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十篇

时间:2023-08-12 09:27:41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建设施工 企业 信息化

鉴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基础设施的不断趋向完善,建筑工程规模也变得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变得更高,而且建设施工企业的规模也在拓展,跨区域性的建设施工项目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建设施工企业对各个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协调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建设施工企业提升对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迫切要求建设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并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建设施工企业以往的传统管理方式加以更新,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成效的最大化和集约化。

一、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是巨大的工作量。因为工程项目建设均属于系统化极强的工作,要求有大量人员共同参与其中,这样一来自然就会消耗非常多的人、财、物力,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就应当全面发挥出现有资源的重要作用,让各类信息化设备的作用均能得到全面发挥。同时,还需保障建筑工程各环节、各流程的科学衔接,这也正好证明了该工程项目具有十分大的工作量。

二是较广的涉及面。对于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来说,往往会牵涉到对各内设部门的管理和控制。笔者觉得,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得到财务、策划、物资等诸多部门的共同配合。对参与者而言,则需要与技术、施工等人员进行密切交流。

三是庞大的信息流量。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业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资源。无论是什么领域,做管理工作均无法脱离信息的支持而单独存在。运用信息化方式,可以更好地精简原本十分繁琐的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因为自身的信息流量非常大,唯有依托于现代信息化方式,才能够有效推动各类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地实施,从而也增加了这一领域管理工作的所包含的信息量。

二、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提升企业总部管理控制的成效。运用健全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跟踪管理,让企业总部的控制平台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很好地解决空间距离较大、项目过于分散等限制,建设施工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可全面而统一地部署建筑项目的生产、经营等工作,通过举办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实施科学、合理的指挥。

二是能够较好地解决企业施工中出现的难题。各工程项目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各类事先意想不到的难题。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而及时地联系到本公司内部以及外部的大量技术人才,可在第一时间向专家咨询请教,快速作出反应。在有必要时,还可采取远程视频会议等形式,和工程项目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探讨,从而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三是能够更多地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因为建设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部通常都是十分分散的,企业总部要想实现对诸多工程项目部的总体管理和控制,以往就需要经常性地下派人员前往工程项目开展实地考察,解决技术上或者管理上的难题。但是,对于高层次、稀缺性人才来说,如果长时间驻留于某一项目部,就是一种对人才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费用支出。在引入信息化系统之后,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相当多的技术问题或者管理问题可运用远程监控、视频会议等形式来进行沟通协调,这对那些拥有众多建设项目的建筑企业而言,能够极大地节约企业的成本,而且还能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健全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机制。要高度注重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标准机制得到完善。该认识并不只是对信息化重要意义之认识,而且还有对信息化技术自身所产生的认识。唯有当建设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将信息化建设提升至企业发展战略的新高度上,才能够找到切实可能的实施办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二是强化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可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体系,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能够让员工以及信息化系统开发人员有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施创新、创造性的工作。建设施工企业员工一定要全面加强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持续和西方国家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开展交流,从而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切实遵循现代化发展客观规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专业素质。

三是落实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规划。我国有许多建设施工企业没有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总体工作规划,而对本企业自身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可以说是对企业管理系统实施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紧紧抓住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一核心环节,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切切实实地对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加以巩固,在充分明确本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基础之上全面而合理地规划整个工作流程,有效避免因为信息化系统的具体落实过程太过复杂而阻碍到本公司总体规划实施的问题发生,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健康运行的新轨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状态之下,建设施工企业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必须通过着力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借助于信息化建设手段,能够规范建设施工企业的的业务流程,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施工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原则,运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式来创建出一整套真正适合于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能信息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4).

[2]车春鹂,王红兵.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 基建优化,2013(6).

[3]曾争.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信息化管理[J]. 江西建材,2015(24).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2

[摘要]本文提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推广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为此提出信息化系统建设推广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的几个重要管理思想。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管理思想;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to closely combining the thoughts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was proposed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need several important management thought.

[key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idea;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驱动下,信息化系统在施工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大型施工企业都开始了信息化系统的引进或自主开发,然而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难以推广实施缓慢,效果欠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国内工程项目日趋扩大、技术日趋复杂、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日益严格,国内施工企业相比国外施工企业相比,竞争能力差距较大。目前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化水平跟进速度慢,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2)向国外引进开发的ERP系统,受到当时信息开发技术的限制、认识的不足及仓促上马等原因,总公司、分公司及项目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很少,各个功能模块的应用和推广存在障碍,管理思想、规章制度、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等关键因素在整个系统中未能加以考虑。

(3)企业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不广,有许多管理环节尚没有应用计算机,仍停留在手工劳动阶段,特别是一些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无论在计算机管理意识上及技术水平上都存在缺失,即使在已投入计算机应用的部分管理环节也不同程度地缺少相应的软件。

(4)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利用率低,其原因包括:①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不高;②缺乏合适的应用软件;③现有软件的应用深度不够。因此,现有的计算机相当一部分成了仅用于文档处理的“打字机”或用于上网的“聊天机”,硬件资源浪费严重。

(5)由于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软件没有很好的使用,各管理环节信息传递不畅,信息资源的检索、查询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变化的需要。

