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行业的理解十篇

时间:2023-07-24 17:21:18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1

世界电解铝的消费一直持续增长,铝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铝需求逐步增加。但近几年,电解铝领域的供大于求的问题严重,铝的价格因国内对铝的需求减少而逐年下降,这种需求的减少由国内经济增长较为缓慢造成,吨铝价格的降低已经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范围。企业面临亏损。

电解铝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总体来说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国西北部生产电解铝时所消耗的煤炭成本较低,导致西北部地区电解铝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不断增多;同时,出于对地方发展的考虑,部分地区政府不愿关停那些本该被市场淘汰的电解铝企业,持续对其提供补贴。

任何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要想发展,首要目标就是盈利,要盈利无非降低消耗降,减少支出,增加销售量,提高售价。然而在整个行业受宏观调控和市场因素制约的前提下,销售产品的多少和吨铝售价的高低由市场决定,并且吨铝售价又会影响产品销量。所以如何减少消耗,提高效率,是电解铝企业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注意的问题。

电解铝企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工业,生产过程很少中断。电解铝生产利用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消耗大量的氧化铝。相较于机械类企业消耗更多能量,生产更连续。所以电解铝行业成本组成主要有如下几项:能源(电能)、原料(氧化铝)、其他(人力资源等)。其中能源和原料成本占据极大比例。

各电解铝企业生产效率存在差异,所以电解铝耗费的能量有巨大差异,国内电解铝企业生产一顿电解铝大概消耗15000kwh,而国家给予铝行业电价标准为0.4元左右,则每吨铝锭的电费成本为6000元左右。电价通常由国家调控,企业自很小,很难减少成本。

原料消耗方面,电解铝企业生产铝锭与消耗氧化铝比例通常为1:2,但随着技术革新和行业发展,这一数值已经减小到1:1.9 ~1:1.98之间。原料成本主要由氧化铝的售价控制。目前国内市场上每吨原料费用大概2700元左右,经计算吨铝原料费用为5300元左右。原料成本包含原材料费用、物流费用等。氧化铝在海外市场除了少部分现货交易外,其余均为长效合同交易。由于长效合同作用,电解铝销售价格由供需关系控制直接影响氧化铝售价。所以控制氧化铝物流成本才能有效降低电解铝成本。

一、影响氧化铝物流成本的因素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提高产品物流的效率,可通过管理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费用实现。

氧化铝物流成本由两方面组成:一,外部物流成本,二,内部物流成本。这两种物流成本是决定铝行业物流费用的关键。铁路收费构成铝行业物流成本的外部物流成本,电解铝行业无法控制这项成本。而工人、原料费用构成的内部物流成本可由铝行业调整。公路铁路运输费用的改变影响着铝行业物流费用,并且这种改变不受铝行业控制。燃油、氧化铝、设备装卸等成本对铝行业内部物流成本起决定因素。如何培养跨领域的物流人才是铝行业物流控制的关键,这种人才必须同时具备电解铝原料物流知识和电解铝生产相关知识。缺少这种人才和观念,对电解铝企业氧化铝物流成本控制有着重要影响。

二、氧化铝物流优化措施

电解铝企业若不想被市场淘汰,减少物流成本,优化管理物流流程是关键。具体可增加物流管理的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升物流管理的水平。或者通过网络信息优化,一体化管理各个阶段的物流。具体措施如下:

1.有效利用及优化氧化铝铁路运输

国内电解铝企业,多集中在内陆,氧化铝物流多使用专用铁路运输。铁路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成本更低、大运量下能源消耗更低。专用铁路在运输组织、物资供应、路企协调方面有巨大优势。铝行业应利用这些优势,扩大专用铁路运输效益:创新并更换原有设备,提升科技含量提升运输效率。并且企业应邀请专用铁路参与铝行业物流整体设计,第一时间分享铝行业对物流的要求。要为行业创造良好的物流条件,企业首先需要坚守国家标准配合物流整治,减小每段铁路内的专用车次滞留时间,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维持与国家铁路部门的联系和协作。

2.整合企业氧化铝物流供应链资源,达到最小变异

物流的部分优化,通常伴随着整个环节的恶化。所以,应从全局出发,对职责范围内的整个物流环节进行优化,整合物流供应资源,达到相互协作、合理分工、互相监督的作用。可由多企业协作建立物流中心,统一进行配送。或依托行业主导,行业内部按地区进行设计并建设建设,实现行业内分地区统一配送。

3.使用信息技术,搭建互联网物流平台

无信息技术介入的传统物流模式,由于监控成本涉及变量过多,很难使物流各个环节的控制达到最佳状态。加入互联网技术,不但能够实时监控数据,对物流发展进行评估,以减少在物流方面的投入。而且可以搭建信息化物流存储平台,帮助互联网物流平台和调控中心做出专项决策分析,保护企业不受突发状况影响,稳步发展。最后,物联网物流平台可延伸至所有客户和原料商,方便交流,使物流信息及时传递。

4.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减少内部损耗

通过科学规范的劳务费用结算机制,完善劳务费监察制度,控制劳务费用结算,抽查劳务用工与计时工的使用。电解铝企业应努力创造条件,协调原料供应部门与运输部门的关系,及时共享信息,保证物流有序进行,减少不必要的运输和装卸。同时应本着避免长期存储原则规划仓储,调整仓库摆放,避免多次转运。

5.提高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培养员工的“节约意识”,不能仅限于物流部门,要将原料购买、产品生产、到成品销售整个过程纳入决策,综合考虑。将控制成本的思想落实到每位职工的工作当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应从采购、生产、销售环节培养员工意识,把握所有物流成本,才能实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电解铝企业减少氧化铝物流成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一套完备氧化铝物流体系,需要在资金人力方面做大规模的投入。是否具有齐全的专业知识对于企业管理如此复杂的系统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处处适用的物流体系是不存在的。对于企业采购的决策者来说,不仅需要详尽分析,客观决定,还需要对氧化铝市场有一定的主观理解。客观中有主观。这主观理解能力需要长年累月的阅读分析行业信息才能获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当前的采购战略,根据我们自己的运作模式,来构造属于我们自己特有的氧化铝物流战略,因地制宜的按照最佳的方案进行调整,才能帮助企业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生产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作者单位:中电投青铜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周茵.铁路发展现代物流途径的研究[J]_铁道货运,2008,(3):1―4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号:A

