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十篇

时间:2023-06-30 17:57:28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1

Abstract: Accounting fraud is a major social issue that troubled the audit professio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henzhen and Shanghai stock exchanges in China, the accounting fraud offen occurres in listed compan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ssues of the accounting fraud in detail.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审计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accounting;auditing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44-02

0引言

会计舞弊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使外部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更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治理会计舞弊已经非常必要。本文选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审计研究这一课题,通过对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审计对策。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及舞弊特征

1.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迄今为止,会计舞弊的著名理论有很多,就会计舞弊形成的三角形理论本了具体探讨。会计舞弊的三角形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史蒂文.阿尔伯雷齐特提出的,也是对舞弊行为进行分析的一个代表理论。该理论认为,会计舞弊的产生是由于压力、机会、借口三个要素组成。

1.1.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压力①融通资金的动机。压力因素是上市公司舞弊者的行为动机。舞弊者具有舞弊的动机是会计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亏损,为了逃避不利后果,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动机尽量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进行利润操纵,使公司扭亏为盈或隐瞒亏损的事实,会计舞弊则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②公司业绩动机。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在一个强式有效的证券市场上,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完全为市场反映,会计舞弊必然是徒劳的。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非强式有效的市场,股票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给舞弊者以可乘之机。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股价同其形象密切相关,这样刺激了公司为保持良好的形象来吸引投资者而倾向于公布好消息,隐瞒或者推迟不利信息的披露,以获取种种经济利益。③管理人员获利或避免被处罚的动机。我国的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上控制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时,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达到预计的目标,通常会向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修正,利用各种手段实施会计舞弊,满足自身需求。

1.1.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机会①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股东大会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及最终控制权;经理,拥有公司的经营权;监事会,拥有公司的监督权。这三种权力应当形成既相互配合又彼此制约的平衡状态,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公司资产的有效运营,从而使公司相关利益者取得最大效益。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还不完善,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②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一方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情,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成本昂贵而在经济上不现实。在经营者存在舞弊动机的客观现实下,信息不对称为其操纵会计数据从而达到个人或集团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提供了机会与空间,经营者凭借自身对公司的管理权威,从而在有关信息占有及公布上享有信息优势,导致会计舞弊成为现实。信息不对称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条件。

1.1.3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借口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借口,指存在某种态度、性格或价值观念,使得管理层或雇员能够做出不诚实的行为,或者管理层或雇员所处的环境促使其能够将舞弊行为予以合理化。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当然,舞弊风险因素的存在并不一定表明发生了舞弊,但在舞弊发生时通常存在舞弊风险因素。在研究规制舞弊行为的方法时也要针对这三方面的诱因对症下药。

1.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征

1.2.1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目的性会计舞弊的行为的目的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与会计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只是会计舞弊的行为的动机是异于正常的会计活动,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的利益行为。这是因为,正常的会计行为是对诸如预算制定、业绩评估、成本控制和决策制定等方面产生正面、积极影响的行为,是客观的满足企业外界各方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了解的需要。而会计舞弊的行为,却是为了歪曲这些事实。另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与会计差错又有着本质区别。会计舞弊的行为是故意的,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而会计差错是无意识的行为造成的。在对一些会计计量有误的地方,就其是舞弊还是差错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会计差错一般发生的具有偶然性,而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联系性。

1.2.2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隐蔽性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如果能逃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其舞弊的手段往往都极其隐蔽。首先,会计舞弊的行为的隐蔽性与串通程度有关,如果舞弊的牵涉面越广,则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越难以发现。其次,会计舞弊的行为与参与舞弊人员在企业的职位有关。因为,舞弊人员的职位在企业越高,调查舞弊的行为所受到的阻力也越大。而且,由于有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企业会计舞弊的行为一般都是精心策划的,在舞弊策划的过程中,就已经为各种舞弊的行为实施找好了各种理由。

1.2.3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后果严重性由于会计舞弊的行为是通过精心策划的,不通过特殊的审计程序一般很难觉察到。因此,一旦有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了,就不能排除该企业在别的会计活动过程中没有实施舞弊。因此,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考虑管理层有可能凌驾于控制之上,并能够当意识到,可以有效发现错误的审计程序未必适用于由于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报。由于会计舞弊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具有隐蔽性,其产生的后果不是单方面的。一方面,其舞弊的行为结果是严重歪曲事实,将会侵犯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及其相关人员对企业的知情权,严重误导外部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扭曲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市场机制有效地运行。另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是对会计的公正、真实性、独立性的挑战,为企业健康经营的环境和社会的诚信制度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2应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审计对策

2.1 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恪守职业谨慎,恰当运用专业判断识别与评估舞弊风险,并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作出适当反应,及时调整与改进审计思路及程序。审计人员应客观地评估所观察的情况及所搜集的证据,并对于任何潜在的异常指标或迹象追踪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报表重大不实表达。

2.2 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的独立性,有效查处会计舞弊,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注册会计师素质管理。因为从执业人员的素质建设来看,高质量的审计必须有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及工作人员。我国应该切实做好注册会计师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事务所内部也应当制定完善的针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奖惩规范,确保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水平,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内部环境。②行政处罚合理配置。种情况,在行政责任方面,应当适当加强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责任。并且除了罚款和警告,更应该加强对暂停执业资格、取消证券从业资格、吊销执业执照、撤销事务所和认定为证券市场禁入者等处罚手段。注册会计师行业本就是以“独立、客观、公正”立身于社会的,舍弃了诚信的执业人员乃至事务所,其审计鉴证便失去了权威性,也就没有在该行业继续存在的意义。因此,行政处罚力度要合理,要有力度。③开展新型同业互查。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制定新型的同业互查制度,并切实组织实施。新型的同业互查制度将约束与激励相融合,具体安排如下:首先由企业选择事务所进行审计,若干年组织一次同业互查,某事务所可以自由选择检查另一家事务所对某公司的审计报告。一旦查出舞弊问题,则被查事务所若干年前从该公司所得一切收益,都必须全部转入执行同业互查的事务所,并且以后若干年内,对这家公司的审计权也必须一并转入其门下。

2.3 充分运用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法花样尽出,许多财务报表的不实表达未能被发现。分析程序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是一个全程性的判断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分析程序是审计取证程序中的一种,在传统审计方式中,分析程序一般作为审计取证的一种辅助手段使用。但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它以其识别风险的特殊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实施现场调查目前,我国会计师审计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主要是看其与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是否相符,这种单纯的从报表向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追索审查的方法,需要一个假设条件:即原始凭证与经济业务的事实真相一致。如果公司采取伪造原始凭证(如伪造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的方法进行舞弊或恶意欺诈,那么这种以查账和对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必定遭到失败。如果审计人员能在审计之初多花点时间到生产、管理现场作控制测试,与相关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质检员、库管员、统计员、业务员等交谈询问,许多管理漏洞,真实的生产经营及销售情况是不难被发现的。

2.5 深入了解客户客户的经济状况不佳,管理层可能会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影响管理阶层的诚信,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会转化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多个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评估客户的经济状况,有赖于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及其产业的了解。经济状况包括内在及外在两个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经济景气及竞争情况,内在因素包括财务结构及经营绩效。在获取客户经营业务的性质和所在行业情况的信息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考虑哪些信息能够用以识别舞弊。注册会计师应运用专业判断辨别是否存在舞弊风险因子,评估舞弊的风险。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重要。会计舞弊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这要求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会计舞弊行为以及审计对策,以使我国经济步入正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另外,本文仅对会计舞弊行为作了初步探讨,由于自身学识和水平的局限,仍感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继续予以关注,以期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努力不断的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2

关键词:法务会计 企业 财务舞弊

一、在企业内部财务舞弊方面实施法务会计的必要性

(一)定义

法务会计是对法务会计实践的理性认知,是法务会计职业的规律性总结,是关于法务会计环境、法务会计的定性、定职、定位和定向、法务会计的任务类别及方法、法务会计主体及其特征、法务会计客体及其内容、法务会计的依据等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问内在关系的知识体系。法务会计是法务会计专业设置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法务会计实践得以系统总结、凝练、提升和延展的结晶。

(二)法务会计的基本流程

法务会计的服务对象广泛,既可以是政府机构(如司法部门和监管部门),也可以是公司和个人。法务会计是接受当事人的委托而执行业务,工作要求是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

从总体上,应当遵循下面的工作流程:

1.明确需求。

2.签订契约。

制订计划。

调查分析。

(三)上市公司舞弊的手法

1.伪造凭证

2.多计应收账款

3.导致应收账款净变现价值虚增

4.多计资产

5.漏列负债

6.虚增销售收入

7.虚减销售成本

8.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

9.虚增投资收益

(四)对于法务会计与财务舞弊关系的认定

法务会计就是研究和解决法律中的会计问题,它是将会计、审计知识与调查技术相结合,对经济案件或纠纷中的财会事实进行计算、检验、分析、认定,将证据规则与之相结合并给法庭提供相关证据,其主要内容是调查会计与诉讼支持。

1.法务会计正是控制财务舞弊的中坚力量。对于企业以及整个社会来说,舞弊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财务会计报告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但财务舞弊却频频发生,给经济生活带来了恶劣影响。所谓财务舞弊,一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利益驱动故意行为造成的,包括欺诈和蓄意掩盖。从中虚报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给企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对于企业内部财务舞弊加大处罚力度,最主要的还是完善公众监督机制,也就是说损失者利用法律手段向有关责任人进行索赔。如何发现舞弊,损失者赔偿数目如何确定以及法律诉讼支持对于缺乏相关技能的社会公众来说是一个难题,而法务会计恰恰具备相关技能。法务会计的舞弊审计就是对舞弊是一种专项的、有针对性的控制。

