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外汇投资十篇

时间:2023-05-30 16:10:17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1

作者简介:马建会(1969―),[ZK(]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北京,100038),经济学博士。广东商学院(广州,510220),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投资。[ZK)]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国际贸易的大量顺差,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企。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1月15日宣布,截止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 20%,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据人民银行预测,我国的外汇储备未来几年仍有可能以每年1500亿到2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1]面对巨额外汇筹备,在满足安全性、流动性需求的前提下,如何运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诸多投资机会,实现更高的外汇投资收益,成为当前外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现状

外汇储备基金投资运营获得增值收益,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一些国家对外汇储备基金的投资运营,其回报十分丰厚。公开数据显示,新加坡的外汇投资机构淡马锡的总体投资年回报率为18%。[2]而相比之下,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基金只有3%的营运收益率,与国际水准相比十分低下。而过去十年,海外基金的平均回报是9%。与其相比较,可以说,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收益仍然是比较低下的。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诸如政策制约、投资人才匮乏等。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我国汇储备基金结余规模将会越来越大。据预测,今后十年内我国外汇储备基金结余规模有可能达到1.5万亿元。逐年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基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贬值风险,而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甚多,如何用制度化方式形成一个有效的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机制,使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值,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思考

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有其特殊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外汇储备基金的安全性与投资风险的矛盾。高回报就必然伴生高风险,尤其国际资本市场,既充满投资机会,但同时也具有动荡大、变数多、风险高、不稳定的特征,如何满足外汇储备基金对投资安全具有强烈要求的天性,又获得高回报,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外汇基金增值的一个关键。还有诸如如何设计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如何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拓展外汇储备基金投资渠道等问题,都是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笔者主要围绕上述几个问题阐述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对策。

(一)区分管理功能和投资功能,实施专业化、分层次管理

目前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主要有2种模式。[3]一是由该国财政部或该国中央银行主导的模式。如日本、英国、韩国、中国香港、欧元区国家和中国等。另一种是由中央银行和国有投资公司共同主导的模式。中央银行主要负责对流动性要求高的短期外汇储备资产;国有投资公司则主要掌管收益性和风险性更强的中长期外汇储备资产。如:挪威将其外汇储备分为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以及缓冲组合。货币市场组合具有高流动性,用以满易性和预防性需求,由挪威央行下设的货币政策部门放在国内外汇市场管理;投资组合和缓冲组合则属于长期资产组合,由挪威央行下设的专业投资管理部门NBIM投资到全球的42个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而新加坡则是对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由新加坡金管局MAS管理;对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由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GIC和淡马锡进行管理运作,投资有价证券、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领域。[4]

我国应根据世界上主流的发展趋势,将外汇储备按汇率管理功能和投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次,两者进行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管理。中央银行保留大部分外汇储备,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积极组建一个由国务院领导的外汇投资公司,把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的外汇储备资产由成立的专业化投资管理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市场化运作,强调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在保证外汇储备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并将赢利性作为主要目标。如:投资外国的机构债和企业债、外国公司股票、外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抵押贷款权证(CDO)等。

(二) 设立最低外汇储备基金制度,建立基金运营绩效评价制度,构建相互制衡的基金运营机制

外汇储备基金的首要目标是满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安全性原则成为外汇基金投资必须遵守的第一要则。但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员,资本化了的外汇储备基金和其他投资主体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必须承受资本市场的高回报所带来的高风险。国际资本市场风险大,变数多,再加上我们缺乏熟练运用国际资本市场避险工具的投资人才,规避风险就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确保外汇储备基金在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再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我们目前要积极建立最低外汇储备基金制度,建立基金运营机构的绩效评价制度,最低投资回报率制度等,加强投资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构建相互制衡的运营机制,对外汇基金投资的资产品种、期限和风险承受提出明确的限制;按国际惯例对投资公司的投资策略、投资分布、内部治理、组织架构、风险控制、透明度等方面积极实施外部监管;确保外汇投资增值的安全性和顺利运作。[5]

(三)设定投资基准和投资限额,增加避险工具和投资品种,建立有效的基金投资监管机制,控制和规避投资风险

境外资本市场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外汇基金投资必须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必须提高未来收益的可预见性和可掌控性,做到投资风险是可察觉、可衡量、可控制的。这就要求外汇基金投资必须建立与国际化市场相适应的风险控制机制。而风险控制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完善的实施机制、好的操作流程,要把风险控制指标量化。因此,我们应对投资公司的投资额度,投资方式,投资范围,投资的国别分布等进行合理的调控,主动地去应对和防范风险,提高外汇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

国际上如成立于1998年负责管理挪威政府外汇储备投资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截止目前为止,NBIM执行的仍是“有限积极”的投资策略,只投资于成熟市场成熟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对核心资产采取指数化管理,对风险控制体系格外关注,规定股票资产投资中对国际上任何一家公司的最高持股不超过3%。[6]NBIM目前约50%的资产投资于欧洲,北美和亚洲分别占30%和20%。而新加坡淡马锡的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对公司经营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审计委员负责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审计、财务风险以及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新加坡GIC的风险管理在机制上非常严密,投资决策时强调“风险否决”原则:只有投资风险可以承受,并且具有衡量、评估、管理和控制这一风险的能力,才能做出投资的最终决策。GIC还强调公司高层直接介入风险控制;注意降低不同的投资战略之间的风险相关性;而且越来越注重运用计量模型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评估。借鉴他们的经验,我国应积极成立由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等组成的监督机构,行使风险否决的原则,管理、监督及指导投资公司,考评其基金运作实绩。

设定投资基准和投资限额也是控制和规避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设立投资基准是外汇投资基金进行资产配置和外汇投资管理的关键和基础,它涉及外汇投资基金实际投资组合的3个重要因素――资产种类、资产结构和投资期限。一些国家对外汇基金的资产组合制订了严格明细甚至是指令性的投资规则,规定了投资方向及其投资限额。在确定外汇投资基准时,不仅要考虑不同类型的资产比重和结构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表现,还必须考察其在极端市场条件下(例如市场剧烈波动、投资者偏好转移等)的及时变现的能力。

控制和规避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风险还要尽快学习使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各种避险工具和新的投资品种。如股票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避险工具,为外汇储备基金提供更多的适宜投资的工具和投资新品种,加大外汇储备基金的投资操作空间,增加外汇储备基金的避险操作手段。另外建议我国设立外汇储备基金投资顾问,聘请知识面宽、经验丰富、公正诚实的投资专家作咨询顾问,为基金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效益评估及法律、政策等咨询,确保基金投资不出现失误。

(四) 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

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是提高外汇投资收益的重要路径。新加坡和挪威的经验表明,股权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回报率,政府应将更多的资产投资到收益更高的股权资产上。而与世界其他主要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股权类资产处于极低的水平。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05年6月底,中国外汇投资中4850亿美元为美国长期债券,占我国外汇储备的68%。[7]而日本持有美国证券类总资产为10190亿美元,股权类资产为1620亿美元,约占其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的16%;英国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为4880亿美元,股权类资产为2500亿美元,约占其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的51%;而我国股权类资产比重仅为30比3410亿美元,不到0.9%。

再看我国外汇资产中黄金储备的比重。我国黄金储备自2002年以来一直稳定在600吨,2005年时只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1.9%,占我国2005年同期外汇储备额的1.2%(远低于3%的世界平均水平)。[8]2005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8133吨,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25.4%,并占当年度美国外汇储备的67.5%;德国黄金储备3433吨、法国2945吨、意大利2451吨,均相当于其全部外汇储备的50%以上。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黄金储备数量与我国对外贸易额的比例、占外汇储备总量的比例都偏少,不利于应对长期美元贬值趋势所导致的资产损失风险。黄金比重过小,一旦发生美元急剧贬值,我国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2001年―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分别为28%、35%、41%、51%、34.2%。同期,黄金从250美元/盎司涨到700美元/盎司;石油从20美元/桶到70美元/桶;铜从1300美元/吨到8000美元/吨,中国近万亿美元外储的购买力实际上处于贬值中。据估算,因油价上涨,2005年中国为进口石油多支付了136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0.9%。

因此,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我们应着重考虑“资产结构多元化”的各种选项。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多为美国国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高投资级别的公司债券,这些债券资产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但其提供的收益率普遍偏低。因此,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要加快拓宽我国外汇储备基金的投资渠道, 进一步加快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多元化的步伐,发挥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优势,达到减少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回报的目的,以保证其资产质量及稳定的投资回报。如:积极建立与我国庞大制造业相称的战略物资储备,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背景下积极考虑使用外汇储备基金购买石油、铜、镍、锌、棉花等战略储备物资;在金价大幅上涨和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增持黄金储备;积极扩大股权投资的比重。[9]

(五)加快培养和吸纳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操作人才,解决人才制约,完善有关投资法规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运作的收益率起码应在10%以上。对于一个大型的投资机构来说,吸引专业投资人才,持续保持10%的投资收益率,是一个现实的挑战。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收益率低的美国中长期国债而很少涉足风险较高、收益也高的投资品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目前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国际市场各种投资工具的国际投资人才非常匮乏。必须加快培养和吸收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操作人才,核心要职可由政府指派,而具体操作职位可通过市场化的公开招聘与考核从全球选聘高素质人才。像外汇期货等高风险投资,黄金、能源等战略物资储备投资,票据贴现投资,相关衍生品投资等都需要大量高级投资人才。要加强我国与国际同行的各种经验和各种技术的交流,在资本组合、风险分散、新的投资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加强与高盛等国际投行的信息和研究交流。

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是外汇储备基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法律保障。我国应加快外汇储备基金的法制建设,要专门制订监督和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投资规则、投资透明度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外汇储备基金投资的资产组合构成及风险规避措施的规范, 制定惩处违规挪用资金、侵蚀外汇储备基金等违法行为的法规,从法制上保证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顺利实现。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推出更为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以规范和控制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控制和规避外汇投资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欣然.金融国资委争论告一段落,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N].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3-1.

