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周记怎么写十篇

时间:2023-03-25 01:47:54

初一周记怎么写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1

初中周记怎么写?

写什么

1、写一周内印象最深刻的事。

这个星期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新的见闻,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班级里有什么新鲜事,和朋友老师父母间的关系如何,周末玩耍有什么乐趣,这些都可以写,和日记相比周记可以写的内容更多了,需要突出一两个重点。

2、写阅读书籍或观影读后感。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2)亮明论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3)围绕论点摆事实讲道理。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自己的想要论述的基本观点。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可以联系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怎么写

1、取材生活

让周记的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经过自己的提炼,加工,组合后,写出真情实感。

2、描写细节

对细小的具体的情节进行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可以突出自己的内心活动。

3、说理有据

突出重要的论点,针对事情谈见解,想要论证观点要说出它的好坏,能带来什么样的启发或教训。

初中周记格式

XXXX年XX月XX日天气:晴

今天,我们小蜜蜂小队的成员组织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假日小队活动。上午,我们参观了位于萧山的德邦家纺。老板谢志刚叔叔就是我们采访的对象。他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被子、窗帘、床上用品、靠垫和宠物用品,日前主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香港。当然了,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创立一个自己的品牌,销往世界各地。他们的生产目标是让每一个使用他们产品的用户能够感受到温馨和幸福。现在让我来简单讲讲制作过程吧!每个产品都要经过采购面料、裁剪、缝制和包装这四个步骤,看似很简单的四步,但每一步都要做到精确,因为外国人的要求很高,稍有一点不合要求,就要全部退货,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接着谢叔叔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车间,在这个车间堆满了面料,工人们有的在裁剪,有的在缝纫,有的在包装,还有的正在仔细检验产品,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分工明确。

再次回到办公室,谢叔叔还向我们讲述了这些工人的孩子,他们每年放假都会过来和父母团聚,白天他们在工厂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倒水、领货、贴标签等等,晚上就在旁边的小房子里睡觉,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更没有父母照顾。听了这些小候鸟的生活,让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2

大学实习周记400字怎么写一

3月一号我正式加入了上城军天酒店,成为前台收银的一员,我的职位是前台收银服务员。从12月初面试过后,我就一直翘首以待这一天的到来,代表着我的人生开始进入另一个转折点,我开始半正式地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我不再单纯地是一名学生,只知道要学习;更多的,我开始接触生活的压力,工作的挑战。我勇于并乐于接受这种挑战,我喜爱充实的生活。

本周,是我进入上城军天酒店的第一周。

几天的考核,让我感觉到上城军天酒店作为一家私有企业,内部管理相当规范与严谨,令我产生相当大的归属感;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也好,餐饮部的培训也好,客房和前台的培训都不错。培训内容都相当丰富,令我获益良多。这些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酒店内完善的对员工的待遇,在董事长易董庆祝新年的致辞上。实际上,当时易董的讲话使我撼动,易董个人相当扎实的管理基础知识,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传授着他的经验,字字铿锵,令我不得不拜服。

易董是我的榜样。而财务部胡主管实际操作对账目的讲解,亦令我记忆犹新,使我非常有冲动去买一套软件练习。

初来乍到,我步步为营,不敢行差踏错。经过一周我逐渐对酒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这只是启程,更多的考验与挑战、机遇在后头。

大学实习周记400字怎么写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第二周已经结束了,因为刚进公司的缘故,一些重要的事情我都没有涉及,但是我并没有灰心,也没有觉得大材小用。我想只有从最基本的开始干起,一点一滴地积累,做好我负责的每一件小事,让领导和同事放心,将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早上,我基本能保证提前到公司,在开始工作的前一段时间,帮老师的桌子收拾一下,然后再拖一下办公室,让老师工作得更舒适,心情更愉快,也能多教我一些东西啊。

中午的时候,我会帮同事一起订饭,按他们各自的口味叫了不同的饭菜,同事也对我订的饭菜挺满意。下午,公司有快递发的时候,我会负责联系快递,并填写快递单后及时发件,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这一周基本是在忙碌和琐碎中度过的,不过虽然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却和学校里一直和书打交道很不一样,我感觉有一种新鲜感,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我亲历亲为,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成果很有价值,也很值得。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3

一、给学生写作自由,减轻写作压力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老师董秋芳先生教作文就有他自己的一套,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你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难怪季羡林先生说:“我就利用这个自由写了一些自己愿意写的东西。”而学生周记正好做到了这一点,把作文的主动权放飞给学生自己,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和愉悦的构思心境,让他们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没有畅所欲言的顾忌,爱写什么内容,爱用什么形式,让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书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写作时空里,自由驰骋自己的心志与才华。

二、再现真实的情感空间,增强文章渲染力

我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常常指导我的学生: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热爱正义的心去观察社会、体悟社会,书写自己的生活,凸现心灵的东西,这样自然而然就有情感了,哪怕文字稚拙些,也不要紧。我相信他们只要锲而不舍,总有一天会情文并茂的。如我们在一次题为“凡人小事”的记叙文专题写作训练中,我们有好多同学展开他们多方面的视角,仔细收集生活中的点滴,找到了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有学校清洁工孜孜不倦的服务精神、有村里拾荒老人的善良无私、有路边补鞋匠的忠厚关爱……不少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尤其是一位同学写的街边水果店的老板娘,开始让作者那么憎恨她,可后来老板娘的见义勇为让作者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细节描写生动,情感爱憎分明,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全班同学。我想没有这位同学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怎会有如此真实的情感体验呢?

