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技术方案十篇

时间:2023-05-31 15:22:38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档案信息化 意义研究

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的方式较多,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传统的档案都是以纸质材料为主,管理起来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良好的工作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般来说,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计算机的储存空间大。 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多,工作量较大,所需要的储存空间也较大,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应的储存空间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扩大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储存空间,满足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需求。例如:一张光盘就能够储存大量的数据信息,不仅能够降低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本,还能降低了档案储存对空间的利用效率。

(2)便于档案查询。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对相关的的档案进行查询,能够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利用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越来越多,各个部门只有不断对其进行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因此,对于档案资料的应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需求,只有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进行革新,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才能使其作用最大化。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档案的信息量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容易出现一些失误,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以上存在的问题,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得到创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使用效率。

(2)档案管理的灵活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使得档案管理管理更加灵活,能够及时的对档案进行修改、复制、补充等,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就目前来看,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例如: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一些文字档案、照片、图纸、音视频等文件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大降低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就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已经逐渐认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要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利用更加便捷,同时,还能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企业信息内部传播速度,加强相关制度的落实速度。

(2)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的重要保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以及安全性,另外,能够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速度,提高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在企业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企业档案信息数量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错误,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一程度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储存空间,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的使用频率以及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得档案作用最大化,还能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4)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服务质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相应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对传统的服方式进行创新,不断尝试性领域,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档案信息的储存空间,将相关信息内容进行细化,积极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保证信息的完整,同时,能够方便人们进行信息查询,使得相关的服务更加人性化,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水平,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不断对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忠宇.档案信息化在工程档案计算机管理中的应用[J].陕西档案,2011,(3).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2

【关键词】供热通风;空调工程;专业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着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暖通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旺盛的增长态势,较多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同时,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需要我们从思想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等方面进行认真而深入的探讨。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进行一些探讨。

二、国内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概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最初是由前苏联专家帮助建立的,并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在过去几十年间,该专业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这种“专业单一”、“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国以来所急需的建设专业人才。经过该专业教育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在教育体制、教材内容上,还是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最初所设的专业已有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完整规范的专业教学体系和专科、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齐全的人才培养系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越来越暴露出先天性不足。

三、周口科技职业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培养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学术型人才。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介绍(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经过多次调研和研讨,周口科技职业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了如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掌握该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本专业基本的操作技能,能从事暖通空调工程的安装施工、系统调试、运行管理、设备检修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主要课程设置有: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工学基础、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制冷原理与设备、供热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小型制冷装置、暖通空调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暖通空调系统运行与管理、供热通风检修实训、工程项目设计实训、制冷空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这一目标更加强调面向基层,面向施工和运行管理单位,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从而更能清楚地反映高校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上的办学特色。

四、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1.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又要满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要认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注重研究、分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的职业要求,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态势。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职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按照实验技能、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三个层次构建实践训练体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习、实训、设计等实践教学的项目和学时,使学生掌握从事职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3.坚持产学服务结合

在制订和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主动与企事业单位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专业顾问委员会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社会行业和企业联系的纽带和桥梁,通过专业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可以大量吸收社会或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入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推动毕业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锻炼提高。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紧贴行业办学的特色和优势,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3

关键词: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四融合;一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13-03

高职制冷空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毅、勤、朴”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制冷空调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大中型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中小型空调系统的设计,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制冷空调设备的制造、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却普遍存在“四个脱节”的现象:(1)学生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制冷工作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需求脱节;(2)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脱节;(3)专业教学内容与现代职业技术脱节;(4)专业教学过程与制冷空调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脱节。

要解决“四个脱节”的问题,需要校企合作,走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建于1997年,2007年获批江苏省省级示范专业。在近五年的专业建设中,我校遵循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宗旨,面向企业岗位,探索并实施了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开办满足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订单班

为了满足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人才培养必须走校企共育之路。我校2007年首先与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加”)合作,开办“天加班”,按企业要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天加班”学生均按个人需求与天加公司签订了准员工的就业协议,在校内重点进行理论课程和基本实践技能教学,在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教学,并实现岗位轮转、竞聘上岗,形成了基于个性化岗位需求的教学案例。2009年与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三菱重工”)合作,成立“三菱班”,并开设了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多联机施工与维修”(包括校企合作教材、多媒体课件)。“三菱班”学生均签订了准员工就业协议,安排到16家三菱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天加班”与“三菱班”之外的其他学生则根据其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分别到南京枫叶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南京金溧源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宁懋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富龙制冷设备工程公司、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企业顶岗实践,接受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根据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与合作企业开办订单班后,我校根据合作企业对不同岗位员工的技术与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修订了2007~2012年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无论是制造、质检、产品维修岗位,还是中小型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岗位,制冷空调行业对人才需求都存在着明显的淡季与旺季。所以,我校就利用每年的旺季安排学生下企业顶岗、轮岗实习,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新人磨炼期,时间安排在二年级暑期(6~8月),学生主要接受企业的技术技能初训,熟悉企业文化,培养守时、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按企业需求在各类岗位上顶岗实习。第二阶段,即轮岗实习期,时间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末至下学期(12月至次年6月),学生主要在各类岗位上轮岗实习,从企业的准员工逐渐过渡到正式员工。这样一来,自然打破了传统的学期和寒暑假,需要各企业和学校共同修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企业实践教学内容(即顶岗实习课程)写入各订单班的方案中。例如,“天加班”企业实践教学的岗位课程如表1所示。

