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建议十篇

时间:2023-06-04 10:03:03

城市管理建议

城市管理建议篇1

一要科学论证规划新建的城市道路。新建城市道路在规划、设计、施工前要科学论证、广征意见,特别是要征求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规划理念要超前。要瞄准世界城市道路建设的前沿,推算出新建道路以后的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量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城市道路。二是要科学论证。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参与调研、论证,取得广泛共识。在城市道路建设上切实遵循理念超前,科学规划论证,精心设计,人性化考虑的原则。

二要加大宣传道路交通法的力度。不学法就不可能知法,不知法就谈不上守法。所以,道路交通法的宣传任重而道远。一是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生要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必修课,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养成遵守道路交通法的意识和习惯。二是各县区必须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增强人们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人民群众的伤亡。三是对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强制性地组织农民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

三要在提高交通参与者素质上下工夫。一是把社会成员渴望交通文明的愿望迅速转化成为付诸实践的行动。文明要从交通开始,要在每个交通参与者身上体现出来。二是用中华民族文明史教育群众,做到不闯红灯,不随意变更车道,不酒后驾车,促使大家自觉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约束出行行为,并且监督其他交通违法者。

四要严管重罚交通违法者。一个百万人以上的城市要有良好的交通秩序,除了市民有较高的文明素质以为,对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行为必须严管重罚。

一是对交通参与者必须严管。严管才能使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严管才能确保道路畅通、安全、有序;严管才能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严管才能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城市管理建议篇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繁荣富裕秀美文明新XX的目标,面向未来、着眼发展,系统设计、全面推进,加强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城市规划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方针,先后编制完成了《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XX市古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XX市城市道路网规划》、《西秀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双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20*年,市级详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依法建设管理城市明确了思路和战略方向。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区道路骨架网初步形成,城镇供水排水、公共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医疗、环保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的服务功能普遍增强。三是城镇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具特色的城镇产业开始形成,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建制镇成为区域经济的生产聚集地。四是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00年至2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年均增幅34.82%,房屋竣工面积年均增幅8.27%。城镇人均道路面积、住房建筑面积、公共绿地面积、用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五是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撤地设市后新成立了规划管理局、城市管理局、房产管理局;制定了《XX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XX市建设管理办法》、《XX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暂行管理办法》、《XX市环境噪声污染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依法建设管理城市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六是城镇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市民的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城区、城郊结合部、公路沿线、各类道路、学校、景区的“脏乱差”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展开,城乡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前不久,XX被中国城市网评为XX省惟一的“公众最向往的城市”。

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城市建设管理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建设秀美文明新城镇的愿望相比,差距还很大,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普遍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城镇建设管理特别是规划人才匮乏,规划编制工作还有待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大框架尚未形成,污水、垃圾处理、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滞后;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多元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城市建设和改造力度不大,新的建设统筹平台尚未形成;城市建筑设计风格单一,特色不足;居民小区数量少、质量低,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供给严重不足;公益性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太少;城市建设管理系统作风、效率和水平有待改进提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有力的措施,尽快改善。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对促进XX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建设管理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城市建设管理的好坏,同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同先进文化的建设,培养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文明行为和美好情操,紧密相关;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相关。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市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必须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交通环境、社会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市民群众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组织现代大生产的能力、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工作。三是实现“黔中崛起”,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秀美文明新XX的必然选择。实现XX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好地改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为加快新XX建设提供新的有力支撑。需要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是不断推进和竞争发展的,哪里的城市建设管理搞得好,哪里的人才吸引力、生产集聚力就强。城市建设管理无功即过,小进亦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用好规划成果,改进工作措施,在“十五”工作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从现在开始,大力推动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理清思路,加强统筹,提高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总体把握和系统设计水平

城市的优先发展、加快发展是一个规律。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且是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繁荣富裕秀美文明新XX的基本框架。其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就是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要突破200亿元。围绕这个目标,“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必须达到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必须达到18%以上。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属于投资拉动型,城市建设改造以及管理经营是实现投资拉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投资、增加生产总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加快我市城市建设管理面临良好的机遇。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把XX确定为XX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旅游区,以及政银合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建立XX城市经济圈共识的形成、泛珠三角经济协作的逐步加强等,为我市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良好的物质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切实抓在手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统一规划和系统设计,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立足于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城乡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功能区划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城市建设管理常规发展思路、一般工作格局,下大力气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城市规模、繁荣城市经济,通过2-3年的努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新局面,实现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在“十一五”期末,力争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建成西部地区环境一流的专业旅游城市、生态人居城市。

——首先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坚持走进XX,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现代化城市,倾力打造“若飞故里、瀑布之都”、“西部之秀、屯堡之乡”等城市品牌。一是要做大。现有城市规模和质量严重制约了生产力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要以建设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为目标,修订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切实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的力度。二是要做强。要以旅游服务、新型工业、会议会展、度假休闲、金融商贸、物流运输等产业为支撑,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期末,中心城市人口要达到50万。三是要做优。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突出旅游兴城、生态建城、文化立城,不仅求大、也要求佳,做到城在绿中、山中、历史文化中,人在画中、景中、和谐社会中,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把XX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现代化程度高的重要旅游中心城市和XX西部经济文化中心。

——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用新的方式编制、修订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建设规划,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着力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规划合理、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区位较好、基础较好的县城、建制镇力争发展为中小城市。坚持资源决定城镇发展的原则,抓紧编制完善县区城镇体系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做好重点地段的景观设计和重要建筑的设计,力求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加快全市产业化进程。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产业化与城镇化是互为依托的。在城镇产业的布局上,既要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要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城镇基础设施,减少重复投资,防止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要把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结合起来,发展现代流通、旅游、服务业和城郊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产业。通过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来吸引投资、发展产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组织工业的办法抓农业农村工作。要搞好乡镇、村寨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乡村面貌,提高生活质量,做到“环境生态化、生活城市化”。随着一系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农民自发新建、翻建住房的数量在显著增加,必须抓住这一时机,结合“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按照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明确城镇、村寨空间布局,加强对农民建房的规划引导与控制,分期分批搞好现有村寨的整治,配套完善相应设施,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严禁在责任地上随意建房。要搞好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服务,组织力量设计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要求、体现当地农村传统文化与风貌的建筑,保证农民房屋的安全与质量,组织开发和推广适用于农村的供水、沼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技术与产品。

三、提升品位,树立形象,把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要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在全市范围展开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强化城市管理和经营。中心城区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中要迈大步、走前列、作表率,不断探索新办法、新思路,多出经验、多出精品。

(一)发挥调控功能,切实加强城乡规划指导工作

要进一步树立统筹规划理念,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改革城市和乡村分离的规划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新体系。在加快城市规划编制的同时,更加重视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加强区域规划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指导和调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城市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城市拓展和资源保护等问题。抓好市区与郊区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各级建设部门要加强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党建扶贫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村镇建设中的作用,增强村镇建设力量。

要强化规划调控功能,提高规划的编制、管理水平。规划既是政府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体现公共政策、维护公共利益的主要职能,具有综合性、战略性、统筹性、公益性、前瞻性、强制性。这几年,市县两级在科学规划上下了很多功夫,要用好已有的规划编制成果指导好城市建设改造和管理经营工作。城市、城镇建设不得超出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和用地范围,新建项目必须符合近期建设规划,要坚决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上市。

要创新规划管理体制,依法加强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规划管理职能,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将规划建设管理范围向村镇全面延伸和覆盖,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调整规划管理手段,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实现由单纯的规划审批式管理转变为综合性的规划实施管理。要调整规划管理内容,把保护资源与环境放在规划管理的突出位置,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三分管理、七分宣传”,要认真抓好规划的公示和宣传工作,让群众全面了解规划、主动宣传规划、自觉遵守规划,避免盲目和被动,最大限度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必要的局部、细部规划调整,必须广泛征求意见,严格审批程序。

