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十篇

时间:2023-07-18 17:36:50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1

一、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研究回顾

国内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代表作有以下成果:李少元的《农村教育论》、谈松华的《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马戎和龙山主编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24县调查》和《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袁桂林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翁乃群主编的《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四村为例》等等。可以说国内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还是较为丰富的。

1.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研究的进展农村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任平指出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教育正徘徊在“有为”与“难为”之间;[2]邓琴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3]李芳云的研究从经费投入、基础设施配置、农村师资配置方面剖析了农村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状。[4]

有的学者从功能论的角度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功能的弱化反映出农村教育现状的不容乐观。如曹晶的研究结果说明当前农村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越来越弱化;[5]谢俊红分析了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制约着农村经济增长。[6]有部分学者对农村地区特定研究对象的教育状况进行了研究。如董强等人对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进行了研究;[7]马洪江等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师生比偏高、软硬件建设滞后、三低一高现象进行了研究;[8]刘新科专门对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现状开展了相关研究。[9]

有的学者在研究农村教育问题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结合,如刘小锋等人运用公共物品理论,以福建省40个行政村为例,通过入户调查资料及数据对农村教育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农村教育供给陷入短缺困境的结论。[10]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村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秦玉友等人指出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的主要矛盾从扩大教育规模实现教育普及转向关注教育质量和有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竞争力。[11]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逐渐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此外,当前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如邬志辉等人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关键性、战略性的地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来评价、监测和指导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是非常必要的。[12]

2.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的进展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学界最关注的问题,这是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的学者所共同关注的。很多学者对当前农村教育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危害性进行了研究,如王文龙等人指出城乡教育差距的长期存在导致农村内部教育的分化,这带来了一系列恶果;[13]孙艳霞等人指出处于困境中的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14]

此外,也有学者如万运京从各个方面具体罗列了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5]有部分学者对特定的区域、对象的农村教育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毛书林指出发展西部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任重道远,仍存在历史、观念、体制和教师短缺等问题;[16]张西爱等人对海南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农村教育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17]对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视角是非常广泛的,有学者从教育政策、教育财政、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信息化等一些具体的问题着手进行了研究。如胡伶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18]张乐天指出,综观农村教育发展支持政策的实施,在看到它的积极影响和良好成效的同时,也须认识到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19]刘惠林探讨了我国农村教育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20]杨锦兴通过对广西贵港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的调查,从教育行政的角度对“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1]解月光等人对农村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2]

还有的学者如安晓敏、[23]李军对教育贫困、[24]教育消费等一些特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在研究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时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如秦玉友对美国、印度、日本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对这些问题予以关注和研究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5]武锐等人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中日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现状,梳理出了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的主要问题,他们指出我国的农村教育投资效率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26]

3.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综述

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学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较为丰富的。有的学者对现有的对策建议进行了反思,如杨挺等人指出当前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政策和建议大部分是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设计的,所以政策和建议的可操作性效果并不好。[27]很多学者对如何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其中既有偏向理论性的建议,也有偏向实践性的建议。如胡俊生等人提出,为了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顺应城市化潮流和民众意愿,实施农村中学由乡向城的转移;[28]陈旭峰指出农村教育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适时地开展分流教育;[29]杨志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探讨了我国农村教育的体系创新;[30]梅健等人指出政府在农村教育上的最大责任也是最大作为就是在全社会中进行一种价值引导。[31]有部分学者如毛书林、吴淑娴等人分别对中国西部、中部等相对落后地区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32][33]

在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上,很多学者借鉴了中国近代一些教育学家的的思想。如叶凤刚通过研究黄炎培的乡村教育思想得到了一定的启示;[34]刘小红等人指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35]刘河燕对当代教育家晏阳初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乡村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36]

此外,在研究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时,还有很多学者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如冯广兰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兴办农村教育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37]赵丹等人通过对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关于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分析了这些经验对我国中西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启示意义;[38]刘贤伟通过研究马来西亚农村教育资助项目,探讨了其给中国农村教育政策带来的启示;[39]解月光等人通过研究俄罗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意义。[40]

二、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研究的评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笔者发现以下几点:第一,学界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讨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留农论”和“离农论”,但主张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留农”的研究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主张“离农”的研究,在学界“留农论”占据着上风,这当然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存在很大的联系。第二,解读国家已有的关于教育的政策,可以看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也是定位在“留农”上,农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热爱农业,从小立志为家乡农业生产服务的学生,就是要培养为农村建设服务的人才。可见政府也表现出了极强的“留农”倾向。第三,已有的研究已经开始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开放的角度研究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系。第四,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现象的描述,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症结或原因作了分析与论证,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第五,在已有的研究当中,研究方法重理论研究,少实证分析,大多数文章是解释性,实证性文章比例较低,这也是农村教育研究不能走向深入的原因之一。第六,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在宏观的层面上来研究农村教育问题,也有少部分是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农村教育问题,但没有很好地结合宏观与微观的视角,降低了研究的说服力。第七,已有的对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没有很好地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这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说明与解释农村教育问题。

三、对农村教育发展研究的展望

1.今后研究的重点

对于一项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农村教育发展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笔者认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更加深入了解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只有在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对不同区域的农村教育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从而有效解决农村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第二,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积聚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是一种投入,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则是一种产出,研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以验证这种投入是否合理有效,从而可以为农村教育的改革提供方向。第三,比较不同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通过横向研究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总结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经验,为落后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的原则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国外农村教育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国外农村教育的政策、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教育结构、资源配置等情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当前农村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2.今后研究的难点

