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投资技巧十篇

时间:2023-07-10 17:19:31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1

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老人,进取、稳健与保守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可以保持在3比5比2;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的老人,可以对半分,稳健、保守产品各占流动资产一半。

富爷爷股票被套

华叔今年58岁,是广州某金融投资公司的副总,刚刚做了幸福的爷爷。华叔年薪20万元,另外还有5万—15万元的年底分红。华叔与老伴目前住在广州越秀区一套价值300万元的大面积住宅中,家有流动资产大约120万元,其中,股票市值38万元(被套了12万元),偏股基金20万元,存款60多万元。华叔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请问如何长线规划?

理财师点评:

理财不必太保守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的高级理财师李春晨认为:华叔家资产总额超过了400万元,收入高昂、职业稳定,并有比较丰富的投资理财知识。对于华叔这类老人来说,不必采用过于保守的投资方式,稳健多元投资,反而更有利于家庭资产的健康发展。反观华叔的投资,两头大,中间小,缺少稳健投资产品;建议减少存款与基金的份额,转买50万元的银行理财品、偏债基金或黄金。

而对于股票被套的难题,建议华叔以时间换空间,中线投资,等待解套。目前全世界经济都在筑底,中国的货币、财政政策也将趋向宽松,有利于股市的回暖。但在未来半年时间中,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强,不建议购买太多的进取型理财产品。

对于所有类似华叔、家境相对富裕的老年人,李春晨建议,中线投资的配置比例应为3比5比2,分置于进取、稳健与保守理财。

穷爷爷除了存款只有国债

林伯74岁,住在广州越秀区,退休前是某中学的内务工作者,目前月退休金约有3000元,与老伴住在一套100平方米的25年楼龄老房中,老伴收入较低,月退休金不足1800元。林伯目前家庭流动资产总额为29万元,是辛苦半生的积蓄,15万元的定期存款,5万元的国债,剩余的9万元原来也是存款,刚刚到期了。林伯一共有4个孙子,每年的“利是封”都是比较大的数字,林伯希望调整投资,手里能宽松一些。

理财师点评:

借理财品提高收益率

广州农商银行的高级理财师余青林十分理解林伯保守投资的初衷,因为收入偏低、积累不多,且夫妻年事已高,林伯只敢买国债和存款。不过,在全球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在所难免,林伯也需要提高投资收益率,才可能对抗货币信用风险。对于林伯来说,建议增加稳健投资产品,可减少定期存款数额,购买5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与5万—10万元的黄金,让40%~50%的资产放在稳健领域,提高整体收益率。

余先生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所有理财产品中,国债与黄金最适合老年人投资,存款与银行理财产品是其次的选择,存款的收益率太低,不适宜货币宽松时代,银行理财品的收益率不够稳定、需要挑选。而股票、偏股基金、期货、外汇产品,均不太适合老年人。

对于2012~2013年的投资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投资机遇也较多;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趋势下,我们并不建议老年人采取过于保守的理财策略,反而建议增加购买偏债基金、银行理财品与黄金等稳健风格的投资产品,提高收益率的同时,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风险大,仍不建议老年人盲目投资股市与汇市。

该如何投资?

1.国债:门槛低投资好选择

有“金边债券”之称的国债,从收益上看,虽然目前国债的收益率处于一个下降的通道中,但仍比定存略高。

从这两个月国债的发行情况来看,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国债利率分别为4.76%和5.32%,而同期定存的基准利率分别为4.25%和4.75%。

国债和定存相比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目前购买国债不宜选择期限过长的产品。相比之下,三年期品种要优于五年期品种。

投资门槛:

首先购买国债的门槛比较低,相比于理财产品至少5万元的购买门槛,储蓄式国债最低可买100元,以100元的整数倍起售。

风险提示:

对于个人投资者购买的储蓄、凭证式国债,没有什么收益率变化,风险很小,除非央行连续加息;不过,2012-2013年的市场,货币宽松主题,加息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入门技巧:

现在电子式国债更受欢迎,一推出就会遭到抢购,要做好早去银行排队的打算,记着带上身份证与该银行存折备用。

2.贵金属市场:

可在流动资产中配15%~30%的黄金

老人可在家庭流动资产中配置15%~30%的黄金。从广州市场来看,黄金公司投资者中,老年人能占到金条投资者数量中30%的比例,而在银行黄金业务中,20%的投资者年龄也超过了50岁。

老人投资白银、黄金,应优先购买实物产品,投资型金条、银条是首选,其次才是纪念型产品与金币、银币,后者比较适用于有收藏爱好的老人。而对于市场上流行的黄金期货、黄金T+D等放大功能产品,风险过大,老人最好不要碰。纸黄金需要在网上完成操作,比较适合于通晓电脑知识的老人。

投资门槛:

目前广州市内,虽然有1克、3克、5克的小规格金条,但对于老人来说,建议投资50克以上的金条,投资起点为18000元以上。而白银投资便宜很多,1公斤产品仅7000多元,但商家要收取较高的手续费,不如投资黄金划算。

风险提示:

比国债、货币基金、存款等较保守,黄金的优势在于避险能力小,投资风险小。

但国际金银价格均随着市场信息而变化,投资未必就能有收益,短期仍存在“被套”风险,老人需要坚持长线投资的原则。

入门技巧:

老人购买金银时,需要从报纸、电视上了解一下行情,逢低买入才好,追高并不可行。

3.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需求旺盛但不能盲目

据不完全统计,在银行的个人贵宾客户里面,老年人占比在35%以上。据介绍,由于多年来的积蓄,广州市的城市居民里面老年人普遍都有50万元以上的资金。某商业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说,老年人一般倾向于在银行理财。

但是与这种情况不相配套的是,目前国内银行专供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却很少,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今年9月27日,华夏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共发行29款养老理财产品,资金大多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以稳健为主。

投资门槛:

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不一,但多数产品的起点都在5万元以上,少数产品在2万元—5万元之间,对于收入有限的老年家庭,购买一只产品已经足够,不必挑太多。

风险提示:

银行理财产品也有投资风险,如果没有被“保底”,也将被套。建议老年人购买大型商业银行稳健风格、保底功能的理财产品。

入门技巧:

此投资难在如何挑选,去了银行之后,理财经理势必要向不懂行的老人兜售他们难卖的产品。建议老人多读报纸、要有主见,购买那些期限在半年以上的稳健型产品,不要被银行理财人士的观念左右。

4.股票、外汇投资:

老人不可迷恋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2

18年后,曾经偃旗息鼓的国债期货重新启动,不少人仍对1995年发生的“3.27”违规操作事件心有余悸。究竟重启国债期货的益处是什么?其投资者构成是怎样的结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相信了解了这些基本要素,投资者会对这一品种有更好的认识。

规避利率风险

据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介绍,国债期货是国际上成熟的金融期货产品,也一直是中金所的重要储备品种。

上市国债期货能够为市场提供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形成由债券发行、交易、风险管理三级构成的完整的债券市场体系;为债券市场提供有效的定价基准,形成健全完善的基准利率体系;有利于活跃国债现券交易,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推动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联;有助于促进债券发行,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推动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他认为,国债期货有助于规避利率风险,我国维持负利率水平已达24个月,投资者和普通百姓面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双重风险束手无策;国债期货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为债券市场提供有效的定价基准,形成健全完善的基准利率体系。另外,目前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启动时机成熟,而且其对A股市场无大影响。

机构投资者的天下?

