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十篇

时间:2023-07-24 17:2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1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

1引言

近些年来频发的全国性大范围雾霾的现象,不仅引起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思考,更引发人们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与监管的深思。审计作为监督我国各项制度运行的一把利剑,也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一些环境项目的合规性审计上,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不能对大气污染起到防治的效果。随着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紧迫,如何保证大气污染相关的环保机制有效运行,做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并且减轻环境污染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带动整个环境绩效审计的变革。

2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总体情况

2008年,审计署对41家央企2006~2007年进行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的重点落在企业的能源消耗上,如二氧化硫和需氧量。审计人员抽查了部分电力企业的脱硫设备是否有效运行,对燃煤后的二氧化硫排放状况进行了审查,包括脱硫工程建设情况、脱硫设施运行情况、新建项目的脱离设施配套情况、企业脱硫电价政策的执行情况等,针对问题提出了审计建议。并于2009年、2011年、2013年进行了4次公告。总的来说,中央一级的审计机关对二氧化硫减排相关的审计技术方法渐渐趋于成熟,而且审计频率趋于常态,就审计结果公告时间来看,几乎是两年一次。

3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首先,划分审计范围时科学性不足,没能针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性质进行审计。从已经披露的审计结果报告和案例资料来看,目前是审计主要是针对点源进行,没有将被污染区域放在审查的范围内,审计结果仅显示点源的污染控制情况。也没有进行非污染区域的对比调查。其次,目前主要是用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分别评价污染治理设施的效果,没有将技术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活动涵盖的内容烦杂、空间跨度大、历时久、综合性很强,所以,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在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中,有很多项目无法用货币计量,因而无法满足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基本假设,所以无法用常规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同时,因为审计人员不知道用什么标准衡量,单纯靠经验,也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审计报告。最后,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专业知识掌握牢固,还需要懂生物学、环境学等环境专业知识。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学历背景单一,主要集中在财会方面,缺乏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所以造成审计人员无法达到专业胜任能力这一要求。而且,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无法充分有效的利用审计软件,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4完善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议

4.1提高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性

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不仅是普通的绩效审计,更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大气环境知识甚至工程知识,而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多数只是具备财务审计知识储备,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未包括大气污染相关内容。因此,国家可以建立大气污染环境专家组,辅助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帮助审计人员以更加科学专业的眼光进行审计。同时,对经常进行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培养综合型的审计人才。

4.2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使用和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大气的监测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专业数据库,国有检测点和各省监测点都会实时大气环境的变化。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握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的有效工具。同时,国家可以投入资金,对现有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再开发,拓宽功能,争取形成一套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在线测评系统,在减轻审计人员工作的同时,增强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3建立一套有效的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指标

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把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分为4部分,即有关财务的指标、客户的指标、内部流程的指标以及学习和成长的指标。在进行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时,我们可以将这4个指标的内容进行细化,紧密与大气污染的主题相结合,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审计调查。在运用这套体系的过程中,要将4个方面的指标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客观的评价该被审计单位的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并且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减指标,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4.4开展对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跟踪审计

众所周知,一般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多涉及资金数额大、周期较长,且大气监测数据具有不断变化,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大型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审计人员应该积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追踪,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重视和有效利用环境绩效审计,达到大气污染治理的根本目的,保证所监督的区域不再受到过量污染物的侵袭,保证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保持在国家规定水平内,监督污染排放企业的环保机制有效运行。并且,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对四个指标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出不同的侧重点,让环保资金的分配更为合理,达到效益最大化还我们的生存环境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李兆东.大气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模式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5).

[2]张玉斌.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访上海市审计局总审计师林忠华[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4).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植物监测

环境污染是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受到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燃烧矿石、发电、合在成千上万的化学物质等工业活动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城市大气中一些有毒气体的浓度成倍甚至几百倍地增高,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大气污染浓度的增加,不仅会引发人的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甚至还会导致死亡,园林植物可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大气污染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除污吐新”的作用,利用生物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一直是生物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

(一)植物监测的概念:

工业革命以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及时有效地进行环境污染的监测,既能了解情况,又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通常的监测方法有仪器监测和生物监测。在生物监测中,植物监测应用最为广泛,植物监测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监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或指示植物。如,地衣苔藓对环境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常用来监测大气污染。

(二)园林植物监测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

不同植物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反应不同,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污染。园林植物监测城市大气污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能够早期发现大气污染。(2)能够反映几种污染物的综合作用强度。环境污染物成分复杂,各种分子和各种离子之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以及相加作用等。如二氧化硫与乙醛共存时,对植物的危害增强,表现出协同作用;而有些污染物共存时,则表现出相互减弱作用,即拮抗作用,如二氧化硫与氨气。同时,污染物毒性还受到环境因子,如PH值、酸碱性、水温等的影响,这是理化监测所不能反映的,而园林植物接受的是综合影响,不光是个别离子的综合作用,因而园林植物监测反映了整个环境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能够初步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和估测污染物的浓度。(4)能够反映革一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由于树木寿命长,而许多污染物会沉积在树木的年轮中,通过对年轮中有害物浓度进行分析可推测环境污染的历史状况。所以,用多年生的树木作监测植物,能够反映某一地区的污染另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5)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在植物的生长周期内,可以连续不断地监测环境污染状况,而且,植物监测还可监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蓄积、转化等动态变化过程,为污染后的治理等提供理论依据。(6)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用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经济、简便、在生产实际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适合大面积推广。

二、园林植物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反应及监测植物: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溶解在汁液中,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产生毒性,所以园林植物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反应也首先表现在叶片上,大气污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且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同植物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伤害特性,目前我们主要采用观察植物外观有无伤害症状(通常观察植物叶片)来判断植物的受害程度,有些植物对污染物很敏感,其叶片在不同种类的较低浓度污染物作用下短时间内就表现出不同特点的伤害症状,植物在不同的大气污染作用下对植物叶片的可见伤害因伤斑的部位、形状、颜色和受害叶龄等特征的不同而互相区别。一些常见有害气体的对大气污染反应及监测植物如下:

