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7 06:57:40

领导力心得体会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2021年第18期《求是》杂志刊发的《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篇重要文章中,紧密联系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紧密联系成功应对一系列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紧密联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郑重强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深刻指出:“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强调:“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和国家政权的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同时又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早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就建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1942年9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明确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1962年1月,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10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坚持党的领导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新认识,而且在实践中有了新探索”。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提纲挈领地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新成就。“新认识”,集中体现在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上;“新探索”,集中体现为以重要论述为指引,完善了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

 

关于“新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阐明一系列重要观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行动指南。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2

通过2012年昌乐市寒假校长培训班的学习,本人感觉受益匪浅。我深刻地领悟到新时期校长必须具备的素质,也看到了教育发展的辉煌前景。在此谈几点心得体会:

作为一校之长,如何在课程提升领导力?我认为:首先,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路,学校要办出特色和成绩,让主管部门满意,甚至欣赏,校长不要总是抱怨,关键是要有行动,要有所作为,重要的是如何为学生们办一所理想中的好学校。

近几年来,课堂改革轰轰烈烈,流派纷呈,各种教育创新和改革如跑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但到最后很少有长久生命的东西,为什么?我认为校长因为没有自己的办学思路,没有坚定的教育操守,所以经常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反而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目的,比如教材、教法、分数、作业、考勤等都是学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很多场合都自成目的,甚至让培养人这个目的反过来为这些手段服务,于是教育蜕变为压抑人、控制人、折磨人、奴役人的异己物,成为剥夺学生幸福生活的“教育因素”。

试查一所好的学校,它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打造出亮点,创办出特色。所以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时时刻刻想到和做到。

作为学校的领头雁,校长必须牢牢把握“学校是为学生们而办的”理念。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李升勇校长得出了“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的英明论断: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能在课堂中充分成长。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崔允漷提出了“做好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用别人从未尝试的教育方法创造了成功的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

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感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主观因素,教学内容等客观因素以及教师的语言表达、知识素养等综合素质。

那么学校课堂改革的成败由什么决定呢?

一、 人心问题

一所学校一定要有一种凝聚力,一旦失去教师的齐心协力,失去教师的信赖和支持,校长想要有所作为很难。真正为学生负责的教育,自然少不了要人文关照、人文情怀,因为有了这些灵魂的东西,教育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未来着想的教育,也才能成为润泽学生生命,为学生生命添彩的教育。

二、 打造队伍

有一支积极进取、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在学校形成一种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共谋发展、互比贡献的良好氛围,才能使课堂改革稳步推进,并结出累累硕果。

三、 改革探索

要使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高,解决学生兴趣问题是关键。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3

一年里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清清楚楚认识到工作需当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和谐团队,严律守纪,规范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质,努力奋斗,与时俱进,放眼世界,继往开来,憧憬曼妙的未来。

石总经理画龙点睛地指出今年贵州电网公司的任务建设,即言简意赅概括性地总结“抓市场,重管理,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中心任务”,使我们大抵知道今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此次会议转达了振奋人心的精神,这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精神成为我们今后工作中批判战略方针,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做到品德兼优的职业员工。

作为铝线车间电工班的班长,我更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企业需重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和治理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致的道理,在企业的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不是钱,也不是机器和市场,而是人。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越来越来深入人心。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则是要求领导与下属的关系要做到依靠人、尊重人、激发人,唯有这样怀柔的领导才能使企业走上正规,迅速发展。

当今社会,企业管理已经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追求利润,转为越来越重视利润的创造者——员工的因素。故公司的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最大优化,才能使公司生机勃勃,熠熠生辉。

所谓人性化管理是在充分认识人性的基础上,按照人性的原则去管理,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东西为管理和发展服务,同时对于人性中不利的一面进行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采取“人性”的方式方法,尊重个性,而不是主观地以组织意志和管理者的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工人的“个人空间”,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约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人化管理更能强调管理的艺术性,而制度化管理更能强调管理合理的科学性。两者相辅相成,人性化管理应当以合理的科学的制度为前提。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硬件”,而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软件”。“硬件”是基础,而要运作更好,效率更高,则要有更好的“软件”。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4

一、抓好调研摸实情,掌握学校基本情况

要主持好一个学校的工作,就要尽快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除了采取查阅学校已有相关资料的方法外,还应该采取贴近班子、贴近教职员工、贴进学生的方法进行:一是预约座谈沟通。班子、教职员工、学生在学校里也有好多任务需要完成,提前“预约”,既是对他们人格上的尊重,更是对座谈会的重视。二是定期举办专题讨论会(例会性质)沟通。对学校今后各方面的发展问题,定期专题,在讨论会之前确定好参加讨论的相关人员,使其能够充分做好准备。三是随机沟通。随机沟通需要校长经常及时走进教室、走进办公室、走进宿舍、走进餐厅,需要校长充分利用校长信箱、手机等工具,与干部、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二、注重理念引领,凝聚教师共识

