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5:03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1

【关键词】创伤骨科手术;现代护理模式;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51-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现就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骨科手术患者350例(其中:车祸伤283例,其他创伤67例)在围手术期护理与监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0例,男210例,女140例,病程半天~2年,年龄2~69岁,平均35.3岁。332例伤口恢复好,住院15~20天治愈出院,18例因术后并发症住院50~70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评估病情:对创伤骨科护理而言,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整体救治,反之则导致整体救治失败。不同专科医生可根据伤情制定不同的对策和措施,而护理人员要把创伤骨科看成一个整体,处理顺序依次为患者全身状况评估、失血量评估、伤情种类和程度判断等。护理措施除维持气道、呼吸、循环等急救技术外,还有运转监护、搬动技巧、动态观察监测伤情与应急处理等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

2.1.2 临床护理:(1)术前检查: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骨折部位的摄片或CT检查等,根据检查情况报告医生,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2)术前临床护理:包括何时需禁食禁饮、何时灌肠、何时安置胃管、皮肤准备、药物皮试、更换术后骨科病床和骨科支架等。(3)环境准备:病房温度控制在18~20 ℃,湿度50%~60%,减少陪护,保持病房相对洁净安静。

2.1.3 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对术后康复影响[1]。

2.1.3.1 术前心理护理:以良好的心态面临手术,尽量消除患者手术紧张感与恐惧感,减轻思想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并给予积极、有效、明确的信息;讲解该疾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介绍我科创伤骨科手术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相信医护的技术力量和护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2.1.3.2 术前心理咨询:巧妙应用护理沟通技巧,满足患者术前心理需求。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对术后如需用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

2.2 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最好动态心电监测,设置监测时间15~30分钟/次,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呼吸道梗阻,有无肢端微循环障碍等。

2.2.1 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术后抑郁反应: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将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褥疮等。所以要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又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2.2 术后疼痛护理: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护士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术后6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2.3 术后饮食护理:病情平稳可于术后6小时饮水或进流食,术后第二天进半流质或正常饮食。 饮食应给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2.2.4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与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2.4.1 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康复指导:待疼痛缓解之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足趾活动、踝关节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康复锻炼。锻炼的程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度,首先要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保持床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指导患者利用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抬高臀部,受压骨突部定时按摩,臀部垫以水垫,防止褥疮发生。在床上练习坐起活动,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协助患者应用下肢功能锻炼仪(CPM)做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又可减少肌肉萎缩,给骨折处以生理压力有利其愈合[2]。

2.2.4.2 手术后4周的康复指导:4~6周后患肢不负重扶拐下地活动。协助患者先移到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8~12周开始负重活动。在此期间应由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止发生意外。

3 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各医疗护理的实践之中,通过创伤性骨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健康宣教的回顾性分析,提高骨科护理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性应用[3],全面体现现代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整个过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宋贵欣.全肩胛骨并全肩关节置换的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4.

[2] 姜金楠.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71.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2

关键词: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SSI);预防护理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1]。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手术的范围和规模大小不等。大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明显,对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的护理要求较高[2]。小型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即使耐力较差患者,经一般性处理即能接受。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9.7±5.3)岁,手术类型上颌骨手术22例,下颌骨手术24例,颈椎手术32例,颅骨手术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及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动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规劝和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减少陪护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指导陪护人员正确接取粪、尿的方法,不可使粪、尿外溢污染手术切口。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保暖,防止感冒、受凉、劳累等,以免诱发感染急性发作或新的感染。告诫患者不可擅自对伤口进行不妥当的处理,如挤压、按摩。

2.2护理观察 手术切口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左右,因此,术后3 d应常规测体温3次/d,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切口持续疼痛或加重,伴有体温升高、脉搏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应警惕切口感染。怀疑切口感染时,可打开伤口外层敷料检查,可发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压痛等典型症状。如果有脓肿形成,则表面局部张力增高,并伴有波动感。为进一步确诊时,常规取切口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根据其结果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2.3预防护理 告诫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人喜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嘱其多饮水,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定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督促医师换药,敷料被渗湿时,及时更换。

2.4感染的护理 炎症早期阶段可拆除部分缝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并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局部用抗生素封闭及物理疗法。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室,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3 结果

