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8:19:20

环境工程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1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其它实践教学环节如毕业设计,学校往往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而对课程设计的教学缺少系统性、实质性监管和奖惩措施。

(二)学生思想不重视。一般课程设计都是安排在学期末,学生忙于准备期末考试,临近假期又着急回家,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设计中,而且抱着交个材料上去就能过关的心理,对课程设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三)单个课程设计学时不足。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集中在第三学年,开设的有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泵站、(二)管道、(三)水处理构筑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课程设计等,种类较多,但是单个学时较少,一般只有1~2周,设计深度不够,只能浅尝即止。

(四)题目单一陈旧。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往往由相关的理论课老师担任,一个老师要同时指导环境工程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而课程设计仅有1~2周,时间少,老师精力有限,基本上所有学生只能共用一个题目,题目类型由指导老师来确定。由于教师所掌握的工程资料有限,课程设计的选题往往已使用多年、比较陈旧,工程实践性不强。

(五)设计脱离实际。现在进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基本都要求有博士学位,这些年轻教师往往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实践训练。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若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最终将导致学生感觉工程理论基础知识枯燥、抽象、理解困难。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设计与实际脱节,无工程实际意义。

(六)考核指标片面。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是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进行成绩评定,缺乏对过程的监管,使一些学生产生偷懒心理,之前不认真查资料进行设计,临时抱佛脚找其他同学的随便改改交差了事。这种片面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一)加强监管,提高教学质量。健全课程设计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机制,从学校、学院和教师三个层面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流程,对课程设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教务处及学校督导组对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的抽查监控力度,对教师指导课程设计工作、课程设计质量、成绩评定等各方面进行检查,促进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强化教师的工程背景。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使老师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教师忙于跑项目、写论文、出成果,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逐渐脱离了实际应用,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就更少了,即使有也是陈年的经验了,而课程设计的教学需要的就是实践经验,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这方面的培养,定期送教师去企业交流,使教师能接触生产一线,掌握生产实践的新动向。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激励机制,支持教师与企业合作承担科研课题,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实现学术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双提升。

(三)深化校企合作。盐城工学院“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部分:本科生保持4年学制不变,优化提升“3+1”模式,在校学习时间2.5~2.8年,在企业学习实践累计1.2~1.5年。中国盐城环保产业园和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的校外实践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企业实际工程环境和实践教学资源。但是实践基地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不应该仅仅用于最后一年多的企业实践阶段,前期教学中的理论学习,如课堂的工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布置的课下作业都可以结合工程实际。课程设计的题目设置也要是真刀真枪,来自于企业的项目实例,体现当前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建立课程设计题库。针对课程设计题目单一陈旧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设计题库的方式来解决。指导老师平时注重收集素材,每两年更新一次,淘汰陈旧的题目,增添新的,与时俱进。题目多样化,根据题目的类型分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置一些题目。如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题目可以分物理处理构筑物和生物处理构筑物两个模块,生物处理构筑物模块下包含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三个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有效地防止抄袭现象。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时,看到感兴趣的题目,经老师确认有可行性,符合课程设计的要求,也可以加入到题库中。

(五)拓展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目前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基本上由相关理论课老师担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可以引入工程思想、原理和方法系统,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通过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模拟企业、模拟项目”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设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对于一些创新性比较强的设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设计竞赛,如部级的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校级的环保创新设计竞赛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功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六)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在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中第一条就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一贯倡导的“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一致的。课程设计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工程师所必需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等基本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之初,可以联系相关企业组织参观、座谈、调查研究、考察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本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课程设计时,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组成3~4人的团队,一起讨论设计方案,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设计,不仅可以杜绝混学分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制度,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改变原来单一的考核制度,注重全过程的考核,增加设计中期进度检查,设计后期答辩环节。完善评分体系,对设计成果从创新性、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逐项打分。不合格的设计给予一次修改机会,若还不能达到合格要求,须下次重修,从而引起学生对课程设计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2

环境工程设计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包含若干个子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缺乏系统思维,孤立、片面地理解系统控制理论,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等相关内容割裂开来,不能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以形成合理认知体系,则不能够全面、联系、突出重点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利用思维树模型可培养系统思维能力,[6]强化系统控制理论在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应用,将一项工程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角度清晰的表示出来(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如下图1所示)。

2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系统控制理论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对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这一阶段包括工程概述、工程方案、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工程近远期结合问题、工程效益分析、工程进度安排、存在问题及建议以及附图附件等内容。在这一系统中,用最优化分析解决问题,即在本系统的运筹中,控制策略要使工程净效益最大,而费用尽可能地小(可视为负效益)。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负效益,必须在一定的工程规律和条件的约束下,按照最优化原则,结合工程分析考虑工程方案必选优化,对整个工程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不求负效益最小,而只要求负效益尽可能减少。这是由于在环境工程设计中,最优解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7]

3工程设计阶段的系统控制理论

在此阶段,环境工程设计可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复杂系统,可将系统控制的重点分别集中在组织系统的输入、转换过程和输出3个阶段,由此形成3种不同的控制类型:前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8]

3.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称预先控制,是指在整个过程中预先集中于系统输入端的控制,其目的是通过事前考虑各种可能的功能障碍来预测并预防偏差的出现。其在环境工程设计的方案设计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环境工程概况分析