[2]约韩尼.中国万亿外汇储备开始成为敲打美日的战略工具[J]. 南方人物周刊,2007(3).

[3]刘兆琼,欧阳晓红.外汇投资公司破题,三大机构主理万亿外汇储备[N]. 经济观察报,2007-2-3.

[4]巴曙松.外汇储备管理多层次需求分析框架―挪威、新加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金融研究,2007(1).

[5]田晓林.通胀预期下的外汇储备投资机会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6(60).

[6]付立春.积极管理外汇储备――九个国家/地区经验分析[J].当代金融家,2006(12).

[7]何 帆.中国应对信用货币风险能力远逊欧美,finance.people.com.cn,2006-6-21.

[8]张 明,何 帆.美圆贬值背景下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 www.doctor-cafe.com,2007-1-6.

[9]韩 俊,韩继云.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新论[J].投资研究,2007(3).

Tactics for Increasing Returns o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vestment in China

Ma Jianhui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and invest channel, evade risks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yields with mobility and safety for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 the recent years, although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get a large increase, but the return o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vestment is only 3 percen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vestment at present, and then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reserves investment returns, such as discriminating investment function from the management; constructing efficient mechanism; Setting up investment benchmark and limitation, evading and manipulating risks; optimizing the currency and assets compounding; expanding invest channel; absorbing more person with 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rket and perfecting relevant laws etc. Key words: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creasing return; tactics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2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5年已经高达819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2090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继续上升,如何为国家理财,似乎成为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

具体而言,中国外汇储备的80%为美元资产,其中主要是美国国债或是准国家的机构债券。一般的担心是,假如美元大幅贬值或美国债券价格突然下跌,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严重缩水,使中国辛苦积累的部分财富付诸东流。

近期,国外财经媒体广泛引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就中国可能分散外汇投资策略的言论,并引发了市场人士就中国可能抛售美元的猜想。与此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应逐渐以实物资源取代以美元为代表的“纸钱”资产。

我认为,在如何妥善管理外汇储备上,存在很多误区。

在历史上,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曾试图用积极投资策略取代消极被动管理,但成功的例子不多。以马来西亚为例,日元对美元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大幅升值,使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损失达50亿美元之巨。马来西亚认为,日元突然升值是西方大国的阴谋,因此,决定采取积极的外汇管理,甚至在汇市投机炒卖。外汇市场的资深人士对于马来西亚央行的大手笔运作至今仍记忆犹新。

出于历史原因,马来西亚与英国的贸易密切,而美元/英镑市场(相对美元/日元、美元/马克)比较小。一宗较大的交易可以在短时间造成市场的较大波动,因此,马来西亚央行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元/英镑市场大显身手。当时,不少在外汇市场交易的银行甚至以马来西亚央行可能入市的消息作为英镑汇率波动的理由。

在英国于1990年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时,马来西亚央行曾卖空英镑,斩获颇丰。马来西亚央行的外汇管理由是变得更加“积极”。1992年,由于判断英国会留在欧洲汇率机制内,马来西亚央行买了巨额英镑(沽美元)。但事与愿违,在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市场投机力量攻击下,英国决定将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这造成马来西亚央行36亿美元的损失。次年,马来西亚央行的积极外汇管理继续造成22亿美元损失。1994年,马来西亚央行处于资不抵债的窘境,央行行长引咎辞职,市场操作损失最后由马来西亚政府承担。

马来西亚央行在汇市的惨痛教训,说明“积极”外汇管理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消费投资萎缩和人为的低汇率政策,使得亚洲国家央行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近两年,如何分散外汇资产,成为亚洲诸多国家面临的新课题。

马来西亚央行的主要教训,是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投机)往往受政治影响。况且,外汇市场如此庞大,根据国际交易银行估算,主要货币的日交易量就达1万亿美元。再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如此巨大的市场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韩国和台湾地区央行一度考虑把部分外汇管理,外包给国外基金公司或经营效益好的知名对冲基金。

然而,把部分外汇管理的责任外包,从操作上较困难。把钱给谁?如何评判基金的表现?以我的判断,台湾地区和韩国这两家央行,目前对外包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回到中国的外汇管理一题。比之外债(约2500亿美元)偿还和支付进口需求这两项最主要的外汇储备需求,中国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无疑太多。但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上看,这么多的外汇还未到令中国货币政策进退维谷的地步。

换言之,中国并没有因为暂不加息或人民币升值就面临通货膨胀失控的危险。恰恰相反,当前国债价格走俏,银行存贷比下降,同时贸易盈余激增,这些均是通货紧缩可能重返的征兆。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3

2008年1月2日晚上,北京一家金融媒体的编辑陈果与丈夫商量,准备将家里的美元拿出来,开立个人外汇交易账户,她希望通过炒汇挽回一些家中已经严重贬值的美元的损失。陈果的研究生专业就是金融投资,在此之前,陈果幸运地赶上了去年6月到10月间的股市暴涨,通过4个月的运作,将家中的资产翻了两番。

从2007年10月开始,股市进入调整期,陈果不敢在股市恋战,于是将目光转向了外汇市场。

由于对陈果的投资理财能力十分信任,尽管陈果对丈夫说,很有可能会因为在汇市操作不当,造成资产严重缩水,但丈夫还是同意了。

2008年1月3日,陈果与丈夫一起将家中的2300多美元一同存入了民生银行,随即开通了网上外汇交易。

当天晚上8点,陈果坐在电脑前,在她的电脑桌面上有两个文件夹,分别存储着不同的信息、技巧和资讯。这两个文件夹是她在做投资前所作的部分准备工作。她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大富豪”,另一个则命名为“谋略游戏”。前者是2007年准备进入股市前,学习和了解股市时积累的资料,后者则是近期考虑杀入汇市时学习的资料。对于这两个文件夹的命名,陈果笑着解释说:“大富豪”的名字来自她多年前玩过的一款游戏的名字,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她认为股市投资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股民就如大富豪游戏中的“阿土仔”这类虚拟角色一样,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巧和感觉外,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而将外汇交易文件取名为“谋略游戏”,则是因为她通过了解和虚拟交易后发现,炒汇的过程如同玩谋略游戏一样,不仅仅要眼明手快、要懂得技巧和具备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正如陈果所描述的,之后她在自己的“谋略游戏”中不停地挑战自己的快速分析能力和心理素质。当月,陈果就屡屡斩获颇丰,最多时一晚就赚了92欧元。到5月初时,最初账户中的2300美元已经变成了5100欧元。

现在,陈果一有时间,便会在晚饭后8点到12点间玩一玩她的“谋略游戏”,享受着T+0交易方式里,每日数次辗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间交易的。

5000美元的国际冲浪

与张建民这个3年多的老汇民相比,陈果还只能算是个新兵。张建民本是老股民,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张在报纸上看到一家银行组织的外汇基础知识的讲座,想想自己手头有5000美元,于是报名参加了这个讲座,从此开始了他的外汇投资之路,那年是2005年。

张建民参加的讲座由一知名汇评家主讲,汇评家口若悬河,说近两年外汇投资非常火爆,势头跟2000年的股市一样,很多人每年挣个10%以上的利润易如反掌,而且不用担心熊市,每年外汇市场都会有几波很凌厉的走势,只要抓住一次,就会有很可观的回报。另外,还不用担心有人坐庄。外汇市场的交易采用T+0的交易,而且是24小时交易,除了周日、感恩节和圣诞节休息外,其他时间全部在交易。总之,汇市相对于股市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

张建民说:“我当时心潮澎湃,立刻就下决心,转战外汇市场。”