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了校企双方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发挥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四个脱节”问题,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企业准员工岗位培训方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评价相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现代技术对接,有效解决了现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背景下企业岗位要求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目标,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构建体现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

几年来,我校通过校企融合,充分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工作环境的优势,把课堂拓展到企业,构建了两个体现制冷空调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教学平台:天加公司生产区教学平台和三菱重工全资在校内成立的“三菱重工·江苏经贸中央空调培训中心”。这两个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充分凸显了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平台内,由企业培训师、高级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了岗位教学建设小组,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深度调研、分析,及时把企业岗位技能与学校理论教学互融的案例嵌入到教学中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材的开发,突出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融合;围绕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形成了极具岗位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通过企业导师引领,在企业工作环境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岗位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有效解决了高职教育中校内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动态更新与提高。

形成教学双导师、学生双身份的“师徒制”教学方法

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内拥有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实践教学由企业的培训师和岗位技术能手与校内专业教师相互配合进行,实现了人才培养中的双导师,并由此形成了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独特的“师徒制”教学方法。师徒进行一定时间的共同务实操作,使学生充分领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同时学会师傅的操作技能技巧(隐性知识技能的传承),具备岗位的独立操作能力。“师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现代企业所需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价值观,传播了现代企业文化,使学生全面接受现代企业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忠诚企业、循规守纪等企业文化的教育,营造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环境。

总结与思考

在实施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如下一些经验。

第一,要使每年的企业实习都能做到“全员覆盖”,对合作企业的数量是有一定要求的。各企业每年提供的岗位数量可能会出现很大不同,有的年份能接纳30~40人,但第二年可能只需要10人左右。以我校制冷空调专业为例,平均每年学生人数为70~80人,7家合作企业,考虑到每年人数需求的波动,此消彼长,总共需要的岗位数量刚好能满足要求。由于学生人数少,实习时间较长,完全可以实现“以师带徒”,且能保证在企业内轮岗。但对于大专业或人数较多的专业,合作企业数量如果太少,就不能保证“全员覆盖”的效果了。

第二,要保证每年的企业实习时间,必须打破传统的学期制和寒暑假制,既需要学校管理部门配合,又要获得学生的理解。例如,我校的企业顶岗时间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的“新人磨炼期”安排在二年级的6月至8月,第二阶段的“轮岗实习期”安排在三年级的12月至次年6月。这样一来,学生的寒暑假就没有了,只有正常的双休和节假日。因此,校内的理论教学内容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第四学期,校内教学周数必须减少,课时相应压缩。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预先做出修订外,如遇特殊情况(如有些企业需要提早上岗或迟后返校等),还需要教务部门配合协调,灵活执行管理政策。此外,学生休息时间减少,难免会有想法和意见,需要提前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第三,必须配备专业教师随班下企业,负责做好实习记录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校的做法是在寒暑假期间每个企业均安排1~2名专业教师随班下企业挂职。为不增加教师的额外工作,挂职期间等同于完成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师的个人利益。挂职期间,专业教师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全权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等。另外,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会出现消极情绪,如怕苦嫌累,不愿加班,要求更换工种、返校甚至提出回家等,教师必须及早发现,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和企业积极协调、沟通,保证企业实习能取得最大成效。

第四,必须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预防工伤事故。企业实习,最重要的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工科专业更是如此。因此,在实习前,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除了在校内做好思想动员和安全教育外,一般企业也会在上岗前做好充分的安全培训。企业顶岗期间,随班教师更应该每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生产,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处理。此外,每名学生都应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其中必须有工资待遇、工伤事故等相应条款,并购买保险。安全工作做得越充分,事故发生率就越低。

总之,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心。只有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找准改革方向,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我校在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将企业准员工岗位培训方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评价相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达到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现代技术的对接,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龙,张国东.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0,31(3):88-90.

[2]於红梅,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50-52.

[3]朱立,周丽.《制冷与空调》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消费导刊,2009(4):256.

[4]龙建佑.就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三结合的过程管理—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29):46-47.

[5]何钦波,廖翠玲.关于高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08级制冷专业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70-71.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4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暖通空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行业,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到企事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暖通空调的耗能占全国总能耗的15%左右,因此暖通空调的方案设计,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但是方案设计是目前暖通空调设计工作中问题较多的一个环节,一个优秀的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应对设计方案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其综合效益最高,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这就直接影响到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2、暖通空调方案设计问题现状

2.1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能否满足使用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工程投资、运行能耗和费用、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调节性能、操作方便性、维护费用、环境影响、人员舒适性、机房面积、建筑层高、建筑美观性等诸多指标参数。设计方案的问题往往是方向性的问题,造成的损失通常较大,而且修改困难、影响时间长,例如前些年流行一时的分户电热供暖方案,使供暖的一次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如果此类新的技术方案得到推广应用,将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方案设计是暖通空调设计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2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容易被忽视