(6)由于企业大型的、网络化的共享数据库没有使用,缺少必要的辅助决策软件,致使企业领导在经营决策方面掌握的信息量十分有限,难以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7)知识共享平台、讨论平台及教育平台没有健全和完善,对企业团队的建设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笔者认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推广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将系统和企业的管理思想及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故在此重新梳理整合施工企业的管理思想及企业文化,为实现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做好准备基础,提出了信息化系统建设推广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的几个重要管理思想。

1. 倡导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与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

施工企业需要以一套成熟的以优秀的企业文化、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备的技术体系为支撑,以“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每建必优,精细管理;绿色环境,健康生命,以人为本,持续改进”为管理方针,以“员工与企业价值观的统一”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的管理思想及文化是思维,是大脑的意识,企业的硬件网络是躯体,没有思维和意识的躯体是废物,不能完全体现思维的躯体是不健全的。反过来,当推广实施信息化系统时,必须要考虑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管理理念与文化有机相结合,只有这样,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实施方可成功,信息化系统方可成为推动施工企业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2倡导“精细管理”的核心管理理念

“精细管理”要作为企业生产的经营战略体系,通过对施工生产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加强人、财、物的管理,精心设计审查施工技术方案,达到无浪费,五伤亡、低成本、高效益。其核心思想是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事故、零缺陷、零库存、零投诉进军。施工企业贯彻“精细管理”的管理理念,就要通过信息化做到如何保证质量和施工安全、注重保护环境,在此前提下,有机协调工期与成本的关系,通过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到控制成本心中有数、保证盈利;做到控制进度实时对比,保证不延期;做到材料设备等物资管理时精准时、低库存、别浪费;最终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

精细是与粗放相对,精细管理与粗放管理相对。精细管理比粗放管理而言的重要优势在于其能够挖掘内部潜力,加强价值链的管理,利用尽可能“精简”的设备资源,利用“够用”的人力资源,并借助于信息化系统进行精细辅助管理,向“零浪费、零事故、零缺陷、零库存、零投诉”的目标靠拢。粗放管理强调人、财、物“足够”,因此总是存在浪费,而精细管理则强调“适时、适量、精准、高效”,追求过程化管理下的低成本和高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和辅助。

3追求“零”目标的目标管理思想

“零”目标的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事故、零缺陷、零库存、零投诉进军。因此,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实施要以“零”为目标,向零进军,最终实现目标为“零”的理想境界和极限状态。这里的零目标是指信息管理“零距离”,施工管理“零事故”,质量管理“零缺陷”,物资管理“零库存”,服务管理“零投诉”。

信息管理“零距离”

许多大型施工企业在国内外有几十个子公司,上千个项目部,人员、机械布局分散,有些子公司和项目部地处偏远,有的甚至在国外。如何将它们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远程数据录入、远程数据查询、远程报表打印、必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总公司、分/子公司、各个项目部之间的信息传递方面的零距离管理。

二、施工管理“零事故”

在施工前,通过借助重大技术方案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施工方案预控,采用安全性高的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借助安监管理等信息系统来加强项目部的安监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安全的监控。总之,通过推广实施信息系统软件,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施工管理“零事故”的目标。

质量管理“零缺陷”

严格控制人、材料、设备、质量通病等关系到施工质量的控制点,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优化配置和高效输入及反馈功能,加强QC检查小组的信息化检查工作,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工作,达到质量管理“零缺陷”的目标。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3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改变传统手工记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合理的管理办法下,给予财务管理信息化一定的保障,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重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可以有效调动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的信息潜能,使企业财务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将企业权益做到最大化。其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施工企业的各工程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资料,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手工做账以及核算,如有计算错误,则需要重新填写,抄写过程中也较易出现错误,劳动任务比较繁重,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人员可将财务数据及信息资料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当中,如有错误可反复多次修改,还可以快捷方便地应用软件制作各种会计报表并进行会计核算,错误率较小,使财务数据增强了可靠性。其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加强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力支持,可以使财务部门及时了解企业大额成本的支出,像施工材料请购、审批、采购、库存等全程都会有信息记录,并能够及时清晰地了解到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监控,使成本费用管理与控制加强,从而有效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指标。其三,严格控制施工企业的资金。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统筹并预测企业资金的使用,降低采购部门同财务部门的往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财务人员通过信息数据便可以全面了解施工企业各工程项目的采购计划、材料费用、人工成本、施工进度等问题,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项目资金的筹集与付款计划,全面降低财务与项目实际脱节而产生的漏洞。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我国施工企业管理者普遍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缺乏认识,认为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重大的管理工程,会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管理的变革,只满足现状,缺乏创新,因此对于财务管理软件为基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

2.财务信息的共享性差

施工企业传统的会计部门与施工企业各项目管理部门都是独立的,通常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内部系统没有业务来往,只是自成本体,由于企业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愿提供相关信息资源,使得施工企业各门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

3.财务管理软件落后

目前,多数施工企业财务软件都是做账与核算工具,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很少能够通过软件完成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管理等工作,企业规模也导致了企业软件开发能力偏低,购买技术完善的软件造价又比较昂贵,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4.财务管理系统安全性低

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安全性偏低,极易导致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及各种资料丢失或被盗、被篡改、被破坏等情况发生。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策略研究

1.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对于企业的管理,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树立信息化理财的理念。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准确、迅速且全面地搜集并分析、利用能够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资源,既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还能够对资金动向进行监控,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提升,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企业管理运作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下属核心子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既要根据财务管理系统需求规划,还要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将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作为基础,使企业内部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并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支持,将企业财务人员集中管理作为前提,建设企业财务结算中心,通过信息系统集中财务管理并加强资金监控,运用系统集成,使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

