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综合能力自述十篇

时间:2023-06-15 17:40:53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1

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一个资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确立学位论文的选题,还可以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

1)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寻求切入点和突破点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新是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弥补或突破。任何研究课题的确立,都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的趋势以及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可能性。在综述中,“现有研究的基础”体现在“综”上。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后续研究成功的可能性。“问题、不足和发展趋势”体现在“述”上,是综述撰写者结合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的反思与发现。

研究生通过撰写综述,对不同研究视角、方法,不同研究设计,特别是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与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研究的思路、优点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论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使自己的研究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

文献综述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启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工作者应把人类历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的选题。从事这种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有专家估计,我国有40%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前其实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成果。重复研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将导致科研本身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凯斯工学院研究基金会调查统计,一个科学研究人员在一个科学研究项目中用于研究图书情报资料的时间,占全部科学研究时间的1/3至1/2.

文献综述的作用就在于充分占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提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做前人已有的研究,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因此,研究生在确定学位论文选题之前一定要做好文献综述研究,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4)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介绍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研究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保证论文的评审获得好的成绩。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

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一般可分为文献的搜集,文献的阅读和分类,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述,预测趋势或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1)文献的搜集

梁启超曾说:“资料,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搜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可见文献搜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献的搜集包括检索和初步筛选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一般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完成,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光盘、网络或期刊数据库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

与检索相伴的是对文献进行初步的筛选。研究表明,按质量的优劣可将文献分为三种类别,一种是占30%左右的必要情报,一种是占5%左右的错误情报,其余的则是冗余情报。冗余情报中又可分为必要的冗余和不必要的冗余[2]101.因此,“无论任何研究工作,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在检索的同时,可以通过鉴别文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筛选。

文献的真实性可从其内容、密集程度、类型、来源渠道、出版单位、作者的身份以及引用率高低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判断。文献的先进性是指在观点、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种创造或突破,可从文献发表的时间、文献的来源、文献的影响和有关评论加以判断。文献的适用性是指文献对研究适合的程度,主要考虑文献中的观点是否合乎实情,与自己选题的相关程度等,可以通过读摘要、结论或绪言、跋等进行判断。

2)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阅读是全面掌握文献观点、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写好综述的基础。“教育研究文献的各种报告在其质量及综合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研究者在阅读报告时,就应带有某种程度的批判性。”对于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要“批判地精读”.很多观点的分歧,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因为对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按照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文献的观点,理解作者是在什么层面和意义上使用概念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阅读时要做好笔记,如做摘要、批注、札记、卡片等,详细、系统地记录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阅读的同时,要批判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以便发现尚未研究的问题。其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研究中使用。可以参考的标准有:①按学科领域分类;②按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分类;③按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分类;④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运用分类等。

3)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论

撰写文献综述的关键在于对文献观点的加工整理和评论。首先,对文献的观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如上文所提到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陈述,使之系列化、条理化。提炼观点时,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片面理解。其次,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和评论。分析、比较和评论时要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不可吹毛求疵。对于不同或矛盾观点的分析和评论,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视角,注意其不同的原因,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滥加褒贬。

4)预测研究趋势,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的结尾应在考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实际意义,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或前景,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设想、研究内容等。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献综述的点睛之笔。

对研究生而言,综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分析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如何确定选题呢?首先,从对现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寻找问题。现有研究的缺陷可能是方法论的局限性、理论基础的片面性,也可能是研究设计的不足或研究方法运用的不当等,这些缺陷必然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其次,可以通过对不同甚至是矛盾观点的比较寻找问题。观点的不同可能是研究视角或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任何单一的视角或方法所看到的都可能只是事物真相的一面,研究生可以从对矛盾观点的比较分析中得到启示。

再次,研究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或实践经验,寻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问题。最后,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研究问题。“求助于若干最有关系的学科和它们所提出与运用的一些观点,有很大好处。”

单一的视角或研究方法“就像戏院里的聚光灯,当用强烈光线照射舞台前方的某些部位时,就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部位上,同时把其他特征降到背景和边缘的地位”;而多学科的视角或方法“就像所有灯光都照射在舞台上,人们的目光在整个舞台前后漫游”.将新的学科或方法引入某一领域的研究,用不同角度的“聚光灯”照亮研究对象的“某些部位”,有助于拓展研究的思路与视野,全面认识研究对象。

三、撰写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1)文献搜集不全,遗漏重要观点

有些研究生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或方法不当,未能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其结果便是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研究现状,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结果,从而盲目地认为某问题或领域尚未被研究,使得自己的研究变成一种重复性的劳动。因此,在撰写综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学位论文研究更要“必能精通专门之学,读尽专门之书,真有所见出乎其外方可下笔”.

2)文献阅读不深入,简单罗列,“综”而不“述”

撰写综述必须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如果综述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未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那么内容就会十分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这样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

如果是“综”而不“述”,那么,即便是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3)个人观点在综述中占主体

有些研究生在综述中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介绍只是一笔带过,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

文献综述主要是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厘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综述的重点在于“综”,即其主要部分应是对前人观点的客观阐释和分析;个人观点,即适当“述”,可以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

另外,综述提炼的观点必须以原始文献为依据,不能把观点强加给原作者;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对原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议,但论据必须充分,并能使读者分清哪些是原作者的观点,哪些是综述者本人的观点,不能混杂在一起。

4)避重就轻,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研究生写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学位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有些研究生在做完综述之后,还是难以发现问题,便认为该领域已经无问题可以研究,为了完成论文便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重复研究,其创新性是可想而知的。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2

【关键词】文献综述;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研究和调查

【Abstract】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that is in certainly of the period, author rightness some a research problem various related cultural heritage carry on system to check with analysis, and as to it's medium of of data, data and main standpoint carry on induce to comb, analysis refine but compose of thesis.The 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a necessary link in the society the inquisition the research and have can't act for of function.This text will from the basic content,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angle of view, then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in the society the inquisition of the meaning launch analysis and explain, for full exertive the 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in the society the inquisition of the function provide some ories basis.

