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反思十篇

时间:2023-06-16 17:39:38

唱歌教学反思

唱歌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教学优势;教学劣势;反思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93-02

一、社会音乐教育概述

社会音乐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音乐教育。它不是校园教育,校园教育的范畴相对较小,在校园中可以接受音乐教育的人都有年龄的约束,校园教育虽规范化、专业化,但是限制了学习音乐的人的范围;而社会音乐教育的范围就比较大了,只要是社会中的成员,都可以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也符合我们“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会教育相当于校园教育的一个延伸,我们在学校中学习了音乐知识,等到毕业了,不能留在学校继续学习了,但可以通过社会音乐教育继续学习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你想学习音乐知识,都会有合适的地方让你学习。

二、歌唱教学情况基本分析

歌唱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歌唱。那么在社会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就是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教会这些不能在校园中学习的群体歌唱。笔者以为,对于这些群体,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硬件条件分析。社会音乐教育,没有规范的教室、没有固定的讲师、没有可参考的教材,所以在硬件条件上,我们要尽量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教室方面,政府投资组建的文化馆、音乐交流室,是一个好的去处,由政府组建,公益性较强,可以在里面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讲师方面,我们可以联系高校任课教师,请他们在业余时间来进行专业的指导;在教材方面,P者以为,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经典的音乐,也可以是流行的音乐,只要学员感兴趣,愿意去认真学习,都可以作为教材,而且对于发扬个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软件条件分析。有些社会中的人员会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之前没有在学校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基础不如在校学生。这样的想法有些自卑,也不客观,虽然没有在学校中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但是他们的音乐造诣不一定会比在校学生差。我们要多鼓励这些人员,如在教室里贴上一些励志标语;在网络中设立专门的网站进行宣传,帮助他们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认为,在社会音乐教育下学习音乐知识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了科学知识,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三、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优势分析

(一)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更加刻苦。在社会音乐教育大背景下进行歌唱学习的人,他们明白自己和在学校中进行专业学习的群体之间存在着差距,正是这种差距,使他们更加刻苦地去学习歌唱知识。这些人积极、努力、向上,出于对歌唱事业的热爱,发自内心地学习歌唱知识。相比之下,在学校中进行专业歌唱学习的学生因为自身条件优越,难免会出现懈怠的情绪,没有压力,学习动力不足。那么总有一个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群体去学习歌唱,这是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优势之一。

(二)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更加自由。不同于学校中的专业歌唱学习,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发展方向更多,更加张扬个性,每个人都向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在校园中进行歌唱知识的学习,有一个特点就是井井有条、秩序井然,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歌唱知识都是学校统筹安排好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跟着教师去学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不仅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学习歌唱知识的学员是相当自由的,他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音乐进行学习。由于是自己擅长的,所以入门或提高得会更快一些;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习起来带着更大的好奇心和热情,学习的歌唱知识也不易遗忘;由于这一群体的选择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多方面选择,所以更容易擦出新的音乐火花。社会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拥有这样一个自由、创新的群体,是其优势之二。

(三)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有经济实力。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不能在校园中进行歌唱学习的会是一些什么群体。可能是年龄太小不能够到学校中去学习的儿童,可能是已经工作了的“上班族”,也可能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他们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儿童可以从父母长辈那里获得支持,“上班族”有固定的薪金,老年人会有退休金或者儿女资助。他们虽然不能够在学校进行学习,但是可以通过经济上的优势去弥补这个不足。儿童可以参加一些课外的辅导班如钢琴班、古筝班等,从小进行音乐知识的熏陶;“上班族”可以听一些音乐专业知识的讲座提升自己;老年人也可以去老年大学学习音乐知识。社会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所拥有的学习群体庞大,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歌唱教学的优势之三。

四、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劣势分析

(一)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时间有限。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大多是社会人,这些人不像在校学生生活单纯,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作为一个社会人,为了保证生活要去工作,这就直接导致学习时间不足。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歌唱知识,每天的任务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而社会人则不同,他们工作上就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这是我们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劣势之一。

(二)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专业性不强。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师进行指导,基本上靠自学,可是涉及到理论的深入和层次的上升,没有教师进行指导则很难提高。对于歌唱知识的学习较为业余,如果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再加上没有讲师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学习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例如音高和音准的练习,任何的歌唱学习都离不开音高和音准的确定,以及识谱等基本技能。从专业角度来讲,社会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是存在着劣势的。

(三)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精力有限。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习群体不能够将精力完全投入在歌唱知识的学习中。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将精力投入到这一方面,那么分给其他方面的精力就会减少。作为一个社会人,为了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不得不全身心投入进去。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除了工作外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处理,想要静下心来学习会比较难,这也是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存在的劣势。

(四)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设施不完善。笔者以为这一点属于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基础设施部分,属于硬件条件不达标。社会音乐教育中的歌唱学习者想学习知识,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没有教室。虽然社会上开设了一些音乐兴趣班,但是价格比较贵,甚至出现乱收费的现象,笔者以为这一点尤为严重,阻挡了音乐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实在是不应该。

五、对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反思及对策

(一)单位鼓励员工多学习歌唱知识。用人单位都希望本单位员工是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这样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员工对于歌唱的学习很感兴趣,笔者以为,单位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今社会飞速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单位可以定期组织音乐会谈、音乐讲座,鼓励员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从而提高音乐素质,丰富大家的生活,也能够提高工作质量。

(二)社会人学习歌唱,个人毅力十分重要。正如上述所分析的,作为一个社会人,不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是有限的,那么对于歌唱的学习需要有更大的毅力。笔者以为,在学习歌唱的道路上虽然有一些曲折,但这正是大家前进的动力。大家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认真跟随讲师进行发声练习,并且矫正音准,注意音阶的分布情况,在不断地坚持中,笔者坚信,社会人的学习效果与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相上下。

(三)政府应当组建一些公益性的训练场所。学习者自身是十分向上的。政府应当有所作为,为这些人在社会音乐教育歌唱教学中提供帮助。例如组建专门的音乐阅览室,除了一些专业读物外,也需要配备电脑、投影仪等用以观看资料片。想要学习音乐知识的人都可以音乐阅览室查阅资料。一些基本的乐理书、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流行音乐文化等都应当在阅览室能查阅到,防止出现学习者与所学知识发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六、结语

学习永无止境,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我们想要不被落下就要努力学习知识,音乐知识也是如此。社会人与学生相比本身就存在着劣势,但是也存在着优势,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对于优势,我们要总结并继续坚持下去;对于劣势,我们要用心去改造。笔者相信,社会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发展会越来越好,人们的音乐水平会越来越高,音乐文化方面的造诣也会越来越深。

参考文献:

[1]安扬.对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反思――以新泰地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刘长龙.谈歌唱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优势与劣势[J].大众文艺,2015(15).

[3]戚志宏.浅谈初中音乐的歌唱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5(7).

[4]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

[5]李霞.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2(7).

[6]梁婷子.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6).

