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计划十篇

时间:2023-08-06 11:26:23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1

【关键词】 腰椎滑脱;康复护理;计划性

腰椎滑脱症相当常见,其发病率国外报告4%~6%,而国内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一般认为在5%左右,而其中需要手术者又占5%[1]。内固定复位,必要的神经根减压和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措施[2]。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共468例。在围手术期中实施4~6周计划性康复护理,患者全面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腰椎滑脱症689例,其中符合内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指征并有手术愿望和要求的共468例,男206例,女262例。非外伤性,年龄30~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下腰痛,下肢麻木,合并下肢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体征主要有:腰活动受限,局部压痛。单或双下肢无力,活动障碍。

1.2

方法

康复护理计划由管床护师实施,护士长每周检查评价。

1.2.1

术前护理方法与实施

(1)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需采取俯卧位,此体位对患者正常呼吸产生较大影响,手术2~3h或更长时间易劳累。术前2天指导患者行俯卧位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后作吹气球样吹气。仰卧位扩胸运动,有效咳嗽训练,每天2次,每次15~30min。(2)术前1~2天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仰卧位左侧卧位垫枕右侧卧位垫枕抬臀置便盆深呼吸放松。

1.2.2

术后康复护理与实施

(1)术后视病情取去枕平卧或平卧位2h,以后每2h翻身1次。每天早晨及晚睡前拍背1次,每次3~5min,视病情持续5~7天。(2)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嘱病人作屈趾动作以观察运动情况。麻醉消失后作双下肢被动伸屈及按摩。(3)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当天密切观察切口外敷料,渗出液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天换药1次至拆线。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并记录颜色及数量,发现引流量多而颜色淡红、稀薄,应考虑脑脊液漏可能,通知医生并把引流瓶改为常压,去枕平卧或抬高床尾20~30cm。引流管24~48h拔管。(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手术可能牵拉、挫伤脊髓,或硬膜外血肿直接压迫,均会造成脊髓损伤[3]。术后定时做呼唤试验,嘱病人听令动趾每1~2h 1次。并由下向上按摩肢体观察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术后24~72h做辨别觉训练,注意观察双下肢疼痛及放射痛的减轻程度,并观察自主排尿及排便功能。(5)术后第2天开始行深呼吸,仰卧位扩胸及上肢伸展,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视病情每天2~4次,每次5~15min,至下床活动。(6)术后第2周,指导病人在仰卧位做双腿踏自行车式运动,每天1~2次,每次5~10min。(7)术后第3周继续加强腰背功能锻炼,进行三点支撑法或五点支撑法抬腰锻炼,每天2~4次,每次5~10min。(8)术后卧床4~6周,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按计划落实上述功能锻炼,护士长每天评价1次,并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方案。(9)下床活动方式与腰背支具使用:术后20天查腰椎正侧位片,如果螺钉无松动,骨性融合良好,术后28~42天配戴腰背支具下床活动。教会病人起床及使用腰背支具要领,由护士扶助坐起,无头晕可以坐椅半小时后扶助步器行走。(10)出院指导:指导病人继续配戴腰背支具2~3个月,期间避免弯腰、扭腰,半年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继续加强背肌功能锻炼。

2

小结

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创伤较大,神经根牵拉比较严重。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吴慧等报道: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出院后应继续平卧硬板床休息1~3个月[4]。本组术后卧床4~6周配戴腰背支具下地活动。本组经术前制定康复计划,在护理过程中严密实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计划性康复护理对腰椎滑脱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祖根,严军,董启榕,等.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几个问题.颈腰痛杂志,2003,24(4):193-195.

