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07-27 17:01:00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1

只有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学习、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工作技巧与岗位要求。而现阶段很多学校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课程体系延用着传统的章节教学,这种课程体系按照章、节进行教学内容的序化和安排,知识的学习被割裂,学生虽然学习了每一部分的知识,但知识是零散的,不能有效的将所学内容连接起来,不仅无法对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形成系统的整体认识,而且无法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流程以及各分流程是如何衔接的,无法掌握企业实践的工作特点,这种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养成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特征

1990年管理大师哈默将Reengineering引入企业管理界,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其认为市场中的顾客只注意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企业的各种流程通过创造而产生的,因此企业应该从顾客出发,从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出发,来设计我们的工作流程。流程化管理强调将企业所有的业务、管理活动都视为一个大流程,注重它的连续性,以全流程的观点来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观点,强调全流程的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打破职能部门本位主义的思考方式,将企业的各种流程整合起来,并且将流程中涉及到的下一个部门视为顾客,鼓励各职能部门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也就是重视顾客需要的价值。基于这种流程化管理的思想,笔者认为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强调从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流程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流程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作为载体,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序化教学顺序,以相关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原则,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安排。在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基础上,对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点以及各流程的衔接进行重点教学,帮助学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企业的实际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优点

(1)以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为载体,进行教学模块重新再设计,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对于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讲授企业内部各个物流流程的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知识,这样使学生进入实际工作之后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来理解工作,保证了学生的能力发挥,并给企业和自身带来更大的效益,这从根本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2)从企业物流管理的流程出发,打破传统的章节教学,分别按照供应物流管理流程、生产物流管理流程和销售回收物流管理流程的顺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保证了知识的连续性,使学生在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知识体系。(3)按照企业物流管理流程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工作岗位意识,向学生介绍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况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实际做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无论从知识上、能力素质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缩短进入企业的不适应期,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2

    按照我院对人才的培养定位,结合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模型,并能将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相关的工具解决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周期比较短,且物流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6],使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院校在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借助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条件[6],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强调与理论教学衔接的同时,重视技术工具的熟练使用,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7]。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可概括如下:①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方法、技术和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要点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具体步骤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相应的技术工具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③培养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与物流类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系统、全面和可行性为原则[4]。在结合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开展的实践教学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成功的实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我系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设计出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此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该课程的4大类实践教学项目和每类实践教学项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下面详细分析该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流程。

    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

    1.1实验类项目与内容配合《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设计实验、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和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实验等。这些实验类项目可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4]。关于前三个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所用到的实验技术工具可详见相关文献[4,8]。下面以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和实验内容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有:①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三种典型移动方式的特点;②掌握不同移动方式下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能绘制加工示意图;③掌握含运输时间的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生产周期公式的推导;④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的算法流程,能够设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计算生产周期,而且能精确绘制加工和搬运甘特图。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包括:①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WindowsXP;②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③程序算法流程图设计工具、加工与搬运示意图绘制工具:MicrosoftVisio2003;④报告撰写工具:MicrosoftWord2003。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①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在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让学生推导含运输时间的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②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形绘制工具,完成实验背景资料中生产周期问题的计算;③分析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的算法流程,并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数据有效性验证符合规范要求),用②中计算出的结果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④利用开发的程序,绘制背景资料中可行方案的加工与搬运图形,并借助该图形分析最少的搬运次数。

    1.2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设计考虑的要点是强调学生能有效利用理论教学所学到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突出学生在调查中自主参与、与人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查分析类项目主要包括: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和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等。

    ①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战略的相关内容,并掌握该企业制定战略的相关过程。项目的内容是调研某企业的物流战略,并对该物流战略定位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案或建议。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物流企业或者有物流战略的生产企业,分析目前该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采取的相应企业战略;针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该企业物流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层次和作用,并分析该物流战略定位的合理之处以及不太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本组认为合理的物流战略方案;针对本组的分析和设计结果,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的建议,之后改进相应的方案,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物流战略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

    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实际应用,对于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利用Excel工具进行求解计算,并能对应用不同供应选择方法得到的优质供应商做出评价,分析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的内容是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并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查阅相关材料,选择一个综合多种因素供应商选择的案例,案例中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基本指标至少要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提前期3个基本因素,其他指标可能会涉及交货可靠性、技术水平、售后服务、地理位置等,同时案例中要有每个供应商对应指标的相关数据(或者在本地选择一家生产企业调研该企业在外购某种零件或部件时,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并获取各对应指标的实际数据);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其中至少要用采购成本比较法和TOPSIS方法,考虑实际情况可以再利用AHP和ANN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在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时,利用Excel软件完成求解);最后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每个小组将上述分析、设计和对比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

    ③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在库存管理与控制中采用的方法。项目的内容是选择当地一家小型生产企业,对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订货量的确定、订货时间的确定、安全库存的确定等,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调查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小型生产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物资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给出本组的改进建议;针对本组的分析结果和改进的设计方案,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和方案设计的建议,之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对于涉及用EOQ模型或其他控制模型计算的内容,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清晰的结果,做出规范的图和表。