老张马上咨询有关银行工作人员,选择了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的网上交易,“我工作忙,网上交易方便快捷,而且24小时都可以进行。”开户后,老张并没有急于投入到如火如荼的交易中去。“多年的股市交易,使我对待投资很谨慎,特别是自己陌生的投资,先打底子。”随着老张对外汇交易由陌生到熟悉,心里有底了,信心也足了。

“当时我挺看好欧元的。”欧元经过3年的大幅上涨,已经从1欧元兑换0.84美元上涨到1欧元兑换1.36美元,几乎上涨了60%,现在尽管刚刚回落到1.29美元,但老张明白强者恒强的道理,欧元的涨势不会轻易结束,欧元还会继续上涨。

于是,老张在1.2950的位置果断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欧元,由于是首次交易,老张很谨慎,没有将5000美元全部交易,而是只投入了1000美元试水,并选择在情人节这么一个浪漫的日子进场。

这次没有判断失误,欧元果然在1.28附近站稳后,开始反弹,仅仅过了6个交易日,欧元已经从1.2950上涨到1.3265,老张没有恋战,赶快在1.3250全部平仓离场了,短短一周的时间,老张已经有400点的利润,1000美元赚了23美元。

“当时我有点洋洋得意,但也有点遗憾,觉得要是全部投入进来,现在已经有115美元的利润了。”老张说,不过总算是旗开得胜,当时感觉外汇市场比股票市场好玩多了,要是每周都有2%的收益,一年52周,那一年就会翻番。

老张觉得等到欧元再次回落时将是比较好的介入时机,但欧元没有回落的意思,而是盘整了一下,上冲到1.35附近。那时老张真希望自己没有卖掉欧元。但他并没有急于再次介入,终于,欧元在1.35附近开始回落,连续5周回调,又跌回到1.28,老张心花怒放,这次他没有手软,满仓再次杀入欧元,点位比上次还好,1.29。

“我心想,再涨到1.35,我再抛掉。”欧元也确实听话,连续两周上涨。但上涨到1.3150附近,欧元没有继续高歌猛进,反而跌到1.2850,又等了两周,欧元已经快速跌破1.27至1.26附近,老张已经亏损了2.3%,除了上次挣的那部分,还赔了100美元,老张很心疼。

“要是见好就收,哪会出现这种情况。”听汇评说欧元要跌到1.20附近,老张害怕了,于是赶紧卖掉了手中的欧元。

卖掉欧元后,他又把目光瞄上了英镑。“英镑是个很好的品种,通常的波动下,英镑的走势要强于欧元。”

正逢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在MPC会议上,建议把利率下调25个基点到4.5%,短短5天,英镑已经从1.8300附近下跌到1.7500,随后伦敦传来好消息,伦敦在2012年的奥运会申办中获胜,获得了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但是英镑仿佛没有反应一样,还是在1.7500附近徘徊,等到了第二天,伦敦又传来噩耗,伦敦发生了连环爆炸案,怀疑是所为。英镑对好事没有反应,但对坏事反应却非常敏感,英镑应声而落一举跌破了1.7400的水平,老张的心情也像坐上了垂直升降机,直线下降。

但随后英镑并没有连续下挫,反而出现了大幅反弹。“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但英镑很快又回落了,在7月21日,英国再次发生了爆炸袭击,这时英镑已经跌破1.7400,市场一片恐慌,有分析家认为英镑会跌破1.70,老张反而觉得机会来了,闯荡多年的老张对利空出尽、否极泰来的投资理念有很深的感悟。

这时老张在1.7350果断介入英镑,果然不出老张所料,英镑仿佛被深深按到水里的皮球一样,迅速地往上反弹,短短3周的时间,已经反弹了750点,老张赶快获利离场。这次交易,让老张资金增长了4.3%,不但上次操作的损失弥补了,老张还挣了120美元。

自此,老张便扎根在汇市中,踏实地做着汇民。

炒汇10分钟赚了200美元

从2004年开始,中国各家银行陆续开通了24小时的个人外汇网上交易,原先在银行大厅里看盘的汇民少了,同时不少手中有美元或其他外币的白领逐渐进入到网上炒汇的行列。

与陈果是同行的老何就是其中的一位。老何是一家财经报社的编辑,由于职业的关系,他经常接触一些炒汇族。看着许多老汇民们在汇市中经历洗礼痛并快乐着,他也按捺不住了。2005年3月,他从银行取出1万美元存款放进了炒汇的账户中,加入了炒汇一族。

炒汇3年多,老何经历了从春暖花开,到夏日炎炎,再到硕果累累的秋天,最终进入寒冬的冷暖历程。

直到现在,说起自己最早的炒汇经历,老何仍然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我曾经用10分钟赚到200美元,而且是实盘交易。”说到2005年7月21日的成功交易操作,老何至今记忆犹新。

2005年3月,老何开始进入汇市,一开始并没有怎么上心,只是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研究一下,偶尔操作一次,赚钱和赔钱的几率都不是很大。因为是实盘交易,每次操作还要被银行扣掉30个点差,因此他一直觉得靠炒汇赚钱太难了。

然而,2005年7月21日的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当天,央行公布了新的汇率体制改革方案,决定将人民币升值2%。由于老何所从事的职业是财经编辑,每天都会上网监控所有财经网站,所以当天晚上7时他第一时间监控到了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全仓买入日元。”老何说。

果然如他所料,日元在短时间内迅速蹿升2万个点,他手中的1万美元也迅速转成了日元,并且几乎跟随了日元的上涨曲线的全过程。也就是短短的10分钟,200美元的收入进账。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又如此轻而易举,突如其来的机会也让老何第一次品尝到了炒汇的甜头。

根据《科学投资》对历史资料的统计,2005年7月21日当天,美元兑日元的震幅达到了25000点,也就是说,投资者如果能在当天抓准时间,以最高点买入日元,然后在最低点抛出,那么1美元当天就可以变成1.023美元,1天的收益率就到了2%以上。而如此之大的震幅,对于一般的汇民来说,的确是机会难得。炒汇的收益由此可见一斑。

抄个小底 炒汇轻松赚万元

据《科学投资》了解,近期,由于股市和基金“让人伤心”,不少投资者对股市和基金采取观望的态度,而一些“闲不住”的投资者则陆续转战外汇市场。

有6年股龄的张朋就是其中一位。张朋最近已经不炒股了,而是开始迷上了炒汇。从去年12月20日到今年1月10日,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张朋的账户资金从入市前的2万美元猛增至4.6万美元。

从2007年2月1日起,随着《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以及《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专家们普遍预测,我国居民炒汇的机会来了。

“从2006年开始,外汇投资者明显增加。”民生银行人士表示,目前民生银行也已开通了外汇实盘交易系统,能够让投资者参与外汇投资。

在增加的外汇投资者队伍中,像张朋这样从股民转成汇民的投资者为数不少。“目前股市的走势还不太明朗,与此同时,在国家藏汇于民的政策下,外汇投资越来越容易,在这种背景下,我选择撤出股市进入汇市。”张朋如此表示。

2007年2月1日起实施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以及《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有两条特别惹眼的规定,即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由以前的2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允许个人通过QDII投资境外金融市场。“这两条规定,使得外汇投资不再成为我国居民理财投资的,等于实实在在地为我国居民的外汇投资创造了最佳的政策环境。”外汇专家陈立表示。

“在目前炒汇的人群之中,除了有股民转为汇民外,还有其他三类投资者。”陈立分析,“包括手中持有外汇的回国人士、希望做套期保值的外贸企业主以及愿意尝试新的投资机会的人。”

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外汇产品的理财似乎显得不那么合算,而近期股市低迷、基金缩水又让不少投资者“瞄”上了炒汇,毕竟风险比股市小很多。

“我们一个客户在这个月1万美元炒欧元和日元,收益率达到5.53%。”交通银行的外汇交易员石虎祥说,这个收益情况在该行客户中也只是个中等水平。

“外汇市场跟股市不一样,没牛没熊,汇市是不怕市场有事,就怕市场没事。”中行外汇分析员王中法指出。

事实也证明,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中行、招行等银行的外汇业务开户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上升阶段。

除了股市低迷等市场原因外,汇民逐渐增长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石虎祥认为,对于那些手中有外汇来源或者将有外汇支出的人,并没有必要完全把外汇换成人民币,选择好币种进行外汇投资实际上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并且完全可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炒汇主要有两种渠道

据《科学投资》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炒汇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外汇实盘交易,另一种是外汇保证金交易。

如果投资者想参与银行提供的外汇实盘交易,可以直接拿身份证到银行开立外币账户,然后用人民币购入外汇,即可通过所在银行的外汇交易系统进行外汇买卖。目前,国内银行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几乎都已陆续开通的外汇宝业务,就属于外汇实盘交易。