【Key words】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The society investigate;Data collections;Research and investigate

引 言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之后,作者在对选题设计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中相关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基础之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新水平、新动态、新科技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社会调查,是人们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有计划、有目地对相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归纳、分类以及研究,从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献综述既为社会调查研究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准备工作,也为社会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新观点和新看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开展文献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涵

认识和把握文献综述的基本内涵,是开展文献综述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研究工作的基本和前提。作为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综”与“述”相结合。“综”是指经过作者对阅读材料的整理、综合分析,把许多文献资料的共同观点、实验结果和方法提炼出来,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加以综合、概括的科学思维过程。所以“综”是精华与核心;“述”是指专门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个方面的问题,是在“综”的基础上,按文章的写作程序把它表现出来展示给读者的过程,是一种手段和方法。

一个好的文献综述就要充分地收集与课题相关文献的相关资料,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论证,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因此,文献综述在社会调查中不仅为调查研究提供了解过去、展望未来的资料,而且能够使作者掌握关于所选课题的知识,有助于启发作者选题和调查研究视角与调查方法的思路,为选题和调查设计提供线索;更有利于提高作者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2. 文献综述对社会调查的作用

文献综述中对一些社会调查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等方面的述评,为社会调查的深入开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因此,文献综述中所负载的知识信息,对于开展社会调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2.1历史性作用。从文献综述的综合性来说,有利于为社会调查提供清晰明辨的历史资料。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调查者手中,并作认真细致地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清晰地运用到社会调查之中,为社会调查的真实性提供了历史依据。

2.2客观性作用。文献综述的描述性来说,有利于社会调查研究客观的转述并运用文献中的观点。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运用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各个流派的重要观点进行转述;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2.3前瞻性作用。从文献综述的评价性来说,有利于社会调查所选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明了。在社会调查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3. 文献综述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

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文献综述是由调查者通过系统的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从而撰写出综合性叙述和评论的文章。那么,从所研究对象的资料对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来看,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所选课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本课题组织材料、形成观点奠定基础。

3.1有利社会调查者明晰选题。文献综述对社会调查了解所选课题的情况具有重要作用,使社会调查者对课题的选定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在科研性的社会调查中,文献综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以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到本领域的全面情况,从而确定这一值不值得做,为什么要做,去研究什么。这些都是在文献综述对研究课题的查找和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有利于研究者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3.2有利于社会调查者更新知识。文献综述对前人对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概括,使社会调查者能够对选课题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能让调查者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对某种专题的内容、意义、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的、明确的认识,有利于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到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科研定向工作。

3.3有利于社会调查者确定方法。文献综述对相关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的归纳和梳理,使得社会调查者对能够很好地把握和确定调查研究视角与方法。文献综述对所选课题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有利于调查者了解以前关于这些发面的调查与研究,能够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恰当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确定一个更为有价值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进而确定调查研究视角与调查方法。

3.4有利于社会调查者借鉴或参考。文献综述的检索的作用,使社会调查研究者对的资料来源有了清晰地认识,有利于读者的了解与参考。文献综述后所附的参考目录可为读者已确定课题的许多参考文献,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书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可获得成千上万篇的文献资料,为读者对调查的了解和知识的运用提供了帮助。

3.5有利于社会调查者开拓视野。文献综述把相关的各种观点的收集和整理,使社会调查者在研究中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写作的组织材料。作者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查找和积累资料的方法,并且在查找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是作者全面、完整的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锻炼组织材料和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小 结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科学文献,通过为社会调查所选课题收集丰富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整理,将收集的资料运用于社会调查研究中,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要重视文献综述在调查研究中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顺达、陈有进、孙宏安 《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1年;

[2]赵春福 《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3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着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①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②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④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着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着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①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②整理、分类、筛选。③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④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4

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标准格式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样式)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参考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摘要: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报告,它是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检查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学术著作撰写的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2]。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开题报告的目的和在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2.开题报告答辩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的形式组织专家对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1)检查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献是否充分;对研究背景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具体进展是否了解的全面、详细;引用的资料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比性;(2)检查学生是否充分具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3)检查学生所选课题是否符合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检查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于本科生的特点和毕业论文的时间要求。(5)检查学生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等等。为有助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顺利进行,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中,专家组还针对具体的检查结果对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大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主要针对以上目标和要求进行准备。

3.大学本科生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题报告题目中出现的问题

开题报告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开题报告题目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尽量简要概括出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此要求题目既要准确又要规范,既能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又能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开题报告题目中的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所选题目过大,过于笼统。例如2006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众所周知,稀土过渡族化合物有很多种类,每一种又有多方面的性质,因此从题目上根本得不到论文选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另一个常出现的问题是题目与将要研究的内容不符,例如2004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答辩中发现其研究内容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虽然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与其结构和磁性有关,但很明显这个题目与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出现这些错误与指导教师的工作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的题目上要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把关。

(2)文献综述中出现的问题

文献综述,即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过于局限就会忽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不能充分理解文献的意义,不能准确地掌握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文献阅读量少,信息不充分,特别是缺少对重要文献的评述,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状况了解的不够;②对文献只引用,不评述,缺乏对文献的理解,实际上是对文献的罗列;③文献综述定性描述过多,缺少重要的定量的数据指标。例如2009年有个学生描述其拟研究的某种光致色变材料时,介绍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电导率高”,这里就应该有一个定量的与其它相关材料的电导率的比较,作为其立论的依据;④引用文献的结论时不加标注。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这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此外,在文中相应的引用之处必须加以标注;⑤对文献中(研究内容中)中所涉及的特征量(研究目标)的含义不清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2008年有个学生拟研究的内容是某种有机分子磁体的结构对Tc温度的影响,答辩中发现学生不知道“Tc”这个符号表示的是居里温度,更不知道居里温度的意义,甚至在反铁磁材料的论述中还在讨论Tc温度。这个学生显然不具备研究内容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文献阅读之前,应该补上这些必要的知识。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学生注意,任何一个研究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此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及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另外,学生在文献综述中经常过多地介绍基本概念,占去了大量篇幅,实际上忽略了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

(3)研究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科论文的目的、特点和完成论文的时间要求,学生的研究内容计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研究内容过多、过泛,有些甚至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在本科论文半年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其次是忽略了主次关系,研究计划中对重要的问题没有充分安排,而不重要的问题却安排得很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中出现的问题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科论文应尽量采用已经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当然,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但在本科论文阶段,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有一定的预研工作作为基础。在这部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对已经成熟的方法介绍得过细,占去了过多的篇幅,另外一个是详细描述整个实验(或研究)过程,包括每一步的研究结果,似乎研究结果已经确定,全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开题报告之前为学生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座,以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5)78

[2]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8)103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5

关键词:科研人员 激励机制 构建 策略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属于事业单位的设计研究院都被推向了市场,由此导致了研究院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研究院而言,科研人员是最宝贵的财富,知识经济时代,科研人员已经成为了左右研究院竞争成败的最关键要素,如何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因此成为了研究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激励理论综述