要尽快统一全校思想观念,凝聚全体教师的共识,校长必须在充分了解、把握、熟悉学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的民主讨论、细致的梳理提炼,形成学校总体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具体的年度或学期工作任务,用清晰、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引领班子、凝聚教职员工干事创业。要尽快统一全校思想观念,凝聚全体教师的共识,校长还必须从抓教职员工的政治、师德、理论、业务规范学习入手:一是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在学习的必要性上,要让教师明确这既是教师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义务,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明确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标准要求。校长要亲自参与确定学习的内容,既要分阶段突出主题,又要递进式拓展深入;既要紧密联系当前要推动的实际工作,又要兼顾对长远工作的影响。三是完善学习效果的检查激励机制。任何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惰性,要提升学习效果,必须完善检查激励机制。

三、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学校工作有序、高效、高质开展

学校要发展,校长就必须引领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围绕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学校实际,不断理顺、完善和巩固学校制度。校长在制度建设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制度的建立要突出“以人为本”和“以校为本”的理念。要实现这一点,必须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的民主讨论、细致的梳理提炼才能完成。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使制度发挥最大的效能。二是学校制度建设必须循序渐进。在制度建设上要逐步求全,要遵循发展的规律,学会科学地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学校制度的重建目标。三是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有前瞻性,要考虑制度的长远作用。校长要发挥制度建设的引领作用,就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亲自确定并直接参与那些必须在学校层面拟定,并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制度的重建工作。四是严把制度落实关。所有制度存在的价值关键是落实,不然制度就形同虚设。这就要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其次是明确责任,提高执行力;同时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地执行制度。

四、抓好班子树形象,发挥班子队伍的表率作用

校长的立身之本,就是以身作则。校长必须以公正凝聚人心,真正树立公仆形象,这样对班子才有感召力,对教师才有说服力。校长在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善待学校干部。校长要赋予他们与岗位相称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要给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二是要能识人善用。校长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让不同的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大显身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公正严明,表里如一。四是要谦虚民主,走群众路线。五是要自尊、自重、自律。

五、当好课改领导角色,推动教育教学高效率、高质量提升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5

自9月份以来,学校根据省、市委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我严格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力求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根据安排,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内容,通过学习和思考,认识到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岗位实际做起,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真抓实干,尽职履责。

一、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

认真学习党的历届领导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论断后,发现我们党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这是国之大幸、党之大幸。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深刻提到形式主义的危害,“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中也提到,“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这表明党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到新的高度,充分彰显我们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立场和宗旨,严重腐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绝不只是思想方法、工作作风问题,更是深层次的政治问题。正如所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审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认清其危害。一方面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障碍。形式主义、宫僚主义只图虚名,不求实际,严重妨碍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实践中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危害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极易诱发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只求个人利益而不为人民做事,违背党的群众路线,危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的大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些新动向新特点也值得我们警惕。一些干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即使学了也只是用来应付场面、装点门面,而不是结合实际俯下身子抓落实等等。针对这些新问题新特点,我们必须像要求的那样,聚焦突出问题,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质分析透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我本人在工作生活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至可以说是憎恨,因为这与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都是背道而驰的。

反对形式主义,就是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反对官僚主义,就是要着重解决群众利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三、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我本人在工作中虽然可以说尽职尽责,时刻谨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是认真剖析自己后发现自身仍然存在部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子。主要表现为学风不实,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缺少逐条逐项深学细读;因为工作繁忙有时会忽视与广大师生的交流,工作部署后有时没能及时询问群众的反馈。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领导者 非权力 影响力

一、德,即品德

品德修养是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石。

1.“品德高尚”

它要求领导者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宗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最基本的“德”。人们对于领导者在这方面要求较高,要求领导者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同时还要求领导者注重公共道德。一个领导者是当地的公众人物,他道德水平自然地成为当地群众的标杆。领导者品德高尚,就具有人格魅力,就会产生较高的威望。

2.“刚正不阿”

它要求领导者公平、公道,正直,不阿谀奉承。领导者处于众目睽睽之下,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该以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部属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下属非常气愤领导者不公正,如果领导者处事不公正,就会导致消极情绪,上下级离心离德。领导者只有做到公正兼明才能赢得人心,体现榜样的无穷力量。同时要有主见,不能阿谀奉承,随声附和,从而体现出刚正不阿的领导气魄。

3.“明礼诚信”

它包含三层意思:“礼”是要以礼相待,互相尊重。“诚”即是诚恳待人,将心比心。无论是多高职位的领导,在人际交往中都不容有特权,要平等待人,以诚待人,人与人之间人格是平等的,要做到以心换心,不能高人一等,这是处理好与上下级之间、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前提,也是群众基础的源泉,是提高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强大内驱力。“信”即信任、信用。信任主要是领导者对班子成员和下属给予充分的信任。只有信任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才能使这个群体保持团结、和谐向上的氛围,产生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效率。讲信用,就是不失信于人,说到做到,从不食言,这是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领导者若能做到明礼诚信,即使是简单的话语,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若待人不诚恳,不讲信用,不尊重他人,台上讲的一样,台下做的一样,即使再多努力也会收效甚微,甚至造成逆反心理。因此领导者要做到“品德高尚、公正不阿、明礼诚信”。以“德”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二、才,即才能