(二)提升形象品位,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改造工作

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先导性作用,巩固和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调整建设结构,增强综合效益,提高城市建设改造的效率、质量、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把XX打造成为“公众最向往的城市”。主要是加强“一个重点”,突出“两个特色”。

要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改造。调整城市建设结构,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的重点。双管齐下,加强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完善旧城配套设施,加快新城区建成进度。加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进程和“城中村”、“城郊村”调整改造步伐,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开发城区现有可用空间。积极引导军工企业生活区向环境、质量更好的城区集中。继续加强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加强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市区黄果树大街、东西大街、二环路建设进度,规划建设三环路;打通市域南北向通道,完善交通网络,实现纵向横向道路通达,消除中心城市扩展障碍,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整合资源,组建市公交总公司,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大巴公交车,有序发展小型出租车,限期取消市内中巴公交车,向城郊、景区、城镇延伸公交营运线路,扩大辐射覆盖面,切实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加强市域边界、入城处和城市沿街道路景观设计。改造提升公交和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服务窗口单位设施和功能。加快城市会展中心、演艺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博物馆、公园等的规划建设,完善城市重要设施。抓紧编制、实施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尽快实现中心城市和县城建成投用满足要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要突出专业旅游城市特色。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环节,都要严把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质量安全关、艺术审美观,提高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美誉度。XX是XX开发、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城市建设既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黔中文化、民族文化和城市文脉,又要鼓励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各展所长,造型别致、功能齐全、色彩多样,形成既富于XX特色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城市风格。实施塔山公园二期治理工程,进一步保护和突出文峰塔历史城市地标。加强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提高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名牌工程。要加强城市水体、湿地保护和开发,培育城市灵气之源。加快实施虹山湖生态建设工程,增加入湖水量,进一步改善贯城河生态环境、水体质量;加强各类湖泊、水库生态、水体保护和利用。加快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性建设、重点文物修复和王若飞故居陈列馆、停车场建设。实施贯城河两岸深度规划开发,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连结历史文化街区、王若飞故居、XX府文庙、XX武庙的XX旅游商品街,形成游客重要集散地。严格限制房地产市场零星割据和破坏性建设,提高准入条件,鼓励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整体设计、连片开发。

要突出生态人居城市特色。以加强生态保护、植树造林、园林绿化为切入点,大力营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为契机,推进贵黄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城市绿化要坚持因地制宜、物种多样、成片成线、易于管养、降低成本、群众接受,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在加强“绿线”管理、提高覆盖率、增强观赏性上下功夫。加强景区、街区、广场、机关、小区、企业、学校、庭院绿化建设,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藤则藤,土栽、盆栽、无土栽培相结合,专业绿化与群众绿化相结合,分类指导,立体绿化。加强城区及城市周边山头、坡地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坚持不懈地抓好造福子孙后代的市区环城林带建设工作。搞好建筑物与山头、湿地、河流等自然形态的整体设计,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贴近与和谐。城市建筑要形成错落有致,适当发展一批大型特色建筑,一般建筑应以中低层为主,高、中、低结合,保持城市整体协调。要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城镇现有建筑屋顶“平改坡”工程,今后对民居原则上不再审批平顶建筑,并积极引导乡村发展坡屋顶、歇山式建筑。强化重要建筑单体设计审查,实行设计方案招投标,树立创优和精品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按照“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城市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按照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尤其是有特色的地方建筑材料。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对给水、中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路灯、广播电视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实行入地敷设,最大限度减少道路重复开挖。与电力开发、煤化工产业发展相结合,认真规划实施城市清洁能源工程。推广绿色建筑施工方式,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建筑垃圾。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标识,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

(三)加强综合执法,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的新型、有效行政执法模式。要坚持整体目标和阶段工作推进相结合,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开展。一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合理完善执法机构设置,区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从体制上形成行政处罚职能相对集中、执法机构相对独立、权力主体相互制约的格局。二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把加强城市管理与提高市民素质结合起来,以科学的城市管理促进市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高素质的市民来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建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教育惩戒结合、以教育为主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寓人性化于管理之中,寓亲和力于服务之中,变“以管为本”为“以人为本”。三要构建保障体系。要妥善处理好加强城市管理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严格落实拆迁计划和拆迁补偿标准,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维护公积金缴交者的利益;加强供电、供气和供水安全管理,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加强公交客运市场和出租车市场管理,既要加快发展,又要避免出现重大的矛盾冲突。四要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按照建设数字化城市的发展方向,坚持城市管理执法手段的现代化、科技化,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的透明度、有效性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经营新路

要加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在经营城市土地上取得明显实效。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完善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制度,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放开二级市场,激活房地产市场,实现土地经营市场化。要结合企业改革改制最大限度加强城区土地收储。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对恶意屯积土地、炒卖土地、抬高房价等违法违章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依纪严肃处置。对城市规划范围内影响自然景观的非绿化荒山、非宜林石山开展普查和统一整治,集中采石采砂,限期平整后由政府收储。

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加大城市建设改造提供有力的保证。创新城市建设改造运作方式,加快组建XX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牵头开展连片成规模改造建设,实行投资、建设和管理“三分离”的体制,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要进一步开放城镇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化经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组建一体化经营的城市供水公司、污水处理公司、城市公交客运公司、大型汽车站管理公司。对出租车营运权、公交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冠名权、城镇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应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

(五)坚持为民务实,城市建设管理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要让人民群众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中得到更多实惠。加大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解决拆迁改造户、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人员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降低房地产业成本,合理分配开发利润,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量;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开发、销售行为,推行预(销)售房屋的即时合同备案和实名制购房,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买得起房、住得起房、换得起房。旧城改造要实行先安置、后拆迁。加快城市背街小巷改造,加强道路无障碍、集贸市场、公共厕所、警务岗亭、问事咨询、社区居委会用房等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民为民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听证制度,既要以价格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又要考虑企业和居民的承受能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从源头上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

(六)抓紧当前工作,以城市建设管理新貌迎接瀑布节、全省旅发会来宾

继我市20*年、20*年成功举办两届黄果树瀑布节之后,20*中国•XX黄果树瀑布节开幕式、首届X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定于今年9月中旬在我市举行。这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新时期把XX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XX旅游业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市、县区各项建设重点工程特别是黄果树新城建设有关项目要全力推进,创造“XX速度”,确保办节办会需要。要加强“脏乱差”综合整治,营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和隆重热烈的节日气氛。通过全社会动员,倒计时开展工作,向会议来宾、中外游客、外来投资者展示XX城市建设管理新面貌,进一步树立XX良好对外开放形象。

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改革就没有思路,不开放就没有出路”。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要彻底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不争论、不折腾,把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我市城市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要自加压力,高起点、宽眼光、大手笔、重实效,切实增强在较短时期内推动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确保每季度都有新变化,每年有大变化,“十一五”期间形成大的跨越。

二是要全面推进,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市、农村经济的共同繁荣。要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作为提高执行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增强按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运用经济、法律、宣传等综合手段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能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发挥好、引导好职能部门的作用,更好地履行职责,形成推动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和加强城市管理、经营的工作合力。

三是要发动群众,全民参与。要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形成城市建设管理的强大推动力。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进程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调动群众支持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城镇建设项目的安排要突出为民办实事、求实效,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所有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公示牌制度,把名称、业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工期、外观图等重要信息公开披露,接受群众监督。要妥善处理好加快城市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理顺群众情绪,解决实际困难,争取更大支持。