98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SSI,发生率为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 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其中Ⅰ类切口1例(1.02%)、Ⅱ类切口3例(3.06%)、Ⅲ类切口5例(5.10%),平均住院 32 d,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畸型与疾病的学科。骨科手术治疗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同时,术前治疗方案必须周密考虑全身和局部不能存在任何隐性的感染病灶。一旦患者手术出现感染,就会造成终生残废[3]。切口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导致较长r间的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使切口干燥及长时间牵拉、摸弄而损伤了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手术原则,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骨科感染的原则,一旦诊断伤口感染,除全身联合运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外,重点应放在局部伤口的处理上[5]。若局部肿胀明显,即早期间断拆线引流,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准确运用抗生素。深层感染内固定物的处理目前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内固定物不必移去,过早的移去坚强的内固定会使骨变形。若经治疗后伤口仍不愈者,待有纤维骨痂形成后,再去除内固定,换置外固定为妥。软组织损伤后感染长期不愈的处理,①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切除窦道,②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使伤口愈合[6]。高标准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彻底清创,正确、彻底止血,避免损伤过多的正常组织;正确、稳妥使用电刀;准确掌握穿针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保护好针眼;无张力、无空隙闭合伤口。这些都是预防骨科感染,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7]。

配合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8]。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患者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本组资料显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媛慧.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22-223.

[2]陈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3:99-100.

[3]吾里旦古丽・铁了汗.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7-198.

[4]暴艳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219-220.

[5]张孝丽.胃肠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2:103-104.

[6]单廷芝.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10-211.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3

【关键词】:骨科;结核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4-02心理护理是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措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的护理方式。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正确理智地面对疾病,缓解或消除因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院骨科结核病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作简要总结。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骨关节结核患者60人,男34人,女26人。其中脊柱结核42例,髋关节结核10例,膝关节结核3例,肘关节结核3例,踝关节结核1例,腕关节结核1例。患者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8.6岁。入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20.7天。2.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从入院即开始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治疗方案的理解程度、社会支持情况等,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确定手术方式后,即开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直至患者出院。在手术前、中、后分别进行简要心理评估,了解心理护理的效果,并随时调整护理方案。3.护理

3.1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大多较为痛苦,这种痛苦即表现为生理方面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心理方面上。一旦患病,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落差,多表现为消极、痛苦、灰心、焦虑等,此时更加需要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和安慰,作为需要陪伴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医护人员来说若能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全面细心的心理疏导,将极大程度地改善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

相关研究表明结核病患者最为敏感的应激源是麻醉手术,过重的心理负担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体内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增高,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机体需氧量增加,造成冠脉血流减少,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更加严重的反应。这些改变严重影响了手术的进程,更有甚者无法进行手术。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手术前的心理护理。针对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于手术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是心理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术前常会出现如下心理压力,首先是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不信任。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医护人员,多数患者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排斥心理,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责任心表示怀疑。其次是不可避免的焦虑和恐惧。手术是伤害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惧怕手术所带来术后疼痛;同时任何手术以及麻醉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可能会出现一些没有估计到危机,面对这些风险患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负担。第三是对疾病认识不足或缺少必要的医学常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有关结核病以及结核病手术治疗方面的知识,当面对自己患了结核病并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患者通常会将疾病想象得过于严重,从而产生了悲观、恐惧和焦虑的心理。

护理人员需通过与患者谈心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针对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可能的原因也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主要方法有:

3.2.1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通过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平易近人的态度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身心状况,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面对病人的疑问要给予耐心而全面的解答。通过实际行动使患者感受到关爱、体贴和尊重。

3.2.2消除焦虑恐惧。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必然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当发现患者过分焦虑恐惧时,可请同科室已经治愈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推荐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如:散步、腹式呼吸、欣赏轻松愉快的音乐等。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改善情绪、消除焦虑恐惧的效果。

3.2.3介绍相关医学知识。在术前向结核病患者介绍一些与结核病以及手术治疗相关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解释。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的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同时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异常情况出现的概率以及针对这些意外情况我院有哪些应对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正确看待手术的风险,消除疑虑。使患者由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有足够的勇气、信心和知识战胜疾病。

3.3手术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的宗旨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大多将注意力和工作重点放在了治疗上,和忽略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即将进行手术,患者对手术的环境和氛围极为敏感,印象又深刻,此时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无助感达到极限。应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延续。

