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3:42:13

骨科患者

骨科患者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患者的标准:(1)年龄小于60岁;(2)住院治疗,且没有发生中途转院的情况;(3)不存在较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能自主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3]。根据研究的目的及患者的纳入标准,对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收的98例急诊创伤骨科住院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都满足创伤骨科临床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数字分配的方式将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的49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年龄19~57岁,平均(34.68±6.19)岁;男26例,女23例;普通摔伤4例,交通伤29例,器械伤5例,重物创伤6例,高空坠落伤5例。观察组年龄18~55岁,平均(34.71±6.03)岁;男27例,女22例;普通摔伤6例,交通伤28例,器械伤4例,重物创伤6例,高空坠落伤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较好。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的意义,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疼痛护理与基础护理,其中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创伤处置、药物镇痛等措施。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了强化疼痛护理与基础护理,主要的内容如下:(1)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通过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来提升护患的友好关系,从而便于采取语言安慰与鼓励,交流过程中适当的肢体语言及为患者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帮助都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并联合病房与社会的支持与鼓励的声音,来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心理素质,使得患者心理上的疼痛应激反应得到充分降低[4]。(2)优化护理操作技术。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柔,且严格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患者的创面或创伤发生感染,与此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爱护,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对护理操作可能造成的疼痛担忧[5]。在对患者的创面或伤口进行接触性护理时,应轻柔、有序地进行,尽可能降低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例如在进行伤口的清洗与包扎、改变体位、病床用品的更换等过程中,都应该动作轻柔,控制好着力点与力度[6]。(3)疼痛感转移法。正确应用疼痛感转移法,能够较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比如,通过在病房内播放舒缓、悦耳的音乐,与患者聊天或者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来缓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7]。(4)科学使用镇痛药。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鼓励患者尽量不使用镇痛药物,但是对于疼痛过于剧烈,患者难以忍受的情况时,可使用适量的止痛药来降低疼痛感;另外,用药时,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机制用药,防止出现滥用止痛药的情况出现,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其他损伤[8]。(5)开展疼痛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与镇痛知识,促进患者形成正确的镇痛观,并指导患者学习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疼痛时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技巧,告知患者急诊创伤性骨疾病应注意的事项[9]。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进行综合评价。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主要的观察指标是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其中,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进行评价,评价得分越低,说明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越轻。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调查表总分100分,由患者自主填写,根据患者最终得分来评价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分超过80分的评价为非常满意,得分为60~80分的评价为基本满意,得分低于60分的评价为不满意[10]。护理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4统计学处理。将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观察。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3.28±0.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对于急诊创伤骨科的患者来说,疼痛是最基本也最难以忍受的临床症状,这是因为患者受到外力创伤后,其肌肉和骨骼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从而产生剧烈且持久的疼痛感,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另外,患者的心理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较好的配合治疗,给患者的病后康复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1]。所以,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还应该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降低疼痛给患者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升治疗效果。不过,仅仅是采取优化护理操作技巧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创伤或创面的疼痛,其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有研究指出,患者的疼痛感不仅仅来自生理,还来自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12]。基于此,本文提出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式来缓解患者对疾病与疼痛的恐惧与担忧,增强患者的心理素质;以优化护理操作技巧的方式来降低患者创面与创伤的触及性疼痛感;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得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从而降低其疼痛感;而对于疼痛过于剧烈的患者,则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使得镇痛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通过科学、合理的疼痛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疼痛知识,掌握自我疼痛控制法,提升护理有效性。

