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十篇

时间:2023-04-04 08: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1

王华民

Q:392171749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我发现了是中的没。

大自然中,春意盎然,花草树木都很美。小草虽然没有牡丹、杜鹃那样美丽,但它是坚强的,它经历着风吹雨打,电闪雷鸣。水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水平如镜。山有的太峻了,有的太尊了,还有的太贵了。是多么美丽,我不惊一颤,是什么颤动了我?是自然中的美。

你看,在那教师办公室的窗台下。老师还在辛勤的批改着作业,老师您的家人、亲人还等着 您回去吃饭呢!那一瓶又一瓶的用尽的墨水瓶,那一支又一支写坏的红笔。不知这些年来,您用尽了多少墨,用坏了多少笔。老师您辛苦了!您又辛苦了一天,就别为我们费心了!啊,多么好的老师,多么感人的情景呀!

应着日落的余辉,小道上一点黄晕的光。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这时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同学便立刻上前帮助,扶着老人走向了远处,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身影渐渐消失,我的心瞬间变得温暖起来,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多么美好的时刻。楼道里灯还亮着我知道,这一定是哪家的孩子还没回来,爸妈怕他害怕,点着灯等孩子回家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啊父亲,母亲你们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起,你们给予了我多少爱的付出?还将要给予我多少?啊,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爱着您们!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2

大自然的美,存于你,存于我,存于天地万物--"只要你懂得欣赏,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是的,发现的灵动点激了美的焕发。美,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有时,她会不经常的出现在你的面前;有时,他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美无处不在,但是这些美却需要人们去发现。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他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是啊!一个人的美,他不仅要美在外表,更要美在内心。一个美的心灵,要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只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下去,才是完善的美。

以前,我对美的认识并不是很多,那时,我以为一个人长得好看就是美。但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美的看法。

记得那是我十岁那年 。有一天,我在空地上踢足球。突然,我发现有两个过路人在背后对我指手划脚,还小声嘀咕说:"瞧,他多胖,这么小就这么胖,不知道长大会变成什么样?"说着,他俩走开了。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想:胖就胖呗,有什么奇怪的,天下又不止我一个人胖。但是,他俩的话又提醒了我,对啊!要是我就这么胖下去的话,那……我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了。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 游戏 生活体验 课堂外 生活观察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十多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学习、观摩交流,我发现尽管很多美术课教师备课认真、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评价面面俱到,但美术课堂却缺乏灵动、创新和勃勃生机。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美术课更多的是:有的老师经常让学生临摹,而且要临摹得像;有的老师固定地讲20分钟画法,教师示范,学生在剩下的时间里完成作业。这样的美术课,学生画得很累,课堂上也没有欢乐、没有活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虽然认识还比较简单,但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美术课要顺应这些特征,让美术课充满想象、充满活力。

如何让小学的美术课富有生机,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全面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让美术教学根植于生活,从生活中激趣,从实践中提高。

一、从游戏中挖掘,让孩子在玩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孩子能自由、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是孩子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得更主动、更投入。如在《画自己》一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将一名学生蒙住双眼,通过其他同学的特征描述,猜出另外一名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到了什么是人物的主要特点,并且抓得非常准,在表现时更是非常出色。

二、从生活体验中感悟,让孩子在体验中把握美术的内涵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地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 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

三、从课堂外获得,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中激发审美情趣

我们几十年来甚至上百年来形成了一种习惯,上课进教室。教室确实是我们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场所,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我们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减少束缚感,营造自由、大胆创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如在《美丽的天空》一课中,我就带着学生走出了教室,来到操场上,躺在柔软的垫子上仰望天空,让学生边说边看边想,尽情地感受天空中的一切事物,然后再进行创作。结果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还加上了自己丰富的想象。

四、从生活观察中联想,让孩子在发现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4

【关键词】美术;课堂;生活;兴趣

【Abstract】New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art of teaching knowledge framework,more from the educational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the art curriculum. In this paper,from the student life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knowledge, through a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the formation of fine arts literacy,cultivate noble sentiments. Classroom in order to better reflect the leading role in teaching.

