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十篇

时间:2023-08-07 17:41:40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1

[关键词]德育素质测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 现实表现 终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06-04

[作者简介]杜晶波,沈阳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都巍,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11016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把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与其现实表现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矫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重学生知识能力评价、轻学生行为能力评价的片面做法,也有利于转变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当作知识性课程学习、忽视知行统一的错误倾向。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该评价体系的运行将会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育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先进理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的依据

(一)逻辑依据

大学生综合测评是针对在校大学生,通过收集其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等各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并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科学方法予以量化,对学生做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一般包括德育素质测评、智育素质测评、体育素质测评等主要内容。其中,德育素质测评主要测评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公德状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该测评能够客观反映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道德品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一般课程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一强调知行统一。因此,在考核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时,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要考核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身实践的能力,即学生的实际表现。考核学生的实际表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的重要内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逻辑地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素质测评,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行为的考核,它们的功能具有同一性,即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真实、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全面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找到了内在的逻辑依据。

(二)理论依据

综合素质测评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总结、自我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向引导、正向激励。学生通过参加综合素质测评,特别是参加德育素质测评,要对自己一学期的行为表现进行审视和反思。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向学生反馈德育素质测评结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行为差距,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我优化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程度和道德品质发生的积极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考核大学生的现实表现,对学生的思想收获和行为作出肯定性评价,也起到了激励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优化自身行为的作用。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素质的量化反映,属于学生管理领域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是对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反馈,又属于教育领域的工作。尽管两者分属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注重提升践行先进理论、遵守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另一方面,又促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一)实践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实践的新经验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全面、准确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方法和考核体系,创造出许多新经验。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中实行“全程知行统一动态计分考核方式”、知行双考核模式等;在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引入“行为实践度”考核、多维复合型考核等。这些考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性考核,而忽视对学生行为考核的弊端,突出了对学生践行先进理论、遵守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能力考核,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方法提供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这些方法和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综合测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实际表现――主要围绕学生的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社会公德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考量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此相对应,德育素质测评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内容,主要考量学生的政治思想、遵纪守法、践行公德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学生行为表现的内容基本相同。基于这种相同性,以德育素质测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学生实际表现的依据是可行的。

(二)前提条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学生实际表现与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内容、过程的相似性

目前许多高校把学生的实际表现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中,其实施过程一般是:由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同班学生组成考核主体,依据考核标准,综合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公德状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每名学生进行测评、打分。其中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进行考评,其他方面的测评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完成。其具体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最后确定每名学生的实际表现得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学生实际表现的环节在课程结束前完成,一般是在学期末。而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过程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同班学生组成考核主体,依据考核标准,综合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公德状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每名学生进行测评、打分。其具体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最后确定学生实际表现得分。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一般是在每学期初完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除了实施时间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学生实际表现的内容、过程与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基本相同。为此,完全可以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学生实际表现的依据。当然,实践中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微调,即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素质测评工作前移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期期末。这样做可以避免考核(测评)主体做重复性工作带来的倦怠心理,使考核(测评)结果更准确、更具权威性。就实践而言,随着“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相结合”考核方式的全面展开,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是完全可行的。

(三)保障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颁布以来,各高校普遍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紧密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和学校的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机制。这些工作机制为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利保障。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校一盘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与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调。为此,只要学生工作部门把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的时间由每学期的开学初调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期的学期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教务部门认同“把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现实表现的考核依据”,那么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考核评价内容、考核主体及分工、考核方法和成绩构成等部分。

(一)考核评价内容

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考核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和实际表现四部分。其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多种形式的理论考试(测试)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主要通过上课出勤、课堂发言、听课表现等要素进行考核评价;实际表现则主要依据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进行评价。

(二)考核主体及分工

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主体。其中任课教师主要负责考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同学是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主体。

(三)考核方法

1.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方法。采用书面作业(或撰写实践报告)、阶段性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书面作业和期末考试以案例分析或材料分析为主,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阶段性测验以简答题、辨析题为主,重点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考试形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

2.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的评价方法。依据课堂出勤、课堂发言、听课表现等要素,采用赋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见表1)

3.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方法。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素质测评为依据,综合考核学生的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公德状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现实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四)成绩构成

1.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占70分。其中书面作业(或撰写实践报告)占10分、阶段性测验成绩占1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50分。

2.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占10分。

3.学生实际表现占20分。其中: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分计入本评价体系的公式为:

学生实际表现最终得分一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实得分/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应得分×20%

4.学生最终成绩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和学生实际表现的各项得分累加。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2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绩效考核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困难

1、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勤工助学、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学生党建和“团学”等一系列琐碎而复杂的工作,常常要接受学院、学工部、资助管理中心、团委等部门的多重领导。可以说,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最后都会落在辅导员头上,繁重的工作压力让辅导员们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还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才能够得以完成。而这些工作却不能够像专任教师那样通过课时来进行量化考核,长期以来,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主要是定性评价,考核结果主观性较大,导致辅导员产生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正比的不公平感。

