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十篇

时间:2023-08-17 18:13:15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1

关键词: 争议 引入 语文 课堂

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的疑点,只有通过争议才能使之透彻理解,加深印象。要构建和谐课堂,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争议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们敢于争议的精神。

学生的模仿性较强,相对地说,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同时由于传统教育的灌输意识的影响,往往使学生们不习惯于去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教师需要有“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胆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师生间、同学间的和谐关系,广开言路,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让学生挣脱缚在身上的“镣铐”,自由发表自己的主见,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教师要经常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敢于质疑权威的典故教育学生不盲从他人,不唯从文本。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不讳学生对自己的责难,不惧学生对教材的发难。遇到这样的“刺头”,教师要冲破师道之藩篱,不愠怒、不斥责、不厌恶、不歧视,要包容、要善待、要褒扬、要扶植。因为这样的学生,他们的观点虽不一定是什么真知灼见,但在争议过程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定会使真理逐渐凸显,何乐不为?再者,教师在课堂中提倡敢于争议,是一种科学态度、一种优秀品质的理念,使学生能大胆争鸣,不顾忌、不患失、不自卑,从而使争议成为新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们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争议结论的习惯,因为“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才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敢于争议的思想基础。

一、创设特定情境,培养善于争议的能力

因为课堂争议不是咬文嚼字,不是标新立异,钻牛角,挑骨刺,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途径,解决问题的环节。因而,善于争议也是一种素质和能力。语文课堂上的争议,还具有其特殊意义,即争议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质。所以,教师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前沿思维,在课堂内大胆放手,空出时间,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争个面红耳赤、酣畅淋漓、水落石出。不过,教师不能做局外人,不能做“清道夫”,而要紧紧握住“操纵杆”,把握航向,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去争议。在争议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辨别能力,从而促使语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有“独立东风看牡丹”之雄姿。

我在教蒲松龄的《狼》时,问学生:“狼是狡猾还是愚蠢的?”学生中产生了两种观点。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展开争论。这就大大刺激了学生们深读课文的兴趣,在深读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含义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针对性。这样的争议,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极具效果的。

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是反映一种整体的素质。如能增强学生“以理服人”的意识,注重事实和根据,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对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不抱对立情绪,不仅不仇视不同意见者,而且能抱着宽容的态度,耐心倾听不同的意见,虚心接受其正确部分,既敢于坚持真理,又勇于修正错误;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争议中的美学修养,重视参与争议中的风度举止,使用文明语言,不指手画脚,不打断别人的话,不做吹胡子瞪眼之类的行为举止……从这个意义上看,课堂争议不仅大有益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大有利于实现学生们整体素质的优化。

二、运用教学机智,指点乐于争议的方法

激烈的课堂争议,大略一看仿佛众说纷纭、错综复杂、迷离扑朔,其实,稍做梳理归纳,就不难看出有“水火不容”,有“各执一词”,更有的是“貌离神合”或“殊途同归”。这时,教师的调控策略,全在于获取反馈信息,认清不同意见的思维流向,“分洪引流”,善于疏导,作出正确的决策应变,使一些学生在争议中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达到明辨事理、加深理解课文、推进读写训练的目的。

(一)“水火不容”之争,扶正匡谬,择优汰劣。

对有的问题,学生会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导致彼此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对这些争论,教师可以用淘汰法引导学生去扶正匡谬。

(二)“各执一词”之争,组织辩论,追求多果。

对有的问题,学生思维流向呈辐射状散布,多种意见,各执一端,不是以“是”、“非”两方面可以归纳的。

我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就哈尔威船长救出众人后放弃自救与船共亡的举动,学生中有好几种观点,经过梳理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认为值得,二是认为不值。学生争执得不可开交,眼看课堂陷入僵局,无法控制。我灵机一动,模仿辩论赛形式,把学生分成甲、乙组,由两组各选三名代表进行辩论。结果,一方面深掘了主题,让学生知道无论是与船共亡还是实施自救都要有各自的合理性,都要彰显哈尔威船长永恒的人格魅力,这样一来使课堂增色良多。

(三)“貌离神合”之争,走进资料,溯原探因。

有的课堂争议,意见截然相反,但究其思维轨迹,却仍然能汇合到一起,可谓“貌离神合”,教师不需直接点破,不妨把视觉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查找相关佐证,溯本求原。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诱导学生使“貌离”之物达到“神合”之境界。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2

2.及时传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关于学习方面的任务和要求,提醒同学按时完成作业.