四是要造就一支过硬的城市建设管理队伍。城市建设管理系统的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切实纠正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的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既要勤政又要廉政,全面推行“阳光操作”,做到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群众的检验。要坚持廉者、能者上,贪者、庸者下。提倡敬业奉献、为民务实,强化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群众评议,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系统干部职工队伍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城市管理建议篇3

一、树立城管法律对象数据库。为进步治理和处分的压服力,进步任务效率,进步治理规范,削减与治理对象之间的矛盾。详细施行办法:1、分门别类,针对各类治理对象树立一个数据库,从市城市治理近况实践,首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临街运营户,暂时摊贩,告白运营公司,修建公司,房地产公司,大型市场贸易综合楼等。2、运用“档案袋”治理法,使正常的法律有情有理。对治理对象的违法违章行为,改动以往纯真的口头压服,将每一次的口头教育进程都构成相关资料,进行具体的记载:如临街运营户,店名,地址,雇主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络方法,运营情况(好、较好、普通、较差、差等五个品级)、共同治理状况(优、良、普通、较差、差等五个品级),违章现实(对每次违章状况、处分状况进行注销),非凡状况(雇主的实践坚苦等),以便在法律有理有据。

二、成立联动中间进步法律效率。城管法律人员对某个当地进行了突击、彻底管理,大张旗鼓,但法律人员一走,躲起来的小商贩就持续占道运营,如许既糜费人力、物力、又降低了当局部分的威信。模仿公安成立“110”,成立市城管部分的“110联动”综合法律中间,由市各本能机能部分的专业人员构成,发现了状况,批示中间可以一致、疾速作出反响,实时处置。

三、对有证摊位施行“一卡通”。建议对规划设置的有证摊位进行计分制审核,对每个摊位树立卡片式档案,施行“一卡通”,每卡累计12分,一旦发现运营户有违章运营的行为就予以扣分,如12分扣完则作废下一年的运营资历,对显示优越的运营户,在次年获取摊位运营资历时优先思索,并可以恰当减免摊位卫生费作为奖励。

四、组建城市治理违章处置中间。跟着构建调和社会的具体推进,以及城市治理体系体例的不时完美,社会对城管法律的要求越来越高,若何进一步标准城管法律行为,完成城管法律的公开、公道、公平,进步城管法律效能,削减城管法律胶葛,已成为推进城管法律标准化,构建调和城管的内涵需求。立异行政法律形式,组建城市治理违章处置中间,完成城管法律查询取证与行政处分相别离,让城管法律以全新的方法与相对人和群众面临面接触,使之成为处置违章、宣传法律、效劳群众的新平台,已成为城管法律进步路途中的急迫需求。树立城管法律违章处置中间合适当时城管法律日趋复杂化的客观状况,有利于进步城管法律程度,推进城管法律的标准化、准则化,加速调和城管的构建措施。

五、树立建立工地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建立工地渣土泥浆抛洒滴漏已成为影响市容市貌的严峻问题之一,建议探究协调建立主管部分构成结合反省组,展开一次专项整治运动,对建立工地进行反省,集中处理修建工地、市政工地文明施工、渣土泥浆运输抛洒滴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反省中发现的问题、各工地的整改状况和处置后果进行传递。在此根底上,在结合严管重罚的还和建立主管部分一起树立起工地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应用收集资本,将各工程项目标施工进度、违章记载等信息聚集到一致的信息平台,将此治理信息归入到该工地的创立评优任务之中,完成资本共享共管,到达从泉源到终端治理起建立工地渣土泥浆抛洒滴漏的结果。

六、建议设置旧货调剂点等运营场合。小商贩摆摊运营也是出于生涯所迫,建议对小商贩不要一味地围追切断,而应给他们供应恰当的生活空间。比方连系实践恰当开放某些路段(不影响居民歇息的),规则在必然工夫答应小商小贩从事一些暂时运营,并规则运营者要坚持四周情况整洁;又如跟着城市建立历程加速,城区呈现大片拆迁旷地,这些旷地邻近往往都是在老社区邻近,在邻近生涯的居民往往对摆摊运营有市场需求,建议能否可协调联络相关单元将现有旷地充沛应用,设置旧货调剂点等暂时摆摊场合,并对运营场合做好维护治理任务。如许既可丰厚居民生涯,也为摆摊人员、下岗赋闲人员再就业等供应了运营场合,能有用缓解城市治理现有法律力气难以应对路途乱摆摊的治理压力。充沛表现当局“以报酬本”,构建调和社会的在朝理念。

城市管理建议篇4

一、设区的市城市管理立法的理论分析

在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三大领域的立法事项中,学界和立法实务界对于“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两项立法权限基本不存在争议。但是对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具体范围却未形成统一认知,各地立法实践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设区的市相关立法实践以及由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文本来看,对“城乡建设与管理”范围的界定,遵循的主要是经验理性的思路,即通过对以往立法经验的梳理和总结逐渐框定“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合理范围。“城乡建设与管理”是我国现行行政管理常用概念,但由于缺乏这一方面的专门立法,作为立法学上的概念,其基本范围体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所指出的“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政管理”三项。但这种列举仍较为原则和模糊,没有真正明确“城乡建设与管理”的涵盖内容。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关于城市管理的范围界定来看,不同国家各有区别。当代英国立法对城市管理的范围大约规定了五类五十项职能,这五大类职能分别是保护性职能、环境方面的职能、个人方面的职能、社会和娱乐性职能、贸易性职能;美国地方政府的城市管理范围主要分为三类:卫生与治安职能、福利职能、“管家”职能(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法国地方城市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对地区问题的研究,参与并从事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领土整治工作,负责高中校舍修建,负责修建公路等交通设施和环境保护,负责在职教育和学徒培训,与国家签订计划合同等;日本的城市管理包括:保存、维护和使用自治体财产,处理地方的社会服务性事务,制定地方预算、征收地方税、管理户籍及指挥地方警察,为履行上述职能依法制定不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条例等。可见“城市管理”既是一个具有历史传统的范畴,也是一个具有重大区域差异的范畴,在世界各国并不具有普遍认同的一般性的职能范围。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把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确定为: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内容。应当说,这一规范性文件对于城市管理主要职责范围的界定,较好地体现了前述有关认识城市管理的边界与范围的前提性原则。笔者综合梳理当前立法实践与城市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认为,城市管理的范围可以表述为: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内容。虽然这些城市管理事项很难避免交叉或重复,也存在不少需要具体明确的地方,但已经对“城市管理”作出了具有共识性的规范概括,细化的工作有待于设区的市在具体的立法实践中进一步予以明确、丰富和发展。

