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5:10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1

1预防压疮的措施

1.1入院评估是预防压疮的首要问题:我院从2008年开始实施入院评估,对于神经内科卧床病人来说,皮肤的评估最为关键,要求各班护士对班内新入院病人一律进行压疮风险的评估,一般从病人的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大小便失禁等几方面评估。针对病人压疮的风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资料表明压疮多在护士未采取预防措施的病人中发生。83%的临床褥疮发生在疾病的早期[1]。

1.2难免压疮病人的预先报告制度:从2008年我院护理部规定,病房护士对高危病人采取预防报告制度,个别高危病人经采取预防措施,仍难免发生压疮应及时报告护理部,说明病人的情况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建立预先报告制度,由原来的发生压疮事后报告改为难免发生压疮的病人预先报告,医院管理考核目标压疮发生率为“0”,但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不发生压疮是不可能的,大小便失禁、无移动能力、活动能力、高热、营养差、皮肤弹性差等病人,即使每时每刻认真护理,也避免不了压疮的发生。因此,要培养护士的预见性,能确认压疮的极高危人群。采取预先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将压疮发生减少到最低。

1.3加强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制度:神经内科卧床昏迷病人多,压疮风险大,因此,要加强卧床患者的床头交接班制度及翻身记录,目前对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很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不同的病房就有不同的方法。根据病人个体差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护理,如:病人采取什么卧位,多长时间翻一次身,皮肤压红的护理,皮肤压疮的护理,尿失禁病人的护理,昏迷病人的皮肤护理,夜间睡眠病人的皮肤护理等,因此,要严格评价收集到的证据,质量小组组织学习探讨,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取对症护理。

1.4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责任心: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多,生活不能自理,在护理方面比较棘手,加上刚刚毕业的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怕脏、怕累、有惰性,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教育,提高责任心也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手段。

1.5合理应用工具也是预防压疮的必要手段:根据卧床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工具来预防压疮的发生,比如,神经内科昏迷患者2-3h轻轻翻身1次,应用糜米褥子,充气式床垫来缓冲压力,尿失禁患者使用假性尿管、接尿器等避免皮肤的不良刺激,出汗病人给予温水洗浴,扑上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肤压红时禁止按摩,按摩压红局部的效果彻底相反,实际上损伤皮肤组织,因此皮肤压红避免继续受压,外涂酒精或红花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护士应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的交流和护理质量的目的[2]。

2效果

2.1通过以上压疮预防措施的实施,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2008-2010年1月,极高危险病人报15例,年龄65~93岁,高危状态持续,其中3例病情加重死亡,其余12例均未发生压疮。

2.2通过对患者入院评估,提高护士的预测能力。在未实施入院评估前,病人压疮时有发生,对压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使压疮预防有科学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7-01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骨科卧床病人便秘者发生率在90.5%[1]。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难解,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还可诱发肛裂、痔疮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愈合。我科对骨科102例长期卧床病人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应用药物等护理措施预防便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20~86岁,其中骨盆骨折2例,颈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26例,股骨骨折41例,胫腓骨骨折30例。 便秘出现时间多在伤后3~12天。

2 便秘的原因

2.1心理因素: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活动受限及对预后的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上述心理变化及骨折疼痛都有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而致便秘。

2.2活动量减少:因骨折长期卧床病人活动量减少或卧床未进行功能锻炼,致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

2.3脊髓损伤: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骨折如累及神经,可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排便无力。

2.4饮食因素:为了使骨折病人早日康复,按照一般人的饮食观念过多给予如排骨、鸡蛋、鸡肉、乳制品等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等饮食,致使大便干燥。

2.5环境及卧位的改变:对于骨折后卧床病人而言,面对排便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可致使病人情绪紧张,不适应床上排便,造成排便困难。

2.6药物因素:临床上应用的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如环丙沙星、氟奎诺酮类药物等,可导致病人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

2.7社会因素:害怕麻烦别人,刻意减少饮食,抑制便意,病人有尽量减少床上排便的心理。再者害怕暴露隐私。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①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护士应在进行各项操作中耐心、细致,以缓解骨折对病人所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② 及时给予疼痛评估及处理,减轻病人疼痛。

