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风险十篇

时间:2023-06-04 10:04:00

对外贸易的风险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1

【关键词】对外贸易;风险;外贸企业

一、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的防范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外贸出口企业在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之后,受客户履约信用差、资金短缺、清算、破产等因素的影响,而为出口企业带来无法收回和拖欠应收账款的风险。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众多外贸企业纷纷采用商业信用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受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的负面影响,外需持续面临着萎缩的现状,使得我国外贸订单量急剧减少,加之部分发达国家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导致国际信用环境恶化。

在这种贸易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极易因大量坏账的产生而使企业蒙受无法弥补的亏损,所以,外贸企业必须加强信用风险防范。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组织,使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到信用赊销管理中,强化内部控制在交易审批、资金管理、客户资信管理等环节的作用;其次,企业应当实施信用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客户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监控客户信用情况变化、审核信用额度、实施信用评级、监控应收账款、催收逾期账款等工作,以避免信用风险对外贸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对外贸易外汇风险的防范

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由于受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而对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价值带来的上涨或减少的风险。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已步入市场化阶段,受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利率调整、外汇储备、投机活动以及财政赤字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在此新形势下,不同行业、企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如,部分以进口设备、原料支出为主的外贸行业和企业(航空业、造纸业等),会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受益,而部分以产品出口为主的行业和企业(纺织业等)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不同的外贸主体而言,其受外汇汇率的影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外资企业近年来将美国、欧盟、香港作为三大外贸出口市场,所以外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受美元、欧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显著。而我国内资企业则受日元、美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较大,其原因在于日本是我国内资企业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且我国贸易关系甚密的亚洲国家的货币与美元和日元保持着较强的连动性。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必须重视外汇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外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外贸企业应当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监控体系,配备专人负责监测汇率的变动情况,尤其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的汇率发展趋势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防范措施;其次,选择合理的合同计价货币。外贸企业应对商品、劳务出口以及资产业务的计价,使用汇率呈上涨趋势的货币,而对进口商品以及负债业务的计价,使用汇率呈下跌趋势的货币,从而使合同价值趋于稳定,规避汇率风险;再次,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增加汇率风险分摊条款和合同保值条款。例如,在大额贸易订单中,与贸易对方协定,当人民币汇率波动时对出口价格作出适当调整。在合同上约定,对于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或受益应由贸易双方共同承担。

三、对外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

结算风险是指债权方在办理支付结算的过程中,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资产损失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外贸企业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占有份额,纷纷采取了优惠的付款方式以稳固买方市场,从而使得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如赊销、付款交单等)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方式。但是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结算方式的风险也随之增强。例如,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盲目使用商业信用结算方式,当贸易对方销售良好时,会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量,但是当贸易对方销售状况恶劣时,便会导致外贸企业的大量应收账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在对外贸易结算中,我国外贸企业因单证错误、单证不符、单证与合同矛盾、单证短缺等问题而导致退货、拒付货款等事件屡见不鲜。据统计,2011年,我国因单证标准化壁垒而造成的对外贸易损失达上千亿美元。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外贸企业应当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外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以确保及时、安全收汇。首先,制定灵活的预付货款和赊销制度。外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外汇汇率变化情况的预测,来决定办理结汇的时间。当人民币汇率呈现升值趋势时,进口企业应当尽量减少使用预付货款结算方式,出口企业应当尽量减少使用赊销结算方式,当人民币汇率呈现贬值趋势时,进口企业应当多使用预付货款结算方式,出口企业应当多使用赊销结算方式;其次,增强跟单信用证运用的灵活性。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应当根据汇率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结算方式,如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期时,出口企业应使用延期、远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方式,进口企业应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方式。当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期时,出口企业应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进口企业应使用延期、远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方式。

参考文献:

[1]蔡雪丽.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0(18).

[2]张馨月.透视世界经济直面中国对外贸易风险与应对[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3).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2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进入新时期后,国际贸易已经融入一体化浪潮中。与此同时,各国也面对了更剧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作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企业,如果要在剧烈竞争中表现出自身的优势位置,那么就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来防控外贸风险,在此基础上确保国际贸易的实效性。在各种类型的经济贸易风险中,外汇风险构成了其中的核心要素,防控外贸风险,这样做有助于在根本上为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从而推进外贸的持久和稳定进步。妥善防范外汇风险,有利于提升综合性的竞争实力,杜绝外汇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利润损失。

一、外汇风险的根源

从现状来看,我国在外汇市场这方面并没有真正达到完善。在本质上,市场机制只能支持本币与外币的互相转换,而并没有上升为金融性的完全性外汇市场。在欠缺完善机制的状况下,外汇市场就很难杜绝多样的外汇风险,同时也无法保障参与其中的企业安全。具体而言,外汇风险来源于如下层面:

首先是兑换货币。受到一体化影响,全球都表现出频繁的交易状态。在各个地区间,进行外贸的前提都是需要兑换货币。这是由于各国具有差异性的会计制度和货币类型,因而只有通过兑换才能顺利交易并且实现结算。在国际市场的正常交易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如果可以凭借同种货币来完成交易,那么就能从根源上杜绝外汇风险。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经过货币兑换之后,外汇风险就表现出大幅增加的趋势。

其次是结算类型的多元化。当前国际形势下,外贸经济正表现出频繁的趋势,与之相应的结算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为了适应形势,目前市场中的企业可以选择多样的结算种类,例如汇兑或者赊销等。然而如果选择了这些类型的结算,那么将会人为延长结算用时。同时,各时期的外汇汇率都处在不停的波动中,与之相应的本币和外币也都在不停的变动,这种情况导致了更高的外汇风险。处于发展中的国内企业仍欠缺外贸经验,因而导致较低的结算管理水准,在交易中隐藏了较高的汇率风险。

第三是波动的汇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首先就要考虑到当前阶段的外汇汇率。这是由于,外汇汇率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今的市场波动状态。假设汇率是恒定的,那么参与外贸过程的各种企业都可以摆脱风险困扰。但是,汇率时刻都在波动和变化,因而富有多变的特征。在汇率改变时,货币兑换也会因而受到影响,企业在这个时候将会面对较高风险。

二、外汇风险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干扰

外汇风险会造成兑换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的流程都会消耗较长时间,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制定合同、双方交易和制定款额等各个步骤。在贸易进程中,各阶段的汇率都处在波动中。对于买方而言,应当根据这个时期的汇率来付款,这时就很难避免兑换货币的损失。如果汇率增大,那么买方付出的款额成本也会相应增多,买方因而就会承受损失;如果汇率下降,卖方就会由此遭受损失。依照国际贸易准则,提前结汇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这种现状也导致了资金不能及时结算的漏洞和缺陷。

外汇风险可能会降低企业整体的业务量。在很大程度上,企业不断下降的对外贸易总量很可能根源于外汇风险。在汇率波动时,业务量也会随之波动。从出口的角度来看,如果本国汇率升高并且产品价格提升,那么外贸企业通常就会承受下降的销量损失,这是由于国际市场中此类产品的整体需求正在缩小。与之相应,进口企业如果遭受了价格上涨和本币贬值的影响,则会被迫付出更高的贸易对价。由此可知,业务量与汇率的浮动是不可分割的。

外汇风险还会带来账面损失。财务管理的关键点就在于账面管理,会计账簿因此构成了外贸管理中的核心部分。通常情况下,会计账面体现为外汇或者本币的形式;在编制报表时,企业也需要先行折算各种类型的货币,然后表述为本国货币的方式。只有明确了会计账目,企业才可以顺利进入后期贸易中。受到汇率影响,不断变化的账目很容易导致账面损失。这种状况下,企业亟待全面防控各种类型的汇率风险,确保自身不会遭受强烈的汇率风险干扰。