环境工程涉及水、气、声、渣、辐射等多个方面,涵盖内容非常丰富,工程特征千差万别。因此,掌握具体项目的工程概况是搞好设计的必须前提,主要包括:(1)工程一般特征简介。包括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车间组成、产品方案、辅助设施、配套工程、储运方式、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工程总投资及发展规划等。(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用流程图表述说明生产工艺过程,必要时列出主反应式和副反应式,并关注副反应中可能潜在的危害因素。(3)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包括主要原料、辅助原料、材料、助剂、能源以及用水等的来源、成分和消耗量,特别是要综合对比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指标、新水用量指标以及排污系数。(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生产率、效率、回收率和放散率等。除了主产品的总回收率之外,还应高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综合总回收率。

3.1.2污染源及污染源强分析

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源强是环境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必须按建设工程、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期的工程全过程做认真调查、详细统计,力求完善。对于污染源分布调查要求按专题绘制污染流程图,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然后列表逐点统计各种污染因子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另外,鉴于近年来环境风险事故呈频发、高发态势,应高度关注环境工程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包括事故排污和异常排污两种工况。事故排污的源强统计应计算事故状态下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作为风险预测的源强;异常排污的源强应统计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的超额排污。

3.1.3环保方案分析

分析工程总图布置方案,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分析工程既定环保方案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采用资源节约型模式、资源综合利用、物能良性循环、产业生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并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3.2同步控制

同步控制也称实时控制,是指活动进行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在环境工程设计中,同步控制的关键是严把设计质量关,实现初步设计的标准化,由仅控制排放标准向全面的设计质量标准过渡。积极引导环境工程设计单位贯彻国家制定的《建筑企业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等相关标准,使环境工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进入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各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要在当地设计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审查,把贯标工作与单位资质、工程招标投标和企业创优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质量的单位自控。在推行设计资格审查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重大工程的设计方案图纸审查、批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追朔设计存在的问题,系统解决,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并追踪审查以前的可能事故点。

3.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目的在于改进,以预防将来发生偏差。在缺乏任何预见手段的情况下,反馈控制是比较实用的控制方式。在施工设计中,反馈控制的关键是引入工程环境监理,通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检查,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对未按有关环境保护要求施工的,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造成生态破坏的,应采取补救措施或予以恢复。通过监理这一反馈控制,可提供设计效果的真实信息,并使设计人员获得评价其绩效的信息,从而提高设计水平,对于下一步或日后工作的实践指导作用非常巨大。

4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阶段的系统控制理论

为监督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以及落实其他需配套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9]该阶段是对整个环境工程设计系统的最后一个核查关卡,涉及验收范围、验收标准、验收工况、验收监测(调查)结果、验收环境管理、现场验收检查、风险事故环境保护应急措施检查及验收结论等八大部分。可用如下系统流程图简述其验收工作程序。

5结论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专题实验创新实验

一前言

环境工程专业是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工科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普遍提高,这就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高校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则较为薄弱。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培养具有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因此,本文将结合几种实验模式进行探讨。

二三种专业实验模式

1.开展专业综合实验

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一般是按照各门专业课程划分的,而且几乎都是基本技能实验,其中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如环境监测实验课中的烟气流量及颗粒物浓度的测定实验项目,学生只是按照实验讲义和仪器的使用说明,按照选择测试位置、测点、测试、分析计算的步骤,写出实验报告就算完成实验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步骤动手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这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具有环境工程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性的综合性实验的开设。那就要把环境工程专业课实验融为一体,称为专业综合实验。基本原则是,验证性实验能够纳入综合性实验的,要纳入综合性实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如前面提到的环境监测中的烟气流量及颗粒物浓度的测定实验项目完全可以并入袋式除尘器的性能测定实验中,因为除尘器的性能测定中就包含了烟气流量及颗粒物浓度的测定。这是仅仅其中的一个例子。事实上,环境工程专业的几门主要专业课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等,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所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开设。

开展专业综合实验有如下优点:第一,可以大大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第二,能够使学生对环境工程的几门专业课程融会贯通,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从认识、设计到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2.新增专题实验

在学生完成专业综合实验后,可以新增专题实验。专题实验时间可以为2~4周。专题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写实验指导书,其中只对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然后提供实验设备和材料,负责指导和检查实验结果。实验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交与教师审查。学生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实验设备的操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应能够参考相应的论文格式写出研究性论文,其中要求有曲线图和分析说明,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长沙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对2006级本科生开设了专题实验,实验课题基本上是教师的科研项目,例如:以教师申请的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效纳米TiO2光催化剂净化室内外空气的应用研究”作为专题实验项目,该项目涉及的知识面广,既要求有相关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又要求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依据科研基本要求,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自己动手测试实验参数,完成整个实验研究,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向指导教师递交实验研究论文。学生提交的研究论文和实验过程所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的科研,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科研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鉴学生某些创新性研究的思路,少走弯路。这样既保证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该类实验来自科研课题,学生对这类实验普遍具有较高的科研兴趣,经过实践、探讨和修正,相信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因此,通过专题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动手的能力,解决专题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科研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动态,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和顺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实验研究