3.2饮食指导: 在保证病人营养的情况下①多食用理气助消化的饮食,如萝卜粥、山楂类可刺激肠蠕动。②多食用高维生素、高钠、高铁、易消化、富含胶原纤维、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豆制品、米粥等。③多食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苹果、蜂蜜、香油等。②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淡盐水,保证水的摄入量,无心肺疾患者成人每日至少应饮水1500-2000ML。④禁食油腻、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烟酒等。

3.3提供适宜的环境:①保证病室的安静、卫生,减少病室人员的流动,向病室其他病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确保他们的理解。②提供隐蔽性,病人排便时要求探视者及异性陪护尽量暂时回避,有条件者可应用屏风或拉帘遮避。③告知病人骨折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时间,以消除病人的饶幸心理。④病人排便时,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在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空气清新剂。

3.4促进排便:①热敷腹部:在排除内出血的情况下可热敷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②锻炼:指导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和做提肛收腹运动等,促进肠蠕动,防止发生便秘。③腹部按摩:顺结肠蠕动方向做腹部按摩,有助于增加肠动力,方法是用双手重叠在腹部,由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作环行顺时针方向按摩,注意力度应深达肠壁,每日早晚各100次。④对功能性便秘的病人要详细解释排便的生理机制,让其采取“自我暗示法”,以达到顺畅排便的目的[2]。⑤穴位按摩:行足三里、合谷、内外关等穴位按摩,每日两次, 每次5~10min,以促进胃肠蠕动⑥耳穴埋豆:取穴大肠、直肠、皮质下,每日按压3-5次,每次揉按1~2分钟[3]。⑦通便剂和矿物油可作为辅助方法:对于上述措施效果不明显或连续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应用药物治疗。如每日大黄茶1袋或中草药番泻叶3-6克泡水代茶饮用或麻仁软胶囊、果导片口服。对于有便意而无力排便者可应用开塞露2~5支注入直肠,并嘱患者抬高臀位, 让病人保留15~30min后排便。如患者超过 3天无大便者,应及时给予软皂水灌肠。

在护理骨科卧床病人时,广大护理工作者应切实做好便秘的预防及护理,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增进病人食欲,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病人卧床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平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与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 2007.15(2)119-120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骨科 患者 便秘 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5-02

1 临床资料

在2009年―2010年期,我们医院先后收到一些骨科病患者,其中有不少的骨科卧床病患者是便秘病人。我们对这些住院的骨科卧床便秘患者进行了精心预防与护理。

2 研究便秘发生的原因

作为护理,要预防护理骨科便秘病人,必须认真研究便秘发生的原因。只有了解病因,才能很好地对病人进行预防与护理。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有以下这几个原因:①心理因素的影响。骨科病人大都属于意外的受到伤害,造成的骨伤一般都感到突然。当突然受伤后,警车、保险公司、救护车,家属亲友赶到现场处理、救护,紧急送医院,环境紧张,气氛紧张。作为骨科病人在此情况下往往是心情慌张,情绪不稳,内心焦虑。加之骨伤疼痛,凡此种种的心理紧张因素的反应均有可能引发起交感神经异常,出现胃肠功能减弱的状况。②饮食不合理的影响。当骨科病人住院后,家属往往以过于精细的食物给予骨科病患者饮食,这是造成骨科患者功能性便秘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膳食的纤维可以影响结肠传输的时间、粪便量及肠蠕运动的次数。如果禁食的时间过于延长有可能加重病人的便秘。③骨科病人由于活动量减少有可能引起病人的便秘发生。骨科病人受伤以后,有的是卧床不起,有的是坐一坐轮椅。这些骨伤病患者究其原因是缺少运动与锻炼。④环境因素影响的原因。对一位正常的健康人来说,排便有合理正规的场所,有一定的排便规律。但是对于骨伤患者来说,生活环境的改变,卧床的病痛不方便的生活环境也是造成便秘的一种原因。⑤骨伤病痛不方便引起的原因。由于骨伤病人因受骨伤引起病痛。有些时候骨伤病人惧怕放置便盆而引起伤口疼痛,不及时排便,让粪便久久在肠道内停留,这样就会加剧病痛者的便秘。

3 相关的护理措施

3.1 落实好预防的护理措施。积极认真评估骨伤病患者便秘随时发生的可能性,切实制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依据病患者骨折的部位、心理状况、年龄、活动状态,饮食饮水状况等评估骨折病患者发生便秘的可能性。同时在护理中还要依据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文化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医院的护士应该具有对病者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要做到热情周到与病患者亲切的交谈,以科学而适当的态度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指导好病患者如何在床上排便,协助好病患者有规律地排便,为病患者提供必要的隐蔽性排便条件,以避免患者不方便排便而积蓄或抑制排便。

