展中,人的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直到80年代后,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在生产经营中地位的提高,才使人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信息、知识、技术以及接受、利用、加工、创造这些信息和技术的员工在整个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识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Galbrainth)在这时首先提出知识资本概念,为新型企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现在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增长也不再依赖于厂房、机器等有形资产,知识资本承担了这一重任,成为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本,包括反映学习知识的能力、掌握技能的能力、发明创造力和完成任务能力的人力资本和为支持人力资本最大化的结构性资本,如企业的所有制、企业的计划、领导力、企业的数据库、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企业的设备结构、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公众形象等等。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投资的重点转向无形资产投资:知识资本――人才的取得日益重视起来,企业开始关注用什么渠道和什么方式取得知识资本,如何降低知识资本的成本,怎样优化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知识资本的效益。企业的价值不再体现在企业的规模或者企业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和债券的市价上,而是体现在所拥有的知识资本上。在分配收益时,知识资本也要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使用知识及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成为重要的分配依据。与此相适应,企业传统的收益分配格局将被打破,企业员工的工资及其他形式的报酬提高,资本所有者的报酬会相对减少。将来知识资本的拥有者可能成为企业主要股东,分配理论也会随之创新。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方法的发展也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从简单的筹资、投资、分配到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筹资、投资。一开始是定性的管理,逐步发展到利用数字模型的定量管理。在统计学、运筹学等一些其他学科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之后,从单纯依靠数字分析问题到数字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模型理论,也就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国际筹资、投资的发展,为企业经营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使财务管理理论朝国际化方向发展。总之,这些变化说明财务管理的方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总会有和其它方面相匹配的财务管理方法出现。

二、财务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

财务管理手段是财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工具。在财务管理发展初期,只有筹资功能,职能的单一性决定了手段的低级性。直到20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后,财务管理才开始向科学化发展,开始把重点转移到内部控制,出现了一些量化模型,1914年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提出后,标志着财务管理进入数字管理时代。

(一)从人工到利用工具

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会计方面信息的处理,而会计方面的信息主要是数据,所以在发展初期,经济环境决定了只能依靠人工。到了财务管理向科学化发展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量化模型,但是工作中的计算量加大了。后来,财务管理工作才开始运用简单的工具――计算器。之后计算机的发展,大大减少了财务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也使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将统计学、运筹学等复杂的运算应用于财务管理理论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单一记账功能的财务软件的应用,大大简化了财务管理者的工作,方便了数字模型的应用,尤其是运筹学在财务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简化了财务管理决策的程序,同时也减少了在决策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到了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数据信息储存、传递、分析更加方便,核算型财务软件也开始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范围从单机模式扩展到具有一定数据共享能力的小型局域网,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90年代以后,MRP、MRPⅡ、ERP等管理型软件的应用,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人机财务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其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结构化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实时处理,而对那些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则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分析问题,找出可能方案,确定各种可能的结果,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正确、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在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中,财务管理者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取大量所需信息,并根据企业的具体管理问题采用计算机工具、技术和方法建立模型,解决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综合性问题。

(二)从单一功能系统到多功能相结合的复杂系统

财务管理起始于筹资,所以在财务管理产生时,只有筹资功能,另外传统财务管理以企业内部情况为管理重点,提供的信息也局限于一个财务主体,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虽然财务管理有了筹资、投资、分配等功能,但是企业设置的财务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还是会计记账,作一些简单的预测分析。

当前,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交互式Web应用的出现,电子商务浪潮作为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引擎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从大规模的生产到个性化生产;从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企业间产品的竞争发展到信息和人才的竞争;从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到供应链竞争;从区域竞争到全球化竞争;从以规模取胜到以速度取胜,这些变化使财务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的手段随之提高,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信息得以高速流动,资源高度集中,电子商务浪潮的掀起使企业财务管理走向网络化,IT环境的形成,信息可以被实时动态地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尤其数据平台的建立,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其他职能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将企业的财务流程和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是财务管理网络化的一个动因,在供应链管理中,财务管理用信息流将物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这样,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为企业经营在资金和商品之间的传递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经营费用,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在企业做财务决策时,也可以在这个链上获得即时的信息。可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财务管理手段的变革,使财务管理从一个简单的系统成为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甚至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的复杂系统,网络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基于网络的财务软件普遍应用。除此之外,财务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展,如知识财务、财务智能,使财务管理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全局经营活动的总体概况,出现了智能分析型财务软件,如财务雷达预警系统,可以保证企业执行计划的有效性,增强管理控制职能,业务环节上的预警机制如短缺预警、应收账款预警等,都是财务智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荆新,主编.企业融资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可以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帮助作出更适当的决策,降低企业的各项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受限于管理层自身管理意识和经验的缺乏无法把握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发展方向,造成了其管理模式的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过程流于形式。中小企业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多数为个人或者数人合伙创业,初始的经营业务往往是单一的业务,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而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多依靠过去老板经验的积累,以考评作为核心内容,没有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二)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数来自于企业初创时期的合伙人,有的财务管理观念意识比较淡薄,过于重视销售数据指标和财务利润指标,并没有在企业中专设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造成管理部分的松懈和经营目标的短视;有些管理层即使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良好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管理经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徒有其表,不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三)融资渠道限制多,资金缺口大。资金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发展资金在初创期多数来自个人积累或者亲朋好友赞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金缺口很大。

