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案例分析十篇

时间:2023-06-20 17:17:32

组织学案例分析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 案例教学法 组织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47-01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对实践活动进行真实再现,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到那些理论与方法,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1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授课,由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案例分析以及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但是引导者、组织者,更是一名参与者。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要合理引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不但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并解决,还要对学生做出的分析及结论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判,并进行正确引导。

临床医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积累,还要重视能力开发。可以说案例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真实模拟,通过这一训练场所,可以有效培养起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通过对真实、典型病例的展示,能够把学生带入案例情景中,使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使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被极大的拉近,提升了学生对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与解决能力。

2 课堂举例说明同案例教学法之间的主要区别

课堂举例说明主要是通过某些具体事例对概念、原理等进行说明,部分情况下能够发挥出调节课堂气氛的积极作用,在临床教学中课堂举例说明主要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或者治疗时通过课堂举例说明来加深学生的印象;(2) 在讲解完某一类型疾病后通过课堂举例对病例进行分析,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培养起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教学案例作为基本载体,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并按照基本的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同课堂举例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借助案例研讨这一形式;(2)案例教学表现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3)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需要保证活动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展开的。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好典型的临床案例,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与教材根据案例中对疾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相关描述,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做好笔记,做好充足的发言准备。案例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此外,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学习,还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

3.2 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课堂中可以全体学生集中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全面展示个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与积累所学知识的具体程度,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及性格特点,此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教师还要合理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通过积极的课堂讨论,能够建立起平等、开放、真诚与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表达个人观点,甚至质疑教师的观点。

3.3 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得到扩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应该把课堂讲授同课堂讨论进行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讲解,使学生对某一典型疾病或者案例形成统一的认识。

4 结语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案例分析以及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得到扩宽等方式,能够使临床医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临床医学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远翰,薛斌.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0(1).

[2] 毛慧玲,张桂荣,于泉,等.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2

把握教学需求与学习需求是案例建设的关键。前者是指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哪种类型的案例,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评价形式,以更方便地实现教学目标;后者是指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需要哪种类型的案例,采用何种学习形式与训练方式,以更方便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而这两种需求又相辅相存,二者共同作用形成案例建设的双重需求。2012年,我们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8所分校的86名教师和104名学生进行了调研。被调研教师分布在不同职称层次和不同教龄层次,被调研学生集中在工商、物业、物流等财经类专业,所选样本相对分散,差异较大,数量较多。问卷中设计了关于“案例建设组织、案例内容、案例格式”等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我们整理调研结果,得到以下重要信息:1.关于案例建设组织案例编写的组织,按编写人员数量可分为单独编写与团队编写,按参与对象不同可分为教师编写、学生编写与师生共同编写,其中有以学生编写为主教师协助辅导的方式,有以教师编写为主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基于电大的分级办学模式,我们可以将开放教育案例编写的组织方式分为省校与分校教师共同编写和分校与学生共同编写两种方式。前者是省、分校教师共同协作完成,省校教师相对有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而分校教师更接近学生,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二者结合能取长补短。后者是师生共同完成,而这些学生都有与教师面对面的机会,这种方式更具有亲和性,更容易组织与指导。调研显示有41%的师生主张由省校组织并由省校分校教师共同承担编写工作,25%的师生主张由分校教师组织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个案编写组。案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还需有力的组织保障。35%的师生主张案例经费应由省校单独承担,31%的师生认为应由分校单独承担,有17%的师生认为可由省校和分校共同承担,有10%的师生认为不需要经费,可将建设案例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环节,有7%的师生认为可采用争取其单位资助等办法。2.关于案例形式需求案例展现的形式,按规模大小可分为综合性大中型案例和专业性强的小微型案例,前者涉及的管理问题多而复杂,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较多,后者涉及的管理问题少,运用少量理论知识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按案例呈现的特点可以分为学习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前者是指案例问题已经分析解决,只需学习者延展或举一反三即可,相对容易掌握。后者只提供相应的案例背景与一些问题,也许并没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需要学者深入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在识与原理,选择恰当的分析工具来解决问题,难度比较大。调研显示,82%的学生希望能提供综合性大中型案例,学习这种案例可以开拓知识视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或可借鉴现有的案例问题解决方法来解决公司实际运营管理过程遇到的同类似的问题;67%的教师希望有专业性强的小型案例,在授课时这种案例与知识点结合较紧密和明显,使用方便。另外学生对学习型案例的需求大于对分析型案例的需求,而教师对两类案例的需求基本一致。学生认为学习型案例已经把问题分析全面了,只需举一反三,而对分析型案例,还须查阅资料,深入分析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更具有挑战性,但更需耗费时间。课题组还了解到,86%的师生认为学习本土特色案例将更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和更具实用价值,认为在本土案例教学与学习中,可以结合本地企业和行业学习案例。师生对不同类型的案例需求比例详见图3。3.关于案例呈现格式案例呈现格式没有统一标准,但应考虑教学环境与学习对象。案例格式关系到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好的呈现形式更有利于案例教学、学习与质量监控,更容易实现网络化与程序化。普通高等教育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面授来弥补案例格式的不足,但远程开放教育不具备此特点,因此对案例格式的要求更为重要。案例呈现的格式有的比较简单,只提供一段简单的陈述性的文字,有的比较复杂,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或一些干扰信息,文字量相当大。在调研中,师生普遍认同“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和案例使用说明书”这种案例格式比较科学且有条理,特别是“案例使用说明书”包含的五大块内容:教学目的与用途、启发思考题、分析思路、理论依据和学习计划,是指导远程教育学员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二、案例建设基本构想