关于国债期货的投资者构成,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证券部总经理罗东原曾在“国债期货投资暨国债期货重启运行展望高峰论坛”中表示,国债期货就是机构的市场。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国债期货就是机构为主的市场。我们国家在银行和保险机构在我们国债市场也是重要的机构,银行现在持有国债现货比重是67%,其实保险公司持有5%,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作为国债最大的持有者。

目前国债期货参与的模式主要是客户模式,以客户模式参与,需要银行在期货公司开户,来进行交易。另一个主体是保险公司,保监会目前已经同意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但保险公司什么时候参与国债期货,还需要期待一段时间。可能首批参与者还是以证券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来参与,证券公司债券与资产管理公司发的理财产品将会是国债期货的主力军。

再一个主体是基金公司,证监会也公布了关于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国债期货的指引。目前能够参与国债期货主要是股票型的基金,混合型的和债券型的基金,货币基金和一些短期的基金还不能参与。期货公司目前主要是国债期货的经纪业务。其他的关于信托、社保、企业年金、QFII甚至RQFII目前还在起步筹备阶段,允许他们参与的政策还不会很快出来。

除了机构投资者,散户投资者也可参与国债期货。据了解,在国泰君安期货公司,部分做过股指期货的个人投资者已转战国债期货交易。据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研究总监陶金峰表示,如果商业银行和保险进来,国债期货市场将在三到五年将带来500-1000亿元的增量资金。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运行三年多以来,市场新增存量保证金(包括占用的和没有占用的)约为500亿-600亿元。在今年年底前,他预计国债期货市场可能会带来上百亿元的存量资金增量。

国债期货影响因素

目前来看,影响国债和国债期货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呈现出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变化,投资盈利率也随之上升或下降。国债现券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也反映到国债期货价格上,即期货价格变动也受到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

二是,宏观政策。国债现券价格与利率水平是反向相关的,国家经济形势趋好时,国债价格通常会下降;国家经济形势变差时,国债价格通常会上升。

三是,通货膨胀。CPI同比增速与中长端利率产品收益率走势密切相关。2002年至今,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同比增速的相关系数接近0.7。

四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流动性传导。当市场中流动性明显偏紧时,债券市场、尤其是利率产品收益率将受到较大影响。具体的传导顺序:资金市场 短端利率产品中长端利率产品。此类影响多为短期因素。

五是,债券供求和心理因素国债供给量大,需求减少,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国债价格下跌;国债供给量小,需求增加,国债价格上涨。

六是,汇率。若某国汇率币值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利率会相对下降。这是因为更多的外资会流入该国市场,降低资金成本,反之亦然。

以上只是对国债期货影响因素的整体性归纳,当然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都需注意风险防范,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TIPS:

国债期货的手续费

据了解,中金所在9月2日了《关于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自2013年9月6日起上市交易,首批上市合约为2013年12月、2014年3月及6月合约,挂盘基准价、可交割国债及其转换因子由中金所在合约上市交易前公布。

《通知》明确,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手续费标准暂定为每手3元,交割手续费标准为每手5元。为从严控制上市初期市场风险,5年期国债期货各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3%,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中旬的前一交易日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4%,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下旬的前一交易日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5%。上市当日各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为挂盘基准价的±4%。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3

    趋势一:全球经济陷入“死亡螺旋”

    “危机后”实施的临时性政策刺激,正在面临“信心危机”——当刺激政策药效逐渐消退,经济状态依旧疲软的时刻,更多的人开始怀疑“政府,本身或许是问题的根源”。迅速积累的、庞大的国家债务,让每一名国民感到失望,这决定了他们手中的选票会投向谁!即便非民主选举国家,民心所向的变化也会让政治家们感到恐惧。

    凯恩斯主义被纳税人终结,只是时间问题。财政政策“被迫”收紧,给脆弱经济带来的潜在影响不免令人担忧。不过,完全放弃努力,却又是任何政治家无法做出的抉择,因此,无休止的谈判、结构化的政策,会令经济数据看上去陷入“下降螺旋”,而非猝死。

    货币刺激,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不过,最大问题是,刺激成本的上升会逐渐体现,通胀周期开始缩短,经济增长幅度开始收窄,各国央行如同吸食吗啡的瘾君子为了追求同等快感而不得不逐渐加大用量。

    过量货币投放,可以恢复经济增长吗?这个问题没有共识。美联储认为“可以”,其他央行“不反对”或者被迫“弃权”。没有通胀预期,货币流通比率就会下降,经济活动就会减少,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尽管货币过量投放不一定能够促使经济出现持续性增长,但却可以做到维持实体经济基本稳定,虽然每一轮货币投放的力度必须加大。

    相比未来可能发生的“世纪通胀”,眼下通缩造成的失业率上升更令货币决策者担忧。因此,量化宽松上各国央行的“一致性”体现得尤为明确。

    凯恩斯主义完成了“家庭债务”向“国家债务”的转移,量化宽松则完成了“近期债务”向“远期债务”的转移(前提是以新增国家债务为抵押的货币发行方式比如美元)。本质上,它们都是财务技巧——将债务展期的一种方式。债务从来没有消失,政策刺激的根本作用是“减轻负荷、争取时间”,只有真正的经济增长出现才能在未来对冲掉一部分债务。

    不过,真正的经济增长不会来自任何政策刺激,政策刺激只能是作为“诱因”或“债务转移”;真正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创造性需求或替代性需求的持续出现(技术革命或战争)。“自发性复苏”何处会出现呢?没有人能够预料。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结束,可以归功于罗斯福新政,但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创造需求”,也许结局会是另外一个答案。

    如何甄别“自发性复苏”来临呢?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来发现,当游戏规则依然是“危机逻辑”——以流动性数据是逻辑主线,那么说明全球经济还没有走出衰退阴霾。阶段性的经济数据可能具有“欺骗性”,而游戏规则的变化则更为“诚实”。

    趋势二:中国经济“减速换效率、减税换增长”

    从长周期看,中国经济增长处于趋势性放缓。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城乡劳动力转移红利的消退,带来了生产效率持续下滑。从短周期看,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黯淡,使得中国经济外生增长动力严重不足。货币过量投放导致的通胀高悬以及房地产泡沫,抑制了长期政府主导下的内生增长。推动经济高速行驶所引发的成本(人力、物力、环境)上升,使得“宽松货币拉动投资、财政刺激主导投向”这套组合策略的边际利润已经下降至临界点。

    值得庆幸的是,当下“减速”已达成共识——在没有寻找到新的可持续增长点之前,“减速”是最保险、最经济的选择。由此引发的失业率上升压力,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及创造就业能力强的部分产业政策放宽来有所分流。减速不是目的,效率增长才是目标。这是所谓“调结构”的初衷。不过,“减速”同时,需要做一件事情——让“大政府模式”寿终正寝。否则,“减速”换不来效率。

    主动减速,意味着不可能再出现“四万亿”刺激政策;意味着不可能再依赖房地产投资来拉动GDP;意味着经济目标彻底转向效率增长。这等同于宣告“大政府模式”的终结。高投资、高税赋是过去十年“大政府模式”的经典特征。我们要观察“大政府模式”是否终结,投资增速、税赋比率的变化趋势将是实证。

