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十篇

时间:2023-08-03 17:29:32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 网络工程; 网络安全与管理; 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时间长、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约90%的患者处理由护士完成。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以及自身伤害所采取的措施。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生培养的必要内容。本次研究探讨基于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对策。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护理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护士与患方人身安全。医疗安全问题关系人类的健康发展,有报道显示,护士职业伤害率较高,一线临床护士针刺发生率高达68%~84%,污染针刺伤率达到78%~80%,年人均刺伤2~3次,手术室、治疗室甚至达到100%。另外,约3.5%~16.6%的住院患者接受过不恰当治疗,约1/10的患者受过不当医疗操作的伤害。在我国医疗纠纷年索赔总额约5~6亿元。安全是人类基本需要,是护理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调查显示,6~7成的医疗安全差错发生在护士身上,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的核心便是管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构建安全文化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关键。

2.护理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过去,国外许多卫生机构开展了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包括互联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安全护理教育等,编制了大量的用于护士的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在我国,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工作方兴未艾。新入职的护士是不安全事件的高危人群,入职后开展的安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护士熟悉临床活动,影响工作效率。在校内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正当其时,护生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外界压力相对较小,学习效率高。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校园安全教育水平欠佳,特别是中专职业院校安全培训水平更低。

3.护生安全意识不足。我国在校护生护理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知识面狭窄,沟通能力不足;礼仪缺失。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1.规范教师选拔。安全教育观念的培养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护生初入校园或参加实习,充满新鲜好奇,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并能够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技巧等进行风险管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安全。

2.强化法律意识教学。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实习护生是事故的高发群体,应重点培训,强化法律意识教学。在入门前,加强岗前培训关,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报纸、网络等媒体案例报道,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案例,将法规法律融入教学中,让护生理论结合实际。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如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医疗安全相关规定等。

3.增加礼仪培训。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文明语言、规范举止、仪表整洁意识,并加强护理美学知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护生尽量向理想的状态靠近。学校可开设礼仪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将课程与化妆学等结合起来,吸引护生的兴趣。

4.注重操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护生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较困难,大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只会就事论事,不会变通,语言不委婉。因此应注意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编写《操作前沟通交流与评估》等教材,强化学习。

5.注重院内感染知识教学。护士行为直接影响感染风险,因此,医院感染是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理过程中感染防控方法多而杂,所以应制订学习内容,包括洗手制度、针刺伤预防等。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的工作精神。

三、小结

总之,护理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基础护理学的始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注重法律意识、礼仪培训、操作与沟通能力和院内感染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3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提出以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以社会实践内容为基础,构建符合社会践行的课程结构体系,分析依据结构体系提出课程内容的设计原则及基本教学内容。

关键词 :信息安全;风险;课程;结构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7-0043-04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JZW201011);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 SJJG201404);安顺学院航空电子电气与信息网络贵州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项目( HKD2201406)

第一作者简介:潘平,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与信息处理,panping_17@163.com。

O 引言

近几年来,信息安全事件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面对不断增加的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系统如何转移、分散和规避其安全风险,关系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和可靠的监测、预警、转移、分散和规避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涉及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专业技术技能。因此,需要培养大量的既懂得管理,又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信息安全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信息系统运维的需求。

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学以致用,发挥专业人才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于2010年首次开设《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课程,目的是检验学生全面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如何识别和控制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能力。

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结构体系

文献[1]指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依据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一系列的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由其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的、公正的、严谨的、全面的综合评价过程。

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及其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理解,我们认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至少应涵盖十余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管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工程学、数学、物理学、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理论知识。从专业通用知识与技能结构体系上看,它主要涉及访问控制、通信与网络安全、安全管理、应用软件安全、密码技术、安全体系结构和模型、操作安全、灾难恢复、法律与道德规范、物理安全等。学科领域与专业通用知识之间的关系见表1。

由此可见,构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需要博学的科学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能力。

根据多年的教学及社会实践,我们认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结构体系不仅要从专业通用知识、技能和学科领域知识考虑,还要依据国家现有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要求作出科学的综合分析,在满足专业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的具体要求和社会实践设计课程结构体系,以获得课程结构体系设计的完备性,实现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因此,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课程结构体系是以专业通用知识为基础理论,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为依据构建。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课程结构体系要素应包括评估过程中非技术性和技术性要素。非技术要素由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策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与运维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等组成,详细要素见表2。

技术性要素由人工检测、软件辅助扫描、渗透测试组成,目的是根据国家信息系统保障体系结构,从信息载体(计算环境)、通信载体(通信环境)和边界环境3个方面构建技术性结构,详细要素见表3。

根据信息系统安全评估过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评估要素,构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实践证明,只有在深入研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标准及其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完备地架构课程结构体系,准确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2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课程内容设计原则

根据课程结构体系,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深入理解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实施课程内容设计。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课程内容设计必须遵守如下原则:

第一,与专业通用知识统一的原则。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与专业通用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保持理论的一致性和完备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与其他学科知识统一的原则。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本质上属于管理科学,但由于其自身的多学科特性,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一致性,避免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理论知识的冲突。