才能是一个领导者执政的本领,是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源泉。

才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素质,二是能力素质。知识素质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知识素质直接关系着领导业务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效果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它不仅要求一个领导者要精通专业知识,又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知识、法律知识等,只有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才能赢得人们的敬佩,才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一个领导者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一个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领导者,工作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业上就能有所作为,同时也能得到工作群体的认可。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以“能”提高其非权力影响力。

三、勤,即勤奋

勤奋是一个领导者提高非权力影响力的保证。

当代领导者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总结。体现一个“勤”字。也就是说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想事、琢磨事,干事、干好事。要勤于思考,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无愧于人民的培养和信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专业知识、领导艺术等知识,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才智,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取长补短,从而提高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关键时期要身体力行,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体现“实践出真知”。更要勤于总结、善于总结。认真地回顾总结付诸实施的决策,可以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完善自己,大步前行。以“勤”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四、绩,即业绩

业绩是领导者工作成果的表现,是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强有力的体现。

业绩,是领导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群众评论领导者工作的重点。领导者德才兼备、勤奋努力,其结果都要通过业绩得以体现。为官一方的领导者是否得民心,主要看你运用你的才能和智慧为百姓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庸碌无为、劳而无功的领导者是难以树立起良好形象的,也难以对群众产生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那些工作成绩突出,能够改变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面貌的领导者,自然能在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以卓越的业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进一步巩固群众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非权力影响力。正像有的百姓评价领导时说,真的是一名好官,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但是要切记,个别领导者为了自己所谓的业绩,做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急功近利,不利于长远发展,不利于百姓的利益,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只有真正为百姓、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领导者才能名垂青史,才能以“绩”提高其非权力影响力。

五、廉,即清廉

为政清廉是领导者的立身之本。

领导者要做到为政清廉,廉洁自律,下属自然而然就肃然起敬;一个领导者如果假公济私、贪污受贿,自私自利,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放在第二位,下属就会嗤之以鼻,就不会尊敬他。同时一个把个人私利放在首位的领导,工作起来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也不会放开手脚大胆工作的,是不会得有突出的业绩的。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要树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就要为政清廉,做到廉政,这样才能为官一方,造福为民。自然而然就会以“廉”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六、情,即感情、人情

“情”是提高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酌料”。

领导者要重感情、通人情。在实际工作中,与同僚、下属要经常进行感情沟通,加深友谊,体察民情,待人热情大方,不以领导自居,不高高在上,不对下属板冷面孔,和颜悦色。领导者在工作中只有真情流露,才能缩短与群众间的距离,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才能以“情”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在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持之以恒,在德、能、勤、绩、廉、情方面不断加强修养,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必将自然而生,并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用人吸附力战斗力持久力

一、领导过程的关键在于用人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是与地位、权利、能力以及拥有影响力的特殊角色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他人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在群体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他始终是一种走在组织前面的引导力量,它决定着目标的发展和变革。有人说:“领导是第二生产力。”因为它虽不像科学技术那样直接创造财富,但是它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和和互动,使之成为组织目标实现的直接动力。这里的各种资源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因为人是唯一一种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而领导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人,人一旦能得到有效地组合和利用,它就会实现原有资源的增值。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领导是第二生产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显示出领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领导的含义可以得知,领导是一种依靠别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特殊活动,即就是领导与组织之间具有间接性,那直接性就应该体现在领导与下属之间,由此可见,组织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在于下属,而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有效发挥关键又在于领导的用人。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特征,它也是一个领导是否高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一个不懂得用人的领导要想成为好领导是难以想象的。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用人的目标是通过激励、动员等手段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途径的最优化。用人也是一种技巧,古今中外,大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一个用人专家,他(她)能准确判断下属的需要,从而去满足需要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方才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二、领导用人的“四力”

(一)改革最显吸附力

如上文所述,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标志,是领导成败的关键,也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预测器。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即就是识别人才、善用人才。一般而言,人才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标明“我是人才”等字样,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伯乐的眼光去洞察、挖掘人才。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从制度体制、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识才机制和理念,敢于破除一些腐朽、过时的体制观念来吸附人才,这就是改革。

1、制度体制的变革

所谓制度、体制的变革就是改变原有腐朽落后的用人制度,使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合理利用。从古至今,这种敢于革除旧制的壮举不为罕见,三国时期曹操的吏制革新就为一例。汉末,政治上包括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曹操对此看得真切,痛至其深,为此,自他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便抱定了“任天下人之智力”的决心,冲破阻力,一步步地推开了改革吏制的方针,先后下达了三次“求贤令”。很快,曹营里便出现了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的良好局面。重要谋士如荀或、郭嘉、司马懿,著名武将有许诸、徐晃等,文武兼备的有乐进、李典等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才群体,在天下三分中取得了有其二的版图。又如新中国自成立初期,我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人事制度也一度陷入僵硬的状态而无法适应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做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比如干部实行功绩制,用人注重知识、专业等等,这就为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势必纠正和改善政府与人才、人才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改革,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积极为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2、思想观念的变革

