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安全培训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9:20

驾驶员安全培训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1

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就是人、车、路,其中驾驶员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据交通事故管理部门统计表明,在发生车祸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中,有80%~90%与驾驶员有关系。因此,在汽车驾驶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1.组织学员认真学习《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

在汽车驾驶的理论教学中,要把学员当成汽车驾驶员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员通过带领学员逐条学习《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让每个学员均明白将来在这一岗位上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确保安全行驶。

2.对学员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中,教员经常向学员展示一些美好的图片让学员欣赏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再联系交通事故案例,让学员从许多美丽如花的少年在车祸中丧生的悲剧,从许多交通事故给家庭造成家破人亡、对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的事实中,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从而领悟到将来作为一个汽车驾驶员自己身上神圣的使命感和重大的责任。长此以往,学员的安全意识将会日渐生长。

3.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员要向学员宣讲法规,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员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大部分肇事驾驶员都是先违章后肇事的,违章是肇事的前因。如果一个驾驶员心中有“法”,安全自然就有了保障;反之,法盲上路驾车犹如瞎子走路,随时都有触发事故的危险。因此,《安全法》及相关安全知识的教育不容忽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搜集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来让学员看,使学员深入理解政策法规;可以张贴一些交通法规宣传画,让法规走进课堂、宿舍等场所;另外,还可以组织学员在掌握了《安全法》相关内容后,作为宣传员向其它学员、社会群众等广泛宣传。这时,学员不仅是一个学习者,还是一个参与者,在这样的活动中,学员的安全意识将日渐渗透。

4.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预防交通事故

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注意对学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做到:一是通过集体、教学机构、社会等载体营造人文关怀的环境,培养学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观念,提高学员自身的修养;二是通过系统正规的培训,使学员掌握娴熟的驾驶技能和车辆维护技能,为今后安全行车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督促学员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员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四是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经常让驾驶学员请心理老师指导如何扫除心理上的障碍。为他们开心理学讲座,教会学员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特征,在今后的驾驶生涯中,才会控制自我,克服不良情绪,保证安全行车。

二、规范驾驶操作教学是培养安全意识的基础

对初学汽车驾驶的人来说,其驾驶技能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车前对车辆安全检视、正确的驾驶姿势、各操纵装置的正确操作方法、规范操作顺序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学中,对每个训练课题的操作规程,要学。教练员认真讲解、严谨示范,让每个学员熟知操作规程,并要求学员严格执行。

为了便于学员掌握,可以将操作规程编成口诀让学员去记。学员在反复练习中,将谙熟各操作规程并形成良好的习惯。课后,教练员还可以组织学员讨论如果不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深刻理解操作规程每一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学员的“动作定势”转化为安全第一的思维定式,将安全意识教育寓于驾驶操作教学之中。

1.重视安全确认教学环节

在起步、停车、会车、超车、变更车道等训练课题中,都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安全确认。在教学中,应当将安全确认编在操作规程的第一步,要求学员通过起步前观察车内外、后视镜、必要时甚至要求下车察看等确认方法,做到对车前后左右的交通情况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另外,在操作考核时,把安全确认这一环节的评分比重加大,使学员意识到安全确认的重要性。

2.坚持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确保上路车辆的技术性能

日常维护是指驾驶员在每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对车辆进行的例行检查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以良好的技术状况运行。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在训练中,教练员必须坚持带领学员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保证不让“带病车”上路。学员在训练结束时,保证基本养成安全检查的好习惯,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三、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安全意识的关键

学员的安全意识是无形的、抽象的,培养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地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学员逐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个案或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员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从事汽车驾驶教学的单位,应当长期保持和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科的联系,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建立交通事故案例库,教员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从案例库中提取案例,组织学员进行分析,以案论理,教员变教书匠、讲解员为指导者、推动者,学员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思考者,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员一定的情感体验。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可以大量采用图片,运用幻灯片、多媒体、驾驶模拟器等,创设逼真的交通环境,让学员入“情”入“境”,体会安全驾驶的乐趣,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另外,在驾驶训练场地还应多设置安全标识、宣传标语,通过以景激情,在情境中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3.模拟训练法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2

同志们,大家好!

为进一步增强员工道路交通法治观念,提高交通安全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今天,我们在这举办2020年度驾驶员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并邀请到了XX市交警支队X大队XXX大队长作为此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的特邀嘉宾。XXX大队长作为我们的老朋友,曾多次来企业指导交通安全工作,为企业员工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这里我建议对XXX大队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们都能够认真珍惜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切实做到学有所获。

下面有请XXX大队给我们培训授课,大家欢迎。

…………………………………………………………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3

【关键词】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体系;构建

一、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范围和管理主体

(1)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范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是指以培训学员的机动车驾驶能力或者以培训道路运输驾驶人员的从业能力为教学任务,为社会公众有偿提供驾驶培训服务的活动。(2)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主体。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实行社会化,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的原则。

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范围

(1)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培训范围:获得一级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许可的培训机构可以从事三种(含三种)以上相应车型的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二级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可以从事两种相应车型的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三级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只能从事一种相应车型的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2)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机构培训范围:获得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许可的培训机构,可以从事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培训业务。获得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许可的机构培训,可以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培训业务。(3)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范围:获得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许可的教练场可以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业务。

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

(1)建立健全的培训机构。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符合《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JT/T4331004)要求的包括教学、教练员、学员、质量、安全、结业考试和设施设备管理等组织机构,并明确负责人、管理人员、教练员和其他人员的岗位职责。(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教练员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培训质量管理制度、结业考试制度、教学车辆管理制度、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教练场地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应符合《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JT/T433--2004)的要求。(3)培养合格的教学人员。一是理论教练员:理论教练员应当持有机动车驾驶证,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汽车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两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熟练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常用伤员急救等安全驾驶知识,了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教学知识,具备编写教案、规范讲解的授课能力。理论教练员中,至少应有80%经全国统一考试并合格,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证》。二是驾驶操作教练员:驾驶操作教练员应当持有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或者高中以上学历,符合一定的安全驾驶经历和相应车型驾驶经历。驾驶操作教练员符合《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JT/T433—2004)的要求。驾驶操作教练员中,至少应有90%经全国统一考试并合格,持有《教练员证》。三是教练员数量:所配备的理论教练员数量不少于教学车辆总数的10%;每种车型所配备的相应驾驶操作教练员不少于该种车型车辆总数的110%。(4)培养与培训业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包括理论教学负责人、驾驶操作训练负责人、教学车辆管理人员、结业考核人员和计算机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符合《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JT/T433—2004)的要求。(5)合格的教学车辆。一是教练车辆技术要求:教学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并装有副后视镜、副制动踏板、灭火器及其他安全防护装置。教练车辆技术性能满足《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JT/T433—2004)的要求。二是教练车辆种类及数量要求:一级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配备大型客车、通用货车半挂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小型汽车(含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汽车(含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摩托车(含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其他车型(含轮式自行机械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等九类车型中三种(含三种)以上的车型,所配备的教学车辆不少于50辆,且每种车型的教学车辆不少于5辆。(6)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符合《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JT/T433—2004)的规定。租用教练场地的,还应当持有书面租赁合同和出租方土地使用证明,租赁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参 考 文 献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4