患者在心理护理人员的陪伴下进入手术室。局麻患者尽可能做到全程陪伴,全麻患者可陪伴到麻醉生效后再离开。局麻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楚的意识,故手术开始后应继续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患者可通过声音和感觉来感知环境,应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氛围以及适宜的环境温度;心理护理人员可通过触摸患者的手使患者感觉到支持和关怀,感觉到温暖的支持,进而树立起坚强的信念;手术期间可通过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以及其他不适的感觉与患者进行交流;还可采取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恐惧心理;整个手术过程中术者可将手术进展情况告知患者,使患者感到安心。如即将进行的操作可能会带来疼痛或振动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注意用语措辞,避免窃窃私语,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

3.4术后的心理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返回病房接受术后治疗直至痊愈出院的这一段时间应进行术后心理护理,此阶段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减轻术后痛苦,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被告知手术顺利结束后,之前的紧张和焦虑的心情会一扫而光。但随着手术效的消失,首先要面对术后疼痛的问题,疼痛是手术治疗后最为常见的不适反应由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烦躁,告知患者这些都是术后不可避免的正常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安心,坚强的度过疼痛阶段,必要时可给予药物进行止疼。另外由于害怕刀口撕裂,患者不敢下床活动,有的患者甚至不敢喝水进食,增加了新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术后活动的好处以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下床活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术后心理疏导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4.结果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4

【关键词】 骨科;优质护理;围手术期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9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骨科收治的266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151例, 女115例;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52.76±7.31)岁。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骨科收治的304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158例, 女146例;年龄18~77岁, 平均年龄(54.12±7.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1. 2. 1. 1 术前护理 骨科手术大多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刺激, 尤其是心理上的恐惧、担忧情绪居多, 很多患者会对手术是否成功、会不会遗留下后遗症产生一定的担心、焦虑[1]。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 耐心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客观的解释手术后的影响及疾病的预后, 尽可能确保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2]。同时, 出于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的目的, 护士要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 能让患者在一个身心舒适的前提下进行手术, 并能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3]。

1. 2. 1. 2 术中护理 护士对手术的整个过程要有充分的了解, 能够灵活的处理手术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 巡回护士在手术中要协助患者摆好, 使患者的手术部位得到充分的暴露, 同时要尽可能的使患者舒适。

1. 2. 1. 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 护士为患者穿好病号服, 减轻心理压力, 耐心地指导患者和患者家属如何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每天定时巡视, 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4]。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加强细节上的服务, 实现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如下。

1. 2. 2. 1 术前护理访视 了解分析患者心理状态, 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即可能出现情绪紧张、食欲不振, 失眠及血压、心律异常等不利于手术的情况。正确引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 摆脱恐惧心理, 增强信心, 更好的配合手术。

1. 2. 2. 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由于手术室的环境特殊, 要面对各种特殊装置及监护仪器, 而产生恐惧、压抑、孤独及紧张无助的心理。此时护士要以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交谈并给予关心和帮助, 努力解除其恐惧心理。术中保持安静, 不讨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 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 仔细观察患者, 密切配合医生,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 2. 2. 3 手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考虑最多的是手术是否成功, 常表现为思想忧虑, 郁闷不安、易怒及与医护人员不合作。此时护士应态度和蔼、热情、关心同情患者, 多巡视, 耐心解释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和康复周期, 稳定患者情绪, 并及时处理患者不适症状, 如术后疼痛除予以适量药物处理外, 护士应帮助患者调整舒适, 听轻松的音乐, 分散其注意力, 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由于骨科手术患者大多数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 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感, 所以更需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 向患者及家属及时说明术后的配合, 协助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 2. 2. 4 心理护理 由于病痛的折磨, 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相对健康人群要脆弱、敏感很多, 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评估患者情绪并帮助调整, 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 使患者的心态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使患者早日得以康复。

1. 2. 2. 5 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人性化护理是医院中较为推崇的护理方式, 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延伸, 在对患者生理进行护理的基础上重视心理与社会需求。多方位考虑患者的内在要求,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人性化护理的提出者认为“护理即关怀”。针对这一特点, 医院中要求护士在患者入院之后主动与之交流, 热情的接待, 通过入院指导等方式快速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病房的安排尽量考虑到患者的喜好, 如喜静的患者尽量安排在环境相对静谧的病房中, 并考虑到同一病房中室友的文化水平、性格特征等安排。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赢得家属的支持, 表现出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5]。

