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毕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02:18:03

环境毕业论文

环境毕业论文篇1

1.1实习基地

少学校师范专业实践教育有多年的经验,教育实习基地覆盖各地区和各类型的学校,但是环境工程专业因为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实习基地少。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只有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充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南充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三个,并且由于垃圾填埋场地方有限只能供参观学习。实习基地少,使得60多名学生毕业实习只能分组轮换,这样实习时间和实习效果均得不到保证。

1.2实习经费

不足学校属于地方师范院校,办学经费有限,致使实习经费不足。一方面,没有经费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无力支付包括指导费、交通费、生活补贴在内的毕业实习费用。这就产生了实习基地少和实习时间短等问题。

1.3实习时间不合理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个暑假,从7月中旬到8月初,实习时间为4周。7~8月正是南充最热的时候,炎热的天气使得学生的出行和食宿受到影响。加上暑假学校食堂和宿舍大都关闭,给学生的食宿带来极大的不便。实习时间短、实习时间不合理使得实习效果不佳。

1.4实习考核

方式单一由于实习领队教师只有两名,很难驻扎在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平时的实习和出勤情况领队教师不得而知。加上缺乏与实习单位的及时沟通和衔接,学生实习基本上靠自觉。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会在实习手册上签字盖章,但实习成绩大多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无从考核。

1.5实习单位积极性

不高建设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但许多院校在开展这方面工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实习单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实习单位没有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有的认为学生毕业实习增加工作负担,担心学生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大多实习单位放任学生,让学生自习或者不上班。

2毕业实习的对策

针对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支持下,举办了环境工程专业办学十周年座谈会。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更多采纳毕业学生和在校学生、教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增加实习基地、加大实习经费投入等措施,改善毕业实习,从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目的。

2.1增加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开展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实习基地少制约了毕业实习效果。为此,在教务处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拓展新的实习基地,走出南充,将实习基地遍布川东北的南充、遂宁、广安、巴中、达州和广元六个地市。环境工程专业川东北实习基地群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弥补南充市实习基地不足;另一方面,南充市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距离其他城市较近,可以节约交通费且便于实习指导和管理。实习基地不仅覆盖川东北,而且包含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不同行业,为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奠定基础。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群主要是近三年建立的,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和质量检验两个行业,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保设施运行和管理等行业的实习基地明显不足。由于每名学生需要指派一名指导教师且要独立开展实习工作,而实习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验场地有限,因此各个实习基地最多接纳10名学生开展毕业实习。

2.2加大实习经费

投入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地方院校的经费投入,使得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经费大幅度增加,生均毕业实习经费由300元增加到500元。这样有更多的经费用于实习基地建设,并解决因为实习基地向南充周边扩展导致交通费、住宿费增加的问题。2.3调整实习时间以往将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会挤占第六学期教学时间,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由于毕业实习安排在7~8月,而此时天气炎热,给毕业实习工作及其师生带来诸多不便。实习时长只有4周,很多学生刚熟悉实习环境,还没来得及实践实习就结束了。为此,将实习时间改为9~10月,与学校的教育实习时间同步,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学生毕业实习,同时方便学校和学院开展毕业实习检查与指导。将实习时长从4周增加到8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实习单位各个工作环节,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4改变实习考核方式

第六学期期末告知学生毕业实习安排,毕业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允许不超过10的学生提出分散实习,但需要提交实习单位接收函。实习前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邀请学院领导讲解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就业的关系,强调实习安全和纪律,与学生签订《毕业实习安全承诺书》;实习领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个实习单位基本情况,最后进行分组和确定小组长。实习期间,由小组长对每名学生考勤,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如实记录实习内容,建立班级毕业实习QQ群,每周通过邮件提交小结并附相关照片,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领队教师书面请假,假条交组长保存。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书面鉴定与评语。回校后,召开毕业实结大会,由各个小组汇报毕业实习收获和体会,学生按时交《实习日志》和《实习考核手册》,毕业实习成绩由领队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占10)、小组小结(占10)、小组总结(占10)、实习日志(占20)和实习单位考核(占50)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2.5提高实习单位积极性

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共同做好毕业实习工作。在协议中,为了减少实习单位对学生安全的担忧,除了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学校为每名学生购买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积极协助实习单位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依托高校学科优势,谋求与企业多方位合作,让实习单位得到实惠。通过沟通和协调,部分实习单位积极参与毕业实习,为每名学生选派一名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指导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开展各项工作。实习单位领导定期与毕业实习学生座谈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感受到实习单位浓厚的文化氛围。

3结束语

环境毕业论文篇2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之中的最后一个学分内容,应该把它的严肃性与课程等同起来,要以对待上课的责任心去对待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报道已有很多[1~3],在此不多表述。

    2利用环境科学的大方向,加强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主设计能力

    国内外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是解题能力很好,但提问能力或者创造能力很差,因此,我们更希望毕业论文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或者设计能力,而不是像应付普通考试一样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论文选题要顾及专业性、研究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研究的。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在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给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覆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须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实验方案计划再开始实验。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经验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学生先动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开展实验。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做洗碗机,仅仅跟着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论文,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学生都很省心,但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去向与实际兴趣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控制。如对动手实验能力较弱,今后也仅希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论文课题,鼓励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论文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经验,为其今后踏上岗位打好基础。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生物或者化学的基础能力不同进行分科,分别参与到环境化学或者环境生物学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如让其参与水质指标监测、或者进行生态学的监测、调查等等课题,在整个毕业论文的课题中能找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4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手段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

    由于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指导的时候经常需要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且本科论文大多都在毕业前集中开始,容易造成实验室资源不够分配的情况。因此,必须合理利用现有的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努力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实验。具体的内容包括:(1)按照第3点所述,将学生进行分科,对于部分把握不准自己论文方向的学生进行均衡性调整,减轻各个实验室的压力。(2)将学生实验安排错时调整,如室外水质监测的一般一个月采样1~2次,而做室内模型试验的则需要连续几周,尽量将室内模型试验的工作期与室外采样期错开进行或者将同学结合起来,对室内室外相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测试,提高操作效率。而需要老师带队的监测、调查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以避免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3)鼓励学生到更好的学校或者到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实践。对于部分希望考入更好学校读研的学生来说,能有机会去这些学校熟悉环境认识导师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与外校老师沟通,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中去。进入实习单位开展论文工作可以更快的让学生适应今后的社会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也可以提早培养人才。但由于一般单位的数据会有保密性,而且论文质量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方法尽管可行,但不适于大量推广。