(一)SO2 SO2的浓度达到1ppm至5ppm时人才能感到其气味,浓度达到10ppm至20ppm时,人就会有受害症状:咳嗽、流泪。敏感植物在其浓度为0.3ppm时经几小时就可在叶脉间出现点状或块状的黄褐斑或黄白色斑,而叶脉仍为绿色。对SO2敏感的植物有:地衣、紫花苜蓿、凤仙花、翠菊、四季海棠、天竺葵、锦葵、含羞草、落叶松、向日葵、梨、雪松、苹果、复叶槭等。

(二)FH F是黄绿色气体,有烈臭,在空气中迅速变为HF;后者易溶于水成氢氟酸。慢性氟中毒症状为骨质增生、骨硬化,肾、肝、心血管、造血系统、生殖系统也受影响。F及HF的浓液在0.002ppm至0.004ppm时对敏感植物即可产生影响。叶片伤斑最初表现在叶端和叶缘,然后向中心部扩展,浓度高时整片叶子枯焦脱落。对FH反应敏感的植物有:唐菖蒲、玉簪、郁金香、万年青、萱草、榆叶梅、葡萄、杜鹃、樱桃、月季、雪松、菖兰、杏、紫薇、复叶槭等。

(三)Cl2 Cl2是黄绿色气体,有臭味,比空气重。HCl为可溶于水的强酸。Cl2有全身吸收性中毒作用,人从呼吸道吸入5ppm至10ppmCl2,即可溶解于粘膜,从水中夺取H变成HCl。氯中毒可引起粘膜性肿胀、呼吸困难、肺水肿、恶心、呕吐、腹泻等。Cl2及HCl可使植物叶片产生褐色点斑或块斑,但斑界不明显,严重时全叶褪色而脱落。对Cl2反应敏感的植物有:圆柏、垂柳、加拿大杨、油松、紫薇、栾树、波丝菊、金盏菊、凤仙花、天竺葵、蛇目菊、硫华菊、一串红、落叶松、油松等。

(四)NO2 它所引起的主要症状为黄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叶脉间或叶缘处,成条状或斑状不一,幼叶在黄化现象产生之前就可能先脱落。但与其他原因所产生的黄化现象较难区分开。对NO2反应敏感的植物有:榆叶梅、连翘、复叶槭等。

(五)O3 它由气孔进入叶子,与叶肉细胞接触后首先破坏其细胞膜,因而造成细胞死亡。其伤斑大多数叶面,少脉间。黄化斑点及白色斑纹是最常见的病症,也可能出现叶面完全漂白者。其受害叶最先为中龄叶。对O3反应敏感的植物有:悬铃木、连翘等。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3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 环境保护标准; 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环境保护标准是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1],是环境保护工作发挥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的有效抓手,但大气环境问题的区域性、复合型特征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难以有效解决当前愈加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2010年5月11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京津冀地区作为重点区域之一,到2015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

同时,随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颁布实施,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区域之一。以区域为尺度,研究分析地方大气环境保护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持续改善京津冀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是加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

2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2.1京津冀地区两省一市大气环境质量概况

为充分了解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的空气质量现状,本文采用2011年各省市公布的环境状况公报数据进行简要分析[3-5]:由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得知(图1),北京市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数值最高,天津市居中;河北省二氧化硫浓度较高,但可吸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浓度最低;从三种主要污染物在各地区的浓度高低来看,二氧化硫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浓度值居于最高。

图1 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浓度情况

2.2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存在问题

北京市自成功举办“绿色奥运”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根据《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2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520万辆,机动车尾气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7]。据调查,大气中颗粒物40%以上来源于工业污染,北京市本地排放源占1/3,周边排放源的传输和化学反应过程分别占1/3[8]。

天津市通过实施7年的蓝天工程,空气质量虽持续改善,污染问题依然存在。燃煤锅炉烟气污染是天津市环境空气污染的基本特征。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和颗粒物成为主要污染物组分。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企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风险愈来愈大。石化行业集群发展导致非甲烷总烃的污染物等问题凸显。

河北省大气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建设、燃料燃烧和尾气排放,河北省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并且多为钢铁、石化企业,使得各类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染物。燃料燃烧和尾气排放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3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及实施情况

3.1北京市

近年来,北京市在大气污染物治理方面工作非常突出,先后针对燃煤设施(电站锅炉和工业炉窑)、机动车、VOCs排放源(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有机溶剂使用装置、油品储运销)、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等主要大气污染源,颁布实施了24项强制性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基本形成了全国最为严格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保障了北京市污染持续减排和奥运空气质量改善。在地方标准实施的推动下,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也大幅度提高。目前,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对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3.2天津市

天津市目前已颁布实施的地方标准共三项,较早颁布的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059-95)和《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DB12/151-2003),2008年又颁布实施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但天津市地方环境标准现状还存在一定不足:(1)地方标准总量少,与其他三大直辖市以及山东、广东等省市相比存在差距;(2)地方标准工作起步虽早,但“十一五”期间发展滞后;(3)尚未形成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4)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标准修订等实现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及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3.3河北省

河北省地方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大气环境保护特别是颗粒物污染防治方面较为重视。1997年,河北省第一部地方环境标准《灰尘自然沉降量环境质量标准(试行)》(DB13/339-1997),主要针对河北省范围内环境空气中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控制及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从2002年起,河北省针对典型污染物(固定源一氧化碳、氯化物)及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技术规范及操作方法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标准,为改善河北省大气环境质量及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4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重点领域

针对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划和行动指导要求,从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的管理和规划机制出发,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制修订需求的重点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2009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发展规划(2008-2012)》。根据规划内容,北京市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方面提出如下重点任务:固定污染源方面,重点控制扬尘、VOCs、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适时补充或修订《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等现行标准,及相关标准的可行性研究;移动污染源方面,加强机动车排放及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配套监测方法标准和技术。

2012年9月,河北省环保厅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以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为重点,落实国家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用最严格的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此外,加强机动车排放、机动车用油等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从京津冀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来看,二氧化硫也是河北省重点防治对象,应从钢铁、石化、冶金、建材等行业制订相关标准及规范。

结合天津市大气环境现状及污染源普查结果,以进一步削减固定源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为目标,适时研究制订工业炉窑、水泥工业以及其他行业重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施工扬尘污染,研究扬尘污染控制标准与规范,研究控制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制订的可行性;加强机动车排放标准及相关规范的研究制订。

表3 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大气污染物防治标准制修订重点内容

5结束语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在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管理机制的同时,需结合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及区域相关规划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本文通过搜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来源。结合目前现行的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实施现状,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角度,确定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控制重点内容。通过地方大气环境标准制修订的需求分析,为我国区域层面大气环保标准的修制定工作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文美, 陈瑞, 魏丽超等.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10, 29(5): 21-24.