三、张扬个性,收获未来

个性化的创造是作文的根本标志,而每个作者都是有血肉,有灵性,有个性的人。作文应该展示人格的魅力,表现人性的灿烂。作文有了个性和人性,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

文要张扬个性,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而周记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诸如很多同学在周记里描述“我”的青想,倾吐“我”的肺腑之言,叙述“我”的一念之差,袒露“我”的心中至爱,诉说“我”的烦恼困惑,抒写“我”的理想追求,发表“我”的主张见解,表现“我”的气质风度等等。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同学在周记里写的“那人那事”,他回忆了初中时转学来的一位同学因身体不好在班里咳嗽不停,结果让其他同学嫌弃把他赶出教室在外面吹了一节课的冷风。后来那位同学终因病魔的侵袭不治而亡,看着他的爸爸妈妈伤心欲绝的样子,这位同学反思了大家的无情冷漠,年少无知带给人多少后悔啊。我把这篇周记读给了全班同学听,结果同学们听后有相当一部分人脸色凝重起来。这位同学写作中并没有华丽的语言,曲折的情节构思,主题也表现得较普通,但它却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的确能看到这类事件,我们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周记里我们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诚信为人,真情为文,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4

理想终归是理想,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以后会走怎样的路,绝望时曾写过一段话:当别人的梦想已经被扼杀的时候,我还残存一丝狂热的眷恋。当带着光荣与梦想离开的时候,我希望还有再回来的一天。做出决定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我必须承受自己的现实,并在残酷中努力保持智慧的头脑和清醒的决断。如我们是一群戴着脚镣跳舞的人,要努力跳出最优美的姿态!

一、对新闻事业的感悟

记得以前有一位实习归来的师姐给我们做实习报告时说:实习彻底粉碎了我的新闻理想。那时我大一,那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南方周末》实习的近半年,绝对没有给我留下这种印象。

这里的记者大多数都是非常敬业的。他们对新闻孜孜以求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对每一个选题,他们都尽力做到完美;对每一个采访对象,他们都力图挖到更多的细节和关系;对每一个报道的细节,他们都努力核实。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带我的记者对我说:要把新闻放到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也许你迟一点结婚,不要想房子、汽车那些物质的东西你就会做更好的新闻。当然他的意思不是放弃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来做新闻。他指出我的不足之一,就是对新闻还不够重视。

也许很多人已经觉得记者只不过是一项谋生的职业,而我足以把她当作一项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新闻是有价值的,做新闻的人也是有价值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新闻变的重要起来,也使你的名字在公众舆论中留下一笔。而当前,恐怕最能引起人们重视的也就是时政记者了,比如通过网络和《南方周末》成长起来的林楚方。这是一个很难做、很难做好的领域,但也是一个大有前途的神奇的领域。

二、对新闻的感悟

尽管我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但对报纸的眷恋仿佛一直主导着我。我喜欢驾御文字的感觉,虽然电视编辑也是很需要头脑的工作,但学校仅有的几次实让我觉得枯燥大于乐趣。喜欢写作,让我直奔北京的目的就是找一家足够好的平面媒体锻炼我,满足我。

我很幸运,在北京遇到了一圈好人,找到了一家好报纸,玩味到新闻是有趣的。

新闻要有价值,做新闻要有真实、客观、手快。我在实习前对新闻的理解就这么多。等我实习结束的时候感触最深的还是这基本的几点。

在我刚到报社的时候,带我的记者吴晨光让我写一份简历,并简单写一下对《南方周末》的看法。那正是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情急之下当然是只拣好听的说。写完后记者给我修改了一遍,一方面他修正了我一些“夸大”的话;另一方面,他给我修改了语言,让我体会怎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信息,最充分的意思。然后发给广州的新闻部主任。

他训练我的另一个方法是规定我每周找一两个选题,写出新闻价值何在,培养新闻敏感。虽然这样报给编辑的个别选题也从来没有被采用过(这与《南方周末》的体制有一定关系),但这对新手的锻炼的确有非常大的好处。遗憾的是由于懒惰,这一点我做的很差。

《南方周末》的操作一般是编辑在周四、周五的时候告诉记者选题去做,下周二下午截稿,突发事件的报道、或由于被采访对象审稿的缘故有时可以推迟到周三中午截稿。周三是编辑组稿的时间,在北京报纸于周四一早与读者见面,网络版也随之推出。

北京记者站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十几名记者,两三位编辑。记者在接到选题后,先让我在网上搜集关于此报道的一切有用信息。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对选题把握的一个最初过程,同时锻炼新手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初方式。开始时我只是将所有网上的报道一股脑检索出来发给记者,没有任何重点。但慢慢的我知道哪些是基本信息,哪些是以前的报道提出比较好的思路,可以继续挖掘的,哪些是应该用红色标记出来的,哪些是应该写上点自己的想法的。

开始时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帮记者搜集资料、整理采访录音或笔记,一度,我甚至觉得自己在这家山峰般的报社能做的是不是只有这些?即便整理采访录音我也很机械,总是把所有采访机里的声音都整理出来,没有任何重点。但真的应该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记录的用处有多大,这样对自己也省事,对别人或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

值得庆幸的是别人给了我很多机会,非常信任地让我独立设计采访问题、承担一些还算重要的采访,比较夸张的是有一次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稿子,联系到一位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他说下午有时间让我过去,而我那时尽管看了些资料,但对事业单位改革还是一片混沌,记者轻轻的一声“那你去吧”,我只好硬着头皮找那个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的在哪儿的国家行政学院。