激励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个持久不衰的研究热点,众多学者在激励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将这些激励理论按照以下三种类别进行分别阐述。

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等,这一类别的激励理论是从激发员工工作动机的具体因素来进行阐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要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阐述,人的行为受到需要的支配,当产生某种需要时,人们就会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而当某种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对于人们的行为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不能有效地刺激人们的努力愿望。激励机制的构建应根据不同员工,同一员工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的强度进行灵活调整、改变。ERG理论、双因素理论等都是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由于篇幅,本文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2.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亚当斯公平理论、弗鲁姆期望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等,该类别的激励理论侧重于研究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心理变化过程。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对于自己薪酬福利的相对水平关注程度要甚于绝对水平,如果同样的工作付出、同样的工作绩效而获得的薪酬却不相同,那么薪酬水平低的员工就会产生不满,作为一个经济人,感觉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员工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消极怠工。期望理论则将激励力看成期望与效价之间的函数,效价是指实现目标获得的奖励满足需要的程度,期望值是指实现目标获得奖励的可能性大小,期望与效价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激励力。强化理论认为员工都是趋利避害的,对员工符合组织的行为进行奖励,会激发员工重复这种行为的动力,反之则会减弱员工重复此种行为的动力。

3.综合型激励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吸纳了过程型激励理论以及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内容,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波特与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罗伯特·豪斯综合激励模式等。本文这里仅仅介绍波特与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该理论将努力、绩效、外部环境等各种变量进行了整合,其特点是将激励看成是一个循环的完整过程,从内容看实际上是多种激励理论研究成果的综合。综合型激励理论认为改变了以往的将激励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看成简单的正相关关系的观念,认为要想使激励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仅要考虑激励内容,同时还要考虑激励能够多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努力程度;员工努力能够带来多大的绩效;绩效能够获得多少奖励;奖励能够多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要等一系列的问题。只有使得上述各个流程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通道,才能实现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院科研人员特点

科研人员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类人。研究院科研人员与非科研人员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我实现意识强烈。科研人员一般都有理想,渴望在工作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通过工作平台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知识为公司创造巨大的价值,为自己带来丰厚的收入,那么科研人员的满足感就会非常高,自我实现意识的强烈意味着企业应注意提供给科研人员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

2.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科研人员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味着科研人员能够根据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职责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不喜欢受约束,喜欢创新,成就感强,渴望学习成长,对于企业来讲,没有必要采取硬性管理。

3.看重和谐人际关系。科研人员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科研人员带来心情方面的愉悦,增强其工作效能,提升其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给科研人员带来负面的影响。毕竟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配合有序的必要条件。

4.流动意愿比较突出。科研人员贡献深度脑力,而非简单脑力劳动,从这一方面看科研人员“想法较多”,自尊较强,思想单纯,一旦在企业中的发展受阻或者受到不公等,就会选择辞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科研人员的就业能力较强,这也助长了其流动愿望。

三、科研人员有效激励机制构建策略

针对科研人员的特点,结合相关激励理论的内容,本文认为对于研究院而言,科研人员有效激励机制的构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薪酬激励。薪酬是激励员工的最基础手段,对于科研人员也不例外。薪酬的激励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同时更体现在心理层面。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薪酬的高低意味着企业对于自己价值的一个认可。要想确保科研人员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最关键的是做到薪酬的公平。一是做到薪酬的外部公平。研究院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应不低于市场水平,否则科研人员在与外部薪酬进行比较时,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从而影响到薪酬激励的有效性。二是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对于同样付出,并取得同样业绩的科研人员在薪酬水平方面应一致,否则考虑到人们普遍存在的高估自己的付出、低估自己的收入的心理,自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员工就会产生不满,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工作积极性。

2.注重工作激励。按照奥尔德弗ERG理论的阐述,人们有成长以及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科研人员的身上,即渴望通过工作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且薪酬激励本身具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仅仅依靠薪酬激励不仅仅会给研究院带来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且激励效果也不能持久,而工作激励可以弥补薪酬激励的不足。通过给员工提供具有挑战性、能够体现科研人员能力的工作。要充分尊重科研人员,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化为员工的归属感。归属感一旦形成,将会使科研人员产生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从而激发科研人员的内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研究院在工作设计时,一方面考虑到组织发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到科研人员的特长以及偏好,做到让合适的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提升员工从工作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进而持续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对科研人员而言,这方面应是考虑的重要激励因素。

3.多通道、多阶梯职业发展激励。良好的发展空间对于科研人员至关重要,很多时候科研人员可以忍受短期内降低的薪酬待遇,但是一旦发现其发展空间有限,职业晋升受阻,其就会选择辞职或者因为对发展的无望而自暴自弃。针对科研人员强烈的发展需求愿望,研究院要根据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帮助核心人才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给员工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地激励员工不断前行。研究院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完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的不同岗位类别设置可以工作轮换,也可工作交叉,对科研人员实施双通道或多通道发展,如行政管理类、技术研发类、技术服务类等分别构建职业发展渠道,确保每一种岗位类别上的员工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样就能够保证科研人员都能够在自己所偏好以及擅长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上升。

4.弹性管理激励。考虑到科研人员本身自我控制力较强,同时其所从事的工作不能简单地通过监督、观测来定性测量,因此采用弹性管理的模式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是一个理智的选择。研究院在明确科研人员具体任务以及职责以后,就进行权力下放,定期进行考核,利用科研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来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工作。对于科研人员,不需要规定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事无巨细的工作规范以及流程。科研工作大多属于探索型工作,立足于科研人员的需求以及特点,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围绕核心人才来开展,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多提问题,少下结论,要对话,要争论,但不强制,为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5.企业文化激励。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按照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阐述,企业文化属于激励层面的因素,当具备这类因素时,员工就会产生满意,反之则没有满意。按照人际关系理论的阐述,与员工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是人际关系这一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科研人员处于一个心理的愉悦状态,从而满足其对于良好工作氛围的需求。而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需要借助于企业文化建设这一手段,管理者要重视塑造卓越、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塑造和谐、团结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在具体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综合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着手增加研究院的使命感,“利润”、“效率” “优势”这样的目标很重要,但缺乏唤醒人心灵的能力,研究院要在不拒绝利润的同时,强调目的最大化,以此成为远大志向和行动指南。

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院要适应美丽中国的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科研人员的特点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平.基于工作设计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8(1)

[2]贾建峰.科研人员激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9(1)

[3]王伟.基于心理契约的科研人员激励问题浅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1)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6

颅颈交界区疾病的综合诊治张珏王勇(200)