近十多年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成为很好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却很难成为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创新人才。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强调,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因此,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实验研究是必要的,是新时代大学教育改革的必然。

大学生创新实验主要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目前,长沙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项目课题主要来自省级和校级。项目到期,学校都会统一检查项目执行情况,然后全校通报。项目结题后,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课时补助。从近两年的创新实验研究执行情况来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对于专业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这项计划的实施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师生反映良好。第一,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实验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第二,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总结

把环境工程各门专业课融为一体,开展专业综合实验,新增专题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研究,可以使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一方面巩固专业知识和熟练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魏洽.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11):131~133

[2]赵丽杰、赵丽萍、李良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30~32

[3]李凡修、梅平、王子.关于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的几点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213~214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管理体制和建设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可以从以往的经验总结,如果我们能在环境工程项目中及早设计出良好的设计,能有效地降低项目的成本,无论是好是坏都对整个环境工程有决定性的影响。

1技术经济简述

技术经济分析不仅是一个一般的方法概念,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概念。首先,它要求我们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证明,最终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不仅是为了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经济功率,而且是为了降低因为项目施行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在实践的作业中,环境工程的规划者在最初的规划阶段将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分析和证明,但在施工后将会被忽视。众所周知,每个环境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工程项目的规划、规划、审阅的各个环节都是十分紧密的连在一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项目的前期规划和规划作业完成后,很快就会去施行工程建设后,所以在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整个进程应该是连接的,作业应该从开端到结束,不能有一丝的缝隙。技术经济分析在环境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成本和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各环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同时,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管理,以确保环境工程能够得到保证,并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和质量。

2我国环境工程技术经济标准

为了能够实现预期的收益和资本投资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发展是投资,它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但投资方式、行为、有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建设性的、流动性的投资。2.1环境工程的资金投入问题。控制或改善环境为主要目标的钱叫做环境工程投资,如水质污染,进行水质的提高,从最初的水位的期望四个类型的水体,工程投资和非工程的必要性。当预期的环境管理的政策是结束,项目应该和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预期,舒适、环境优美的居民,有活泼的影响身心健康,环境和经济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人们是一个最大的好处,所以环境工程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取决于它。而环境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是在附加的经济效益后环境的诸多改善,所以环境工程技术分析和分析设计方案,充分理解和给出合理的经济评价。2.2环境工程的资金准备问题。我们的计划一般比一般环境工程,环境工程项目建造周期长,如操控水污染的项目,这不是几天就能够完毕办理,需求长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完全建筑环境工程、高分辨率的出资环境工程问题的特色。目前我国环境工程建造,或政府的要害要素,因而,出资环境工程的首要来历能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个从国家预算,其次是银行贷款的首要来历是环境工程,和外国的本钱的一部分,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和银行贷款的三种办法,但融资环境项目供给的现状也逐步弥补道。2.3环境工程中的产业折旧等问题。在首都的环境工程中,固定财物的折旧有两个方面,丢失如有形和无形丢失的评价,依据财物的规矩和固定长度的折旧率,是许多考虑的必要条件。而其中一些是无形财物的摊销,依据合同和协议对分阶段的利益,假定没有依照规则的规则,依照规则的10年期之间的分配计划进行定制交给。在环境工程中,对环境工程机械和设备等固定财物的购买,应在环境工程的条件下进行摊销。2.4环境工程中的资金活动问题。环境工程对底层的资金活动是在环境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环境工程中仍处于一种状况,协助发生事例,但仍在运用年限内并发生各种办法如本钱数量和产出的详细反映。运用的技术经济剖析,首先是对环境工程项目计划的一切现金流的剖析体系,并且各种项目发生在环境工程的经济效益剖析,为环境工程中包括的项目类型相对繁琐,流程也各不相同。

3环境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

现在环境行业的竞争是非常大的,并且在投标竞争的实际过程中,降低成本合理定价,变成了各个环境企业家要害的竞争技巧,为了争夺到工程项目,有些环境企业家就会以成本价,或许比成本价还要低的价格来争夺该工程项目,所以再在施工过程中变相的创造变更单、签证及索赔的机会来获得可观的赢利。现在,拟定一系列的内部管理制度跟办法控制成本和管理制度,开源节流最大程度的去给自己获得更高的收益。但环境工程所需求的资料成本是有规模的,不可能没有意图的去降低,只能在工程环境项目全过程中的非工程实体施工办法进行中加大力度了。所以,企业需求成果及其很多的技术经济技术人才,让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赢利,也能够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提高自己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力,才能让自身的企业得到比之前还要好的发展。

环境工程技术问题和不断发展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亲近,环境管理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触及许多经济问题,环境工程,包含各种各样的学科,促进工程的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翦.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技术的运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7(15).

[2]陈传永,乔书建,邢鹏.环境工程施工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7(03).