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主要有:1、超速、超载、超时疲劳驾驶;2、弯道行驶占线、超速、不鸣号;3、违章超车;4、越线占道行驶;5、逆向行驶;6、高速公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按规定停放车辆、上下旅客;7、酒后驾驶;艮行驶中接、打手机或与人交谈;9、行驶中抽烟、捡拾物品;10、穿拖鞋驾驶;11、视力不好、反应慢、身体状况不佳继续驾驶;12、安全防范意识差、驾驶过程中抱侥幸心理冒险行驶、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及时不仔细等等。这些不安全行为容易引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其结果往往是车毁人亡,损失惨重。

运用技术手段加强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监管和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能有效减少和控制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实现控制事故的发生,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网络电子技术和安全人机工程的运用给道路运输企业控制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企业更好地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了保证。

新技术的不断运用,给控制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支持和可行性,也为企业进一步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运管部门应及时制定鼓励政策,调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大安全投入,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成果,从而有效杜绝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安全事故。

创新安全培训及考核检测方法,落实企业培训考核主体责任

1.动漫驾驶游戏技术运用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控制、消除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本人最近走访调查了多个道路运输公司的100多名驾驶员,90%的驾驶员都对目前采取的“填鸭式”、“说教式”等老一套培训教育方式深感厌倦,没有兴趣,根本不想听,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课程听完了知识云散了,根本没有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因此,应尽快改变驾驶员教育、培训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全新的教育培训模式,让驾驶员想学、愿学、乐学,是现代职业驾驶员教育、培训的重要课题,也是新形势下道路运输企业为进一步履行主体责任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我国动漫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我国安全科研机构研究开发汽车驾驶动漫游戏软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运用动漫游戏软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具有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寓教于乐的特点,可以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经咨询相关软件开发公司,目前这套软件的开发资金大约需要一百万元左右,相关科研机构可以申请国家安全科技立项,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结合运输企业实际研发软件,将软件首先用于风险较大的道路客运企业和危险品运输企业驾驶员日常教育培训课程,把事故案例和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全部以动漫方式表现出来,设置驾驶员为主要角色参与整个游戏过程,比如:按照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或者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来设置场景,当驾驶车辆转弯有违章违法行为时,电脑就会语音提醒:您的驾驶行为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某某条款,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几条第几款的规定,极易导致事故发生,请立即改变此错误危险的行为习惯。或者,只要有不安全驾驶行为,游戏自动停止并且语音提示你是不安全行为人,淘汰出局等等,这样就可以使教育培训变得生动活泼,产生很好的互动效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安全驾驶行为习惯,保障实际驾驶过程中的安全。

2.汽车驾驶模拟器技术运用

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的日常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驾驶行为上,如果不能提前发现驾驶员存有的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和意识,将有很大风险,检验培训效果,控制不安全行为,最理想的就是能够在驾驶员上岗驾驶之前就发现问题并且予以及时纠正,但是,目前大部分道路运输企业考察驾驶员实际驾驶技能时,仅仅通过审核驾驶资格取得时间和相关经历证明,并且通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上车跟随观察驾驶员一段路来判断技能是否熟练,通过本人多年来的管理实践以及对多个运输企业的考察,运输企业目前的考察方法无法全面发现驾驶员在所有路况和各种不同气象条件下、复杂情况下是否具备符合要求的技能,是否具有不安全驾驶行为和倾向。况且,由于各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差异,对驾驶员的实际技能和水平的考察很可能流于形式。

那么,怎样较为全面而又经济地来解决驾驶员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水平检验,提前控制、纠正不安全驾驶行为呢?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是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驾驶模拟器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营造一个虚拟的驾驶训练环境,人们通过模拟器的操作部件与虚拟的环境进行交互,几乎完全“克隆”真实驾驶环境,适时规范驾驶者的操作,笔者所调查的汽车驾驶模拟器市场价格在8000元左右,即使重新加以改进以适应企业使用,其价格也就是几万元左右,普通运输企业都可以承担得起,因此,运输企业应该把汽车驾驶模拟器作为评价驾驶员理论培训效果的重要技术检验辅助手段之一,能够在驾驶员上岗之前进行全面的检验。

目前,交通运输部虽然是把汽车驾驶模拟器作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户开业条件》之一,作为驾校指定专用设备。但有关部门仍有必要考虑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中型运输企业也使用此项设备,作为驾驶员不安全意识、行为的控制、纠正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以促进企业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也可以由相关部门结合驾驶员从业资格的审验,制定政策要求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在从业资格到期审验时必须到驾校进行此项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准予上岗,通过企业和运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来持续纠正、控制不安全驾驶行为,从而提高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性。

3.驾驶适应性检测技术的运用

驾驶适应性是职业适应性的一种,是指驾驶员安全、有效地驾驶汽车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的最低特征,其测评主要是采用心理学、医学和计算机检测手段,通过建立驾驶员适应性检测系统,来检测和评价驾驶员所具备的完成驾驶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我国在2001年就建立了交通部行业标准《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JT/T442-001),运输企业应积极与运管部门联系,率先在运输企业启用该检测技术,运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政策,使所有道路运输企业及危险品运输企业的新上岗职业驾驶员通过此项标准全面检测和评估。便于运输企业和各级运管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不同生理、心理状况驾驶员的管理,从而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创新监督和纠正不安全行为技术,落实企业监控责任

1.3G无线视频监控技术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GPS监控系统软件存在着一些监控缺陷,只能监控到行驶速度和行驶路线,只能发现驾驶员超速、超范围、不按规定线路、不按规定时间运行、超时疲劳驾驶等少数不安全行为,除此之外的其他不安全驾驶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而3G无线视频监控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弥补GPS监控部分技术缺陷。