骨科患者范文篇2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得到有效解决方法,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的基本前提下,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更加优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更多的减轻术后的疼痛感、焦虑感[1-2]。不同于传统护理模式,舒适护理能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需求,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的一种复杂过程,除了与医疗因素有关,和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有效缓解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本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100例,深入探讨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100例,纳入标准:患有股骨骨折、股骨胫骨骨折、脊椎骨折、尺桡骨骨折等骨折类型的患者;手术方式基本一致。排除标准:有重大精神疾病或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8岁,平均(40.1±2.5)岁。对照组50例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23~65岁,平均(40.6±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手术结束后,首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包括引导患者服用抗生素、均衡饮食结构等。然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主要护理内容如下:心理护理,受伤后,骨科患者行动不便,再加上没有思想准备,很容易出现心理焦虑问题,甚至有的患者无法自主完成基本的大小便。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结合其他患者的手术治疗经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排便时,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如果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应该考虑放宽护理限制,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体位护理,护理人员督促患者尽量使用平卧或卧健侧,借助软枕垫高患肢,患者站立时使用吊带吊起患肢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康复进程。在特定情况下,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做抬臀引体活动,利用空闲时间为患者做一些按摩,避免患者因为臀部压力过大而感到强烈的僵硬感和疼痛感;环境护理,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能够愉悦患者的心情,有效降低疾病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清洗更换床单,对其他大声喧哗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应予以提醒,保障良好的医疗环境;疼痛护理,骨科手术疼痛感持续且剧烈,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询问患者最近的疼痛感,结合医疗经验初步判断疼痛原因,细心为患者讲解,采用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患者焦虑感,可以给患者讲一些幽默小故事,一方面确保患者处于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增进医患感情,为后续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活动护理,由于行动不便,骨科患者很容易出现便秘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嘱咐患者多喝水,均衡饮食结构,同时定期按摩肌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言语沟通存在障碍的骨科患者提供特殊的医疗服务,针对聋哑特殊患者,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发扬自己的职业精神,根据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简单的哑语,或者借助平板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因为患者存在言语沟通障碍而医疗态度恶劣的医疗护理人员,一经查处,医院应该予以严格的批评,情节严重者,可停职反省。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疼痛焦虑感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在术后1周对骨科患者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问卷调查评分评测护理满意度,总分值≥85分为满意,≥7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感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及极度疼痛五个不同的等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感,在纸上画一条长为10的直线,两端分别标记“0”和“10”,用直尺测量起点到记号点的距离长度,0表示无疼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9表示重度疼痛,10表示极度疼痛[3]。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采用不同护理模式护理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和统计数据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入院后,骨科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肢体功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再加上便秘、心理抑郁等问题的发生,很容易感到心理焦虑甚至不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传统护理模式针对这些问题疗效欠佳。和传统护理模式不同,舒适护理能够优化患者的医疗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个人需求[4]。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的镇痛技术,不知道如何有效缓解骨科患者的疼痛感,易加深医患关系,很大程度上限制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开始更加重视疼痛护理,医院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医疗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对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5-6]。对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深入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不同角度缓和医患关系。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100例,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1周后,分析和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无疼痛3例,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20例,重度疼痛9例,极度疼痛10例,而试验组患者无疼痛28例,轻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3例,极度疼痛仅2例,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整体也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些数据差异说明舒适护理能够加快骨科患者的医疗进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焦虑感和疼痛感,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价值。未来,医院可以积极运用舒适护理来缓解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使用转移注意力、加强沟通交流等途径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该端正护理态度,学习基本的缓解疼痛知识,树立正确的医疗价值观,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努力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7-8]。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住院周期、病情特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在医院设置专门的宣传栏,介绍基础骨科知识,让患者基本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及可能的患病原因,提高骨科知识宣传。针对许多骨科患者饮食结构不均衡、作息时间不规律的问题,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饮食爱好为依据,推荐一些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受患者喜爱的食物[9-12]。在服用药物方面,医疗护理人员应该督促患者按时服用药物,严格控制药物服用剂量。骨科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身体遭受疼痛的折磨,心理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医疗护理人员应该适当增加骨科患者家属的探视机会,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有效沟通,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护理人员应该给患者家属讲解基本的用药剂量、康复锻炼方法及锻炼过程的注意事项等,和患者家属一起帮助患者减轻精神负担。

综上所述,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和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医学术语为患者讲解病情,鼓励患者正视并且勇敢战胜疾病,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稳定患者情绪,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类型不断调整患者的体位。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定期给病房消毒,每天开窗通风,及时更换床单,降低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舒适护理理论有效提高了我国护理服务质量,让更多的骨科患者能够享受更加优质、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从长远目光看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爱娟,岳石星.浅谈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23):144.

[2]宫玉红.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心得[J].中外医疗,2015,10(11):153-154.

[3]魏虹,肖艳玲,艾峥,等.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31):23-24.

[4]黄鸣红.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5,7(9):72-73.

[5]傅爱凤,郑志惠,易小青,等.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12(20):1-3.

[6]许锦兰.舒适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15(23):131-132.

[7]张洛灵,王亚琼,李转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舒适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9(10):190-191.

[8]胡长梅.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4(10):248.

[9]朱惠卿,陈丽腾,柯清燕.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2):83-84.

[10]王芳毅,沈文娣.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6(5):576-577.

[11]焦亚娟,王迎春,徐婷,等.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8):152-153.