1.发挥系统优势,组织案例编写广播电视大学具有较好的系统办学优势,分级的管理模式更适应案例建设工作的开展。省级电大应在案例建设中承担组织与管理的职责。我们将财经类案例分为工商、物流、物业等多个模块,由省校各专业责任教师担任模块负责人,负责各模块案例编写的指导、终审、案例选题等协调等工作;每个模块设定相应的案例选题,如工商案例模块设定企业文化、战略等选题;各分校选定案例选题后成立案例编写小组,负责案例的素材收集、整理与编写工作。事实上案例编写也是实践教学,因为调查和编写案例的过程,也是师生研究企业实践与经验的过程,是实践知识和理论应用验证思考的亲验性体会和学习的宝贵机会。[3]案例编写组织包括两方面,一是案例建设织织结构设计,二是案例建设工作流程设计。前者是案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分清管理层级与管理职责,才能做到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后者是案例建设工作的质量保障,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有序开展案例建设工作,确保案例建设质量。(1)案例建设的组织结构。案例建设应以项目形式驱动进行三级管理。最上层是案例项目组,由省级电大教学部门专业负责人承担组长,其主要职责是总体组织与协调,汇总案例并组织专家评审、反馈修改意见,组织再修改,确定成品入库案例、经费预算与结算等。中间层为模块组,由省校课程责任教师承担模块组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制订模块的“案例建设选题指南”,指导分校师生选题,协调分配选题,确定编写教师,指导并监控编写。最基层为编写组,由分校教师或与学生共同组成,其组长应为分校专业教师或课程教师,主要职责是挑选适合的案例选题,进行成员分工,组织案例素材,进行案例设计等。(2)案例建设的工作流程。项目组将案例按专业进行分块管理,模块组从项目组中领取所需要负责的案例模块,并设计各模块选题,编写组从模块组领取案例选题,并制作案例。模块组应指导编写组制作案例,编写组将制作好的案例提交到模块组进行初审,模块组将初审合格案例提交到项目组进行终审,将不合格案例返回编写组重新修改,项目组将终审合格案例入库。案例建设的组织、流程与工作职责详见图4。

2.明确编写原则,确保案例质量基于调研与访谈,我们确定以下四条远程开放教育的案例建设原则。(1)符合远程教育特点原则。开放远程教育财经类专业案例库的建设一定要依据远程开放育办学特点,以“123”教学模式[4]为指导撰写适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特色案例。这就要求案例内容具有易学、实用、精练、趣味、结合专业特点强等特点,符合开放教育广大在职学生的需求特征。(2)结合地方本土特色原则。各省级电大开放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大多长期扎根于本土,服务地区经济。且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具有本土特色。因此,为学生提供具有地区本土特色的案例,让学生能真实感受案例背景,会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3)宁缺忽滥原则。案例建设应重在质量,不得抄袭、改写他人案例,不得随意杜撰案例。所有案例应有原创性、针对性、完整性等特点。(4)双重需求原则。案例建设目的是服务于广大师生,切实提高电大教学质量,如果所编撰的案例不适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这一双重需求,且在实际工作中无实际意义,那么不仅将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将对广大师生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3.规范案例格式,服务广大师生案例格式对案例编写的质量影响很大,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案例格式编写,将难以把握案例编写的各个要素,或对要素意义的理解出现偏差,更有可能导致要素的丢失。另外可能导致编写人员各自为政,形成不同的版本,将影响后续的案例入库管理。再者,科学而统一的案例格式将容易实现案例教学软件化、程序化,有利于案例教学软件的开发,方便远程案例教学与质量监控。我们确定以“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和案例使用说明”[5]为格式,其中使用说明又分为“教学用途与目的、思考题和教学计划”。第一,撰写引言时要求点明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尽量简练,一般用一段文字即可,要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撰写案例背景时应介绍案例所在行业、公司、相关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内容翔实充分,能有效辅助案例课堂讨论分析。第三,编写主体内容时,对于大中型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要求陈述客观平实、不出现作者的评论分析,决策点突出,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节标题分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另外为便于读者理解,可利用脚注形式说明相关的专业词汇或行业术语等。第四,在撰写案例结尾时,应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写法,比较通用的写法有三种:一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二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三是自然淡出。关于“案例使用说明”的写法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撰写教学用途与目的时,要描述本案例所适用的专业、课程、对象。阐述教学目标,哪些知识点要求理解,哪些要求掌握,哪些要求应用应详细说清楚,类似如教学大纲。第二,设计思考题时,不单纯提问,而且要有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思考方向的作用,特别是远程教育模式下,这一点非常重要。思考题的题量以2-5题为宜。第三,编制教学计划是远程案例教学的特色,学生的学习计划应包括预习案例某些要点,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确定学习小组分工等;教师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分校教师组织案例教学。

4.案例形式多样,兼顾双重需求通过调研发现,师生对案例形式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教师倾向于小微型案例,而学生倾向于大中型案例,师生共同倾向于本土型与学习型案例。因此在案例编写中要兼顾双重需求,在编写大中型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例的综合性,也要注重对单个知识、理论与原理的应用,同时考虑案例应具有分拆功能,可以分拆应用于课程的章节教学,在编写本土案例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特点,要让学生对本土特色有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把学生完全禁锢在本土,要让学生开拓视野,吸收新的知识与信息。

三、结束语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编写;课堂组织

自从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案例教学法以来,其独具特色的教育功能引起了理论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不断的模仿与拓展过程中,今天它已成为商学院里不可缺少的教育方法。本文重点针对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局限性展开探讨,分析有效解决这些不足的方法和措施。

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局限性

1.案例的完整展开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在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常常是非常紧密的,以作者所授《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整个课程包含12个章节,总共51个课时,平均一个章节只有4个左右课时,且章与章之间跨越性大,每章知识要点至少有5个,如此算来,要在每节课中充分理解这些知识要点时间就非常紧张。在这样的情形下安排案例分析与讨论就对案例的挑选、编写和课堂组织性要求非常高。案例要求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编写要求精炼而又不乏深度,课堂组织和课外预习要配合而行,否则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学生参与度与理论深入间的矛盾。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结构的差异常常导致学生对不同讨论主题的参与度不同。如果要激发大多数人的有效参与,在设计讨论主题时势必要求大众而新颖,在理论深入了解与运用方面势必就会有所取舍。反之,若立意要求深入分析,这必然也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同时,案例的深入展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学生们一步到位,这与时间的有限性也是难以兼容的。

3.案例教学课程成绩评定与课程考核方式变革。传统的“3+7”模式,即30%平时成绩加70%期末考试成绩的课程考核模式,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是一种制约。首先,70%的大比例鼓励了学生们年末冲击考试,导致对平时课堂讨论的怠慢。其次,案例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而传统的“3+7”模式主要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课程考核方式随之变革。

二、案例教学法在《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中的实验

结合上述三点局限,接下来我就谈谈案例教学法在我所授课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中的一些实验及对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思考。

1.实验一:学生参与编写案例。新颖的案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的氛围。正切知识点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随案例的适时发展增强体验,感受运用知识的力量。为得到有效的案例,我实验了让学生参与编写案例。要使学生的工作能创造有效的结果,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针对每个组分别安排与不同章节对应的案例资料收集任务。为了使资料更具有效性,需要明确任务至要点。例如,为收集与“跨国公司技术转让”这一章节相关的案例,我给学生们提供参考模板,标明内容结构,指导案例编写程序。接下来,根据最新的行业信息,选择新的案例编写对象,安排学生根据资料编辑新的本章案例,并设置具体个问题,让学生们以问题为导向,搜集并组织编写案例。