对于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如果要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问题,又要考虑社会变迁因素,难度是很大的。笔者认为最大的难点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教育地区差异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差异较大,即使在各个地区内部的农村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情况决定了对于农村教育很难有统一的模式,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这无疑是今后研究的一大难点。第二,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复杂。农村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潜功能,农村教育的作用很多时候是间接的,很难为我们所发现。教育投入的回报周期是很长的,在有些农村地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没开始显现,这些情况决定了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难度很大。第三,不同地区之间农村教育的横向比较很难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地区之间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决定了要在不同地区之间对农村教育进行横向比较的效果较差,很难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对落后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有限。而今后的研究如果想要通过横向比较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这无疑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借鉴国外农村教育经验要结合中国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国外农村教育的成功经验不能照搬到中国,而是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国外的成功经验也许在中国有些农村地区适用,而在另外一些农村地区则不适用。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这也是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面临的一个难点。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机构 金融机构 建设发展 农村建设

在现今农村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当中,很好地结合发展的实际状况,并且深入地对机构的主要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紧密地结合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而逐渐地进行相关的科学并且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和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实现相应经营目标以及不断的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在,并且,也是其必然的选择。农村的金融机构,需要很好的在现今新农村的建设环境当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路径的选择以及相关创新,力求寻得更好的发展,并且为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作出努力。下文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层层深入,着重的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之下相关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动因、加快金融机构创新的基本方向以及创新的路径,为相关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新农村建设之下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动因

(一)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激烈竞争的一种客观需求

这一点是我国现今新农村建设当中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根据相关的规定和协议,相应的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地开放过程中,大量的外资金融则正在不断地涌入到我国的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之中,对我国原有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而相关的外资金融机构,则普遍使用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更加专注于产品的设计、服务以及相关的市场细化、服务类型之上的差异化等等,在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中,逐渐地取得有利的地位并且获得相关活动的主动权。虽然,就现今而言,我国的农村中小金融结构所涉及到的深度以及广度等,还不是非常的明显,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我国最具有潜力的一个金融市场,相关的外资企业延伸至农村的机率,也在不断增地大当中,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形成一套全新的系统和体系,对金融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农村之内的相关商业银行,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同时,积极地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尽早的做好准备,力求将来可以从容地进行应对各种挑战。就国内目前的金融行业来分析,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个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地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积极地进行相应的重组工作,加强业务之上的合作以及产品的创新,不断地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够从综合性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对当前的压力和市场形势。国内的股份制银行,现今也在不断地崛起当中,邮政储蓄银行的相关改革重组工作,以及民营银行的不断增加,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是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力和威胁。所以,如果在现今的形势之下,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不转变相关的观念,不对原有的制度以及产品服务等进行必要的创新,而是墨守成规,那么必然会在将来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当中被淘汰出局。

(二)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满足相关客户要求的一种客观需求

金融的创新,也是现今形势之下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和品质、满足相应的客户需求的一种必然的路径。客户,可以说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上帝,或者可以说是其衣食父母,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来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关的客户,对于其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等,也有着多种多样的需求,并且逐渐地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趋势。对于现前的这种情况,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则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的服务以及产品的质量,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才能够最大限度之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适应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一种客观需求

金融创新,也是我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不断适应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适应时代的进步的一种客观上的需求。当前,以实施相关的农业经济结构为主要的战略性思想,并且不断的调整相关内容为主要建设发展标志的农村经济建设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时期,相应的改革内容,也在不断地深入过程当中,农村设计的相关经济环境,也在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样的情况,也就必然的会对农村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带来一定的影响。服务的需求,也会逐渐地呈现出来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并且,从客观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还需要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工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产品等方面,不断的进行改革或者创新,来更好的适应现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相关事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深化金融改革的一种客观需求

就当前而言,创新是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并且,还需要不断地满足其中的产权关系,逐步地强化约束机制,不断地增强服务的基本功能,并且,国家和政府,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支持工作,地方政府,则需要针对总体的要求和目的规划等,进行明确的负责。其中的目的,就是要强化相关的法人治理、明确责任制度、明晰相应的产权关系,不断地加强为“三农”进行服务的功能和水平,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不断地促进和推动城乡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需求,而这也就需要客观之上针对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理念创新的加快、金融服务的增强以及金融科技的革新。同时,还需要加强金融产品等的创新脚步,并且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不断地增强“三农”的实际功能,从而达到改革的相关目的和需求。

(五)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一种客观需求

在金融的竞争当中,相关的金融机构经营的内容以及其产品的结构等,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特点,就可以在客户的心目当中,树立一个具有特点的形象,同时,也就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之上赢得客户的信任。在当前的形势之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实际水平。例如中国银行,就凭借着外汇经营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全球性的网络连接,逐渐地成为了我国外汇企业产品以及相应业务的首要选择。同时,建设银行,也在进行相关的体系建设和组织结构重建之后,让相关的体系建设内容和基本的指导观念深入人心,在加强了自身竞争力和综合水平的同时,也是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应。同样的,招商银行也是以一卡通的形式,逐渐地融入到了电子商务的浪潮当中。虽然,就现前而言,我国的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地开办相关一卡通等金融产品。但是,和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较而言,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不足之处也较多,同时金融的品种较少,服务的对象也过于单一化。所以,要想综合性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水平,进而凸显出品牌的形象并且加强品牌的效应,需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层层的深入,加快我国现今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步伐。

二、新农村建设之下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方向

(一)强化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营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及监督管理环境

在创新的制度当中,需要很好的结合三农的实际状况以及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当中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顺应时展的趋势和潮流,并且不断的强化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相关的工作,将工作的重点真正意义之上落实到现实当中。同时,在创新的方向当中,还需要注意涉及到农村金融方面的一些诸多的政策制度,针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在相关的财政方面,也需要不断的加大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补贴力度,将涉及到的农村方面的财政资金,尽量地经过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来进行相关的运转,达到相应的目的和效果。另外一方面,在担保以及保险这方面,也需要注重创建出具有政策性的担保公司,并且建立起来一些政策性的方案,来对体系进行加强和完善。而在市场开发以及市场的竞争这方面,则需要很好的针对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实施政策,提供一定的调控措施以及政策扶持的差异化,注重对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进行相关的区别,并且保证政策能够达到基本的效应,保证质量。