3.将财务软件与施工企业管理实际有效结合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建立高效、规范的信息系统,还要统一规划,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支持。财务管理需要软件,软件又要有财务管理。由于市场上的财务软件很难与自身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并开发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可与软件公司联系,并加强交流,将需求告知专业软件设计公司,在改进或更新财务管理软件,将施工企业的,招投标预算、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集资融资、施工材料采购、库存、施工人员控制等与施工企业息息相关的各项财务内容融入到财务管理软件当中,形成有效的财务管理。

4.引入专业人才,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设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产生的巨大数据信息流量,是企业积累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成本、档案等方面管理知识的巨大财富来源,它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而纷至沓来,继续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显然无法应付自如,而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逐步形成强大企业的数据库,构筑企业经营运行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指导优化企业项目管理,使之进入有序、高效、安全、经济的程序化运行,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模式,将是大势所趋。信息系统最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企业数据的加工整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以信息化为平台,收集分析项目管理全方位要素数据,实现集约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系统,按管理需求建立流畅的管理流程,以合同为依据,对项目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合同、风险、物资、设备等全部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组合。这些要素在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里,是相互依存,却又对立统一的。如何在这些要素重复和貌似杂乱的数据里找到必然规律,在各要素之间寻求平衡点,从而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数据高效处理,借助信息系统把这些繁杂的数据理顺是实现集约管理的科技化手段。将人、财、物、项目的管理都集成到同一个平台上之后,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机具费,就能够马上录入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里,可以直接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和判断,紧紧把握建筑工程价格(投标报价阶段)及施工费用成本管理(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这两道命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预警。

2、以进度管理为线索,贯穿项目管理全过程

进度管理是项目生命周期的主线,运用项目管理软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通过进度和资源的结合使用,对比实际执行情况分析资源的组织安排是否满足计划要求。通过资源分析和成本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和编制进度和资源计划,按照计划安排生产,并根据实际进程跟踪反馈,实施动态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以制度为保障,使信息化管理覆盖项目管理全员,提高项目人员素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体在管理领域,它特别强调技术、管理与人的集成。同进也强调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涵盖了全员的参与,从意识接受、工作上积极参与,应用过程的思考、反馈,是整个信息系统与人员素质提升的过程。通过企业相关制度、管理流程使信息化效用的更大发挥,也消除信息处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弊病。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动态考核、跟踪考核,改进考核方式来增强考核的时效性;通过透明快速的信息流以增强各管理层对项目的认知程度和责任心,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相关人员也从中及时获取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资讯,提高人员素质。

4、以信息化平台为工具,为项目管理各相关方提供互动共享的空间,完善沟通管理职能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外涉及建设单位、设计、监理、上级管理机关和地方政府等相关方,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便捷快速地实现信息、交换、收集、整理、传递、分发、利用等。实现工作自动化,提高工作及学习效率,完善企业业务流程,降低办公运营成本。实现知识信息的采集、积累、组织、分享、利用和创新,为业务提供知识支撑。实现各项资源的信息化的共享和管理,更好完善沟通管理职能。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项目管理的循环闭合

项目管理的PDCA的良性循环基于有效的事前计划事中执行控制事后对比纠偏预警、决策,信息化系统为此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分类、对比、录入、查询等,形成种类报表,减少枯燥的人工重复性工作,将大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更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性。

2、工作流程的数据化

工程的管理过程其实是数据在工程的各个参与方之间传递和流动的过程,以传真、电话、书面通知等的传统传递方式,明显降低了信息传递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化管理,使参与者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也以数据管理作为依据,只要每个人做好个人的工作,则系统将会自动实现业务的流动,提高传递信息的速度和质量。

3、工程数据库的实时化

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系统应当设置适应建筑单位定额的材料总库、编制模板、供应商和承包商数据库及各种合同编制模板,而用户则可以按照实时的需要来进行维护和删减,也有利于其它工程进行借鉴和直接调用。

4、信息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考虑信息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及各部门技术人员的使用惯性,应充分利用公司各部门现用的专业软件,引入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产品建立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对资源进行整合,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有机运转,为企业及项目的技术和管理一体化发挥作用。

四、对信息化建设的充分理解与认识,是让信息化建设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

1、企业的信息化必须结合自身的体制

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信息化。其有效运行,与企业的管理基础、体制、企业人员素质和投入的积极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基本相同的业务中突出企业自身的特点,根据企业的资源和管理水平编排信息化建设的结构和管理制度架构。了解公司内部各层次特别是决策层的对信息系统需求与期望,建立与公司与公司机制、流程,适用程度较高的信息化系统。

2、信息化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首先明确决策层的思路与构想需求,才能制定与战略相符的企业信息系统。其次一把手的重视是项目信息化建设最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也只有一把手的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与企业体制和方针大政保持一致,保证全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并不是开发一套信息系统,经过一次调整变革就完成了信息化。首先要根据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目前资源与人员意识等因素影响,对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系统的集成性、自适应性、可操作性及指导性做出整体规划。其次是要尽快见效,让管理者从中获取对决策有价值的信息,让大家了解信息化并从中获得“甜头”,才能使信息化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建设阶段。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