实验结果表明:该种方式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实现案例深入讨论,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也能解决学生参与度与理论深入有限之间的矛盾。但该种方法的成功实施需要提前做大量准备,并要求适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2.实验二:教学目标与案例的选择。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首要的目标是掌握跨国经营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熟悉跨国管理的业务流程。这要求有大量详实的案例资料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并强化知识点。其次,如何让学生从掌握一个知识点开始,然后慢慢上升为扩展知识面,实现以点带面的知识扩展体系,是课程教学的第二个目标。第三,如何让学生从学知识到获得能力的提升,这是教学的第三重目标。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更不等于有智慧,如何从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这需要一次次的实践与锻炼。为此,我要求学生从第一次课程开始就选择一个跨国公司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每一个章节主题下该公司对应的问题,形成个性化的案例资料。此外,还安排有课堂小组讨论、团体案例分析与期末课程案例综合展示,要求学生根据分组,在内部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并作公开陈述与总结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资讯的能力,概括与表达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有效解决了案例的完整展开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但这要求学生能与老师紧密合作,能悉心听从老师的指导,老师也需要不断耐心地激励学生去完成任务。

3.实验三:课堂组织与案例的运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案例的介绍与展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这需要进行合理的课堂组织与有效的案例运用。根据学期初的分组安排,在每一章的开篇,我分别设置了一个案例分析,引出本章学习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在随后的分析中大多围绕这个案例展开,如此,可以做到充分利用案例和有效节约时间。在课堂组织上,为使案例寓于理论与知识要点之中,首先需要对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然后依次展开。每堂课的要点设置在4-6个之间,结合案例重点讲解其中的2-3个。期间设置10分钟讨论,5分钟总结归纳。讨论与知识点的展开可以是同步进行的,也可以是交叉或依次展开的,以实现从“教师灌输知识”向“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知识”教学形式的转变。

实验结果表明:围绕案例开展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10分钟的讨论是必不可缺的环节,否则案例再精彩,也难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

一、引言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社会科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旅游管理专业的这种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由于案例教学能够运用与现实环境相联系的信息,再现特定的管理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达到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效果。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案例教学开始受到国内高校旅游专业的普遍重视,并被大量引进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环节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旅游教育界已经普遍意识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指出了案例教学中缺乏学生的参与互动,案例分析难以深入,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

但是,这些研究又并未对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改进提高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作为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成为衡量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力图从深层次上实证研究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以期达到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的选定

国内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问题,陈效兰(2006)认为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张夫妮等(2007)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主体的参与度会明显高于学生主体的参与度;袁书卷(2006)指出案例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师生关系的互动、学生积极性、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等;王青梅、赵革(2009)认为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首先面对的是一个问题案例,他们指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现象中发现问题,可以变认知客体为认知主体,尝试性地解决答案;郭俊辉等(2010)提出了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学生个体、案例题材和案例分析的三因素理论框架,认为案例教学主要取决于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择是否适当。

综上所述,学者们就案例教学中影响学生参与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但在案例教学参与度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定量及实证分析不足。同时,由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这增加了分析问题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并结合案例教学相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案例教学本身特征的分析,初步拟定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并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最终,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

三、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为深入探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为指标确定提供数据来源,笔者开发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正文部分采用的是李克特态度量表(Likert-type),要求被调查者对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打分,每个因素都采用了五点Likert量表来测量(按照被调查者所认为的重要度进行打分,5分为最高分,依次递减),量表的语句尽可能简单明确,保持客观并避免歧义。

(二)问卷对象的选择与前测

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两个重要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课题组选择了笔者执教的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2011级共计368名学生和59名教师为调查对象。为了使设计出的问卷更加科学和合理,能够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所理解和接受,笔者在正式大规模发放问卷之前还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研。此次调研的重点在于征询被调查者对各条款同意与否,同时还希望被调查者指出问卷中各问题的提法是否科学,是否存在理解上的歧义和含义上的遗漏,是否便于被调查者理解。问卷设计初稿完成后,课题组选择从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共4个年级在校学生中分别选取12人(学生8人、教师4人)作为前测参与者对问卷进行了前测。首先请前测参与者在不经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对前测问卷进行试答。随后对前测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并对问卷中的每一个项目逐一进行说明,并听取记录被调查者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前测结果发现,受测者对题意并无看不懂或混淆的情况发生。

(三)案例教学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42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412份。问卷有效率为96.4%。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样本比较符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所得信息经过SPSS13.0软件。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结果如下,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中17个因子的Cronbach a系数是0.783,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说明该问卷信度可靠,可以作为参与度影响因子测评问卷使用:

其次,通过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17个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KMO的取值为0.845,大于0.5;Bartlett氏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量,显著水平为0.058,通过两种检验,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共同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表2所显示根据特征值贡献率大于85%、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差异大和变量不出现丢失的原则,确定因子的个数为5,旋转后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0.228%,得到的数据分析如表2。

使用主成分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反映各个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将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归纳为五个因子:学生素质、课堂教学组织、教师素质、案例材料和课堂教学环境。其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影响参与度的学生素质指标有: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学生个人性格、学生专业层次;另一个重要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与教师教龄、从业背景相关;以上案例教学中的两个重要主体,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组织这一“桥梁”进行联接互动;现实案例教学中,教师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学生的参与度是有差异的;最后,案例教学还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是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和教学设备是保证良好教学成果的前提。

由此得出因子解释方式为:

因子1为学生素质=0.814专业层次+0.737专业学习兴趣+0.601生活学习习惯

因子2为课堂教学组织=0.821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的团队管理+0.763教师对学生的引导+0.745教师对学生考核+0.512案例分析过程。

因子3为教师素质=0.617教师学历+0.887从业背景+0.763教龄+0.781教师性格+0.796教师表达能力

因子4为案例材料=0.706案例材料展示形式+0.796案例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0.842案例材料来源

因子5为课堂教学环境=0.617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0.763教学设备

(四)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确定

接下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目的是为了研究这五大影响因素之间与案例教学参与度究竟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由表4的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标准的回归方程为:

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0.332×学生素质+0.336×课堂教学组织+0.312×教师素质+0.476×案例材料+0.237×课堂教学环境

此外,由回归系数看出:案例材料与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最为突出的要素,说明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受此因素的影响和贡献最大;其次是课堂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师素质;再次是学生素质;最后才是课堂教学环境设备的因素。