三、防范风险的具体途径

国内企业通常很y借助自身力量来改变国际经贸的外部环境,但却可以选择适当的措施来防控风险。对于外汇风险,企业通常可以首先调整自身,在此基础上确保适应能力达到最佳。对于汇率而言,企业有必要加强关注,随时预测不同阶段的外贸汇率波动和变化。在交易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为了防控外汇风险,就应当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完成交易。此外,企业还需要对于产品价格予以适时的调整,善于借助金融衍生工具来防控过大的风险冲击。详细而言,在国际经贸中防控外汇风险可以选择如下的措施:

1.完善结算方式

企业在完成结算过程中,应当选择最符合自身的一种结算方式,这是因为结算方式与外贸风险具有紧密的联系。为减少整体的外汇风险,企业有必要适当提早或者推迟完成结算的时间。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外贸企业需要追踪查看本币汇率的浮动情况。依照汇率变化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方式用来完成结算。对于外汇的汇价而言,外贸企业也应当予以精确的估算,在估算和预测的基础上才能适当调整收取的外汇费用,调整支付外汇的时间。通过全方位的结算方式调整,就能在本质上减轻外汇风险给自身带来的冲击。例如在某次业务中,企业发现短期的计价货币汇率正在不断升高。为了应对现状,企业有必要在最大限度内延长交付货币的结算时间,通过合法方式来延长收汇的期限。这样做有利于保障自身权益,同时也防控了汇率升高的风险损失。

2.适当进行融资

在外贸交往中,融资的过程应当是不可缺少的。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双方通常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础上解决目前面对的资金困境,顺利完成资金周转。对于融资环节中的风险防控,企业如果能提前获得融资款额然后用于结算汇款,那么就可以及早收回这部分款额。通过这种改进,企业既能在根源上躲避外汇风险,还能保护自身利润。某些小规模的外贸企业通常运用出口押汇的信用证方式,对此还可以借助保理业务的措施来缓和融资压力。

3.谨慎选择结算的货币

企业应当明确的是:货币结算很容易导致风险或者埋下贸易中的隐患。因此,外贸企业都需要谨慎选择费用结算的货币,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选择本国货币用于款额的结算。企业如果选择了本国货币,就能避开外汇风险的干扰。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无法选择本国货币用于结算,这时就应当优先选用国际认可的通用货币种类,例如美元和欧元等货币,选用普遍性较强的货币有助于防控风险。

四、结论

在经济发展中,外贸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构成了不可缺乏的经济成分。完善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机制,有利于保障综合实力的提升。然而近些年来,外汇风险在较大程度上干扰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的进程,与此同时也减损了外贸企业应得的利益。作为参与国际经贸的对外企业,有必要对于外汇风险给予更多的重视,探寻最适合自身的风险防控手段和措施。在防控外贸风险过程中,企业需要紧密结合各阶段的外贸目标,立足需求并且完善机制。企业只有提升了全方位的外贸管理水准,才能在根源上防控并且杜绝风险威胁,从而服务于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月,谢源虎.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6):105-106.

[2]王怀军.国际经济贸易中潜藏的外汇风险及防范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67-69.

[3]周咏絮.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137-138.

[4]丁超超.国际经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2014(17):14-15.

[5]杨澜,张忠慧.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Z1):62-63.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3

【关键词】 中小外贸企业 外汇交易风险 风险管理

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改革中,中小外贸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也是推动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外贸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汇率波动所带来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管理者加强和提升应对外汇交易风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是保证自身的平稳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外汇交易风险分析

企业的外汇业务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货币折算或兑换。不同货币间的比价就是汇率,汇率的波动就产生了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利率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给外汇交易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或经济收益。狭义的外汇风险是指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应收应付款项、资产与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意外收益,又称汇率风险。本文分析的外汇风险是狭义的外汇风险,其主要有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因进行跨国交易而取得外币债权或承担外币业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的汇率和结算日的汇率不一样,可能使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的风险。交易风险主要表现在:(1)以外币表示的借款或贷款;(2)以外币表示的商品及劳务的赊账业务;(3)尚未履行的期货外汇合约;(4)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外币债权或者应承担的外币债务。外汇交易风险是常见的外汇风险,凡是涉及到以外币计量的任何合同、协议、购买或销售,且涉及到未来结算的,都会构成交易风险。

2.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加大,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深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虽然已注意到外汇交易风险问题,但大多采取的是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中间消耗、增加产品内销比例和结汇等被动办法来应付可能发生的外汇交易风险,普遍缺乏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够从公司整体出发建立外汇交易风险防范体系,不重视运用风险管理工具。

2.1缺乏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意识

近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日渐感受到外汇交易风险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但是普遍对于外汇交易风险进行管理问题较为陌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外汇交易风险暴露要么干脆置之不理,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借助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成本并不高。如货币掉期的手续费一般为外汇风险头寸的1%-2%。而政策性银行开展同类保值业务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银行转贷业务的资产质量,帮助服务对象锁定外汇交易成本,规避外汇交易风险,因此,收取的手续费也就相应更低一些。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缺乏主动避险意识。

2.2未建立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对金融衍生工具认知不足等原因,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相关外汇业务通常都由财务部门兼管,没有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外汇交易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测量和评估,也没有建立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报告外汇交易风险的机制和制度,这就使企业对外汇交易风险的规避很难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2.3规避外汇交易风险的途径有限

通常来讲,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或者非金融手段来进行外汇交易风险的规避和管理,而金融市场的操作则应当是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主要外部途径。但目前,由于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以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向外汇市场提供的避险工具匮乏,对于具有保值性质的期货等国际外汇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可供这些企业选择的避险工具更加有限。特别是在汇改后,企业外汇风险日益增加的新形势下,金融和外管局等相关机构对企业的宣传不够,联系不多,业务创新能力有限等问题突出,造成外汇风险管理服务配套机制建设没有跟上,企业规避外汇交易风险的途径有限。

3.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

中国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外部环境固然并不健全,但时刻暴露在外汇交易风险之中的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同样也令人担忧。如何利用外部已有的有利条件,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具体来说,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3.1树立全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环境,企业只有全面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一方面,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理念,在理解和关注各国基本经济、金融因素,政治和传媒因素、突发事件因素等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谋划自己的经营战略;其次,要树立资本多元化理念。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入驻我国。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2强化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中小外贸企业进行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把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专职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

3.3健全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层次

中小外贸企业在具备了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还应健全金融衍生业务的管理层次,实行专业化操作。通过编制和完善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手册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金融衍生业务的操作程序,明确规定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规范的风险报告途径、应急预案等内容。覆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前、中、后台职责和人员分离的原则。在人事安排方面,中小外贸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风险管理方面人员,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以适应企业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还要经常与外汇指定银行沟通、交流、注意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3.4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方法

科学的内部控制策略是降低外汇交易风险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于外汇风险不确定或者套期保值成本太高的情况下,中小外贸企业可以考虑使用以下几种主要的内部控制的方法来降低外汇交易风险。首先,中小外贸企业要加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时更新海外客户的信息,建立公正的信用档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制定不同信用政策,降低坏账发生概率。其次,适当采用财务折扣等多种方式,加快账款催讨力度。特别是在买方市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加大销售预收款比例,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需求,降低企业汇兑损失。第三,适当增加交易附加条款,将外部环境所引发的风险进行转移。第四,可积极运用金融衍生业务,做好风险效益分析,尽量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内券商储备了大量的衍生品投资人才,完全可以利用在衍生品研究上的优势帮助企业做好套期保值,再加上监管严格、纠纷处理风险小等因素,中小外贸企业可聘请国内券商做投资顾问,制定套期保值方案、优化建立风险控制流程。

参考文献:

[1] 李生杰等.我国中小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2] 周秀珍.我国企业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探析.时代经贸,2008.6.