2006年5月,某客运分公司发生了一起死亡12人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驾驶员途中拨打接听手机,由于当时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实时回传驾驶行为的3G无线视频监控技术,致使该驾驶员接听、拨打手机的不安全驾驶行为无法得到及时制止。类似这样的交通事故还有很多,比如:行驶中点烟、埋头捡拾物品、与他人谈话、精力不集中、逆向行驶、估计不足侥幸冒险超车等等,这些行为都是普通GPS监控软件所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的,即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了路面控制,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公路里程长、警力不足、管理成本太高,不可能使所有客车驾驶员的不安全驾驶行为都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全面控制,而3G无线视频监控技术的运用为解决这个历史性和世界性难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四川省巴中汽车运输公司运用了3G无线视频监控技术,通过咨询调查运用效果,我们得知,该技术能够实时清晰地传输和记录驾驶员每一刻的驾驶动作和精神状态,监控整个车厢内的情况和车辆行驶中公路前后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作为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认定事故责任还原事故真相的有力工具,巴中公司运用此项技术后,一年多来,未发现驾驶员有不安全驾驶行为,有效控制了事故风险。

当然,此项技术刚刚起步,运用成本太高,大部分3G无线视频监控软件通过电信运营商收取流量费用,根据所安装摄像头的数量和使用时间计算,每辆车每小时支付十到数十元不等,即使包月使用,一个月只监控两个小时就需要付费150元,如果实行实时监控,随时打开3G视频查看车辆运行动态,每辆车所需费用每月最低也要1000元,最高2000元封顶,如果以一个分公司100辆车计算,每月使用费用最低为10万元,每年就要支付120万元,高昂的使用费使许多运输企业望而却步,因此,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对运输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为我国所有客运车辆安装配备3G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提供政策保障。有力促进和调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积极性。

2.驾驶员信息化管理技术

西昌汽车运输集团委托某软件开发公司于2009年成功开发了驾驶员电子信息档案,该档案包括驾驶员性别、年龄、是否禁入、禁入原因、安全行驶里程、从业资格证件和驾驶证号码、各种证照办理和到期时间,教育培训情况、是否遵章守纪、有无重特大事故、肇事记录、驾驶员驾车简历、个人简历、违章记录或受处分记录、服务质量(何时何地受何奖励)等信息,并通过集团公司网站建立了_与各分公司、车站共享使用驾驶员电子信息档案的平台。

自启用该系统以来,各分公司及车站普遍反应,系统对驾驶员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严把驾驶员准入关、及时掌握驾驶员动态信息、加强驾驶员源头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5

关键词:安全意识培养行车理念安全驾驶

一、引言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绝不仅只是培训学员的驾驶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训学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学员树立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行车理念,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员安全意识,增强学员安全知识,传授学员全面驾驶技能,使其成为安全的驾驶员,是每一位教练员的职责。

二、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的关键点

(一)要具有法治观念。教练员在培养学员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员具备最基础的懂法守法的观念,并且要熟知各项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而模范地予以执行和遵守。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统率其他各项交通法规的总纲。作为将要成为驾驶员的学员们,严格地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是作为驾驶员的必备条件。

(二)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文明驾驶。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认真学习驾驶技能,以保证在以后的行车上路时养成的良好驾驶习惯。在行车中,充分尊重你的驾驶员同行,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人人都能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交通事故一定会大大减少,道路拥堵也会大大缓解,驾车出行会更加方便快捷。

(三)安全第一,珍爱生命。教练员从教学员起步开始,就要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要求,教育学员将安全驾驶,珍爱生命作为驾驶的宗旨并要牢记,时时刻刻将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要从维护交通秩序、保障道路畅通的高度作为出发点,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各个阶段的教学特别强调安全意识、安全礼让,让学员们真正明白,只有安全的驾驶员才是合格的驾驶员。

(四)要充分照顾交通弱势群体的利益。很长一段时期,机动车违章成为主要的被纠正对象,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章因为执法难而被忽视。规则被打了折扣,所以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章现象愈演愈烈,反过来刺激了机动车司机的心理失衡,形成“不管行人违章为何管我”的恶性循环。然而,每一名驾驶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平等对待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这一交通弱势群体,与他们和平共处。做为陪驾教练我们就要教会学员安全驾驶车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节能驾驶方法,是陪驾教练员的职责。陪驾教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遵章守法和安全意识的教育放在首位,严格按规定坚持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和检查,始终保持安全速度行驶,积极培养学员良好的驾驶作风和安全行车习惯,不作任何冒险动作,不存任何狡幸心理,确保陪驾教学安全。

三、培养安全意识的分类

教练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是培养安全驾驶员的重要因素。学员驾驶技术的高低取决于陪驾教练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教学能力,而学员驾驶行为和品质的优劣在于教练员的教学理念和道德风貌。那么,如何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从教学方法出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培训教育法

驾驶员素质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出素质高、具有文明的驾驶行为的驾驶人,必须坚持在不懈地提高安全驾驶技能的同时,更在培训时注重安全意识的养成和考核。如在培训态度上要有持续性和严肃性,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培训手段上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做到树立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与安全驾驶技能的培养和考核相结合,将安全驾驶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全过程、全体员工。只有全体驾培人员,尤其全体教练员理解和掌握了安全意识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才能培养出安全意识强、文明素质高的驾驶人。

培训教育法需要教练员在培训时抓住两个关键点:第一,教练员培训。教练员在培训学员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只有具备本身高素质的教育团队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学员;第二,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学驾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起着非常关键的监督和保障的作用。管理人员要经过培训上岗,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抓好教练员的绩效考核以及教育质量鉴定等工作,为学校创造学习安全意识的良好氛围。

(二)考核评价法

违法违章行为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对交通违法的职工、学员要坚持教育和处罚同时实施的原则;既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保证教育的深入性。要根据违章的性质、可能导致的后果及产生的影响。对职工(教练员)学员区分对待进行教育。促使教练员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对教练员教学质量考核时,不能只看驾驶证的考试合格率,还应参照结业学员的交通违法记录情况,重视学员的安全驾驶辅导,也就是说以驾驶人的综合素质对教练员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考评,严把安全驾驶入门的质量关。

