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4 14:51:13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游戏教学;材料摆放

对于幼儿来讲,探索世界是他们的本能。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探索,是重要的途径。根据周围的环境以及游戏材料设施开展幼儿教育,对于幼儿园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当下很多幼儿园都是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与教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游戏教学需要使用很多的游戏材料,对于游戏材料的摆放具有很多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一、兼顾安全与美观

幼儿园的景观设计非常重要,基本都会采用栩栩如生的绘画来进行装饰,同时在进行游戏材料的投放期间需要与幼儿园的美观相协调,同时游戏装置上尽量选择一些无毒无害的物品,作为游戏的工具,幼儿园中明令禁止出现带有浓重塑料气味或是刺激性气味的工具作为游戏材料,所有需要使用的游戏材料都需要经过消毒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讲,需要防止出现意外,例如年纪比较小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期间将小型的材料放在口中或是塞入鼻中,造成伤害。同时,在进行游戏材料准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美观相结合,若是游戏材料比较呆板,对幼儿是不会产生任何吸引力的,需要在重视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在美观上进行改善,这样才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学习中。很多幼儿园的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礼品的包装或是美术用纸进行制作,这些材料在色彩上比较艳丽,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同时在进行包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定要进行协调合理的搭配,可以带动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教师在一旁进行监督与指导,@样不仅能够保证游戏材料的安全,同时还能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兼顾种类与兴趣

游戏材料的摆放上还需要重视在种类上的添加,不同的游戏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因此幼儿园需要游戏材料非常丰富。在不断增加种类或是形式的基础上还需要兼顾幼儿的学习或是活动兴趣。若是幼儿园具有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幼儿就会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在游戏上的信心,游戏的思维也会得到拓展。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游戏材料种类的选择,不仅购置一些已经成型的或是成品的材料,还需要购置一些半成品或是需要幼儿动手才能进行使用的材料,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多游戏中需要的材料,社会是最大的游戏场所,很多纯天然的或是自然的都能作为游戏的材料。例如,很多幼儿园都会有不同的树木,其中包含银杏树、榆树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因地制宜地进行游戏。“老师今天要带领你们做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虽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在操作上还需要花费一些心思。我们旁边是什么树,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幼儿一致回答:“银杏。”“那么,老师今天就用银杏叶为你们做一个美人鱼好不好?”幼儿对于动手游戏从来不会拒绝的,于是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美人鱼的构造。其实这种游戏的工具并没有多么昂贵,但是幼儿都比较喜欢银杏树,因此会对银杏树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加上教师的动手操作,幼儿更会跃跃欲试。

三、兼顾操作与启发

幼儿园中的游戏教育,不仅重视对游戏具体的操作,还需要重视对学生思想上进行启发,不管是游戏材料还是游戏的教学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对幼儿的教育,希望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到各种道理与常识。幼儿园教育在进行各种游戏材料的放置期间不能直接进行投放,需要根据游戏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具体操作进行。例如,在进行搭积木的游戏中,教师会告诉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积木底部的搭建,只有积木底部搭建结实,才能保证积木能够屹立不倒。同时,肯定会有很多的幼儿问教师“为什么”。教师需要耐心作答,不管是做事情还是学习上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为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再如“狼来了”的游戏,这个故事幼儿都能讲出来,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服装与材料进行表演,主要的目的在于利用“狼来了”的游戏启发学生不要说谎,通过游戏的形式,幼儿的印象会更深,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幼儿教育是幼儿接触学习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在幼儿学习期间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教育是现在游戏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实现游戏教育就需要材料的使用,材料质量对幼儿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进行优化才能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提升。

参考文献: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游戏活动

幼儿的年龄段较小,相对于枯燥单调的文化课学习他们更喜欢无拘无束的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熟悉周围的环境,并能够积极的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互动,通过自身的摸索来获取经验。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幼儿创设符合幼儿实际情况的区域游戏活动环境,让幼儿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游戏活动环境中进行游戏、学习、和生活。

1当前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的思想和形式日新月异。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和形式更是瞬息万变,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广泛的运用于现在的幼儿园教学之中。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由于活动材料的投放问题,导致区域活动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区域活动区的设置过于现代化,脱离了幼儿的学习生活实际,达不到对幼儿智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目标做了一个明确的规定,扼杀了幼儿通过亲身锻炼产生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如在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能够高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往往为幼儿制定具体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教师制定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进行游戏和学习。这样的区域活动幼儿失去了自主的选择权,长期以往导致幼儿丧失了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的投放过于单一,幼儿在活动时缺乏对活动的兴趣,致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

2区域游戏创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2.1安全性:安全是幼儿园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幼儿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安全的游戏环境中幼儿才能够自由的进行游戏和活动,才能够获得全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具体来数安全性包含着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两个层面,心理安全主要表现为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活动其他幼儿的认可,并尊重有的的个性和意愿,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和探究;生理安全则是区域游戏活动场所是否没有安全隐患,游戏材料是否安全可靠,各种设备的安全消毒等。

2.2可参与性:区域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活动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开展。每个幼儿的年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幼儿对游戏环境和操作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幼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观察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根据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及时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为幼儿投放符合幼儿实际学习情况的活动材料,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

2.3新奇性:由于幼儿的年龄段问题,很多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会对材料产生较大的损耗。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一问题,及时的更新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保持材料的新奇性,使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保持高涨的学习探究欲望。但是在材料投放更新中由于受到幼儿园资金的影响很难保持材料的及时更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幼儿将家庭中的旧纸板、毛线球、线圈、塑料瓶等带入到区域活动中来,通过这种材料收集方法不仅能够保持区域活动材料的丰富性,还能够帮助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3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幼儿的年龄段低,他们的自制能力差,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分歧或者是半途而废。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要加强对幼儿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合理的引导是区域活动能够高效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如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鹏鹏在和小伙伴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大家轮流做老鹰,但是鹏鹏想一直担任老鹰,幼儿们因为这个事情开始争吵起来,游戏活动陷入了停滞,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于区域游戏活动之中,严重的制约着高效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针对幼儿出现的这种情况笔者积极的进行疏导,让幼儿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可。同时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仔细的观察和引导,并在适当的时候参与到幼儿的区域活动游戏中来,在发现幼儿产生了分歧和矛盾后及时的进行解决。确保区域活动能够高效的运转。