一、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快信息交流速度

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使信息交流速度可以大大加快,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加快了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方便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实现工程信息化管理后,实现垂直化控制。方便各方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使项目的透明度增加,能够了解企业和项目的全貌。管理人员从大量的信息收集、资料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企业优化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有效利用资源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对已积累的既往项目信息高效地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加强责任意识,提高透明度

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工程管理局面,实现了数据的共享,避免了部门工程执行过程中的步调不一致情况。工程管理信息化将带来“操作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的特点,这将对公司工程从立项、审批、执行、管理等过程实现可视化监控,工程管理执行过程清晰可见。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特点

1、市政工程建设往往是配合道路工程的进度实施,因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应的工程承包合同生命周期加长,管理上的投入将加大。2、由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现场施工情况复杂、干扰事件频发,要求对工程管理必须是动态的管理。3、工程管理过程中包含着项目的整体目标要求,故工程信息化管理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起着总控制和协调作用。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执行效率低

公司在签署合同后,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及人为懈怠情绪的影像,导致合同在后期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既定条款给予兑现执行,依然靠口头传达,没有形成书面亦或者电子影像资料的方式给予信息保留存档。

(二)缺乏动态跟踪管理

工程开工后,各时间节点的控制及施工程序的报审没有及时反馈,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现场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料存档。作为总承包方,企业未能有效对下属分包方进行及时的主动动态跟踪管理,更多的是被动接收信息传达。

(三)缺少风险回避

由于无法切实有效的管控施工现场情况,没有具体形象的书面及影像资料依据,工程在施工阶段的信息存在缺失,导致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主体互相推诿,事故责任不清楚,企业背负风险与日俱增。

(四)管理数据缺失

由于科室之间没有统一平台进行直观的反映工程现状,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办事效率低。往往会出现,合同还未签订,材料已经出库;工程已经完工,合同尚未签订等情况。

(五)缺乏数据比较

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导致一年近400多只工程开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利润管控缺乏有效的对比分析。各类工程信息过程管理的信息反馈滞后,导致内部旧账、坏账出现。

四、构建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

(一)目前公司工程管理流程

首先我们逐步理清工程管理基本流程,然后研究参与工程管理流程有哪些部门,就各个部门需要哪些工程信息作出判断,分析各部门在信息处理环节中的先后顺序,配合情况,最终建立工程管理信息化数据库。

(二)建立工程管理信息化数据库

基于以上工程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针对目前公司工程管理各个环节,提取每个环节所对应科室在整个流程中的需要的工程信息要素,设计一个核心数据库。各科室人员通过数据库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在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模块去更新数据,达到数据库信息的完整、工程管理信息的连贯。

1、工程管理信息化包含内容

包括工程的实际开工时间,编号,工程类型(“外接工程”、“普通工程”、“一户一表配套工程”、“用户工程”),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名称,资金来源,工程主要内容,建设地点,工程造价,工期要求,工程款支付方式。介于经营科首先与建设单位发生合同关系,对于上述信息一开始已在经营科成型备案,所以我们认为该类信息的收集应在经营科签署合同时,在数据库中第一个反应。这对后续工程科、财务科、材料科等科室的工作开展至少有了依据可循。通过数据自动筛选功能,实现各个时期工程基本信息情况的查询、汇总。

2、工程管理基本信息表的扩展

首先是工程科对工程执行情况的动态反应。添加“分包工程签约方、公司内部推荐施工情况概要、分包工程承包方式说明、优惠率参照范围、内部招标方式、科室具体负责工程管理人员、施工进度情况反应、竣工验收日期、竣工资料移交情况说明”。通过对上述信息录入登记,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工程动态控制管理。特别是对大中型工程的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一方面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便于其他部门对于工程情况的开展有了更直观了解,加强各科室之间互动管理。

财务科对工程进度款的动态反应。通过该信息数据库,财务人员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每个工程编号在具体施工中的进度,便于合理安排企业资金使用,对更加准确的开展工程款支付、催讨工作也变的有据可依。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6

论文摘要:受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其资金链条往往点多线长,资金沉淀现象严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希望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控制,实现资金运转的高效率,提高其使用效益。本文拟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的方法及信息支持技术及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阐述,对施工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进行探讨。

一、前言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系统解决方案、实施步骤等诸多方面,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施工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犹如血液渗透于企业集团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运行网络。施工企业受其生产经营特点的影响,资金管理一般会遇到如下问题:

1.企业各成员单位(项目部)资金分散存放在不同商业银行上千个结算账户,使集团资金异常的分散。

2.由于施工企业各成员单位(项目部)单独核算,其财权、经营权是相对独立于总部,造成企业总部与各分支机构(项目部)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总部对于各分支机构(项目部)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特别是资金信息不能实施动态掌握,难以实施有效的控制。

3.由于施工企业各成员单位(项目部)数量众多且相对独立,各成员单位(项目部)的经营活动往往得不到企业总部的及时支持,有时会出现孤立无助的现象,在资金管理和协调、调度上就更是各行其是。

4.企业总部无法实时收集资金信息,不能随时掌握集团整体资金状况,使决策信息数据收集出现高成本。

5.企业内部成员单位之间容易形成内部拖欠。

6.一方面是大量资金沉淀在上千个银行账户,一方面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大量资金,造成存贷双高现象。经常出现在企业整体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部分企业成员单位由于局部资金短缺仍向商业银行借款的现象,从而加大了集团整体财务费用的支出。