(四)投资方向不明确。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了内部巩固自身投资之外,都应该加强外部投资,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进行外部投资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财务分析和测算,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负担,投资经验的缺乏引起的投资方向的不明确也会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一)加强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涉及资金的项目应加强管理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将涉及资金的项目制度化、规范化。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在成本兼顾的基础上,形成权责清晰、控制监督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分析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强化管理层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后续教育学习提升技能。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和行业领先的标杆企业管理层交流财务管理的经验,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层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后续学习,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奖励政策鼓励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后续教育中,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益化,也有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三)寻求政府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去进行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帮助金融其也更好的了解贷款企业信息,大力发展金融担保行业,降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门槛。

(四)加强内部投资,缜密分析外部投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期都不长,大多数企业破产的原因都很类似,部分是受目前经济下行的影响,应收账款周转困难,经营风险加剧;部分是投资方向不明确,跨行业投资认识不足,资金分散影响主业发展等导致的破产。中小企业的投资应该坚持以内部投资为主,前期投资集中在设备、厂房等基础设施,后期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行外部投资时应该经过缜密的财务分析,计算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不能凭借主观判断和前期经验去做决策。中小企业如果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执行不能流于形式重点应该放在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上,管理层也应该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后续学习,筹资方面与政府共同努力,规范自身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投资方面谨慎分析,以内部投资为主外部投资为辅,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文洁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号百信息服务分公司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篇10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虽然能够促使企业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领先地位,从而实现深入持久的发展。但是创新活动需要企业投入非常高的成本,回报周期也很长,而且创新活动还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而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创新活动尤为普遍且其中存在的风险尤为显著。在创新活动中,投入、研发并产出转化为创新成果,有助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企业价值。但是从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进程看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致于创新活动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创新活动本身具有高风险,将会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有效融资,从而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新思路。

一、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的基本内涵

(一)财务柔性财务柔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企业就需通过对财务资源的灵活运用来应对这种风险。而财务柔性指的是企业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在财务管理方面随机应变的能力,侧重于对风险的预防和应对。除此之外,财务柔性也可以通过对财务资源利用时来把握投资机会,强调了对于机会的利用行。因此,财务柔性具备了上述两种属性。

(二)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指的是企业本身在市场中的价值,企业的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并不等同于经济利润,但是经济利润等属于企业价值的一部分。财务决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价值,二者关系密切。企业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企业价值的多少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回报率关系密切。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假设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主要有两种方式来进行储备,一种是保持低程度的财务杠杆,而另一种就是持有超额现金。倘若未来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要适当的资金来应对一定风险的时候,或者是企业面临着有利的投资机会的时候也对资金有所需求,在这两种情况下所需要的资金就可以利用财务柔性来获取,从而促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或者帮助企业把握投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财务储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本,然而财务柔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以及把握投资机会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帮助企业获取的经济利益将远远高于所需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即: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的实证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从2019年间高新技术行业A股上市企业200家,研究对象在经过了选择和剔除环节后共计185个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样本,通过样本企业公开披露的年报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样本各个变量数据的获取之后,首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通过相关性分析去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具备多重共线性,然后再进行了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等各种实证研究,先将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的实证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汇报如下: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需要应用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柔性变量,虽然经过统计分析后所得出的均值都为正,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了财务柔性。但是数量较少,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从整体上看具有较低水平的财务柔性储备,而且各个企业在储备财务柔性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非常丰富的财务柔性储备,而也有一部分企业在财务柔性储备方面相当匮乏。在对样本进行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所得出的数据都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正相关,即财务柔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还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了健康持久的生存下去,稳定自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的财务柔性储备水平,从多种渠道来获取财务柔性来源,倘若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难以意料的风险和危机时,财务柔性储备可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促使企业脱离困境,推进企业稳定持久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价值。

四、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意见

(一)财务柔性理念渗透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从之前的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中已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的财务柔性储备程度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从这一方面而言,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对财务柔性的重要意义有清晰的认知并且引起对其得高度重视,应该将财务柔性理念渗透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当在某项业务活动结束后存在资金结余时,那么企业应当尽可能的积累下一部分的剩余资金,从而在面临财务风险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应对。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未来发展前景以及财务能力等多方面作为举借债务的重要依据,切不可盲目扩张。除此之外,企业应当用动态、长远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投资项目并且做好可行性研究。如此,企业在面临着回报率和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机会时,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柔性储备,不至于由于资金匮乏而失去投资机遇,从而提高企业的机会成本。

(二)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专注于技术创新活动科技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核心环节。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应当要专注于技术创新活动,定期研发新技术从而推出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虽然现在只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等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都会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资金问题,而且大多数企业的资金问题还很严重突出。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企业不应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投机行为。这种行为危险性极高,中航油的陈久霖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应当坚持主业来进行发展和获取经济效益,科技创新研发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业。

(三)监管和约束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财务柔性虽然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但是由于存在问题,导致有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者自利行为的存在。因此,财务柔性是一把双刃剑。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尽可能避免财务柔性储备被滥用。首先,企业应当从内部的监管机构着手,强化对经营管理人员的严格监督和管理,尽可能地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约束。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将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价值密切联系在一起,要想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就要提升企业价值,就应当合理利用财务柔性,如此,能够有效促使企业管理人员主动储备财务柔性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外部监督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向社会公开企业的相关信息等,从而促使社会公众以及外部投资者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