4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

在区域游戏活动之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教师与幼儿相互对话和相互努力实现的。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自己独立的进行思考学习,还能够在充满着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和其他同伴相互学习、相互模仿,通过自身的摸一摸、看一看逐步的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同一区域游戏活动自主幼儿一般都有着相同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都在有意无意的观察着其他幼儿的言行,积极的融入到其它幼儿之中,使幼儿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使幼儿更加适应于社会性的发展。

5创设特色的评价机制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评价能够让幼儿看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让幼儿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良好的反应,增强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区域活动中,很多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往往只会班级中表现就较为突出的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赞扬。教师这种偏颇的评价方法很容易使幼儿产生两个极端,得到教师赞扬的幼儿会产生娇纵心理,而长期得不到教师评价的幼儿会产生消极心理,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赞扬,同时也要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都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总之,在幼儿园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能够使幼儿在不断的游戏中提升自身的动脑动手能力。因此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积极的采用区域游戏活动教学的方法,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J].刘莉丹.学周刊.2015(18)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3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活动区;游戏意义;指导策略

游戏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是一种极富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对幼儿有十分强烈的吸引力。笔者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工作者,对活动区游戏教学进行了诸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中得出了很多有益的教学心得和感悟,现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幼儿园大班活动区游戏的几点感悟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下面,笔者首先对游戏在幼儿活动区的重要意义进行简单阐述,然后提出具体的指导策略,以与各位同仁分享、讨论。

一、游戏在幼儿活动区的重要意义

幼儿活动区的活动是以操作、摆弄为主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在活动区开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规律,幼儿可以有效地积极参与其中。在游戏时,幼儿在各个领域,如语言、动作、认知等不会出现孤立的情况,而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由于游戏是自由的、自主的,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等进行活动,这样在游戏中,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便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们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的幼儿个体进行具有差异性的指导。另外,由于游戏是幼儿必须实际操作的,这就给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与亲身体验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都是最真的表现,出现的问题也都是实际存在的真问题。这样,教师便可以做到从实际出发,使幼儿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再次,幼儿具有积极主动、好奇探究的学习品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肯定和支持,能够增强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也有较大的促进意义。

二、幼儿园大班活动区游戏的具体指导策略

1.注意对活动区游戏材料的投放,做到投放丰富而适宜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物质保障,但是,对活动区游戏材料进行投放,并不是随意性的,如果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性格特点,那么就无法体现游戏的作用和价值。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对活动区的游戏材料进行投放时,必须做到丰富而适宜,让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需要和兴趣,选择玩什么,进而与同伴积极地互动,而且,只有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幼儿才会乐于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变得主动、积极。

比如,与小班、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一定发展,如表现欲望和求知欲望强烈,自立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逐步增强,情感逐渐趋于稳定等等。这时,我们在进行游戏材料的投放时就应做到以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为依据,为了教会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协商,我们可以在表现性活动区为幼儿提供可供角色扮演的游戏材料,如餐具、家具、用品、头饰等,之后让幼儿借助这些道具,玩角色表演的游戏,如将游戏命名为“小熊请客”,首先,由我们引出话题,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别人家做客或者接待过客人吗?如果有,你分别是如何做客和接待客人的?”待幼儿讲述完自己的知识经验后,要求幼儿分组扮演角色,这样,便可锻炼大班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教会幼儿做客、待客的礼仪。当然,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活动区材料的丰富性,还要做到材料的适宜性,否则材料就会失去操作的价值。比如,在科学区,我们不用投放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材料,而是分阶段投放,每一个阶段只围绕一到两个主题内容投放,并且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2.发现幼儿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年龄尚小、认知能力差的幼儿受兴趣的引导更多,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区的游戏活动时,应当做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比如,在探索性活动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幼儿玩不同的游戏,小男孩平时喜欢看科幻动画片,如奥特曼、变形金刚,我们可给他们提供一些中小型的拼插积塑,让他们通过运用连接、组合、排列等技能,对建构材料进行构造,最后拼成变形金刚的模型,如此既能满足男孩的兴趣需求,也对他们的小手肌肉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进行了锻炼。小女孩内心柔软、喜静,喜欢玩娃娃类的游戏,这时,我们就可在表演区组织小女孩玩角色游戏,如小熊病了、我是小小售货员、今天我是小老师等等,这些游戏能够吸引小女孩积极投入,同时,也能帮助幼儿正确认清各种社会职责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而养成各种良好的品德行为。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而大部分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区的游戏活动时,都忽略了幼儿之间的差异,采取平等对待的方式容易造成无法满足部分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的不良后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鉴于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在组织活动区的游戏活动时,应该做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游戏符合每位幼儿的需求,从而引导每一位幼儿都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比如,在益智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安排他们玩不同难度的益智游戏,对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的幼儿,可以安排给他们一些难度较大的益智类游戏,以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和智力潜能;而对于各方面能力较低的幼儿,则安排一些难度较低的益智游戏,使其能够满足这些幼儿的学习需求即可。这样,依据不同层次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区游戏,可以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也有利于引导每一位幼儿都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所具有的重要性,并且做到在活动区中积极对游戏进行实践,同时,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为教学指导,积极探索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的游戏指导策略,使其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和作用,让幼儿可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各类活动区的游戏活动,进而实现幼儿均衡而又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宇彤.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5).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4

1.基于区域游戏在幼儿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区域游戏”有别于传统的直接教学、分科教学模式的幼儿教育新思想、新方法开始在我国幼教界广泛传播。区域游戏具有“游戏性、教育性、主体性、灵活性、整合性、开放性”等本质特征,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区域活动材料的个别化教育价值,思考区域活动中环境的教育价值,思考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新型角色,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导师”引导下的,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