    政府职能的转换,是实现效率增长的唯一出路,是应对全球经济“死亡螺旋”的唯一办法。通过全方位减税,交出投资主导权,改善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不平衡,逆转财富循环方向,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步入新周期——即减税换增长。

    “政府并非我们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政府则恰恰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于其他国家,“危机后”时期的中国政府债务水平并不高,如果要继续坚持走“大政府模式”并非不可以,但必经地方债危机或房地产泡沫破灭——政策刺激一发力,房地产在产业链前端,泡沫化必然更上一层楼,随时可能捅破。所以,某种程度上,房地产泡沫是当下放弃“大政府模式”的现实原因。

    趋势三:“危机模式”证明真实复苏还没有出现

    丑陋的经济数据与金融市场的繁荣并存,存在即合理。有人称之“非理性”繁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周期不吻合,所以既有趋势脆弱且不可持续。我不同意上述带有“道德色彩”的教科书式观点。

    趋利避险,是人性所归。资本的秉性一定是选择安全边际较高的区域。资本流向只是在说明——自发性复苏并没有真实出现,政府主导的人工复苏缺乏足够安全边际,没有形成足够稳定的趋势。因此,资本更愿意选择驻留在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经济。

    为了拯救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为了刺激经济复苏而不断输入流动性,在过去四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了三倍,中国广义货币年增长20%,欧央行提供了过万亿欧元的长期贷款……放眼望去,几乎所有国家都在铆足劲印刷货币,以维持实体经济平稳。

    不过,“凯恩斯”也好,“量化”也罢,货币创造不等于需求创造。当经济不景气,需求不振,货币乘数下降,新增流动性只能暂时“平衡”货币流量,但无法改变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减缓的周期趋势。

    相比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货币需求相对容易“创造”。接连不断的货币扩张计划,使得货币贬值预期上升,大量货币追逐有限资产的未来图景令投资人慌乱。金融资产的快速变现能力相对于固定资产更具有吸引力。所以,从投资人的选择,我们可以鉴别出当前经济所处周期——“危机逻辑”而非“复苏逻辑”——危机逻辑中,流动性数据是逻辑主线;复苏逻辑中,经济数据是逻辑主线。只有当自发性复苏出现,投资人预期影响下的资本流动才会逐步形成向实体经济转移的趋势。在此之前,货币扩张预期会支撑虚拟经济的阶段繁荣,与实体经济“脱钩”。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4

[关键词]国债;国债市场;创新与发展

国债是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对于集中社会闲置资金,增加社会投资以及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有着重要作用。国债作为中国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券种类,伴随着国债市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其发行量不断增加,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中国国债在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债发行量的逐步增大与交易额的不断增多,国债市场已成为整个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点以及社会资金循环的一个重要渠道。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债以多品种、多期限、滚动发行的方式,在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全面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中国国债市场起步较晚,中国国债一级、二级市场还处于初始阶段,与国外高度发达和健全的国债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国债利率并没有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往往作为确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基准利率,其他各类债券或金融资产均以相应期限的国债利率为基础,根据不同的风险、期限或成本确定其价格或利率,其收益率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保持相对稳定的差额,并随着国债利率变动而变动。同时,由于国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流动性,遵循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其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存款利率。然而,中国目前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发行的国债均属固定利率债券,且以银行存款利率为确定依据,其利率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要高出几个百分点,在通货膨胀较高时期,还对三年以上的国债实行保值补贴。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提供金融市场银根松紧的信号,而且也加大了国债的筹资成本,加重债务负担。

2.国债期限结构不适应国债市场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国债的短、中、长期结构比较合理。政府发行不同期限的国债,对于政府预算收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短期国债可以用于经常性的财政支出和短期资金调剂,中长期国债可以弥补年度预算赤字。而中国大部分国债均为中期国债,长期以来一直未发行过短期和长期国债。由于国债期限结构单一,难于满足国债持有者对金融资产期限多样化的需求,也使国债发行规模在短期内急剧膨胀,国家还本付息时间过于集中,客观上不但影响了国债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成为进一步扩大国债规模的障碍,并使中央银行无法选择多种不同期限的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3.国债投资者结构比例失调。西方国家个人的金融资产多委托给机构投资者管理,国债市场的参与者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直接拥有的国债一般不会超过10%。而中国国债认购对象主要是居民个人,其中城市居民投资者占主要部分,农村投资量非常有限。国债作为金融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其不应该局限于财政筹款阶段,而应扩大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比例,提高国债发行效率,也有利于今后国债上市流通,活跃国债流通市场。

4.国债品种缺乏多样化。从1991年起各种期限的国债开始市场化发行,这些都符合其特定的筹资需要。但从实际发行中看,短期国债被投资者看好,特别是二年期国债最畅销,反映出居民对市场物价、存款利率的心理预期。因此,国债的期限设计应兼顾市场需求,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使之适应不同机构和不同收入水平购买者的需求以及不同层面投资者的偏好。

二、中国国债在市场运行中应遵循的原则

中国自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以来,基本建立起了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的发展,国债市场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管理政策及发展方向的制定,既要从中国国债市场现状出发,又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国债市场的发展,建立一个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和高流动性、高安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需不断完善国债市场,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以更好地把握经济运行、缓解经济波动周期和稳定经济增长,为此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国债发行规模适度的原则。国家在发行国债时,要全方位考虑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要重点考虑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三个因素:社会应债能力是决定国债发行数量的最基本因素;国家的偿债能力是确定国债发行数量界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国家的财政政策也对国债发行数量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债发行过程中,既要适应中国目前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以偿债能力和应债能力为限,不可顾此失彼。要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国债依存度和偿债率。同时要以此原则为指导,优化国债期限结构,实现国债期限结构的多样化,要调整国债利率结构,逐步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

2.坚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原则。国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点,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其实施过程都与国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适应的国债政策是实现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而国债政策的有效实施,也同样需要货币政策予以协调配合。提高国债的流动性,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具有很大作用。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国债的流量和流向,从而调控流通中的货币存量,保证供需平衡,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3.坚持加强国债监管,防范国债风险的原则。国债在市场运行中存在着发行风险、利率风险、竞争风险、核算管理风险等多种风险。为了规范和完善国债市场,必须坚持加强国债监管,防范国债风险。首先要建立健全国债法规,使国债管理有法可依,明确国债管理部门权限职责、相互制约关系和法律责任等,财政与人民银行要加强合作和协调,进一步提高国债监管效率。要加强对承销机构的监管,提高国债风险意识,主动规范承销行为,使其树立市场意识和社会意识。加强对国债发售整个过程和内部核算的有效管理,积极维护国债市场正常秩序。

三、中国国债在市场运行中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信用经济即债务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债已不再是单纯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更是各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和工具。国债的突出任务是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调节生产和消费,促进社会总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为此要创新和发展中国国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发展国债市场,形成统一托管结算的国债登记托管系统,创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和高流动性、安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服务。

1.改变国债利率结构,实现利率市场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并以国家财力和国家信誉为保证的债券,是金融市场中信誉最高、安全性最好、风险最小的金融产品。按照金融市场上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国债利率在市场利率体系中应是最低的,并作为基准利率供市场利率参照。然而,目前中国国债发行利率都是比照银行存款利率设计的,并且前几年总要比后者高1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无法得到确认。不仅如此,国债利率机制缺乏弹性和灵活性,既不利于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也不利于运用国债利率政策灵活地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因此,从长期目标看,中国必须从基准利率的市场确定角度出发,逐步调整国债利率结构,改变历时已久的国债利率高、银行储蓄存款及其他金融产品利率低的状况,增强国债利率弹性,充分发挥国债利率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合理的国债发行利率,逐步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市场情况,兼顾通货膨胀、市场利率的发展趋势及投资者的偏好等参数,适当提高长期国债的利率,适时调整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基准的做法,使国债利率真正反映出国债市场的资金供需状况。