2

王国正,刘锦波,江红卫,等.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颈腰痛杂志,2003,24(3):135-137.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24.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2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4年1~12月共收治4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其中,男38例,女4例,年龄11~56岁,烧伤面积60%~90%,均接受过反复植皮术,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

2护理

2.1翻身床护理

患者休克期后(48小时)要上翻身床,翻身床的目的是充分暴露创面,防止创面受压,便于大小便的护理,保证烧伤植皮后皮片的成活。使用翻身床前,应仔细检查翻身床的结构和零件是否完整,翻身时移去各种障碍物,首次翻身俯卧时间不超过1小时,并备好抢救物品,以后根据病情4~6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一定要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精神症状者,要有防跌倒措施,翻身俯卧时要根据病情给予拍背,有利于排痰和预防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

2.2预防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的烧伤患者,由于机体活动量减少,创面渗出多血容量相对不足,血液的黏稠度高,血流减慢,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增加,我们根据烧伤情况给予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同时预防性输入0.9%NS250ml加血栓通注射液450mg,1次/日,15天为1疗程,深静脉置管每日肝素夜冲管3次,回血不能硬挤回血管。

2.3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长期卧床的烧伤患者,胃肠道的蠕动减慢,排便和排尿的姿势改变,加上持续烧伤治疗仪照射,机体干燥缺水,易出现排便和排尿困难,我们要鼓励患者进食含水量高或纤维素高的饮食,防止泌尿系结石。

2.4运动系统影响

长期卧床的烧伤患者,会导致肌张力减弱,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骼变形,关节僵硬,挛缩,积极的肌肉按摩,根据烧伤情况给予关节功能锻炼,为今后生活自理做准备。

3讨论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3

【关键词】骨科病人出院物资  心理准备  健康及功能指导医学

        在疾病基本痊愈或平稳后,部分病人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但出院并非意味着治疗工作的全面结束,而只是初步完成第一疗程。出院后的治疗护理,休养锻炼等对疾病最终痊愈,功能康复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本人从事骨科多年,现总结如下:医学

        一、出院前病人及家属的准备

        (一)思想心理准备:

        当病情平稳允许出院时,护理人员可以适时将病情及出院的信息向病人及家属通报,使其对自己的病情转归、治疗过程、疗程时间等有所了解,并具备出院的思想准备。

        (二)物质准备

        家庭物质准备是出院后病人继续治疗的基本保证,其中包括:①病床:一般骨科病人忌用软床,因此根据病情要准备硬板床,即使席梦思床也应加用硬床板。②床垫:长期卧床(尤其截瘫)病人,应在硬床的床面上安放合适的软褥垫,骨突处应放气圈防止褥疮。③便器:对长期卧床病人,应准备好大小便器具,以备排泄时使用。④拐杖、轮椅:部分下肢疾患或年迈体衰及下肢功能障碍的病人可借助拐杖或轮椅下地或室外活动。

        (一)进行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做些针对性的疾病指导,使他们对自身所患疾病的痊愈过程有所了解,能正确理解治疗目的和注意事项,自觉主动配合完成出院后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包括固定时间、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方法等,确定来院复查时间。

        (二)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病情,帮助其家属建立家庭护理计划,并训练家属掌握一般性护理手段,如翻身、穿衣、协助大小便等。 1、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尤其是截瘫病人,采取正确卧位,防止畸形及其它并发症。

        2、饮食:根据不同病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制定饮食计划有针对性的配餐,使营养科学合理。

        3、外固定:对出院后继续使用外固定装置的病人,出院前应重新检查。对外固定作用不可靠的应重新固定。牵引固定者,应事先在家中准备可靠的牵引装置,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安放体位及牵引锤。并向家属介绍观察指证及护理措施,保证外固定效果,预防并发症,要告诫病人在未取得医护人员同意的情况下不可擅自松解去除外固定物。

        4、预防并发症:对不能下地活动须长期卧床的病人,要特别注意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向家属传授护理常规和护理手段,使其掌握为病人翻身、扣背、排痰及皮肤护理。

        5、药物:对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病人,出院前应带一疗程用药,并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停药指征。

        (三)制定功能锻炼计划

        功能锻炼是骨科所有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即使病情稳定、病灶基本愈合,要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症,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完成功能锻炼计划和内容,应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方式方法以及运动量,使之科学合理,持之以恒,并对症加强适应生活的训练,以提高自护和生活能力。

        三、体会

        (1)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通过指导减轻了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4