二、设区的市城市管理立法存在的问题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管理的国家立法不断完善,地方立法已经全面展开:各地以“城市管理条例”等冠名的城市管理总纲式立法与城市管理具体领域的专门立法相结合,城市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建构和形成;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领域,如电动车管理、流动摊贩管理、环境卫生管理、违法违章建设处理和社区建设管理等立法丰富多元、渐成规模;设区的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城市管理立法数量增加,地方特色突显,不断积累立法经验;城市管理注入民主参与和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相关立法不断迎合与引领现代社会治理。尽管城市管理立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困扰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生活的问题依然日益严重,阻碍城市化进程、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困难依然存在,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的建构任务依然繁重。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管理缺乏充分的上位法依据。尽管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地方组织法第64条规定地方政府有权决定一个政府工作部门集中实施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这构成了当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制度(简称“城管制度”)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但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没有专门制定统一的城市管理法律,国务院也没有出台城市管理的行政法规。目前采取以单行法律授权的方式,授予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城市管理相关职权,如规划法授权城市规划部门,土地法授权土地管理部门。授权的分散性导致了城市管理权责分配不清、机构执法混乱。实践中,单行法授权的碎片化与城市管理领域的集中性、城市管理统一执法与多部门决策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管理缺乏统一的国家立法,进而无法规范、合理地对地方政府统一配置城市管理职权。第二,各地城市管理立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管理立法的数量、水平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密切相关。首先,城市管理立法数量与水平呈现区域差异。以环境卫生立法为例,经济发达且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较高的东部、南部沿海城市立法数量较多,尤其是“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北内陆一些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不高的地区,相关立法的数量也较少。其次,立法理念与技术方面存在差异,先进经验未能形成有效示范和推广。以南京的城市治理立法为例,南京市秉持共享共治的治理理念,由城市管理立法向城市治理立法转变,成立城市治理委员会,其立法的先进经验具备示范特色,但是其他地区的立法并未由此跟进,立法的管理型和管控型特色仍然强烈,由之形成的城市管理制度距离现代治理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再次,各地城市管理立法碎片化较为严重。各设区的市城市管理的总纲式立法仅23部,数量偏少,而城市管理具体领域专门立法较多且较为零散,并存在交叉与重复,一项城市管理领域立法分散于不同的地方性法规之中,增加了规范冲突风险,不利于法制统一。最后,省、市两级,人大与政府两类立法权限划分依然不够清晰。某些有待上升为立法的城市管理领域的事项,是应由省级人大立法还是由各设区的市人大立法,是应该由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还是由地方政府制定规章,目前没有清晰标准。如目前流动摊贩管理立法集中于省级地方性法规,在省级地方性法规的存在下,设区的市对流动摊贩管理立法是否有必要和有立法空间?再如某市物业管理立法,市政府率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而市人大则提出应制定地方性法规,人大与政府之间缺乏沟通机制。这些都是设区的市城市管理立法面临的具体问题。第三,设区的市城市管理水平低下、执法不规范。城市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立法的重点难点,城市管理立法就是要以立法方式解决城市管理难题,为管理提供法律依据。而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和执法不规范现象。如广为社会诟病的城管粗暴执法,有的导致暴力犯罪以及群体性事2018年第10期 山东人大工作专稿 件,舆论影响恶劣;再如深受上级压力导向的政府为了完成城市管理任务和维护城市安全、卫生等秩序,采取了有效但方式极端的“运动式治理”,出台大量不分析具体情况而“一刀切”的管理政策,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这种执法方式的代价是牺牲法治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品质,甚至会以“大局”为由而损害公民合法权益,最终影响城市生活秩序和人民生活品质,因此是城市管理立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城市管理建议篇5

1.城市公共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1城市管理的含义[1]

 

从最基础的管理来切入,一般来说,管理(Management)是一切组织的根本,它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活动之中。就城市管理而言,管理有多重含义。第一,管理不仅仅是施政。管理的概念涉及承认政府正式当局内部和外部都存在有权力。在许多文献中,管理包括政府、私人部门和民众社会。第二,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管理可以有多种表现:专横或仁慈,有效或无能。第三,管理强调的是“过程”。它确认、决定的做出是基于许多参与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做出的,而那些参与者均有着各自不同的、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优先事项。

 

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所以也叫城市公共管理。目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管理的内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管理的内涵有明显的不同。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城市管理既包含了以城市政府为主体的城市管理者依据国家法规体系、通过国家计划和发展规划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也包含了城市政府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政策、城市管理法规对城市企业、城市公民、城市非政府机构的生产生活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行为和活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现代城市管理还包含着城市政府管理职能与非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市民等参与城市管理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结合。[2]

 

1.2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健全的城市管理必须使居民都能享受到城市公民的利益。基于城市公民资格原则上的健全的城市管理,强调任何人,无论男女老幼,均不得被剥夺取得城市生活必要条件的机会,包括适当的住房、房屋租用权保障、安全的饮水、卫生、清洁的环境、保健、教育和营养、就业、公共安全和流动性。通过健全的城市管理,使市民们得到发表意见的讲坛,充分发挥其才智,以便改善其社会和经济状况。

 

1.3城市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综合性(2)管理的开放性(3)管理的动态性(4)管理的参与性[3]

2.城市管理方法

 

2.1城市管理的一般过程

 

管理是一种人的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城市管理过程实质上是由各个管理环节组成。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和行动的总和。这是一个调和各种相互冲突或彼此不同的利益以及可以采取合作行动的连续过程。它包括正式的体制,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市民的社会资本。

 

2.2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2.2.1城市管理的目标。城市在空间上高度集聚,高度集聚使得城市中人口和环境的平衡受到影响,造成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的发展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疏导,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使用,灵活的产业结构调整,持续的改善交通状况,不断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因此,城市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城市整体的协调运转。

 

2.2.2城市管理的手段。城市管理作为过程,包括调研、决策、计划、实施、协调、反馈等环节,在现代城市社会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其管理手段应该是综合的,应该建立“以法制为规范、以行政为主导、以社会自治为基础”的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

 

3.中国城市公共管理问题及改进建议

 

3.1问题

 

3.1.1经济管理手段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各种经济手段还不能很好地衔接和配套,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在对个人进行控制时,往往过多地使用了经济杠杆,尤其是过多地使用了罚款,这成为了有关部门变相谋取收益的重要途径,也成为被控制对象不服从的理由。针对部门之间的管理,常常由于过多地照顾到了企业经济收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而忽视了生产过程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罚款的手段进行控制显得很乏力。

 

3.1.2行政管理手段问题。城市行政管理的权威来自管理者的行政级别和被赋予的权力。因此,很多管理者为了行使更大的权力,往往千方百计地提升本部门的级别;或者为了使某一个问题能得到彻底解决,往往安排比较高层次的官员前往,高级别的管理者在行使行政手段时往往更有力度。但是,由于责、权在很多部门都不对等,很小的事情往往也需要动用比较高的级别解决。

 

3.1.3法律手段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管理中的法律法规涉及的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认为需要立法的领域。虽然制定了众多法律,但我国在执行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城市管理人员把执法简单化,对违反规定的人员抱有敌视情绪,使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紧张,在我国很好的表现就是“城管过街人人喊打”。[4]

 

3.2解决问题的建议

 

3.2.1明确城市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就是要组织、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城市管理各系统、环节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目标及任务,调动各方面加强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3.2.2变执法为管理和服务推动和谐执法。城市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处罚,更需要管理。城市管理者应该变原有的执法观念,以为民服务、便民服务来推动执法,把执法和服务融为一体。城市管理不是治民而是便民。

 

3.2.3保证企业独立,兼顾各方利益。只有当企业具有独立经济利益时,经济杠杆才能对各个经济主体起到调节作用,如果企业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也无从谈起。此外必须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三方的利益,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城市管理建议篇6

关键字: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建议

Abstract: The city central heating system is a uniform heat source for heating system provides heat for many user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by a thermal network.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city central heating comfort, aesthetic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the central heating system in the city heat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But the current city of China's central heating relationship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central heating in China city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 City; central heating; management;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 F299.23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城市供热的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因此,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设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在管理模式上需要不断改进,跟随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部分可大致分为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包括生活热力负荷、生产工艺负荷、通风与空调负荷以及供暖负荷四种热负荷类型。城市供热模式采用集中供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节约一次能源,其中效果最为显著地就是热电联产供热。由此看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当前的供热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使用效果并未达到最佳。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我国的城市供热系统在供热模式上进行了不少创新和提升,不断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供热模式。其供热模式的改进同时也是时代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从最终的小区锅炉房供暖,到热电联产供热,再到后来的区域联合供热等模式,其管理模式也相应有所变化。最初只是单纯地利用,演变成为了多方面综合利用和发展,最终形成现在的管理模式。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约84%)的城市都采用锅炉房供暖的方式,并且容量在7MW以上的锅炉可以达到90%。由此可见,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仍然呈现发展和改进的趋势,不断引进了多热源供热模式,大大促进了我国城市供热的水平,最终促进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不合理