近年来,由于受其资源和能力限制,中小企业纷纷实施物流外包战略。尽管物流外包可以给其带来诸多利处,但也存在着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便是这些风险中的一种。因此,加强物流外包合同管理[1],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成功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合同管理环节

当中小企业决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时,就要加强物流外包合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环节[2]:

1.合同的准备阶段。合同签订是关系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特别是物流外包合同,通常它时间跨度比较长,服务范围比较广,中小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避免操之过急。在签订合同之前,第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特别是原物流部门的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明确物流外包原因。第二就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资格和资信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选择合适的服务商。第三在确定准备合作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后,企业应与之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

2.合同的订立阶段。在双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同管理进入了实质阶段,即双方开始签订合同,包括合同的起草、谈判、修改和最终订立。在这期间,中小企业应就合同涉及的方方面面详细地与第三方物流服务进行谈判和协调,确保合同内容全面,措辞严密。

3.合同的履行阶段。把物流外包后,中小企业不是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恰恰相反,企业必须随时了解合同履行的情况,监督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

4.合同的归档阶段。合同履行完毕,要进行合同运行情况的全面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

二、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合同涉及的内容多、时间长、要求复杂,所以要避免出现问题。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合同不完善。中小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签订合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任何一方如在签约前考虑不周或者准备不足,都有可能在未来执行合同中出现问题。另外就是合同的执行标准及衡量标准,是中小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签约时首先应当协商解决的问题。

2.措辞不明确。语意清晰明确、没有歧义是所有合同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歧义的语句会使签订合同的双方各自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从而引发争端。如果中小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外包商对某此语句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事先又没有签订附加条款进行补充说明,统一双方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引起纠纷。

3.条款不可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物流需求专业性较强的中小企业,签约前应向有关专家咨询,甚至请他们参与谈判,分析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殊性、特殊要求以及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能签订了不可行的条款。而对于经过努力仍无法做到的内容,千万不要轻易承诺。

4.监管不彻底。缺乏服务跟踪监制度是造成物流外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物流业务移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后,中小企业无法对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直接控制,企业就面临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下降、对服务需求变化的灵活性降低等风险。

5.沟通不及时。中小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后,与之就形成了一个合作关系,双方就提高物流效益,必须随时交流沟通物流运作信息,以便在发生合同外的情况时能及时协商解决,采取替代方案或补救措施,否则,中小企业的物流就会受阻甚至中断。

三、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许多中小企业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合同管理极不完善,要想取得物流外包的成功,必须树立正确的合同管理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合同管理。

1.建立健全物流外包合同管理制度。随着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律化,物流外包合同管理应从完善制度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成立专门的物流外包合同管理机构,指定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持续性全过程管理。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评估和纠纷处理都处于可控状态。

2.完善全面准确的合同条款。一份详细、准确的物流外包合同是进行物流外包合同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物流外包成功的必要条件。合同条款应在精确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

3.建立信息交流沟通机制。物流外包合同从签订到履行直至结束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充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的合同管理应建立信息平台,保证及时地进行交流,从而增强相互的理解,以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

4.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在签订合同后,中小企业应建立合同履行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密切跟踪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注意收集合同执行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信息处理,将合同实施情况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偏差,以便及时解决。

5.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物流外包合同内容复杂,专业性较强,其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合同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还应同时具备物流管理知识,并且要对企业的整体目标和物流需求有全面的理解。所以,中小企业要重视人才,选择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参与合同管理,同时要加强培养和再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有效管理。

四、结语

物流外包合同是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也是防范物流外包风险的主要措施。加强物流外包合同管理,规范并完善物流合同,实时监控物流外包合同的实施,能有效控制物流外包项目的质量。中小企业应认清自身对物流的需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应不断自我完善,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双方以物流外包合同为基础,两者之间才有形成长期合作的可能。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3

关键词: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 对策措施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物流管理日益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物流成本管理是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输送、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流通企业相比,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五个阶段。在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阶段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三阶段。

在我国,生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确认了最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成为解决物流成本问题的障碍,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困难,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物流合理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货物卸货、搬运、暂存、包装、资讯、准时配送等方面失控,企业物流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不合理,物流运作能力低下。

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组织间交易成本高,物流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从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五个阶段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的第一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第二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建立。在我国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管理实践中,物流成本衡量的计算体系尚未确立,能明确本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的企业少之又少,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仅是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不过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因而无法真正了解物流的全部费用,实现物流成本削减也变得十分困难。

(一)现行财会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无法完整统计物流成本,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二)物流量规模小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难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没有物流业务外包的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物流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并且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难以开展,物流成本较高。

(三)物流成本横向比较困难

各企业通常是分别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的,即各企业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确切的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难以建立物流成本比较优势。

提升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思路

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企业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和管理体制上加以转变,研究制定可行的程序和方法,坚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综合考虑以得出合理的方案,最终追求总成本的最小化。

在物流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将与物流相互联系的各项业务环节组合成统一的整体,并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中,从系统整体出发,互相协调,为客户、本企业内各部门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一)优化物流流程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应从优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途径

传统的狭义的物资成本概念仅限于物资本身的购进价款,物资的质量成本及拖期交货成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计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成本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注重仓储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 In 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径,缩短物流运程,减少库存量和周转环节,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效率,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企业在保证物资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免去为防止残次品和不按期到货而多储备物资,节省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物资存储费用。

(三)再造业务流程

为适应当前的竞争态势,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以客户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体现运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与流程再造相配套的还包括将原有的基于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过渡到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修改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恰当地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以及流程各节点部门之间的运营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物流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价值流、工作流高效流动,实现整个物流畅通无阻的高效运行。

(四)恰当选择物流模式

从产权角度看,物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实践中,企业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企业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物流外包或局部外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如果物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物流管理协同成本小于委托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成本则应该选择自营物流。

(五)系统管理物流成本

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由于各种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以成本为核心,用系统论观点,按照总成本最低的要求,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六)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七)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应从过去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转向关注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链,尽量减少“中间层次”,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减少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