由于建筑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投标中能否中标,关系到其效益和生存,因此它受到了设计院领导等各方的重视,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投入的精力也很大。相比之下,对于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有关方面往往重视不够。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方案招标设计阶段,暖通空调专业基本上是附属专业,建筑设计方案评标审查时通常只看重建筑造型方案。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对方案设计也往往重视不够,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图纸绘制上。从而大大挫伤了暖通空调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3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缺乏科学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近年来,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大量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的评价结果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是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合适的方案,这是长期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现行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有十多处提到应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但关于应如何评价比较,设计人员却找不到答案。这就需要为设计人员提供科学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使真正优秀的设计方案能够为设计人员所认识和采用,使设计人员能够发现最合适的技术方案,避免失误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则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造成严重损失。

2.4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缺乏优化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的优化选择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技术工作。一个优秀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案,应对设计方案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其综合效益最高。综合考虑的因素越多,通常其方案设计的水平越高,同时其设计工作量和难度就越大。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避免因片面性和主观性带来的失误和经济损失。

3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展望

由于日益增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使我们只能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能照搬欧美的一些经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十分流行的词汇。建筑设计正在从单纯重视建筑美观性、视觉冲击力向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美观性、人居环境质量、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影响转变,这有利于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的地位,但同时对暖通空调设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将促使暖通空调设计经历一系列的转变:从重视施工图绘制向重视方案设计转变;从单纯考虑满足设计参数要求向综合考虑设计要求、经济性、节能性、安全性、健康舒适性、环境影响等多参数设计转变;节能等性能参数控制从事后检查处罚向前期设计方案综合性能评估控制转变;从只重视一次投资和运行能耗向全寿命周期评价转变;从冬夏季两点典型工况设计方法向全年全工况模拟设计方法转变;从单专业设计向多专业融合设计转变;节能设计从只重视技术节能向技术节能、行为节能和管理节能综合节能方向转变;相应地,对设计质量和水平的考核重点从图纸出错率向设计综合性能指标评价转变;设计人员评价指标也从出图量向设计水平和质量转变。概括来说就是向综合性能化设计的方向转变。这些转变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设计、科研、院校、行政管理、设备厂家等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合作,踏踏实实做工作,而不是浮在面上进行概念炒作。设计水平的提高首先必须是设计思想水平的提高,应从大学专业教育开始灌输新的设计思想。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入手来解决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问题。在技术方面,目前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主要问题是评价体系不完整、定性指标的评价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性。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优的技术方案,应采用寿命周期评价的观点,针对具体的设计条件和要求,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节能性、可靠性、可控性、可维护性、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环境影响等十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应加强对定性指标量化评价方法的研究,使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做到科学、透明、客观、公正,这是评价方法能够进入工程应用的基本要求。

多方案综合评价决策的方案设计方法将使方案设计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这将成为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应加强相关方案设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实现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软件化、规范化。在设计管理方面,国家应制定有关法规、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节能性、经济性、环境影响、安全性等建筑性能指标的评估控制;在建筑设计评标时,设计方案的节能性、经济性、环境影响、安全性应作为评标的重要指标;应改变目前按投资的固定比例来收取设计费的设计管理政策,将设计方案产生的综合效益与设计费挂钩,解决暖通空调设计费偏低的问题,调动暖通空调设计人员进行方案优选和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国内建筑设计收费水平,使国内外设计单位能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法规保障工程设计的合理设计周期,使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束语

方案设计是暖通空调设计工作最重要、最复杂的一个环节;要提高我国暖通空调整体设计水平、提高与国外设计公司的竞争力,首先必须提高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水平。但方案设计又是目前常被忽视、投入精力较少、问题较多的设计环节,这个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锡虎.王雅箴.对民用建筑通风空调工程的反思和预期.暖通空调[J].2003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5

(南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本文介绍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比较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Comparison of HVAC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Bao De-lin

(Nanto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NantongJiangsu226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of the problems HVAC design comparison.

【Key words】HVAC;Design;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1. 引言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优劣关系重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选择,设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的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评价因素很多,一些因素很难定量表述,许多因素又不具可比性,每种设计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目前在设计方案比较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状况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笔者根据从事设计、审图和方案评审工作的一些体会,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比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2. 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例如采用水源热泵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当地地质情况、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热(冷)蓄积效应等问题。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能否有足够的机房面积也是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造工程和建筑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对于一些要求全年保证室内空气参数的重要工程以及空调系统故障停机将产生严重损失的场所,如航天发射场,应考虑系统中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备份问题,进行系统工作可靠性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室外气象参数和安全系数的确定也应特殊考虑。

3. 经济性比较问题

(1)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

(2)一次投资是投资方最为关注的一个参数,在计算投资时应全面准确、不能漏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一次投资不仅包括各种设备、管道、材料的投资,而且应包括各种相关收费(如热力入网费、用电设备增容费、天然气的气源费等),相应的安装、调试费用,相关的工程管理等各种收费,相关水处理和配电与控制投资,机房土建投资与相应室外管线的费用,而这些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容易被遗漏。由于同一种设备的生产厂家较多,价格各异,因此在不同方案经济性计算比较时各种设备的价格应采用平均价格。以上都是直接费用,在一些情况下间接效益也应综合考虑。如宾馆、饭店、写字楼的空调机房节省的面积,作为商业用房可产生的效益。如果采用贷款进行建设,全面的经济性比较还应考虑贷款利率和还贷期限等动态因素。