[2]《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2010

[3]《2011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4]《2011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5]《2011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

[6]《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4

关键词:园林;树木;大气污染;净化作用;指示作用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2203

1 引言

树木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树木就没有真正的园林。园林设计中,常通过各种不同的植物之间的组合配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不同景观,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因此,植物在园林景观中有举足轻重作用。园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如减弱光照、降低噪音、改善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减少水土流失等。

2 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城市大气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和亟待解决的环境危机之一,它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阻碍,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近地表大气的混合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正在加强研究和迅速发展的前沿性新课题。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是截留和去除。截留过程涉及植物截获、吸附和滞留等,去除过程包括植物吸收、降解、转化、同化等。

2.1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机理

2.1.1 绿化植物对城市大气物理性颗粒的净化作用

城市大气中物理性颗粒主要是指粉尘。研究表明:城市的绿化植物可以通过吸滞粉尘,以及减少空气含菌量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城市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一直是城市森林设计中的重要依据。

2.1.2 植物对城市化学性气体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城市大气中化学性气体主要是指各种有毒、有害的气态、液态物质,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氟化氢、氯气、光化学烟雾等有害的化学物质。植物对化学性气体的净化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与吸附。植物的枝干表面可以吸收吸附固体颗粒及溶液中的离子、气体分子;植物叶面的皮孔能够吸收并储存有害气体,特别是植物对可溶性气体的吸收量随湿度增大而增加。

(2)代谢降解。植物降解是指植物通过代谢过程来降解污染物或通过植物自身的物质如酶类来分解植物体内外来污染物的过程,通过代谢,将代谢的产物以被束缚的状态保存。

(3)植物转化和同化。植物转化是指利用植物的生理过程将污染物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通常,植物不能将有机污染物彻底降解为CO2和HO2O,而是经过一定的转化后隔离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或与不溶性细胞结构,如木质素相结合,也有人认为一旦有机污染物进人植物体首先进行的就是木质化的过程。因此,植物转化是植物保护自身不受污染物影响的重要生理反应过程。

植物同化是指植物对含有植物营养元素的污染物的吸收,并同化到自身物质组成中,促进植物体自身生长的现象。植物通过其生理过程可将污染物转化为其它形态并同化到自身体内。大气有害物质中的硫、碳、氮等同时是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植物通过气孔将CO2、SO2、NO2吸入体内,参与代谢,最终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氨基酸和蛋白质中。

2.1.3 植物对城市大气生物性颗粒的净化作用

城市大气生物性颗粒,主要包括放线菌、酵母菌和真菌等空气中的微生物,及一些病原性微生物,这些空气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播。这些空气中有害的微生物可能附着在尘埃上随着空气流动。但是,植物的树冠能够阻挡空气流动,因此能有效地让病原体的传播减少,从而间接地让周围空气中的菌落数量减少。另外,植物的挥发性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2.2 对污染气体抗性强的植物特点

(1)叶片的结构不利于有害气体进入,即叶片较厚、革质,外表皮角质化或叶的表面有蜡层,叶片的气孔稀少或气腔内有腺毛等附属物以阻挡气孔口,叶背多毛的植物一般抗性都较强。

(2)植物的生理特性有利于抵抗污染气体的侵害。有些植物能吸收大量污染物而不受损害,对污染物质有转移、积累或消耗的能力;有些植物在有害气体侵袭时会关闭气孔,减少污染气体进入,因而可以提高其抗性 具有乳汁或胶状物质的植物,一般抗性都较强。

(3)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工矿附近它们虽易受害,但其枝叶的萌生能力很强,故在污染物质较多的污染区,它们仍然能够顽强地生长。

2.3 园林绿化中对大气污染抗性强的植物

(1)抗氟化氢的植物。冬青卫茅、小叶黄扬、女贞、构树、梧桐、棕榈、榆树、朴树、凤尾兰、桑树、臭椿、旱柳、美人蕉、苦楝、木槿、柳树、国槐等。

(2)抗氯气的植物。夹竹桃、玉兰、朴树、木槿、冬青卫矛、小叶黄扬、紫藤、梓树、臭椿等。

(3)抗SO2的植物。国槐、夹竹桃、冬青、卫矛、女贞、苦楝、台欢、泡桐、旱柳、紫荆、小叶黄杨、构树、凤尾兰、油松、臭椿、刺槐等。

3 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早在19世纪,就有人开始利用敏感植物的伤害症状对大气中的SO2进行监测。20世纪以来,国外基于植物叶片受污染的症状研究了对大气污染指示作用。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称为环境污染的植物检测。进入21世纪,依据植物的受害症状确定环境污染物和依据叶片含污量估测环境污染程度方面,指示植物的利用与选择都积累了很多丰富资料。

通常在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受害症状比较显著,对大气环境状况起到指示作用,称为指示性植物。具备以下条件的植物可以称为环境污染指示植物:对污染物反应敏感,受污染后的反应症状明显且干扰症状少;生长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具有一定的观赏或经济价值。如果环境一旦发生改变,植物群落里最容易受害、污染反应最快、出现污染症状最早的植物往往是敏感植物。人们可以根据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对当地环境质量作出评价。

3.1 植物对大气污染指示作用的机理

植物受到污染后,常见的可见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肉眼可见的伤斑。症状受不同的污染物质和浓度程度各不相同。植物上的污染物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蒸腾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呼吸作用加强,令植物内部新陈代谢活动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使植物发生叶面积变小、植物矮化、生长量减少、叶片早落及落花落果等生长发育情况。而且,植物内部某些成分的含量也会在吸收污染物后发生变化。所以,根据植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反应可以用来检测环境的污染状况。