(八)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计划和行为,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鲍尔索克斯.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3.丁俊发.中国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王键.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M].科学出版社,2005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4

[关键词]RFID;智能物流系统;RFID阅读器;智能分拣;随机搜索法

[DOI]10.13939/ki.zgsc.2017.15.296

1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经济的逐步兴起,物流服务行业得以飞速发展。由于物流产品的多样化和品种复杂化,传统的“人工”加“条形码”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基本要求。所以,RFID物联网技术的设计对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物流系统与RFID物联网技术

物流系统是指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的输送的物料以及相关人员、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备和通信设施等多个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有机集合体,实现合理化地对物流产品进行管理,从而获取宏观和微观效益。

RFID物联网技术是让物品“自动说话”技术。在物联网中,将各类信息传感设备置于物品上,并与当前互联网络相互衔接,从而实现物品与网络共享,方便识别与管理。智能的物流系统可以引入RFID物联网技术,将RFID标签放置在物品内部,通过对RFID标签进行采集扫描来获取物品信息,或者对标签进行定位来了解物品的行踪,进而进行盘点、入库、选择配送等物流过程。

3 智能物流系统设计

3.1 智能物流系统框架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主要包括后台服务器、计算机网络、物流系统模块以及车载移动模块。其中部署在物流仓库内的物流系统涵盖了入库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智能分拣子系统、托盘分配子系统、出库管理子系统以及配送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分别来完成各操作的信息管理。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框架如下图所示。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框架图

如下图所示,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有计算机网络将物流系统,车载移动模块与后台服务器相连,其中后台服务器由两部分构成:中心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前者用来构建物流系统,来为各个子系统中的硬件设施提供软件支持,而数据库服务器则负责完成对物品数据的处理与保存。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则主要负责对物品进行相应的信息操作。如图所示,入库子管理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和出库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物品的进出库以及库存的盘点进行智能化操作和统计;智能分拣系统则是根据RFID阅读器获取的货物上的物品信息以及后台数据库的存储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实现物品自动化分拣,车载移动模块主要是对物品提供出入库信息核对以及物品跟踪等服务。

3.2 智能物流系统的业务流程

基于RFID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的基本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顾客下单、供应商接受订单、订货、物品入库、入库存储、智能分拣、分配托盘、物品出库、配送、物品交货等流程。整个业务流程中,与RFID技术紧密相关的有物品入库、入库存储、智能分拣、分配托盘以及物品出库等过程。

当顾客在供应商物品网站上提交订单后,智能物流系统会根据客户信息,生成订单并告知供应商,而供应商根据订单内的物品信息和客户地址信息来进行发货。此时,供应商会将RFID标签嵌入物品内部,当货物到达顾客所在地的配送中心后,配送中心仓库内的RFID阅读器会根据物品内部的RFID标签来采集物品信息,经将入库的货品进行登记和盘点,并将其输入至后台数据库内进行存储。

3.3 智能物流系统的配送运输路径设计

智能物流系统的配送运输路径设计问题属于一个配送中心向多个周遭固定地点固定送货量的运输路径的选择问题。

对于此问题的求解可以使用仿生学计算方法――随机搜索计算法,首先对全部配送题图内所有可能的求解进行搜索,最后进行比较得出最优解,而后以最优解的区域为中心,再次在全局的范围内进行上述搜索过程,如果此最优解优于上述最优解,则将新的解代替最优解,如果劣于最优解,则仍以之前的最优解为中心,在从另一个区域开始进行全局搜索比较,寻找最优解。在编写程序求解时,首先要对配送中心和所有配送顾客进行编码,然后随机选择两个位置进行逆转从而得到当前解(初始解)的一个领域,并将该区域内的编码目标值f(x)进行解码求得,并将其赋值给最优解Xmin。然后在该邻域内进行循环(循环次数)搜索对比。如果有优于之前的最优解,则将其赋值给最优解Xmin,此时,最优解Xminl生改变,如果发现该区域内所有解都比最优解值差,则继续搜索。

4 智能系统的应用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的物流系统来说,在物品的入库、分配、出库、运输工程中应用了物联网的RFID技术,通过射频扫描识别技术来对物品内的RFID标签进行采集来获取物品相应的信息,在物品配送运输环节,根据随机捕食计算法来设计配送路径,保证了货品配送效率,降低了企业配送成本开支,可以实时对物品进行定位跟踪,来确保配送物品的完备性和高效性,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手动扫描物品和分配的限制,将信息化和自动化应用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来,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的效率,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智能型的物流管理系统作业错误率大大降低。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高效的RFID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物流系统摆脱了人工速度慢、作业错误率高的困境,极大地提升了物流过程中各个步骤之间信息的交换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整个系统和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仍旧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在配送路径中碰到城市交通问题等,所以在配送路径设计时,可以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联网,以保证配送路径车流量最佳,进而真正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严传生.基于RFID/GPS/GIS的全程智能物流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2]邢峰,徐菱.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

[3]杨.企业物联网RFID技术采纳模型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4.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5

[关键词]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会计

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成本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随着对物流成本的研究,“物流冰山”逐渐浮出水面,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而在现有的物流成本管理中仍显着存在以下问题。

1.1 物流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人员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弄不清楚物流成本与生产成本以及促销费用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效益背反,更无从谈起对物流成本会计的认识与理解。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1.2 未形成物流成本管理的参考标准

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管理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之间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没有行业物流成本的标杆数据。

1.3 缺少完整的物流成本管理资料

企业缺少完整物流成本管理资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物流成本科目,导致企业难以掌握自己的全部物流成本;二是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物流成本分布于企业的许多职能[:请记住我站域名/]部门,增加了物流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困难;三是许多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存在错误的认识,只看到对外支付的运输、仓储等显性成本,而把企业内部活动消耗的大量装卸、移动、包装等费用归结为生产或管理费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困扰着企业,也使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收效甚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制度上的,也有物流活动本身特性所决定的。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企业缺少一种适应现代环境的物流成本管理工具。

2 建立物流成本会计的必要性及初步构想

日本着名学者菊池康也认为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认识)。(2)物流成本核算(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3)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4)物流收益评估(评估物流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5)物流盈亏分析(对物流系统的变化或改革做出模拟模型)。