在一家有水平的报纸,呆的时间越长收获也就越大。到后面我当我完全可以独立操作选题的时候,我觉得很满足。我是个无法说“不”的人,因为我觉得在实习期间你没有资格对记者或是采访对象说“不”。别人让什么我就干什么。去不用写稿的新闻会看看也是一种经历;满世界地找合适的采访对象也是一种经历;为确定一条消息是否属实假冒别报记者套人话是一种经历;接下我几乎从来没关心的粮食政策最终好歹做出来的也是一种经历;为之通宵写稿也是一种经历;在阿富汗中国工人被杀事件发生后,很凑巧地电话采访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但我只随便说了几句就挂掉电话被记者骂也是一种经历……

好新闻是需要有灵气的人做的,更需要勤奋的人做。惭愧的是我在北京的五个月还是太懒惰,回头想想的时候,我浪费了很多好机会。

三、对《南方周末》的感悟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8号中粮广场b座705——《南方周末》在北京的驻地。这条街向西走,就是著名的长安街。站在中粮广场上虽然看不见十里长街的繁华与天安门、故宫的金碧辉煌,但足可以仰望到一座现代中国报业的丰碑。

众所周知,《南方周末》是一家以深度报道著称的报纸,曾在90年代末风行一时,其后虽因种种原因报纸品质有所下降,但至今仍可算是中国顶级的周报。

所以,当我于XX年2月13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踏进这家报纸北京记者站的大门时,我是怀着一种崇敬与惶惑的心情,我担心自己可怜的新闻业务能力是否终究会在这家报纸的声誉面前、在众多优秀的记者面前显得十分幼稚、愚蠢。但当时我别无选择。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进入《南方周末》是我极大的荣幸。不大的写字间足以成就哪怕一个实习生的光荣与梦想。

这里记者对自己的报纸都是深怀感情的,我总觉得这在其他媒体是罕见的。在那里的日子我甚至也可以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个“南方周末人”,出去采访听到部委的人用警惕的口吻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逆反的自豪;听到一般的群众用景仰的口气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骄傲。

《南方周末》的确有让人自豪的地方。报纸的操作比较西化,对新闻的理解和制作比较纯粹。这里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比如每周的周会上要评报——评每一个版的新闻作的如何,还缺什么东西,这条新闻背后还有什么可以继续挖的,这条新闻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做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还应该有什么改进,是否能用“第一人称”写作;什么样的稿子应该放在头条,《南方周末》的头条是否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一期报纸中同时有两篇不错的稿子,什么样的应该放在头版,若放在应该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段等等。每一次评报都给我很多启发,而且大家在评别人的稿子不会太多估计面子,而是有什么说什么。北京记者站的氛围很民主。

这也是南方周末的文化传统。当报社内部发生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被大家诟病的时候,每一个底层的记者都很真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报社老总平等对话,这是我在其他任何单位都不曾见到过的。他们心中一直认为南方周末秉承的是公正客观理念,在报社内部首先应该作到这一点,报社是全体记者编辑共同的家,这在其他报社也是罕见的。在媒体越来越仅仅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这种观念实在难得。

但是南方周末在发展过二十年之后,内部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起初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似乎中国曾经最好的报纸也不过如此。其实想想也很正常,社会都在转型,一个小元素发生问题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在即将结束实习的时候,我给管行政的大姐交钥匙,她说这就走啦?要不大家聚聚。不过,谁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就走了,正如我刚来的时候。

在这家光荣的报社里,我只是个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我时时想起那些很好的人,那间被其他实习的同学来看时称做“天堂的”写字间,怀念他们的纯真与帅性,怀念那些可以一起做梦的人。

生日的时候一位记者送我一套《光荣与梦想》,到现在也没有看完全书,但这个书名足以刺激我的神经。当我怀抱着她去火车站送一位要回学校的同学时,一套很沉的书仿佛是我全部的体温。

四、对社会的感悟

做记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和做社会关系。

想要做一个采访首先得联系到采访对想,找合适的采访对象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学的过程。尤其是那些部委官员和做批评性报道时。怎样能让那些顽固的采访对象接受你的采访,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这不是书本上以及采访课上能教我们的,经验,以及社会关系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带我的记者让我把所有采访过的人按照职业分类记录,以便下次继续使用,至少通过他们可以找到新的目标。参加过一些不用写稿的新闻会后,他要求我去跟那些领导交换名片。有时采访部委领导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能直接联系到本人会方便许多。

多去听一听学术讲座,或一些学者内部的沙龙,对学问是提高,对采访来源是丰富。

工作中的这些人际关系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处理的,因为北京记者站是比较纯粹的同志关系。但采访中遇到的形形的事让你不得不感慨世界的复杂与自己的单纯。

也许只是一件不大的事,但当事人为了能让你报道由此产生社会影响,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会请你吃饭,给你种种暗示事成后的好处。我碰到的那些当事人不是坏人,但那一刻,我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工作关系为什么要被很多人搞的那么复杂。那天下午,我去人大找同学,吃饭时大家说的不过是学校里的事情,反差太大,我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在社会上混很不容易。但曾说过:与人斗,其乐无穷。有时候,人会犯贱吧。

在北京的五个月,实习中我不算很用功,有时间的时候我去各种各样的地方玩,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有时那些朋友能给我生活上的帮助,有时能给我工作上的直接帮助。

实习,更多的不是实习业务,其实也只为一种生活经历。

我总在想,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更多的人来北京,不是上学就是工作,总有学校或单位为他们安排好最初的生活。可我们,初到一个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甚至不知道刚到北京的第一天住在哪里,我们找不到该去的地方,我们操着标准的普通话跟老北京人(也许就是在北京多呆了几天的人)“交流”,忍受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转圈,忍受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找便宜的房子租,找实习单位,忍受一度绝望的味道。