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技术

建立以资金控制中心为核心的一个反应迅速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包含资金结算管理系统、基层远程资金管理系统和银企互联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作为整个经营管理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各种基本业务的执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各个业务点上直接进行基本数据的联入,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控制的信息系统。

(一)网络架构

采用成熟的网络计算方案—浏览器/服务结构(B/S)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C/S)结合的方式。在企业结算中心采用C/S结构,企业各各成员单位(项目部)采用B/S结构,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由于企业结算中心的业务量最为繁杂,C/S结构有更高的响应效率和更低的网络延迟,因此在企业结算中心采用C/S结构(C/S结构可实现系统客户端软件自动更新升级);B/S结构在用户使用、系统安装和维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企业各成员单位(项目部)采用B/S结构。

(二)网络技术架构的总体设计

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跨地域跨行业的经营管理,也给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带来了更高的使用要求:异构网的连接、互联网的应用等等。根据我国目前的网络环境,一般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方案一:整合ISP

2.方案二:使用多电路联接

3.方案三:使用中企IPSec VPN解决方案

(三)网上银行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支持

网上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形式。它借助网络的优势,突破传统银行的局限性,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现代化服务。

网上银行通过网络把客户与银行联系起来,交易由客户端发起,与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相连,经过安全系统、认证系统、中间处理系统,最后访问银行端网上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进行交易前期处理后传递交易网关,交易网关提交交易作业给银行业务主机进行账务处理,主机处理结果经交易网关、网上银行服务器、Web服务器返回网上客户。

四、资金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资金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为了协助中国铁建按照整体的经营战略,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其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实现以下目标。

1.高可用性和安全性

2.高性能

3.高扩展性

4.系统组件重用性

5.可维护性

6.集中管理

(二)资金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

采用国内、国际上先进、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

2.实用性原则

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中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中的低层部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这样可以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不但增加系统的实用性,而且可使系统建设保持很好的连贯性。

3.灵活性原则

系统应能够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能适应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增长的变化。

4.可靠性原则

应尽可能地采用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选用双(多)机热备或者双(多)机互备、支持群集的硬件设备,在某些节点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在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现故障实时迁移,并有适当的应急措施,迅速恢复有故障的节点,另外,应采用可靠的数据备份措施。

5.安全保密原则

防止系统数据被非法窃取和篡改。

6.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性能价格比最优的设备,以最低成本来完成系统的建设。

五、施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规划与实施

根据大型施工集团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比较可行的模式是通过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中心实行分级集中管理,以收支两条线为原则,对各级成员单位重点是项目部进行资金收支集中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系统内资金集中管理组织机构、银行账户管理、资金集中收支管理、境外资金管理、资金预算管理、外部信贷管理、内部资金调剂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系统建设。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1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图1-1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六、结束语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资金分散管理虽然能使集团各分支机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但相应带来的是资金的风险和成本加大,大量闲置资金不能形成优势,集团的规模优势和竞争力受到削弱。从理论分析和集团公司的成功经验来看,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发展趋势。

企业集团集中资金管理摸式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构成关系、应用技术水平外,还要考虑具体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内外部经济运行环境、成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风格、成员企业管理能力等诸多因素。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低化目标,有利于集团公司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强化集团公司总部的资金管理、调度力度,发挥集团公司总部财务专家的作用,获取资金运用中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梅妹娥,《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石油出版社,2006

2、曲新民,《大型集团式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初探》,《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8年第4期

3、徐美飞,郑丹《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及其方法选择》,《会计之友》,2008年第5期

4、王浩明、张翼,《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卫炳章,《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探讨》,《经济师》期刊,2008年第12期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作用

(一)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企业的内部网和互联网,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涉及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企业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设备、人力资源、成本以及战略管理等。

(二)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最基础的信息沟通。以企业的内部网和互联网为工具,进行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高效、大量地获取各种信息,同时节约信息传递成本。

2. 商务活动。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以网络为工具进行国内外的电子商务。

3.资源整合和战略管理。以网络为工具,对企业内外各种资源进行研究、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做到宏观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综合市场情况的分析和未来市场的预测,对企业的发展政策、经营方针和管理模式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三、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 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建筑企业仍处在计算机单项应用阶段①②,主要使用计算机单项分析软件进行区域规划、建筑CAD设计、钢筋计算、工程量计算、深基坑支护、施工现场CAD、工程造价计算、物资台帐管理、工程计划网络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二) 推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③④⑤

1.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大。更新也快,产生效益不及时,因此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感到投入风险较大,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巨大优势,处于观望状态;

2.信息化建设程序复杂。由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多,相应的管理、应用软件也就比较复杂,企业在应用上普遍有畏难情绪。同时,软件开发太乱太杂,版本过多、过乱,企业在选择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上较为困难,并且由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大相径庭,统一的工程管理软件很难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3.人员技术问题。基层管理人员基本素质较低,掌握计算机技术有一定难度,抵制信息化建设的推行;

4.企业积极性不高。在建筑行业,很多成熟的单机板工程软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不愿意抛弃这些使用熟练的软件而去购买一个新软件系统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三) 推行信息化建设的方案⑥⑦⑧

针对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推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促进建筑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企业应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形成一种组织、管理与运行企业的理念来指导企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应先建立公司的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使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然后在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