3.2 落实好病患者的运动护理措施。作为医院的护理要作好病患者的运动护理。对于能够自己翻身的病患者,要鼓励病人定时更换自己的;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患者,要建立好床头翻身卡片,作为记录,由二位护理人员按时帮助病患者翻身变换。对于身体已开始康复,身体无大碍的病患者,应该鼓励并协助病患者尽快下床参加运动。医院的护理人员要重视病患者的床上活动。比如,可以指导病患者做上肢、下肢伸屈活动,做抬腿收腹活动,也可以指导病患者拉动腹部肌肉,不断地增加腹压,以促进肠道蠕动。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病患者做仰卧起坐,以磨炼肌肉,促进病人肠道运动,防止便秘的发生。

3.3 落实好饮食方面护理措施。饮食问题是引起骨伤病患者便秘的一个因素。比如说,病患者的食量减少,吸取到体内的粗纤维类食物和水份减少都有可能导致便秘。在落实饮食护理措施方面护理人员要加强科学饮食方面的宣传,指导病人在饮食方面多增加一些含纤维素量多的水果蔬菜类食物,如小白菜、青菜、红白萝卜、苹果、香蕉等。另外,要指导病患者注意多饮水,比如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凉的开水,这样可以促进病人排便。指导病人要每天适量饮水,在饮水过程中可以在水中融入适量的蜂蜜,也保持病患者大便畅通。

3.4 落实好排便方面的措施。对骨折病患者来说最痛苦的就是不能很好的便秘,为了减轻痛患者便秘方面的痛苦,护理人员要落实好病患者排便方面的措施。向病患者传授科学排便的方法。比如,指导病患者采取方便自己的排便方法,做好排便的动作,锻炼肌肉收缩,腹部按摩,正常排便指导。

3.5 落实好指导病患者正确使用缓泻药剂的措施。作为护理人员要指导病患者正确使用缓泻药剂,也促骨折病患折顺利排便。比如,可指导病患者科学使用西利、果导等药剂。指导病患者服用缓泻药剂要讲科学,一般是指导睡觉前服药,等到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或者早饭以后排便。在指导病患者服药过程中,要告诉病人缓泻药剂只能少量适时服用,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缓泻药剂会有负作用的。

3.6 落实好特殊骨折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骨折中有一部分特殊的病患者,或者骨折严重的或者是骨折特殊的。对于这一部分特殊的骨折病患者必须采取相应的特殊护理措施:①特殊的饮食护理;②针对病患者的特殊病况采用特殊的按摩技术,特殊药剂护理;③针对病患者的病况采用特殊的心理护理。如,音乐护理、图像护理、谈心护理等等。

4 护理小结

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骨科手术后的病患者的便秘问题往往是困扰不少骨折病患者病情恢复,正常生活的一个难题。但是是,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从关心病患者、帮助病患者的立场出发,努力落实好护理措施。即落实好预防的护理措施,落实好病患者的运动护理措施,落实好饮食方面护理措施,落实好排便方面的措施,落实好指导病患者正确使用缓泻药剂的措施,落实好特别骨折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要落实好护理措施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要有责任心,要有一种为人民服务,为病患者服务的崇高境界与思想。

参考文献

[1] 罗大明,刘先冰.试谈骨伤科护理.科学知识.2009年

[2] 刘玉兰,赵冬梅.试谈骨科病人便秘原因与护理措施,卫生知识2011年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PTCA加支架术;卧床时间;制动时间;观察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与多发疾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该种疾病的新型手术模式,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该种手术模式时间长,动脉鞘需要放置一定的时间,在拔鞘之后,患者需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养,因此,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效果。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院对于近年来收治的64例行PTCA加支架术的患者采取了科学的措施缩短卧床时间与制动时间,成效理想,现将具体措施与注意事项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行PTCA加支架术的6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将其组成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患者保持绝对平卧,伸直制动术侧下肢,将动脉鞘拔除后,使用宽胶布加压包扎局部位置,使用沙袋压迫6小时,在6小时后若患者未发生渗血与血肿,且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即可宽松胶布,1小时后若患者一切稳定,则为患者调整位置。