儿童脊髓髓内肿瘤的特点洪国良钟跃(204)

^1H磁共振波谱技术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李爱军白亮彩张永权张建生(207)

放射治疗诱发颅内肿瘤的探讨龚杰刘伟国(210)

氨基酸载体系统与脑肿瘤PET显像张川杨树源(214)

IL-13R与脑胶质瘤的关系章剑剑郑伟明(217)

脑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王存祖赵鹏尤永平傅震(220)

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相关问题及策略王启弘周良辅(224)

家族性脑动脉瘤研究进展周良学游潮(227)

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与脑创伤李爱林只达石黄慧玲(231)

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研究进展鞠文翠林志雄李德锐(23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研究进展白雪王金环(238)

各类神经递质在可卡因成瘾中的作用王忠杨天明(241)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李学锋王慧君(245)

MAPK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赵秀鹤迟兆富(248)

去甲肾上腺素对皮质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李红梅肖农周江堡(252)

基因干扰及其在神经科学的应用杨天华周东(254)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封菲丁美萍(258)

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吞噬作用的研究进展郭秀明唐荣华(261)

芹菜素对中枢神经作用的研究进展刘婵陈翔(264)

基因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赵翠萍张成(267)

多发性肌炎的研究现状蔡秀英金蕾方琪董万利(271)

X-连锁凋亡蛋白通路调控及在脑缺血中的表达曹立梅毕桂南(273)

书写痉挛研究现状王莉胡兴越(277)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叶小菊胡兴越(280)

Rasmussen’s综合征新进展黎佳思丁素菊(283)

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体内外调控机制杨晶谢祁阳(286)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神经营养和保护因子李锐盛文利(289)

尼莫地平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Bc1-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费娜许丽珍(393)

神经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周琼汤永红赵书鹤陈艳华欧大明(397)

神经肽Y受体在人垂体腺瘤中的基因表达马景鑑陈来照(402)

消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401)

第八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知(401)

北京神经外科学院2007年招生简章(413)

讲座

帕金森病痴呆与路易体痴呆周子懿吕磊蔡定芳(408)

病例报告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陈丽丽曹亦宾(412)

综述

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李志强(综述)石祥恩(审校)张永力(审校)(414)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自然病程与处理张更申(综述)孙国柱(审校)(418)

眶上“锁孔”入路的相关解剖及临床应用王雷波(综述)岳树源(审校)(42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进展朱蔚林(综述)漆松涛(审校)(425)

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促进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王振忠(综述)诸葛启钏(审校)(430)

脑磁图语言区定位技术在癫痫外科的应用价值刁芳明(综述)康维礼(综述)黄勤(审校)(434)

偶极子定位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李连(综述)黄勤(审校)(43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中颅神经的放射耐受性郭毅(综述)范振增(审校)(441)

创伤后脑缺血与脑血管损伤李建(综述)刘绍明(审校)(444)

儿童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井然(综述)尹飞(审校)(446)

5-脂氧合酶与缺血性脑损伤涂献坤(综述)杨卫忠(审校)石松生(审校)(450)

皮质下失语的影像学研究傅永旺(综述)毛永军(审校)刘罡(审校)(454)

偏头痛与精神障碍赵斌(综述)章军建(审校)(456)

重症肌无力的有关遗传基因研究姬文珍(综述)杨丽(审校)(460)

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现状白龙梅(综述)李学忠(综述)刘春风(审校)(463)

LRRK2与帕金森病张婷(综述)曹立(综述)陈生弟(审校)(46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王艳(综述)侯德仁(审校)(471)

丰富环境对神经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陆澄秋(综述)钟乐(审校)颜崇淮(审校)沈晓明(审校)(474)

p38MAPK介导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范丽苑(综述)涂玲(审校)(477)

多巴胺系统与亨廷顿舞蹈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徐华燕(综述)张宝荣(审校)(481)

腓骨肌萎缩症治疗研究进展赵圣杰(综述)赵永波(审校)(484)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与脑损伤神经修复苏秋妮(综述)陈敏(审校)(487)

MSCTA及DSA对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的评价刘恒方杨期东李新华宋喜明董洪林齐尚书张福全(1)

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吕雅丽刘学东王波刘俊华赵钢(5)

中国云南基诺族癫痫流行病学调查任惠俞志鹏常履华甘林芝李燕玲(10)

良性成人家族性肌阵挛癫痫三家系临床特点分析龙莉莉肖波王康李国良曾艺刘卫平(13)

会议

首届全国运动障碍性疾病与癫痫的诊治新进展会议通知(9)

消息HttP://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12)

综述

颅脑肿瘤手术中神经功能区的定位技术田永吉(综述)赵继宗(审校)(17)

纤维束示踪成像导航技术的应用苏少波(综述)张建宁(审校)(20)

磁共振成像在颅脑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朱锡德(综述)费昶(审校)朱涛(审校)(24)

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吴磊(综述)姚鑫(审校)(27)

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进展杨治荣(综述)周凯华(综述)居世明(综述)卢亦成(审校(31)

内窥镜经鼻蝶扩展入路的研究进展黄小平(综述)陈建良(审校)(3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巫嘉陵(综述)安中平(审校)(38)

内皮抑素与肿瘤(综述)夏祥国(审校)(41)

干细胞对脑胶质瘤定向迁移的研究进展毛更生(综述)只达石(审校)(44)

NF—κB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姚轶群(综述)崔承志(综述)徐英辉(审校)罗其中(审校(48)

CD105与脑肿瘤研究进展胡殿峰(综述)杨福兵(审校)(51)

垂体腺瘤卒中并发蝶窦粘膜增厚王明栋(综述)史彦芳(审校)王洪(审校)任祖渊(审校)(55)

Cobb’s综合征的诊断及血管内治疗鲁刚(综述)张晓龙(审校)(57)

中枢神经系统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张丹奎(综述)张建民(审校)(61)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邢岩(综述)崔丽英(审校)(64)

具有听觉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局灶性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夏程(综述)郎森阳(审校)(68)

癫痫儿童的注意功能研究进展董斌(综述)周农(审校)汪凯(审校)(72)

灰质异位症范秉林(综述)周东(审校)(75)

癫痫与PET分子显像丁瑶(综述)丁美萍(审校)(79)

帕金森病核医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胡丹(综述)曹卫(审校)孙圣刚(审校)(83)

帕金森病与内质网应激王虎(综述)蔡定芳(审校)(86)

铜离子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王琳媛(综述)刘献增(审校)(90)

上跳性眼震与下跳性眼震王晔(综述)郭大文(综述)王德生(审校)(93)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7