[3] 于博文.关于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几个建议.消费导刊,2009.8.

[4] 王英姿.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及其防范探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5.

[5] 刘淑萍.我国涉外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对策.商业会计,2011.3.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4

【论文摘要】 本文着力探讨外贸风险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对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内容、主体、职能、目标、实现目标的条件与途径等问题进行了一些阐述。 【论文关键词】 国际贸易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一、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外贸风险管理指的是外贸主体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对各种相关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适时采取风险管理技术或技术组合,对外贸风险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保证对外贸易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当是国际贸易中形形色色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这既包含经济风险,也包含政治、文化风险;既包含国内风险,也包含国际风险;既包含进出口方行为所引起的风险,也包含其他经济主体和行政机构所引起的风险;既包含处于潜在状态的风险,也包含处于现实状态的风险;既包含未起作用的风险,也包含已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对外贸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处置即是外贸风险管理的任务。概括来说,外贸风险管理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健全企业对外经营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制,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二是预防和控制风险,防止国际贸易风险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三是处理外贸风险损失,将国际贸易风险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 外贸风险管理一般由外贸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在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的对外贸易风险管理。但是,外贸风险可能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各个过程。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对外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涉及到对外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应仅限于风险管理部门成员,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应该包括外贸企业的全体成员。外贸企业中上至最高领导决策者,下至一线生产工人和普通外贸业务员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外贸风险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外贸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务必养成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全体成员都应当是风险防范的当事人、责任人和主人。各成员都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点滴疏忽都可能构成风险险源,引发严重的风险事件,产生无法挽回的经济社会损失。每个成员都有义务消除本工作岗位上的风险隐患,为创造企业整体性的安全运营环境做出贡献。 外贸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必要在每个经营环节中都对相关风险因素实施管理、监控,消除引发风险事件的苗头,化解风险危机,防止外贸风险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企业全体员工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规程开展工作,确保每一个工作流程都不出现差错,把风险隐患消灭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外贸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一线生产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员既要分工把关,又要协调合作。只有通过外贸企业全体人员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企业的对外经营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外贸风险管理的职能 外贸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贸风险管理服务于对外经营的总目标,它对企业的涉外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外贸风险管理的作用与职能具体表现为: 1.风险分析职能。所谓风险分析,即是对相关国际贸易风险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识别、鉴定和评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外经贸企业必须洞察各种隐性和显性的国际贸易风险隐患,对这些风险隐患进行比较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较为客观地估计出风险产生的概率、频率、影响幅度,为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对策提供依据。 2.风险警戒职能。为保障企业的切身利益,保证对外经营的顺利进行,外经贸企业必然要加强国际贸易的风险警戒。企业要对各式各样的贸易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对外贸业务活动保持审慎的态度,对交易环节中的风险因素保持合理的怀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全程监控。外经贸企业要经常对国际贸易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搜索,及时发现国际贸易风险隐患并发出相应的警报。 3.风险预防职能。根据对国际贸易风险因素的较为准确的分析把握,外经贸企业可采取充分而必要的手段、措施对外贸风险进行防备,以遏止或消除风险隐患。在行使风险预防职能时,外贸企业可以采取积极的手段驾御风险因素、排除风险隐患,防止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的发生;也可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躲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为更有效地应对风险,外经贸企业往往会先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消除风险隐患。当风险隐患无法清除,风险 事故无法避免时,企业则可采取消极的回避策略,躲避风险损失。 4.风险处置职能。风险事故发生后,外经贸企业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损失进行积极的补救,防止风险损害事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继而,外经贸企业要亡羊补牢,迅速地对各个部门和环节展开查漏补缺的工作,发现并清除其他类似风险隐患。外经贸企业应以风险事故为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5.风险抵御职能。外贸企业要通过有效的对外贸易风险管理工作,从体制上、制度上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健全风险警戒防范措施,增强预防风险、驾御风险、抗击风险的能力,从容自如地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风险。 四、外贸风险管理的目标 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管理的目标必须符合于、服务于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总目标。做好了风险防范工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会有保障,企业的利润才能得以实现。外贸风险管理的目标具体包含高级层次上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普通层次上的风险管理目标两个方面。高级层次上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是指通过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工作为外贸企业创造安全稳定、和谐高效的外贸经营环境,保障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按照这样的目标,外贸企业应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准确分析、识别外贸风险,有效地监控、处理风险因素,慎重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引导外贸企业在比较安全的外贸轨道上运营,保障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安全性和赢利性。这属于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上策。普通层次上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则是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该具体目标指的是通过风险管理,预防外贸风险损失的发生,或者当风险损失发生后,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障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预防、遏止风险事故的产生。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汇率变动、贸易壁垒、单证制作、交易方的商业信用等多项风险点进行监视、布控。企业争取以最低的成本、最经济的方法去预防潜在的风险事故,对企业对外经营计划、财务保障措施、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周密的部署。第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对外贸风险的前置管理。其二,当风险事件发生后,使风险损失最小化。风险损失既已发生,就要尽快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防止风险损失扩散,减轻风险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同时,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逐步化解风险损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保证企业对外经营的持续发展。上述第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外贸风险管理的前置功能,第二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外贸风险管理的后置功能。 五、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需以下列条件作为保障: 1.健康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在健康、稳定、开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和制度得到了普遍遵守,交易者可以在比较自由、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违逆国际经济关系准则者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在这样的国际经济法律环境下,企业风险管理的安全目标与获利目标自然容易实现。反之,若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贸易保护主义猖獗、非关税壁垒措施林立,企业正常的对外经营都难得展开,企业时刻面临着美其名曰“公平贸易”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袭击的危险,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如何能够实现? 2.健全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构成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所倚赖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以WTO为主导的多边协调机制和大量双边协调机制需得到健全的发展,其调节贸易争端、缓解贸易冲突、消除国际经济动荡因素的作用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须在企业宏观管理体制下运行。企业运营管理体制构成外贸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科学严谨的企业管理体制为外贸风险管理提供了保障。 4.稳定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是保障外贸安全的第一条战线,风险预警机制是护卫企业利益的第一道屏障。稳定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应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风险预警网络,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风险预警服务。同时,在外贸企业内部亦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制定有详细的风险防范规程和风险应急方案。企业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均需严格地按照程序和规矩办,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杜绝各种侥幸心理。 在上述条件保障下,外贸企业可采用众多途径来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这里列举出一些重要途径,但需 说明的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途径不限于此。其一,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协调和合作,建立高效的国家间冲突解决机制和风险信息通报制度。对于企业难以独自抵御的国际经济贸易风险,政府积极出面应对处理。其二,外贸服务管理机构与部门,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外贸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海关、商检、工商、外汇管理等部门要以热忱服务于外贸、服务于企业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地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帮助外贸企业排查风险、克服风险、战胜风险。要坚决清除外贸机构中的衙门作风、官僚习气,禁绝对外贸企业的“管卡要”行为。各外贸服务管理机构与部门要将服务好外贸企业作为其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最为重要的标杆。其三,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风险管理重在防,重在用健全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防。外贸企业应建立起全天候、全方位的风险监控、管理体制。要把好外贸立项、审核关,所有外贸项目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多层次、多环节的风险评估。对所有外贸项目都要进行严格而规范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加强对国际贸易行为和流程的全过程监控。由于外贸交易涉及的因素和环节颇为复杂,一旦出现风险事故,当事者很难控制其进程。因此,对风险因素不明、风险事件无法控制的外贸项目坚决不做。对不同的贸易项目制定有不同的风险控制底线。其四,强化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成员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第一大工作,将风险防范意识作为第一工作意识。要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首要标准。企业领导决策者行事务必谨慎,决策力求集思广益。重大外经贸项目不经专业论证,不能匆忙立项。企业内每位员工在工作中必须按工作职责和流程办事,把好每一关。一旦发现风险苗头应毫不迟延地汇报。其五,实施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外经贸企业若想立足于世界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应付外贸风险的能力。外经贸企业务须重视外贸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和措施建设,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大型外贸企业应设置有专门的风险防范部门,安排有专业的风险防范人员。中小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部门可与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风险防范人员兼任其他工作。各外经贸企业中所有部门的成员都对风险管理负有与其岗位相对应的风险防范职责和义务。外经贸企业应定期举行面向全体成员包括领导决策者在内的风险防范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全体成员识别风险、估测风险、监控风险、预防风险、处理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胡小娟: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案例评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白思骏: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预见;规避;措施