就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城市来看,集中供热的主管部门为市建设委员会内部设置的一个处级单位,用于制定全市的供热规划,做出城市年度供暖的工作计划,并且对本市的供热企业进行管理。而市内的供热单位分布位置一般在市部分委、生产企业、各大建筑集团和房屋开发商等处。显然,这些供热单位并不隶属于政府的供热管理部门,这样就很容易在供热管理上出现问题,从而引发供热管理单位与供热单位之间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供热管理部门对供热单位的管理力度;同时供热单位也会由于对供热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的不完全了解,而无法完全落实供热管理部门的相关供热政策。因此,很容易导致在各方的管理制度方面的不统一。另外,由于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单位对供热项目的财务预算等标准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两者在供热项目的成本核算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2.2 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产权混乱

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对居民的取暖方式已经由集中供热取缔了自行烧煤取暖。由于资金等各方面的问题,供热设施的建设费用多取自受益的居民。因此,这部分资产的产权所属问题变得混乱不明。当前的处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对于大型的供热企业,选择将其纳入固定资产来管理,其提取折旧费的方式为按照行业的规定;二是对于事业编制供热单位,选择不纳入固定资产,其提取折旧费的方式为利用价格空间;三是对于新建、规模小或者即将亏损的小型供热单位,一般不纳入固定资产,也不提取折旧费。

2.3 城市集中供热单位政企不分

在城市集中供热方面,供热单位的政企不分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一是由于上级政府的供热管理部门对供热的干预过多,经常性地对供热企业下达供热指标和供热任务,但对供热企业授予的权利却少之又少,导致供热企业自太小而完全受制于供热管理部门,不能自行发展;二是上级政府的供热管理部门对供热企业进行的检查活动过多,导致供热企业只能把工作重心放在应付检查上,对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与提高无暇顾及;三是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划分界限模糊,一般来说供热企业为了增大价格的自由支配空间,达到调整价格的目的,会人为性的在测算价格调整方案时扩大经营性亏损,并且为了向相关部门获取最大程度的补贴资金,供热单位会把经营性亏损转移为政策性亏损;四是虽然在文件规定方面,政策性减免热费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是模糊不清,其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对于热费减免家庭的确认上判断条件不明确,导致减免范围逐渐扩大,另一方面则是有的供热企业为了完成政府供热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和任务,顺利达到考核目标,而去把缴费困难或者欠费的用户随意混入热费减免的范围内。而这所有的问题来源都是由于城市集中供热的企业单位仍未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无法明确区分经营性亏损与政策性亏损。

2.4 集中供热计费方式不合理

我国的供热计费方式在不同时间有所变化,并且其计算过程不够透明化,导致计算所得的费用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供热费用失调,使得居民的对其相当不满。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地按照面积收费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并且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方面是热源的稳定性等供热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用户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供热力度,同时,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3. 对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的相应建议

3.1 改进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

针对当前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不合理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集中供热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就其管理机构来说,需要对当前的管理机制进行改进,根据市集中供热发展要求,建立从上至下的能够真正落实供热政策的管理模式,并且使供热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能够使供热单位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要建立这样的管理模式克遵循以下步骤:一是建立两级管理体系,即市和区;二是对于供热规模较大和供热服务质量好的供热企业设立专门的供热管理部门用来管理本单位的供热工作;三是对于供热范围小、科技量较低的供热单位予以适当的合并或撤销,从整体上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水平。另外,供热管理部门要多于其他的部门配合,增强供热管理部门的威信力。

3.2 将城市供热设施的资产管理模式统一化

我国当前的供热设施建设费用都是源自于百姓,虽然由供热单位建设,却不能说是完全属于供热单位。因此,针对这种无明确固定资产所属的情况,需要相关的供热管理部门对这种不明确的资产制定相关政策,对其进行统一化管理,避免供热单位利用各种手段向百姓索取额外利益,损害群众利益。

3.3 政府放宽对企业的成本约束

为了使集中供热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就要求政府能够放宽对供热企业的限制,多授予其自行经营权利,同时,多为其解决遇到的问题,对供热单位下达指标和任务要严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避免盲目的下达指令,做好宏观性指导,为企业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这样也有利于供热企业的长远性发展。其次,管理部门还应该采用与供热企业相同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便形成统一的资产核算方法,从而达到根据社会平均成本调整用户所需缴纳的供热费用标准。此外,供热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成本约束力度,并且改善其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相关政策。

3.4 改变按面积的收费方式

城市集中供热的收费问题无疑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部分,因此要让百姓清楚地了解计费方式,加强缴费的透明度。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热费=使用面积×供热价格”的方法,并且在以后的计费过程中根据严格的成本核算以及市场上的热量能源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将计费数据公布于群众,增强收费标准的真实性和威信力。另外,我们可以还采用按表计量收费的制度,这也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这种按表计量收费方式不仅能够使用户自觉节约能源,还能够降低供热成本,进一步优化供热计费模式。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采用集中供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顺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行业,城市供热行业也是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行业。并且,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也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设施。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做好供热服务,就必须要加强并改善城市集中供热的管理措施,使其能够顺应时代并且快速、健康的发展,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的供热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栋.浅析城市集中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3,5(4):107-108.

城市管理建议篇7

1.1城市园林绿化缺乏应有的规划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城市建设的正常实施又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建设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在规划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和长期性得不到体现

城市园林绿化情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城市环境质量水平。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性文件,园林规划的编制与执行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人任务之一。但由于规划编制过程中缺乏对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建设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情况的科学评价与预估,使得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城市实际情况相脱节,特别是长远期发展规划指导理论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实施效果,制约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和当前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和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人居条件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1.2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规划启动缓慢

园林规划工作在长期以来一直受不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地区多年没有进行完善的园林绿化编制工作或者更新缓慢。政府系统也没有建立起专门关于城市园林规划的指导和管理体系。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工作效率难以保障。城市绿化用地经常被挪作他用,甚至被少数单位或个人侵占,造成绿化带面积大幅缩减,无法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及人们生活居住需求。

1.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1.2.1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相对混乱

城市园林绿化业务繁多,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当前与绿化相关的单位、部门往往在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各行其是,彼此之前缺乏必要的协调。城市绿化工作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仅工作效率较差,也容易产生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问题。此外,由于各单位间缺乏有效沟通,绿化监督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空白,少数人员利用这个机会侵占绿地、盗伐绿化树木,给城市绿化环境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坏。

1.2.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激励机制缺位

国家正在推进政务公开,但由于起步时间尚短,很多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部分公共信息尚不能做到完全透明公开。其中,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就是情况比较突出的一个领域。当前,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全过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也没有作为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中去。这就使得园林绿化管理难以获得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政府日常工作中,园林绿化排位往往靠后,政府领导投入的精力和关注有限,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1.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缺乏与之配套的法律保障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政府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必须要有坚强的法律保障才能得以贯彻。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许多方面还不完备。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和约束规范,给园林绿化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部分地区执法力度和规范性水平较低,存在执法不公或现象,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都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制化建设水平低的表现。园林绿化要走上法制化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4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缺乏应有的城市园林绿化意识

相对于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同时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严重问题。其中,地方政府缺乏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足够重视,对城市园林绿化在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所起到的战略性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的问题最为突出,直接导致城市园林绿化规模小、力度少、后劲不足等问题的发生。尽管国家反复强调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并提高经济以外因素在各级政府领导绩效考评体系中所占比例。但在地区政府眼中,经济指标仍然是远远高于其它指标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中,城市绿化往往要为项目开发建设让道,既定规划随意变动,大面积绿地调为工业用地,绿化工程被大幅削减,不成体系的情况十分常见。只有当环境压力直接危害到城市居民人身健康的时候,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才会再次引起人们,特别是地方主管领导的注意。