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践大多数还处在一、二阶段,有些企业才刚刚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更多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形成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尽快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势在必行。

2.1 构建物流成本会计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物流成本会计是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需要以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基础,而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缺乏相应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有关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无从获得,从而制约了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除了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管理所带来的效益变得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将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

三是可以更好地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的物流发展,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效益。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可以使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有据可循,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经营水准。

四是可以作为物流定价的依据。长期以来,物流成本会计方面的不足使得物流成本较为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可以使得物流定价进一步规范和透明。

五是可以解决会计实务中存在的生产成本与销售费用科目界限模糊的问题。生产成本与销售费用科目界限模糊是许多企业在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建立物流成本会计之后,企业在生产、销售和物流方面的成本费用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

2.2 构建物流成本会计的初步设想

在构建物流成本会计体系过程中,要明确以下问题:

(1)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是物流成本,即在产品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也就是物品在实物运动的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2)选择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由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不可能单独设置一套用于核算物流成本的凭证、账户、账簿和报表,而只能在现有核算系统的基础上设置一些辅助账户,既满足了核算物流成本,进行物流管理的需要,又不会和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相抵触。在设置辅助账户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核算物流成本。

①按支付形态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把物流成本分别按运费、保管费、包装材料费、自家配送费(企业内部配送费)、

人事费、物流管理费、物流利息等支付形态记账,从中可以了解物流成本总额,对认识物流成本合理化的重要性以及考虑在物流成本管理应以什么为重点十分有效。

②按功能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分别按包装、配送、保管、装卸、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来核算物流费用。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哪种功能更耗费成本,比按形态计算成本的方法能更进一步找出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症结,可以计算出标准物流成本(单位个数、质量、容器的成本),进行作业管理,设定合理化目标。

③按适用对象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按适用对象核算物流成本,可以分析出物流成本都用在哪一种对象上。如可以分别把商品、地区、顾客或营业单位作为适用对象来进行计算。按支店或营业所核算物流成本,就是要算出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与销售金额或毛收入的对比,用来了解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

按顾客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又可分按标准单价计算和按实际单价计算两种计算方式。按顾客计算物流成本,可作为选定顾客、确定物流服务水平等制订顾客战略的参考依据。

按商品核算物流成本是指通过把按功能计算出来的物流费用以各自不同的基准,分配各类商品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各类商品的盈亏,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进货和出货差额的毛收入与商品周转率之间的交叉比率。

④采用ABC 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ABC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然后把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因此,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种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

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作业的非财务信息。以作业为纽带,能把成本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好地结合起来,即以作业为基础分配成本,同时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

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并进行管理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首先,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储配部,包括仓储、分拣等作业。其次,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核算中剔除。再次,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最后,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3)生成物流成本报告。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有关物流的信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企业现在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而言,有关物流的信息也逐渐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3 总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建立物流成本会计的方法,明确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优先选择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最终生成物流成本报告,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活动成本,充分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4).

[2]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张福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向宏亮.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初探[J].交通财会,2006,(11).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6

[关键词]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会计

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成本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随着对物流成本的研究,“物流冰山”逐渐浮出水面,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而在现有的物流成本管理中仍显著存在以下问题。

1.1 物流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人员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弄不清楚物流成本与生产成本以及促销费用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效益背反,更无从谈起对物流成本会计的认识与理解。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1.2 未形成物流成本管理的参考标准

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管理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之间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没有行业物流成本的标杆数据。

1.3 缺少完整的物流成本管理资料

企业缺少完整物流成本管理资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物流成本科目,导致企业难以掌握自己的全部物流成本;二是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物流成本分布于企业的许多职能部门,增加了物流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困难;三是许多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存在错误的认识,只看到对外支付的运输、仓储等显性成本,而把企业内部活动消耗的大量装卸、移动、包装等费用归结为生产或管理费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困扰着企业,也使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收效甚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制度上的,也有物流活动本身特性所决定的。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企业缺少一种适应现代环境的物流成本管理工具。

2 建立物流成本会计的必要性及初步构想

日本著名学者菊池康也认为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认识)。(2)物流成本核算(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3)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4)物流收益评估(评估物流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5)物流盈亏分析(对物流系统的变化或改革做出模拟模型)。

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践大多数还处在一、二阶段,有些企业才刚刚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更多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形成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尽快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势在必行。

2.1 构建物流成本会计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物流成本会计是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需要以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基础,而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缺乏相应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有关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无从获得,从而制约了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除了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管理所带来的效益变得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将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

三是可以更好地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的物流发展,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效益。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可以使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有据可循,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经营水准。

四是可以作为物流定价的依据。长期以来,物流成本会计方面的不足使得物流成本较为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可以使得物流定价进一步规范和透明。

五是可以解决会计实务中存在的生产成本与销售费用科目界限模糊的问题。生产成本与销售费用科目界限模糊是许多企业在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建立物流成本会计之后,企业在生产、销售和物流方面的成本费用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论文网 LunWenData.Com]

2.2 构建物流成本会计的初步设想

在构建物流成本会计体系过程中,要明确以下问题:

(1)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是物流成本,即在产品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也就是物品在实物运动的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2)选择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由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不可能单独设置一套用于核算物流成本的凭证、账户、账簿和报表,而只能在现有核算系统的基础上设置一些辅助账户,既满足了核算物流成本,进行物流管理的需要,又不会和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相抵触。在设置辅助账户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核算物流成本。

①按支付形态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把物流成本分别按运费、保管费、包装材料费、自家配送费(企业内部配送费)、人事费、物流管理费、物流利息等支付形态记账,从中可以了解物流成本总额,对认识物流成本合理化的重要性以及考虑在物流成本管理应以什么为重点十分有效。

②按功能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分别按包装、配送、保管、装卸、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来核算物流费用。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哪种功能更耗费成本,比按形态计算成本的方法能更进一步找出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症结,可以计算出标准物流成本(单位个数、质量、容器的成本),进行作业管理,设定合理化目标。