在全球经济不断提高的同时,商品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在各个国家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和其他国家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在逐渐增多。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的数量正处在持续上升的阶段。这些企业也在不断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并且也通过国际贸易获得了更高的经济以及社会利益。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在市场体制、法律法规、民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在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和识别,那么将会给外贸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因此,有效预见和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对于外贸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指的是国际贸易业务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含了政策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汇率风险。国际贸易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当中,我国外贸企业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风险。因此,外贸企业需要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特征、产生规律以及规避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有效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国际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客观性。国际贸易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由于操作错误、认识偏差以及信息不对称,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第二,相对变化性。如果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那么国际贸易风险也会随着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主要是因为在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每个国家的政治、社会以及人文、法律等各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人们的消费能力、教育水平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企业风险预警意识也会有所提高。而这对于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无意识性。国际贸易的主导者是贸易主体。贸易主体在决策上的失误、认识上的偏差等都会导致国际贸易发生风险。总的来说,国际贸易风险的产生是人们所无法预见的,具有一定的无意识性。

2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

2.1价格风险的预见

第一,供给性价格风险。由于市场当中一些商品的供给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价格出现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如果市场上一些商品的供给数量突然增多,但是外贸企业却没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对价格进行调整,那么这将会使商品价格和市场供给数量无法匹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导致商品出现滞销的现象。因此,企业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价格波动情况,有效预见这些风险。第二,需求性价格风险。市场需求的突然改变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如果市场需求发生改变,市场需求和供给不成正比,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这种风险的预见方法和供给性价格风险的预见方法一样。第三,宏观性价格风险。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价格风险。一般情况下,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的宏观经济因素有物价水平变化、经济波动等。因此,企业应当时刻关注贸易对象所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从而有效预见这一风险。第四,政治性价格风险。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所产生的价格风险。例如政府干预经济所采取的正常、政党的更迭等。这就要求外贸企业要能够及时关注国际政治新闻,从而能够敏锐地察觉出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政治性因素。

2.2需求风险的预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需求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对于国际市场需求情况而言,外贸企业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捷性。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企业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比较合理,从而避免国际贸易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当中,需求风险的预见主要是识别、判断以及预测消费者风险、市场开发风险以及吸引需求风险。第一,消费者风险。消费者和国际市场需求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外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因素。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对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外贸企业只有在充分了解了消费者的风俗习惯、喜好、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预见国际市场当中的消费者风险。第二,市场开发风险。外贸企业往往由于不能够全面了解目标市场,从而导致市场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外贸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来进行市场调研,才可以有效预见市场开发风险。第三,吸引需求风险。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人购买产品,企业通常会承诺实行质量三包以及货到付款等措施。如果企业无法实现这些承诺,那么将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能够及时了解贸易对象的需求和资信,并且要随时关注自身的履约情况,从而更好地预见吸引需求风险。

3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

国际贸易经常会遇到这种各样的风险,种类繁多,而且导致这些风险的原因也很复杂。再加上风险本身具有不可避免性,且很难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在进行贸易之前要多先对可能要面临的风险有足够的了解,详细掌握风险的种类,使企业在面临风险的时候能做出准确的识别和预测,进而根据识别预测的结果做出有效的古币方案和解决方案。这样才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最大地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以下是几个有效规避风险的方法。

3.1做好资信调查工作交易

企业是国际贸易中企业的买卖对象,交易企业的真实可靠性会影响到风险,因此要对交易企业进行资信调查,做好资信调查应该从以下几项着手。(1)营业执照是否真实;要查清楚交易企业的注资情况、营业执照上的地址是否真实、是否和现在的地址一致、目前企业的运营状况等;(2)要审查交易企业是否具有履行合同能力的资格,是否具备要求的生产能力、所供应原材料的企业是否可靠,同时还要调查交易企业的基本账户和是否具备进出口许可证等;(3)分辨清楚交易企业主体的身份。是法人还是委托人,是不是拥有法人的授权;(4)对交易企业的信誉度进行考察。交易企业有没有违约的不良记录等。在国际贸易中,交易企业可以说是贸易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进行合作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资信调查。

3.2合理转移国际贸易风险

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有一些技术手段可以将风险转移出去,以下是转移风险的几个方法。(1)购买运输保险。由于国际贸易运输的距离和时间都很长,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造成货物的损失。为货物购买运输保险,是指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货物所受到的损失将会有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在购买保险的时候,要认真选择保险的种类,防止错误投保和遗漏某个保单造成损失。(2)购买运粗口信用险。这类保险是由国家所提供的,一项政策性的保险,购买的是境外买房的信用和政治风险,确保企业可以及时收到资金。(3)选择合理的国际保付。国际保付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金融业务,在进行过程中,保理公司会对购买此业务的买卖双方的资信展开深度的核查工作,同时还肩负着对应收款项的催收,以及买卖双方的财务管理工作。选择合理的国际保付,一来能够增强自身业务吸引力,可以更快的寻找到国外订单;二来国际保付还可以对交易企业开展更深度的资信审查,保证交易企业的信誉和付款能力,可以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4)要选择合适的银行保函。就是进行外贸出口的企业要选择一家银行的保证书,很多大型设备国际贸易的企业,在将设备出口以前,可对国外购买方提出去银行开具延期付款保函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买方在买到货物之后,无法根据合同进行支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由其担保的银行代替支付,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5)合理选择备用信用证。很多国家和地区并没有银行保函业务。因此商业银行专门创建了另外一种业务:利用备用信用证进行担保。一旦有一方不能履行合同,受益人就可以利用备用信用证到商业银行办理汇款,得到理想的偿付款项。

3.3遵守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就是由一些国家性组织或者国际商业团体所建立的和国际贸易有关的贸易规则、基准和通则。目前国际贸易惯例已经在国际贸易中被普遍使用。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遵守国际惯例,不能因此造成违约和延期付款,合同的签订、运输以及款项的办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另外,为了防止国际贸易中发生纠纷,在进行交易的时候,要做好信用凭证、单据的管理,做到有据可依,并且还要保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确保每一次交易的款项可以及时清偿。

3.4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增多,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多的选择,国际锚机也逐渐从之前的价格竞争转为现在的质量竞争。所以在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设计以及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品牌和档次,对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都会在国际贸易中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比如欧盟的CE认证,以及美国的TCC等,是有产品符合这些国家制定的标准,才可以出口到这些国家。这些贸易壁垒的增加,使得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不停地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创造更具优势的品牌,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进行生产,提升产品的质量,打造特色产品,以降低和避免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

4结语

总之,由于国际贸易是两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和难以控制的因素,这给国际贸易增加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外贸国家在进行出口之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清晰了解国际贸易中将会面对的风险,以及有效避免这些风险的方法。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上海XD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张莹.对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和控制对策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1).

