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如何护理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3:14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07-02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笔者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了执教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一节。

案例背景

《护理学基础》是以基本护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护理基本技能,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是该课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一项操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并回示。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未能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练习操作只是应付达标,机械地完成各项操作技能,缺乏积极性。案例教学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传统教学注重知识、技能,而体验式教学注重观念,态度,强调学生去“感受”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方式去参与、发现,然后分析切身体验,使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为此,笔者在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该项操作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

案例描述

(一)布置预习

教师:下节课将学习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请回去好好看书。要求下次课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即让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来完成操作。

学生:答应。

(二)创设情境

教师:同学们,躺在床上的这位病人(由学生扮演)今年40岁,三天前因车祸造成肠破裂来我院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术后第二天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有渗出液,被服污染,护士应及时为病人更换清洁的被服。该如何更换?

学生:(讨论)请先把病人搬到平车上,然后在病床上对脏被服进行更换,再把病人搬回床上。

教师:(首先肯定该生的方法可行)但是,此病人身上有切口且有渗出液,平车搬运过程中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要求大家再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学生:(讨论)能否让病人坐起来再更换?

教师:术后第二天的病人,最多只能采取半坐卧位,要坐起更换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位护士很难单独完成,而且病房内工作量大,很难要求其他护士协助。

学生:(沉默)。

教师:(带领学生回归病例)首先,病人术后第二天,由于伤口渗出液将被服污染,需更换清洁被服,使病床整洁,病人睡卧舒适,防止压疮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面对该病人,首先应该准备那些用物?(从操作准备开始引导学生)。

学生:大单、中单、被套、枕套、床刷。

教师:需要便盆吗?

学生:需要,操作前可以按需给便盆。

教师:这是一个术后第二天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他是可以翻身侧卧的。因此,怎样更换床单才更稳妥?

学生:首先协助病人翻身侧卧至对侧,更换近侧各单;然后再协助病人侧卧于铺好的一侧,换对侧各单,最后协助病人平卧。

教师:(肯定)请两位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按刚才大家讨论的方案进行大单、中单的更换。操作中,对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指导。例如,怎样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如何卷单扫单、取下的污单如何处理等,学生基本上能按要求完成大单、中单的更换。

教师:接下来,要给病人更换被套,怎样进行才能让病人保持暖和、舒适?

学生:先为病人盖上干净的被子,然后更换脏被套。

教师:方法可行,但是医院都是一个床单位固定一张棉被,没有多余的棉被。怎么办?

学生:(讨论)能不能在病人身上铺一张清洁的被套,然后把棉胎从脏的被套里边拿出,放入清洁的被套内。

教师:肯定此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实际操作中学生发现先把棉胎从污被套内拉出放于床尾,然后把清洁的被套在病人身上展开,将棉胎套入清洁被套中,这样操作起来更方便。

最后,进行枕套的更换及操作后整理和用物处理,完成整项操作。

(三)操作后小结

教师:在卧更操作中首先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协助病人翻身时要注意加床档,若无床档,要保护病人,防止摔伤;其次,协助病人翻身时,应注意病人身上的各种管道是否完好、通畅,更换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病情;最后,注意保暖,保护病人隐私。要求学生每人课后练习3~5次。

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患者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教师在带教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护理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如在进行卧更操作时,随时注意为病人盖好被,防止着凉。在护理过程中的细节尤其重要,如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时,注意动作轻柔,操作中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坠床及导管脱落等,均需体现护士对患者的关心。通过记录护理情境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了学生评判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情境模拟示教和演练,为临床实践打基础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境或景象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它具有无风险、可重复、可控等优点。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卧更,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卧更操作并在课后练习中进行验证,记忆非常深刻。同时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缩小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的距离,为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伤观念及协作精神

在护基课堂中通过引入情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的练习操作,让学生从中体会患者的感受,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哪些做法不合理,哪些做法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从而记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是通过形象生动具体的护患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通过角色的换位思考,其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锻炼,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同时,学生通过病例模拟情境演示中的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的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结合、综合技能的提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结合,在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临床情境,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是关键,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立明.护理学理论案例教学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30-32.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3]董丽芳,黄金银,陈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0):97-98.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2

1深化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提高护理人员落实人文关怀的自主性

1.1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高科技的医疗设施条件下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更要深化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努力形成“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和氛围,逐步使人文关怀护理理念深入人心。

1.2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自主性就要从根本做起

就是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四心”,即: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四心”是护理人员应必备的优良品质,也是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一切从心开始,把患者的整体健康确实放在心里了,才能主动的去关心、去照顾和理解、尊重病人。这正是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自主性的所在。

1.3换位思考

让医护工作者真正感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可以开展组织相关活动,进行讨论,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护理工作者怎么样对待我。从他们自身出发,着实感受到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患者是何其重要。从而能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到他们的心田,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

2把握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特点,掌握在长期卧床病人中应用人文关怀的原则

2.1把握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特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占据了长期卧床患者的绝大多数,更多的是高龄老年患者,这些老年人在心理、语言、行为均有较重的损害,无法直接交流沟通或沟通困难,由于长期卧床,他们往往产生了隔绝感,不愿意去沟通。而孤独、压抑、自卑等负面情绪困扰着他们,自尊心严重受损,心理障碍加剧,又使得他们不容易配合。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责任心,更多的是要有爱心、耐心,尤其是在对待情绪极端的患者,更要有宽宏的胸襟,细致入微的关心,以便和患者沟通,得到患者的信任。