[3]彭韵如.浅析环境工程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

[4]罗梓宸.环境工程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研究[J].民营科技.2017(06).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5

(一)环境工程相关管理人才缺乏。人才在任何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环境工程也是如此。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人才缺乏是现阶段最为棘手的问题。我国的环境工程发展较晚,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和环境工程有关的课程也是在近些年才开始逐渐丰富。而我国的环境工程事业又发展得比较快,所以人才的缺乏对环境工程管理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桎梏。不仅如此,很多人因为环境工程工作比较枯燥,而且有些辛苦就不会去选择这个专业,所以也导致了很多岗位出现缺乏的局面。对于这种现状,我国也应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二)环境工程的预测工作不科学。环境工程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进行预测。在现在的预测工作中,许多内容都和要预测的指标相差较远,很难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这种情况也和我国目前使用的环境工程工作指标有关。目前我国这方面的软指标较多,硬指标不是特别多,以需要进一步对指标进行丰富,也使得这些指导性的硬指标能够变得更加科学。(三)环境工程管理意识仍不够强。由于我国的环境工程管理事业刚刚起步,在环境工程管理意识方面还没有太强,论是政府还是相关企业都并没有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进行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是社会建设工程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项工程进行更好的管理不是易事,需要和经济、文化、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需要做很多的权衡。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来看,环境工程的治理和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环境优化好了,对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部环境好了,内部就会有更好的发展。而现在最迫切要进行的就是环境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涉及到很多方面,也要运用很多技术,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社会更健康地发展。

三、实施环境工程化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技术去对待,去解决,既然是精细化管理,就要对出现的问题和一些细节进行精细化处理。要从基本的问题出发,依照科学的原则进行管理。另外,科学性原则还体现在环境工程管理时一定要遵循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这种规律是按照科学原则变化的,所以遵循规律也是依照科学原则进行。只有科学、专业的管理,才会达到预先制定的环境管理的目的。(二)整体性原则。如同上文所说,环境工程管理会牵扯到很多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只有以整体的眼光和思维去管理,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要从社会基本的发展规律入手,考虑到和环境工程相关的领域,在整体中把握管理的协调性和不偏不倚的准确性,找准入手的切入点,而不影响整体的协调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

四、对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进行优化的措施

(一)运用现代的管理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环境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要用系统性的思维去管理,而且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用符合现展阶段的现代管理模式去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如此,还得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运用智能设备以及卫星定位可以更好到达治理区域,可以有更好的了解,还有一些智能检测设备的运用可以使整体的检测结果有更精确的呈现,使得准确性以及管理水平都有进一步的提升。(二)对环境工程的管理目标进行层次化管理。环境治理中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目标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实现不同层次目标的同时管理。而且这样也可以更加清晰地实现总的目标和一个个分目标,最后实现对一个项目的完整管理。这样做可以更有效、更顺利地解决掉复杂的问题。(三)优化并健全环境管理体系。为了实现更科学更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要不断培养管理人才,还得在制度源头进行改革和优化。管理体系是进行环境工程管理的根本,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过往的管理经验进行不断丰富和优化。为了达到环境工程管理体系更好的优化,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要对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自然资源进行分层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自然资源,对它们进行合适的分层次管理,会减少很多麻烦,使整个过程更加高效。第二是要对管理人员和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环境管理是一项系统大工程,需要各种人才各司其职,这样可以工作起来更加高效,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安排人员时,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人员的经验程度和专业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安排,使得在合适的地方有合适的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有更好的表现。整个管理体系也可以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操作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优化。

五、结语

在对环境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去开展。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也不能忽略。

综上所述,环境精细化管理要应对很多问题,也要采取很多对策,才可以把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给做好,最终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有向上的一种促进,使得我国整体的大环境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韩玮.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29(07):214-215.

[2]杨小浩.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1):174-175.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6

唐山市京唐港曹妃甸港工业园区供水工程由取水泵站、输水管道、净水厂和配水管道四部分组成。

取水泵站建在陡河水库东侧,包括引水渠、进水池、取水泵房及管理站,取水泵房规模按远期18000万m3/年考虑,土建工程一步到位,近期取水按9000万m3/年(24.7m3/d)设计。取水水源为陡河水库。

考虑到供水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两条输水管线,其中上游从取水泵站开始穿山丘及塌陷区段采用钢管,钢管直径D=1200mm,下游直至进入工业园区水厂段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管道直径D=1400mm。

净水厂建在林雀老堡岗子以南海岸上,待工业园区总体方案落实后,准确确定水厂位置,净水厂构筑物按以下内容设计:一座1.5万m3/d折板絮凝斜管沉淀池;一座1.5万m3/d气水均质滤料滤池;4座6000m3蓄水池;一座3000m3清水池;一座24.7万m3/d二级泵房;一座加矾间;一座加氯间;一座废水池和回用水水池;一套附属建筑(含综合楼、食堂、浴室、机修车间、仓库、车库和锅炉房等)。

根据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设计,配水管网考虑5000万元的管网投资。

2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

2.1工程外部环境状况

工程取水泵站位于库区,除与碱厂取水泵站相邻外,周围无村庄,无工矿企业。取水口周围没有养鱼及旅游等污染因素,因此,取水泵站所处的环境质量较好,适合城市集中供水水源的取水外部环境条件。

工程输水采用压力管道输水,沿途污染物不可能进入,管道敷设在公路两侧及农田内,没有穿越任何污染区,符合城市集中供水原水输送的外部环境要求。净水厂位于工业园区内,交通便利,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对水厂管理人员不会造成危害。