[3]李欣雨.社会转型期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具体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4]解静.探究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34).

[5]顾中元.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17(2).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6

一、国际贸易风险的类型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随着全球贸易增多而使贸易摩擦不断地加剧。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案件持续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普遍存在。这让全球的贸易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让全球贸易趋势呈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区域经济的合作获得迅速的发展,各种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不断地以各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出现。关税是一种保护本国市场发展的贸易壁垒被普遍地使用和接受,变得越来越透明,但是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却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将其他国家的竞争企业排除到国门之外。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对国际通用的贸易惯例和贸易术语了解的不足。贸易术语很多时候是一种惯例,明确了参与国际贸易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如果参与贸易的一方对这些术语不熟悉,就会在贸易中出现操作上的不合规矩。并且一旦被国外的不法商人所利用,就会产生意料之外的贸易纠纷,最严重的就是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合理地对贸易进行了解和操作十分重要。

(三)汇率风险

国际贸易之间的结算并不像国内贸易一样都使用人民币。那么,不同币种之间进行清算时就存在一个本币与外币的折算比率问题。但比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国际外汇市场出现波动而有所浮动,这就造成了国际贸易企业各方的实际收入与当初预想的会有不同(贸易中的汇率风险),进而导致外贸企业净利润的增加或者减少。采取一定的措施切实地对外汇风险进行防范,是外贸出口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原则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规避管理是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笔者将这些原则总结如下:

(一)风险回避原则

每个外贸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擅长领域,风险回避原则就是指出口企业不涉及那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或者是预测到可能会出现风险的领域。虽然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可能会使企业错过一些获得高收益的机会,但是只有采取这种措施才有可能规避较大的风险。

(二)风险抑制原则

风险抑制原则,是指企业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监控,在风险成形之前就将其扼杀。在对汇率风险进行防范时,风险抑制这个原则是非常适用的,因为很多时候汇率的变化之快,不会给企业留有反应的时间来采取措施挽回损失的。

(三)风险转移原则

参加国际贸易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贸易保险等方式,将可能产生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这就是风险转移原则。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采取合适的投保或者其他转移方式。

三、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有效措施

通过前文对国际贸易风险类型的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原则,笔者提出了以下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规避的措施:

(一)对贸易伙伴的信用情况进行严查

贸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和了解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增进这种信任和了解,为了能够找到信用优质的合作伙伴,需要我们的企业在双方进行合作签字之前就对对方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调查。这是贸易合作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调查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委托专业的咨询企业进行调查咨询,或者借助银行系统对贸易伙伴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

(二)国家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力度

关于人民币的汇率都是依据国家的国情进行制定的,常常使用的就是固定利率,但是在国际市场的贸易中,结算方式是双方互相协商的结果。所以,为了我国的企业在协商时有更多的资本,在制定人民币汇率时,就要考虑到具体的国情和人们的利益,尽量地保持汇率的稳定。一些强势的经济体国家会利用国际货币体系来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从而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这是我国需要坚决抵制的,尤其是要反对他国使用强制性的手段迫使我国利率的提升。

(三)运用技术手段切实转移风险

在国际贸易进行的过程中,我国的外贸企业可以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有效地规避风险。第一,可以通过合理的投保来降低运输风险。因为国际贸易的路途通常非常遥远,且耗时较长,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患和风险,如海盗、战争、空难等,企业需要通过办理运输保险来促进企业外贸事业的发展。第二,可以通过妥善地利用国家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险。这是由国家成立的专门的保险机构来向出口企业提供的一种政策性的保险,承担一些商业保险不愿意承担的保险业务,能够有效地规避贸易中的各种风险。第三,通过积极地引入国际保险业务来提供综合性的财务服务,规避外贸过程中收汇风险等。

(四)遵循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的惯例通,常是指国际性的贸易组织或者商业社会的团体制定出来的一些贸易准备、规矩。这需要参与国际贸易企业的工作者牢牢地掌握,以便企业在签合同、交货物、结货款时能够严格地按照进出口贸易的规则程序来办事。妥善地处理好合同、单据、货物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信用证与单据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货款能够得到及时的清偿。同时,对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术语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免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因为不了解而遭受损失,面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无奈局面。

四、结束语

国际贸易是一项对外部环境有较高依赖性的贸易活动,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政策的变动都能引发国际贸易的动荡。尤其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各国之间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顺利进行会出台各种办法,这些因素都让国际贸易变得更加的复杂、多变,导致贸易风险、贸易摩擦事件的频繁发生,并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凡事皆有两面性,如果我国的外贸企业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地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那么我国的国际贸易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风险

一、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种类

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结算中牵涉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在对我国学者对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可以划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两个层面: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国际贸易结算面临着国家性风险、政治性风险、经济性风险、社会性风险;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国际贸易结算遭受着票据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汇率风险等等。

由于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宏观风险内容广泛、牵涉繁杂,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研究体系,多数情况下企业需要依靠国家机构对其进行处理并提出相关建议。因此,本文在探索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时候,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微观层面上,为国家贸易微观结算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二、国际贸易结算中存在的风险

第一,国际贸易结算中票据结算存在风险。票据结算风险在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中的风险因素是比较高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首先,在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潜在着银行汇票伪造的风险。国际贸易结算中或多或少并且不可避免地会与国外票据之间发生摩擦,国内居民和企业受到地理条件和交易经验的限制,在应对纷繁复杂的外国货币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因此一些资信程度较差的交易者或者不法分子得到了可乘之机,他们通过伪造外国货币对国内的贸易交易者进行诈骗,使得国内的生产经营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部分不法商人通过在我国银行确认票据的原始支票的方式骗取货物,然后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将银行账户中的钱转移走,并将银行汇票注销使得国内银行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遭受到损失。

第二,国家贸易结算中托收结算存在风险。受托结算方式也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从我国托收结算方式的发展现状来看,托收结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也不容小觑。在托收结算方式中,承兑交单结算方式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因素,因此很多企业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倾向于选择付款方式进行结算,但是付款交单的结算方式依然存在着风险,部分国家商业银行在贸易往来和贸易结算的过程中将交易习惯凌驾于交易规则之上,因此时常出现付款交单后不能及时受到货款现象的出现。

第三,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存在风险。信用证就结算方式在我国国际经济业务往来核算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我们也必须思考信用证就结算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信用证结算存在着伪造诈骗风险,部分不法分子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选择伪造信用证的方式进行结算,从供应商处骗取了货物,导致了供应商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其次,存在着伪造信用证单据的风险,部分出口商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为了从国际商会处谋取利益,往往选择伪造信用证单据的方式与银行进行协商,从而在根本未发货物的情况下取得货款,取得货款之后迅速消失,致使购货方和银行都承受着相应的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三、国际贸易结算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1.票据风险防范研究

对国际贸易结算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一方面能够提升国际贸易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结算风险防范中,对票据风险的防范应该放在第一位上。