指示性植物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用理化方法直接进行测定的。当大气受到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时,污染物之间会发生协同作用,比各自单独的影响更加强烈,而且这些影响只有通过对植物的各种反应进行分析观察和测试来了解。指示性植物能够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对大气污染反应比人类更敏感。因此,利用指示性植物能够及早地发现大气污染。能够检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不同的污染物会使值物的叶片出现不同的受害症状,易于辨别。

3.2 受伤害植物的典型症状

(1)二氧化硫。症状主要出现在叶脉间、呈现大小不同的、无一定分布规律的点、块状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明显,也有少数伤斑分布在叶片边缘或全叶褪绿黄化。

(2)氟化氢。伤斑多半分布在叶尖和叶缘,与正常组织之间有一明显的暗红色界线,少数为脉间伤斑,幼叶易受害。

(3)氯气。大多为脉间点块状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模糊,或有过渡带,严重时全叶失绿漂白甚至脱落。

(4)氨气。大多为脉问点块状伤斑,伤斑褐色或褐黑色,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明显,症状一般出现较早,稳定得快。

(5)二氧化氮。大多为叶脉间不规则形伤斑,呈白色、黄褐色或棕色,有时出现全叶点状斑。

(6)臭氧。大多为叶面散布细密点状斑,呈棕色或黄褐色,少数为脉间块斑。

(7)过氧乙酰硝酸酯。叶片背面变为银白色、棕色、古铜色或玻璃状,不呈点、块状伤斑,有时在叶片的尖端、中部或基部出现坏死带。

(8)乙烯。叶片发生不正常的偏上生长(叶片下垂),或失绿黄化,并常常发生落叶、落花、落果以及结实不正常的现象。

3.3 园林绿化中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种类

(1)二氧化硫污染指示植物。百日菊、麦秆菊、红花鼠尾草、玫瑰、紫丁香、柳树、中国石竹、苹果树、月季、合欢、杜仲、梅花、悬铃木、水杉、白杨、白桦、雪松、油松、马尾松和落叶松等。

(2)氟化物污染指示植物。唐菖蒲、小苍兰、杏、李、紫荆、(梅和某些柑橘类,以及郁金香、葡萄、落叶松、玉簪、苔藓、烟草、芒果、榆树、郁金香、银杏、凤仙、山桃树、金丝桃树、慈竹、池柏、南洋楹雪松等植物也可用来监测氟化物。

(3)臭氧污染指示植物。矮牵牛花、丁香、牡丹、光叶榉、女贞、银槭、桦树、皂荚、丁香、葡萄、牡丹等。

(4)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指示植物。常用的有早熟禾、矮牵牛、繁缕等。

(5)乙烯污染指示植物。常用的有香石竹等。

(6)氯气污染指示植物。常用的有向日葵、藜、翠菊、万寿菊、鸡冠花、女贞、臭椿、凤仙花、桃树、枫扬、雪松、复叶槭、落叶松、油松等

(7)二氧化氮污染指示植物。 常用的有悬铃术、向日葵、秋海棠等。

4 结语

城市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其污染成份主要是石油和煤等燃烧产生的煤烟、汽车尾烟以及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放掉的有害气体。因此,工业越发达,居住人口越稠密,绿化面积越缩小,环境污染的程度就可能越大。

鉴于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一些学者研究了植物的抗污机理,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近地表大气的混合污染,并找出了一些用于绿化的树木种类。但是,也有人认为,鼓励种植抵抗“三废”污染能力强的树木是不可取的,因为种植抗性强的植物,表面上郁郁郁葱葱,掩盖了污染的实质,对人们的保健反而有害,反而应该积极引种一些抵抗污染能力弱的树种,以引起人们对污染的警惕。

既然有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而有的植物对大气污染敏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利用植物营造景观的同时,可以将净化植物和指示植物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不仅净化环境,而且可以监测大气污染变化,对于更好得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实际意义。

树木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园林造景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合理选用抗性树种和敏感树种,将净化植物和指示植物有机结合、合理配置,可以美化环境,监测、净化和降低大气污染,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鲁 敏,李英杰,齐鑫山.植物修复大气SO2污染能力的比较[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8(4):44~46.

[2] 王清海.植物对大气中SO2的净化作用[J].环境保护,1997,(8):23~24.

[3] 鲁 敏,李英杰,鲁金鹏.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2):7~9.

[4] 骆永明,查宏光,宋 静,等.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J].土壤,2002(3):113~118.

[5] 张秀梅.李景平.城市污染环境中适生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1(2):27~30.

[6] 戚继忠,由士江,王洪俊,等.园林植物清除细菌能力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4):36~88.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5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在环境污染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做出了一些努力,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对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来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治理,在治理中需要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治理效果更好的实现,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应该针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或者生产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或制定相关的规定,使得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

一、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城市环境大气污染与水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在社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入环境之中,当它的含量超出了环境的自身净化范围的时候就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大气质量的恶化对生态平衡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矿物燃料的使用增加,从而进入高空的烟尘以及有毒气体等也更多,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加严重。再加上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加重了汽车尾气对大气的危害,大气污染更加严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大气污染的最好体现。在城市的环境发展中,水污染也是其中重要的污染问题之一,主要包含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两种类型。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会不断的产生各种污水,而且不同地区这种污水的构成也存在差异,通常污水中含有较高的硫、氮等化学物质,与厌气细菌相结合就会产生恶臭的物质,而且生活污水中含有的细菌非常多,能够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城市居民每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然后排入河流等水道之中,造成水体的污染。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更加严重,它具有面积广、毒性大、成分复杂等特点,世界范围内每年排入自然水域中的污水大部分都是工业废水,造成了城市居民用水的污染,加重了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

2.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主要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垃圾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也成为了困扰人类的重大的环境问题,在城市中主要有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两种。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各种固体废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垃圾堆积成山的现象也愈加严重,比如上海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就有近万吨之多。另外,工业垃圾的数量比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更多,主要成分就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且工业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更加严重,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垃圾还在不断的堆积,使得原有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形成的危害还没有进行彻底的解决,新的问题又在不断的出现,使得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峻。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分析