四、结论与启示

以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案例材料新颖程度、案例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案例材料展示形式、教师对案例分析过程、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师从业背景、教师教龄、教师性格、教师学历、学生生活学习习惯、教学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教学设备状况。

这说明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仍然与案例材料这一学生有实际性接触而引发的感知有关,这与前人研究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相同;此外,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也成为了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正面积极认识和对本行业的乐观看法,有助于提升旅游教育的成效;学习动机即是否决定从事旅游行业工作,也成为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虽然案例材料影响非常重要,但案例材料中值得分析挖掘的内容仍然很多,既使是较为陈旧的案例材料也拥有较多值得分析挖掘的内容。一旦学生习惯性的将自身视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职业群体,其负有社会责任的想法会提高其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而对于自身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会大幅下降。因此,不难理解学生素质对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参与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

(一)加强案例材料的收集

案例材料收集是旅游专业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为了提高案例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案例教学取材范围应当广泛,具有新颖性、时效性、典型代表性。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学案例材料收集应尽可能在全面综合一手、二手材料的基础上完成。其中,一手材料主要可以通过教师、学生对旅游企业的调查访谈的方式来获取;二手资料则主要应通过教师、学生对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报纸、行业期刊杂志、网站等渠道的检索予以收集。

其次,囿于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案例材料收集应尽可能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应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案例材料选题,学生按照教师拟定的选题,借助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案例材料。值得强调的是,案例的整理必须结合课程内容。为使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材料更有吸引力,更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除了遵循案例编写的共同规律外,还应当遵循旅游专业的课程特点,将所收集到的案例紧扣旅游专业基本理论和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体现已讲理论从抽象到具体、拟讲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使案例发生的时空与授课的时空尽量衔接。其次,案例编写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编制和每一案例教学环节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案例偏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生动,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

案例材料收集后,教师应对其进行评阅并给出评阅意见。学生则根据评阅意见,对案例材料重新修改,针对案例材料中所存在的疑点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以达到对所收集案例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善其内在逻辑性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激励

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本身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表现。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在有无学分考核激励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为了改变案例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参与度低的局面,具体而言,在案例材料的收集环节,教师应根据所收集案例材料的新颖性、时效性、典型代表性进行分数评定;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进行成绩评定,评定的成绩作为学生专业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上分析表明,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现实中,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要求教师将专业学习兴趣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当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动机目的,提高其专业学习的兴趣。

(三)案例教学的人员保障

案例教学的重要主体是教师,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以上调查分析表明,如果教师没有接触过旅游管理实践,分析问题往往难以深入。教师对教学案例有深刻的体会,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才能将系统理论知识与实践巧妙结合,富有说服力,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因此,旅游专业进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应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及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无法求解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教师中具有行业从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还占少数,教师实践经验的匮乏导致其对案例教学的组织驾驭力不从心,进而也导致案例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参与度低的状况。因此,—方面,高校旅游专业应加强对具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应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使不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通过各种实训实习途径,了解行业发展的实践。

(四)教学的组织保障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教师在案例教学组织能力上的缺陷,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加强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上的培训对于提高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的说课比赛的形式,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高校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评定案例教学,形成硬性的案例教学要求,检查案例设计等基础性教研工作。教务部门应要求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分专题编写教学案例,便于教学引用。

(五)案例教学组织的规范化

案例教学并非是一个无章可循的活动,以上调查分析表明,通过案例教学组织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具体而言,它要求明确学生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与地位,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组织中的关系。案例教学的中心应是学生,学生是案例教学的表演者、主角,教师是导演、配角,起引导和纽带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尽量不直接将答案展示在文字材料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与参与讨论,教师应先“有节奏”的陈述案例事实。教师可以先隐去相关问题信息,通过设问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开创性分析思考的兴趣。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5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应用文教学;实践

一、案例教学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高职传统应用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综合能力,成为提升学生未来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然而,高职院校传统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模式却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纯粹的理论性教学。即老师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自我为中心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内容仿照传统的“填鸭式”模式,将各种文体的定义、结构和写作方法按部就班陈述后布置作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知识,缺乏针对性的实训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在传统的理论性教学中穿插举例说明分析。即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例文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有独创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围绕标准答案的分析与讲解为主,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当学生遇到实际的写作问题时,仍然会感到无从下手。”

以上两种倾向都不能真正结合《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应用写作本质上是一门写作技能课,在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写作技能。即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这门课的基础,只有形成相应的能力才是这门课的侧重点。如果不明确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和实践性。其基本思路是“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学生寻找问题,教师提点—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点—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归纳评估”。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统筹,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估,不仅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克服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高职应用文知识结构和核心技能要素来看,应用文写作课涵盖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息息相关,不仅包括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用文写作的事务问题,还涉及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在实施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中,迫切需要借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来实施教学,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案例式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案例教学法不是传统的“举例说明”式教学,而是将案例分析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改革。

二、高职应用文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从理论分析上无论多优越,如果不能有效地付诸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实际操作和微观指导,这是其区别于传统的注重“理论分析和宏观教育”的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而要成功实施这一亮点离不开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组织能力的提高。

(一)角色分析

如何对案例分析教学环节中的各个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教师能否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一个关键。因此,在具体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前,需要对各个角色进行分析和定位。贯穿案例教学过程的三个角色分别是:教师、案例和学生。首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是整个课堂的组织中心,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入有效的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分析方法,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善于点拨和提示,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同时有效安排时间,调控课堂的进度。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其次,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教学,因此,案例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实施的成效。最后,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执行者,不仅要分析老师提供的案例材料,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通过这个过程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明确了以上三个角色,教师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案例教学更为顺利。

(二)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实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有针对性。每一堂课的案例材料都必须跟本次课的学习主题紧密相关,紧扣主题。其次,案例材料的呈现需要遵守由易到难的规律,因为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和深化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一开始就呈现较为复杂的案例时,不仅需要老师花大量精力来解释清楚材料的内容,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案例的选择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次,案例需要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仅有一定的现实性,还能反映教学的基本原理,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另外,教师在整理案例材料的时候,必须选择各种类型的案例组合,类型的多元化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避免单一化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同时案例材料需要言简意赅,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使学生乐于去分析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组织讨论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案例的实践性,课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二是前置性,即在案例教学开始实施之前,先将准备讨论的案例材料布置给学生阅读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就有关案例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三是交互性,即应用文写作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相影响,通过围绕对问题的讨论,结合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双方共同建构新的知识,这种讨论和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这三个原则其实就是教师组织讨论案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效控制时间进度,还需时时把握和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