(二)优化企业政策,完善结构层次体系,明确经营目标和计划

优化公司企业内部的政策,并且对不足之处进行治理和改善,同时完善相关的管理结构框架,明确企业公司经营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制度,是相关工作当中的关键环节。在公司的治理制度当中,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需要积极的按照现今的股份制度进行一系列商业银行的安排,同时进一步的加强改革并且深化产权的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公司内部的治理制度。而在产权这一方面,也需要严格的执行一级的法人管理制度,在股东的结构调整这方面,则需要将股权进行集中,不断的增加股东的利益并且对其进行监督以及管理,加强相关意识的培养和建设。另外一个方面,针对激励的约束机制,则需要适当的对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进而使其能够运用规范的行为对权限进行管理。同时,提升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以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改革的目的和效果。

(三)重视金融风险的管理

针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以及日常管理当中的重点内容。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的创新所带来的新型风险,并且很好地实现金融创新和新的风险防范并存的机制,维持其动态上的平衡。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来讲甚为重要,并且,在现今新农村的建设大前提之下,进行相关的措施,提高以及改进工作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对于风险的防范以及控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未来的竞争,将是金融创新以及银行客户之间的竞争,而针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很好的和市场发展结合起来,和三农的相关政策以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不断的深化农村的制度改革,不断的巩固以及提升拓展三农的客户资源,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水平,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之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信用管理工作,建立其相关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

加强农村的信用管理,建立起农村的信用体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针对现今的农村发展以及建设,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尽快的建立起一个科学并且系统的统一式的农村信用制度,完善其中的评价体系,同时,为改革的需求,将农村信用制度的相关建设内容以及体系的建设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加强其中的基本内容建设。由农村的金融相关主管部门设定相应的委托机构,根据现有的融资情况,以及农户的背景及信用的评价等,结合资产的实际状态、债务的情况计算出农户以及农户的个人信用指数,建立起一个动态化的体系制度,针对各种类型的农村企业,可以针对其相关的企业信用制度,按照现前农村的相关政策指标,建立起实施的动态化数据,力求为中小农村金融机构之中的信贷决策提供充实的依据。

(五)紧密结合“三农”的特点,提供创新的农村金融产品

针对现今农村资金较为短缺的现状,需要在相关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加入相关的抵押品、微观金融政策以及信贷担保等内容,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同时,针对政府的担保贷款以及相关的信用制度等,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政策方式,来迎合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认真并且详细的研究三农以及农产品、农业等现状及特点,全面的对其中的农村金融市场所提供的产品早功能、内涵以及营销的模式等进行分析,并且结合风险的分析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得出一套系统化的改革建设方案,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并且在现今新农村的建设大前提之下为相关事业的进步做出努力。

三、新农村建设之下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路径

农村的金融市场是我国现今中小金融机构的立足基本,而“三农”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需要在实际的建设和发展当中着重突出“三农”的特点,做好相关的文章,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并且扎实地为人民的发展和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

(一)经营的理念创新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相关改革政策,政府还是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也针对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而新的改革方向和政策。也在陆续的出台当中,可以这样讲,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改革,其相关的创新性政策以及空间,正在逐渐的形成过程当中,并且相关的机构应该很好的抓住现今的机遇,抓住有利的机会,进行合理的改进和提升,讲究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其作为工作的核心目标来进行,并且努力将金融机构的创新,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当中,为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以及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产权的制度创新

针对产权制度的创新,需要实行以及的法人制度,加强管理、完善相关的体系和结构建设,同时,根据相关的股权结构的多样化标准,以及投资的主体多元化实际状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和标准,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状况,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有条件的进行股份的制造和改革,成立相关的农村商业银行杨;对一些暂时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对比股份制度的做法和原则,实施股份的合作制度。同时,建立起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的市场体系,发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当中的实际作用,加强相关的建设。

(三)管理的模式创新

针对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摒弃相关业务管理当中一些较为不合法的做法和制度,同时,构建起一套科学化并且合理化的体系制度,其中的重点内容,则是需要改变用人的机制,同时针对收入的分配原则,进行合理并且科学的开进,加快对于现有人员的培训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实施全员性的聘用制度,同时打破原有的工资界限,以实际的业绩来进行报酬的分配,实施按劳分配的原则,以能力来确定其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并且针对内部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的分配。

(四)金融的工具创新

针对金融工具以及相关服务产品的创新,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首先,进一步的将相关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做强、做大,为一般的农户架设起来一座致富的金桥,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建设;其次,不断的针对金融业务以及相关的服务品种,进行创新和改良,做到加快相关的农村支付结算的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并且加快结算的速度和效率;最后,针对农村的劳动力,提供所需的金融产品服务,积极的对农村农民的养殖水平进行探索,为相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依据和基础前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现今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金融创新进行了详细并全面的分析,着重阐述了相关制度的创新以及改良,同时针对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风险防范、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资源的管理和配置等,进行了探究,从而为相关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翠萍,胡小玲.广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现代商贸工业. 2009(17)王平.论农村金融行业的建设和发展【M】.安徽农业可学,2012.7

[2]钱水土,许嘉扬.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03)

[3]刘健,李前.我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我国1985~2006数据的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J]. 东岳论丛. 2008(02)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3