环境毕业论文篇3

普通课程的课室需求相对简单,可集中授课,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创作大部分需要用到电脑,而且是配置高的电脑,同时每个学生创作方向不同,很难像普通课程那样学。设计创作所需的设计软件也比较特殊,如常用的3DMAX效果图绘制软件,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兼容问题,每个学生所用版本也会不同,而学校机房则为一体化软件版本,由此便给学带来难度。它的运行数据比较复杂,工作时所产生的数据会保留电脑的各个路径,如果统一到指定课室授课,学生则需要把未完成的创作文件归档拷贝过去再重新打开,这样经常会造成丢失数据或损坏文件,导致前功尽弃。综合以上问题,普通课室的安排无法满足授课需求。

2自由化工作室制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指导模式

就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目的而言,学生是主体,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老师扮演引导辅助的角色,整个课程周期长,将思维转化为设计图纸,需学生不间断地分析、归纳、完善方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约40人/班,定时定量的教学方式无法最大限度地兼顾到每位同学,因此,可借鉴工作室将上课学生分组教学,以办公类空间、家居别墅空间、商业酒店空间等为主干,将学生细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辅导,并且可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竞争意识,达到市场分工细致的结果。设计类公司招商投标模式的浅层次尝试,使得毕业设计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创新竞争意识。其次,以工作室制指导形式带动学生外出考察景点设计实例,从中搜寻设计元素与设计手法,正视学生对毕业设计与市场化需求的对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使设计落到实处,这便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所在。

3毕业设计成果答辩与展示

3.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答辩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毕业设计课程学分的修读可借助校内毕业设计与校外毕业实选一的模式开展,实习期间设计案例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记入该门课程学分修读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致使毕业设计课程修读后期对毕业设计答辩流程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校缺失该过程。而校外实习学生工作情况记录方面,由于从事设计类工作职位多为制图类岗位,接触客户机会有限,缺乏对自我设计作品的表述机会,就高职院校设计类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形式而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已逐步重视市场对设计类学生口才表述能力的要求,销售自我设计产品转变为设计师自我修养的一种能力,例如对于尚品宅配这样的驻店设计师而言,直接面对客户谈单成为设计师的主要业务收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自我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成果答辩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其中学校部分可通过答辩内容、答辩场地、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设定,加强对该过程的重视,以此给予答辩学生一定的压力,从而锻炼其表达能力。

3.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展示

观察广东地区各大高校艺术类毕业设计的展示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借助学校自身的展厅等硬件设施,以校内展示为主,借助于校企合作等平台,邀请兄弟院校领导与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到校内观摩毕业生作品成果,其中美术学院的此种展示成果最为有效,借助院校自身能力发展壮大。第二,以校内展示与校外展示相结合,选定校外一公共场地,由老师带队,学生干部负责的形式将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送出,以此锻炼学生策划、布展、宣传能力,向社会公开化地展示学生作品,也可起到宣传学校教学成果的目的。第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网络展示的形式展出学生优秀作品。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经历市场人群的检验,以便搜集意见,提高设计能力。

4结语

环境毕业论文篇4

在我看来色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离不开的,色彩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非常重要的。对于建筑室内装饰也是一样,从人类认识色彩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每一种色彩的认识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随时间的发展和各个区域对人类对每种色彩的不同爱好,在加上每个民族区域的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是每一个区域的建筑也有很大的区别,从而使每一个不同的建筑风格有他相对统一的色彩。

室内的色彩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的设计和选择。科学的用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除了视觉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的情趣和心理,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多种变化,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能获得更美的效果,室内空间不论的吊顶的处理还是家具的款式,大小,形状和色彩等,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实体空间环境,色彩和形态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色彩比形态更重要。

室内装饰风格流派的色彩体现

1.色彩的搭配的价值和重要性

(1)论述色彩的属性

谈到色彩我们都知道它有三大属性:明度、色相、饱和度

所谓明度就是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

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彩度。

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

(2)论述如何更好的搭配色彩

在室内的装修中色彩的搭配是有很重要的讲究的,如何能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空间,要从自己对色彩的喜爱程度,色彩对个人的心理属性以及自己对空间的心理需求来确定的。不同的颜色进入人的视野,刺激了大脑,使人产生冷,热,深,浅,明,暗的感觉,也产生了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一般小型化结构的住宅以单色为宜,采用较明亮的色彩,如浅黄、奶黄,以增加住宅的开阔感,利用住宅色彩衬托您的家具使住宅或显朴素大方或显庄重高雅。一般来说每种风格居住空间的色彩搭配都有他自己的原则。具有‘阳光味’的黄色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暖意;如果不想要统一的色调在整体中带点新的变化,采用活泼的色彩组成,粉红色配玫瑰白,搭配同样色系组成的沙发,窗帘,靠垫委婉而多情;冷灰色常给人粗糙,生硬的印象。但在宽敞的明亮的空间,大胆选用淡灰色,反而使你的白色床具和窗棱更为肃静高雅。不过也要穿插一些讨自己喜欢的鲜艳色彩;蓝色有镇定情绪的作用,非常适合有理智感的选择。

2.各种装饰风格的色彩搭配体现和分析

(1)古典欧式风格

欧式风格的底色大多采用白色、淡色为主,家具则是白色或深色都可以,但是要成系列,风格统一为上。在古典欧式风格只能中主要分为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类型。起主要构成手法有三种,第一类的室内构件要素,如柱式和楼梯等;第二类是家具要素,如床,桌椅和几柜等,常以兽腿,花及螺钿雕刻来装饰;第三类是装饰要素,如墙纸,窗帘,地毯,灯具和壁画等

巴洛克式,产生于公元17世纪,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型上以椭圆形,曲线和曲面为主要形式,强调变化和动感;将建筑空间设计与绘画和雕塑结合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室内效果;室内色彩以红,黄等纯色为主,并大量饰以金箔,宝石和青铜等材料进行装饰,表现奢华的效果。室内和家具的豪华,富丽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动感效果。