1. 2. 2. 6 做好康复锻炼护理 骨科患者的体力大都发生很大的下降, 手术治疗之后也存在功能障碍现象。做好康复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指导,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于锻炼之前适当按摩肌肉或者热敷, 促进血液循环。锻炼结束之后再次按摩肌肉15 min左右, 放松紧张的组织, 提高锻炼成效。在康复锻炼过程中也不吝惜关怀, 体贴每一例患者和家属, 嘱咐患者不要急于求成, 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开展活动, 锻炼不要过度劳累, 以免适得其反, 对恢复造成影响。同时积极鼓励患者, 增强恢复的信心, 改善身心状态。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心理、社会、满意度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服务范围、诊区管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各项评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组患者心理、社会、满意度评分为(20.2±7.6)、(29.5±6.3)、(97.87±7.2)分;对照组分别为(38.5±9.6)、(39.6±4.2)、(80.77±11.2)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传统的护理模式所暴露的缺陷越来越多, 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优质的护理服务就是要以患者为主体, 以维护患者的利益为目标。一切为了患者, 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为患者提供优良、科学、满意的护理服务。

加强优质护理不仅可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更好地重视患者的身心感受, 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而且通过手术前后的沟通, 可以让患者以及家属了解整个手术的过程, 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了解, 从而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理解成为了可能, 在让患者的身心都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 也尽可能避免了医患矛盾, 对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优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提高优质的品质, 逐步实现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提高这样一种良好的循环模式。

参考文献

[1] 曾采采, 关健仪, 丘雪梅.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2):461-462.

[2] 周文娟, 胡德英, 吴莉, 等. 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实践. 护理学杂志, 2010, 25(22):15-17.

[3] 杨群.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12): 316-317.

[4] 曲治权, 刘淑梅, 刘平辉.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后护理满意度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 27(3):357-360.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5

【关键词】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98-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易发的三种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多见于老人,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少,但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功能减退,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现将我科收治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2-93岁,平均年龄74.54±10.21岁。46例病人均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人骨折后,惧怕手术出现焦虑,护士应给予老人人性化护理,首先耐心详细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并进行健康教育,除介绍在院注意事项外,还要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轻老人的恐惧心理,增强老人对手术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手术。

2.2 术前护理

患者人院后应进行牵引治疗,使骨折复位,预防再次移位造成损伤,减轻疼痛,患肢行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护理人员应注意牵引松紧度和重量、位置是否在滑轮上。注意观察行皮肤牵引患者的下肢牵引带松紧是否合适,有无皮肤损伤等。对骨牵引患者应用75%酒精点针眼,2次/d,以预防发生感染。观察患者肢体肿胀及肢端血液循环情况,指导其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发生尿潴留和便秘的情况。

2.3 术后护理

2.3.1 刀口护理

术前30min给予患者抗生素应用,术后患者刀口处应适时换药,以预防刀口感染。应保持患者刀口敷料干燥整洁。

2.3.2 预防肺部感染

对于肺功能较差患者,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训练等增强肺功能。患者应尽早取半卧位,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排痰,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给予患者盐酸安溴酸、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3次/d,有利于排痰顺畅,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鼓励留置尿管的患者多饮水,护理人员应做好尿道口的护理工作,保持患者外阴卫生。术后第2天,如患者病情已经平稳,即可拔出尿管。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可应用生理盐水加入庆大霉素进行膀胱冲洗,如果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可给予诺氟沙星进行治疗。

2.3.4 预防褥疮

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者身下干燥,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时尽量防止便盆擦伤骶尾部。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使用双上肢和健侧下肢抬高臀部,进行关节活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2.3.5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于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可行双下肢气压治疗,指导患者双踝关节主被动收缩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配合常规抗凝治疗。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需行基础抗凝治疗,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可选择溶栓治疗或转入血管外科进一步治疗。

2.3.6 膳食指导

早期食用清淡、易消化、利于排便的食物。排便后食用高蛋白、高能量饮食,促进骨折的愈合与营养支持。

3 讨论

高龄老人身体各项功能均减退,缺乏安全感。必要的沟通及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及负面情绪,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全面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在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合理的功能锻炼治疗及膳食治疗可增加患者的康复速度及生存质量。总之,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繁杂,规范化、科学化且个性化的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在院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09)

[2] 路华. 术后护理干预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16)

[3] 刘惠芬. 皮牵引加外展板固定治疗12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S1)