另一方面,在对学员考核评价时,我们不要过分强调考试合格率、过分关注具体操作不当之处,使学员产生功利倾向,只学会低层次上死搬硬套的操作,而要更注重帮助学员找到导致操作不当或看似无操作不当而存在着深层的缺乏安全意识的问题。学员在学驾过程中会出现种问题,同样的问题可能会反复多次出现,因此安全驾驶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修正提高的过程。在保证充分的训练时间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在结业鉴定、教学评价、术科考试时务必再予重点把关:对学员主要因安全意识问题而发生的危险驾驶情景进行指正,从安全意识上为学习驾驶技能提供科学指导;对那些因操作不熟练而出现失误但有良好安全意识的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减轻初学者的压力;提高学驾的积极性,促使学员在掌握驾驶技能的同时十分注重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这种强化安全意识的考核方式,收到良好的预期教育效果。

(三)宣传教育法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人在接受一种意识的时候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需要教练员时时刻刻将“安全第一”的思想灌输进学员的意识中去。不论是学员还是教练员要想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将自己意识转化过来,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将“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学习,不断强化安全教育、以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进行宣贯,促使学驾人员领会掌握;同时督促驾校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并予落实。这样在长期将“安全第一”的意识进行反复灌输之后,学员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自我安全的意识,将驾驶技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文化熏陶法

创建驾校汽车驾驶安全文化,充分发挥驾驶安全文化的熏陶作用,也是驾校练好内功的重要手段之一。驾校汽车驾驶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在驾驶培训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安全文化教育氛围,使每位职工、学员的行为自觉地规范在这种安全价值趋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建设驾校汽车驾驶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培养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文明出行的驾驶人。

四、结束语

将“关爱生命,安全第一”作为安全驾驶教育的指导方针,需要教练员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在培训驾驶过程中,教练员和学员牢固地树立安全意识,并在教学中深刻地贯彻落实安全驾驶的意识,通过几种教学方法作为培训学员的安全驾驶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6

关键词:功能分析;驾驶培训;信息系统;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促进了驾驶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驾驶培训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驾驶培训信息化发展现状

为满足驾培行业管理需要,从2005年开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信息化系统在驾驶培训行业得到应用,系统提供学员报名、培训监督和学时审核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驾驶培训质量。

2006年,秦勃等基于系统仿真阐述了驾培系统中的场景管理及汽车建模[1]。2008 年,辛玉青基于指纹IC卡设计与实现了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2]。2010年,范韬基于指纹IC卡设计了驾驶培训管理系统车载设备[3]。2013年,王艳琴通过收集分析用户需求,概述了驾驶培训管理系统的功能[4]。2014年,李红艳提出依托电子科技加强对驾培市场管理、提升驾校质量[5];吴汉迪研究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驾校便捷系统,并分析了其的关键技术[6];赵晓林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惯性导航技术、IT技术等研发了机动车驾驶培训和考试服务系统[7]。

但随着学驾人数的增加、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驾培要求的提高,现有系统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服务和驾培管理工作的需求。

2 驾驶培训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

驾驶培训服务应满足管理部门、驾培机构、学员、社会公众的要求,相应的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提供以下功能。

2.1 管理部门要求的功能

2012年1月7日,《江苏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76号)第十二条要求驾培经营者应当按照批准的经营范围、经营区域、教练场地等许可事项开展培训经营活动;第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培训实行学时制,培训费用由理论培训学时费、驾驶操作培训学时费、驾驶模拟操作学时费等组成;第三十四条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机动车驾驶证考试系统与驾驶培训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对接,保障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信息畅通[8]。

2012年1月20日,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公通字〔2012〕5号)第2条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全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鼓励大中型客货教练车安装应用卫星定位系统。2012年4月1日起,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培训要全部应用计算机计时管理系统,2012年10月1日起,其他汽车类驾驶人培训要全部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计时管理系统要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相关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9]。

2012年7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第七条要求加强和改进驾驶人培训工作,推广应用科技评判和监控手段,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责任倒查制度;第八条要求加强驾驶人培训质量监督,全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督促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和学时,定期向社会公开驾驶人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学员的交通违法率和肇事率等,并作为其资质审核的重要参考[10]。

根据以上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具有卫星定位、分类计时(理论培训学时、驾驶操作培训学时、驾驶模拟操作学时)、违规防范、培训监控、数据存储、信息、身份核对及行为控制(驾校、教练员、教练车、学员等)、电子围栏、学时审核等功能,并能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相关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2.2 驾培机构要求的功能

随着驾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部分驾校开始通过联合经营等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并为学员提供预约培训、先培后付等服务。这就要求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支持预约培训、先培后付、联合经营等多种新的经营模式。

2.3 学员要求的功能

学员是驾驶培训服务的对象,也是驾驶培训过程的中心,学员需要实时便捷地掌握自己的培训信息(如已培训学时、剩余学时,下次培训时间、地点,各科目考试成绩等)。这就要求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通过短信平台、网站等方式向学员及时推送有关信息,并提供支付宝等第三方电子支付手段。

2.4 社会要求的功能

驾培机构提供的驾培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公共属性的产品,公众对驾培服务要求公开透明且信息对称。因此,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能通过固定渠道驾校、教练员、驾驶培训等信息,支持驾驶培训相关方交流互动,提供公共服务功能。

2.5 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功能

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逐渐普及,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在安全可靠、便于升级、数据同步、功能可扩充、维护快速等的前提下,提供移动终端的接入,方便管理部门、驾培机构、教练员和学员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进行有关操作。

此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在做好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应具有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

3 驾驶培训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功能分析,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通过建立一个便民高效、信息畅通、功能完善、监管科学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管理部门、驾培机构、教练员、学员、社会公众等多方的信息共享,全面提高驾培行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由以下11个子系统组成。

3.1 计时终端子系统

计时终端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负责绝大多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保障培训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根据培训阶段的不同,计时终端分为理论计时终端、模拟计时终端和车载计程计时终端。计时终端应具有签到签退、图像采集、身份验证、计时、数据显示、语音播报、数据通信、培训记录采集和存储、开机自检等功能,车载计程计时终端还应具有车速和位置信息采集、卫星定位和监控、警示、违规防范等功能。

3.2 基于GIS的培训监控子系统

通过在电子地图上配置图层、关注点、视角等参数,标注训练场地并关联第二、三阶段训练数据,实现电子围栏、实时监控、教练车在线情况和轨迹回放等功能。

3.3 数据存储子系统

系统产生驾培业务、定位信息、训练状态、图像等多种数据,要求数据库服务器集中部署在电信等第三方机房,支持多服务器、实时监控、异地灾备。

3.4 信息子系统

通过驾培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交通法规政策及行业动态、驾校分布、驾校资质、学车指南等信息,为学员提供培训报名、学时查询、网上学习、问卷调查等功能。通过短信平台,点对点地将培训过程的关键信息告知学员。

