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27 17:55:21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 卧床老人 看护者 压疮 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52-03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体衰多病导致长期卧床者逐渐增多。在长期卧床老人中压疮的发生率极高,且压疮发生后久治不愈,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身心伤害,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医疗费用,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卧床老人的看护者大多缺乏医学护理的知识及技能,不当的护理极易引起压疮发生,或已有压疮进行性恶化。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社区卧床老人的压疮危险因素及看护者压疮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使社区护士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中心实行家庭医生签约的70岁以上老人中,筛选出长期卧床的老人66人,其中男33人,女33人;年龄(83.2±7.1岁);卧床年限平均(7.7±8.7)年;患≥3种慢性病25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为主。

看护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3.1±13.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1人,初中及以上35人。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问卷

一般情况问卷包括老人及看护者基本信息,老年人卧床时间、慢性病情况、生活习惯等。老人生活习惯包括:饮食、排尿、活动、翻身、吸烟、饮酒、洗浴、更换内衣、整理床单位9项。良好饮食习惯的标准:每周高脂饮食≤2 d、甜食≤2 d、腌腊食品≤2 d,辛辣刺激食物≤2 d,富含蛋白质食物≥3 d,新鲜蔬菜水果≥300 g/d,符合以上4项及以上者为饮食习惯良好。

1.2.2 看护者知识问卷

自制压疮预防知识问卷,共40道是非题,每题答对给2.5分,满分为100分,每份问卷≥70分为合格。知晓率=合格人数/调查人数×100%。

1.2.3 Branden量表

Branden评分量表是目前公认,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从感觉、潮湿、活动、活动能力、营养、摩擦/剪切力6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6~23 分,18分为预测压疮风险的临界值,其中15~18 分低危;13~14 分中危;10~12 分高危;≤9 分极高危。Braden量表分值越低,说明病情越重,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越高[2]。

技术指导员对负责调查的护士进行集中培训,采用上门调查方式,先讲解调查目的、重点、调查表的特点及填写方法,由调查员对卧床老人进行Branden量表评估,压疮知识问卷由看护者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Branden评分及影响因素

社区66名长期卧床老人Branden平均分为(14.8±3.2)分,其中≥18分31人,

2.2 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

66名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平均得分(68.0±11.4)分,其中≥70分27人,

3 讨论

3.1 看护者缺乏预防压疮知识是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66位长期卧床老人中,53.0%存在压疮风险。而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40.9%。与尹莉芳[3]的研究结果:“发生压疮的大部分原因是看护者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防护意识差,重视不够造成的”基本一致。说明开展社区压疮知识健康教育和加强老年照护者的业务培训非常重要。通过社区护士及时有效的干预,进行照护者压疮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有效地预防压疮发生,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的目的。

3.2 社区长期卧床老人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3.2.1 卧床时间

卧床时间越长,老人Branden评分越低,压疮发生的风险越高。可能卧床老人大多机能减退,营养状态较差,皮肤长时间受压血运不畅,加上大小便对皮肤刺激,极易发生压疮。

3.2.2 营养不良

饮食习惯不良的老人,Branden评分越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王艳等[5]研究表明,社区卧床老人由于卧床时间长、未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对压疮发生影响大。应对长期卧床的老人进行营养评估,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

3.2.3 皮肤长期受压

翻身间隔时间长的老人,其Branden评分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随之增高。经常翻身可以改变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的状况,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翻身后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或软枕,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减轻突出部位的压力。受压的骨突出处要用海绵或海绵圈垫空,避免压迫。

3.2.4 整理床单位不及时

不每天整理床单位的患者,Branden评分低。这与尹莉芳[3]和李玲香等[6]的观点一致。及时整理床单位,清除床上的硬物、渣屑及床单的皱折,可避免对皮肤的刺激,对预防压疮发生有重要关系。不可让患者睡在潮湿的床铺上,也不可直接睡在橡皮垫、塑料布上。在整理床单位过程中,应加强对皮肤的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压疮苗子,早期处理,促进愈合。

3.3 加强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培训

调查显示,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相关。文化程度高的看护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渠道多,健康信息面广量大,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看护老人的知识及技能更加全面。目前卧床老人看护者大多是外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本身存在诸多不良生活习惯,与患者交流困难等,在卧床老人压疮预防护理上存在明显不足,这与梁显华等[7]的研究相一致。随着居家养老的人越来越多,加强看护者的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要。有一支培养有素的看护者队伍,居家养老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董军芳, 刘菊新. 脑卒中病人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 2011, 9(18): 1639.