洛可可式产生与公元17-18世纪,他在设计上追求华丽,精致和繁复的艺术效果,主要特点是室内装饰呈平面化,注重曲线的使用,室内色彩以鲜艳的颜色为主,比较明快,如靛蓝,嫩绿和玫瑰红等;线脚多用金色,还采用大量中国式装饰和陈设,喜欢闪烁的光泽,大量镶嵌镜子,悬挂晶体玻璃的吊灯,墙面多用磨光大大理石,喜欢在镜前安装烛台,造成摇摆的迷离的效果。

(2)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它是比较流行的风格,追求时尚和潮流,以造型简洁新颖,实用为目的,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合理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没有过多的复杂造型和装饰,也不追求豪华,高档和绝对的个性,重视家居的选用及色彩的搭配,追求‘少就是多’的观点。现代设计派大师赖特提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一致,不仅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且强调艺术性,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如一间现代风格的居室,利用不规则墙面形成壁面家具,同时这一墙面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地面、天花板均朴素、淡雅,无一多余饰物,显得简洁、舒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3)后现代风格

它是由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而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反对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点,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室内设计繁多复杂。

①强调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提倡多样化与多元化。它通过传统建筑原件以新的手法加以组合来实现。

②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叠,二元并列等装饰主义的设计手法,在表现上具有刺激性,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4)混合形式风格

混合形式风格是指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统一时代不同风格和不同民族,各不相同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把同一民族和新旧各不相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元素结合在一个室内空间里,呈现多元化的风格特征。

用非传统的元素结合传统构件,给人以现代传统室内装饰的种种联想。但并不是将各种形式任意拼凑,互不协调,缺乏整体感,而是把传统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相结合,是多样丰富的设计语言。例如贝聿铭先生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以中国的影壁,牌楼,粉墙,灰砖,天井,方圆母题,民间磨砖对缝的工艺,以及云南的石头,东北和山东的卵石作为传统的设计元素。

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反映时代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传统,民族,地域或自然等元素并加以简化,提炼,在用新的手法组织这些简练了形式,构成具有新意义的形式。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收传统的象征,融古今中西与一体。

(5)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和室内的主流风格之一,是一种符合审美规律的艺术简化,追求的是由发杂趋于简单的视觉效果。装饰要素有金属灯罩、玻璃灯,高纯度色彩,线条简洁的家具。它主张设计中突出功能,强调自然,形式简洁,在设计时奉行删繁就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色彩的凝练和造型的力度也是“少就是多”更高层的体现。简洁要克服现代主义的单调乏味,缺少人情味的缺点,追求丰富,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表现,但丰富的表现并不是无意义的堆砌,而是经过提炼后符合时代精神的简洁形象。简洁与丰富是并存的,简洁的设计形式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具有丰富的包含性,丰富的词汇融合在简洁之中。在简约室内设计中空间简约了色彩就要跳跃出来。苹果绿、深蓝、大红、纯黄等高纯度色彩要大量运用,大胆而灵活,不单是对简约风格的遵循,也是个性的展示。(6)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中国室内设计的传统风格比较讲究端庄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家具的陈列到陈列品的布置,常采用对称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装饰要素有红木灯、羊皮灯+咖啡色、适当的金色+中式家具,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中式的室内色彩略显呆板,其实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饰一般颜色较深,而适当的金色则会让中式更有味道。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金色的小面积点缀和运用,可以与深色家具形成鲜明对比,使色彩变化更丰富。主要用色有红,黄,紫色,金色等,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新中式家具偏重暖色调,表面大都作亚光处理。避免繁复的“雕梁画栋”造型,简简单单更能体现典雅大方。

(7)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风格地中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也各有不同,但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他们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点,他们的设计元素主要是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这种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他的主要色彩搭配有蓝与白,这是比较典型的地中海颜色搭配,希腊的白色村庄与沙滩和碧海,蓝天连成一片,甚至门框,窗户,椅面都是蓝与白的配色,加上混着贝壳,细沙的墙面,小鹅卵石石地,拼贴马赛克,将蓝与白不同程度的对比与组合发挥到机制。

黄,蓝紫和绿,南意大利的向日葵,南法的薰衣草花田,金黄与蓝紫的花卉与绿叶相映,形成一种别有情调的色彩组合,十分具有自然的美感。

土黄及红褐,这是北非特有的沙漠,岩石,泥,沙等天然景观颜色,再辅以北非土生植物的深红,靛蓝,在加上黄铜,带来一种大地般的浩瀚感觉。

3.案例分析

案例来自成都一个普通白领阶层的装修方案,由于是年轻人,不喜欢太过复杂的装饰,采用了现代的装饰风格。住宅是一个100平方左右的住房,主人暂时没有孩子,把原有的老人房改为书房。

主人在色彩方面喜欢大面积的暖色,特别是乳黄色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客厅和餐厅的背景墙上实用了大面积的淡淡乳黄色,看上去比白色稍黄一点,即达到了主人的意思,也更好的使空间不完全被同一种色所包括。电视墙是用黄色的硅藻泥材料做成,使主人刚刚进门的感觉给人一种温馨家庭的感觉,同时在家居方面特别是沙发点缀了一点是冷颜色,因为如果在大面积的黄色背景下没有一点冷色,会使人的心情变的急躁,长时间会有抑郁的趋向,所以在家居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的了冷一点色彩。在地面的色彩选用上,地砖还是采用了淡黄色的地砖,但是在客厅的中沙发的地毯我们选用了黑色的地毯,一方面是考虑在整个空间里没有重颜色的沉稳,还有就是搭配一点黑色能使空间看着更加的舒服。再在空间配置一点绿色的植物,使主人进门的感觉即温暖又清新。

环境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033-03

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实际状况、评价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大学生学习的总结、检验和巩固,重要性可想而知。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为我国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高校毕业生也是我国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生力军;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不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进修,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人才支持。

近年来,由于扩招使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就业率较低、师资队伍薄弱,多重压力导致很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较大滑坡。下面针对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及评价机制的思路。