2.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实施网上信息、网上申报资质、网上资质审查等工作,将促使大多数建筑企业不得不学会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企业资质评审和执业资格考核中加入信息化的标准和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理解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在企业资质标准和执业资格中加入信息化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信息化素质,将有力地推进行业信息化进程。

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必将不可抗拒的融入到信息网络时代。虽然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但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同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作好人力资源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智亮 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 施工技术. 1998 No. 4:4-5

[2] 张建平 马天一. 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Vol 37 No.12 Dec 2004:81-86

[3] 刘文斌 陈涛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简介[J]. 建筑施工. 2002年第4期: 319-322

[4] 薛文博 周晓冬 王明章. 关于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3年第1期: 22-23

[5]Motivating Employees to Act Ethically:An Expectancy Theory Approach

[6]Heli C.Wang,Jay B.Barney.Employee Incentives to Make Firm-Specific Investments:Implications for Resource-Based Theorie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HKUST Business School Research Paper No.07-20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持续快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4%,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1%―2%,导致目前现状是多种原因的结果,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对落后,也是制约建筑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07颁布了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于2010年组织制定了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其中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将信息化考评作为企业的必达标项。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几乎所有的原特级资质企业和部分有实力想升级的一级资质企业都展开了信息化建设,但是真正通过信息化真正提升企业管理的却寥寥无几。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总结分析了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应提出促进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和建议。

1 中国建设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也有很多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信息化工程成了“烂尾工程”。研究发现,原因主要不在于投入是否充分,而在于人们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及由此导致的错误行为,这些误区通常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是面子工程,应付特级资质考评,可有可无

信息化是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手段,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充分验证。但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尚属于初级阶段,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而且还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这样对于多数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化就很难被重视起来。尤其是现阶段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也就成了一项已经成文却很难落实的工作。

(2)选择和建立各部门最合适的系统,部门间各自为战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着眼定位于企业的整体,应该从企业整体发展角度出发考虑信息系统的建设。如果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规划,而在实施中更加关注某一项具体业务或者局部管理功能、注重单元技术和眼前利益的话,就会形成各种管理软件并存于一个企业单位的现象,不但造成各种企业资源的浪费,还会使得信息因为系统之间缺乏沟通而造成的相互之间不能保证一致性和同步性,使得本该集成在同一系统的企业流程被分割开来,结果,企业管理者只能看到业务流程中不完整的部分,使得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成为空谈。

(3)选择定制化开发,定制开发的软件比产品化软件更适合自己企业使用

根据国内外一些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按照应用系统主体的不同,集团企业信息化项目有三种建设模式:定制开发模式、产品化模式,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套装软件模式,即平台+产品+少量定制开发模式。

定制开发,是企业自主完成系统需求整理、系统实施、后期运维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实施工作,而借助外包方式实现功能设计、系统开发等工作,量身定制出适合企业自己需要的信息系统,看似很有诱惑力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但细细分析不难看出问题多多。

第一.企业综合信息系统简历一般要经历软件需求理解、产品开发、产品实施三大快工作,即要经历三大风险,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将意味着项目夭折的风险,而成熟的产品主要风险仅在产品实施环节。

第二.定制开发的软件公司基本上是见单打单,缺乏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很难将标准化思想、全面项目管理思想、联盟体管理思想等管理软件的先进管理思想融合进去,基本上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模拟,很难实现建立企业管理系统的目标。

第三.定制开发的产品相对比较僵化,在产品开发完成后,如有改动,工作量将比较大,一旦服务于该项目的员工离职,后续的服务工作也是无法保障。所以定制开发的系统并不是最理想的项目建设模式。

完全的产品化也存在与企业实现管理需求不一致的情况,所以理想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为80%行业化积累的成熟产品+20%灵活的配置个性化需求+少量的二次开发,这样的一套信息系统既有先进管理思想,也能满足企业自己个性化的管理需求。软件实现模式可采用平台(个性化配置)+产品(先进管理思想)+少量定制开发模式。

(4)信息化建设知识软件厂商的事情,企业自身不用深入参与

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的实施就是软件厂商的事情,就像买一台服务器一样,硬件厂商进行安装调试完成就可以了。其实管理软件的安装调研完成只是项目建设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已,仅仅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始。管理软件的实施要与企业管理相结合,而且与管理实现的主体肯定是企业自身,作为软件厂商主要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思想与流程、实现管理思想与流程的软件产品以及相关培训指导工作,所以信息化实施的主体还是企业自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一定着重内部顾问团队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内部顾问越强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就越高,没有内部顾问团队,信息化建设注定要失败。

(5)信息化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业务部门可以不深入参与

信息化要以经营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才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不能真正解决业务流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没有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会束之高阁,那样,企业信息化工程就会变为花瓶工程。

有的企业认为管理信息化只是一项技术上的工作,无论系统引进、开发还是应用都以信息部门为核心,一切由信息部门做主。而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要以经营效益为中心导向,其基础是企业的业务流程,目的解决实际业务流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参与,直接决定着信息化项目的成败。

(6)通过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得越细越好

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发展、管理水平相结合,如果背离了企业实际情况,则成了无源之水,通过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到什么样一个程度,要取决于企业实际管理水平以及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比。如果企业实际日常管理没有达到非常精细,而上了信息系统要求做到非常细化,则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大大提高,员工工作量增加,反而效率会降低,信息化项目推进难度也将大大增加,势必会增加项目夭折的风险,也会影响企业运营的稳定性。