2.法务会计是确认财务舞弊的有力武器。在发现舞弊线索、怀疑舞弊存在时,法务会计师才介入以证实舞弊是否存在。特别是在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出现过失或舞弊的情况下,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可以借助法务会计师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举证技巧有效的保护自身权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机分析

(一)企业舞弊产生的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状况的压力

由于企业所处行业不景气、财务决策不合理等等造成经营业绩欠佳,从而面临退市、管理层业绩考核的压力,这些不利的经营环境和财务状况往往迫使管理层铤而走险。

2.融资压力

资金与企业,犹如血液与人体,赚钱的公司为扩充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亏本的公司为了营运周转,更需要资金。资金不足,可能导致周转不灵,因而倒闭。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可能虚报其财务报表,以便说服资金提供者,做出决策。

3.高层、大股东为自身利益占用资金

贪是各种舞弊中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在企业中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有可能发生。当然层次越高,舞弊设计越精心,发现就越困难。

但是,有动机不一定就会发生舞弊,动机是会计舞弊发生的诱因,而机会是会计舞弊发生的必备要素。对会计舞弊而言,会计舞弊的发生通常与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有关,或者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根本就没有。能够逾越内部控制或逃避内部控制的监督,为会计舞弊者提供了机会;同时,外部监督机制的缺乏或无力,为会计舞弊者进行利益权衡提供了机会。当能够逃避惩罚或所受到的惩罚能得到补偿时,会计舞弊就很有可能发生。由此可知,当动机、机会和利益三者具备时,会计舞弊就必定会发生。法务会计对会计舞弊行为的调查同时是以此理论为基础的。

(二)分析研究舞弊产生的环境因素

一方面,鉴于舞弊行为的故意和舞弊形式的多种多样,如果法务会计师还像财务报表审计那样,仅仅通过查找舞弊遗留的痕迹来发现舞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查找舞弊产生的根源则成为我们识别舞弊的一条新的思路。正如前文案例分析所述,法务会计师应着重从财务状况的压力、融资压力、高层等为自身利益占用资金等等方面的动机来发现舞弊的根源。另一方面,舞弊的产生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当环境形成了舞弊所需的各种条件之后,不被发现的诱惑使企业舞弊的冲动会变得强烈起来。审计人员应重点分析研究舞弊产生的环境因素,而非舞弊产生的表面结果。美国Coopers&Lybrand会计师事务所,总结出29面红旗,当出现这些红旗时,就需要格外关注管理当局是否存在财务欺诈的可能,其中涉及财务指标的有:

1.现金短缺、负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及信用短缺,影响营运周转;

2.融资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资)减低,营业扩充的资金来源只能依赖盈余;

3.成本增长超过收入或遭受低价进口品的竞争;

4.现有借款合约对流动比率、额外借款及偿还时间的规定缺乏弹性;

5.存货大量增加超过销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产品过时的严重风险

6.盈余品质逐渐恶化。

三、在企业财务舞弊方面实施法务会计的措施

舞弊给公司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旦舞弊被揭发之后,一是有的公司宣告破产或者被政府接管;二是一部分公司出售其大部分资产,与另一公司合并或吸收新的股东;三是有的公司被或向股东(债权人)支付赔偿达成和解。舞弊会牵涉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更换了注册会计师, 对会计师事务所产生了信任危机。这些给舞弊相关参与者带来严重后果,给会计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诚信危机。公司高级人员会被,或被证监会处以罚款;有些高级人员被迫停职或辞职,甚至会被判刑入狱;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六、法务会计控制财务舞弊的特点和优势分析

(一)针对性强

法务会计师的介入是基于对抱怨、质疑、疑问、谣言所做出的反应,当声称存在舞弊或已经发现舞弊发生时,委托人要求法务会计师收集证据或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因此,舞弊审计是专门为发现和查证财务舞弊而进行的活动。在实施舞弊审计时,法务会计师要特别注意寻找与具体的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确定舞弊的具体细节,并确定舞弊行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二)方法独特

法务会计的舞弊审计必须执行对舞弊暴露分析的方法,即“必须比罪犯更聪明”。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编制审计计划,关注舞弊的一般线索和征兆,突出那些易受袭击的资产。法务会计师经常按照行为动机理论进行换位思考,以了解系统控制链的薄弱环节和舞弊者可能采取的行为,从而估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明确查证舞弊的重点。

(三)服务范围广泛

违法是指特定的法律主体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或导致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财务舞弊是以欺骗手段侵占资产或诱使他人放弃其产权或合法权利的行为,是一种故意欺骗他人的行为。因此财务舞弊行为大都属于违法行为,只是由于造成危害程度的轻重和社会影响范围的大小有别,在法律上有些财务舞弊必须,有些舞弊免予。随着舞弊案件的增多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涉及财务舞弊的经济纠纷、经济案件日益增多。法务会计师接受管理部门、律师或者私人委托,利用自己在法律和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调查取证,解释财务信息,提出专家性意见作为法律鉴定或用于法庭作证,从而帮助公司、私人自我维权和律师代表委托人维权。

(四)渠道众多

由于舞弊的发生有多种线索和征兆,利益受损者对舞弊更为敏感和关注,法务会计的舞弊审计为公司有关利益各方提供了一个发现和解决舞弊问题的渠道。从目前证券市场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现始末中,我们能够看到在造假案件揭露前实际上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员和部门对造假公司的业绩都怀有疑问。但是,由于社会缺乏专门调查财务舞弊的机构,由于缺乏为利益相关者搜寻可靠证据的服务,骗子的把戏才一再得逞,直至最后居然由新闻媒介来曝光才得以制止。等到舞弊已经造成巨大损失时才来惩治,等到一个企业烂掉了再去查,这对投资者而言是非常不公正的。如果设置了提供财务舞弊查证的法务会计服务,利益相关者质疑公司财务事项时,就可以委托法务会计师调查以确定舞弊是否真的存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及早发现舞弊,控制住舞弊所造成的危害。反之,如果舞弊之风没有在萌芽状态被扼杀,就会迅速蔓延,给组织整体带来严重影响。

(五)服务导向特殊

法务会计师为支持法律事项而准备、收集和调查会计信息。法务会计师在展开财务舞弊的调查时,并不清楚该舞弊的数额和性质是否财务舞弊控制的遗漏与补充已达到必须的条件,也许经查证并不是舞弊或免予,这时舞弊审计仅起一种专业鉴定的作用。当证实舞弊情节严重时,法务会计师可能就要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受当事人质证。质证就是对证人证言进一步提出问题,要求证人作进一步的陈述,以解除疑义,并确认证明作用的诉讼活动。由于法务会计师舞弊审计报告有可能作为证言受到法庭的质证,为了保证其报告不在交互检查时受到怀疑,价值被贬低,法务会计师会自觉提升自己的执业质量。

由于我国目前以鉴定人为主,少量专家证人的法务会计实践,范围较小,制度不完善,法务会计的诉讼支持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法务会计制度进行改进或完善。法务会计对财务舞弊的审计为有关利益各方提供了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渠道,这一会计新领域值得在我国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运用法务会计仍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做相当多的工作。我们深信,在未来只要会计学者加深在法务会计方面的研究、实践中积极探索,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及汲取法务会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法务会计便一定能成为一门系统、完善且有指导性、实用性的科学,也一定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阎长乐.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分析,2004.4

[2]李燕.财务舞弊的若干特征分析,2006.3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3

关键词:舞弊审计;审计独立性;审计证据

一、引言

从现代审计产生以来,舞弊审计已经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研究领域。伴随着审计事业的日益发展,舞弊审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舞弊审计的日益重视,不仅是审计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舞弊审计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应广泛的开展。

二、舞弊审计理论概述

1.舞弊审计的概念

舞弊审计通常是指审计机构或者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始终持有谨慎态度,应用审计方法和工具,进行舞弊研究和分析,以此来发现舞弊的一些具体行为等为最终目的的审计活动。

2.舞弊审计的特征

舞弊审计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舞弊审计是发现性的而非论断性的审查活动,需要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形式而不是技术方法。舞弊活动有明确的目的,采用各种方法对其加以掩盖,从而使审计人员不易察觉。(2)审计实践中大量使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由于审计程序具有局限性,从而使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能帮助审计人员揭露重大差错。(3)保持职业怀疑态度。通过对审计工作研究得出,超过85%的舞弊活动是被偶然揭露的。

3.舞弊审计常用方法

(1)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是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务比率或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重点,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在审计实践中,分析性复核程序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执业人员使用这一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实施全面的研究调查,从中查找出存在潜在的错报风险项目,进而有效的制定下一步审计计划。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随着各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隐蔽日益增强,反审计能力也越来越强,许多被审单位都通过粉饰报表,比如把应收账款填列到其他应收款科目下,延迟相关存货入库时间,达到粉饰财务指标的目的,这一般不容易被审计人员发觉。

(3)注重期末事项分析。部分企业经常采用“截止”概念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调整损益,粉饰会计报表。另外,许多企业大量的第四季度调整收入,也见怪不怪。

4.舞弊审计重点审计内容

随着国民经环境的迅速变迁,各个时期的舞弊会有不同的特点,舞弊审计的审计人员关注的审计重点也应有所改变。我们要紧紧把握目前审计风险高发区确定舞弊审计的重点,往往能取得很大的成果。