将我院在2008年1月到2010年5月收治的64例行常规心脏介入术的患者组成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年龄、肝素使用量、造影剂剂量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与教育工作,让她们明确缩短PTCA加支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的益处,掌握加压包扎方式,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让患者能够处在舒适的卧位。

对于观察组患者,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从导管室回到病房,从拔鞘子之后计算具体的卧床时间,在这一阶段中,患者保持平卧位置,对下肢进行制动,使用沙袋压迫6小时,若足背部动脉搏动无异常、局部未出现水肿,则放松宽胶布,1h后若未发生出血与血肿问题,则取舒适卧位,患者双下肢能够自由放置,但是避免过度弯曲,保持绝对卧床[1]。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在拔鞘自后使用沙袋进行局部压迫,压迫时间为6小时,所有患者绝对卧床24小时,对于穿刺位置下肢制动时间保持24小时。

1.3 评价指标

1.3.1 制动时间

制动时间以患者能否随意翻身以及自由弯曲术侧肢体作为标准。

1.3.2 舒适度

根据护理人员的观察与患者主诉,将舒适度分为三种标准,第一种即患者难以忍受,腰酸背痛、下肢发麻,全身出汗、肢体紧张,多数患者难以正常入睡;第二种即不舒适但是尚可忍受,以上症状都存在,但是并不严重,在放松后得到显著缓解;第三种即患者术后无不适感。

1.3.3 睡眠状态

睡眠状态包括三种类型,即严重障碍,此类患者在服用安眠药后能够正常入睡;轻度障碍,患者在服用安眠药后可以入睡;未受影响[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腰痛程度、局部并发症与睡眠障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腰痛程度、局部并发症与睡眠障碍对比示意表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腰痛程度、局部并发症与睡眠障碍对比示意表

3 讨论

PTCA加支架术手术时间长,对患者的血管损伤大,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休养较长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前提下及时将动脉鞘管拔除,减少患者的制动时间与卧床时间,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护理工作中[3]。

为了有效减少患者的卧床与制动时间,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必备的心理支持,同时,加强与导管室的联系,观察患者手术情况,了解支架装入数量、冠状动脉情况与肝素使用情况,根据患者的个体状态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让患者能够有心理准备[4-5]。本研究对于观察组64例患者,采取了科学的指导措施,对于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腰痛程度、局部并发症与睡眠障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PTCA加支架术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渠道,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为了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与制动时间,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伶,林英忠,王风,等. 经皮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支架术28例分析[J]. 内科. 2010,14(05):293-294.

[2]庞晓丽,范书南.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的研究进展[J]. 天津护理. 2011,29(01):64-66.

[3] Morteza Rezaei-Adaryani,Fazlollah Ahmadi,Mohammad Asghari-Jafarabadi. The effect of changing position and early ambulation afte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on patients’ outcomes: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 2009 (8)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2-01

随着意外性骨折以及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的逐年增加,有效的骨科护理意义重大。

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在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价,将病人病情分为重症、急症和普通三种类型,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如先护理急症,然后重症,最后护理普通骨折,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最需要护理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护理,减轻病人住院不良情绪,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为17~77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56例,颈椎病50例,脊柱骨折34,四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32例。两组患者在遗传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骨折护理。

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入院护理

患者入住医院后,护士接诊,根据病情制定适宜的护理性措施:①对患者病情表现进行评估,观察面色是否苍白、烦躁不安、出汗等休克现象,如果有需要进行氧气输送或建立静脉通路,较为严重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②记录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以便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1.2.2术前护理

根据具体手术要求制定不同术前准备,如有些需术前禁食的告知患者禁食禁水,为手术做好准备。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易焦虑的患者做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耐心的与患者沟通,给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并且向其介绍治疗康复以及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树立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患者积极参与手术。

1.2.3患者安全隐患评估

对于一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病人如幼小的儿童和年龄大的老人给予特殊看护,在其病床上加床栏,以防止其坠床和跌倒,并取得患者家人的积极配合不能私自将其取下。在患者床头张贴一些警示性标志如防坠床、防跌倒等,给患者讲解一些跌倒、坠床的案例,发一些手册,提供坠床案例以及正确的卧床体位文字及图片的描述,加强其警惕性心里。鼓励患者不要长时间卧床,适当的下床活动,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下床勿过快、过猛。