2.2对陡河水库的影响分析

供水工程实施后,将每年从水库引水7535万m3。供水量是从引滦入唐的水量中调拨,陡河水库统一调配。陡河水库建于1956年,总库容5.152亿m3,调蓄水量0.684亿m3,属大型水库。因此,工程的取水量在水库的可供水量范围内,不会产生破坏生态平衡、危及水库枯竭等不良的环境影响。相反,引地表水入开发区,增加了工业园区的地表水量,可以减少工业园区对地下水的需求量,使地下水得以涵养,防止海水倒灌和地面下沉。

2.3工程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3.1取水泵站运行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取水泵站在运行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音的污染。因为工程位于陡河库区内,周围无村庄、无工矿企业,况且水泵采用高效低噪音水泵,水泵安装高程在水库低水位以下,与站区地坪高差在10m以上,故噪音对周围环境及管理人员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2.3.2输水管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根据输水管道走向,沿途大部分为公路及耕地等,同时沿农田敷设的管道在施工后进行还耕,且采用管道输水,几乎无渗漏,不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但是在特殊条件下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输水管道为有压供水,当管道出现事故时,可能局部跑水,特别是公路、铁路、重要交叉部位、重要设施所在地,应要严格注意,防止出现事故,一旦出现事故要及时抢修。

2.3.3净水厂运行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净水厂的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有下述三种,即:(1)氯气发生泄漏事故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2)水厂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锅炉房烟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对这三种因素分析如下:

2.3.3.1氯气发生泄漏事故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为杀灭水中的各类致病菌,水厂多采用加氯作为消毒手段。工程投氯点设在清水池前,投氯量为2毫克/升。氯气具有刺激性,有毒,如氯气泄漏到空气中对人和生物都有危害性,能伤害人的呼吸器官,严重时造成肺部窒息而死。按国家“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内氯气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所以在净水厂设计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造成危害。在工程中拟采取如下防范措施:①加氯设备采用全真空加氯机,该加氯机可使厂区内加氯管道呈真空状态,一旦加氯管道发生损坏时氯气不会泄漏到空气中,同时加氯设备自动关闭。②在氯库和加氯间内设置排风扇以排除氯库和加氯间内可能漏出的少量氯气。③在氯库和加氯间内设有氯气报警仪和一套氯气吸收装置,当室内氯气含量超过1mg/m3时氯气报警仪自动报警并自动启动氯气吸收装置,将含有氯气的空气吸入氯气吸收装置的中和塔内,使氯气和中和塔内的碱液产生中和反应,生成NaClO、NaCl和H2O,从而达到防止氯气泄漏到室外的目的。④在加氯间值班室内设有氧气呼吸器及防护用具,供在发生漏氯事故时操作从员排除故障时使用。综合水厂运行经验证明,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避免因漏氯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2.3.3.2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水厂噪音产生的来源主要有送水泵房和锅炉房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产生的噪音,其中主要为送水泵房内的水泵电机所产生的噪音。为解决噪音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设计中拟采取下述防护措施:①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噪音低、效率高的机电设备。②为保证操作中人员的健康,设计中应对值班室采用隔音作法,值班室和送水泵房之产的观察窗和通行门均设置双层门窗,并在室内进行消声处理。③在泵房周围进行绿化以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2.3.3.3锅炉房烟尘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通过在锅炉烟道上安装有效的消烟除尘设备以减少排烟量,同时选用燃烧充分的锅炉型号,使燃煤得到充分燃烧,减少烟尘。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环境工程地质深基坑管涌流砂

1引言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题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的异常变化。以往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比较多的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近年来,一些特大城市的超高层建筑均有地下室,那么建地下室便需进行基坑的开挖,基坑开挖对周围地质体、环境、生态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场地的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周边的环境等有关。下面以南京地区为例来分析深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南京位于长江边,有近四分之三的地域位于长江及秦淮河古河道漫滩区,地层软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上部以粘性土为主,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杂填土、可塑状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粘土、软塑状粉质粘土、粉砂或粉土夹软塑状粉质粘土、粉细砂、细砂,中粗砂,砾砂,碎石土等。这种地层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上部粘性土层为软土层与硬土层互层结构,在软土层中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下部砂层的厚度较大(3-40m厚),为承压含水层,南京地区的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一般为一、二层,有的达三层,开挖深度一般超过6.0m。深基坑开挖主要在上部粘性土中进行,设有二层地下室的深基坑开挖一般都穿过上部粘性土而深入至下部的砂层中。由于南京地区具有这种特殊的地层结构,因此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较为突出。

2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南京地区深基坑开挖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基坑边坡滑移、基坑涌水、流砂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陷、基坑井点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道路开裂、房屋开裂等。

2.1基坑边坡滑移

南京地区深基坑开挖一般为垂直开挖,边坡以松软粘性土为主,在不采取任何有效支护措施的情况下,边坡会失稳而产生滑移或坍塌,有的即使采用支护,如果支护不当,挡墙也会整体位移,使护桩变形,坑底隆起,边坡会失稳而产生滑移。如南京交通银行,基坑深6.7m,挡土桩为钻孔桩,其后设置直径0.3m的旋喷桩作止水帷幕,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0m处。由于钻孔桩和止水桩质量差,止水帷幕未现成,基坑开挖后,东南角桩间出现大量涌泥和流砂,挡土墙向基坑内侧倾斜达0.2m,桩后现成了5~10cm的地面裂缝,边坡滑移,使东南面的和平电影院严重开裂破坏,被迫停业拆除。