1.增强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帮助市民更新观念,树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生态环境观[1]。积极的对城市居民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加强相关知识思想的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保氛围。实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主要目标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教育,为生态环境整体的良好营造打下思想基础,破除原有的生活陋习,普及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利用设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达到城市环境卫生以及企业环境卫生等的不断优化,为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还可以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开展环境美化的竞赛,可以帮助市民更好的树立环保意识,还可以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发展,积极鼓励人们为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而共同努力,形成更加优秀的城市形象,使城市居民的城市与环境意识都能够得到本质的改变与有效的提升。

2.改善城市发展规划。

在城市发展中既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采用生物学中的宜适策略,既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整治、保护自然环境[2]。在城市规划中需要遵循集约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形成一条探索节约能源与集约化、规模化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的道路,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杂乱的状况,应该进行调整,建立专门的工业园区,还可以增加工业生产效益。形成一种节约型的运输系统,将公交作为城市的交通主体,适当的减少城市中的客货运量,使得城市的生产生活体系的建设能够实现原料与能源节约的目的,减少城市中废气、废渣的产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具体的工业发展规划中,应该对那些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高新科技的产业嫁接,或者进行无污染产业的置换,增强城市规划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调节功能。

3.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建设发展。

在城市环保事业发展中,应该首先对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进行完善,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摸索中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3]。对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应该责令其限期治理或者实行关闭,强化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尤其是对那些化工、制药等污染严重的领域应该集体进行整顿,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污染的监管,对那些重点污染对象更要加强监督,对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那些已经取缔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不能让其有机会重新发展起来,要真正的发挥出监管的作用,为环境保护的发展提供耿强有力的后盾。城市环境污染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就是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紧缺,造成了生活品质的下降,属于城市化发展中的缺陷之一。其二就是对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造成城市的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废水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想有效的进行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就需要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路径,从不同方面对城市的污染状况进行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梦辉.浅析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2:99.

[2]王永君.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探析[J].硅谷,2013,08:122+111.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6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环境监测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在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还有与当地工业污染和气象地理条件密切关联的地方特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由于过去只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问题,致使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生活环境日显恶化,其形成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环境监管乏力

(二)交通运输

(三)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四)工业企业

(五)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三、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要想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先要对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在检测的时候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大气环境问题检测完后确定环境指标,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政策。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状物质等。

(一)对氮氧化物的监测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相应的汽车尾气污染就越来越严重。而氮氧化物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当然除了汽车尾气之外还包括生产化肥时产生的废气以及石化燃料高温燃烧时产生的废气。

(二)对颗粒状物质的监测

近些年来,空气中的颗粒状物越来越多,这些颗粒状物对人体十分有害,有的能够直接进入人的肺中。比如前段时间好多地方都PM2.5超标。有些颗粒物是本身就有毒的,也有许多颗粒物虽然本身没有毒,但是它们能够作为一种载体把有毒的物质运输到人体之中。颗粒物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悬浮物的数量、降尘物的监测等。

(三)对二氧化硫有害物质的监测

近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而且工业的发展以粗犷型为主,以燃烧大量的石油和煤为代价,这样的生产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大量使用以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石油和煤的燃烧使得许多含硫污染物增多,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对大气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就是二氧化硫。而且二氧化硫几乎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影响极大。因此,我国对硫氧化物的检测中主要是对二氧化硫的检测。

四、大气污染问题的对策研究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的共同努力,可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一)加强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整治力度

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国家一定要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对环境问题的惩治方法,同时要加强惩罚力度,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排污收费标准。对于那些大量往大气释放污染物的企业,政府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制止企业的不法行为。同时国家要加强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加大环保投入。最后还要合理的分布城市布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选址问题,尽量避免与居民区离得过近,减少对居民的伤害。

(二)强化节能

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成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目前,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体系中的主导环节,制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行业进入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最终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

(四)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五)加强污染物集中治理,大力削减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要强化环境管理监督,对城市内部和周边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采用法律、行政和经济调控手段,坚决关、停、转,对污染大户和环境重点户要强制执行污染治理措施,促其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加大企业环境投入力度,督促企业积极进行生产工艺改造,杜绝污染物跑、冒、、漏,对具备密封生产条件的要推广密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毒害程度。要合理确定城市规模,控制人口和机动车的适度规模。要积极推广机动车无铅汽油和汽油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大力开发和生产太阳能、电能等对大气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车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机动车辆尾气污染问题。加快取缔城市分散燃煤锅炉使用,积极推行城市集中供热模式。

(六)加大国家和群众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加大监督力度可以使企业提高环境意识,增加某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的压力,迫使他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媒体多曝光一些大气污染问题以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也可以督促个人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五、结束语

总之,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气环境质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因此,在对空气污染进行监测时,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问题对空气环境指标进行确定,再根据污染源制定解决策略。力争做好空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工作,在解决好环境问题的同时,为人们健康、安全的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7

关键词:光化学污染;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08603

1引言

与以燃煤产生的SO2和TSP(总悬浮颗粒)污染为特征的煤烟型污染不同,光化学污染属于复合型污染。在一定的湿度、温度、风速等气象条件下,含有氮氧化物(NOx,主要为NO2)和烃类(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大气,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产生出一些氧化性很强的臭氧(O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硝酸(HNO3)等二次污染物。@些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1,2]。在大城市尤其是石油化工型城市,随着工业企业和机动车的增加,导致排入大气的NOx和VOCs持续增加,为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前提污染物来源,在强阳光和低湿度的午间和午后,光化学烟雾污染频繁发生并日趋严重,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居民的健康[3~10]。通过对镇海区环境空气中光化学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与镇海区污染状况相适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2镇海区光化学污染现状

我国对光化学污染中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并未作明确的规定,而O3一般占所有光化学反应产物比例的90%以上,是判定光化学污染的指示物之一 [11~14]。

根据《镇海区“十二五”环境质量报告书》,自2013年开始国家对空气中的臭氧列入常规监测以来,镇海区空气中臭氧浓度超标的天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见表1),其中2015年臭氧浓度年评价值首次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且2015年的臭氧浓度超标天数也首次超过主要污染物PM2.5。从表2的近3年环境空气污染物单项指数来看,只有臭氧污染物指数呈上升趋势;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2013年来,镇海区环境空气中日臭氧最大8 h均值超过100 μg/m3的天数在增加。由此可以表明,镇海区已开始出现光化学污染的征兆。