[2] 李敏, 康丹, 易冬秀, 等. Braden评分法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 2010, 7(20): 108-109.

[3] 尹莉芳. 院外压疮预防性护理研究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8): 101-102.

[4] 朱彤华, 居淑勤. 30°侧卧位翻身法对长期卧床患者防治压疮的作用[J]. 上海护理, 2012, 12(2): 27-30.

[5] 王艳, 郑国荣, 高金华, 等. 老年患者院内难免压疮与院外带入压疮的危险营养因素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25(6): 487-489.

[6] 李玲香, 程小文. 家庭护理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6): 30-31.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2

【关键词】 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老年;骨折;卧床;便秘;强化;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53-02

便秘是骨折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一般为50~70%[1],老年骨折卧床患者由于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减弱等生理因素,发生便秘几率更高,其发生率可达80%左右[2],因此,预防其术后便秘的发生意义重大,它可以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3],本文对43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骨科病房,半随机分为对照和强化两组。强化组43例系入院时间为每月的双日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51~88岁,平均66.3±2.6岁,其中下肢骨折20例,脊柱骨折12例,骨盆骨折9例,全身多发骨折2例;对照组43例系入院时间为每月的单日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龄50~86岁,平均65.3±2.5岁,其中下肢骨折19例,脊柱骨折14例,骨盆骨折,8例,全身多发骨折2例.。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状况相似,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行骨科卧床患者常规护理, 强化除常规护理干预外,加强心理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局部按摩等强化干预。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见如下分述。

1.2.1健康教育 入院时由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文化、治疗顺应性具体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实施健康宣教:①告知患者便秘的高危因素及其危害性,教会正确使用便盆,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同时告诉患者有便意时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或家属,不要抑制大便,预防便秘的发生。②提醒患者不要产生靠泻药排便的念头,告知使用泻药有依赖性,容易使排便反射减弱,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危害性③培养患者定时就餐、定时排便,建立条件反射系统的习惯。

1.2.2心理护理 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因为失去活动的独立性,加上环境的改变、长期卧床、术后疼痛以及怕连累子女等多种因素,常表现为恐惧、烦躁、悲观失望、易怒等消极的心理变化,有的患者还失去了治疗的信心[4],因此对于老年骨折卧床伴便秘患者首先护士要保持一个愉快情绪,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安慰话都能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安慰,能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同时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一个良好的互信关系,鼓励患者消除顾虑,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耐心解释和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护理 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个人喜好等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食谱,每日应以多食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为主,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品,如黑芝麻、核桃肉、生瓜子等,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以防大便干结。

1.2.4 运动指导及腹部按摩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时对患者进行床上功能锻炼为主的运动指导,耐心向患者讲解床上功能锻炼对术后恢复的有利因素,多鼓励患者未受伤肢体功能锻炼,教会患者做提肛收腹运动,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5];对无骨盆、脊柱骨折早期的禁忌症的患者及早进行腹部按摩及翻身的护理,并把腹部环形按摩作为一项常规护理措施,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顺肠蠕动方向按摩,部分患者配合腹部热敷,以预防便秘。

1.2.5未排便患者的干预 严格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排便情况,超过2天未排便的患者,每晚给予果导片口服,同时饮用番泻叶茶水,超过3天未排便的患者可使用0.2%的肥皂水灌肠,经上述种种预防及治疗措施,仍然发生便秘的患者,可用开塞露肛入辅助排便,必要时实施人工取便。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强化组腹痛发生次数为14次,腹泻发生次数为4次,便秘发生8例,发生率为18.60%(8/43);对照组腹痛发生次数为26次,腹泻发生次数为8次,便秘发生8例,发生率为34.88%(15/43)。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骨折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高,分析发现病人便秘与应激、饮食结构、骨折部位、排便方式、活动量、精神状态有关[6],因此对于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应进行综合和强化护理,以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43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进行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并与43例常规护理做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强化组腹痛发生次数、腹泻发生次数、、便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参考文献:

[1] 罗穗萍,骨折卧床患者造成便秘的因素探讨与护理分析,吉林医学, 2011,32(18):3787.