骨科患者范文篇3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骨折;临床护理效果

患者患病后会对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骨科患者,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康复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对骨科康复治疗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在骨科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康复护理主要是针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针对不同患者运用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骨科病人恢复正常活动。为此,本文对骨科患者中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了有效探究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在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康复的实际效果进行探究。骨科病分进行手术治疗的基本都是创伤性病人,主要是急诊手术、脊柱手术、择期手术、单下肢手术、单上肢手术、双肢手术。1.2方法。1.2.1护理原则。骨科患者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护理,手术过后需要进行术后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必须做好术后护理。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对护理人员和骨科患者进行规范指导。第一,骨科患者康复宜早不宜晚,手术过后就因该进行康复训练。第二,康复训练不只是身体上的锻炼,还要求对患者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使患者身体和心理同步,从各个方面提升患者的认识,从而保证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我们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因为患者来自不同的岗位,身体素质也大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身体和实际情况对每一位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保证康复训练的康复训练的尺度跟患者的需求相对等。1.2.2护理评估。病情评估、心理评估和身体评估是护理评估中三个主要内容。其中的病情评估是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后的患者的整体回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比如切口的愈合情况和牢固情况等。同时需要根据患者手术后伤口的恢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心理评估是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消除烦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况。身体评估主要是对骨科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身体机能的活动情况和身体的正常活动情况的了解。在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病房护理和阶段护理三个方面。患者对康复护理会产生比较大的抵触心理,护理工作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我们在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思想教育,帮助患者获得自信,让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为了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对患者进行病房护理,补定期的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保证病房内空气质量,控制病房温度。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骨科患者需要有一个充足的睡眠,不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需要卧床,不再进行活动。1.2.4效果评价标准。骨科患者穿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澡是对骨科患者自理恢复情况综合评价的标准。穿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澡这四项活动全部完成视为全部自理,还需要其他人进行帮助视为部分自理,全权需要其他人进行帮助者视为不能自理。

2结果

我们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评价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对了解进行有关康复知识调查,知晓率为88.89%,未知晓率为11.11%,护理后效果,完全自理为52.78,部分自理为44.44%,不能自理为2.78%,患者并发症为,肌肉萎缩4例,关节痉挛2例,关节畸形2例。

3讨论

通过我们对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评价结果可以明确的看出,骨科患者恢复情况与康复护理有着直接关系,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医疗康复中存在的风险,这对骨科临床的实践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骨科患者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自身康复情况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也是康复护理可以有效进行的根基。骨科临床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可以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减小康复护理的风险,提升骨科患者的效果和速度。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实践中不难发现,提升康复护理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医疗护理技术的提升,在骨科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欢欢.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7,(18).

骨科患者范文篇4

【关键词】骨科脊柱疾病;规范化疼痛护理;效果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需为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规范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疼痛作为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主诉,受到临床重视[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分析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实验组男352例,女448例;年龄40~93岁,平均年龄(60.5±10.9)岁。对照组男348例,女452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60.8±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常规护理流程执行,为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及伤口清洗,及时补充蛋白营养,及时调整患者至合理体位等。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护士需为患者宣教规范化疼痛知识,指导患者积极参与疼痛管理,护士需在患者入院8h内完成疼痛教育,促使患者初步认知疼痛及疼痛治疗方法等,对患者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超前镇痛临床意义,评估患者疼痛次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入院8h内首次完成疼痛评分,采用Wa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进行疼痛评估。每天上午,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常规疼痛评估,评估3次/d。另外,护士需为疼痛评分>1分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无痛操作、环境干预等。护理期间,护士需采用数字等级对患者疼痛感进行准确评估,给予存在严重心理困扰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找出患者负面情绪诱发原因,制定应对对策,鼓励患者,关心患者,倾听患者主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护士需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禁烟禁酒,叮嘱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及油炸食物,告知患者需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①护理满意度[2]: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②术后康复情况:包括切口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及康复锻炼时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科脊柱手术可出现疼痛,由于患者存在个体性差异,疼痛程度不同,因此,临床上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提出了规范化疼痛护理,可促使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睡眠时间增加,护理期间,护士需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士可通过实际临床操作、创新来提升患者疼痛管理效果[3,4]。分析发现,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因为呼吸方法不正确,可出现疼痛,护士需为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促使患者腹式呼吸水平提高,对患者肋间肌肉及腹间肌肉可起到有效锻炼作用,促使患者身体耐受力明显提升[5]。另外,疼痛可导致患者不适感及不良情绪明显加重,护士需要重点关注患者情绪管理,及时发现导致疼痛原因,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6]。相关文献报道,规范化疼痛护理期间,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脊柱损伤原因、治疗办法及护理要点等,促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干预[7]。护士需在护理全程加强护患沟通,安抚患者,定期安排成功案例与住院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促使患者建立治疗疾病信心[8]。由于患者术后长期无法正常运动及生活,护士需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早期锻炼辅助,对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根据患者脊柱状态对体位进行合理调整,促进患者预后明显改善[9]。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术后康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术后康复情况、延长睡眠时间、增加康复锻炼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兰,朱莲芳,黄华萍,等.规范化疼痛护理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6):2203-2206.