唱歌教学反思篇2

合唱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从学生眼中反思

每当我从学生眼里看自己时,总能了解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比如在合唱前总要进行发声练习,并注意呼吸训练和发声练习层次的深入,一节课要解决哪些重要问题,有哪些好的教学思路。在学生眼里总要有新鲜感才觉得有兴趣学习。音乐教学中,新的旋律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挑战。在《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感受乐曲,也就是多听,感知旋律哪些是自己的难点,哪部分一听就记住了;其次再唱谱,老师发现学生共同的难点,再提出自己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这样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让学生为自己提出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为老师提出了更多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这首新曲悦耳动听,节奏比较复杂,旋律婉转悠扬,歌词有时代气息,很容易上口,所以大家学习起来很快。从学生反应规律看,速度快了有些音就唱不到位,因而在开始学习时用较慢的速度循序渐进必然可行,一定要抓住学生急于求成的思想、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学习思路,反思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合唱过程中学生把握情感投入是有一定的差矩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少,把情感和歌唱融通不是在很短时间就能把握好,只有潜心地引导启发学生,要求学生用自然、流畅、大方朴实的声音演唱。及早地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努力让他们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学习音乐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起来聆听这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吧!

二、从家长的感觉中反思

把自己学的歌唱给家长听,这是合唱队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和学生家长交流时才能反映出学生对歌唱技巧方面是否平时在体会、对学习音乐是否有足够的兴趣,然后对症下药,解决努力方向,提醒家长给孩子一定的表现空间,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可以使孩子对音乐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是歌唱对中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缺乏自信的孩子有很大改善。当一名中学生把《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唱给家长的时候,家长一定会感动,同时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会敞开心扉与你交流。在我的合唱队里有一名学生王丽,她上中学一年级了,生性内向,但很喜欢唱歌,就是放不开,心理在作怪。开始学习唱歌时,不能大胆练习,声音在嗓子里放不出来,声音位置不对。

经过二十天的歌唱练习,纠正了声音位置的问题,内向的性格有些开朗了,自信心也增强了。我每次都鼓励她在学习班大胆给同学们唱,在家给爹妈唱,她进步很快,真的效果太明显了,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她母亲欣慰地说:这孩子最近变化多了,性格改变了很多,回来给我唱歌,心情开朗,还愿意和我交流一些私事。她为我唱《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也懂事了。所以说一首美妙的音乐比语言更容易让人打开心扉。一起来唱这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吧!

三、从乐曲知识中反思

中学生合唱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我们也只有从基础乐理知识、节奏型学起,以视唱为主,不忘兴趣培养。在视唱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雅乐简谱技术(一种音乐教学电脑软件)运用到视唱教学与合唱中,冲破弹唱的束缚,有利于中学生在家庭电脑上即兴学习乐曲视唱,起到无师自通的效果。通过这一技术可以让有兴趣而无教师教的学生学习视唱,对练习节奏、视唱、听力更加方便快捷,为普及合唱和提高全民音乐素质提供了广泛的自学空间。这是合唱教学一大突破,也是音乐爱好者的福音。当然,有了这个软件不等于就有了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去运用软件学习,否则只是摆设。所以说学生集体学习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兴趣,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促进激发内心感受。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学生上学期间学习很忙,就用假期这段时间为自己兴趣的提高补充能量,还学会了运用软件技术打谱、练习视唱。她说自己感觉进步很大,老师也感觉到了。她说运用这个软件练习,节奏感好多了,视唱更准确了,老师要求视唱时就要考虑到音乐艺术性,把每只曲子要唱得有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聆听一下教学视唱练习曲,视唱这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吧!

四、自我反思

唱歌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 歌曲教学 有效重复 实践与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7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Repeated Practice and Operation in Music Teaching

XU Min

(Hangzhou Xiasha No.2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effective, and get effective repeat, will have to take a different approach, and thus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students, each repetition has a clear purpose to equip students with relevant knowledge of music, combined with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song, so students learn songs in a relaxed and fun atmosphere.

Key wordsmusic teaching; effective repeat; practice and operation

1 歌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家吴斌先生在“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中提出的几个思考。思考一:你会唱的歌是怎样学会的?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会唱的歌是怎样学会的?而你在课堂上有是怎么样教会歌曲的?既然你会的绝大多数的歌都不是在课堂上学的,但为什么要用现在的这种方法来教呢?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歌曲都不是通过我们在课堂上的教与学的方式学会的。

在我们教材中不乏形象鲜明、富于表情、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这样的歌曲最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学生不会唱书本上的歌曲,又或者是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所学的歌曲,但是经过一短时间之后却忘记了如何演唱。歌曲教学占了现在学校音乐学习很大的比重,如今出现这样的情况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1.1 歌曲重难点解决得不够到位

在教学我多次发现某些歌曲的难点解决得不好,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唱,唱不好。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停下后面的教学环节重新解决歌曲的难点。笔者一遍一遍的示范请学生模仿、跟唱;又请班级中优生进行示范,同学继续模仿但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开始笔者觉得也许是自己在解决难点的教学环节不合理,但是经过后来的反思,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重复上,熟悉歌曲环节的重复聆听不够及低效;解决难点的环节中重复的低效甚至无效。

1.2 学生演唱歌曲的情绪、音色等不到位

回顾自己的教学,总是有那么一些遗憾。有的遗憾是可以避免的,例如歌曲的处理环节。每次歌曲教学都是只到学生将歌曲能够完整演唱这个程度就停滞而没有进一步的提高,说明歌曲处理的环节中每一次反复时的目标、要求落实不到位,导致了学生演唱歌曲的低水准。

1.3 歌曲的记忆周期不长

在200年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个现象。在课堂的开头让同学们跟琴模唱,一般都是选择本学期已经学过的歌曲,但是那节课随机选择了上一个学年学习过的歌曲《踩雨》,几乎全班同学都表现出一脸的疑惑,有几个同学面面相觑,互相问对方:“这是什么歌呀?我们学过吗?”也许我的这一举动表现得非常突然,但是当一首已经学过的歌曲旋律弹到一半应该是会有点印象的,不至于到最后都想不起来。

2 无效的重复有哪些表现

2.1 熟悉歌曲阶段的无效重复

要学会歌曲,需多听,在这里为什么强调多听,因为在这个环节聆听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歌曲演唱的质量。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师生在歌曲的某一个难点上反复纠缠,教师反复纠正,学生反复演唱可惜就是唱不准确,难点就是解决不了,教师想尽方法可是效果很差,事倍功半。原因是学生在熟悉歌曲环节没有“听够”也就是听的次数不够多再一个情况是每一次的聆听要听什么不明确也就是每次聆听的目标不明确,当学生没有“听够”“挺准确”他怎能做到会唱怎能做到唱准确,其实在初次熟悉歌曲的环节中教师只要让学生多听,并且每一遍聆听都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听。那么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精练几遍,即可解决,而学生也不会因多练而疲劳甚至失去学习歌曲的兴趣。