(1)非常交易事项

①其他业务收入占据企业收入绝大部分的交易事项。比如大量公司利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期间产生非常规的销售等非常交易来实现非常效益。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很多企业的交易往往很少涉及到货币资金,现金流也很少,只是确认为应收账款这一会计科目,结转相关损益。

(2)重要的交易

①大额交易严重亏损。②非法和不合规范的投融资方式。③会计估计变更。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变更是合规的。有时候这一灵活性,往往给企业的舞弊带来机会。④资产重组。审计人员对资产重组进行审计是一件大的工程,它牵涉到大量的问题。这些年来,许多公司的资产重组数量交易较为频繁,也带来了大量的风险。

三、舞弊审计案例分析

世界通信公司是一家美国通讯公司,因财务丑闻事件而破产。公司内审部门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查出了共计38.52亿美元的财务造假,财务舞弊丑闻被迅速揭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查出世界通信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世界通信公司财务舞弊分为如下两种。

1.滥用各种企业准备金,通过以前各年份计提准备金,多记资产,冲减企业成本支出,虚增企业的利润。调查人员已查证的相关造假金额就已经达到16.35亿美元。

2.通过“预付账款”进行掩饰,命令各分公司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成本结转到企业固定资产等会计账户,从而降低费用、虚增利润。

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对世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对世通的财务舞弊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失审计责任,审计失败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不仅向世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审计业务,还提供一些财务咨询服务。虽然目前为止尚无发现相关的证据,这两项业务有可能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2.缺失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和直接的审计证据。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审计世界通信的大量主营业务收入计量和商誉减值测试等事项时,没有注重相关审计的证据,缺失了必须拥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态度,仅仅依赖世界通信公司做出的一些声明文件,作为发表独立审计意见的依据。

四、结束语

舞弊审计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日益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其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必须认真谨慎。在审计执业过程当中,审计人员要高度持有职业怀疑态度,加强舞弊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同时,相关审计人员也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叶雪芳.舞弊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6.

[2]岳殿民.舞弊审计理论结构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2009,5.

[3]邹妍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分析[J].市场周刊,2012,04.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4

[关键词]管理舞弊;审计策略;舞弊风险评估;舞弊审计程序

揭示错误与舞弊是审计最为基本的职能。在熠熠生辉的审计思想库中蕴涵着舞弊审计的原始思维与策略。但由于大量管理舞弊案的频繁发生,使传统的舞弊审计思路与策略受到巨大挑战。依照传统舞弊审计思路进行审计,不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审计风险极大。公众普遍认为,审计师在发现、揭露重大管理舞弊方面是低效的或是无效的,经审计师审计后的报表不值得信任。多年来,审计与实务界一直致力于舞弊审计技术与的提高,其中也包含审计思路的更新。他们试图从线索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的搜集与检查上寻找审计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如何在传统舞弊审计思路的基础上创新审计策略,再次成为审计职业界关注的重点。

这并不是对传统舞弊审计思路的完全抛弃,而是在新环境下对传统舞弊审计思路的包容与发展,以便丰富与创新舞弊审计思维与策略,使审计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发展传统舞弊审计思路的必要性

(一)管理舞弊是产生重大错报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

管理舞弊无论从性质的严重程度上,还是从发现的比例上都占到会计报表舞弊的第一位。管理舞弊不仅存在对社会的极端危害,且由于其掩饰性,往往加大审计风险。调查结果表明[1]:导致我国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最主要原因中,“管理舞弊,单位高层领导粉饰会计报表”占75.62%,排序第一。管理舞弊是审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高风险领域。

(二)传统舞弊审计策略面对管理舞弊显得无能为力

传统审计观点认为会计报表舞弊审计不同于常规会计报表审计,系一种发现而非论断性的冒险活动。因此在报表舞弊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已发生的事件上,寻找与舞弊行为有关的证据,并确定其具体细节、损失金额及的范围,而非事先预计或测算。但是,事实上许多舞弊审计失败的案例证明,在有管理层参与组织的会计报表舞弊时,仅通过查找舞弊留下的痕迹来识别报表舞弊显得比较无力。一方面,管理层反侦查能力增强,欲意舞弊的管理层利用所占据的职位便于进行串通舞弊、伪造文件以避免审计师在传统模式中的审计程序查找出舞弊证据。有学者对会计信息自原始数据输入到会计信息成品输出直至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整个流程进行研究,探索形成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主要成因。通过深入透彻的研究,发现基于管理层所处的特殊地位及拥有公司实际控制权,原始凭单证的真假正误及传递的及时性等主要受制于管理当局,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2].那么,在以依赖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的传统审计模式下进行管理舞弊审计,必然存在致命的缺陷,即面对有意舞弊的管理者,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都将失去作用,仅仅依靠对内控的评价和测试是无法发现这种串通舞弊的,反而可能陷入管理当局设计好的陷阱中,传统审计模式失灵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为了权衡质量与成本以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师通常需要谋求与管理层的合作。但这种合作却存在管理层提供虚假证据误导审计师的风险。这也是传统审计实务中,审计师所无法回避的一种尴尬局面。因为这种合作已经隐含了审计师默认客户管理层是基本可信的前提,这恰恰为管理层操纵会计报表舞弊大开方便之门,使得原本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审计师更加被动。以上两方面使得审计师在传统的舞弊审计策略下,识别和揭露会计报表舞弊有极大的困难。

二、基于管理舞弊环境下的舞弊审计思路与策略

审计策略是审计师锁定审计范围和选择最有效审计程序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总称。我们试图从管理层“中性”假设变更、舞弊风险评估及舞弊审计程序三方面描述管理舞弊审计策略。

(一)管理层“中性”假设变更

与传统舞弊审计策略区别是起点不同、程序不同,更主要的是审计理念的不同。在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关于管理层“中性”假设的基本理念,该理念源自美国反舞弊准则(SAS NO 82)中“审计师既不能假定管理层是不诚实的,也不能假定管理层是诚实的”的这一规定。这一假设具有其合理性,从这种假设前提出发,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审计的成本效益,可以谋求与管理层的合作。

但是,在管理层“中性”假设指导下的涉及管理层操纵会计报表舞弊的审计实务中,却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思维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困惑。因为这种合作存在管理层提供虚假证据误导审计师的风险[3].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舞弊审计的计划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应对已有的“中性假设”进行变更,即假设客户管理层是不可信任的。在这种“管理层不可信任”的假设前提下,无论审计客户有多么诚信的,管理层如何承诺,审计师都不能因为信任管理层而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证据。正如SAS NO.99所强调的,审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对蓄意隐瞒的舞弊应保持职业谨慎态度,“职业怀疑主义”精神应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师应克服自身对于客户的信任和以往与该客户的合作经验的依赖,增强查处舞弊的意识与发现舞弊的敏感,以质疑的思维方式对管理层提供的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作批判性评价。审计师在“管理层不可信任”的假设前提下,应质疑客户管理层存在舞弊,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推测客户管理层舞弊的可能。

1.对管理层的态度、品行、声誉的测试

管理层的态度、品行、声誉属于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也是新的《国际风险准则》中重新定义的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测试包括: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方面,是否表现极不,如表示强烈反对,在收费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要求提交报告的时限过紧,对审计范围进行限制,员工被要求尽可能少地与审计人员作交谈,或表现出过分亲热或回避等异乎寻常、前后不一致的态度;品行方面,是否法制观念淡薄,表现出与其收人极不相称的生活标准;声誉方面,是否存在不诚实行为及其他试图进行欺诈的行为、甚至违法行为而受到媒介的批评。

2.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层约束的测试

管理层操纵下的会计报表舞弊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密切相关,它是管理层的趋利行为与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公司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等相关利益群体。通过特定制度的安排对管理层形成的制衡机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测试内容至少包括:(1)执行董事与独立董事的比例,两者的比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内部约束力量的强弱。独立董事对管理层的制约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审计师不能只从独立董事的数量上来考察,独立董事的质量或他们的独立性无疑在这种约束机制中更具说服力。(2)董事会下属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是否设置,是否保持了应有的独立性,与股东大会、监事会的沟通情况,是否实现了对管理层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督导。(3)监事会作为股东大会授权成立的专门监督实体是否履行了诚实、勤勉义务。(4)公司外部治理方面,审计师必要时应向有关界的专家进行咨询,将咨询得到的信息再融入个人的职业判断进而评估管理层舞弊的成本。

(二)实施舞弊风险评估

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2003年了3个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审计证据》,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必要(首要)审计程序,这将有利于审计师围绕此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最终实现目标。实施舞弊风险评估不仅是从微观的账户层次,而且从宏

观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被审计组织的经营风险、生存能力、管理能力等,并将其与重大错报风险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思考,是一种新审计理念。关注和评价舞弊风险为核心的谨慎行为构成现代审计重要内容,它同时也体现一种风险意识而非利益意识的现代审计策略、思维。

1.舞弊风险评估的重心是重大错报风险

传统审计思路以评估控制风险为核心。而审计师最大的敌人是管理层舞弊,管理层舞弊的特点是绕过或逾越内部控制,所以过去的审计导致控制风险很低而实际上审计风险很高的。控制风险的高低主要与重大错报的员工舞弊有关,而固有风险主要与重大错报的管理层舞弊有关。审计师重点是发现管理层舞弊(欺诈性财务报告),评估重点是固有风险,但固有风险不可直接评估,所以要直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初步控制风险)[4].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关注:一是了解的背景及经营业务,包括产品、市场、人才、技术、客户,等等。二是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如竞争加剧、政策限制等都会增加财务、管理压力。三是分析企业经营者的诚信风险。四是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措施及其存在的风险。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固有风险不同于其他审计模式固有风险的一个主要就是战略目标风险,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越大,其固有风险评估得也应越大。

