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十篇

时间:2023-06-05 18:00:01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1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历来强调学习者必须注意学与思的统一。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姬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则更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创设意境,提高学生的思考兴趣

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学有成就的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在“勾股定理”一章的教学中穿插“总统证法”等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情景中懂得独立思考的数学价值;在“锐角三角函数”一章的教学中分组测量校园内旗杆的高度,让学生感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魅力。班会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校友,介绍自己学好数学的经验,并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体做法做详细讲解。从学习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分类指导,提出要求,强化独立思考意识

一般的,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有转换为一种学习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提供支撑和保证。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

三.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1.预习时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如“反比例函数”教学中提问:什么是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什么?怎样得到的图像?有什么性质?类比正比例函数学习,对反比例函数做出对比。这些“问题串”,提高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进行独立思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解题时对策略做思考。(1)本体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2)你知道与本题有关的问题吗?是列出一个更特殊的问题?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问题?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教学中用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题策略的方法。

3.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观点。学的快,课堂效果好;忘的也快,作业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对一些扩展的问题、简单推论、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有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4.适度的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品味。要学习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开放,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的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的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圆的垂径定理是一个常见的几何模型,我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整理后共提出了十几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

5.通过解题回顾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如解题完毕后向学生发问:(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你走了那些弯路?(2)能否用其他方法得出结果?(3)能否把结果或方法加以推广?等等。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2

――爱因斯坦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大脑发展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给予丰富的刺激会发展得更完善。然而作为父母却过于关注宝宝学习的结果,轻视了学习的过程。其实让宝宝学会独立思考,是他一生最大的收获,我们要做的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美国人特别推崇孩子的独立思考。要陪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拱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这里在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画上了不等号。”

多向宝宝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宝宝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就要多向宝宝发问。向宝宝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宝宝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是惟一的开放性问题,如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可见,向宝宝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向宝宝发问的技巧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了“十字诀”就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发问时以“假如……”开头,让孩子进行思考。

“例”: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

“比”: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

“替”:就是让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就是多问孩子“除了……还有什么”。

“可”:就是让孩子思考可能的情况。

“想”:即让孩子想像各种情况。

“组”:教孩子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并思考组合在一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让孩子类推各种可能性。

引导宝宝提问

一张脏了的白纸,宝宝会提出将它洗一洗;一只洁白可爱的绒毛小狗,宝宝偏要给它画条花裙子;一颗发了芽的蚕豆,宝宝会问:“它为什么会长叶子?”……您也许会奇怪,为什么这些我们大人看来荒唐甚至可笑的事儿,却常常在宝宝的脑中闪烁不停?

宝宝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疑问,那是开始独立思考的进一步的提升。

爱因斯坦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一语道破了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地探求是成功的前提。

请宝宝多一些提问,他就会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此时,您最好为宝宝提供创造探索的条件,支持、鼓励他大胆提问,相信他的能力将在一次次的提问中获得提高。当然,在回答宝宝的提问后,您还要适当地启发提问,或对宝宝的提问进行深一步的发问,引导他思考,帮助他掌握学习的方法。疑问是知识的钥匙。

给予宝宝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关注太多,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其实放手让宝宝自己玩。这并不等于说父母可以对宝宝任意,而是在必要的指导和引领之后,远观孩子、“解放”孩子。自己玩并不是大宝宝的专利,父母可以尝试让小宝宝体验自己“当家作主”的乐趣。

3岁半的鸣鸣正摆弄着自己的毛绒玩具,一会儿扮演熊妈妈,一会儿又充当兔妈妈,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喜欢的游戏或玩具,她总是很投入,能独自玩上很长时间。宝宝对于喜欢的游戏,思维能力也特别的活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宝宝一个人在房间里玩得不亦乐乎,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这是宝宝独自游戏的开始。千万别打破这个小小的私人空间,让他充分享受独自游戏的机会和乐趣。

允许宝宝犯错

宝宝由于年龄和经验都还少,思维逻辑能力还没发展完善,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但我们必须要允许宝宝出错,用宽容的心对待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不要责备宝宝,更不要对宝宝失望,因为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他总能在一次次错误中总结着成长,在一次次错误中纠正着前进。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3