    ④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项目的内容是调研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其中,包括分析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效益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调研分析报告。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3

关键词:运输管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接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22-02

一、引言

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物流工作者具有从事其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物流企事业单位招聘、录用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家职业证书制度作为其一项重要内容必将成为劳动者就业的门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制定的,它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其认证考核与鉴定方式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参考依据。《运输管理》课程是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确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它是针对物流运输相关工作人员,从事不同运输方式下货物托运、合同签订、运费核算、单证制作、单证流转、货物跟踪、货物交付等工作,解决物流运输过程中实施运输计划所涉及的货物的接、转、发、交等问题而设置的课程。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运输管理》也是物流师所应具备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对高职院校《运输管理》教学方面的理论探讨较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管理》教学内容项目化;二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运输课程开发与设计。而针对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与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物流市场及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以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为基准,合理设置《运输管理》课程的典型学习任务,探寻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运输管理》之后,能够掌握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基本概念,明确运输的实质和工作要点,掌握运输的基本原则、常用操守和技能,为将来所从事的运输服务、国际贸易、第三方物流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输相关工作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要求

为了使物流专业运输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证书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吻合、教学方案与不同等级的职业标准相对应、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与座谈会,组织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对运输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针对岗位进行工作过程剖析,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构建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的学习内容。

1.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将物流行业运输方面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了整理,归纳出典型的工作学习任务(主要包括:不同运输方式单证的处理,不同运输方式交通工具的选择,运输作业及过程的跟踪,运输调度安排的执行等)。

2.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运输管理技能要求介绍。物流师是专门从事物流行业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从事供应、采购、运输、储存、产成品加工、包装、回收的安排和物流相关信息的处理等工作的人员。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的技能要求中分别对运输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具体如下页图1。

3.运输课程内容与行业就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运输管理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运输作业―>运输执行―>运输管理为总线,以行业企业调研为依托,提炼出运输作业及过程的跟踪、运输方式与交通工具选择、运输调度及运输路径优化、运输商务管理、处理单证处理等一系列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结合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中对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三个不同等级的要求,总结出各个层次需要的学习任务(如:运输概论、五种运输方式的组织与管理、不同运输方式费用的计算、联合运输管理、运输计划编制与调度安排、运输市场管理、运输成本管理、运输优化等),这些教学任务可以根据不同院校培养目标中不同的要求,再进一步的细化,制定满足符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学习内容。

三、总结

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从实质上反映了不同工作岗位对课程结合的要求,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关键。将行业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列入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要学的知识,明确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宜彬,于蕊,薛彦登.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资格和专业教育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220-221.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4

【关键词】 药物流产;安全隐患;预防

潍坊市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自2004年开展药物流产以来,共收治孕妇306例(表1)。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在实行药物流产的过程中发现,因为部分患者对药物流产的认识不足,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心理承受能力等原因,使这项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孕妇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药物流产的效果观察

1.1 服药方法 息隐(米非司酮)25 mg×6片,早晚各一次,早1片,晚2片,一共两天。米索(米索前列醇)0.2 mg×3片,第三天早上一次服。注意事项:服药前后2 h内禁食水;每两次服药间隔12 h;如发生吐药,要及时补服一次;如发生腹痛及阴道出血,应及时去医院;服用米索要到医院观察;保留阴道排出物,请医生检查;服药开始后,一定有人在身边或者身边有电话等一些安全救护措施。

1.2 效果评价方法 (1)完全流产:用药后自然排出胎囊或虽未见明确胎囊排出,但B超、血或尿HCG证实已完全流产,阴道出血自然停止并转经者。(2)不全流产:用药后未见胎囊排出,B超证实宫腔内仅为残留物而刮宫或已见胎囊排出;随访中因出血过多、出血时间长、血、尿HCG迟迟不能转阴,或第一次转经出血多等种种因素而行刮宫者。(3)失败:用药后8日内未见妊娠物排出,B超证实宫腔内有完整胎囊或有胎芽、胎心搏动,最终用负压吸引终止妊娠者[1]。

1.3 流产效果分析 见表1~3。资料显示:完全流产比例为91.8%,不完全流产比例为4.6%,失败比例为3.6%。效果满意。表1 妊娠次数与流产效果表2 婚姻状况与流产效果 表3 年龄情况与流产效果

2 药物流产易出现的问题

(1)不按医嘱服药,影响流产效果。有时因为个人的疏忽;有时因为不重视,没有在医生监护下服用米索。(2)隐瞒孕史,导致治疗不及时。例一孕者17岁,学生,隐瞒其一年中第三次流产的历史,在流产失败实行刮宫术时,因子宫内膜变薄、宫腔粘连引起大出血,由于处理及时,未引起更严重的后果。(3)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接待流产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对于流产者,无论是否有过流产经历,流产对她们都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容易增加她们的不安,甚至增加心理压力,对顺利流产以及产后恢复,都会产生负面影响。(4)流产后担心被人觉察,常有流产者不吃药、不休息、不按时复查,导致子宫复旧差、感染,或者大出血。这样的情况常见于学生、打工者、未婚者。她们多数是利用周日或者长假,进行药物流产,这样才不容易被家长、朋友、同事发现异常。