【Key words】Fine Arts; classroom; life; interest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54-02

美术课堂教学,是具有审美潜能的师生与具有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师生心灵愉快的和谐状态。人们总是觉得艺术的美与现实生活是有很大距离的,但其实不然,艺术高于生活,但是一切素材的搜集都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与交流, 在生活与美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美术课堂走进生活,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身边的地方资源构造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因地制宜,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材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以美术教材为基本,再根据本校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校内外资源向外拓展,向生活拓展教学内容。我所在的学校就是一所城郊结合的学校,这里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其父母大多务农或是在外打工,比起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多层面接触美术的机会要少得多,这就更要求我合理的重构教学内容,从生活出发,找孩子的闪光点。如七年级上《搭架子》这一课,我挑选了与他们生活更为接近的“民间编织”(这里的民间编织艺人较多),我把整个班分为四个组,分别到各个寨子去向会编织的艺人学习编织技术以及编织的来源,回到学校后,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尝试“教”与“学”。虽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状况,如:过于紧张、表达不完整等,但孩子们很享受这个过程,课后,我还布置了作业:用你所学到的编织方法为家添置一件物品。在作业展示时,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小篮子、小草鞋、小蟋蟀……。这堂课经过教学内容重组,利用当地资源,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民间编织的了解,还提高了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让学生们懂得了生活中到处有美的存在。在八年级《珍惜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时,我根据地方特色,设计了《森林之城――爽爽的贵阳》, 以贵阳风景优美的宣传片导入,我以导游的身份出现,带领学生游览贵阳。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也做一次导游,分组讲解自己游贵阳时所了解的甲秀楼、青岩古镇等的建筑艺术特色,找一找城市雕塑,评一评身边的美术现象。学生便能认识到,贵阳的美不仅来自良好的绿化、各种风格的建筑物,还有艺术家创作的雕塑。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学生感悟到美术与大自然、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环保意识。

二、走出课堂,感受自然,体现身边的美

我们可以将课堂放在户外,让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可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而且作品富有真情实感,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能得到自由发挥,在大自然中传授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草丛中》,我带学生去学校后面的草坡上,观察不同小草的颜色、形状、纹理以及光源带来的色彩变化,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老师,没想到小草还有纹理”,“老师,小草有好多小宝宝啊”,“老师,这根草有点像月亮”,“老师,这算不算渐变”……通过这节课的仔细观察,孩子们都有新的收获――笔下的小草有了生命,有了动感。在上《身边的线条》一课,我先让学生们寻找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线条, 学生找出了窗户、梳子、电线、头发、马路、斑马身上的花纹、山川、河流、梯田,我接着启发他们观察这些线条是怎么排列的。它们有平铺直叙的、有序的、无序的、交叉的,体现了不同的节奏。然后我播放一段音乐,让同学们听听节奏是舒缓还是激烈,有没有变化,我从旁提示,线条能表达不同的节奏,像音乐一样,我们可以将这种节奏变化用线条画出来,加深体会。这节课通过对自然界、美术作品中的各种线条的欣赏,使学生体会到线条具有节奏变化的美感,认识线条能表达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事物的方法和能力。

三、创设个性化的美术课堂,追求个体差异

美术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美,感受到美的真谛与价值。比如,在教学《我的成长》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每年自己过生日时拍的照片,让他们观察照片中人物形象的神态举止,照片中生日蛋糕的形色等等,并通过对照片的回顾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浓浓的关爱、朋友对自己浓浓的友爱,这样整堂课就生动真实,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了亲情美、友情美。本教学片断围绕着“我的生日照片”,展开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艺术个性会更自然、更大限度地展现。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释放情感的空间,交流生活的感悟,在成长的故事中领略多彩的人生。

四、综合体现美的价值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真实、丰富的、富于幻想和创造性的。“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趣味性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美术创作的源泉,用互动片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来体现美的价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个,观察欣赏所获得的感受,动手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卡通形象。如让学生画我最喜欢白雪公主、葫芦娃、咖啡猫、猪八戒、灰姑娘,我最喜欢同学,我最喜欢老师,我的母亲………,让同学们制作的贺卡片、采摘大自然中的野花、野果等进行相互赠送活动中,在探索、寻找、体验与感受中,学生学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愿意表现,每个学生思维火花的亮点都在不断涌现。让美术课堂走进生活,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所说:“我们通过美术这个学科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人,更不能造就画家、雕塑家、设计家,而是在普通的教育中,透过美术教育获得全面协调发展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人”,新课程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范丹丹,《如何让小学美术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相适应》中国校外教育 2008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5

有人说什么是真善美?其实很简单。真善美就是一种正能量,像阳光,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照耀着我们的心,陪伴着我们成长。共同阅读初中真善美伴我行演讲稿最新,请您阅读!