[4] 阮肇海. 中青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实施加速康复锻炼的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05)

[5] 徐玉娟.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及压疮预防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17)

[6] 林家凤. 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15)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6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护理;围术期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其发病与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研究表明,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1]。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A组、B组,各25例。A组患者中男17例,女8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6.3±2.2)岁。B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1±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常规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术后观察。B组患者围术期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增加了心理护理和人性化关怀。(1)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为患者提供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光线柔和,无噪声,避免增加患者不良应激。加强对患者的全身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原发病,并给予牵引护理,使其患肢外展30°左右,保持足部中立。做好手术准备,术前对睡眠质量差或过度焦虑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口服。(2)术后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引流和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渗血和脱落敷料。给予患肢按摩等康复指导,以预防卧床产生褥疮和静脉血栓。嘱患者多进食钙含量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糖尿病者需禁食甜食,高血压和冠心病者需控制胆固醇和盐类摄入量。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从踝关节背伸锻炼、膝关节、髋关节屈伸练习到上肢外展、扩胸运动、股四头肌肌肉收缩运动,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增加锻炼范围,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扩张毛细血管,以改善血液供应情况。嘱患者多饮水,以冲洗尿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对疼痛患者需多与患者沟通,正确使用镇痛药,身心并用,通过电视节目和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减轻因疼痛所致恐惧、烦躁和焦虑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股骨颈骨折愈合质量(良好:骨折完全愈合,可正常活动,无疼痛或活动受限;较好:骨折基本愈合,但活动存在轻微疼痛和受限;不佳: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护理前后患者改良BI指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高)、SF-36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6]、手术全程引流量、出院时间、术中全程失血量、手术时间、SCL-90量表情绪因子(主要包括抑郁、恐惧、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意、精神病性及其他10项因子,每项因子评分按症状轻与重依次记为1~5分。总分10~50分,评分越高表明受检者心理症状越重)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股骨颈骨折愈合质量

B组患者股骨颈骨折愈合质量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改良BI指数、SF-36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改良BI指数、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改良BI指数、SF-36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手术全程引流量、出院时间、术中全程失血量、手术时间B组患者手术全程引流量、术中全程失血量少于A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SCL-90量表情绪因子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量表情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SCL-90量表情绪因子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人骨折后可发生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易出现股骨颈骨折。目前临床对股骨颈骨折多实施手术治疗,但受老年人机体特点的影响,多数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需做好围术期护理。优质护理注重术前基础疾病治疗、术前心理疏导和牵引护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和依从性。术后通过加强饮食护理、功能康复和并发症预防等,加速患者康复,体现了对患者身心健康综合改善的护理理念。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股骨颈骨折愈合质量优于A组;护理后B组患者改良BI指数、SF-36评分高于A组,手术全程引流量、术中全程失血量少于A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A组,SCL-90量表情绪因子评分低于A组,表明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术中出血和引流量,缩短治疗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红.人性化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14-2316.DOI:10.3969/j.issn.1672-1721.2012.18.002.

[2]刘凤花.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3):7-8.

[4]单雪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65-166.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6.8.102.

[5]肖昌慧,刘玉环,何平平,等.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2):213-216.DOI:10.3969/j.issn.2095-1116.2013.02.030.

[7]熊玲莉.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32):138-139.

[8]聂道红.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4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33-1534.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3.10.086.

[9]张琦,夏明嫔,唐万彪,等.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4):2229-2231.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6.14.044.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7

关键词: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早期临床护理;干预;静脉损伤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95-01

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等骨科大手术后,容易使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更有甚者可造成肺栓塞,从而导致患者死亡。深静脉血栓形成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重者则导致静脉坏疽。随着临床普遍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追求,深静脉血栓形成已经严重危害了患者的机体。探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临床护理干预,为今后的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38~79岁,平均年龄为50.2岁。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为右下肢的11例,为左下肢的12例。分型:4例周围型、15例混合型、4例中央型。23例患者均在12h~48d内发生,其平均发生时间为15.3d。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对所有患者均行静脉造影或超声波检查确诊。

1.2早期护理干预:对所有患者给予早期循证护理措施,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其重点内容是骨科大手术前护理、心理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1.2.1术前护理:首先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目的,对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尽量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其次给予患者膳食平衡,指导患者选择清淡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然后给予及时补液,嘱咐患者多饮水,保证患者足够液体的补充,每天保持1500ml以上的饮水量,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最后做好输血准备,在骨科大手术中,常常会使得失血较多,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应当做好输血的准备,从而保证术中及时用血。