1 症结问题解析

1.1学校的管理问题

据调查,很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都较为灵活,可以进入相关的环境保护公司、市政设计(研究)院参与实际工程设计等或留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但是有些高校担心学生的设计(论文)质量,只允许毕业生进入乙级以上设计院,而不能进入环境保护公司特别是私企。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人脉关系找到了环境保护公司,很多环境保护公司都是私企,但是这与学校的要求相抵触,很多学生只能隐瞒学校进入,这给学生造成了精神压力,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很多学校不是根据自身学校的层次、学生素质等灵活应对,管理制度过于死板。

很多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都表现的“头重脚轻”,即开始时对同学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到后面则是草草收场。特别是毕业答辩过程中,设计(论文)有无达到要求、格式是否规范、学生对设计(论文)的熟悉程度等不强烈要求,这种风气容易被下届的毕业生所“借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很短,一般为6~10周,再除去硕士研究生入学面试时间1~2周,剩下的时间内做出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就不错了,更别说质量控制了。对于毕业论文就更不用说,由于实验时间很短导致数据非常缺乏,如果进行有关“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论文,有可能微生物还没有生长稳定,更别说进行详细的试验研究。以运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为例,资料查询、方案设计、试验准备需要3~4周,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需要3~4周,以上这些时间都占据了6~8周,根本没时间进行真正的测试和研究。

1.2毕业生自身问题

毕业生自身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不够,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很多,比如长期以来某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不力使学生产生麻痹思想,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不佳,存在较为严重的知识缺漏问题等。

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格图形没有表头和图名,表格不是三线表;(2)格式和拼写草率,如pH值写成PH值,mg/L或mg·L-1写成mg/l,上标下标缺失和混淆;(3)设计图纸从网上下载,或者论文数据源自网络而非自己亲自实验所得,或从网上直接下载综述性论文代替论文(设计)。

1.3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

一般来说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时间为10周左右(视各个院校具体课程设置情况、教学周长短等情况各异),由于师资缺乏,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量较多,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以及教学过程中繁多的琐事,使有些指导老师对分配给自己指导的学生的任务实施、进程等过程不闻不问,或无心过问,任由学生自己设计(试验),也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等质量控制,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低,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有些指导老师对学生剽窃得到的成果采取默许的态度,助长了学生的剽窃风气;另外,有些老师要求不严格,将毕业论文软化,如忽视进行试验研究才能写毕业论文的要求,私自默许学生撰写综述性论文。

此外,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表现在相关设计参数不合实际,却不加查阅,反而随意估写。如某老师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写时错误的将水设计中的重要参数COD定为500~600mg/L,众所周知,我国城市污水的水质COD一般低于200mg/L,北方城市又略低于南方城市。某些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来源不明的资料和数据不进行批评,任其发展。也有一些老师由于工程经验(科研工作经验)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1.4师资缺乏导致供需不平衡

环境工程专业目前较为热门的方向有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土壤污染修复等领域,也是目前国内较为缺乏相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领域,但是目前这些领域的师资非常缺乏,导致多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仍然停留在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主、辅以少量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和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等,没有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而国内对水污染控制领域的人才量需求不大,导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这就造成供需之间的失调。

2 质量控制及评价机制探讨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是关系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大事,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能有所帮助和借鉴。

2.1更新学校层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理念

改变传统观念,打破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必须以设计为主、论文为辅的思路,针对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选择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据不完全统计,环境工程专业35%~50%的毕业生可能进入较好的高校(科研所)进行深造,所以科学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做准备。另外,很多学生会进入污水处理厂,那么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知识是其必须的,所以建议学校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全部搞毕业设计,否定毕业论文的作用。有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则可选择跟着指导老师进行简单的实验科学研究,有的学生毕业后拟进入工矿企业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为积累工作经验可进入某些工矿企业进行现场作业练习。这就需要指导老师的配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分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高校应该多给青年教师或低学历、低文凭且经验不足的教师提供工程设计经验、运行管理经验及科研经验等学习提高的机会,使其有能力指导好毕业生的设计(论文)。

有些高校的课时量要求较高,使很多没有指导能力的老师加入到毕业生指导的行列,所以高校的课时量问题需要妥善安排。尽可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保证设计(研究)充足的实践,建议毕业设计时间应该为12~15周。

最后,建议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资金投入,因为对工科专业学生来说,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离不开充足的经费、良好的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充足的设计资料等。很多指导老师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而不得不放弃很多该做的测试,更有老师直接放弃所有的研究,这也是有些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是综述性论文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能力的提升

很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很短,师资队伍很薄弱,很多指导老师没有接触过工程实例,对很多设计图纸的画法、比例、管线布置、标高等概念非常模糊。此外,近些年来,很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迎接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对教师学历的需要,提高了对博士学位人员的引进力度。而这些博士学位指导老师经验更为缺乏,特别对于跨学科攻读的硕士、博士来说,可能他们擅长之处就是科学研究,而不是工程设计。所以这些老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知识的更新速度和工程素质。所以对于一些工程类高校来说,培养指导老师的过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老师来说,应根据学生的水平、爱好,设计适合的研究内容,这无疑也能提高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发挥其知识层次的优势。

另一方面,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经常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并及时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保证毕业论文顺利进行,这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为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2.3严格毕业生管理和要求

近些年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求职和单位面试上,更有毕业生以求职、面试为由做一些与毕业设计(论文)无关的事情,而降低了对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表面上看这只是短期现象,但很多高校却没有发觉它的负链式反应。这种现象会一届一届呈负链式反应下去,即“恶性循环”,这必将废掉人才培养的目标,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表面上看牺牲了毕业生的求职时间或实习时间,但是提高了毕业生的学习质量,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呈良性循环发展。最主要的是,要使毕业生明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对整个大学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总结,是对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过程,要建立起学习上的整体和长远目标,从思想上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