【摘要】 目的 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使大多数的人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从中总结出护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最有效的方法。 方法 对最近我科室进行的射频消融术患者进行一般护理、穿刺部位的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从对各位患者的护理中了解到对患者最有效和最好的护理方法。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术后康复。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腰椎间盘突出 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表现为腰腿痛及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其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而其发病率较高,在西方为15.2%~30%,在国内亦为18%[2]。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很多,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法复位、微创介入和手术治疗等。射频消融术将射频电流直接作用于突出部位,消融部分髓核组织,而达到对椎间盘周围组织神经根、动脉、脊髓等的减压目的,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3]。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疼痛小、费用低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重视以及喜爱[4]。我科从今年开始采用该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术后的护理也对病员的康复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对于病员恢复健康尤为重要。

1 一般护理

术前平卧硬板床休息,术前一天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30分钟口服抗过敏药,去手术室之前排空大小便。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嘱患者平卧或侧卧六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的变化,静脉推注或滴注地塞米松可以促进炎症、水肿吸收,并应在术后重点观察双下肢活动和小便情况。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应该加强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应少量多餐,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含钙高的食物,比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一些肉类。指导患者下床时正确使用腰围,可以有效协助背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得到充分休息;保持脊柱稳定,防止扭曲;可以减少腰的活动,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密切观察术后病人穿刺部位的敷料,若被渗液浸湿应及时给予处理,若术后2~3天伤口恢复良好即可撤去敷料。

2 康复锻炼

椎间盘术后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使腰骶部和骨盆等相关软组织具有足够的柔韧性,与下腰部功能相关的肌肉获得或恢复足够的力量[3]。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规律针对现代人运动过少的特点而创编了一套康复体操,通过锻炼增强背部肌群的张力,可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第一节:后伸运动:俯卧位,两臂及双腿自然伸直,双下肢交替向上尽力抬起,各重复10-20次。第二节:船形运动:俯卧位,两肘屈曲,两手交叉置于腰后,双下肢有节奏的用力向后抬起、放下,同时挺胸抬头,重复10-20次。第三节:踮脚运动:直立位,双手并拢,脚跟有节奏的抬离地面,然后放下,如此交替进行,持续1-2分钟。第四节:踢腿运动:双手叉腰或一手扶物,双下肢有节奏的交替尽力向前踢、后伸,各持续10-20次。第五节:挺腹运动,双腿并拢站立,双脚跟同时抬离地面,脚尖着地,双上肢尽量后伸,腹部尽量前挺,有节奏地进行,持续10-20次。

3 心理护理

3.1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新技术,因此大多数的患者都对此存在较多的疑虑和恐惧,对于接受该手术存在一定的排斥性,因此我们应该在术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并可以采用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可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消除焦虑和恐惧情绪,减轻不必要的精神压力,调整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促使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心理状态,对手术充满信心。

3.2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是患者心理反应比较集中、比较强烈的阶段。由于术后因需绝对卧床休息而引起舒适度的改变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评估,以针对性的作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3.2.1环境舒适

术后给病人提供安静的休养环境,一般室温控制在18~22℃相对温度50-60%,环境要安静,不允许喧哗。术后病人感觉疲乏和焦虑,主管护士应亲切微笑和安慰,及时巡视病房,做好生活护理比如帮助病人调整舒适的枕头,被服厚薄等。尊重患者隐私必要时用屏风遮挡。帮助病人适应新环境,保证足够睡眠,加强营养。

3.2.2减少卧床带来不适感

术后病人需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卧床休息3天方可下床,由于长时间卧床可导致肩腰背酸痛,焦虑感明显增加,部分病人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有时会出现排尿困难。主管护士细心周到护理,协助病人床上排泄,并及时打扫干净,保持病室整洁,让病人感觉舒适。

4 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卧硬板床休息三天,在可下床活动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坐、立、行、卧和劳动的姿势,并采取保护措施以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讲解起床后佩戴腰围至术后2月的原因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帮助患者制定可行的自我锻炼计划,嘱患者自觉进行功能锻炼。在术后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后生活可完全自理,但不可剧烈运动及负重,半年内禁止弯腰、举重物。建立医患联系卡,行随访调查,可依据患者的康复情况 改或调整锻炼计划。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手术,而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费用低、恢复快的特点,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将直接关系到病员康复。通过术后制定正确有效的康复锻炼计划并指导督促患者认真执行是术后护理的重点,而向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术前和术后必不可少的。通过切实有效的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6.