关键词:新课程;独立思考能力;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物理学科考试要以能力测试为指导,把能力考核放在首位。”高考物理科考查的能力有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实验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是学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自主思维习惯,摆脱依赖性思维习惯。而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中有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讲解面面俱到,生怕学生听不懂,掌握不到位。或者因为时间紧、课时少,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此外,还应认识到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并不矛盾,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就急于参加合作学习,只能是“人云亦云”,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得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流于形式。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里所说的“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所以,教师要大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等一系列教学实践,不仅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深、记忆牢,而且智力和能力,特别是独立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这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能比拟的。

二、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经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题目老师讲了我都会,可我自己做时又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说同一类题目,教师讲的时候似乎都懂,而自己独立做时则不知如何下手!这就说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他们在听课和习题课中,总习惯于跟着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思路走,当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有余地,设法创设情景或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教师对物理概念、公式、定理(律)、习题等的分析讲解既不能过细、面面俱到,也不能只告诉学生结论,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拓展的余地,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讲解过细会造成不分主次、不利于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使学生存在较大的依赖性,不会独立地获取知识,没有自我开拓的能力,不会自己钻研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而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知识归纳,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要给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 转贴于

案例1:高一学生在学习运动学的基本公式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推导出几个重要的推论。

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关系,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各点的瞬时速度的计算等。学生自行推导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其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灵活。

案例2: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结论 的推导应用,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电荷量q与时间t无关?这里R是指什么电阻?等等,这些问题只有学生自行推导得出结论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而如果只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此结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能是一知半解,甚至在解题时乱套公式。

三、课堂教学要具有开放性,注重探究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开放性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就要有开放性,决不能搞“一言堂”,让学生只按照课本、教师的想法、说法去想、去说,这样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提得好也体现了思考的深度。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精心组织、设计出一些“开放式”问题,让学生探索思考,不断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3: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的实验中,除了教材介绍的方法之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①若不提供电流表,只有一个电压表,能否进行实验?还需要哪些其他器材?②反之,若不提供电压表,只有一个电流表,能否进行实验?还需要哪些其他器材?③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时,如何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如何由图像求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资料或情境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见,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会独立思考。因此,我们提倡教师要注重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手脑并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从小问题做起,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等等,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其他各种能力也就相应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必然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4

关键词: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教学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是通过中考被筛选而来的,因此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自然就没有提出过多要求,一般想到的是职校招生的重重困难。于是,职校学生学业基础普遍较差,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甚至个别学生是在中小学就被“边沿化”的学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到了职校的学生,现如今,读书似乎就是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活受罪”。经过几年的职业实践,现就谈谈如何改善现状,培养我们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求教于同行。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课程教学目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本人通过尝试课堂教学,观察、了解到数学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多方面影响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方式是指观察客观现实世界的现象,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进而抽象、提炼出概念,或者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深入探索,通过我们直觉判断或者进一步采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作出猜测。最后才是进行深入分析和逻辑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从而使杂乱无章的现象变得有条不紊。

数学思维方式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只有学习数学,才能学好数学,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思维方式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有助于他们把肩负的工作做好,不断提高他们的素养。

2.尊重学生独有的数学思维方式

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总觉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总有一种是最优化的。在平时的数学课上,有时老师的想法、思维过多地强加给了学生,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觉到“强拗的瓜不甜”。如果学生与老师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而老师为了讲清楚题目的意思,而不顾学生“处境”,那么,可想而知,学生能领会题目的意思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启发,将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出来。《大纲》明确指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主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随之得到发展。

中职数学教学既有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的培养,也有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利用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教师要注意在理性上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评价等诸方面得到学生的认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使用价值,现在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它。否则学生就缺乏学习的持久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突破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于思考问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逐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逐步会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善于并敢于思考问题的课堂活跃氛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舞台。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教师选取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还有助于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也让学生深刻地明白生活中有数学,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时常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明确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5.培养学生进行思维变迁,指导学生工作实践

能将思维进行变迁,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学生一般能借助实际生活中现象或实例,来懂得做人的哲理或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如“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等等。