2、考核方法不科学。目前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大多由职能部门布置,但人事关系在学院,对辅导员的年度考核也由学院组织进行,学校职能部门一般不参与对他们的考核。而学院往往将辅导员与其他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一并考核,一般是针对人员的德能勤绩方面采取群众评分和领导干部评分按权重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的标准、程序、方法并不能突出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也达不到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目的。在学院“重教学而轻行政”的环境中,辅导员是很难获得考核优秀等级,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3、考核结果未得到很好的运用。学校往往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对于考核优秀的辅导员,很多高校的奖励力度甚微,除了颁发一纸证书之外,鲜有其他奖励,难以调动起辅导员争先恐后的工作积极性。而对辅导员在考核中反映出的优点与不足,没有及时反馈,辅导员并不知道该如何改进工作,考核结果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内容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核心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辅导员要成为青年大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辅导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才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工作能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主要靠辅导员来指挥和协调,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基层指挥员。辅导员要经常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各种活动,协调各种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还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3、敬业精神。辅导员工作繁杂而琐碎,既不容易被量化,又难以出显著的成绩,因此辅导员工作成为一份“良心”职业,要具有较高的工作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具有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

4、工作业绩。“绩”应该包括了所有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率,既包括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服务指导、党团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又包括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以及他人对其工作表现的总体评价,是对辅导员工作情况的综合反映。

三、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根据考核的内容,按照“德、能、勤、绩”设定一级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框架。

2、二级指标。“德”方面主要是从思想政治表现、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考核。“能”方面主要考核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工作创新能力三个二级指标。“勤”方面要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绩”方面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四、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路径

1、考核的方法

(1)德非尔法确定指标权重。德菲尔法是依据若干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价值观,对已拟出的考评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并赋予相应权值的一种调查法。一般需经过多轮匿名调查。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经组织者对专家意见进行数据处理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达到要求之后,得到各考评指标的初检验专始权重向量,再对其作归一化处理,获得各个考评指标的权重向量,即权重系数。

(2)360度考核方法进行考核。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该方法是指通过员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顾客等不同主体来了解其工作绩效,通过评论知晓各方面的意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2、考核的步骤

(1)个人自评:辅导员按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认真总结本学年工作,提交个人的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并向所在学院进行年终述职。(2)学院考核 :学院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定,填写《辅导员工作考核综合量化表(学院用表)》。(3)学生评议:各学院从辅导员所带班级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各层次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学生用表)》。(4)职能部门考核。学校分管职能部门(学工部、团委、资助管理中心等)根据平时工作情况,综合专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测评,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职能部门用表)》。(5)同级评议:分管职能部门组织辅导员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同级互评用表)》(6)学校考核小组审核:学校考核小组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学院考核、学生评议、同级互评和职能部门的考核结果,按照考核总分=∑各部分得分×权重进行汇总审核。

五、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应注意的细节和问题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3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三个转变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 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 节”,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等,因此,强调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 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已成 为高等教育的紧迫课题。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急需实现三个方面转 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主角”向“导演”转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过去,我们在 研究师生关系的时候,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看成是“管理者”、“执行者”,是“ 师长”,是“主角”,教师的形象是“师道”与“尊严”。于是,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的 功能就定位于对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等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授,教师的责任就定位于“上传下 达”,即把所教学的内容“讲深讲透”,“不跑样,不走调”。

在教师看来,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为教学而教学,教学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大纲、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师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上思想政治理论 课就是对教案的执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计划、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 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计划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个性特色,被抛得一干二净。教师按教材的规定教学,很难有针对性灵活地执行课程 方 案。教师在教学中,多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这种“主角”与“执行者”的地位,来源于上级学校管理部门。在实 际教学中,学校管理部门为了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走样,要求教师必须知道讲解和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如学生应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教学中的具体步骤,等等。哪 些 能讲,哪些不能讲,教师几乎没有任何改动的余地,教师的技能丧失了,教师所做的一切不 过是执行他人的目的和计划,从事他人提出的活动。表面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这种角色地位,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旋 律 和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但实际上却失去了教师教学能动性的发挥和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 性。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在这种“主角”、“执行者”地位的支配下,不管是思想品德课还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课上、课下很少见到大学生热烈讨论、争论的场面。原因如何?是 我们的学生都明白了,没有问题了?答案是否定的。

袁振国在《教育新理念》一文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而美国衡量教 育 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问题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这样,不 要害怕学生提问题,不要害怕学生问问题,更不要害怕学生来辩论它。真理是不怕辩论的, 真理越辩越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实施是把理想的课程变为现实的课程,并能发现正式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对已制定的课程进行修改。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应是“执行”型的教师,只知道“执行”国家的意图,而应是“研究”型的教师,即研究如何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意图,领会课程设计的意图,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研究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接受它,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能独立学习和获得知识;教师要提倡教学民主,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 于质疑,一心进取,并且按照学生个性和潜力的类型实施教学。总之,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改革者,改变陈旧过时的课程实施观念。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需要针对本院校、本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对所采用的教材及大纲进行再编制,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教师的学生观也要转变,打破过去课堂上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来回答问题,打破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习惯,鼓励学生登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使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开发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己去提高学习质量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既可以充当“主角”,也可以充当“编剧”、“导演”、“顾问”,甚至“舞 台监督”,让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从单一的显性教育向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转变