2.2 歌曲处理环节的无效重复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要想唱好歌,离不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歌曲。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歌曲后,他们对歌曲进行处理的方法是请学生全体跟琴轻声演唱、请学生分组演唱 、让学生以排为单位进行演唱、让学生分男女生演唱或者分段落演唱。这样的重复只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一遍遍再熟悉,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样就是在巩固歌曲。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在巩固已经学会的歌曲的基础上还应该对歌曲有个“升华”例如:歌曲演唱的情绪、演唱的速度、演唱的力度等等。

3 歌曲教学中有效重复的策略

3.1 每一次重复呈现的方式要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何况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以及他们的学习心理他们乐于接受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安排的教学活动单一、简单势必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后面的教学时效性。

3.2 每一次重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安排教学环节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一线的教师,脑海中应该有通过这项教学活动要向学生传授什么音乐知识,培养哪种音乐技能或音乐能力,进行哪类审美教育或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同学们在这一环节中掌握哪些音乐知识,通过参与这项活动他们需要掌握哪种技能或者是能力这样的意识。并且教学目的的制定要适当、准确,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教育、教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第一遍的完整聆听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歌曲在整体上有个印象包括歌曲的速度、演唱的情绪等;第二遍的完整聆听则是要求他们为歌曲填上完整的歌名,歌名要填完整、填得恰当则必须认真的聆听歌曲范唱;第三遍聆听歌曲范唱并配合上走和拍,这是为了进一步感受速度、情绪;第四遍的对口型演唱是为了熟悉歌曲的歌词和练习咬字。这几个教学目的经过这样的安排落实得很到位。

3.3 每一次重复都要有有效的评价

课标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标》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音乐课程评价应该导向性原则、具有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而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而言则应具备导向性原则即引导音乐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及科学性原则即评价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课堂评价都以鼓励性、激励性为主以致遇到了一些课堂中的不和谐行为以及不恰当体验都不敢用正确的带有教育性的评价。

总之,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歌声更加美丽动听,让他们的音乐素养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唱歌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思维;教学质量;培养运用

1引言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歌唱思维的教学特别重要,学生学习歌唱思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学生进行歌唱思维培养不能够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声乐知识。准确的掌握歌唱思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进而带动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2歌唱思维的界定

2.1概念

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思维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学生的声乐学习还是大型的舞台演唱,歌唱思维都时刻存在,其在声乐演绎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体现。跟其他的思维进行比较,声乐思维有很大的不同,声乐思维是具有自身艺术的特殊性;其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将普遍性的思维作为基础。但是,又不能说直接等同于普遍性思维,因此在声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被称之为歌唱思维。

2.2分类

就歌唱思维自身来看,按照其特有的特点,能够分成四个基本的类型。这几个类型分别为、想象性思维、情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审美性思维。

3培养与应用

3.1想象性思维

要想真正的实现对声乐教学活动中的想象性思理解和运用,第一步就是要清楚其概念,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人类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的思维,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做出自身的反应。这样的感应,既可以反映到当前的事物中,同时也可以回顾以前发生的感受过的事物上,除此之外,也可以总结经验对未发生的或陌生的事物进行感应。人类的想象活动必须结合外界因素,需要收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人才可以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形成一种新的形象,这也是一种反应心理的过程。一般来说,形象必须要通过人脑才可以形成,这是一个储存和生成的过程。想象是人自身就有的一种生理机能,但是这种技能一定要在外界的刺激下才可以有效,一个人的脑中储存的记忆和经验越多,这个人的思维就会更加丰富。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想象性思维也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具体就是指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时候加入一些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形成一种意境式的表演。

3.2情感性思维

人的情感是很宽泛的,具有多种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人在很伤心的情况下就会哭,感觉高兴和开心的时候就会手舞足蹈,人的情感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但是,从情感的概念来看,就是指人类表达自己感受到的客观世界的一种具体方式,这就要求人要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在人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身体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手舞足蹈这样的身体动作,眉飞色舞的面部表情,声音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等等。但是表现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时候,情感性思维就是针对演唱者来说的,是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在自己的大脑中生成的一种情感。情感性思维不失随意的,而是具有意识的定向性思维,需要受到外界刺激的真实性的一种情感。因此,声乐演唱者要根据外部的环境,自身作出反应,将作品和自身的思维相结合,赋予作品生命和活力。

3.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特别重视新颖以及独特,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通过一中的特殊的方式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进行揭示。而且,还可以在理解本质的基础上产生出就有特色和新颖的活动,这样的思维或定时具有创新性的。在进行声乐表演的时候,创造性思维对演唱者很重要,可以激发演唱者的长信能力,让演唱者对已经存在的声乐作品进行第二次的创作,从而使得让演唱者可以完全融入到声乐作品里面,更清楚地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这样也能够演绎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同时,原来的音乐作品也会别赋予一种全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在刚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想短时期之内有创造性的发展,这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一次,必须先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声乐作品中,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长造型的培养和发展。很多人在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都会选择模仿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只是一种单纯的学习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可以创新。正因为这样,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时使用创造性思维,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音带,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不断的联系,掌握声乐中的思维,了解各种类型的演唱风格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进而让声乐作品更有活力。

4结语

就最近几年来看,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声乐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专业声乐只适合技能的优秀声乐人才。要想使声乐教育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思维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声乐思维。

参考文献:

[1]王铁.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J].山东工会论坛,2015,03:125-127.

[2]史建华,刘晓晴.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J].音乐时空,2016,05:149-150.

[3]孙镜轩.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6,04:216.

唱歌教学反思篇5

论文关键词:英文歌曲教学“文化意识”兴趣迁移

在刚执教英语时,我就注意用英语歌曲来调动和刺激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感受音乐是人类天性.利用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转换到英语学习上来.这就不自觉地运用了教育学心理中的“有意迁移”原理,即把孩子对歌曲的兴趣转换到学英语上来。如利用字母歌IcansaymyABC来教字母,利用TenlittleIndianboys来教数字,用Sunday,la,la,la来教一周七天的名称,用欢畅的旋律Jan—uayr.February等教学十二个月份。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全班学生大多数都能掌握该课的内容,原本枯燥的单词,孩子们都能脱口而出,伸手会写。孩子在体验音乐美感的不自觉中,享受音乐,习得英语,而且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从后来的教学成果来看,利用歌曲学英语,不失为一种调动学习的好方法。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像歌曲Comeandsee,myfamily,我就用它来教学有关家庭的短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Morningcomesearly和Twinkle,twinkle,littlestar,以及OldMcDonaldshadaturkey又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境界。渐渐地.学生非常喜爱上我的英语课。我也尝到了用心教学的甜头:本班学生的成绩,一直居全年级之首。

苏教译林版教材中有好多脍炙人口的英文歌曲。如Mybonnie,One hundred miles away,Moonriver,Susanna,Yesterdayoncemore.Auldlangsyne等。这些歌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乐学”的平台.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多角度”(听、说、读、写、唱)教学的材料。