2.2基坑涌水、流砂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陷

南京地区的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改变了原有地下水的平衡状态,地下水便向基坑内产生流动,尤其是基坑壁或基坑底揭露砂层时,由于砂层的透水性较好,故地下水涌水现象更为严重,如不采取控制地下水的措施,则严重影响施工或无法施工。另外,如果砂层中的动水压力超过砂土本身抗渗能力时,则松散的砂土会部分或整体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基坑内(流砂),上部粘性土层中砂层透镜体流出后,会在粘性土中产生空洞,若空洞较大且距地面较近则会导致地面沉陷;同时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土体中孔隙水应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土体产生新的压缩变形,从而使地面产生沉降。如南京军区空后制药厂厂房基坑下面有一薄层不透水层,但该薄层不透水抵挡不住水头压力时,现成管涌;南京千帆大厦基坑由于存在连续厚层粉砂,砂土,选用压密注浆对止水缺陷补强失效,造成大量漏水、涌砂,引起基坑旁侧部分塌陷。

2.3降水引起地面沉降

南京地区很多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遇到坑底含水砂层,则在承压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涌水、涌砂现象。如果基坑底为厚度不大的粘性土,承压含水砂层中的地下水会冲破粘性土层而产生突涌现象(即涌水、涌砂)。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南京地区多采取隔水(如帷幕灌浆)或降水措施,其中井点降水是深基坑防护中较为经济且效果比较显著的方案,因此南京地区许多超高层建筑均采取了这种控制地下水的措施。但由于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起地面沉降,沉降过大将危及周围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安全。如南京东正大厦基坑工地西侧在97年11月28日下午发生长约30m,宽约1.0m,深为2.0m左右的地面塌陷事故,距其深基坑支护结构约为5.0m左右。造成的原因为基坑采用井点降水,周围地下水位降低,孔隙水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大,引起土层压密,导致地面沉降。

2.4不均匀沉降使房屋和道路开裂

由于基坑降水使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大而使地基产生新的、不均匀的压缩变形。经对相邻建筑物及道路的变形监测,这种变形的不均匀程度随离基坑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当这种不均匀变形超过了建筑物和路面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破坏而造成房屋和路面的开裂和下沉。如南京国贸中心基坑,原设计双排深层搅拌桩止水,后因施工场地不够,仅施工一排深层搅拌桩止水,造成基坑开裂,中山东路主干道路面开裂。

3事故防治

由于在基坑支护结构上的作用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在设计理论上存在着不完善现状,要避免产生重大基坑事故的最好办法是采取预防为主的对策。因此只要在施工期间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则可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所产生的危害减至最小甚至根除。选择防治措施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类别以及基坑周边的环境状况。南京地区深基坑周围一般建筑物多,道路纵横,管线交错,支护方案的实施要确保这些民用设施的正常使用。南京地区最早的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8.0m,因此当时所采用的支护技术比较单一,主要是悬臂型支护排桩,如打入或静压预制桩,大直径钻孔或挖孔灌注桩等,其作用主要是支撑基坑周围土体。后来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加大(深度一般大于10m),深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愈来愈复杂,对引起基坑事故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3.1地下水渗漏

在开挖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支护墙上的局部渗漏。这些渗漏主要是施工质量引起的。如果渗漏点的水量不大,而且水中基本上不夹带泥沙,此时只要及时用块凝材料把漏水点堵住就可以了。

如果墙面上出现具有一定压力的较大漏水,而且在水中夹带着较多泥砂,在开挖面上明显的泥沙沉积。此时,在墙背往往伴随发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出现聚降,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首先应该了解墙背水源补给情况,如有上下水管漏水,必须及时修复。待漏点的水压减低后,马上在基坑内把漏洞堵好。随后要进一步观察在开挖面上沿墙边附件有没有隆起、冒砂或冒气现象,在沉积的砂堆中仔细观察有没有存在渗水通道。如果存在这种现象,表面开挖面以下还有墙体施工质量,或者可能是支护结构抗渗流不够。这种情况下,应该暂停基坑内挖土,并根据具体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常规方法如有:

(1)用地质雷达等物探手段查明墙背土体中可能已经现成的空洞,以及空洞的位置和大小,然后用注浆或高压喷射等方法把空洞填实,增补隔水帷幕。

(2)在基坑内,把开挖面以下的沿着支护墙的那部分土层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土体的抗渗性能。土体的加固宽度可取墙体在开挖面以下插入深度的1/2,加固深度一般不超过4m,或根据抗渗验算确定。

3.2承压水影响

在基坑底部有承压水,而且坑底的不透水土层又没有足够的厚度时,容易时坑内土体产生较大的隆起,严重时可能冲溃基坑底部的不透水层,在基坑外侧土体顶面引起较大的地面沉降。在发生隆起破坏之前,可能杂支护墙边以及支撑立柱四周看到冒水,冒砂现象。对待承压水,可以采用穿过坑底不透水层的减压井处理。