显性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有形教育方 式。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显性教育发挥着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 及受教育者对它们的理解,大多是通过课堂的显性教育完成的。 长期以来,大学生作为一个教育对象被动地接受着 教育者的思想观点,这对生活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自我意识尚不很强的学生还是可行的。但是,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信息科学技 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全新的现 实 背景下,大学生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思想观念和心理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更加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而我们传统 的显性教育教学模式往往重传递、轻思考,重灌输、轻交流,重说教、轻疏导,重外律、轻 内修,这样就忽视了道德选择和价值澄清能力的培养,缺少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弱化了社会实践环节,这种教学方法如果使用不当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 用。

隐性教育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无形教育方式。它具有隐蔽性、平等性、愉悦性、灵活性等特点,有效地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北京师范大学周之良教授说:“如果说中小学生的压力是升学,那大学生的最大压力是成才。如果说过去的德育课更注重讲‘大道理’,现在德育课就是要把这些大道理渗透到生活中来,用来指导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必然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运用隐性教育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把教学目的隐藏在各项隐性教育载体中,论道而不说教,述理而不生硬,使各种思想信息通过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悄悄渗入学生的心田,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由于学生是在陶醉、兴奋、愉悦等情感中无意识获得熏陶的,因而这种教学不会引起学生的抵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教学中那种居高临下 的 说教和单向灌输的做法,在把握好外显的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系统性、严谨性、前沿性的基础上,在教育者的价值观念、教学态度、授课方式、个性特点与师生关系 上下功夫,使整个教学能在宽松、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愉悦性 ,引导学生在理性和感性的交汇中,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

渗透式教育既是隐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 途 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隐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构建课堂、学校、社会三 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以一定的载体环境和文化氛围,巧妙 地借助语言、文学、体育、艺术等工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并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 形成优良的班风、校风和社会风气,使大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这种方式具有“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功能。也可以 组织学生通过参加专业实习、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从而增强大学 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由灌输型向引导型、由说教型向渗透型转变,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 效性。

三、考核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试卷评价向多元的人文化评价转变

过去,我们基本上是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其考 核方式也多与其教学方式相一致,形成了“课上记笔记,课下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单一 模式,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好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单一的考核方式,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对大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测定 ,但实 则是对大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扼杀,是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态度、行为转化的弃之不顾。这 样 的考核,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目的。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4

一、以完善的机制作保障

首先,教学计划中要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具体的保障措施。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明确的要求与可行的考核奖惩办法,对体现在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有明确的材料要求;其次,在教学运行管理中,要使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经常化,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检查达到制度化,教学管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化;最后,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对教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考核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评价时,要注意做到教育目标与结果相结合,注重结果;教育过程与效果相结合,注重效果;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注重内容落实。采取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生、同行互评的方式,力争形成一种人人关心思想政治教育、人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的良好机制。

二、以高尚的人格做表率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少数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不尽如人意的原因部分是由于信任危机,教师对管理者、学生对教师人格的不信任造成的。不信任会对来自不信任对象的教育采取本能的抵制态度,而令人敬佩的人格却具有令人“不令而从”的力量。因此,加强管理者及教师的人格修养,发挥人格渗透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加强管理者的人格修养。一是严把选拔使用关,在选拔使用管理干部时,一定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来考虑,要把那些作风正派、品德高尚的人选拔到管理岗位,这样做的过程实际上本身就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教育过程;二是建立思想政治表现考核及其一票否决制度,把管理者的思想政治表现作为其任职、晋职晋级的决定性指标,严格考核,严格管理。三是建立经常性的群众测评机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其次,要注重管理者的学识水平,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由于各个领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他们可以从自己参考性的建设性意见。他们之所以能提出这些建设性意见是因为他们没有离开并精通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而离开这一领域的深刻的研究也许就不再那么具有建设性。换句话说,他们对另一座山顶看得清晰是因为他们站在相邻的山顶上,如果把他们请到另一座山顶,他们也许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们认为管理者的学识水平是其管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其管理质量又直接决定其在师生中的威望,而威望正是人格力量的范畴。最后,要加强对教师人格修养的教育与督导力度,充分发挥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渗透的作用。

三、以细微的工作求实效

首先,教学管理要树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和全程负责的意识,充分发挥各方面尤其是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优势。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是保证在宏观系统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其次,要通过有效管理,使教师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格行为的过程。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5

一、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情况

(一)有效探索

在考察中贯彻执行相关考察任用规范文件,坚持三个原则,四个结合。处理好三个关系。三个原则是,在继承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考察方法的基础上,坚持改进、完善、创新的原则;立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原则:易于操作的原则。四个结合是,领导与群众结合,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结合。定期考察与日常考察、专项考察结合,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