“除了业已存在的外汇实盘交易之外,有几家银行已经推出有一定杠杆放大效应的外汇保证金交易。”陈立说。首次推出此项业务的是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开户门槛仅为2万美元,放大的杠杆为10倍,交易成本降低到双边16个基点,而外汇实盘交易的成本为25-30个基点。

陈立认为,外汇交易在国外相当普遍,“全球每天的外汇交易量超过2万亿美元,比每天全球股市交易量与期货交易量的总和还多。”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4

结果怎么样?在这场华尔街风暴中,这些投资化作“水漂”,或者说是大大缩小了。中国人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替美国人的错误买了单。

看来由这些国有企业来使用外汇储备效率并不高。

弗里德曼(Miton Friedman)曾经提出一个花钱的矩阵,分析由谁花钱效率最高。第一种情况是自己为自己花钱,第二种是为自己花别人的钱,第三种是为别人花自己的钱,第四种是为别人花别人的钱。这四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效率最高,第四种最低。

在现实中,第四种情况也相当多。如公司的高管用所有者(股东)的财产进行经营,或者政府用纳税人交的税进行各种支出。在现代社会中,第四种情况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钱的使用效率的办法就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一约束机制。公司对高管的各种激励,议会审批政府的支出方案,都属于这种机制的作用。

由国有企业,如商业银行或中司,运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购买国外的证券或股票,显然属于第四种情况。但是,我们又缺乏相应的激励一约束机制。投资成功了,如何奖励,我不知道,但投资失败不用承担什么责任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至今没有人为购买房利美,房地美,黑石基金,雷曼的证券或股票投资承担责任。

更好的办法是让私人使用外汇储备,即实现第一种“自己为自己花自己的钱”。私人使用包括个人和私人企业两种,既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股票或证券,也可以对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私人使用不存在道德风险,也会为了更有效使用而去了解市场,了解自己所购买的证券或股票的风险。这就是说,自己用自己的钱会比自己用别人的钱更为负责。

私人用外汇储备去进行直接投资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时候。只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资源和技术,开发市场,中国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企业的国际化包括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包括建厂、合资或兼并国外企业。这些都需要外汇。把外汇储备用于这种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购买股票)风险更小,更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这种国外直接投资可以由国有企业进行,但更有效率的还是由私人企业进行。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5

如何在这样的内外压力中坚守原则、不骄不躁,既为投资人逆势创造绝对收益,又能敏锐把握时势,促进业务发展,塑造优质品牌形象,少数基金公司为此做出了榜样。

旗下主动型偏股基金今年平均上涨25.27%;二季度有效规模逆势上涨8.24%,而行业总体规模缩水超过1000亿;海外业务借助QFII、RQFII扩容等时机,跨越发展;最大外资银行独家代销,全程“一对一”服务更是承袭海外最成熟经验。这些成绩,都属于省内最大非金融机构山西信托控股的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客户为先 全时段创造收益

“以客户为先,是公司在任何时候发展的首要原则。”汇丰晋信董事长、山西信托副董事长杨小勇表示,“我们希望为投资人创造绝对回报,但从不盲目追求短期排名,乃至基金规模,而是更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完善的产品线,帮助投资人做好资产配置,在任何时间段都有可以获得合理收益的机会。”

杨小勇的话在今年汇丰晋信旗下基金的表现中得到了印证。截至8月2日,今年以来汇丰晋信旗下主动型偏股基金今年平均上涨25.27%,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超过10%。其中,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科技先锋基金收益分别达51.03%,46.51%。

“汇丰晋信目前旗下产品线已十分完善,除固定收益类产品外,股票类基金各自风格也区分明显。低碳以及科技这两只‘先锋’系列基金,是非常适合今年市场结构性行情的主题类基金。由于目前经济处于转型期,发展增速有所下降,因而传统的周期性行业缺乏机会,相应的电子、传媒、环保等符合经济转型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则势头强劲,‘双先锋’作为主题基金,其投资方向正符合目前大势,取得优异成绩也就顺理成章。”业内人士指出。

的确,如果说低碳先锋、科技先锋基金在抓取主题机会、获得阶段性超额收益方面能力突出,值得有一定市场分析能力、希望抓住趋势性机会的投资人重点关注,那么汇丰晋信其他基金同样风格突出,适宜不同类型的基金投资人。

如汇丰晋信龙腾基金、大盘基金一直表现稳健,从过去三年到过去三个月,都保持在前二分之一,甚至前四分之一,没有较大波动,适合不愿承受较大波动、长期持有的投资人;而2026生命周期基金,一方面因其逐步调低股票仓位、降低投资风险的特性适合有着明确养老、教育目标的长期投资人,同时其全天候的择股能力也十分抢眼,今年以来收益达到33%也正是因为旗下基金的优异表现,2013年二季度,72家已发产品的基金公司中,汇丰晋信规模涨幅达8.24%,列17家规模实现正增长公司中的第5位,由于这是在二季度没有新发产品的状况下取得的成绩,因而可以说,完全是由于投资人对于产品业绩及公司品牌认可带来的有效增长。

通力协作 打造国际品牌形象

8月1日,汇丰银行(中国)作为国内最大的外资银行正式开始代销国内基金,其目前唯一代销的产品即汇丰晋信旗下6只最具代表性的基金。这不仅意味着双方股东—山西信托与汇丰环球投资管理更深入的合作,也为国内的投资人带来更加成熟完善的服务。

“我们认为,外资银行倡导全球化的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等成熟的投资理念,有助于帮助基金投资人更好的实现财务目标。而外资银行一对一的客户经理服务模式,可以深入了解基金投资人的财务状况和投资经验,为投资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杨小勇表示,归根结底,还是“以客户为先”,希望更加丰富的代销渠道能为投资人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

事实上,在汇丰晋信各项业务的发展中,都可以看到中外方的通力协作。

“从2007年起,借助专业的投资团队和稳健的业绩表现,汇丰晋信就已开始成为多只海外基金的投资顾问,总额超过5亿美元。而随着QFII、RQFII额度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汇丰集团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我们的业务前景也更加广阔。”杨小勇对此充满信心。

但是,一方面是历史渊源深厚、深受“晋商”文化影响的本土公司,一方面又是全球拓展、沿袭海外经验的“洋派”公司,这两者究竟是如何契合的?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6

关键词: 直接投资 宏观审慎 监管

传统的外汇管理职能是通过资金的汇兑环节进行监管,防止跨境投机资金的流入,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在中国,外汇管理局肩负这这种监管职责,通过对投资行为的事前备案以及交易数据的分析来监测跨境资金的流动。在国外或多或少都存在对境外投资者到其境内进行投资的宏观审慎监管,表现为设立机构进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监测,宏观审慎监管在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及本国经济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国的监管思路及监管制度都各有特色。

一、各国对境外投资者到其境内进行投资宏观审慎监管

(一)美国对境外投资者到其境内进行投资宏观审慎监管

美国是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几乎不加限制,美联储负责管理并规范银行业、执行货币政策,具体由十二个地区性储备银行运作。美国在外商投资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相对开放,欢迎境外投资者到其境内进行投资。美国政府会在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方面对在美投资进行审查。一般而言,外国投资者在美投资所得收益可自由汇出境外。外资企业在清算、终止和股权转让方面视同内资企业,受制于公司注册地的州公司法,公司解散后,公司解散前的股东(包括外国投资者)在清算所得财产范围内承继债务。

美国金融服务监督委员会(FSOC)对于跨境资金的流动没有汇兑环节的限制,而是通过微观数据的统计监测分析,来识别潜在系统性风险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FSOC是由财政部、美联储和全国银行监督署等部门组成。

(二)英国对境外投资者到其境内进行投资宏观审慎监管

英国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内、外资进入的领域,但涉及重要行业及重要影响的跨国投资,需获得政府批准。2013年4月,金融服务局(FSA)拆分为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审慎监管局(PRA)。2010年改革后英国新的监管体制是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统一负责全面的金融稳定,设立审慎监管局(PRA)和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组成“双峰监管”模式。英格兰银行内设金融政策委员会(FPC),识别监控系统性风险,进行宏观审慎监管。

(三)总结

目前各国对境外投资者到其境内投资基本解除限制,但在涉及国家安全、敏感行业等进行申报或审批。对跨境资金的监管分为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从理论上看,微观审慎监管在影响资金流入总量方面的效果不确定,但在影响资本流入的结构和降低金融市场风险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但微观审慎监管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时滞,宏观审慎监管更具有预警的作用。

我们认为当大量资本流入导致金融系统脆弱性加剧时,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互为补充,均衡缓解金融冲击,维护跨国收支平衡。在不断强化微观审慎监管背景下,应构建及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预防系统性风险和平衡国际收支。

