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3:08:40

建设工作

建设工作范文篇1

3月12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王荣平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分解责任、落实任务。市领导张爱军、袁秋年出席会议,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党校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市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各督导组组长参加了会议。

市委办副主任、市能力作风办副主任金春林传达了《中共扬州市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决定》精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能力作风办主任仲生汇报了近期办公室筹备和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纪委、宣传部、机关工委等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汇报了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

在听取相关部门发言后,王荣平指出,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做到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做花架子,不搞“两张皮”,不搞“一阵风”,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确保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同时,他对近期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一要抓好学习贯彻。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穿活动全过程,当前要认真组织学习季书记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市委《决定》精神,推动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进一步营造浓烈的学习宣传氛围。二要强化组织督导。督导组要明确督导职责,与党风、行风监督机制相结合,抽调精干力量参与督促检查。督导组长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工作便利。近期,督导组要迅速对学习活动进行专项督查,办公室要及时收集面上学习开展情况。三要细化工作措施。市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决定》明确的责任要求,迅速制定本部门具体实施意见,细化工作方案。四要抓紧督促建立工作机构和工作班子。各地各部门要迅速成立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工作领导班子,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抽调人员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将名单及时报市能力作风办,并积极开展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市委要求。五要坚持统分结合、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既要思想认识统一、整体部署统一、工作方案统一,又要分头推进、分层推进、分类推进,对党政“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基层干部等不同层次干部,以及机关、农村、企业和学校等不同类型干部的能力作风建设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岗位特点明确不同要求,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建设工作范文篇2

年村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围绕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展现田园城市特征。按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形态,推进城市群走廊及其重点镇建设;按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县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重点镇综合城镇化水平,推进一般城镇改造和特色城镇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四性”理念,实施农村居住区建设,同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业,提升农村居住区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将传统农居风貌与现代居住条件相结合,开展传统聚居林盘整治和农房改造,强化特色的田园景观,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一)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群串珠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1、以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的研究,各县城要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和田园城市“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特征,优化县城的城市布局形态;快速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以高端化发展为方向,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各具特色、高端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其中二圈层的六个县城,按都市区“一主四副(四大新城)”的发展思路,按照都市区串珠式组团化的布局关系,凡与中心城区直接对接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市和区县二级按分工责任共同实施,实现都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统筹;加大都市区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的统筹力度,指导相关区县建立公建配套设施统筹机制,实现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的规范化管理。

2、统筹推进“198”战略功能区建设。“198”区域是市级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依托区内的建设用地,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文博旅游、总部经济为主的高端现代服务业。“198”区域涉及11个区县,建设部门根据分工职责,负责“198”功能区生态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要按规划基本完成外环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拆迁,基本实现外环路两侧各50米固定防护林带的贯通。重点抓好建筑密集区段和相对滞后的区(县)的拆迁;各区县结合本区产业项目和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本区“198”区域新型社区实施方案,拟定计划推进社区建设,推进农民多种方式集中;完善“198”功能区路网规划。市、区(县)两级整合资源,明确实施主体责任,结合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功能建设、新型社区等项目,加大统筹力度,同步实施配套设施建设。

3、以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为引导,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发展。重点镇是全域城市群的组团,需要按田园城市组团化形态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各重点镇立足打破区域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带动作用,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发展空间,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三化联动”发展;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统筹城乡资源、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运用政策扶持措施,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加强城镇和农村社区管理,提升城镇化质量。其中:优先镇要着力提高综合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扩大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并对城乡统筹发展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多出经验,快速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重点镇着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城市化管理体制,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二)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形式高水平推进农村居住区建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综合性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广运用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强化统筹配合,同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建立和运用好农房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库,提高农房建筑设计水平。我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在总结多年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很多设计方案具有参考借鉴和推广价值,市建委组织力量汇集整理、筛选,建库,提供全市选用。拟年入库600个农村居住区项目方案,300个农房建筑单体方案。各地可利用这些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按“四性”理念再提炼选择、深化,形成当地的参考图集,指导当地农村新型社区、聚居点建设和农房改造项目的具体设计。

2、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管理力量。落实“市级行政督导,区(市)县延伸管理,镇乡依法履职,村组社会监督”的四级管理监督体制。强化县、镇两级村镇建设职能机构和力量,协助乡镇政府建立村组社会监督制度和机制,确保农村居住区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

3、加强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四性”的落实。各郊区(市)县建设局进一步加强和稳定村镇建设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并针对性工作需要提高协管员素质,充分发挥协管员队伍的作用,坚持长期为农村建设服务。

4、强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入住后的服务和监管。一是加强农村居住区(点)内新建建(构)筑物的管理,维护居住社区的形象和整体效果。各地要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建立村级社会监督制度,区(市)县相关监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各司其职,对已建成入住的农村居住区(点)加强巡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屋顶加层、房前屋后搭建等现象。

二是同步配套生产设施。各地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对群众有发展庭院经济和养殖业的意愿、条件允许的农村居住区(点),以不破坏环境,不污染水源为前提,充分考虑集中居住后的生产耕作半径,在居住区项目规划时统一布置必要的生产设施,由群众出资出劳,修建相对集中养殖设施、农具房,满足生产需要。

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村民自治机制,规范社区管理。各地要指导和协助乡村组织多种形式的村民会议,按照相关程序制定村规民约、社区管理规则,通过制度建设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培育村民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意识和习惯,实现对居住区日常生产生活的规范化管理,共建共享和谐美好家园。

(三)增强川西林盘保护和整治利用力度,充分展现田园城市的特色。

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特征,调整工作思路和机制,积极主动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在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内,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组织开展林盘整治利用的试点示范,通过聚居林盘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农房改造,改善林盘居住方式的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多种形式集中,传承和突出特色。

1、优化林盘保护点布局规划。建设田园城市是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增强特色。各地应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以及城镇周边,以“边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优化川西林盘保护点布局。使全市14万个林盘的30%的到有效保护,其中3000--5000个逐步整治为林盘聚居点。构建全域的田园之中生态、业态、景观形态和居住生活形态有机融合,产业有支撑、服务功能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厚的林盘聚居群落。各区(市)县应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林盘保护点布局规划的优化调整,按专项规划审批程序报审。

2、按“四性”理念做好林盘整治建设规划设计。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筛选确定今年的林盘整治利用试点示范点,今年启动的示范点的林盘整治建设规划,遵循“四性”原则,按照《市林盘整治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依据产业形态确定整治利用方式,进行规划和设计,达到修建性详规的要求,其中新建和改造的农房设计方案,突出多样性和相融性。

3、加强林盘示范项目的指导和支持。按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进度,以“边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选定今年启动的林盘整治示范点。各地在组织林盘整治建设规划设计的同时,编制年度林盘整治和农房改造项目计划,按要求申报试点示范项目,市建委将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踏勘审查,对规划设计进行指导,筛选项目编制年度林盘示范项目补助专项计划,报市政府审定,予以资金支持。

(四)完善城乡体系结构,全面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需要实现“全域”的各类小城镇按照区域分工职能均衡发展。在全市已开展一般场镇改造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政策措施,以特色城镇为发展方向全面启动、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

1、统筹谋划分类指导一般场镇发展。为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和改造建设方式,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全市一般场镇改造。有产业支撑和经济职能的场镇,按新市镇的发展要求,形成有特色生态产业支撑,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管理体系健全,人居环境优良,城镇风貌鲜明的小城镇。利用场镇存量资源,结合产业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改造建设,带动农村发展。不承担经济职能的一般乡镇和已撤销建制的旧场镇,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改造旧场镇,改善人居环境、集约化利用场镇土地资源,建设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各地对区域内的一般场镇全面分析论证,拟定县域一般场镇改造的总体思路和实施办法,以及五年实施计划,上报市建委。