(二)相关做法

对考察干部做深层次的了解,通过查阀干部有关工作、会议等材料,从中考察干部是否具有牢固的群众观点、是否自觉坚持群众路线。

一是查阅下基层调研工作记录,下去多长时间,下去后干些什么,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二是考察理论政策水平,不仅要看干部是否参加了中心组学习,是否参加各种培训,而且看写了多少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三是扩大运用考试考核方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的考试,测试其素质,推行上岗位前考试。同时定期进行理论政策知识考试,重在检验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四是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在求真上下功夫。民主评议要评充分、议彻底。评议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对面地议,评议结果要公开,让参评人员感到组织部门对评议结果认真负责,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责任感。五是参评人员范围要适当扩大,除同级干部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外,应尽量多地让本机关干部参与评议。个别谈话要广泛深人,要与考察对象上级、同

级、下级逐一谈话。多听取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意见。

(三)下步打算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二是开展“主题思想教育。针对领导班子中存在的奢、浮、懒、粗、散等问题,对症下药、抓根治本。三是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任前考试,任期考核制度。

(四)思路建议

1、增强素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通过党校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理论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使全体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有大幅提高。

2、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基本知识,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正确把握经济规律,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3、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转变一些不适应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管理经济事务,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接受人民和法律监督与制约的观念,自觉做守法、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模范。

4、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总既要全面认真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清醒地认识本地区部门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等有,认真做好“结合”文章,还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集中精力解决一些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典型案例收集

2019年太原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太原市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评价办法(试行)》,对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评价适用范围、内容、方法、运用作出明确规定,提出政治素质考察评价结果要与干部教育、管理、奖惩、使用结合起来,提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结果要与选拔任用挂钩。

突出政治标准,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重点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进行考察评价。将实行正反向测评、“多考合一”、坚持一线介入考察、发挥党组织审查把关作用、开展定期分析研判和多渠道了解掌握等6种。

一是实行正反向测评。干部考察时,要求所有谈话对象实名填写干部政治素质正反向测评表,对干部政治素质进行正反两方面专项测评。

二是实行“多考合一”。把年度综合考核、日常近距离考核、党建述职评议、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结果等结合起来。

三是坚持一线介入考察。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军民融合、环境保护、扫黑除恶、信访维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的关键时间、关键节点识别干部,深入观察了解干部最真实情况。

四是发挥党组织审查把关作用。党委(党组)对人选政治表现、廉洁情况出具鉴定意见,实行人选政治鉴定、廉洁鉴定“双鉴定”,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双签字”。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6

[关键词]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改革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是近年来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由于诸多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了困扰教师、学生,并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瓶颈问题。科学而又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更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树立现代创新教育价值观,通过改革考试机制,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体现创新教育要求,全面突破传统应试考试观念

1.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引领社会进步、提高民族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创新教育以追求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它不是教育者被动成型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教育者不断寻求理解、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高等学校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必须认识到以前那些传统应试教育的落后教育思想及观念的弊端,树立现代创新教育观和考试观,对传统的考试观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灌输理论来进行,导致考试过于倚重对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基本结论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结果是学生不仅没有通过考试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不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揭示现实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和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教学要求。

创新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由偏重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把考试真正当作培养、提高和考核学生素质与能力,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2.创新教育要求不断改革创新考试机制。在教育管理体制当中,考试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考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有一个指导、激励和督促作用,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全面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日常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德品行。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方法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考试观念的影响,在形式上以闭卷考试为主,在内容上以记忆性的知识点为主,拘泥于书本知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结论的标准化考试答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考核只是反映学生的记忆水平,习惯于标准答案的人必定思想封闭、缺乏创造性、不能容忍多样性。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完全相悖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型教育目标的要求,无法实现通过考试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停留在了“知”的层次上的考核容易导致“知行分离”的尴尬现象。

科学、恰当的考试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必须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认识改革创新考试机制的重要意义。考核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记忆为主的机械考核向深刻理解理论意义的考核转变,以培养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为宗旨。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意识要融入考试改革的全过程,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重点研究考试内容、形式、评价方式等环节如何改革创新,从而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体现新课程体系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与创新教育不协调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考试改革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统一化,没有提高到创新教育的高度去界定它改革的标准,考试的作用和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考试内容的教材化、陈旧化。长期以来,高校的考试方式只从书本、课程内容出发,局限于指定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几年投有变化,试题更新慢。部分教师根据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出题,往往强调考书中哪部分重点内容或者笔记中的重要知识点,缺乏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经掌握的中学政治理论课内容重复,各门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交叉和重叠部分不做取舍,原理相对滞后现实生活,远离学生的个人实际和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大部分教师会在考前划范围、定重点,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靠临考前强化记忆、复习教师指定的范围,通过投机取巧考试及格就算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没有完全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不能通过考试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缺少了生动活泼的改革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对于“假、大、空”的教学及考核越来越反感。另一方面,这种考核方法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才实学,会对学生平时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误导,脱离生活气息的理论考核会严重挫伤认真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无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偏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的考核,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使更多的学生靠考试临时抱佛脚蒙混过关。