1.农村中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其面临的困境是比较明显的,具体分析来看,这些困境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首先,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上来看,几乎所有的农村家庭在经济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虽然随着近十几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和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也就决定着农村家庭在中学学生学习方面的投资必然就会比城市的投入减少,进而导致其在相应的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其次,从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着一部分的家庭家长不具备辅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难以为中学学生的学习课业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辅导,而家庭对于中学学生学习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是提升其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一方面的缺失必然也会导致当前农村中学教育面临的困境更为明显。

(3)最后,从当前农村对于教育的观念方面来看,虽然说当前我国正在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在农村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无用论家庭,这种教育无法改变命运理念的存在也就必然会导致当前农村中学教育中很难得到相应的配合,这一点无论是从中学学生家长还是从中学学生身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体现,其在较大程度上打击了中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2.农村中学教育面临困境的解决对策

(1)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来说,其要想得到长足的进步,缩短和城市中学教育的差距,首先就应该贯彻落实好教育公平,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国家政府而言的,在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机制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尤其是相对于当前城市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来说,尽可能的缩小,避免对于城市中学教育的资源投入远远大于农村中学教育,在师资力量、教育手段资源等方面切实提高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弥补当前农村中学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提升其发展速度。

(2)统筹城乡中学教育。

对于农村和城市的中学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其存在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相应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手段上,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单单从教师资源的学历和教学经验方面来讲,城市教师却是远远优于农村中学教师,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学水平落后于城市教学水平的重要原因所在,基于这一点来说,除了针对农村中学教育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强公立学校标准化建设之外,还应该鼓励实施师资交流轮岗制度,促使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能够统筹发展,缩小农村和城市中学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差距。

(3)重点加强对于困难学生的扶持。

当前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而出现辍学的问题,这不仅仅违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农村中学教育发展中,就应该针对这些困难学生进行重点支持和扶助,给予其经济方面的帮助,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形式来减少这些困难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压力,促使其能够完整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4)加大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4

关键词: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审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加强建设我国的新农村工作成为了目前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在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的步入小康社会、加强对农村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审计监督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以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审计监督为题,分别从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介绍、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模式的分析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农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介绍

关于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农村人们群众在争取民利的哪一个时期。关于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发展壮大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在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以及发展之后发展起来的。总的来说,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经济管理制度。简单的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进行一个定义的话,其实它就是在农村的经济体制中对财务管理采用民主理财的方式,同时将农村的财务状况公开、透明,从而实现真正让人们自主的去对农村的财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发展的进程也不是很快,但是它所体现出的民主、公开的原则已经被广大的群众所认可。

二、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

(一)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之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就是在农村中财务会计的更换频率较快,而且文化水平有限。虽然目前有很多的农村为了提高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水平,特地对财务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但是由于农村财务会计本身的基础水平就比较薄弱,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在接受知识以及理解知识方面的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就会出现农村财务状况复杂、账目混乱、核算资料不是非常完整等等一系列的情况。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则会直接影响到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的实施。

(二)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之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二是由于一些农村的财务管理出现“村账乡管”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不是非常完善甚至到了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地步。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当代农村对于财务的公开不是非常的及时,就算是及时的公开的财务状况,但是其中反映出来的数据也会出现一些虚假的成分,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财务公开制度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并不能帮助群众真正的参与到农村的财务管理中,也不能真正的反映出财务管理方面的民主性、公开性原则。

(三)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之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三是由于农村群众对于参与财务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财务管理以及民主理财监督中。这样一来农村的财务管理以及民主理财监督就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和表现出来。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农村都不能够做到真正的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相关的机构也没有要求农村的财务部门及时的公开财务状况以供群众监督,或者是说对于财务的公开以及监督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定期的对财务进行公开,这样就会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模式的分析

(一)定期召开农村代表大会或者农民大会。使用这样的模式是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的顺利实施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召开农村代表大会或者农民大会可以最为广泛的采纳群众的意见,最为广泛的为群众及时的公开财务状况。但是,定期召开农村代表大会或者农民大会也具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农民在农忙的时候可能会无瑕参与会议,也有农民知识程度较低,对于召开会议时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不会注意,导致大会不能顺利召开或者是会议的内容不能够反映召开会议的原则。

(二)成立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首先,我们在成立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是要确定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的人选,关于人选的原则必须要由一些具有民主意识的群众担任,并且这些工作人员要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关于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的工作任务 ,主要是要对农村的村委会、村支部委员会、财务部门等等的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必须要独立存在,不能附属于农村的任何一个机构,才可以真正发挥出它所有的作用。并且,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要对他们所监督部门的一些情况及时的向上级报告,同时,上级部门要对一些违反原则的机构进行调查,对一些表现优异的机构要进行适当的表彰。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加强建设我国的新农村工作成为了目前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当中,农村的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农村的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可以顺利的实施,我们今天以此为题,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新农村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朴香玉,崔洙男.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策略

1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多年的实践中,验证了其正确性。纵观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能源短缺和资源紧张必定会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如何在此条件下,改善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高效、节约的利用能源,以寻求长远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另外,我国农村的现状是生产力落后,现代化水平低,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减少,可以说,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都处于比较严峻的状态。这更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

2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自然环境的恶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的迅速膨胀,上世纪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地球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破坏。首先,是大气污染问题,由于各种工业废气的排放,大气层出现漏洞,空气污染也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因为大气是流动的,因此,即使是工业化不发达的农村区域,也一样受到影响。另外,农村区域本来应该状态良好的土地和森林资源也日益恶化。现今的农村地区,土地荒漠化和森林覆盖率的急剧减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因为环保意识的匮乏,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农药化肥的不当利用,使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问题凸显。在农村地区,这些自然环境的问题,往往不能得到重视,但是,这些问题不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更是对农村的长久生存状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2人力资源的不充分利用