3.平时做好一些必要的记录工作如个人的会议记录等,及时传达给同学们.

4.与本班同学多交流,了解大家的需要和想法,采纳他们提出的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采取措施,改善同学们的学习环境.

5.认真总结计算班级成绩,让同学们尽快获得学习成绩的信息。

6.努力配合老师的工作,成为老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同学有意见可通过我传达给各位老师;

7.积极的去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8.主动搜集同学们对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或意见,并把好的建议及时传达给任课老师。

9.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同学们有疑问或困难的,我都会积极解答与帮助,如果我的能力有限,我也寻求其他人帮忙。

10.深入广大同学中,认真听取同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为同学服务。

11.积极同班委进行交流,商量班级学习工作对策,争取提高每位同学的成绩,保证班级同学考试的及格率。

12.纪律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习的保障。建议班级各班委能够起到带头作用遵守班级各项规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的班级在学习上不断提高。

对于高数和英语这两门重要的课程,下学期我会重点抓好这两门课的出勤率,争取在下学期提高这两门科目的成绩。在下学期里我们会新开设物理和计算机课程,由于我班文科生较多,我计划在班级成立一个互帮小组,及时帮助物理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整体提高班级的物理学习效率。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交流;探究

“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与学生不能大胆表达和主动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表达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体现了语言交际和工具的本质特征。围绕问题的破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能在活跃课堂教学情境氛围的基础上,更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能使得学生享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表达综合运用技能。

一、引导学生自读找问题质疑

找问题是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具备的技能,通过问题查找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在帮助他们更好质疑和深思的基础上调整学习运用方法。支持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利于他们更好主动提出破解方法。

在指导学生查找问题中,多鼓励他们围绕课程知识难点和学习能力不同,主动质疑阅读,找出自己的理解薄弱环节,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思维。建议学生运用笔记的形式找出学习难处,鼓励他们针对这些难处,尝试找出前后联系的语言素材,强化理解感知。建议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结合自己的疑难予以主动表述,深化理解感知。

学生自读中发现的问题,是指导他们据此进行表达的基本素材。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 8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 An earthquake”的阅读教学中,建议学生根据文章表达主题内容,从“The character about earthquake”和“What did happen in the earthquake? ”思考中找出相应的表达素材,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I know about earthquake?”进行主动陈述自己的质疑意见,深化感知和主动表达。

二、鼓励学生合作解问题释然

运用任务合作的形式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探究和破解问题,更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能使得学生将自我质疑过程转化为互动探究,更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定能够使得他们的认知感悟有单纯的被动性记忆转化为实践运用。在指导过程中,可根据课程教学难点,创设不同的思考探究题目,建议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进行合作。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教材中找出相应的依据,培养他们综合思考和整体概括运用能力。借助合作来引导学生交流,更能使得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丰富的体现。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阅读教学指导中,可根据学生的整体阅读感知,鼓励他们以“What do you know about Sunshine Zoo?”进行同桌交流,深化整体理解感知。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you find in Sunshine Zoo?”和“How do you introduce Sunshine Zoo?”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帮助他们在全面深化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更好调整表达思维方法。

三、帮助学生主动提问题探知

给学生主动发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提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以问题导向为前提,多运用沟通对话的方式和学生对话,建议他们根据问题主动和教师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教师在帮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综合性思考感知,围绕不同问题的提出角度和方向,强调多样化策略指导。在运用中,以平等协商的口吻引导学生大胆表述,针对自己的质疑思考提出相关方法措施。根据课程问题设计目标方向,建议学生针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认知思维,更好主动暴露表达认知思维,强化感知。

帮助学生主动提问能使得教师发现更多有效的沟通方法。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5 Birdwatchers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教学提问中,不妨引导学生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建议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birds?”和“Do you think Zhalong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等问题,进一步激活学生的语言感知思维,更好丰富他们整体理解感知。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导向为切入口,帮助学生在主动深思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利于他们开阔知识视野和丰富感知思维,增强认知感悟体验。学生在自我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中的交流,能帮助他们更好灵活运用课程知识,提高表达运用准确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胡仁干.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英语对话交流[J].考试周刊,2014(87)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4