第三,与国家标准统一的原则。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必须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与国家相关标准的一致性,避免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不符合国家标准。

第四,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涉及十多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同时又包含信息安全专业的全部理论知识与技能。文献[2]认为,现行的模拟实验与仿真实验,只是真实系统中的某些表面现象,不能准确描述真实系统的行为。因此,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必须符合信息安全服务所必需的技能训练,以达到理论教学、实验仿真与社会实践的符合性和一致性。

第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统一的原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科生培养的目的之一,通常的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只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是一门系统的综合学科。因此,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从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着手,利用所学知识,全面地、综合地、优化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仿真与实践,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统一。

3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内容的统一设计

传统的课程内容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毕业生无法面对具体的社会实践。为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相一致。因此,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实践,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结构体系以及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我们认为,课程教学的主要路线需要依据社会实践的线程来设计,即以现场安全检测一资产识别与分析一威胁识别与分析一脆弱性识别与分析一渗透性测试一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一安全建设建议为主线,在具体的每次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应与模拟仿真、社会实践的相关典型案例相结合,以实现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一致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5个方面。

第一,现场检测是获取资产价值信息、脆弱性信息、威胁信息的主要手段,是资产识别与分析、脆弱性识别与分析、威胁识别与分析及其风险分析的依据;是检测学生与人交流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是否实现目标的基础。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的相关要求为基础,在强调计算环境、通信环境和边界安全配置对资产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深入理解现场检测中各个检测点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相关评估规范要求,在现场检测中安全管理共有5项147个检查点,物理安全环境中共有7项73个检查点,网络安全共有7项47个检查点,主机安全共有7项56个检查点,应用安全共有9项53个检查点,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共有3项58个检查点。因此,在课堂内容教学设计中,我们以相应的检测项为基线,以检查点为具体内容,以理解检查点在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和目的为理论内容,以具体的资产检查点的模拟和对系统的渗透为目标,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安全技术管理的能力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第二,资产识别与分析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的基础。它以信息系统中的资产为对象,以资产的脆弱性、面临的潜在威胁为课程内容;以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分析系统对资产的依赖性,系统中各类资产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以及资产的脆弱性的严重程度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局部分析问题、全局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文献[3]认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是对信息系统资产的分类,并依据其资产进行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然后实现全面的、综合的分析。

第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根据对目前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要求的理解,在具体的社会践行中,基本采用基于资产的安全风险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基于系统分析的原理实施的,强调局部分析,忽略全局分析。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局部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入最新的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全局综合性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全局综合性分析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建议是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并依据信息系统所存在的主要威胁,科学地分析其系统架构,正确地部署安全设备,科学地规划、设计安全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综合检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度量。通过系统安全建设建议,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社会实践是检验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参与了相关的社会实践。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参与到与信息安全管理服务的所有项目之中,包括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信息系统软件测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与数据恢复等社会实践。虽然这些项目的参与人数有限,但可以分批次进行。只有学生参与了具体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的内容,必须以国家评估相关标准的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效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4 结语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同时横跨多学科,既含有高科技技术手段,又涵盖科学的管理过程。因此,需要教师既具有多学科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同时又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才能完成课程教学的内容,达到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范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年.

[2]潘平,杨平,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探讨[C]. 2010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Security(201 0NTS-CIS),1 39- 143.

[3]任勇军,郑关胜,李含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 46-48.

[4]潘平,杨平,罗东梅,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检查评估实践教学探讨[C].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课程建设;激发兴趣

G642.2

一、引言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关键,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已成为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军事领域,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而深入。随着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保障的概念得以提出并得到一致认可,而在信息安全保障的三大要素(人员、技术、管理)中,管理要素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我校在信息安全专业开设《信息安全管理》课程。本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有很明显的不同,具体说有如下几点:

(1)信息安全管理是随着信息和信息安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该课程涉及到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安全技术等多门课程,不存在单一的基础理论来解释信息安全管理各部分的内容及关系,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密码学、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

(2)该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内容既涉及到规范性的标准、法律、法规等内容,又涉及到更新速度较快的新技术。因此本课程要处理好较固定的标准和变化快的新技术之间的关系。

(3)本课程教学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以实践驱动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能够拟定简单的信息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应用信息安全管理手段构建简单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解决实际安全问题。

三、课程建设目标

针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态势感知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吸收信息安全管理新型案例、科研成果、国家标准等素材,更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标准。遵循高等教育教育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之适应本科教学的规律。分析传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激励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将本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

四、课程建设内容改革与探索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将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将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员获取吸收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信息安全管理课程建设内容进行改革与探索。

(1)基于信息安全管理新技术,加强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态势感知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息安全管理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本课程教学以信息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内容框架,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各项内容及其实施方法,并紧扣学科发展前沿,获取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的新知识、新信息,将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态势感知等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按照由浅入深,由总体到部分,从信息安全管理的内涵、作用和地位入手,逐步引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构建方法及其实施过程,重点阐述信息安全策略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安全运维、云计算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一般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课程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策略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和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五个单元。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单元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模型;基于ISO/IEC 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框架、构建过程、审核与认证;基于等级保护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等级保护控制关键点,等级保护安全支撑平台构建方法,跨级跨系统等级保护方法等内容。