社会始终在不停地发展,这客观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得人才者得天下,三人揽才各具特色。其中孙权用人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不拘年龄格,重用青年将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再如二战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做出了一条震动朝野的决策,就是破格提升了陆军准将乔治马歇尔为美军总参谋长。由于当时的美军军事人才平均年龄总体偏高,马歇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格提升4088名年轻军官,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肯尼、斯巴兹、巴顿等人,这些人在二战中屡建战功,用事实证明了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因此,罗斯福打破年龄、资格的旧观念来选用人才不能不算是成功的一着。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有了这一理念的转变,势必促进大中国各领域人才并起的良好局面。

3、工作方式的变革

所谓工作方式的变革,指的是现代领导者领导下的用人机构,在工作方式上主要依靠经验向主要依靠科学的转化。首先,我们广大的人事工作者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在人才选用过程中,主要是靠经验,着重强调用伯乐的眼光去相马,这不完全准确,用人机构应该转变工作方式,用科学的手段来选拔人才,通过民主、通过竞争来发掘任用人才,由伯乐相马逐渐转变成赛马而不相马,其次,我国长期存在用人机构本身在知识结构上并不科学这种现象,要促进工作方式的变革,实现用人机构的科学化,必须改变组织人事部门的知识结构,要大力吸收数学、计算机、心理学、管理学等各学科各领域的人才来工作,改革传统的一切靠政治的工作方式来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只有人才工作做好了,发掘、选用、使用、管理才会科学化,更富有活力。

(二)核心最显凝聚力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说明,凡干成大事业者,必有一个各类人才组成的志同道合、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主要是相对领导者而言的,领导者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核心凝聚力。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就是说有作为的人愿不愿意为某个国家为某个集团效力,往往看这个国家,这个集团的领袖的素质高不高,团不团结,凝聚力强不强,也要看这些领袖们的个人影响力以及用人是否得当,是否唯贤。回翻历史长页,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核心集团比比皆是。汉高祖刘帮在个人武艺,统帅的兵力方面均不及西楚霸王项羽,两雄混战5年,最终为刘邦夺得天下,究其原因,虽有种种,但刘邦的核心作用,善用人才正是其关键的一条。三国历史上的蜀国也正是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结成核心的产物。刘备深结仁义,得名将关羽、张飞;他雄才大度,真情真挚,得诸葛亮此奇才,使得蜀国屡战屡胜,由弱到强,最后鼎足一方。

其次,领导的核心作用也体现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归心,必成大业。自古以来,凡成就大事者,无不侧重于民心的归附,善于凝聚民心,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汉高祖刘邦爱民如子,善待民众,占据了“人和”,成就了大业。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帮助民众打土豪,分田地,把军队建设成为人民的队伍,军民一家,如鱼如水,使人民紧紧地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共产党为核心。

由此可见,领导的核心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是巨大的,是绝不容忽视的。领导者的核心是在与下属、与民众中体现出来的,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也客观要求现行领导者注意培养自己的核心作用,那就是要推诚至下,肝胆相照,用人为贤,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注意以人为本,人心向背,以德治国。

(三)信赖最具战斗力

自古自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会出现一些人在核心领导下尽心竭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全是出于由衷自愿。那是什么东西能让他们激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体会到了上级对他们的高度信赖和尊重。首先,是相信下级,敢于让下级直言。其次,领导要敢于深刻自责,即自我批评。人无完人,领导也不是神,他也会不慎犯错误,此时的领导更应该广泛听取下级的意见,充分信赖下级,让下级指出自己的错误并深刻反省。再次,信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敢于放权、放手,用人不疑,任之而专,用人贵在得当,去疑。

显然,一个人才,一方面在承担责任,而一方面又得不到领导的信赖,受到领导的怀疑,其心境如何,干劲怎样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赖是上级激发下级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我国古代总结、流传下来的用人原则,对现行的各领域领导者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四)用养并重突出持久力

人才使用是一个才能输出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这个系统将无法持续,不能持久。人才才能的发挥就是一个大系统。要保持正常的运转,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具体来讲就是知识学习,业务技能提高,学术深造等。有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已不需要再学习,然而,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任何一个人在学校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不过是一生所需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还有待在工作中获取。“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不甘落后者必须进行的知识输入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才能,报效国家。古语道:“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因此,为了使人才持续地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重视起来,大胆地起用人才,多方面地培养人才,使人才在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中充满活力,永葆生机。

三、结论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力量,它也被历朝历代各级领导所重视。我们的古人在具体的历史活动中的确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用人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但是我们也得充分认识到古人用人的局限性,这也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用人理念应该是更为丰富和深刻,这就客观要求现行的领导者在借鉴古人优秀的用人技巧的同时,也要富有创新精神,使之与实践相吻合,而且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新的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优化利用,大胆地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选用的制度,观念及工作方式,使各位领导在核心中团结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运用各种手段使各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积累和深化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为民做出积极贡献。当然,理论上应该这样的,这就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来积极致力于新的探索和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齐永钦.领导科学案例选[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2]钱学森.现代领导科学于艺术[M]总参谋部、宣传部、政治部编,1985.