2.2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

“人文关怀”是对生命与生存质量的关注,是对人应有的人格、尊严和需要的肯定,它集中体现为对人文精神价值的弘扬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的关怀和尊重。由此看来,在为长期卧床病人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的同时,保证让其在卧床期间充分感受到对其人格、尊严和需要的肯定,满足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有的尊重与爱,也能感受生活,感知美好。这就是为长期卧床病人提供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和原则。

3点滴改变,让人文关怀的芬芳萦绕着患者

3.1良好的环境,不仅影响病人的心情,而且对其恢复健康很有益

一方面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工夫,在病房环境上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离开了自己原本的家,不能和亲人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个应激。他们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抵触,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因此,我们更应当把病房营造出一个家的氛围,让他们从身心感官上觉得病房如同家一般温馨舒适。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者,更应该对这些长期卧床的病人加倍关怀,如果说对那些神志清楚,行动自如的普通病患的关怀是十分的话,那么应该付出百分去对待这些长期卧床的患者,对这些意识不清,行动不便或是毫无意识,无法行动的患者所体现出来的爱与关怀,才是一个医护工作者对生命真正的呵护与尊重之所在,才是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光芒之所在。

3.2多一些交流,良好的沟通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也是一种心态引导

语言的刺激不仅有益他们的健康,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爱。其实很简单,你只需把原来的所有无声作业,铺床、换药、翻身、拍背、输液、喂药等等这一切,变为一种有声音的交流。无论他说不说,他都能感受的到,告诉他你在做什么,和他交流。清晨的一句热情洋溢的问候,临睡前的一句温馨的晚安,都是护理中人文关怀,别吝啬,爱要说出口。

3.3美化生活,给他们享受生活的美好

护理长期卧床的病患时,常常会发现一些病人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命质量的下降,因为他们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秉承着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我们应当给予他们享受存在的权利。也许清晨当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为他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阳光肆意地散在他们身上,让盈盈的微风带着新鲜的空气扑到他们脸上,其实一切都不一样了。能感知到生活的美好,才是活着的意义,他们活着,我们理应给其体会生命的权利。如果你扫床,请把煞白的手帕改为彩色图案的;如果你给四肢蜷曲的他们垫枕头,请改为可爱的卡通人物;如果他们双手紧握,没准你可以让他握只米老鼠或是维尼小熊。可以的话,请来盆绿色植物,再加一束鲜花,如果不影响其他患者,为什么不来点音乐呢,那就更完美了。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3

1 方法和步骤

1.1 针对具体病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血液循环障碍,不能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使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损伤,这种损伤是由于压力,剪切力或身体与接触表面的摩擦力等因素造成的。老年科卧床病人反应力、活动能力、营养、感觉功能较差,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等危险因素[1],因此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问题需要循证。

1.1.1 对高危人群的评估方法。

1.1.2 如何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1.1.3 如何变换。

1.1.4 如何营养支持等。

1.2 根据所提出问题,全面收集有关证据。根据提出的问题检索关键词,系统寻找国内关于褥疮预防方面的文献,在我国“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出相关文献5篇,作为分析评价用。

1.3 文献分析与评价。目前对褥疮的预防措施,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不同的病房,都存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文献,我们组织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等,做出具体的评价,最后从5篇文献中确定结论。

1.4 用最佳证据,制订护理措施,对褥疮高危组人群的评估,用临床判断来预测褥疮发生的危险性及预后是目前最佳的方法

1.4.1 对病人褥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科学地诊断,可极大地减少护理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而就能提高预防护理的有效性[2]。

1.4.2 变换的护理。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应保持床铺与病员呈45°角,背部垫一软枕,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避开了粗隆部的骨隆突处。病情不允许翻身者,可酌情采用15°~30°角之间的着力而改变,以缓冲对长期受压部位的压力[3]。对半卧位应注意床铺倾斜的角度45°,以避免在床铺之间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使皮肤完整受损。

1.4.3 褥疮好发部位的护理。

1.4.3.1 好发部位涂抹凡士林使其形成封闭性油膜,其机理是它能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少皮肤的擦伤[4]。

1.4.3.2 在骨隆突处使用茶叶垫其机理是茶叶垫膨松,透气性强,使身体局部与外界环境气体得到充分交换,具有散热功能。

1.4.3.3 避免按摩受压部位,因为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反应,因氧气供应不足引起,通常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的血液供应,连续仰卧1h后受压部位变红,更换后一般可以在30~40min内褪色,不会使软组织受损,所以无需按摩。按摩反而使皮肤的温度增高,而每升高1°能增高组织代谢和氧耗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增加了褥疮的发生率。

1.4.3.4 避免使用气圈,气垫圈的局部压迫会使血液受阻,进而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而皮肤受压9.33kPa超过2h即引起不可逆组织损害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支持疗法,给予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不能进食者行鼻饲饮食,危重患者静脉补充营养及高能量液体。