初中真善美伴我行演讲稿1“真善美”多么美好的一词,它赋予我们人类发自内心最深处的一种真诚。朴实。善良的传统美德,生活中太需要这样的人出现。如果我们每一位少年都做到了“真善美”,那么人类将会少出现乞丐。流浪汉等等……我们应该多给他们内心深处的温暖与真诚的对待,世界将会变得更友好与美好。

“真善美”是我们少年必要做到的。说起“真善美”,你可能以为它离我们很远,其实“真善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看!在公共汽车上,有不少少先队员正在给一个个老人家让座。瞧!在大街上,有不少人把怜悯的目光投向乞丐,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钱,交到他们的手中。再看看希望工程那里,一位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献出自己宝贵的零花钱,用他们的爱心搭起一座座桥。还有在大马路上,扶着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的少年也是无处不在……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用我们那一点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拥有一颗纯洁。真诚。善良。美好的心吧,让我们做一个“真善美”少年吧!

初中真善美伴我行演讲稿2生活是一首歌,唱出了感恩之心;生活是一幅画,画出了包容之美;生活是一部漫长的旅行,走出了生活之美。

感恩之美,感恩父母,感谢亲友,感谢大雨里为你打伞的人,感谢为黑暗中默默陪你的人,感谢在你伤心时逗你笑的人,感谢在你生病时坐车看望你的人,感谢总是以你为重的人……使他们组成了你生命中的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使你成为了善良的人。何为感恩,当你走在人造桥上时,应该感恩造桥人的辛苦;当我们坐在一座树下乘凉时,应该感恩栽树人的辛劳,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包容之美,大地对树木的包容,才使树木有机会茁壮成长;树木对鸟儿的包容,才使鸟儿有机会站在树梢上唱歌;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由此可见,包容是如此重要,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包容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你随随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弃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种善良的结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包容是一种幸福,能够包容别人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种幸福!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琐事困扰中作茧自缚,更不能在无尽痛苦中度过。

生活之美,生活是一部漫长的旅行,我们在这场旅行中走过了沼泽,留下了脚印;走过了沙漠,留下了汗水。在飞速发展的年代,出行不必再骑马,坐马车,只需登上飞机或乘上飞机,原本几年的路程只需几天甚至几小时即可到达,当我们坐在飞机上,尽情享受科技的杰作,欣赏从万米高空下方的美丽,却失去古人骑着马游山玩水的情趣;当我们想念远方的亲人时,只需花几分钟写一封邮件发给想念的人,却少了古人寄出的信中那浓浓的思念。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因为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美的极致便是安详,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人如果能抛弃偏执,丢下无谓的烦忧,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的美和喜悦便会不请自来。生活不都是快乐和幸福,同样生活也不可能全是落寞和寂寥。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阳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花草树木,清新而爽快,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大海,寥廓而深远……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一般而言,人的心灵有多扇窗。打开透视美好的心灵之窗,您就会发现即使是别人看来不值一提、平常的事物原来都有美好、可爱之处。所以,抛开世俗的荣辱得失、情感纠葛,重新审视自己,只要打开美的心灵之窗,就能发现生活的美无时不在,无刻不存。

感恩之美,包容之美,就是这两种中华传统美德组成了生活之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发现就能找到。

初中真善美伴我行演讲稿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让真善美飞遍全社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善美无处不在,有的人认为,只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出美得精神,做小事是体现不出真善美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错了,要想让真善美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那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昨天吃过早餐,我打开电脑,上网浏览一些最新的新闻报道,网上的这样一则消息深深吸引了我:某某市昨日发生一起抢劫案,某单位出纳到银行取钱,在回来路上遭歹徒抢劫,路上的行人见义勇为,纷纷加入到追捕歹徒的行列中。歹徒见无路可逃,就将抢来的钱撒得满天飞,妄想以此吸引追捕人群,可是追捕人群中没有一个人见钱眼开,个个紧追不舍。歹徒终于被抓住了。接着大家齐心协力把被歹徒撒飞的钱检回,一清点,居然一分不少,钱又回到了受害者手里。

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们,让我深受感动。他们与受害人素昧平生,但在这紧要关头,没有一个人退却,更没有一个人见利忘义。他们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使正义得到伸张,使弱者得到保护。

以前,常常听到人们在议论: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但是,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社会上虽然存在某些丑恶现象,但是绝大多数人是有正义感的。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弘扬了真善美。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让正义得到发扬光大,让那些假丑恶没有生存的余地。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馨、更加美丽!