3.3土体变形

如果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墙体刚度较小,插入深度不够,或者在墙后有大量的水土流失,会有可能引起土体滑动,使支护构件遭到破坏,甚至导致整个支护结构倒坍;在地面现成裂缝,产生大量沉降甚至塌陷;在基坑内产生大量隆起,使主体工程的工程桩产生位移。同时,使周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如下措施:

(1)封堵在地面出现的所有裂缝,防止雨水或其它地面水流入缝隙。

(2)清除基坑周围的地面荷载,并尽可能卸除部分基坑边上的土方,以减小支护结构上的侧向荷载。

(3)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向基坑内回土,待土层加固后再重新挖除。

(4)将基坑内外沿滑动面上下进行加固,滑动面的位置可以根据现场所表现出的滑动现象,结合工程地质资料进行估计。加固的方法可采用能有效的提高土层抗剪强度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注浆,高压喷射等,也可以沿滑动面打抗滑桩加固。

以上各种事故抢险措施中,注浆方法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因为处理不妥往往会由于注浆压力使地基土的原状结构破坏而于事无补。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宁低不高,宁慢不快。而且应在浆液中掺合高效速凝材料。

4结束语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1-5]。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教育认证是世界工程教育改革和追求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重要方式。“以学生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指导和推动工程教育改革[6-7]。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为指导,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提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强化毕业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存在问题

(一)选题内容脱离环保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能力是决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工程经验相对缺乏,缺少与环保行业企业急需解决的相关课题,选题内容偏重理论研究。由于指导教师不能及时跟踪技术前沿和企业技术新需求,选题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高,投入时间不足

由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面临考研、就业压力。部分考研学生在考研初试和考研复试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准备就业的学生需要大量时间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在大四最后一学期还要进行为期3周的毕业实习,学生实际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间仅为三个月左右。部分学生未能端正学习态度,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今后工作没有帮助。

(三)过程管理不严格

指导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监督者,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由于科研和教学任务较重,学生自律不足等原因,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及时,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二、改革实践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管理、多样化考核和校企联合指导等方面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进行改革。

(一)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时间由第7学期末调整到第7学期初,延长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学生也可根据升学和就业等目标规划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以指导教师根据所从事的科研课题、工程实践等给出与研究相关的题目为主。选题充分反映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科研和工程设计能力,且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选题题目由专业统一审核、把关,选题题目符合专业内涵,内容设计适当。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采用指导教师和学生双选模式,由学生根据专业提供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兴趣爱好相结合。学生选题后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最终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二)过程管理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盲审、预审查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通过强化过程管理,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开题答辩环节增加二次开题,对开题报告撰写不合理,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或设计思路不清晰的学生进行二次开题。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由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展进行。对研究或设计进度缓慢,开展不顺利的学生进行重点跟踪,由指导教师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终期,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和盲审,对和盲审不合格的毕业设计(论文)重点关注,由学生修改后再审。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之前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有文件,如毕业设计(论文)、文献调研报告、文献翻译等进行预审查,不合格的学生将无法进入答辩环节。论文答辩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不高、答辩进展不顺利的学生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再修改,并在全院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仍不能通过的学生将延期毕业。

(三)考核机制

根据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特点,将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开题答辩、指导教师评阅、评语教师评阅和答辩小组评阅等纳入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建立多维度考核机制。根据各考核环节的特点,制定详实的考核标准和细则,实现学生综合能力考核。学生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成绩、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等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将存在问题纳入下一年度整改计划,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的持续改进。

(四)校企联合指导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能力,构建毕业设计(论文)校企联合指导模式。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专家全程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毕业设计和工程技术类论文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和监控学生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保证学生毕业论文和设计课题顺利完成。校外指导教师通过网络会议,微信等线上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开展。毕业设计(论文)中期,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开展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及制图等方面讲座,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学生可就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校外指导教师担任评审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把关,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卢亚灵,蒋洪强,杨勇.“十二五”时期中国环保人才发展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S2):6-9.

[2]沈慧惠,梅雪.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能源与环境,2017(5):79-81.

[3]孟娜.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及对策——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20(3):55-57.

[4]陈永志,马娟,蒋煜峰,等.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235-236.

[5]李庆召,牛俊玲.基于就业需求的地方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13):74-76.

[6]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转型视域;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在高校转型视域下,为了更好的推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革新发展,就应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积极优化和创新,通过大量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我国储备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转型视域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现状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中,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教学提高了重视程度,并要求现阶段教育教学开展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与方案并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予不断的促进。从当前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情况来看,虽然积极响应了新课标教学要求,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落实,但是却忽视了对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不仅会影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同时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现阶段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不仅仅忽视了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同时因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较低,因而无法自主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导致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开展。此外,在单一化教学模式背景下,课堂教学无法拓展学生学习知识面,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能力等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充分发挥;加之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模式不符等因素,都使得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尤为迫切。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进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但从当前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开展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形式过于松散,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加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难以保障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长久发展,也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

二、高校转型视域下实践课程教学平台的建立

1.基础课程教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进而为实践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只有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正确应用基础知识,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不断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在进行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充分掌握,进而以基础知识为学生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知识面比较广,为避免学生对各类知识产生混淆现象,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尤为重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具有密切关系,如一些设计型、工程型实验教学都是专业课程教学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因而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进行积极应用,进而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及思维发展和专业技能等提升的基础进行不断夯实。3.综合课程教学。综合课程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在进行综合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开展与实施,并对实践活动具体内容、要求、目的等向学生进行充分阐述,在此背景下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性的开展实践操作,以此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综合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和综合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通过小组合作开放式学习环境,促使整体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各小组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详细观察与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引导改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高校转型视域下技能教学平台的建立