[2] 吴春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和诱发因素[J].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08-06.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5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68例脑出血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住院号为单号)和对照组(住院号为双号),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护理外,还采取有计划适当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在脑出血并发便秘、坠机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

【关键词】护理干预 减少 脑出血 并发症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初发时需绝对卧床休息。病后患者多伴有偏瘫,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极易出现便秘、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挽救生命,而且延伸到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1]是护理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有计划适时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发病2-10h 入院。实验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发病3-12h入院。两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诊断是通过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相似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1选择两位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善于沟通和交流的主管护师为责任护士各分管一组患者,责任护士不上夜班,休班时由辅助护士担任,辅助护士为工龄五年以上的护师。2 实验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制定计划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制定可行的健康教育,包括脑出血的基本知识、饮食原则、并发症、预防措施及重要性。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知识。20-30分钟/每天,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3便秘的预防,由责任护士讲解预防和解除便秘的基本知识,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香蕉。示教预防便秘的腹部按摩方法。4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由责任护士制定瘫痪肢体功能锻炼计划,帮助患者完成功能锻炼,前期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顺利康复的前提。如仰卧或侧卧时头抬高15-30°,下肢膝关节屈曲足与小腿90°,按摩,定期变换,每2-3小时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患者自行功能锻炼。5语言训练,由责任护士和康复医生一起制定语言功能训练计划。通过口型由单音节字开始训练患者,如“啊、呀”,有效后可采取简单的提问以加强记忆。

3 评价标准 便秘的判断按《基础护理学》标准[2];压疮按《护理学基础》标准[3];坠机性肺炎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胸透结果确定;下肢静脉血栓按多普勒超声或深静脉造影确定。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t检验及x2检验。两组患者便秘、压疮、坠机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见(表1),实验组无压疮和坠机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1例,便秘发生8例;对照组坠机性肺炎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便秘14例,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

二 讨论

由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使其肠蠕动减慢,进食量少,极易出现便秘。由于绝对卧床,导致痰液粘稠,痰液易积聚,支气管纤维运动减弱,咳嗽反射减弱,易出现坠机性肺炎。由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瘫痪,收缩无力,加之脑出血应用脱水药物,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4]。

责任护士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出科学、系统的、可行的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对重点、难点问题反复制导。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护士做好翻身、拍背、肢体活动、语言训练、调整饮食等。从此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珍珍.陈莲好.便秘与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相关性及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21-1722

[2] 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2

[3] 姜安丽.新版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6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由于疾病及心理等因素,常导致患者排尿不畅或排尿困难,尿液潴留于膀胱,引起尿潴留,造成患者腹部胀痛难忍,增加痛苦,并加重心理紧张和不良病情。为了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导尿率,我科2008年2月-2009年8月对28例急性心梗尿潴留患者采取了综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到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8月急性心梗患者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32-85岁,发生尿潴留的有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

2 方法

2.1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患者因病情危重,加上胸痛等不适,往往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又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排尿。患者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绝对卧床休息的目的及意义。卧床排尿的目的、意义,并指导患者床上卧位自行排尿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住院环境,使患者适应患者角色。并且听取患者的意见,满足患者需要,减轻其痛苦。在患者出现焦虑时及时给予安慰及情感上的支持,以消除紧张、焦虑心理[1]。同时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保护患者隐私,消除羞涩心理。

2.2: 诱导法:患者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时,用50-52℃的温开水[2]清洗患者的会及。女患者洗毕用无菌棉球堵阴道口,再以冲洗壶距20cm外冲;男性患者用冲洗壶冲洗会(腹股沟、、),同时嘱患者排尿,通常4-30分钟后即可排尿,排出尿液后逐渐减少冲水量,尿毕清洁会阴,干棉球擦干水份,整理用物。

2.3热敷按摩法:可放松肌肉,促进排尿。用温水热敷下腹部,或者用手环形按摩下腹部,由内至外。如果病情允许,可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切记不可强力按压,以防膀胱破裂。