[2] 彭媛,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 中华中西医杂志 [J] ,2005,6(16):256.

[3] 杨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4):2959-2950.

[4] 李秀女,68例老年人股骨颈折术后的护理体会,河北医药,2009,15(10):1219-1210.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4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老年;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时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手术治疗仍然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成功固然重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72例进行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10.3)岁。致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3例,跌倒伤49例。以上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3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30例,经颈骨折型23例,基底型19例。以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心理康复护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都希望自己健康百岁。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老年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负担,会因为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再者,患者可能不适应病房环境,加上疼痛,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影响,有的患者担心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急躁、危机感、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大大加强。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耐心指导,耐心讲解手术及术后的相关知识,态度要和蔼热情,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让成功手术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主动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处按摩,擦拭酒精,促进此处的血液循环。根据情况,可使用充气床垫,有利于减少软组织受压而影响血压循环,对褥疮起到预防作用。预防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在住院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帮助患者进行定时翻身、拍背部,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雾化吸入等措施便于痰液排出。防止血栓形成: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血小板药等药物。防止泌尿系感染: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在2000 ml以上。预防便秘:此类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患者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可指定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排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缓泻药物。嘱咐患者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

1.2.3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患者术后1 d,采用低斜坡卧位,在护理人员帮助下逐渐增加患者斜坡卧位的高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患肢的股四头肌以及臀大肌做舒缩活动,可采用收缩10 s,而后放松的模式,可反复练习,一般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嘱咐患者利用双上肢牵拉床上的吊环,利用健侧下肢做支撑,抬高臀部,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保持骨盆平衡,一般臀部抬高床面约20 cm左右,此锻炼每组做10次,每天做3组。在术后的第2到第7天之间,继续协助患者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的舒缩活动和臀部抬高锻炼。同时对健侧肢体也要进行锻炼,主要是主动锻炼。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髌骨推移锻炼,患者取仰卧位,推动髌骨,是髌骨在上下左右等方位运动,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让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等锻炼,在进行屈髋屈膝等运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要从小到大,禁止内收和内旋等动作。对于患者屈膝锻炼要从15°开始,每天锻炼可增加5°。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患者的外展运动,可在患者的两腿之间方一个枕头,主动做夹腿动作,持续10 s,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对患者进行侧卧位患肢的外展运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把患者的患肢和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也在两腿之间放一个枕头,禁止进行内收内旋动作,每组做20次,每天做3组。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在床上完成自己能做的活动,争取能够自理,比如梳洗、换衣服、进饮食等动作。

1.2.4 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 在术后的第二周,根据患者屈髋、屈膝动作完成情况,可搀扶患者进行离床锻炼,对于下床方法,可根据以下顺序进行,患者先移动到健侧床边,然后健侧下肢现离开床并脚着地,而后扶双拐站起离床。患者要上床时,可让患肢先上床,动作和以上顺序正好相反。在离床活动的第1天,可站在床旁站立,站立时间为10 min左右,或者根据患者情况,做轮椅离床活动,每次15 min,每天做3次,在锻炼过程中,逐渐让患者拄着双拐开始地面行走,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步行时间和距离可逐渐增加,但是每次步行时间不要超过20 min,在患者离床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在床边守候,防止意外发生。