检索免费,但是需交费方可阅读全文。检索时进入网址点击右上角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页面,在检索输入栏中输入关键词,点击检索即可检出需要的综述论文。EngineeringVillage平台EngineeringVillage平台就是Ei检索平台,是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一员,致力于为工程师、科研以及技术人员提供工程科学数据库的信息和文献检索平台。内容包含了5100多种的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ngineeringVillage具有综述文章的检索功能,进入检索平台后,点击页面上方的快速检索(QuickSearch),进入页面后,在检索框中输入要检索的关键词,点击限定栏下的Alltreatmenttypes,出现下拉式菜单,选择Literaturereview,单击“检索”,检出的结果就是所需的综述类文章。PubMed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是一个关于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方面的摘要和参考文献的免费数据库[5],可检索4600多种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期刊。网站地址为,在检索输入栏中输入检索的关键词,点击检索,页面显示检索结果。在页面的左边有限定选项,在文章类型(ArticleTypes)下点击Review,即可把综述论文从其它的论文中筛选出来。MEDLIN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是权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可检索自1965年以来5500多种医学类期刊发表的论文,覆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医疗保健等许多领域,是检索国际医学文献的首选数据库。有很多出版商获准转换MEDLINE数据库,如:OVID-MEDLINE,EBSCO-MEDLINE和OCLC-MEDLINE等,下面以OVID-MEDLINE为例说明综述文章的检索。在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模式下都可以检出综述类文章。在检索框内输入要检索的关键词,用鼠标点击检索栏下的限制检索(limits)选项,展开后会出现很多限制项,在综述文章(ReviewArticles)前点击选择该选项,限制检索还可以限制检索的主题范围等,检索者可以根据需要缩小检索范围,然后点击检索即可将综述论文检索出来。

在检索出结果页面的左侧有一些限定选项,可以缩小检索的范围,在Methodology项下点击LiteratureReview,页面返回的结果即是要检索的综述文章。国会听证会美国国会听证会通常被科学研究人员所忽视,但是其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国会的调查和监督评述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很多学科领域。当美国国会希望获得任何情况的当前状态最佳信息时,通常召集最好的专家听证来获取。听证会要将听证问题的所有观点都公布出来,至关重要的是国会有传唤的权力,这是一项其它研究者完全不具有的调查工具。听证会的最佳索引为CIS国会索引,以实体书形式出版,也可通过网站开户检索。国会听证会数据库为LexisNexis开发,现在已经被ProQuest收购,分为三个子库,索引回溯到1824年,数据库LEGISCHDCA为1824-1979年,LEGISCHDCB为1980-2003年,LEGISCHDCC为2004年至今,检索时直接输入主题词即可。国会研究报告美国每年花费上亿美元资助国会研究服务处,要求向国会人员提供与当前政治事件有关的各种论题报告。但是这些报告对于一般的公众来说很难获得,并且不对外公开,直到国会的会员了报告之后才公开。很多图书馆和非营利机构想尽各类办法尽可能多地收集已经公布的报告,现在还没有办法获得全部的国会研究报告。

已经公布的国会研究报告可以通过OpenCRS检索和下载,网址为,亦可通过美国国务院外文出版中心的网站查询下载,还可通过北德克萨斯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检索下载。ProQuest平台数据库ProQuest平台数据库为剑桥科学文摘(CSA)和ProQuest信息和学习公司在2007年合并组成,包含多个数据库,如:学术研究期刊数据库、心理学全文期刊数据库、教育学全文期刊数据库等。利用ProQuest平台检索综述论文时,进入数据库后默认的是基本检索页面,点击“高级检索”,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检索选项的来源类型有多个选项,这里选“学术期刊”,文档类型选“文献评论”,点击“检索”检出的文章就是综述类文章了。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作者在撰写博士或硕士论文时,一般会在论文的前面章节对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并给出研究背景。ProQuest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涵盖了理工和人文及社会科学各领域,是国际上最大的博士和硕士论文资料库。检索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比较简单,分为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只要把关键词和短语输入检索框,单击“检索”即可。1996年以后出版的论文可以在线阅读、打印和保存论文的前面24页。

本文介绍了检索高水平综述性论文的10种方法,虽然通过这些方法都可以检索综述文章,但是各种数据库不尽相同。科学网数据库是综合性的数据库,用此数据库检索最好。其次可以采用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都可以检索所有的学科领域。年刊系列虽然也是综合性的数据库,但限制较大,它只针对年刊检索。其它数据库,只能检索特定的学科领域,如工程检索平台只能检索工程类综述论文,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医学类综述论文。另外,文中介绍的免费数据库检索,也是检索综述论文的一个好方法。

作者:杨晓蓉 单位:湛江师范学院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8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课外科研实践;七年制;综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R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68-03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之一: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由该国的教育实力来决定,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发展国家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的。医学院校是培养创新性综合型医学人才的摇篮与基地,通过特定的课外科研活动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学习新知识,是综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

我国传统的医科大学基础教育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书本为中心,与科研实践活动完全分隔开,重视及强调课本知识,忽略对七年制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七年制医学生基础好、起点高、学习能力强,学生在前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具有进一步掌握本领域新技术和新进展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引与帮助下,可以涉猎更广更深层次的前沿理论与技术[3]。通过此文和同行分享本学系在引导七年制医学生参与神经生物学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方面的一些方法与体会。

1全面推行导师负责制

牛津大学早在19世纪就实行了导师制,导师既要指导学生们的学习,也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师生关系密切[4]。近几年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导师制的教学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指引学生高效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拓宽其视野,提高其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探索型或创新型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导师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①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研究方向,进而选择在此研究范围内从业的指导老师作为导师,在确保顺利完成其现有学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导师团队的科研工作中;②导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条件,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科研工作的爱好和期待程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与科研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其科研思路,使他们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科研实践活动去中并加以拓展。经过三年的尝试,该教育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巩固并拓宽课本知识,同时为导师提供更多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渠道。最终通过师生的双向选择(每位导师可以与3~5位学生建立导师制关系),确认指导关系,可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始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1.1查阅并阅读文献,撰写综述

学生与导师在经过多次详细讨论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并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导师对检索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分类后,按照理论上由浅至深的顺序,或按照技术上由旧至新的顺序,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文献,做读书笔记,同时鼓励他们在组会中去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在上述过程中,导师要做到及时与学生交流和讨论。接下来导师拟定题目,由学生来撰写文献综述,此过程中需要导师和学生反复讨论、修改及补充。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不但能充分掌握本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最新动态,还培养了深入浅出的科研写作思维和科研语言表达能力。