3 药物流产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对药物流产认识不足,所以常常把它当做是终止妊娠的最佳选择,也成为不积极采取避孕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况。

3.1 药物流产不良反应少,不损伤身体 很多人误认为,药物流产不伤身体。所以,在流产后,她们并不注意休养和治疗。其实,只要是流产,不管手术刮宫还是药物流产,除了对肉体上的损伤外,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对人体的伤害也是难以觉察的。简单地说,经过正常妊娠的分娩,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机体的每个系统都会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流产是对妊娠人为的中断,机体要紧急应对这个变化,就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突然改变,这对人体隐性的打击是很大的。药物流产的不良反应最小的也容易引起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月经量增多。

转贴于

3.2 药物流产轻松、可靠 有这种认识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药物流产有严格的禁忌证,不是每个妊娠妇女都可以做的。在施行药物流产前,还要进行血液、心电图、B超等检查。它适用于早孕7周以内、子宫极度倾曲、近期做过剖宫产或有人工流产史以及对人流有恐惧心理者。而年龄超过40岁、宫外孕、带环妊娠、心肝肾及肾上腺功能不全、青光眼、哮喘、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者,都不宜采用药物流产。并有20%或失败的可能性,一旦失败,就要实施刮宫术。和人工流产一样,药物流产也要进行休息和药物治疗。所以,药物流产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3.3 药物流产无疼痛,简单易行 这种认识,是很多人选择药物流产的理由。统计显示,95%的药物流产者,感觉疼痛;8%的人认为疼痛难忍。初次药物流产者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买了药物、吃下去,胚胎自然就排出来了,好像来了一次月经一样简单”。甚至,不按医嘱服用消炎药、促子宫复旧药、不重视休息、不及时复查等。最终导致感染、大出血、不孕等严重后果。这样的人群中,以未婚者居多。

4 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从药物流产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认识误区中,不难看出,在施行药物流产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流产不全或者失败,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对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在一定时期里,最大限度地降低流产者的心理压力,保证了其人身安全。(1)治疗程序、工作制度、服务承诺“上墙”,加强医护与流产者的相互监督。这样能有效防止医护人员工作不细致,排除医源性事故隐患。(2)耐心地讲解,增强流产者对药物流产的认识。针对那些妊娠知识不足的流产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她们讲解,少用或者不用医学术语,矫正她们对药物流产的不正确认识,以引起重视,降低后遗症的发生。(3)提前发放自编的知识手册。给每位流产者发放知识手册,并要求他们仔细阅读。其中包括有关药物流产注意事项、急救电话、求助方式等。(4)认真严格地签订手术协议书。这是维护医护与流产者权益的一份法律文书,也是日后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双方都要严肃对待。(5)重视心理辅导。药物流产过程中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临床护理方案能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利于提高药物流产效果[2]。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护理程序,遇到特殊孕情的流产者,实施特殊的护理措施。另外,我们设立专门观察室,减少环境影响,降低流产者的心理压力。(6)专人负责,及时回访。为了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增加流产顺利进行。我们建立健全了登记制度,派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对没有及时来医院服药、复查的流产者,进行联系、回访,确保她们的身体安全。采用这样的工作方式以来,已经有效的治疗了9例不全流产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5 小结

根据笔者对306例药物流产者的观察护理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对待流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矫正孕者的认识误区,及时观察并正确处理出现的症状,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干扰,就能降低流产对身体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障流产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5

为了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本学期末,由学校统一安排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进行实习。我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物流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运营管理,增强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内容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对这一物流形式学校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给我们一个更广泛的了解机会,软件中分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运输中心、四个角色来模拟现实的物流公司在一个模拟的市场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学生成立物流单位,各单位在同一市场下竞争来完成订单。通过路线优化、运输陪送、仓储规划、危险处理,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由教师控制和调整市场环境的各种因素来增加各物流公司操作难易度来增强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更好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实际所学的物流知识相结合。

1.系统基础知识了解:通过对机房里计算机中物流实训上机手册的阅读,基本了解上机模拟实训的步骤,流程,各个只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与操作。

2.业务流程:

公司总经理:合同管理、总经理通过系统中合同的招标进行报价,若中标可对合同签订。订单的受理;针对系统发放的订单(托运单,发运单)进行接受或拒绝处理,并把信息发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对订单进行处理。物流设备管理;首先要租借,自建,购买仓库将信息发于仓库中心进行仓库分配,购买或租借卡车,招聘司机,车,搬运工等。还要开通各种运输路线。进行财务管理。

调度中心:对总经理发送过来的货运单,托运单进行处理,对货运单进行补货将货源信息于仓库中心进行补货,对托运单进行暂存入库或直接生成运输单将信息发送至运输中心,另外调度中心还担有信息查询、风险管理、报表、财务结算等职能。