1.2.5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防止过重。嘱咐患者要戒烟戒酒,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家属的督促下执行。在术后的第2个月,患者避免在床上盘腿而坐,避免髋关节发生外展、外旋。患者可坐在床沿,双脚可踩在脚蹬上,利用双臂把上身撑起,而后抬起臀部。同时要对患肢做主动锻炼。术后第3个月在仰卧位下进行患肢内收外展练习,坐位下行股四头肌抗阻练习。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 结果

本组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评定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差4例(患者偶有疼痛,给予镇痛药缓解),优良率为94.4%。

3 讨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来说,其治疗目的是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因为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疾病[1,2]。手术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术后康复护理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护理和指导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特别是功能锻炼方面,锻炼内容更具体更详细[3,4]。在本文中,通过心理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康复护理和指导,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优良率为94.4%。说明康复护理有利于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此类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刘建华,何俐,廖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现代医学,2006,34(5):354-355.

[2] 程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学杂志,2008,23(8):19-20.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5

经常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由于卧床时间长,会引起病人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要不断地为病人变换。对坠积性肺炎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臀部出现轻微褥疮,可以让病人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和被褥要干燥。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床上的温度也不要太冷或者太热,特别要预防热水袋烫伤病人。在协助病人翻身、在床上使用便器时,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病人局部的皮肤。如果病人出现严重褥疮,要去医院换药治疗。

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

长期卧床病人需要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做好口腔、皮肤、头发等的清洁护理

对于卧床的重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可以保持其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是:先协助病人侧卧,用毛巾围在病人头颈下,让病人先用温开水漱口,同时咬合上下齿,漱口时要让溶液在口腔内充分转动,保持30秒以上才有效。病人漱口后,护理人员要用棉签蘸漱口水为病人擦洗牙齿,注意动作要轻柔,以防伤到黏膜和牙龈。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已经成为全世界康复科学的主要健康问题[1],长期以来长时间卧床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是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主要由于老年人群在卧床休养时,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并且大多数老年人群往往合并较多的慢性疾病,致使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2],同时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往往处于营养状态较差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患者体质虚弱,影响患者的抵抗力,导致患者很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3]。在开展护理操作时,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意识到患者在康复期间存在的问题,明确患者的康复风险,并予以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避免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4]。该次研究将2017年4月—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该院中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进行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护理操作时,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控制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公式法进行两组均分,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

    实验组中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13;年龄为60~102岁,平均(81.9±5.1)岁;对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为11:12,患者年龄为60~101岁,平均(81.4±4.6)岁。

    纳入标准:患者在接受该次实验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患者基本资料已录入该院数据库中;患者个体资料稳定,未见生命危险;患者具有良好的随访耐受性。

    排除标准:不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疾病治疗或其他实验患者;缺乏正常认知功能或无正常认知功能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良好。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接受该次研究指导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家属可代签,该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宣教和日常管理,告知患者家属具体的护理操作。

    实验组患者选择预见性护理开展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干预。

    采用Barden评分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评价,判断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觉、潮湿度、并发症发生状况和营养状况等,在完成患者的状态评估后,根据患者的最终得分识别患者的临床风险,确认患者的个体状况。

    在开展患者的实际预防性护理操作时,应当规范患者的翻身时间,由于患者在长时间卧床休养的状况下,患者的局部组织会遭到长期的压迫,当患者病情稳定并且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每隔2h左右可进行1次翻身;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则可对患者进行受压部位按摩,或在患者的受压部位加用减压软垫。

    如果患者在康复期间存在二便失禁的状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清洁皮肤,并更换患者的床单被罩,要求患者家属帮助患者更换清洁衣物,必要时可选择纸尿裤或尿不湿等物品进行辅助,这样能够避免患者皮肤受潮而降低患者的抵抗力。