2做好城市绿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制定科学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在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前,编制人员要对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各方面进行细致周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设定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的结构组成、相应的防护林带、生产绿地及专用绿地等绿化指标,围绕这些核心指标编制相应的措施,从而构成城市绿化基本蓝图。

2.2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地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成立城市绿化协调机构,定期召开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城市绿化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牵头,其它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模式,发挥各行政单位在城市绿化中的监督、管理作用,保证绿化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2.3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政府领导绩效考评体系

将城市绿化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领导身上,作为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加强地方领导对城市绿化的重视程度,在投入和政策上对城市绿化予以倾斜,增强城市绿化工作力度。

3结束语

城市管理建议篇8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是加快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水平,增强城镇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本文拟就如何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浅谈个人思考及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营城市的重要性

经营城市,是对固有模式的挑战,是对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促进城市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运用到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全过程,构建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是政府依据城市发展目标经营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及其附属物等有形资产和城市土地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以及城市品牌、人文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一种战略措施。

城市是重要的国有资产,而且是可以经营的,经营城市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我县历史、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建设与发展起点低,速度慢,规模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资产多头分散管理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比例低,乱批乱占土地时有发生,应由政府取得的土地收益流失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不高,存量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投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等等。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城市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的土地收益白白流失,说到底,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如何变建设城市为经营城市,是我县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冲破一切体制,把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和关键环节来抓,显得尤为重要。

要走经营城市的道路,就要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土地,全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全新的方式盘活城市资产,把城市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从单一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部门分割、封闭运行向集中统一、社会参与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从政府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要通过经营城市,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使城市的集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真正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走出适合我县“以地建城、以城聚财、以财兴城”的新路子。

二、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调控作用

我县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小县,旌阳镇规划区内,人口不多,面积不大,四面环山,徽水河、白沙河穿城而过,自然环境非常优越。要做好、做美这个县级城市,最重要的是总体规划、城市定位及精品的意识。要走出“旧城改造就是拆旧建新”的误区,防止象火柴盒、麻将牌一样的高楼林立,在总体规划及旧城改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着力把未来城市的骨架做好。在规划编制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全县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有关部门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完善全县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全县城镇体系规划,逐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发展框架与体系。按照“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打造新亮点”的发展思路,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充分利用我县四面环山、双水穿城、植被良好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不断丰富和完善建设实施手段,突出特色,积极营造和谐统一,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通过“城市四化”、“城市包装”,打造旌德城市名片,树立独树一帜的“皖南山城”形象。同时,要从发展的眼光,考虑规划区的适度外延,尤其应将城东起伏的丘陵地带纳入规划之中,并突出山城特色。

二是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蓝图”,是实施经营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总规编制要注重城市定位、县城体系布局、山区特色和城市旅游等配套服务功能,突出山城风情、城市个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通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总体框架,科学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及功能分区,发挥好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的作用。要在坚持土地基本国策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目标,培育级差地租,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同时,切实抓好城市土地经营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经营城市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后要及时开展城市详规的编制工作,编制详规要有侧重,要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实际,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确定规划编制范围。对已经形成规模的老城区,短期内无法成片改造的,详规重点应放在新区或发展区;对近期能够实施老城区改造的,详规重点应放在改造区;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要及时编制出控制性详规,确定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规划指标,形成规划图则和文本。

四是加大对规划工作的投入。在规划编制中,要舍得花钱,大胆花钱,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规划经费,切实解决规划资金不足以及规划滞后和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要拓展规划视野,对外开放规划市场,积极邀请省内外及国内外专家或单位参与规划编制,积极建立“政府决策、专家建议、社会参与”的体制,提高规划技术水准,增强规划科学性、民主性。

三、以土地储备运营为突破口,强化土地经营与管理

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要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必须舞活“土地”这个龙头,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发挥土地的最大、最佳效益,才能使龙身、龙尾都带动起来。如何做到以地生财,本人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从加强土地市场化管理入手,努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加快土地储备。实行“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一个市场经营”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彻底根治多头分散批地、管地、供地的现象,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强化国有土地储备制度。要抓紧对规划区域内新增和存量国有土地、非法占地、违法供地、土地批租情况等进行清理,分类处置限期收回,并规范供地行为。凡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按计划组织征用收储,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征购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对城市建成区的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规划的经营性用地、旧城改造用地等要有计划地依法统一收回或收购,纳入政府储备。

————加强地价管理,深化有偿使用制度。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继续实行划拨的用地外,无论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存量闲置划拨土地,都必须纳入有偿使用。主要包括:一是用于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活动的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闲置土地;二是经依法批准改变用途并用于经营性活动的划拨土地,如将住宅、办公等非生产经营性用地(房)改作生产、经营性用地(房)或用于出租从事经营活动的,以及将划拨土地依法用于联建、合营合作和以地易物的;三是依法用于抵押贷款的划拨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出让金、租赁金等土地收益,更不得零地价出让土地,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严格控制协议出让土地的范围,同时,建立健全地价管理制度,完善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准确显化土地资产。

———加快土地开发,努力掘得“第一桶金”。我县河西区市场繁荣,商业发达,河东缺乏商业气息,但发展空间大,根据平衡发展的原则,应下大力抓好河东区的发展,着力提高商业化程度,建立河东商业新区,要加快调研,做好规划,制定方案,把开发河东新区列入议事日程。

———制定综合措施,盘活城区土地。对旧城改造,本着“政府要环境,商家要市场,居民要实惠”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对新区建设,关键是筑巢引凤,走地产运营建城的新路子,要筑好巢,就要对新区内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搞好“七通一平”,优化开发环境,为引凤奠定基础,此外,打造新亮点,开发精品以及道路硬化、绿化等等,都要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文章,要借助市场这只手,实现城市建设与盘活存量以及土地置换的互动,为经营城市注入强大的活力。

————加强领导。由县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负责对城市土地开发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和决策。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负责县内土地征用、收回、收购、储备、开发整理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财政部门加强对土地收益的监管,按合同规定及时将土地出让金和收益纳入政府财政基金预算,缴入财政金库,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计划部门要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建设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具体项目,并将其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通过经营土地筹集更多的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四、放开市场准入,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

(一)优化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对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均应吸纳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经营,都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主体,中标者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管理运营全过程负责,并享有一定期限的收益权。对出租车营运权、公交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广场冠名权、城市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等各类无形资产,要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放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准入限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鼓励法人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外地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三)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开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培育有序竞争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走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经营的路子。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养护、城市公共场所保洁等要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面向社会选择作业单位、承包单位或个人,建立和实施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的承包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

(四)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的改革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分割垄断行业,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增强行业发展活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市政公用事业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合理价格,逐步实行价格听证制度。企业、个人及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市政公用设施,其价格按收回投资并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除国家政策规定外,由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具体实际制定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出租车、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报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实施。

五、改革投融资体制,优化投资环境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政府经营城市的各种收入(含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及其他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出让收入、特许经营权出让拍卖收入等)同地方财政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以及各种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集中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储备、开发整理。坚持“集中投入、有限使用”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上,逐步加大政府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投资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和财力状况确定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建立有效的经营城市的成本控制机制和相关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控制盲目借贷,避免财政风险,实现资产负债动态平衡。

(二)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抓住发展县域经济机遇,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倾斜和支持,选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好项目库,用好的项目争取各级对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和用好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中的导向作用,对于不能市场化经营的公益性项目,要调整政府资金投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保证城市功能完善和居民需求。

(三)加大金融部门对经营城市资金支持的力度。金融部门要为经营城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试办以城市有效资产作抵押发放抵押贷款、以经营城市各种有效收费账户作质押发放质押贷款业务。