仓库中心:首先对总经理发送来的仓库信息进行仓库设定、对调度中心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入库操作(入库通知-运输单确认-入库卸货-开具入库单)、出库操作(出库通知-出库备货-运输单确认-出库装货-开具出库单-发货)、另外还但当这货物存放、拣货装配、货物移库、库存查询、仓库盘点、增值业务、财务结算、报表统计等工作。

运输中心:对调度中心发送的运输单处理、车辆管理(是否要采用其他公司的回程车)、当所用的车源不足时向总经理请求购买或改变运输方式。对司机管理的要认清是否有相匹配的司机,车辆提醒、风险管理、报表等。

实训小结:

经过这几天对物流管理上机模拟软件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流工作的复杂性,但在在此实习中充分了解物流企业相关的运营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运作方式,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增强我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切身体会到工作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针对这些操作每天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发现了不同的问题,使我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训感受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6

[关键词] 快递 标准化管理 现状及策略

物流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为了提速快递运作效率,都积极致力于建立现代物流标准化管理系统。

我国快递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快递业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更是相对落后于快递业,影响了我国快递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快递系统之间以及与国际快递系统之间的兼容。

一、我国快递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现状

1.什么是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流通业现代化的基础。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标准化可以加速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极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标准化不仅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我国物流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更要注重物流标准化的问题。物流标准化包括物流软件、硬件的标准化。硬件标准主要是指物流运作过程中相关机具、工具的标准及配套标准,从一个作业流程到另一个作业流程衔接的标准,物流仓库、堆场、货架的规格标准、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硬件配置的标准等;软件标准是指物流信息系统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标准,物流管理、操作规程等。

2.我国快递企业的物流标准化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和快递业务的需要,快递的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在统一的品牌下设置组织机构,包括机构名称、岗位编制、职责的标准化,企业的标识、着装的统一等,还有规范的目标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制度。②物流业务的标准化:包括有关快递专业物流术语、业务种类、服务内容、计量单位、客户服务合同、物流单据、标签、业务流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化。③物流网络的标准化: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设立原则、选址、规模、设施布局、设备配置、标识的标准化,车辆尺寸、载重量、车厢标识、包装、运载容器、装卸搬运工具等的标准化。④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客户编码、货品编码、容器编码、储位编码、订单编码的标准化,物流信息系统文件格式、数据接口标准化等。

目前,我国快递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和体现在在快递操作流程相关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快递各个站点及集散中心的流程操作按统一标准来进行,即SOP(标准化作业流程)。SOP,英文意思是“STANDARD ORPERRATIONPROCESS”,可以理解为标准操作程序,也可以称为标准化作业流程。我查了很多资料,只查到了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下的定义。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下的定义是“对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先后顺序、内容和要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称为工作程序标准。工作程序标准是工作标准的一种,其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条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求得最佳工作秩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标准操作程序”这个概念强调的是标准的程序,而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的定义更强调的是标准和规定。因此,我们可以把SOP定义为“达到了工作程序标准要求的程序或流程。”

我国一些快递企业通过了SOP,它的整个操作流程如调度、取件、站操作、集散操作、派送等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制定了标准规程,快递操作的工作人员如客服人员、调度、递送员等也都规定了统一的操作规范和作业要求,不仅如此,许多快递企业在邮政编码的正确书写、快递服务人员的着装、操作区域的安置、安全监视系统、派送车辆的标志、检修维护、取件派送的管理要求、递送员出车、取件、理货、交接、信息的发送及接收、分拣、装袋等涉及到快件流转的方方面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标准的制定,为企业进行有效地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操作标准的制定,微观上使公司运作更加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货物、人员及车辆的安全性,使公司以统一形象、标识和服务规范面对客户,提高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宏观上起到了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开拓了市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规模效益等作用。

标准的制定不一定代表标准执行的到位。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企业中存在草草行事,走形式,不照章办事的现象,没有起到实质作用,经常发生不按标准操作的现象,致使快件丢失、延误经常发生,为公司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存在物流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淡薄现象,有了标准也不认真执行,对企业标准的实施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有“人治”而非“法治”现象。实际上,标准的知识应该当成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必修课,在思想上树立企业标准就是企业的法规,必须严格自觉遵守。企业管理者更应该是物流标准化管理的内行和支持者,只有增强全员物流标准化意识,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秩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物流标准化管理思想和制度宣传贯彻不够,致使部分管理人员和职工对标准化建设作用认识不够。管理人员对物流标准化作用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甚至不知道物流标准化到底是干什么的,对物流标准化的认识上不去,甚至错误地认为物流标准化会约束企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难以得到提高。相对来说,快递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而他们直接面对的就是顾客和操作的货物,如果他们对物流标准化作用缺乏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直接影响的就是顾客满意水平和货物操作质量的降低。

(3)标准实施组织执行不力,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够。标准化的建设并不是把相关的标准化制定好了就完事大吉了,标准化的组织执行和监督反馈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否则一系列的条文和标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丝毫起不到它应该有的作用。