2.增加国债发行品种,加大国债市场供应量。为了满足国家财政的不同需要,促进经济发展,要对国债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在现有已发行国债的基础上,组成一种新型的记账式国债。这种国债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后,投资者可拿这种国债在银行网上进行买卖,银行购入这种国债后,可以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统一托管变更转变成可以流通的记账式国债,这样投资者可以随时在商业银行柜台买卖国债。在大力调整国债品种结构中,还可以适当增加财政债券、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和储蓄债券以及本息分离债券等券种的发行,使国债品种结构进一步多样化。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债发行应以可上市国债为主,同时应进一步实行国债发行无纸化,逐步减少凭证式、无记名式等实物券国债,扩大记账式国债发行,增强国债的流通性。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5

(一)主要形式

1、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充分利用税法中的一些优惠开放政策,巧妙地筹划筹资、投资和经营等企业活动,达到少缴甚至不缴税款的目的的一种行为。如国家对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行业以及一些贫困地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选择投资地点、行业时,可综合考虑投这些因素,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以达节税减支的效果。2、避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利用我国税法中存在的漏洞和空白从而获取税收利益的一种筹划手段。避税筹划处于不合法也不违法的位置,其与违背税法规定的逃税漏税行为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如目前国家将交通运输业等大量服务性行业纳入增值税范围征税,在这税种征收转型过程中,存在大量法律上的空白,若筹划得当,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均可通过筹划节省大量的税额。对于这种现象,国家只能采取完善税法、填补空白和堵塞漏洞等反避税措施对此加以控制。3、转嫁筹划,是指企业纳税人为减轻税收压力,通过调整价格和变动,将税负转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行为。说白了,就原纳税人通过提高或降低价格,将自己的税收向前或向后转移给别人负担。

(二)实现途径

1、降低税负途径。即在多种可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税负低的一种(包括不纳税),这也就代表着选择低的税收成本。事实上,纳税筹划能够做得最多的就是少纳税,完全不纳税很难做到,因为国家在存在避税空间的领域总会出台相应的反避税措施。2、滞延缴税时间。也叫缓纳税,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尽量推迟缴纳税款,以便获得资金时间价值和其他经济收益。滞延缴税时间即相当于企业得到了一笔与滞延期纳税数额相等的无息贷款,可为企业带来二次效益。例如,纳税人在资金困难时,可通过法定的程序申请税务机关同意缓缴税款。

二、实施税收筹划的重要环节

(一)筹资环节

企业筹集资金除权益资金外,主要是负债。负债筹资的好处:一方面是债务的利息可以起到抵减应税所得,减少应纳所得税额。按目前的税收政策,负债的利息支出可在税前抵扣,也就是说可以从年末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降低了企业所需缴纳的所得税费用。另一方面,还体现在通过财务杠杆作用增加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因此,只要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责成本率,增加负债额度,提高负债的比例就会带来收益提高的效应。

(二)资金营运环节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涉及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现金管理等方方面面,若关注税收筹划,可以达到节税的效果。众所周知,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有多种方法,存货有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虽然存货和固定资产在最终使用后,其价值都趋于零或相同值,但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同,其每期末的价值量相差是很大的,进而影响企业的损益。比如,当原材料价格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发货成本较高,造成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偏低,进而达到节税效果。同理,充分利用不同的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会对每期的折旧费用产生较大差别,从而影响企业各期的利润,进而影响纳税额。

(三)投资环节

目前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经济特区和西部地区,企业可以从这个角度选择投资区域。其次,设立分支机构中的纳税筹划。税法规定分公司可和总公司合并纳税,而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只能单独纳税。因此,企业如何选择分支机构的形式需要综合考虑分支机构的盈利能力,尽量在分支机构亏损期间采取分公司形式,而在分支机构盈利期间采用子公司的形式。最后,投资行业对纳税的影响。对于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的行业,国家都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比如,目前对环境保护、高新科技等行业进行投资的企业,国家都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四)利润分配环节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6

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媒介,投资银行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工具交易,不但提高了市场资本的融通效率,也为自身积聚起令世人无比艳羡的巨额财富。在金钱的强大魅力下,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们纷纷涌向华尔街;其精英中的精英,又纷纷投入各大投行的麾下。凭借顶尖人才的卓越贡献,各大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日益坐大,甚至拥有了足以形成市场剧烈波动的强大势力。

造成亚洲金融风暴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曾经如此为自己的行为作辩:“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投行的经营逻辑,与其恰恰不谋而合。伦理约束的缺失,使得投行逐利的本性成为投行经营动机的全部。诞生于缺乏监管的自由土壤,天生追逐利润的投资银行,理所当然地走上了充分运用其强大市场势力,牟得更多私利的道路。然而,在资本的零和博弈中,某些人的暴富,往往是以更多人的倾家荡产为代价的。在高度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某一市场主体的崩溃,往往经由错综复杂的资本链条,迅速向世界各大市场蔓延,造成大面积灾难。上世纪90年代后期,各投资银行通过“阶梯技术”和“钓鱼技术”,使互联网泡沫疯狂滋长,最终造成2000年严重的金融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夕,投资银行通过“债务信用凭证”(CDO)交易,把次级贷款的风险从美国房地产市场分散到全球金融市场中去,最终导致全球性金融风暴……投资银行通过搞垮对手,从中攫取暴利例子实在不胜枚举。

2009年末,美国次贷市场引发的金融风暴甫平息,新一轮金融危机又在大西洋彼岸的欧洲爆发。种种证据表明,投资银行的恶劣行径在这场危机中起着关键作用,贪婪的投行是造成危机的罪魁祸首。投行是怎样制造这场危机的?这场危机为欧洲带来了什么?为世界带来了什么?一切都要从希腊加入欧元区说起。

希腊――欧元区“落单”的“差等生”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称《马约》)正式签署,其主要组成部分《货币联盟条约》,旨在通过发行统一货币等措施,在欧盟内部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和真正的统一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欧元正式流通,成为欧元区的法定货币。截至2009年,欧元区共有16个成员国,其中包括德国和法国等经济实力雄厚的欧陆大国。欧元以欧元区各国国家实力的平均值作为发币的信用基础,由于区内有德法等经济规模庞大、财政相对稳健的国家作为强大支撑,欧元信用曾获得市场的较高评价,一度试图超越美元成为世界核心货币。在欧元的良好信用支持下,欧元币值相当稳定,汇率波动带来的溢价很低。因此,欧元区成员国可享受低成本的融资环境。欧洲众多欧元区外的国家,为此强烈要求加入欧元区。争取进入欧元区的国家名单中,包括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发达国家―希腊。