信息安全策略在整个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占有重要地位。从信息安全领域中发生的事件来看,信息安全策略的核心地位变得越来越明显。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单元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策略管理的内涵、作用与地位;信息安全策略的分类;信息安全策略的规划与设计、管理与实施的基本思想、技术与方法等内容。

风险是信息安全中的基本概念,只有在正确、全面地了解和理解安全风险后,才能决定如何处理安全风险,从而在信息安全的投资、信息安全措施的选择、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等问题中做出合理的决策。因此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加强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降低、避免、规避风险,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提供支撑。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单元主要包括: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内涵及相关基本概念;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过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过程、方法与技术;信息安全风险度量的基本原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

随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在企业领域的信息安全建设中不断推进,占信息系统生命周期70%-80%的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安全运维管理单元主要包括:信息安全运维发展历程;信息安全运维定义;信息安全运维体系构建方法;信息安全运维技术等内容。

应对云时代的安全风险,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规避信息泄露的风险,需遵循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逻辑,为承载云计算应用的信息系统建立一套完善的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单元主要包括:云计算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云计算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型;云计算风险评估的特点和方式;云计算的风险控制措施;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管理w系构建方法等内容。

(2)采用多模式融合教学模式,逐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信息安全管理》课程是集理论、技术、工程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科类学科。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将讲授、案例式、启发式、问题式、任务驱动式、研讨式、微课、微信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一种多模式融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多模式融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分模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启发式和问题式相融合教学阶段。该阶段主要由教员引导学员从需求出发,通过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方法,为学员设置问题场景,启发学员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员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后续学习任务的开展。

第二阶段,讲授式和案例式相融合阶段。该阶段教员主要采用讲授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对课程中存在的各种定义、体系、模型、内涵等知识点进行讲解,由于这些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教员在讲授的过程中不仅要准确解释各个基本概念,清晰阐明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相互联系。还需结合具体的案例,力求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加深学员对信息安全管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三个阶段,任务驱动式和研讨式相融合教学阶段。该阶段教员结合实际应用部署具体任务,学员以任务为目标,通过分组研讨逐一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通过完成任务达到主动学习、深刻理解、灵活应用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目的。

第四个阶段,微课和微信方式相融合阶段。该阶段教员首先将课程中关键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录制成小视频。然后以微信的方式建立学习小组微信群,教员可以通过在课前或课后在群中微课视频,布置预习内容,开展群讨论等方式帮助学员进行预习和复习。于此同时,教员还可以通过微信群进行答疑和成果验收。

(3)强化实验教学,进一步完善、丰富实验内容

《信息安全管理》实验教学是巩固信息安全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员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管理基本方法和手段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在《信息安全管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教学安排遵循“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技术验证性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安排上,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信息安全管理新理论和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实验内容。实验涵盖等级保护平台搭建、等级保护验证核查、终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安全运维方案设计和云端数据安全审计等安全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实验成果有实验分析报告、程序设计报告、程序代码、环境搭建等多种形式。

通过实验项目,培养学员基本的信息安全管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解,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的能力,扩展实际应用中信息安全管理实施方案的设计能力,提升信息系统综合安全防御的素养。

(4)探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全方位考核机制

通过课程考核考察学员掌握知识和具备能力的情况,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与探索也是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信息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在原有笔试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实验成绩,阶段性测试和过程性测试,逐步建立全过程、全方位考核机制。在考核时机上,采用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和课终考核;在考核形式上,采取笔试、课堂问答、论文研讨、小组汇报、实践操作等方式;在成绩总评分上,期末笔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基本达到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方案设计、工程实践等全方位的考核。

五、结束语

为了建设好《信息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团队一方面持续跟踪国内外最新的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消化吸收,转化到教学内容建设中;一方面持续关注相关课程建设的最新研究进展,借鉴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保持信息安全管理课程建设各个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鲜性。与此同时,随着MOOCs(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本课程下一步结合《信息安全管理》课程的特点,尝试将MOOCs教学模式与现有教学模式相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课程建设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4.

[2]张晓峰.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方法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3]姚利民,段文.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中国科学大学.2013

[4]徐东华,封化民.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与内容体系探究.2008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岗位职责;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总量高、损失大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对安全生产有效地专业科技支持不足,亦即表现为安全专业人员的数量、尤其是素质不能满足当前安全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安全发展的需求。所以对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满足岗位职责,培养高质量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服务社会,满足生产和经济的安全持续发展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1.1行业背景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不仅高危行业范围扩大,而且对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企业人数底线从以前的300人变为100人以上规模就要设置。所以现有安全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1.2专业学科特点分析

安全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大量实践经验指出:一个现场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人员,往往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构成,正是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所必须培养的。

1.3专业岗位职责分析

目前高职安全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中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的安全员;二是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从事各类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三是基层安全执法监督人员。