1.2.2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在骨科大手术后早期即可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临床上发现患者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有沉重感等症状,临床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以帮助医生作出早期诊断;②功能锻炼,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其锻炼时间可从患者麻醉清醒开始,主要进行下肢肌肉、足踝被动、主动活动等长收缩锻炼,每天锻炼4次,每次锻炼20min左右。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则要帮助其叩背、翻身,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和排痰、减少血栓形成;③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嘱咐患者多饮水,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防止便秘;④皮肤护理,每日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预防压疮,观察有无肿、红、痛等表现,且详细记录;⑤抗凝药物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痰液及粪便是否带血、肉眼血尿、穿刺针孔是否渗血等。对血小板、凝血酶原、出凝血时间等进行定期复查。引流保持通畅,术后24~48h的引流管放置,对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进行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进行处理;⑥出院指导,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一般均有较长时间的卧床,特别是老年患者,其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多活动,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在患者出现症状的时候应及时就诊,以便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2结果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早期临床循证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3讨论

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血流缓慢、静脉损伤、高凝状态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骨科大手术后早期即可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治愈困难,患者痛苦大,更可产生肺栓塞等严重后果[1]。根据临床体征和症状,随着骨科手术的发展,深静脉血栓形成结合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可准确诊断。但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比较难实现早期发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预防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应用中的不断探索,大多数医护人员已经认识到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预防优于治疗,而预防过程中又往往仅重视术后预防,而忽略了术前预防,所以临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2]。通过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自护能力,增强了患者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3]。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就要建立循证护理方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功能锻炼的认识,以及医护人员对功能锻炼的认识,促进了护患、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提高[4]。只要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就能够减少患者的病痛,还能够为社会和患者节约后续治疗费用[5]。

通过本组研究,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骨科大手术围术期采用科学的循证方法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实现了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目的,为广大患者病痛的减轻提供了帮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梅,陈秀花,刘冬梅.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104~105

[2]廖淑梅.孙瑛.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9):930~931

[3]袁训芝,吴新民,袁家颖.压力梯度长袜和间歇充气装置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12(02):1003~1004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隆间骨折: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58-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常见骨折类疾病,该类患者普遍存在疼痛症状,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为常见、最为严重的一种形式。随着我国社会及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高的发展趋势[1]。本次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0年9月――2012年9月抽取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患者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32±15)岁;骨折发病时间1-16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8±05)小时;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患者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634±16)岁;骨折发病时间1-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9±06)小时。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骨折手术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221术前①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②进一步加强基础护理;③皮肤准备和常规消毒。

1222术后①创造舒适的恢复治疗环境;②针对性的疼痛护理;③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保证患者处于舒适;④早期进行功能锻炼;⑤争取更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2]。

13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总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临床治愈:疼痛、肿胀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股骨功能恢复正常,患者能够继续从事原工作;有效:疼痛、肿胀等症状表现明显减轻,股骨功能有显著改善,基本可以恢复原工作;无效:疼痛、肿胀等症状表现没有好转,股骨功能没有改善,无法从事原工作[3]。

15数据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χ±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

2结果

21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对照组经常规骨折护理后有11例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有18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3例患者治疗无效,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有效率691%;观察组经舒适护理后有15例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有23例患者治疗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有效率905%。两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895±207)d,经(9446±302)d治疗后骨折达到完全愈合状态;观察组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263±241)d,经(7893±215)d治疗后骨折达到完全愈合状态。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护理服务满意度有33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86%;有41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4%。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体会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始终外于最佳的舒适状态,使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也就会随之显著增加,保证患者能够在术后早期阶段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使由于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使髋关节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复,提早下床活动,可以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4]。

参考文献

[1]李诬静,王索婷,李慧芬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19(8):498-499

[2]孙洁60例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9(4):14l-142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9

【关键词】Herbert螺钉;桡骨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0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15-02目前,临床上桡骨头骨折病人的治疗,旨在恢复桡骨头形态,重视桡关节的稳定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12年以来,对29例桡骨头骨折病人行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10-65岁,平均3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后患者肘外侧疼痛、肿胀,肘关节功能障碍,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术前均行肘关节正侧位X片检查,伤后至手术时间2-7天,平均4天。