[2]杨静.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患者的作用分析.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205-206.

[3]张颖,杜姗菱,王云.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重庆医学,2017,46(24):3451-3453.

[4]梁翠萍.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应用于骨科脊柱患者的效果.今日健康,2016,15(12):186.

[5]宋嘉琳,朱凤祥,程玲燕,等.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中的效果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179-180.

[6]翟义.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32):140-141.

[7]邹霞,陆秀珍.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作用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0):117-118.

[8]谭春娣.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13(7):106.

骨科患者范文篇5

[关键词]医务社工;康复护理;骨科手术患者;影响效果

骨科手术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其在手术后的恢复速度较慢且可能发生感染及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及异常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恢复造成严重阻碍。针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上通常会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康复护理,以此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让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提升。但研究表明常规的康复护理效果有限,难以满足骨科手术患者康复的需求。本研究对医务社工参与康复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8例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治疗时被纳入研究,随机法各54例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19~71岁,平均(45.39±6.79)岁。试验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19~70岁,平均(45.18±6.85)岁。基线资料组间对比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合理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对其饮食进行合理调整等。试验组采用医务社工参与的康复护理,其中医务社工首先应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交流,帮助患者解答各种疑问,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患者熟悉后,为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对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及自身的信息进行说明,让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社工的工作有足够的认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医务社工应合理制定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确保康复护理方案与患者相符。同时,医务社工要联合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积极的引导,让患者形成积极生活的态度。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对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并多组织患者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组织患者进行朗诵、绘画和书法等相关比赛,让患者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开展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医务社工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行为的改变,以此为基础判断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开导,必要时可联系医生及患者家属共同开展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此确保患者的心态保持良好。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患者,医务社工还要帮助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让患者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能顺利完成日常活动,避免患者因行动受限而出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情况。1.3观察指标。统计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1.4统计学方法。SPSS软件处理数据,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中患者的下床时间和住院世家你等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是骨科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其对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及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均有很大帮助。但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其在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中发生感染和愈合不良等情况的概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的恢复进程延缓,影响患者的正常心态并对其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造成阻碍[1]。常规康复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较多,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用药和心理状态等进行干预,同时指导患者根据恢复情况积极开展康复锻炼,以此让患者的恢复效果得到保障。但常规护理的应用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护理人员在开展康复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任务繁重,在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难以满足患者康复的正常需求[2]。

医务社工是现代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心理关怀和社会服务,以医护人员的助手及伙伴出现,以患者及家属的朋友开展对患者的干预,不仅能满足患者正常护理需求,还能在医护人员不能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满足患者在身心方面的需求[3]。相关研究表明,医务社工在骨科手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促使患者的恢复速度提升,还能让患者的恢复效果得到保障,提升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4]。本研究对医务社工在骨科手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组间对比均以试验组更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骨科手术患者康复护理中医务社工的参与能有效促使患者恢复速度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迎伟,陈瑞洪.医务社工参与康复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6):16-18.

[2]张惠,张毅,郭玉敏,等.加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109.

[3]诸琳.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8):98+100.

骨科患者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我院手术室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300例骨科手术患者,入选标准:临床资料完善;符合手术指征;采取骨科内固定物植入手术治疗;术后病情稳定;具备问卷填写能力;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文化层次在小学及以下;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有精神类疾病及沟通障碍;拒绝参与问卷填写。300例患者中男女各有164例、136例;年龄21-69岁,平均(36.44±1.33)岁;住院时间7-62d,平均(25.82±4.74)d。1.2方法。参考相关文献[3],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含骨科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术前访视、术前指导、术前仔细核对患者信息、手术室环境、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陪护、术后宣教、基础护理、护士操作技术、心理护理等10项内容,分为满意与不满意。要求所有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回收,回收有效率为100%。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护理服务满意率通过[n(%)]表示,给予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调查显示,骨科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整体较高,其中对手术室环境的满意度是最高的,高达96.33%,而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是最低的,只有86.00%,二者差异经比较,P<0.05,此外,骨科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术前访视、术前指导、术前仔细核对患者信息、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陪护、术后宣教、基础护理、护士操作技术等满意率分别为89.33%、91.00%、91.33%、90.33%、92.00%、90.33%、93.00%、94.33%、92.67%,详见下表1。