区域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地模仿成人劳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是教师为幼儿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区域活动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决策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观察了解幼儿最近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设计出更适宜幼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赣榆县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偏颇

连云港市赣榆县是苏北经济比较落后的小城镇,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家长仍沉溺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中,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上特长班或兴趣班”,家长关注幼儿认知的学习、技能技巧的训练,家长以“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个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家长不支持、不参与区域游戏。教师的决策常常受到家长的影响,教师常常以课程取代游戏,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

3.赣榆县农村幼儿教师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能力亟待提高

(1)一味模仿苏中、苏南一些城市幼儿园的做法,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2)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创设的区域游戏环境不能与幼儿的经验有效互动。

(3)忽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充足的室外环境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有效利用,无法解决幼儿人数多、室内空间狭小的困难,造成幼儿与环境的低效互动,区域游戏活动无法深入。

4.赣榆县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严重不足

刘占兰指出“幼儿班级质量的突出问题”有“各种游戏材料拥有情况不均衡,重要游戏材料存在缺失现象;角色游戏活动材料的拥有和使用严重缺失。”

由于赣榆县许多农村幼儿园的办园经费紧张,区域游戏中的许多设施和游戏材料几乎全靠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废旧材料的收集需要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帮助,可是由于家长对区域游戏的不认可,常常对废旧材料的收集怨声载道。

综上所述,在赣榆县的许多农村幼儿园内设置的游戏区,呈现出“孩子没有时间玩,没有机会玩,不会玩,不愿玩”的现象,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变成了一种摆设。

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综述,如何在赣榆县幼儿园的区域游戏环境中,实现幼儿与游戏材料、幼儿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游戏有效互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因此确立了《苏北农村幼儿园“互动式”区域游戏环境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

区域游戏环境:是指影响幼儿区域游戏的所有外界事物。幼儿区域游戏环境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本课题研究的是:影响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物质环境包括游戏材料、游戏玩具和游戏场地,社会环境包括影响幼儿区域游戏的教师、家长和同伴和社会文化。

互动: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也包括个人与自我的互动过程,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不仅研究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与人的有效互动策略,也要研究幼儿与区域游戏中的物质环境的有效互动策略。

苏北农村幼儿园:赣榆县实验幼儿园隶属于苏北赣榆县城的一所公办幼儿园,按照行政地理位置划分是一所城镇幼儿园,如果按照当地的经济收入应属于农村幼儿园。因此,此课题的研究针对范围为我县县城(包括县城)以下的农村幼儿园。

苏北农村幼儿园互动式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研究赣榆县农村幼儿园教师在为幼儿创设区域游戏环境的过程中,如何确立幼儿作为区域游戏中“互动中心”的地位,实现幼儿与区域游戏环境的有效互动。

三、课题研究的相关政策依据及理论支撑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一个包含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有效健康刺激的环境。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包括材料运用和空间布置的方方面面。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人际关系的氛围,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同伴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特征的活动区创设的基本思路是:将教育意图或目标转化为活动材料和环境,透过创设环境影响幼儿的活动,再通过幼儿的活动达到预期的发展。活动区创设的原则是:(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3)同活动区的活动内容和目标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启示:其一,开放的、新形态的学习环境。首先,开放的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学校的建筑结构,空间的配置,材料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备置许多吸引幼儿探索的物品和设备,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摆放,以传达沟通的意图,激发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其次,经过细致规划和设计的空间及幼儿园周围的空间都加以利用,认为环境是产生互动的容器,具有教育性价值。其二,“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合作,才能使幼儿得到最好的发展。

因此,区域游戏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家长、幼儿、社会是幼儿园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共同体,共同体中的各成员之间要达成一致,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才能促进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

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

人类发展理论生态学认为个体儿童的行为是与环境不可分离的,儿童与空间环境的之间的交往应看成是双向的环境在大多数时间内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儿童则会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环境对身处其中的儿童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幼儿对他的态度和探索方法的变更而具有不同的内涵;环境不应被局限地看作为单一的空间环境因素,而应包括各个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产生大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姚铮(1994)从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分析入手,将幼儿与教师的关系视为幼儿园人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交往方式的促进或促退的影响。庞丽娟(1992)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教师的期待”这一隐性教育力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幼儿与教师在教育进行中各自内隐的心理运作过程以及双方之间外在的行为交互作用过程等“师幼互动”的相关理论。

综上所述,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幼儿园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环境不仅影响幼儿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效应,从而在环境中受到启迪和教育。需要我们为幼儿建立有效的、积极互动的区域游戏环境,才能体现区域游戏真正的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形成苏北农村幼儿园“互动式”区域游戏环境,实现区域游戏环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家长、社会”成员达成幼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共同目标,实现“有趣、和谐、全面、完整的幼儿游戏世界”的美好愿景。开拓“具有本土特色、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游戏为主自主学习、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苏北农村幼儿区域游戏建设的新天地。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对苏北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改变班级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模式,以崭新的、开放的区域游戏环境和姿态接纳、欢迎家长参与班级的区域游戏建设,让家长成为区域游戏建设伙伴,形成教师、幼儿、家长与区域游戏物质环境有效的互动,教师和家长树立更全面、更适宜的幼儿游戏观,真正成为幼儿区域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促使教师和家长充分挖掘农村当地的教育资源和人文环境,关注幼儿的真正需要、经验、情感、兴趣,将这些资源应用于幼儿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在幼儿与资源的互动中,增强成人对教育资源的敏感性,优化成人尊重幼儿区域游戏特点的观念、关注幼儿区域游戏本质的教育行为,完善参与式、合作式、互动式的区域游戏环境,让区域游戏成为孩子快乐学习和生活的天地。

六、课题研究内容及策略

解决当前苏北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找到区域游戏环境因素之间有效互动的策略,探索苏北农村幼儿园互动式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方法、原则及程序。