1.4存在问题

1.4.1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职责要求有差距

现有专业课程设置急需按照安全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改革。当前很多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应用脱钩严重,学生在大学所学技术和知识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作岗位,很多岗位需要的知识大学期间却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体系所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4.2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培养需提高

传统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很多学生不能胜任或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1.4.3学生安全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安全问题的核心、本质是人的安全,人的安全仅靠技术方法是解决不了的,更多的还是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在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安全意识,以及对待安全工作的高度责任感的职业道德素养。

以上问题是各院校安全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四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本质集中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企业需要的是能够满足岗位职责需求有一定的现场操作与管理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通过岗位知识技术能力、岗位管理能力、岗位实操能力和岗位素养能力为抓手来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B模式。

2.1岗位知识技术能力培养

依据生产单位对安全岗位知识能力要求,分为:公共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其中公共基础知识模块是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包括公共基础理论课(高等数学、英语、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等)。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制图等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具备机械和建筑制图、识图能力;掌握受力分析;了解力学对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电路基本定律及电工测量和安全用电方法;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辨识隐患,从事安全评价和标准化工作;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系统工程、机械电气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特种设备安全、职业卫生、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安全技术、安全评价等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电气事故防范措施;熟悉安全检测和安全控制方法;熟悉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通过系统的模块化学习,为后续的理论指导实践打下基础,并让学生具备一定发展潜力。

2.2岗位管理能力培养

安全岗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懂管理。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人员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让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岗位管理能力培养上可分为基础管理知识模块、安全人机管理模块、事故预防与应急模块、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模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模块、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模块、安全生产文书管理模块。通过开设管理学、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事故管理与应急处置、安全管理文书写作、职业卫生等课程来培养岗位管理能力。

其中基础管理知识模块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原理,解决消除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安全人机管理模块要熟悉人、机、环境特性,对人机系统隐患进行珍断、评价、防范;事故预防与应急模块要掌握生产事故致因理论和防范措施;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模块要掌握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方法,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模块要熟悉职业危害原理、开展员工培训、正确佩戴与使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模块要求掌握现场安全检查方法,发现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安全生产文书管理模块要掌握安全日志写作,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和事故报告、应急预案的起草。

2.3岗位实操能力培养

对于安全员、中介机构安全人员、安全监察员最重要的实操能力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能力、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安全检查能力、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安全评价能力、安全培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通过建设专业校内实训室、模拟仿真教学、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协会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内课程设计、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得以实现。

2.4岗位素质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职业人。在安全生产岗位不仅要求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吃苦耐劳、高度的任感、更要具备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的高度的安全意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具体的生活和生产的行动中。主要从思想道德素质、安全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这三个模块着手,通过公共思政课程、人文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安全文化教育、安全心理教育等方面来培养高素质的安全职业人。

3体现职业岗位性的教师、教学、教材建设

3.1教师队伍建设

激励教师“走出去”,一方面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到专业教育水平较高的院校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及短期培训,学习先进的安全理念和技术方法,不断与时俱进;同时要“请进来”,实施人才引进政策,从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引进专业需要和适合的专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3.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内容要突出岗位职业特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依据学生层次和特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索创新具有教学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教学内容采用小组项目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责任心,更好的适应现代的生产形式。

3.3教材建设

教材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在内容上要贴合生产、技术、工艺,将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内容衔接起来。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并可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教材编写。

4结论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6

一、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基础管理

车间刚刚组建就及时组织人员制定了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度,以“三标一体”标准体系的建立工作为契机,依照厂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对车间制定的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进一步完善,制定了个车间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协助人事劳资科完成了车间的定员、定岗工作,编制了各岗位《工作标准》,明确了各岗位的要求、职责,健全了各级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各项工作的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健全科学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使车间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车间的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车间在全新的组织架构下开展工作,对车间的安全教育、业务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车间按照要求,制订了车间的年度培训计划,涵盖了车间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设备保养、消防知识、体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结合车间实际,按照车间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了车间培训工作。

1、消防知识、安全生产培训

月份,车间组织全体职工在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整个培训过程轻松有序,培训内容通俗易懂。通过此次培训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机组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消防知识。消防宣传挂图的张贴悬挂工作是提高职工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车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宣传挂图贴在了车间一进门最为醒目的地方。通过组织培训和挂图宣传的形式,使车间全体职工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意识,为今后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内退返岗职工的培训

今年有新员工职工分配至车间工作,车间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由班组长牵头,具体负责的方式,对新员工的工作业务技能、安全生产知识等进行实际岗位操作培训。在2009年月日起至月日期间的试用期内,新员工对待工作积极负责,认真向学习上岗操作技能,通过两个月的岗位实际操作,已经能胜任车间安排的岗位工作,得到了同事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3、设备保养知识培训