2.考试形式的单一、刻板化。目前,高校考试考核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采取的是一卷式闭卷终结性,考试题型主要是固定不变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等常规类型。这种形式造成学生定式思维的惯性,只重视期末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不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这既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灵活、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不少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开始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进行,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平时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道德纪律表现在考试总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但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一般在70%左右,考记忆性的东西的题型较多,而综合性思考题、材料分析、原理应用题、辨析题等需要思考的题型很少,基本上与前一类无太大改变。一些学生平时不听课、不看书,考试时则拼命背复习题,结果也能过关,“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形象无太大改观。

考试形式的单一、刻板化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传统考试观念的影响,闭卷考核居多,开卷考核少;笔试为主,面试、答辩的形式少。受考试方式的影响,教师的讲课方式和讲课内容尽量做到与考试的方式和内容挂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围绕考试的标准化、精练化的条条框框进行,留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也很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成绩评价方式的封闭、精确化。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一考定乾坤”,重视考核书本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教师在评卷时采取封闭式考评,事先做好标准答案和采分点,不同题型组成的试卷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师生比例的失衡,为减少评卷工作压力,很多题型采用计算机评分。评分过于注重划一、记分方式容易,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分析资料和论证观点的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考查,也无法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全面思考、深入分析和评判、发表有创意的个人见解的能力。这样扼杀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扼杀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无形中误导学生重记忆轻能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教学效果的检验也不同于专业课,大多采用百分制的记分方式过于追求精确化,过分依赖于考试的总结。忽略了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对个人影响的“隐性”意义和其考试的诊断性、导向。这样容易把教学引入歧途,走入片面追求分数的误区,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三、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考试机制

在新形势下,面对当代青年大学生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起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意识,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创新考试机制的重要性。从改革传统考试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程为主要思路,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的能动性、积极性,摸索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考试机制。

1.由传统的“单一阶段”转换为全程考核。考试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考试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所以考试改革必须本着服务于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来进行。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通过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提高道德教育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思考和分析具体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由传统的“单一阶段”转换成全程多元化考核。就是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不仅仅表现在由期末的好成绩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更体现在要将这些理论逐渐内化成为自身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不仅体现了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立场以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而且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基本道德准则、法律规则的遵守以及对崇高道德境界的追求。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鉴于这一特殊性,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程的考核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知识构建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切合实际的考察与检验,通过一次次考核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最终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在全程考核中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和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深层次问题的深度探讨。另一方面,在全程考核中注重了学生的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等在总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教学互动。不仅消除学生从内心对于考试的恐惧,还有利于改变过去临考磨枪的学生模式,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和体验。

2.由“一卷式”转换为复合型多元化考核。标准化的 “一卷式”闭卷考试模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但很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进头脑”的教育目标。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形成高尚的道德行为而学习。必须从考试的每个环节上入手,尝试建立复合型多元化考核机制,使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考核内容上,要根据各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目的,以能力考核为主,把死记硬背型基本知识试题压缩到合适的比重,重点考核强行记忆必须掌握的重点理论知识,内容不能太多。将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学习过程纳入考核体系,科学制定包括考勤记录、课堂提问成绩、课堂纪律等恰当的成绩比例,从而督促学生重视参与式的互动教学过程。同时,可以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在方式与手段上,设置多项考核模块,以学分制形式将成绩评定多元化。可以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闭卷侧重考核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围绕着传统试题类型如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等进行。开卷侧重考核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材料题、案例分析、问题综合探讨、课程论文等题型展开。同时,可大胆在平时和期末尝试面试,着眼于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面试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采取课堂提问、讨论、演讲、指定命题等方式进行,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3.由注重知识转向强化实践能力的考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实践性的增强决定了在考试中要体现理论结合实际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利用假期、周末和课余安排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国情的了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并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把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形式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把实践教学制度化,通过调研报告、小论文、热点专题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孙银莲.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2).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组部、《关于建立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各单位干部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促进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现就建立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的重要性

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是规范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政治理论学习质量,检验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这一制度,是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对于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进一步兴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考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考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标准和考试体系,逐步实施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考试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注意实效原则。既要考后备干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情况,又要考后备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把考试重点放在学以致用上。二是考用结合原则。把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政治理论学习的考试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便于操作原则。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后备干部的特点,确定具体考试方案,增强考试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三、考试对象

考试对象为后备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市委负责对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考试,区(县)市委、市直战线党组织负责对所属单位科级后备干部进行考试。

四、考试的主要内容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党史党建基础知识;市场经济和金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2知识和时事政治内容等。重点考核后备干部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同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省、市相关重要文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考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以及运用理论指导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五、考试形式

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一律实行集中闭卷。

六、组织领导和步骤

考试在市委干教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实施。市委组织部确定、组织参考对象,市委宣传部为主组织考试、市委组织部参与有关具体工作。

考试与后备干部调整同步进行,第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若届中调整新补充的后备干部,必须通过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分别建立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档案。档案中,除填写考试成绩外,并对述学、评学、考学进行综合评估。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8