③按适用对象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按适用对象核算物流成本,可以分析出物流成本都用在哪一种对象上。如可以分别把商品、地区、顾客或营业单位作为适用对象来进行计算。按支店或营业所核算物流成本,就是要算出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与销售金额或毛收入的对比,用来了解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

按顾客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又可分按标准单价计算和按实际单价计算两种计算方式。按顾客计算物流成本,可作为选定顾客、确定物流服务水平等制订顾客战略的参考依据。

按商品核算物流成本是指通过把按功能计算出来的物流费用以各自不同的基准,分配各类商品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各类商品的盈亏,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进货和出货差额的毛收入与商品周转率之间的交叉比率。

④采用ABC 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ABC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然后把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因此,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种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

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作业的非财务信息。以作业为纽带,能把成本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好地结合起来,即以作业为基础分配成本,同时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

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并进行管理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首先,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储配部,包括仓储、分拣等作业。其次,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核算中剔除。再次,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最后,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3)生成物流成本报告。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有关物流的信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企业现在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而言,有关物流的信息也逐渐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3 总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建立物流成本会计的方法,明确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优先选择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最终生成物流成本报告,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活动成本,充分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论文网 Www.LunWenData.Com]

[参考文献]

[1]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4).

[2]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张福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向宏亮.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初探[J].交通财会,2006,(11).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7

关键词:物流专业;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68-03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成为近年来社会的紧缺人才。2012年,教育部将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批准为一级学科,全国各工科院校几乎都增设了物流专业,也培养了大批的物流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物流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涵盖了许多方向,如物流机械、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等。虽然都称为是物流专业,但各院校针对本校的特点培养的方向有所不同,各院校为不同方向的物流专业所设置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也相差很大。有偏重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类的,有偏重运输与仓储管理类的,有偏重企业供应链管理类的,有偏重物流信息技术及物联网软件开发类的,也有偏重物流机械设备设计与配置类等。但无论培养物流专业的何种方向的人才,各校都十分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物流建模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其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现代物流系统中常见的优化问题及求解方法

物流被称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通过规划建设现代物流系统和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可大大降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物流专业人才之所以缺乏,是由于在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处处都是较难解决的优化决策问题,必须应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才能得到好的结果。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中常见的优化问题和解决方法。

1.物流需求预测。在物流系统规划中物流设施(仓库、设备、停车场、车辆数等)规模的确定,物流管理中的物流仓储控制等都需有科学准确的物流需求预测作为决策基础。然而由于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何准确预测物流需求是相当困难的问题。物流需求预测问题分为单品种货物与多品种货物的物流需求预测、单个节点与区域内总物流需求预测、近期与中远期物流需求预测等多类问题。目前各种中样的需求预测模型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百多种。除定性预测外,常见应用于物流需求的定量预测模型有增长系数法、趋势外推法、曲线拟合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原单位(生成率)法、类别生成法、生长曲线法等。目前较流行的还有应用一些启发式或亚启发式算法进行区域内的物流需求预测,如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动态预测模型等。在实际的物流需求预测时,经常同时应用以上多种模型构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数理逻辑学、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2.物流系统总体设计。物流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物流的运营成本及运作效率。物流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内系统物流节点的数量、规模和位置的确定;各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和功能设施(含停车场)的合理配置;物流节点内部设施布局;物流运输通道设计及能力分析等问题。其中区域内物流节点的数量和规模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对区域内物流总需求的预测结果。常见的模型有成本分析模型、随机报童模型、数据包络模型以及参数标定法等。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是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可分为许多类型,如单一设施选址与多设施选址、连续区域选址与离散点选址、单纯位置选址与具有客户最优分配的选址、有能力约束选址与无能力约束选址等。本科生需掌握的典型物流选址模型和方法有:重心模型及不动点算法、交叉中值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因素评分模型及层次分析法、多点解析模型及鲍摩・瓦乐夫启发式算法、奎汉・哈姆勃兹启发式算法、P-中值模型、集合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等。目前较常用的还有设计计算机算法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模糊群决策法等。这些算法的思路物流专业的本科生也应有所了解。物流节点内部设施布局是指在物流节点的规模与功能已确定的条件下,进一步设计节点内各设施间的位置关系,大多是引用工业工程法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常用的模型和算法有系统布局法、关系表布局法、CORELAP布局算法、ALDEP布局算法、CRAFT布局算法、MultiPLE布局算法、数据包络分析布局模型等。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系统工程学、工业工程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3.物流运输组织与运输管理。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是减少物流总成本的重要手段,在货物运输组织中存在大量的优化管理问题,如运输方式(工具)、运输线路、运输链的优化选择;车辆与货物间的最优配载、配送计划及配装计划的优化编制;物流企业车辆的最佳拥有台数、运用与维护方案;车辆、船只及集装箱等的优化调度等问题。常见的模型有总费用分析法、综合性能评价法、公路货运交易优化配载模型、物资调运模型等。其中有关配送计划的优化编制问题是实际应用最广、理论上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该问题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所考虑的因素分为了许多类型,如纯装问题、纯卸问题和装卸混合问题、对弧服务问题和对点服务问题、车辆满载与车辆非满载问题、单配送中心和多配送中心问题、运输车辆有距离上限约束和无距离约束问题、路网上线路距离无方向(对称)和有方向(非对称)问题、运输车辆是同类和异类问题、客户装卸点有时间窗约束和无时间窗约束问题等。由于每一类问题在理论上都属于NP-困难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常设计近似算法进行求解,求精确解的算法,可求解小型的配送问题,如分枝定界法、割平面法、网络流算法以及动态规划方法等。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建模基础、图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4.物流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库存具有对不同部门间的需求进行调节的功能,库存物品过剩或者枯竭,是造成企业生产活动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货物供应及需求受大量因素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影响,库存控制也是物流管理中较为困难的决策问题。库存控制包括单级库存与多级(供应链)库存、确定型库存与随机型库存、单品种与多品种库存等问题。物流仓储管理还包括仓位计划和拣货计划的编制、物流成本分析及风险分析等内容。物流库存管理的典型模型有经济批量订货模型、二次方策略模型、有数量折扣的EOQ模型、一次性进货报童模型、定期盘点库存模型、(s,S)型存储策略模型、鞭打效应分析模型、多级批量定货模型和直列系统多级库存模型、单级和多级概率库存模型、动态规划模型、最优匹配模型和网络最短路模型、成本分析模型等。以上模型主要用到的理论基础是运筹学、图论和算法设计等。