3.5 运管业务子系统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统一设置及调整驾培参数(如各培训阶段的学时等)和不同角色用户的权限;向平台内所有或部分计时终端发送语音、拍照、点名等指令;根据行政处罚结果控制驾培机构、教练车和教练员的行为;进行开班审核、一般情况下学时自动审核、特殊情况下手工审核。

3.6 驾校经营子系统

既支持定人定车的驾培传统模式,又支持预约培训、先培后付、联合经营、电子支付等新的经营模式,助力驾培机构成功转型。

3.7 移动服务子系统

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查询、评价、投诉、办公等工作。

3.8 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子系统

系统应整合学员报名、开班、理论学习、科目训练、考试预约、考试成绩等信息,提供学员培训过程、教练员考核、服务满意度、培训考试质量等多种培训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等技术,提供驾培市场发展前景及影响因素等信息辅助决策。

3.9 信息共享子系统

通过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运输管理业务系统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机动车驾驶证考试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10 信息安全子系统

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访问控制、加解密、数字认证、攻击检测、容错、防病毒等技术,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11 运营维护子系统

系统应具备快速、便利的系统维护功能,实现远程维护、远程升级,适应服务地区分散性、业务多样性及复杂性等特点。

4 结束语

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驾驶培训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增强系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驾驶培训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勃,基吕涛.基于系统仿真的驾驶培训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3):2496-2498.

[2]辛玉青.基于指纹IC卡的驾驶培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29(4):94-98.

[3]范韬.基于指纹IC卡的驾驶培训管理系统车载设备设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3):171-173.

[4]王艳琴.驾驶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6):62.

[5]李红艳.电子科技与驾培市场管理的发展战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108-110.

[6]吴汉迪.基于Android平台的通用驾驶培训机构便捷系统研究[J].信息通信,2014(6):110.

[7]赵晓林.智能驾驶培训和考试服务系统[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1):91-96.

[8]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管理办法[S].2012.

[9]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S].2012.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7

[关键词] 墨江县 培养 新型农民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233-0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农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农机驾驶员驾驶操作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机作业的效益,农机作业的安全,关系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机驾驶员管理成为农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现结合我县农机驾驶员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三年我县拖拉机注册登记、及驾驶员增加情况一览表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置拖拉机的积极性,拖拉机保有量和拖拉机驾驶员在快速迅猛增长,伴随着由驾驶操作人员原因产生的农机事故也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很大危害,对和谐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因素。现阶段,就如何加强拖拉机驾驶管理,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笔者认为拖拉机驾驶安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驾驶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很多拖拉机驾驶员认为拖拉机是干农活用的,不受任何法律法规限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地方性农机安全法规缺乏认识,对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知道,认为拖拉机是自己购买的,有牌照、有驾驶证就可以随便开、随便跑,能拉多少拉多少。酒后开车、拉客载人、超载混装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镇内不按信号行驶,闯禁行现象也屡见不鲜。

2.驾驶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农机,缺乏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很多营机户购买拖拉机后,虽然经过农机学校培训考取了驾驶证,但是在培训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对如何正确操作农机不懂,由于操作失误引发农机事故现象也时有发生。

3.驾驶员缺乏对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常识

有些拖拉机操作者,对拖拉机的日常维护工作不重视,出车前后,对拖拉机不注重日常检查维护,经常出现由各部件失灵、损坏和丢失而产生的农机事故。

4.驾驶员不注重日常安全教育培训,致使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错过提高安全驾驶技能机会和维护修理机能的机会,使拖拉机在行驶中遇见突发应急情况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因而引发农机事故。

三、对加强农机驾驶员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农机驾驶员法律意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发手机短信、设立警示标语、驾驶员安全学习日活动、利用进乡村学校举办农机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驾驶员和群众进行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常识,提高农机驾驶员和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

2.拓展培训方式,改善培训体制

充分发挥农机学校的农机驾驶员培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在办学形式上,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现状,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培训人员可以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农机操作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要把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定期集中起来,利用驾驶员“安全月”活动系统培训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采用“下乡联办、短期讲座、跟踪服务、现场示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帮助农机驾驶员快速掌握农机使用技术,使农机培训真正发挥效能。

3.加强安全检查,建立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是打造平安农机的保障。要把建立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作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来抓,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边提高,选出一条以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执法新路子,要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农机监理部门要主动与公安、安监等相关部门配合,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管理力度和打击力度,消除农机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做到警钟长鸣,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保持高压严打状态,确保农机生产。

4.加强源头管理,完善农机驾驶员考试制度

市县农机监理所要强化农机驾驶员考试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对驾驶员进行考试,严禁不考试发证及考试不合格发证,提高驾驶员责任,为农机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机驾驶员承担农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其素质的高低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强化农机驾驶员管理,从报名、培训、审验、教育等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建设一支遵纪守法、技术过硬的农机驾驶员队伍。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8

关键词:交通管理;培训考试;改革

我国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一步步完善起来的,制度的本身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行政管理印记。随着公安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完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一)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背景

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从1987年公安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培训考试政策到驾驶证申领规定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最初采取的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延伸下完全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并负责的驾驶人集中培训集中考试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驾驶人学习培训时间长、驾校设置的培训课程全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驾驶人学习培训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因此在当时出现了机动车驾驶人学习培训名额一票难求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社会和道路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扩大驾校培训规模、压缩驾驶人学习培训时间、出台实习驾驶证管理规定等措施来解决驾驶人学习培训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驾驶人学习培训的周期压缩、学习培训内容更注重实际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驾驶人培训质量的下降,这一点在当时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中能够得到充分反映;二是在社会上也出现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说法,这主要表现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于驾驶人培训考试的行业垄断缺乏监管,也表现在驾驶人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考官主观性作用强和违法腐败问题。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采取驾驶人培训和考试实行行业分离的模式,驾驶人学校培训引入社会资源,驾驶培训学校的审批与建设权力移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完全负责驾驶人考试场地和考试要求标准化,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开展了标准化考验场建设,驾驶人考试业务权力也逐步下放到了县级车管所,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引入社会资源办驾驶培训学校的基础上,驾驶人培训学习机构供给可以满足需求、驾驶培训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原则上只需要严把考试关即可,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考试场地的局限,驾驶人培训考试之间的供给出现不平衡,各地普遍出现了约考难的问题;二是考试过程的监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发生了多起因考试出现的民警职务犯罪案件。[1]从上述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围绕着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一直处在调整与变化过程中,这种变化在国家行政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的背景下,比较适应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也符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二)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义