2、分步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不是所有场镇同时启动,而是在田园城市建设进程中对所有场镇分步有序地全面实施改造。年首先抓好场镇现状形象和功能太差的、位于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内的一般场镇改造建设。各地尽快筛选急需改造的场镇,拟定年度改造建设项目计划,制定改造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报市建委,将在此基础上编制年度计划、拟定和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3、加强已启动改造的场镇的指导,确保改造建设质量。一般场镇改造建设具有综合性,不只是单个项目建设,全市已启动改造的一般场镇,各地要纳入全面改造的统一计划内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按照“四性”理念优化城镇规划和设计,挖掘本地资源和区位特点,走特色城镇发展之路,强化项目建设,深化场镇改造和开发。

(五)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天府古镇和风景旅游城镇建设。

加强古镇的保护,利用天府古镇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龙门山、龙泉山“两带”风景旅游城镇建设和发展,在现代田园城市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特色。

1、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当前集中力量发展8个古镇(黄龙溪、安仁、洛带、平乐、新场、街子、五凤、唐昌)和2个古村(花楸、尚合),将镇区的古街坊和镇外的风景名胜、田园风光融为整体,扩大古镇利用空间。灾损严重的历史文化名镇小鱼洞、白鹿,尊重历史格局恢复重建;灾后10多个整体重建的城镇,加大对文化古镇的古街区、古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恢复利用。

2、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各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申报工作和宣传推介,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掘古镇古村资源,有条件的整理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村);非历史文化名镇尚存的古街坊古建筑和遗迹,加强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作用。

3、加强指导和监管,健康发展。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性整治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的指导和控制,进一步提升天府古镇的发展水平。

(六)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深入开展城镇环境和镇容镇貌治理,完善新居工程、新型社区配套设施,统筹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1、县城和重点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清理整治道路两侧和重要节点的广告、商招店招,实现“三化”;完善城市化管理体制,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和清扫保洁工作。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进一步加强特色风貌商业街建设,各完善1—2条特色风貌街;重点镇完善城市风貌设计,均启动特色风貌街建设,有条件的应建成一条特色风貌街。

2、一般场镇。重点整治场镇“脏、乱、差”现象,做到街面整洁、市场规范、摊点到位、道路畅通,改造农村版城镇。

建设工作范文篇3

一、全力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

(一)农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市农村住房重建总户数(含维修加固)为451633户,其中,314989户维修加固房屋已于2008年全面完成;截至2010年6月底,新建的136644户已建成136048户、占总量的99.56%;已入住105672户、占总量的77.33%。314989户、8.7亿元的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新建补助资金24.013亿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二)城镇住房重建实现预期目标。截至2010年6月5日,全市城镇维修加固141512套、1537万平方米,已全面完工。全市城镇住房重建42958套、383万平方米,已竣工38769套,建成比例90.25%。全市城镇住房重建有序推进,进展较好,已建成了幸福家园二期、鱼凫新村、慧民苑、水乡人家、子龙安居房等项目。

(三)农村重建“三清一还耕”工作取得初步成绩。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已到最后决胜阶段,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和各灾区县(市)抓住“三清一还耕”(清理拆除板房和自建过渡安置房、清理废墟、清理环境,宅基地还耕)这个重点,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全市共还耕宅基地51752亩,完成任务总量的78.15%;共拆除板房9771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64.34%;拆除自建过渡房2427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81.64%。

(四)城镇重建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场镇。目前,龙池、虹口、街子、泰安、西岭、花水湾、三郎等场镇重建已基本完成。突出龙门山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山地特色旅游恢复较快,龙池、虹口等场镇已接待大量游客。其余场镇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预计9月底可基本完成15个特色场镇的打造。

二、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组团式城市群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一)加快中心城区城市重大项目建设。2010年,中心城区以打通断头路、重要出入城通道及地铁建设为主,完善路网结构和优化道路功能,逐步形成一个以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和地铁为骨架,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地面和地下交通优势互补、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充分重视慢行交通的道路运行系统。目前,机场路东延线上跨红星路南延线立交桥6月底建成通车。一环路西门车站、羊西线、一环路高升桥上路口跨立交桥上已完成项目立项,现正在进行地勘、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10年7月份开工建设。东客站配套工程纬一路、二路上跨铁路立交桥预计年底完工。中心城区42座人行天桥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建设中,长城片区A10线、A11线已建成通车,万石路、劼人路已于5月底建成通车。地铁工程一号已试运行,10月1日将投入运营,地铁二号线正在加紧推进。

(二)整体推进“四大新城”建设。二圈层的六个县城,按都市区“一主四副(四大新城)”的发展思路,按照都市区既连绵式又组团化的布局关系,凡与中心城区直接对接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市和区县二级按分工责任共同实施,实现都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统筹。通过推进川陕路改造、国道317线老成灌路(郫县段)改造、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和海洋公园下穿隧道等重大项目,依靠快速出入城通道、城市放射性主干道及地铁、快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路网密度,使中心城区与四大新城连接更加紧密。其中川陕路大天立交桥已于5月8日实现西幅桥通车,东幅桥梁正在进行东幅桥梁管线迁改及下部结构施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已完成全部土方开挖和喷锚护壁工作,完成隧道主体6个框架段的底板砼浇筑,预计8月底形成通车能力。海洋公园下穿隧道,已于6月12日完成全部主体结构的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8月底形成通车能力。三环路龙潭立交桥、成汉路立交桥预计于8月底建成通车。

(三)以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的研究,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和田园城市“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特征,优化县城的城市布局形态;快速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以高端化发展为方向,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各具特色、高端化发展的产业集群。今年市建委支持县城基础设施和特色街区建设项目共计50多个,努力提升县城建设的水平。

(四)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发展。重点镇是全域城市群的组团,需要按田园城市组团化形态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各重点镇立足打破区域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带动作用,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发展空间,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三化联动”发展;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统筹城乡资源、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运用政策扶持措施,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加强城镇和农村社区管理,提升城镇化质量。上半年,34个重点镇招商引资预计到位资金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

(五)一般场镇改造全面实施。代市政府起草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0]15号)文件及6个重要的配套文件,成立了一般场镇改造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年50个改造镇计划启动实施改造建设项目257个、计划投资25亿元,同时各地还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年底一般场镇改造初见成效。各地统筹场镇内外建设用地资源,为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场镇改造做好前期基础准备。目前,金堂县与市小城投公司进行融资合作,共涉及11个乡镇,融资总额达6.17亿元,已到位资金2.4亿。郫县的花园镇资源优势积极转化为资本优势,引入广东广晟集团整体实施场镇改造。在大力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场镇改造的同时,各地加大政府性资金投入,支持区位条件较差,难以引入社会资金改造的一般场镇。市一般场镇改造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补助开始下拨,双流县计划配套资金约5亿元,新都区计划配套资金2000万元,金堂县匹配以奖代补资金1700万元,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蒲江县匹配资金注入国有平台公司,为一般场镇融资改造提供条件。目前,市一般场镇改造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补助已送市财政局准备下拨,改造项目共开工150个,完工80个,风貌改造开工10万M2,道路改造开工80KM,雨水管网下地完工30KM,污水管网下地完工30KM,小三线下地完工25KM,公建配套项目完工20个。