农村人口众多,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水平的落后,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劳动力过剩。这些剩余的劳动力,不但不能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长远的角度上看,将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想要发展劳动力就必须想好,如何充分调动起这些剩余劳动力。使其从经济发展的负担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3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农村生产长期靠耕种和养殖,由于现代化水平低,在很多农村地区粮食生产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生产方式,每亩产量低,人们则靠砍伐森林增加耕地,填湖耕地等等对自然环境破坏极大的方式扩张耕地面积,以增加总产量。这样落后的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不但不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收益,对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得不偿失。

2.4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

首先,交通和通讯设备的落后,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信息阻碍,不能和外部市场取得良好的沟通,以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另外,在农村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极不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期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的缺乏,这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拘泥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农村的经济水平是不能够得到充分的改善和提高的。

3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阻碍问题的改善策略

3.1在农村实行科教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思路

首先,要想转变农村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就要在农村宣传科学发展观,让广大的农村人民能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这就要求了,普及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人员,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农民息息相关的事件为例子,循循善诱,让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切实可行的办法[2]。

3.2改变生产方式,建立规模经济

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就必须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周边资源,例如,城乡结合共同发展。这不但能够利用以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带动农村的经济,更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使城市和农村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为农村提供科学的生产方式的帮助,使广大农村地区摆脱长期以来,靠牺牲自然环境而得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利用有限的土地和能源资源,进行高效率的现代化的生产。并且,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重新建立起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打好自然环境基础。

3.3转变单一的农业生产现状

现今的农村地区往往还靠原始的、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的生存方式。这样,经济是很难得到发展的。可以在农村地区,适当的发展现代化制造业和轻工业,但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不能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这样不仅仅可以丰富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也可以调动其农村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必要的推动力。

现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农村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进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设。相信在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6

【关键词】村庄规划可行性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村庄是农村社会基本的地域单位和聚居形式,村庄的状况反映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速度加快,但同时深层次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其中之一就是城乡协调发展问题。为此,我省加大村庄规划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势必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为此,省政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组织第一批村庄规划,我市试点村村庄规划的工作由我院中标进行编制。在本次村庄规划的编制中,我们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规划要求,贯彻以“新视野、新农村”为指导思路,突出“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民主治村”,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整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创建文明村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对村庄现状进行详细的现场踏看工作,注重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一)远离城市、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村庄一般都远离城市,同时交通不便,造成村庄发展的滞后。人口的增长动力主要依靠其自然增长。而村内人口又多向城镇迁移,且迁移速度高于自然增长,村庄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的趋势,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地区长时间以来人口数量少、劳动力不足、素质低下的特点。以高油坊村为例,村庄现状人口521人,大部分是朝鲜族,很多都已经外出务工,村内劳动力更少,人力资源不足,资金短缺。因此,无法发展大中型村办企业。

(二)市政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条件差

很多村庄基础设计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生产生活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排水、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是农村社区型基础设施的软肋,也是埋藏在农村居住环境中的最大的环境隐患问题;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建设与村镇建设的不协调导致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家庭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可靠来源,“人畜混杂”又是农民多支医疗费的祸根,甚至有可能酿成城市和乡村大规模传染病,因此,农村“人畜混杂”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公共安全问题;生活垃圾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已经给村民的饮用水造成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结构日趋多样,农村建设存在消防、防洪和卫生防疫方面的协调问题等。

(三)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村庄绿化覆盖率较低

村庄绿化仍是整个村庄规划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村庄绿化差距较大。比较好的村庄绿化已从“绿化、美化”,向“香花、净化”方向发展;差的村庄,还停留在一般性的绿化上,低档次,低水平。绿化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条件制约;二是绿化意识淡薄。村庄绿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主要是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绿化标准、档次低,绿化品种单调,搭配不当。不少村庄连起码的公共休闲绿地都没有。

(四)上级主管部门对村庄规划重视不够,而其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导致规划难以实施。

由于村庄规划被长期忽视,上级主管部门对其重视不够,直接导致上级规划经费投入有限,甚至没有规划费用的投入。而村庄自身经济实力又不足,根本无力承担昂贵的规划费用和实施费用。如果得不到专项经费支持,规划编制经费很难筹措,编制经费短缺使得村庄规划遥不可及。这一问题,已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了解了高油坊村现状之后,我们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把整治重点放在对现状基础的适当改造和整治,切实地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和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以提高村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二、村庄规划方案应突显村庄特色,体现乡土气息。

许多村庄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风俗景观,这些特殊的发展条件如利用或把握得当,都能形成特色、品味和形象,为村庄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高油坊村内大部分村民是朝鲜族,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根据这一特点,在村内规划一处民俗度假村,游客来到高油坊民俗度假村后,可以先建议他们穿上朝鲜族服饰,欣赏朝鲜族歌舞,参与朝鲜族体育活动(跳板、秋千等),品尝朝鲜族美食,居住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民房,感受朝鲜族人文特色与景致。

目前,有些村庄完全有条件创建特色农村,有的村庄有自己的特色如土特产市场前景很好、手工加工产业基础较好等,只要在规划中突现村庄的发展势头,有针对地进行规划引导,村庄的目标也就有了,一旦形成规模,村庄的社会经济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高油坊村的烤烟和绿优米(水稻)的种植业有一定的基础,但只是规模小,并仍以户为单位的经济模式,未形成集约经营规模。针对这一资源优势,规划将其烤烟和绿优米的种植规模扩大,促进生产形成规模效益。

但要注意的是,要体现村庄特色就应发挥村庄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破小而全、村村雷同格局,因此在确定一个村庄的今后发展方向过程中要对村庄的资源优势进行挖掘前的评价工作。这样,村庄才会有一个崭新的时代特征,形成协调又丰富多彩的新农村面貌。