在进入“十二五”后,随着道路交通系统井喷式的发展和我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由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显现矛盾演变成为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和构建和谐社会主旨下较为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改革应当明确的核心目标在保障公民出行权的前提下,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当是绝对的核心,设想一下在道路上交通事故频发,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么机动车驾驶人培训和考试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提高培训质量、严把考试关口、严守考试标准、提高公民的安全出行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全面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的核心所在。2.最大限度地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是改革应当遵循的根本理念在保障行政公权对于广大公民平等的基础上,在中央强调社会管理创新和新一届政府大力开展简政放权的思路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顺应时展的趋势和国家全面深化公安工作改革的要求,提供多样化、人性化、自助化的培训考试服务,优化培训考试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总体来说就是最大限度地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这一点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3.系统全面的权力制约和行业协调机制是改革应当完善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广大公民的法治意识迅速提升,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涉及到以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为主的包括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保监会、国土资源部、安监总局、中央文明办等多个部委,仅在公安部涉及管辖权限内的就包括公安交通管理、治安户籍管理、刑事侦查等多个业务部门,因此全面改革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需要各个行业以及公安机关内部各个业务部门打破传统的权力壁垒、创新改革思路、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权力配套协调,使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真正达到政策公开公平、行业间有效对接、制度落实便于操作的目标。4.公开、公正、透明、廉洁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国家行政权力监督体系和倒查问责制度日益健全的背景下,由于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造成的交通民警违法违规和职务犯罪案件数量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仍有极少数交通民警因此触犯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在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约考、考试、发证每一个环节,必须严格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廉洁的原则。随着公安机关内外部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对于培训考试过程中的任何违法行为将严格问责,这对于保障公安交通民警职业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高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支撑。由此可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对于优化驾驶人培训考试供需要求、转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思路、整合社会培训考试资源、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提供便民利民、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二、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导向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制定考试标准并组织开展驾驶人考试,从机动车驾驶人报名参加培训到最后取得驾驶资格整个流程来讲,交通民警承担的角色定位应当是制定标准并在考试过程中衡量标准,确定驾驶人是否具备资格的裁判员。因此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应当坚持以流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以全面改革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对象、系统确立改革目标。具体地讲,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坚持以公开透明为前提

按照中共中央全会精神,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便民利民服务,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是提供便民利民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各项具体内容公开透明:一是驾驶人培训考试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公开透明,驾驶人培训考试涉及到多个行业和行政管理权限,因此在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协调各行各业以及公安机关各业务警种,突破权力管辖拘束,从源头上消除行业和部门间无形的障碍,以完善培训考试流程为主要目标,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培训考试政策的公开透明;二是驾驶人培训考试流程的制定和实施要公开透明,驾驶人培训考试针对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业务操作流程,并不是所有培训考试流程会完全按照设想的情况进行,这中间就出现了驾驶人培训考试供需双方的矛盾,因此在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前提,确保不同情形下的驾驶人培训考试流程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找准应当采取的培训考试模式[2];三是驾驶人培训考试的监管要公开透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驾驶人培训考试的工作逻辑关系和行政管理方式,系统全面地做到各个环节的监管公开透明,在优化监管制度和完善培训考试监管环节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使培训考试制度真正发挥正向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要构建出权责清晰的管理模式

权力是实现职责的必要手段,实现职责是行使权力的目的,不存在无责任的权力,也不存在无权力的责任。不承担任何责任或者权力大于责任,就会导致特权或权力滥用,同样不赋予任何权力或权力赋予的不适当,也会导致责任消减或责任推诿,因此在合理配置权力的时候,要遵循权责相称的原则[3]。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要按照警察法哲学的设置规范,全面构建出全责清晰的管理运行模式:一是要构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驾驶人培训过程中权力围绕服务的行政管理模式,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于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培训考试权力设置不完善,给公安机关和民警造成了很大影响和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权力设置没有以服务作为出发点,造成的结果是驾驶人和公安机关交通民警从根本上没有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在驾驶人和交通民警之间无形的造成了一个不对等的门槛,因此在制度改革过程中,要按照现代行政管理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方法,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地设置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权力;二是要构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驾驶人培训过程中责任围绕问题的行政管理模式,在驾驶人培训考试过程中由于责任划分不明确、责任主体不落实、责任追究不到位而诱发行政渎职、失职和其他职务犯罪案件教训深刻,因此公安交通民警要根据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政层级和不同的情形承担不同的责任,系统全面的责任划分体系对于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具有明显的正激励效应,同时也会对公安交通民警起到较好保护作用;三是要构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驾驶人培训过程中权力与责任相配套行政管理模式,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作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来讲,应当建立完善健全的权力和责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权力与职责清晰明确的行政模式,这也是深化公安改革落实、全面依法行政、建立完整行政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4]

(三)要凸显运转便捷高效的特征

随着社会动态化、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化,现行的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出现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不适应既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思想理念上的滞后,也有公安交通民警能力素质上的差距;既有当前驾驶人管理体制机制上的制约,也有开展驾驶人培训考试配套要素的不足。要破解这些长期困扰和影响驾驶人培训考试发展进步的难题,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加快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以显现出培训考试制度运行的方便高效:一是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内容要全面体现出便民利民的宗旨。目前我国驾驶人已接近3亿,预计未来10年机动车驾驶人仍将以每年2000多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传统的驾驶人培训考试模式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驾驶人考试和管理工作效能也将受到很大影响,群众的不满意和工作效能的低下将会严重影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培训考试业务的正常开展,也会严重影响公安改革进程,因此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要给予驾驶人更多选择自,从政策规定、程序设定、环节把握到与其他业务的延伸配套,都要以便民利民为主旨,最大限度地使群众感受到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方便与快捷;二是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要建立并完善规范化的运行标准和机制,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众多,要实现培训考试制度的高效运转,必须将涉及的相关内容做系统、全面、规范的梳理和细化,涉及到驾驶人培训的要素要协商其他行业部门做好政策的配套延续、涉及驾驶人考试场地的要素应当统筹考虑现有场地资源,涉及驾驶人考试标准的要素应当制定具有实践意义的细化条目,涉及驾驶人培训考试车辆的应当出台规范的国家安全监测标准,在涉及培训考试所有环节标准规范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建立培训考试流程的完善运行机制,保持每个环节涉及标准规范的动态性和灵活性,使培训考试流程在规范化的机制运行要求下发挥最大的效率,同时对各项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保持合理及时的优化提升,尽可能为驾驶人培训考试提供便利,这样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真正被群众所感受到,改革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5]