(四)总结点评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教学进入到归纳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发挥组织作用,发动学生就已经讨论的各种见解集中起来并系统化,结合教师对整个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和分析,要求学生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并提出撰写的具体要求。最后,教师对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详细的批阅并尽快反馈给学生,并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另外,教师本人也需要对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进行反思,总结出有效的教学实施经验,为下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做积极的准备。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较大的冲击,它的实践性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案例教学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它需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不容易成功实施。如由于教师习惯于课堂的理论讲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会不由自主地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一味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到标准答案上,而学生也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如何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6

笔者总结“8W”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依次解决8个“W”,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一、“8W”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1.在什么地方

解决事情发生在何种职场氛围,什么业务情境,为案例分析提供一个基本背景。

2.发生了什么事情

回答在案例中出现了什么事件,即案例的主要事实。

3.涉及到什么人

案例中涉及到的关系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案例的业务主体。

4.焦点问题是什么

案例中体现的最主要结论、分歧、冲突等,这是案例分析的核心。

5.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针对焦点问题、冲突各方(主体),或针对此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这是案例分析的判断对象。

6.涉及到已学过的什么理论知识

回顾已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有3类:针对该种业务、该种事件和关系人之间的关系有关处理规定等理论知识。这是用来判断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论基础,是案例分析的依据。

7.你的判断是什么

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焦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得出你自己的观点,这是案例分析的结论。

8.你的结论和依据是什么

组织好自己的结论和论据,能准确地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陈述,这是案例分析的成果。

二、“8W”案例分析法的应用举例

1.管理学案例

某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平均增长15%以上。企业员工也由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最近企业发生的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任务基本是按定单生产,由厂长下达生产指令。遇到交货时间紧时,厂长带头,与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造成客户退货,并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少,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做决定,现在企业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0人,还要涉及到人员的培训等,以前的作法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选人做后勤工作,现在工作太多,临时选人的作法已经不合适了。请学生从组织管理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以下为“8W”案例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1)在什么地方?某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

(2)发生了什么事情?员工由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

(3)涉及到什么人?企业一把手王厂长。

(4)焦点问题是什么?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失去作用。

(5)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及依据?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失去作用了。

(6)涉及已学过的什么理论知识?直线型组织结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责任与职权明确,做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一个人,做出决定可能比较困难。

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优点是: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

(7)你的判断是什么?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

(8)你的依据是什么?公司应考虑采用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设立生产计划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这样就可以发挥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即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2.国际贸易案例

我国A公司向CIF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CY/CY,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船后,A公司凭已装船货物清单、提货单和已投保全险及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兑货款。货到达目的港后,进口人复验,集装箱外观良好,铅封完整,但发现有10箱货物外表状况良好,箱内货物却缺少共60kg。收货人遂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认为货物缺少是卖方少装货物,属于免责范围,拒绝赔偿。收货人又向承运人索赔,承运人以同样理由拒绝赔偿。此案例货物缺少责任应由谁来承担?

请按照以下“8W案例分析法”的步骤分析案例:

(1)在什么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

(3)涉及到什么人?

(4)焦点问题是什么?

(5)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6)涉及到已学过的什么理论知识?

(7)你的判断是什么?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法;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78-03

自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需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参与世界经济的必修课程。相应地,培养能够掌握并运用世界贸易组织法分析、处理复杂多变的涉外贸易关系的专业法律人才就成为各高校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世界贸易组织法与其他法律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范围广泛、内容繁杂。作为管理国际贸易的多边体制,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法律规则是成员国政府谈判的产物,它是由一系列谈判协议组成的法律文件群。其范围涉及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法、贸易协议、争端解决、贸易政策审议等内容。其中仅贸易协议部分就包括大约30项协定和各成员方在特定领域(如降低关税及开放服务市场等)做出的单方承诺(即减让表)共约3万页的文件。二是规则条文晦涩难懂。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本以这三种语言为正式文本。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过来的条文规则冗长拗口,学生很难理解。三是内容具有开放性。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既有的特定协议,成员国政府通常还可以谈判其他新的议题,并达成协议。

针对世界贸易组织法的特殊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在世界贸易组织法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地进行理论教学,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一套适合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

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是案例教学法的创立者,他指出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导学生通过阅读法官对于案件的合理判决来学习法律推理。在法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典型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法律探究。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发现问题,启发思考,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

世界贸易组织法是规范成员政府的贸易规则,构成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各项协定条文晦涩抽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同时,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世界贸易组织法实际问题的能力。曾经在多个世界贸易组织案件中担任专家小组成员的约瑟夫・怀勒教授表示,日本在“日本―酒精饮料税收案”中并不是没有胜诉的可能,但其律师回应不当,故最终败诉。在国外的一些著名法学院中,所开设的与世界贸易组织法相关的课程也基本上是以如何进行相关律师为授课目标。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首要的实践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的责任

1.确定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世界贸易组织法所涉规则条文内容庞杂,在本科阶段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的课时又往往有限,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是不切实际的。货物贸易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货物贸易领域的争议也最多,可将实施案例教学的重点放在货物贸易协定领域。具体方面可包括:国际贸易待遇(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等。

2.选取适合的案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截至2013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达到159个,解决的争端案例已超过400个。贸易纠纷几乎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各主要协定,每一个案例争议的事项又往往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各协定的多个条款,争端解决报告包括申诉方与应诉方的诉求与抗辩、专家组及上诉机构的分析,一份报告书动辄就几十页乃至上百页。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就成为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有代表性意义的案例,即能够突出地反映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内容。例如在讲授国民待遇原则时,日本酒税案就是典型。该案的争端解决报告书对于“同类产品”及“直接竞争和可替代产品”的认定作了详尽的阐述,被争端解决机构在之后的相关争议中多次援引。其次,优先选取与我国有关联的争端案例。我国自入世以来以当事人身份参与的争端解决案例已有41件(其中以申诉方参与的案例达到11件),作为第三方的争端解决案例达到98件,关注这些案例,可以使同学们加深理解学习世界贸易组织法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3.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世界贸易组织解决的每一个争端案的材料,都可谓卷帙浩繁,教师应当将所选取的案例材料进行精简,做成案情介绍页,课前分发给学生。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4.组织案例的课堂讨论。围绕预先设置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环节不仅能加深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学生之间更能通过相互观摩讨论中的表现,学习思考的角度与辩论的方法,提升其法律思维、法律语言、法律意识等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案例的课堂讨论要特别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学生人数较少的课堂,比较容易实施。目前,在多数法学本科院校,世界贸易组织法的课程性质多设置为任选或限选课程,选修的同学如果较多,在课堂实施案例教学,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元参与案例讨论,发表小组意见。