全面、准确、明确的表述,反映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广。过去对于问题不敢说,或说不清、道不明、讲不全,主要源于对问题认识不清、不透,把握不准。众所周知,始于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由于学科课程理论和相关政策等准备相对不足,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实验稿“课标”是在带着困惑、疑虑,甚至较强争议的情势下出台的。因而在它问世伊始,一度遭到强烈的质疑,许多地方概念不清或表述模糊是实验稿“课标”较明显的硬伤。例如,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里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看来,显然那时对“语文”与“语言文字”和“语文课程”没有清晰认识,无法厘清,混为一谈。例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致力点,语文课程应该怎样确定?“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其要素都作为致力点呢,还是以其中最具学科主要特点的某一点为致力点?从中可见当初我们对“语文素养”和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根本任务认识不清。再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对“语文素养”的阐释,可归纳为以下几条: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恰当地说应为“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还算不算是“语文素养”中的要义?……

新版“课标”尽可能对多年来新课程实验探究的最新认识、成功做法和合理建议进行梳理、筛选、提炼、发展,提升“课标”,使之更加符合规律,切合实际。

一、力求表述正确。对于表述失当的,改正之。如,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之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正之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段目标与内容”关于默读的具体要求中,将“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从第一学段调至第二学段,使“默读”的此点要求更加遵循规律、合乎学生学习实际。

二、力求表述全面。对于表述不全面,有重要遗漏的,周全之。对于“语文素养”的要点列举,补充“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第1条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正确的世界观”充实进去;在第10条恰当补充“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写作目标中增加“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对写作乃至学校语文教学要求的重要补充、提示和完善。对于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怎么理解,实验稿“课标”没有明确阐释,大家莫衷一是。新版“课标”有恰当规定:“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三、力求表述具体。对于表述过于概括、笼统的,使人难以理解和操作的,清晰之。对于阅读能力总目标,增加“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使此目标更加直观明确,易于理解和操作。写作目标,实验稿“课标”有表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很含糊,不具体。新版“课标”修改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很是具体。在各学段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在具体的训练项目上实验稿对不同学段只笼统要求,未作重点提示(或许当时难以说清),使人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新版则尽力具体之。如,关于“精读的评价”,实验稿只提出总的规定要求,具体到各学段该怎样把握?恐怕绝大多教师都是一头雾水。现在新版具体化为:“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关于语法修辞知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里只有寥寥两行字,在阅读评价里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新版则在阅读教学建议中专门列出,用两大段文字来例举语文知识类型,点拨教学目的和策略,交代注意事项。在评价里对语法修辞知识的考察表述极为精当,变实验稿“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词法名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言下之意,不作为考试内容的仅是其术语而已。如何教?如何评价?新版“课标”为我们廓清了方向。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5

(东北石油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本文基于《复变函数》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双语教学的意义、理论依据,并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学;意义;理论依据;问题及建议

知识是没有国界的,从而学习和交流也应该是没有国界的。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规定: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教学”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2]。广义上讲是:用两种语言教育;狭义上讲是: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教育[3]。双语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而不是学习外语和专业词汇。

1 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最初源于国外,在国外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而在我国,双语教学发展的历史较短,目前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由于国情不同,校情不同,面临的学生也不一样,别人的经验和实践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照搬照抄。而且国内提出的有关双语教学的观点过于宏观、针对性不强,也不便完全采纳。

双语教育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课程设置及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调整,而且也关系到培养目标问题,而且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门课程中的教学、双语教学课程开设的数量及教学模式都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英语水平、专业基础水平及教学效果来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完善。同时数学专业课程本身就难度很大,所以在数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任务艰巨。

目前在数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复变函数》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采取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反复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在实践中规划、组织和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双语教学效果,探索适合综合院校双语教学的模式,对复变函数双语教学的实施起到实质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并为数学专业开设其它双语课程提供有益的经验。

具体来说,对《复变函数》这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双语课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教学思想,即在复变函数学教学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即母语及第二外语(本课题是指汉语和英语)来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活动,并借鉴国外现代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把外语作为知识的载体,使所讲授的知识与英文语言相联系,在这种全新教学模式所形成的特殊氛围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课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高效率地加强专业外语的学习与掌握,而且使学生初步具备直接阅读复变函数学及相关专业的外文版资料的能力、了解国际文化和教育背景、多渠道了解国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学术观点,扩大学生的视野。这样可拓宽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课堂的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的主体、客体、媒介、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环境。