二、我国资本项目直接投资项下宏观审慎监管现状

(一)我国资本项目直接投资项下宏观审慎监管目标

我国资本项目直接投资项下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限制外汇市场的过度投机套利行为,降低大规模跨境资金特别是短期流动资金的不利冲击。在国际收支中资本与金融账户中,贸易偏离度是通过境内银行的外汇贷款、贸易融资、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支持实现的。

(二)我国对境外投资者到其境内进行投资宏观审慎监管所存在的问题

1、如何科学界定跨境资金大量流入风险

在不断防范和打击异常资金流入的过程中,外汇局工作更多是具体到打击虚假或违规套利资金流入。资金大量流入可能导致的风险很多,如宏观层面外汇占款过多导致被动的货币投放和通货膨胀及资产泡沫、金融机构信贷的大规模扩张、汇率过快升值导致出口下滑、还有微观企业或银行的风险如资产负债币种不匹配或期限错配等。

2、如何进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设计,提高宏观审慎监管的操作性

在危机的冲击下,对系统性风险不是没有监测到,而是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目前,对我们认识到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但如何设计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却存在诸多难题。如逆周期资本缓冲方面,如何判定某一机构具有系统性重要影响。

3、如何实质性地加强与境内外监管当局之间的合作协调

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需要将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分析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有机结合,需要加强监管当局的协作。对于跨境银行的风险外溢问题仅仅依赖母国监管当局远远不够。国际准则在危机处理的国际合作与协调方面还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针对我国境外投资者到境内进行投资宏观审慎监管建议

(一)加强外汇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评估

在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时,应做好政策效果的评价,如外汇相关审慎措施对降低跨境资金流动或特定渠道跨境资金流动规模的影响等,从而准确评估政策作用并及时调整政策方向。

(二)积极开发有关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从宏观审慎视角考虑监管强度和监管范围,提高对风险传染的监控能力。 监测和评估我国外汇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对涉及系统性风险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加强宏观与微观协调配合。

(三)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有赖于多部门参与和多维度分析与监测

借鉴英国经验,抓住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设施两个关键要素,以两个维度收集信息并分析,同时,联合监管部门组成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分享、验证与整合信息,有利于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风险防范及时性。

参考文献:

[1]潘昊. 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 安徽大学,2012.

[2]陈雨露马勇.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00-317.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7

“我手中的欧元怎么办呢?”今年初至5月中旬,人民币对欧元己累计被动升值14.5%。也就是说,如果有1万欧元在手,从去年12月到现在,大约缩水1.9万元人民币左右。那么,对于手持欧元的朋友来说,如何从容地变忧为喜,就需要技巧了。

手中有欧元的怎么办

――继续持有

也就是半年时间,欧元兑人民币由“10字头”跌进“8字头”。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大起大落,让持有欧元的人损失惨重。李女士因儿子去年从德国留学回来,手头积攒了1万欧元的现汇,也没怎么去打理,最近一看汇率,大吃一惊:去年12月时,1欧元现汇还能换10元左右的人民币,可现在,只能换8元多的人民币了,白白损失了约1.9万元人民币。

“就好像股票被套牢了一样,欧元现在就是这种态势。”中国银行理财专家建议欧元持有人,“由于已深度套牢,如果不急着用钱也不必急着结汇,可以等欧元反弹时再结汇,以减少损失。”

专家认为,虽然对后市走势有很多不同意见,但目前来说,无论是欧元还是英镑,只要是欧洲货币都应保持观望。因为,伴随欧元快速下跌的,还有英镑和瑞郎。自去年12月初以来,英镑和瑞郎对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11.23%和10.25%,手头拿了英镑和瑞郎等外币的,同样损失惨重。

欧元理财产品如何选购

――暂时不购买

由于欧元近半年以来一路跌势不改,国内发行的欧元理财产品收益也不甚理想。据统计,在上半年到期的欧元理财产品中,许多产品并未达到预定的年化收益率。

据普益财富统计,5月7日至5月27日,共有310款理财产品到期,仅有三款理财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都是欧元挂钩产品。其中一款挂钩于欧元兑美元的产品投资期仅为18天。从产品说明书中看到,该产品设定了一个汇率区间,若投资期内,挂钩汇率没有突破区间范围,则产品获得2.5%的年化收益率,否则仅为0.1%。然而,产品投资期内正值欧洲债务危机深化阶段,欧元大幅贬值,欧元兑美元汇率跌破区间范围,因此产品到期仅获得0.1%的年化收益率。另两款未实现预期收益的欧元理财产品,期限分别是15天和31天,最终收益为0.1%和0.36%。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家银行都已经停发了欧元理财产品。即使发行了欧元理财产品,也多是保证收益的外币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也不高,通常为1.25%,六个月期年收益率为2%。

因此,中国银行理财师建议大家目前不要去购买欧元理财产品。因为,目前希腊债务危机仍没有全面缓解,欧元汇率或将持续下跌,应该谨慎。

澳元理财产品怎么样

――同样要小心汇率风险

与同期收益率不尽如人意的欧元理财产品相比,澳元类理财产品成了“香饽饽”。因为澳洲央行连续加息,而且澳元类理财产品收益较高。比如某银行外币理财1010期澳元产品,投资期限为6个月,保本型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达到4.8%。

但是,理财专家提醒,澳元理财产品收益率虽高,但其实是指其抗汇率的风险能力相对较高。即使是保本类的外汇理财产品,通常都不会保汇率风险的。比如一款产品年收益率为4%,如果汇率跌了4%,则相当于收益为零;当然,如果汇率升了4%,则相当于赚了8%。

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由于外汇市场波动频繁,在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时也应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和相关风险,看是否适合自己,同时要避免外币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换汇成本提高。从澳元来说,尽管澳元此前走势非常强劲,但不代表未来澳元还会持续走高,如果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大,或者全球资源需求下降,都有可能打击到以澳元为代表的商品货币。

最后,要告诫投资者,如果目前手中持有的是人民币,就没有必要兑换成美元或者澳元去投资,以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况且相比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现在不占优势。目前,银行发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普遍高于预期收益率在2%左右的美元理财产品,况且人民币目前面临升值预期,因此持有其他外汇资产都不如持有人民币资产划算。

炒外汇――风险相对较高

目前,合法参与外汇投资的方法有几种,包括通过“外汇宝”实盘单边做多、购买挂钩汇率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间接参与,更直接的方式则是用人民币汇兑自己所看好的外币,放做外币存款。“外汇宝”业务只要去银行柜台就可以操作,主要是根据国际外汇市场上外汇汇率的频繁波动,采取低买高卖的方式,在不同的货币间转换并赚取一定的汇差或利差,以达到保值、盈利的目的。

此外,还有些银行可以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原本可以以小博大,但为了降低风险,现在的保证金比例是一比一,其优势就是可以在汇率下降时“买跌”。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8

本文将简要介绍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并从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抵押债危机中受到的损失分析中国的qdii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局限性,最后探讨我国外汇投资的运行及监管模式。

关键词 次级抵押债 qdii 外汇管理

2007年3月13日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揭开了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的序幕,此后几个月内美国一些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相继提出破产申请,大量企业债券和基金被迫暂停发行,并且危机迅速波及欧洲。该危机不仅令道琼斯指数连续跳水,欧洲三大指数、日经指数、恒生指数也纷纷以暴跌作为回应。为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世界各地央行在短短的48小时内纷纷注资,据统计,欧洲中央银行已先后两次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近1600亿欧元,除欧洲央行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属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增加了240亿美元的临时准备金,日本中央银行向金融体系注入了一万亿日元(约合85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压力,澳大利亚中央银行也采取了紧急注资行动。在这次近乎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银行业作为中国的首批qdii也未能独善其身,据预测,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中行、建行、工行等中国商业银行业共计损失约49.2亿元,中行更是以38.5亿元的亏损居于首位。

一、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启示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本质上是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危机,主要涉及的就是房地产按揭贷款或者说抵押贷款。美国的房地产贷款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的贷款市场、次级贷款市场。前两类贷款市场主要面向信用额度等级较高、收入稳定可靠的优质客户。第三类则主要面向那些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比较重的客户,其贷款利率比一般的抵押贷款高出2-3个百分点,其利润是最高的,风险却是最大的。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国的第三类市场。

从2004年开始,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由此导致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也正是受此次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都无法按期偿还借款,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由此普通居民的信用开始降低,进一步导致了债券的评估价格下跌,一些次级贷款公司开始向投资银行出售资产抵押债券,但其向投资银行提供的债券担保凭证存在风险高、流动性弱的特点。为分散风险,投资银行向一些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提供流动性强、风险较低的担保债券凭证换取流动资金。然而一旦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危机就会产生,而且会波及整个链条。