(四)要把公正廉洁作为红线

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应当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实行权责清晰的行政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发挥便捷高效的特点,在每一个环节公安交通民警都要严格保持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一是健全反腐败和其他职务犯罪的预防机制,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斩断或明或暗的利益链,杜绝诱发从事驾驶人培训考试的公安交通民警腐败或其他犯罪的各种因素;二是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实行岗位轮换机制,使参与驾驶人培训考试的交通民警建立严把考试质量关的工作思路,从根源上消除产生腐败和其他不公正不廉洁的土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大对从事驾驶人培训考试民警的关注度,通过内部监督保护民警;三是加大社会的外部监督,通过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对培训考试每个步骤和每个环节的监督,全面实现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公开、公正、透明,这也是把好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关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建立公开透明、权责清晰、高效便捷、公正廉洁的驾驶人培训考试管理体制是改革的中心目标,因此,改革的实质应当围绕中心目标细化内容、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在大数据背景下依托“互联网+”思维模式,从根源上解决现有培训考试制度不便利、不规范、不经济的现状。

三、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既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又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我国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各地道路交通系统有不同的特征和侧重,驾驶人培训考试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供给和需求复杂多变,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驾驶培训和考试需求的重要途径,国家已经提出了2016年开展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试点经验,2018年全面实现改革目标的宏观战略构想,因此要树立改革一盘棋的思想,全国坚持一个改革思路、执行一个改革标准、努力实现统一的改革目标。在改革过程中还需要认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破解改革中出现的难题,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运用智慧,依法、规范、稳妥、有序的推动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的每个步骤得到有效落实,提高改革每个环节的操作性,使改革的成果真正为群众所认可。

(二)完善配套保障机制,畅通协调沟通渠道

按照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时间推进表要求,公安部已经制定下发了《机动车驾驶证自学直考工作规范(试行)》和公安部第139号令,因此为了方便群众自主学驾、自助报考,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车管、秩序、事故等部门要形成完善的配套保障机制,结合自身情况提前划定学习驾驶的路线、时间,按要求设置道路交通标志,积极协调现有的驾驶培训考试场地,为自学驾驶人提供充足的服务。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同时要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加强自学车加装副制动、辅助后视镜等安全装置的监督管理;要和交通运管部门之间形成畅通的协调渠道,建立日常会商、信息共享、重大事件共同决策的工作模式;要和保险行业加大沟通力度,系统落实自学直考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理赔相关工作[6];要与质监部门加强协调,对加装安全辅助装置的自学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三)广泛开展媒体宣传,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

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宣传工作,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大力开展这项工作的宣传,要权威解读各项政策规定的意义、定位和法律责任;要细致宣传业务流程、学习要求和权利义务。同时为了防止一哄而上的误解和炒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要与公安法制、网络安全等部门建立协商机制,提前排查预判各类舆论风险、加强舆情跟踪分析、化解网络舆情热点,为改革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加强信息化监管,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

如何实现对固定的车辆和陪练人员在固定的时间、线路,按照要求的学时进行监控,是自学直考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填报材料、签署告知文书、设立交通标志这些手段达不到监管的目的,监管的职责和目的应当是确保自学直考的顺利开展,因此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员、陪练人员、直考车辆、时间、线路、学时的相互牵制绑定机制,实现自学直考全程的物联网全程监管,一旦发生违规操作,系统将及时记录并将违规结果纳入考评机制,这样才能使自学直考的各项规范具备可操作性和监管约束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将直考学员信息纳入直考数据信息分析平台,追踪直考学员取得驾驶证后的驾驶违法数据,建立常态监管机制,实现直考机制的完善和试点工作的科学化评估。

作者:李亚军 李攀 单位: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东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公安部.坚决斩断“利益链”严把培训考试关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谈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J].汽车与安全,2015(12):24-26.

[2]人民公安报评论员.驾考改革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J].汽车与安全,2015(12):32.

[3]刘建军.和而不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三重属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5-157.

[4]应松年.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法学,2014(6):48-52.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9

【关键词】驾驶员 培训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步入了小康生活社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随着机动车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马路拥挤问题、驾驶安全问题。驾驶员又是整个交通的引导者、控制者。所以我国在提升驾驶员培训管理方面就要做出进一步的完善。相关部门应积极解决,找出驾驶员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社会的道路安全。 

1驾驶员在培训中遇到哪些问题 

(1)教练员的乱收费现象。随着车辆的增多,驾驶员的培训数量也不断增多。驾驶员拥挤、教练员供不应足的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受训练人员的需求量增多,很多教练员又不受驾校的管理,开始私自定价,提高收费标准[1]。这样导致很多驾驶员并没有完成一定的课程训练,技术水平不达标就开始驾驶车辆,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 

(2)对教练员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在驾校中,教练与驾校是挂靠的关系,教练为了多招学生就多头挂靠。这是驾校管理的不到位和教练对学员的不负责表现。在培训中,教练员经常出现违规、违法行为,由于教练车是以教育为主的工具,管理部门也没有扣除教练车的权利。这样导致了教练员不规范教学、无人管理等现象,反映出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严重漏洞。 

(3)培训过程不够专业。教练员不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方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考试的合格率,减少培训时间。由于驾驶培训是新兴的行业,国家相关规定中对教练员准入门槛设置相对较低,教练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表达能力和教学水平都相对较低,所以,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升。教练员的职业水平不高,职业素质低下。在教学过程中态度不够严谨,影响了驾驶训练员的专业水平。 

(4)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在现代科技得以充分运用的今天,大多数驾驶培训的理论教学依然采用课堂授课模式,虽然不少驾校为了方便学员学习开辟了驾校网站,但只局限于网上预约报名、理论模拟考试,而没有全面的安全、文明驾驶等知识的教育。实操培训则依然沿用“一对多”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多结构、多层次学员们的多元化需求,这不但使驾校的服务受到影响,且易滋生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有损驾培行业的整体形象。 

2驾驶员训练的影响因素 

(1)个人情绪。训练中,如果教练员对驾驶训练员进行语言攻击,影响训练人员的心理变化,很可能导致训练人员在训练中的过激行为,这样不仅影响了驾校的声誉问题,也浪费了其他学员训练的宝贵时间[2]。 