[3]董书城.中国帝王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用人 吸附力 战斗力 持久力

一、领导过程的关键在于用人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是与地位、权利、能力以及拥有影响力的特殊角色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他人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在群体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他始终是一种走在组织前面的引导力量,它决定着目标的发展和变革。有人说:“领导是第二生产力。”因为它虽不像科学技术那样直接创造财富,但是它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和和互动,使之成为组织目标实现的直接动力。这里的各种资源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因为人是唯一一种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而领导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人,人一旦能得到有效地组合和利用,它就会实现原有资源的增值。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领导是第二生产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显示出领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领导的含义可以得知,领导是一种依靠别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特殊活动,即就是领导与组织之间具有间接性,那直接性就应该体现在领导与下属之间,由此可见,组织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在于下属,而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有效发挥关键又在于领导的用人。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特征,它也是一个领导是否高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一个不懂得用人的领导要想成为好领导是难以想象的。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用人的目标是通过激励、动员等手段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途径的最优化。用人也是一种技巧,古今中外,大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一个用人专家,他(她)能准确判断下属的需要,从而去满足需要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方才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二、领导用人的“四力”

(一)改革最显吸附力

如上文所述,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标志,是领导成败的关键,也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预测器。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即就是识别人才、善用人才。一般而言,人才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标明“我是人才”等字样,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伯乐的眼光去洞察、挖掘人才。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从制度体制、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识才机制和理念,敢于破除一些腐朽、过时的体制观念来吸附人才,这就是改革。

1、制度体制的变革

所谓制度、体制的变革就是改变原有腐朽落后的用人制度,使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合理利用。从古至今,这种敢于革除旧制的壮举不为罕见,三国时期曹操的吏制革新就为一例。汉末,政治上包括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曹操对此看得真切,痛至其深,为此,自他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便抱定了“任天下人之智力”的决心,冲破阻力,一步步地推开了改革吏制的方针,先后下达了三次“求贤令”。很快,曹营里便出现了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的良好局面。重要谋士如荀或、郭嘉、司马懿,著名武将有许诸、徐晃等,文武兼备的有乐进、李典等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才群体,在天下三分中取得了有其二的版图。又如新中国自成立初期,我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人事制度也一度陷入僵硬的状态而无法适应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做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比如干部实行功绩制,用人注重知识、专业等等,这就为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势必纠正和改善政府与人才、人才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改革,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积极为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2、思想观念的变革

社会始终在不停地发展,这客观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得人才者得天下,三人揽才各具特色。其中孙权用人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不拘年龄格,重用青年将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再如二战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做出了一条震动朝野的决策,就是破格提升了陆军准将乔治马歇尔为美军总参谋长。由于当时的美军军事人才平均年龄总体偏高,马歇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格提升4088名年轻军官,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肯尼、斯巴兹、巴顿等人,这些人在二战中屡建战功,用事实证明了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因此,罗斯福打破年龄、资格的旧观念来选用人才不能不算是成功的一着。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有了这一理念的转变,势必促进大中国各领域人才并起的良好局面。

3、工作方式的变革

所谓工作方式的变革,指的是现代领导者领导下的用人机构,在工作方式上主要依靠经验向主要依靠科学的转化。首先,我们广大的人事工作者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在人才选用过程中,主要是靠经验,着重强调用伯乐的眼光去相马,这不完全准确,用人机构应该转变工作方式,用科学的手段来选拔人才,通过民主、通过竞争来发掘任用人才,由伯乐相马逐渐转变成赛马而不相马,其次,我国长期存在用人机构本身在知识结构上并不科学这种现象,要促进工作方式的变革,实现用人机构的科学化,必须改变组织人事部门的知识结构,要大力吸收数学、计算机、心理学、管理学等各学科各领域的人才来工作,改革传统的一切靠政治的工作方式来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只有人才工作做好了,发掘、选用、使用、管理才会科学化,更富有活力。

(二)核心最显凝聚力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说明,凡干成大事业者,必有一个各类人才组成的志同道合、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主要是相对领导者而言的,领导者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核心凝聚力。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就是说有作为的人愿不愿意为某个国家为某个集团效力,往往看这个国家,这个集团的领袖的素质高不高,团不团结,凝聚力强不强,也要看这些领袖们的个人影响力以及用人是否得当,是否唯贤。回翻历史长页,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核心集团比比皆是。汉高祖刘帮在个人武艺,统帅的兵力方面均不及西楚霸王项羽,两雄混战5年,最终为刘邦夺得天下,究其原因,虽有种种,但刘邦的核心作用,善用人才正是其关键的一条。三国历史上的蜀国也正是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结成核心的产物。刘备深结仁义,得名将关羽、张飞;他雄才大度,真情真挚,得诸葛亮此奇才,使得蜀国屡战屡胜,由弱到强,最后鼎足一方。