2 中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宏观上应该考虑如何从战略角度通过政策引导和推动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层面主要应该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投入力度,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利用建筑行业协会的平台加强交流,完善的信息化指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建筑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同时,通过政府的政策组织对建筑业信息化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建筑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是:

(1)企业高层尤其是“一把手”要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实实在在人力、财力的投入,一个的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小则数十万元,多则几千万元,同时信息化建设还要涉及流程优化、管理变革,所以如果没有企业高层尤其“一把手”的支持是很难推行下去的。要得到企业高层尤其“一把手”的支持的前提,是要了解信息化,认同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和长期良性发展所带来的意义。

(2)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谨慎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与信息化合作伙伴关系其实就是一场婚姻关系,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方面,建议要重点考察软件厂商的案例数量以及案例使用情况,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只有在大量客户的使用中发现软件产品的问题,软件厂商再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如此反复锤炼,软件产品才能走向成熟稳定。

2)通过大量客户的成功实施,才能练就出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

3)软件行业是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通过大量客户的成功实施,可以积累出行业各行各业经营模式的模板,涵盖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模板、行业化物料编码模板等。

4)管理软件不同于工具软件的实施,需要一套科学成熟的实施方法,只有经过大量客户的实施才能总结出适合建筑企业的实施方法。

5)除考察客户案例以外,还要考察软件厂商的规模、从业时间、产品推出时间以及全国实施服务网络等。

(3)做好全员动员工作,高度统一思想

信息化工作是公司全员的 工作,都是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实施前期一定要做好全员动员工作,召开由董事长、总经理、信息化项目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分(子)公司负责人和全体项目组成参加的信息化启动大会,对信息化整体目标、总体规划、建设意义以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全面介绍,以达成对信息化建设统一的认识,利于后期信息化推广与实施。在项目实施中出现一定困难时,为增加信心,也非常有必要在企业高层再进行动员。

(4)合理科学的项目组织,成功实施保障

任何项目的成功是离不开组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项目,而且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大的项目。首先,企业要设立信息中心,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化规划与执行工作,这个部门的设立将信息化建设直接提升到企业及高度,工作内容包括硬件网络维护、平台个性化配置开发,综合项目管理、集团财务、人力资源、企业资产、档案管理、协同办公等系统的应用推广,中小企业人员编制简历在3人以上,大型企业至少编制5人以上。其次,各业务部门需要设立内部顾问、负责本部门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第三,建议成立流程委员会、编码委员会与绩效委员会三个委员会,其中流程委员会与绩效委员会因为涉及面较广并直接关系众多人员利益,建议由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任。

(5)建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考核制度,增强执行力

在业务部门和项目部门很多人脑海中,认为信息化就是信息部门的事情,跟他们自己关系不大,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被动接受,同时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性会增加业务部门人员工作量,还有可能涉及权力再分配和信息公开所带来的灰色收入的减少,所以有些业务部门和项目部门存在一定抵触是肯定的。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在公司高层大力推进的同时,也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考核制度,针对执行不力的业务部门、分公司和项目部门进行处罚,对表现较好的予以一定的奖励,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日常工作中,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6)坐哈整体规划和基础数据的统一,避免信息“孤岛”

为避免部门(项目)级信息化建设黑洞的怪圈,从部门级信息化提升到企业级信息化乃至于联盟级信息化,最大化消除信息“孤岛”的存在,首要工作要做好整体规划工作,还有基础数据和编码统一,包括物料、组织、供应商、客户、科目、分包商、WBS等编码。编码的统一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一个国家的语言统一,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基础。

(7)合理划分项目实施阶段,避免阶段性要求太高而失去信心

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快速见效”的项目建设原则,在分步实施中,合理界定每阶段的实施范围与目标,信息化建设初期范围不要太大,目的不要定得太高,避免长期不见效导致从高层到基层都对信息化建设失去了信心。按照信息化对企业运营支撑程度,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辅助业务运营:

1)满足企业基本记录需求;

2)自动化事务处理;

3)本阶段主要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精度。

第二阶段:支撑业务运营:

1)辅助企业进行业务规范及管理;

2)倾向于回顾型评估数据;

3)使用信息来增加业务、服务或顾客价值的服务;

4)业务系统转换为支持角色。

第三阶段:支持战略发展:

1)企业使用信息和信息管理来达到卓越管理及获得竞争优势;

2)具备信息化战略洞察能力,信息化直接支撑战略远见和关于企业深层次的思考。

信息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PDCA),建议每天一小结,日事日毕,每周由甲乙方项目经理参加信息化周例会,每月由甲乙双方项目总监参与的月例会,及时发现为题和处理问题。同时通过信息化周(或月)简报方式,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典型的人和事进行点评,为信息化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设想,宣传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动态。

3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是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行业推行信息化管理具有非常现实而且深远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必将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鼓励和引导,还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从而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着。

参考文献:

[1] 王静.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李顺国.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 牛先锋.关于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4(25):277-278.

[4] 杨晓莉,王曦.基于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构建[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6892-6894.