2.舞弊风险评估的切入点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

舞弊风险评估从经营风险评估人手,一方面是从持续经营的角度考虑经营失败往往带来审计风险进而导致审计失败。二是基于一种假设,当经营风险越大时,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三、经营风险更能有效发现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因为报表是经营的反映,如果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上得到体现,则会计报表很可能失真。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经营风险是从经营分析中产生,经营分析过程实际上是咨询发现问题的过程。

3.舞弊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

传统审计对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复核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在管理舞弊环境下,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并走向多样化,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工具充分借鉴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有:战略分析(包括PSET、VCA、SWOT)、绩效分析(BSC、标杆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及前景分析。将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中去,将使风险因素不再独立,而且风险评估不再是一元评估,而是多元评估。如果有几种方法相互印证,则风险评估的结果更加可靠。总之,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考虑了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有机联系在一起,便于作综合风险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决定下一步的审计程序或直接得出审计结论。整个审计工作应以舞弊风险评估决定审计证据的质量及数量,当评估舞弊风险越高时,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也越多,证明力越强。另外,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审计师必须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实风险评估的恰当性。审计师将更多地依赖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丰富审计专业判断。

(三)实施舞弊审计程序

1.实施个性化审计程序

管理舞弊的特点决定审计师往往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为此,不能机械照搬独立审计程序准则中规定好的程序,而应当在了解和分析被审计单位基本面、经营面、市场面、行业面、政策面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专业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重点审计领域和风险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5].美国新舞弊审计准则已要求审计师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采用出其不意的审计程序,对风险特别显著的领域采用非常规审计程序。目的是克服传统舞弊审计思路带来的缺陷。针对特殊的风险点,特别地实施程序组合策略。

2.实施补充审计程序

在审计中发现了舞弊的迹象时应充分关注并采取补充审计程序:(1)如果有迹象预示舞弊可能存在,并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审计师就应该执行适当的修改或追加的审计程序。补充程序,应视审计师的专业判断、可能发生舞弊的类型、该种舞弊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而决定。(2)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评估。如果舞弊是应该由内部控制予以防止或发现的,审计师应该重新考虑其以前对这一内控制度的评价,如有必要,应该修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应考虑舞弊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师应对舞弊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影响判断的结果反映在审计报告中,表述相宜类型的审计意见。如果审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仍无法确定舞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或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限制,以至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或审计范围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有可能得不到审计证据,就要咨询顾问,来确定相宜的审计程序和审计策略[6].

3.设计延伸性审计程序

除常规的审计程序之外,舞弊审计中还采用了延伸性的程序,以彻底追查揭露舞弊。常用的延伸性程序包括:(1)在一日之内或近期之内突击盘点两次现金。第一次盘点很容易让舞弊者事先有所准备,而在出其不意的第二次盘点中,就可能发现贪污或挪用行为。(2)对供应商及客户的调查。可以发现虚构的供应商及客户。(3)特别函证支票的二次背书。如被背书人是否属于组织内部的授权人,这就可能形成一条舞弊线索。(4)舞弊审计询问程序(Fraud Audit Questioning,FAQ)。在进行询问时,应做到谨慎,特别注意不要同有可能涉及舞弊的管理人员讨论舞弊的可能性。可以在平常的审计中设计一些针对舞弊的常规问题,让相关人员解答,这样就不会引起舞弊者充分的警觉,而审计师也可以从这些问题的解答中获得线索。(5)跟踪支出分析。这种分析类似于财产净值分析,将正常的收入同所有的支出进行比较,假如支出超越了合法收入,那么超出部分也许就是舞弊所得。

4.特别审计程序

美国舞弊风险准则要求,审计师应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作出适当反应的三种审计程序,即应考虑舞弊风险评估结果对审计工作的总体影响;考虑已识别舞弊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具体影响;考虑执行下列审计程序(但不限于这些程序),进一步确定有关管理层无视内控的舞弊风险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影响[7]:(1)检查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事项。不少舞弊报表往往是通过编制不当会计分录或其他一些打“擦边球”的调整分录的方式来操纵的,新准则更强调了解会计报表的手工或自动编制过程及有关信息的披露过程,特别关注重大错报可能会怎样发生,明确规定审计师应依据职业判断评价舞弊风险因素,不是先考虑内部控制在有关财务报告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而是依据会计报表及账户的性质和复杂性,验证各种证据,包括手工或证据。(2)复核会计估计。许多公司的报表舞弊通常是通过蓄意利用会计估计差错的方式达到目的。SAS NO.99还要求对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估计实施再复核程序,以发现任何潜在的可能单个出现时却属适当盈余管理行为的舞弊情况。(3)评价重大非经常性交易的合理性。复杂的经营结构及交易安排,特别是涉及特定目的个体或关联方的恶意交易安排,是近年舞弊会计报表的惯用伎俩,新准则再次强调清楚了解重大非经常性交易的实质,评价其内在合理性,并将其作为审计重点。这些都为管理舞弊审计带来了新思路、新尝试。

[]

[1]王泽霞。管理舞弊导向审计[M].北京:电子出版社。2005.

[2]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4):65.

[3]俞杰。会计报表舞弊审计思路战略调整初探。审计月刊,2005 (3):14~15.

[4]飞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十一大特征。审计文摘,2004 (8):12.

[5]高伟,李晓慧。风险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3):46.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5

【关键词】收入确认 财务舞弊手法 财务舞弊动因 控制舞弊方法

财务舞弊已不是一种新现象,在日常经营中,早已司空见惯,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财务舞弊呈现愈演愈烈的势头。企业通常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投资者则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二者的利益往往不一致。因此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拥有一个好的股票价格;一份漂亮且又符合经营者目的的财务报表,财务舞弊就成了公司管理层的首选。纵观国内外有名的财务舞弊案例,利润舞弊几乎是财务报告舞弊的核心内容,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同样也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首先要参考的指标。收入作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收入舞弊往往是舞弊者的首选。而企业为了达到隐瞒收入、转移利润或虚增收入以粉饰财务报表等目的,常在收入会计处理上采用各种舞弊手段,其危害极大。

一、收入的概念及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营业收入[2]。

会计准则对每项收入均有明确的确认条件,无论何种收入的确认条件,均体现了收入的特征。以商品销售收入为例,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方可确认为收入:第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第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

(一)财务舞弊的概念

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并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等。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主要包括:第一,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第二,侵占资产;第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第四,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第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

(二)财务舞弊的手法和动因

1.财务舞弊的手法。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手法主要有利用关联关系,利用资产重组,利用收入,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掩饰交易或事实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不及时披露,地方政府的过度扶持,伪造各种凭证等[1]。

2.财务舞弊的动因。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认为舞弊的产生由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素共同作用。压力是舞弊者行为动机的直接驱动力,主要包括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机会的存在使舞弊成为可能,形成舞弊的机会主要有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惩罚机制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和审计制度的不健全等方面;藉口是指个人的道德判断,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的理由。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财务舞弊的动因。

由于舞弊存在被发现的风险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压力,即舞弊也有成本,所以,理性的人宁愿选择尊重客观事实,也不愿去冒这种风险。但是,一旦面临某种压力和诱惑,舞弊的冲动就会变得强烈。许多企业正是由于想要扭亏为盈的压力或是急欲筹资扩张的欲望才铤而走险,走上造假的不归路。

三、收入舞弊的手法

财务舞弊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手段是收入舞弊,管理者往往在收入的确认条件(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舞弊,通过收入造假来达到利润舞弊的目的,最终美化财务报表、掩饰企业糟糕的经营业绩。收入舞弊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法[4]:

(一)伪造、隐瞒收入

1.伪造收入。伪造收入是指通过虚构交易事实,据以确认收入。它是收入舞弊中性质最严重、影响最恶劣的行为,同时也是企业最容易想到、执行起来最直接的舞弊行为。虚假的收入必定会带来不实的应收账款,尤其是在当前注册会计师越来越重视现金审计和函证的大环境下,如果只进行裸的收入舞弊而无相应的现金流入支持,其简单的舞弊伎俩将轻而易举地被注册会计师识破。基于这种最原始的收入舞弊手法是最容易创造业绩的手法,于是较多的舞弊者在虚构一个交易对象后伪造一系列的进货单、销售合同、发票等,不择手段地进行遮掩,想要给虚假收入披上合法的外衣,正大光明地报出虚假的会计信息。造假者不惜真金白银的流出,按时申报缴纳各种应交税款,给投资者造成经营业绩良好的假象。

2.隐瞒收入。隐瞒收入,主要是由于企业想要偷逃税款以及舞弊人员企图中饱私囊这两种情况所造成的。其主要手法有:截留,隐匿部分主营收入、销售账外资产收入、对外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劳务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和废旧物资收入等。这种做法不仅会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容易滋生腐败,而且还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提前、延迟收入