(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清理规范与投资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减少和规范投资领域的各项规费,对一切投资经营主体实行国民待遇。严格实行民主、科学的投资决策、咨询制度,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评估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政府项目审批和监督制度,建立政府项目代建制、稽查制度和项目后续评价制度,实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三分离”的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必须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商和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设备供应商,运行管理必须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相应的项目运行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加快制定和推行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的办法,培育规范化的投资中介机构,加强对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城市信用诚信体系,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规范信用行为,整治信用环境,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级制度及奖惩制度。

六、落实配套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一、全面推进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实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凡在我县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公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申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以随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按照户籍管理相关法律规定,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建立健全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七项户口登记制度。有关部门不得对公民依法申请登记户口设置各种障碍,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放宽户口迁移限。对未落常住户口人员,要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予以落户,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的户口迁移政策按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思路,培育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加进城农民的就业机会。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妥善安置好因经营城市而新增的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人员,切实解决城镇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三、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城镇人员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结合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拓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渠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就业服务和维权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流动。

第四、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搞好城镇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社区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搞好社区管理。抓好社区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以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便民服务、社会化服务、再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为经营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加强城市管理。完善“两级政府(县政府、镇政府)、三级管理(县、镇、居委会)”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城市管理与执法队伍建设,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大力整治城市综合环境,加快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城市品牌。

七、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经营城市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县政府成立经营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经营城市工作的领导及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对经营城市的领导力度,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落实好经营城市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打破一切体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经营城市的主体虽说是政府,但政府不能直接运作,必须有一个代表政府经营的主体。建议由“县基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实施运作。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经营城市的积极性,既要坚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防止“一阵风”、“过度过热开发”和泡沫经济的产生,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经营城市模式。

(二)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经营城市工作涉及面广,各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确保经营城市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城市管理建议篇9

关键词:城市园林;管理问题;改善

一、开头语

城市园林对于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园林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为了确保园林建设的良好效果,保证城市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必须要对城市园林做好管理工作。

二、管理问题

2.1 没有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

在我国,城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牺牲了环境,而管理者还有规划人员没有对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进行正确认识,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从实际情况看,在园林建设和经济活动之间存在冲突的时候,管理者经常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园林建设。

2.2 相关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对于城市园林管理来说,我国的政府部门进行了约束与限制,对相关管理机构进行重复设置,从而影响了园林管理。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园林管理的相关管理机制缺少系统性和统一性,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与此同时,城市园林管理是和一些政府机构的相关管理园林工作互相独立的,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也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无法将其协调能力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了管理工作,导致城市绿化设施无法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1]。

2.3 没有对其进行统筹规划

对于城市园林管理来说,在对其进行规划的时候,要准备好调研分析的相关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之后对园林进行科学规划,这才能与相关规定相符,另外,还要依据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分布,确保良好园林绿地系统的构成,推动城市不断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城市用地比较紧张,资金投入少,导致城市园林缺少统筹规划,在管理工作方面也没有对其进行长久和科学的规划,使得园林管理过程中,园林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冲突,导致建设完成的城市园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无法与自然保持和谐,也与城市整体规划之间存在不协调性。我所在的湛江,作为海滨城市,海岸线1000多公里,在2002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沿海岸线建设很多带状公园,如海田带状公园,观海长廊,对提升城市景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金沙湾观海长廊,成为我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可惜当初规划时没有合理布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造成节假日大批车辆要停放路面和人行道,至今还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法 。景区内的公共设施也一直受人诟病,设施管理房少得可怜,很多生产工具只能露天堆放,离打造4A景区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改善建议

3.1 要有良好的管理意识

当前,很多园林管理人员缺少管理意识,认为园林管理就等同于浇水和除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城市园林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浇水和除草只是其中的小小内容,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管理意识,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做好管理工作,将园林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另外,还要对园林管理知识进行普及,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能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对管理价值进行正确判断,在管理工作中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3.2 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城市园林进行管理

对于城市园林管理来说,需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当前,时代在不断发展,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在对园林进行管理的时候,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自己的管理观念进行转变,对园林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另外,信息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在各个行业中都得以应用,在对园林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园林管理网站建立起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3.3 加快立法,并对园林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相关部门需要对园林管理方面进行立法,出台与园林绿化特点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推动绿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规程以及实施细则,确保绿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按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管理。城市各级管理部门可与有关单位,部门,居住小区等签定绿化管理责任制和合同,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达标评比竞赛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成立园林巡逻纠察队,对破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严肃查处。另外,要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就要对关系进行梳理清楚,使管理重心实现下移,对管理权力进行下放,对不同职能进行有效调整,确保职责以及权力和利益之间实现有效挂钩[2]。另外,还要实行责任制,对于城市园林管理来说,其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管理任务比较多,且操作起来具有复杂性,要求各个相关部门必须共同配合和协作,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构建良好的管理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从而保证工作协调性以及统一性。当前,我国城市园林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存在主体多元的特点,因此,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与施工的时候,要由园林主管部门统一对其管理,比如,绿化方案要在得到主管部门相关审批之后才能开工,在施工阶段,要由主管部门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在施工完毕之后要主管部门组织管理和养护。在对城市园林进行管理的时候,管理和养护费用一定要纳入到财政预算之中,避免挤占与挪用等现象。

3.4 管理工作要实现市场化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与当前的市场经济要求是不符的,不能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无法保证管理质量。所以,政府要构建市场管理的相关体制,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市场的作用,促进园林管理工作的发展。但是在进行招标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公开性,选择公正的招标机构,避免部门或者是个人贪污行为的发生。

3.5 鼓励城市居民参与管理工作

城市园林是一项公共事业,具有强烈的群众性以及社会性。对城市园林进行建设不但能够方便人们生活,同时还需要人们参与进来,并对管理工作支持。因此,要做好园林知识的相关宣传工作,使人们对园林进行详细了解,调动其兴趣[3]。园林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因此,要居民对园林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了解,使居民主动参与到园林管理工作中来,对园林进行保护。

3.6 对人才进行科学培养与选用

对于城市园林来说,其建设工作与专业人才是有重要的联系的,一定要对人才进行科学培养与选用。对于城市园林来说,要保证人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创造条件鼓励技术人员与外界交流,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经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对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另外,还要对园林工作人员进行严格选拔,不但要对人才进行培养,同时还要强化选拔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园林不断发展,但是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对园林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问题解决掉,对城市园林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其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和城市整体规划以及自然环境实现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建议篇10

杭州市地铁建设的远期规划到2050年,对杭州市而言,地铁建设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常态化”影响,城市管理能力将受到极大考验。地铁车站建设需要明挖路面,需要进行众多管线的迁改,需要停用或迁改包括绿化、公交车站、公共自行车在内的基础设施;在盾构推进中,需要排除行进途中遇到的包括桥桩、管线等各种障碍,遇到岩石路段需要采取爆破方法掘进;更需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地处理,以求最大限度降低地铁建设带来的影响。

一、城市安全受到的影响和对策

一是地铁施工属于户外工程,施工现场土壤质地、地下水情况、天气原因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常见的事故类型包括塌方、渗漏和涌砂(杭州市已发生过地铁坍塌事故)。二是由于地铁工程情况复杂,制定方案时难以将所有因素考虑详尽,施工中容易遇到意外情况,比如煤气管道泄露、电力线路破损,可能引发的危害是不可想象的。三是地铁施工需要大量人员、物质集中在施工现场,多道作业同时进行,彼此间难免会有干扰。这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保障工程进展平稳有序。

对策:一是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对项目选址区域进行全面的地质信息勘察,确保地铁工程与地下管线及其他建筑设施的安全。对施工范围内的管线必须实地探明,迁至施工范围之外;对废弃不用的雨(污)水管不能简单地采取封堵措施,而要填实,防止往里面漏泥,以确保安全。二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监测工作,通过检测技术手段,动态监测项目主体及周围环境,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三是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危险源控制管理措施及方案,提升地铁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序性。三是做好施工现场标识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定点督察违章操作,明确工作区域划分,严格专业人员持证上岗。