    在患者的康复期间,为了保证患者翻身良好,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翻身时,应当保持动作轻柔并保证方法得体,不可随意拖拽患者,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皮肤造成的摩擦力和剪切力。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每日帮助患者擦拭身体,每周进行剪指甲和洗发等操作,患者在康复期间还可涂抹护肤用品,如果患者存在某一长期受压部位还需要予以保护,如果发现皮肤异常,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每周还需要做好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如果患者存在进食较少或吞咽功能障碍的状况,还需要做好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若患者存在极度消瘦的状况,还应当注意对患者的骨隆突处保护。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进行记录,同时对所有患者的家属进行考核,确认患者家属在开展各项压力性损伤预防操作时的合格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共有5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1.74%,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0,P<0.05);而在实验结果中,两组患者家属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执行行为合格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合格率21例(91.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例(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4,P=0.016)。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主要是指患者在卧床休养期间,骨隆突处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在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的影响下,出现局限性损伤,属于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并发症[5-8]。压力性损伤在临床上不可完全消灭,但在患者康复期间做好有效的预防,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预见性护理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评估,来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调整[9-11]。

    在该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仅为0.00%,没有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1.74%;两组患者家属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执行行为合格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合格率91.30%高于对照组的60.87%。而在王函玉等人[12]的研究结果中,通过对偏瘫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仅为3.00%,相较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25.00%来说明显更低,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度较高,提示该次研究可参考性较强。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操作时,选择预见性护理进行配合,能够有助于预防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使患者的康复状况更为良好,同时预见性护理还有助于指导患者家属开展各项压力性损伤预防执行行为,对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老年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2):133-134.

    [2]马跃涛.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2):203-204.

    [3]田敏.延续护理对老年疝气术后行为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6):625,627.

    [4]丁桂花.延续性护理降低老年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375,380.

    [5]朱雅竹,蒋亮,熊琴.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21):5-7.

    [6]杨雨.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90,92.

    [7]徐家蕊.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07,309.

    [8]王玲.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皮肤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1):147-148.

    [9]曹阳.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与心理状态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5):16.

    [10]曹阳.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与心理状态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37-38.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 老年病人;褥疮;按摩;;营养支持;心理护理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年代,关注老人的健康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大,开始不断地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很多疾病都需要老年人长期的卧床,而长期卧床就经常会导致褥疮。因此,老年人发生褥疮的几率非常大[1]。同时,褥疮的疮口修复再生又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与防护工作。只有提起做好预防和防护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老年人褥疮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褥疮的概述以及发生褥疮的原因出发,重点分析了老年病人褥疮的预防与防护方法,主要是从,按摩,器材,营养支持疗法以及心理护理来分析了褥疮的预防与防护体会。1 褥疮概述

1.1 褥疮内涵 褥疮作为一种老年人的常发病,也被叫做压疮。其含义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从其内涵来看,褥疮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情,一旦出现疮口,就不好再修复再生,因此必须提前做好老年人的预防和防护工作。

1.2 褥疮发生原因 褥疮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老年人的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太大,老年人局部潮湿或者是排泄物对其刺激等等。另外,老年人全是营养不良或者水肿也会导致褥疮的发生。从力学的角度进行考虑,褥疮发生主要是可能受到三种力的影响:第一,垂直性压力;第二,摩擦力;第三,剪切力[2]。从褥疮的内涵和发生原因我们可以得出,如何进行预防和防护褥疮。下面主要来介绍预防和防护体会。2 褥疮预防与防护

要对老年人的褥疮进行预防和防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按摩,器材,营养支持疗法以及心理护理。

2.1 要想预防和防护褥疮的发生,必须要重视卧床病人的侧卧。侧卧的位置对褥疮是否发生影响很大。研究表明,侧卧时应保持床铺和病员背部之间成45度的角,同时,在病人的背部垫一软枕,通过软枕来缓解一部分压力,另外,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避开了粗隆部的骨隆突处。这种方法比起传统的90度翻身法(尽管该方法可以保持稳定,但是会造成长时间压迫,出现缺氧现象)更为科学[3]。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褥疮的发生。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当患者进行一些体动时也有相应的要求,比如,倘若卧床病人需要半卧位时,我们可以在其足底部放一坚实的木板,同时用软枕垫于腘窝下屈髋30度,以尽量减少躯体下滑。另外,对于坐轮椅的患者,最好用软垫垫其各个面,保持患者身子正直,以此来减少剪切力。另一方面,对于长期卧床病人,要定期进行翻身,一般要求一到两个小时内进行一次翻身,并记录到翻身卡上,以方便查询。