二、物流专业的数学基础要求

通过以上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及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各类优化决策问题的介绍可知,要培养从事物流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必须具备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数学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具体来说,物流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以下基础理论知识结构。

1.基础数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工科专业本科都会开设这些课程,而物流专业应特别加强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多变量解析、回归分析等内容。

2.建模及优化理论。主要包含数学建模方法和运筹学理论,我国大多数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这两门课,也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物流系统模型”或“物流运筹”等课程。其中运筹学是解决物流优化决策问题的重要方法,如规划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存贮论、排队论、决策论、模拟模型法、图与网络理论、启发式方法、数值分析法、费用便利分析等方法。

3.计算机算法设计及仿真。计算机算法设计及计算机仿真是求解物流系统中各类优化模型的基本工具,要使所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动手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物流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为求解物流系统中的优化决策问题,建议还应开设“数值计算与算法设计”、“系统仿真基础”等课程。

4.系统设计与分析理论。在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还要应用一些系统设计及系统分析理论,如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大系统理论、系统控制论、系统动力学、IE(工业工程)法等。虽然对物流专业本科生不能要求都掌握这些理论,但需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内容应有所了解。

三、加强物流专业本科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措施

由以上对物流专业本科生基础知识结构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到,物流专业学生需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学生在学习基础课时还未涉及专业内容,各项基础理论不知道如何应用,往往是学过了就忘。而在学习物流专业课时,较注重具体管理方法的使用,不知这些方法是如何得到的,使得学生当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就不知如何解决。因此需有一门课程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通过提出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中各类优化决策问题,帮助学生应用各种已学到的基础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这些问题的数学模型、设计求解这些模型的计算机算法、分析比较各种求解方法的优劣,我们将这门课程称之为“物流系统模型”或“物流运筹”。属于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物流系统模型”课程主要有以下三大教学内容。

1.常用物流系统模型的推导及介绍。提出以上物流规划与管理中所列举的优化决策问题,介绍解决这些问题的典型模型及求解思路。对相对简单的模型及算法,引导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来推导解决该问题的模型和方法,使得学生在后面学习专业课时遇到这些问题和方法时有较深刻的印象。

2.介绍一些新的优化理论和相关算法知识。如系统分析理论、系统控制论、系统动力学、IE(工业工程)法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开扩学生的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8

前言http://

物流业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键行业,通过物资合理的、定向流动,达到资源的配置和流动。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商品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世界工厂”的美誉是对我国生产世界化的形象体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为物流业既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为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在沟通产和流通领域,串联产业链整体,实现规模效应。在国际上,目前对物流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在欧美地区物流业被看做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后第三次提高全社会发展水平的机遇,将物流业视为新型的“利用资源”,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处于初创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物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充分利用物流行业的优化资源和提高经济质量的作用,是物流行业应该面对的重要任务。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物流,积极开展物流管理与综合物流服务,探索提高物流的综合效益。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导致物流行业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做以充分了解,找到解决当前物流行业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措施,促进物流行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1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

1.1物流行业规范化程度低下

首先,由于我国服员辽阔,物流行业分散于各地的特点造成在物流的统计体系上存在着缺欠,没有建立能准确反映物流业实际情况的统计体系。其次,物流的组织活动缺乏规范性,受我国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影响,物资不合理的流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最后,物流行业缺乏专业化管理,受我国资源分布和流通体制的限制,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低和费用用高的现象称为目前两大顽疾。

1.2物流行业发展质量亟待提高

我国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处于初步完备的水平,但是受到交通运输、物资流通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影响,物流行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和运转效率有待提高,尤其是物流管理各环节的衔接较差,物资在运转间效率有待提高,在运输、储存和调配的时间上有缩短的可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劳动生产率和价格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的空间。

1.3物流行业专业化尚待挖掘

首先,目前我国物流所占时间占整个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比重较大,运输速度、质量和时间都有比较大的潜力可挖。其次,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过高,这些不必要的成本可通过的物流行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而降低。最后,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整逐年增加,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2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物流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的存在,我国尚未建立一套适应于物流发展的管理体系,一套切合物流发展于我国社会相适应的物流管理体系,是当今物流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2.2物流服务体系的制约作用明显

首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只能满足低水平、低效率的物流服务需求,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高架自动仓库等均处于初期发展状态。其次,现有的物流组织管理体系落后,距离国际现代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最后,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后,缺乏在全国范围内物流网络的经营管理,且水平较低。

2.3物流的资源和基础建设的整合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物流建设项目多数属于供应能力的简单扩张,对物流的资源和基础建设的整合程度不够,缺少物流服务对基础建设的扩大效应。

3我国物流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做好物流行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工作

首先,立足于我国物流行业的特点对于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物流的网络优势。其次,发挥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文化的影响视线物资在物流企业间互通、互容和互换。最后,建立系统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挖掘物流行业的深层次利润,降低各环节的成本。

3.2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

首先,传统物流行业应该向工厂和销售方面延伸,通过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

转贴于 http://

的竞争力。其次,实现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通过物流系统建立运输、仓储和信息的相关体系,与各相关行业和企业结成http://战略联盟,获得大数效应和整体优势。最后,建立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组建相应职能部门,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即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对上家生产商可提供产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通过物流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的运作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建成后各分属企业可以立足于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企业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物流业整体的发展。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9

关键词:物流管理;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56-02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培养目标为:通过理论与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结合管理思想和决策方法,系统化地采集、加工、传送、存储、交换企业内外部的物流信息,以及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并能实践操作和初步开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达到对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一、课程实施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提高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为后续发展够用的理论知识。

1.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中倡导素质教育,把传授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相结合。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途径。通过案例教学、系统设计及社会调查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兴趣,应用影像资料、物流图片、flash演示等教学手段,精讲多练,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能力目标