(二)学生的责任

案例教学比之传统的课堂讲授侧重关注的是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学生能否积极地思辨、能否充分地参与案例讨论,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前,对于教师分发的课堂讨论案例,学生应认真阅读,围绕预先设置的问题查阅资料,分析推理,初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注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在辩论中发现问题,启迪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法律运用的能力。

(三)应注意的问题

在世界贸易组织法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结合授课内容,简单的列举相关案例为学生作案情与结论的介绍。这些教师仅仅把案例作为讲授知识的媒介,把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实现案例教学的功效,即并未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的不能仅是问题的结论本身,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法律思维,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要能指出学生在讨论问题和分析推理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模拟教学法

世界贸易组织近20年运转的实践证明,其争端解决机制在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方面是有效和有力的,它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最重要的争端解决制度。我国是对外贸易大国,入世12年来屡遭美国、日本等国及欧盟的贸易申诉,为了在运用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中更好地维护我国权益,急需培养一批熟悉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的专业法律人才。

模拟教学法就是通过模拟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法律实践,在检验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获得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世界贸易组织法的主要内容由组织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三部分构成,通过模拟审议贸易争端,学生既可以掌握争端解决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又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同时也锻炼了运用实体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此外,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民商法、国际法的基础,因而多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全面的法学理论知识,即将迈入社会,正是培养学生沟通协商、起草法律文书、有效获取和分析处理信息等法律职业技能的好时机,模拟教学法则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选定模拟教学的案例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自设立以来已审理贸易纠纷超过400件,范围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国际投资法等众多领域。世界贸易组织法课时有限,而一次模拟教学的开展用时较多,因而不可能对所有的贸易争端审议实施模拟。世界贸易组织法模拟教学的目的在于为我国运用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培养专业法律人才,因而模拟教学的内容可以定位在我国经常被申诉和调查的领域,比如倾销与反倾销,这也是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多发性案件,同时也是涉外律师经常遭遇的棘手案件。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以当事人身份参与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的倾销与反倾销贸易纠纷已达到12件,教师可以选取其中2~3件案例,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争端解决。

(二)组织实施模拟教学

1.分配角色。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设置,结合选定的模拟案例,在学生中分配角色,包括申诉方、被诉方、专家组成员、上诉机构成员、争端解决机构成员。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配模拟角色。

2.程序模拟。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要求,进行程序演练。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基本程序包括申诉方与被诉方磋商、专家组审理、上诉机构审理、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报告。学生按照程序要求,对指定的模拟案例进行审议,最终形成裁决书。

3.总结优化。富有成效的工作应有科学的总结,这样才能使实践更多地变成知识和经验。每个争端解决模拟结束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各环节上的表现,做出点评,并对整个模拟过程做全面性的启示性的总结。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世界贸易组织法属于国际法范畴,国际法规则相较于国内法规则来说其含义的确定性较差,而利益牵涉国家的立场声明与态度阐释,以及有管辖权的司法机构的具体运用都可以作为解释国际法规则的有效依据,因此针对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具体规则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解读。在对世界贸易组织审议完成的争端解决进行模拟时,应注意不要局限于指定案例中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结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做出自己的裁决,敢于对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结论提出质疑。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的开展,能应对世界贸易组织法内容繁杂、规则条文晦涩难懂等特点,能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实际运用,培养其推理分析和独立处理涉外贸易纠纷的职业技能,以期能适应我国急需世界贸易组织专业法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玉军,王斐斐.韩德培法学教育理念及其方法研究[J].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11(第十四卷):514-546.

[2]马冉.世界贸易组织法本科教学问题的思考[J].公民与法,2011(9):41-43.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精品课程 财务管理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需求越来越侧重于综合管理型、决策型以及创新型三个方面的技能。[2]正因为如此,案例教学正成为该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二、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无疑应服务并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需要。《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加强案例教学研究,对该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案例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 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 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 见表1) 。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 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根据问卷调查, 学生课后花在每个案例上的研究时间平均为3小时~6 小时。本科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学习热情部分地弥补了其在实践知识方面的不足。

2.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 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也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对某一学科的认识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局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希望能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案例一般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事件为背景编写,比较大的案例往往还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从学习内容上看,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处理模糊性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表2 是对学习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收获内容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表2 案例教学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收获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新疆大学4个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班级的学生所得。

3.案例教学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教学,更注意实践教学,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财经案件及财务管理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财务管理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为满足财务管理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企业了解真实的财务管理案例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要恰当运用,在讨论中要当好指挥,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案例选择

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其中的教学案例也必须是“精品”,教师必须下大功夫精心选择。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每一个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目的相对应。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针对本科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能体现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的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而且要恰当地与学生们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相联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2.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经常的、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案例取材一定要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却又复杂的两难问题。只有真实的而非虚构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积累实践能力。

4.综合性

即精选的案例既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财务知识,又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要让学生有讨论和思考的余地,对案例中每个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所得出的结论永远只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使学生知道财务管理要素之间如何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把握全局,分清主次,提高实际财务管理能力。

四、《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两个方面,而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则要通过教学过程来体现。文章认为,《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应遵循以下步骤:

1.组织案例教学前应充分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传授,而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判断。所以,本科阶段财务管理组织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不是学习理论知识本身。通过事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案例教学的重点上,并且使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在讨论环节使学生发言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这样可以提高课堂不同学生在发言争论时的有效性,而不至于在课堂讨论中各说各话,缺乏对案例研究分析的共同基础。

2.选用或设计教学案例

教师应根据讲授的内容和相关知识要点选用或自行设计教学案例。在选用或自行设计教学案例时,应深入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熟悉相关的材料;周密准备一系列可用来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最好多选用国内企业的案例,因为国内与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目前还有较大的区别,即使在相同的理论指导下, 国内企业的决策思路与国外的相比不一定相同。虽然可以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决策程序,但是不太适用于在中国案例教学中大量使用,一味分析国外成熟的案例容易使学生脱离国内企业经营的实际,不利于增强对我国实际的了解。

3.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拟定发言提纲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后,开始阅读老师印发的案例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获得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案例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指导学生在掌握案例的各种细节与数据之后,对数据加以组织整理,并以决策者身份思考问题,以便联系各个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补充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最后,根据自己的分析结论拟定课堂讨论用的发言提纲。