教学的主体是授课教师,在系统中教师的专业词汇量、听说能力、授课水平、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互动的能力,甚至人格魅力等都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教学的客体是学生,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动机和信心、原有专业词汇量、听说能力、接受能力和对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把握,都是影响双语学习效果的因素。

教学的媒介是教材。近几年国内使用的复变函数双语教学教材基本都是国外英文原版书籍,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语言地道,采用此类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国际文化和教育背景、多渠道了解国外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各种学术观点,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但是由于各国教材都是根据其自身的思维方式、技术背景和文化习惯编写的,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不同国家对同一学科的教学要求往往不同,教学观念各有差异,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侧重点及深浅度等也有差异,未必完全适合我国教育的实际需求。所以一律采用原版教材并不合理。中外教材各具特点,在使用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借鉴中外、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把握前沿的专业技术和领先的学术思想。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重新规划、组织和更新,编写英文教材及教辅材料。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板书和幻灯片投影。双语课件内容体系的构建应该与中国地域特点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有效的借鉴中外、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实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把握前沿的专业技术和领先的学术思想。

教学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外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调控氛围,课外教学环境则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社会和学校能够为双语教学的实行提供方便条件。可见,构成双语教学课堂系统的多个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

3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3.1 教材及参考书籍问题

国外原版复变函数课程教材教学体系与国内教学任务和体系不一致。目前试用教材为英文原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学生反映与其国内课程要求有一定差异,上课需集中精力做笔记,而且英文原版教材篇幅太长、价格太贵。

建议:把外文原版教材作为参考,而使用国内高水平的自编教材。

3.2 师资力量薄弱,双语教师举步维艰

数学专业的双语教师,应该是主修数学专业、且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或经过至少半年的双语教学培训或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人,但事实上符合要求的并不多,而更多的是被迫上岗并艰辛的、忐忑地进行着双语教学,这源于过于严格的“一刀切”管理制度和教师进修学习机会的相对短缺。教师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

建议:(1)为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需扩大双语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专业英语的培训,特别是教师的外语表达能力的培训。最好的途径应该是教师有机会直接深入到国外大学、至少三个月以上的观摩学习本专业课程,以此培养出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以适应该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需要。(2)政策支持方面:学校对双语教学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师培养、教辅材料编写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提高双语课程酬金标准。

3.3 双语教学课程群建设有待加强

将有关联、交叉的课程同时开设双语教学,这样会避免因学科知识的关联而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也避免学生精力的浪费,使双语教学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建议:将有关联、交叉的课程同时开设双语教学,这样既可形成双语教学的氛围,又可减少因课程内容关联而带来的专业双语教学理解障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Jack Richards. et al.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6

【关键词】英语教育;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吉安师范五年制英教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下面分别简称“吉师”和“英教专业”),吉师是省百年师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通过资料研究和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通过对五年制英教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英教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结果展开分析和讨论。具体研究问题是:(1)对现行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2)现行课程设置对形成有效就业技能是否有效。(3)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本研究的被试者是吉师一至五年级的学生。问卷的发放是通过问卷网让被试者完成电子问卷,所以回收率是100%。被试者情况如下:吉师学生126人,其中毕业工作被试者最多,占比48.41%,一年级学生占比最少,为0.79%。根据师范学校女多男少的特点,吉师被试者女生占比90.48%,男生占比为9.52%。