一、用英语歌曲进行教学的作用

(一)正音。

因为一首歌曲要想唱好,必须多次反复练习。其中单词重复许多遍。就没有读不准的道理。天长日久,很多词学生口熟于心,能听懂,会默写。

(二)练习朗读技巧。

歌词中含有大量的朗读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重音、意群等,这些技巧只有在反复操练中,才可掌握。如果教师单独地训练这些技能,无疑学生会感到厌烦。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学歌曲的场景下,学生不但不会觉得乏味,反而会把它当作学习的必须条件。一般来说.唱英语比说英语难,说英语比读英语难.读句子比读词组难,而读词组又比读单词难。这是因为读词组比读单词多了连读和不完全爆破,读句子比读词组多了语调、停顿和重音。说英语比读英语多了自然流畅,而唱英语又比说英语多了节奏。因此,为了学好一首英文歌曲,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训练,但因为有兴趣,就会不觉得难,效果会很好,这也就证明:读不好就唱不好。利用兴趣迁移,可以变难为易。

(三)进行单词教学。

因为歌词是由单词构成,记住歌词就等于记住了单词。即便歌曲中含有学过的词短语和句型,也是很好的复习。

(四)进行语法教学。

要想正确理解歌词含义,仅会单词是不够的,文中所含的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句型结构等语法现象都必须弄清楚。否则,就不能理解其含义。

(五)感受英语文化,接受他民族文化熏陶,唤醒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形式,歌曲是各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形式。因为这些歌曲中都含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自然就包含作者的情感态度,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外民族的悲欢离合情感。如:Mybonnie,Susanna,Myheartwillgoon等是歌颂或表达爱情的;Onehundredmilesaway,Moonriver等是歌颂家乡及表达离别之情的;Bequicktogotothemountains,braves是表达爱国之情的:Comeandseemyfamily是表达爱父母之情的;Twjnkle,twinkle,littlestar是表达童言童心的;Auldlangsyne.Themorewegettogether等是歌颂友谊的。可见。文化是相通的,只不过语言的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一旦文化意识被唤醒而且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学生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其中的障碍,从而由兴趣自然产生动机。利用歌曲,能产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效果。

二、具体的做法

下面我以“Yesterdayoncemore”为例,谈谈我平时的做法。在学生听完这首歌以后,我向他们介绍:此歌是美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同名电影(Yesterdayoncemore)的主题歌,由已故美国著名歌星卡朋特(Carpenter)演唱。这是一首怀旧抒情歌曲,加上卡朋特那低沉哀婉的歌喉,深受世人喜爱,因此,数十年久唱不衰。学生兴趣盎然,我于是就再放一次录音。再次听完后。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学习。我利用他们学歌心切的心理,先叫他们找出生词,再布置他们查字典,预习生词,我帮他们解决个别疑难生词,再叫他们逐句翻译,有问题再讲解:W hen1wasyoungI’d listentotheradio.W aitingformyfavoirtesongs.此句是时间状语从句。Waitingofrmyfavoritesongs.是伴随状语,是修饰动词listen的,此句意思是“当我小的时候,我常坐在收音机旁.等候着我最喜爱的歌”。whentheyplayedI’dsingalong,此句也是时间状语从句,意为“当它们演唱时,我也跟着唱”。Itmademesmile.此句是主谓宾补型的简单句,意为“这让我微笑”。ThoseweresuchhappytimesandnotSOlongago意为“这些都是快乐的时光,相去并不遥远”。HOW1wonderedwherethey’dgone!是感叹句.意思是“我多么想知道它们去了哪?”再如,HOW1wonderwhatyouare!Butthey’rebackagainiustlikealonglostmend意思是“它们像久违的老朋友又现身了”。A11thesongsIloveSOwel1.此句为定语从句,A11thesongs是上文所提到的Those和they所指的对象。意思是“所有我非常喜爱的歌曲”。EveryshalalaeveryWO’wostillshines.此句意思是每个沙啦啦和喔喔还是那么震撼。Everyshing—a—ling—a—lingthatthey’restatringtosingSOfine的意思是每个嘻啉嘻啉的音符还如当初那样悦耳。

待学生明白歌词的大意,我就指导他们进行读的练习。以第一句为例:When1wasyoungI’dlistentotheradio,Waitingofrmyfavoirtesongs,其中WhenI为连读,I’d为不完全爆破,划线部分为重读.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当学生读熟练歌词以后.我再逐句教唱.这样便易如反掌。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呈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见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336页)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之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英语老师一个重要的课题。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见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79页)兴趣影响注意的分配,兴趣当然也可以转移。

三、兴趣的迁移

中学生喜爱流行歌曲,如何进行把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教学中来?我一直在探索这个的问题。

唱歌教学反思篇6

一、激发学生兴趣,渲染课堂气氛。

好的英语歌曲有它丰富的内容,欢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旋律,听起来悦耳,唱起来更使人精神一振。在每一节课当中,穿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让孩子们边唱边跳。一曲过后,学生已基本进入很好的学习状态,活跃的课堂气氛也营造起来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学习的首要条件。这时候,进行教学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觉察到学生开始出现疲倦时,及时地唱一首英语歌曲也是很好的调节办法,有趣的儿歌会让孩子们又精神抖擞。这样有助于渲染气氛,使课堂教学的高潮迭起,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更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识。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歌曲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方法和途径,最终还是要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学歌曲的过程是边听边唱,实际上是先听后唱。唱的正确基于听的准确,换句话说,表达是否正确依赖于接受信息,理解信息的程度。经常运用英语歌曲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声音高、低、强、弱、长、短、快、慢的细微差别的辨别能力。有些英语歌曲从头到尾重复一个句子结构,它们适合于反复吟唱并有助于记住各类句子结构,学生在其它语境中需要这些结构时便可信手拈来。

三、巧唱歌曲,强化学生记忆。

英语歌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强记忆。学唱英文歌曲要运用知觉、感情,能直接渗入大脑,形成记忆,这是非常快捷的记忆方法。歌曲对于记忆的作用在教学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歌曲激发兴趣,转移兴奋点或集中注意力;二是通过填词的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假如我们用学过的知识来填词,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加深了学过内容的印象。如:在教完三年级上册Unit4 Let's learn中动物的单词后,让学生唱Old MacDald Had A Farm,要他们在唱得熟悉的情况下将所学的动物单词去替换歌曲中出现的动物单词,这就有助于记住所学知识。学生学得愉快,记得也快。

四、在歌曲中,学习英语知识。

语音方面。在“Mary Has A Little Lamb”一歌中,着重训练了[ ? ] 这个音素,Mary、has、lamb都含有[ ? ]音。中间又反复出现so、know发[эu ]音。而且这些词反复吟唱,记忆深刻,效果良好。

语法方面。在“One、 Two、 Three、 Four、 Five”一歌中,反复地出现一般过去时态。虽然不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但在反复吟唱这些歌曲之后学生便会在无意识间认识过去时。“The More We Get Together”一歌中,出现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 will be.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句型。在唱歌的同时,学生已学习了这个句型。

基本句型方面。歌曲里的句子,一般要求相对稳定,这样也便于吟唱。英文歌曲中所涉及到的句型是很多的,同时也是很典型的。如在“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中就多次出现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这一句型。在反复吟唱中学生也学会这些句型。所以说,在歌曲中训练句型既轻松愉快,效果又好,何乐而不为呢?