1.2设计并开展实验研究

学生依据各自的课题研究方向和阅读文献的结果,并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具体的科研工作计划和实验方案,再与导师反复多次讨论、修正后进一步实施。在具体实施实验研究之前,通常由导师手把手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基本功培训,如如何配置各种缓冲液,如何灌流、取材,切片,染色。以借助人工神经导管修复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为例,首先学习制作实验动物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导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等。第二步如何将神经外膜与人工神经导管缝合在一起,导师需要向学生阐述上述操作的目的和原理,学生见习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和导师交流实验进展情况如遇到的困难、实验失败的原因和预实验结果。导师也要及时讲评学生科研训练中的进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课题进展汇报,以此锻炼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

1.3处理数据,撰写论文

实验数据是论文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将庞大无章的原始数据,表现成为一目了然地且极具表现力的图表结果。前期医学生已经学习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在具体科研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将统计学课本知识应用于科研实践中去,即应用相应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软件对原始实验数据进行建立数据库及处理分析,最终的结果要与导师进行讨论与校对。撰写及是检验学生整个科研活动非常关键的一环,在科研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导师都需注意进行讲解与引导,例如在每周组会上学生讲解文献时,文献中的前言部分除了综述该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外,还提出了“为什么”开展本研究这一科学问题。那么学生在撰写科研论文时该如何巧妙地引出自己的科研问题呢?需要师生之间在组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及论文的其他内容反复讨论,直至学生逐渐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要求。

2神经生物学课外科研实践的收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导师而言都是获益匪浅的双赢的过程[5]。对导师而言,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借助科研实践这样一个平台,吸引优秀的医学生加入课题组中深造,他们朝气蓬勃且思想活跃,可为科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为学科的发展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同时,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影响学生。试想:一个老师说话、讲课或做科研工作时毫无激情,又怎能调动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激情。老师一定要做到自律且优秀,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逐渐影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授业”的过程,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即“要给学生一碗水,师傅肚子里要有一缸水”才行,并能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做到这一点,要求老师具有强烈的职业追求,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解惑”,学生提出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对于基础知识或实验技巧方面的困惑,老师应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并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的同时,及时给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对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虽然帮助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但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并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帮助的时候要留有空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整个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科研实践过程,也是老师提升自己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①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解决各种层面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的最直接活动[6],学生亲历科研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7]。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学生初步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综述撰写、科学研究的选题和实验设计、常用实验室仪器和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等。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推理或与导师讨论后,可能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发现。整个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其聪明才智,发挥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兴趣是行动的原动力[8],在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会遇到枯燥的重复工作,也有可能遇到充满挑战的难题,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直接从导师那里得到答案或帮助;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科学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也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综合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极具挑战性,只有好奇心是不够的,实验中通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恒心、耐心及毅力,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各种实验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是科研必需的基本素质[9],任何一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必须依赖诸多人的智慧和力量,学生之间在科研实践过程中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共同面对困难、承担风险、分享成绩,从而逐步形成乐于助人且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是件好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实践的动机不够单纯,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胆怯情绪。这必将导致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总是考虑能否发表文章以及文章的数量,亦或这些文章对将来的毕业分配或进一步深造是否帮助等等。也有一部分学生起初对科学研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憧憬,但是经过几次失败的探索之后便打起了退堂鼓。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导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仅仅有喜悦和成功、还充满了坎坷和苦难,任何一个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之后完成的。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所有的弄虚作假、急功近利都会导致严重的错误和失败,只有真心热爱且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和越走越广。经验证明,积极开展导师负责制的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仍需不断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良性发展。

经过导师负责制的课外科研实践活动,神经生物学系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校内及北京市属高校间的各类比赛如学术论文、实验设计和科技发明制作中脱颖而出,纷纷获奖,这其中凝集了老师们的辛勤指导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同学们的热情探索与求知。

[参考文献]

[1]杨萍,熊鹰,阮怀珍,等.神经生物学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87-789.

[2]周晓红,陈晓光,彭鸿娟,等.以课外科研工作为基础拓展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空间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235-236.

[3]杨朝阳,李晓光.神经生物学教学模式及改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22-124.

[4]程琼,陈罡,沈爱国,等.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与课程建设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02-605.

[5]邢俊玲,段建红,胡三觉.从神经生物学教学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23-224.

[6]刘浩,庞丹.杜威的科学技术“探究”思想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18-22.

[7]尹艳玲,韩松,李俊发,等.医学神经生物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681-682.

[8]王长秀.浅谈学习兴趣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7):125-126.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9

关键词: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医学本科生;协作能力;培养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必修课。课程包括项目立项、开题报告撰写、预实验、正式实验、结项报告撰写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其中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设立,弥补了当前医学课程体系结构上的科研能力培养缺陷,改变了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1]。这为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科研写作整体布局

1.1立意清晰

项目确立具体方向后,便可进行谋篇布局,所写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项目立项进行,可以开篇明提项目立意,也可在文末进行必要的总结。立意清晰既包括整篇内容的立意清晰,也包括每一段落有明确清晰的观点,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围绕着观点进行阐释,从而能更突出主题。学术论文的写作不需要让他人猜你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应该明确提出观点。只有纲举目张,才能使写作比较容易。对标题的命名,应反映实验的内容,标题应高度总结,而且能够具体说明项目的特色,实现概括与特色的统一。

1.2格式具体规范

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模板,规范学术论文的格式,使学生按照已有的模板要求进行论文撰写,在形式上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字体大小、段落格式、图表的规范,以及参考文献格式等。模板内容规定得越具体,学生写作就越规范。因此,制作较为规范的模板对本科生的论文写作尤为重要。1.3段落写作合理对所有的内容进行大纲布局,有合理的观点阐述,每段内容或采取总分格式,或采用分总格式,明确提出具体观点。参考文献的组织应具有逻辑关系,既可有时间先后的推理关系,也可有根据理论进行的逻辑推演。段落的字数要求,每段以300~500字为宜,如果论述内容较多,尽量不出现1000字以上的大段,且以句号贯穿始终,要划分好具体的写作义群。

2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每篇文章一旦确立项目方向后,就可对关键词进行梳理,通过关键词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文献检索的范围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学会对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源的检索,专业书籍更为系统地展现文献资料。数据库资源相对而言,对某一具体方面论述较多,因此应把图书馆书籍资源与文献数据库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文献检索,以使文献资源系专业。进行参考文献检索时,可对关键词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关键词前面的范围包括主题、提名、关键词、摘要,以及全文等,范围选择的不同,搜索的文献数量则不同,只有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搜到需要的目标文献。同时应学会关键词的转换,如将心肌梗死转换为缺血性心脏病。学生也可自己进行检索式的编写,练习编写检索式的方法,对提高检索效率有很大帮助。