1.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就是把本应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予以提前确认。这种舞弊手法相对于伪造收入来说要“文明”许多,它所操纵的只是收入确认的时间,并没有改变收入总量。但这种舞弊手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具有客观公允性,亦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容易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状况的判断。稳步增长的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良好经营业绩的表现,也是上市公司股价攀升的有力依托。因此,打造一条收入稳定增长的曲线成了许多财务主管的首选。虽然这种手法可以使销售收入在短期内有大幅提升,但其实质是提前透支未来会计期间的收入,这种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延迟确认收入。延迟确认收入是指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应在当期确认的收入,延迟至以后各期予以确认。这种操纵手法与提前确认收入手法正好相反。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当期收入和利润处于良好经营状态的企业。企业可以在以后各期收入下降时,通过确认以前各期递延收入来高估以后各期的收入,以达到以丰补歉、平滑收入目的,使报表的使用者产生企业销售和利润平稳的错觉。

四、收入舞弊的识别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凡是进行了舞弊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认真寻找一定能找出舞弊的证据。

(一)对报表相关数据进行财务分析

1.报表数据分析。从整体角度对企业提供的各种具有内在勾稽关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认是否存在重大异常或异外波动的情况。如通过计算和分析应收款项、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将其与上年度相同的指标、计划指标等进行比较,若比率过高或过低,则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就很可能存在问题。

流转税与营业收入通常应保持一定比重,该比重一般不会太大。所以,当流转税与营业收入的比重明显降低时,就应持谨慎的态度。

在营业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一般也会同比增加。所以,当出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额与其主营业务收入额严重背离时,就有可能出现虚构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3]。

2.同业数据分析。在成熟行业,由于其技术较成熟,供需较充足,使得企业间很难拉大差距,企业的获利水平基本相当,不可能存在远高于同行业获利水平的企业;在新兴行业,有些企业可能会凭借技术或经营优势,短期内达到较高的获利水平,但随着行业的成熟,其获利水平将不断向社会平均获利水平靠拢。如果某个企业的获利水平长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可能会有财务舞弊现象。

(二)企业经营信息的识别

1.企业生产能力与其经营能力不对称。若企业的产能与其经营能力明显不对称,其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将值得怀疑,财务数据良好的背后很可能暗藏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生产部门的统计数量测算企业总体的生产能力,与实际入库产品进行比较,若超过该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虚构收入的行为。还可以通过企业产销比率计算出应实现收入数和实际销售收入数相比较,若相差悬殊,就很有可能存在着隐瞒收入的问题。还可以把企业生产部门的生产统计日报、月报和年报中所反映的产量与会计账表中反映的产品(含次品)入库数量进行核对,若数量不相符就有可能存在账外产品,也就是可能存在账外收入[5]。

2.企业经营规模非正常扩张。企业经营规模的急剧扩张是滋生财务舞弊的温床。企业不论是采取大量举债扩大规模还是采取收购扩大经营规模,都无法回避由此带来的磨合期。那些急功近利的企业,或难以逾越磨合困难期时,往往会采取财务舞弊手法,以达到扩张目的。

五、控制收入舞弊的建议

财务舞弊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治理财务舞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财务舞弊治理约束机制的制定应考虑财务舞弊的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素,要降低压力和机会的影响需要依靠相关的经济制度约束,而对于藉口要素,则可以通过伦理道德来加以约束[6]。

(一)加强企业内部监管

纵观舞弊案件中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漏洞百出,就是形同虚设。要有效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还需要内部控制这道基本的“防火墙”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将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到强制规范的层面,并且要建立有效的实施保障机制,将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效果作为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可以作为首要评价指标,以督促上市公司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接受名义上是“某某股份公司全体股东”,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际委托人却是企业的管理当局而非股东。这样企业就有可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来决定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去留。而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迫于日益激烈的审计压力,而迁就或隐瞒或协助舞弊,出具令管理当局满意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强化财务人员道德,完善相应法律

治乱必用重典,治理财务舞弊必须要用“严刑竣法”。在我国财务舞弊的屡次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舞弊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在我国,财务舞弊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揭露出来,被处罚的多为会计人员、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而对幕后操纵的高层管理者的处罚力度尚显不够,致使企业违法成本低廉,舞弊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在尚不成熟和规范的中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实施严刑峻法提高威慑力,并且保证法律制度能够依法实施,才是最有效和最现实的监管方法。

治理财务舞弊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手段,还应从伦理道德加以约束。财务舞弊本身就是伦理缺失的表现,财务舞弊产生要素中的“藉口”就是舞弊者伦理扭曲的体现。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学习必不可少,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六、结束语

收入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收入舞弊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也会对企业本身造成负面影响。想将收入舞弊彻底根除很难实现,但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抑制还是能够做到的。要有效地抑制舞弊的发生,必须对舞弊行为进行了解,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构筑起综合的、多层面的防范和治理体系。尽量控制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蔡嘉.收入舞弊创新手法与审计策略[J].审计月刊,2008(4):32~33.

[2]财政部会计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人民出版社,2008(9).

[3]李雪松.收入的舞弊与财务报表审计[J].会计师,2009(12):81~82.

[4]黎展辉.财务舞弊识别方法与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09(9)159.

[5]田世栋.会计舞弊与会计报表营业收入的审计[J].现代经济,2008(7):115~119.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6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 失真 识别

1、财务报告及其舞弊的相关概述

1.1、财务报告的含义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在年报中披露)、及会计报表附注。

1.2、财务报告舞弊的含义

财务报表舞弊是指通过失实的财务报表人为地欺诈报表使用人,报表使用人因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没有发现其错误或忽略,骗取资本市场的认可。它包括:对财务信息做出的虚假报告导致的错报,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侵占资产导致的错报。

1.3、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

1.3.1、对自身的危害

如果企业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舞弊,从而对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一旦被查处,相关人员将受到极其严厉的打击。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对其公司高管人员来说,不仅会被监管机构裁定为证券市场禁入者对其职业生涯也是致命的伤害,严重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对公司的普通员工来说,失业、下岗等是他们在经济上受到重大打击。虽然会使其一时受益,但长远来看这样的会计信息很难满足企业管理当局对其发展的要求。

1.3.2、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不利

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引发的会计舞弊,严重扭曲了公司实际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误导投资者。投资者通常根据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及决策,使其投资遭受损失最终使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1.3.3、对业务往来单位不利

上市公司因提供错误的、虚假的财务信息曝光后常常要面临停产整顿、大额的罚款,严重时甚至破产,从而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同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单位也会面临着停产、破产的危险。

1.3.4、对国家的不利

国家政府部门根据企业的报表了解市场,并做相应的调控。如果依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制定,就会起到误导作用,从而削弱其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因为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的好坏与否是以真实的、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虚假的会计报表必然会导致资源上的错误地配置。

2、财务报告舞弊的类型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仅有数十年历史,但近年来财务舞弊丑闻不断,国外有安然、世通,国内有银广夏、红光实业等。一些财务舞弊大案的发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舞弊对象是财务报告,舞弊内容必然在财务报告中有所反映。

2.1、虚增资产

财务报告提供者使用虚假合同、财务资料等手段虚增资产,提高企业的规模,误导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

2.2、虚增收入

财务报告提供者利用虚开销售发票增加收入,在后期冲回的手段虚增收入,粉饰企业的经营能力,造成企业经营情况不实的状态。还有的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互相虚开发票,提高企业2.3、虚增利润

3、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

3.1、企业内部权力失衡

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对重要环节实行职务分离,许多企业重要岗位由一人或少数几人控制。

3.2、上市资格的吸引

公司上市,可以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公司从资本市场拿到资本,资产负债率大大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降低,在银行的信用评级也会提高。因此,许多有强烈上市融资动机,却处于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不佳的公司,可能会通过财务欺诈手段,使之符合上市所需的财务上的要求。

3.3、巨大利益的驱使

上市公司往往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获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从而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根据中国证监会对股票发行价格的规定可以看出,盈利水平是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为其经济利益,就得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合作”,出具虚假的会计报告,有时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因此,为了能够取得更高的发行价格,上市公司总是会产生虚报盈利能力的动机。

3.4、继续融资的需求

公司上市之后随着业务的拓展,规模的扩大,除了依靠自身的经营积累,更需要外界的资金补充。

4、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意见及识别方法

4.1、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

为了制止财务报告舞弊,应完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体系。同时加强会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是对防范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基本的前提。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两方面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性,使之更加严谨。

4.2、加强公司内部机制的建设

建立以自然人的处罚为核心的新的治理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在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的同时注意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尤其内部审计制度。

4.3、加强财务报告的舞弊成本

同时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从严处理,严惩不贷,加大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惩罚的同时又选择民事赔偿,既可以使因舞弊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舞弊者形成确实的经济压力,加大其成本,抑制其违法冲动,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者的威慑力。

4.4、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

①、分析性复核法

②、基本面分析法

③、虚拟资产剔除法

④、特殊报表项目分析法

⑤、现金流量分析法

⑥、关联交易剔除法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7

关键词:会计舞弊;会计差错;查账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会计错弊指的是会计信息错漏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情形,分别是会计舞弊和会计差错。会计舞弊与会计差错是两种从性质上就不同的行为,明确两者的区别正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查账技巧则是为了核实财会报告,为完成查账任务而对做财会资料采取不同的检查手段、程序、方式的总体称谓。一般而言,不同的查账方式,对应不同要求与对象,但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常都是几种不同的方法灵活、交叉使用,所以研究不同查账方法,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舞弊与会计差错

1.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是一种故意的、具有明确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欺诈与财务造假行为。其特点主要有:

(1)会计舞弊大多是故意为之,是当事人未获取某些不正当利益而进行的。

(2)会计舞弊一般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所以手法隐蔽,很难被发现。

(3)会计舞弊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团伙行为。

(4)会计舞弊一般结果会导致企业信息错漏,与真实情况不符,会违反相关法律制度与企业经营法则,导致财会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5)会计舞弊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并常伴随经济犯罪行为。

2.会计差错

会计差错是指财会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因计算失误等非故意因素导致财务信息错误的各类状况。其特点主要有:

(1)会计差错并非是故意为之,且就其结果看当事人也并未从中获取实际利益。

(2)会计差错通常极易发现,不具有隐蔽性。如果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完善,很快就能发现错误点。

(3)会计差错一般是个人行为。

(4)会计差错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不利后果,也可能不影响其财会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仅仅只是在信息核算方面有些不当。

二、会计舞弊的常用手法

(1)利用企业内部管理管理缺陷,满足自身私利。

(2)虚构业务。

(3)篡改或隐匿凭证。

(4)伪造单据或制造假发票。

(5)收款瞒报或少报,私吞差额。

(6)虚假报批、冒名带领、公物私用。

(7)非法集资与恶意透支。

(8)钻法律漏洞,打球。

三、查账技巧

1.以会计资料为切入点

以会计资料为切入点,对财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信息核对分析,查出其中错漏、舞弊的地方。

2.以当事人会计舞弊动机为突破口

深入剖析财务工作人员的舞弊动机,发现其中异常现象,并以此为突破口,查证其会计舞弊的事实。一般会计舞弊者的动机主要有:

(1)私吞企业利益,中饱私囊。

(2)逃税,漏税。

(3)制造虚假的经营现象,夸大经营业绩。这类舞弊者主要是为了达到预的经营指标,或是为了骗取新老客户的信任,或为骗取银行信任以获取贷款,往往会夸大企业实力,人为地调节财会信息。特别是当前情况下,有些企业为了上市“圈钱”,悍然制造虚假信息以获取上市准入资格。

以上即是会计舞弊的主要动机,据此可以推断出查账主体是:

(1)私营企业。当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企业资产迅速膨胀,企业主需要雇佣一批专业人团来经营管理企业资产。为防止这些雇佣的专业人员监守自盗,企业主就需要通过查账这一方式来制约、监督他们,并以此明确公司盈利情况,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准备。

(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家机构通过查账保证税收,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3)公检法机构、纪律检查人员等。

(4)政府有关部门。如证监会等。

3.明确查账角度的三条主线

(1)以资金走向为主线。合理应用账户入手、下审一线的方法,详细了解的资金的来源与去向。例如在行政事业的财务审查中,需要以相关政策与收费许可证审查收费票据的合理性与收入入账情;在审查账务支出情况时,需要从预算指标入手,详细审查指标审批报告、拨款书、合同协议,分析资金的筹集、分配、拨付、管理与使用等预算执行或决算情况。

(2)以主要业务活动运行为主线。即对查账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进行全过程追踪,内容包括决策会议记录、计划实施计划、相关合同协议、资金结算、项目竣工结算等活动如需必要,还要追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相关人员工作总结与个人述职报告,从而提取有用信息。

(3)以会计资料的异常波动点为主线。会计一般都是复式记账的,各报表、账薄之间存在一定得关系,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与之相关的其他环节也会出现变化,这就是会计错弊痕迹的表现。因此,通过详细审查账薄、报表、凭证等相关会计资料,找出其中的异常变化,就是发现错弊的突破口。

4.查账方法

(1)复核法。复核法即是通过对会计记录的某些关键数据进行一次重新计算,用以审核原记录数字是否正确的一种常规手法。如:重新整合会计凭证各个栏目的总数;重新计算原始凭证上数字与单价乘积、重新计算各单项相关数相加数值是否与原数值相吻合;原材料成本计算与进销差价成本计算;重新核算折旧、提取、摊销、预提等费用;会计信息中的小计、合计与总计、数额比率的重新计算;其他需要复核的信息。

(2)审阅法。

审阅法是以当前行使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准,认真审阅会计信息书面资料中的所有文件,并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搜寻各种线索的一种技巧。审阅重点一般有三处:文件外表的审视,如资料是否残损,文件格式是否规范等;文件内容实质的审阅,如上下前后数据衔接合理与否,内容真实与否,相关资料整体环境是否统一;文件合理合法性审阅,相关文件是否符合当前实行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公司规章制度等。

(3)核对法。

核对法即是通过会计记录与会计记录间同其他相关材料进行对照,以审查会计记录是否正确合理的一种查账手法。核对法适用于账目管理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企业,并且效果显著。具体实行方法是由一人阅对或两人唱对,在核实正确的项目后用铅笔打对号,有疑点的项目后打问号,并笔录。核对之后可用橡皮擦去标记。

(4)查询法。

查询法即是通过寻找项目当事人或相关参与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并取得相应的书面材料,借以证实、印证财会信息的一种方法。主要的口头询问、书面询问、函电询问几种方式。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8

关键词:大学生;网店;利弊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7日

一、引言

电子商务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据统计,美国网络购物成交量超过全社会零售总额的10%,韩国超过15%,我国网上交易市场也在蓬勃发展,但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成交量仅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2.86%,因此我国网络购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选择网上开店进行创业。由于网上开店门槛低、成本低、经营灵活、风险相对较小,在校大学生开网店也成为流行的创业模式。据调查,仅义乌就有近千名在校大学生开网店,甚至有学校学以致用,开网店也能修学分,生意越好学分越高。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已连续三年高达11%,2002年首届毕业生目前已过半拥有自己的公司或企业。2009年毕业生中有15%以“小老板”的身份走出校门。从我国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获悉,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有近270.8万人在淘宝网开店。在这些人中,一半以上年龄在20~32岁之间。

另一方面,据杭州师范大学的《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显示,在当前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中,真正成功者大概不到2%,有八成的被调查学生月均净收入不到1,000元,大多只有几十、上百元。因此,对于大学生网上开店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二、在校大学生网上开店现状

大学生网店虽然经营管理的人员单一,但是其中经营的商品种类却较多,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的详细店铺经营分析。

(一)经营内容。大学生网店所经营的产品中,虚拟产品与服饰比例较大,占到全部产品的85%以上。由于在校大学生是虚拟产品的积极使用者,而且大学生资金有限,因此初期投入较低的虚拟产品也成为他们的主营产品之一,比如数码充值、网络游戏道具等。另外,在淘宝网成交量最大的商品就是服装,因此有部分大学生直接选择服饰作为自己的主营产品,以为主。除此之外,护肤用品、电子数码、生活用品也是学生经营的主要内容。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秦皇岛虽然处于海滨,但本地的特产(诸如海产品)等并不多,因此秦皇岛市大学生的经营并没有本地特产。

(二)网店信用等级与规模。秦皇岛市在校大学生网上开店的卖家信誉评价中,总体处于中低水平。淘宝的信用评级分为4个层次,具有4~250个好评为星级卖家,251~100,00好评为钻石卖家,10,001~500,000个好评为皇冠卖家,500,000个以上好评为金冠卖家。在秦皇岛市大学生网店卖家中,其中星级卖家占70.10%。钻石卖家占27.84%,皇冠卖家仅有2人,没有金冠卖家。(表1)

在大学生网店的商品数量方面,46.39%的店铺商品种类在50种以下,37.11%的店铺商品种类在50~100种之间,只有11.34%的店铺商品种类在100~500种之间。经营人员中,大学生大部分自己网上开店,比例达到78.35%,2~5人的店铺比例为17.53%。在大学生网店的经营管理时间方面,每天的经营时间在2小时内的占到55.67%,在3~5小时的占到35.05%。(表2)

(三)资金投入与产出。秦皇岛在校大学生网店的投入与产出也是此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调查中,大学生网店的初期投资在300~500元的比较多,达到了44.33%,基本符合大学生的经济投资能力。在大学生网店的月盈利情况方面,有47.42%在500元以下,23.71%的学生网店月盈利能达到500~1,000元,但也有24.74%的网店不容乐观,处于一直不盈利的状态。(表3)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秦皇岛在校大学生受到自身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开设的网店投入低,经营时间少,经营人员不足,决定了网店的经营规模普遍处于小型店铺,店铺的信誉值较低,网店收入不足以使其更好地发展,甚至存在许多经营无法盈利的情况。目前,大型实体公司纷纷进驻各网上交易平台,他们凭借货源、资金和渠道优势,占据了大部分的交易平台资源,大大压缩了中小卖家的生存空间。在校大学生网店很难与他们竞争,导致店铺发展缓慢,久而久之,大学生遇挫轻易放弃的性格,使大部分店铺被关闭。以秦皇岛市的调查来看,在校大学生开设网店不容乐观,没有环境和政策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如义乌工商学院学生的成就。因此,在校大学生开设网店一定要分析其利弊再做出决定。

三、在校大学生开网店利弊分析

根据我国最大的网上零售平台“淘宝网”统计,其中大学生所开设的网店超过30%,所占网店数量达10万家以上。这一数字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网上创业的行列之中。然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网上开店创业究竟利弊如何,是否该一味地鼓励大学生网上开店?下面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在校大学生网上开店创业的利弊影响。