1.教师、家长、幼儿与区域环境中物质因素的有效互动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互动”的前提是“参与”与“合作”。因此,教师、家长和幼儿必须共同参与到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

研究重点:如何让社会和家长认识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重要性的研究;如何引领家长参与幼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及区域游戏材料收集的研究;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怎样的区域游戏环境才是适合农村孩子经验的,让孩子真正喜欢、感兴趣,引发孩子与游戏环境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2.区域游戏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等成员之间有效互动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的研究

研究重点:教师和家长如何关注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成人以何种方式、怎样的态度介入幼儿的游戏,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状态。教师和家长如何当好幼儿区域游戏中的配角,成就幼儿区域游戏中主角地位,帮助孩子建设好自己的游戏生活。

3.区域与游戏环境与当地教育资源、课程之间的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

研究重点: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物产资源、民间习俗、民间小吃、民间游戏、民间艺术等环境因素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有效互动,同时关注区域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有效策略,形成区域游戏、教育资源、课程之间的互动体系。

本课题从实际出发,考虑“互动式”的区域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需要,实现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解决苏北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创设区域游戏环境面临的困惑和困难。有利于构建具有园本特色区域游戏教育模式、园本区域游戏课程,拓展苏北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新领域。因此,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对苏北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开教师思维之缰绳,拓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之新境;依幼儿经验为葫芦,画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之‘玩’瓢;呼家长以新教育观,唤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之良朋益友;取本土资源之长为我用,补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之短肋”。

参考文献:

[1]李会敏,侯丽敏.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辨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6,(2).

[2]刘占兰.三地幼儿班级状况的考察评定[J].学前教育,2009,(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4]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9.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 建构游戏 幼儿教育 开展现状 存在问题 建构对策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南昌市两个幼儿园大中小班共九个班的观察,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建构游戏开展现状

(一)活动时间与场地。幼儿园的建构游戏分为两个时间段:早上晨间活动和区域活动。时间共60分钟。活动场地主要集中于室内的区角和桌面游戏。不同年级分时间段建构。室内游戏场地中班和大班占地面积相同,场地无固定划分。小班占地面积较小,在狭窄的阳台上容纳六个幼儿很困难。

(二)幼儿建构的形式。幼儿建构的形式主要分为单人建构、小组建构和集体建构,在桌面建构活动中大多以单人建构为主。室内建构主要以小组建构为主,偶尔的主题活动以集体建构为主。

(三)师幼互动情况。教师较多地关注幼儿的作品,维持纪律,缺乏有效的指导。建构活动较随意,无固定主题,任意组伴,活动结束后教师评价较少。

二、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种类单一,数量少,辅助材料缺乏。丰富的建构材料是幼儿开展建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建构材料种类单一、数量少、辅助材料缺乏导致作品情景单一,规模小,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低,易引起争夺材料等问题。

(二)材料投放年龄段划分不清晰,缺乏层次颜色的划分。幼儿大、中、小三个年级的建构材料种类大同小异,带班教师会将原班级的建构材料带到新的班级中,材料不更新,一次性投放到建构区中。游戏结束后,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对游戏材料进行分类,建构材料任意摆放。一方面幼儿对材料的分类没有引起注意,另一方面幼儿不会注意区分材料的颜色,活动中幼儿对建构物色彩搭配不合理。

(三)幼儿积极性较低,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评价能力。建构游戏前教师并未制订计划,幼儿盲目地搭建,没有固定的主题。幼儿每天建构主题单一,幼儿兴趣逐渐减弱,更倾向玩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时,教师更关注幼儿搭建的内容,或者仅仅起到维持纪律的作用,较少地对幼儿的建构技能和颜色的搭配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喜欢对建构作品进行评价,却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价。

三、幼儿园建构游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区域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易受暗示的心理特性,通过图示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玩中学的需要[1]。在生活中,教师要带领幼儿经常到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形状、结构,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家长抓住各种契机进行教育,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兴趣。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在图书区投放相关书籍,比如建筑物的图片,开阔幼儿的视野。在建构区的墙壁上,教师可以贴建筑物的图片,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1.提高游戏的引导能力。

增强幼儿对建构材料的认识,活动前,教师向幼儿介绍建构游戏的材料、形状、颜色和功能,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认为建构材料的玩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允许幼儿从家中带建构材料,亲身参与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热情。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建构游戏中幼儿通常依据事物造型特点建构,幼儿应提高对观察事物的敏锐度。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形状、位置及各事物特有的结构及该事物的相对位置,有利于主题的建构。

2.学会鼓励、评价幼儿。

教师观察幼儿时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并予以鼓励,鼓励要具体,如刚才你看到别人没有这块积木,你主动赠送给他,你很棒,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这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准确判断,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介入,在幼儿专注于自我表现时,适时退出[2]。将幼儿的作品贴在活动区,既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又方便幼儿间的相互评价。应加强对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价,如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不断地垒高,即使建构物坍塌了也要坚持,教师要及时地对他进行评价,鼓励他,强化幼儿的坚持性。

4.巧用方法调动幼儿参与热情。

建构游戏与角色游戏相比,因其没有较强的趣味性,不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建构区和角色区结合在一起做游戏是一个不错的方法。A老师制定了一条规则,想玩角色游戏的幼儿需要到建构区建构一样作品,才获得参加角色游戏的资格,建构区变得很受欢迎。在娃娃家中,幼儿可以为娃娃们搭建小床、桌子。利用幼儿在建构区中搭建的建筑开一个售楼展,搭建的幼儿作为售楼员为大家讲解楼房的结构,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幼儿园重视建构游戏的开展。

1.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建构水平。

幼儿园应该定期邀请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教师做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开展建构游戏。也可以去其他幼儿园参观,借鉴他人的经验,融合自己的优点,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建构游戏。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只有自己有技能才能指导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

2.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场地。

幼儿园可以拓展走廊、活动室、操场的面积,为幼儿提供足够大的游戏场地。在编排时,幼儿园可以采取分批次的开展游戏活动节约场地。混龄班级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是可以错开建构材料的使用,二是提高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能力,高年级幼儿学会照顾低年级幼儿,三是幼儿在建构中可以观察他人的作品,受到启发。