3讨论

3.1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分析。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病人手术效果,而评价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就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本次调查显示,3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整体来讲较高,特别是在手术室环境方面,满意率高达96.33%,但在护士服务态度、心理护理等二方面的满意率却低于90%,相对来讲较低。可见,我院骨科手术室护理质量相对来讲较高,但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院骨科护士低年资的占多数,大部分护士手术室服务时间较短,临床经验欠缺,对手术室新引进的仪器及设备操作不熟练,加上长时间的持续工作,容易加重护士的工作疲倦感,导致护士服务态度较差,与患者沟通时较公式化,语气较淡,进而影响护理服务质量。此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心理护理依然是骨科手术室护理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由于骨科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大多手术室护士只重视对患者术前的指导及基础护理等,而忽略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没有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开导,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护理满意度。另外一方面,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干预技巧不足也是导致心理护理满意度较低的重要因素[5]。3.2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改进措施。(1)加强培训力度: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护士的无菌观念,通过以老带新、一对一带教方式,不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组织全体人员集中学习新进的仪器及设备的操作方法,规范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流程[6]。(2)加强心理护理:要求骨科手术室护士不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内心的顾虑,告诉患者手术的操作方式及注意事项,并列举一些术后康复效果较佳的案例,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术中需全程陪伴在患者身边,紧握住患者双手,不断鼓励患者,让患者身心放松[7]。(3)转变服务理念:骨科手术室护士需转变服务理念,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原则,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在门口热情迎接,并做好安抚工作,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减少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8]。

综上所述,我院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整体来讲较高,但护士服务态度及心理护理是影响其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需针对性给予改进干预,才能最大程度提高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秋鸿,周全胜,姚志宏.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2):1348-1349.

[2]荆会玲.满意度测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9):148-149.

[3]崔海卫.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163-164.

[4]韩雪琴,雷春芳.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4):63-64.

[5]姜媛媛,颜倍思,李雪霏.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5):182.

[6]郭梅.细节管理对骨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4):57-58.

[7]罗逸维,黄艳红,胡文知.零缺陷护理与循证护理结合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4):101-102.

骨科患者范文篇7

关键词:舒适护理;疼痛;骨科舒适

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措施的一种整体性、个性化性、创造性、有效性的干预,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1]。骨科患者术前、术后疼痛剧烈,而疼痛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疼痛、焦虑等因素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率、血压、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等[2]。为减少骨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骨科2016年1月起对住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并与2014-2015年收住入院的骨科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对照进行疼痛程度、止痛药物、舒适度、满意度的研究,效果满意,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692例采取舒适护理,其中男437例,女255例;年龄10~77岁,中位年龄(43.69±33.05)岁;住院天数7-200天;掌骨骨折28例,尺、桡骨骨折71例,肱骨骨折66例,锁骨骨折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胫腓骨骨折77例,股骨颈骨折92例,胫骨平台骨折39例,股骨干骨折77例,骨盆骨折38例,髋关节置换39例,膝关节置换37例,腰椎骨折39例,截肢11例。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567例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395例,女172例,;年龄11~77岁,中位年龄(44.25±32.68)岁;住院天数5-198天;掌骨骨折24例,尺、桡骨骨折66例,肱骨骨折58例,锁骨骨折1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胫腓骨骨折75例,股骨颈骨折57例,胫骨平台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55例,骨盆骨折20例,髋关节置换33例,膝关节置换27例,腰椎骨折37例,截肢10例。两组患者均能进行有效语言沟通,无严重内科并发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麻醉和手术方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两组均采取一般护理①病区环境整洁,通风与光线良好;②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及渗出现象,患处包扎松紧适度,防止末梢血运障碍;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态度热情、和蔼。④保持舒适的体位,术后患者采用健侧卧位或平卧位,抬高患肢;患者站立时用前臂吊带屈肘位吊起患肢,以促进患肢血运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1]。1.2.2观察组从环境舒适、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四个方面加强护理。1.2.2.1环境舒适护理制定严格的探视制度,午休和夜间休息时间谢绝探视,尽可能减少噪音,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1.2.2.2生理舒适护理每天为病人打扫卫生,给需要的病人床上擦身、洗头等护理,病区内备用指甲剪、针线、一次性剃须刀等生活需用品;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看报纸、聊天等方法缓解疼痛;指导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止痛方法;必要时遵医嘱予镇痛泵镇痛,并告知镇痛药物相关的反应,消除其顾虑。需要改变患者体位时,先向患者说明原因,取得病人配合,动作轻柔、准确,一次性移动至舒适体位。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愉快的参与到功能锻炼中来。通过由易到难、被动到主动、时间由短到长的循序渐进锻炼,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逐步恢复肢体功能。骨科患者常并发便秘、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科学的饮食指导和腹部按摩是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关键[3]。1.2.2.3心理舒适护理患者入院时安排同性别患者住一个房间,入院后护士自我介绍,介绍工作流程、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以及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消除患者陌生感。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意义、麻醉方式、预后、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及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尊重患者的隐私。耐心听取患者对疾病的忧虑,理解其对疼痛的诉求,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并告知术后疼痛的规律使其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1.2.2.4社会舒适护理在生活上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使家属对护理人员充分信任,积极创造条件让患者家属、朋友陪护患者,给患者以精神上安慰、支持、鼓励,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同时组织性情开朗、热情的患者以亲身经历的感受鼓励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恐惧和孤独感。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程度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注意事项,指导定时复诊。建立电话回访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1.3疼痛程度与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1.3.1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文字描述评分法[4]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剧痛5个等级,即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为中度疼痛;3级为重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4级为剧痛。1.3.2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5]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医院统一发放的《舒适度、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和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72h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2.2两组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比较,见表2。2.3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疼痛对骨科患者的影响,首先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导致患者出现睡眠不足、紧张、抑郁等情绪波动[6],合并高血压者可使血压显著升高,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不良后果[7];术后剧烈的疼痛和不适造成肌肉、血管收缩,最后影响切口愈合,使术后康复时间延长,甚至造成再植肢(指)及皮瓣坏死。舒适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活动,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是积极有益的。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可以达到全身性的舒适。通过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情感支持,纠正其负面情绪,为早日康复提供了有力保证,促进了机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舒适护理使护患关系更融洽,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沟通与交流。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72h疼痛程度及止痛药物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舒适护理不仅能够消除患者的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而且还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综上,把舒适护理运用于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是一种整体的、积极的选择。舒适护理顺应了整体护理的发展,补充和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使护理目标更加直观,更具可操作性[1]。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庆春.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舒适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10,8(5):1374-1375.