首先,在国际贸易和交易往来的过程中,企业要重点检查那些诚信不足客户提交的票据,严格地审核票据的作用和票据的来源;其次,要审核取得票据表面的真实性,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考核,着重检查票据印章的真实性和票据期限的有效性;再次,当票据票面金额比较大的时候,相关结算人员应该票据所记载开出银行进行调查,确保票据的真实性、权利的完整性。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对票据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预防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2.托收风险防范研究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防范中也要重视托收风险的防范。首先,在选择进行托收结算方式之前,国内企业应该做好对外国进口商的征信调查,在充分了解外国进口商的诚信能力和资金能力的基础上,为企业自身的交易结算正确最大的保险,尽量以最低的风险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其次,在确定使用托收结算方式之后,企业要将外国进口商的详细地址和交单条件列入到托收委托书之中来,从而为托收结算界定明确的条件和指示,避免在托收结算的过程中出现诈骗和欺诈的问题,将外国进口商拿货消失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最后,在托收结算的过程之中要以定期付款方式为主,避免出现适应当地结算方式的情况出现,从而规避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交易习俗风险,使得托收结算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3.信用证风险防范研究

在国际贸易结算之中,对信用证风险进行防范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第一,在选择使用信用证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要对外国商人提交的资信证明进行真实性审核,对于政治风险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所开的资信证明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我国银行对于政局混乱、时局动荡的国家所开的资信证明认可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国际知名银行的保证才会打包放款;第二,我国相关部门应该严肃对待外国进口商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提交的信用证,对相关客户的资信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从而规避国家贸易结算中的信用证结算风险。

4.对当事人的风险防范研究

国际贸易结算中的结算方式多样、风险表现方式不一,但是这些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防范和遏制,在这个过程中贸易结算当事人的谨慎态度是非常重要的风险防范因素。

首先,国际贸易结算人应该熟悉当前各种结算方式,研究不同形式贸易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条件,严格按照规则和条件进行国家贸易结算;其次,要对竞争对手的资信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在了解竞争对手的基础上选择更加优秀的贸易伙伴,降低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促进企业的的持久发展;最后,国际贸易交易结算人应该积累良好的声誉,与顾客保持良性的沟通和交流,杜绝风险存在的萌芽,促进交易双方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常迎春.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及其风险分析[J].知识经济,2014,03(17).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8

关键词:外贸风险;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4-0082-05

一、引言

自2008年10月以来,金融稳定的风险加剧。宏观经济风险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急剧下降,IMF预计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将下降至0.5%,按市场汇率衡量将变为负值。该预测相比2008年1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长率。经济增长放缓将打击消费者需求,加上贸易融资成本直线上升,全球贸易形势急剧恶化。三十年风雨沧桑,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和全球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我国外贸也深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份,中国外贸遭遇“人世”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进出口骤然巨降令人关注。当月,中国出口1149.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748.97亿美元,同比下降高达17.95%。12月份中国外贸延续了11月份的下滑趋势,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2月我国出口约1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8%;进口约720亿美元,同比下降21.3%。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大幅度扩张。这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状况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逆转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外贸的风险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外贸风险无处不在,大到政局动荡、战乱天灾,小到汇兑变化、拖欠货款,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我国贸易风险的研究大多是处于定性阶段,本文尝试对我国贸易风险进行量化。了解贸易风险的行业分布,可以为制定行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服务。行业外贸依存度越高,则进出口占该行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就越大,因而存在的外贸风险就越高,反之亦然。一旦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或者国际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使我国经济遭受不可预测的打击。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价格优势,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的价格没有包括环境成本,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这种情况下出口越多,其负面影响越大。随着外贸顺差的不断增加,巨额外汇储备导致金融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非常容易导致贸易摩擦,作为一个大国,对我国来说,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潜力更大,也更安全。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外贸风险分析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中不断提升,现已稳居第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四年快速增长,从2003年的8509.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7.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6.53%,其中出口增长率29.16%,进口增长率23.57%。是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贸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从2003年的51.86%上升到2007年的66.24%。受世界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危机恶化蔓延、国内经济减速、主要行业投资率下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需求减弱引起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外贸风险凸显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止跌回稳迹象,次贷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图1显示从200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外贸风险凸显。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加剧我国贸易风险。大。加剧我国的外贸风险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世界市场的边缘地区,对东南亚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东南亚出口的下降被我国替代。与亚洲金融危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加大了我国的对外贸易风险。

3 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引起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我国潜在外贸风险显现

当前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这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减轻进出口企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但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加上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如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出调减石油产量,以维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美元汇率走势不定等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这些因素将使得我国潜在的外贸风险显现出来。

三、我国各行业外贸依存度分析

我们用各行业的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来描述行业外贸风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库的外贸行业划分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本文把我国对外贸易行业划分为10个行业。分别是:农产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纺织服装行业。

1 各行业进出口依存度分析

根据WTO数据库中的中国对外贸易的行业进出口数据和2005-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各行业总产值数据,我们计算了各行业的外贸依存度。

由图2可知,2005-2007年我国10个对外贸易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分别是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其中纺织服装业的贸易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该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85.55%、84.40%、83.11%。燃料矿产品行业次之,2005-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76.68%、78.41%、

73.35%。2005-2007年化工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8.44%、44.34%、41.29%。2005-2007年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4.52%、71.79%、63.72%。2005-2007年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4.54%、68.98%、61.70%。另外5个行业的外贸依存度都比较低,分别为农产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钢铁行业、医药行业、汽车行业,其中医药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最低,表明该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最小。

2 各行业出口依存度分析

由图3可知,我国2005―2007年出口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有3个,分别为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外贸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分别为74.48%、74.99%、69.49%,这种较高的出口依存度背后存在较大的外贸风险。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出口依存度都在35%以上。

由图4可知,我国2005―2007年进口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有4个,分别为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其中燃料矿产品行业的进口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分别为65.52%、67.82%、61.75%。化工行业的进口依存度下降幅度最大,2005年为53.72%,2007年为26.45%,下降了27.27%。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高风险的行业有5个,分别为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由图5可以发现,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所占比重最高,在80%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外贸依存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表明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出口贸易;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所占比重较低,在35%以下,表明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外贸风险主要存在于进口贸易;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出口外贸依存度所占比重在50%~60%之间,表明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风险不仅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也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中。

四、我国对外贸易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

外贸竞争力指数主要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行业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本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用我国(行业)的外贸进出口差额占我国(行业)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该比重为正值,表明是净出口国,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比重为负值,表明是净进口国,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弱。

根据WTO数据库关于中国对外贸易各行业的进出口数据,我们计算了2003―2007年我国总体以及5个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

由图6可知,2003-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0,0299上升到2007年的0.1205。即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增强,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风险在逐步降低。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高,2003―2007年的指数值分别为0.6694、0.6995、0.7411、0.7770和0.8038。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外贸竞争力指数在逐步上升,国际竞争力逐步上升;而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低,2003―2007年呈下降趋势,并且都为负值,从2003年的-0.6370下降到2007年的-0.7656,外贸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国际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另外三个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为负值。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为正值。化工行业由2003年的-0.4288上升到2007年的-0.2813;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由2003年的-0.2410上升到2007年的-0.0860;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由2003年的0.0133上升到2007年的0.1663。

由上可知,外贸高风险行业中,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其他四个行业的外贸竞争力都呈现上升趋势。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高,都在0.65以上;而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竞争力较弱。依据外贸竞争力指数的高低,2007年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纺织服装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化工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在这五个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最高,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最弱。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外贸依存度指标对我国各行业的外贸风险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对外贸易风险主要集中在5个行业,分别是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这是我国贸易高风险行业。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既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也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通过贸易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可以发现外贸竞争力指数为负值的行业有三个。即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为正值的行业有两个,即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在这五个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强,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而且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贸易风险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针对我国贸易高风险行业存在的外贸风险,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针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贸竞争力指数较低的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应与更多该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以分散该行业的外贸风险。该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都为负值,对外贸易风险主要来自进口国,因此我国要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协调,争取用磋商的方法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降低贸易风险。一方面,我国对外应该采取贸易多元化的方式,与该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建立友好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我国对内应该实行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倡节能、环保。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要控制资源和能源性产品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降低进口贸易风险。