2.4半卧位排尿法:如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时,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退裤至膝部上方,置便盆于臀下,根据病情将床头摇高40-70°,使病人呈半卧位,确定病臀部坐于便盆后,扶住病人,嘱其排尿,排尿完毕,取出便盆,擦净会阴及臀部,穿裤。再根据病情或患者需要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此方法排尿有一定的腹压作用于膀胱,又近似于习惯排尿姿势,使尿液易于排出[3]。

3 结果

经过上述几种排尿方法,28例患者在30分钟内均能自行排尿。

4 讨论

急性心梗患者因病情危重,再加上疼痛等不适,为了减轻心脏负荷需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出现尿潴留主要与病情及不习惯床上卧位排尿和焦虑情绪有关。焦虑可造成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抑制排尿反射;胸闷、胸痛、气促使患者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而强制卧床、排尿方式改变等因素又会引起会肌肉紧张,影响膀胱括约肌的放松和收缩,引起排尿困难致尿潴留[4],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随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解除焦虑情绪,说明卧床排尿的目的及意义,满足患者需要,减轻患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并正确指导训练患者床上卧位排尿,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倩,王叶丽,经皮冠壮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2006,11(22):21.

[2] 熊爱姣,余先会,异常排尿形态及护理,护理技巧,2008,6:165-166

[3]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3-285

[4] 胡秀华,王云霞,介绍一种卧床女病人床上排尿方法,2004,3,19(5):17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7

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收治卧床患者200例,其中100例作为对照组,100例作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压疮评分、病种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100例中发生压疮18例,试验组中发生压疮4例。

原因分析

压力因素:有文献报道,皮肤压疮最重要的易感因素是压力。压力分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骨科卧床患者常处于被动,病情需要患者卧硬板床,而且个别患者因更换床单时操作不当,便盆使用方法不当、翻身方法不正确等产生的摩擦力而使受压部位的皮肤进一步破坏,皮肤完整性受损而发生压疮。当患者取半卧位时,身体下滑,与髋骨紧邻的组织随骨骼移动,但由于皮肤和床单之间的摩擦力,皮肤和皮下组织无法移动,剪切力使这些组织相对移位,因而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局部潮湿:卧床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受压部位汗液无法蒸发,导致局部潮湿,再加上患者大小便时污染床单,潮湿环境导致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引起皮肤组织破坏。

局部受压时间过长:有文献报道,皮肤长期受到较低压力产生的伤害要大于高压在短时间所造成的伤害,因此,受压时间越长,压疮发生率就越高。骨折患者被动、患肢制动、未及时翻身等都会造成局部组织受压时间增长。

温度:有研究示,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骨科卧床患者入院后1周内大多体温较高,被动使受压部位皮肤温度进一步升高,因此,易造成局部皮肤营养缺失,引起组织破损坏死。

全身因素:多发骨折伴休克患者,由于机体失血量多,受压部位血液供应减少,再者骨折患者创伤修复需要大量蛋白质,所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护理对策

压疮评估: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压疮都发生在患者入院的前2个星期,因此患者入院后即根据Norton量表进行评估,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特别是存在高危因素患者,重点观察,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制定护理计划:针对压疮评估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效果,更改护理计划,争取最大限度地避免压疮的发生。

应用减压装置:气垫床有文献报道:气垫床的使用确实能减少患者卧床时严重受压部位的平均压强峰值、全身平均压强以及严重受压部位面积大小,对预防压疮有实际的积极意义[2]。对于没有气垫床的医疗单位,可以用谷子褥代替。谷子褥制作方便、经济,还可根据需要调整不同部位的厚度,同时发现谷子褥透气性好,能降低受压部位温度。身体空虚部位垫软垫,也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受压部位压强。

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翻身间隔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使用气垫床的患者4小时翻身1次,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发生[3]。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使用谷子褥的患者3小时翻身1次,也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另外,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患者,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仔细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情况,并详细记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患者大小便时避免污染床单,受压部位皮肤每天用温水擦洗,局部涂抹爽身粉。