1.4.4 实施计划,评估证据。实施计划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5]。我们老年科卧床病人331例无褥疮发生。

2 体会

2.1 满足了病人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循证护理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依据,并就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可行性、广泛性等做批判性评价,最后挑选出最佳证据,并与专家意见和病人意愿相符合的护理措施,运用于临床。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促使其主动钻研业务,善于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查阅科研文献和资料,并从一系列方案中选出最适合于该患者的方案来,实施护理达到及时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际上,循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

2.3 改变了护理人员思维和行为定势。循证护理的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临床护理人员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一般先提取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并按照惯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行资料分析与评价,临床连续性和动态性观察。并结合专家经验,病人需求,拿出最有效的护理方案,所以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理凭经验和直觉的习惯及行为,能有效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拓展护理人员的思维和行为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金花.褥疮预防及治疗的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7,156(12):619~621

[2] 张雪梅,薛岚,廖再波.褥疮防治的循证证据.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44~45

[3] 白姣姣,冯秀卿.老年人褥疮护理及治疗进展.现代护理,2002,8(10):780~781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4

护理有技巧

1.肺炎的护理:①加强翻身、叩背、雾化等预防措施,尽量让老人半卧位或坐位下进食;平卧位进食时,要将其头部偏向一边;有吞咽困难的老人尽量鼻饲,并指导做吞咽功能训练;②建议老人尽量侧卧位睡姿,以免口腔分泌物坠入气道;③在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呼吸、咳嗽训练;④尽早改卧床为坐位或站立位,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褥疮的护理:①增加营养以提高皮肤坚固性以及组织修复能力;②定时翻身,平移老人时不要在床上拖拽身体;③气垫床垫可以有效缓解身体受到的压力;④如果已经发生了褥疮,需接受康复医师和康复护师的治疗。

3.深静脉血栓的护理:①在未形成深静脉血栓之前,尽早起床活动,或在床上进行主、被动肢体运动,或每日至少一次肢体气压治疗;②必须卧床的老人,可以通过注射低分子肝素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③已经形成了深静脉血栓的老人,可以通过放置静脉滤网以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

4.尿路感染的护理:①尽量让老人在床上或床旁以坐姿排尿;②鼓励老人多喝水,以增加尿量,起到冲刷膀胱的作用;③保持尿道口和会位干燥、清洁;④尽早拔除留置导尿管;⑤定期检查尿常规、中段尿培养等,如尿液检查异常,但体温、血象均正常,也无明显尿路刺激症,可以通过大量饮水、输液或膀胱冲洗的方式缓解尿路感染。

预防更重要

1.防坠积性肺炎。保持老人房间空气清新,做好空气消毒,指导老人做深呼吸,主动咳嗽,同时轻拍老人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根据病情经常更换老人卧位。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痰液黏稠。有条件者可做抗生素超声雾化吸入,以达到消炎及稀释痰液的目的。

2.防褥疮。老人床铺应保持松软、清洁、干燥、无渣屑,每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一次,对受压处皮肤进行皮肤护理,每日2次,可用手蘸50%的酒精,对局部进行环形按摩,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皮肤,骨骼隆出处应垫气圈。已形成褥疮者,应及时处理疮面,防止褥疮进展。

3.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尤以双下肢多见。应每天给老人按摩肢体肌肉,活动关节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鼓励老人多做自主运动,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5

【摘要】目的 臭氧、止痛液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备手术指征,以前单一保守治疗方法效果差,用消炎镇痛液、臭氧联合治疗。结果 经过联合治疗后,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精心护理,康复指导,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最佳护理效果。

【关键词】消炎止痛液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围术期 健康教育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 本组病例为门诊选择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共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岁,反复腰、下肢疼痛,病史大于10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病例均有梨状肌下孔或及臀上皮神经处压痛,症状、体征与放射学检查相符合。其中,L4,5椎间隙退变21例,L5S1椎间隙退变12例,7例L4~5、L5S1双间隙退变。

1.2 方法 首先在X光机透视下定位确定椎间隙,结合CT,根据所选位置左或右侧卧位,分别选左或右侧侧隐窝受压自定位间隙,棘突向左或右侧旁开5cm为穿刺点,然后选择合适穿刺针,自穿刺点斜45º角向椎间隙穿入间盘髓核,穿刺后X线透视证实穿刺针位置,注射臭氧浓度为60mg/L、20-40ml注射用量进行溶盘后,稍稍退针至侧隐窝位置注入5-10ml同浓度臭氧及曲安奈得5-10mg、弥可保2ml加0.9%NS稀释至10ml-15ml注入, 针眼黏创可贴或无菌敷贴。

2 结果

40例病人穿刺和治疗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对其它组织无影响。微创治疗风险小,痛苦小,疗效高,见效快,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氧具有消毒作用,无感染发生。适合各个年龄,安全尤其对高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全部病例都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1、3、6、12个月,效果满意。