凭借二战后二十余年的的“希腊经济奇迹”,希腊迅速完成战后经济恢复,并跻身到欧洲发达国家行列。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归功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和希腊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兴土木,大量拨款到城市基础建设;扩大军费开支,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大幅对法定货币德拉克马进行贬值,通过收取大量铸币税偿还政府的高额债务。城市基建和军备开支,需要大量政府支出的支持;为了维持一定的军备规模,政府的军事支出必然是长期而持续的。由此可见,“希腊经济奇迹”是以巨额财政支出为代价的,自此以来,高财政开支成为了历届希腊政府的传统。自70年代末以来,希腊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经济结构落后,在结构性调整上面临严峻的压力。为了争取以低廉的融资成本获得贷款,以加强政府干预,促进本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希腊政府在争取欧元区成员国资格上不遗余力。然而,《马约》中欧元区国家的准入条件,却成为了阻碍希腊进入欧元区的最大障碍。

希腊财政不仅具有高开支传统,其赤字与债务比例历年来也居高不下。高财赤,诚然是高开支的副产物;然而,国内异常猖獗的偷漏税款和现象,使得希腊财赤状况被进一步拉大。由于征管不善,希腊每年因偷税漏税而损失的财政收入高达300亿欧元,相当于年度GDP的12%;据国际透明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欧盟各国中,以希腊的贪污和腐败情况最为严重,公共部门耗费的公帑每年逾200亿欧元,相当于年度GDP的8%。财政收入来源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却异常高昂,这使得希腊只能通过大量举债作为收入来源,这就是希腊高债务比例的由来。

为了形成货币联盟良好的信用基础,各成员国在财政政策执行上必须履行一定义务,保持本国的财政稳健性,保证货币联盟的整体信用。因此,《马约》对欧元区国家的财赤和债务水平有严格规定:财政赤字必须控制于当年GDP的3%以下;负债的GDP占比必须保持于60%以下。希腊由于赤字和负债比例超过《马约》要求,在1999年,欧元区成立时未成功加入。2001年,希腊财政状况奇迹般地好转,财政赤字的GDP比重仅为1.2%,赤字和负债指标均满足《马约》指标,正式加入欧元区。实际上,根据欧盟后来的修订,相关数据先后被修改为3.7%和5.2%,严重偏离原水平。由此可见,数据显然遭到了人为修改,希腊涉嫌为了通过标准而故意瞒账。根据今年2月的官方声明,高盛公司,在这场“作弊”中担当着总设计师的角色。

高盛与货币掉期交易

1998年和1999年,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分别高达4.1%和3.4%,与《马约》规定的3%相距甚远。如上文论及,造成高财赤的因素包括高开支、普遍的腐败和税收制度的失败,三者均属于体制性因素,希腊政府无法在短期完善解决。出于尽快加入欧元区的需要,焦急万分的希腊政府,不得不求助于各大投资银行。最终,高盛为希腊设计了“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以巧妙地绕过《马约》的约束。通过与高盛等十多家投资银行进行的“货币掉期”交易,希腊降低了政府债务比例,勉强得以加入欧元区。此后的几年间,借助欧元区的良好货币环境和欧盟的经济援助,希腊经济实现了持续数年的增长。

简而言之,货币掉期的运作原理如下:交易双方分别持有一笔货币,双方以约定的“虚拟汇率”兑换双方持有的货币,在到期日以同一“虚拟汇率”换回。双方仅交换了货币的所有权,货币的收益权和借贷成本并不发生转移。譬如,交易双方A与B,期初分别持有日元和美元,交易发生后A与B交换了货币,分别持有美元和日元。在交易发生直到到期日前,A可以获得由日元产生的利息;如果该笔日元是通过贷款获得,需要向债权人支付该笔贷款的利息。

该交易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刻意订立高于市场水平的“虚拟汇率”,投资银行可为希腊提供额外的贷款。这笔贷款是通过衍生品途径产生的,不计入希腊的债务总量。例如,希腊先发行一笔价值100亿美元的国债,再与高盛进行“货币掉期”交易。若该笔交易中,虚拟汇率设为1.20美元/欧元,则希腊政府可通过掉期交易,从高盛手中获得了84亿欧元的贷款;而市场汇率为1.35美元/欧元,即希腊通过发债所筹资金实际上仅为74亿欧元。显然,通过掉期交易,希腊获得了由高盛提供的额外10亿欧元贷款。希腊的实际债务水平由此被低估了10亿欧元。通过掉期交易,希腊共减少了23.67亿欧元债务。配合国内紧缩性政策,希腊成功将2002年财政赤字的GDP比重下调到1.2%,达到了《马约》的标准。

高盛在这项复杂安排中,赚取了3亿美元的丰厚佣金;希腊却仅得到了当期虚假的低赤字数据,虽然得以蒙混过关进入欧元区,但实际债务水平不降反升,为日后的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而接纳了这位“坏学生”的欧元区,随着希腊债务问题的日益暴露,终将受到牵连而深陷泥潭。即使明知希腊的不良财政终将拖累欧元区,为了赚取这笔巨额佣金,高盛仍然为虎作伥,替希腊隐瞒真实的赤字状况,其利字当头,冷酷无情的面目自此表露无遗。如果我们为此感到震惊,那么,更令人错愕的是,正在危机爆发之际,投行家们不但没有心存忏悔,反而推波助澜,趁火打劫,终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趁火打劫的投资银行

通过掉期交易,希腊以沉重的代价,为自己和欧盟买进了两颗随时爆炸的炸弹,长达十年的埋伏期后,它们终于相继爆发了。2009年10月,刚上台的希腊新政府,为了争取民众对紧缩政策的支持,一举揭穿了旧政府瞒报赤字的把戏,将当年希腊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一次性大幅上调至12.7%和113%,水平远超《马约》规定。消息马上引起市场恐慌,希腊信用面临市场普遍质疑,希腊国债遭抛售,利率大幅上升。希腊本土银行体系,因曾对大量希腊国债进行担保,亦受到牵连,出现挤兑和资本外逃危机,存款大量流失,使得希腊财政雪上加霜。评级机构纷纷调低希腊债务评级,希腊国债进一步遭到抛售,利率攀升,希腊政府融资成本上升,形成了恶性循环。初期由于条件过于苛刻,希腊政府拒绝欧盟和IMF救援,进而采取紧缩性政策,对公务员大幅降薪,并削减大量福利。严苛的政策触怒了长期享受高福利的群众。此后半年内,希腊罢工示威频发不断,将希腊的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希腊债务危机的冲击不仅作用于国内,而且波及整个欧洲,对欧元造成了沉重打击。受希腊信用下降的影响,欧元的货币信用遇到极大的挑战,兼顾欧元区救援行动的不确定性,欧元的美元汇价从09年11月的1.5美元/欧元高位,急挫到今年6月低于1.2美元/欧元的水平,在短短半年里,累积跌幅超过20%。希腊的债务问题,也使市场更加关注欧元区各国的财政状况,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与爱尔兰的债务潜在问题相继暴露,市场对欧元区前景忧虑日深。

欧元的不堪一击,归根结底,是欧元区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严重不一致。欧元区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以高度独立性执行,欧元区成员国不具有货币。然而,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上,各成员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机构执行欧元区整体的财政政策调配。唯一对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马约》,仅为各国财政政策设立了上限。在不违反条约的情况下,各国无法实施扩张性政策。当经济形势稳定时,各国尚且能够维持正常经济运行;当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时,由于各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差异较大,弱国抗周期能力较差,可能被逼违约,扩大财政支出,以赤字为代价平抑经济波动。在划一的货币政策下,财政稳健的国家被迫承受其他国家的扩张性政策带来的货币贬值。再者,因为缺乏货币政策配合,债务压力无法经由铸币税途径缓解,极松的财政政策,可能在生效之前先导致本国财政的崩溃,正如希腊所面临的困境。