增进营养的摄入: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遵医嘱输血,对于血清白蛋白低的患者,给予静脉补充,以增强组织修补能力。

综上所述,骨科卧床患者常处于被动,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易发生压疮,而且压力、温度、受压时间等是骨科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主要因素。对此类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防止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8

【关键词】护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2-01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病情比较重,病死率较高,易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者休克等现象[1]。在临床护理中,若护理工作不到位或者健康指导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为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质量,我院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了急诊护理途径来予以护理,从护理结果来看,所获效果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0例,女性患者有40例,患者年龄为30-7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与酶学检查所确诊[2]。在梗死部位上,有30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有15例患者为前壁心梗,有12例患者为前间壁,有10例患者为广泛前壁,有7例患者为下侧壁心肌梗死,有8例患者为后壁心肌梗死,有8例患者为高侧壁。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5-12小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划分为病例各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梗死部位、性别构成、心功能以及年龄分布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实施静卧、心电监护、吸氧、静脉溶栓、病情观察、止痛镇静以及基础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途径来予以护理,主要如下:1)当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和护士实施评估,根据临床路径指示,结合患者需求实施入院自介绍,将路径先相关内容以及作用告知患者以及其家属,获得患者信任和理解,同时于路径上对患者需执行内容进行签名。2)由主管医师和护理人员按照路径要求,结合患者的需求以及病情实施评估,且落实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临床路径主任以及护士长还应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随时的检查,加强督促指导,予以指示评价。3)在出院前,对路径是否已达到预期目的进行评价,进行偏差的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卧床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疾病知识掌握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医疗费用等,其中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包含十个问题,即每一个问题设有三个答案,即知道为十分,部分知道为六分,不知道为三分,一共一百分。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3-4]。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表1中数据的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卧床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以及医疗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急症护理途径属于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即针对特定患者,将时间作为横轴,将入院患者健康教育指导、用药、护理、检查、治疗以及出院康复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作为纵轴,基于此制定全面且系统的计划表,利用该计划表使患者可充分了解其自身何时该进行检查、护理以及治疗,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继而获得最佳护理效果[5]。相对于传统“被动护理模式”而言,临床护理途径可使护理工作更为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是一种主动护理模式,不仅可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自律性以及自主性,增强其自身成就感,同时患者还可对护理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护理工作予以监督,确保护理工作有计划且有目的地实施。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急诊护理途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借助于图表形式来提供有效且合理的照顾,让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更为规范和有序,有效防止了漏项,不仅缩短了住院天数以及卧床时间,降低了发症发生率以及医疗费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强化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2] 刘庆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4,(10):356-357.

[3] 陈倩萍,黎仲雅,梁燕青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7):77-78.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9

【关键词】自护理论;老年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063-02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Using Orem Theory on gereology Patients

Jin Ting1 Wu Chunhua2 Liu Xin3*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independence of gereologypatients and help them changing rehabilitation conception,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ehabilitation process and implement self-care.Methods:19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and self-care in terms of Orem theory was ad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Results: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complication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in of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but score of activity daily living(ADL) was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Conclusion:It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activity daily living(ADL)using Orem theory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cess.【Key words】self-care theory;gereology;nursing

2005年底中国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应罹患老年病人数也在增加。久病卧床老年人的增加,不仅是老年社会、也是老年医学的一大难题。老年人久病卧床应立足于预防,有些本来是轻症的疾病由于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导致老年人卧床不起。老年人一般体力较弱,其恢复力意志等各方面都比青年人差而风险也多,故稍有一点小病也有过于谨慎从事的倾向,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长期卧床废用综合征全身症状恶化、合并症使卧床时间更加延长的恶性循环。因此越是老年人越应及早离床。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自2008年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下,依据美国护理理论家Dorothes E Orem于1959年提出的自理模式[1],以早期离床为原则制定护理计划,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合理运用患者自理能力评估单及时为患者提供护理看顾指导和支持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196 名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46名,冠心病患者33名,脑卒中患者56名,糖尿病患者18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2名,帕金森患者21名。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只在室内生活,全天卧床或大部分时间卧床的住院病人。 排除标准:①有明显精神病史。②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③临床未诊断为痴呆,但无法交流进行认真沟通的患者。其中男109名,女87名,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3.6岁。