(一)有利方面

1、网上开店可以积累经营和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的都是课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网上开店是一种商务行为,要求对货源、进货、定价、营销、物流、售后等各环节深入了解,网上开店的特定知识也许能熟练掌握,而对店铺和员工的管理,就需要把多种知识进行结合。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诚信意识。网上开店有其自己的诚信评价规则,商家产品的真伪、质量好坏、商家的服务质量等,消费者会在购买后作出相应的评价,这些都会清晰地显示在消费者面前,成为其他消费者是否购买此店商品的依据。网店的诚信比传统实体店的诚信更加重要。因此,如果想把网店经营好,商家必须讲诚信,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购物环境。通过网上开店,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赚取零花钱。成功的网店可以成为大学生的部分经济来源。由于网店投入较小,如果能妥善经营,会有部分网店实现盈利,因为网店经营是除家教、勤工助学外解决经济问题的良好方式。

(二)不利方面

1、学习与网店经营矛盾。网店经营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物不仅要看商品的描述,还要和卖家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了解更多的信息,这就需要卖家时时的守在电脑旁,等待买家的咨询。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经营网店时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把网店经营好。反过来,网店经营耗费的精力又会影响学习,可能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2、造成商业经营的挫折感。从前面的调查可以知道,在校大学生开设网店时,都怀有很大的热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店铺以关闭为结束,这些都会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对商业经营望而却步。

对于以上利弊,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认为利大于弊,只要合理处理,网店经营所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所带来的弊端。

四、对在校大学生开网店的建议

(一)做好自我定位,明确开店的目标。开网店是为了好玩,或是积累经验,提高技能,还是作为创业的起步,这些都会决定网店经营的状况和成败。每个月几百元利润的网店比比皆是,收入过万的却寥寥无几。缺乏毅力,盲目跟风,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二)营造有利于网店经营的环境。大学生在开店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大学生开网店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以及提供相关的服务,对大学生经营网店,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提供一些无息贷款,从而解决学生们的资金问题,在未来或许为网店提供税收减免的政策等。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可以为大学生网上开店提供更直接、更大的帮助。通过开设相关电子商务课程,帮助学生解决获取相关知识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场所建立创业园以及孵化园区,给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同时,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机制,鼓励学生开网店创业。

五、结论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秦皇岛市大学生开设的网店,大部分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盈利少,甚至亏损,总体经营状况较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网店成功少,失败多的现状,大部分前景不容乐观。在大学生开设网店利弊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利大于弊,可以增加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技能。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开网店要做好自我定位,明确目标;同时,政府和学校应为其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新杰,朱晓荣.浅析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创业——基于高职院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视角[J].才智,2010.10.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9

关键词:会计舞弊;经验识别法;数据挖掘识别法;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77-02

一、会计舞弊模式

(一)确认不当的收入、费用

美国国会审计总署2002年10月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在众多会计舞弊手法中,由收入和费用的确认金额、时间而引起的财务报告重复次数占总数的50%以上,而费用舞弊由于风险小、成本低、隐蔽性好,尤其得到造假者的青睐。

主要的舞弊手段及案例如下:

1.提前确认收入。上市公司将尚不符合收入确认准则的收入提前确认;或者是在12月份虚开发票,第二年在以质量不合格等原因退货冲回;较高明的做法是,借助于与第三方签订“卖断”收益权的协议,提前确认收入,从而虚增本年利润。例如,2000年4月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桂林漓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议转让价值1 757.09万元的固定资产;在所有权尚未转移、货款尚未收到的情况下,确认该项资产实现销售收入1 757.09万元,同时确认利润433.6万元。

2.递延确认收入。上市公司推迟确认经营较好年度的收入以平滑利润,也有公司把应确认的收入推迟到下一年以提高下一年度的利润。例如,东方锅炉1996―1998年连续将土年的销售收入推迟到下年确认,虚增利润以达到包装上市的目的;又如,某公司1998年底长期投资1.78亿元收益递延至1999年确认已实现1999年净利润10 229万元的目标。

3.提前确认费用。上市公司将有可能在以后期间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以提高以后年度的盈利水平。例如,S*ST磁卡于2000年提前确认了成本费用。

4.递延确认费用。上市公司本期己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暂不确认以提高当期盈利水平。例如,渤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兼并济南火柴厂时产生的欠工行的债务问题,在“免二减三”政策未得到银行批准且与银行就此发生诉讼的情况卜,公司未计提1996―1998年的半年息,导致这三年年度财务报告存有虚假。1999年渤海集团补提了此笔贷款1996、1997、1998年三年的半年息,合计190.3万元。

(二)利用不恰当费用资本化

将当期费用支出作为资本支出不但隐蔽性好,而且可以得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既可以虚增利润、虚增资产,又可以让投资者以为该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例如,丰乐种业2002年以日常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虚构杂交水稻项目在建工程246万元,虚构棉花油菜项目在建土程306万元,总计虚增在建工程552万元。

(三)利用不计或少计已经发生的亏损。

当一些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不高、利润下降时,就有可能采用这种方法来调节利润。例如,数码测绘2001年对难以收回的长期不良资产未计提坏账,对已经损失的存货未计提必要的跌价准备,将已经发生的费用挂在其他应收款中,而未按规定计入损益,从而虚增当年利润。

(四)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1.改变折旧政策。折旧政策包括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两个因素,其中折旧年限的确定需要人为估计,所以具有一定的弹性;折旧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资产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但是实现方式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给企业舞弊提供了一定空间。例如,深纺织2003年在未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将原来对纺织类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年增至14年,使公司当年增加净利195.27万元。

2.合并政策的变更。上市公司通过在原合并范围的基础上减少亏损或盈利差的子公司,增加盈利能力强的子公司等方式提升合并利润,以达到舞弊的目的。同时还采用规避披露的政策,以避免被发现。

3.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准则中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其计提方法和比例,但是没对“随意”二字下具体定义,到底一年内变更一次叫“随意”还是一年内变更两次叫“随意”,而且坏账计提比例的确定也需要职业判断,因此给企业舞弊提供了一定空间。

二、经验识别法

(一)基本层面分析法

上市公司的基本层面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公司所在行业的位置、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望、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理念、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等,在新审计准则中也重点强调对被审计单位极其环境了解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与这些基本层面是息息相关的,当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对这些层面的分析结果相背离时,应该将其列为调查分析的重点。当公司发生舞弊行为时,它在这些层面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本文第二部分已对舞弊方式已经进行了具体列示,在运用基本层面分析法时可以作为参考。

(二)审计意见分析法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加以分析,也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审计报告时,应关注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意见类型,因为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直接反映了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舞弊及其严重程度。截至2006年4月30日,1 456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意见1 307家,占所审计上市公司的89.77%:非标意见149家,占所审计上市公司的10.23%。在非标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85家,保留审计意见35家,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9家。这表明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十分严重。

(三)剔除法

1.不良资产剔除法。新会计准则下的不良资产除了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

2.关联交易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利润表中予以剔除,将从关联方所得的资产赠予事项产生的资本公积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剔除。通过上述剔除,可以真实地了解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判断该公司的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判断其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等。

3.异常利润剔除法。新会计准则下的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中予以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业。当企业利用资产置换、股权置换、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告舞弊将特别有效。

三、数据挖掘方式识别

(一)数据挖掘方式的优势

数据挖掘技术就是针对日益庞大的电子数据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它一般采取排出人为因素而通过自动的方式来发现数据中新的、隐藏的或不可预见的模式的活动。这些模式指隐藏在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大量信息存储中的知识。它是在对数据集全面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数据内在和本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也是对数据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升华。所以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舞弊财务报告的识别很有必要也非常紧迫。

数据挖掘是一种集成的技术,融合了三个学科的技术,即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使它具有单一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技术方法多是先从经济含义上去构造指标或者是构造模型,然后再代入数据得出结果,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需要许多前提假设并且受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挖掘是用数据来产生模型,再用数据去检验模型,模型的构造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这就摆脱了前提假设的束缚和主观因素的干扰,其结果更加真实、客观。

(二)应用数据挖掘识别舞弊的流程

1.数据抽样(Sample)。会计领域专家根据积累的经验从数据库中提炼出与舞弊识别相关的样本数据子集,而不是动用全部企业数据,这样可以减少数据处理量,节省系统资源。

2.数据探索(Explore)。当我们拿到了样本数据以后,它是否达到我们原来设想的要求;其中有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和趋势;有没有出现从未设想过的数据状态;因素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可以区分成为怎样的一些类别等,这都是要数据探索的内容。

3.数据调整(Modify)。数据挖掘人员通过与专家的沟通,对所提炼数据进一步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逐步分类、筛选,按照对整个数据挖掘过程的认一识组合或生成新的变量,以体现对状态的有效描述。

4.建立模型(Model)。数据挖掘人员建立挖掘模型,会计专家通过与数据挖掘人员的沟通来了解模型并加以确认。

5.模型的分析与评价(Assess)。会计领域专家在理解挖掘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的识别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整个应用过程模型中专家与数据挖掘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会计领域专家向数据挖掘人员提出和解释需求,数据挖掘人员据此构建识别模型并由专家分析评价模型的识别效果,以此循环反复,直至制定出有效的于挖掘方案。

特许经营的利弊分析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舞弊反舞弊

何为舞弊?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最新《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认为:“舞弊包括以故意欺骗为特征的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舞弊可以是为机构谋利,也可以给机构带来损害;机构内外部的人都可以进行舞弊”。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仅限于由内部人进行的危害本机构、危害股东及债权人利益的舞弊活动,并将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舞弊建设策略的初步探讨。本文之所以将商业银行的舞弊行为和反舞弊建设做为探讨课题,是因为商业银行鲜明的行业特点和不可替代的经济枢纽地位,注定了相较其他行业而言,商业银行所要面对的舞弊之痛更切、舞弊之途更广、舞弊之源更深。