所以,在北京我特别容易感动,感激每一个给过我帮助的人:在我刚到时收留我的师兄,帮我联系实习单位的朋友,对我很真诚的记者,在我没钱借我钱的朋友,帮我联系采访对象、出谋划策的记者,带我玩的同学、朋友。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有了他们,我在北京的日子才不是特别孤独,反而我异常留恋那种孤独的自由。

很奇怪,每一个从北京实习回来的同学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依旧想去那个很不适宜人生活的地方。我不太清楚首都的魅力大在哪里,但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看到这几句时,突然一种情绪涌动起来占满胸口。高中便坚定下来的新闻理想,像一捆堆积墙角时时待燃的干柴,突然遇到一股渴望已久的火苗,便势不可阻的迅速蔓延开来……半个月前北阁面试南周的时候,那种激烈搏动的频率再一次卷席心房,告诉我:你,就该是这样的人;否则,当你站在这块土地上时,你怎会感到脚心都融入了泥土中,怎会感到全身都如阳光般通透起来呢?

现在算来,我已经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过二十多次了,每次采访中我都会把记者问的问题记下来,回来后自己都会主动写稿子,写完稿子再让记者看看,给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动笔写稿子,现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写的稿子都想笑,感觉就是干巴巴的,特生硬,口导写的太过生硬,没有起到吸引观众关注的效果,解说词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5

【关键词】听写范围 听写周期 听写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4

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单词拼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解题正确率的有力保障,坚持每天英语听写则是督促学生巩固、拓展词汇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学习语言需要识记大量的词汇、知识点,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英语听写范围的有效策略

每天的上课第一件事情就是听写。而听写内容最好是昨天上课的主要内容。或者

是对新知识的检验。我主要分以下几大类内容。

1. 听写单词

要听写新学的单词。一定要听写单词的词性。因为有很多同学会写单词,但不懂是什么词性,结果导致在使用词汇的时候乱成一团。所以根本问题是在刚刚学习这个单词时就把单词的词性记牢。一定要初次学习的时候学到扎实。

2. 听写单词家族(family words)

除了听写基本的单词,词性,音标,中文意思。很重要的一项是要听写单词

的一系列变化。我以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 6 The Olympic adventure.Unit1 Cycling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wimming.为例:

听写第一个单词是dangerous(还要写出词性),第二个是这个词的比较级怎么变化(more dangerous),第三个是 dangerous的名词怎么写(danger),第四个是 dangerous 的反义词怎么写(safe),第五个是听写more dangerous 的句子。这一点我下面还会讲到听写句子的要点。通话对一个单词的学习,导出一系列的相关内容,学习掌握并消化吸收,这样的学习才能算是全面的,不会因为对单词的学习深度不够,而导致做题时是懂非懂的情况了。

3. 听短语

短语对于英语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但却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我在听写时,短语可是一项重头戏。我依然以这一课为例。听写第一个短语是:擅长于做某事(be good at ),第二个这个短语的近义词组怎么写(do well in ),第三个是这个词组的反义词怎么写,即不擅长,在……方面做得不好,(be bad at /be weak in),第四个是关于一些相似的短语。对……有好处(be good for),对……有害处(be bad for),对仁慈,和善(be good to/be kind to)。第五是听写句子。对于这个词组我还会听写它的比较级(be better at)。完成这个短语的一系列听写之后,同学们才算对它有了一定的掌握。

4. 听句子

一切的语法学习都要体现在句子的呈现上,学生能写出意思准确、完整的句子,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把这一点体现在每一节英语课上。把最重要和最难的每天都在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写出优秀的句子。这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培养了学习的完整性。中国孩子学英语大多数只会做单项选择而不会写句子。要从根本上做起。从最简单入手,每天听写的时候一定要写出几句漂亮的英文句子。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信心。例如:骑自行车比游游危险的多。(Cycling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wimming.)他擅长英语。(He is good at English./He does well in English.)他擅长跑步。(He is good at running. /He does well in running .)他不擅于弹钢琴。(He is bad at playing the piano./He is weak in playing the piano.)老师对我们很仁慈。(The teacher is good /kind to us.)吃蔬菜和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Eating vegetables and fruit is good for our health.)其次,还要听写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例如,乒乓球比体操更加受欢迎。(Table tennis is more popular than gymnastics.)。骑自行车比跑步更放松。(Cycling is more relaxing than running .)本单元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顾在听写的时候一定要有重要的去听。多听写一些形容词比较级的特殊变化的词、词组和句子。让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的加深理解,并有助于记忆。

二、听写的周期变化

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反复学习,反复记忆的过程。听写也不例外,只有把重要的知识反复几轮才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记忆。我对听写的周期变化制定为:

1. 每天写一个unit的新知识。一般课上到哪里就听写到哪里。

2. 每周进行一次全面听写。要听写一个module的知识。反复记忆前面已经听写过的重

要知识。

3. 每月(即在月考前)还在进行一次大听写。一般会听写4个module的知识。听写之前学生们易错的,难以记住的词组,和易混淆的词组和句子。帮助学生们突破易错点,攻克失分点。

4. 期末还要进行一轮有效的听写。可以分单元进行听写,也可以分知识点进行听写。

但要把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可以把一个词组,放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时态下进行听写。目的是让学生们更有效的区分和辨别以学的知识。

三、听写的形式变化

在听写的过程形式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性。不同的形式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也可以帮助教学,更可以促进教学效果。

1. 全班听写。这是所有老师采取较多的一种听写方式。这种听写模式最有利的是时间用的短。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所产出的效率最多。