(3)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是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运行能耗除了应计算暖通空调主机(锅炉和制冷机等)的能耗外,还应计算其他辅助设备(如风机和水泵等)的能耗。不能简单按照设备铭牌功率和运行时间的乘积来计算能耗而应考虑在全年季节变化的情况下,建筑物实际负荷的变化,同时应考虑设备非标准状态下的效率。办公楼、教学楼、写字楼和游泳馆等建筑物的暖通空调设备通常间歇运行,其运行时间应为扣除停机时间后的实际运行时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各种能源的价格可能不同。由于影响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较多,如何准确地计算建筑物暖通空调设备全年的实际能耗和运行费用,目前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运行费用除了能耗费用如电费、燃油费、燃煤费、燃气费外,还应包括消耗的水费、人工费等。

(4)在经济性比较时,切忌图省事可直接采用有关厂家给出的比较数据和结果。笔者曾发现,对电供暖的运行费用,3个不同设备(电锅炉、水源热泵和户式燃气供暖炉)厂家提供的计算结果大相径庭。通过对其计算过程的详细核对,发现不同设备生产厂家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计算中存在一些有利于自己产品、不利于他人产品的失误或假设。对此设计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对厂家提供的数据应认真分析和核对。

(5)在设计方案经济性比较时应综合考虑投资、运行费用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以相同的使用周期为基准,进行综合经济性的计算比较,而不能简单地根据设备报价进行比较。对于同时有供暖和空调要求的项目,应考虑冬季和夏季设备综合利用问题,进行冬夏季综合经济性比较。对于可以兼供生活热水的工程,应综合考虑生活热水供应的投资和能耗。

4. 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1)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2)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使人工费减少,但使一次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以减少操作管理的工作量。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不宜采用自动控制。对于一些各部分不同时使用的建筑物或各部分出租给不同使用单位的商业建筑,系统设置应考虑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交纳的要求。

5. 安全性问题

(1)设计方案的安全性是以往考虑较少的问题,随着美国“9·11”等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以及SARS的出现和迅速蔓延,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SARS严重流行时期,人们甚至对空调系统产生恐惧而不敢使用,这将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对这些事件的认真分析、研究和反思,将会在工程设计、设备研制、运行管理、规范和技术措施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使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在大中型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对其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将是十分必要的。

(2)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在此不作详述。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与风机联锁保护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故障可能对室内重要设备和物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重要机房、重要资料库和文物库房不应采用在吊顶设置风机盘管的空调方案,因为一旦空调水系统漏水将造成严重损失。

(3)人员环境安全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系统对人体的危害、防止恐怖袭击和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这3个方面的问题。采用氨制冷方案时,应考虑氨泄漏对人体的危害。锅炉房的布局应考虑人员安全性问题。在防止恐怖袭击方面和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方面,应注意空调新风口是最薄弱环节,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新风口应设置在人员难以接近、不易受到污染的地方。由于全空气空调系统回风口很多,因此它是最容易遭受恐怖分子生化袭击的空调系统形式,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它也是最容易造成流行性疾病扩散的空调系统形式。从这方面来说,分体空调、一拖多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较好。在确定系统新风量时,除了要考虑以往的一些因素外,还要考虑在流行性疾病暴发期间,稀释室内有害病毒浓度的要求。在这方面,应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空调系统安全性的过度恐慌是没有必要的。例如,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而采用全新风直流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将使投资、能耗和运行费用大大增加,关键是要合理确定系统方案和新风量,加强有组织排风,并采用隔绝式的热回收装置、加强对空气的过滤与消毒处理。系统新风量应能调节,平时按正常风量运行,流行性疾病暴发期间或室内受到生化污染的情况下按较大风量运行。吊顶暗装风机盘管的回风应采用风管连接,不应采用将吊顶作为静压箱的吊顶回风方式。另外在表冷器、蒸发器和冷却塔等结露积水、病菌容易繁殖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排水和消毒措施。

6. 环境影响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燃煤锅炉的排烟又是北方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北京等大城市对燃煤锅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且限制的区域不断扩大。在这些区域内,环境影响成为了关系到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方案选择时应特别注意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避免建筑物建成不久就进行改造。在空调设备选型时,要特别注意各种氟利昂制冷剂替代的进程要求,不能选用以已经或即将禁用的制冷剂为冷媒的空调产品。在这方面暖通空调设计人员既要有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也要考虑建设方和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要盲目冒进,以免给建设方和用户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分析时,还应综合考虑暖通空调设备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治理的费用。如何对设计方案污染物排放的危害、对臭氧层的破坏和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危害、系统和设备全过程(包括设备制造、使用和淘汰处理的全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等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经济性评估比较,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7. 设计方案比较中的一些误区

由于设计方案比较是一项影响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复杂技术工作,即使是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要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也非易事,对于局外人更是雾里看花。目前在该项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认为采用最新技术的设计方案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出现不管使用条件而盲目追求新技术的倾向,甚至以此作为卖点进行炒作。实际上每种方案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其适用范围之外,先进的技术方案就可能变成不合理甚至是不可行的方案。一种设计方案对某个工程项目可能是最佳方案,但对于另一个工程项目就可能是不可行的方案,因此在方案选择时不能赶时髦、搞攀比。另外往往认为投资最低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但是一次投资低的方案有可能因为其运行费用很高或设备寿命很短,需要经常更换,从长期运行来说并不合算。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往往认为复杂的方案就是高水平的方案。但实际上因为系统越复杂,通常其设备越多、投资就越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就越差,因此复杂的方案并不一定就是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系统越简单越好。此外,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切忌不加分析地采用建设方的意见,因为建设方通常不是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员,不可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因此应对建设方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8. 结语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6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技术;动态频谱分配;方案研究