6.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发现问题、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规律之后,很多学生就自然有一种成就感,当然也就能正确地面对困难与挫折,养成为人处世的良好心态,时常“三思而后行”,为其健全的心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7.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进行数学模块式教学 很多学校都在采用校本教材进行授课,而校本教材一般都是结合本校实际,将数学知识进行模块化。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块教学是以能力为核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近年来,为了适应专业的需求、人才市场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的实际,我们也逐步采取模块式教学,编写了适应我校专业学生的相应数学教材,分为基础知识、速算、号码问题、利息问题、趣味数学问题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取得成效。

8.培养师生之情,关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数学的思维方式,能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共同探究问题的实质,起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很好效果。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要培养学生学数学,更会用数学,把数学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基础与专业衔接中,如何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变“定义―定理―推导―做题”的传统模式为“面向问题”的新型模式、变单纯的“传授知识”课堂教学为灵活多样的“参与式”课堂教学;加强与专业知识的联系;有条件的话,上好必需的数学实验课;进一步完善学生考核和评价方案等。

参考文献: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5

鼓励学生阅读时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语文教师所想和所需要的,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而非教师的说教以及接受书本上现成的答案。南宋教育家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自然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看得仔细,读得通顺,最终获得独到的自我见解。为此,教师应当做到:

一、尊重学生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中,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语文阅读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学生自我而独到的见解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给学生的阅读见解以足够的尊重,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造成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

二、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

爱默生说过,要独立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意思是说独立的见解是想出来的,不去想就谈不上什么见解。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学生的独立见解就会如不竭的山泉汩汩流淌。而不是成为别人观点、见解的复制品。

(一)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挑山工》一课,引导学生比较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走路方式、速度和结果,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坚持到底),在此基础上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登山的目的去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挑山工以挑货上山为谋生手段,当然得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是以登山为休闲方式,当然是走走停停,学生自然会产生新的见解。

(二)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得出多种答案。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6

关键词:独立判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28-02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是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放在首位

独立思考能力的本质就是,你有你的坚定价值判断体系,假如没有这个,你无法独立思考的。任何思考的起点,必须为自己找一个原点。所有的独立思考其实都是不独立的,你得有一个判断起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找到价值判断体系和判断起点呢?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课本中的大量的“科学漫步”“sets”,利用新科学、新发现中的“宇宙如何运行”、“宇宙大爆炸”、“奇点”、“ 相对论”、“超光速中微子”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坚定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伟人的成功,科学家探索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启发,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又如当爱因斯坦看到洛仑兹等人依据牛顿的时空观研究电动力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对牛顿的时空观大胆质疑并提出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再如爱因斯坦和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间相互质疑,引发了当时世界上大批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参与的科学史上有名的“大论战”, 而2011年欧洲科学家发现“超光速中微子”将打破自爱因斯坦其相对论以来一直被整个物理学界奉为圣经的“光速不可超越”原则等。让学生明白科学没有“终极定理“,没有科学家是“上帝”,没有科学家不可以质疑。第三,利用科学家的格言、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品格——崇敬自然,崇尚真理。培养学生崇敬自然,崇尚真理的自然观和科学品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科学品格,也就有了正确价值判断体系和判断起点,也就有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起点。

二、在物理教学中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7

摘 要: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培养内容,但对于现实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否达到这个目标是很有商榷余地的,因此从限制因素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限制因素;策略

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数学在培养该能力的作用上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限制因素

(一)教学理念改变不彻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介也都被运用到了大多数课堂中,但是,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就等于教学本身的转变吗?答案是否定的。任何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理论支撑之上,才能发挥其根本性的作用。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数学教学的改变如果只是指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改变,那么很可能适得其反。

(二)家长难以配合老师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比老师更加生活化,同时也更加深远和长久。但现实中,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常常帮助孩子完成一些本该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情,比如老师让学生回家帮助家长做事,家长却心疼他们,不用他们动手。那么,一样地,如果是思考一道数学题,如果孩子回家抱怨题目太难不会做,家长还是会一样地帮助他们。这样如何锻炼他们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相反地,由于家长的帮助,往往会让他们形成一种认知:只要我说不会、不能就会有人来帮助我。这显然是不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进步的,小学的孩子就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独立和自主能力。

二、小学数学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课堂上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