[5] 阎丽恩,覃众.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之路[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4):95-97.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9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仅以中人集团建设公司为例,近年来通过购并、重组等资产整合方式,下属企业数量扩大至X个,建筑施工也从通信向公路、桥梁、爆破等新领域拓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课题也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就中人集团建设公司而言,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绌。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链条出现断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实时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实时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信息化的投入也是一项持久战,相关的费用不菲,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现状制定合理的投入计划很重要。做到合理规划、谨慎投入、分阶段投入、持续投入并实时规避风险。信息系统还应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体系也应及时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完善的信息系统才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3.4强调施工企业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施工企业首先遇到的能见效果的信息化应用应当就是协同管理工作平台的应用。施工企业选择协同工作平台时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决心和力度进行,不能保障执行力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协同工作平台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选择的协同工作平台应具备跨平台的功能并具有相对可靠的安全认证等内在功能,以便能集成其他业务处理系统。

3.5加强培训,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没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只有拥有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信息系统,才是真正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4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4.1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和总体规划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所以,为尽快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集成管理的发展目标,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起来共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组织业务功能合理、管理目标统一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统一协调,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4.2进一完善建筑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业务流程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将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建筑业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流程统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用以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统一行业业务流程是建筑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统一规范建筑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4.3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进程,从源头上规范建筑业整体市场的运营

我国目前有六万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央企、国企、民企同时并存,国内同行业间在实力和管理上良莠不齐。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资产、资金、经营业绩、资信能力、人员信息等数据进行科学收集、分类、维护和管理。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的进程将从源头上推进建筑业整体市场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0

关键词: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

一、当前施工行业信息化总体现状

(1)信息化的外部环境。随着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深,国内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许多有关施工建设的专业性网站。如此能为施工资料的收集提供方便,而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建设也能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2)总体应用的现状。就当前总体应用情况看,各大企业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实施了信息化建设,但总体程度仍有待提高。如一些企业尽管创建了内网系统,但技术水平并不高,这就造成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率非常低,许多工作仍需人工来完成;而部分企业在施工中的管理凌乱不堪,对材料、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

二、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要点

近年来,很多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已陆续开展基于自身管理需求的软件开发工作,且其中不少成果已成功应用到企业实际业务管理之中,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了好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养了较为专业的团队。一线项目管理环节,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来分析:

①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项目,既是它们管理的支撑基石,又是它们效益的根本来源,还是它们人才的培养摇篮,因此,其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②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最为基础的管理环节,也是许多基层信息的来源,所以就要求在项目管理上能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帮助上级单位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促进企业的发展。③对于一些有着特殊要求的施工企业来说,文化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三、信息化在施工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

(1)普遍认知程度不高。当前环境下,各大施工企业集团几乎都面临新老更迭的尴尬局面,老一辈管理者经验丰富却接受新鲜事物的意愿不强,新一代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却又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这无形给信息化应用的普及造成障碍,尤其在建设初期还未充分体现信息化成效价值时,一方面,老一辈不愿用,电脑上的敲敲打打没有实打实干来得真实痛快;另一方面,新一代由于不熟知业务且缺乏经验,短时间内难以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效果,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2)施工一线建设不足。部分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时,常常选择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更常常以满足企业顶层管理需求为根本,而未认识到施工一线才是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和根本,从而导致最终建成的东西成了花架子。因此,务必彻底弄清楚企业上层与底层管理需求上的因果关系,应该说,满足了底层的管理需求,上层的需求水到渠成,相反,只顾上层而忽视下层,则只会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3)队伍素质需要提高。众所周知,企业的魂在于管理的精,而再精的管理也需要人去实施,因此,人的基本素质是企业精管能够有效落地的基础。施工企业本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层多,队伍庞大,强化并不断提升广大员工队伍的基本业务素质一项基础工作,更是是一项十长期工作,而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软件技术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决定了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将被提上更高层面。

四、推进施工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与应用

关于如何有效推进施工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与应用,将主要就以下几点拙见进行阐述:

(1)忌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施工企业整体粗放型管理的帽子还并未脱掉,普遍存在基础管理薄弱,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员工基本素质不高等问题,这就注定了绝大部分企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口吞下一个胖子。今天,许多常用的管理工具,不仅涉及到先进的管理理念,还包含了一定的管理信息及国内外企业的成功案例,所以它们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帮助。不过,对于许多施工企业来说,要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要达到多么高的管理水平,也不是现实的。

(2)忌孤岛建设,应一体集成。施工企业在管理工作中,要想有效发挥信息化的作用,还需构建整体上的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以运用所获取到的信息开展最大程度且最为全面的分析处理,而非对某一业务或某一组织个体的分析处理,只有通过对企业横纵双向信息的多维分析处理,才能有效支撑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实施有效的指挥和调控。

(3)忌脱离实际,应互为融合。当前先进且成熟的信息技术,足可以将信息化系统建设得看起来高大上,但系统建设的根本,是服务于实际管理,且对促进实际业务管理效能提升有实质性作用,因此,那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愚蠢作法只可能是浮于面上、脚不着地的两张皮建设,无论多么光鲜高大上,几乎一无是处;企业必须着眼于自身管理实际,立足于业务管控需要,从基础业务、基础管理开始,将信息系统当作是管理系统,一步步完成两者的互为融合,如此才能真正让信息化源自于管理、根植于管理、服务于管理,有力助推全面综合管控效能的巨大提升。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施工一线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整体信息化实施与应用中的作用地位,只有不折不扣地抓好这一根本性工作,才能确保我们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这座大厦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石胡玮, 张建平. 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市场, 2015(47):143-145.

[2]付建, 陈先梅.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8):00197-0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