其次,领导的核心作用也体现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归心,必成大业。自古以来,凡成就大事者,无不侧重于民心的归附,善于凝聚民心,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汉高祖刘邦爱民如子,善待民众,占据了“人和”,成就了大业。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帮助民众打土豪,分田地,把军队建设成为人民的队伍,军民一家,如鱼如水,使人民紧紧地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共产党为核心。

由此可见,领导的核心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是巨大的,是绝不容忽视的。领导者的核心是在与下属、与民众中体现出来的,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也客观要求现行领导者注意培养自己的核心作用,那就是要推诚至下,肝胆相照,用人为贤,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注意以人为本,人心向背,以德治国。

(三)信赖最具战斗力

自古自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会出现一些人在核心领导下尽心竭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全是出于由衷自愿。那是什么东西能让他们激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体会到了上级对他们的高度信赖和尊重。首先,是相信下级,敢于让下级直言。其次,领导要敢于深刻自责,即自我批评。人无完人,领导也不是神,他也会不慎犯错误,此时的领导更应该广泛听取下级的意见,充分信赖下级,让下级指出自己的错误并深刻反省。再次,信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敢于放权、放手,用人不疑,任之而专,用人贵在得当,去疑。

显然,一个人才,一方面在承担责任,而一方面又得不到领导的信赖,受到领导的怀疑,其心境如何,干劲怎样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赖是上级激发下级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我国古代总结、流传下来的用人原则,对现行的各领域领导者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四)用养并重突出持久力

人才使用是一个才能输出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这个系统将无法持续,不能持久。人才才能的发挥就是一个大系统。要保持正常的运转,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具体来讲就是知识学习,业务技能提高,学术深造等。有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已不需要再学习,然而,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任何一个人在学校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不过是一生所需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还有待在工作中获取。“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不甘落后者必须进行的知识输入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才能,报效国家。古语道:“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因此,为了使人才持续地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重视起来,大胆地起用人才,多方面地培养人才,使人才在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中充满活力,永葆生机。

三、结论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力量,它也被历朝历代各级领导所重视。我们的古人在具体的历史活动中的确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用人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但是我们也得充分认识到古人用人的局限性,这也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用人理念应该是更为丰富和深刻,这就客观要求现行的领导者在借鉴古人优秀的用人技巧的同时,也要富有创新精神,使之与实践相吻合,而且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新的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优化利用,大胆地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选用的制度,观念及工作方式,使各位领导在核心中团结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运用各种手段使各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积累和深化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为民做出积极贡献。当然,理论上应该这样的,这就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来积极致力于新的探索和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齐永钦.领导科学案例选[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2]钱学森.现代领导科学于艺术[M]总参谋部、宣传部、政治部编,1985.

[3]董书城.中国帝王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 用人 吸附力 战斗力 持久力

一、领导过程的关键在于用人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是与地位、权利、能力以及拥有力的特殊角色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领导就是在共同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他人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在群体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他始终是一种走在组织前面的引导力量,它决定着目标的和变革。有人说:“领导是第二生产力。”因为它虽不像技术那样直接创造财富,但是它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和和互动,使之成为组织目标实现的直接动力。这里的各种资源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因为人是唯一一种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而领导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人,人一旦能得到有效地组合和利用,它就会实现原有资源的增值。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领导是第二生产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显示出领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领导的含义可以得知,领导是一种依靠别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特殊活动,即就是领导与组织之间具有间接性,那直接性就应该体现在领导与下属之间,由此可见,组织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在于下属,而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有效发挥关键又在于领导的用人。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特征,它也是一个领导是否高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一个不懂得用人的领导要想成为好领导是难以想象的。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用人的目标是通过激励、动员等手段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途径的最优化。用人也是一种技巧,古今中外,大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一个用人专家,他(她)能准确判断下属的需要,从而去满足需要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方才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二、领导用人的“四力”

(一)改革最显吸附力

如上文所述,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标志,是领导成败的关键,也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预测器。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即就是识别人才、善用人才。一般而言,人才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标明“我是人才”等字样,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伯乐的眼光去洞察、挖掘人才。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从制度体制、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识才机制和理念,敢于破除一些腐朽、过时的体制观念来吸附人才,这就是改革。

1、制度体制的变革

所谓制度、体制的变革就是改变原有腐朽落后的用人制度,使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合理利用。从古至今,这种敢于革除旧制的壮举不为罕见,三国时期曹操的吏制革新就为一例。汉末,上包括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曹操对此看得真切,痛至其深,为此,自他登上政治舞台,便抱定了“任天下人之智力”的决心,冲破阻力,一步步地推开了改革吏制的方针,先后下达了三次“求贤令”。很快,曹营里便出现了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的良好局面。重要谋士如荀或、郭嘉、司马懿,著名武将有许诸、徐晃等,文武兼备的有乐进、李典等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才群体,在天下三分中取得了有其二的版图。又如新自成立初期,我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人事制度也一度陷入僵硬的状态而无法适应快速的市场发展。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做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比如干部实行功绩制,用人注重知识、专业等等,这就为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势必纠正和改善政府与人才、人才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改革,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积极为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2、思想观念的变革