3.提供丰富的建构材料。

幼儿园应该投放一定的资金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建构材料;教师召开家长会,为家长讲述建构游戏的作用,请家长帮忙收集废旧材料。教师要对废旧材料进行第二次加工包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班级与班级交换建构材料也可以增加建构材料的种类,材料始终保持新鲜感,提高幼儿建构游戏的兴趣。

参考文献: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6

关键词: 幼儿园 游戏与课程 整合 设计

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学习、交流与探讨,逐步体会到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游戏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熟知的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之一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么课程与游戏如何整合,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育资源整合化,为游戏课程创造必要条件

幼儿的学习、经验获得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分不开的,也是教育教学最直接的途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游戏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现在都非常重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校园环境的绿化和活动室内环境的特别布置,给幼儿一种新奇的、舒服的、能勾起他们对此情此景的兴趣进行观察,自然引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创造欲望,让幼儿能通过灵巧的小手表达、表现自己对美的感悟,让环境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和探索性。教师都能够注意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让幼儿们关注环境,参与环境创造,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此外,我们十分重视家长和社区多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幼儿发展服务。

二、游戏本身具有的整合性

游戏之所以能整合幼儿园的课程,除了“儿童的生活需要游戏”、“对游戏与学习关系的新认识”及“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三方面原因外,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整合性也是重要因素。首先,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与角色下进行的,想象使儿童的行为涉及众多学科。儿童可以利用想象在游戏中进行自由的创造,丰富他们表现的各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同时在生活上得到较深的情绪体验。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能感受、体验兴趣、直觉、意志和情感,还能对客观、真实、具体的社会存在、规范要求做出理智判断与逻辑思考。而且,游戏的情景和材料本身是超学科的、完整的,不是分割和分门别类的。其次,儿童的游戏经验与游戏行为也是整合的。儿童在游戏中通常能想象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想象使儿童的思维在学科领域间自由穿梭,于是游戏自然地整合了学科领域的内容。再次,游戏是儿童现在或先前时空生活的反映,也可能是对成人生活的反映。游戏不是儿童主观臆造的,也不是儿童头脑中先前就有的。成人生活中的真实反映,常常会体现在儿童的游戏当中。以模仿形式出现,表现幼儿对现实社会与生活的观察和认识。

三、保证儿童较充分的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的增加通常预示着传统集体教学活动时间的减少,也预示着他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自主活动机会。在目前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尽管教师从理念上开始认同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但从实施的情况看,集体教学活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组织儿童上课、示范、讲解仍然是主要的课程教学方法。虽然我们不是要绝对否定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但也要反驳实践中集体教学活动占据绝对优势,因为多多少少剥夺或削弱了儿童自由的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儿童不得不顺从于教师所进行的全班统一的、步调一致的各种教学活动。这样的游戏与课程没有良性互动,所以游戏就没有与整合课程的可能了。

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转变游戏观与课程观以外,提供儿童充分的游戏时间是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前提条件。因为在游戏中儿童的经验是整体的,儿童的游戏行为也没有学科的界限,同时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学到许多有益于现在与将来生活的经验。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创造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境,使游戏既成为课程的教学形式,更成为课程的内容,因此以儿童的自选游戏为特征的活动应成为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只有这样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才有可能。

四、选择并提供充丰富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一种信息,是各种符号的综合,是一种信息的发出和接受形式,游戏材料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只是一种隐蔽的潜能,只有当儿童使用物体时才能发挥它的全部意义”。因此,游戏要担当整合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角色,就要为儿童提供充足、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当前很多幼儿园实践中,真正可供儿童在游戏中操作的玩具材料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种类很单调,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实现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与课程融合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幼儿园在资源调动与开发上作出较大投入。

五、给幼儿创造自由自主的游戏环境

创设自由自主的活动环境是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手段。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渗透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还呈现出充满情趣和表现幼儿智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且这是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良、材料丰富、儿童可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创造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物质环境并营造适宜的心理氛围。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自主选择,自由、充分地活动,从而获得发展的关键经验。

六、教师在整个游戏中的角色地位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7

多年来我们始终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以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政策要求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坚持科学保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为一所以游戏和运动为特色的幼儿园,我园开展的区角游戏和户外混班运动游戏,曾经先后接待了我省多地市教育部门、多所省级一类园、优质民办园的观摩学习,充分发挥了省级一类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赢得了同行、幼儿家长和社会的较高的口碑和声誉。

一、开展各项游戏的教研活动

(一)树立游戏化的观念

我园认真、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让游戏化的理念深深扎根在老师的心中。教育教学观念先行,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是最后的执行者,观念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为此,我们通过解读纲领性文件、组织学习各类教育杂志中的先进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帮助教师们形成正确的观念,理清思路,自觉使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保证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开展游戏的教研

为保证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全面有效地开展,我园专门成立了游戏教研小组,由园长亲自领导,所有一线教师全部参加,明确了人员分工,教师们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同时,制定了游戏教研工作制度,保证游戏教研的时间,还制定了后勤保障制度,为游戏活动在材料提供、教研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确定研究方向,比如如何合理地设置游戏区角、如何投放各种材料、如何进行游戏中的指导等等,制定每学期的专题教研计划,再逐级细化到月计划、周计划中,使教师有明确的行动指南。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进行了游戏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使教师们的思路慢慢清晰起来,在每周的实际操作中,重点观察、记录我们设计的游戏、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合不同班级、不同孩子,是否切合幼儿园实际,教师的指导能否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能力发展。通过不断地现场观摩、教师反思、参加大小教研组的研讨,使每个老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也都得以解决。既提高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有声有色了,教师们在游戏研讨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孩子的各项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游戏教研将理论与实际拉得更近,更加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也为我们进行科学保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方向。

二、各类游戏活动的开展

(一)区角游戏的开展

在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教研中,我们在游戏区角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提供、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收获。