社会是一个美好,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处处皆有爱,处处皆有美。罗丹告诉我们,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星期六,我坐公交车去大武口上课,因为车上的人很多,我被夹到中间,进退两难,我在人群中艰难的呼吸着。这是有一位阿姨给我让了座,我很高兴。正当我坐下时,我看见了一位老奶奶也没有座位,被挤得前后摇晃,我想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可是,我又想这么不容易才弄来的座位,不能让。就这样,我在私欲和理智中挣扎着。最后,我对老奶奶说:奶奶,您坐吧!这时,周围向我投来了赞扬的目光。我的心比吃了蜜糖还甜。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了我也有一种真善美的精神。

同学们,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有一个弱者在你面前,你的心里一定会有一种私欲和一种理智在做斗争。两种想法,必有一种会胜,也有一种会败。因为大家都是人,强者是人,弱者也是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争强好胜,而是要互相帮助,这样才有我们生活的价值。如果两种想法,理智胜了,就如同黑暗中有亮了一盏明灯,如果这样的灯光多了,我们身边的黑暗也就少了。如果私欲胜了,那就是黑暗中又少了一盏明亮的灯,那样就给黑暗给了一次机会,让他传染全世界,你想想,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主人,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自觉弘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使我们在幻想和现实两个世界里永远不会迷失自我,使我们的生命之水永不干凅!

谢谢大家!

初中真善美伴我行演讲稿4社会一—个美好,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处处充满着真善美.。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善,美以她们各自的视角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时代,构成了最博大的爱。

你是否清楚?热爱祖国光荣,服务人民光荣,崇尚科学光荣,辛勤劳动光荣,团结互助光荣,诚实守信光荣,遵纪守法光荣,艰苦奋斗光荣!危害祖国是耻,背离人民是耻,愚昧无知是耻,好逸恶劳是耻,损人利己是耻,见利忘义是耻,违法乱纪是耻,骄奢yin逸是耻!所以,只有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真善美,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正因为我们的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海桑田依然坚守着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才使得我们的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真善美?其实一些真善美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车祸瞬间挽救学生导致高位截瘫。“最美司机”吴斌在铁片击碎玻璃刺入腹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最美母亲”吴菊萍徒手接住从10楼坠落女童被砸晕,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严重。这些事情不就是最能代表真善美吗?

但是,如果你认为真善美就是做一些大事,那么你就错了。其实,给陌生人的一个微笑,给老人的一个搀扶,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的让座和帮助……其实这些看似很小,但如果我们每天能给别人多一些关怀和帮助,每天多注意这些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你也曾做过这些事,这也同样是真善美。

人人渴望真善美,但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梦里阳光普照,你我携手齐欢唱。每个崭新的世界,从不缺少真善美。每个熟悉的世界,只缺少发现美的眼。这繁华的世界,充满了喜与乐。看那花开多优美,皆因你真善美。

初中真善美伴我行演讲稿5有些人感叹道:“为什么好人就这么少?”其实他们只是不太会发现而已。然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流露出真善美。

这或许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当你误入歧途而迷失方向时,总会有一个人把你从“地狱”拉到“天堂”。这个人可以是爸爸,是妈妈,是老师,是同学。无论如何,他们对你的提醒,都表现出他们对你的爱。

这也可能是在你失意时的安慰。当你被生活琐事所困扰而垂头丧气时,在你身边的人会给你亲切的安慰,让你从忧郁中站起来,让你脱离苦海。

当然,这还可以是一声简单的问候。每天清晨,当你走出家门,遇到一个陌生人,相互一声简单的问候就可以在瞬间拉近你们的距离。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做到这点,那么世界将会变成更好的人间。

真善美其实无处不在。

朋友们!请擦亮你们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6

 

摘要:

本文对现行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主张,并通过个人实践,总结出一些在新课程标准下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可行性方法,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字: 生活 美术 教育 理念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尴尬及其原因探究

专家们指出:“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骄阳、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①这就是高中继续开设美术课的初衷。

在理论认识上,高中美术课的地位应该与语文、英语等学科同等重要,但客观现实是,普通高中的美术课大多比较尴尬:不要说“积极”、“自主”、“主动”学习,学生连基本的美术课学习用品也没有准备。教师布置的美术学习实践活动无法开展。这些现象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反思。为此,笔者进行了探讨。

调查发现,下列因素对高中美术教学产生着深刻影响:

首先是社会、家庭、学生的因素。当今社会,功利主义风气浓厚,社会竞争压力、升学考试压力,使得家庭、学生面对各个学科的学习进行选择与放弃。美术等学科不是普通高中升学考试科目,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影响也不大,不幸地成为多数学生“放弃”的对象。

第二是美术课程内容设计的因素。高中美术课程内容太专业化,对学生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考虑不足,没有紧紧抓住“生活实用”来设计教学内容。