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使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让车间机台人员更好地了解改造后的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切实有效的维护保养,在生产任务较为繁重的情况下,车间依然组织专人编写了相关培训材料,分班组、分时段由各班组长带领本班人员进行培训,为车间按计划顺利完成各品牌的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质量知识培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车间自成立之日起便将产品质量作为车间最为重要的管理工作来抓。为了使机组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保证车间产品质量,车间组织生产管理员、修理工和电工等在开展了“质量体系”文件培训向参会人员阐明了体系文件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车间全体员工,特别是机台人员要严格按照车间制定的质量方面的文件要求和质控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使车间的质量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5、标准化知识培训

为了跟上工厂“三标一体”标准化体系管理工作的进度,在车间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组织人员完成了车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体系文件的建立工作。因此,车间各班组根据本班上班时间,组织本班员工在活动分别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就有关三标一体理论知识及相关体系文件要求等,向参会人员做了深刻详细的讲解,并针对在线产品的质量控制、安全和设备保养三方面围绕车间实际,对与车间生产息息相关的重要体系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三、加强车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品牌生产质量

为确保工厂改革顺利进行、车间正常运行,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计划,车间确定了一切工作围绕“提质、降耗、增效”的工作方针,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做了:

1、车间制定了质量管理和质控方法方面的规定和制度,并对品牌质量标准做了宣贯。

2、产品质量只有依靠全员质量管理才能得到有效保证,车间通过强制管理制度和组织学习加强全员在线产品质量控制,促进“人人都是质检员”得以逐步落实。

3、本着“设备是基础”的原则,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在用设备完好,以高效的设备保障在线产品质量。

4、实行质量缺陷分析整改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通过对质量缺陷的分析不断查找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员质量管理。

5、开展“月纵向机组评比”、季度“学习型班组评比”等活动,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稳定提高。

通过以上方面的工作,车间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质量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四、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车间在搞好职工安全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了各项安全规章管理制度,并制订了车间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分解表》,将工厂下达给车间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岗位,签订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承诺书》。

一年来,车间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车间确定了专职的人员对车间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并完成了车间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对车间安全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车间不断加强对设备安全操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职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和增强,2009年上半年实现了火灾事故为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重大工伤设备事故,轻伤、重伤事故率为0。

五、加强车间设备管理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一)进一步加强设备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

加强基础管理,努力用足用好设备基础资料、数据,为设备管理工作的计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指导做好设备维修、维护保养工作。为此,车间对设备基础资料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一是设备现场方面,组织修理工全员参与,梳理设备跑冒滴漏、异物衬垫、缺钉少帽等问题并加以认真解决;二是做好设备有效作业率的提升,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对影响设备精度的零部件进行了维修,车间的设备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二)努力提升技术装备素质,确保设备保值、增值。

设备管理的任务是通过多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车间根据企业的总体部署,结合车间实际,同时协调、配合设备技术科、技术改造办公室,在提升技术装备素质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根据生产安排,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掌握的设备状态,合理制定设备每月轮保计划,在保证轮保时间的前提下,加强对设备轮保工作效果检查、落实,确保轮保对设备稳定运行、设备完好的应有作用,强化对设备轮保记录及效果跟踪、考核。使轮保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有资料记录、有检查落实。

2、利用设备停台、停产认真做好设备检修工作,提升了设备精度,确保设备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

3、根据设备状况,按照企业计划和安排,完成设备大修后的调试、测试工作,做好设备技改工作。

六、加强车间现场管理工作,使职工有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

现场作业作为车间生产的后勤保障部门,班组人员本着一切服务于生产的宗旨,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一是车间结合现场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等作出相应的分工。并结合实际工作,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以利于在人手不够等情况下也能很好地展开工作。二是现场组人员按照工作标准要求认真开展工作:随时巡查车间地面,清洁打扫机台周边环境,不漏过旮旯死角,确保地面干净整洁;每天定时擦拭车间现场窗玻璃及检查保养车间消防器材;及时清洁卫生,保证了机台现场环境井然有序。经过现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车间现场整洁干净,窗明几净,为车间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七、加强车间基础管理工作,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做好车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1、加强班子团结,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凝聚力,车间班子成员之间能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思想上统一,步调上一致,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补台而不是拆台,拾遗补缺,真正发挥了班子的领头带动作用,职工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2、按照要求制定了车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并据此循序渐进地开展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活动,定期开展党小组学习培训。营造以党员带头,全员共进的学习平台,实现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共产党员在执行制度、挖潜增效、指标提升、合理化建议方面的示范作用,车间党员同志真正做到了苦脏累险冲在前,工作业绩争一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生产先锋。

3、发挥共产党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刻苦学习本岗位业务技能,争当生产能手的标兵作用。如设备改造的工作中,在时间紧,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情况下,车间党员、修理工全部都自觉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发扬团结拼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圆满地按时完成了改造任务,为下一步的产品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4、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使党员自觉做到:一是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学习党的知识,学习科技知识和车间本岗位业务知识,做学以致用的带头人;二是做品德高尚、关心群众、舍己助人、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领路人。

(二)加强班组管理管理,提高车间管理水平

1、加强班组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车间领导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召开工作例会,及时掌握班组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一些班组中存在的好做法向其他班组中进行推广,从而提高班组的整体水平。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因此,定位好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 “上手快”的专业型人才。