二、我国快递企业标准化管理优化策略

1.转变观念,找准定位

所谓改变观念,就是提高大家对物流标准化管理的认识,不要以为标准化管理就是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事,事实上就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标准的制订、修订要靠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各专业部门共同完成,靠广大职工共同遵守。同时,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法制观念,把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当成法律的要求,把企业标准化工作当做企业完成发展战略目标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从而使企业领导从支持转变为积极推动;同时,引导员工理解,学习和执行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使员工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参与。

所谓找准定位,是指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不仅包括一定时期内标准体系应有的标准,还包括待定、修订的超前性发展的标准,是企业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话动。它不仅为开展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人员使用标准化提供了方便。可以说,一个不断完善的标准体系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佐证。

2.建立健全物流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加大物流标准化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企业物流标准化体系:建立企业合理的标准化组织结构,根据管理要求,制定适度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系统全面审核标准的全局性和协调性,克服就事论事的现象;采取合适的策略保证标准的有效实施,突出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任何管理制度不管优劣,只有全面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才能实现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一个标准制定出来,如果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而落实不到行动上,都只能是一纸空文,是不会发生任何作用的。因此,只有通过贯彻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的作用和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3.加强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

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执行好坏,直接影响到操作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企业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只有及时配备了标准并严格执行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才能确保操作货物的流转质量。通过监督,一方面可以及时处罚违反标准的行为,另一方面可迅速反馈标准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如果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放任自流,不去监督检查,标准的贯彻就可能走样和流于形式,即使有较高的质量和较高水平的标准,也不会完全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只有对标准实施严格的监督,才能保证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所以,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以一系列制度加强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并对标准实施进行严格的全过程的监督,才能保证企业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

总之,我国的快递企业必须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快递从业务人员物流标准化意识,以有力措施保证标准化组织执行和过程监督,只有这样,我国快递企业物流标准化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其规范企业流程、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茹宜红:《物流学》铁道出版社2003.4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7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对这一物流形式学校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给我们一个更广泛的了解机会,软件中分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运输中心、四个角色来模拟现实的物流公司在一个模拟的市场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学生成立物流单位,各单位在同一市场下竞争来完成订单。通过路线优化、运输陪送、仓储规划、危险处理,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由教师控制和调整市场环境的各种因素来增加各物流公司操作难易度来增强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更好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实际所学的物流知识相结合。

实习过程:

1.系统基础知识了解:通过对机房里计算机中物流实训上机手册的阅读,基本了解上机模拟实训的步骤,流程,各个只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与操作。

2.业务流程:

公司总经理:合同管理、总经理通过系统中合同的招标进行报价,若中标可对合同签订。订单的受理;针对系统发放的订单(托运单,发运单)进行接受或拒绝处理,并把信息发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对订单进行处理。物流设备管理;首先要租借,自建,购买仓库将信息发于仓库中心进行仓库分配,购买或租借卡车,招聘司机,搬运工等。还要开通各种运输路线。进行财务管理。

调度中心:对总经理发送过来的货运单,托运单进行处理,对货运单进行补货将货源信息于仓库中心进行补货,对托运单进行暂存入库或直接生成运输单将信息发送至运输中心,另外调度中心还担有信息查询、风险管理、报表、财务结算等职能。

仓库中心:首先对总经理发送来的仓库信息进行仓库设定、对调度中心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入库操作(入库通知-运输单确认-入库卸货-开具入库单)、出库操作(出库通知-出库备货-运输单确认-出库装货-开具出库单-发货)、另外还但当这货物存放、拣货装配、货物移库、库存查询、仓库盘点、增值业务、财务结算、报表统计等工作。

运输中心:对调度中心发送的运输单处理、车辆管理(是否要采用其他公司的回程车)、当所用的车源不足时向总经理请求购买或改变运输方式。对司机管理的要认清是否有相匹配的司机,车辆提醒、风险管理、报表等。

实习小结: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8

实习过程:

1.系统基础知识了解:通过对机房里计算机中物流实训上机手册的阅读,基本了解上机模拟实训的步骤,流程,各个只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与操作。

2.业务流程:

公司总经理:合同管理、总经理通过系统中合同的招标进行报价,若中标可对合同签订。订单的受理;针对系统发放的订单(托运单,发运单)进行接受或拒绝处理,并把信息发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对订单进行处理。物流设备管理;首先要租借,自建,购买仓库将信息发于仓库中心进行仓库分配,购买或租借卡车,招聘司机,搬运工等。还要开通各种运输路线。进行财务管理。

调度中心:对总经理发送过来的货运单,托运单进行处理,对货运单进行补货将货源信息于仓库中心进行补货,对托运单进行暂存入库或直接生成运输单将信息发送至运输中心,另外调度中心还担有信息查询、风险管理、报表、财务结算等职能。

仓库中心:首先对总经理发送来的仓库信息进行仓库设定、对调度中心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入库操作(入库通知-运输单确认-入库卸货-开具入库单)、出库操作(出库通知-出库备货-运输单确认-出库装货-开具出库单-发货)、另外还但当这货物存放、拣货装配、货物移库、库存查询、仓库盘点、增值业务、财务结算、报表统计等工作。