1.完善教学课程设计方案。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进行时,对学生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加大了教学力度,并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结合教学内容的全面分析,制定了相应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把自身所学的基础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渐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2.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教学活动。课外科技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是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学,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技意识。在开展课外科技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确保实践操作思路正确、清晰,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课外科技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思维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思考、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3.加大毕业论文教学力度,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前,都会由高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毕业考核,在进行考核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专业,对毕业论文内容、设计作品的设计要求等提出专业的要求,进而开展具体毕业考核。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设计,需有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论文评分,毕业考核对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要求,因此需要学生对此提高重视程度,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的毕业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高校转型视域下企业实践平台的建立

1.企业发展认知培训。基于高转型视域下,对企业发展认知的培训教学,需要对学生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进行分析,进而以实践教学活动为基础,开展企业发展认知培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积极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以此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师的组织与带领下,把学生带入到合作企业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去了解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应积极配合校企合作的开展,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各项工作的流程等详细介绍。并且还应与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给予准确回答,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为学生的日后就业做好铺设。2.引入、完善企业资源与课程线上平台的融合。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也应对信息化技术积极引进和应用,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建立课程线上平台,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对企业资源进行引入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把学生带入到企业的装车间内,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这也是帮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内容详细了解的一项重要方式。在完善企业资源课程线上平台融合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开展综合教学,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保障学生未来进行更好的发展。3.任务导向式学习,企业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锻炼。任务导向式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进而制定的多样化教学方案。在开展任务导向式学习模式时,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配,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学习思路、方法给予正确地引导教学,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专业技能。进而再融入企业实际工程案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工程案例中进行积极应用,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记忆的同时,实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以此不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高校转型视域下,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加大对学生的教学力度,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对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开展的情况下,把课堂教学拓展到企业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具体的岗位,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教学体系不断地优化与改革,进而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全面发展给予促进。

【参考文献】

[1]王代芝,徐洁.基于高校转型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02):82-86.

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专题实验创新实验

一、前言

环境工程专业是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工科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普遍提高,这就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高校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则较为薄弱。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培养具有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因此,本文将结合几种实验模式进行探讨。

二、三种专业实验模式

1.开展专业综合实验

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一般是按照各门专业课程划分的,而且几乎都是基本技能实验,其中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如环境监测实验课中的烟气流量及颗粒物浓度的测定实验项目,学生只是按照实验讲义和仪器的使用说明,按照选择测试位置、测点、测试、分析计算的步骤,写出实验报告就算完成实验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步骤动手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这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具有环境工程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性的综合性实验的开设。那就要把环境工程专业课实验融为一体,称为专业综合实验。基本原则是,验证性实验能够纳入综合性实验的,要纳入综合性实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如前面提到的环境监测中的烟气流量及颗粒物浓度的测定实验项目完全可以并入袋式除尘器的性能测定实验中,因为除尘器的性能测定中就包含了烟气流量及颗粒物浓度的测定。这是仅仅其中的一个例子。事实上,环境工程专业的几门主要专业课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等,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所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开设。

开展专业综合实验有如下优点:第一,可以大大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第二,能够使学生对环境工程的几门专业课程融会贯通,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从认识、设计到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2.新增专题实验

在学生完成专业综合实验后,可以新增专题实验。专题实验时间可以为2~4周。专题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写实验指导书,其中只对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然后提供实验设备和材料,负责指导和检查实验结果。实验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交与教师审查。学生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实验设备的操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应能够参考相应的论文格式写出研究性论文,其中要求有曲线图和分析说明,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长沙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对2006级本科生开设了专题实验,实验课题基本上是教师的科研项目,例如:以教师申请的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效纳米TiO2光催化剂净化室内外空气的应用研究”作为专题实验项目,该项目涉及的知识面广,既要求有相关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又要求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依据科研基本要求,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自己动手测试实验参数,完成整个实验研究,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向指导教师递交实验研究论文。学生提交的研究论文和实验过程所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的科研,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科研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鉴学生某些创新性研究的思路,少走弯路。这样既保证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该类实验来自科研课题,学生对这类实验普遍具有较高的科研兴趣,经过实践、探讨和修正,相信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因此,通过专题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动手的能力,解决专题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科研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动态,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和顺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实验研究

近十多年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成为很好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却很难成为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创新人才。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强调,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因此,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实验研究是必要的,是新时代大学教育改革的必然。

大学生创新实验主要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目前,长沙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项目课题主要来自省级和校级。项目到期,学校都会统一检查项目执行情况,然后全校通报。项目结题后,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课时补助。从近两年的创新实验研究执行情况来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对于专业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这项计划的实施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师生反映良好。第一,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实验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第二,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总结

把环境工程各门专业课融为一体,开展专业综合实验,新增专题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研究,可以使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一方面巩固专业知识和熟练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魏洽.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11):131~133

[2]赵丽杰、赵丽萍、李良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30~32

[3]李凡修、梅平、王子.关于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的几点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