3前体物污染排放现状及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3.1前体物污染排放现状

3.1.1NOx排放现状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镇海区NOx(主要为NO2,统一以NO2计)的排放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削减(表3),但其平均排放浓度仍较高,部分重点污染源在一定时段存在超标排放的现象。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在2010~2015年间,NO2年平均浓度下降幅度不明显,维持在45 μg/m3波动,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值(图2)。

3.1.2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现状

镇海区内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的有机废气是空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此外机动车燃油、机械制造和金属制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以及喷涂作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也是空气中VOCs的来源。环境监测数据表明,2011~2015年镇海区3个监测站点的空气中VOCs年浓度均值总值波动较大,尽管2015年有明显下降的趋辨,但镇海中学和区围垦局站点2015年空气中VOCs年浓度均值总和仍保持在2011年的水平(势终镜阋蛑鼙呋工企业搬迁,空气中VOCs年浓度均值总和有明显下降)。同时,3个监测站点空气中VOCs年浓度均值总和明显高于NO2年浓度均值,说明空气中VOCs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图3)。

3.2前体物污染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涉及光化学反应前体污染物(NO2和VOCs)的排放源主要有3个方面:石化企业、燃煤(气)锅炉、机动车和挥发性有机物使用企业。“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镇海区NO2和VOCs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1)NO2排放总量将会有所下降。火力发电和锅炉燃煤(气)占NO2排放的绝大部分,通过采取执行特别排放限值,锅炉燃煤的NO2排放总量不会显著增加;但随着石化产品的大量增加,货物运输中产生的NO2排放量会相应增加;家用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将增加NO2的排放量。综上分析,今后一段时期,镇海区NO2的排放总量将会有所下降。

(2)VOCs排放总量将不会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不断严格的环保监管,可使现有石化企业VOCs的排放最降低,但如果某些重大项目上马,则VOCs的排放量会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应的下游产品生产的投资项目也会增加;石化产品的大量增加,随之带来运输量的大幅增加,货物运输中产生的VOCs排放量也会相应增加;对于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和家具制造行业,随着工艺技术的改进和环保治理设施的升级,VOCs的排放会逐步下降;家用机动车保有量仍将趋于上升趋势,其VOCs的排放仍将继续增加。综上分析,今后一段时期,镇海区VOCs的排放总量将不会明显下降。

4光化学污染趋势分析

目前镇海区尚未对产生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指标PAN(过氧乙酰硝酸酯)开展日常监测。但是,镇海区空气中NO2浓度和VOCs总体浓度处于较高水平,烯烃(特别是乙烯)浓度呈现上升趋势[15],空气中O3(臭氧)浓度逐年上升且超标频率增加,镇海区已开始出现光化学污染的征兆。

光化学污染的形成受前提污染物(NO2和VOCs)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鉴于镇海所处的纬度和地理环境的不可更改性,其气象条件不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空气别是低空和近地面NO2和VOCs的浓度对镇海光化学污染的形成起决定作用。日前,镇海空气中VOCs总体浓度要高于周边其他区、市;NO2浓度与宁波市区基本接近,但要高于周边其他县、市[16]。在一个较长时期,镇海区的VOCs排放总量将不可能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以低空和近地面排放为主),NO2的排放总量虽会有所下降(高空排放量下降明显),但近地面排放量会增加,因此,镇海低空和近地面的NO2和VOCs的浓度预计不会明显下降。

在一个较长时期(5年以至更长的时间),镇海区产生光化学污染的条件将不会有明显改善的趋势,在某一时段,反而会有加重的可能。

5光化学污染防治对策

光化学污染属于复合型大气污染,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臭氧污染。由于臭氧生成机制的复杂性和前体物(NO2和VOCs)来源的多样性,使得光化学污染防控比煤烟型污染治理来得尤为困难。镇海区大气中PM2.5和臭氧浓度水平均较高,因而大气复合污染的态势十分严峻。由于光化学烟雾成因复杂,其治理难度也就更大,解决这种具有复杂生成机制的二次污染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采取多种手段结合综合防治的措施。

5.1加快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

制定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的时间进度表,对火电、供热锅炉、炼油、石化等行业排放的NO2和VOCs,实行限期治理;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泄漏监测,加强对VOCs无组织排放的监管,削减VOCs排放总量。

5.2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有效控制NO2排放

加强对重型货车(集卡、液化品罐车、工程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对在镇海区的重型货车配备SCR装置(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督促过境车辆必须配备SCR装置,并开展经常性检查;推进“黄标车”加速淘汰进程;加快港口码头岸基高压变频设施建设,对停港船舶,用岸电替代柴油,减少NO2的排放。

5.3加强对机械制造等行业VOCs的治理

通过改进工艺技术,促使机械、金属制品、家具制造等企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有机物的使用和VOCs的无组织排放,更新改造有机废气治理设施,提高设施处理效率,扩大环保监督抽查覆盖面,督促环保设施的有效运行。

5.4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

在建筑装饰行业加大推广使用环保涂料的力度;加强对汽车维修行业喷漆废气治理设施和餐饮行业的油烟治理设施使用效果的检查。

5.5充分发挥现有环境政策的作用

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快开征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加强对新建项目NO2和VOCs排放总量替代的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保核查。

5.6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开展空气中PAN及其同系物的监测工作,建立光化学污染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完善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环境信息支撑为核心的环境监测信息网。

5.7加强市民环保教育

提高市民对光化学污染的认识程度,加强市民自身的环保意识,减少社会生活环境中易产生VOCs类物质的使用。

6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对镇海区而言已开始出现光化学污染的征兆。根据光化学污染现状,镇海区产生光化学污染的条件将不会有明显改善的趋势,在某一时段,反而会有加重的可能。为此,应该加快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有效控制NO2排放,加强对机械制造等行业VOCs的治理,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充分发挥现有环境政策的作用,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市民环保教育,净化环境空气质量,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2017年4月绿色科技第8期

参考文献:

[1]

靳卫齐, 杨萌. 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与防治[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7, 28(3): 22~24.

[2]杨箐.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101~103.

[3]张键. 兰州西固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特定及其趋势分析[J]. 兰化科技, 199l, 9(4): 288~294.