3重点内容的写作要求

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文件能力培养时,可下载优秀的科研论文或优秀的硕博论文,供其模仿。开题报告所涉及的立题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预期结果、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主要创新点、进度安排、成员及分工等内容,除立项依据外,其他内容学生均可较容易地模仿研究生论文。结项报告部分与开题报告内容相类似,唯有结果和讨论部分学生很难模仿。因此,对开题报告中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结项报告中的结果和讨论进行重点说明。

3.1开题报告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

立项依据应写项目设立时的意义。如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的意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数据进行支撑,引用最新的临床调查结果。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应提出明确观点,对疾病可简略写一下大概情况。也可进行中西医药学治疗的写作,先列西医药治疗的一些弊端,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然后引出课题的实际意义,为项目立项奠定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是写作的难点,如何规划所写内容,将文献中的观点有机地进行整合,为立项提供必要支撑十分重要。所写内容要以自己表达的主要观点为支撑,而不是以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作为支撑,这也是目前本科生论文写作上存在的很大问题。篇幅的长短和要表达的观点应该一致,如果是核心内容,所占篇幅就该相应地大。对研究思路的描述,首先应对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然后提出研究目标,概述所研究的内容。对研究的具体项目,说明其在研究中的意义,切不可将实验项目写得非常具体,只简明扼要地说出其意义即可。对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而言,研究目标要精炼,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是研究方法的概述化,是对研究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学生开始写作时往往分不清什么是研究目标,什么是研究内容,因此写作前需要做详细的说明。

3.2结项报告的结果和讨论

结项报告前面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图和实验方法均与立项依据相似,当然也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结果进行调整。结项报告的撰写应注意对结果的描述和讨论部分,实验结果先以文字进行描述,然后以图表形式展现,一般情况下先表后图。表题在表的上方居中,图题在图的下方。图和表都要严格按照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对结果的描述,切忌出现结论性语句,结果主要描述实验的客观事实,不应出现相应的观点。观点在讨论中体现。讨论部分既可以是理论探讨,也可以是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可结合文献支撑其观点,有实验结果的结论和文献结果,可以进行对比,一致的地方可进一步推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不一致,要写明原因,分析是实验方法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讨论中可适当论述实验项目的弊端,也可展望下一步如何开展。由于对结项报告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期成绩考核(占课程成绩的30%),故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3]。《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内容的谋篇布局,从格式到内容的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搜索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学生未来的科研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于双成,吴运涛,李玉玲.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9-20.

[2]李新民,杨丽萍,李晓冰,等.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29-30.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篇10

关键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提出,是伴随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提出,高等教育界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观念革新和思想自觉。推进这一思想方法上高度创新的改革实践,需要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与储备。

一、系统与综合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出特征

作为一项付诸实践的现实活动,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有机过程。因为改革涉及改革的主体、客体,涉及改革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管理学的角度说,改革就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主体以一定的思想和行为针对客体施加作用以求改变的过程。改革的主体、客体不同,改革的环境条件不同,都会对改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改革主体选择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也可以表现在改革的最终结果上。因此,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方法,这是理解与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就会顺其自然地理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综合性特征。

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词之一,“综合”的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综合的意义,首先表现在改革的客体方面,就是改革针对的工作对象涉及方方面面,而不是以往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更不是某一个单纯的问题。综合的意义,也表现在改革的主体方面,就是组织实施这项改革工程的主体,在指导思想与方法论上特别强调系统推进,整体统筹,正如教育部文件《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所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涉及多种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靠原来的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难以奏效……推进‘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必须采取综合改革的办法,统筹兼顾,上下结合,部门协调……”,以及文件强调的“要用系统思维、全局意识和全球视野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观点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办法推进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综合”的意义,在理论上的解读涉及方方面面,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从实践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当中,最为突出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出在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评价与教育发展的关系这两组关系方面。其中第一组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的“管”方和“办”方的关系。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外部管理体制来看,政府对学校的外部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解决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存在的许多问题,不能不考虑政府的影响因素。因此,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综合考量学校和政府两个方面的因素以及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述问题所在的第二组关系,即教育评价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突出表现为教学考评的导向、标准、方式方法等对于教师教学工作和学校教学建设尤其是教学内涵建设的作用与影响,表现为科研考评的导向、标准、方式方法等对于教师科研和高校科研事业的作用与影响,以及高校其他工作考评的导向、标准、方式方法等对于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作用与影响等这几大方面,这几方面的共同特点是不同的考评导向、标准与制度以及随之带来的人事分配制度,均深深左右与影响着高校各种队伍与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向与特点。因此,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综合分析教育评价与教育事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因素以及这两个因素之g的相互关系,高度重视教育评价在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牵引作用,从而统筹推进高等教育领域各部门之间和学校内部各单位之间的改革协同。

二、综合改革中政府的定位与责任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政府对于高等学校的外部管理对于高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综合改革中,各级政府不仅要指导好高等学校的改革实践,而且要率先做好自身的相关改革。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政府在综合改革中的基本责任,应该是如何以总理所说的“刮骨疗毒”的精神与勇气,割除制约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高等教育生产力,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为此,政府应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改革:

一是政府管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职能改革。职能改革与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基础。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当中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外部管理的改革,没有相应的政府职能改革与转变,那么围绕解放高等教育生产力和高等学校办学活力的其他的改革举措难以落到实处。

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改革的核心,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和大众化教育阶段,按照政事分开、管办评分离和解放高等教育生产力、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的要求,对于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进一步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与法律限定,努力追求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高等教育外部管理生态。

二是简政放权。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现状,总体而言,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管理职能与权限,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诸如“管不好”“管不了”和“不该管”的事项还是很多,所以,简政放权是政府改革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高等教育外部管理生态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是在此方面的一个有效抓手,但仅仅推行权力清单不够,个别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拥有的管理事项,看起来并不是多大的权力事项,却会帮助个别部门和个人带来不当的利益受益,所以,推动各级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当中的简政放权,可以首先以涉及人财物管理事项的相关部门为突破口,理清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权力清单,肃清其他可能带来不当收益的管理事项。