二、研究结果

对“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由高到低的比例依次为:41.27%的人选择了“基本满意”、33.33%的人选择了“满意”、15.08%的人选择了“很满意”9.52%的人选择了“不太满意”,0.79%的人选择了“不满意”。学生反映问题主要有:(1)理论太多,实践不够;(2)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够;(3)英语口语水平不够;(4)个人英语专业能力培养力度不够;(5)课堂授课形式形式单一;(6)课程与小学英语实际严重脱节;(7)专业不受重视。在“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的比例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应占70%,非专业课应占30%。在“那种能力您认为是比较欠缺的”一题中,学生似乎觉得每一种能力都感觉到匮乏,他们最匮乏的是“口语表达能力”。这说明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是自卑的。但同时学生们很清楚“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学生认为这种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是“未能从能利用好课程进行锻炼”。在“您认为在我校设置的核心课程中,哪些课程对您未来就业有帮助?”学生把“英语口语”、“小学英语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排在核心前三位;把“二外”、“英美概况”和“英美文学”放在倒数前三位。由此可见,第一、“英语口语”是教和学的重中之重;第二、“小学英语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这两门课对学生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他们认为重要。第三、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既要培养学生英语的专业性,又要培养他们就业所应具备的教师教育技能。在“您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能很好地让您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吗?”中,一半多的受访者认为“基本可以”,模糊表达了对目前课程设置能否能更好适应社会的信心。在“您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上,46.03%的学生觉得“基本能”;28.57%学生选择了“能”。这说明在目前课程设置对英语技能的掌握上,学生比较有信心。在“您最需要下列哪些课程群?”上,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群(听说读写译)被48.41%的学生所选择,是第一梯队;教师技能课程群(普通话,写字,简笔画,手工等)和教学教法群(小英教,小语教,小数教等)占比相差不大,是第二梯队;首先是英语技能,其次就是教师技能和教法。在“您认为目前的下列科类基础课中哪一门最需要增加课时?”上,学生选择前三位分别是“英语口语”、“教师基本技能”和“英语听力”。学生认为英教专业技能很重要,且更重视“教师技能”。最后两道问答题,作为一种间接访谈形式,对学生进行访谈。学生的诉求主要包括有:需要开设手工、音乐等;需增加学时的课程有:教学教法,实践机会(见习和实习)等;需删减的课程有:英美文学和概况、写作和二外等。这个结果第一、反映了学生强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愿望;第二、学生希望校方根据小学实际对教师的要求来开设课程;第三、反映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上进心;第四、学生有学历的提升和过级的要求,希望课程利于专升本、考研、公务员或英语等级考试等。第五、为适应日后各种教师技能比赛,学生也希望能在三笔字、说课等方面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基于对吉师学生就英教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分配不合理。建议开设课程尽量多样化,加大专业课比例。第二,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够,目的性不够,学生个人英语专业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建议教师对知识点力求讲得更深更透,让学生练得更勤、基本功更扎实。第三,理论太多,实践性不够,口语操练互动较少。建议多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老师和学生多互动。第四,课程枯燥乏味、形式单一。让学生多进行小组学习并对成果进行展示,让其自主学习。教师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参考文献: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7

一、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根据教科室的统一安排,本学期全组教师都参加了校本培训活动。主要的内容有:组内公开课、试课、专题讲座。开课教师都能认真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并有层次性。课后我们能及时安排交流、反馈。每次都有主评、记录。郑兴利、林丽丽、孙启会等老师的课受到好评。汤志凡、余秋莲老师的新授课别出心裁。缪招娣老师做专题讲座。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此外我们还分备课组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针对疑难课、专题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主备教师主讲,其他老师参与研讨。研讨中我们进一步明晰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和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我们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每次模拟测试后我们组都能及时做好交流、总结,对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下阶段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改进。

二、以语文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语文组老师积极参加县市级教学教研活动,如xxxx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县xxxx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县xxxx年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提高班活动。县九年级质量分析会议等。会后我们都能及时探讨、交流,针对不同的课型,及时反馈,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成绩显著。

本学期我组郑兴利老师、缪招弟老师、孙启会老师参加县初中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荣获二等奖,童小燕老师的论文《立足校内,内外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荣获县三等奖。

四、及时开好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情和学生的需求。

本学期进行两次学生座谈,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作业及考试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了解。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考前心理等问题。另外要求学生对本班语文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大部分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我们能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予以解决。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深读;细品;探究;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34-01

纵观近年来的英语课堂教学,似乎少了一种“味道”,缺少一种议论纷纷、书声琅琅和沉思悄悄的氛围,多是在热热闹闹的探究中演绎着一种人为的刻意雕琢。上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阅读中缺少一种深度和力道,品味中缺少一种精致和细心。让英语课堂回归本真,让英语课堂与生活有机融合,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课堂教学理念。因此,改革教师单纯讲解的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调节和主动尝试机会,才能使得英语课堂更有活力,使得课堂教学更有趣味。