成员国的财政崩溃,一旦成为事实,区内实力强大的成员国,将被逼为某些成员不负责任的政策买单,实施救援,将引起强国国内的反欧情绪,降低欧洲凝聚力。更严重的是,救援机制一旦首次启动,《马约》对各国的财政约束将成为一纸空文,希腊大量举债后获得援助的模式可能引起各国模仿,进一步打击欧元信用。自五月初援助计划正式出台后,由于相继有欧元区国家评级遭降低,欧元跌幅显著加剧。在一个月内,欧元-美元汇价从5月1日1.32,在6月4日跌破了1.20四年来最低位,跌幅8%。(见图2)。

据统计,希腊2009年GDP为3335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仅占欧元区GDP总量的4%,仅为德国GDP总量的1/10。缘何希腊一国的财政危机,足以造成欧元区经济的强烈震荡?从内因出发,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不仅暴露了该国的财政缺陷,也暗示着,具有相近文化和民族的南欧诸国,在财政上可能出现类似问题,而事实证明,目前认为最可能出现债务问题的五个国家中,四个国家属南欧国家。再者,欧元区内部实物和资本流动频繁,使得区内任一环节出现环节,都会出现实物和资本链条的断裂,造成连锁反应。然而,在欧洲议会的协调作用下,在足够长的时间框架内,欧元区可通过区内援助和体制改革进行适应性调整,平抑区内经济波动,避免危机的深化和恶化。然而,在强大的外部环境作用下,希腊债务危机以超出想象的速度激化,波及整个欧洲,包括欧元区外的英国、瑞典和匈牙利等国。在进攻欧洲金融市场的海外入侵者中,我们又找到了投资银行的身影。

高盛等投资银行借助欧洲市场的崩溃获利的一种主要武器是信用违约掉期CDS。CDS是一种类似保险的金融衍生品,其设计初衷是规避资产所有者所面临的违约风险。CDS合同的核心是一组参照资产,合同买方须定期向卖方缴纳保费。保费以基点为单位,每基点相当于0.01%,当需要为100万的参照资产进行保险时,则需要缴纳资产价值的0.01%作为保费,即需要缴纳100美元。当参照资产发生违约情况时,合同卖方履行义务,以参考资产造成的亏损额度向买方进行赔付。

作为希腊隐瞒债务的主要同谋,高盛对希腊的债务情况了如指掌,早在2005年开始,高盛便从事希腊信用CDS买卖,一举从德国某银行买入大量CDS,同时全数出售手上持有的货币掉期合同。在高盛大举买进希腊CDS的同期,希腊受益于欧盟的援助,经济出现持续数年的较快增长,市场对其信用相当乐观,CDS价格相当低廉,长期保持在20基点以下水平,允许高盛以极低廉的价格大量购进CDS。

2009年10月,在希腊债务危机初露端倪之际,持有大量CDS的高盛联合多家对冲基金,大肆利用希腊多笔国债到期近的时机,炒作希腊的债务偿还能力问题;借助评级机构,调低希腊评级;甚至在今年2月公开承认通过掉期交易,帮助希腊隐瞒账目,无所不用其极,以达到搞垮希腊信誉的目的;与此同时,趁着希腊信用崩溃,各投行伙同对冲基金,在外汇市场上轮番攻击欧元,悲观的欧洲信用预期下,市场上形成了恐慌性抛售,欧元屡屡失守。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元区内弱国,因欧元币值下降,接连出现融资困难,加快了其债务信用问题的曝光,希腊债务危机因此迅速扩大化,成为欧洲债务危机。欧洲信用一落千丈,使得各国信用CDS接连疯涨。希腊CDS的价格,从2009年末的200基点以下水平,曾一路飙升到2010年4月末的最高点,940基点,涨幅超过500%;若以05年极低的CDS价格水平计算,涨幅更轻易可达50倍以上。高盛等市场投机者摧毁希腊信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企图在希腊信誉跌至谷底时,沽出持有的CDS牟取暴利,而欧元区国家的信用破产,还为投机者提供做空欧元获利的机会。(见图3)

链式反应――欧洲债务危机的全球性影响

欧洲强震过后,经世界经济复杂的传导机制,欧洲境外的各大经济体均承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其中某些长期影响作用下,全球经济格局可能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美国

美国在这场危机中,似乎是最大的赢家。欧元的持续走低,使美元在世界核心货币竞赛中重新占据优势,由于欧元目前尚未止泻,前景尚不明朗,欧洲能否在短期内复苏,将决定美元是否可能重登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元相对欧元的持续升值,以及欧洲信用的评价下降,大量资产从欧洲向美国转移,使得美国国债作为避险资产重新受到欢迎。然而,欧洲债务危机也为美国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首先,欧洲债务危机造成欧洲经济放缓和欧元大幅贬值,美国对欧洲出口下降,冲击的深度尚未可知。其次,虽然美国联邦财政预算保证各州财政平衡有效协调,出现欧元区财政危机的可能性较低,但债务危机的发生仍造成美国长期减支的压力。再者,美国持有大量欧洲债券,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其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欧洲债务危机形成的风险,通过这些资产传播到美国市场。

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欧元的大幅贬值,首先将影响中国出口。由于人民币结算目前与美元挂钩,欧元的持续贬值,将直接造成中国对欧盟出口减少。据商务部估计,中国对欧洲出口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第3季度可能下降6%至7%。受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幅度仍较大,市场信心因此受到一定影响,这将间接影响中国出口。

与复苏无期的欧洲经济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在可见的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在良好增长前景和稳健的流动性预期下,中国成为了国际资本的理想的避风港,这将吸引大量外国资金流入,可能造成中国经济的再度过热。

债务危机还将影响我国外汇资产结构。由于欧元币值持续缩水,为了避免资产贬值,中国重新增持美元和美国国债。美元持有比例的回升,不利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化,增加了外汇风险。

重归正途――全球金融市场改革的建议

投资银行是证券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现代经济中,起着发挥资金效率 、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投资银行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通过制度的合理改革,将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到必要监管的框架中,改正制度中存在的缺陷,重新发挥其应有作用。

金融伦理制度化

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本身,与危机造成的灾难性后果,都无法与投资银行不择手段的逐利行为脱离关系。希腊债务危机再次警告我们,金融主体的伦理缺位,终将造成市场的严重灾难。如果对金融市场的过度发展袖手旁观,不采取行动对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作必要监管,将伦理标准引入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则金融机构的利润最大化与市场的稳健性的矛盾终将无限放大,形成新一轮金融危机。退一步说,金融伦理的制度化,不仅是维护市场稳定的需要,也是保障市场参与者资本安全的必要措施。金融机构对利润单纯的追求,终将导致金融机构以风险成倍放大为代价,追求高杠杆收益。资产的过高杠杆率,是诸多投行无法抵御金融危机,轰然倒下的主要原因。无视伦理进行经营,金融机构在忽略市场安全性的同时,将自身暴露在高风险的风暴中心,贪婪的无限滋长最终可能吞噬自己。因此,无论从市场个体的长远利益着想,还是从整个市场的稳健发展考虑,金融市场伦理的制度化都是势在必行。政府应当将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伦理提升为金融领域的制度和规则,树立其权威性,并引导市场参与者适应并遵守它们。