1.2 方法

1.2.1 临床分组:采用随机双盲分A、B两组每组各98人,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护理,A组实验组以自护理论为依据进行干预,以早期离床为原则制定护理计划,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级护理原则进行护理。

1.2.2 护理方法:制定A组护理干预计划:①晨间护理:早晨起来要尽量自己完成洗漱、换衣服、吃饭等动作,实在不能完成的可给予帮助。病情允许时,睡觉和吃饭的地方要分开,并且注重修饰边幅,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②日间常规的处置工作完成后,发病后1周的病人就可以由专业康复治疗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各种功能训练,病情允许的每天离床60分钟,可1次也可分多次完成(依病情而定),在病情不允许时,有效的康复要早期开始在床上训练,如手指,手臂的活动的自我训练,用健肢带动患肢活动等。护理人员要遵循“手莫太伸,眼睛不离”的原则进行护理③午餐时间可提供共同就餐的场所,即提供了锻炼活动的机会,增进食欲,又创造了一个大家交流沟通和认识的机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④丰富患者的视、听、触觉的刺激,如看电视,听音乐,与老人谈话,唤起老人对生活的兴趣;增强老人的动手能力,可以协作老人做一些折纸等手工艺品。

1.2.3 记录指标:

(1)A组与B组并发症发生项目数。

(2)选用ADL生活自理能力统计量表测量后进行分析。

1.2.4 数据整理和统计:收集整理数据时,及时查漏补缺。数据经过两人核对,确认无疑。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采用Excel2000,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护理并发症大幅度下降,如压疮发生率由11.22%下降至3.06%,呼吸系统院内感染率由12.24%下降至4.08%,泌尿系院内感染率由9.18%下降至2.04%,经两样本率的比较,Х2检验后P均小于0.05。两者有显著差异。

2.2 组患者ADL测评得分比较,见表2 。

由表2可以看出,每组入院时与出院时ADL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ADL存在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卧床不起老年人使肌体处于一种失重力的状态,久之,就会导致身体各机能迅速衰退,从而产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以自护理论为依据,把自我护理融入到传统以照顾他人为主的护理模式中,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Orem认为,护理活动应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缺陷程度而定,随着个体自理能力的增强,对护理的需要逐渐地减少甚至消失[2]。自我护理是人类的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与安宁而创造和采取的行为[1]。 Orem 认为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自理, 但在疾病的某一特定时期, 会产生自理缺陷, 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和支持,这就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系统,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本研究实验组制定的护理计划有可行性、针对性,护患双方均从过去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显示出护理活动的独立性、专业性,有利于实现护理共同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而对照组是我国长期沿用分级护理制度,由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根据分级护理的内容标准去完成护理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对部分患者缺乏针对性。

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Orem 认为, 自理能促进个人对自己健康的责任心, 并强调护士的责任是以一种连续的方式不断为个体提供帮助, 而不是替代, 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护理能力[3]。传统的疾病护理中, 对所有病情较重的患者均应限制体力活动, 主张卧床休息,提倡护士应全方位地为患者服务。常规护理方法过分强调替代式护理,强化了患者的角色, 患者习惯被动接受护理, 助长了对护理工作的依赖,不利于功能恢复。本研究中实验组应用Orem 自理模式进行自我护理, 增强了患者参与自我护理的意识, 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老年人一般身体状态都较差,恢复慢, 但通过实施Orem自理模式, 在不同的患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 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提高, 患者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均得到了满足, 获得了部分自理能力,体现了Orem 自理模式是恢复患者自理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满足患者治疗性自理需要的状态下, 使每位患者在住院期间学会了部分自理, 如洗脸、就餐、穿衣、如厕、室内活动及整理无重量的床上用物等, 使他们在无人照料的状态下也能生存, 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也减轻了家人的负担, 增加了社会效益。