三、第三是规划设计应重视群众参与,体现民意。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7

关键词:乡村农业经济 实施效果 西部大开发

1 延安经济社会变迁状况

“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包括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绿化荒山荒地,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等。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人点”。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和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经过十多年的封山育林,绿化荒山荒地,以及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延安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1.1 生态环境的改善

首先表现为对环境治理,对严重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子长煤禁止使用,改用灵武等地的无烟煤。其次表现为植树造林。如今延安城内天空清澈湛蓝,城区山林郁郁葱葱:南泥湾、松树林、宜川的峁头山风景宜人,野生动物时隐时现,黄龙的林子出现了大型动物,狼和狐狸在这里安居、繁衍。

1.2 农业经济发展

以1999年延安市延川县贾家坪乡一个乡村为例,住户69户,369人,耕地3610亩,撂荒地300多亩,坝地120亩。村民以种粮为主,粉条是主要的经济收入。除了少量属于畜力运输外,而肩扛是基本的运力。99年实施大开发后,村民山上植树,种草,当年种草176亩、撂荒地种树100亩。当年由国家分给口粮每亩80公斤,每亩种草补贴200元。2012年底,村里共种草2500亩,栽枣树和苹果树达600多亩。

1.3 基础设施增加

2000年前延安农村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不通电、不通路,无移动通讯设施。不到3年,各乡镇相继通路、通电;家电下乡;居民烧饭使用天然气;居民生活用水改为自来水,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延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出现“空心化”

随着经济发展,广大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延安农村的变化更具特点,国家经济近几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得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农村民居在人口、文化等方面渐呈“空心化”状态,或者说相比较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农村出现了相对意义上的衰落。这一现象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贫困地区表现得十分突出,作为典型,陕北农村的“空心化”现象更是十分普遍。突出表现在人口、文化方面的空心化。

2.1.1 居民人口的空心化

空心化首先表现为农村人口数量的下降。除了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观念已深植于人心外,一方面是子女养育、教育费用加大,另外,最具有社会意义的变化是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许多家庭举家外迁,长年客居外乡,留守人员多是老弱病残。结果是农村人口绝对数量迅速减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整个村庄失去活力。

2.1.2 文化方面的空心化

上世纪90年代,村里小学还有四个年级40多学生,有三位老师,一名公办教师,两名民办教师。至05年村小学只剩3名学生,两名民办教师也不干了,只剩那位公办教师。年底学校彻底关闭了,剩余的3名学生转到50公里外的镇上上学。如今村里中学毕业的村民只有2名,一名是村长,另外一名是书记。80%老人是文盲,青壮年则基本是小学文化程度。就户籍在村的外出务工者,其文化程度也很低,无技术特长,基本在城镇从事体力劳动,勉强维持生活。新农村建设以来,村里的小学翻修一新,还建立了文化站,所谓文化站则是设在村小学一间窑洞里,里面摆放几排书,可门是常年紧锁的,书架上厚厚地落满了尘土。也是,村里年轻人几乎走完了,老年人识字的不多,文化站只不过是个摆设。

2.1.3 居住村庄的空心化

村庄的空心化不仅仅是在延安农村,这几乎存在于众多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造屋盖房。村庄向四周扩大,而村原中心地带,十室七空。沿着村路新修的院落一直蔓延几公路远,但村中心住户人家稀稀落落,夜晚的灯光孤寂地可怜。

2.2 农业发展动力不足

延安农村,除了少数发展特色农业比较突出的县乡以外,大多数农业发展动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退耕还林出现瓶颈,二是第一产业出现负积累,三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长远发展意识。

2.2.1 退耕还林出现瓶颈

西部大开发实施已经十多年了,延安市作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实施退耕还林最早、实施面积最大的地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面提到延安近几年来空气质量逐年提高,以往春秋季节的风沙天气已经很少,水土流失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可退耕还林后农业经济发展却成效不高。在退耕还林初期,陕北种植粮食作物收入较低,而种草和种树却有国家补贴,于是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是争先恐后,生怕自己的土地没有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然而,时过境迁国家政策的调整,与退耕还林初期相比,现如今种植农作物经济收入大幅度上涨,并且农作物周期短见效快,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退耕还林对农民的吸引力开始减弱,有些地方甚至有退林还耕的举措。如贾家坪乡白家河1999年至今累计种草面积已达到2500亩,经济林木(主要是红枣和苹果)600亩。已经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70%。可如此庞大的经济林和草地,给农民带来的实际经济收入却很低,除了国家每年有限的粮食补贴和货币补贴外,几乎再无别的收入。种草植树并没有带来直接的明显的经济增长。而现在陕北种洋芋、种各种经济作物却收入可观。目前陕北市场上洋芋每市斤平均1.8元,批发价也在1元左右。红小豆每市斤6元,黄豆每市斤3.5元。村里有几户种洋芋的大户,一年种10亩地,收入相当可观。于是很多农户退耕还林还草只是应付完成政府的任务。何况国家对退耕还林的补贴只发放到2016年。如果以后不再补贴,那么退耕还林还草如何为继?很是令人担心。

2.2.2 第一产业出现负积累

农业的长远发展直接地依赖于本身产业的投资,而目前农业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的自身积累和社会积累。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递减,农村集体积累功能萎缩或者说基本消失,而重要的积累者――农民投资兴趣转移,基本用在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农业的投资普遍不足,这是造成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我们的农业积累机制不够完善,各级领导重视不够,轻视搞积累的倾向时有发生。农业资金的短缺,已经或正在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整个经济振兴的进程。因此,在目前国家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积累机制。