第三是学生美术知识基础欠缺的因素。同样出于“应试”原因,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美术基础,基本的美术学习用品使用技能欠缺,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没有具备。到了高中阶段,面对“高要求”的美术课程束手无策,甚至于无动于衷。

第四是美术教师的观念的因素。美术教师们机械地执行“教材”要求,把学生当作跟自己一样关心和热爱美术的“专业人士”,教学目标定得高,难以吸引学生学习。

第五是相关学科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的因素。翻开学生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发展等内容占了相当篇幅,语文课、英语课也有相关课文与美术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将上述学科相互隔离,学生的学习也就把各科对立开来。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究。

归结起来说,上述因素都与美术教学不适应学生的社会生活相关。

 

二、用生活教育理念革新高中美术教学

20世纪30年代,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学说。他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具体方法上,他强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要求教学做合一,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做”就是实践。这些学说完全符合高中美术教学实际,给我们以启示。

(一)在美术教学中施行生活化教育是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从中学生生理学角度考虑,和生活相关而又生机勃勃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的热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一句话,要按学生的生活需要来进行美术教学。

应该认识到,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绝大多数人目前都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在普通高中,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应当是专业化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化美术教育,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摆正美术课程实施的方向。

(二)时代发展需要生活化的美术教学

    时代要求人与世界和谐共生,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要求人格的整体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要向综合全能的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信息化时代下,美术已广泛应用于我们商业、工业和信息网络等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可以作为我们美术教育的素材和案例。其中不乏是我们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出美术课堂所需要的各种素材,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新时代的美术教学需要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

(三)落实生活教育理念,是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开展,美术教育的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体课程改革思路的影响和规范。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②

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强调学校的课程不应被压缩在学校与书本狭小的范围内,它要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理智、经验与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能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高度统一。生活实践是学生最多、也是影响最深的体验活动。我们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是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美术教育改革方向与生活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是我们实验改革的政策依据与指导。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的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三、在美术课中落实生活教育理念的举措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美术教育方式可以尝试进行大胆的调整,认真落实生活教育理念,即是美术教育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其举措多种多样。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念进行如下探讨:

(一)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快乐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要解放我们的眼睛,师生共同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快乐的体验是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强烈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美术素材,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快乐。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采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针对不同的情况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到生活中普遍存在,平时又不曾引起我们多大注意的事物的美。正如歌德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例如,广告画、现代建筑造型,都体现了现代美术风格,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素材,可以用来代替教材中列举的、学生难以感知的、专业性强烈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二)以生活为本,开展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古语说得好:“师傅引进门,得道靠修行”。在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设计模块中,就安排了很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例如“产品设计”,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寻找问题,设计出对生活有用的产品。在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时,我们创造思维的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另外,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化。

(三)用生活的标准评价实践的成果

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调查,对生活的解读,来创造出能解决生活中关于实用或审美问题的作品。在评价学生作品时,离不开生活这个最原始的标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其实都源自于生活本身这个大标准。例如我们在评价产品设计的作品时,我们往往用“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和人性化设计”这两个相对具体的标准来评价产品设计的作品。在具体的评价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使用这两个标准的时候,都会直接地联系生活,用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的感悟来运用这两个标准。因为这两个标准是从生活而来。

(四)打通学科间知识联系通道,引导学生用生活知识感悟美

    落实生活教育理念,并不等于放弃教材中选取的经典美术素材。这些素材也是艺术家们对他们自己生活的感悟。只是这样的生活离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需要借助相关学科知识作为辅助,去理解、感受艺术家们对生活美的创造,去与艺术家们感同身受。同时,相关学科知识,例如,历史、文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其实也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只不过,学生限于自己的经验,难以打通这些知识的关联。美术教师的责任,不能只是从美术专业角度介绍、讲授这些经典作品,而在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例如,历史课中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知识,就是学生鉴赏19世纪欧洲美术经典作品的工具。这样的美术课授课,反过来促进学生对历史课等课程的学习,也就是促进了学生的生活。

总结:

今天的高中美术教学应乘改革之风,对落后的、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大力改进。运用生活教育理念,把美术专业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做到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成效,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①尹少淳 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第16页第5段