1 舞弊,商业银行的经营“雷区”

――舞弊之痛。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2004年向《法人》期刊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该院从1999年至2003年,5年间共审理金融诈骗一审案件20件,涉案总额高达26亿元。且据该院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些金融诈骗案件中,金融机构内外人员相互勾结问题突出。“事实上,60%的金融犯罪案件属于内外勾结型诈骗案件”,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教授白建军如是说。他的结论建立在对近年来中外100个银行被骗案例的研究分析之上,其研究结果表明:内外勾结类诈骗所造成的损失最大,高达损失总金额的79.6%,足见商业银行内部人舞弊“能量”之大、危害之深。

――舞弊之途。舞弊有“管理舞弊”与“非管理舞弊”之分。其中:管理舞弊系指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非管理舞弊,则被贯以员工舞弊之称,亦即普通员工舞弊。细看商业银行舞弊,则不难发现,作甬者不仅仅限于、、、等高管人员,在舞弊者中:既有胆大妄为的“一路诸候”;也有“现官不如现管”的基层负责人;还有形形的业务能人,甚至毫不起眼的一线员工……为何舞弊者中“三教九流”俱全?现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一语道破真谛,他说:“我们不能不承认案件高发与行业特点有关,金融业本来就是与钱打交道的行业”。基于此,不难看出,相比大多数行业而言,银行业确实有着更高的滋生舞弊的固有风险。

――舞弊之源。理论界认为,引发舞弊的风险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动机、机会、忠诚性缺乏。其中:忠诚性缺乏虽是罪魁祸首;动机则往往是道德风险和压力(刺激)的合力作用,如:违规经营、业绩粉饰等舞弊动机,可能与经营或考核压力相关;至于机会,则是特指舞弊者周边的客观因素,这种因素为实施舞弊提供了便利,是本文需要重点讨论的舞弊之源。通常,缺乏控制、无效控制或管理层逾越权限,是公认的最为常见的舞弊机会。近来年,随着金融大案的曝光,虽有观点归咎于规章制度不健全,但更多的声音在批评制度的执行不力,指责“情面大于制度”、“长官意志大于制度”的“变通之道”。一是分支机构负责人监管缺位。有观点认为,银行的规章制度也许能够预防一个出纳人员从抽屉里把现金拿走,但是对于高层犯案,却制约不够。究其成因,在于“现官不如现管”的潜规则作怪。二是业务能人监管缺位。近年曝光的商业银行舞弊人员中,不乏交际广泛、业绩出众的客户经理,也不乏被公认为业务精通的财务科长,案发前被视作单位不折不扣的功臣。三是小人物监管缺位。不少作案的小人物,或因能力平平,或因“老实巴交”,或因“谨小慎微”,而长久被领导同事所忽视,直至“出手不凡”,才被大家“另眼相看”。

2 内部审计,反舞弊的斗士

继上篇的舞弊行为剖析之后,接下来,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组织内部如何有效进行反舞弊。而提到反舞弊建设,自然首推内部审计建设,这是因为,内部审计诞生的根源就在于保护公司财产、察觉舞弊行为,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反舞弊都被视作一项天经地义的审计使命,故本文将有针对性地从内部审计角度出发,致力于商业银行舞弊审计建设策略的探讨。借鉴国家审计署提出的“人、法、技”建设思路,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的舞弊审计亦需走“人、法、技”三结合的建设之路。概括而言,应该包括内审部门的反舞弊职责界定、舞弊审计人员培养、舞弊审计作业规范、审计技术等多个方面。具体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明确或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1 着力培养审计队伍的反舞弊职业能力

谁来执行舞弊审计?初闻此言,好象纯属一句多余的话,顾名思义,舞弊审计的执行者自然是审计人员了。其实不然,在国外,执行舞弊审计的除了内部审计人员以外,还有企业内设的专职安全部门、法律专家。笔者此话用意,无意于照搬国外银行机制,只是强调在反舞弊大计中,我们的审计人员,需要多方面的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与职业谨慎性自不必言,专业水平硬件同样不可或缺。曾听业内人士讲过一则趣谈,说某某单位被怀疑存在舞弊行为,倾几个审计人员之力,数日后该单位仍是“泰然处之”、“滴水不漏”,无奈之下,审计组请来一位审计权威级人物出马,闻得此人到来,被审单位先自乱了阵脚,不等人家下手查,就自己坦白交待了。做审计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莫大的荣誉。受此启发,笔者深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反舞弊战士,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是银行业务的行家里手,还需是内部控制评审专家;不但能够进行严谨的分析测试,还需要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不但能够处理形形的数据资料,还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察言观色、步步为营、短兵相接的心理学功底与调查技巧;要具备高深的舞弊“专业知识”,要切实掌握舞弊的特征、施行舞弊的技术、掩盖舞弊的手法,做到比舞弊者更“专业”、更聪明。

2.2 正确界定内部审计的反舞弊职责边界

面对金融舞弊,有很多声音在责难内审不力。尤其是在实行相对垂直的内部审计体制之后,如果内部审计过后惊曝重大问题,或被国家审计、监管机构查纠,不但顶头上司要问责于审计实施机构“当初是怎么审的?”,就连问题行及其上级管理行,恐怕也会多有腹诽:“敢情内部审计就这个水平呀?”。当然,我不否认,上述情况中或许有着内部审计失败的例子,但有一点也可以肯定,那就是板子不能都打在内部审计身上。基于审计资源配置最优化考虑,审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是风险导向审计,也不可能“大包大揽”、“一视同仁”地覆盖全部风险领域,遏制舞弊的首要机制是控制,管理人员负有建立并维护控制的首要责任。内部审计首先需要正确的职能定位,强化审计问责制势在必行,但同时亦需避免另一个极端――单枪匹马反舞弊或事必躬亲反舞弊。反舞弊既不能撇开各级管理层,更非全权代行业务检查职能即可胜任,必要时,还可建议管理层展开扩大性舞弊调查,并对调查情况实施追踪。在就事论事、查纠舞弊的同时,还应以帮助管理层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更好地建立自身免疫机制为己任,做到既开药方,又下医嘱。唯如此,才能“好钢用到刀刃上”,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最大效能,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舞弊行为起到应有的预防、震慑、遏止作用。

2.3 建立系统、适用的舞弊审计指南

纵观现行的审计实务规范,涉及到反舞弊方面,无论是内审,抑或外审,无论是国内,抑或国外,触目所见的经典、条文、指南多数难脱工商企业范式,就连统一会计实务,也概莫例外。分析其所列举的舞弊手法,诸如:坐支现金、汇总增列、汇总减列、匿报盘盈、谎报盘亏等,与本文重点讨论的金融舞弊关联不大甚至根本无关。相较而言,关于商业银行的反舞弊策略、方法与技术,显然太过单薄与零散,更远远称不上系统。所以,我们说,为了反舞弊大计,为了金融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一部系统的、实用的、范围恢恢、疏而不漏的商业银行反舞弊指南。

偶然看到美国Washoe县内部控制手册,令笔者大受启发,其可贵之处在于对于经营中的各个主要业务循环,均一一明确控制环节,并在控制环节项下进一步明确控制措施、以及实施各项控制措施的原因,不但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做,同时还告诉员工如此做的理由。如此一来,无需多言,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员工的风险意识及执行内控措施的自觉性。舞弊审计指南的编制过程中,大可借鉴这一思路。以公司类贷款舞弊审计单元,指南内容推荐设计如下:

公司类贷款舞弊审计单元

主要舞弊形式及手法

①伪造材料,内外勾结骗取贷款。

②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收受“回扣”。

③向关联方或关系人发放优于一般借款人条件的贷款而致损失。

④蓄意违反贷款操作规程,如:高估抵押物价值,担保合同无效而导致贷款损失。

⑤贷后检查虚与应付,听任企业挪用贷款投机。

⑥截留和挪用借款人归还的贷款本息,侵吞抵押品。

⑦以贷收息、违规进行“借新还旧”,遮盖风险,粉饰资产质量,贻误资产保全时机。

⑧伪造材料,进行虚假核销,高估收取抵债资产,低价处置,帮助借款人逃废银行债务。

……

舞弊实施者

分支机构负责人、信贷岗位员工。

舞弊征兆

①贷款申报材料存在明显纰漏。

②分支机构负责人、信贷岗位员工与借款企业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经济过往甚密。

③信贷岗位员工屡有不符合其收入水平的超常大额消费。

④贷款抵、质押手续不落实,抵、质押权证缺失。

⑤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未及时披露重大风险事项。

⑥为不具备规定条件的企业办理“借新还旧”贷款。

⑦贷款发放不久即成为不良。

⑧贷款核销企业在我行拥有存款或利用我行存款账户办理资金结算业务。

……

审计指导

①审查员工动态行为排查是否规范有效,与被审机构员工座谈,关注重要岗位员工是否屡有超常大额消费发生。

②审阅贷款档案材料,重点关注不符合常规的明显纰漏。

③实地查看抵质押权证或抵质押物是否存在。

④分析不良贷款成因,关注贷前审查、贷后管理尽职情况,有无利用工作之便内外勾结骗取信贷资金问题。

⑤利用计算机审计手段,监测贷款核销企业是否在我行拥有存款或与我行客户发生资金往来。

……

需要强调的是,舞弊审计指南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进行适时更新与完善,要保持舞弊审计指南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就需要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通力配合,对于新业务、新情况,内审部门应该真正做到事前介入、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