1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毕业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投标标底和标书的编制、工程造价统计、工程造价监理和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管理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理论;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2 从业工作领域及职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或基本建设投资管理部门,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需要具备工民建设、土木工程、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一名合格的工程预算员需要了解一般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熟悉建筑识图、建筑结构和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制品以及常用机械设备;熟悉各项定额、人工费、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费的组成及取费标准的组成;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计算技巧;了解建筑经济法规,熟悉工程合同的各项条文,能参与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要有一定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用电子计算机来编制施工预算;能独立完成项目的估、概、预、结算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工作执行能力。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建筑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3 具体职业岗位(群)及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本专业的构建方案以及专业方向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分为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工程造价管理二个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可分述如下:

3.1 在建筑、路桥、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担任造价员、资料员等技术、经济管理和服务工作;

3.2 在工程咨询单位、监理单位配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和经济资料管理)等工作;

3.3 在建设投资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基建部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行业的的职业岗位有以下两类。见图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分析图。

3.3.1 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初始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发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安全员、质量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3.3.2 专业技术人员(升迁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已经建立了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因此,本专业学生在校要完成与之有关的各类注册工程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学习,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工程师。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初始就业职业岗位群是: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主要就业岗位有:合同管理员、招标员、造价员、成本核算员等。次要就业岗位有:材料管理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其他就业岗位有: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施工员等。迁升岗位有:造价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

4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4.1 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

4.1.1 人文素质基础知识:包括思想基础与文化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文素质知识范围,领会人文素质有关规范原则,掌握一般文字表达与教学计算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1.2 技术素质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基础与工程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关经济法规和建安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建安工程施工图识读方法,建筑构造与工程结构的一般知识,建安工程施工程序与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计算机操作知识等。

4.1.3 职业岗位技术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建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领会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概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4.2 能力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为:

4.2.1 工程造价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能力;

(2)具备协助造价工程师,从事工程计价与工程预结算审查等工作的能力;

(3)具备应用计算机编制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预算的能力;

(4)获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4.2.2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工程施工资料与工程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具备参与工程投标,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

(3)具备参与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的能力。

总之,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并明确就业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特点;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专家预言,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有75%的人口住在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各个城市都在大力兴建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现代化城市发展。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点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做好安全管理,必须看到市政工程独有的特点,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作业场所多变,如:城市高架桥建设需要高空作业,地铁建设需要在地下空间施工,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现有城市设施基础上开展的,因此施工中要考虑到是否对其他工程有重大影响,如:道路施工中要考虑到是否有管道,施工是否会对城市管道产生不良影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既有主体工程,又有管线配套工程。既会在城市郊区人口较少地区进行施工作业,也会在城市经济繁荣、交通拥堵地区进行施工作业。市政工程施工面临着较为复杂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也有较高的要求。

1.2高空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在城市高架桥的建设中,高空作业中既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又要保证下方两侧道路中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较恶劣的社会影响。某立交桥上部结构构造设计为5跨预应力现浇连续箱梁,全桥长122m,桥平面位于半径R=2200m的 曲线 上,桥跨布置左幅为18.6+20+25+25+20(m),右幅为20+25+25+20+18.6(m),左幅桥面宽度为12.0m~15.85m,右幅桥面宽度为12m,箱梁横断面为单箱三室, 梁高 1.3m,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

1.3施工技术工艺多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种类繁多和地质条件复杂,加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这就使得在工程施工中涉及到了技术工艺较多的问题,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也会与其他工程有很大不同。另外,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露天作业,因而又会受到天气状况、温度湿度影响较大,因此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比如说,当修建市政公路时,遇到软弱土层,那么就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来开展软土处理工程,根据路基的承载力要求,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沙井堆载预压、超载预压、CFG复合地基、路基土换填法、高压旋喷桩、PHC管桩、混凝土灌注桩等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市政安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安全管理水平较低,许多都是直接套用其他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没有根据市政工程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安全管理研究,因而安全管理缺陷较大。

2.1缺乏规范性管理制度

在市政工程中,由于工程的种类较多,工程面临的具体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因而在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也较少,没有形成科学的工作流程,安全管理意识和水平都相对较低。

2.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线施工人员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的农民工,他们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的经验,安全意识较低。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问题,这样使得安全管理也面临着较大的困境。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低,对施工中的危险源认识不足,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因而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安全事故较多。

2.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管理不善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如:电力、园林、公路、人防、电信等,而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于是经常出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自相矛盾的情况,如:今天某个部门在这个路段埋下管道,过不久另一个部门就申请开挖。

2.4分包管理漏洞较多

很多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采用分包的形式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而公司则只是派遣几个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分包安全管理的人员较少,因此在施工中难以落实分包企业责任制,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2.5安全措施不到位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管理有别于其他建筑工程,对安全管理的要求比较高,而很多市政工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技术投入较低,施工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面临着严峻挑战。

3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保证市政工程建设中城市居民的安全健康,减少市政工程的不良影响,针对市政工程的特点做好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能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市政工程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市政基础设施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综合开发。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一步步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工程的经济性、社会性和环境效益。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分成长期、中期和短期工程,注重工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既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又要减小对周围居民的不良影响,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文明城市建设。