本文主要基于认知无线技术,提出了认知用户终端和网络终端可以互相参与的动态频谱分配框架结构,而且在此方案基础设定了问题解决及网络终端协调工作,更好的满足了认知用户的业务质量续期,保证了物联网节点海量数据传输和高移动性。

一、概述

传统网络传输和信息资源分配下,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分配率可以维持在80%左右,但是在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客户数量不断增多,无线网络传输要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此种网络传输元资源分配技术远远不能达到用户需求。基于无线认知相关信息传输原理,可以在当前环境下顺利完成无线电网络传输频率资源的自适应感知,而且可以使用动态频谱技术解决无线电传输资源紧张问题,提高了无线电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基于无线电技术下,主要利用认知技术无线电技术实现网络通讯连接,实现了无线网络资源动态分配,网络连接节点完全可以根据环境感知及通讯相关参数重新配置系数,打破了传统无线电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下,频率资源紧缺和利用率低下问题已经得到了众多人员的关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研究的很多无电线技术动态频率分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网络空间频谱资源利用率低下和完了传输频率灵活性等问题,都是动态频率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设计方案

在物联网节点高移动习惯和海量数据传输的影响下,现有动态频谱分配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了基于认知用户终端和网络终端参与决策的框架结构,详细说明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并提出了两种动态频率分配解决方案,主要是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空闲频率资源排序和联和优化匹配两种算法。

(一)分析动态频谱分配框架结构

下图1表示认知用户终端及网络终端共同参与解决的动态频谱分配结构,主要由频谱分配、决策功能、性能评估及终端感知和通信模块等组成。披露分配与决策模块主要进行用户空闲频率资源检测,还可以在此技术上还可以制定新的决策,实现了网络空间资源的分配;性能评估模块主要进行维护周期频谱分配等操作,可以改善动态频谱决策性能;终端感知主要由空间频率感知模块,周期性检测频谱资源空闲信息;周期性检测并识别用户的业务传输需求;通信模块是认知用户的终端收发器,主要作用是控制信令传输,当用户在不同频谱进行切换时及时借助此模块完成操作。

图1 物联网需求两级动态频谱分配框架结构

(二)空间频谱资源排序选择算法

排序选择算法是实现动态频谱分配的核心内容。为了满足物联业务传输和高移动业务的质量需求,本次主要利用TOPSIS多属性决策算法进行运算,可以通过对可用方案的计算获得理想方案贴近度。

空闲频谱资源排序选择算法实际分析业务流程如下所示。首先用户必须根据各项流程业务服务质量构建频谱资源,然后使用权重方法计算不同属性特征在决策中所占据的影响权重,最后借助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对频率资源中空间频谱资源贴近度进行计算,同时要求认知用户积极寻找空间频率资源的相对贴近度,让用户利用贴近度较大的空间频率资源完成业务传输。实际算法操作如下:

输入认知用户i,使用请求感知信息和空间品牌感知信息。输出认知用户i对空间资源j的喜好度Nj;初始化:根据数据库业务传输需求合理选择空间频谱信息,获得可用频率资源;权重设工程:合理计算空闲品牌资源排序所选的属性特征权重wi;最后TOPSIS决策:认知用户i对频谱空间资源j的喜好度Nj,根据Nj对空间频谱进行排序。

(三)联合优化匹配算法

联合匹配算法可以联合频谱切换率和空间频谱资源利用率为目标,解决了认知用户与空间限制资源分配的问题。

联合优化匹配算法具体如下图2所示,算法首先要构造出标准图G;然后对新一轮频谱分配决策周期的最低频谱资源利用率进行分析,根据认知用户和空间频谱资源设计反映是否均处于原有的匹配关系,同时给每条边设定Hyper-weight权值;完成以上操步骤后,最后使用匈牙利算法对权职匹配问题进行求解,得到认知用户和空间频谱资源之间的匹配关系。而且联合优化匹配算法还可以对新一轮频谱分配决策内最低频谱值进行调整,然后获得频谱资源利用率阀值,进而平衡了空间频谱资源与批评切换之间的关系。实际计算如下:

图2权值 Hyper-weight设定

输入;认知用户i的可用频谱集合Sepi;输出认知用户与频谱资源可用频谱集合SU(SU={x1,x2,…xn}与Sep(Sepn={y1,y2…ym}形成的二部图G;计算阀值,将频谱资源最小和最大单一目标进行优化,然后计算频谱分配决策周期内最低频谱资源利用率;根据频谱资源匹配关系,可以将频谱资源权值设置为0,将频谱资源利用率超过新一轮频率资源利用率阀值表示为原有匹配关系,权值设定为N+1,剩余所有情况都可以将权值设定为N;目前匈牙利算法已经成为求解二部图G最大权重的匹配问题。

结束语

随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传统无线频谱资源造成了很大影响,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本文首先构建了谅解动态频谱框架,分析了动态频谱分配解决方案,并设计了空间频率资源排序算法和集中式联合优化匹配算。其中空间资源选择算法位于认知用户终端,具有较多的资源属性特征;联合优化匹配算法位于网络端,可以利用二部图边权值完成空间频谱资源切换。本文所提出的两种解决方案均可以满足物联网节点移动海量数据传输需求,与传统图匹配方法相比,此种解决方案可以将全网吞吐量提高很多,同时降低了频谱切换概率。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提出的两级动态频率分配是一种集中式动态频谱分配方法,减少了细细交互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磊,殷福亮,陈.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分配新算法[J].信号处理,2010,(08).