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每一堂课的时间也都是有限的,老师都会按照自己所写的教案进行课程进度安排,不会浪费课程时间。但在大部分老师的课程进度计划中,老师都不会将学生思考的时间安排进去,这就使得让学生思考流于形式,也就是仅限于思考的提出,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的进行了思考。另外,让学生思考时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学生思维较活跃,立刻说出答案,然后老师就结束了思考时间,让一些心中没有答案的学生不得不终止思索,这都是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上课时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时间,然后结束思考环节。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上有圆柱和圆锥的内容,这个内容需要很好的空间想象力,老师一般会问学生:“圆柱或者圆锥展开是什么形状?”这时候如果有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老师不应该急于肯定,而是再给其他同学一些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说明。这样才会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加入独立思考中,锻炼自己的思维。

(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考结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思维是不一样的,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是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然后进步。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发散的思维和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并鼓励他们思考。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中有混合运算的学习,其中一个就是关于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比如说“4×2÷4”和“4÷4×2”,根据小学课本上所说的,在做乘除法的加减运算时要从左往右进行,不可以颠倒顺序。但是有的学生就会发现前面一个式子不管运算顺序如何结果都不变,但后边这个式子如果改变了运算顺序就会改变运算结果。这种时候,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他的想法,不仅因为他说得是对的,还因为他可贵的思考能力,接下来再进行说明。

(三)老师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如说是学生的一项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测。但要实现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保证足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也必须和老师配合起来,而不是代替学生完成,因此老师要注重和家长的联系,和家长达成共识。

比如,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老师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家一间房间的面积,然后写下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这个过程很明显需要家长的帮助和配合,但绝不是家长不耐烦地替孩子完成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就可以,而是真正地帮助孩子完成测量,然后让他们自己计算。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存在的两个限制因素就是老师教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改变,其次就是家长和老师缺乏沟通。针对这两个因素提出的三个策略:首先是教学方面,老师应该做到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其次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就是老师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

参考文献: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8

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表面形式的改革,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盲目地模仿一些“典型模式”,使得原本就举步维艰的新课程改革陷入了更深的泥淖之中。如有些学校机械地限制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严格地规定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以及学生发言、展示的人数等一些与教学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的做法。从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是热热闹闹的,是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的。但这样的课堂,已经没有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已经剥夺了学生独立判断的权利。

以阅读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逐层深入的对话,教师时常会采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独立思考;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赏读课文,拓展延伸”这种动态的阅读流程来引导学生。如果在没有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盲目地追求“典型模式”的前提下,很多教师会将这个流程的前两步忽略。在简单的导入和点拨之后,就立即进入热闹的合作探究。此时的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的判断,基础稍薄弱的学生甚至连文本的基本信息都还未把握。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如何探究,探究什么。

探究的内容当然就只能是在前两步被忽略的流程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即文本的基本信息和针对文本所作出的简单的是非判断。有位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时,用了2/3的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①木兰原来的身份是什么?诗歌开始时她在干什么?②在木兰叹息之后她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思想性格?③木兰胜利归来后得到了什么赏赐?诗人在这部分内容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用合作探究,而应让学生自己针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9

“张文军,双11就要来了!你想好到时候给女同学买啥礼物了吗?”

“不敢送,你就是缩头乌龟,你就继续打光棍!”

“打光棍!打光棍!”……大家七嘴八舌,嘻嘻哈哈,甚至有人吹起了口哨。

此时,我已走进教室,看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张文军,我冲口而出:“说啥?有你们这样开玩笑的吗?究竟是哪门子节日?”

“光棍节!”好家伙,竟然异口同声,整齐响亮赛军训啊。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此刻只能硬着头皮先压住阵势:“光棍有啥不好?光棍是光的、独立的、自由的、不依附的,光棍才活出自我!”