2.2 按摩 对于老年人褥疮的防治中,一定要谨慎选择按摩。常规的护理认为,受压变红的软组织采用50%红花酒精按摩治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营养状况。但最近的研究却表明,按摩其实对于褥疮的防治没有任何作用。更需要注意的是,受压变化部位观察三四十分钟后,颜色仍然无法褪去,说明是软组织损伤,再进行按摩更不利于避免褥疮,反而加重创伤。因此,对于预防褥疮时,按摩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2.3 器材 最新研究表明,受压部位涂以凡士林可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少皮肤擦伤、延长翻身的时间,该方面在临床上试验多次,效果明显,对于褥疮的防护非常有效。同时,茶叶垫代替海绵垫也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各种新型减压设备的应用对于褥疮的防治也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如充水床垫、气垫床、悬浮床等新型器具等[4]。但必须要明白一点,这些器具尽管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更换仍然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仍要定时给病人翻身。

2.4 营养支持疗法 注重老年病人的营养搭配,也是预防褥疮的一个好的办法。因此,在平时老年病人的饮食上一定要特别注意,要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体质来合理的安排饮食,保证病人的影响。

2.5 心理护理 让老年人保持好心情,对于褥疮的预防也尤为关键。良好的心情可以让患者坦然地面对,可以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有利于预防褥疮,同时还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的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在防治老年患者的压疮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我们必须科学有效的进行老年人褥疮的预防和防护,采取国际上最先进最有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明显地减少老年人发生褥疮的几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焕香.2例老年患者院外自带褥疮的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11).

[2] 孙玉丽.开塞露塞肛用于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06).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8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安全管理

安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老年骨折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骨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士长管理的重中之重。骨折病多因突然而来的意外使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跌仆、坠床、误吸、皮肤压伤、自伤等意外,护理人员加强防范意识,并根据现存的或潜在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关的护理措施或管理规定,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老年骨折患者潜在不安全因素

1.1跌仆由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引起肢体乏力、功能障碍等,行动不便造成跌仆;因久病卧床突然改变如突然站立、久卧坐起等造成头晕;地面湿滑或鞋带不合易跌仆;患者突然患病未能接受现实,评价自理能力擅自下床,或自身疾病引致的问题导致跌仆。

1.2坠床意识障碍的患者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用品、食品放置不当,未能及时解决患者合理的需求。

1.3误吸卧床患者喂食速度过快;家属喂食时未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高龄患者吞咽障碍致使食物误吸入呼吸道;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进食。

1.4皮肤受损卧床时间过久,患者自觉疼痛,经久不改变,局部皮肤受压;长期卧床皮肤护理欠清洁,引起瘙痒抓破皮肤;多处骨折、骨盆骨折等由于疾病的原因不能改变,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欠妥;水肿的皮肤。

1.5自伤患者在康复期间,患肢功能锻炼过急、过暴造成患肢再次受创;老年脑改变患者,进行一些危险异常的行为,如:硬物自伤、玩火等。

1.6其他因素患者活动时不当引致关节脱位;起床、过早下地负重行走引致钢板断裂等。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9

【关健词】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的改变,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可让家属、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尤其是早餐后,“胃- 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 ,可使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另外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 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 分钟进行, 取穴位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 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 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3~5分钟后见效, 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 可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3]。