3.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由于很多施工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因而在进行培训时也要结合他们的特点,从施工人员的理解层面来开展培训活动,逐步提高施工人员对危险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将安全意识培训与业绩考核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以积极的热情去接受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技术知识。

3.3加大安全防范措施的技术投入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管理指导方针,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加大安全防范措施的技术投入,给施工人员配备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

3.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基础上形成符合市政工程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施工作业中严格按照制度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促进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规范施工,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5完善安全责任制度

企业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因此,在企业内部应该形成完善的安全组织结构,相关负责人要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要能在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下统一指挥、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执行。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寻找事故原因,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以此来促进各个管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从细节上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促进现代化城市发展,要针对当前我国市政工程中安全管理现状和市政工程特点来促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市政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绍儒.浅谈市政工程管理有效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1(7).

[2]孙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J].活力,2010(23).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变电运行;供电安全;基础管理

电网行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需要继续深化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方针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深化电网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运行标准化建设、现场设备管理、安全班组建设、安全文化创建等基础管理工作,大力提升安全科技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深入推进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和作风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1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的关键

加强变电运行制度建设,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从规章制度上约束不良操作行为,从心理上调动变电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意识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杜绝违章操作和违章作业。变电运行和操作过程中潜在着较多的不安全因素,稍有疏忽,必将酿成安全事故,威胁企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抓好基础管理是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的基础

班组是供电行业的最小组织,抓好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内部班组的管理就是抓好基础管理的核心,激发操作人员和值班人员的安全学习情绪,调动全员安全学习积极性,提高全员综合素质,为变电运行安全深入化奠定良好基础。

(1)制定班组安全管理台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将安全管理纪律纳入班组日常考核内容,细化班组管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一长五大员”职责认识。“一长五大员”,即工会小组长、安全员、设备员、工艺员、考核员、宣传员,把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分解到班组、个人,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班组管理呈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注重培训,互帮互助提升技能。结合员工培训需求,为员工创造培训机会,邀请电力设备厂家到厂进行技术交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班组员工自觉加强学习,开展自学、互学,在员工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员工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考核评比促进班组强化自身建设。各班组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组考核办法,使班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利用制度管理人,利用制度激励人,在班组之间形成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班组自身建设。

3应急预案演练三“少”三“多”保证变电运行安全

应急预案演练是在相对安全稳定的变电环境下,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的演练,先预防,防患于未然。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变电操作人员在突发事故发生时的应变能力、防范能力、协调能力和科学解决能力,防止事态扩大,降低事故损失。应急预案演练要不断建立、完善和提高一个长效机制,是提高人们自我保护、应急自救、呼救能力和保护他人意识的一种主要方法。演练只有常演常新,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变电运行计划,演练一次,多一次经验教训,既能检验应急演练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又可以在演练中发现缺陷并及时加以改善,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3.1少些“棋盘推演”,多些实战情景

应急演练的重点就在于一个“练”字,而不是“棋盘推演”,应以实战为标准。应急演练是一项知识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技术作战。一切演练都要切合实际,可以设计模拟场景营造实战氛围,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演练应该具有突发性和发生事故的环境复杂多变性,绝不参与演练人员知道这只不过是场演练,而是让他们切切实实感觉到,事故确实是发生了或者是将要发生。通过演练检验预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演练过程中加以探究和改进,让员工熟练掌握自救和互救知识和技能,避免盲目施救,做到有序、科学、有效施救。

3.2少些“纸上谈兵”,多些常态化

“纸上谈兵”化的应急演练,是应付领导,应付检查,让演练徒有虚名,成为面子工程,将会建立在多少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当灾难发生时,谁还会估计面子。

应急演练需要常态化的进行,组织员工集体学习各类应急演练知识,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让员工知道,应急演练是对自己有益的活动,是对自己生命的救赎,对自己财产的保护。应急演练常态化应该是供电行业常抓不懈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得到员工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提高应急演练的效果。

3.3少些“墨守成规”,多些“与时俱进”

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中,任何应急预案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环境和人员物资条件而设立的,当实际环境和人员物资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也应随之做出改变,如果不做更改,预案就变成摆设,不仅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指导性意见,还可能羁绊演练计划。因此,应急预案需要定期修订,定期验证,使之“保鲜”。

4开展检修工作是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降低变电设备故障率,定期检查变电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视,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立即根据方案进行检修,提前排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态恶化,保证变电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将安全事故隐患扼杀在无形之中。

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变电站投入了大量先进设备,且设备容量逐渐增大,定期检修的方法没能紧跟其后,定期检修设备、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时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定期检修设备是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同时也是对设备进行保养的重要手段,定期检修和定期巡检有利于及时发现设备的机械故障,及时予以排除,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设备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以便防患于未然。平时做好规范的设备点巡检工作,采取运行点检、维护点检、专职点检三管齐下,对设备情况进行系统的多种点检并做好详细记录。设备测温、劣化趋势、缺陷隐患以及检修预试情况等。保存并整理好这些原始数据、资料,根据平时点检中反映出的设备情况,重点的对设备进行定修和检修计划。