1.2.4并发症护理

术后主要从皮肤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静脉血栓这几个方面进行。

皮肤护理:骨科病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易造成压疮。①接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告知其正确的卧床体位、适宜的卧床时间,让患者做好一定的心里准备;②术后为患者记录翻身时间、卧床体位,并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状况;③保持好室内环境,室内要整洁、通风透气,患者被褥要经常换洗、杀菌消毒;④如有需要,可使用悬浮床垫,减轻局部压迫,并适当为病人进行按摩;⑤给病人制定合理饮食结构,鼓励病人多锻炼、心态良好,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早日康复[2]。

预防肺部并发症:对于有烟史的患者要让其禁烟,并指导患者做一些深呼吸、扩胸运动等有利于肺部健康的运动。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室内消毒,减少病人引起肺部并发症的概率。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排尿及排便环境有所改变,所以可能会导致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为预防术后排泄困难,术前三天鼓励患者练习床上排尿,定时排便,以减少术后置导尿管的几率。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消化,增强胃部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预防静脉血栓:骨折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多,下床活动少,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 看护医师应适时为患者进行腿部肌肉按摩,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卧床体位[1]。

1.2.5术后及出院护理

术后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医师要检测其生命体征,如出现肢体麻木、水泡或者疼痛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回到床位,根据手术采取的麻醉方式选择实验的卧床体位。

出院护理:①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饮食结构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② 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电话指导;③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术后的康复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病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制造合理的有利于病人康复的饮食方案;④及时通知患者进行复查[3]。

1.3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对预见性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天,预见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具有差异显著性(P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护理有积极的效果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预见性护理比常规护理能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预见性护理

突发性事故造成的骨折人员数量逐年增加,人们对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生活大多不能自理,加上对疾病知识知之甚少,易产生焦虑、烦躁、抵触等不良情绪。看护医师应耐心的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和支持。从而减轻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08—01

1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

1.1的改变,患者卧床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排便姿势改变导致排便困难,加重便秘的发生。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

1.2排便的不适应 骨科卧床病人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羞于床上排便,以致尽量抑制排便;同时粪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致粪便干燥,可引起便秘。

1.3精神因素 骨科病人多为意外伤害,受伤突然和担心预后,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导致便秘。

1.4 生理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骨科高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

1.5既往有便秘史 入院前就有经常抑制便意或便秘史,未意识到及时排便的重要性。

1.6药物因素 骨科手术多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及部分病人在术后使用止痛泵,麻醉剂使排便中枢活动发生抑制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1.7缺乏相关知识,便秘虽是一种病症,但人们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便秘是患者自身的问题,不是护理不当的问题,所以缺乏早期干预措施。

2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2.1 心理护理、便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轻易引发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高龄患者必须加强宣教,使其认识到便秘的严重后果;年轻患者也应介绍便秘的危害,使其思想上高度重视,治疗骨折的同时不可轻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2.2 饮食指导 高纤维膳食是治疗和预防便秘的最好方法。在护理骨伤科病人在饮食中增加新鲜的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地瓜、绿叶蔬菜等),每日空腹及睡前喝蜂蜜水10-200ML,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大多数患者均乐于接受。

2.3 药物治疗 通过饮食调节不能纠正排便者每日常规口服大黄苏打片,3片/次;3次/日;卧床患者常规备开塞露,患者有便意时每次2支塞入,开塞露是由50%甘油和少量山梨醇制成。成人用20ml、小儿用10ml,用时将塑料管头剪去,顶端一定剪光滑,先挤出少许,管头及口,然后插入,挤净药液嘱病人忍便,5-10分钟后再行排便。

2.4 腹部按摩: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做好床上运动,如做深呼吸、收腹和提肛运动等,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进排便;按摩腹部,方法:在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环形按摩,手掌按压的力量以病人能接受为限,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先逆时针按摩100次,再顺时针按摩100次,一般15min为宜。1~2次/d,以肠道有轻度受压感为度。

2.5 应急措施、在病人实在难于排便时,可用开塞露灌注,或用肥皂插入,刺激直肠排出粪便,人工取便、因长时间便秘,有时粪便结成硬球,上述方法无效时,为了解除病人痛苦,要实施人工取便。取便时先要给病人身下垫上塑料布,病人侧卧屈腿,取便者戴乳胶手套或一次性塑料手套,在食指上涂抹肥皂液或石蜡液等液,缓缓伸入病人,慢慢将粪石掏出,动作要轻柔,以免肠粘膜损伤。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7