2. 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听写,并和其他学生进行全班听写。听完之后要对两名学生的听写内容进行批改和讲评。在批改的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批改,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这种听写模式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3. 多人小组竞赛听写。对于班级有多块黑板的教师采取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

英语的热情。让更多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做代表,看谁听写的又快又准确。这种老师在听写内容上一定要做的有水平,要有区分度,要有拔高题。这样才能让竞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比赛。重要的是竞赛一定要有结果,冠军小组和季军小组。要有一定的奖励。但不必非是物质奖品。可以是口头上的奖励,也可以是全班的喝彩。总之让学生们有一种参与竞赛,获胜的喜悦感。这样可以激发下次学生更加踊跃的参加听写竞赛。

参考文献: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6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常运霞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能有所成就。

2、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3、体会怎样“把书读厚,把书读薄”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2]: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练,诵读经典

六小组每组读一段励志经典古诗词

二、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介绍周处生平,引起学生共鸣。

处仕晋,为御使中丞,多所弹纠,氐人齐万年反,乃令处距万年。伏波孙秀欲表处母老,处曰:“忠孝之道,安能两全?”乃进战,斩首万计。弦绝弓尽,左右劝退,处曰:“此是吾授命之日。”遂战而没。 ----《晋阳秋》

周处,晋之名将,忠勇两全,读了上则短文,大家都为他的勇敢所感动,那么,周处是怎样成为这样的大英雄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

三、自主互助、拓展提升:学生齐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一)、对“凶强侠气”进行探讨。

(1) 问题提出:周处年少时在人们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是这样?

(2) 思维拓展:你能根据平时积累,具体设计一个情节来阐释“凶强侠气”吗?

通过此问设计,其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把书读厚的学习方法。

(3) 探寻: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凶强”又要写他“侠气”

(二)、对“杀虎斩蛟”进行探讨

(1) 问题提出:乡人为什么要“或说处‘杀虎斩蛟’”?

(2) 思维拓展:请补充周处杀虎斩蛟的详细过程,说得越惊险越好。

(3) 探寻:乡里为什么要“更相庆”?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对“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进行探讨。

(1)、周处为什么能成为“忠臣孝子”?

(2)、通过学习周处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四)

把书读厚,是补充书中的情节,对书进行评介,仅达到这一步是不够的,书读厚了我们能记住它吗?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吗?这就要求我们把书读薄。所谓把书读薄,就是要善于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指导归纳总结的方法。

(1)、找出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并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字词、通假字等。

(3)、整理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文章的启示。

(4)、体会文章结构特点、语言特色。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方法下课后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四、知识梳理、达标检测

1、文章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记叙了有关周处的哪几件事?

2、写出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说出它的意思。

3、周处的转变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教学反思:

1.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怕耽误时间就忽视养成习惯的注意,应提到日常教学中来;

2.正常教学步骤双基还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以自学、互练为主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学友间师傅的重要作用,切实起到以师带友的作用;

3.答题过程中,养成先学友答后师傅评价或补充的习惯,在循序渐进中培养认知;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7

但新井一二三的心却远比主妇们的大,高中时钟爱旅行,随即环游世界,学习中文后喜欢上中国,开始尝试用中文写作,其中文写作被认为与茂吕美耶齐名。新井用中文写作的散文集《我这一代东京人》、《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伪东京》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讲述慢生活的新作《午后四时的啤酒》也将面世。

文学杂志《万象》对新井文章的评价是“清浅自然,又饶有婉趣;富有日本文学的韵味,又有中文的美感”。在新井的游记中,一些语序和语法明显是日文模式的,但另一方面,她的文字简单流畅,古典优美。她说:“日语是方块字和罗马字都有,中文则全都是汉字,一个字、一个符号都是象征,需要解读时,脑袋里会出现一个画面,我觉得很美。”

对中国读者来说,新井的游记首先令人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新井的游记之魅力远不在此―她擅长用跨文化的眼光撰写游记,角度亦充满女性的细腻。她形容北京:“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好比是冷淡的帅哥。他不是说着甜言蜜语伸开臂膀的类型,却有独特的魅力令人难忘。”她说丝绸之路:“意大利面当初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面条。难道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同时也是面条之路吗?而这片新疆绿洲,就是中国面条和意大利面的分水岭?”

新井强调旅行以及随之而来的自由,她反问:“经济高度成长结束后,日本人逐渐变成了被动的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样东西,都需要打开钱包去买。从前自己做的家常菜,要去百货公司买了。从前自己做的衣服,也全要在外头买了。从前的孩子们跟父母学游泳,现在非得交学费上游泳班了。生活中每一项需求,都唯有用金钱才能满足似的,更何况是乐趣。这样子,大家更幸福了吗?”

第一次看到的中国,

“简单朴素”

新井一二三出生于1962年。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国铁发起“Discovery Japan”的活动,推出便宜套票,年轻人在国内坐火车旅行渐成潮流。高中时,新井就已独自出游五六次。1982年,新井考取留学中国的奖学金,也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走遍了全中国。

新井回忆她第一次看到的中国,是“简单朴素”的。能称得上大城市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两者也有差异,“和南京路相比,北京的第一商业街王府井就逊色得多”。在新井眼里,80年代的中国人是天然的环保主义者:塑料袋用完都要洗一遍晾干,接着再用;“人人都条得跟时装模特儿一般”。

在北京,新井亲历了后来来被文艺青年们怀念了千百遍的“理想的80年代”。她认识了一群不被理解的、自称“80年代现代派”摇滚青年:“一群摇滚青年,当时住在首都剧场里面,白天排练英美、港台地区、日本的摇滚乐,傍晚出去吃饭喝酒打架,深夜回到剧场里睡觉。乐团的名字叫‘不倒翁’ ,成员有好几个:丁武、王力、李季(小季)、阎纲、王迪、臧天朔(小臧)等。可称为他们大哥的孙国庆当时已经有点名气,拍过电影什么的;常带小号来玩的老崔是后来的摇滚天王崔健。”

后来,这些人全都成了中国摇滚的标志性人物。新井至今回忆起来还觉得很神奇:“我们是从国外来的,觉得有意思,跟他们有得聊,他们觉得外国人会对外国的文艺熟悉,所以相互成了知己。他们当时是先锋的。我现在看到他们的成就,觉得是应该的,因为社会是朝前的,他们那时候已经领先了。”

奋起直追“现代化”中,

失去了什么?