第二,针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贸竞争力指数接近于零的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应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分散风险。一方面,要改

善该行业的对外贸易结构,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出口结构,加快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降低贸易风险。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为了稳定或适当降低该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减小国际经济波动可能给该行业对外贸易带来的风险,要积极地扩大内需,适当调整我国需求结构中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促进国内消费需求,降低外贸风险。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际贸易;创新措施

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国性经济建设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使其无论经营发展模式还是管理等环节都越来越走向于国际化标准水平。这在某一方面来讲大大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建设速度。

一、什么是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又被称作为危机管理,它主要是指利用某些管理手段将置于风险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降至最低。也就是说对风险的评估及预防策略的管理。通常来讲,广义上的风险管理是指利用具有优先顺序的排序过程,将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较大损失度的事情进行先行的预防和处理,而对于风险存在中损失度较小的事物则可以在事情过后进行处理及解决。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这种优先选择的风险管理是十分难以决择的,这主要是因为风险的发生具有着一定的不可预知性及不一致性,因此目前如何对风险损失度进行权衡是一件相对较为困难的事情。另外,风险管理是要面对诸多的有效资源运转的问题,因此其中会涉及到许多机会成本因素。如果单单在资源运转中实现风险管理,则会使资源的运转能力降低。因此,目前最为理想化的风险管理就是在降低风险收益率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也就是说目前将制定资源成本收益效及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一系列活动统称为风险管理。

二、什么是国际贸易物流

所谓的国际贸易通俗来讲就是与国际各国间的物质往来,也称为通商。它主要面向的是国际化的商品及服务流通交易。另外,国际贸易的形成一般由进口贸易及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进出口贸易。随着我国成功进入WTO以后,国内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因此,为了对一系列的贸易往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国家设立了国际贸易物流部门来针对国际上的商品及服务交易进行统一化管理。首先,国际贸易物流可以完善规划进出口商品及服务的交易程序,保证国际贸易交易的顺利进行。其次,国际贸易物流可以保证进口出商品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国内人均的健康生活以及我国在国际贸易交往中的商品质量及信誉度,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综合影响力。

三、国际贸易物流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与世界各国家贸易的往来,国家对国际贸易物流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国内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经营中,则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

1.经济风险下的国际贸易物流现状

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使不少西方国家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危机过后,许多西方主义国家为国强自身经济建设的安全性,建立起了绿色经济贸易物流机制,以此来强化其自身的物流行业发展。但同时,也使我国贸易物流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首先来讲,西方国家的这种制度的建立使我国贸易商品很难打入西方市场中去,这不仅影着我国贸易商品的运作能力,也使我国的直接资本投资领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增加了我国资本投资的难度。另外,西方国家对国际贸易物流保护措施的建立还阻止了我国贸易商品及服务进入其市场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这种政策下,使我国贸易物流造成了严重的阻塞,从而使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产生较大的风险。

2.政府的支持度不足造成的风险

对于国际贸易物流发展而言,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的。虽然我国目前享有国际第一贸易大国的美称,但其贸易实际发展力度远远跟不上美、德等西方国家的发展力度。这主要是由于首先我国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任何一套关于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制度规划,从而使国际贸易物流发展是缺少一定的制度支持,甚至造成了多个国际贸易物流公司为争抢生意产生的各种纠纷,致使我国贸易物流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是国内贸易发展的延伸,也是国家对外形象的代表。但就目前来看,国家对国际贸易物流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条例规范,且国际贸易物流发展中所需的设备支持也远远达不到要求。另外来讲,由于我国对国际贸易物流的法制不健全,从而使国际贸易物流地方性政法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使国际贸易物流长期处于一种恶性的政策环境中,大大增加了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的运作风险。

3.与其它国家合作中的风险因素

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想要发展壮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要与国际其它国家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与国际中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国际中部分国家仍对我国的贸易商品持抵制的态度,甚至有些贸易商品在其它国家得不到有效的流通,因而使我国投放的成本资金得不到及时的回拢,造成了我国贸易物流严重的资金风险。另外,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国际商品均资金涨浮率较高,而国内目前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远远低于国际经济中的标准水平,因此就造成了我国商品贸易进出品经济收益资金相差较大的情况,使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经营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四、在风险管理下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创新措施

针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中的诸多风险,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快速制定出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形式,从而保证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健康发展。

1.建立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目标及任务

要想提高我国国际贸易风险管理能力,首先要建立良好完善的风险管理目标,也就是针对风险管理中对外贸易的风险识别、测定及评价等一系列活动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与技术相结合的模式来强化风险管理的能力,从而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的顺利发展。另外,建立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作用在于国际贸易往来活动中各形各色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中风险管理的目标设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其一,要健全的完善国际贸易物流对外贸易往来活动中的风险制度管理和体制的创新改革。其二,要从根本上控制贸易往来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以防止国际贸易物流往来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转化为现实的风险状态。其三,要加强对贸易往来风险的后期处理能力,以便最大限度将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

2.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职能建设

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职能是提高贸易风险预警的最重要的手段,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往来中对风险因素的合理怀疑能力。同时,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中的职能还包括了对贸易风险的定位,也就是说对国际贸易风险因素进行定量确认,并制定出防范解决方案。另外,对于国际贸易物流风险发生后,要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将风险控制在可预计的范围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国际贸易中对风险的抗击能力。

3.提高对国际贸易风险的识别能力

提高国际贸易风险识别能力是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中最为基础的保证,也是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首先,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要解决两大主要的问题:其一,在风险管理中要确认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存在于哪个环节;其二,要对所识别的贸易活动风险进行属性的分析及定位。总的来说,对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的识别管理其主要目标就是对国际贸易往来中所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发生该风险时对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害程度进行判断与识别,从而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中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国际贸易物流往来要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创新才能够使国际贸易物流朝国际化大方向发展。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国际贸易中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定位,并快速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及风险解决方案,同时结合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及目标制定规划出在国际贸易物流发展过程中防范风险的措施,从而保证我国贸易物流往来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我国贸易物流活动的综合能力,为我国进入国际化市场中的先进行列做好基础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莹.基于物流保险发展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13(,8):105-106.

对外贸易的风险篇10

当下风险管理研究还处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之内,仅仅停留在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算、金融方面的投资、生产经营风险等领域,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研究属于国际贸易之间的进出口能源的风险管理还在少数,大多数国际当中的进出口公司,在对待风险管理这一问题上,依然还在摸索探求阶段,只有很少数大的企业集团,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之后,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自身的风险管理理论,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虽然技术还不成熟,但是风险却每天都在发生,对于所有的进出口公司来说,当务之急是找出一套切实可行、适合于企业运行的风险管理方式,从而解决现有的危机,从而提高公司的生存质量。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经验就化工品进口贸易中的风险管理为主要探讨方向,从现状、类型、问题和解决方法入手,为大家细致的分析一下。

一、化工品进出口贸易特点

(一)化工品贸易形势良好,进出口高速增长

化工品贸易快速增长,2003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好的年份,之后逐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化工品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保持贸易逆差

化工进口规模继续扩大,进口数量增长是引起进口进口贸易用汇增加的主要原因。化工品出口额仍靠数量拉动,使得占半数以上化工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同时一部分化工品进口价格下降,减少进口用汇,两相抵消,实际进口用汇净增长,进口产品仍集中在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化工原料上,这部分产品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大力发展。