2结果

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从活动幅度、肌力、肘关节稳定性,和疼痛等方面评分(优≥90分以上,良75-89分,中60-74分,差60分)[1]29例骨折均愈合,优22例,良5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2.56%。

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本组病人多为意外损伤,导致病人恐惧、紧张、焦虑,护士应耐心安慰病人,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使病人能够正确面对现实,稳定情绪。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优点,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3.1.2指导患者了解和掌握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如充分伸握拳练习,前臂旋转功能训练和屈伸肘锻炼等,患者本人需掌握和配合的一些内容,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中,为术后功能锻炼打好基础。

3.2术后护理

3.2.1术肢的观察及护理术后患肢用肢体抬高垫抬高15-30°,三角巾悬吊制动,以利静脉血和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和引流情况并记录。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脱落和扭曲。密切观察末梢血运及手指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患者诉手指,前臂疼痛或肿胀加剧,应立即告知医生,打开弹力绷带,观察并对症处理。

3.2.2指导功能锻炼为病人讲解康复锻炼目的和方法,制定康复锻炼计划,让病人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锻炼中。并反复讲解、示范,使其完全掌握。术后4-6小时即可鼓励患者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嘱其用力握拳坚持一段时间后松开,每天3次,每次10分钟。前臂旋转功能锻炼与步骤,取坐位,双上臂贴胸,屈肘90度,慢慢地由双手掌心向上变为双手掌心向下。术后24-48小时拔出皮片后,开始进行屈伸肘关节和旋转前臂训练,取坐位拳心朝向本人,屈肘,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或屈肘动作。

4讨论

桡骨头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肘部骨折。治疗目的在于保全良好的肘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而以前的治疗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和行桡骨头切除术。而这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其局限性,临床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报道桡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近期效果虽好。但需面临肘关节生物力学改变的问题。[2]因此,目前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材料有空心钉、松质骨螺钉、克氏针、吸收螺钉和Herbert螺钉等[3]。Herbert螺钉由Herbert、Fisher于I975制作设计。早期用于腕舟骨骨折,目前已广泛用于肢关节内骨折。[4]现代Herbert螺钉设计特点决定其治疗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优与其他内固定材料。首先,Herbert螺钉通过头尾与螺纹差及旋入螺纹数起加压固定作用。螺钉尾部埋入关节软骨面以下,使关节活动灵活,空心设计便于复位,使固定更准确。其次,Herbert螺钉由钛合金制成,钛合金与人体相容性好,可长期存留体内,无需二次手术,也不影响CT、MRI的检查[5]。钛合金螺钉强度高、固定牢靠,术后无需外固定,可行早期功能锻炼。5总结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保证了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Broberg MA,Morry BF,Results of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s of the elbow[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8,216:109-110.

[2]James A.Johnson,Daphne M.Being essner,Karen D.Gordon,et al.挠骨头骨折以及植入物重建后的运动学与稳定性(上)[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12):1058-1059.

[3]蒋协远,李庭,张力丹,等.人工挠骨头置换治疗时肘关节不稳的挠骨头粉碎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8):467-471.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篇10

关键词:组合式髌骨爪;髌骨骨折;治疗;护理干预

髌骨骨折是人体最大的子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被包埋在股四头肌腱内,其后方是软骨面,与股骨两髁之间软骨面呈关节。多为直接及间接暴力联合所致。髌骨骨折造成的重要影响为伸膝装置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的髌骨关节失配[2]。作为四肢骨折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传统的手术复位克氏针钢丝带及空心螺钉等内固定方式,存在着克氏针针尾刺激、钢丝滑脱、螺钉断裂、关节疼痛、骨折再移位、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等诸多弊端[1]。我科于2012年7月引进“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新技术新方法,并辅以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7月~2015年6月共收治采用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2.27±4.15)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处坠落伤10例,跌伤30例。骨折类型:25例横型骨折,20例斜型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8例纵型骨折。68例髌骨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骨折行髌骨爪治疗。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髌前正中直型小切品,快捷显露髌骨骨折端,先用两把大巾钳扣住复位骨折端,将大小合适的组合式髌骨爪拆开,把上爪和下爪分别抓在髌骨的上下极的骨质上,将组合的两枚螺钉先后拧上,并向中间挤压,用手指触摸关节内,并抻屈膝关节,使髌骨爪充分抓入髌骨骨质中,必要时可用锤击将髌骨爪击入骨质中。屈伸膝关节检查骨折固定牢固程度,修复股四头肌内外扩张部及髌前腱膜及缝合皮肤[2]。