新井一二三出生在东京,是“东京的女儿”。 除了周游世界、描写中国外,她也在不停地描绘东京:《伪东京》、《我这一代东京人》、《东京米上车》、《东京生活意见》……和她的游记一样,书中充满了对快速崛起的现代城市的反省。

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1966年,又举办大阪世博会,带动经济快速增长。新井记下了日本人的感叹:“奥运会以前和以后,东京的景观彻底改变了。”上世纪70年代,田中角荣提出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农村地价提高,各地出现了不少农民出身的百万富翁,热衷参加“农协旅游团”,在异国出尽洋相。1983年,东京建起迪士尼乐园,市民蜂拥而至,迪士尼填平了新井小时候挖蛤子的浅滩―还不允许人们携带日本传统的米饭团进入。1985年,日元升值,购买力翻倍,百姓争先恐后去美国抢名牌皮包,沉迷金融投资,地价房价飞涨。

新井一二三也见证了中国的变化。90年代初,她再来北京,发现马路上多了好多车:“80年代初我在北京留学,那时候的北京是没有车子的,除了红旗之外几乎见不到其他车辆,到了晚上会有人在空旷的路上踢足球。1993年我到北京,发现多了好多黄色的面的,我知道北京开始变化了。” 2000年左右,新井再到中国,觉得像到了新加坡,“忽然多了好多摩天大楼”。前门外很多老房子被拆了,她觉得可惜:“东京是历史很短的城市。1603年,德川家康开幕府,才成了城市,之后有地震和空难。东京没有一栋房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但是北京的房子真的很老,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这在我看来是考古学的数字,应该是遗址。”

新井说上世纪60年代东京搞奥运会的时候也是这样:“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善生活,过跟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我到了中国发现,中国正在走和日本一样的路。”新井一二三细细密密地记录中日社会里的小故事,她想要问的是:东方世界在奋起直追地要“现代化”的过程中,究竟失掉了什么?

谁都不喜欢日本人VS

谁都不喜欢中国人

时代周报: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作为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一定有很多人问过你有关中日关系的问题。

新井一二三:这些年,我觉得双方的社会都进步了。日本要学会怎样跟现在的中国和平共处,以前的日本知道的中国是比日本贫穷的国家,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跟这样的中国怎么打交道,是现在的日本非常有必要学习的问题,大家都是知道这是一个大课题,但是还不知道答案。

时代周报:在中国和日本这样的东方国家,全球化进程是否就意味着向西方看齐,同时丢掉传统?

新井一二三:中国和日本都不能说是学习西方,其实都是学习美国。假如我们都学的是欧洲,也许会有点不一样。美国没有传统文化,文化素质不算最好。

时代周报:中国人有时候会说,日本人对传统继承得比中国人好。

新井一二三:日本是岛国,中国是大陆。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改朝换代。日本是岛国,很少和其他民族和国家融合。我们一直是孤立生活的民族,不直接受外国影响。

时代周报:你的书里提到过,有一段时间日本人觉得谁都不喜欢日本人,中国人会觉得,怎么和我们现在的情况有点像?

新井一二三:日本有历史因素,因为战争的缘故,敌国太多。另外一个就是当初日本经济水平低,落在欧美国家后面,当初日本人无论做什么,都说是模仿的,说日本有能力模仿,但没有能力创造,Made In Japan就是便宜的、质量不好的,cheap and cheap。我在中学、大学时候听到西方人对日本人的批评是这样的。到后来,日本人开始做比较复杂的相机、汽车的时候,才有人不那么看不起日本人了。这里面没有民族劣根性的问题,只有阶段的问题。近代的东方国家比较吃亏。

时代周报:在你的笔下,我们发现日本和中国在发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新井一二三:对,之前到中国来就像看见日本的昨天,感觉来来回回坐了好几次时光隧道。看到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和日本类似的错误或者困境,现在中国的有些问题跟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是一样的,例如空气污染、教育。有些错误可能不可避免,但有些是可以回避的,中国有句成语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做到很难。

用中文写作,

“在宇宙里寻找那个词”

时代周报:用非母语写作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新井一二三:会更自由。用母语思考、写作会受自己的文化、语言控制,自己不去想问题,语言不让你想问题。如果我用日文,就会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这样写―跟我自己真正的感受也许不一样―但是大家都这么说,我说的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会觉得奇怪。

用中文写作的时候,每一个字都要找跟我脑袋里的想法最接近的词儿。很多时候我都翻着字典写,跟创作诗歌的感觉很像,感觉先有,词在哪里还不知道,感觉很舒服,像艺术创作。有位日本人说过,写诗就是在宇宙里寻找那个词―这和我用中文写作的感觉是一样的。

时代周报:一开始看你的文章会觉得奇怪,虽然是中文的,但感觉很日本。

新井一二三:我的日本文化背景决定我的审美。日本有俳句,虽然很简单,但是像摄影一样,如果瞬间捕捉得好,也会很有味道。

时代周报:现在写诗的中国人很少,相比之下,日本大众至今仍然对俳句有巨大的创作热情,能谈谈你的观察吗?