总结本院

例骨科卧床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通过术前宣教、早期功能锻炼、、药物治疗、骨科仪器治疗、保护静脉、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成效,无一例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为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9-01

血栓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及修补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聚集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是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脑、肺栓塞,是本病死亡的原因,随着医学的发展,深静脉血栓也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一门课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取本院2012―2013年骨科卧床患者299例。

1.2 结果: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2 预防为主的护理措施

2.1 术前指导

2.1.1 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接到病员后安排骨科床,保持床单元整洁、平整、干燥 ,修指甲、皮肤清洁、更换宽松、柔棉衣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外伤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常见并发症,如:卧床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重要性,使其引起高度重视并配合护理、治疗。

2.1.2 健康宣教:入院时就开始进行知识宣教,严禁吸烟,避免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及黏稠度增加;避免高胆固醇的饮食,饮食应清淡、多食高纤维、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每日饮水量达2500ml以上,保持大便通畅,正确指导病员深呼吸训练、护胸运动、有效的咳嗽咳痰、腹部按摩;

2.2 预防措施

2.2.1 患者一般护理:术后回病房抬高下肢20―30度,促进静脉回流,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曲,影响静脉回流。可在患肢下垫软枕,顺着肢体方向。每班仔细观察术后皮肤色泽、温度、感觉、运动、肿胀及血液循环情况,详细记录。如发现肢体末梢色泽呈暗红、皮肤苍白、皮温较低、肢体麻木、肿胀不适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查明原因和相关处理。

2.2.2 早期功能锻炼:脊柱、骨盆、及下肢手术病人麻醉清醒后,早期鼓励并教会病员患肢主动训练及健肢的全关节运动,患肢进行脚趾屈伸训练、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辅以患肢远端肌肉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血流瘀滞。每次3―5分钟,每天数次,以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同时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指导,讲解早期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让家属给予更多的被动训练项目,如:双下肢肌肉的按摩,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病情许可的可练习直腿抬高、同时注意床上翻身2―3小时一次,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我院将功能锻炼作为优质护理的重点工作,,责任护士每天床旁手把手教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全科护士已养成了随时督促患者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的模式,护士长严格管理,我科的骨科卧床病人并发症较少发生,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3 骨科仪器治疗:卧床病人入院后早期介入骨科仪器的使用预防静脉血栓,本院采用射频、下肢静脉泵治疗仪,每天2次,上、下午各30分钟,取得了良好效果。

2.2.4 药物治疗:祛聚药物(我院常用拜阿司匹林、右旋糖酐、丹参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辅助治疗;抗凝(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注射方法不正确、易引起皮下出血、瘀斑、硬结、皮下血肿。可在腹部,脐周5---10cm处皮下或垂直皮熠注射。排空气时防止药液溢出,注射后用干棉签适当压迫,禁止揉搓、热敷注射部位,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不适。使用以上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向:尤其注意伤口渗血及引流管情况。

2.2.5 静脉保护:长期补液和卧床患者,应避免下肢输液、输注药物浓度高的应充分稀释后注入。上肢静脉输液应避免在同一个肢体,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扎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使用静脉留置针,必须用稀释的肝素封管,输液时将留置针管内的封管液抽出,不可推人血管,引起血栓。

2.2.6 心理护理:责任护士深入病房,多安慰患者,鼓励其说出对疼痛的感受解除疑虑,耐心的讲相关疾病知识,及术后早期主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主张使用镇痛泵,利于患者主动配合功能训练。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骨科;卧床患者;压疮;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5-02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发现,部分患着因为骨盆等骨折的牵引、手术等原因,患者活动被限制,致使压疮发生率增加。本文选择我院长期卧床的骨科病例,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骨科病例共83例,上述患者均为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上述患者中男38例,女45例,年龄最小为37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51.3±6.1岁;其中骨盆骨折患者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2例,腰椎骨折患者11例。上述患者中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6个月,平均病程为42±12天。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加强基础护理措施实施。在护理过程中,协助患者对骨突出部位进行温水清洗,保持患者病床整洁、清洁、平整等,可在经常受压的部位垫上水垫,有助于降低该部位的温度,病房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避免患者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患者在应用便盆时,可在便盆边缘垫上布垫,避免损伤患者皮肤,大小便失禁患者可给予纸尿布,利于患者排尿,要及时更好及时清洗。在清洁的皮肤上面不要应用粉剂,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要给予会实施保护。可在关节或骨突出部位垫上软垫[1-2]。②进行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抵抗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患者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要搭配合理,患者可少食多餐,改善营养供给,提高抗感染能力。③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使患者在愉快的心理感受中配合医护操作,有助于预防压疮发生。④加强对牵引病人的巡视,观察受压部位情况,可给予相应处理。