社会始终在不停地发展,这客观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着的变化而变化。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得人才者得天下,三人揽才各具特色。其中孙权用人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不拘年龄格,重用青年将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再如二战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做出了一条震动朝野的决策,就是破格提升了陆军准将乔治马歇尔为美军总参谋长。由于当时的美军军事人才平均年龄总体偏高,马歇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格提升4088名年轻军官,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肯尼、斯巴兹、巴顿等人,这些人在二战中屡建战功,用事实证明了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因此,罗斯福打破年龄、资格的旧观念来选用人才不能不算是成功的一着。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有了这一理念的转变,势必促进大中国各领域人才并起的良好局面。

3、工作方式的变革

所谓工作方式的变革,指的是领导者领导下的用人机构,在工作方式上主要依靠经验向主要依靠科学的转化。首先,我们广大的人事工作者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在人才选用过程中,主要是靠经验,着重强调用伯乐的眼光去相马,这不完全准确,用人机构应该转变工作方式,用科学的手段来选拔人才,通过民主、通过竞争来发掘任用人才,由伯乐相马逐渐转变成赛马而不相马,其次,我国长期存在用人机构本身在知识结构上并不科学这种现象,要促进工作方式的变革,实现用人机构的科学化,必须改变组织人事部门的知识结构,要大力吸收数学、机、心、管理学等各学科各领域的人才来工作,改革传统的一切靠政治的工作方式来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只有人才工作做好了,发掘、选用、使用、管理才会科学化,更富有活力。

(二)核心最显凝聚力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说明,凡干成大事业者,必有一个各类人才组成的志同道合、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主要是相对领导者而言的,领导者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核心凝聚力。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就是说有作为的人愿不愿意为某个国家为某个集团效力,往往看这个国家,这个集团的领袖的素质高不高,团不团结,凝聚力强不强,也要看这些领袖们的个人力以及用人是否得当,是否唯贤。回翻长页,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核心集团比比皆是。汉高祖刘帮在个人武艺,统帅的兵力方面均不及西楚霸王项羽,两雄混战5年,最终为刘邦夺得天下,究其原因,虽有种种,但刘邦的核心作用,善用人才正是其关键的一条。三国历史上的蜀国也正是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结成核心的产物。刘备深结仁义,得名将关羽、张飞;他雄才大度,真情真挚,得诸葛亮此奇才,使得蜀国屡战屡胜,由弱到强,最后鼎足一方。

其次,领导的核心作用也体现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归心,必成大业。自古以来,凡成就大事者,无不侧重于民心的归附,善于凝聚民心,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汉高祖刘邦爱民如子,善待民众,占据了“人和”,成就了大业。新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帮助民众打土豪,分田地,把军队建设成为人民的队伍,军民一家,如鱼如水,使人民紧紧地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共产党为核心。

由此可见,领导的核心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是巨大的,是绝不容忽视的。领导者的核心是在与下属、与民众中体现出来的,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也客观要求现行领导者注意培养自己的核心作用,那就是要推诚至下,肝胆相照,用人为贤,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注意以人为本,人心向背,以德治国。

(三)信赖最具战斗力

自古自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会出现一些人在核心领导下尽心竭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全是出于由衷自愿。那是什么东西能让他们激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体会到了上级对他们的高度信赖和尊重。首先,是相信下级,敢于让下级直言。其次,领导要敢于深刻自责,即自我批评。人无完人,领导也不是神,他也会不慎犯错误,此时的领导更应该广泛听取下级的意见,充分信赖下级,让下级指出自己的错误并深刻反省。再次,信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敢于放权、放手,用人不疑,任之而专,用人贵在得当,去疑。

显然,一个人才,一方面在承担责任,而一方面又得不到领导的信赖,受到领导的怀疑,其心境如何,干劲怎样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赖是上级激发下级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用人原则,对现行的各领域领导者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四)用养并重突出持久力

人才使用是一个才能输出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这个系统将无法持续,不能持久。人才才能的发挥就是一个大系统。要保持正常的运转,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具体来讲就是知识,业务技能提高,学术深造等。有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或生,甚至是博士生,已不需要再学习,然而,在这高速的信息里,任何一个人在学校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不过是一生所需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还有待在工作中获取。“继续”“终生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不甘落后者必须进行的知识输入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才能,报效国家。古语道:“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因此,为了使人才持续地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重视起来,大胆地起用人才,多方面地培养人才,使人才在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中充满活力,永葆生机。

三、结论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力量,它也被历朝历代各级领导所重视。我们的古人在具体的历史活动中的确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用人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但是我们也得充分认识到古人用人的局限性,这也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用人理念应该是更为丰富和深刻,这就客观要求现行的领导者在借鉴古人优秀的用人技巧的同时,也要富有创新精神,使之与实践相吻合,而且要充分利用技术等新的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优化利用,大胆地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选用的制度,观念及工作方式,使各位领导在核心中团结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运用各种手段使各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积累和深化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为民做出积极贡献。当然,上应该这样的,这就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来积极致力于新的探索和新的思考。

[]

[1]齐永钦.领导科学案例选[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2]钱学森.领导科学于[M]总参谋部、宣传部、部编,1985.