[2]陈岩,唐艳.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动态频谱管理构想[J].数字通信世界,2016,(03).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7

为满足以上条件的要求,对本课题研究是很有必要。

研究的目的与总体思路

1.研究目的与内容

大跨度高空钢结构滑移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精确的安装方式登上了现代化建设的舞台,并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上得到了极高保证率的成功。滑移钢结构网壳屋面是由双向正交的平面钢管组成的空间桁架体系。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空间体系尚未形成,原双向受力,在安装过程中为单向受力体系,对结构的受力体系有所改变,因此需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应力与挠度在许可的范围内。构件吊装非常复杂,由于大拱桁架长度长、吊装分段重量重,吊装阶段桁架平面外刚度非常差,吊装极易产生变形,另外吊装高度受很多情况限制,吊装难度极大,吊装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因此选择经济可靠、快速并有可操作性的吊装方案,选择合适的吊装机械,确定合理的吊装顺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内容

(1)大跨度高空钢结构安装施工设计、技术研究;

(2)大跨度高空钢结构滑移临时轨道设计研究;

(3)既有线运营情况下,大跨度高空钢结构滑移方案的研究;

(4)大跨度高空钢结构整体累积滑移位移、应力变化监测技术及误差纠偏措施研究;

(5)大跨度高空单元未完网壳体系受力变形控制技术及卸载技术研究;

(6)大型钢桁架整榀吊装技术研究;

(7)滑移临时措施拆除及整体卸载、落位方式的研究。

施工方案与可行性

1.施工方案

(1)方案一

根据结构特点和现场条件,候车厅屋盖采用分段吊装后整体累积滑移的方法进行钢结构安装,利用5轴和8轴混凝土柱作为支撑柱,设置二条平行通长的滑移轨道,1区(A-H轴)候车厅屋盖在(A-C)轴线端搭设拼接平台,大拱桁架分为三个分段在拼接平台上对接,并安装好桁架间单层网壳分段,然后2榀桁架与网壳作个整个滑移单元,由西向东滑移至下一轴线。2、3区(F-P轴)候车厅屋盖则在(S-U轴)搭设拼接平台,逐步安装好大拱桁架、网壳分段后,由东向西滑移相应的轴间距后,将拼装平台腾空,进行下一单元拼接对钢结构进行累积滑移;两侧网架宜采用分块直接采用履带吊进行吊装。

(2)方案二

为了各施工阶段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组织施工和管理,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及土建施工顺序,共分成三个施工分区,E-A轴为施工1区,P-E轴为施工2区,Q-U轴为施工三区。根据结构特点和现场条件,候车厅屋盖采用分段吊装后整体累积滑移的方法进行钢结构安装,利用5轴和8轴混凝土柱作为支撑柱,在柱顶混凝土联系梁上设置二条平行通长的滑移轨道,2区(E-P轴)候车厅屋盖则在(S-U轴)位置设置拼接平台,大拱桁架分履带吊就近吊装后,吊装桁架间单层网壳分段,并焊接,然后2榀桁架与网壳作个整个滑移单元,由东向西滑移相应的轴间距后,将拼装位置腾空,进行下一单元拼接对钢结构进行累积滑移;两侧网架宜采用高空散拼直接采用塔吊进行吊装。1区和3区采用分块直接采用履带吊进行吊装(A-E轴)。

2.施工可行性分析

(1)方案一

1)采用大型履带吊进行吊装,因为有即有线列车通行及站台、线路施工, 大型履带吊吊装站位受影响,分段难以吊装到位;

2)由于站台下方有人行通道,履带吊行走时必须对其进行加强。

(2)方案二

1)采用大型履带吊配合滑移设施对桁架实行滑移施工,已多次成功应用于国内的大型重点工程中和类似工程中,技术成熟、先进。

2)履带吊布置灵活,对其他施工单位的影响较小。

施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

1.技术可行性

(1)方案一

1)采用大型履带吊进行吊装,因为有即有线列车通行及站台、线路施工, 大型履带吊吊装站位受影响,分段难以吊装到位;

2)由于站台下方有人行通道,履带吊行走时必须对其进行加强。

(2)方案二

1)采用大型履带吊配合滑移设施对桁架实行滑移施工,已多次成功应用于国内的大型重点工程中和类似工程中,技术成熟、先进。

2)履带吊布置灵活,对其他施工单位的影响较小。

2.经济性

(1)方案一

通过上述投入的设备,经过初步计算,需要的施工措施费相当高,属于不经济方案。

(2)方案二

通过对上述投入设备的核算,经过初步计算,投入的施工措施费小于其他施工方法。

工期

(1)方案一

由于大型履带吊对钢结构桁架分很多段,则造成了高空焊接作业量,降低了施工速度。吊车行走路线较长,250t的吊车行走时间也比较慢。此外,吊车行走至站台面时,还会影响线路及站台施工。