②尹少淳 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第5页第1段。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 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7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美术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儿童绘画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儿童绘画中的趣味和独特形式,也来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些都深深地体现着生活的印迹。让儿童经常深入生活,是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依据。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那些表现生动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是儿童观察和体验他们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没有了生活的积累,孩子脑海里的储备形象将少得可怜。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画里总是少不了白云和太阳,大一点的学生又懒得动脑,模仿成了他们最好的偷懒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对儿童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着自己。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郊外,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尤其是遇到节日或像赶庙会这样的风俗活动,更应该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见识见识,丰富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体会民间艺术特色,放松他们的心情。面对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要知道社会生活中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二、教会孩子用心观察,发现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多数孩子都做不到用心观察,蓝天、大树、小草、街道……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物已经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了。但是如果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一片叶子可以有五六种颜色,雨后的树叶还会发光呢……有了这些真切的体会,孩子在做画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相反,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目的地观察,让孩子们养成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作为家长和老师, 在绘画时可适当地给予启发:想一想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如逛超市、观看体育比赛、游动物园、过生日等,启发孩子把想象变成形象而不是替孩子想。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想象活动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由此儿童创作中的各种奇思妙想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儿童的作品就成了有个性的好作品。

三、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8

1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要注重内容的生活化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教育。《幼儿园教育纲要》也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各领域的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强调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教育内容;强调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生活体验和生活实践相互整合能突出孩子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是当代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向。

因此幼儿的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应是把幼儿美术的教育目标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雨伞”是幼儿在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雨伞伞面上美丽的图案让下雨天、大晴天的马路上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给。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素材,因此我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小花伞》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来装饰“伞面”。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涨,都愿意加入到美术活动中,活动的效果也很好。我先请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伞的颜色、花纹等等,这也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接着我向幼儿出示课件,让他们观察了不同小花伞面上的美丽图案,说一说有什么样的花纹,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活动中,幼儿都能够积极地与同伴说一说自己在平时看到的小花伞的样子,整个活动氛围十分融洽,通过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们创造、表现能力,初步实现教学目标。

2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要注重家园合作整合多方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借鉴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观点,家园合作多方资源能把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环境作为实施幼儿美术教育的场所,带幼儿到广阔的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加深体验、拓展相关经验。让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更生活化、直接化、灵活化、个性化,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整合利用社区、家长这两块主要资源来实施美术教育,以达到让幼儿富有个性地表现生活为目的。

在一次“交通工具”为主题的活动中,我请家长一起参与进来帮助孩子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书籍等资料,还建议家长带孩子到马路边上一起认识汽车。这些教育措施使幼儿能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主题的内容,丰富已有的生活经验。幼儿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和亲身体验,在作画和手工制作《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过程中,孩子们也是非常乐于表现自己所了解的新事物,如:马路上一些路标的含义、一些汽车的名称与特殊用途、司机和行人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所造成的危害、乘车安全等小常识……种种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在孩子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家园合作整合多方资源,把美术教育外延到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拓宽幼儿的空间、时间、开发他们的大脑、手、口,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更富有个性地表现生活。

我们也非常注重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让家长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真正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

3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要注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在幼儿美术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中心,不能只是教师在讲解,孩子在看,材料及其匮乏,这样不能满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论的。在实践中我采用组织以做为中心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做”合一。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蟹壳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唤起孩子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比如,在幼儿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提供的瓜果蔬菜印章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激发了他们多种的自主创作:运用萝卜、土豆、黄瓜等刻成的蔬菜印章,制作了一张张美丽的桌布,既有趣,又可以布置活动室;还运用了各种种子进行拼贴画;秋天的时候还让幼儿收集叶子,与家长完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树叶拼贴画。班里我们开设“绘画角” 、“展示区”、“美工创意区”等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各个空间进行自由地摆弄、创作与交流。这些美工区角的创设可以结合主题适当增减。如:在“春天真美丽”的主题背景下,我们创设了“小花园”的美工区角。让幼儿用皱纹纸搓柳条,撕贴柳叶。用纸工表现春天盛开的小花,用泥工表现在花园草地上活动的小动物。幼儿做完后可以直接将作品贴在墙上,布置主题墙。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还请幼儿用彩纸做成了彩旗链来装饰我们的教室。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9

一、变废为宝,从生活中寻找美术制作的素材

创造源于生活,我们不仅可以在生活中把社会中的人、事、物作为美术创作描绘的对象,也可以从中获得创作美术作品的原始工具材料。比如,在为《有趣的游乐场》一课做准备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并思考:在书上的范图中作者用了什么材料制作独特有趣的“游乐场”?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纸杯、吸管、彩纸、纸壳”等制作材料;再引导学生拓展思考:“为了让我们的游乐场更有趣、更丰富、更好玩,除了书上展示的玩具外,你还可以制作怎样的玩具?需要什么制作材料?”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要用纸盒、纸盘、牛奶盒、蛋糕盘和塑料汤匙等废弃物来制作自己的“玩具”。课后,学生收集了许多纸杯、纸盘、塑料汤匙、塑料盖子、吸管、纸盒、绒花、装饰花等小饰品和彩线等生活废物,加上彩纸等材料,制作了可爱有趣的“游乐场”玩具。课堂总结时,学生还说,他们还会用那些废旧材料做各种漂亮好玩的东西呢!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玩具的方法,还学会了从生活中寻找美术创作的材料,变废为宝。