新井一二三:日本和中国差不多,大家都看网络文学或者带漫画的轻小说。现状对传统作家来讲很困难,但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学形式,有吸引力的、好看的东西肯定还是能吸引读者注意。俳句方面,在日本,每一份报纸都有俳句栏目,每天都刊登作品,每个月都有几十万人投稿,每隔几年就有新一代的歌人出来。大家通过这个渠道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甚至可以开玩笑。1987年我刚回日本参加工作,同时代的歌人万智发表了《沙拉纪念日》:“这个味道挺好,你说了,所以7月6日是沙拉纪念日。”她用传统俳句的形式,表达的内容是女孩给男孩做菜,做的还不是日本菜,是西餐的沙拉,吃了之后男孩说很好吃,女孩就把这一天当做沙拉纪念日。把现代生活用俳句写出来,人们觉得蛮新鲜。后来就有了新的和歌潮流。

文化工业反哺不等于

文化反哺

时代周报:你好像特别喜欢反省物质生活和现代化?

新井一二三:现在的整个环境鼓励大家消费、消费、大消费。人们忘记除了消费以外,生活还有很多不同的乐趣。

时代周报:这几年,有人认为日本文化在反哺中国,有很多流行词汇都是从日语里来的,比如“宅男”、“吐槽”。

新井一二三:这不是文化反哺,是文化工业反哺,传播路径都是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但是现在很多日本人都担心,我们只有动画和漫画还可以,还在出口,但现在韩国搞得越来越好,中国也开始搞了,以后怎么办?人们说,只有漫画是日本最后的出口品。

时代周报:你写旅行、写慢生活,有人认为这都是小情小调,没有大主题,也有读者认为这都是对文明的观察、反省。

新井一二三:我喜欢从小事情里看到比较重要的问题。我的问题意识比较强,通过小故事、散文谈这些问题,对我来讲是比较合适的方式。很多人说我的文章表面上看很平淡,像喝一杯水一样,但慢慢喝的话,会品出茶的味道,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赞扬。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8

因为中考受挫,进高中后,女儿决定要成为二流高中的学霸。她说如果在二流高中成不了学霸,以前的老师和同学就会瞧不起她。她要全力提高学习成绩,重点突破数学。高中与初中的课程有很大不同,高中各科学校都发了两三套资料让学生自己做,而且经常考试,每周各科有周考,另外还有月考,用的完全是题海战术。女儿热衷于买教辅资料,除了学校发的,她还自己买了很多,只要听说有什么好资料就去买。

一有时间,女儿就把心思用在做题上。我提醒她题要少做,别被题海淹没了。她却平静地说:“我已经被题海淹没了,光数学一门就有4本资料要做,老师还要检查,不做怎么行呢?老师说了,只有多做才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我要把数学成绩提上来,改写历史,让数学成为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样就不怕高考了。”

女儿真的改变了,以前初中时不爱做数学题,叫她做数学题,她就看课外书,每晚下自习后还要看一会儿课外书。当时我提醒她,要把数学作为重点,平时要少看课外书多做数学题。虽然她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但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经常无视我的提醒,偷偷地看课外书。那时,她也喜欢买,还向其他同学借课外书看。而进了高中后,她到书店不买课外书了,要买就买教辅资料。也许是中考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后悔以前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课外书上,现在一有时间就看教辅资料,全身心地投入到题海中。

题海战术对提高成绩的确有效。一天晚上,女儿回家对我说:“这次数学测验考了135分,终于考了第一。”这个“第一”在她看来来之不易,因为中考她数学成绩比较低,在班里垫底,而这次测验打了翻身仗。为了打这个翻身仗,她很辛苦,做了大量的教辅资料。为了鼓励她,我说:“以前我说你能学好数学,你非说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次考试说明你是能学好数学的。”女儿初次尝到了题海战术的甜头。

从此以后,女儿坚信题海战术是快速提高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她坚持大量做题,不看课外书、不写作文。第一次月考,女儿数学成绩全班第一,因为数学成绩突出,其他学科也不弱,总分在班上排名第一,年级排名也是第一。女儿终于如愿以偿,暂时实现了当学霸的愿望。她把功劳归功于题海战术,大赞题海战术的魅力。

过了一个月,第二次月考,女儿的数学成绩还是班上第一,总分在班上排名第一,年级排名降为第三。最让女儿想不通的是,以前最拿手的语文、英语这两科成绩很不理想,初中时最得意的学科就是这两科,而这两次月考,这两科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等。第二次月考考语文时,因为时间不够,女儿还拖延了交卷时间。交卷后,老师对她说:“要是高考你怎么办?”女儿说她写作文时想了很长时间才动笔,不知道怎样写才好。女儿还说她的诗歌鉴赏题失分太多,解题技巧掌握不够,准备买两本诗歌鉴赏的资料看看。然后她又说自己英语听力失分过多,短文改错题也失分不少,准备到书店买几本英语资料看看。在她看来,教辅资料就是包治百病的妙方。

我对女儿说:“你语文成绩不下降才怪呢!以前初中你每周写3篇作文,还看了大量的课外书,写作文对你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记得有个周六上午,你竟然连写4篇作文还意犹未尽。现在你长期不动笔,考试当然不知道怎么写了。你在做题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哪有时间看书写作?再说英语,平时你不练听力,也不背课文,只知道死做题,语感哪里来?听力怎能提高?你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刀背上。诗歌鉴赏这种题,你只要掌握答题技巧就行了,网上一搜就有,再对照往年的真题认真揣摩一下,把那几种题型掌握,记一下答题技巧,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如果你要买两本资料来做,你哪来那么多时间,而且效果不好。要抓住要害,适度做题,远离题海。题海战术确实能提高成绩,但是也有副作用,让人的思维形成定势,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当年蒋方舟的妈妈后悔让她读了高中,你知道为什么吗?”