(2)方案二

桁架在滑移过程中,可以在地面进行很多准备工作,为下次高空组装提高速度打下基础。同时,由于吊车行走路线大大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速率。

(3)方案三

1)桁架高空对接由于桁架分段较多,高空焊接作业量大,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现场安装测量定位较好。

2)增加了大量的高空作业量,高空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4)方案四

1)桁架整体吊装减少高空作业量,同时在固定的位置进行焊接,焊接质量能得到保证;

2)高空作业量少,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可以保证。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8

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更加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研究

1环境艺术专业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从课程设置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与空间、体块关系打交道的专业,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必然成为成为专业教学的主体,由于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一直被认为处于行业项目工作流程的后期,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三维软件教学放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末期,前期的空间训练仅有立体构成或空间设计课,中间阶段的空间训练不足。从另一方面看,一部分学生在掌握三维设计软件以后,没有很好地运用设计思维,缺乏必要的美学素养而无法完成一件符合设计要求的空间作业。最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三维软件教学的连续性与逻辑性非常强,课内稍有懈怠将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也导致一部分学生中途放弃了学习。

2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是表达设计方案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在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的手段主要有语言、文字、图片、三维模型等,毫无疑问,通过三维技术表现设计方案是最有效的。在教学中,学生在设计项目的初期搜集许多素材,手绘许多草案,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认真态度和做好这个项目的决心,但由于三维效果表现不理想或者缺乏三维表现,导致最终方案表述接受程度不高,整个方案评价低于预期,这是非常可惜的。

2.2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是职业技能的必要要求

具备一定的三维软件技能是进入设计行业后参与设计项目的必备能力。现代科技的成熟与进步,三维技术已经接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各个环节,不仅方案表现、造型结构的完善与合理性、抗风、抗震、承重等力学问题、关键节点的施工技术仿真演示等,都需要计算机三维技术的配合。

2.3掌握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为今后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助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使用设计软件进行绘图,而且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具备基本的软件绘图能力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三维软件的制作能力也许会成为学生的重要生存手段。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三维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如三维环游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具备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能力也为今后职业生涯生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前期教学引导非常重要

三维设计软件比较庞大,兼顾建模、材质与灯光、动画、渲染输出等多方面的功能,繁琐而复杂的操作命令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未开始就心生畏惧,这样是不可能学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三维软件的不少功能完全用不到。只需要掌握软件中的一小部分,就能满足岗位能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前期耐心引导,通过操作演示和分析阐述,逐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里。

3.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非技术训练

可在每一步骤单元或技法讲解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2份作业,一是模仿式练习,所有同学必须完成,二是课程学习拓展练习,可要求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完成,这样有助于促进思考,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方法。虽然技术和操作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最关键内容,但绝对不是全部,在教学中,应该将技术与操作融合到对思维和创作的培养中去。

3.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教学手段是先讲命令,再做案例,每个步骤都是教师先演示,学生跟着做,在软件学习初期,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但整个课程都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教师范例。目前流行于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入软件教学课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多方考核来改变教师讲、学生做的学习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总之,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必须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三维软件技术教学一定要围绕社会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逐步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合理的教改途径,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三维软件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浩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9

立志成为ICT温控与节能专家

能够成为《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应用技术白皮书》的主编单位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英维克公司在数据中心空调领域的影响力。

深圳英维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勇介绍,英维克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具备行业多年工作经验,在ICT温控领域具有深厚的积累。他指出,目前英维克公司已经成为专注于机房与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谈到英维克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公司的目标定位,齐勇说:“我们希望树立ICT温控与节能专家的形象。”

他介绍,英维克公司的团队掌握着世界领先的制冷系统核心技术、控制技术、结构设计技术,拥有近百项专有知识。目前,英维克公司已经形成了从ICT数据接入站点到数据中心的两大机房温控及相关节能业务体系,包括数据中心温控和节能、无线基站及宽带接入站点温控和节能、通信户外机柜温控解决方案在内的三个层次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国内及海外市场,已有超过1万套ICT温控设备为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的客户提供服务。

为了保证给国内外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英维克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认证,其产品通过了CCC、CE、UL、TUV等检测认证。英维克公司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组织生产与技术的研发,运用JIT与TQC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高质高效地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

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在此次会期间,英维克公司还推出了新一代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齐勇介绍,新一代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充分满足了白皮书中提出的空调设备应满足的高可靠性、高效性、智能控制、可维护性等要求。

他补充说,英维克公司基于“提高空调系统AEER(全年能效比),降低数据中心APUE(年度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理念推出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契合了《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应用技术白皮书》中提出的对空调设备应具备的高可靠性、高效性、智能控制、可维护性等性能,并符合“强化节能、安全、环保设计”的要求。