首先,在游戏区角的设置上,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相结合、角色游戏与区角活动能够实现功能转换、功能相近的区域进行合并等三个原则。

1.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角色游戏区的设置上,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教师们预先设置一些区角,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将不符合本班实际的游戏撤除,将幼儿自动生成的游戏深入挖掘、拓展成新的游戏投放本班,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又能保证游戏的可玩性,大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2.角色游戏与区角活动能够实现功能转换。

这个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区域游戏的灵活性,比如,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各班的巧手坊、加工厂、服装设计室等均能够为相应的角色游戏区如小商店、食品餐饮店、服装店等提供定向的制作服务,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被赋予了设计师、小工人等身份,有了要坚持完成工作的任务意识,对幼儿的角色意识培养有较好的帮助,同时各个区域之间也能相互交往起来。在进行区角游戏时,这些区域又还原成美工角,没有了主题的限制,教师可以大量投放各种材料,幼儿的选择更自由、宽泛,更利于他们创造性使用各种材料,充分展示幼儿的创造性才能。

3.功能相近的区域进行合并。

有些区角的功能相近,为了节省一些场地,我们将功能相近的区域进行合并,如数学角和科学角同属科学领域,合并为“玩吧”;音乐角与语言角都能进行表演,合并为“小舞台”,根据观众点播进行表演等。

其次,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我园体现了自制材料丰富、多种材质结合教学内容投放以及投放层次明显的特点。材料分层投放有不同年龄段的材料分层投放,而同年龄段同一个区角里,也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了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能在相应的区角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项目。

在游戏的指导方面,教师们每天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指导(指导重点在学期计划、周计划和备课本上都有体现),对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纠纷给予适时地帮助,并在每次游戏开始前和结束后组织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教师在指导中遇到了难题,也会提交到教研组进行研讨,这样全园师生共同努力,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二)混班运动游戏的开展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8

快乐15分钟

在每日巡视中,园长发现,在幼儿园每天能看到幼儿嬉戏在操场上,自编自导自演着各自的游戏……可很少听到幼儿的歌声。于是,园长抽取一个学年的园本教研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公开教研集体活动共计35个,其中倾向科学领域的21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9个,而艺术领域的仅有3个,占所有活动的8%。园长又选取小、中、大班各两个班级的课程方案进行分析,再次验证了幼儿园一目生活中音乐活动的缺失。喜欢(或擅长)音乐的教师往往会在自己的一日课程中有目的地开展音乐活动,或者将音乐活动与其他活动自然融合,但很多教师似乎将音乐活动视为可有可无。某班级教师在一个学期的4个大主题活动中预设了29个活动,其中音乐活动仅有1个。

数据摆在面前,园长意识到是教师相关意识的缺失及相关专业技能的欠缺导致音乐活动的目标无法落实。由此,园长期望教师能关注问题,解决问题,并计划通过教研活动来编制各年龄段幼儿的音乐活动教材,通过培训来强化教师的课程平衡意识……然而,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大叹力不从心,在他们看来音乐活动应该是青年教师的强项;而一些不擅长音乐、对音乐缺乏兴趣的教师则认为音乐活动应该让那些擅长的教师去负责。如果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落实仅仅依赖小部分教师的热情与兴趣,其结果只会是“领导抓一抓,下面紧一紧;领导松一松。下面自由行”。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保障“班班有音乐”呢?在反复讨论、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园长有了“每天午睡后安排15分钟音乐活动时间”的设想。为确保音乐活动正常进行,幼儿园调整了作息时间。

这以后,在每天的规定时间里,音乐响起,每个年级组所有的带班教师都带着幼儿到操场唱和跳。然而,在巡视中园长又发现了问题:教师为了确保这15分钟里幼儿能整齐划一地做好动作,不辞辛劳,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演示,训练幼儿的手势、节奏、表情、站位等。园长听到教师的喉咙嘶哑了,看到幼儿的表情木讷无奈。没想到这个安排平添了一个训练幼儿的内容,园长的心又一次被揪起来了。于是,我们开始分析问题、寻找策略。首先,每日15分钟里教师要不要教?怎样教?最后。我们倡导通过“山羊剧团+每日示范”带给幼儿美的感受,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其次,幼儿该“习得”还是“学得”?我们向大家呈现了月初、月末两个时间段中两个男孩的不同表现,让教师坚信:日积月累的习得是激发兴趣、发展能力、提升水平的最佳途径。再次,一个音乐内容的学概需要多久?我们从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总结出幼儿从完全陌生到比较熟练,花上一个月时间基本能达成预期目标。为此,我们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编制了小中大班30余个音乐教材,终于让歌唱与律动活动成为幼儿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还总结了每一个音乐内容设计、实施背后的内涵,形成了“音乐15分钟”活动的操作要点和评价指标。

按理说,对这个项目的研究至此可暂告一个段落,然而,园长依然在思考:幼儿快乐不快乐?“音乐15分钟”活动以做操、跳舞形式为主,幼儿之间缺乏互动,作品之中也鲜有幼儿的自主表达……在教研活动中,园长抛砖引玉,继续激发教师思考:“音乐15分钟”能不能完全替代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音乐15分钟”只能为音乐教育服务吗?能否成为幼儿游戏及自主表达的重要途径?能不能将“音乐15分钟”变为“快乐15分钟”?于是,新一轮的研究开始了,教师开始关注“音乐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在课程实施反馈座谈会上道出了心声:“之前,我回避组织音乐活动,一想到幼儿毕业典礼要排舞蹈就发慌,因为班里肯定有部分幼儿的动作不标准。现在好多了,仅大班一年。幼儿就有十多个音乐教材唱过、跳过、玩过,我可以选幼儿最喜欢、最拿手的内容来表演……”“现在每天有15分钟的时间,看不见教的痕迹,也没有统一的指挥棒,教师和孩子都放松下来了,效果反倒更佳!”