五、巧唱歌曲,提高学习效率。

唱歌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心理调节;想象;整体协调

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无论教者或学者,精力往往放在技能技巧的培养上,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歌唱心理素质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演唱技巧的发挥,还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对于歌唱心理在教学和演唱中的作用和影响,反应和出现的复杂问题和现象,也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和对待,比如“感觉”和“性格”问题,不能单纯看做“先天生就”而不顾后天的影响,因为歌唱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

( 一) 歌唱是受大脑支配, 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生理运动。

如果说,歌唱是生理学的,那么歌唱活动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高级行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呼吸器官、语言器官、共鸣器官、表情与表演器官等生理动作的巧妙组合。人的任何动作,总是要包含一定的内部心理成分,即心理意识的支配。概括的说,歌唱与发声的动作机制和机能,就是由于生理事实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心理反应又指导或影响着生理动作。动作是歌唱与发声的根本因素,动作的实施与贯彻不是随意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意识和意志强制去完成。因此说,歌唱的生理是受心理统治,歌唱者的一切行为和动作,都是歌唱者意识的外化。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心理的调控。所谓正确的心理状态,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器官,处在协调、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下,可以随我们的意志去调控、指挥活动。这种心理状态在初学声乐时首先要建立起来。正常的心理状态表现是,在训练或演唱时要有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 精神要集中, 处于兴奋状态, 具有良好的歌唱欲望, 这是第一步。因为,歌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观察,这些器官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如果心理有负担,就会影响发声与歌唱。例如,吸气时准备好共鸣腔体, 使相对稳定状态的肌肉和喉头声带协同活动。整个歌唱状态, 即要自如又要准确。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全身的肌肉与神经才不会僵硬,使得与歌唱有关的肌肉处在平静自然的状态中,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需要进行调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保持温和热情的教态,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心理上获得放松。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当他知道唱到高音小字二组的a,就怎么也唱不上去,可有时竟在不知不觉中能唱到highC,当老师告诉他是highC这个音,却又不会唱了,这是由于心理上失控,心情紧张,气息上浮,身体僵硬的缘故。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冷静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身体过于用力就会使肌肉僵滞,声音硬而不流动。那部分应该参与的肌肉也要运动的适度, 找到一种平衡感。可配合做一些身体放松的动作,千万不可急躁、训斥和挖苦学生,这样只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歌唱技能训练中的心理要求

人体作为“歌唱乐器”运用的过程,是建立歌唱技能训练的过程,歌唱的内部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部动态,完全依赖于人体自身内部的运动来完成,要使这一运动更好地完成,就要通过内在感觉和内外感觉相互作用,以求达到这种运动的准确性,心理学指出:“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这种反映叫“感觉”。感觉分内感觉(自身感觉)和外感觉(听众和教师)。在歌唱训练中,内感觉和外感觉的相互影响,对于提高技术训练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感觉的认知特征和调控功能,对声乐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声乐的学习和教学复杂而困难。因为歌唱这个“乐器”是歌者自身,难于进行客观的研究。歌唱的发声技能技巧也难于用语言描绘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感觉”是人类最初级,最直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因此声乐教师最好描绘歌唱和发声的手段、声乐学生最好的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感觉”入手。有时在一些只能意会、不好言传的情况下,单凭感觉就会有一个基本理解,甚至准确判断。例如:“声音位置感觉”“声音共鸣感觉”“气息控制感觉”“咬字感觉”等等。这些从生理上都难以说明,也难以传授,更难以理解、控制和掌握。而从心理感觉上着手就很容易、很简单,就会使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自动实现。

养成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训练做起:首先歌唱训练时,心情要愉快坦然。生理学表明,内心的情绪情感是通过外部的表情来体现。例如:一个人的情绪好, 歌唱器官也随之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歌唱欲望就强,感情也会尽情抒发。如果一个人情绪低落,遇到不愉快的事,他的歌唱器官就会随之影响,处于消极状态,影响了感情表达的准确性。歌唱心理健康的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昂,那么一堂课的收获必然大大超越情绪低落者的收获和效果。前者因收获大更增强了自信心,后者因上不好课,更增加了负担。这就要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和有情感的示范,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积极态度与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时学生要充满自信,排除紧张心理,要认识到声乐学习不可急于求成,要经得起困难与挫折,要循序渐进。

歌唱发声的动作,是大脑支配下的运动。信号进入大脑皮层,大脑指挥发声的各个部位形成歌唱发声所需的运动程度。在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为了使学生发出某种声音,需要学生把声音放在某一位置上,学生也的确按要求做了,但发出的声音却不是老师所要求的,学生听起来响的声音,别人听起来不一定响,这是因为内外感觉不统一的原因。

实际上主观和客观听到的同一种声音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自己听起来又响又亮的声音,别人恰恰感到音量小、音色暗,或是窝在喉咙的、撑大的、挤压的声音。这种主客观不相符的声音就是不科学的。喜欢追求又响又亮的声音,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喉咙,不但失去整体协调感, 而且喉部用力,造成肌肉紧张。由于喉部离耳道近,对挤、压、撑的声音,听起来觉得满足。这都是受了耳朵的欺骗产生的错觉和假相。为了达到内外感觉统一协调,在声乐教学中要善于“闻”和“问”,也就是“感学生之所感”,才能做到“控制”学生声音的动力。在声乐训练中,通过内在感觉和内外感觉相互作用的协调进行,提高歌唱动作的准确性。如,利用学生发声时的听觉器官和歌唱技能的反馈,来指导歌声的形成,使学生在声乐练习中练出一对辨别正误的敏锐耳朵,使耳朵有“超前”的听觉能力,这种超前心理意识,对于产生好的音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是沈湘教授所说的“思想要走在声音的前面”所包含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教学信息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内在感觉发生效果反馈信息,不断调节自己的歌唱行为,从而使自己的歌唱技能更加完善。

(三)在歌唱训练中合理运用想象这一重要心理因素

想象是人类活动的高级阶段,人的想象能力直接影响歌唱者的创造力,想象越强创造力就越大。它要求对教学有一个深刻的领会和研究,对发声技巧有一个正确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对想象提供依据,形成思想上的思维形象,从而达到对生理机能技巧运动的调节和控制。进入发声技巧的最高境界。例如: 有人思维敏捷有灵气, 表现在对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方面, 在音乐旋律和歌词的记忆速度方面, 都比较突出。因而可以精力集中地投入感情的表达和艺术表现。有的人旋律、节奏、歌词常出错误, 歌唱时常中断, 就很难投放感情。这需要坚强的毅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勤奋努力的学习精神, 三者结合来弥补不足。对于歌词, 首先要把内容搞清楚, 每一段讲明什么问题, 然后结合旋律练习。在练习中, 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脑子里要有画面, 眼睛仿佛看着画面唱, 就是一定不要用死背的办法, 要先理解后记忆。