4.引导学生课堂讨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准备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也可以就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观点,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让每个学生对每一次案例讨论都积极争取发言。教师也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代表发言;还可以在全班组织大型讨论,由学生主动发言和教师随机点名发言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5.案例分析总结与归纳

学生在经过广泛、充分的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做出总结,通过分析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五、案例教学实现需要改善的条件

1..案例教学还必须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对财务管理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计算机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

(3)组织实地考察。当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并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合理安排案例教学在整个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比重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学时相比以前有较大的压缩,特别是在非财务、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学时减少比较多,有些只有48学时,甚至更少。在学时较少、完成传统教学任务都有一定困难情况下,还要加强案例教学,确实对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挑战。那么,在不改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下,进行案例教学的组织可以注意以下两方面:

(1)适当压缩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及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重点讲授课程的难点,注重课程理论体系中的主干,注重通过讲授提供学生课程的知识架构,注重提供学生本课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而其中容易理解的、较具体的知识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加以解决,自我补足知识体系。这样既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减少讲授课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有重点的开展案例教学。财务管理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非常多,但课程本身学时有限,所以应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教学。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重点应该在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不在于个别知识点上。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展开,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大体可分为基本理论、财务分析、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几大部分内容,在安排案例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围绕这几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安排相应的案例教学环节。在目前的本科财务管理学时数的条件下,如果能合理安排课堂讲授内容的, 是有可能兼顾好传统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的。

3.重视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需要在财务管理课程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案例教学计划,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的教学时间、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讨论地点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多种角色。例如:⑴观众式:在这些前提之下,教师的课堂角色基本上就是非指导性的,几乎不参与,而是让学生自己充分发挥,对学生的见解可不发表任何意见,不带任何判断和感彩的评判。在案例课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课上的各种观点、所做的分析和各种结论性认识。不同的学生从这样一堂课中得到的东西可能是很不一样的,通常这一类型的课比较适宜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学生。⑵场上核心式:这种角色下的教师就像足球比赛中的场上队长一样,在组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起关键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财务管理氛围且投入其中,享受财务管理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与学生一起亦教亦学。⑶示范员式:这种角色下的教师往往认为他们分析案例的效率要比学生高很多,因此,对学生来说,观看这种经验丰富的示范本身也是一个经验学习过程。其实,在很多时候,创新是从模仿开始的。最后,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是发言人。讨论结束后,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

六、总结

案例教学法引进到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后,由于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应该在更高的程度上认识案例教学在本科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使案例教学法成为该课程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周群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高教研究), 2008(1、2): 18。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兼析中南大学财务管理 培养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7

[3]李秉成,唐国平.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本科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7(10):19

[4]潘维霞.浅谈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10(4):103-104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9

摘要:从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就如何准确把握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搜集与教学内容编排、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环节,在军事任职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案例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军事任职教育;案例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员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员学习、研讨并提高学员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通过案例给学员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发学员的理性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案例教学中从案例的搜集与教学内容编排、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分析讨论、案例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案例的等环节灵活采用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那么,案例教学必将在提高军队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使他们快速成长为适应一线部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案例的搜集与教学内容编排

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重点和前提,只有建立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精品教学案例库,才能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工作。建立精品教学案例库,需要进行搜集案例素材、加工案例、分类存档等细致的具体工作。

1.搜集案例素材。教学案例的搜集可以采取到部队调研、以书信方式与在部队一线工作的以往毕业学员进行交流、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多渠道获取,但对于涉密信息应以适当方式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2.加工案例。教员应结合授课内容,按照学员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注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运用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编制案例教学模拟软件。在软件中要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形式来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综合反映该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采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是flash动画、3D模拟仿真技术等,以图形、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再现案例场景,使案例变“活”。

3.分类存档。案例编好之后要运用数据库技术、案例模拟软件等计算机技术分类存入“案例库”,便于查询和动态更新,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评判三大环节。由于任职教育课程教学时数有限,很难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学员有时也很难在很短的课堂教学中对案例展开多角度分析,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在windows平台上采用网络技术,以ASP为主要开发技术实现类似于Web的BBS系统,实现案例的、讨论、评判等信息的交流、沟通与共享,构建主动、协作、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从而拓展学员的学习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1.案例引入环节。在进行一个案例讨论之前,教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围绕案例的选编、引入方式、角色的定位、讨论的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员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在相应的分区案例、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并设定用户级别,允许获得系统授权的用户案例,案例人还可以制定该案例的难易程度和相应分数并在案例讨论结束后以此为依据给参与者评分。

2.案例讨论环节。案例讨论可以分为课堂讨论和在线讨论两种。课堂讨论时,可以采用学员分组讨论、组织集体交流发言、教员点拨指导等,引发学员积极思考,并力求使研究讨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在线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员可以借助网络对的案例发表观点,采用Net Meeting技术实现在线交流,并增加E-mail通讯功能。在线讨论方式可以采用同一个问题集中组织的方式,还可以边讨论边思考及查阅资料,因此可以对案例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教员还可以设定专有时间、设定版主来引导讨论,参与案例的管理,从而大大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加深案例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3.案例评判环节。可以分为课堂评判和网上评判两种形式。教员在学员发言讨论的基础上,对案例的经验、启示进行归纳总结及适当的补充,并将学员提出的各种方案和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更合理的方案,帮助学员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借鉴和运用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网上的在线讨论案例,当讨论进行到某个阶段,如果案例的者认为可以结束讨论时,则可以对案例做出总结,并设置评分功能对参与者的表现给出评价。

三、案例报告的撰写

撰写案例报告是案例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后要求学员写一份书面案例报告,以书面交流的技巧来保证严格的案例分析,同时教员还要及时作出评估。比如,针对机务一线排故等维护性案例,如果结合飞机模拟器等设备为学员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工作场景,并提供他们借以进行练习的模拟训练设备,学员很快能够了解该做些什么,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果在课堂学习完成后再进一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就更能引发学员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并锻炼学员的书面表达能力。对教员而言,除了课堂发言与考试,案例书面报告的运用是评估学员成绩很有用的一种手段。当然,书面案例报告给教员带来的困难是评分,好的评分需要花费时间,且需快速反馈给学员才能达到效果,达到进一步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四、案例的归纳整理

通过课堂、网络上案例的讨论、归纳,再经过教员将上述事例以案例的形式整理归纳,形成丰富的案例资源,从而促使教员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员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案例的讨论也为教员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如果教员长期坚持积累教学案例,保持案例的经常更新,可以保证所教的课程很好地反映教育教学实际,更新案例是保持课程活力的血液。