园长的先思先行还落实在其他研究中。例如,在“以自主游戏推进关键经验”的研究中。园长看游戏现场,听案例介绍,看教师的观察记录,发现:在游戏中,教师看到了“医生”穿着白大褂看病,娃娃家桌上放了很多碗、盆、碟,“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忙个不停,“爸爸”拿着电话机一个劲儿在“喂”,但是否看到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了呢?于是,园长观察了近30场游戏,做了近30份观察记录。并告诉教师们她所看到的一切:园长看到游戏中“文具店”的“工作人员”规定10元钱可以买两样东西,可有的“顾客”偏要买3样东西。“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办法:“10可以分成5和5,6和4……10怎么可以分成三份呢?”这个游戏中不是有关于数的组成的学习吗?园长看到游戏中有不少幼儿询问:“还有多久播新闻啊?”“主持人”一一给予回答“还有五分钟”“还有四分钟”。一旁观察的教师问:“怎么每次都要问时间呢?电视机里有时间提示吗?”“主持人”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找来小纸条写下了“01:10”粘贴在“电视机”一角。这个游戏中不是有时间概念的运用吗?园长看到游戏中有“游客”向“工作人员”提出:“我家里有鳄鱼玩具,我明天带来,鳄鱼应该放在野兽区的,对吗?”“工作人员”犯难了,不知所措。这个游戏中不是有关于动物种类的探究吗?这些案例摆在教师面前,教师悟到了:原来,游戏中真的存在大量的学习契机。

在有关“个别化学习中提供可玩性材料”的研究中,园长看到教师精心制作了“花瓶”和许多漂亮的“小花”,她明白教师是想要推进幼儿“数物匹配”的能力。园长看着孩子们来回摆弄着材料,思考:能不能变成游戏呢?园长作了这样的尝试:领着教师制作了大小套盒,引导幼儿抖动大盒子里的糖果,让糖果跳进小盒子,并在竞赛游戏中鼓励幼儿迅速目测少量糖果的数量,并将盒子放到相应的位置,锻炼幼儿的目测能力及动作敏捷性。结果。教师首先爱上了材料,自己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园长还组织教师“玩材料”“评材料”,让教师明白“可玩性材料”设计中追求不同的过程或结果至关重要。

曾有人问:“园长需要事必躬亲吗?”我们的回答是“必须的”。在幼儿园研究重点、难点工作时,园长的感同身受能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园长的实践探索能落实对教师的精准指导,园长的全力以赴能有效体验行动的意义与效度,为教师的研究和行动把握方向、提供依据。

水果争5

在研究如何设计学习材料的过程中,陈老师想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5的组成”的学习材料。她精心制作了5张娃娃卡片,并在娃娃衣服的颜色、手上道具的大小、头饰的种类等方面做足了文章。她还设计了一张表格,鼓励幼儿根据娃娃身上的不同信息进行分类记录(如,穿黄衣服的娃娃有1个,穿红衣服的娃娃有4个;5可以分成1和4)。陈老师对自己制作的这份塑封、包边、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材料非常满意,认为幼儿肯定会喜欢。果然,材料投放后。幼儿被鲜艳的画面所吸引,争着、抢着要玩。可没过几天,就没人问津了。陈老师忍不住问:“为什么不玩?前两天不都抢着玩吗?”孩子们回答:“玩过了,会玩了,不好玩啊!”

陈老师翻看着自己辛苦制作的材料,发现简单、重复的操作的确像在完成“作业”,缺乏趣味性。“如何让它好玩一点呢?”让它从平面变成立体,一定能吸引眼球。于是,陈老师找来一些废弃的棋子,在棋子的一面贴上汽车的图案,另一面贴上飞机的图案,并把它们放入一个透明的盒子中。孩子们轻摇盒子后。可以数数在朝上的那面中小汽车有几辆,飞机有几架。陈老师给这份新材料取名为“摇摇乐”,她鼓励幼儿把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在她看来,记录很重要,能落实“5的组成”这个知识点。该材料投放后又一次迎来了幼儿热切的目光,他们每天摇着、数着、记录着,不断地体验和感知着数的分解和组成,在一次次的玩耍与记录中,他们总结出“5”的组成有6种可能。

一次,幼儿园课题组开展活动,陈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摇摇乐”及孩子的记录情况,很多同事都觉得这样的设计很好。然而,园长却在思考:“摇的过程有悬念、有乐趣,毋庸置疑。可是,在幼儿摇出5的所有组成可能后,在他们完成记录后,他们还会有反复游戏的兴趣吗?”

园长的话激发了陈老师的再思考,能不能设计一个百玩不厌的材料呢?陈老师和她的教研组同伴们开始了又一次尝试。这次,一个同事的介绍将大家的目光带到了一个叫“德国心脏病”的游戏上,那步步惊心的过程深深地吸引着大家。于是。大家一起找来扑克牌,稍加改进,一个叫“水果争5”的游戏产生了。虽然“水果争5”所运用的经验依然是5的分解和组成,但那变化无穷的过程、不断出现的变量、不可控的结果让幼儿们对此产生了持久的兴趣,也带给了他们无穷的乐趣。设计游戏的过程也开启了教师的智慧大门,大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眼明手快”“眼力大考验”“向左向右”“兔妈妈找萝卜”“捆木棒”“找宝藏”“翻翻乐”等游戏。看着幼儿乐此不疲地玩着,大家都体会到好的游戏不仅能满足玩兴,还能激发玩智。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9

价值;学习兴趣;社会性

发展;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66―01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丰富优美的自然社会环境,处处为孩子提供有趣的活动材料和场所,这些都是孩子的快乐之源。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引入本土游戏,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更为本土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宜可行的途径。