声乐教学同别的专业教学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想象力的引起是教学的生命线,它是由音乐引发的形象思维负载着教学内容向学生的内心拓展和延伸。从音阶练习的每一个发声,到演唱作品的内涵、地域的风格、语言的特点、句法的连贯等等,都是引起想象力的重要因素。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是富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之一, 即通过语言描绘产生丰富的联想, 以启发学生, 使学生能够自动地进入所要求的歌唱状态中。例如,当歌手演唱《大森林的早晨》时, 歌词中的晨雾、青山、竹林、流水、树木、鲜花等景象一一展现在脑海中, 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像诗一般清新优美的画面。进而触景生情,抒发出歌手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歌手有了创造想象,容易使自己陶醉在想象的意境中,尽情地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当然,运用联想启发学生、必须做到比喻恰当,要求学生在心理学、生理学方面容易理解,教与学配合得当。

(四)在歌唱训练中建立整体协调、全身歌唱的心理

“全身歌唱”是整个身体器官全部投入到歌唱运动的整体运动,如果哪一部分失去平衡,或是违反了正确的生理规律,都会对歌唱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嗓音的疾病。在教学中,各发声器官自始至终都要建立互相联系、相互协调的自然关系,不能孤立地、过分地、强调哪一部分的训练,要建立整体歌唱的思维。人体歌唱发声器官就像一种自造的人声“乐器”,有意识去组织歌唱乐器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功能。

歌唱中要时常注意放松问题,放松不是要全身无力的松垮,是指在歌唱整体协调中相对的放松。就像一把提琴,如果把乐器的弦轴拧松,弓毛松散, 是不会演奏出乐音的。人体乐器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人的整身腔体总是松松跨跨,喉头一唱就跑,声带闭合无力,就像一把不能用的提琴,绝唱不出好的声音。所以,在声乐训练中应始终要求整身歌唱,全身处于兴奋的积极状态,使人身“乐器”像其他乐器那样,获得支持歌唱发声的固立、稳定的状态。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没有正确的歌唱姿势,驼背抠胸、伸脖、没有站相的人,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状态,不可能在这种所谓放松的心理活动下产生积极的歌唱欲望。歌唱是一种全身运动,运动就需要有肌肉的参与,需要对抗的力量,如果肋间松懒无力就无法保持气息,唱起来气息不够用;腹肌无力外凸就不能产生对抗,声音无根,缺乏力度,必然影响音量。这种对抗的力量,也是嗓音不疲劳的前提。例如:对于下巴紧的状况,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让他用手指向下向后推压下巴,这种外在的力,轻者无用;重者,因痛感所致肌肉会下意识产生保护性对抗,帮了倒忙,造成心理负担,每次上课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下巴上来。若能启发他主观能动的内在感觉,在体会下巴无重量悬挂的要领后,把思想集中到整体协调中,效果会更好些。

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除了歌唱器官局部调整的运动外,还要有整个身体歌唱发声的参与意识。因为整体的积极性可以带动局部的积极性。在声音训练时,无论是中声区、还是高音区,都要求喉头处于低位置的稳定状态,这种局部的稳定感,是建立在整体稳定感的基础之上的。无论声音高、低,全身心处于既安静、稳定又兴奋、积极的状态之中,上下腔体放松、自然的贯通。有许多学生在唱高音时,由于心理失去了平衡,产生了紧张的心理,造成肌肉紧张,喉头上提,破坏了声区的统一。如果唱高音时心理上保持平衡,中声区就会有自然、放松的歌唱状态,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高音,就可达到美好的歌唱效果。也就是说,“平衡”的心理能够调节歌唱的内部动态,保证歌唱的合理运用。

总之,把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声乐教学中,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多学一点心理学,掌握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在教学中建立一套完整的声乐教学的心理分析方法,使声乐教学获得成功,让我们在声乐教学中重视歌唱的心理学分析和研究,使声乐教学更完善更科学。

参考文献:

[1]邹本初 .《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3]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邹文琴.《从教学中看歌唱心理的作用.》音乐周报,2000

年9月22日7版

唱歌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声乐艺术;歌唱思维方法;分析研究

声乐艺术有着无限丰富的创造天地,作为音乐的艺术形态之一,它不仅以单声部的旋律作用于人的审美听感,还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言,把歌曲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或者形象、意境和思想具体揭示出来。歌唱思维的研究意义在于揭示声乐艺术的表演形态,从而全面把握声乐艺术的本质与规律,同时它也是声乐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因此,在声乐作品的学习演唱中,除了要解决基本的歌唱问题,还必须深刻了解和掌握歌唱思维的基本方法,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及建构美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1 声乐艺术的内涵

艺术学与哲学并不是历史长河中两条孤立的支流,两者相辅相成,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漫长历程,在新时代具有跨学科研究的价值。在乐教学或声乐表演中,人们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它与哲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哲学是艺术的思维基础,艺术是哲学的高级表现形态,而音乐是形而上的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

宏观与微观是哲学层面上的两个概念,在声乐艺术中同样可以用哲学概念来进行阐释。例如,在声乐启蒙时,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学声乐,其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和良好的乐感,这也就是宏观上的把握。而声乐学习入门后就存在着微观的问题,如老师要给学生划定声部,明确声部后,学生就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诠释作品。另外,在歌曲演唱中,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局限于掌握歌唱技巧及简单的音乐情绪表达上,还应融合艺术审美和思想情感,做到声情并茂。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故而“声”也是歌唱的基础,“情”则是建立在“声”的基础之上的。[1]为此,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必须坚持长期严格、系统、正规的专业声乐技巧的训练,同时培养自己感受、鉴别美好声音的思维能力,做到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

由于声乐演唱是一个非常周密的思维过程,演唱者的思维态度、思维能力、思维形态的差异,直接影响演唱者技能与水平的发挥及最终效果。声乐演唱学习的成功不能单纯地依靠技艺训练,还要进行系统的歌唱思维的培养。从学科归属来看,声乐艺术更多的是艺术哲学下的研究领域。思维意识是正确歌唱的灵魂,声乐技能技巧是靠思维意识来控制发声器官的,意识指导的正确与否完全是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进行判断和检验的。因此,歌唱艺术中要注意形成有利于学习的思维意识能动性,提高声乐艺术水平。

2 歌唱思维方法

2.1 用心倾听

听觉是打开歌唱思维的第一步,是基本的认识形式,也是歌唱中必备的音乐基础。它不仅包括音高、音准、声音共振等音乐常识性问题,还主要体现在声乐教学方面。良好的听觉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对其在歌唱中声音的塑造及技巧掌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其对音乐的情感把握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声乐的学习离不开勤奋、悟性,同时它也是无形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倾听是接受言语信息的唯一途径,是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听,包括文字语言、肢体语言等途径所带来的交流方式,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教”与“学”的桥梁。声乐艺术的教学特点是口传心授,教师通过启发、讲解、示范等手段,用一种通俗、准确的语言表述,形象的肢体动作和到位的示范演唱来完成教学内容。