2.2.3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长远发展意识

农业发展,决定因素是农业的生产者。农民作为决定因素的生产者,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其素质低于其它产业人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流失越多,留于农村务农的基本是既无文化也无技术的低素质者或者年老体弱者思想保守的人。这样的低素质劳动者,绝大多数没有长远计划和发展意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他们也有改变困境的愿望,但基于素质的制约,使他们既缺乏技术又缺乏资金更没有魄力敢于创业。在农业发展上,他们只是单纯的等、靠、要。

3 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思路及对策

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陕北能源建设的迅猛发展,延安的财政收入迅速跃居陕西前列。然而延安贫瘠的黄土地、特殊的农业生产环境以及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的生产者,使得农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二三产业。退耕还林以来生态环境改善很大,而农业发展效果甚微。要保护陕北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要积极发展农业经济,西部大开发任务还任道重远。

3.1 明确政策,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目前,退耕还林工作初见成效,继续发展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3.1.1 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应该调整

在退耕还林工作初期,之所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响应,关键是政策的扶持和兑现,对于农民有很大的吸引力。时过境迁,如今随着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减免农业税、对种粮予以粮食补贴政策出台后,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热情,也增加了种植业的经济收入。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至今国家的补贴不仅没有增加还有减少的趋势,况且有年限限制,按照政策至2016年将逐步取消对退耕还林的政府补贴。相比之下退耕还林的热情锐减,当务之急,我以为国家应该适当提高退耕还林补助,至少使还林土地的综合收入不低于种植业。适当放宽补助年限。

3.1.2 明确国家政策,实施长远规划

如果说解决退耕还林瓶颈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那么完善还林制度,明确国家政策则是关键。国家在退耕还林政策上应该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以及实施细则。并且大力宣传,坚持不懈努力。改变当前农村中计划年年变,年年不一样的现状。真正落实退耕还林政策,为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长效机制提供政策保证和实施细则。

3.1.3 加大政策扶持,发展后续产业

在退耕还林初现成效的时下,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后续产业和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有效利用林地和草地,解决圈养和林地的综合利用的技术、资金问题。指导农民找到新的致富之路,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养殖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减少他们的创业风险。

3.2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目前农业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思想意识保守,加之经济收入有限而负担较重。对于创业和发展新型农业、养殖业有畏惧心理。所以政府应该认真贯彻“三下乡”活动。把技术送到农村,手把手教会农民。把文化贯彻到实处,多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农民培训班,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引进一些切实可行的项目,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在这方面,陕北的洛川县做法很不错,技术员下乡传授果树的培育,修整等知识。组织果农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洛川苹果享誉世界,洛川农民很少外出打工。他们的经济收入也非常可观。

3.3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转变经营方式

土地流转主要有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土地置换等三种形式。土地入股,就是根据土地的不同性质成股子评估后入股。土地租赁,则由公司向农民租赁土地,每年每亩定个价付租金;土地置换,则是公司与群众置换土地以集中发展规模农业。所有参与土地流转的群众均发给股权证。同时,农民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村民挣工钱。土地流转发展农业,劳动密集型的种养业经营,需要大量劳动力,公司长期雇工或阶段性雇工。村民们忙完自留地上的农活后,就受雇到公司打工,家门口就能挣钱。土地流转后,村民成了股民,村民和公司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为了让公司早出效益,让自己多得利益,打工时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对怠工、慢工、偷工的现象敢于监督、揭发。村民家门口打工挣工资、入股分红得红利,原来的荒山也会逐步利用起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晶.延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微[J].价值工

程,2012,31.

[2]王进.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03.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8

纵观我国的历史发展情况,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方面的研究内容非常少,相关的文献资料也是非常有限。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的舞台上没有任何的地位而言,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农业人口的占比越来越少,农业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少。但是,在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社会福利做的相对比较健全,人民享受的福利越来越好,这样一来,即使农民每年的农业收成不好,政府可以给予相关补助,以此来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不管政府的福利做的再好再完善,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明白农业是当前经济产业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世界上很多的发展国家一样,我国应该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的国家并不够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把大部分的金融资源用来帮助发展其它的产业,让其它的产业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认为只要其它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好了,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反而可以弥补农业经济发展这一块的不足,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研究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过程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其次,通过引用以前的研究资料,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做出详细的研究,在研究之中力求新成果,不同的领域多多少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作出过研究,并且有相关的数据资料,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些研究的资料,借鉴这些资料,并把他们运用到我们的研究之中去。从当今的情况来看,由于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工作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研究的出发点和站立的角度大不相同,所以,得出的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结论也不相同。

2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分析

2.1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运用明确指标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

如何全方面的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作出分析,首先相关的研究人员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标准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这是研究最基础的一步。种植业、水产类渔业、林木类、其它副业等组成了我国的农业,我国每年的农业生产产值情况都可以通过这些产业的产值情况来体现。因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农村居民最基本的收支和生活水平状况。做好这些指标之后,我们再以金融指标为依据,这里的金融参考指标指的是农村的金融,通过这样参考的办法,方便我们清楚的明白农村资金的流动状况。明白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动情况如何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指标的选择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信用贷款业,另外就是农村企业贷款金融业。我们选择这两种数据的依据原因是,这两种数据都来源于农村,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农村发展状态。从这两种指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且它一般不会受到范围限制,在广大的范围之内都可以通用。由于它的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很多的农民会普遍的选择用它们来维持经济生活,通过农民选择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

(2)借用数据知识和建立模型原理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

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数据相比较其它的数据来源来说更加可靠和真实,还具有说服力。如此一来,我们在分析最近几年数据资源的时候可以列举出种植业、水产类、其它副业的产值数据情况,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到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之间的数据关系,引用这些数据创建一个包含横纵两个方向的数据模型,通过纵向和横向上面的变化数据,相关研究人员观察横向和纵向的线路走势图,从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今后的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做出估测。