本课程通过各虚拟软件的实训,对物流信息收集、分类、整理、存储、传输、检索和使用;对条码技术、RFID技术、GIS、GPS、EDI等物流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熟练掌握ERP、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商业零售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物流仓储信息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能根据不同的企业设计出不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最终达到独立设计具体物流信息系统的逻辑需求方案。

3.知识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都起着主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应掌握的知识包括:物流概念的界定,理解物流定义的共性;理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熟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掌握物流信息技术中条码技术、RFID技术、GIS、GPS、EDI等概念、内容和方法;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功能;掌握物流自动化的内容等。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着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以“面向工作一线、立足岗位流程、注重综合素质、突出应用、强化物流实践、培养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为指导思想,实践课程和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内容设计基于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设置了够用的理论内容和实践项目,并按照该课程实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设置了课程的内容。

1.理论课程内容选取

3.校外实训

结合毕业实习进行顶岗实训,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学生带到物流企业现场,在专业教师及外聘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实践,能够真正实现就业无缝对接。此阶段完成综合的与企业紧密相连的实际信息化流程和项目。

三、课程的实施手段

(1)模拟操作。建设物流模拟仿真实验室购置物流设施设备或模型,拍摄物流设施设备实物及体现物流信息技术的教学短片和图片,并绘制各类典型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的业务流程图,让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认识物流业务的全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软件操作。安装物流软件,将物流企业运作转换成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有了比较,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企业运作的过程和原理。

(3)虚拟企业。提供了现实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如真实写字楼、真实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配送网点,以及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铁路货运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大楼等众多场景及各种物流设施设备,如仓储车辆、集卡、恒温车、危险品车、RFID无线射频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系统设置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堆场码头管理等6大实训项目,近60个岗位,240多个子项目,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运作环境中,用近乎真实的设备,按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角色,对相关物流技能进行操作体验实训。系统采用了业界最流行的游戏操作界面,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让学生在类似游戏的轻松操作中,迅速理解并掌握各种物流操作技能。

(4)案例教学。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讲座,针对该企业的具体情况讲解分析。或者由教师事先设计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流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通过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走访物流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进行现场教学,融书本知识与模拟操作为一体,更加贴近实际,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

(6)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通过教师承接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可以实际锻炼学生的实战经验,较早接触物流企业信息运作的流程,可以为以后的就业实行无缝相接。

(7)课外提高项目锻炼。结合企业实际物流信息化的情况进行讲解,并把真实问题及整改方案作为课程设计内容,学生在业余时间为具体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设计不同的物流作业流程、实施物流信息化方案等。学生通过实际演练,能够做到先进性、实战性,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四、课程的实施结论

该课程建设着眼于学生就业岗位,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形成“企业参观认识实习+理论教学+校内虚拟实训(分虚拟企业、模拟软件和模拟硬件平台)+校外顶岗实训”的教学运行模式。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物流岗位获得真实的感受,并能够在不同的物流岗位中,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实施信息化的建设。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温景文.校企合作办学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2,(1):23-26.

[2]张朝辉,蒋玲娟.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1):34-35.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篇10