2.2 强化记忆

声乐中的记忆其实是指对声音感觉的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直观反映。将上课时每一遍的演唱效果进行对比,课下凭记忆进行练习,根据正确的感觉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辨别,靠记忆不断修正声音,从而巩固正确的歌唱状态。[2]声乐的学习始终伴随着记忆的过程,高校声乐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一般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中会先给学生示范,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指导,在潜意识里形成意象。这往往需要学生牢记正确的声音概念,与自己感觉的所谓的“正确的声音”进行区别与联系。同时,歌唱也是生理机能的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具体可以体现在腰力的运用、喉头的稳定性、呼吸的流畅性及腔体的共鸣上。它作为物质运动特殊形式的乐音运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色彩、快慢等一系列构成因素的变化和往复回旋,也自然同其他物质运动形式一样被赋予了时间的记忆。因此,在诸多声乐作品中,歌曲的歌词旋律、曲调结构、主题动机都是需要靠创作者反复记忆来完成的。

2.3 勤于思考

思考是认知一切事物的基石,声乐技巧的掌握及歌唱机能的形成需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与磨合,当然也少不了不断思考。在具体的声乐演唱中,要想树立整体与部分的二维关系,既要思考在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又要思考自己在实际表演中的歌唱状态。这也是歌唱的内外因关系。声乐学习的过程始终是建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不断反复提高其声乐演唱能力的。歌唱系统主要由气息、发声、共鸣和咬字四个方面组成,对于每一个新的知识点,不能用片面的眼光来看待,而应树立整体观并进行思考。此外,声乐学习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应将新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结合,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还要能解决个体实质性问题。只有通过这种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4 富有想象力

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且伴随着演唱者的个人修养、演唱水平及文化内涵等。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歌唱艺术的真实情感再现。声乐具有诗化的艺术特质,尤其在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刘半农的《听雨》表现出的意象具有浓烈的诗化艺术美,并且歌词高度凝练,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发自内心的感受,而不仅是看到的客观事物,带有古典诗词的雅韵风格。音乐与文学紧密相连,一部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需要技术及谱面上的东西,更需要发挥歌曲创作的想象空间,赋予歌唱灵魂,使歌唱富有意蕴、画面感。诚然,想象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表演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声乐艺术表演中,要想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就要将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意境与特定的作品环境和背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演唱者的自我认知、体验与声乐作品的景象、人物、情感变化相融合。同时,还要通过演唱者自身的表演,如形体展示、表情、眼神和动作变化等,结合优美的旋律来感染观众,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声乐审美效果。在立足于歌曲节奏、音调、语速、旋律、力度等歌唱因素基础上,抒发人类美好的思想情感。

2.5 加强审美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再现”,并认为艺术是用感性的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具有美学功能特征,歌唱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是对歌唱形态、内涵美的认识和追求。有了这种追求,才会选择、比较,形成良好、恰当的歌唱方法和习惯,大脑才会发出正确歌唱行为的指令去实现良好的歌唱。[3]因此,在声乐审美过程中,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分析自身音质与音量的特性,追求一种美好的音色。这是声乐艺术中的美学原则,更是歌唱思维方法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再对声乐作品中每一段落和每一乐句进行加工处理,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使艺术形象趋于完美。

综上所述,倾听、记忆、思考、想象、审美是构成歌唱思维的基本要素。当然还不止这些,这仅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学习经历的总结与感悟。声乐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探索。目前,我国声乐的普及率非常高,作为高校研究生,应在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遵循教学客观规律启发引导的同时,在声乐学习中凭借自己的思维对歌唱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使歌唱发声的原理、演唱时的情感以及各种比较抽象的概念都逐渐变得清晰可辨。更重要的是,借此将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充分运用自己的大脑,加强意识的能动支配能力,尽快树立正确的现代歌唱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玉峰.哲学与声乐的思维方式[J].北方音乐,2012(2).

唱歌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

一、职业院校中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歌唱教学是幼儿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实施启蒙阶段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歌唱课的学习使孩子的歌唱水平、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声乐艺术也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不仅表现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某一情感需求。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元素中,节奏好比“骨骼”,旋律好比“血肉”,而情感则好比音乐的“灵魂”,只具备健康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是不够的。然而,作为教师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获得音乐的“灵魂”,做到“以情化声,声情合一”是极为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内容与形式

我们知道活动的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我们可以规范几种歌唱方法

1.教授幼儿歌唱的方法

歌唱好像我们每个人身上拥有的一件乐器,在歌唱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所以歌唱活动以歌声贯穿始终,培养幼儿正确歌唱的方法是歌唱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能否用好听的声音歌唱、能否唱出美好的声音、能否保护自己的嗓子,都取决于幼儿歌唱的方法。

幼焊璩的方法包括:歌唱中正确的发声方法、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中的音准与听音能力、准确唱出歌词、节奏和曲调的技能、恰当地用歌声表达感情的技能、正确、默契地与他人合作的技能能及正确运用和保护嗓音的艺术表现力,教给幼儿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在歌唱中培养幼儿的音准和听辩能力。积极引导幼儿唱准歌曲的节奏和曲调,引导幼儿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出歌曲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速度的变化,帮助幼儿在歌唱时学会控制的表态情感。

2.教唱适宜的幼儿歌曲

幼儿园歌唱活动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唱歌曲是歌唱活动的主要内容。歌曲是歌唱活动主要的学习材料,歌曲的选择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

为幼儿选择的歌曲首先要具有适宜性。

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有些歌曲内容太陈旧偏离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很难理解,我们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生活中熟悉、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歌曲内容,歌词应有童趣并容易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曲的内容要旋律简单、形象鲜明、适宜幼儿动作表现或进行游戏;歌曲曲调要节奏较简单,音域要适宜幼儿演唱,旋律要较平稳且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结构也应短小工整。

幼儿喜爱歌唱,歌曲对幼儿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歌曲的教育性并非单纯指歌曲歌词一定要具有德育教育的意义,幼儿园音乐教育包括歌唱活动所选择的歌曲都应是积极向上的,能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熏陶幼儿高尚美好的情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再次为幼儿选择的歌曲要具有审美性。

审美是音乐的核心,为幼儿选择的歌曲应符合音乐审美的要求。歌曲的旋律应优美动听,能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歌曲的歌词要体现艺术美,歌词幽默诙谐、朗朗上口、富有意味、优美抒情,易于幼儿感受和表现。

总之,我们为幼儿歌曲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总体上要风格多样、形式丰富,还应具有纯真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特点。

3.教授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达歌曲不同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帮助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高歌唱表现力,以达到能够熟练地、创造性地用歌声来表达歌曲内容和情绪情感的目的。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幼儿可以掌握的歌唱表现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多种歌唱形式。对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合作能力、表现能力都有很大帮助。丰富幼儿的演唱形式,能够增强幼儿在歌唱中对声音强弱、快慢等不同表情的控制能力,增进幼儿在歌唱中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能够增进幼儿在歌唱中的注意力,同时也会提高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因引,教师应在幼儿掌握歌曲的同时,不断引导幼儿尝试并挑战新的演唱形式,为幼儿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丰富幼儿对歌唱形式的理解,使幼儿在不同形式的演唱中,达到协调一致演唱歌曲的能力。