1.3 压疮评估方法 采用压疮Braden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进行评分,其中总评分小于12分提示发生压疮有高度危险、总评分为12-14分提示压疮发生有中度危险、总评分为15-17分提示发生压疮有轻度危险、总评分大于18分提示无发生压疮危险。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压疮发生危险程度比较:观察组中压疮发生高度危险共2例,压疮发生有中度危险共3例,压疮发生有轻度危险共11例,无压疮发生危险共26例。对照组患者中压疮发生高度危险共5例,压疮发生有中度危险共8例,压疮发生有轻度危险共10例,无压疮发生危险共18例。观察组患者中压疮发生有轻度危险和无压疮发生危险所占比例为88.0%,对照组患者中压疮发生有轻度危险和无压疮发生危险所占比例为68.2%,前者所占比例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或者坐位患者在没有定期变化情况下,身体上的骨突出部位皮肤被压迫而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缺血坏死,如果没有给予及时预防和治疗,可向深层组织坏死,最有因为坏死而感染,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危及到患者生命。在骨折需要长期卧床患者中,压疮发生较为常见,在髋部和臀部周围发生压疮的机率较高,如压疮部位主要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粗隆、足跟及脚踝等部位。压疮是局部组织受压发生缺血缺氧,如果受压时间较长,组织失去氧供,血管发生萎缩,组织细胞会发生死亡,压疮发生[3,5]。所以,在骨科患者中,除了给予有效的临床处理外,针对性的压疮护理干预也必不可少。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压疮发生有轻度危险和无压疮发生危险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改变侧卧位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07):21.

[2] 林翠芬.基层医院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2,24(2):291-292.

[3] 王虹,陈红宇,杜敏华,等.实施难免褥疮申报制度加强三级监控[J].实用护理杂志,2009,l9(8):44.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 一次性水垫 预防 压疮 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atex gloves filled with water to prevent compression sore in small joint. Methods latex gloves were filled with 1/2-2/3 volume of water or gas,and were place under ankle joint. Results there was no compression sore in ankle joint of 49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tex gloves filled with water. Conclusions It is a simple effectively safe method of latex gloves filled with water to prevent compression sore in small joint.

【Key words】latex gloves filled with water prevention compression sore in small joint clinical application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所致的组织破溃和坏死。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很难完全避免如:昏迷、水肿、截瘫和骨牵引类病人的踝关节和跟骨处压疮。针对以上病人我们采用了自制水垫加以防护,预防了踝关节和跟骨处压疮的发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ICU2006年4月-2008年5月和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2的105例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和骨牵引病人,应用自制一次性水垫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5例病例中,49例ICU病人属长期卧床的昏迷、水肿等危重病人(难免压疮[1]Norton评分均在≤14分以上);56例骨科病例中,骨牵引病人51例,截瘫病人5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51.62.岁。应用一次性水垫最短1天,最长55天,平均使用18.5天。

2 方法

当新收入的ICU危重病人和骨科需骨牵引类病人时,先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破溃,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将病人的肢体保持功能位。再将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加清洁水[2](或充气)1/2-2/3满后拉长手套颈部反折成圈打上自身小结,然后倒立,加压检查有无渗漏(漏水、漏气),再置于病人受压踝关节和跟骨处。[3]在使用自制一次性水垫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水垫有无漏水、放置位置是否正确以及病人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等情况,以确保使用的有效性。

3 结果

105例病例中,有49例为ICU长期卧床的昏迷、水肿危重病人和56例骨科的截瘫、骨牵引病人。虽然他们病种、年龄不同,但均属肢体不能活动或活动受限病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正确使用了自制的一次性水垫,105例病例无一例压疮发生,有效预防了踝关节和跟骨处压疮。

4 讨论

压疮是全身局部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皮肤组织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压疮若一旦发生,就可增加病人痛苦、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因感染而导致败血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预防压疮是临床护理人员长期的工作和责任。只要大家增强责任心,提高认识,了解其诱因,掌握发生规律,积极有效的应用预防措施,制定监督机制,就可预防或减少乃至杜绝压疮的发生。