一、考核原则

考核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

二、考核范围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各工作部门,县纪委、县法院、检察院、群团组织、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县属科级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三、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的经常性考核。平时考核由县委组织部根据县委的安排组织实施,或根据工作需要报经县委同意后组织实施。平时考核可通过检查工作、个别谈话、专项调查、派人参加民主生活会和工作总结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2、任职前考核。根据拟提拔干部和拟任职部门、单位的具体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县委组织部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略阳县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以及其它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3、年度考核。县委成立科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领导小组。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担任,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人事局、监察局负责同志为成员。年度考核由县委考核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由组织部门依据《略阳县科级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暂行办法》和《略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结合班子考察,每年年终进行一次。

四、考核内容

以百分制的形式对各项考核内容进行量化。

㈠领导班子考核内容(100分)

1、思想政治建设(30分)

(1)学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集中学习的内容、次数,以及安排、指导、督促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学习的情况;

(2)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政治斗争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3)实践宗旨情况。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包括在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方便群众、改善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4)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按规定召开民主生活会,能否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否制定有议事制度,领导班子在研究重大问题时是否按规定召开了会议,会议是否做到了畅所欲言,并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策,会议记录是否完整;

(5)班子建设情况。能否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工作是否协调;

(6)廉政建设情况。包括执行中纪委各项规定和省市委有关廉政制度的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有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发生。

2、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20分)

⑴联系实际制定、落实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情况;

⑵贯彻落实上级组织各项决议和县委、政府的决议决策,抓经济建设的情况;

⑶科学决策的情况。本年度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否科学,过程是否民主,效果是否明显;

⑷工作改革创新的情况。在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实际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措施;

⑸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包括决策是否科学、果断、正确,组织协调是否及时。

3、工作实绩(50分)

[1]各乡镇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内容

(1)完成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情况,包括国民总收入、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和较上年增幅,注重考核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情况,包括发展教育文体事业,科技普及与推广,改善社会卫生环境的措施、效果;

(3)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包括人口出生率、一胎、二胎和多胎情况,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包括落实各项治理措施情况,刑事案件、社会治安案件发案指数、死、伤人数和发案率与上年的减、增情况,在消除不稳定因素方面采取的措施;

(5)抓党建的情况。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有无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效;

(6)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

[2]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内容(50分)

⑴县委、县政府及上级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⑵部门、企事业单位年初工作计划中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展的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与上年度相比有哪些进步;

⑷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情况。在行业政策的制定、贯彻落实上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⑸在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及抓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㈡领导干部考核内容(100分)

1、思想政治方面(20分)

政治理论素养。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情况。全年学习的内容、篇目、记笔记和写心得体会数量。

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方向、原则上的立场、态度,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联系群众,自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情况。

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质。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坚持原则、严守纪律、谦虚谨慎、克已奉公、廉洁自律、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的情况。

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发扬民主,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

2、组织领导能力(15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过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组织协调、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的能力。尤其是在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是否提出过有成效的意见或措施。

发现人才、培养干部、知人善任的能力。

对正职领导,还要重点考核其驾驭全局、处理重要问题的能力。

3、工作作风(15分)

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情况;一年中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的次数和内容。

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严谨细致、勤奋敬业的情况。

4、工作实绩(40分)

在完成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以及所取得的绩效等。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按分工突出其业务特点,具体考核完成当年工作目标任务和业务指标情况;乡镇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要按分工突出工农业生产等经济指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财政税收、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生育和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综合治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

5、廉洁自律(10分)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遵守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加强教育、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属人员有无不廉洁问题。

五、考核程序

1、考核准备。根据县委安排,考核工作由组织部门组织成立考核组。

2、召开述职大会。考核工作开始后,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代表领导班子及个人作年度工作总结报告,领导班子其它成员作述职报告。总结和报告要实事求是,不扩大成绩,不隐瞒缺点或错误,事实清楚,简明扼要。参加总结会的人员应包括考核对象所在单位(部门)的中层干部、下级单位的负责人、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人数较少的单位可扩大到全体干部职工。

3、民主测评。参加总结会议人员填写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表,由考核组收回,并进行统计汇总。民主测评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

4、个别谈话。谈话对象由考核组确定,一般应包括下级单位和内设机构的负责人,考核对象本人和其它熟悉了解情况的人员。乡镇的要有一定数量的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谈话时,考核组应有两名以上人员参加,并做好谈话记录。

5、调查核实。考核组在考核中,可采取查阅资料、采取核实有关数据、审计、实地考察、专项调查、征求意见等方法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了解。

6、撰写考核材料。考核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考核材料,并向县委报告考核情况。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材料应包括:考核工作的简要情况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民主测评及考核总评情况,考核组的意见和建议。

7、综合分析、评定考核结果。年度考核等次评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核组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在测评表上逐项评定考核分数并进行汇总,统计出被考核的领导班子和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得分。由各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的总体情况提出初步意见,报考核领导小组审议后,提交县委审定。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优秀等次的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领导能力强、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好、工作实绩突出、清正廉洁;民主测评优秀、称职票达90%以上,其中优秀票占有效票60%以上,测评分在90分以上。