[3]董书城.中国帝王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10

(1)

人的脑海中总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我退休后忆起诸多熟悉的人的情况时,深感形象差异甚大。从中我体悟到,任何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一本打开的无字之“书”,这本“书”是由其德、识、才、学、绩等章节组成的。每个领导干部的这本特殊的“书”,都有着读得十分认真甚至十分挑剔的“读者群”,在“读者”面前,“书”中的任何自我吹嘘和弄虚作假都将不攻自破。踏上领导岗位的同志,从一开始就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要努力将自己这本“书”写成让人读之有味、学而思进、他人爱读的好“书”。

(2)

群众是推进工作的主体,是实现领导效能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也可以说没有群众就没有领导。对于领导者而言,群众是服务对象、客体及工作目标。任何工作,离开了群众的参与、支持和认同,领导将一事无成。作为领导者,只有赢得了他们的信赖敬重,才能凝聚人心意志,推进工作,有所作为。

(3)

靠“正”赢得群众信赖敬重。国人思维有一习惯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否做到公平公正群众是看得很重的。领导干部若能够“公”字当头,坚持原则,处世公道公正,就能赢得信赖、敬重。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坚守正的做人风骨。“正”是一切个人品德的基础,是人的精神脊梁,是人的魂魄所系,是人的立身品牌,要坚信正义、正气、正直、正派对于领导干部的强大支撑力量。坚持胸中有正气,脚下走正路,办事讲公正,对人讲正派,做到人正、心正、事正。这样,才能自己踏实、他人称赞,才能双脚踏地,永远向上攀登新的品德阶梯。

(4)

靠“诚”赢得群众信赖敬重。能不能坚守诚信,是群众衡量领导干部的又一个重要品质。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守诺、践约、无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是道德品质的重要要素。尊崇真诚,固守诚信,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道德金律,也是当好领导干部的秘诀。诚信是一种重要资源。这种资源具有积累性、增值性、易碎性的特点,需要精心呵护,逐渐积累。在工作中不要轻易许愿,在领导工作中,如果牺牲诚信原则,哪怕只有一次失信,也会把长期的积累挥霍一空。时代呼唤诚信,人皆诚信世风清。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在诚信建设中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5)

靠“善”赢得群众信赖敬重。善为百德之首,是一切美德之母。在人生中,“善”“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命题,像种子,种什么种,结什么果。“心在天堂源于善”。一个人没什么都不能没良心,有什么都不能有坏心眼儿。善良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善良使人高尚。实际上,在影响人、吸引人方面,善良的力量非常巨大。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守“善”的做人底线,要让善良永驻心田,靠善根、善意、善念、善行去服膺世道人心。

(6)

靠“谦”赢得群众信赖敬重。谦虚是一种处世风格,它意味着相互和谐、相互尊重、互促共进。谦虚的人往往是懂得大道的人,是端正了功名心、淡化了利欲心、消除了虚荣心的人。谦虚的人大都能做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人人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会与自以为是的人为友。固守谦虚的人如同持有一张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在社会上行走。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固守“谦”的做人作风。

(7)

靠“实”赢得群众信赖敬重。踏上领导岗位后,一定要坚守“实”。实,体现在态度上,是诚实;体现在工作上,是踏实;体现在作风上,是务实;体现在对待组织上,是忠实。“实”意味着实实在在,意味着脚踏实地,意味着实事求是,意味着实绩实效。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追求“实”的做人品位。

(8)

靠“帮”赢得群众信赖敬重。善于服务他人的领导,才是好的领导者。领导干部要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关心群众冷暖,体贴群众疾苦,营造暖心留人环境,当好群众的暖心人、贴心人。领导干部的关心与爱心,体现其风范和素养。作为领导干部要努力培育“胸怀百姓寒与暖”的博大爱心,搞好人文服务,注重人文关怀,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用真心真情凝聚人心意志,营造舒心舒适的工作氛围,以提高群众工作的快乐指数、生活的幸福指数。

(9)

靠“公”赢得群众信赖敬重。领导干部要赢得群众的信赖敬重,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工作中处处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在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时我有一个深刻感受,就是他们都是“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人。无私的品质是一种无价之宝。没有私心是最大的领导能力,最大的领导魅力,是群众最看重的。为大家办事,为群众解决问题,群众就会尊重你,拥护你;你要稍微有点儿私心,群众一眼就能看出来,就会瞧不起你,不服你。坚决不让自私占据心灵,这是最大的领导智慧,也是赢得群众信赖敬重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