3 讨论

三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温下半衰期20分钟,氧与三氧混合物为气态医疗物质,临床称为“超氧疗法”,是目前西方国家首选的高效、安全的临床医疗方法。其作用机理有: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抑制免疫作用和镇痛作用[1]。提高器官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液循环,激活细胞代谢,提高人体的组织活性,使组织缺氧状况得到改善,氧化粘附在血管壁上的脂肪斑等脂肪物质,增加血管弹性。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梨状肌下孔,臀上皮神经处压痛明显的患者,消炎镇疼液、臭氧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满意。临床观察:这两种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起到协同、强化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引起腰部及下肢放射疼痛的常见原因。如果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对手术有畏惧感,而采用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属于外科微创手术,患者易接受,且术后效果好。

4 护理对策

4.1 一般护理

嘱病人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度,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睡硬板床.注意保暖.术前沐浴1次,术前给予镇静、镇痛处理。密切观察腰腿疼情况并详细记录以备与术后对比。

4.2 心理护理及宣教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大多病史长,心理负担重。临床新开展的这种微创介入疗法,病人认识不足,担心手术失败和加重病情,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解释手术注意事项及预后效果;详细介绍臭氧消融术的治疗目的及适应症,与传统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区别和优点及国内外应用此项技术取得的成果,并向病人列举成功病例,消除病人的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与他们建立相互理解、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让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体贴,达到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 转贴于

4.3 术后护理

4.3.1 体位护理

嘱病人术后去枕平卧硬板床6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 小时,术后应俯卧2小时,禁止活动,防止臭氧外溢影响疗效[2]。2 小时后取平卧位,可适当翻身侧卧位,但不可用力过猛,尽量减少腰部活动。,平卧时,使髋和膝屈曲,髋腰肌放松,椎间盘内压降至最低水平,以利于髓核消肿、回纳使症状减轻,腰部负担减轻。不得坐、蹲和卧软床垫,以免髓核突出加重腰腿疼痛。第2-3天内除大小便外卧硬板床休息,卧床休息能避免腰椎产生纵向压力,降低椎间盘压力,防止椎间盘再度移位,减轻炎症、水肿和粘连,促进纤维组织的形成 ,以利于康复。卧床翻身时严格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3天内避免下地做剧烈活动。平卧期间出现腰腿酸胀时。可让病人做交替屈膝活动,或向健侧翻身动作,以缓解症状。可平卧、俯卧或侧卧,但严禁坐起或站立。

3天后可协助患者行坐位活动及下床活动,患者先侧位,半屈膝屈髋,一手压住床边,由护士或家属扶肩。髋部协助坐起,戴上合适的腰围后再下床活动。1~2 小时/天,防止腰背肌得不到必要的锻炼而萎缩。一般整个使用时间以3~6周为宜。

4.3.2术后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定时监测血压、脉搏,若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反应,可对症处理。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及体温变化。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如有异常即刻汇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腰部疼痛情况, 多数病人治疗后腰痛、下肢痛或不适感消失或减轻,但也有病人症状无减轻,由于神经根水肿未消失所致,给予消炎止痛药及脱水治疗,症状很快消失。若患者疼痛部位和术前相同,但程度较轻,多属于术后残留症状或注射臭氧后引起的暂时疼痛;若出现其他部位的烧灼样疼痛,可能是术中受牵拉所致,告诉患者不要紧张,3-5天可自行消除,患者术后戴腰围3周,注意锻炼腰背肌2个月。期间尽量少弯腰,睡硬板床,定时来院复诊。

4.3.3饮食指导

嘱患者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饮食,多饮水,卧床期间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因其可使大便干燥,而大便用力时易致病情加重和复发,以免引起腰腿痛;多补充钙类食物。同时注意适当补充高蛋白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4.4 健康教育

患者病情稳定可在3~5 天后出院。保持心情愉快,多吃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戒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吸烟的比例较高,其症状也往往较重[3];。出院后要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给予必要的康复指导。提取重物时应取蹲位后站立;休息时宜取侧卧位,保持髋、膝关节屈曲。一般出院后至少休息半月,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按计划行腰背肌锻炼,并要注意腰肌保暖。坚持卧硬板床,继续练习直腿抬高及腰背肌功能锻炼3~6个月以上。避免长时间站立及行走,6个月内禁止负重及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康复后可以选择快步行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坚持功能锻炼,避免再次复发。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1]俞志坚,何晓峰,陈勇,等.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介入放射学杂志[J].2001,(10):161-163.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6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6-02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护理模式的改变,人们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由过去的疾病护理转变成现在的整体护理,要求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等全方位的护理,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使其产生战胜疾病的勇气,同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其治疗以及护理。当前医疗设备先进,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存活率,但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为了使脑梗死患者尽快有效地恢复其社会生活,最大限度的恢复其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程度,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对98 例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整体护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的98例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病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均有一侧偏瘫,无意识和严重的智力障碍,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45~70岁,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4岁。对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5岁,住院时间最短23d,最长63d。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既往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整体护理,实验组与入院后即开始实施整体护理。