2.4做好答辩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控制机制

答辩过程是对指导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检测过程。因此应认真组织好答辩工作,规范答辩过程,科学、合理、公正地考核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确保答辩过程的严肃性、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评价结果的公正性。避免不管毕业设计(论文)好坏与否,毕业生同样毕业,指导老师仍然指导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的现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不能达标的毕业生和指导老师都必须给予相应处罚,如:毕业生进行二次答辩或延迟答辩或推迟毕业,取消指导老师下一年指导毕业生设计(论文)等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二次答辩或推迟毕业的几率,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严格控制毕业答辩的“走过场”行为。

2.5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机制

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包括指导老师评价、评阅老师评价和答辩小组评价等三个评价结果的综合,其中指导老师评价是最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各占20%。这种评价机制会因为某些老师的水平、责任心等问题而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评价结果的失真。应该改变这种评价机制,提高答辩小组评价分值比例,因为答辩小组是多名教师共同审阅下的结果,能比较全面的代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另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等级进行规定,如:优秀不超过20%,良好不超过40%,但是由于指导老师评定份额较大以及对自己指导学生的偏袒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偏高,优秀在50%以上,最差的成绩也是良好以上。

总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必须通过多方面努力方能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这对为我国输送合格的环境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广泛的重视。

环境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就业导向化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ak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s substance, in order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ject practice ability, 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the bette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ill be imported into the society.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Guidance mode;Innovation ability

0 背景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2012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合并而成的新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任务是以建筑为主要对象,现在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基础上,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去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和满足产品生产与科学实验要求的工业环境,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人工环境(如地下工程环境、国防工程环境、运载工具内部空间环境等)[1]。

该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就业主要面向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运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都为创造舒适的人工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展和城市日渐扩大,现代建筑体系形态各异,人们对建筑内部的使用及居住环境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科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该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大学四年知识的总结,学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学习,掌握本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内容。

近年来随着民用和工业建筑行业在政策和市场化的调整过程中的逐步理性化,建筑工程类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市场对人才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就业率逐年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设计建筑设计施工行业,毕业生就业率直接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相关联。作为培养社会实用人才的建筑工程类院校,若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除了严抓教学质量,还需在毕业设计环节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以目前社会就业导向为主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 毕业设计环节现状分析

目前新疆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设计主要分为建筑环境方向与建筑能源方向两部分内容。结合新疆严寒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建筑环境方向主要分为供暖系统的和空调系统的设计,该方向的毕业设计由毕业指导教师给出建筑图纸和地区基本信息,学生根据基本信息确定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掌握供暖系统或空调系统的方案设计原则、负荷计算、设备选择,系统布置、气流组织计算、水力计算等一系列内容,最终绘制系统平面图、系统图、换热站或机房大样图以及冷热源机房平面图。建筑能源方向主要有燃气锅炉房和燃气锅炉房的设计,毕业设计内容为根据指导教师给定的热负荷及煤质资料确定锅炉房总装机容量、单台锅炉容量和燃烧设备的类型,掌握锅炉房最大热负荷及采暖期平均热负荷的计算,掌握锅炉配套辅机及锅炉房主要设备的选型方法,最后根据锅炉房工业要求确定锅炉房整体汽水系统方案及水处理方案并绘制平面图、热力系统图及设备平面剖面图。

2016年起毕业设计结合笔者的科研项目,新增了毕业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毕业论文内容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确定,以本次新增毕业论文题目《传热系数自调节墙体的基础研究》为例,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毕业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之后根据选题内容进行文献调研和资料查阅工作。由于该选题涉及到利用专业软件FLUENT对不同墙体的热工性能进行模拟,因此在进行文献调研的同时需要学生进行软件学习工作,随后与指导教师不断沟通,对不同结构的墙体结构进行模拟,确定模拟过程无误后完成多工况模拟,最后分析模拟数据并撰写学术论文。

2 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毕业现状分析并结合笔者近两年指导毕业设计亲身体会,目前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毕业设计的选题确立主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拿到实用性强、贴近自己就业岗位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譬如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已经确定就业单位为建筑设计院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就积极主动的多,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毕业前最后的演练尽快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以便毕业后在就业单位能尽快进入角色。而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有确定就业单位或者已经明确要参考公务员岗位,就会出现对毕业设计选题不感兴趣,在设计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投入,仅以完成任务了事的心态完成毕业设计。

其次是有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上岗能力没有提高,譬如有一些毕业后将到南方地区工作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恰巧分在了建筑能源系统设计的锅炉房设计组中,由于南方地区目前还没有大范围推广冬季供暖,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选用的技术,设备以及所用的应用设计软件与其未来就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差距,因此存在这部分学生工作后无法很快进入工作角色的问题。

再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有所差异,有一部分教师有设计院工作经验,新进青年教师以学术研究为主,工程实际经验有所欠缺,指导教师的背景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3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工科专业大学本科的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工作上岗前的最后一次实战演练,如果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造成“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针对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着眼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激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积极性,应该对毕业设计做出以下几条改革措施。

1)以市场导向和学生签约行业为主要依据,允许已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根据就业性质选择毕业设计内容。

目前毕业设计内容较适合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但毕业设计题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扩展毕业设计面,增加毕业设计选题范围,譬如结合新疆地区目前大力推广的建筑节能措施,增加电采暖技术设计、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以及太阳能供暖系统设计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的设计内容。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已经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选择适合其自身需求的毕业设计内容。

2)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原则,尽可能的设计综合性强甚至是跨学科的毕业设计题目。

对于没有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为了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应该重新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库、学生选题库。毕业之后学生就业选择方向很广,目前的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为单一方向的设内容,对此指导教师可以在毕业设计初始选择小一些的项目,但要求学生多做几项内容,让学生对各方面的设计内容都了解一些,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增加毕业论文在毕业设计阶段的比例,让已取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的内容,使其能尽早的对科研过程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将工程应用与指导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将实际工程项目融入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结合目前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现状,着手社会需求,本文探讨了以市场导向和学生签约行业为主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的几点措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该在每年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了解近5年毕业生就业动向,明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际社会需求的动态,从而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库、学生选题库。确立毕业设计选题库后,由于更新后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以往相比会具有综合性,仅凭一个指导教师或许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设计能力,因此也可以建立指导教师小组,进行分工。形成有指导计划和实施团队的适应新选题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也可充分利用在校硕士生的力量,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机结合,将本科生深入到科学研究氛围中。总之,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好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应从就业为导向不断的调整毕业设计内容及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环境毕业论文篇7