1)增强预防意识:护理人员要了解分析压疮形成的诱因,落实预防措施。尤其是长期卧床的危重昏迷、水肿、截瘫的病人,除加强全身营养支持,针对性治疗外;还需要向患者家属宣传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及压疮的危害性,以便配合我们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无屑,定时翻身与被动活动,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

2)加强责任心:护理人员要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范,预防措施,做到班班交接。尤其在,危重病人多,工作繁忙时更应坚持工作程序到位。管理者应督促、指导、加强落实工作。

3)正确掌握使用方法:乳胶手套柔软,自然成形。紧贴皮肤(五指略有固定作用)的特点,使其随病人自动或被动活动而波动,达到局部舒适、均衡受压的目的,避免了某一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发生压疮。护理人员要正确掌握一次性水垫的制作和的使用方法。随时检查放置位置是否正确、有无漏水等情况(若遇漏水及时更换),以保证使用的有效性。一个水垫仅供一个病人使用,用后及时丢弃。在ICU49例长期卧床昏迷、水肿危重病人使用有效后,我又引入骨科截瘫、骨牵引56例病人使用,均取得非常满意效果。105例病例无一例踝关节和跟骨处压疮发生。

5 结论

以上临床实践证明自制一次性水垫预防压疮的临床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快捷、病人舒适、安全无伤害、持久有效,一次性使用又避免病人间交叉感染的机会。

参 考 资 料

[1]殷磊.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6.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篇10

结果:本研究中1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所有患者眼底视网膜平伏,切口恢复良好,术后视力0.5以上者4例,视力在0.3-0.5之间者10例,视力在0.1-0.3之间者2例。

结论:对采用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较低且视力恢复较为理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1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92-0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采用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16例均为我院2011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年龄在37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3.8岁,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病程在7d-4a之间,术前16例患者视力分别为,指数6例,手动5例,光感5例,视力均在0.3以下。术前血糖水平均得到较好的控制,择期手术。

1.2 围手术期护理。

1.2.1 术前准备。①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戒烟、避免咳嗽并且预防发生感冒;②协助完善患者全身和眼部检查,密切监测血糖;③患者术前采用眼科的内眼术前常规准备,术前3d常规给予地塞米松(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021)和妥布霉素(安徽联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3782)滴眼;④护理人员术前需要指导患者掌握抑制打喷嚏以及咳嗽的方法,尽量以免手术时由于咳嗽或者打喷嚏引起的突然震动造成意外情况;⑤手术当天清晨对患者给予苯巴比妥片(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085),术前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93)保证瞳孔充分散大;⑥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强迫体位卧床休息,从而保证预后良好手和术的成功,指导患者练习头低位。

1.2.2 术中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玻璃体手术操作复杂、精细、时间较长及技术难度高。患者往往选择局麻下进行手术,此时患者一般处于清醒的状态,极易引发患者焦虑、恐惧等一系列紧张心理从而导致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2.3 术后护理。

1.2.3.1 心理及饮食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加强沟通,发现情绪变化较大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尽量消除或降低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保证患者饮食保证机体拥有足够的营养从而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修复,同时又需要避免患者的血糖升高,故需要严格执行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

1.2.3.2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正确的卧床体位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后可采用3种体位相互交替进行,同时需要保持低头位姿势10-16h左右。三种体位分别是:①低头坐位:患者坐于床边的小凳上,将额部放在床边小枕上,保持下颌贴在胸前;②俯卧位:患者俯卧位时,在下颌、额、胸、肩、腰部各处垫一个小软枕,从而避免过度受压,同时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③健侧眼侧卧位:保持脸朝下进行向健侧眼侧卧位,从而改善患者采用俯卧位时存在夜间睡眠困难的问题,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1.2.3.3 术后并发症预防性护理。①及时调整降糖药的使用量同步监测患者血糖变化;②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全身营养状况不良,术后感染的几率高于正常人群,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和询问全身和眼部情况;③术后需要加强病房的巡视,正确评估患者出现术眼疼痛时的疼痛程度,在查明原因后,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④监测并记录患者每日眼压的变化情况,对于出现眼压增高的患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⑤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的止血剂;⑥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2]。

2 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见表1。

表1 16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后视力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