本来是美国国内的金融市场问题又是如何扩散到全球的呢?首先,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将贷款打包成证券,变成投资品卖给投资者,承诺投资者能够获得本金和利率,从而让国际市场一起来分担风险。而为了追求高的回报率,或者说是资本的逐利性又使得相当多的欧洲机构、日本机构等国际投资者购买了美国的次级债,由此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美国及其周边股市的暴跌和各大央行在短短48小时内所采取的巨额注资行动充分说明了这次抵押债危机的严重后果。目前到底有多少金融机构波及其中,哪些机构还会发生问题,而这次危机还会不会继续蔓延波及到其他市场,在短时间内还难以估量。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及合作,造成了这个连锁反应。另外,次级抵押债所带来的危机可能还潜伏在很多别的领域,因为国际国内投资者所购买的次级债其实是打了很多包的证券化产品,从这个层面上说,次级抵押债问题很可能只是整个国际资本市场隐患的冰山一角。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价格的下滑和经纪商的崩溃,触发了日本的银行业危机,并带来了长达十年的信用危机。之后政府不得不出面向大银行注入资金,以稳定银行体系。在日本的银行业危机中,房地产市场是危机的罪魁祸首,90年代以前,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活跃,银行贷款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大多流向了房地产领域。8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房地产所需融资中有3/4为银行贷款。

无论此次的美国次贷危机还是日本的银行业危机,都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有着一定的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是信用危机及进一步经济危机的根源。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存在同样的隐患。在经历了1996-2002年的8次降息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之后经济的过热发展使央行在2004年10月开始了新一轮的加息政策,截至2007年8月22日,央行共加息7次,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共计上调了1.89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3.60%。2007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2个百分点。同时,2007年前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到上年新增贷款的1.1倍。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也迎来了持续的繁荣期,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房价的攀升,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最新的调查报告中,2007年2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3%,而且预计全国房价较快上涨的走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房地产及资本市场与次贷危机之前的美国存在一定的共性。我国的连续加息会不会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导致房价下跌,加息的累积效应所造成的购房者还款负担的加重是否会产生一定的信用危机,加上我国国内个人信用制度还不完善,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也很差(在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全部由银行提供,房贷风险也由银行独家承担)。这一切是否会危及银行业从而爆发经济危机,这都是需要我们考虑并警惕的问题。

二、从我国商业银行在抵押债危机中的损失谈中国qdii的发展与局限

(一)qdii的出台背景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意义

在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中中国的商业银行作为中国的首批qdii无疑受到了不小的损失。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与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相对应的一种投资制度,它是指在中国目前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的一项制度安排。2006年4月18日中国酝酿已久的qdii制度正式出台,表1是中国qdii一览表。

qdii是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取得成果,a股市场回升,以及内地外汇储备增加的背景下推出的。它是走入投资者视野中的一类新产品,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推出以来,对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qdii的推出可以缓解中国外汇储备的压力,促进资本的双向流动。

第二,qdii的推出有利于拓宽中国投资机构的投资渠道,使资源的配置更合理,从而享受到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第三,有利于国内投资机构和和金融队伍熟悉国外资本市场的运作过程,全面加强和提升人才培养、风险技术、内部控制等金融管理水平。

第四,实施qdii制度有利于加强和优化外汇管理和资金流动。

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规模的增大,加上我国实行严格的资本与投资账户管制制度,使得一些脱离监管的非法金融和地下金融规模日益庞大,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非法流到境外。qdii制度的实施则从理念上改变了资金和外汇的管理,由被动的管理改为主动管理,从“堵”到合理的“疏导”,使得过去由其他途径流出国内的资金由暗转明,从此纳入监管体系,从而使得监管部门能够更有效的监控资本的流动,有效地降低风险。

第五,qdii 制度和qfii制度的双向实施, 有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开发, 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证券化和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应该意识到,qdii制度是我们在经济发展加快、市场日趋成熟的条件下推出的新政策,整体来说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但是作为利用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一种方法,qdii制度尚不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中国qdii发展的局限性

1.从国际环境讲,中国qdii的发展存在一系列风险

(1)汇率风险

中国的qdii在从事境外投资时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如果人民币年升值5%,则qdii年投资收益应至少达到8-10%才有吸引力。特别是目前人民币兑美元与兑欧元的反向波动不仅影响外贸的方向,也影响着对外投资。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贸顺差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强烈且有加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qdii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变大。

(2)市场风险

中国的qdii业务直接投资的是国外金融市场,就必然要面对来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国外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直接关系到qdii在国外资本市场投资对象(固定收益证券、股票等)的收益。如果qdii对于投资的境外国家的金融市场及相关投资产品的了解不够深入的话,面临的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也就较大。例如,中国银监会规定投资港股的最低购买门槛为30万元人民币,如果投资失败,损失也将是很大的。这些都是qdii销售者和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3)信用风险

主要指投资对象违约的可能性风险。中国qdii产品所投资的债券、票据等发行主体可能存在到期日不能支付本息的信用风险,从而给银行和投资者带来损失。

另外,qdii还面临着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这些都是中国的qdii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时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

2.从国内来说,我国的监管模式和力度还待加强。

美国次贷危机给了我国qdii制度一个“试水”的机会。同qfii相比,我国的qdii经验还很欠缺,如何规定qdii的开放额度、遵循一个怎样的开放步骤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国的qdii规模还比较小,加上投资额度的限制,使得我国的qdii在大的国际经济危机中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小,但是却不能充分享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的高利润,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另外,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政府该如何从制度上保证我国的qdii的安全投资渠道也是一个挑战。

3.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说,我国qdii的国际经验尚显不足。

中国的qdii大多是2006年才进入这个市场,同欧美市场上大的国际投资机构相比,投资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尤其对投资品种及金融衍生品的掌握还不够。资产的证券化虽然传播了风险,但是其庞大的对冲工具和风险防范渠道也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仍以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为例,一些对冲基金早已看空市场并建立了空头头寸,于是反过来,他们成了危机的渔翁得利者。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必然成为次贷业务等高风险业务极力促销的对象。qdii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投资对象(包括行业和市场的选择)如何强化风险意识及正确运用金融风险规避工具,是中国qdii走出去的第一步。

三、我国qdii的发展——浅谈我国外汇的运行和监管模式

(一)借鉴qfii的发展模式,促进双“q”机制的运行

qdii制度是在我国qfii启动三年之后推出的,如果说qfii是“请进来”的话,那么qdii就是我们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学习了解我国qfii的运行和监管模式对我国的qdii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投资方向

据统计,qfii已大规模投资于我国的a股市场,在最新的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中,qfii目前已在154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现身。qfii从我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成长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而我国qdii投资方向的选择则较为固定单一,在投资产品的选择上经验不足,无法享受到全球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这就要求我们加深对国际资本市场尤其是欧美资本市场的研究和了解,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

2.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是国际市场提供的重要的避险工具,以2005年的统计为例,整个国际保险资金有18%投资在金融衍生产品,国际投资如果有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至少可以规避60-80%的风险。我国银行和企业必须尽快学会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中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利用诸如股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避险工具,借助金融产品交易的方式来防范各类市场风险。

另外,要合理调控qdii的资金流出量和qfii的资金流入量,做好双“q”之间的协调。既要保证资金的适当流入,又要防止因“热钱”流入引起我国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在qdii方面,要规定最高投资额度及单个投资者的最高投资额度,虽然qdii对a股市场的资金分流可以形成“鲶鱼效应”,却要防止资金大量外流对我国a股市场造成太大程度的冲击。在资本收益的汇入及汇出方面也要严把关,有些专家估计,我国每年qfii资本收益的汇出量要大于资本流入量,虽然没有精确的数据证明,但是却对我们的资金流入流出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监管模式的选择:循序渐进的方案

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的qdii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包括对投资额度及投资领域的限制。投资额度是一个硬性的约束,它虽然可能影响qdii做大做强,但是却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中,如果没有政府投资额度的限制,很有可能我们的商业银行会受到更大程度的损失。至于投资领域,我国政府规定,商业银行qdii只能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证券。也就是说,在初期应该注重风险性,选择一些信用良好、风险相对较低的金融产品,在积累了一定的投资经验以后,可以适当投资于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金融产品及新兴产业,然后逐步放宽制度的约束。

(三)以新加坡为例,探讨我国qdii在进行海外投资时要遵循的原则

1.qdii在进行海外市场投资时要奉行分散风险的原则。

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金融产品是规避风险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以新加坡外汇管理分属三大机构之一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简称gic)为例,自成立以来,gic就一直坚持分散投资的原则,其单一资产品种占总投资比重不得超过10%。据统计,目前gic投资于40多个国家、数十个资产种类和几乎世界各种主要货币。这种高度分散的资产结构,可以完全避免因增持或减持某一资产品种而对整个市场造成的冲击。考虑到未来资产结构调整的便利,中国的qdii和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应作类似规定,从一开始就控制单一资产、币种的持有上限。再回到近期的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如果qdii当初懂得风险的分散,不把资金孤注一掷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损失的风险可能就会小得多。