1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从供给来看,据统计我国环境工程专业1997~2001的招生年平均增幅30.78%,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扩招速度。2008年为止,环境工程专业点增加到251个,环境科学专业点达到了183个。从需求来看,据原国家环保局和原国际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指出,2000~2010年中国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为1.47万人/年,而实际在2008年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大于设定的实际需求数目的1.77倍。近年来的就业形势来看,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统计,2009年本科专业就业率(针对2008届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前100名就业率里环境工程专业位居第75名,读研、留学比例为12%,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0%,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59%,在求职强度较大的前50位本科专业中排名第27位。而在公布的2010年度三年内离职率较高(针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的前20位主要本科专业中,环境工程高居第六,一次就业形势持续走低,非本专业领域就业比例明显升高。从环保投入看,据国家的多个环境保护五年计划资金投入,八五计划2000亿元;九五计划3600亿元;十五计划7000亿元;十一五计划14000亿元;十二五计划预计超过34000亿元,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上述统计数据,一方面表明环境工程专业招生规模扩大,而需求未能同步增长,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将面临不小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环境工程治理、环境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等都会增强,这必然会增加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是保持专业稳定发展的必需之路。

1.1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存在问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42%)、“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17%)和“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12%)。一些高等学校由于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他们在专业建设上准备不足,理论与实践衔接的课程结构不完善,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下降。环境工程本科教育是在不断探索自身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然而近年来,环境工程毕业生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各高校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2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2.1创造实践教学条件

紧密结合“产、学、研”联合,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操作平台。一方面,校内改革更新课程实验、建设环境类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开放学院公共实验平台、增加课外科技活动投入、增加实习实践环节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和工程设计类师资培训在教育。另一方面,校外与公司企业联合共建实习基地、与其它高校联合创建大型实验基地、与利用其他事业单位资源提供实习场所、联系相关企业作为固定实习单位等方式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为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2.2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改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必要的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开设重点课程实习,如生态实习可设置野外基地实习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测试分析、水控实习可采用实验室模型演示并进行工程训练、毕业实习如环境检测与分析、大气污染、控制水处理等方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3开设技能培训课程

培养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开设技能培训课程。如文献获取与阅读包括文献检索获取途径、常用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论文报告写作,如调查报告、环评报告、实验报告、科技论文、科研申请等;计算机应用,如模拟计算分析、CAD等;英语,如专业英语阅读等。综合运用这些能力,达到能够独立完成、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的毕业论文。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中,紧密结合实验、实习、技能训练等来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

3结合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主要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增加专业主干课深度,为学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提供更好的平台。

3.1课程开设进行重组

环境类专业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面很广,这些知识很多是以解决环境问题为主线串联起来,他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是递进的关系。要“面”与“点”结合,既重视通用课程也突出主干课程,把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有效的结合。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开设水、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开设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化学、环境管理及环境质量评价等。

3.2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目前环境类专业中很多教材之间有重复内容高,为避免重复讲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课程内容和归属学科的情况,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去重。如环境工程专业,课程重点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理为主,使用教材中会涉及到很多化工原理,与化工专业的教材部分重复,这样就要做好各课程组的协作,达到课堂最大有效利用。另外,教材选用过程中,积极选用高质量新教材、优化知识体系,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3.3开设学术交流活动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一是在课程设置中,结合每个专业特点以及专业教师们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每个专业课教师通过2~3次讲座的形式,将学科前沿、新知识、新技能传输给学生。二是组织学生为主的讨论会,如开展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科创讨论会、及学生自身的实验设计论文的讨论会等。开展定期或阶段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科研前沿,也能够促进学生自发科创能力。

4结束语

环境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①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泵与风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课程中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③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来实施,以参观实际工程为主,了解生产中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使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④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一般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取1~2个方向实习,包括环境监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等实际生产工作,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除了完成各门实践课程外,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际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环境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2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关于建设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在校内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系想方设法,对外拓展,通过多番调查和研究,分别与江门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广州绿茵环境工程公司、东莞市塘厦凤凰岗科达水务有限公司塘厦污水处理厂、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厂、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和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等6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我系还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0家单位长期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现场设备、工艺流程、结构原理和作专题技术讲座等,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系领导、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每次实习前都认真讨论内容安排,结合基地具体的经营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生产经营业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同时,还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而且,为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我系还专门引进了生产第一线的设计施工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现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 名)。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内的金工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科研能力、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在污(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结合工程项目进行。

教师出的论文题目经学术带头人、教研室的讨论、审阅后再发给学生,从论文题目人手,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论文质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于4年级开学初即向毕业生下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早作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开始论文的调查、实验、制图等工作。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

考核,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纪录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3.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环境工程专业200l~2007级一直按照这一体系运作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从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我系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体上讲,教学质量较好。2005~2007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届毕业生无论初次就业率还是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结论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中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经过近8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行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了互动式的良好教与学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充分、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实惠,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 森等.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87.

[3] 陈晓玲等.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4,24(4):103-104.

环境毕业论文篇9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和取得学士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的原则,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做到科学选题、规范管理、全程监测,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

一、以往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表现―成果提交―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的程序进行。各个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存在问题,都将影响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经过近几年的研究,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毕I设计的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设计题目类型单一,涉及面窄,缺乏设计意义和新颖性,可操作性差。第二,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缺乏真实性,主观意识比较强,导致对设计题目的理解深度不够甚至存在偏差,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和表现点模糊。第三,由于毕业设计课程的后半期与单位实习和就业等时间有冲突,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第四,毕业设计评分办法规则不够系统,老师评分时主观性较强,造成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真实性偏低。

二、优化毕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提高全系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成绩既反映了学生专业水平,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因此,系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明确要求全体师生必须严格执行学院对毕业设计设定的各项规定,严禁指导老师不按正当手续批准学生离校进行毕业设计的现象,同时还将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作为教职员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的时间作为评价毕业设计成绩的一个指标,从制度上促使全系师生深刻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严谨细致地把好选题关

毕业设计选题对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为此,教师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开始,做到明确选题原则、规范选题程序、精心选派导师、抓好选题及审题控制。本专业毕业设计题目难度适中,能巩固、深化、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专业训练以及对过去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选题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