一、借助背景,关联语篇主题

英语阅读要重视基于背景延展的拓展和延伸,背景知识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重要基础。利用背景知识给学生指明阅读前行的道路,不仅能使得学生明确阅读理解方向和具体要求,还能让他们在通读语篇的过程中发现更有意义的关信息。要借助背景活化语篇理解,帮助学生在通盘考虑的过程中积淀知识与能力。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阅读教学中,围绕“The harmful fog”的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和报刊了解1952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大雾”事件,让学生从相关的背景资料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在学生通晓语篇的表达背景后,教师可建议学生就“Can you guess what would the people like to do in the fog”提出相应的观点,让学生深入剖析语篇的深刻内涵。

借助背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利于引导他们在不断修正认知感悟中培养多样化的英语学习运用能力。注重从背景拓展的角度找到相应阅读信息点,能使得学生在不断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发现精彩。通过相关的背景提示挖掘更多的深层次内涵,学生能够主动跳出自我理解的局限,获得深刻体验。

二、自由互动,积淀深度感悟

越是开放的课堂,越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越是自由的课堂,越能够使得学生在和谐的情境中主动深入感知。课堂教学中多融入自由互动,利于学生在主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认知体验。自由互动,让课堂阅读与表达更有人情味与深度。例如,在模块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学中,教师可建议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交流的形式收集“Comedy is good for our health”相关信息,帮助学生从整体理解感知的角度捕捉知识信息。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就“Which information did you read in the article”筛选相关知识点。鼓励学生运用小组讨论、主题演讲、对话交流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建议他们就“What do you learn from Billy Crystal”进行自由探究,让他们在主动深度合作中积淀知识。

给学生更多自由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深度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能够使得课堂互动富有趣味性。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由协作,定能使得学生在不断活化认知思维方法的过程中产生成功体验,让他们能在集思广益中强化感悟。

三、自信表述,提升语用技能

仔细品味和揣摩,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信表述,形成更为丰富的感知。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利于他们在不断修正和主动发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利于他们在自信的表达中增强语言感知力。学生自信表述的过程,就是他们的理解感知不断拓展延伸的过程。例如,在模块六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的“Reading Culture differences”教学中,教师可建议学生围绕Ma Li和Peter的对话就“How do you think of different culture”和“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different culture”等话题进行主动表达,让他们在灵活运用的过程中深化理解。学生自信表述,能使得他们在彼此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火花,能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给学生搭建自由交流平台,让他们在不断深入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更利于其强化感悟体验。多运用激励评价的方式认可学生的表达,让他们在自由联想和主动想象的过程中发现精彩,更能使得课堂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英语课堂是学生获得更多语言感知的重要基石,教师要基于阅读基础让学生进行深入品味与体验。要突出深读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浅阅读的囫囵吞枣式误区;注重细细品味,让学生在自我积淀的过程中强化理解感知,利于其增强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多给英语课堂富有深度、广度、长度的指导,能使得学生将自我阅读感知主动转变为实践运用,促进知识技能的生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02).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9

关键词: 高职语文新课程 人文 实践

2010年秋季,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开始实施。与已使用了十余年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旧大纲相比,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新的认识。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

将新课标和旧大纲相比较,在课程性质和理念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最为突出的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突出“人文”性质。

与旧大纲中“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要以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的课程性质表述不同,新课标在首页即提出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强调语文教育应融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国高中语文课标和全国中职语文新大纲都强调了这一点。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语文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任务,更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所以新课标把“坚持文道并重……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列为课程理念的第一条。

2.强化“实践”意识。

职校肩负的任务是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加强职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早已是各界共识。旧大纲曾提出“以实训为主,讲授为辅”,这仅是从教师的教学设计角度,强调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实训形式达到教学目的。而新课标在课程理念的醒目位置即明确提出“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的意识”。

“实践”一词在新课标中共出现30次,实践性教学理念也贯穿于新课标始终。在教学活动方面,新课标在教学总体建议的第一条就特别强调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并将《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章节与《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关于选修课程的教学》并列,由此可见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标已将“实践”理念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

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标的第二部分对于课程教学内容已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1.涉及人文主题的教学内容应注意贴近学生。

在教学建议中,课标不仅强调了文学文化类作品的阅读,还强调了“阅读勤勉励志、敬业乐业、企业文化、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选文,感受专业领域内的人文气息和文化传承,增进对社会、职业的了解……”。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我们不必拘泥于“文学象牙塔”中,应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职场等各个方面。反观教学实际,部分价值观与时代生活疏离,忽视与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关联,没有给学生自主意识和未来发展的思考留下足够的空间,最终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价值的迷失。