(三)国有企业在化工品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

在化工品进出口贸易中,国有企业一直是最重要的力量,其出口额与进口额都占总额的一半,三资企业是进出口贸易的另一个主要力量,比重仅次于国有企业。从发展速度看,私人企业化工贸易增速成倍增长,独占鳌头,在出口方面,集体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增速高于国有企业,进口方面,国有企业增长速度居第二位。但目前化工品的进出口额的增长仍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

(四)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是化工品进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的进出口额占总贸易额的60%左右,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总贸易额的30%左右,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快于进料加工贸易增长速度。

二、化工品进口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贸易自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发展,风险因素也在这一过程中增多。贸易企业化工品出口业务风险管理的行业现状呈现除了四种特征:第一,贸易经营企业数量大,情况多变。其中国有大中企业、私营企业、集体所有制等不同经营模式企业,无法在管理上统一。第二,外贸行业风险管理没有专业机构做出规范和管理,我国的政府管理部门在贸易中的工作重点都投放在贸易发展上,疏于风险管理问题,一直都没有法规、意见做出明确规范。第三,现阶段贸易企业的分析、控制、管理还都是由企业自身完成的,不同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运用的方式也不同,虽有针对性但缺乏统一规范。第四,风险管理的措施主观性较大,科学性较低。在大部分的贸易企业中风险管理的部门、人员等都没有形成专业化,在进出口贸易业务时,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防范、规避、转嫁、管理上就存在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规则和制度不能够统一。

三、化工品进口贸易主要风险类型

我国全球化经济不断发展,外贸企业贸易业务不断扩大,经营模式主要由合资经营、对外投资等组成,外贸企业就面临许多国际市场上的风险。在化工品进口贸易中风险主要有五种:1、由于外方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国际贸易双方处在两个国家中,交易中交货与付款就不能同时进行,贸易中就会出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造成信用风险。2、卖方供货不及时、无货等情况造成市场风险,贸易环境对交易的限制,卖方由于种种原因延迟或不交货,就会给国内的企业造成损失。3、卖方与用户串通欺骗商造成经营风险,外贸企业在没进行资质审查时就进行交易,通常第一单贸易都很顺利,建立了信用之后就会进行骗取,然后逃跑。给贸易企业带来风险,近年来时常发生。4、在贸易中多种付款方式带来的商业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式一般为即期、远期、托收、信用证、预付、后附等多种形式,每种方式都存在风险。5、作为化工品来说,其自身的易燃易爆属性限定了其运输当中的风险性,同时也加大了仓储的风险性。

四、化工品进口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多数的外贸企业化工品进口中风险管理不符合规范,每年的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风险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合同签订时,条款不清晰明确,给履行时带来隐患。国际贸易中遵循的通则,在实际的贸易中不同国家的贸易买卖合同就会出现差异,矛盾主要是各国法律及对合同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贸易中我国企业对外国法律体系不熟悉使得合同纠纷解决带来了风险。

2、进口贸易中另外两方的资信调查不清晰,将会增大信用风险。进口企业不但与外国的客户贸易进行国际买卖合同的签订,还同国内企业签销售合同,明确两家企业的资信情况就十分重要,然而外国的中小企业调查就十分困难。

3、国际市场的多变,化工品市场行情情况的把握就相对困难。自2008年石油化工品价格大起大落,即使资深专业人士也无法准确判断。判断时不仅要了解化工品本身,还有对整个产业链及有关因素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4、在运输物流中控制有限,使得产品在运输中出现灭 失风险。贸易中流通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个过程中风险较多,不好控制。流通中的准备货源、确认货物发货情况、货物运送接收、整理储藏这些环节直接关系到合同的执行。当下外贸企业为了减少损失或保险转嫁,通常情况下会严格控制进口贸易当中的风险因素,做好对其流程当中的全方面控制,防备其在输送过程当中因认为火天灾等种种原因所造成的损失。

5、缺乏对货控制权,经常在货权转移的过程当中发生风险。在现有的进出口贸易当中,货物的所属全,也就是货权是非常重要的事项,所以这一问题也是进出口贸易当中最为常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掌握货权的一方在进出口贸易当中占主动权的比重值较大,掌握好了货权,就可以在通常贸易当中无限的缩小风险。一般来说,为了保障货权的主动权以及进出口贸易的主动性,国际间的贸易网来通常会采取款到发货这一原则,而并非是通常情况下的货到付款,这就牢牢把握住了控制权利,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的资金保障。

6、报关、商检这些规定的检查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问题。当进出口贸易成功抵达货港后,就面临着申报以及规定商检等必要流程。这时管理方如果申报不及时,就会造成货物停滞、违规处罚、附加货物港口管理费用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耽误了货物出港运输的时间,也造成了一定的现金损失。

7、在国际贸易当中,并非仅仅在细微处造成贸易风险,有时一些大的宏观控制环节也经常会出现风险,比如反倾销与汇率问题等。由于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国与国的交易,这时就会出现货币兑换的问题,而货币兑换往往会伴随着汇率风险。我国的贸易一般面对非欧洲国家时,一般采取的策略是美元报价,面对欧洲时则直接采用欧元报价,但在外币兑换的过程当中,常常由于拖沓、繁琐,经常会造成“等待”风险,即外汇结算值的变化。这一风险随着近期来人民币的不稳定增长,显得越发严重。

8、不可逆因素带来的风险,防范这一风险的最为有效途径就是产品货物投保。

五、应对化工品进口业务中各类风险的管理方法

对于上述化工品进口业务中的风险问题,基本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法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

(一)建立公司专职风险管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

应挑选进出口业务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组建专职风险管理机构。该机构应纳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范畴,并尽可能地提高该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度。

(二)实施客户资信调查制度,建立客户档案,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

特别是较大数额的贸易项目,在动态的资信调查的前提下,还要考虑采用保险、担保甚至是国际保理等手段,将风险转移或分散。特别在化工品进口业务中,当外经贸企业使用自己的授信额度开立信用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户部分保证金必须到账。2、其余部分货款在信用证到期前几个工作日内必须到账。3、如用户逾期付款,外经贸企业对货物应有处置权。4、如是远期信用证,则必须是担保提货或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三)建立详细的用户来款台账制度

在财务早已经电算化的今天,为化工品进口用户建立用户来款台账制度是风险管理所必须的。进口业务的结算周期相对较长,用户的来款及结算都是滚动进行的;在某一时点上,财务的账务上难以直接真实反映用户货款收回的全部实际情况。

(四)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在公司内部建立的客户信息系统里,对逾期付款的用户,都应对其亮起黄灯,以提醒业务人员,同时提醒风险管理机构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更为严重的则亮起红灯。

(五)将进口业务流程细分,使业务人员分工专业化

现在许多进出口公司采用的是一个业务人员“全程包办”一项进出口业务的全流程。这种作法弊端甚多。

六、结束语

从国际角度看,所有的进口贸易风险管理制度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以及共同研究。从国内角度来看,我们当务之急是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进口贸易与国际接轨的风险管理政策。所以在这里笔者呼吁,在面对进口贸易风险管理这一问题时,我们一定要从其根本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当下所处于的时期以及将要面对的问题,针对问题认真仔细的划分出风险类型,善于总结经验以及归纳风险处理方式,并最终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并将这些方式归类成型,形成一套适用于发展适用于生产的风险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韩家平.国际拖欠类型分析[J].国际贸易,1997,(3):4

[2]胡石麟.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讲解[M].天津:中国银行天津出版社,1994:10

[3]杨立平.对外经济贸易实用大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50

[4]唐若昕.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J].保险研究,2005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