三是切实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变。要以管理向治理的思想革新为指导,推动政府高等教育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核心是要推动实现依法行政、科学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特别是在涉及学校广大师生利益的事项,要切实做到如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文件)所说的“政府不得法外设定管理教育的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学校、教师、学生等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科学行政,核心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办学规律。这样的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并不易。要做到科学行政,关键在于做法和程序。没有足够科学民主的程序和方法保障,科学行政难以真正实现。在此方面,科学和民主是紧密相关的。为此,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更加注重民意,就是保障科学行政的有效手段,正如上述教育部教政法(2015)5号文件所说“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教育决策法定程序”。

三、重塑大学――大学的改革责任

1.高校进入“脱胎换骨”的新时期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高等教育界自上而下达成的一个初步共识。描述这一历史性变化的用语很多,诸如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由外延式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由增量改革为主转向存量改革为主等等。深入分析以上用语,其实质主要还是一种量化或者外延式、形式化的描述,比如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描述就最为典型。但是深入高等学校调研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的内在变化,似乎以上的描述还不足够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在新时期的深刻变化。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内在变化,需要集中分析高等学校出现的普遍性现象和问题,最为突出的如:(1)教学建设“软”。学校普遍存在“科研硬、教学软”现象。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和使命感、责任感有下降之忧,教风出现问题。新生代学生思想多元,但缺乏个体成长的自觉和对未来的思考,缺乏素质品行养成的自觉,缺乏社会关怀和个人担当;学生学业基础受基础教育应试化负面影响明显,对于学习教育的认识功利而片面,教育落后地区和一些二流学校学生底子差,学风不给力。(2)科研事业“浮”。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功利化、形式化,科研成果存在多而无用的现象。科研数量很高,但引用率低,转化率更低。(3)文化有“缺失”之忧。大学的神圣不再,本应作为社会良心之“压舱石”与社会道德之“伊甸园”的地位、形象与作用难以看到。张载先生在1000多年前就喊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些大学教师连自己的身心都“安”不住,还何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抽象归纳以上现象与问题,可以说,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最深刻问题与最严峻挑战,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学有去大学、非大学之忧患!比如,教学是大学之根之本,教学的软化就是大学本色的软化、淡化。文化是大学之精气神,缺失文化的大学就是迷失方向与灵魂的非大学。因此,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的历史性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延式、数量化的变化,也不仅仅是如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的描述给人的感觉那样似乎只是一种发展进步的变化,许多内在的深刻的复杂的变化更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那些背离高等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的变化(哪怕是一点点的变化)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与研究。重视这些变化,就需要我们通过改革,消除消极因素,恢复元气本色,从而将消极的变化转化为积极的重塑和脱胎换骨的良性变化。

2.应树立重塑大学的改革发展目标

大学的生命力必须以大学的本色为基础。面对大学非大学、大学去大学的严峻形势,大学内部的一切改革与发展大计首先要以重塑大学为基础,无论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均应如此。而且,换个角度来说,上述两项事业,恰恰提供了重塑大学的有利契机。实际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重塑大学三者之间,本身存在理论上的密切联系,统筹研究三项事业正是前文所述“综合”思想方法的另外的表现。通过综合改革,去除制约影响大学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就为恢复和重塑大学本色与灵魂,建构新的大学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本身就是一项革故鼎新的改革而且是综合改革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鼎立起来的大学也应是脱胎换骨、涅粲再生的大学,是更为本色、更具活力的现代大学。

现代大学制度,是出现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但这个概念的实践,更多是管理学意义上的。也就是说,现代大学制度,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创新,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管理创新。而这种教育管理创新的核心理念,正借鉴和遵循了管理向治理转变的人类管理思想创新。因此,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要把握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的思想创新。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核心是要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构新的管理重心下移、管理中心多元、办学治校分权协商的更为科学民主的内部治理结构。为此,首先要理清内部管理职能和治理结构并进行科学民主的分工,特别是要理委领导的“领导”之范围,校长治校的“治校”之范围,教授治学的“治学”范围以及教职员工民主管理的管理范围,关键是要科学配置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其次,在理清内部治理职能结构的基础上,建章立制,形成新的内部治理体制机制。其核心是切实抓好诸如大学章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理事会制度、财经委员会制度、学生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科学民主的内部治理体系,特别是要形成有利于发挥校内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发挥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作用的w制机制。

3.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牛鼻子推动高校内涵建设

客观分析我国高校建设与发展出现的问题,应该说,更为严峻的问题大多集中于内涵建设方面,前文所述的教学“软”、科研“浮”和文化缺失等问题便是其突出表现。深入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应该说,教育评价与考核奖惩导向的问题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教学“软”,是因为教学的权重在教师工作的考评体系中被软化、弱化,教学劳动的考评被主要简化为教学课时量的核算。科研“浮”,是因为科研考评的权重在教师工作考评体系中被无端扩大,而权重提升的科研考评被主要简化为论文数量的核算。大学文化与灵魂的缺失,是因为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在社会文化物欲化、个人化的潮流中被冲击,教学科研的宗旨与灵魂被教育评价的错误导向所伤害。所以,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必须解决教育评价问题。如果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和牛鼻子,那么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诸方面的学校内涵建设将从正确的立足点开始走上正确的道路。

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但一系列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前提是,首先要巩固本科教学地位,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不牢,教学改革的其他努力均将成为无本之木。巩固本科教学地位,最关键的举措,是要用正确有力的教育评价路线和教学考核导向与标准,来引导学校、引导院系、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教师自觉地以教学为中心,心向教学,奉献教学。在此方面,核心是要做好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和高校内部二级院系教学工作考评的制度改革。特别是对于教师的考评改革,要坚决摒弃将教学考评软化和简化为教学课时量核算的粗劣方式,高度重视教书育人过程当中的软实力因素,确保教师不能简单量化而有效付出的育人之努力得到全面而可比较的反映。对于二级院系的教学工作考评,改革的思路也基本一样,核心是要重视那些难以量化但不可忽的工作内容与绩效。在有效巩固和强化本科教学地位的基础上,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自然得到基层院系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与自觉参与。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既要借鉴世界发达地区和国家经验,更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尤其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影响,结合新生代学子的深刻变化和教育特点,以服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指引,重视强化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人格塑造与价值培育。

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必须深化高校科研改革。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高校科研改革也须将科研考核标准与导向的改革置于首要地位。要坚持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大力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的精神,坚持高校科学研究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考评体系与考评机制的改革当中,摒弃简单的外延式的量化考评做法,回归科学评价的本位,尊重科学研究的周期性,重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成效考评,建立健全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扭转科研考评导向的基础上,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关键还是要将高校科研力量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大力推进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级各类“2011计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