一、本土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本土游戏有着很强的地方性和趣味性,游戏过程多采用幼儿耳熟能详、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方言、歇后语等,不仅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游戏方式简便,幼儿可以百玩不厌。让本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不仅能加快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感知速度,而且能提升幼儿对周边环境的认知程度,对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本土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本土传统游戏大多采用集体或合作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友好协商的游戏态度。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并自觉遵守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同龄伙伴的不足。本土游戏中有很多机能性游戏,既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反应能力,又能增强幼儿的耐力和抵抗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本土游戏可以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本土游戏的实施方便简单,可以就近取材,大多不受场地、设备、人数、时间等的限制,游戏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改造,便于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如,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小瓦片,以及各种植物的叶、茎,碎布头,废旧纸箱盒,饮料瓶等,都可以随手拈来用于游戏活动。幼儿园可以发挥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充分挖掘当地本土材料,发掘富有乡土气息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收集整理丰富多样的本土游戏,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还可以发动幼儿自己动手收集相关的游戏材料,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幼儿在用自己收集到的物品开展游戏时,更能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促进其在游戏中的发展。 四、本土材料可以丰富幼儿园的区域游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方式为主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因此,区域游戏也愈来愈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园教师从《幼儿园本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研究》课题开展以来,充分利用我们当地的本土资源,将本土材料与区域游戏进行了有机结合:每个班以一种本土材料为主线,辅之以其他材料,然后将一种本土材料巧妙地融于各个区域游戏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以渭河奇石为主线的,有以甘谷辣椒为主线的,有以玉米棒、高粱秆为主线的,有以甘谷脊兽为主线的,也有以甘谷安远宫灯为主线的,等等。然后再通过角色扮演、小制作、建构游戏、舞蹈游戏、运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自然教育资源,熟悉家乡的文化,增进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篇10

关键词 幼儿园 游戏 游戏材料 自然性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无论是集体的正规性活动,还是儿童自由选择的非正规性活动,无论是孩子的探索和发现活动,还是课堂上的制作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提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不难看出,自然性的游戏材料早已成为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不可或缺的来源。

1 幼儿园游戏和游戏材料自然性的见解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中认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而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顾兰芳在《教育导刊(幼儿教育)》上提到幼儿游戏是幼儿个体原有经验基础上作用于环境的活动,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游戏的材料等要采用开放式方法,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当主人。此外,刘焱在《儿童游戏通论》中写到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他提到幼儿“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所以说,现实生活中,在大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东西,都能成为孩子玩得乐不思蜀的玩具。在《幼儿游戏理论》中,华爱华指出了游戏的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下游戏的放任现状而提出来的。中国的许多教育者都认同幼儿游戏更为注重儿童游戏的自然性。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活动玩具,并称之为“恩物”,以此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他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恳切地呼吁父母亲正确地鼓励和指导儿童的游戏。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成长是通过在环境中的经历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学习是依靠感官进行的,教育者要提供一个具有丰富的教材的适合孩子生长的环境,蒙台梭利教具具有多样性、真实性、自然性的特征,那些贴近生活的事物能够吸引孩子的目光,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维果茨基提出了关于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认识,他主张游戏是生活的反映本身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规则,要在游戏中掌握生活经验或者一定的社会文化,那么收集和使用生活材料就是其必由之路,即这些材料必须具备自然性方可行得通。

2 游戏材料的自然性和功能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游戏材料的种类对儿童游戏的具体选择确实有某种定向的功能。游戏材料的提供,某种意义上是对儿童起着暗示游戏的作用。游戏材料广泛地存在于幼儿整个生活中。这些材料的自然性不言而喻。它指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是无需花钱的、先天存在的。它包括自然界随时可以觅的一切(石子、树叶、贝壳、木片、果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线轴、塑料瓶、废弃盒等等)。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否具备自然性意义重大。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商业气息不断加重, 幼儿自发自由的游戏过程渐渐被浓缩成为一个手柄或者一个遥控器,时尚新潮的商品玩具以购买、交换的方式代替了儿童的思考和劳动,游戏过程中,消费取代了儿童的创造。游戏材料的性质影响着游戏的成效,游戏材料的价值不是以价格为标准的,而以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促进幼儿的自主活动为标准的。正因为幼儿自身的自然性,他们对自然的奥秘也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具备这样影响力的恐怕就是游戏材料的自然属性了。

3 各类游戏中所用材料的自然性

在角色游戏中丁海东认为,除了用娃娃和衣帽之类的真实品充当角色材料外,对于年龄稍大的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应是真实程度较低和简单的。美国的斯卡雷特等人甚至认为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可以说根本无需购买,都是来自生活的一些用品。由此可知,角色游戏中的游戏材料除了具有形象性外,还具备了自然性是必然的。

结构游戏亦称为建构游戏,而结构材料是结构游戏的基础,除了可以购买现成材料外,还有一些自然原材料及各种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也可充当游戏材料。斯卡雷特等人认为结构游戏重在识别材料大小、形状、凹凸、颜色等特征。以上这些来自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它们所具有的自然性是不言而喻的。

表演游戏和有规则游戏是幼儿园游戏实施的重要形式。尽管表演游戏强调的是表演的情节内容,有规则游戏强调的是游戏的规则性,但是我们也能从中探索出材料自然醒的存在。就像在表演游戏中有些应用的道具和物品就具有自然性。而有规则游戏中较常用的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这些游戏中有的游戏所采用的操作材料亦具有自然性。

总而言之,我们为幼儿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让孩子尽可能地快乐,更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论是家长努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是幼儿园的老师所提供的教育,幼儿游戏是不可缺少的过程,而游戏材料所具备的性质中,自然性的意义是巨大的。具有预习材料具有自然性,就具有经济实惠、价廉物美和一物多用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更有利于幼儿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绝对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 顾兰芳.游戏组织三部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5).

[3]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沙培芳.福禄贝尔教学理念[J].2007—11—05.

[7] 福录贝尔.人的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姚捷如.解读蒙台梭利及其教育思想[J].2006—04—11.

[9] 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07—02—24.

[10] 陈姝娟.幼儿游戏资源的心理学分析[J].肇庆学院报,2010.7(4).

[11] 顾芳辉.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游戏中运用的观察研究.无忧幼儿园网.

[12] 王秀娥.浅谈幼儿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