据了解,英维克公司的针对中、大型数据中心的Oasis V系列机房专用空调具备高能效的特点。该产品的高能效设计采用了一系列业内的领先技术:高效涡旋式压缩机、V型大面积蒸发器、室内机的高效EC风机下沉式设计、室外机的高效静音猫头鹰式风机、远红外高效加湿系统等。该系列产品具有多种冷却方式、多种送风方式。来自英维克公司的资料称,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基础上,Oasis V产品的制冷效率与常规空调比较能提高20%~30%。该产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集成多种直接或间接自然冷却节能技术,即在数据中心建设时就考虑数据中心的节能,充分体现了空调系统AEER(全年能效比)的含义。应该说,英维克公司的Oasis V系列是与当前数据中心温控系统的高能效、融合自然冷源这两个重要趋势切合较好的产品。除此以外,该产品在设计理念上实现了真正的模块化安装模式,对工程安装和后续的使用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针对中小型数据中心,英维克公司提供的CyberMate 5系列产品提供了多种送风方式和冷却方式。该产品采用了工业等级压缩机、高效后倾离心风机等设计,充分体现了机房专用空调的高可靠性、高显热比、高能效比等特点。

针对原有数据中心节能改造,英维克公司提供的iF系列自适应多联节能系统,能在确保机房环境不受外界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高节能率。该系统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根据室外温度条件以及室内热负荷情况自动判断与启动,低温季节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停止运行,通过iF系统的制冷剂的相态变化,实现高效自然冷却。在系统构成方面,该系统可以实现多联,通过一带多的方式,对多套机组进行统一改造,从而形成高性价比、高集成度的节能方案。由于该方案仅通过制冷剂循环进行冷却,因此降低甚至避免了室外空气对机房内部温湿度、洁净度的影响,在实现节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机房的高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该系统方案可以避免水进机房造成的隐患,大大降低了节能改造工程和使用过程中的实施风险。

针对数据中心的高热密度应用场地、集装箱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等场地,英维克公司的XRow系统体现了高适应性、高能效、高可靠性。该系列产品具有多种形式,从针对单个机柜,到针对数据中心的高热密度区域,乃至集装箱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该系列产品均可以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通过靠近热源冷却的原理,一方面可以在有效冷却的前提下提高数据中心热密度,另一方面实现数据中心节能。

不断创新

ICT节能技术可以促进ICT本身的绿色化,ICT技术和产品在传统领域的应用还将促进其他行业节能减排,因此,ICT对于绿色经济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因为如此,用户在设备选购时越来越重视能耗问题。

针对ICT领域在节能方面的现状和实际应用需求,齐勇介绍,英维克公司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空调系统自身的能效比。他举例说,本次推出的Oasis V系列产品就直接定位于能效比高于3.0的高端产品,对用户而言这是一款高性价比的机房专用空调。同时,英维克公司重点打造了包括通风类、换热类(板式换热和管式换热)和电池恒温柜空调在内的三大类ICT节能改造类产品,这些产品满足了各种不同外部气候环境的温控节能需求。此外,英维克公司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推出了多种特色的产品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英维克公司专业的开发团队将上述的节能技术与压缩机制冷系统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温控与节能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英维克公司的节能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IDC机房、户外方舱、电力机柜、轨道交通等各类场合,公司也已经成为产品线超全、规模超大、专业的节能产品供应商之一。

齐勇分析说,随着IT技术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各层次的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量越集中,导致机房及设备温度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能耗越来越高。

高空作业技术方案篇10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建设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革命发展起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大空间信息技术(也称为“3S”技术),已成为构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核心高科技手段,影响着国民经济的众多行业,以及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自然》杂志把空间信息技术称作世界上继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之后发展最为迅速的第三大新技术[1]。尤其是二十世纪末,前任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后,以计算机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纽带,运用空间信息对地球、城市等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描述,并以此为工具支持和改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数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字城市、数字行业等数字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涌现且稳固推进。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2004年由武汉大学首次设置,培养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数字化建设迫切需要,具有扎实数字工程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空间信息获取、数字表达和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能从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信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但是,由于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全国范围内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仅有七所,专业建设时间短、社会知名度低等不足使得本专业必须直面生存现状,厘清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这一核心内容上下工夫。我校(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新办此专业,当务之急就是制订出能够充分依托自身当前优势,面向行业及社会需求,培养方向清晰、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市,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准确科学地分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共有武汉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七所院校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如测绘、电子、矿业、海洋环境、计算机等),开设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定位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专业(如下表所示)。

经过近十年的专业建设,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无论从培养规模还是专业特色点位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这几所院校都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各自特色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例如厦门理工学院就是结合福建省/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方面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每年近1000人的人才需求[2]制订合理、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但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由于建设起步晚、开设院校少等原因,目前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距甚远,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全国范围内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小、培养模式研究不足。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3]指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正进入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期、测绘产品服务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为牢牢把握难得的黄金战略机遇期,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加速发展、转型发展,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服务能力,《规划》明确提出联合国内高校,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建设;加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测绘地理信息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因此,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任务重要且紧迫。

自武汉大学2004年在国内首次开设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目前全国仅有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等七所院校招收培养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领域人才,毕业及在校本科生不足2000人,整体培养规模明显偏小,远远达不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这些高等院校中的大多数学校本专业也都刚刚起步,尚未成熟,因此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足。

(二)我校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人才培养远达不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