5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是变电运行安全的法宝

变电操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电力专业知识水平,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深入学习供电安全知识,通过教育、培训、考核、轮训等手段,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变电运行及相关知识基础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按照“严格”、“细致”、“实效”的要求,全面提升变电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基层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专业教育,提高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6结束语

对于变电运行来说,安全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于制度设立后的执行,在于班组基础建设的夯实,在于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效,在于变电运行检修工作的全面,在于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篇10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面向生产实际,通过走向社会和生产第一线,了解建筑工程技术相关内容;了解造建筑施工员的工作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实习单位:XX公司

我实习公司的实习单位是XX公司。XX公司是一家XX企业,位于XX,这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主要经营房屋工程建筑,企业自经办以来,务实经营,经营业务认知度不断上升,其事业成就得到了市场及行业同仁的一致认可。企业现有员工500-1000人,团队稳定有活力;实到注册资金(单位万元),且在加大投入。今后我们将本着创新发展,用户至上的原则把我们主营业务搞好。在信息时代我们还将积极利用新的经营方法如开展电子商务等。

实习岗位:施工员

施工员是基层的技术组织管理人员,是施工现场生产一线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在基层的具体实践者,是完成建筑安装施工任务的最基层的技术和组织管理人员。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来到工地实习时工地刚开工不久,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土方的开挖和临时设施的建设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主要的工作是测量放线,配合主管工长将施工用地红线和开挖边线以及土方开挖控制高程放出来,指挥、监督勾机工作,防止其超挖,造成经济损失。由于边坡高度高,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安全工作,对边坡的安全防护工作必不可少,在边坡上拉设安全警示带、设置防护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也在加紧的进行场地平整和道路的建设,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帮助建设临时宿舍,为工人的进场做好条件准备。土方的开挖工作是分区进行,对已经平整出的场地进行基础的测量放线和基础的施工。在土方的开挖工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土方的开挖工作首先要熟悉 施工用地的范围以及建筑边线,要严格控制好开挖边线和开挖高程,对于土方工程,超挖、挖深或者挖的不够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机械、人员的安排也要尽量做到合理,控制好施工进度,尽量按时按量完成。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各项防范措施,防止拉土是烟尘过大,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也要对泥头车出施工现场进行清洗,防止其对道路的污染,影响城市道路的洁净。

该工程地下室面积大,基础类型和数量都较多,对基础的施工任务也是非常的繁重。本工程的基础类型有: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桩基础。对基础的施工任务重,要求高,基础的施工工作首先要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只有做好测量放线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基础的施工要做好材料计划和劳动力的安排计划,根据现场情况堆放好材料,根据工作面和施工进度做好人员安排,防止材料不足和人员不足或者过剩造成窝工现象。基础多采用砖胎膜,在基础开挖的时候要考虑砌位置,掌握好砖胎膜施工流程:浇湿砖块——抄平放线——立皮数杆——送砖、砂浆——摆砖样——砌砖——复测水平标高、修砖缝、清理砖墙——清理落地灰——砖样内侧水泥砂浆粉刷。基础砖胎膜砌筑完成后还要打基础垫层,做好基础的防水工作。对基础底板防水的施工要做好劳动力,机械的安排,同时也要熟悉图纸,了解所用的防水材料:底板:1.5mm厚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同时还要掌握防水施工的施工流程: 基层清理底胶涂布复杂部位增强处理卷材表面涂胶基层表面涂胶卷材铺贴排汽压实卷材接头粘贴压实卷材末端收头及封边处理保护层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腰严格把关,控制好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要对工人使用的机械和用电进行检查,禁止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和漏电事故的发生。

我感到很庆幸,工程刚开工不久就能来到这里实习,从最初的土方开挖,基础做法,防水做法等工作开始,让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从基础做起也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出了接触到土方工程,基础砖胎膜砌筑以及基础防水外,对于钢筋,模版,混凝土的接触都不少,这让我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在钢筋的工作方面,主要是把我好质量这关,对照图纸和规范,监督队组是否按图纸施工,所做的钢筋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的绑扎是否整齐,间距是否符合等。有做不到的地方要及时和队组沟通,尽量做到最好,这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沟通交流能力,处理事情更得心应手。不管是对什么的施工,安全总是少不了的,每一道工序都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要知道“安全第一”只有保障了安全,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而对于模版,要注意控制好模版支撑系统的搭设要求,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工人搭设,要注意检查层高,控制好标高,同时还要检查好模版的平整度、垂直度。对照好图纸,在施工的过程中腰时时跟踪,发现工人做错、漏做的要及时反馈。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尽管有时候很累,做的都是些小事或者琐事,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让自己成长。从刚开始的撒灰放线,打标高,安排杂工等等到进一步的接触钢筋,模版和混凝土这些工作都让我不管是组织,沟通还是专业技能都有很大的提高。当繁忙而劳累的一天过去时,躺下来想想今天的充实与收获,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