运输中心:对调度中心发送的运输单处理、车辆管理(是否要采用其他公司的回程车)、当所用的车源不足时向总经理请求购买或改变运输方式。对司机管理的要认清是否有相匹配的司机,车辆提醒、风险管理、报表等。

实习小结: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9

关键词:建构主义;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引言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方面做出了精细安排,体现了国家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期望接受良好教育的意识日益增强,进而导致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量快速增大。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为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发展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决定》进一步指出,为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推进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相对接;必须推进教学工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必须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必须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必须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这个文件及时出台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

与其它传统行业相比较,物流是一个新型的服务领域。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物流行业的发展,2002年为了配合物流产业的发展,教育部把物流人才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2009年国务院把物流业列为十大调整与振兴产业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物流业顺应传统物资管理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物流规模和物流环境都有了长足进步,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尤为迫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相关专业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就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很多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韩洲雄等以其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经历提出了“一岗双轨三段四合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岗指设定一个“虚拟企业工作岗位”作为专业人才成长平台;“双轨”指通过“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个轨道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三段”:指上述两个人才培养轨道的体系结构。即课程教学体系由“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与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三个侧重点不同但又相互承接的课程模块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与专业综合实训”三个递进式的实训阶段构成;“四合格”指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综合能力考评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四个必备项目的考核成绩必须全部为合格及以上;仇荣国通过对高职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了高职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十维”一级指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学生家长、媒体和社会)和6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李铁峰认为,学院在响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育人理念,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二线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工学结合“二线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现实物流管理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主线,以“物流采购管理一物流仓储管理一物流运输管理”即现代物流企业工作过程为循环线,通过抓好校内学生课堂理论教学,有序实施“基于现代物流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循序渐进教学,完成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循环;通过学生校内课程专项实训、岗前综合实训等模拟仿真实训,利用校内“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模拟当前现代物流企业营运过程,完成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循环;通过学生校外毕业顶岗实习,进行现代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操作,完成校外毕业顶岗实习循环。但是,我们认为以上学者在探讨物流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方式方法上,停留在操作层面,缺乏对现象背后的理论机制层面的分析。同时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方面,很少有基于相关理论支持的表述。本文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托,深入探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以期在执行落实时,能找到扎实的基础和令人信服的理由。

2.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指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62)认为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主体需要在原来经验的基础之对新经验赋予意义而获得知识;另一方面,主体将获得的新经验融入到既有的知识体系,会导致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因此,如何减少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这是建构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设计作出了新的解释,以这种理论为基础,大量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设想,这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具有重大意义。李朝军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基于情景建构主义理论而将实践和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提出将学生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理念;职业教育教学应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职业环境。杨仲夏指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实践对于物流学科的教学,特别是高职物流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应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到具体的物流学科教学中,是物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理选择。其中提出项目教学法就是综合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教学尝试,强调的是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以下简称WBS),以课程教学要求为导向而对教学任务进行的分组,它把课程整体教学任务分解成较小的、易于管理和控制的若干子任务或工作单元,并由此组织和定义整体课程的教学范围。其中WBS是针对专业所对应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学习内容;基于这种工作任务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置于特定的工作情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为了解本专业工作的价值。冯海英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深入探讨了职业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指出教师应当扮演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和协作者、知识的产婆以及学术顾问四种角色。通过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阐明了教师在课堂中所发挥的积极主导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所指导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应该回归为: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精神,并对所学课堂知识的意义要主动建构,改变学生被动受教为主动求知。而《决定》指出: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专业教学标准应该以新形势下职业标准为准则施行与时俱进的改革。针对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型专业设置、新型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专业所学与职业技能要求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无疑地,这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探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作为新型的特色专业,其专业建设内容(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的设计等)应该要建立在具有指导意义的建构主义理论之上,以期达到《决议》对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高度强调职业性和应用型,它是着重以培养具有理论够用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企事业基层、面向第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为目标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被誉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因此物流人才数量需求及其技能要求给物流专业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诉求。目前,虽然全国有700多所大学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社会上仍旧呈现出各类物流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重点职业院校之一,GS是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比较早的院校之一,在物流管理的专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尝试和研究,我们以之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访谈,对以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3.1专业定位不明确

作为高职教育的物流管理专业的首要目的就是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宗旨,为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服务。因此,从专业定位上,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通过广泛调研本土行业企业发展,收集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再经过校内外各类专家的共同研讨来确认人才规格和素质要求,从而使得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按照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合本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毗邻大型工业园区,拥有大量的制造企业,需要企业物流管理类人才。因此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就是:第三方物流人才的培养。这是由校外企业专家和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共同讨论、论证,获得的人才培养的共识,并且每一学年至少举办两次专业建设的研讨会,一方面是搜集企业对物流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物流技术的最新发展前沿等;另一方面针对需求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就业所需要的技能提供针对性的训练。