二、精心设计,把生活事物变为美术表现的素材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人们进行美术创作的“活水之源”。且不论画家通过写生和观察获得美术创作的第一手素材,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也比比皆是。单单看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二十课的教学内容,有十九课都是取材于生活。《今天我值日》和《我快乐、我成长》都是来源于学生本身的日常生活,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下册的《千姿百态的帽子》一课中,所表现的各式帽子,本身也是生活中的物件,而《精美的邮票》和《有创意的书》等课,却是为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制作。这些课题皆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所表现的事物也是学生所熟悉的一切。因此,要通过精心设计,提供精选的生活场景及精美的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走进熟悉而富有美感的生活场景中,带领学生感悟其中的美感,发掘美的元素,提炼美的素材,成就美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美感创造出美的作品。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班级的标志》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走进我校“我为校园添光彩”主题活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设计班标的热情。“可是怎么设计班标呢?”学生主动提问了,从而顺利引出了设计方法的探索。其次展示大批的标志图片,从中领悟标志的设计方法。再参照相关方法中的设计元素,对比挖掘自己班级的文化内涵,提炼成班标的设计素材,设计出独有的班标。三(1)班的小钟说他们是爱阅读的班集体,因此他把书本与眼睛设计成了班标;三(2)班的美琳说他们班是团结的集体,所以她把班标设计成了交互相握的双手。

三、巧妙引导,让生活场景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

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每一个学习美术之人的必经之路。小学生年龄小,虽身在其中但处于无意识状态,没有教师的引导和激发,生活对于他们就像风吹过耳边一样不留痕迹。没有生活的有意识积累,就谈不上美术的发现和创作,更不可能形成美感体验和提升。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面对美术作业感到无从下手,脑袋空空,不知道该画什么才好。这是学生美感体验不足的典型表现。因此,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充分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特定的真实生活场景中发现美、观察美,教其甄别美与丑的方法(因为天性单纯的孩子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形成正确区分美丑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并给予正确的多样化的表现方法的参考范图欣赏(仅限于参考,而不能给予固定模式和思维框架),使其内化成自己的美感观念,激发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表现美的激情与表现需要,学生自然就会通过自己的理解,创造出新颖的表现美的方式。例如,在《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中,我给两个班的学生上了两节不同的课。四(2)的学生恰逢停电,没有多媒体,只能师生谈话交流绘画。学生说起汽车来滔滔不绝,但是画出来的汽车却外形单一,缺乏想象力和新意。四(1)班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展示了外形新奇美观的各种汽车,全班一起讨论了汽车多样化的功能;继而又展示了各种由汽车带来的车祸等不好的“麻烦”,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汽车设计师,你怎么避免这些“麻烦”?你想为哪些人设计具有安全先进、外形独特、功能强大的汽车?学生受到生活中那些汽的启发,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设想,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无奇不有。最后,他们把自己的创意用画笔表现出来,全班没有一个雷同的,都很有创意。

以上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中,无论是欣赏评述课型还是造型表现课型,甚至设计应用类,都离不开生活背景的积极体验,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设置的生活化场景或生活化素材,积极体验,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一面,并且通过观察、联想、归纳内化成美术的元素,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意识地积累美术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生活,走进生活,在课堂中体验生活,打破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世界交往的屏障,更多地将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机结合,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将美术教学生活化,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在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篇10

关键词:美术作品展示 创新

毕加索曾经说过:“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能画得像拉斐尔那样,但是我费尽了一生的精力像儿童那样画画。”这说明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眼中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一幅画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世界,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人们也逐渐重视美术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它引导孩子观察、感悟和创作生活,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激发创造美的愿望,提升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完善他们健康的人格。

由此也推动了一场关于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的导入形式更加的新颖了,美术活动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儿童的生活,活动的主体由原来的教师转向儿童,整个教育的导向也由原来的重结果转换到重视活动的过程中……但是作为美术活动的成果――美术作品,却往往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被“忽视”了:教师习惯性的挑选几张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孩子一起简要的评析和交流,大部分的作品则变成了此次教学活动的“附属品”,要么匆匆“收藏”到幼儿的美术作业本,要么就机械的张贴到墙上进行展示。美术作品评价成人化、美术作品展示形式单一、作品展示缺乏美感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如何将童画“亮”出来,发挥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呢?