人文作品范围广,有些文章较为深奥,职校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教师在选择讲授篇目或编订校本教材时,不必求深求广,应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阶段为切入点,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选择学生所密切关注的现实与历史问题的、表现出智慧理性的文本,深入浅出组织教学,这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更便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2.安排教学内容应对表达交流有所侧重。

五年制高职新课标对于语文课程实践意识的强化,在对必修课两个模块的课时安排中略见一斑。与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对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两者并重教学安排不同,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标规定,“阅读鉴赏模块”64课时,占五分之二,“表达交流模块”96课时,占五分之三。高职课标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表达交流模块”的内容实践性更强,更有利于快速提高职校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满足其职业需要。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加大语言交流的教学容量,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为学生的职业需求服务。

三、课程实施建议

无论从新课标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建议,还是评价和管理建议等来看,都可发现新课标对于“人文”、“实践”理念的强化。我将从这两个相关课程理念出发,对其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1.有效组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要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最为有效的途径即是开展阅读。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课外读物,已提出明确建议,列举的文化和文学经典著作已涉及具体的篇目和作家。各校可以组织语文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合新课标中的推荐读物共同制定适合各专业要求的学生阅读书目,阅读书目可包括必读和选读两部分,内容分文学文化类和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科普类,书目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分学期拟定,纸质图书可以直接发放到班级,电子书挂到学校网站供学生下载。

目前职校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兴趣不浓厚,没有掌握读书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学生在校阅读也大多处于一种盲目随意的无序状态。要想改变现状,语文教师可以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配合起来,共同组织完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检查工作。教师可以就推荐读物编写导读教材,将导读教学安排到课时计划中,列为常规的教学内容,并定期组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检查、网络交流、成果展示等综合活动。有了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支撑,学生的阅读空间得以拓展,阅读兴趣大大提升,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2.改革训练形式,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体验性。

五年制高职新课标在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中强调:“融探究、实践、体验、应用于学习全过程之中,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留有更大的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体验性也已成为当前我国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

江苏省新编职校文化课语文教材每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是此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在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社会的丰富资源,通过互联网、广播室、闭路电视等设备,举办讲、做、观、访、说、演、写、编等形式多样的躬行实践型教学活动,使高职语文教学走向立体化。而写作训练则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可以多安排一些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写作训练,如自然研究报告、社论、人物小传、网页制作、竞赛公告、建议专栏等,以便及早彰显写作的实用价值。口语教学更应注意提高模拟仿真程度,提高学生的训练实效。国外口语测试教学活动非常强调“一致性”,即遵循“语言测试行为要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相一致”原则,将测评场景还原到较真实的情境中。我们即使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应尽可能开发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视听资源和其他的教学资源,提高求职应聘情景模拟、职场交际情景模拟等训练的仿真程度,提高学生的口语训练实效。

如果我们能够以课标中的新理念为导引,在教学中强化实践意识,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那么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就可以找到建构和实施的新着力点,课程改革实践无疑将会迈出成功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对高中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篇10

关键词:操作系统;双语教学;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23-02

一、引言

在非英语国家的高等教育中,以英语为媒介的双语教育(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推广[1,2]。实施双语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教育部[200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全局观。因此,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就业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双语教学与操作系统课程相结合,对操作系统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索了双语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并开展了一次双语教学实践和一次全英文教学的实践,最后,结合两次实践,对操作系统的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现有操作系统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操作系统课程具有内容广而杂、知识点难且跨度大、概念多而灵活、内容更新快等特点[3]。在这样的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也必定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一)学生对英语的活学活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操作系统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学生此时已经参加过英语四级考试,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得不注意,国内英语教学过于重视应试教育,这导致学生们并不能有效地将这些技能真正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从纯英语学习的环境过渡到以英语为媒介学习专业知识的环境,学生需要适应的过程。操作系统课程概念多,复杂算法也多,双语课程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听和读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在第二语言环境中,学生对复杂概念和算法的理解会更缓慢。

(二)双语师资面临短缺

据文献[4]对国内111所双语教学高校的调查显示,94%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双语师资充裕与否是影响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师资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培养的教师、海归教师以及引进的外籍教师。与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相比,国内计算机专业的双语课程还太少,主要原因在于能够开设或愿意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还不多;针对双语教学所需能力和素质提供的师资培训也还不够。