3.2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化

由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举办的时间相对较短,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律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当前所使用的教材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所要求的内容,教材之间缺乏协调性、系统性,各科教材各自为政,造成许多教学内容大量重复,而且观点各不相同,学生感到茫然,教师感到困惑。一般地,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以采购管理、仓储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及国际货运的五大核心专业课程。就以这些核心专业课程为例,其中内容的重复尤为明显如:EOQ经济订货批量最初的引入是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然后在物流基础课程中再次出现,采购管理中单独列章陈述,仓储配送管理中的介绍也不能少等等。又如5种主要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洋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在物流管理基础、运输管理实务、国际货运实务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中都有涉及。这种重复的教学内容既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又使学生感到厌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合格物流人才的培养。

一般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设置了30多门课程,总课时在2400学时,要求所修学分达到135-140学分之间。但设计的教学内容或难度太大,或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很吃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造成设而不学、学而不精的状况。如其中的高等数学、统计学基础、物流会计等课程难度较大,涉及的物流行业实操内容较少,学生无法将课程与专业相结合,学起来兴趣不高,收获不大,甚至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

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探讨气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活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对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消除重复的教学内容,是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

该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跟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行家和专业技能高手共同组建物流教材的编写团队,按照物流系统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仓储保管、配送、信息7大功能要素,将所涉及的课程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形成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的课程主体。这对于基于建构主义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抛锚式教学方式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重视与爱好,提高学习动力,为提升专业素质提供保障。并且定期地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层层选拔大赛,然后再挑选出精英参加市一级、省级的物流行业职能大赛,并多次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为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创造“学中赛,赛中学”的交替模式。然学生体会专业技能学习的乐趣,更然教师体验建构主义教学方案实施的功效。

3.3师资队伍素质不齐全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设置物流管理作为一门独立专业。而要求高职物流教师具有物流多年物流行业工作实践、了解物流企业运作并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这往往是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要求的。事实上,多数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任教师都是从管理、会计、英语等学科转过来的,物流行业的实务经验较为缺乏。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中物流专业设置的快速兴起,导致很多的物流专任教师是直接从高校的应届硕士生转过来的,这种从学校走向学校的师资,由于缺乏基本物流业务如仓储、运输、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服务的感性认知,基本的物流单据运作流程都没有实际体验经历,导致相关的教学过程中讲解操作技能知识缺乏信心和底气,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由于物流专业范围广、业务模式多,既包含有企业内部的物流,又有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作业流程。如果全面了解物流各种情形的作业流程及区别,需要教师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了解物流作业的全局情景,同时也造成很多开发的实训项目与实训项目之间缺乏业务连贯性,难以和行业实际情况相吻合,自然培养的人才技能就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综合实训原本是将模块化的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体,培养学生对物流业务流程的宏观把控能力和操作技能,这无疑对教师的实践课程设计要求更高。例如,新型的物联网、云计算等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出应用,特别是需要对物流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具备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对于高职物流专任教师来说,首先应当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过程所传输的知识、技能必须能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提高作为建构式学习指导者的专业技能。通过围绕主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设计,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提高专任教师的物流专业知识的实践技能,该学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鼓励专任教师充分利用寒暑假的假期时间,深入物流企业的一线现场,考查和体验物流的操作过程,积累实践经验和教学素材;另一方面在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指导过程中,提倡跟踪管理毕业生的实践过程,同时将校内实训内容与校外实践的专业技能有效地对接起来,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零接触”的目标,即企业无须再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就可直接上岗工作,大大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对毕业学生素质的满意度。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本专业教师的思想认识逐步统一,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支事业心强、敢于迎接挑战的教学团队。

3.4实验实训基础不扎实

高职教育对物流管理人才规格培养的基本要求就是面向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从事物流管理及其一线操作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就明确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具体规定“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二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此可见,实验实训在高职教育中重要性。

由于提供真实工作现场为学生感受实践技能的要求,需要企业与学校进行大量的投入,并找到合适的连接点,这是所有高校开展实验实训所面对的难题。在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进行的实践教学都是采用模拟仿真性质的,但这并不能替代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现场、实际工作环境中实习实训所获得体验,尤其在对应职场的心理感受、责任意识、思维能力和处理各种实际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模拟仿真环境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实训基地建设要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做到完善配套,内外结合。

该学院在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和课程外的顶岗实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校内就课程的实践实训,除了进行必要的仿真实训,还购置了物流沙盘模拟经营平台。每一个学期在学院内举办层层的经营大赛的选拔,一方面完成教学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选拔出优秀队伍参加省内、国内的各类物流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对综合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物流操作技能。

创办校内学生物流公司实体运营平台,由学生组成管理团队完成校内所有快件、包裹的收发业务,为校内老师和同学提供物流服务。校外运输职能有专业的物流公司承担,该平台只负责校内的物流服务。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如何安排每天的收发工作、账务处理、成本控制;面对竞争采取何种营销手段(校内还存在其它物流公司形式)等,这些需要考量团队合作的能力、团队领导者的智慧。每一年为一届,每一届可容纳20个同学的业余时间的就业实习,每一个月可创造每人150-200元的收入。通过实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的能力。