选题必须体现本专业综合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并初步具备助理设计师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步是聘请具备高水平的导师,除了本校专职教师,本专业还从母体学校、其他院校以及设计院聘请导师,他们都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着指导学生设计的丰富经验,同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高度负责,这确保了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2.毕业设计课题应尽可能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

针对环境设计选题容易过大过宽、选题过虚的问题,必须联系实际,抓住重点来解决。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且能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选题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研究能力的范围,难以深入研究,这一直是环境设计类本科毕业设计的通病。鉴于此,本专业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坚持一人一题,对于工作量大的课题,可组织数名学生协同攻关、分工设计,但须明确每人一个子课题,或用副标题区别,子课题要立足于大题,分别展开;明确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且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其达到全面综合训练的目的。

3.选题原则清晰,审题符合规范

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选题要反映四年来的学习内容;选题内容不能太大,大题目可以由几个人共同完成;每个教师最多选两个题目,同一个专业方向只能带一个;严禁使用过去做过的设计内容;在设计公司完成的毕业设计由设计公司确定题目,禁止拿设计公司的图纸汇报。

选题、审题的工作程序符合规范化要求,选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学生自选课题也须经教师审定),上报选题的内容除学院规定的要求外,必须附上选题的平面图和选题的教学目的,说明选题是如何对四年教学总结和提高的思考。选题严格按照学院规定程序进行,首先报专业负责人审批,专业负责人组织审定后,报系主任批准确定,选题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向学生公布。

(三)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学院2010年购置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2013年又做了更新,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对毕业设计各个重要环节都规定了完成的时间节点要求,并将实施结果定期公布,有力地保证了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时间进度,切实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本专业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筑与艺术系和专业组精心组织,包括寻找指导教师、组建指导小组、学习上级精神、听取课题介绍、完成选题审题、下达任务书、拟定开题报告、完成和修改初稿、中期检查、考核导师、定稿、审核答辩资格、安排集中互评、组织答辩、专家重点检查、评优以及论文文档留存和归档等,整个过程中的各环节都执行严格、规范的程序,保证本专业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主要流程如下:

1.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

指定专职教师具体负责毕业设计工作,形成毕业设计工作组、设计指导小组、专业负责人、专业联系人、系秘书办、辅导员等各负其责的严密组织机构。专业负责人及论文联络员定期通过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检查、了解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进展情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培训

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培训,明确目的和意义,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方法和规范化要求。

3.制定详细的工作进程安排

建筑与艺术系按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进程安排,确保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检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毕业设计(论文)的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前期主要检查课题落实情况、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以及进行课题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检查任务书是否按要求填写并进入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2)中期主要检查学生译文、课题报告完成情况以及前期的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检查结果通过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填写中期检查表来呈现;

(3)后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文档的规范性及答辩评分情况。

(四)严把评阅、答辩关,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1.采取初次试答辩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把好设计作品质量关

专门聘请校外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评审和答辩工作,采取初次试答辩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初稿时,组织校外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初次答辩,对每位学生给予认真的指导。学生根据指导意见及建议对设计作品修改完善后,再进行最终答辩。

2.采取面上答辩和评优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及成均衡

为了保证设计作品质量及成绩评定的科学合理,面上答辩分组进行,优秀设计的答辩在专业范围内统一组织、一次性进行(称之为“评优答辩”),且优秀论文比例不超过15%。

3.采取相似度检测(),严格工作纪律,确保论文真实性

为使学生认真、严肃地完成设计的各项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切实用自己四年来所学知识完成设计报告,学院购买了软件,相关通知,布置检测工作。本专业按照学院要求,评阅之前要求学生自查3次,提交自查报告,指导老师审核。答辩后,全院组织抽查,本专业毕业设计结果显示,全部符合要求。

4.加强展示交流,不断完善作品质量

为使学生的设计理念有互补性的提高,系里每年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面向全校展出,以便促进各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总之,以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优化毕业设计,学院必须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全系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精心组织,严谨细致地把好选题关,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严把评阅、答辩关,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环境毕业论文篇10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到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表现出新的特点,就业环境由多方因素共同合成,就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业的水平和质量。要促成就业问题的解决,必须致力于改善就业环境,其中涉及到政府、高校、社会等多的主体,正确认识与改善当今就业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来解读。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经常性地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与焦点,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就业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就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就业必须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就业的水平和质量。因而,把目光投向就业环境,对就业环境进行科学认识,优化就业环境是政府、高校、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就业环境状况

国家总体的经济发展形势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主要决定了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高校毕业生如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毕业生数量的单向增加或者不均衡地提升,引起了就业环境的改变。士幼叩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80万个就业岗位,虽然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会新增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但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表一:

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左右,下岗登记800万左右,农村向城镇转移劳动力1000万左右,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汇入,劳动力市场上的岗位争夺更加剧烈。

区域经济形势不但影响当地的人才需求、人才环境,也容易引起人才流向的不平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区域人才需求不平衡以及高校毕业生流向的不平衡。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新政策,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后续的保障政策不到位,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很好落实;毕业生到基层、到非国有企业以及地区间的流动还有政策等问题。

近几年,在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上,包括有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乃至身体歧视如身高、相貌等,就业歧视已不是个案,造成了人才浪费,就业环境混乱。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就业环境中,大学教育体制出现了对市场力量屈从的倾向。有的大学用“市场需要”来衡量大学教育的社会实用性,课程、专业的设置是否必要及其适当的规模取决于市场的需要,满足市场需要成为判断教育行为的标准。

舆论导向也为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画上一笔。少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择喜避忧,过多渲染就业紧张气氛;对学生择业缺乏引导,常流于表象,深入分析的少,甚至有少数媒体或贬低大学生素质或对高等教育过多批判等脱离实际的言论等。

当今的就业环境呈现的新特点,客观上带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值得深思。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问题分析

1.就业岗位“争夺白热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高校招生规模和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城镇失业人数和下岗人员的不断增多,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我国经济处于农业与工业化并存的阶段,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产业结构吸收高学历人才的有限性;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依然严重,大学生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来参与求职的竞争,在一定层面上使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2.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化”。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才流向的集中性,都直接表现就业的地区差异化。对高校毕业生来说,需要掌握分析国家总体的经济形势,利用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正确定位好就业目标。不同地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整体发展形势、行业发展形势、地方的政策力度等。地区经济发展变化,一定程度预示着就业环境的冷暖变化.