当年“优秀”等次的领导班子总数不超过应考核领导班子总数的20%。

称职等次的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组织领导能力较强,联系群众,工作作风较好。工作实绩比较突出,能做到廉洁自律;民主测评称职以上票达70%以上,测评分在70分以上。

基本称职等次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组织领导能力一般,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能基本完成本年工作目标,但工作实绩不突出;民主测评基本称职以上票在60%以上;测评分在60分以上。

不称职等次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组织领导能力差,不能胜任现领导职务;在领导班子中闹无原则纠纷,严重影响班子团结或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工作不负责任,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较大损失;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工作实绩差;廉洁自律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已有查处结论,造成较坏影响;民主测评基本称职以上票在60%以下或不称职票达到40%以上;测评分不足60分。

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受到党、政纪及以上处分的,除个人本年度应评为不称职外,领导班子不能评为优秀。

在年度考核中领导班子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其领导干部不能被评为优秀;领导班子被评为称职的,其正职领导干部不能被评为优秀。

8、反馈。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和优点,指出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要求。被考核的领导班子应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整改措施,并向考核机关报告,同时将有关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反馈可采取两步进行:

⑴考核组在考核结束时,就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与被考核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或领导班子成员集体或个别交换意见;

⑵考核等次评定之后由考核组及时将结果通知被考核单位主要领导或被考核对象。

六、考核结果的运用

1、任职前的考核要充分利用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做好补充了解。考核结果的使用要依照《略阳县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和省市有关考核及考核结果使用的条款规定进行。

2、选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的人选,应从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称职的干部中产生。

3、领导干部在当年考核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的,一年之内不能提拔使用,并由纪委、组织部对其提出诫勉,限期改进。连续两年评定为基本称职的,调整职务。

4、领导干部在考核中被评为不称职的,应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予以降职降级或辞退等处理。

5、领导班子被评为不称职的,领导班子成员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领导班子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党政主要领导应降级使用或免职。

6、考核中发现领导干部有违纪问题的,交纪检、监察机关查处。

考核工作结束后,领导干部综合评价材料交县委组织部存入本人档案。

七、考核纪律和监督

1、考核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考核。实行考核责任制,考核人员和考核组长要在考核材料上签名,对考核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

2、考核工作实行亲属回避和其它必要回避。

3、考核对象要正确对待组织考核,如实汇报工作和思想,客观反映有关情况。

4、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客观、负责地向考核组提供真实情况和数据。

5、在考核工作中,考核人员和考核对象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⑴不准凭个人好恶了解和反映情况;

⑵不准借考核之机谋取私利;

⑶不准泄露属于考核机密的内容和情况;

⑷不准故意夸大、缩小、隐瞒、歪曲事实;

⑸不准搞非组织活动;

⑹不准设置障碍、干扰或妨碍考核工作;

⑺不准弄虚作假,向考核组提供虚假数据;

⑻不准对反映问题的人打击报复。

对违反纪律的,视其性质、情节和后果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考核结果失实的,宣布考核无效,重新进行考核。

6、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对考核工作实施监督,支持、鼓励群众监督。认真受理下级机关、干部群众的检举、申诉,并按职权范围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9

一、实施“综合评估”考核方法的具体步骤

1. 制定“综合评估”考核目标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考核目标的内容,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统一。在制定考核目标的具体内容中,通常把知识考核目标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能力考核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觉悟目标则体现在认识问题和行为表现两方面,做到知和行的统一,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集中体现。此外,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社会调查的态度,关心时事政治的态度等,也应列为觉悟考核的内容。

2. 确立“综合评估”考核目标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即在收集、筛选、确定评估指标时,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要求,更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我们把知识、能力、觉悟的比例分别定为50%、40%、10%。

激励性原则。在“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时,利用评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对学生持有较高的评价和期望,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积极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读议小组的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民主评议的方法,最后评定学生的成绩。

可行性原则。确立的评估指标与方法,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使多数学生能接受,要容易掌握,容易操作,运用简便,不要繁琐。在确立知识、能力、觉悟三个项目中分别确立各自的评估因素,并分别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例如:知识方面,评估因素有预习、复习,课堂提问, 独立作业,期末口试、笔试等;能力方面,评估因素有五分钟演讲,论辩会,社会实践与撰写调查报告、小评论、小论文等;觉悟方面,评估因素有课堂学习的态度,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关心时政的态度,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态度等。

二、实施“综合评估”考核方法的应有尺度

1.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纪等素质方面的教育,包括政治方向、立场、观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公民意识,行为规范与理论素质以及交往、实践、分析等能力素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这样的教育目标,我们就要寻找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而最终的评价应追求的是实施这个素质教育目标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通过对事物的评判,对是非的辨别,对价值的取向表现出来的,而这些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逐步表现出来的,而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比较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素质。因此,考核评价应联系学生的行为表现,应考察学生在某一阶段内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行为表现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结果。