1.2.1 心理护理[1]及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家属及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因此在疾病初期即在入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多次讲解,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需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患者排便用力可以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使病情加重,因此要及早预防,首先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排便的环境,注意用屏风遮挡,并教会患者如何用力。平时还要教会家属及患者按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饮食方面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对于极少数便秘者及时给予口服缓泻药,必要时灌肠,灌肠压力要低,而且不宜>600ml,以免加重病情。在恢复期阶段,心理护理的工作则是围绕本病病因和疗效的巩固而进行,此时给患者指出: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预防比治疗更有积极意义,希望患者今后习惯于低脂肪饮食,忌用含胆固醇丰富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动物脂肪等,还应积极治疗易引起本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应加强患者社会责任感的诱导使其有顽强的斗志与疾病进行抗争。

1.2.2 肢体功能锻炼[2]

1.2.2.1 卧床期功能锻炼: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早期患肢被动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其方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如下:以患肢的被动运动为主,诱导并强化患肢的主动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定期翻身,每2小时一次,以健侧卧位为主,也可患侧卧位、仰卧位交替使用。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放在枕上,掌心向下;患侧下肢稍微弯曲放在健腿前。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肩关节呈90°,肘关节伸直呈180°,手指伸开,掌心向上;患侧下肢向后呈稍微屈膝状,健侧下肢在前。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胛下垫一小枕,使肩关节处于上抬前挺,上臂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分开并伸直;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大腿稍向内加紧并稍内旋,脚掌下垫枕或足板托,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以防止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内外旋。在偏瘫状况有所改进时即进行床上翻身训练,首先让患者做好翻身前的准备,即双手交叉向前平举,指导患者屈肘、用健手搭于病肘,将健腿插入病腿下方,在躯干旋转的同时,以健侧带动患侧,进行向健侧翻身的练习,然后护士协助患者达到良肢位。在进行向患侧翻身练习时,可以充分利用健侧上下肢的力量,但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卧位。以上方法应反复向患者家属教授,在2~3d内熟练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护士应在旁协助指导。

1.2.2.2 坐站位的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依次进行床上长坐位、床边坐位、从床上向轮椅的转移、坐站位训练。首先教会家属及患者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用健手支撑身体,肩部前倾,抬头坐起,重心移至臀部,护士及家属应站在患侧保持患者的坐姿,以防发生意外;在向轮椅转移时,要充分利用健侧上肢的力量支撑身体,身体重心转移至健侧下肢,移动躯干,将臀部摆至轮椅上;当患者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可开始进行站立训练,护士及家属站在患者的正前方,让患者的健手搂住家属的腰部,家属的一只手将患侧手固定予一侧腰部,另一只手放在患侧掖下支撑患者的躯干,利用腰部向上的力量站起。重心先放在健侧下肢后逐渐转移至患侧下肢。在保证正确的站姿后,家属站在患者的患侧保证其安全,为下一步的行走训练做准备。

1.2.2.3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强调患侧持重能力及膝关节屈肌和踝背肌的训练。当患者能站立15~20分钟无疲劳感时,即开始步行训练。步行康复时帮助患者扶支撑物站立,多次反复后让患者徒手站立,开始步行时指导患者先原地踏步,行走时要缓慢,量力而行,如患者有需要则陪伴患者练习步行。

脑梗死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时,采取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随着肌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减少被动运动,向完全主动运动过渡,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活动度应从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及瘫痪肢体功能状况选择训练项目及活动量,并逐渐增加,每日以护士-家属-患者“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护理指导,每次1小时,每日一次。

1.3 实验评定及资料处理方法 应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Ⅰ级<50分;Ⅱ级50~84分;Ⅲ级~95分;Ⅳ级~99分,患者出院时有患者或家属填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2 结果

结果统计见表1。

3 讨论

由表1可见,经χ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未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和各种畸形,缩短了康复疗程,明显增强了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疗程,减少脑梗死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7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多发生于青年人,20~30岁为最多,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2~3:1。在不少病例中,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或不明确,容易误诊。若能正确诊断和处理,绝大多数病人很快治愈;若延误诊断及治疗,将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误诊,仍然值得重视。现将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7~81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1~12h,平均时间6h;体温37.3~39.4℃。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细胞(4.9~14.7)×109/l,中性粒细胞70%~85%。临床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

1.2治疗方法

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和阑尾切除术68例,其余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术。所有阑尾炎在确诊2~3 h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后出院,随访0.5~1.0年,未发现异常。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调整病房的温湿度,术后去枕平卧4~6 h。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并减低腹壁切口张力。当日输液完毕,嘱其由家属搀扶下地活动,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同时预防肠粘连。鼓励其住院期间多下地活动,并强调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2饮食护理 准备手术的病人予以禁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减压,以减轻腹痛和腹胀。非手术治疗病人,应在严密观察病情下,指导病人清淡饮食,防止腹胀而引起疼痛。

2.3疼痛护理 减轻或控制疼痛,根据疼痛的程度,采取非药物或药物方法止痛。采取适当卧位,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助缓解疼痛。对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病人,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或止痛药。以控制感染,达到缓解疼痛。指导病人有节律地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2.4术前护理 详细询问病史:从发病到就诊的演变,确定阑尾炎的性质。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时间、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禁食并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嘱患者禁食水,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等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对老年患者应做好心、肺、肾功能的检查。做好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在接受麻醉、手术或术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使患者在出现并发症时,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宣传手术前后一些相关检查的重要性,防止遗漏某些疾病。