近几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专业设置和物流人才的培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是技能实践型的职业教育,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侧重于动手能力方面,实践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另外,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和用人单位对技能证书的要求增加了学生对考证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围绕物流专业的教学目标探索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之间相互关系,就成为目前中职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物流专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之间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学历证书(毕业证)是一种学历证明,表明受教育的程度,即“学”过什么;而职业技能证书是一种技能证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因为技能考证通常是由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试卷,试题范围广,知识覆盖全面,对考生的理论知识,甚至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较为全面,考试目的明确,但考试内容不固定,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也包括涉及实际的技能操作。以我校物流专业学生参加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物流员考试为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物流员考试包括三个模块,一是物流专业英语与计算机基础(公共模块),主要考查学生了解和应用物流英语术语,阅读基本的物流英语文献,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二是现代物流管理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流相关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认识;三是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流装备与物流技术的了解和运用原理。学生通过物流员的考前辅导和考试,熟悉了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和知识,认识了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同时了解了物流运作流程,从中初步掌握物流装备操作的技巧。例如,在物流装备与技术这部分考试中有这样一些题目: 1.()最适宜装运袋装货物。 A.平托盘B.立柱托盘C.箱式托盘D.滑片托盘正确答案是选择B。 2.()用于需要低温管理货物(食品、医药品等)的运送。 A.托盘B.滚轮保冷箱式托盘C.平轮保冷箱式托盘D.保冷箱式托盘正确答案是选择B。 3.()是专用于运输需要保持一定温度的冷冻货物或低温货物的特殊集装箱。 A.运输集装箱B.杂货集装箱C.散货集装箱D.冷藏集装箱正确答案是选择D。 虽然这些只是简单的单项选择题,表面上是一些书面表达的题目,但是学生能否准确作答,表明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准确把握好不同类型的货物应该选用什么类型的物流装备。熟练的实操技能,往往都是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只有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同的情况,你才能迅速地判断应采用什么方法或设备协助解决。尽管理论不一定适用所有的实际情况,但毕竟理论是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来的。职业技能证书正是实际操作融入理论知识中的一种体现,虽然不是每个具有熟练技术实操能力的人员都具有职业技能证书,但至少具有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其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涌入社会,用人单位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真可谓是“眼花缭乱”。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该如何在这些高学历人群中发挥优势脱颖而出呢?这除了是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要知道“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对于物流领域的职位,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岗位大部分是仓库管理员、理货员、拣货员、信息员、叉车司机等。为了适应物流企业对就业者要求的需要,中职物流教学基础课应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课则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岗前的实际操作,同时,为了对学生技能实操能力有一个综合的评定标准,需要将考取职业技能考证列入到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并将中职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得学生毕业前能获得实操技能的资格肯定,毕业后可以顶岗工作。 因此,为建设好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并且能增强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技术操作能力,推动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影响中职物流专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职业技能证书的认证机构繁多,证书发放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职业技能证书的权威性 当今社会中,开展物流职业技能认证的主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物流师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开展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物流师认证。面对着众多的认证机构开展的职业考证,认证标准不一致,部分认证机构收取的费用较高,但考试标准较低,只要付钱培训和参加考试,就能够获得证书。也有一些难度较高的,考核要求也比较严格的。而物流企业对于这些单位或协会认证的证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可标准,甚至不了解哪一个认证才是权威的。面对这种情况,物流专业学生选择适合的认证机构参加考试成为了考前应该深思熟虑的重要问题,对中职物流专业学生考取技能证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二)学生对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校对学生职业技 能考证的重视不足,鼓励不足,组织不够很多中职学校在开设专业时,并没有及时将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考证列入专业建设计划中,使得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考证的实施滞后于专业发展的进程。以我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物流专业学生技能考证情况为例,我校在2004年开设了报关专业,第一年招生为一个班,约为71人,后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将报关专业改为现在的物流专业,每年招生为四个班,约为260人,并成为东莞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从2004年到现在,专业发展历程有6年多时间,但是直到2010年为止,除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外,学校一直都没有统一组织过该专业学生参加任何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使得就读该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定位很模糊,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动力严重受挫。#p#分页标题#e# (三)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相关课程的开展没有结合实操教学课程,专业教师缺乏实操经验,使得理论脱离实际 由于目前的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的考试形式大多数是采用纸质笔试或上机考试,所以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在开设物流职业技能考证相关课程时,都是以理论课堂为主,只是穿插极少部分的专业技能课时,甚至是完全没有专业技能课,严重地偏离了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本质。要知道职业技能证书是一种职业技能的认证考试,是验证考试者对技能掌握的程度;接受职业教育并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的人员,应当标明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适应性和可用性。所以考核的内容中除了包含了基础理论知识,还涉及到部分技能操作知识。如果将考证的相关课程单纯以理论的形式进行讲授,没有结合实际操作,那学生只能是对知识“死记硬背”。对于原理和概念性的知识能够采用这样的方式,但是对于技能操作性的知识来说,那只能是凭空想象,不切合实际。尤其是中职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程,因为其具有相当的技能实操性。举个例子来说,物流员考试三个模块中的物流装备与技术部分,该课程包含有很多物流专用设备的内容,如叉车、货架的概念与分类等,单单以叉车的分类内容为例,叉车按结构特点划分,可以分为平衡重式叉车、前移式叉车、侧面叉车、插腿式叉车和回转式叉车,不同类型的叉车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使得其适用的环境也会有所不同。作为中职学生,不但需要了解其结构特点,还需要掌握其驾驶的方法,熟悉其使用的范围。如果单纯以理论授课的方式,那学生只能做到片面地了解其结构,绝对不可能完全理解不同叉车的使用范围及驾驶的方法。所以在开展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相关课程时,如果将考证课程脱离实操课程来开展,那会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理解受到某种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考试,也不利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三、实现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相互融合的方法 (一)职业资格证书必须与职业需求或行业岗位需求 密切结合,规范职业技能证书认证的标准,确保证书本身的质量,使得职业技能证书在社会和行业上更具有权威性 由于职业技能证书面向的群体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大量的在职人员或工作之后经过培训希望转换工作岗位的人员,使得职业技能证书的认证就具有了市场性,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国家各部委、社会的培训机构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职业资格认证,造成了就业市场上职业技能证书混乱的局面,也降低了职业技能证书的权威性。 在职业教育中,如果学历证书(毕业证书)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来颁发,那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应由行业主管、协会和国家相关劳动主管部门联合来进行认证,那物流职业技能证书的认证就应是物流行业协会及劳动保障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应该联合起来,根据国家教育v方针、政策,开展物流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统一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同时,统一制定出规范的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和行业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技能证书认证。 (二)学校重视学生技能考证———从学生入学开始,树立“双证书”的学习目标中职学生在入学前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的,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语、数、英、生、物、化和历史、政治,所以对职业教育根本一点认识都没有,往往很难适应或者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中职的学习,尤其是专业课方面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以致学习变得松散颓废。而且中职学校考试较少,试卷基本上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题,题目大部分来源于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难度较低,考试很容易过关,造成学生学习没有压力,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中职学校应该在物流专业学生入学时召开专业介绍会议,向物流专业学生们介绍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让物流专业学生了解自己在中职三年的学习中需要完成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明确物流专业学生除了需要努力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取得毕业证书外,在毕业前还需要考取的公共技能证书(如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和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如物流员证书),让他们对自己三年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树立好学习的目标。 (三)根据社会和行业的需要,结合物流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调整并完善物流专业课程的规划,建立物流实训场所,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使得职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有效接轨 首先,中职学校应该对物流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物流职业技能考证的认证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从宏观上调整专业教学规划;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时应考虑职业技能考证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要将实际操作融合到理论教学中,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在开展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多采用影像资料、模型介绍等图、文、物并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流作业流程,初步认识各种工具和设施。同时,学校应增加投入,建立与物流实训教学配套的实训场地,为任课教师提供相关设施,使得教师们将实操环节加入理论授课过程中成为可能,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训练,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学会操作常用的工具和设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 其次,由于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物流业使得相当多的中职学校都增设物流专业,对物流专业教师的需求一下子激增,但大部分的物流专业青年教师均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具备动手能力,教学中根本无法将理论联系实际操作,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更不用说提高技能。同时,对职业技能考证欠缺经验,不了解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不熟悉职业技能考证的考试形式等,根本无法对物流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证作出有效的辅导,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鼓励物流专业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计划的实施。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技能水平是关键。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建立一支过硬的实操型“双师”教师队伍。#p#分页标题#e# 为了更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建立校企合作,为专业课教师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 通过和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专业课教师创造机会定期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跟班研讨,到一线了解物流各环节的工作流程,熟悉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行业发展的动态等。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让专业教师能将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体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距,使得物流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有话可说”,能用真实地例子讲授每个知识点,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2.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并不仅仅考学生,其实也在考教师。学生要通过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那必须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那在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考证的辅导,同时还要将实际操作技能融入课堂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顺利通过考试。这都有赖于专业课教师对职业技能考试的考试大纲要求的清晰理解,重难点的准确把握,考试题型的熟练认识。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组织学生参加考试前,先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要求专业课教师参加该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该专业职业技能考试的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人们常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上述的思考和分析后,我认为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应该联系社会与行业的需要,结合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以考取物流职业技能证书作为目标,促使中职学生在中职三年学习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成为适合社会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