2. 认知考核和思想行为考核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课考核评估的探索和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观点,即把思想政治课上的行为表现与操行评定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思想政治课的考核评价就必须同与之相关的行为表现相联系,而不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整个思想行为表现,即大德育中的行为表现。虽然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是相通的,但不是等同,思想政治课的考核评价终究不能替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而只是整个学校大德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界定,与整个学校的大德育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有人认为,既然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可以等同起来,其实,思想政治课的行为表现与操行评定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表现在:评价对象都是学生,评价内容都与中学素质教育目标相联系,评价过程中都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方式都是具体条目,结合平时记载在期末进行考核评价。不同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作为思想政治课考核范围的行为表现的成绩评定具有变动性,即评定的角度、项目、内容应根据学生年龄和所学课程的变化而变化。如高一的哲学常识的学习,就可以与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相联系,可从他们对某些事物的评判,对价值的取向上来评定;高二的经济常识的学习,就可以引导学生与经济活动中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教育相联系,树立健康的市场经济意识。而评定这两个年级学生的行为表现的角度、项目、内容侧重点就不同。行为成绩评定,是测试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所讲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与知识点有关的思想素质状况,这与一段时期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行为考核要体现教材本身的目标要求,限制考核范围和制定考核标准。而操行评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根据中学生手则,以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评价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就此而言,不同年级学生的操行评定无太大的差别。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意见篇10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一流领导班子。在局直属各单位领导班子中继续深入开展以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廉政建设好为内容的“五好”班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群众满意度。

2、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组织完成部分司法所和局股室中层领导干部竞聘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1、按照省厅、市局和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部署,继续扎实有效组织开展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从严治警树形象,执法为民保平安,争做雷锋式司法行政干警”主题实践活动,适时在全县范围内,评选产生“十佳人民调解员”和“十佳法律服务工作者”,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表彰,在全社会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同时,做好司法所人员的调配工作,争取每个所有两个人在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规范干部人事工作。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针对《公务员法》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妥善解决。上半年举办全局公务员管理工作培训班,全面提高公务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真完成省厅和县委组织部领导干部调训和培训任务,建立、完善干警教育培训有效机制,全面加强法律服务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形势任务教育,夯实干警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宗旨理念。

4、今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以学政治理论,学业务知识,创建“五好班子”,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服务和谐社会,服务经济发展为内容的“双学、双创、双服”专项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法服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深入学习,进一步促进干警思想作风建设

一是大力促进工作作风。

二是大力促进民主作风。

三是大力促进纪律作风。

四是大力促进为民作风。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树立司法行政干警良好风尚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二是进一步提高自律行为。

三是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

四是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

(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人类历史上关于法治的基本精神,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5个方面。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加强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全市司法行政干警务必做到,端正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巩固和深化“双执”专项整改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好职能。

一是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态度。

二是要进一步端正执法行为。

三是要进一步端正责任意识。

(4)、深入学习《文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司法行政干警队伍

《文选》汇集了同志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深入学习《文选》,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必须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实际,认真学习实践,不断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继续深化认识。

二是突出能力建设。

三是坚持服务创新。

四是深化发展意识。

五是树立群众观点。

六是加强党的建设。

(5)、深入学习*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提升服务平安、和谐*能力

一是紧紧围绕中心,大力提升法律服务能力。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提升法律保障能力。

三是积极探索,大力提升法制宣传能力。

5、出台新的机关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实施办法

进一步完善年度考核,加大考核工作力度,根据《县委组织部、人事局关于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出台新的平时考核实施办法和年度考核实施办法,新办法把德、能、勤、绩、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同时,强化了对机关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情况的考核。

新办法与原办法相比有以下新的特点:一是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完善了考核指标体系,增强了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考核指标体系依据考核目的和考核内容设定,体现了机关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素质、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要求,并设制了《平时考核量化测评表》和《年度考核量化测评表》,分类组织测评,将量化测评结果与定性考核结果相结合,提高了年度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二是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各有重点,互有补充,平时考核是年度考核的基础,年度考核要以平时考核为依据,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考核的20%。平时考核又分每季量化测评(占50%)和分管领导检查评审工作手册工作记实(50%)。工作人员每日应在平时工作手册中如实填写工作记实,由考核人按月查阅被考核人的工作记实,重点检查其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并对考核人作出当月议事评鉴。三是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人员多参与考核过程,使考核结果综合反映了各方面的意见。四是严格掌握标准,增加考核区分度,加大了择优汰劣、调整不称职工作人员的力度。严格按照省制定的年度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标准确定考核等次,连续两年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综合分值为末一至二位的人员,可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被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人员,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按职位要求进行基本素质培训,并按有关规定调整其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三)扎实做好内外宣传工作

为反映全系统的工作业绩,展示队伍的良好形象,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影响。

一是抓服务发展新举措的宣传。

二是抓各项工作活动的宣传。“五五”普法的启动宣传为新一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继续抓好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的宣传工作。

三是抓全系统的典型宣传。

(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1、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今年在局直属各单位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组织健全、班子坚强、工作规范、作用明显”为内容的标准化党支部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