金融监管伦理化和国际化

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具有三大特殊性:虚拟性、创新性和全球性。虚拟资本――证券为主要经营对象――决定了投资银行的特殊性:证券的交易,全流程不涉及任何实物交换;交易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虚拟交易过程迅速,交易对手和交易对象遍布世界任何角落;只需付出合同修改和交易系统改进的成本,则可对金融产品进行随意的创新。投行经营的虚拟性和创新性,决定投行对强制性监管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任何规范投行业的法律法规,自其那一刻起便宣告过时了。而就投行经营的全球性特点而言,任何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对投资银行都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由于超出相关法规的监管范围,也许更为了削弱欧洲对美国的威胁,美国对高盛在欧洲的种种行径熟视无睹;在承认替希腊做假账后,欧盟一度宣称要对高盛征收罚款,最终不了了之。归根结底,各国相反相成的国家利益,及金融监管法规在各国的有限适用性,都是国家对金融机构监管失效的两大原因。

为了弥补硬性监管与各地区分散监管的不足,金融监管的伦理化和国际化是未来金融改革的大势所趋。各国应协调自身特殊利益,致力于建立统一机构,使各地的分散监管系统联系起来,并建立一套全球普遍使用的监管机制。

建立金融危机处理机制

针对当前危机频发的金融市场,各国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早发现并遏制危机的发生,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保障市场参与者权益的同时,平抑市场波动幅度,以削弱投机者的市场势力。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7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与前景 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过去十年来,国际证券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年平均增长12.34%,而全球GDP年平均增长3.37%,国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性交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快速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从事日经2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则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 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8

“除非你是一个沽空的投资者,或者是想要傍上富婆的诗人,否则悲观对你是无益的。”当国内投资者还沉浸在一片悲观情绪中时,投资大师彼得・林奇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确,今年来内忧外患的市场氛围很难让人淡定,但如果因此而萌生退意,却也有失偏颇。特别是在当前通胀高烧难退的背景中,投资理财仍然是硬道理。

股神巴菲特亦有云: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只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投资者就不必过度悲观,但也不意味着可以过于乐观,毕竟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风险和机会总是相伴而生。相较于在股市中单打独斗“一赚二平七亏损”,不妨借道具有专业优势的理财机构来帮助实现资产的稳定且可持续增值。

回首开放式基金十年风雨历程,其中有七个年度战胜上证综合指数,整体上发挥了专家理财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最近四年,基金为基民赚取了超过4000亿元利润,66%的新基金买入一直持有都可以取得正收益。但为何仍有基民抱怨赚不到钱?实际上投资成功与否往往并不取决于专业教育背景、高超的交易技巧及运气,跟自身投资习惯、所选品种、投资时机等都有关联。不过首要前提是要选己所需。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自身所处的人身阶段特征及理财内容、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进而选择与之相符的基金品种,才能事半功倍。

按照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大体上可以将投资者分为风险偏好者、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厌恶者三类。但当前基金类型品种日渐丰富,从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分级基金到稳健类的混合型基金,还有用于现金管理的货币基金等,不一而足。在众多基金产品中,到底哪些值得投资者拥有?一般而言,人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到了中年以后更趋于求稳。与之对应,混合型基金资产配置较为灵活,大多收益较均衡、风格较稳健,能够有效规避投资风险,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比较适合那些不喜欢冒太大风险又希望能有相对稳定收益的投资人。

今年以来CPI高烧难退,宏观政策持续紧缩,“求稳”成为资产配置第一要义,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兼备的货币基金日渐成为大额资金追逐的对象,此外,货币基金具有申购赎回零费用、分红免税等特征,也适合普通投资者打理闲钱。在紧缩政策难以放松的情况下,中长期债券受制于加息而且估值较高,很难继续有向上的机会,而短期债券和各种货币工具则由于市场资金面的持续紧张收益率仍将上升或持续维持高位,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目前是投资者购买货币基金的较好时机。具体到货币基金的选择上,规模越大的货币基金操作腾挪的空间越大,更有利于投资运作,也能更好地控制流动性风险。嘉实货币基金截至今年二季末,规模超过100亿,不易受大额申赎影响,是较为适合购买的货币基金。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9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 分析 研究

分析财务报表可以及早地帮助和提醒利益相关者确认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问题。对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能使使用者真正理解会计报表所揭示的经济内涵,从而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一、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种:数字对比法,数字核对法,指标对比法。在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和研究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结构分析。资产是企业的经济资源,公司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要用一个合理的配置。对资产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降低风险时期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合理的资产结构是企业正常经营并实现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企业资产按其变现速度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两者的结构受企业的经营性质、经营状况、生产经营周期、风险偏好以及市场环境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一系列统一的资产结构分析的指标对资产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包括一系列表示各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各类资产比率,有现金资产比率、应收账款比率、存货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对外投资比率、无形资产比率,以及表示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比例关系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比率。资产的变动是由各资产项目的结构比重变动引起的,流动性资产的比重尤其重要。货币资产的流动性是最强的,因此企业要保持一定的货币资产来进行利率和价格投机,满足日常支付和应付各种风险,以不造成资产闲置为目标限量。其余资产的比重也应该以企业的经营业务要求为标准正确确定各资产比率,例如控制长期投资率以免其过高使金融风险加大,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控制经营风险,避免影响企业资信。

(二)对偿债能力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投资者在选定投资企业的过程中,偿债能力是其最先考虑也是衡量投资回报时间的重要标志之一。投资者应关注的企业偿债能力应从两方面来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分析是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作用,其主要考察指标有: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超过该负债部分,短缺会使企事业难以偿债,过多则会使企业扩大经营获取更多利润的机会;流动比率,是资产与负债的比率,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是资产中扣除存货的部分再除以负债的比值,准确反映企业变现能力;现金流动债务比,较好反映企业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大部分并不可能很快转变为可偿债的现金。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在其值高于1时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公式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资产总额 - 流动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其余像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可以反映企业清算时债权人得到的保障,这几项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三)对资产流动性的分析。流动性指资产转换成现金或负债到期清偿所需时间,资产越能快速转换成现金、负债到期日越短,其流动性越强。流动性不仅能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有助于判断公司的破产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分析还能对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资金运用效率作出评价。资产流动性在资产结构中已有所涉及,不同行业的流动资产比重应注意区分,一般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要大于商业企业,而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也高于其他行业。反映流动性的比率指标主要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用以偿债的流动资金越充裕,债权人向公司放债的安全程度越高。而投资者还要管住其他方面,流动性与盈利性是矛盾的,拥有较高收益率的往往是一些投资期限长、见效慢的项目。公司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会使资金运用效率低下,收益率较低。投资者应参考经验数据和行业平均水平作出适度的流动性比率评价。

(四)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分析。对比分析负债比率、流动负债率、负债经营率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融资结构比重。企业负债率是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反映企业使用自有资金和吸收、利用外部Y金的情况,企业这一比率大体在70%左右。流动负债率是流动负债总额,比率升高则偿债风险加大,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结构稳定性会降低。负债经营率是长期负债总额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在25%-30%间比较合理,升高说明企业资金来源增大,长期偿债成本高,但是过高会降低企业独立性。所有者权益即公司的净资产,可以从总量与结构两个角度对所有者权益进行判断,判断公司的保值和增值能力。分析所有者权益项目,可使投资者了解公司拥有的自有资金,也能够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保证公司良好的获利能力和投资安全性。