(六)天府古镇整治向纵深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文化名镇,加大城镇整治力度,增添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改善城镇形象。黄龙溪镇投入上亿资金封闭整治,扩展了文化活动场所和内容,古镇起步区面貌焕然一新;新场镇的整治,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投入并举,已初现成效;安仁镇的世界博物馆小镇项目,有序推进;街子镇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同步整治城镇形象,受到社会赞誉。加大历史文化古镇古村的发掘和申报,新增添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目前全市已有历史文化名镇23个(部级5个、省级10个、市级8个),历史文化名村3个。

三、按照现代田园城市历史定位,积极促进农村加快发展

充分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加快城镇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综合性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广运用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强化统筹配合,全市确定了21个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建立和运用好农房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库,提高农房建筑设计水平。拟2010年入库600个农村居住区项目方案,300个农房建筑单体方案。目前已落实资金100万元,启动该项工作。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管理力量,今年已下拨资金160万元,用于村镇建设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加强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工程监管,确保“四性”的落实。目前,全市启动21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均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大多数通过审查,一部分正在修改完善。其中金堂三溪镇、蒲江县大兴镇米锅村、新都区军屯镇静平村、都江堰柳街镇鹤鸣村、郫县花牌村、双流县永安镇、三星镇、大邑县安仁镇三河村等点位已动工,开工面积达45万平方米。

(二)增强川西林盘保护和整治利用力度,充分展现田园城市的特色。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以及城镇周边,以“连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优化川西林盘保护点布局,通过聚居林盘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农房改造,改善林盘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多种形式集中,传承和突出特色。今年按照田园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完成全市林盘保护利用规划的优化调整,继续筛选确定一批整治利用试点示范点,加强林盘示范项目的指导和支持。目前,均已启动实施,其中纳入今年民生目标的50个林盘整治已完成27个,其余均已开工,正在建设。

(三)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2009年市、县二级设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已建成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支持各区(市)县全面完成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完善。

(四)结合“198”功能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新型社区建设。继续强化对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加快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产权办理,结合198功能区建设,指导五城区完善新型社区建设方案。目前,117新居工程在建249万平方米,198新型社区在建267万平方米。

四、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一)扎实抓好出入城通道治理。按照市环治办《关于印发<市中心城区主要出入城通道环境容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成环治办[2009]108号)文件要求,我委立即召开了出入城通道环境容貌专项治理(以下简称容貌治理)动员会,对容貌治理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做了周密布置和安排。其中涉及中心城区的,安排市建筑设计院和中心城区建设局对10条进出城通道沿线从三环路至所在行政区范围容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及时开展容貌治理行动,有的区还进行了除10条进出城通道外的延伸治理;各郊区(市)县结合林盘整治、农房风貌整治等积极做好所涉通道环境容貌整治工作。通过半年的治理,成灌高速、成彭高速、成温邛高速、成青快速路、城南高速、成绵高速和成渝高速等重要出入城通道两旁的广告、建筑立面都等到了有效治理。

(二)继续推进特色示范街和外环生态带建设。今年前确认锦江区东大街、新开街,成华区新鸿南路、建设南新路,金牛区老成灌路西门车站至金牛宾馆段、锣锅巷至一环路段,青羊区琴台路、锣锅巷至一环路段,武侯区玉洁东街、红瓦寺街,高新区肖家河北街、紫荆南路12条特色街道打造。其中,琴台路采用传统复古手法,与宽窄巷子连成一片,交相辉映;老成灌路西门车站至金牛宾馆段将以城西老商贸圈到生态田园城市的自然过渡为主题,充分展示国宾礼都的风采;锣锅巷至一环路段对该区域内的佛禅文化、商贾文化及水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与统一,展现了该区域的历史底蕴及人文气氛;东大街再现金融街风采。目前已完成了五个城区10条特色示范街区设计方案的审查把关,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外环路生态带建设上半年共完成房屋拆迁392.4万平方米,占拆迁总量的53.8%。并在去年已完成绿化建设3880余亩的基础上,11个区(县)明确了本年度的三项绿化工作重点任务:1公里示范段、50米固定防护林带、300亩景观节点,已完成选址,正进入方案设计工作,部分区(县)已正式实施。同时由市建委实施的成南、成渝立交桥区域绿化改造,成龙路立交区域绿化建设基本完成,面积共约23万平方米。

(三)推进绿地清理和建设。新增10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目标,已完成8个公共绿地的设计方案评审,进入实施阶段。其中兴光华公司已全面完成了青羊区苏坡乡88亩的公园建设。对我市五城区和高新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园及公共绿地现状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中心城区绿地清理目标,我委牵头普查城市公园、历史文化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广场、滨河绿地、高压线走廊绿地,重点检查了82个公园绿地,其中公园27处,公共绿地55处。查处餐饮场所(含茶铺、咖啡吧、大排挡等)、停车场、网吧及其他经营性建筑侵占绿地的行为165余处。

五、以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重点,加强建筑市场监管

(一)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市关于对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整治强化监管的通知》;拟定《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征求意见稿)、《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建设施工现场生活、办公区,项目出入口区域实施物业化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着手《质量监督细则》的修订工作,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及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夯实基础。

(二)积极开展建筑施工安全大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一是组织检查组对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工作和全市68个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灾后重建工程)、地铁建设施工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加强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修改完善《市建筑工程深基坑安全技术规程》,组织基坑施工人员安全能力专项考核,召开深基坑汛期施工安全专题会,编制汛期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等;三是针对片区工地、临主要干道工地及安全管理薄弱的产权(租赁)单位开展专项机械设备交叉大检查,四开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岗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各方责任主体履职督察。对检查出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求及时落实整改的同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处罚。

(三)继续推进制度完善,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继续推进工程项目电子化投标报名管理,自去年12月1日开始试行网络投标报名以来,共发放建筑企业市场主体信息卡1900余张。积极协调解决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拖欠及纠纷问题,防范化解建筑民工工资拖欠风险。上半年市清欠投诉受理服务窗口共接待处理各类投诉上访案件57件,涉及拖欠金额约1.38亿元,处理率100%。全面实行建设市场网络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加强对建筑类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全市打印生成网络信用记录评价表约6300余份,信用管理系统已录入6600余家建筑业企业的信息资料。规范建筑行业实名制用工,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今年,我委代拟的《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送审稿)已于2010年6月22日以政府令168号公布、2010年8月1日正式施行。

(四)专项整治扬尘,重拳出击乱象。一是根据各个时期扬尘治理的特点,分别布置安排了土石方开挖、总平面施工、春节后复工、市政工程等专项整治检查,对380家违规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对整治扬尘不力多次被处罚的104家单位进行不良记录扣分并列入黑名单重点监管;二是细化现场标准,开展社会监督,制作扬尘整治“六必须、六不准”宣传画,通过媒体对违规制尘104家工地进行曝光公示。

六、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明年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明年,我们结合实际,扎实工作,奋发有为,推动我市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全面完成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工作。努力抓好农村住房重建的收尾工作,督促实施好“三清一还耕”。加快城镇住房重建的协调力度,确保在10.1前全面建成可入住,同时结合城镇住房重建,抓好灾后城镇重建,提升灾后重建场镇的形象和整体功能。加强对灾后重建集中小区的管理指导工作,积极做好服务,加快房屋装修进度,实施群众尽早入住。公务员之家