2.5术中护理 巡回护士要认真用生理盐水清洗消毒器械,避免消毒液进入人体内引起化学刺激。

认真核实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穿刺入腹腔后充气,缓慢充入二氧化碳3~4 l形成气腹,压力在1.2~1.5 kpa之间波动。术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避免二氧化碳气体引起空气栓塞,二氧化碳进入过多过快时容易发生上述情况,其症状为突然憋气,呛咳不止,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突然下降,心动过缓,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前区听诊可闻及水泡音,预防方法为正压通气,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患者取左侧卧位,吸氧,注射地塞米松,一般可迅速缓解上述症状。

2.6术后护理

①按麻醉方式安置,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如腰椎麻醉患者应去枕平卧6~12h,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可低枕平卧。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30min测量血压1次直至平稳,常规测t、p、r,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气腹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误吸呕吐物后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③术后1~2日肠功能恢复后可给流食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但1周内忌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同时1周内忌灌肠和泻剂。胃肠活动的标志是能听到肠鸣音或排气。术后先进食流质,然后进食软食,在正常情况下,逐渐过渡到普食。④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组织损伤后引起成纤维细胞游出分离,胶原蛋白沉淀,导致组织黏连是不可避免的。传统开腹术为减少粘连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手术操作细致、严格止血、防止滑石粉存留腹腔,但均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⑤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柔软衣裤,保护伤口敷料干燥。及时切口换药,必要时每日换药1次。切口感染的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及伤口敷料情况,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必要时拆线引流。

2.7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腹腔脓肿的预防和护理,采取适当卧位:术后病人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内渗液积聚于盆腔或引流,避免感染扩散,防止腹腔脓肿形成。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堵塞等。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足量、敏感的抗菌药物。及时处理腹腔脓肿:若形成腹腔脓肿,应及时作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必要时作好手术切开引流的准备。②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切口的护理:定期更换敷料,渗液较多时,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敷料,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根据脓液或渗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加强观察:若术后2~3天,切口部位出现红肿、压痛、波动感,且伴有体温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及时处理切口感染:应配合医师做好穿刺抽出脓液,或拆除缝线放出脓液及放置引流等。

3 小结

急性阑尾炎手术在外科最为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术后患者常常担心过早、过度活动会引发切口出血、疼痛等,因而自行减少活动,推迟下床时间。术后鼓励患者早下床,循序渐进地活动,消除恐惧心理,以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避免腹胀,促进肠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但是,几年来,通过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体会到,任何一个手术患者,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他们作为危重患者来看待,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加强巡视,善于发现异常情况,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吕学兰.外科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341.

[2]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1.

[3]吕树森.外科学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1.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8

1 一般护理

1.1 环境 患者的房间应该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感冒。

1.2 休息 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应在充分抗凝的前提下卧床2~3周;无明显症状且生活能自理者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并注意不要过度屈曲下肢,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

1.3 止痛 胸痛轻,能够耐受,可不处理;但对胸痛较重、影响呼吸的患者,应给予止痛处理,以免剧烈胸痛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1.4 饮食护理 合理营养,宜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少食用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禁食辛辣食物,保持平衡膳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高脂饮食和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洋葱、鱼肉等,可以干扰华法林的药效。因此,在口服抗凝药物期间应减少使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和蔬菜。除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

1.5 皮肤护理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卧床时间较长,要注意保护患者皮肤,如床垫的软硬度要适中,保持皮肤干燥、床整。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3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破损。2 病情观察 2.1 由于PTE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以应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随时处理。2.2 对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当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时可采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过程中发生局部不易控制的大出血。

2.3 观察患者双下肢的变化,如有无酸胀、乏力、肿胀、双下肢不对称等,每日用皮尺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大腿:距髌骨上缘15cm处测量;小腿:距髌骨下缘10cm处测量)准确记录并报告医生。做好治疗过程中出凝血系统的监测:主要包括APTT、PT-INR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这些都是常用检查。 3 用药反应观察及护理 3.1 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溶栓和抗凝治疗的主要用药反应为出血,可达18%~27%。用药期间应观察出血症状和体征,如皮下穿刺点出血、牙龈出血、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出现脑出血,当发现病人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神志改变等脑出血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为避免出血并发症,要监测凝血时间,使其较正常延长2~3倍;应尽量减少有创监测项目;动、静脉穿刺要选用小号针头,穿刺后要充分压迫止血,放松压迫后要观察是否继续出现皮下渗血。肝素治疗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可用等量鱼精蛋白对抗。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引起自身疾病直接因素,对疾病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和避免栓塞再复发方法、以及对应用溶栓和抗凝药物期间出血倾向的自我监测与方法,缓解因缺乏相关知识所引起的紧张、恐惧或焦虑。

3.2 监测抗凝治疗及并发症 , 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是PTE抗凝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均有一定程度的严重出血的发生。所以在抗凝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各部位的出血并及时处理。华法林过量可导致机体任何部位出血,局部组织器官如皮肤、泌尿系统、溃疡病变等出血多见。出血的风险与INR的延长有关。