这种由老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完全由学生组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工明确,为学生智慧的碰撞和激发营造良好氛围。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创建的学生物流企业的信息进行加工和选择,实施编码和整合,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的灵活运用。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篇10

物流教育中的技术知识镶嵌于实践活动中,根植于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中,主要是默会知识难以化和符号化。对于物流职业人来说,默会知识是物流职业能力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获得的部分,它通过职业人的行为物化在服务中,根本无法在书本中找到,只能靠个体在实践中摸索、领悟以及和他人在工作过程中随机地交流和切磋来获得。

中职物流仓储实训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物流业的工作中是最长见、最基本的内容,是一名初级物流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物流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养成起着关键作用。

1默会知识及其相关理论

英国学者波兰尼认为知识有两大类:一类是“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地图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ZW(]郁振华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5-46.[ZW)]”,波兰尼将其称为明述知识;另一类是“未被表述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ZW(]郁振华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6.[ZW)]”,这类知识被波兰尼称为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或内隐的知识,表现为我们自己的一种估的活动,它涵盖多种活动,比如身体活动、心智活动和言语活动。默会知识作为一种活动,是默会能力的体现。在认识过程中,默会能力的运用,就是默会知识。默会能力可以体现在身体活动中,但同时,它也主要体现了智力的各种机能,它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技能。

默会知识作为一种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定是实践活动中展现、被觉察和被意会的,而且不能为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通过学徒制传递。

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和明述知识是相对待的,但是两者不是截然相反的。默会知识是自足的,而明述知识则必须依赖于被默会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一种完全述知识是不可思议的。这表明,默会知识是明述知识的基础,一切明述知识都有默会的根源。

2中职物流仓储实训内容及默会能力分析

物流仓储实训不仅涉及对物流叉车的使用,也会涉及仓库库区规划、货位的使用、堆码、商品出入库、包装等基本业务。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其中有哪些默会知识。

(1)对物流叉车的使用。物流叉车的使用作为一种技能,本身就是一种默会能力,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货物的安全和人身安全。物流作业中的安全意识和对叉车的正驾驶方法也是默会能力的体现。

(2)对库区进行规划。怎么对仓库合理地划分,使各个区域之间工作协调?这需要分析能力、判断力和经验,后者就是默会知识,也是默会能力的体现。

(3)安排货位。如何对货位进行编号、对固定货物的货位、不固定货物的货位和分类固定货物的货位三种货位在实践工作中的使用,就是默会知识。这是对货位编码方法和原则的具体运用,对货位类型的运用,要结合不同企业以往的货物摆放经验、仓储规划理念等具体的情况,来具体对待。这是很特殊的活动行为,这是一种默会知识。

(4)堆码方法。如何做到货物在堆码过程中的安全、堆码得牢固美观,并且提高作业效率、根据不同尺寸的包装箱采取不同的堆码方法,这其中涉及堆码的技能、分析判断能力。毫无疑问,这是默会能力的体现。

(5)物流单据的填写。填写物流单证、能看懂物流单证、清楚物流单证的流转过程,是对物流单证的具体运用,是对单证的识别、填写方法、物流作业流程等综合性内容的融会贯通。当然也是对默会能力的体现。

(6)包装商品。对于不同类型的商品会选择不同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如何将货物包装得牢固、美观,又能节约包装材料,包装得松紧合适,这其中不仅需要对各种包装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需要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根据以上实训内容分析,中职物流仓储实训内容中,技能、判断力、理解力、领悟力等默会能力在产训中到处可见。

3仓储实训课的教学建议

有效地实施仓储实训课,在着眼于校内物流实训基地时,联姻校外物流企业,同时,实施“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31基于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创设默会工作环境

隐性知识是靠默会来获得的,它通常是与特定情境或环境关联在一起,因此不易传递或传递成本

很高。这时,创设默会工作环境就成了首选。默会工作环境是一种虚拟、仿真的准企业环境的工作环境,在这种默会工作环境中学习,可以将仓储实训中的默会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鞯荨PD诘牟执⑹笛凳业慕ㄉ韬筒贾茫?从场地的规划,到设备的采购,再到墙面装饰等方面,都要体现企业工作实景的真实性。例如:墙上张贴以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表现的物流企业的精神口号、工作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

32基于默会工作环境,实施默会实践工作流程

默会实践工作流程是将企业中完成一项具体的、典型的工作所经过的工作步骤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它要根植于默会工作环境。例如,设计包含物流企业实践工作流程的实训任务,将各种单一的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每一个完整的工作内容中体会工作的准备、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各种默会知识。

在这种默会实践工作流程中,再建立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的组织结构,比如小组分组制,学生个体或团队小组可以获得与现实相应的经验。在默会工作环境下,配以默会的实践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物流流程进行虚拟投射,建立学生可以感知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训练。

33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根据默会知识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通过学徒制传递的这一特点,中职物流专业可以实行“学徒制”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物流企业等场所,由物流企业的一位师傅带4~5位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来传授职业技能,学生借此观察师傅的工作细节、感受师傅的工作态度,培养自己的物流职业态度和素养,提高自己的物流默会能力。

34企业中的生产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