3.就业政策“落实失衡化”.

总体来说,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就业政策执行和措施落实情况是好的,但一些地区还存在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状况,如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有些地方只管让学生去了,并承诺三年后回城安排工作,可是期限一到,领导换的换走的走,都不管了。地方性政策障碍仍然制约着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政策不匹配,有些政策优惠力度不足:如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自主创业学生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等政策在许多地方尚未落实。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流动的过程中,人事、户口等方面接转渠道不通畅,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就业选择空间,淡化了政策实施的直接效能。

4.就业市场“招聘异常化”。

现有的就业市场出现混乱的状况,就业市场机制尚完善.各类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和制约机制,不少招聘会的组织者为了获得特殊的利益,夸大宣传,没有很好控制招聘会规模;出现了很多的非法职业中介,在招聘过程中伴随着各类欺诈行为;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引起轩然大波,种种的表现方式其实质是就业市场异常化。如何提高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使就业市场回归常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教育体制“市场需求化”。

大学教育体制出现市场化倾向不是偶然的,正确疏导大学发展方向,需要我们克制过强的教育实用主义,重视发展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深对大学本位的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95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立“前瞻性大学”的新理念,并提出了“必要的乌托邦”这一重大哲学命题,“必要的乌托邦”意味着大学必须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精神,保留其对于超越实利的、非功利价值的追求。在现有的大学教育体制基础之上,大学教育应该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必须全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既要服务又要有一种引导社会前进的精神。

6.典论媒体“导向误区化”

对待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为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性效果,少数媒体却将公正公平抛诸脑后,不惜以牺牲大学生的前途为代价,片面夸大就业难度,以偏概全,贬低大学生的公众印象。不断营造的求职紧张气氛,加剧了大学生求职的心理压力和心态不稳定。2005年就有报道宣称大学生形象跌到20年最低点,少数媒体在遇到涉及大学生素质的问题时大发评论,丑化大学生形势、素质,使社会评判标准失衡。社会舆论在导向上给社会以错误信息,此时非但没有为大学生就业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反而为其就业添压加阻。造成社会各方用非正常的眼光来审视大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对待其就业要求。

三、当前就业环境下就业问题对策探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涉及到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如何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关系到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切身利益,战略性地影响国家的长远竞争力。

1.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

加快发展经济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高整个社会的就业容量,千方百计拉动各方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制定更全面和更宽松的就业优惠政策,使就业增长逐步与经济增长同步”;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发展备受瞩目,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将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统一到“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上。要将大学生就业的重心真正转移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领域,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从历年状况看,名企为毕业生提供了相当数量就业岗位,学校和科研机构也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力量,据中国毕业生网分析,民营企业将成为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2完善配套政策,狠抓政策落实.

要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政府要宏观规划,充分结合各省市区的情况实施好政策,并对出台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保持长效;有关部门的政策、配套文件要定期清理、修改和废止,从而逐步消除制度障碍,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促进人才的合理化分配。从2006年起,教育部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和“农村教师岗位国家支持计划”试点,人事部等部门建立起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同时完善配套就业政策体系等.福建省结合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采取了系列措施,如允许报考公务员可加分等鼓励政策,增强了基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狠抓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加快就业政策的合理化改革,根据区域经济情况作必要的政策倾斜,把国家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结合实际情况,找准政策落实中的薄弱环节和根源;要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方法、新举措;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加以推广宣传,促进政策落实效应的扩大。

3.规范就业市场,实现信息联通.

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规范。有些招聘会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机构举办招聘会效果不理想,或虚假招聘信息,或夸大宣传等问题。要加强和组织就业市场的规范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举办招聘会,规范各种毕业生招聘会秩序,消除安全隐患,控制规模,取消不合理的招聘,取缔非法招聘,总结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人才服务机构与高校的联动优势。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用制度,维护、发展好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就业市场中总体上还存在着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交流传播手段贯通市场,搭建及时有效信息交流平台:各社会人才服务机构、教育机构进行广泛深入沟通和交流,努力推行就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无障碍连通,建立一整套的保障提升机制,共创良好的就业信息环境.

4.推动立法进程,建立长效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陈万志指出,要消除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为大学生就业清除障碍,将反就业歧视立法尽快提上立法日程。通过立法禁止就业歧视,力争早日形成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培育和建设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环境。对于就业歧视不立法明令禁止,便会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与成长,扭曲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常行为,破坏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最终必然损害政府促进就业战略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积极推进就业立法进程,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制定《促进就业法》等途径,重点围绕公平就业、用人单位责任等方面来加快就业立法,以法制的力量肃清障碍,从而形成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

5.科学特色定位,形成信息体系.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任务。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都要科学定位和突出办学特色,不能盲目扩招,要保持适度的规模,注意内涵,防止盲目市场化等结果出现,加强对各类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改革教学模式,调整学科结构,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防止陷入重视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误区.同时,要注重开展高等学校结构布局、发展规划、办学评估、特色研究等工作。

形成毕业生就业状况信息体系。高校要积极开展毕业生踉踪调查、调研;对就业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完善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评估制度和就业监测体系;及时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等就业信息状况。让毕业生客观地了解就业环境的状况,掌控最新就业资讯,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机遇,促进高效就业。

6.优化典论环境,加强教育宜传.

十六大报告指出:媒体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典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媒体必须格守传播的法律,牢记并承担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新闻信息、把关制度;媒体工作者要加强自律,遵守职业道德,为社会提供真实准确信息.在对待大学生问题上应慎重处理,整体考虑,严格制度规范。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与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就业舆论氛围。要发挥媒体和舆论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宣传好就业政策与就业制度,宣传好先进经验。坚持弘扬主旋律,凡是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事情多宣传、多鼓励,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个案情况少渲染、不炒作。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关心鼓励大学生,拒绝不负责任的言论,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优化社会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