(二)统筹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扩大城建资金来源,保障城市建设进程。深入研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的吸引社会投资进入重大城建项目建设,通过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发挥投资公司融资的主体作用,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扩大城建资金总量。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缓堵保畅工程措施。下半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缓堵保畅措施,我委还将陆续开工中心城区节点立交4座,同时将有川陕路大天立交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海洋公园下穿隧道、三环路成汉路立交桥等10座陆续完工通车。启动第三批21座人行天桥建设,预计年底前建成。打通长城片区B1线和万石路2条断头路。三是完善和强化定期专项协调机制。针对于目前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拆迁难、协调难等问题,在定期召开重大办例会和专项协调会的基础上,对涉及军队、铁路、省级交通、水务等特殊部门,建立专项定期协调机制,成立协调联络小组,指定联络人,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发生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四是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全面统筹机制。为对中心城区项目开工建设和占道打围进行更加有效地监管,我委将结合我市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占道和建设项目全面统筹机制,与市城管局、市公安交管局建立联动机制,对中心城区占道开挖及开工情况进行科学统筹和监督管理。

(三)大力推进市域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一是全面提升县城功能和形象。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把县城发展成为产业发展核心,承接经济、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完成1—2条县城特色景观街区建设。全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二是加快重点镇建设。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为农民进镇创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条件;统筹整合与周边乡镇的资源,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强化三次产业互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大力推进一般场镇改造。强化配套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平台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和目标督查,实现年底50个一般场镇改造初见成效。同时启动在4条田园城市示范线上的50个之外的一般场镇改造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古镇保护和利用。进一步规范我市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审查。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性建设和开发利用,完成《天府古镇羊皮》的编撰和出版,深入开展天府古镇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天府古镇的发展水平,扩大天府古镇的影响力。

建设工作范文篇4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农委,各有关单位:

建设统计信息工作是做好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建设统计信息工作的进步,为建设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涌现出一大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为表彰先进,调动广大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建设统计信息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建设部决定,授予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委员会等62个单位“全国建设统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李宝伟等140名同志“全国建设统计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新的佳绩。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以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为榜样,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全面推进建设统计信息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设部

*年*月*日

建设工作范文篇5

同志们: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天召开全县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简称“两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市药品监督工作精神,研究部署全县“两网”建设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农村两网建设工作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全面开展药品“两网”建设,是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的部署和安排,是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和“整顿与建设,当前与长远,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而开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要求,从根本上保证广大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举措,对于维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效益,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两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对党和农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好。(一)正视药品市场现状,增强抓好“两网”建设的紧迫感。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全县特别是农村的用药安全和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药品市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整顿,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药品供应体制陈旧,我县的药品供应市场还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药品市场,成为我们药品监督的薄弱环节。据职能部门调查,目前,我县药品供应采购渠道混杂,全县与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有供货业务的合法和非法药商达40余家,特别是中药饮片从非法渠道采购比较普遍;部分乡镇卫生院药品代购行为不规范,任意加价、变相批发;药品价格虚高混乱,进价与零售价之间价差、城乡药品差价过大,农民看病吃药不堪重负;假冒伪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充击市场,有的甚至已经存放了十几年,仍摆在药柜上。今年5月份,县食药监部门检查200多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40%的涉药单位有经营、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的现象,有的医疗机构过期失效药品多达二十余种。近两年药监部门检查没收的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失效药品在20万元以上。这些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就硬件设施建设来讲,乡镇卫生院,大部分村卫生室的药房环境恶劣,仓库库房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极容易造成药品污染,难以确保药品质量。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是为了治病救人,搞不好,结果就会成为一种害人的东西。反思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各乡镇医疗机构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以药养医以及固有的药品购销关系和利益格局难以打破。但是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现有营销体制使我们监督难以到位,无法从源头上堵住,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为一些蝇头小利置人民生命于不顾,在城市药品监督力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纷纷把目标转移到农村,钻了农村药品需求地域分散、缺乏市场主导力量、竞争无序、监管鞭长未及的空子,造成农村药品市场假冒伪劣药品泛滥,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全面推进“两网”建设,严格市场准入,监管窗口前移,确保广大农民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已经是迫在眉睫,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开展“两网”建设的紧迫感,切实落实精神,把工作抓紧抓到位。(二)深刻领会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政治内涵,增强搞好“两网”建设的责任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开展两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身体健康,生活小康是广大农民的共同追求。开展农村“两网”建设工作,铲除非法经营和假冒伪劣药品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从根本上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我们农村药品监督中的突出问题,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67万人口,有90%的分布在农村。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农村群众的药品供应和用药安全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用药治病的问题上担惊受怕,得不到安全保障,我们何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何谈执政为民,何谈为人民服务。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何况农村用药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大事呢?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对药品“两网”建设的思想认识,增强搞好药品“两网”建设的责任感,把药品“两网”建设纳入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组织人员,狠抓落实。“两网”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指导,积极深入基层,及时研究解决“两网”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两网”建设顺利进行。(三)积极履行职责,增强抓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使命感。开展农村“两网”建设工作,是全面提高药品监督管理水平的需要。目前,就我县来说,药品监管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药监水平的提高,就不会有整个药监工作水平的提高。加强农村药品监督,促进农村药品网络建设,标志着我们药监工作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农村,必将突破影响农村药品监管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的难点,以农村药监工作的理念、思想机制、体系的创新,来带动整个药监工作达到新的水平。各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增强使命感,把“两网”建设当作全局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借鉴外地经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两网”建设把农村药品监督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彻底扭转我县农村药品市场监督无力、混乱无序的局面。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我县的“两网”建设工作刚开始启动,农村用药的总体情况还没有完全好转,农村广大农民群众买药难、药品质量难保证、药价高的三大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两网”建设如何顺利开展,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今年,我们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便捷为目的,坚持各级政府负责,综合组织协调,部门业务指导,各方配合行动的工作方针,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控、企业参与、群众满意”的原则,因地制宜,在去年构建的药品监督网络的基础上,今年8月底全面启动药品供应网络体系。工作目标:1、乡镇药品监督网络覆盖面达100%;2、乡镇以下(含乡镇)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率达100%;3、80%的乡镇卫生院药房及60%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药房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4、零售药店按要求通过GSP认证;5、实现村村有药柜、乡乡有药店的目标;6、实现城乡药品同质同价,药品零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主要任务:1、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体系。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兼职药品监督员;在乡镇政府或乡镇医疗机构中聘请药品监督协管员;在乡村医生或村干部中聘请药情信息员;在零售药店中聘请药品监督联络员。2、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络。鼓励和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及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根据我县实际,农村药品供应以直配式为主,允许部分乡镇卫生院委托代购和药品连锁经营企业连锁配送等形式。乡镇卫生院进行委托代购的必须在实行一体化管理、符合委托代购的基本条件和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题下,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方可实施。通过公开招标,确定4家资金雄厚、药品质量可靠、信誉良好、已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负责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零售药店药品的配送,实现药品配送进乡到村。3、逐步建立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诚信体系。逐乡、逐村调查摸底,建立辖区内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诚信档案,严格制定信用等级评定考核办法,通过日常监管和规范,促进所有涉药单位、涉药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4、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坚决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三、严格要求,积极实施,确保“两网”建设顺利进行今天是农村两网建设工作的一个动员会,也是中标企业自我宣传,展示企业实力、形象,与各涉药机构签订药品购销合同的动员会。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我县已成立由政府牵头,卫生、药监、物价、工商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乡标三级药品监督网络,8月,又通过政府采购中心招标,依法确定了长沙双鹤医药责任有限公司、湖南五洲通医药有限公司、湖南力威集团华云医药有限公司、湖南一先药业有限公司4家药品批发企业为我县农村药品定点配送企业,各涉药单位可在中标的4家企业任意选购药品,由中标企业依照市场规律,自行确定供货对象。县“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将全面对各乡镇范化药房建设;协助各乡镇组织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配送工作,参与“两网”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查处虚假药品广告;负责监督药品供应购销合同的履行。物价部门:要做好农村药品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擅自加价销售药品的行为。监察部门要督查各责任部门“两网”建设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负责查处“两网”建设中违纪违规行为。(四)要行动迅速。在组织领导、思想认识、宣传发动到位以后,各相关单位要迅速开展工作。组织人员搞好全面动员、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迅速组织实施,确保在8月底全面启动,12月底结束,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完成各项预定的任务。(五)要严格查处。县成立以政府办公室负责牵头,监察、药监、卫生、公安配合的农村药品配送督查组,全面对农村药品供应进行督办,对不按政府要求,不从4家中标企业购进药品的涉药单位,将按照农村两网建设的规定和有关精神予以追究行政责任和依法处罚。卫生院不从4家中标企业购进药品的,第一次进行戒勉谈话,如再不改正,责从卫生局作调离岗位处理。村卫生室、诊所、药店不到4家中标企业购进药品的,第一次提出警告,责令整改,仍不到位的,推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年检,直至吊销证照,确保我县农村药品购进渠道正规,药品质量可靠,农村药品价格明显下降。同志们,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责任重大,任务光荣,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为保证全县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有效做出新的贡献,向全县人民、向省、市政府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两网”建设工作进行督查,促进该项工作全面稳步推广,确保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顺利完成。为此,特提出如下要求:(一)要加强领导。为了尽快启动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县政府成立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的副县长夏志平为组长,卫生、工商、药监、财政、物价、监察等单位为成员,具体负责“两网”建设工作。各乡镇要尽快成立相应的机构,经政府研究,由各乡镇分管文教卫的副乡长为组长,指定相关领导专抓,并尽快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出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报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办公室,要求在9月上旬召开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切实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将本乡镇的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二)要抓好宣传。“两网”建设是一种规范市场的行为,其目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群众及时就近得到药品救助,较大规模的行政村基本实现购药不出村;二是药品供应渠道规范可靠,质量合格;三是价格合理,有利减轻农民的用药负担。概括的讲,就是要实现农村广大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可以说,对群众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作为新鲜事物,不是所有群众都能全部了解其实质,一些利益受到冲突的对象会采取各种手段阻挠建设进程,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宣传。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两网”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先进典型,大力开展调研、座谈、走访等活动,编印各种宣传资料,分期分批向广大涉药机构发放,努力运用说服教育,提供服务等方式,使各涉药机构关心“两网”建设,支持“两网”建设,积极主动的参与药品监督。(三)要密切配合。“两网”建设是政府实施的一件大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密切配合。各乡镇负责辖区内涉药单位药品供应网络的组织、发动、实施工作,确保药品配送工作全面完成任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情况综合和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的指导工作;组织药品市场的稽查打假,规范好药品经营、使用行为,确保监管覆盖率100%;负责县城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配送组织和实施工作;协助乡镇及卫生行政部门搞好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县城各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组织农村各医疗机构搞好规