二、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

资产负债表能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但是它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进行静态数据的分析是资产负债表的最大缺陷,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过程,应与现金流量表结合分析。而且,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都涉及到人为估计,准确性不能保证,资产项目的计量,受到不同计价方法和会计原则的制约。历史成本计价使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在报表中体现,会计核算方法的多样性也对报表的可比性产生影响,应注意会计核算方法的选用和调整,从而在可比的基础上做出最优决策。在资产负债表的审核分析中切忌就数论数,应在分析前与分析中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并且注意表中数字形成的原因,结合企业的性质以及不同的分析时间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了解掌握企业的资产总额及结构、负债总额及结构,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判断企业的经营趋势,为经营者选择经营方向、经营结构及筹资方式提供有用依据。为了使资产负债表分析更为有效,应采用一定的分析技巧和分析方法,将本期报表项目与前几期项目相比较,把多个时点的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结合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更全面动态地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参考文献:

国债期货投资技巧篇10

在深入分析后,我们认为试点范围狭窄、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将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逐步解决。境外交易对手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有限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最大障碍,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整体战略的最大障碍。以下我们将深入分析影响境外贸易伙伴持有人民币积极性的原因。

在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功能不健全,海外人民币持有者难以找到保值增值的渠道

香港作为人民币在海外最主要的流通地,近年来在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和其他国际货币的离岸市场相比,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功能仍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金融机构的离岸人民币业务种类较少,结构单一

香港作为主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目前已经开办的业务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均可购买;东南亚地区流通的人民币可以流入香港寻找投资机会;香港银行可以开办针对个人客户的人民币存款、汇款、兑换和支票业务,针对对公客户的存款业务;香港银行可发行人民币银行卡,内地银行发行的印有银联标识的人民币卡可以在香港使用,等等。然而,人民币融资业务还存在管制,虽然市场对于人民币同业拆借、人民币企业贸易融资和人民币贷款等业务均有较高的需求,但由于各种限制(资本账户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这些业务在香港离岸市场尚无法开办。

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债券规模较小,难以满足海外人民币持有者的投资需求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自此内地金融机构获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先后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债券,但是发行规模有限(见表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9月28日,我国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中国国债首次在大陆以外地区发行,成为人民币债券跨境发行的里程碑式事件。此次国债发行为境外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确定了无风险收益率,从而为境外人民币资产的定价提供了关键的参数依据。

然而总的看来,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历史短暂,品种有限,规模较小,远不能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根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货币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5月末,香港银行体系的人民币存款总共有777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香港本地人民币的债券投资工具却相当匮乏,从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来,人民币债券总体规模仅300亿元左右,且大多为2~3年期的中期债券,伴随着债券的到期兑付,人民币债券存量也将会减少。在人民币的总体存量中,仅有不到一半的人民币存款可投资于债券,剩余的人民币存款很难找到投资途径。

人民币离岸市场衍生工具匮乏,投资保值功能欠缺

目前,人民币离岸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产品是人民币无交割远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简称NDF。人民币NDF市场始于1996年6月,在新加坡开始交易,至今已有13年的历史。目前,芝加哥、新加坡、东京和中国的香港地区均存在较为活跃的人民币NDF市场,其中新加坡和香港人民币NDF市场是亚洲最主要的离岸人民币远期交易市场,该市场行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预期。

然而现有人民币衍生产品套期保值功能的不完善、品种的不丰富,难以满足人民币持有者保值增值的需求。首先,从现有套期保值工具(NDF)角度来说,由于NDF产品无法对本金进行交割,仅仅对差额部分进行轧差(Netting),导致人民币远期合约部分功能的丧失。对于具有真实交易需求的套期保值者来说,无法对人民币本金进行远期交易,只能获得以美元标价的差额收益或损失,难以完全满足套期保值目的。其次,从丰富投资品种的角度来说,NDF之外的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亟待丰富和补充,然而由于人民币离岸市场中贷款、债券等人民币基础交易资产匮乏,金融创新和工具设计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约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民币期货、期权、远期、互换以及其他更加复杂的交易品种难以开展。

综上所述,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金融机构所能从事的人民币业务种类较少,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尚小,人民币衍生工具匮乏,现有NDF的投资保值功能欠缺,所以境外贸易伙伴一旦持有人民币,将难以像持有美元或欧元等国际货币一样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丰富的投资避险工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他们接受人民币结算的动力。

在境内,资本账户管制较为严格,海外人民币难以流回境内寻找投资机会

资本账户开放的含义

资本账户开放是指对资本账户中各个具体科目限制的减少和管制的放松。其内涵包括:(1)取消对跨境资本交易的管制;(2)取消对与资本交易相关的外汇资金跨境转移的管制;(3)取消对与资本交易相关的本外币兑换的管制。

资本账户开放是和货币可兑换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货币完全可兑换是指货币发行国保证任何人,无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法人还是自然人,都享有无限制的通货兑换权。货币可兑换可以分为经常账户可兑换和资本账户可兑换。经常账户可兑换主要是关于消除真实交易基础上外汇兑换限制方面的问题,资本账户可兑换将更多的牵涉到金融交易本身的许可问题。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具体情况

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1996年12月1日起宣布接受IMF的第八条款,实现了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自此以来,我国资本账户管制的开放也逐步开始,根据IMF对各成员国资本账户管制的43个分类账户中(IMF对成员国资本账户管制的分类方法较资本账户的四大类分类法略有差异,对资本管制的分类更加详细,共分为七大类,43个子项),我国有12项交易实现了完全自由化,16项交易部分自由化,15项交易仍然被禁止。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内容较为有限,虽然近来资本账户的开放步伐有所加快,但开放的部分主要存在于直接投资等实体经济领域。非居民对境内直接投资,创建或拓展完全由自己拥有的企业、子公司或全额收购现有企业只需达到相关监管法规即可,基本没有限制。但对非居民的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等主要投资渠道管制严格,限制了非居民将境外人民币调入境内投资的意愿。首先,从购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投资工具来看,非居民只能选择通过QFII这一方式。而QFII由于审批严格、额度管理等诸多限制,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的速度均受到影响。其次,从不动产的交易来说,仅满足一定条件(境外机构在境内设立的分支、代表机构(经批准从事经营房地产的企业除外)和在境内工作、学习时间超过一年的境外个人。)的非居民可以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不得购买非自用、非自住商品房。且不动产出售后若需要换成外汇或汇出,需经过外汇管理局的审批,限制较多。第三,从衍生工具的角度来说,非居民在境内购买、出售和发行衍生工具是被严格禁止的。第四,从融资角度来说,非居民向居民提供贷款也受到严格管制。

与表2中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资本账户下目前存在的管制仍然较多。我国在资本市场证券交易、货币市场工具、商业信贷、金融信贷、个人资本流动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管制,与印度的情况较为相似。与同样作为新兴市场的巴西相比,我国货币市场、商业信贷、个人资本流动等方面的管制更为严格。然而我们注意到,通常所说的美国、英国、日本等货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完成的国家,其资本项目也仅是相对开放,而并未完全放开。所以,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所追求的资本账户开放并非完全的、绝对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