[4]段玉森. 我国部分城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环境预测管理与技术, 2011, 23(增刊): 34~39.

[5]Geng F, Zhao C, Tang X, et al. Analysis of ozone and VOCs measured in Shanghai: A case study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7, 41(5): 989~1001.

[6]王会祥, 唐孝炎, 王木林, 等. 长江三角洲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科学 (D 辑), 2003, 33(2): 114~118.

[7]许建明, 耿福海, 甄灿明, 等. 上海浦东地区气溶胶散射系数及影响因子[J]. 环境科学, 2010, 30(1): 211~216.

[8]徐昶. 中国特大城市气溶胶的理化性, 来源及其形成机制 [D]. 上海:复旦大学, 2010.

[9]Shaowei Wu, Furong Deng, Xin Wang, et al. Association of lung function in a panel of young healthy adults with various chemical components of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China[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3, 77(13):873~884.

[10]Yang W, Omaye S T. Air pollutants, oxidative stress and human health [J]. 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 2009, 674(1): 45~54.

[11]Crutzen P J.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initiated by and influencing ozone in unpolluted tropospheric air [J]. Tellus, 1974,(26):47~57.

[12]唐孝炎, 远航, 邵敏. 大气环境化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01~232.

[13]Chameides W L, J Walker. Time dependent photochemical model for ozone near the ground [J]. J. Geophys. Res., 1976,81(4):413~420.

[14]Crutzen P J.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which control the production, destr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zone and some other chemically active minor constituents [J]. GARP Publications Series, 1975,(16):236~243.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8

1现代生物技术分析

1.1探针核酸监测技术

探针核酸检测技术是使用特定核苷酸序列出现特异性互补已知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主要分析片段长度的多样性,被标记的探针可以使用在植物细胞组织内、探测溶液、固定生物膜同源核酸序列。探针核酸监测技术有高度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当前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广泛使用。

1.2PCR技术

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是指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式反应,主要是指在聚合酶的催化中将特定的引物设置为监测起点,通过延伸、退火以及变性等步骤将DNA体外复制,可以快速的在异地使用体外复制所有目的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势,可以在监测大量评价样品以及环境中的污染。

2在大气污染中的实践

大气污染是指使用生物监测对大气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环境污染程度。在生物系统中,大气污染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因为植物有在固定的温度、湿度中生长的特征,导致植物没有科学办法避免有害物质污染。植物对大气中有害物质有一定敏感性,所以在环境监测中便于监测以及管理,环境监测中现代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中的实践中可以使用采取植物叶子的方式当做需要监测的样品。植物可以通过大气污染程度完整的反应出来,在大气污染实践中常用的监测植物有以下种类:

2.1氟化物指示植物

通过植物可以反映出氟化物的对象主要有:苔藓、金线草、唐菖蒲、大蒜、郁金香以及梅树等植物。通常情况下,使用现代生物技术监测受污染比较明显的植物,叶子形状转变为尖形,并且叶面上有一定程度的伤斑,出现在叶脉上的症状则比较少。受环境污染的伤斑是浅褐或者红褐色。

2.2二氧化碳所指示植物

二氧化碳污染指示的植物主要有海棠、烟草、向日葵、番茄以及柑橘等。通常受环境污染比较明显,症状主要是植物叶子上出现不规则的伤斑,颜色主要是白色、棕色以及黄褐色等,同时植物叶子上也不同程度的出现点状伤斑。

3在水体污染中的实践

3.1微生物群监测

水体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微生物群,微生物群在水体出现污染时可以快速的感应。一般情况下在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监测手段是泡沫塑料块聚氨酯法,该手段是在水体中投入一定量含有聚氨酯的塑料块,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收集监测。和传统水体环境监测方式对比,这种方法速度快、经济、准确,同时还可以在污染监测中广泛使用。

3.2生物法监测

使用生物法监测水体污染的方式主要是使用生物监测方式对水体监测。使用现代生物科技中的生物法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生物法监测水体污染情况可以将水体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展示出。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可以反映出的生物有蚊幼虫、小颤藻以及颤蚓类生物。

4在土壤污染中的实践

4.1动物监测法

使用动物监测法控制土壤受污染的情况,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监测时,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蚯蚓当作监测对象,因为蚯蚓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可以觉察到土壤中是否含有农药、铅等有害物质。除此之外,使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土壤污染监测时因为土壤中有一定镉物质含量,和蚯蚓体内镉物质含量有一定关联性,因此蚯蚓在土壤污染的应用中具有一定意义。

4.2植物监测法

使用微生物监测法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主要是指使用土壤指示植物对土壤受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如果土壤遭到一定污染,受到污染的微生物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应,并且有污染比较明显的植物出现代谢异常的症状。比如遭到土壤污染的植物表面出现明显伤斑、构成成分发生改变、呼吸作用不断加强或者减弱、发育减慢等情况。

4.3微生物监测法

现代生物技术监测土壤污染情况可以通过微生物监测法对土壤进行监测,土壤污染源主要是人类粪便、尿液等污染源,同时灌溉过程中使用污水也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用微生物监测可以对土壤污染的状况和程度全面评价。

5结语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9

关键词:新乡;大气污染;PM2.5;浓度;区域功能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09302

1引言

在环境空气中,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其来源和成因极其复杂,主要来源包括二次颗粒物、汽车排放、化石燃料燃烧、道路扬尘、生物质燃烧、土壤层以及金属加工处理等。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也是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大气污染物之一[1,2]。因此,PM2.5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大气环境研究的焦点[3~6]。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黄河中下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产业结构,其大气环境质量备受社会各方面关注。笔者将借助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新乡市大气污染物中PM2.5浓度变化特征,通过探讨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随季节、月份变化的关系,对新乡市的PM2.5污染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为管理部门控制空气污染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数据来源

数据采用“国家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管理平台(市级版)”的监测数据,研究中选用数据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新乡市国控站点连续监测的PM2.5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并获取该时间段内日平均质量浓度,各月、各季节以及年PM2.5的平均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表1所示为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划分国家标准,日均质量浓度及年均质量浓度的统计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要求。依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乡市执行二级标准。