建设工作范文篇6

近年来,各地建设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急需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解决。

一、贫困村组基础设施脆弱,所需资金缺口巨大

贫困村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地处偏远深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存环境恶劣,路、水、电、校、讯等基础设施十分脆弱。据估算,要改善好贫困的基础设施,平均每个村至少要投入100万—500万元,这么大的资金需求是有效推进建设扶贫的最大障碍。

二、贫困群众致富技能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于村民知识贫困、技能缺乏、素质低下。在贫困村群众中,真正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能,拥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为数甚少,绝大多数村民既无种养技能,又无市场经营理念,自我发展能力缺乏,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和自身脱贫致富。

三、帮扶资金投入使用分散,扶贫成效深受影响

传统的一个或两个单位帮扶一个贫困村的做法,每年帮扶到村平均不足3万元,少的不足1万元,这对贫困村所需的庞大资金缺口只是杯水车薪,帮扶资金投入使用分散使得许多建设扶贫项目无法实施,这种“撒胡椒面”的扶贫方法无法使贫困群众的生产困难、生活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无法使贫困村的贫困现状从根本上改变。

四、少数干部思想认识不足,扶贫工作注重应付

少数干部对建设扶贫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工作作风不细致、扎实,扶贫注重搞应付、走过场,不注重工作方法和扶贫质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特别是随着近年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部门、一些干部对建设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等重点工作缺乏研究,措施不力、针对性不强、扶贫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五、扶贫机构临时设置组建,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目前,各县建设扶贫办都是临时设置机构,没有专项资金,不能直接划拨扶贫经费,使得许多行之有效扶贫举措和扶贫项目不能顺利实施,扶贫资金难以用在刀刃上。与此同时,扶贫办工作人员也都是从各单位临时抽调的,随时都有可能更换,再加之与原工作单位不能脱钩,两边工作矛盾时而发生冲突,难以集中时间精力专心专意搞扶贫。

(二)有效推进建设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要统一思想,加强配合,形成建设扶贫合力

建设扶贫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具有很强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建设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领导重视,是做好建设扶贫工作的关键。建设扶贫是一项德政工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是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得以落实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要切实把建设扶贫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单位负责人政绩的主要依据。同时,要把建设扶贫机构作为一种常设机构稳定下来,以加强对建设扶贫的指导协调力度。二是部门要紧密配合。部门配合是做好建设扶贫工作的动力。建设扶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方能取得成效。特别是各部门在资金调配上要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不要各自为政,技术上要求相互交流,加强引导,及时传送给贫困村民,以确保建设扶贫村推进工作顺利实施。三是群众要积极参与。贫困村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实施好建设扶贫的前提。贫困村民群众既是建设扶贫工作的对象,也是建设扶贫工作的主体和参与者,充分调动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扶贫的全过程,既能为扶贫工作献计献策,又能监督各级干部的工作,可以保证扶贫效益的及时发挥,并使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四是班子要坚强有力。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的村支两委班子,是做好整村推进建设扶贫工作的保证。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贫困村是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主战场,没有一个坚强的两委班子,就无法保证各项建设扶贫工作任务的完成。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切实增强村级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二、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找准建设扶贫切入点

实施建设扶贫,是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要实施建设扶贫,首要任务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找准脱贫致富切入点。一是要制作好扶贫规划,明确建设扶贫工作思路。要有“一盘棋”的思路,把建设扶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来抓,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准确事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扶贫的短、中期规划,明确扶贫对象,确定脱贫目标,采取相应方法,特别要注重实施“分块扶贫”和“分层扶贫”。要集中有限的扶贫资金,重点扶持几村,以保证扶持一村脱贫一村。然后以点带面,巩固脱贫率,防止返贫。同时,要有缓有急、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扶贫,以改变那种“撒胡椒面”的扶贫方法。此外,要量力而行规划,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做一件事成一件事,使贫困农民长久受益一件事,切忌搞半拉子工程和低效益工程。二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贫困村组最紧迫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组织实施好“五通”(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三建”(建学校、建卫生室、建党员活动室)、“两改”(改厕所,改圈建沼气)切实解决贫困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切实改善村民生存环境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三是要加快产业扶贫步伐,帮助群众增产增收。建设扶贫工作要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这个重点来抓,要因地制宜,搞好反季延季蔬菜、水果以及中药材的种植,搞好家畜、家禽养殖和各类加工企业的培育。同时,要特别注意搞好贫困村民种养加工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种养加能人,使这些产业项目成为贫困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注入活力。四是要加强劳力转移培训,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搞好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贫困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通过有序组织农民工有序培训转移,使其学到一技之长,掌握1-2项实用致富本领,成为打工能人,再通过回乡创业成为致富能人,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从“外扶”到“内脱”的转变,走自我发展脱贫致富道路。