4 预防肺栓塞复发

急性肺栓塞治疗期间,主要是预防肺栓塞的再复发,具体护理措施有以下两点。

4.1 心理护理

肺栓塞的病人由于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及有发生晕厥,甚至有濒死感、猝死的可能,所以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应加强沟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恐惧的心理,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多去病人床旁陪伴,多关心病人,多给病人安全感,并鼓励病人家属理解和支持病人,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的信心。

4.2 有效制动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2周;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双下肢按摩及用力叩背;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尤其是便秘和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排便时用力或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5 健康教育

5.1 指导病人要定期随访,按时服药,特别是抗凝剂的服用,一定要保证按医嘱服用。

5.2 教会病人观察出血现象,如有牙龈出血、皮肤破口流血不止等。

5.3 按照医嘱定期复查抗凝指标,了解并学会看抗凝指标化验单。

5.4 平时生活中注意下肢的活动,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可穿弹力袜等,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液滞留,血栓复发。

5.5 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6 讨论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9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压疮;中风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118-02

循证护理是受上个世纪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论,是指通过慎重准确的获取目前最好的研究证据,根据护理人员能力及实验室结果并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意愿,经综合分析后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对于理清护理工作思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中风后患者长期卧床,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易发生骨隆突处的压疮。压疮不仅加重病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医疗费用及时间,严重可因继发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中风后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本院老年中风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观察预防效果,与常规护理效果相比,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2010年5月~2012年2月56例中风后需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其中男31例,女25例,最小59岁,最大86岁,平均(65.3±3.1)岁。对照组为2010年之前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60例中风后需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最小57岁,最大83岁,平均(63.3±3.8)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组 ①收集当前有关压疮防治的护理文献,对证据真实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等做出具体的评价,选择可行的临床护理决策指导,在征得患者意见和愿望的基础上,制定出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措施。②针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压疮护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进行压疮预防知识培训和现场指导,使之掌握压疮的病因、后果、分期、风险评估和预防新进展等知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压疮风险意识及压疮预防能力[1]。③建立床头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1次,根据病情可适当缩短时间。翻身前可将一条床单横铺于患者上半身下面,翻身时将床单两端并在一起,轻轻一拉就可将患者从仰位翻转[2],我们采用了左侧30°-右侧30°-平卧位的方法。④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经常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杂物,衣物尽可能用透气性好的棉制品。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保持会清洁干燥,最好在便器上垫一块软布,避免擦伤皮肤,每周用温水擦澡1~2次。⑤情志护理:中风患者大多由于半身不遂,生活自理变差且语言表达不清,而多产生忧愁、孤寂、悲观等不良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安慰患者,普及压疮防治知识,告诉患者减少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的方法,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⑥气垫床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采用喷气交替式气垫床,气垫床直接平放在床褥上,注意不要上下放置颠倒,颠倒则无预防和治疗作用,打开开关15分钟左右检查气垫的充气度,以用手掌用力压有实感为宜。当达到要求的柔软度,患者就可以躺在气垫床上[3]。⑦膳食护理: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有重要意义,应合理安排膳食,要注重营养丰富,平和补虚为佳,并要重视健脾益胃、扶正固本,达到养精生肌的目的。

1.2.2 对照组 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卧床的患者每1~2小时翻一次身,在骨隆突部位放置气垫圈,以减少突出部位受压,根据情况在受压局部做均匀压力的向心向按摩,促进皮肤血流循环。如局部皮肤发红,可用50%酒精或红花油按摩。要经常保持床表面的干净整洁,没有杂物,要给患者经常擦洗,大小便后及时清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半卧位时应避免卧床患者的上身长时间抬高超过30°,以防止身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要增加营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以改善全身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时间,采用t检验;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压疮发生时间比较

观察组56例患者压疮平均发生时间为(21.14±5.3)d,对照组60例患者压疮平均发生时间为(10.83±3.9)d。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988,P < 0.05),观察组压疮发生时间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循证护理是新的医学模式下,以最佳护理证据为依据,要求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做出有最大价值的分析,改变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行为和习惯,这不仅规范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以及临床思维方式,同时注重终末的评价,有效提高了护理效率。局部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是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散压力、减少剪切力和摩擦力及受压时间是关键。我们采用了左侧30°-右侧30°-平卧位的翻身方法,这样可有效减少平卧在卧位变化过程中的次数,优于左侧30°-卧位-右侧30°[4],而且侧卧位减少了拖、拉、推等动作,使磨擦力和剪切力减少。针对潮湿因素引起压疮,认真做好清洁护理,保持床铺舒适,及时更换衣物、床被单;对有神志不清或是尿失禁者可留置导尿管。《灵枢・口问》中有言:“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不良的情绪常会导致气机郁滞、运化不健,不可忽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的相关知识,使他们积极配合预防护理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研究证明,卧床患者使用气垫床能有效预防压疮,因为气垫床通过充气放气的规律循环,可有效缩短局部受压时间,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压疮的发生。中医素有“食疗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5],中风患者血衰气少,生理机能衰退,营养需求增加,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补充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及矿物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护理的质量,循证护理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爱华,丁力. 压疮护理小组在低年资护士压疮预防能力培训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70-1671.

[2] 陈世兰,陆娟. 中风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3) :5-5.