由表1、表2可知,2015年和2016年新乡市区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均超过国家大气洁净水平二级标准;2015年四个国控点位,环保西院年平均PM2.5污染最重,开发区的污染最低,2016年四个国控点位PM2.5污染水平基本一致;虽然城区和四个国控点位2016年相对于2015年均有明显下降,但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这也说明城区和四个国控点位大气环境中PM2.5污染程度仍然较重。

2015年各站点污染物年均值显示,开发区PM2.5的年均值相对较低,而环保西院年均值相对较高,符合其功能区周边环境现状情况,而2016年各个功能区PM2.5年均浓度基本一致。整体上看,新乡市PM2.5污染物呈现区域性污染(图1)。

3.2各监测点污染物PM2.5浓度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分析

如图2所示,四个季节中,污染物PM2.5在整个市区的浓度表现为“V”形状特征,夏季、秋季PM2.5浓度较低,春季、冬季PM2.5浓度较高。污染物PM2.5浓度整体上呈现出冬强夏弱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秋两季气温较高,雨水丰富,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风力较强,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春冬两季则相反,降水较少再加上近地面逆温层和静风等天气现象发生频率较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

3.3污染物PM2.5浓度变化与社会功能区域关系分析

如图3所示,环保西院,工业较多,人口密度大,车辆多交通拥挤,人类活动频繁,其年均PM2.5超过其他城区;开发区,人口密度低,绿地分布广,无明显污染源,其年均PM2.5浓度最低。PM2.5年平均浓度的区域差异,工业居民混合区的PM2.5浓度变化最为明显,而居民区的PM2.5浓度变化略低。这说明人类活动、交通状况、商业活动强度是全市PM2.5浓度影响最主要因素,因此各区域的社会功能对城市空气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

4结果与结论

新乡市大气环境中PM2.5浓度年度变化呈现明显下降,但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PM2.5污染程度仍然较重。季节变化呈现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的差异性。各功能区域中大气污染中PM2.5浓度变化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经济活跃的工业混合区最为显著;人口密度低,绿地分布广,无明显污染源的居民区最不明显。

本研究表明人类日常活动、季节变化是该市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也说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导致大气环境质量状态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一步采用更多指标,更全面揭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京丽,刘旭林.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J]. 气象学报,2006,64(2):221~228.

[2]杨新兴,冯丽华.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J].前沿科学,2012,6(1):22~31.

[3]朱能文. 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J]. 环境科学动态, 2005(2): 16~18.

[4]宋宇, 唐孝炎, 方晨,等.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3(4): 468~471.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篇10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现状 对策 防治

近几年时间,中国大气环境状况越来越糟糕,大家对于像PM2.5,PM10等这些专业的污染名词都已十分了解。特别是近半年时间以来,我国更是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笼罩在了雾霾天气之中,74个重点监测的城市半数以上空气质量都达到了污染级别,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PM2.5高峰值直接爆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很多人开始反思,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是大家追求的生活环境,但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深入,工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这原本的良好环境却在发展越来越快的社会经济面前变得越来越脆弱。并且环境问题已然反过来已经成为制约人类自身发展的一项重大因素,一旦继续恶化下去,必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大气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现今中国乃至全世界亟待正确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现今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发,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探讨在市场经济下如何积极有效的防治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

一、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

大气,不同于其他的系统环境,并不能完全将各个国家的大气环境隔绝开,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存在于地球上的一个统一的大气环境中。所以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分析大气污染的原因也就应该着眼于全球环境下进行分析。

(一)能源结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自然环境中各种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就开始愈演愈烈,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比如像是煤炭和石油等)技术却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合理有效并且无害的进行利用,对于这些矿产资源的粗糙利用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被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然后在人类的后知后觉之中,这种大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现今,虽然很多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但是相对能源利用率还是相对偏低。而世界上大多不发达的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依旧依赖着传统落后的能源结构,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都不可能得到改变。依赖传统高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也不可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种能源利用现状是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最为根本的一大问题。

(二)环保意识

大部分的国家走得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即使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看到了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后果,很多国家也选择了视而不见,选择了一条一模一样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这些国家看来,显然国家经济的发展高于对环境的保护。特别像是对大气这种全球性的问题,许多大国强国都缺乏应有的担当,相互之间互相推诿,逃避治理大气污染的责任。这种情况对于像大气这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没有所有国家的一起努力,仅凭一个或者几个国家来关注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完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二、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特殊性

虽然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的大气问题也有着全球环境的下的一些共性问题,但是在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中也有一些特殊性的存在。我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很多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属小问题的问题,在我国通过13亿人的基数放大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拿汽车来说,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企及的。对于环境来说,我们的燃油质量还相对来说偏低,虽然,燃油的国Ⅳ标准已经,但是全部的燃油要改成国Ⅳ标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转变过程,而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却是越来越快的。所以这个所排放出的汽车尾气是我国目前空气质量问题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比如工业排放,生产生活排放,我国的能源结构等问题,都造成了我国空气质量问题的一些成因。

三、如何控制我国的空气污染

(一)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看到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过程中所对环境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污染,坚决不能再次走上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要在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中找到平衡点,坚决不能以污染空气质量来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代价。要转变固有的观念,将环保意识牢记在心。对于空气污染问题,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调整过来,只有重视空气质量,才有可能在做决策的时候将空气环境问题考虑在内,只有全民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国家才能真正的齐心协力的解决好空气污染问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生产总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但是相比许多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在很多生产领域,我们依旧还走着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许多能源的利用率还十分的低。对于这些传统行业,我们应该积极的加大技术投入,转变这种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生产方式转变了,才有可能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三)加强环境监测

虽然法律规定,所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一定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但是,控制排放标准就意味着环保投入成本的增加,在经济利益面前,我们很难保证每一个企业都能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排放,偷排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所以只有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完善空气质量监督系统,开辟空气质量投诉举报专线,对于出现这种偷排以及多排的情况,进行从严从重处罚,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利于我国空气质量的改善。

(四)倡全民环保

治理空气污染问题,并不完全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这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息息相关,所以相关部门应该经常在公共平台上积极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为大家的居住环境一起共同努力。只有全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空气保护中,才有可能使得空气质量朝着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之路上转变。

参考文献:

[1]钟声.国内外空气污染指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