建设工作范文篇7

(一)、把握社会科普需求,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营造社会化大科普的工作格局

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重点开展“落实纲要、全民提素”系列活动,充分整合和依托科协系统资源,更多地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加大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力度。

1、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区教育局一起坚持以“普及催发展特色促提高”为行动指南,不断探索科技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搞好以“金钥匙”中小学科技节为重点的各类科普活动、科技比赛。二是提高城区劳动人口素质。与区人社局等部门,依托技工学校和其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增强职工竞争择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三是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科协将会同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和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为重点,辅以科普讲座、科普报告会等形式,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培训重要内容,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科学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

2、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市科协部署,动员科协系统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服务,逐步搭建起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加强区各类科普基地管理、宣传。按要求参加市科协组织的科普作品征集评选和科普基地的表彰。

3、组织参加市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传播行动、科技模型教育竞赛等系列青少年科技活动,促进和提高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社会化水平。

(二)、以科普周、科普日为契机,深化科普服务能力

1、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推动科学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加大科普进社区力度,完善社区“四个一”建设长效机制,鼓励街道和社区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广大居民所喜闻乐见的科普传播设施和方式,推进社区科普工作创新。

2、加强科协工作品牌建设。在各街道科协开展优秀科普工作品牌创建活动,通过品牌建设激励街道科协争先创优,促进我区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3、利用网络开展科普宣传。大力开发、健全网络功能,加强科协网站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科普,进一步扩大网站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将科学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充分发挥科普宣传主阵地作用。

4、编发科普系列丛书之四。

5、适时组织开展突发性事件的科普宣传活动。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科协自身建设

建设工作范文篇8

市政协“文化建设”资政会暨二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认真听取了市文化局关于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通报,7个调研组作了大会发言;在分组会议上,大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建设进行了协商讨论。市委、市政府对本次会议非常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飞飞,副市长罗平出席了今天上午的会议。张飞飞副市长在听取大会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对市政协开展“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全面要求,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政协工作的鼎力支持。张传才主席在主持会议的讲话中,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政协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两位负责同志的讲话精神,自觉地贯彻落实于实际工作之中。下面我对本次专题调研和资政会作简要小结,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建设专题调研和资政会取得了初步成果

年初,市政协确定以“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并适时召开资政会,为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此后,成立了“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暨资政会筹备工作小组,在主席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为选好调研子课题,我们专门召开了有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市文化局、教育局、广电局、体育局、新农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他们对调研内容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调研范围。市政协各专委会、各县区政协、市各派和工商联共组成22个课题组承担了调研任务。参加调研的同志深入工厂、农村、场馆,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最后形成了22篇调研报告,集中体现了专题调研的成果。资政会上,与会同志针对我市文化建设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和讨论,大家对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传承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通过调研和讨论,大家对我市文化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组,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考评体系,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多渠道筹措文化建设资金,一方面,不断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文化项目。重点文化工程扎实推进。市艺术馆、庐江周瑜墓园建成开放,市图书馆、群艺馆完成新馆搬迁,市体育中心、含山博物馆、无为米公祠文化旅游步行街和碑廊等一批工程已动工或即将开工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省级杜鹃花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正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群众文化节,八届*歌会,民间文艺演出与交流遍地开花,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广场、社区、村镇、厂矿、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另外,文化产业蓬勃兴起,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全面展开。通过调研和讨论,大家对我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市文化投入与文化事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城市大型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文化设施普遍缺乏,乡镇文化站功能亟待恢复和加强;文化建设人才不足等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和讨论,大家对加快我市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真知灼见。22篇调研报告和讨论发言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就文化发展和繁荣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对我市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对我市文化建设的主要建议

本次会议交流的22篇调研报告和与会同志的讨论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市文化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文化阵地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共同筹资推进文化阵地建设的机制,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市直要在完善好图书馆、群艺馆的同时,切实加快博物馆建设步伐;居巢区要尽快规划建设城区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各县要按标准逐步建设好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社区)要逐步建成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行政村逐步建设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要把握国家实施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的契机,在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的框架内,采取多种形式,尽快恢复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承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协助管理乡镇文化市场的职能。要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尽快实现全覆盖,特别是广播的全覆盖。要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依托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农业信息网等网络资源,开展信息化服务,使广大群众就近、方便和低成本地享受和利用各类网上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二)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并将业务水平切实与职业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年度考评挂钩;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逐步按照绩效挂钩的原则,规范、提高现有文艺管理、创作、演出人员的待遇,以稳定文化工作队伍。要为文化系统进人开辟通道,制定政策措施,通过公开招考和岗位交流,吸引和鼓励热爱文化工作,有一定文艺专长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逐步改善基层文化队伍的组成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开展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要继续办好文化节、艺术节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节庆活动;要注重利用民间文化资源,以“一乡(镇)一品”、“一村一品”为载体,开展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民间特色的文化活动;要整合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法律、卫生、文艺、电影下乡活动,积极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要走“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开放式办文化之路,在安全保障、场所安排、设备提供等方面支持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广场文化、村落文化等,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重视*特色文化建设。*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建议市委、市政府明确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目标,并尽快作出规划。要在市民中广泛开展*特色文化讨论,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组织专家进行筛选、加工和提炼,概括其精髓,丰富其内涵,彰显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滨湖旅游区建设中要着力融入*特色文化;在市区主干道适当设立*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适当运用*历史文化名人命名道路、街巷等;将与*有关的历史事件、名人传说等通过石刻、碑文等形式展现出来,使现代建筑与历史典故融为一体,彰显、传承*特色文化。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议各级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尽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市场,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注意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逐步培育若干出版发行、印刷、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骨干企业;要鼓励和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信息、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做好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家底,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规划,并明确近期工作任务。和县猿人、银屏智人、凌家滩三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要加快推进。特别是凌家滩遗址,要在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尽快启动凌家滩古人类文化遗址园区建设。要积极发掘、利用重点文物资源、红色文物景点,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利用文物藏品和民间工艺品资源,进行文物仿复制以及相关的艺术品开发,拓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合理利用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组织力量编写*地方史及乡土文化教材,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此外,调研报告和与会同志的讨论发言还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探索、完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工作新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通过示范引导、树立典型促进企业和学校重视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真正使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人民政协要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人民政协与文化事业具有特别的渊源,文化艺术界历来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届市政协就有许多文艺界的委员,还有不少委员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因此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1、发挥职能作用,为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各级政协组织要立足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找准参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及时就本地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重点工程建设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商,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可行性调研,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2、发挥委员作用,为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政协组织具有文化人才密集、智力雄厚的优势。直接从事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旅游行业的人员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多做贡献;各级政协组织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广大委员参与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广大委员要积极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反映群众诉求,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智力支持。

建设工作范文篇9

一、我乡纪检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乡下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人。按照县纪委总体工作部署和我乡实际,狠抓纪检组织建设工作,做到了有牌子、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装备、有举报电话、有工作经费。并将纪委办公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提高纪委书记办案补贴标准,切实加强后勤保障。