明确护理专业的范畴和内容: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护士替患者完成全部的护理活动才是一个好护士,如给患者喂饭、洗脸、剪指甲等,而不考虑患者是否具有自理能力。Orem 认为护士不应无原则地包揽患者全部的自理活动,而应在其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补偿自理的不足,帮助患者克服自理的局限性,从而恢复和提高其自理能力,明确护理的职责范围和护士与患者的角色与行为[4]。自理是临床上护理患者的理论框架, 要求护士有更广泛的知识[5]不仅要具备护理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理论基础。显示出护理活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使护理工作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6]。

参考文献

[1] 杨新月.护理学导论,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M].2004.101

[2] 王青.Orem 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护理杂志[J].2004,21(3):8

[3] 张莹,冯正仪,袁浩斌,等.用Orem 自理模式评估I型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实用护理杂志[J],2002,18(1):54

[4] 鄂慧峰,袁义厘,张红兵.奥瑞姆(Orem)自我护理模式与应用.现代护理[J].2003,9(8):291.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02-02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少征象的脑血管性临件,通常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70%-80%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细小动脉硬化,因血压与骤升而发生血管破裂所致,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10万人口中年发病率60%-80%,急性期病死率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随着当前社会的老龄化,居民活动过少,吸烟和快餐等危险因素的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若积极预防将会使一半人免于脑出血的危害,因此积极开展脑出血的护理,及时预防和干扰脑出血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保证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对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总结2010年一年中我科脑外科收治脑出血患者35例,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得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措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7.5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部CT和脑脊液检查证实为脑出血,75岁以上年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6倍,为55-64岁组的4倍,为45-54岁组的8-9倍,为35-44岁组的30-50倍,男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1.6倍,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明显减少脑出血。

2 临床症状

本组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16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8例,脑膜刺激征15例,偏瘫10例,失语8例。

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在本院脑科入院期间均接受脑科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血、降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及时对症支持疗法,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

4 脑出血可改变的诱因分析

根据本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主要有情绪激动、突发用力、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酗酒、血脂异常、心脏病、肥胖。

5 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使人们具有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为我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护士要收集资料,根据病情的轻重、心理状态、社会文化背景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实施。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情绪和愿望,为病人提供准确科学的医护信息,以热情诚挚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

5.1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

指导病人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教会患者家属乐观地照顾病人,不在病人面前表现出厌烦或焦虑不安等表情;注意一言一行对病人的心理刺激和影响,用婉转的方式告知病人病情的发展与转归,使其逐渐接受的过程。

5.2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4-6周,尽量减少搬动,避免剧烈运动

5.2.1向病人家属及意识清醒的病人说明卧床休息与疾病康复的厉害关系,以取得配合,指导病人床上使用便器,向患者耐心说明起床排便的危害,指导病人使用便器的方法,最终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

5.2.2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剧烈活动,必须做检查时动作轻移轻放,务必医护人员陪同指导病人家属掌握翻身的技巧,翻身时避免头部震动,以防再诱发出血。病情稳定后2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气垫床,防止褥疮的发生。

5.2.3 卧床4-6周后注意逐渐起床,先由卧位变为半卧位,每日上下午各一次,20分钟每次或根据情况适当延长,经过3-5天后无明显不适,可下床站立或扶床边走边动,逐步过度到独立活动。

5.3 避免引起血压和颅内医增高的因素

5.3.1 保持大便通畅,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肥胖、控制体重,多食低脂高蛋白及丰富维生素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饮食,各种新鲜蔬果,若3天未排便,要主动处理,可用缓泻剂或润肠剂避免用力排便。

5.3.2 预防肺部感染注意勿受凉,保持口腔清洁,按时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避免用力咳嗽,造成颅内压增高,从而诱发脑出血。

5.3.3 进食速度不可过快,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呛咳引起再出血。

5.4已有肢体瘫痪及语言障碍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特别要持之以恒。

5.5向脑出血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基本知识,对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在160/90mmhg左右。血压下降幅度不宜过大,按医嘱服降压药,不可增减量切忌突然停药,避免血压忽高忽低,预防动脉硬化的形成。

5.6让家属知道病人在恢复期须承担的角色,并且要接受自己亲人给予躯体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应掌握一些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使病人尽早恢复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群,巩玉秀,郑修霞.社区护理学[J] 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