女儿说:“我哪儿知道,你不会说这与题海有关吧?”我说:“还真是这样,你猜对了。要知道,现在的高中多是应试教育,她怕题海战术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题海战术不用动脑筋吃套路,那些答题的条条框框会限制人的思维。你有自己的长处,要扬长避短,不要让题海战术淹没了自己的理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发展特长参加自主招生,不要把自己的优势丢掉了。题也不能不做,要适度。课外书还要尽量看一点,换句话说,如果有自己的特长,就算考不上一流的大学,将来在社会上也能找到一席之地。”

女儿却说:“当时如果蒋方舟不恶补数学就考不上清华大学,考不上清华大学,现在的发展就不会这么好。所以,题海战术也没错。为什么以前我要看课外书你却要我做数学题,现在我做数学题你却要我看课外书?”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9

我们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源泉,我们欣赏到的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草草叶叶都蕴藏着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的美好的环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山水田园的优美的资源环境,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才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农村孩子受到教育的独特而鲜明的优势。教师应该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带领学生到公园去、到田野去、到果园去,欣赏农景,干干农民的活儿,记录一些活动的作文和日记,描写这些环境美化和社会实践中接触到的人群,这样,初中语文教师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知识的芬芳,感受到语文学习泥土和花草的芳华,就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好地生长,个性也能逐渐被熏染到山川水源和田园风光里的浪漫的气质和气息。

一、多参加社会实践,品尝农民劳作的艰辛

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见解,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师的教与学都是按照“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初中生或多或少地参加一些农业的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农活,也可以自己承担一些农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学生周末和家长一起干活,并把干活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和怎么做的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描摹下来。这样,学生就能够拓展语文学习的思路,对劳动的认识就能够深化和内化。初中生如果能够对农村生活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产生独特的体验,写起来的时候就能够更加顺手。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和充实,才能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才能学会抒发出真实的情感。

二、重视欣赏农景,学会亲近自然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按照季节的变化将学生带到自然的怀抱中,带领学生观赏化冻的泥土、柳树抽出的嫩芽、泛出青绿色的小草、回归的燕子、空中飘来飘去的白云等。教师应该增强生活教育的意识,带领学生有意识地去欣赏去思考去记录,带领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美感。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睁大眼睛去生活中欣赏农景,寻找美点,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

三、记录农事,培养生活的情趣

村庄之间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每家每户都有很多生活的乐章。学生看到什么事情,听到什么事情,做了什么事情,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收集起来,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都值得学生写下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记录亲身经历的事情,更鼓励学生学习尝试写捉知了、下河洗澡摸河蚌等,这些都可以写得充满趣味。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事情,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充满趣味的事情,例如写公鸡斗架、燕子筑巢、稻子大丰收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拓展写作的渠道,收集写作的素材,村口人的闲聊的话题也可以写成文章,村里人的争吵的文章也可以写成文章,捕捉到有意义有情趣的写作素材,就可以将农村的风情充分展现出来,展示出充满人间真善美的生活篇章。

四、描摹农民,感受农民的淳朴

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就有农村生活的天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丰富的学生写作的素材,让农村的景物、事物、生活成为学生丰富的生活源泉,自然让学生找到心中最可爱的人。教师为了让学生多角度来表达这些观点,多种形式地进行发散式思维,进行各种类型的联想,拓展学生写作的天地,教师应该重视教育学生重视表现出这些事物的美点。

初一周记怎么写篇10

星期五下午的周会课,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我明白,其实老师说的那些,都是针对班里同学一些不良的表现,因为语文没考好,我流泪了……我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复习了那么久,换来的是这个结果。趴在桌子上,朋友们都来安慰我,我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真诚,给了我信心!我更感谢我的老师,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我一双能飞的翅膀,相信我,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眼泪还挂在脸上,朦胧中听到老师讲述一个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一个女孩,五年前是老师的学生,今年18岁。“就是学校门口第二个商店的那个姐姐”,听老师这样解释到,我突然想起来了,哦!就是那个一岁多从床上摔下来,害的视神经和运动系统错乱的那个连走路都不稳的女孩!听老师接着说到,她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不会走路,每次都是爬着进校园,她的妈妈含着眼泪在后面打着她,她很坚强,从来不哭,不仅仅要忍受同学们嘲笑,还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慢慢地、慢慢地,她学会了走路,不过这一切的进行,都需要妈妈的搀扶。等她上了初中,妈妈就不再送她了,所要做的许多对她来说是很艰难的事,但她拥有坚强的意志,一切都靠着她自己。

老师还告诉我们,在初中教她的三年里,她每天写作业都能写到两点左右,尽管她交上来的作业老师没有一次可以看清,可老师每次都给她一个最漂亮的:GOOD!三年来,不管刮风、下雨,她从来没有迟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很少能做到的,她从来没有请过假。老师禁不住说到,我们班上个学期的第9周,事假63人次。听后我们大吃一惊,就一个星期,一个仅仅64个人的班,就请了63次假。

听了老师的话,我的眼泪又夺眶而出,这一次是感动的泪花,是啊!我怎么能禁不起这小小的挫折呢?将来的人生道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