二、我乡纪检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到位。

在我乡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为纪委调剂办公用房,并配备了电脑等必需的办公设备和举报电话、举报箱等设备。在选拔干部时,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原则性强、学历较高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我乡纪检干部队伍中来。

(二)制度建设到位。

乡纪委在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制度,制订了首问责任制、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完善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情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等一系列制度,面向社会,接受群众的监督。健全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村级主要领导合理支配村级财务的守法意识,提高了村干部照章办事的能力,统一了村帐管理。

(三)教育培训到位。

乡纪委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先后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正准则》,详细学习了中央纪委、中组部提出的“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民主生活会上,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作为主要内容,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查摆问题,制定个人和班子的整改措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学习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作用发挥到位。

一是乡纪委十分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工作做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由纪委牵头组织调查核实,对不构成违纪事实的人员分别给予批评或进行了诫免谈话。同时又对各种专项资金,如新农村建设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发放进行了监督和检查,保证及时如数发放给群众,这些工作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是加大了对违纪案件的查办力度,严肃党纪国法。查办违纪案件是惩治腐败和端正党风的有效手段。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党员干部的违纪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原则,充分发挥协调组织作用,与财政、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形成办案的整体合力。

三是狠抓了作风行风整顿,转变机关作风。乡纪委严格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健全了乡机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考勤、值班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效核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每月公开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干部评先创优的主要依据,全乡上下形成了一个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乡镇纪检组织力量单薄。在人力方面,纪委书记在分管工作方面,与党政班子其他成员一样,主要精力放在做好乡中心工作上。乡纪委委员、专职纪检干部工作任务繁杂。

(二)业务经费不足。在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的增加,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工作量增大,地方财政压力较大,业务经费明显不足,纪检监察机关没有下拨专门的经费或相关办案设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要制定和完善分工制度、议事规则、学习制度、信访制度、收发文件登记制度、联系点制度、印鉴和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切实规范和改进纪委机关内部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

(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纪检工作人员,完善“能上能下”的约束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占位不谋事和不敢得罪人的现象。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领域,打造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过硬、锐意进取的纪检干部队伍,真正让乡纪委有为、有位、有威,切实提高乡纪委的工作能力。

建设工作范文篇10

一、正确认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总体形势向好,但情况仍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持续,美欧经济好转迹象增多,但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和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产生冲击,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摩擦频发且多样化,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固、不平衡。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增速放缓,尤其是外贸回落最为明显,产能过剩大范围存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使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我区看,一方面一些积极因素在增加,重大战略决策正在稳步实施,一些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加快发展,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还在传导蔓延,总体经济仍将处于调整期。从宏观层面看,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受征地拆迁、用地指标难等因素制约,造成部分项目无法落地实施,在地方融资平台规范清理、银行贷款收紧以及金融潜在风险压力情况下,一些重大区块开发和项目建设资金较难落实,工业投资增幅下滑明显;从微观主体看,企业家信心指数和经营预期不断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多,随着综合成本持续上升,利润挤压明显,“增产不增效”较为突出,尤其是“菲特”台风造成企业损失严重。可以说,区域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财政收支看,形势非常严峻。1-9月份,我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5.6亿元,增长10.0%。但是,制造业、外贸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容乐观,房地产行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种政策性的减税因素较多,特别是“菲特”台风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进而影响税收收入,最后一季度财政收入压力较大,预计公共财政无法完成年初增幅目标。

从财政收支形势看。2014年财政收支形势仍然偏紧,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方面,财政减收压力较大。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将导致增收乏力:一是从实体经济看,增收缺乏新的亮点,出口经营尚未完全走出低迷状态,制造业缺乏新的增长点,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仍然相对突出;二是缓缴、预缴和一次性因素无法再现,已在前三季度全部入库,财政已无调控余地;而中小企业仍在挣扎,没有转好迹象;三是受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房产销售特别是二手房交易在一季度的短期火爆现象已经结束,房产税收趋于平稳,难以明显升温;四是金融保险业这一地方财政支撑行业,受“钱荒”影响,将低速增长。五是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压缩财政收入空间。另一方面,财政增支压力不断加大。当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等仍需要保持较大的支出力度,“两个领先、三个倍增、四个翻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持续加大财力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在更高起点上满足民生需求的难度不断加大,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推进城镇化和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等,都需要增加较多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要把行动凝聚到实现区委、区政府既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在“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上下功夫,大力组织各项收入,着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更好地为“质量新”建设服务。

二、2014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按照区委区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4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质量提升“五大战略”,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十六字科学理财原则,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夯实收入基础,确保收入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科学精细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遵循“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科学安排、讲求绩效”的原则,结合参考省、市水平,2014年全区财政收支计划初步安排如下: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完成亿元,增长%;东钱湖实现亿元,增长%;高新园区实现亿元,增长%。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亿元,增长%。根据财政收支平衡原则,合理安排有关支出,突出重点将2/3以上新增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预算数据以人代会批准数为准。

为圆满完成2014年各项财政工作目标,我们要增强研判形势、统筹全局的能力,集中精力,积极有为,同心合力,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更加注重促进发展与保障民生的良性互动,强化财政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职能,夯实财政基础。要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生好财、聚好财,为保障民生夯实基础。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支持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协调推进。

二是更加注重科学理财与加强监管的有机结合,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和体制机制建设,稳健财政运行。科学理财和加强监管是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的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稳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更加注重业务建设与作风建设的两轮驱动,提升财政干部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优化财政队伍。业务与作风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要以“务实、高效、廉洁、公正”为目标、以加强系统管理为保障,以作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干部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干、作风精良、干事创业的优秀财政干部队伍。

三、2014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具体来说,明年财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任务:

(一)生财有道,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健康增长。前三季度我区财政收入基本实现了年初目标,但是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的干扰和人为努力的情况,再加上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因此,组织好下一阶段的收入工作仍是我们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要实事求是、客观冷静,有计划、有节奏地组织好收入,防止大起大落,确保稳定增长。具体来说:第一,要坚定信心抓收入。一方面,对于今年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完成年初增幅目标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可完成年初既定增幅,可用、支出均能完成年初目标,一定要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对于明年的财政收入,要密切关注形势,可以预见,明年的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既要确保完成收入目标,又要加强经济分析预测。第二,要平稳有序谋计划。组织收入要有计划、有节奏,切忌大起大落、临时突击,要尽量客观地反映当前财政经济发展的现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要未雨绸缪,学会弹琴,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对每一阶段的大致情况要做到心中有底、有一杆秤。要非常重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执收行为,做到依法执收、应收尽收。第三,要强化引导稳增长。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追求结构优化、可持续的增长,追求在培育涵养税源基础上、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增长。积极整合、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回归,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实体经济、壮大主业经济,加快兑现支持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奖励,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二)用财有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在当前收入形势较为严峻、收支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支出这篇文章,已成为摆在我们财政部门面前的重大难题之一。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支出需求越来越膨胀,而另一方面支出进度越来越缓慢,形成明显的反差。对此,明年我们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研究探索:第一,压减经费支出。明年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带头过紧日子,从严控制并首先调减涉及楼堂馆所新建修缮、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以及其他一般性项目的支出。原则上所有预算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总额比2013年年初预算基础数上压缩10%以上。第二,整合转移支付。按照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财政部将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今年已压减和调整了部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对地方政法部门的转移支付增量资金不予安排,取消了预算安排的补助地方化债支出,相应减少部分预留资金支出,调整了发改委管理的基建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等。我们也应该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开展整合工作。同时要大力推进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改革,扩大改革范围,细化改革内容,科学设置因素和权重,兼顾公平和效率,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激活存量资金。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为此,要加强调研分析,完善专项资金结余结转管理办法,狠抓预算执行工作,进一步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把有限的财力尽可能集中起来,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四,加快执行进度。从去年起我们每季度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进度进行统计,从统计情况看,还是有部门抓得不够。一方面,要加强与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大督促力度,加快支出拨付力度;另一方面,对部门的正常支出,不能拿着、捏着、“挤牙膏”。