2.qdii进行海外市场投资要建立在对投资对象和投资市场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相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美国、欧洲等资本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后已经相对成熟,因此他们的金融投资机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高收益往往隐藏着高风险,所以,要从战略投资中获益,就需要我们对投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对未来行情有准确的判断,对于中国的qdii和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这样的新进入者而言,需要较长时间来熟悉市场和培养挑选企业的眼光。

除去市场风险,来自国际的政治因素也是中国qdii和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在进行对外投资之前,要对意向投资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并依据投资行业的不同,对这些国家进行分别评级。其次,要设置专门的风险处理部门,一旦面临风险,可以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及时撤回资金。

3.qdii在进行海外市场投资时要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

在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的讨论中,有购买黄金储备、投资于石油能源、购买高科技企业股票等一系列建议,我们仍以新加坡为例,作为外汇管理分属三大机构中的淡马锡对于新加坡成为亚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功不可没。淡马锡成立于1974年,是新加坡的国有投资机构。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淡马锡控股也把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视为投资目标,据统计,目前大约一半的资产在新加坡以外地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控股开始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目前淡马锡在80家公司持有5-100%的股权,约一半资产分布在国外,涉及产业包括金融、电信、工程、运输等。公司资产市值已达到1000多亿新元(约合662.2亿多美元),年均投资回报率高达18%,年均股利为7%。淡马锡2005年平均股东回报率为24%。而据报道,中国2005年外汇储备的投资回报率仅4%左右,二者差距甚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仅仅是qdii,国际外汇投资公司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使得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范围更加丰富,投资收益得到提高。

最后,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万亿大关以来,关于如何利用外汇储备的讨论不绝于耳,普遍持有的观点是外汇投资公司、qdii以及近期出台的境内居民开展直接对外投资等三项藏汇于民的措施,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次为外汇储备“减负”。然而,一方面,中国还没有成熟的风险规避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及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新加坡的外汇储备虽然分散于gic、淡马锡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但是由于新加坡政府特殊的权力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外汇储备管理分权基础上的有效集中。特别是参与积极管理的gic和淡马锡,在新加坡政府首脑的直接掌控之下,既有明确的功能分工又有相互的密切合作,有利于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战略意图。中国政府的结构和权力配置与新加坡不同,中国与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有关的政府职能分散于若干不同的部门手中:流动性管理归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管理司;对国有大型工商企业的管理,归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国有金融企业的管理,归于中央汇金公司;大宗物资商品的储备管理则由国家发改委掌控。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政策,彼此之间目前的政策协调也并不顺畅。因此如何协调好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如何让管理更加有效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巴曙松:国外外汇储备管理对中国的启示,《上海经济》,2006年第12期。

陈素、郭小平、陈聪慧:我国商业银行qdii业务面临的风险及对策——产品设计框架选择,《观察与思考》,2007年第4期。

陈伟礼:入世后qfii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年第10期。

崔岩:qdii影响几何?《现代商业银行》,2007年第6期。

程志云:次级债危机波及中国银行业 有损失但不大,《经济观察报》,2007.8.27。

郭寿康、张雨泽:我国qfii制度的研究与思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24卷第3期。

姜霞:qfii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分析,《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

李海:推出qdii的关键——加强监管,《商业经济》,2005年第4期。

林华:qdii和qfii的渐进开放对金融安全利大于弊,《中国外汇》,2006年第7期。

马建会:推行qdii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路径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2期。

马建会:双“q”机制: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选择,《财经科学》,2006年第7期。

彭兴韵:全球化的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21世纪经济报道》,2007.8.15。

王忠文、王玉军:试析我国qdii制度及其实施,《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年第2期。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9

关键词:外汇储备;股权投资;B股;金融改革

1我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空前激增,自2006年2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后,到2006年底,我国已有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达13326亿美元。

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居多,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研究院关志雄2004-2005年的推算,美元资产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占了60%的比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增值意味以美元为主的储备若换成人民币,那这笔财富将大幅贬值。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连创新高,对外负债迅速扩大,美元将呈长期贬值的趋势,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汇率风险将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传统的外汇管理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所以大多数都是债权投资,主要投资于美国的短期和中长期国债、机构债券,收益率非常低。根据史焕平教授的计算,如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收益率10-12%,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为3.62-4.29%,同时不考虑汇率变动可能的损失,也不考虑我国央行因买进外汇储备而进行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的成本,则我国在利用外资与持有外汇储备的可能损失为6.38-7.1%,即每年的国民福利损失在7%左右。如果这是在我国的外汇储备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也无可厚非,因为外汇储备就是应该先虑安全性和流动性,后考虑收益性。

2对于如何利用好外汇的讨论

我国正处于井喷似的出口增长期,外汇增长不会放缓。可见,我国的外汇储备还会继续增大。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如此之大,而且持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使得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加剧,宏观经济的调控增加了困难,也对外汇存量的管理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回避风险,实现保值和增值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合理的外汇储备必须要满足一定的需求动机,在这方面挪威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以需求动机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适当的投资组合。挪威的经验显示,针对不同外汇储备需求动机,建立不同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是提高外汇储备管理运用效率,减小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外汇储备的各个需求动机都相对较高,所以对不同需求动机建立不同投资组合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按照挪威模式将外汇储备从总体上分成几大部分,分别用于满易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求。严格区分又不完全割裂,以便于动态调整。

而对于盈利性动机而言,众多的经验则显示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模式是比较有效的。在国外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指定专业银行或者是设立专门的投资机构,如日本就指定大和商业银行经营外汇储备;而新加坡则专门设立政府投资公司和金融管理局一起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与管理。

其中,新加坡的投资管理公司模式可谓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近年来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与研究。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并已迈入世界高外汇储备国家的行列。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了1374.8亿美元。针对外汇市场及外汇储备的管理,新加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措施。为确保外汇储备的安全并使其增值,保证储备资产购买力的稳定,新加坡的外汇管理分属三大机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负责外汇流动性管理,手中的外汇出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货币督察局发行货币的保证,追求流动性,并且随着世界主要币种币值的变化随之及时地调整外汇储备币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则负责外汇储备长期管理,全球6个海外机构,进行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确保所管理外汇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其一半资金投资在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国家占25%,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占25%。根据不同的收益预期设定资产组合,设定全球股票、固定收入和全球现金资产的长期权重。从成立至去年止,该公司实现的年均收益率(以美元计算)为9.5%。另外一大机构淡马锡控股是三大机构中最为人称道的。2007年8月2日,淡马锡正式《淡马锡2007年度回顾》披露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股东总回报达27%,集团财富增值达230亿新元,直接投资所获财富增值达70亿新元。淡马锡主要职能是对本国战略性产业进行控股管理,同时提升新加坡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长期竞争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控股开始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旗下有20多个子公司,涵盖新加坡和全球多个经济组织、国家和地区。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淡马锡控股把大约一半的资产投到了新加坡以外的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等地区。目前淡马锡在80家公司持有5%~100%的股权,涉及产业包括金融、电信、工程、运输等。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发展策略与投资目标,实行内外搭配,平衡投资组合,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在公认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中国,我们随处可见淡马锡的身影。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太平洋保险,东方航空,长城航空,恒大地产,中信能源股份,中国燃气,大连港务,灵通网,上海的购物中心…哪里有高额稳定的资产汇报,哪里就能看到淡马锡。中国经济的发速发展也给淡马锡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最新统计显示,淡马锡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组合额已经高达75亿新元(约合49.6亿美元)。仅2006年在中国就新增投资约11亿美元。

淡马锡之所以迅速崛起并获得公认的成功,有效的海外股权投资就是其秘诀之一。所谓股权投资,就是指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而海外股权投资,就是如果国家投资公司能够成立,其代表国家利益作为一个企业对海外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国家的企业。股权投资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有着收益高、风险低、且操作容易等特点。中国汇金公司对国有银行上市注资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汇金公司对建行和中行各注资225亿美元,对工行注资150亿美元以帮助这些银行成功上市,当这些国有银行成功上市后,汇金公司可以从其在国有银行的股份中获得高额的回报,也是对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股权投资还刚起步,并且一如既往走得谨慎,甚至有些放不开手脚。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股权投资比重相对于债权投资所占比重太低。我国在美国的证券投资中股权投资仅占总投资的0.57%;而发达国家英国和加拿大分别占到46.43%和71.75%;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股权投资比重分别61.81%和23.96%;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股权投资比重也达到了16.25%,远远高于我国。鉴于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全球外汇储备已超过应对金融危机所必需的水平,各经济体央行开始寻求摆脱过去大多用于购买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券的旧思路,并希望从外汇储备中获得更高的回报。而股权投资,这是一块刚进入人们眼中并具有丰厚利润回报的宝地,我们一定要抢占先机。权威的央行杂志CentralBanking日前公布的一项对全球各央行外汇储备经理的调查显示,各经济体央行正在更加积极地管理其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寻求提高资产收益率。包括日本,俄罗斯等已经闻风而动。除了进行海外股权投资,把外汇投向世界上经济发展活跃有潜力的地区和企业之外。我们都不应该忘了中国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汇金公司动用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银行注资,使得这几家银行成功上市,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使得国家和国民都直接受惠。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近期有学者提出,外汇可投资国内B股的建议,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多少热钱暗中涌入,急于分享中国高速发展的这一羹粥,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眼前这块香馍馍,让给别人呢。B股市场上值得投资的好企业不少。特别是对于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好企业,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技术型,资源型企业,对于有海外扩张战略,需要利用外汇进口技术和资源的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给予投资。并鼓励更多的有潜力的国内企业在A股和B股同时上市。不仅如此,基于中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吸引有潜力的优秀国际知名企业到B股上市,做强做大中国的金融行业,并且这些企业也可以是外汇投资的好去处。