(三)双语教学底子薄,相关课程资源还不完善

尽管适用于操作系统课程的英文教材并不缺乏,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还较为单一,双语教学的底子较薄,这些都导致了无论是进行双语配套教学资源整合建设,还是利用国际文化背景指导学生都存在不小的困难,从而阻碍该课程国际化的步伐。另外,国内操作系统教材绝大多数都是偏重于对概念进行理论性的描述,并且内容较陈旧,已经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材中的知识点多且杂,在课程内容上也不能体现与其他课程间的关联,这导致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不能进行系统、深入地理解。

三、操作系统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本文第一作者于2014年上半年担任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期间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授课对象为该学院三年级84名本科生。

(一)教学方法

本次双语教学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一律进行英文释意。考虑到学生们对英文的接受能力,英文讲授并没有覆盖全部知识点,而是挑选出一些,采用了“英文课件+英文讲述”的方式,其余则仍采用中文教学。在选择英文教学知识点时,遵循中英文对比、先易后难等原则。比如处理机调度有多个算法,可先用中文讲授部分算法,再用英文讲授其他算法。在每个章节结束时,都会用英文来讲授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实例的原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整个章节。

本课程中文教材使用的是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合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英文教学内容则参考了A. Silberschatz,P. Galvin,G. Gagne等合编的“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John Wiley&Sons,Inc.,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

(二)教学反馈

期末时对参加课程的84名学生做了关于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调查在北京交通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发出问卷84份,收到回复75份。认为该课程的英文教学提高了自己学习效果的占80%,没有效果的占13.3%,降低学习效果的占6.7%。在问卷的“意见与建议”部分,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可以使他们提前适应英文教学;也有学生认为英语教学学习比较困难,课后还需重返中文教材才能理解。

四、操作系统课程英语教学实践

本文第一作者于2014年下半年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计算机学院讲授“Operating Systems”部分课时,授课对象以该学院二年级本科生为主,共计96名学生。

(一)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为全英文教学,使用教材为Abraham Silberschatz等合编的“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John Wiley & Sons,Inc.,第9版)。本课程包括CPU调度和内存管理两个实验,另外还有11个课程辅导(tutorial)。课程辅导主要讲解教材上的习题。

教学采用了启发式、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比如讲解内存管理算法时,先不急于给出任何算法,而是把问题描述出来,然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讲解加密、中间人攻击等复杂概念时,采用板书、图例等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引入对云计算、Android、IOS等新技术和新操作系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课程都可以录制视频并上传到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后复习使用。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任课老师和助教会及时回复。

(二)教学反馈

期末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7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思维能力;68%的学生认为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多样性。学生在具体意见中认为教学中所举的例子有助于他们理解一些较难的概念。

五、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通过操作系统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我们针对当前操作系统双语教学的不足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如下建议仅供探讨。

(一)改进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现有的操作系统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而在双语教学中直接套用这种模式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下降。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建议教师要提前公布教学大纲、英文课件,提醒学生要课前预习。在课堂讲授中也要注意使用简单词汇,深入浅出。对于复杂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中英文混合的讲解方式,比如“中文课件+英文讲授”或“英文课件+中文讲授”。课堂要多提问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课后作业也要给出专门的时间来讲解。

(二)双语课程教材选择与内容设置

合适的配套英文教材是实行双语教学的基础。目前广泛采用的英文教材为Silberschatz等的“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这本书在国际上是一本口碑极好的操作系统教材,对操作系统原理的剖析非常清晰。该书作者也在个人网站公布了与教材配套的英文课件。此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国内影印出版。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也要将书本中的基本原理与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实例,如Linux、Windows等尽可能相结合。同时也要联系操作系统发展方向,将嵌入式操作系统、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也引入课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专业技能提高和就业也会有很大帮助。

(三)提供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

鉴于目前国内高校双语师资紧缺的状况,建议高校在引进外来人才之外,也应该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双语教学培训。比如,邀请双语或英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专题报告,开展双语教学教师的讨论会,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等。培训也不应仅限于外语能力,对于外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都要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六、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在教育部和各类高校的推动下,国内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国外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介绍了两次相关教学实践,并基于此提出了后续开展双语教学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Baker C.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M]. Multilingual Matters,2011.

[2]Byun K,Chu H,Kim M,etc. English-medium Teaching i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Policy Debates and Reality[J]. Higher Education,2011,62(4):43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