总之,广泛地开展案例教学是深化军事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方法、组织实施以及精品案例库的建立都还处于探索中,在案例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极大地突破普通多媒体教学在信息容量、交互手段上的限制,拓宽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形成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实现网上信息的实时交互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及时地调整并充实到案例教学内容中,并根据任职教育中学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工作阅历与培训目标等差别来及时调整、更新案例教学的内容与组织方式。可以断言,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教学在推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创造军队院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并激发学员的学员兴趣,提高学员创新能力方面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德定.航空维修工程与任职教育研究[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

组织学案例分析篇10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管理学科是一种应用性很强、实践要求高的学科。在大学的校园里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管理学科教育更多地把掌握系统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学科专业基础课——组织行为学为例,我们积极进行了管理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课程内容的建设,努力提高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一、分析课程特点、明确教学定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

搞好课程质量工程建设,首先就要分析管理类课程的基本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定位。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具体来说,这门课程有以下特性:

第一个特性是综合性。以其内在构成来看,跨越了多个学科,它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从研究对象看,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及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知识。系统地整合这些知识是教师搞好课程质量建设的首要环节。

第二个特性是权变性。由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与人、人与组织,而关于人的学问往往比较复杂,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和技术性学科通过公式、定理、程序解决结构性问题有很大不同,同样的管理行为,可能产生不同的管理结果;同样的结果,可能由不同的管理行为造成,所以,组织行为学主张,根据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通过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树立学生权变思维。

第三个特性是互动性。企业管理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在人际互动中,管理者对员工的预测、引导和激励都依赖于组织行为学的科学内容。要想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掌握并实践这种互动性。作为授课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加强教学内容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用课程,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性人才,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搞好教材内容的遴选工作

目前,国内各高校工商管理学院使用的管理类教材大多是翻译版本,尽管国外的科学研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并拥有较为完备的内容,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很多依托国外情境获得的研究结论在中国的实践当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把握整体理论体系、接触理论前沿,又能结合中国实际,让所学知识落地生根,搞好教材内容的遴选十分重要。我们认为教学的内容构建在国外研究的成功体系之上,系统介绍国外相关研究结论;同时还要大力开发转化可体现国情、反映最新实践成果的本土化研究项目.以实现国际前沿理论的“软着陆”,使内容更加适用于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一方面选用了国际公认、被众多国际知名商学院采用、由美国教授加里·德斯勒编写的《组织行为学》第9版作为教材,同时又选取由中国人民大学李剑峰编著的《组织行为管理》作为参考教材。

2.切实做好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工作

鼓励双语教学是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我们始终认为具有良好的专业英文水平是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能与国际管理接轨、成为一流人才的关键,采用双语教学正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既能让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又能促进专业英文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两种语言来组织课程体系,一为展现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二为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专业化技能。除了选定了英文教材之外,我们还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诸如Disneyland(美国迪斯尼乐园)文化分析等丰富生动的英文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

3.扎实做好特色教学案例的编写工作

注重与行业的联系,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怎样培养出符合相关行业需求的人才,开展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至关重要。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以电力为特色的“211工程”大学,我校以服务电力工业为目标,培养电力企业管理人才为己任。因此,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中,大力进行了特色案例组织编写工作。在教学内容建设过程当中,我们选择了许多具有电力特色的案例,诸如国外著名的跨国公司、电力行业的巨头ABB公司的战略设计案例等,并结合教师自身参与过的企业科研项目,创意编写了中国电力企业的相关案例,力求培养与行业密切相关的管理人才,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未来电力行业的合格的管理者。

三、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堂实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通过采取经典案例学习、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现场测试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建立分析组织的思维框架,让学生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内在素质的提高和实战技能的增强。

1.创造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

管理类课程的学习首先就应该把灌输式教育方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因此,在开课之初,教师就和学生约法三章:取得好成绩要靠自己的课下自学和课堂互动。教师充分相信每位学生,走进课堂的学生就意味着已经阅读了教材、辅导材料和案例,没有认真准备的教师将扣除学生平时成绩的得分。这种方式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听课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效果非常好。

2.鼓励团队学习,以团队表现作为评分依据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仅有精神激励是不够的,把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绩挂钩能够规范他们学习的行为。我们采用了团队学习的方式,以学习小组的表现作为评价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分基础。对于大部分已经是独生子女的这一代大学生,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每位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具体来说,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相对等额的案例讨论小组,每次作业都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案例的分析工作。课堂上,每个小组推选出来的代表进行案例陈述,案例的分析与陈述者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在小组的成绩,只有小组的团队成绩高,每个成员的分数才能高。

日常的案例分析是考察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统一制定了案例分析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对案例汇报的评价有客观依据并明确团队努力的方向。

该评分标准目的在于打造学生成为学术基础扎实、有创新意识、职业化素质的管理人才。

案例汇报的评分主体也进行了变革,评分依据一个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评判,另一个是没做案例汇报的其他几个小组对汇报小组的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学生之间相互测评,十分认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开展性格测试引发学生自我思考

开展性格测试等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课堂实践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自我反思。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兴趣、能力、价值观、成就取向,进而增强管理者对于他人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提高管理技能。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大小近10次教学测试,包括:图片投射测试、选择性知觉测试、价值观测试、MBTI的人格测试、冒险性测试、权力与影响策略测试、决策风格、领导风格测试、国际文化智商测试等。通过自我测试和教师讲解,每个学生明晰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掌握了不同类型员工的行为特征,从而为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就业方向,并为成为未来的优秀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进行角色扮演等管理游戏,寓教于乐

角色扮演是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中非常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让角色扮演者参与其中,体验真实场景,提高管理技巧与能力。在讲授到组织行为学文化差异这一部分时,我们采用了跨文化管理的经典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充分地体会文化差异的实际效用和跨文化管理的艺术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都非常高;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采用了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观察不同人对同一情境的不同反映,引导学生思考权变要素在管理中的运用。我们在课上共采用了两次情境模拟:一个是决策练习;一个是传销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掌握了理论,学会了方法,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5.大力开展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激情

案例教学不仅是国际上公认且通常采用的管理学科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教育部对管理类教育明确规定的必选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框架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帮助学生搭建组织行为学宏观层次的理论和分析框架,我们分别从组织战略、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几方面结合经典案例进行讲授,所选择的案例坚持了以下原则:启迪智慧,契合实际,电力特色。这种教学方法很有启发性,学生参与积极,见解各异,思想碰撞之时有很多好想法、新思路都迸发出来。在每次学生做完案例报告之后,教师会进一步对案例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讲解,给出学生一个导引,一种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