与中国制造业的强国大国地位相比,中国的金融业和投资行业显得落后而薄弱,长此以往,必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现在的相对落后正好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刚建成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改变我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被动局面。在自己的地盘上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一方面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一方面又达到了使得巨额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的。甚至可以有导向的引导着某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世界强国近代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不应是被经济需求所被动地驱动,金融也可以引领经济发展,金融系统的优先发展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发展如果想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必须有新的驱动力来牵引,而金融深化改革所释放的能力和活力正可以为我们所用。也许,巨额的外汇储备正是我国发展成为一个金融强国的好契机。

2007年8月20日,外汇管理局批准我国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我国充裕的外汇资金也为境内个人开展对外证券投资提供了条件。2006年吴晓灵正式提出“藏汇于民”后,让居民放心持有外汇,给持有的外汇一个出口。放宽个人对外投资的汇兑限制,是促进境内个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收益的有益尝试,也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拓宽外汇资金流出渠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重要举措。

当然以上种种的建议,都有一个前提,我国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金融管理人才。在实现巨额外汇储备增值保值,我国向金融强国努力的过程中,风险与收益的可能性并存,出现一时一地某些交易中的失误在所难免,但是管理水平不能停滞不前。国家外汇公司是一个肩负着特殊公共职责、掌握巨大社会资源的政府部门,责任更加重大。因为其投资不仅资金巨大,而且任何损失都将由全民买单。国家投资公司入股黑石,恰逢黑石股价大跌,引来舆论一片质疑,也不足为奇。以此为契机,逐渐健全投资决策体系,风险监控与评估机制。加快加大培养具有全球性战略眼光的专业投资和金融管理人才是一件急迫的任务,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邦宁.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梁峰.国际金融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10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占款;消费价格指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2-0057-03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流动性过剩,简单说来就是货币当局发行货币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方面,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长的速度远快于贷款增长的速度。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我国所面临的经济过热和轻度通货膨胀等现象都与之有密切关系。流动性过剩的不断扩大,将会加剧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如何规避流动性过剩给我国带来的潜在风险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了研究。朱庆(2006)、连建辉、翁洪琴(2006)针对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出了分析;李平(2006)具体分析了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与治理;何自云、周世锋、连玮(2005)则研究了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他们得出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如下:第一,我国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结果;第二,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大量外来资本不断涌入;第三,各地投资增长过快,吸引FDI势头不减;第四,银行储蓄持续增加,社会贷款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但是上述的研究,没有对如何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观点,其主要是从国内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本文将从开放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来说明积极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是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对现阶段中国如何发展对外投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应对我国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

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同时顺差,使得资本流入数量远大于资本流出数量,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在15年左右的时间里增长了近69倍(从1992年的194.43亿美元到2007年6月份的13326.25亿美元)。而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直接造成了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央行货币的发行量也大大增加,最终造成货币的长期超额供给,导致流动性过剩。以下图表反映了2006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变化与货币准货币(M2)变化情况: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和M:在近年来仍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所以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减少因外汇占款而增加的货币发行量,自然可以帮助解决我国现存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相对于其他的策略,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显然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企业或机构以自有外汇投资,或者用人民币购汇进行对外投资,都可以达到平衡国际收支,减轻外汇占款的压力,从源头上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确实可以转化为庞大的流量优势,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基础。

(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平衡外资涌入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就一直处于持续升值状态。而自2007年5月18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波动幅度的加大使得人民币极有可能在今后加速升值。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客观存在,使得大量的外来资本进入中国投资到股票、房地产市场,以期待能寻找到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而且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预期已经形成的前提下,目前的小幅升值一般会看成大幅升值的前奏,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性将加重,热钱流入的速度和流入量将增加,进而使流动性过剩问题愈演愈烈。

限制外来热钱的流入,仅仅依靠政府的管理和调控是不够的。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对所有外来资本进行严格地限制,毕竟国内众多产业(如房地产业)一旦失去外来资本的支持将会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所以我们应该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部分富余的资金转移到国际市场当中。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失衡(见表1:我国直接投资总额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总额之比仅为1:0.09);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优势,将资本投入国际市场,寻找更多保值增值的机会。

(三)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弥补我国内需不足的局面

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除了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以外,还需要采用其他的经济措施加以辅助。其中,通过增加消费来扩大内需,是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然而在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见表2)的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下降,居民的日常消费能力将受到约束,进而导致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拓展。

因此在当前的一段时期内,仅仅通过拉动内需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一定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需要借助国外市场的力量来化解国内富余的资金。况且近年来,我国国内投资的持续增加以及生产盲目的外延性扩张导致了中国现阶段生产能力相对过剩问题的存在。所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向国外转移部分富余资金,又可以转移部分富余的生产能力,最终实现我国产品市场的供需均衡,弥补我国内需不足的现状,进而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其他政策的优势

央行2007年以来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以及使用提高利率等价格工具来治理流动性过剩。虽然这些政策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是归根结底都是试图在中国国内消化掉过剩的流动性,而不能改变国际贸易、资本进出等与外部相关的因素,所以最终只能是被动地“吸纳和疏导”,而不能从源头上截住流动性流入。相比较而言,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就具有上述政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可以改变现存的经济贸易结构,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地阻断贸易顺差与货币发行的连动性,让中国的外汇储备通过合理化的手段走出去,进而从源头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综上所述,积极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确实是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减少因贸易顺差,以及外来资本流入等原因增加的外汇占款,进而达到减少货币发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目的。然而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是瞬息万变的,中国的

资本走出国门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因此,当前选择正确的对外投资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形势下应怎样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一)在投资方式上,应主要稳步发展跨国并购

由于并购对于投资者有着许多有利的方面,例如降低成本,获得现成的生产能力、技术和品牌,迅速生产产品等等。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收购兼并东道国企业已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跨国并购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选择。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对外投资额仅仅是2亿美元,但到2005年这一数据就已经达到了65亿美元。中国企业如果想快速融入国际市场,并能迅速成为所在具体产业的巨头,并购显然是最好的策略。然而中国的海外并购必须建立在务实审慎的基础之上,虽然我们发展对外投资的目的很明确,如获得境外不可再生资源,获取中国企业所不具备的核心技术,以及获取国际品牌与销售渠道并创建世界级企业等,但是这些发展战略未必都符合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国家利益。一旦并购触及东道国的核心利益,对外投资通常都会以失败告终,例如中海油竟购优尼科,海尔竞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等。所以当前中国的并购进程应该稳步进行,当务之急是注重并购的成功率,进而积少成多,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出自身的垄断优势。

(二)立足长远,中国的对外投资地区以及对外投资主体需进一步多元化

数据来源:2003年、2004年、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

很明显,我国对外投资区域相对集中,港澳地区以及美欧依然是重点,其主要原因应该归于这些区域良好的投资环境。而非洲比较动荡的政治环境使得中国近年来对其投资增长缓慢。除了考虑到规避政治风险外,中国对外投资区域的选择还必须考虑到投资地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政府政策、物质和劳动成本等要素。总之,应该选择投资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而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应该采取由近及远的策略,优先考虑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所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中国当前的对外投资应该立足于亚洲,并稳健地向其他市场拓展,逐步实现投资区域的多元化。

在对外投资地区多元化的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也应该进一步地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主体分布如表4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仍是国有企业,占到全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成左右;其次才是民营企业。这是因为中国国企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都有政府的行政扶持作为支撑。长期以来,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政策、外汇管制、金融政策及保护机制等方面都向国有企业倾斜。但是很多国有企业都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风险意识不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限,致使近年来因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中航油、国储铜等一连串危机事件的相继发生)。所以立足长远,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不应该仅仅是由政府支持的国企担当主力,在产权、机制、成本、经营理念等方面占有明显内生优势的民营企业也应该成为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