2.2以动态为出发点,分析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

以动态的角度为出发点,在探索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上面,时间轴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方便的分析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动态分析的过程之中,我们对时间轴加以利用,如此一来,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明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在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之中,把相关的全部数据进行整合,再通过检验得到初步结论,比如说,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之内,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是怎样的关系,在其它的时间之内,两者之间会发生怎么样的情况和变化。从这里面我们或许可以明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基本规律,从而探索今后的金融发展情况。另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运用函数的方法来探索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基于静态角度方面的探索分析,借用模型研究的原理,把模型研究和函数原理研究相互结合,通过这样的办法,研究人员可以清楚的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增长还处在发展阶段,同样,农村金融发展也是发展阶段,因此,研究人员在探索农业经济和农村的金融发展期间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的种植业、水产类渔业、其它副业等还是发展阶段,但是这些产业的生产情况要远远比预期的生产情况高。相关的研究人员在探索农业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金融发展的过程之中,研究者深刻的认识到了经济和金融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就是发展现代金融,即现代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动态分析之中可以了解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依靠农村金融的发展,农业经济的提高需要农村信贷的帮助,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需要高度重视农村非农行业的金融服务。

3结语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9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永嘉;

中图分类号:G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永嘉乃千年古邑,文化资源丰富,文风昌盛,积淀深厚。在这片历史悠久而又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琳琅满目,民风习俗情趣独具,文化艺术绚丽多彩。芙蓉村古民居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瓯文化遗产之精华,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笔精神财富。

一、当前我县文化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永嘉县委和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工作不断出现新气象,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去年,永嘉县文化部门精心组织了党与民心贴心“走进企业、走进校区、走进珍溪、走进社区、走进古村落、走进革命老区、走进重点工程”等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就像一阵阵春风,把文明之风吹到农村,吹进人民的心田,为传播楠溪耕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今年,永嘉县委宣传部决定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年”活动,将开展“七个百”下基层文化服务活动,即开展100场文化下乡演出,开展100场形势政策宣讲,播放100场科教电影,创建100个综合图书室,组织100场文健身农运会,开展100场普法教育活动,创建10件文艺作品。

二、我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文化工作虽有喜人的一面,但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农村的一些新问题令人担忧。

(一)个别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形式单一,设施落后。活动内容和形式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等突出,难以满足日益富裕了的广大群众对文化的多方面需求,群众呼声强烈,在不少地区,农民除了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以外,很少有什么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不少农民往往通过打麻将,玩扑克牌打发日子。

(二)重经济轻文化现象普遍。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不少乡镇领导只抓经济,忽视文化,对文化建设没有考虑,或者考虑较少,导致了农村山区文化建设处于滞后状况。

(三)基层文化站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全县38个乡镇有9个乡镇没有文化站专职人员。而且在职的文化干部98%由于生活待遇问题,几乎脱离文化事业的工作岗位,长期被其他部门借于他用。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办公场地简陋,公共文化设施一片空白,成了“空壳站”。

(四)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业务技术水平差,文化素质不高,且严重老化。全县文化站71人中,大专文化57人,高中文化28人,初中文化6人,有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7人。文化员中40岁以上有20人。这样的人员结构,不利于文化事业建设,同时,群文队伍的新鲜血液无法得到补充。甚至出现一些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乡村业余文化骨干年龄老化严重,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去世,一些民间艺术品种已经消亡或濒临消失。如:载歌载舞,轻快活泼的永嘉茹民戏,据说我县如今已寥寥无几,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应坑乡叠罗汉也已在几年前就消亡了。

三、加强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当前,我们已进入经济促进社会、城市反哺农村,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从长远和发展计,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力抓、抓好是当务之急,也是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10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70-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我们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村薄弱学校及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所以,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求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整个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我们现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又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下面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1.什么是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1]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是当代教育的一个热点,其本质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专业素质不断成长的持久历程。

2.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农村学校处于农村,有的甚至非常偏僻,落后,各种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我们不可否认城乡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国家现在虽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众所周知,要做到各种教育资源都非常均衡是很难实现的。现在,农村的办学条件相比往昔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各种远程教育信息进乡入镇,课程提高培训时时有之,教师的视野相对有了开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地域的限制,历史的因素,教师资源的相对滞后,农村教育还是不尽人意,令人堪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的需求。

2.1择校热,家境稍好的都往城镇上挤,造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雪上加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承受的教育费用低,家长没有什么经济负担,谁都渴望得到更优质的教育。农民守望薄田的人越来越少,进城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入学条件越来越宽松,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有望进城就学。农村学校资源条件本就不如城里学校,加上好的生源流失或被蚕食。面对的是中下等学生,教育的难度加大,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教育成效低,造成了不少农村薄弱校。这几年农村学生在校数量剧减,学校人气不旺,教育教学氛围不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2.2教研工作氛围不浓厚,流于形式。农村学校班生数少,教师数也少,往往一个年段二至四个班,一个学科才一二个教师,很难营造热烈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很难有效地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形成多家争鸣的互动局面,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成效。教研组组织公开课只是流于形式,蜻蜓点水,草草了事,应付检查。校本教研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教而不研,研效甚微,没有深层次的东西,难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教师如何有效实现专业成长

傅建明在他的专著《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中,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七种模型,并提供了相关案例,对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七种模型是: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师发展、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2]

3.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纯洁精神素养,为专业成长保驾护航。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只有热爱教师职业,忠诚教育事业,不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来做,更要把教师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成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才有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才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人为本,真诚地对待学生,研究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神圣的职业有敬畏感,不满足现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钻研,认真教学,精益求精,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消除职业倦怠感,摒弃怨天尤人的消极思想。

3.2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3.2.1"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3]

3.2.2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任何一个教师,哪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世界上没有所谓太迟了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不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太迟了"。今天我们做教师,不光要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