二、渣土管理受到的影响和对策

根据规划,2022年杭州市地铁建设的总里程将达到450公里,相比目前增加了380公里,增长的线路主要在地下,站点则达到150个左右,在建和开通的站点将增加2倍。可以预见,杭州市日产生的渣土量将会快速增加,如杭州地铁2号线西北段18标段有约40万方渣80万吨。根据测算,一辆载重25吨左右的渣土车需要3.2万车次才能运完40万方渣土,可见渣土的运输量非常繁重。大型渣土运输车辆不仅会造成堵车、泥沙抛洒、空气污染,而且还会带来道路交通隐患,对城市的道路桥梁造成损害。此外还有及时消纳的问题,迫切需要大量的消纳场地。

对策:一是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编制渣土消纳场地规划,科学测算渣土出土总量,因地制宜配置一定比例的消纳场地或中转场地,提前做好消纳场所的准备工作。二是规范建设重点面向地铁工程渣土的消纳场地,推进跨区域渣土消纳场地建设,进行跨区域统筹规划。三是提高渣土的利用效率。根据地铁工程出土渣土的种类分类堆放,扩大建筑渣土的利用范围。比如,区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可以考虑通过渣土堆放打造人造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开发渣土利用新技术。利用渣土含沙量较高的特性,提取沙子作为建筑用材。

三、道路交通受到的影响和对策

一是引起道路交通拥堵。地铁建设需要分时分段占用一部分道路,由此会挤压社会车辆和行人的通行空间,增加了拥堵的可能性。特别是原本就很拥堵的主城区,工程建设对道路管理的挑战更加巨大。二是加大了行人出行的管理难度。地铁施工占用道路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原本可以直行的道路需要绕路才能通过。部分行人会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抢红灯,造成道路交通混乱,难于管理。三是加大了车辆出行管理的难度。地铁施工造成部分路段全线封闭或部分封闭,车辆必须绕道行驶。四是影响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相关部门紧密协调。

对策:一是地铁建设必须坚持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的原则,不能因为是“国字头”的重点项目、“中字头”的施工单位、重大的民生基础设施工程而忽视市民出行。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不轻易占一条道,不轻易迁一棵树,不轻易用一方地。要学会在“螺丝壳”里做道场,通过细化建设工期,防止一次围挡面积过大或围而不用,过多占用道路资源。三是通过硬化绿化带、统筹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资源,必要时可以借用周边土地,还出一条车道,确保道路基本通行。四是需要临时交通改道的道路,必须确保通行质量,防止道路破损,影响通行。五是交通主管部门要实施合理详细的交通出行规划,制定交通管制和疏导方案,严格控制部分繁忙路段的通行车辆,实现合理的交通分流。六是根据地铁建设的需要,提前预判哪部分路段的交通可能会受到影响,通过提前设立相应的人行通道,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公众出行。

四、市容环境受到的影响和对策

一是工地附近路面开挖。根据实地走访调研,地铁施工场地附近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路面破坏,主要包括重型机械设备施工挤压,造成工地围挡路面受损;道路改造时造成的路面受损;部分临时便道路面不平整。二是工地附近绿化占用。地铁建设项目主要在城市建成区,工程施工建设会占用一定的原有绿化,而且占用后很难就近增加绿化覆盖。特别是在道路改造和建便道时占用路边绿化,甚至把泥沙碎石等堆放在绿化地带,项目完工后又没有及时进行清理。三是工地构筑物立面污损。地铁建设工地的围挡范围大,有的一挡就是几年,成为市容环境管理的负担。

对策:一是施工进场之前需要协调城管、交通、园管、住建等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明确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合同条款,提高文明施工费标准。同时要成立相应的现场快速反应机构,建立方便联系的微信群,以便及时处置施工过程中居民群众的投诉和意外问题。二是为保持市容整洁,施工单位应坚持文明作业,材料、机具码放整齐,建筑工地设置完全围挡并保持围挡整洁无破损,及时清运渣土废料,做到合理施工,减少路面破损,项目完工及时清理、平整现场。三是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对沿线市政、公用、供电、通讯交通等受到施工影响的设施,保持其完好和整洁。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沿线居民群众,配合政府部门、施工单位,保持围挡等筑物及路面整洁,维护沿线绿化地带。

五、商业经济受到的影响和对策

一般而言,地铁沿线两侧基本上是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带,分布着众多的商业网点,地铁建设将对沿线商业造成一定影响。一是因工程需要,商业网点迁移、关闭或拆除。这就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合理规划,协调组织好商业网点迁移、关闭或拆除,合理安置业主,提供政策解读和必要的服务。二是虽然没有受到拆迁影响、继续经营的商业网点,但是由于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如围挡、道路改造、堆放土方材料等,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购物环境品质下将,客源减少。

对策:一是针对地铁沿线商业网点较多的特点,需要对拆迁的网点进行合理划,分批次、有秩序地进行拆迁,并对其进行适当补贴或在其选址继续经营时给与政策上的优惠。二是虽然没有受到拆迁影响、继续经营的商业网点,由于经营环境受到影响,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但是随着地铁建成,购物环境将会改善,这些业主将会受益,无形中是对这些业主的事后补偿。因此对于经营环境受到影响的业主,在地铁建设的合理施工期内,没有必要给予补贴或政策优惠。同时,还需要加大宣传地铁开通对商业环境的改善作用,取得这些业主对地铁建设的支持和配合。

六、居民群众生活受到的影响和对策

一是影响出行。地铁建设造成公交改道、站台迁移、道路封闭改造、路面坑洼等,都会影响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二是影响居住环境。安静的环境是居民群众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地铁施工,沿线的居民群众要承受过往车辆,地铁站点的起重机、挖掘机、水泥搅拌机产生的噪音。三是影响空气质量。地铁建设产生的扬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影响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地铁建设造成扬尘的因素主要包括堆放的土方干燥后产生的扬尘、用路渣回填开挖时因刮风引起的扬尘和水泥搅拌时的扬尘。

对策: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要对地铁项目现场施工进行合理调整,科学安排,严要求,勤监管,把好每一个关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一是严格防止工地场尘,采取覆盖措施,加密路面洒水频次。二是针对噪音,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可将产生噪音较大的工种调整到白天。三是针对围挡破损、表面不整,要做到经常清洁,及时补缺。四是针对绿化破坏要加强控制,减小占用,竣工之后及时做好清理和补植。五是对周边建筑要加强观测,合理设计施工方案,防止侵害其安全。六是对施工范围之内、受到影响的公交车站台、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等市政设施,要做到尽量就近改迁,减少对居民群众的影响。七是道路钢板必须采取减震降声措施。八是严格管理渣土运输车辆,防止遗撒。

七、结语

针对地铁建设影响城市管理的主要方面,城市管理部门在重点关注市容环境、道路交通、渣土运输、城市安全、商业经济、居民生活的同时,需要完善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机构的统一协调、指挥作用,明确各成员单位的管理范围和相关职责,杜绝推诿扯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应由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进行统一调度,指定责任部门,限定完成时间,并将完成或实施情况及时反馈。领导机构要严格监督,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减人力,切实保障地铁建设有效、有序进行,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应。

此外,需要提升风险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比如,可在模拟(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预先进行反复修改,做好相应的控制预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科学调度,从严执行规划以及相关部门的“刚性”要求,针对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居民群众的反映,可在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工序、时间和方式,为城市管理助力。管理部门必须做到跟踪工程进度,了解工程沿线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还要预测下一阶段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成金等.论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影响及对策――以苏州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