[2]茹长英,张丽,赵金芝,等.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3,4(1):127-128.

[3]黄鸣红.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72-73.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4.

[5]张蓉,张瑾.舒适护理在骨科整体化护理中的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93-1694.

[6]许庆珍.手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16):1558-1559.

骨科患者范文篇8

关键词:急诊创伤骨科;强化疼痛护理;疼痛评分;满意度;心率;收缩压

医院中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大多为急诊患者,患者病情较为危急,发病原因复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身体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水平明显升高,一些病情严重者还会死亡[2]。为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疾病预后治疗效果,应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提升患者疾病预后[3]。现阶段,倡导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使用强化疼痛护理方法[4]。本文将于2020年1-12月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80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强化疼痛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佛山市中医院急诊创伤骨科80例,治疗时间为2020年1-12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4~83岁,平均(56.8±2.8)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3~84岁,平均(57.2±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法,护理人员定期进入病房,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当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治疗效果。观察组行强化疼痛护理法,包括几下几方面:①开展疼痛教育:护理人员应详细为患者介绍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疾病知识及镇痛知识,增强患者对镇痛工作的重视度,告知患者疼痛缓解方法,疼痛工具如何正常使用,并指导患者一些缓解疼痛感的小技巧。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期间,应严格做好消毒杀菌处理,并坚持无菌操作原则,以避免患者的创面部位处出现严重的感染。伤口及创面护理需有序及轻柔,避免操作不当而引发患者出现较大的疼痛感,应确保动作的轻柔性,并对力度及力点进行控制。根据创伤骨折部位采用不同体位或肢体摆放,使用丁字拖,夹板,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固定,用伤科黄水纱湿敷骨折部位,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确保患者的骨折部位处能够快速愈合。②环境干预:若环境舒适度不好,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加重。为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身体舒适度的提升,加强对患者进行环境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将清创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病房内环境的干净、安静、温馨、清洁及舒适,使患者的身体疼痛感得以明显减轻。③心理护理:若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将不利于患者疼痛感的缓解。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当患者进入到医院之后,应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疏导,以促进患者疾病治疗自信心的提升。另外,应确保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疼痛是创伤骨折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处理之后,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另外,还可采用为患者播放电视节目、与患者聊天的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的疼痛感得以减轻。④轻柔操作:在对患者行体位变换及创面包扎等护理操作期间,护理人员应保持轻柔的动作,以防止刺激到患者的创面,而导致疼痛感加重。⑤用药护理:当患者出现疼痛感时,若使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将无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应给予患者镇痛类药物。在此期间,要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服药,以促进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确保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的必要性,以防止患者药物成瘾。观察指标:①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患者疼痛感,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轻,重度疼痛度评分为≥7分,中度疼痛评分为4~6分,轻度疼痛评分为1~3分。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与得分呈正比例关系[6]。③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率及收缩压水平。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26.0软件处理,VAS评分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心率及收缩压水平对比:护理前,两组心率及收缩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率及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骨科患者范文篇9