我突然灵光一现,提高音量说:“高中生都是单身一族,过光棍节理所应当!但我们要把此光棍节过成彼光棍节,把吆五喝六的依赖变成孩子的独立行动,把对父母的抱怨撒娇变成自理大气,把情绪的奴隶变成情绪的主人,把随声附和变成独立的思考……”

对,咱班还是学校的“班级节日试点班”呢,那咱就这样给学生过一个特殊的光棍节――另解光棍节,奔向独立日!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紧锣密鼓地忙活起来。

向往独立

11月10日上午。我来到教室,大声宣布:“亲,明天,我们高一(5)班全体同学一起过光棍节!现在给大家10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一下如何过。”

教室里立马沸腾起来。我也不制止,让他们语言上先疯一把吧。

“光棍节虽然属于光棍的特权,但是光棍并不光荣,所以我们明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哈哈哈……”

“光棍没人养,光棍有权利败家,我看我们明天集体疯狂网购吧。”

“依我说,最好的方式是晚自习集体吃火锅。”

“就晓得吃,我看最高大上的选择是集体看电影。”

“不好,最高大上过节方式是让已脱‘光’的老师们课前高歌一曲。聊以慰藉我们在光棍堆里奔驰的勇士……”

要引导才行了,我叫停:“好了,同学们,你们说的那些高大上其实太低端,太常见,太颓废了,其实我们可以过得更有意义一些!”

“那怎么过哟?”教室里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光棍节起源的灵感不是因为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吗?1既可以组词组成‘一无所有’,还可以组成‘独一无二’。我们就将一无所有过成独一无二,如何?”

“要得。”学生应和着。

“每个一都代表一个个体,而任何一个个体都需要一定的独立――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解决面对的困难,干脆我们把独一无二的光棍节改个名,就叫独立日吧。这样既高大上,又更符合我们中学生的身份。独立日就必须有独立之具体内涵,而独立肯定和依赖是天然对立的,而且大家身上都难免存在些或多或少的依赖,比如依赖同学给你买早饭,依赖父母给你洗衣服,依赖老师解答本来自己都可以解决的难题。因此我想提一个要求,无论我们明天的独立日过成什么样子,都必须有一个内容,就是不要有依赖行为,大家觉得如何?”

“好!”教室里的声音响亮、整齐又兴奋。

我在黑板上写下“1・1・1・1・独立日”,并说道:“接下来再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大家讨论明天的独立节如何过。请每个小组列出几条独立方案。”

10分钟过去了,每个小组都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成为“独立公约”:

形体独立。独立日一天不三五成群,不与人“勾肩搭背”,不相互讨论问题,上课不讲话,下课不打闹,总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人能做的事情不要两个人来做!

情绪独立。独立日一天,无论喜怒哀乐,都自己承受,不受人影响,不向人倾诉,不帮人排解;但要情绪稳定,而且要情绪尽可能乐观。

行为独立。在独立日一天挑战一次自己,做一件平时不太敢做的事情。比如上学途中给陌生人一个拥抱,比如在课前来一次即兴演讲,比如找年级组长乃至校长谈一次话,反映一下同学们的心声……

思想独立。在独立日一天敢于在思想上做一天独立的自己,不受任何人影响地思考一个问题,并最终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能!”“好新鲜的节日。”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总的来说比较期待。

班长发话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成立一个监督小组,对同学们的明天的言行进行必要的监督,看看哪些人做得好,哪些人差一些,老师行不?”不愧是“领导”,总是眼光独到,高瞻远瞩。

“当然可以!”好家伙,真是进入正能量状态了。晚自习前,在班长的组织下,学生们组建好了监督小组,还取了一个颇有些调侃的名字――独立督导大队。他们制作了貌似规范的督导证,我也乐呵呵在上面签名认证。

向着独立狂奔

11月11日,光棍节如期而至!学生们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耳目一新。

场景一:语文课前三分钟,本来不怎么参加演讲的史靖新,竟然登上了讲台,声音洪亮地发表了《我的青春不应该被无聊充斥》的演讲。

场景二:张杰本来想邀约赵存一起上厕所,被督导大队陈翰发现,两个人只得分开去。

场景三:午自习罕见地安静了,鸦雀无声,有学生本来想找东西借东西,但面对四周的“城管”,只好作罢,下自习后才借。

场景四:我正暗自高兴,看来只要潜能被激发出来,一切皆有可能。此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周汇独立做一道数学题,用了1个小时还未解出。怎么办?是让他继续“耗费”时间独立思考,还是去问同学或直接请教老师?我犯难了……权衡片刻,我当机立断:“到办公室再独立思考10分钟!”周汇本来就不认输,提起笔哗哗直算。“哈哈哈哈――”只听几声狂笑,周汇独立思考,解题成功!