1.3疗效观察与评定

1.3.1观察方法 术后2、4、8w和6、12w定期摄膝关节×线片复查,并进行膝关节功能检查,观察疗效。

1.3.2疗效评定标准 优:膝关节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疼痛感消失,没有肌肉萎缩的现象,可以自如行走、屈伸及下蹲。良: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趋于正常,没有疼痛感,有轻度的肌肉萎缩现象,可以自如行走,但是屈伸、下蹲困难。可:有肌肉萎缩,偶尔伴有疼痛,屈伸受限制,但是屈展度接近90°,可以在平地行走,但是下蹲或者是上下楼困难。差:膝关节没有恢复活动功能,有严重、持续的疼痛感,有严重的肌肉萎缩,劳动能力丧失[3]。

1.4结果 68例采用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软组织刺激,无一例感染发生,随访出院患者无骨折不愈合病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髌骨爪无松动、断裂及脱落,皮肤无破溃。骨折愈合时间7w~14w,平均9w。68例中优33例,良28例,可7例,优良率89.7%。

2护理干预

2.1病情观察和护理 ①观察局部皮肤软组织情况,局部是否有擦伤或水疱,是否有其他部位固定的疼痛,若有发现,及时报告医生进一步判断,以免漏诊、误诊;②注意观察有无神经损伤。暂行支具托外固定者,应注意外固定的松紧度,需要防护的部位如骨突处应加放衬垫[4]。抬高患肢,若肢端感觉麻木、肿胀不适及运动异常等情况,应警惕外固定不当导致神经受压,及时做好解压处理。

2.2围手术期护理重点 ①护理:术后早期去枕平卧位,肿胀消退后可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坐卧位,抬高患肢,膝关节下垫一薄软枕,使其微屈10°~2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②疼痛护理及末梢血运的观察: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而且直接影响术后早期康复和运动[5]。一方面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作用,给予患者有效的镇痛,不但能使患者得到身心的舒适,还可以感受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6]。注意观察肢端感觉活动及舒适情况,有无足下垂、足背感觉异常,足部背伸功能障碍情况,有上述异常提示腓总神经损伤可能要及时报告医生。

2.3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麻醉消退后既可行患肢踝趾关节的趾屈背伸锻炼,1次/h,5min/次[7]。术后第1d,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的主动与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活动范围在10°~60°;术后第2d,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训练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术后第3~7d,除继续以上的功能锻炼外,患者可借助膝关节康复器来帮助进行伤肢活动,活动的角度可以由20°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110°;术后第8d,进行离床训练,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作膝、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但禁止做下蹲动作[8]。

2.4中医饮食指导 早期(气滞血瘀),饮食宜活血化瘀、清淡易消化之品,如“海带龙骨汤、萝卜排骨汤”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中期(气血不和),饮食宜补气和血、接骨续筋之品,如“木瓜粥、黄豆排骨汤”等。后期(肝肾亏虚),饮食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品,如“枸杞墨鱼乌鸡汤、羊肉红枣汤”等[9]。

2.5出院指导 ①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②出院后需继续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推髌法、主动屈伸活动;③术后6w内不宜行下蹲动作;④术后视骨痂生长情况决定内固定物取出的时间[10]。

3小结

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早期手术治疗以恢复关节面平整,减少髌骨关节炎的发生,防止患者膝关节肿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是髌骨骨折经髌骨爪内固定术后护理的主要目标。

髌骨爪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科材料,在治疗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中,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骨科专职护理人员,应熟练运用护理干预方法,按照临床护理标准及诊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诊疗护理,不但规范了医务人员行为,同时还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施云东,谷建彬.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中国临床研究,2013,06,20.

[2]聂涛,李志华,高弘一,等.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06,26.

[3]石改琴.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护理干预[J].护理与临床,2013,17(6):726-727.

[4]韦秀芳,疏致富,孙军,等.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2,25.

[5]李剑,翁文杰.围手术期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新进展[J].中国骨伤,2012,08.

[6]任锟,孙永强.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3,25(1):38-42.

[7]张飞,汪来杰,张景涛,等.组合式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05,15.

[8]廖志峰,刘世峰.组合式锁定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