关键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针对性护理

多数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会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这是由于组织损伤导致的,也属于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多数患者在恢复期间由于较长的康复周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例如抑郁、慌张等负面情绪。且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体验也会降低[1-2]。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成就的不断提升,患者术后的护理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护理模式已经逐渐趋于系统化,因此在对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将重点放在提升病人的护理质量上。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为了更好地探究护理效果,随机选取了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骨科门诊接受治疗的对100名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对以上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调查,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模式,且护理效果较为明显,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骨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中有男性64名,女性36名,其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13岁,平均(44.7±7.8)岁。另外选取2018年1月前来我院骨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名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57名,女性43名,其中年龄最大69岁,最小14岁,平均(44.6±7.9)岁。随后对比所选患者病程、病史、创伤程度等其他基本资料,发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具有可对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了解患者的疼痛原因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模式,详细操作如下。1.2.1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1)生理因素:骨科手术患者对于在术后的体位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保持正确的体位,才能加快患者恢复的速度,防止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出现痔疮和肌肉痉挛,每天需要适当的辅助活动,防止骨骼关节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对于恢复不利的情况。由于在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多为金属制品,在接触到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等含有神经节的部位时,患者的疼痛感会突然加剧,难以忍受[3]。(2)病房环境:在病房进行恢复治疗时,病房中的物品摆放,环境设置,噪音的大小,灯光的强弱对于患者的影响都不可忽视,护理人员可在布置病房时适当询问患者的意见,努力做到患者舒适。(3)心理因素:对于年纪较大或者社会经历浅薄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相应的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状况比较多,在手术之后可能会担心自己能否恢复到健康状态,在疼痛的折磨下,患者极为容易出现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针对这类患者,应该主动与之交谈,讲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有趣事情,分散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注意力,减少病痛引起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可以多与患者讲解一些治疗后恢复比较成功的案例,用来增加患者对于疾病治愈的信心。1.2.2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对策。(1)护理评估:疼痛评估时了解患者病痛恢复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护理人员对于手术完毕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由于不同的患者所能忍耐的疼痛感不同,所以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了解每个患者的疼痛耐力,测定方法可以通过患者呼吸方式、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分泌的汗液等进行评估预测。完成疼痛感评估预测后,还需要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原因。(2)健康教育:对于在病床上恢复的患者来说,正确的体位对于病情的恢复尤为重要,在指导患者正确体位的同时,需要患者家属在旁观看,防止患者自行变更体位时引起错误的方式,影响恢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按摩方式,并亲自示范指导。在工作时认真倾听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疑惑,对于存在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护理人员详细为其解答。每天按时记录患者的恢复状况,在患者感到舒服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体位,按时变更体位,以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液不通,身体麻木。在患者心情不畅时,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通过听音乐,读书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3)病情观察:要求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伤口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检查要求并记录。检查患者手术创口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发生肿胀,是否有脓血溢出伤口,仔细询问患者伤口是否出现疼痛感,一旦患者伤口疼痛感强烈,及时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疼痛。如若患者手术创口肿胀并且伴有牵引疼痛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联系主治医师,检查是否需要进行二次伤口处理,是否需要对伤口进行减压。如果患者创口恢复一切正常时,及时寻找患者疼痛病因,如由于伤口包扎过紧引起,护理人员要及时放松包扎纱布,避免患者加重疼痛。(4)心理护理:①心理支持:对于疼痛忍耐力相对较差的患者,需要在心理上给予慰藉,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②担心预后:患者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使得其恢复缓慢,治疗效果受到阻碍,护理人员需要多为其讲解成功案例,分散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及时与患者家属做好详细沟通,相关的细节工作要做好,保证患者在一个舒适的条件下恢复健康,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样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4-5]。(5)保持舒适的环境:患者在恢复期间会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无法自行活动,只能卧床静养,因此在休养期间病房内的环境对患者后期的创口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要注重物品摆放,定时清理病房,及时通风,为患者提供一个清洁、干燥、舒适的静养环境。同时要保持室内的温度23~26℃,防止病房内温度变化过快,影响创口愈合时间。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护理人员要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避免由于长时间不活动肢体,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在查房过程中,做到四轻,尽量不要打扰患者休息[6]。(6)睡眠指导:在后期康复期间,尽量要求患者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患者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1.3疗效判断。统一使用疼痛等级检测表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伤口疼痛度进行评级。疼痛主要分为3个等级[7]:1级是轻度疼痛,指患者在进行轻微活动时出现的自己可以忍受的疼痛;2级是中度疼痛,指患者术后一直出现疼痛感,需要使用镇痛剂来帮助缓解疼痛;3级是重度疼痛,指患者一直处于难以忍受的疼痛状态。调查完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1.4数据分析实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较大,临床对比价值明显。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使用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伤口痊愈时间、疼痛等级以及药物使用效果等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有较大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疼痛属于普遍现象,疼痛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疾病恢复的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8]。本次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普通护理的对照组在各个方面的效果明显不如采用针对性护理的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后,可以明显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抵抗疾病的信心,经最后实验结果分析,两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可比性。综上所述,在对骨科病人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恢复时的疼痛感,改变患者的心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此模式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经实验证明,此方法在对于骨科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海秀,万志勇.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9(10):2122-2123.