(三)理财有方,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公财政体系,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预算是源头,要从源头抓起,创新完善管理机制。1、完善预算编制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基金预算、社保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采购预算及政府债务计划编制工作。公共预算要充分考虑部门上年结余、上级补助以及其他收入;基金预算要全区统筹安排力度;社保预算一是要不留缺口,二是要进一步细化测算依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进一步扩大年初预算编制范围。优化基本支出管理库、项目滚动库功能,严格新增项目的审核与控制,并与预算指标管理系统进行紧密衔接。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全口径反映部门资金使用情况。2、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要在当前探索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理念、理清思路,建立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简单地说,必须坚持“一个机制、两个体系、三个环节”。“一个机制”即“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预算部门具体执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格局。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及绩效评价体系。抓好“三个环节”即抓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监控、抓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抓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3、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抓好预算执行工作,努力做到“均衡、有效、安全”。明年是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核算软件升级第一年,要做好业务辅导和解释工作。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的应用,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做好“公务卡改革”全覆盖后的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务卡管理系统。

二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对专项资金清理和整合力度,在安排预算时,应首先动用历年结余资金。继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使用的有效性。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对部分专项资金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预算明细与绩效目标审核,并加强评审结果应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加大清理归并现有财政资金专户的力度,构建财政资金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数字财政建设,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科学管理与深度利用,强化系统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动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整合优化现有财政业务系统,进一步梳理“国库集中支付软件体系”、“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软件体系”、“镇乡财政信息化软件体系”,实现优化完善和数据共享。重点推进镇乡财政新质量化管理体系,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分质量体系的建设。明年是本轮镇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最后一年,要分析存在问题,科学合理设定新一轮体制。

(四)管财有效,切实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国资管理。明年是国资管理的巩固提升年,要努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与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创新国资管理机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镇乡(街道)国资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确保国资监管工作制度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规范运作。

二是加强债务管理。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区政府性债务管理运作平稳,风险可控,明年坚持“从严控制、规模适度、防范风险、注重效益”的原则,第一,要限制举债行为,控制负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第二,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强资金调度,重视资金效益,提升偿债能力;第三,要健全偿债制度,防范债务风险,要按照省里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宁愿少排支出项目,也要把准备金打足;第四,要把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对债务风险、债务偿还、使用绩效等管理目标进行考核问效。

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推进“大监督”建设,完善财政监督组织管理体系。激活财政内部监督机制,推行对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内部管理的完善性等进行检查。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继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创新政府采购管理方式,不断推进集中批量采购制度,扩大电子竞价范围。加强对采购机构的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继续规范我区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活动。建立健全各司其职的协调体系,引导政府各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本单位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把握好“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程度和节奏,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稳妥推进信息公开。加强会计管理,不断强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继续教育“考培分离”等工作,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四、转作风提素质,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圆满完成上述生财、用财、理财、管财的财政工作任务,干部队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和要求,蔚然兴起一股务实、为民、清廉的清新政务之风。这既为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对加强队伍和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部门服务大局、科学发展的职能作用,以新作风、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财政事业实现新发展,要从“转什么”、“怎么转”和“怎么检验”三个层面出发,主动适应、应势而动、积极有为。

(一)转什么

作风的好坏,事关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好的作风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好的作风则会导致人心涣散、精神低迷、最终丧失发展良机。财政干部要积极转变作风,首先要明确转什么。

要有责任。要有担当精神和忧患意识,切实增强“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敢于责任、用于担当的魄力,迎难而上、敢抓敢管,当好参谋助手。工作上不能就事论事,就数字论数字,要了解数字背后的内涵、意义和走势,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分析收支规模、质量和管理举措,查找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要透过数据分析增长背后反映的经济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趋势和经济结构现状,以及这些因素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要有创新。要始终保持工作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意,更谈不上创新。保持激情,关键在于事业心。对待工作不能坐享其成、墨守陈规、老方一贴,以不变应万变,而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善于思考和感悟,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在法规政策允许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大胆闯、大胆试,使财政工作常做常新。要从实际出发,将创新与解决财政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要有办法。制度和办法是实现政策意图的有效载体,所有思想的火花、创新的理念都要体现在具体的制度和工作办法上。近几年区尝试的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如绩效预算、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等,可以说收效非常明显。要沉下心来,跳出具体事务和微观操作,通过研究、分析、探索,由此及彼、由点及面,洞悉其本质与联系,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形成可操作、常态化、制度层面的规则,推动和指导工作开展。

要有作为。责任、创新、办法,最终都要通过有所作为来体现,在实干中见实效、作检验,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用业绩说话。财政部门承担着理财管财的重要职责,财理得好不好、管得好不好,工作有没有实效,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在财政系统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做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干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

(二)怎么转

转作风,制定措施、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长抓不懈。怎么转,即转的方式路径很重要,要着眼于通过建立健全转变作风的常态和长效机制,使好的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要领导带头。作为科室负责人,要认识到,作为中层,既是单位的信任和嘱托,更是一份担当和职责,要发挥好“领头羊”和“火车头”的作用,做到守职有责、守职有方、守职有效。首先,要转变作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带头执行中央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的规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要坚决不做。其次,要提升执政能力,在业务上要更加专业精业,起到引领作用。通过以学促用、学用相长,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决策水平。再次,要加强廉政建设,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建立纯洁的“生活圈”、“娱乐圈”、“朋友圈”,积累正能量,加强对干部职工和身边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影响带动整个部门,确保干部职工思想不出状况、作风不出毛病、廉政不出问题。要制度保障。要避免转作风成为“一阵风”、“走过场”,就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以健全的制度和监督奖惩措施来保障。在财政干部队伍中,既有务实创新、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的“快牛”,也有个别心态浮躁、进取不足、得过且过的“慢牛”或“懒牛”。快牛式干部从来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但对慢牛、懒牛式干部如果不加约束,就会形成“干的不如看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导向,挫伤“快牛”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转作风的实效。因此,应设计“鞭打慢牛”、“鞭打懒牛”的制度,对那些确实不求上进、不胜任现职的,应研究退出机制,做到上有“台阶”,下有“滑梯”,让作风转得不到位的“慢牛”、“懒牛”不敢懈怠、奋起直追。

要文化引领。制度是硬保障,让人客观上不得不去转作风;文化是软引领,让人主观上努力去转作风。制度重在推动,文化重在引导,制度“推力”加上文化“引力”,两力合一,才能真正让转作风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内化于心的自觉行动。要将转作风与财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践行“实、稳、优”财政核心价值理念。要把心里装着群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作风过硬、“老黄牛”式的先进典型挖掘出来,并进行正面宣传引导,从而营造转作风的良好氛围。

要上下联动。转作风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要从上到下一个标准、一个力度,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和权力观,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强化服务意识,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祛除庸、懒、散,提倡勤、廉、善,逐步形成上下“一盘棋”联动格局,真正使好的作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到每一位财政干部职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