2.5.2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4]。

3小结

近年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5):21

[2] 张 丹,李一凡.排便训练法预防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0,34(12):945-946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篇10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这种骨折治疗时间长,功能恢复慢,并发症较多,除了正确恰当的治疗外,做好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本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的 75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5例,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58~92岁,平均77.3岁。右侧股骨颈骨折48例,左侧27例;头下型骨折24例,头颈型骨折51例;均为外伤引起的新鲜骨折,其中摔伤66例,车祸伤9例。合并高血压病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例,糖尿病7例。其中保守治疗33例,多根螺纹钉内固定治疗21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住院时间14~58天,平均 27.2天,均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突然从行动自如到卧床不起,因疼痛和功能障碍而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考虑是否因此致残以及给亲人增加麻烦和经济负担,部分患者还会担心生命能否再延续。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变得心胸狭窄,容易发怒产生绝望的异常心理反应,并常常发生与医护人员不合作的情况,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护理人员应以同情体贴的言行给老人以温暖和安慰,耐心细致讲解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医生的精湛技术,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2.2 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认真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神志变化,就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抢救,防止患者发生意外。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满足其基本的需要。注意了解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爱好,鼓励患者吃营养丰富易消化且含钙量高,含胆固醇低的饮食。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洗头、剪指甲等,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正确指导患者卧床大小便。

2.3 牵引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检查牵引装置,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避免牵引绳受压和挂物品,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绳与患肢纵轴线一致,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防止身体移动而影响牵引效果,保证患者安全、舒适。预防针道感染,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天用75%乙醇消毒针眼处1~2次。防止牵引针左右滑动,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钢针两端置以玻璃瓶或橡胶小瓶塞,以防钢针与牵引架摩擦发生阻力。护理上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如足背伸无力及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可以在膝外侧垫棉垫以防止压迫。

2.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1 预防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营养缺乏,治疗时保持牵引或固定,骨隆突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极易造成皮肤破损而形成褥疮。加强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如被污染随时更换,骨突部位垫上棉垫,骶尾部垫上棉圈。每2h翻身1次,并鼓励患者抬臀运动,骨突部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早晚各用温水擦浴。会阴部有大小便污染时随时清洗。给患者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勿拖拽患者,以防擦伤患者皮肤。

2.4.2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创伤和长期卧床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患者惧怕疼痛不愿意活动,加之老年人咳嗽反射迟钝,痰不易咳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防止着凉、感冒,严格禁止吸烟。应耐心指导患者做床上振臂、深呼吸等活动,时常叩击背部,协助有效咳嗽,有痰尽量咳出。如果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3次,如果有感染者,立即给予抗感染。

2.4.3 警惕泌尿系感染 股骨颈骨折老人长期处于仰卧位,容易出现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小便时帮助患者稍稍抬起上身,这样有助于排尽膀胱内的尿液。护士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最好达3000ml以上,便于冲出尿中沉渣,以起到自洁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患者每日温开水或10%洁尔阴洗液清洗会阴,让患者清洁舒适。男性患者还会发生副睾丸炎,应热敷耻骨上区,养成床上排尿习惯。

2.4.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TDV)形成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长时期卧床而血流缓慢,多合并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各类内科疾患,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重视患者的主诉,疼痛是TDV的主要症状。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温度、颜色、浅静脉怒张情况和肌肉有无深压痛等。抬高患肢时,不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术后在体位护理指导下,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臀部抬高运动和扩胸运动等预防TDV的形成[1]。鼓励患者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抵抗力。

2.5 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牵引或内固定术后要坚持早期床上锻炼,鼓励活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指导患肢进行股四头肌长舒缩运动、踝关节屈伸和旋转以及足趾关节屈曲活动。到康复期,可去除牵引在床上练习抬高患肢。对已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当日进行患侧自足背开始的向心性按摩;术后1~2天,进行手术一侧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2~3天进行髋膝关节屈伸和髋关节伸展练习,由被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为主;术后5天加强卧位和坐位训练,如无不适感,术后7天可开始立位练习[2]。

2.6 出院指导 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楚出院时注意事项,嘱患者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不盘腿、不侧卧、不坐矮凳、不负重。出院前教会老人及家属自行康复护理的内容,继续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根据肌力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负重时间。要逐步下床拄双拐行走,过渡到单拐行走,直到能接受完全负重的行走练习,循序渐进,以防止患肢压力过大而造成股骨头周围血供不足、营养不良,从而产生股骨头坏死的不良后果。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生理、心理特点和疾病特征,容易诱发或加重其他老年病,引起褥疮、TDV、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所以要加强基础护理,做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加强功能锻炼,才能充分发挥护理在病人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和经济负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