[2]戴彩虹.骨科术后疼痛原因分析与疼痛护理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8,17(12):9021-9022.

[3]周月清,陈叶辉.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12):9012-9013.

[4]胡婷婷.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7,2(12):3719-3720.

[5]陈霞.150例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30(14):2421-2422.

[6]葛天慧.对创伤骨折患者实施疼痛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41(13):711-712.

[7]张桂仙.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调查[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8,3(12):621-622.

骨科患者范文篇10

[关键词]骨科卧床;泡沫敷料;压疮

压疮是一种以皮肤完整或开放性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组织局部损伤,多见于骨隆突部位,主要发生于术后几小时至6d内,其中,术后1~3d发生压疮的风险最高。对于骨科卧床患者而言,由于其活动限,常保持一个被动体位不变,因此极易发生压疮,而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诱发感染,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压疮已经成为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的重点,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泡沫敷料预防压疮发生,本文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骨科卧床患者68例,将在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应用泡沫敷料,并分析其在预防压疮发生方面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骨科卧床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经Braden评分评估,为压疮中、高危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73.34±7.34)岁,骨折类型:腰椎骨折18例,股骨骨折10例,骨盆骨折6例。对照组34例,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12例,年龄59~88岁,平均年龄(72.39±7.26)岁,骨折类型:腰椎骨折16例,股骨骨折11例,骨盆骨折7例。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容易出现压疮的部位进行局部按摩,使用垫气圈,定期帮助患者翻身,调整体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泡沫敷料预防压疮,根据患者体位确定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例如侧卧位时,选择肩部、髋部、踝部、耳部,仰卧起位时,选择脊椎体隆突处、胛部、肘部、枕骨粗隆、骶尾部、足跟部,贴泡沫敷料。对于伤情严重、高龄、完全不能变换体位的患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再每次翻身时更换敷料,当敷料脱落或严重污染时,应及时更换。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Ⅰ~Ⅲ期压疮发生情况及总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应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59%,对照组为44.12%,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骨折是指骨连续性、完整性被破坏,可发生于某一部位,也可全身多发,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在治疗期间,由于手术、疼痛等因素影响,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不能下床活动,而局部皮肤在压迫作用下,可能出现压疮,增加患者的痛苦。从压疮发生的原因上看,一般认为与剪切力、摩擦力、压力、潮湿等直接至相关,同时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营养状况、手术情况等也具有相关性[1]。当患者采取侧卧位时,受力面积较小,身体与床为点状接触,压力比较集中,髋部、踝部、耳部等极易出现压疮[2]。在采取仰卧起位时,脊椎体隆突处、胛部、肘部等部位更容易发生压疮。在常规护理时,一般采取局部按摩、帮助患者翻身的方法预防压疮,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间歇性解除压力,但患者由于年龄较高,身体状况较差,且卧床时间较长,压疮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还需要采取其他方法预防压疮。泡沫敷料是一种吸收性较强的特殊材料,根据湿性愈合理论,使用泡沫敷料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性环境,增加局部组织供氧,有利于创口的愈合[3]。其次,泡沫敷料具有防水性,不粘连创口,使用方便,便于更换,可预防再创及疼痛。同时,泡沫敷料具有良好的减压性,能够降低局部皮肤组织受到的压力及剪切力,从根本上预防压疮发生。此外,泡沫敷料还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生理上的不适感[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59%,对照组为44.12%,差异明显(P<0.05),表明应用泡沫敷料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在骨科卧床患者护理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以往有报道显示,使用泡沫敷料预防术后压疮的显效率为94.30%,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的显效率仅为67.1%,也证实了泡沫敷料的应用价值,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4]。但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泡沫敷料的同时,也应注意规避压疮发生的诱因,例如,应注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浸渍或潮湿损害等。

综上所述,在骨科卧床患者护理中应用泡沫敷料可降低压疮发生率,保护患者皮肤组织,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露.无粘胶泡沫敷料减压垫在预防无创呼吸机通气患者面部压疮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863-4864.

[2]黄璐,姚丹,王莹.软聚硅酮泡沫敷料预防创伤后危重病人发生压疮的价值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4):616-617.

[3]郝淑华.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在后路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压疮中的预防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7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