4.教授幼儿表现歌曲的方法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教会幼儿会唱歌曲不是唯一的目的和内容,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目标的不断发展,通过歌唱活动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和的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成为歌唱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深入理解“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歌唱活动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喜欢歌唱、快乐歌唱、创造性地自主的学会表现歌曲。

三、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育能力,一个教师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刘,需要专业成长,因此,教师还应具有把教育观念、知识转化为教育行业的能力,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如果我们具备了很强的能力,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操作能力很差,教学效果不好,会导致幼儿的发菜水平低,幼儿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各种知识水平能力的综合运用。

(2)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幼儿音乐教师要有广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也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大量的教学具,设计幼儿喜爱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能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3)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应有一颗求知心,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者。幼儿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好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幼儿的需求,及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维持幼儿对周围事物与环境的探知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因此,教师要有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利用点滴时间去学习新知识。

(4)反思能力,反思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得到提高,实践中又得到新的依据和理论,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作为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获得新经验和积累。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5)科研能力,今天的幼儿音乐教师不是从前的“有副好嗓子,会唱歌的教书匠”,而是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要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科研提供基本素材,通过科研来促进幼儿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唱歌教学反思篇10

关 键 词 :声乐教学 歌唱 表演 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寻求歌声之美,而且还应加强对学生们的歌唱与表演、形体的有机结合的教育,使学生们获得声、情、形并美的新境界。要想达到此境界,就需要教师平时严格要求与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表演艺术中有更大的作为,使他们逐渐地达到声情并茂“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然而那种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套先进的、科学的发声技巧或具有一副好嗓子,就什么都有了的想法,是不足取的。因而,表演艺术是声乐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歌唱是音响艺术,但不是歌唱者随心所欲制造出来的,是作曲家们善于运用音乐的多种素材(节奏、节拍、调式、和声、对位、速度、力度……)精心设计出来的,用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旋律。可以说,出色的表演技巧与完善的歌唱艺术,在艺术表演中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反过来讲,脱离了歌唱的艺术表演,表演技巧也将失去其自身的价值。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声乐的情感体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正是以情作为声的体现基础。如果我们掌握了各种声乐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性和生动的表达,只知唱,而不知或不善唱情,同样不可能完成艺术的创造任务。“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恶不分。悲喜无别,即便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悖,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故作为一位歌唱家或声乐教育家,仅精通发声是不够的,还必须是位相当出色的音乐家,并有运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能力。因此,声乐艺术如失去了情感的动作性和其表情力量,那么歌唱就失去了灵魂的光芒。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音需要训练、培养,而歌唱中的情感运用和表现也同样需要训练和培养。只有训练有素的演唱者,登台时才有可能自如地表达歌曲内容的内在美,使其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达到声情并茂的高超艺术境界。而那种认为可以以声带情,或是只要有了一副珠圆玉润的好嗓子,依词曲就能唱出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歌唱的方法是不实际而片面的。歌唱演员的舞台动作和表演的协调,是声乐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歌唱者利用嗓音、控制和使用表演构成了统一的舞台形象,以取得声情并茂、拟形传神、慑服人心的艺术效果。所以用训练有素的歌喉,出色地表达歌曲的音乐词汇,调动自身表现自如的机体,有力地辅以表演动作,是声乐演员肩负的双重任务。就一般歌唱演员来说,表演训练与歌唱训练相比,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像重视歌唱那样来重视表演的训练。这就造成了舞台动作的表演规律的缺乏,对于如何创造一个深刻而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更缺乏自觉的追求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古今中外一切卓有成就的音乐表演艺术家,无一不具有高超与独特的表演技巧以及渊博的知识,因为艺术表演是来源于生活的,它是生活中人类各种感情的集中、提炼、美化、再现和升华。从事这项工作的歌唱者和教师需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比如:音乐基础理论、和声、曲式、复调、音乐史、艺术史、文学史、美学、政治、表演理论、语言学、音韵学等。总之,歌唱者应具备或超过常人所了解的知识范围和文学修养,才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音乐作品的时代风貌,使其在歌唱时掌握好以往各个时代的音乐作品,并反映其实质。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之所以能在声乐与歌剧表演艺术中取得举世无双的卓越成就,就是与她掌握了非凡的歌唱技巧、表演技巧以及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分不开的。由此可知,对歌曲内容理解得越深刻,越能获得丰富的内在思想感情,就越能增强歌唱的表现力。然而演唱这优美的歌声和内蕴的激情又必将有外在的形态动作美,使歌声伴随演唱者的丰富内涵及舞姿,更深刻、更突出、更鲜明地增强声乐的表现力。由此可见,声乐表演艺术是声乐语言、舞蹈动作相互关联、相互扶助的血肉关系。

所谓内在实质是人的内心、思想、心境、理想、道德、性格及对外界的各种矛盾现象的情感反应成理性上的分析、判断。所谓外在是指这种思想情感对内心活动的表达,即通过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其应有的艺术效果。内在是外在的源泉,内在是外在的依据,外在是歌唱者恳切的流露与表达。否则他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舞台上就会出现做作,没有真正的感染力,只能符合生活中的特殊需要,不符合艺术的表现需要。对于上述情况,只有教师平时严格要求,时时注意,才能不断地提高、丰富自己的审美境界。从内心理解、分析作品的思想情感,提高歌唱与表演艺术的能力,使艺术在时空感方面得到声情并茂的构思、布局和变化,并设计其蓝图,使台上的表演与台下的观、听众融为一体。

脸和眼是人之心境和窗户,这是众所周知的,每个学习音乐艺术的人都应恰到好处地掌握它。音乐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厌、恶等,都是用这两部分来表现的。表现得越淋漓尽致,出神入化,愈是让人赞叹。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耐心地去训练、去引导。然而学生在平时更要重视对社会的观察、分析、研究、体验,去丰富生活,这样才能使其表演的歌曲内容不干枯、造作、虚假而浮浅,把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创造得丰润充实,生动自然,深切。常有“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①“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动人要先动情,所以作为一个歌唱者首先要有饱满的歌唱热情,即“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绪。也就是说,一首歌曲的感情体验,是从歌曲的局部分析和理解中入手的,如果只注意一些发声技巧问题,注意力没有集中到歌曲中去,这就很难表达歌曲的感情了。

总之,歌唱中的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知识的集中,声乐教师要做到这些,必须勤勤恳恳地去训练、培养我们的学生,尽量使他们在校期间多学到些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此我们应恳切地说:“这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责任、法则和规律,也同样是职业道德。”如不了解这一点,而只是在声乐教学中一味强调发声技巧、节拍、节奏、吐词、咬字等,就像只教其磨刀,而不管其砍柴一样顾此失彼,以致我们的教学走向无法完美、难尽人意的地步。因而,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声、情、表演技巧之间的矛盾,以及上课与上台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国声乐教学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