……

11月12日,独立日督导大队统计结果,并向合格者颁发“独立者”证书,“勒令”违反了独立日精神公约的同学表演节目。最终统计结果,全班54人中有51人获得了证书,3人不合格。

最后,一个以前的依赖者、今天的“独立者”主动总结:“经过这一天的体验,我有深刻的感受。今天我终于不要别人陪我上厕所,我也自己驾驭了不良情绪,我没有说一句话独立完成了作业,我是一个成熟独立的人。”颇为自豪。

我趁机提出建议:“11月11日是社会上的光棍节,更是咱班永远的独立日。老师真诚希望大家做到四个‘一’:一是独立的行为,二是独立的情绪,三是独立的思想,四是独立的人格。当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老师真诚地希望,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同学们未来做得更加精彩。”

在分享快乐的同时,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个节日,体会到了形体上是可以独立行事的,情绪是可以独立自控的,生活是可以独立自理的,思考是可以独立完成的,精神是必须独立的。我们不能被他人左右,也不能依赖于他人。孤单并不可怕,盲从才不可取。大家为赋予了“光棍节”以新的含义――“独立之形体和独立之精神”而骄傲。光棍节就顺利地更名为“1・1・1・1・独立日”,并且载入“班级节日”史册。

这一次班级节日,学生们从疑惑到惊讶,从挑战到惊喜,从执行到反思的过程,在心里植下了“独立之形体和独立之精神”之根;我意识到,班级节日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契机。从此,每周一个主题班级节日,形成了我班连续的、异彩纷呈的“班级节日课程”(见下表):

如何学会独立思考篇10

一、培养思维

我认为,数学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其实并不难,只要把每一个知识点讲清楚,然后由易到难配备相应的练习,反复地练,课余时间再时不时地以小纸条等形式进行考察,你的成绩不好才怪呢?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呢?现就我在教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一课进行简单地说明。在理解好圆心角与圆周角的概念之后,我先让学生画几个圆,先在每个圆中画好圆心角,再在每个画好圆心角的圆中画圆周角,看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且任何学生不准看课本。同时还要思考这样画的根据。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会积极地去操作,兴趣有了,等大多数学生举手想回答的时候,我说谁乐意板演谁上,有时学生会抢着上,积极地思考之后,大脑稍微有点疲倦的时候,来点争抢,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容易使学生忘记了疲劳,并在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还能渗透一种思想,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证明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图形,自己试着去探讨,开始时独立思考,谁先推理出来谁举手,我先评判,不当的给与启发,等拔尖的学生基本解决了,则让优秀的学生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寻找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一科产生反感,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何谈成绩。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记得那年教初一,有一个女生,入学成绩数学是100分,进入初中,连续两次测试都是六七十分,我觉得很奇怪,就找她谈话,问她原因,她很干脆地说,你讲的什么呀,俺听不懂,一点兴趣都没有,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我一下子被弄蒙了,教了这么多年的学,还是第一次有学生这么说我,尽管心里有点不舒服,还是笑着问她,那你小学老师是如何教数学的?她很高兴地说,俺小学老师学一点回头复习一点,再学一点再回头把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一直这样重复,很多的题俺都能背下了。原来是这样,我首先肯定了她小学老师的方法很好,然后转过话题问她,你认为初中的数学这样教可以吗?她摇摇头,我婉转地告诉她不应该沉浸在原来老师的教学方法中,要学会适应新老师,多发现新老师的优点,逐步培养自己的兴趣,她点点头,愿意试试。看她的态度不够自信,我想再给她吹吹风。我时常听说她的英语如何如何棒,我就问她,你是如何学英语的?一提英语她眼睛放光,兴致勃勃地谈了起来,我耐心地听她说完,用商量的口气说,那你先用学英语的方法试着学学数学如何?她很痛快地答应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有意无意地点拨她几句,有时她回答出难度稍微大点的问题,我及时地表扬她,在她的作业本上,经常写些鼓励的话,很快她的数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课堂上很积极地回答问题,不再是无精打采了,等到期中考试的时候,她就能考优秀了,在与她面对面交流时,她的眼里同样有了光彩,而教师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