在通过“别样的摆”――扭转美术作品展示传统化的旧局面;“有趣的玩”――叩响美术作品展示生活化的主旋律;“奇妙的看”――营造美术作品展示艺术化的新氛围,这三方面充分展示幼儿独特的创意与想法,激发儿童创作的灵感与激情,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最终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一、别样的摆――扭转传统化旧局面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儿童渴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可,作品评价与展示环节,恰恰是儿童通过语音表达以及画面呈现分享的重要途径。而纵观我们的美术活动,大多以平面展示为主,这样的展示比较墨守成规,久而久之,便也激发不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在自我的作品得到肯定之后,如果能用与众不同地方式展示出来,孩子会得到更大的鼓励与肯定。

我们可以对作品进行小小的改变,比如单个的作品可以对画纸进行简单的折一折、卷一卷、弯一弯、剪一剪、贴一贴等方法,对作品进行简单地修整,这样平面的作品就立刻变“活”了!如果是多幅作品组合展示,则可以依托支架,将作品张贴在支架上;也可以将多幅作品装订成书的形式展示,还可以添加辅助物的形式展出,如添加花架、画框等等(如图一),这样可以打破原有的传统模式,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展示方式,让儿童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在美术活动《不一样的舞姿》中,孩子们用画笔表现着舞者曼妙的舞姿,借助红色剪纸让孩子在白色背景纸上呈现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图二),但如果就这样展示孩子的作品,可能激发不了孩子再次创的激情,所以我们将儿童的作品“站立”起来,让作品呈现近看、远看高低不一的效果(图三),与此同时,我们还可将孩子的作品连接起来变成了一幅大作品,这样作品便有了情节、也更为连续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画纸的卷曲,呈现别样的立体展示效果(图四),突破作品单一的平面展示方式,从而达到了立体的、多维的效果。

通过这几步简单的“摆”,作品由平面转变成了立体的展示方式,儿童感受了作品另类的美。

二、有趣的玩――奏响生活化主旋律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是的,游戏对于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种子的发芽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是儿童喜欢的,也是最适合儿童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儿童自发的玩总是那么的投入、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游戏不是随意的玩耍,而是一种“工作”,为了玩得开心,他们会“挖空心思”的去想各种办法,这个过程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创作条件让幼儿尽情地游戏,自由地“玩”。那么,如何让最后的作品展示让孩子“玩”起来呢?

在《不一样的舞姿》中,我们借助了转盘(图五)这一支架,让环形的作品能够转动起来,变成一个立体的展示台(图六),幼儿完成作品之后,可以看一看、转一转、玩一玩这些好玩的美术作品,感受不一样的舞姿带给我们的奇妙体验,这也大大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积极性。

美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生活与自然是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宝库。借助生活中的这些物品作为展示的支架,有效地将日常活动中静态的作品展示转换化为动态的呈现,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在转转、玩玩的过程中开启儿童感受美、发现美的大门,同时也开辟一个展现他们独特想法和创意的艺术天地。

三、奇妙的看――营造个性化新氛围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与欲望 ,这就需要我们在活动时创设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环境,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美,幼儿的美术作品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孩子心灵世界的真实表达,读懂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别样的作品展示方式让孩子的作品焕然一新,重新点燃了孩子们对艺术的激情。

大班美术《不一样的舞姿》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我们挖掘了潜藏在幼儿美术作品里的美,让作品的展示与生活接轨,在转一转、看一看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生活特性,并巧妙的借助烛光呈现作品奇幻的动态变化(图七),在看看、剪剪、贴贴、转转、再看看的过程中,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艺术创意与想象能力。

这里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浸染在艺术环境里,让“作品”借助灯光的效应走近幼儿的生活,为再次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说作品展示时这种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具有视觉冲击力、感染力的艺术环境,是儿童爱上画画的开始,也是让每个儿童心里那颗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的关键所在。

儿童的美术作品让我们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与孩子一起用纯真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别样的摆”、“有趣的玩”、“奇妙的看”让我们更直观地展现孩子富有创意的表现与表达,给予孩子一份完整的、积极的、正面的情绪体验的机会,同时也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创作美、表达美的空间,如何更合理更有效地展示作品,还需我们更多地尝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家雄编著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