[3] 罗宝萍,商月娥,侯文利. 气垫床在脑卒中压疮病人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08,22(12A): 3143-3144.

[4] 朱文芳,胡克,范湘鸿. 30°侧卧更换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11):48-49.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篇10

【关键词】褥疮;预防;内科护理

1原因

1.1褥疮在外科方面常发生于骨科的病人或者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

1.2在内科方面常发生于下列几种病人:

1.2.1昏迷或者半昏迷的患者,如脑膜炎、脑血管患者等的病人。

1.2.2长期卧床消瘦的慢病患者,或者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如肺结核、贫血、肝硬变、肿瘤、糖尿病、伤寒、脊髓疾患等的病人。

1.2.3水肿的患者,如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肺性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变合并腹水,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的病人。

预防和措施:褥疮的预防在护理工作中是一件经常而重要的工作。一旦发生褥疮,溃疡之处很难愈合,轻则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日期,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护理工作者对于预防褥疮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褥疮的护理方法是基本常识,然而,在日常护理中,有些护理人员总认为褥疮是不可能避免的。其原因一方面是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而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未能按照不同情况具体地灵活地运用这些预防方法。

我院对于内科护理组将病人按病情及具体情况分类,然后采取了多种预防处理,因而在最近几年中没有一个病人发生过褥疮。下面介绍我们在日常护理中的一些经验和措施。

首先对于第一类病人即昏迷半昏迷和脑血管疾患伴有半身瘫痪的患者。

这类病人的特点是他们睡眠的姿态经常保持一个位置,因而经过2-4小时后,受压的皮肤就会发红。皮肤发红是指局部受压后血循环障碍而发生的反应性充血,如果不及时注意纠正,发红的皮肤变为紫色形成坏死。同时病人又因此昏迷、大小便失禁、尿湿被褥,致使局部皮肤受排泄物的刺激产生褥疮。

预防:①更换卧位,有半身瘫痪的可采用平卧位或者向健侧侧卧。翻身的时间,可能按病人局部皮肤发红的时间和程度而定,约2-4小时一次。②大小便污床后,应及时更换,使床铺平整干燥。一天用温水清洁皮肤2-3次,避免排泄物的刺激。如果皮肤已经发红,应进行热敷,每次约10分钟。热敷后,皮肤即可逐渐恢复正常颜色。③床铺可用软床,亦可用硬床,只要平整即可。④这类患者不必强调使用气圈和酒精按摩,因脑血管疾患病人一般都很胖,而用气圈时,接触的地方受压过重,反而容易引起循环障碍。

我们曾有40多例昏迷患者,采用上述方法,避免了褥疮的发生。在患病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营养的配合。根据我们的观察,病情逐渐好转时,虽不常更换卧位,皮肤也无变化。

第二类是指长期卧床消瘦的慢性病人或老年人。

这类患者神志清醒,大小便自主,有时自己尚能活动。但其全身营养较差,同时肌层很薄,只要局部受压2-3小时,皮肤就会发红和有麻木感,稍久不动也会发紫。

预防:根据皮肤压红和局部变麻木的时间来处理换卧位和用热水毛巾按摩局部。热水按摩后,病人就会自觉由麻木变为有知觉,周围皮肤充血发红,再隔10分钟则由红变为正常颜色。必要时也可能用气圈。我们曾有一个脑出血患者病例,连续向一侧躺卧一小时,局部皮肤即发红,甚至感到麻木。后来采取白天隔一小时翻身一次和一天用热水按摩5-6次的措施,在三个月的期间内,没有发生褥疮。

第三类是水肿的患者这类病人常系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肾脏病肾变期、肝硬变合并腹水、多发性浆液膜炎,以及营养不良性的水肿等病例。病人因皮下组织积水而影响充足的血液供给,致使皮肤下组织因缺血而引起坏死。同时,又因心脏代偿机能不全或者腹水压迫心脏而呼吸困难,被迫采用半坐位,从而水肿下垂至臀部和足部,营养更差,而患者又不能活动,因此易于发生褥疮,而且预防比较困难。

具体措施和结果:①白天适当地根据病情更换坐位2-3次。②臀部不采用气圈,因此气圈中间有洞,容易使水肿部垂入洞的中央,宜改用柔软的绒毛枕垫平;床铺亦应无皱折和颗粒碎渣。③患者应穿宽大柔软的布衣裤,避免缝线擦伤皮肤,发展成褥疮;如包扎腹带,也须用质地特殊柔软的。④水肿的脚部先用热水浸泡,再用软毛巾轻擦干,臀部、髂骨脊部和背部都用软毛巾热敷;每天施行3-4次。⑤改善全身营养情况,根据病情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我们曾有三例卧床一年余的全身水肿的患者,由于采取以上预防方法,终于避免了褥疮的发生。

2讨论

没有分析比较,就没有说服力。通过实践与观察比较,严格采用规范预防和护理措施的较之前没有严格执行规范措施的,褥疮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甚至在近一年半时间内没有一例发生,从这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护理得当,褥疮的发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措施的执行也需要广大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这一良好效果,也大大增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信心。同时也为内科护理中如何杜绝褥疮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预防方法措施,以供同行们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