(2)天气变化。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不同的季节要适应不同的场地。如果在新手还未成熟阶段,对于炎热天气要适度选择阴凉处。对于暴雨天,最好选择室内进行基础的反复练习。他们练习的能力不强,就要根据不同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场合进行训练。 

(3)疲劳驾驶。在练习训练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训练员的状态。如果训练时间过长,驾驶员会出现厌烦的情况,这样就无法继续接受训练,可以适当的调整休息时间,不可疲劳驾驶。 

3提升驾驶员训练水平的策略 

(1)严管车辆。管好车辆,确保安全和教学质量,这是驾校内部管理环节的重点。对于车辆管理,驾校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确保教练车正常运行,实行定人、定车管理。建立健全教练车档案,完善车辆养护资料,每年进行两次二级维护保养,并作为对教练员年终实绩考核的依据;教练车必须用于教学训练,不得改作他用;教练车有专人带队定人、定点加油;教练车因个人责任造成损失的,按损失金额,一律由个人负责(保险赔偿除外);教练车每天必须按培训部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更改。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机制,无论在市场发展上还是行业管理,都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打击非法培训、乱收费的现象。对驾校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3]。2011年交通运输部制定出台的《道路运输经理人职业能力评价管理规定》和《高级道路运输经理人资格考核认定办法》对道路运输经理人的资格条件、考试评定方法、继续教育及职业管理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此项工作是一项新工作,许多省市尚未有效开展,应尽快落实好此项工作。实施驾培经理人资格管理制度,能够对驾校管理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管理者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能有效促进管理者的素质提升,强化驾校管理者的安全主体意识,进一步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和措施,夯实驾校的安全管理及教学管理工作。 

(3)提升教练员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教练员是传授驾驶技能的具体实施者,更是安全驾驶理念和安全行车知识的传播者,完善教练员考评体系,建立教练员准入退出机制,是提升教练员素质水平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一是应将教练员级别情况纳入驾校开业标准或者年度质量信誉级别评定计分标准。教练员职业技能评级是对教练员知识水平、职业道德、技术能力、工作内容等素质水平的综合评价,是衡量驾校教学培训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具备相应数量级别教练员,实现教练员队伍的标准化管理,对提升驾校的驾驶培训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应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教练员年度诚信考核办法。目前,湖南、浙江、安徽、重庆等省级运管机构已制定出台的教练员诚信考核办法,基本都由级别划分、评分标准、档案建立、奖惩办法等内容组成,且大都参照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制定。综观全国驾培行业发展现状,驾校规模、场地建设、队伍素质、教学模式等总体情况基本相近,市场违规经营行为上略有差异。为此,制定全国统一的教练员年度诚信考核办法,对教练员教学行为、遵章守纪、继续教育、廉洁执教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从而建立起教练员准入退出机制,实现对教练员队伍的 (4)优化教学培训模式。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全行业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科技手段,优化驾培教学培训模式,适应多层次结构学驾人群的不同需求。一方面,网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成为实现驾驶培训和管理的稳固支撑;另一方面,知识水平和网络运用水平高的18~30 岁学员已占到驾驶学员比重的一半以上,强烈要求改变现有的学习模式。我们应发挥行业引导作用,开发网络驾培学习系统,该系统可包含由优秀教练员讲解的网上学驾课堂,驾驶知识习题练习、网上理论结业考试等内容,实现学员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的学驾梦,直至与公安部沟通协调,实现网上理论考试。在实操培训中,一是要求最大限度地使用互动教学模拟器教学,避免先进的教学设备闲置;二是要选拔优秀教练员,分作教学科目示范片,在教练场训练科目旁装置电子显示屏,向学员播放,增加教学效果,弥补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不足;三是要鼓励社会投资建设规模大、实力强、能充分满足学员预约训练需要的经营性教练场,填补经营类别空白,提高场地利用率,使非法陪练点无处存身;四是发挥科技作用,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驾校培训的监管,严格落实教学内容和学时,保证培训质量。 

(5)提升技术手段。收费方面实行透明化,按学时收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参照国外技术的先进经验,试用驾驶模拟器教学。这种教学不仅生动的传授了驾驶知识,也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受天气的影响,可以进行室内的基本授课,使训练员们反复练习,提升驾驶能力。 

(6)定额管理。为了进一步推动学员的培训质量,进行一定的招生计划,根据驾校的规模变化决定招生人数,以防止教练员因为学员的增多发生不认真授课、乱收费的现象。从一定意义上,也减少了交通堵塞的问题。 

4结语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壮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要解决交通问题就要提升驾驶人员最基本素质和专业的技术水平。我国驾驶员培训从之前的学校培训方式到今天的社会管理化。虽然行政部门和管路部门的相对独立,不注重沟通与调节,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在日益完善。立足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特色的培训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改变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和技术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对自己负责,对人民的人身财产负责。 

参考文献: 

[1]陈军星.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林素清.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24(76):290. 

驾驶员安全培训篇10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学习驾驶的人数快速增长,驾培市场发展迅速。然而,驾驶培训行业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学员培训学时不足、驾驶培训经营者规范化程度不高、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教练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驾培市场亟需发展完善。为进一步规范驾驶员培训管理,省政府出台了《驾培办法》,《驾培办法》围绕规范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经营活动,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质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促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几个目的,从经营许可,经营管理,学员、教练员与教学车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着重规范了驾校用地、教练车和教练员、学员的管理,突出安全驾培;坚持绿色驾驶,突出节能减排;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突出有序发展驾校;进一步规范驾驶培训经营行为,提升驾驶培训质量;强化企业服务意识,加强企业信誉管理力度;强化培、考对接,加强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驾培办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促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为驾培行业管理依法行政提供了保障。

各县交通运输局和市运输管理处要切实加强对《驾培办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时明确专人落实宣贯方案和措施,确保宣贯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深入学习、宣传《驾培办法》

(一)组织学习、加深理解

各县交通运输局和市运输管理处要分层次、抓重点开展对《驾培办法》的学习,并要注重实效。各县交通运输局和市运输管理处的负责同志和驾培行业管理人员,以及驾培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驾培办法》,掌握具体规定,领会精神实质。驾培经营者要组织对教练员的专题培训,让每位教练员熟知并自觉遵守《驾培办法》。

(二)广泛宣传、达成共识

各县交通运输局和市运输管理处要创造条件、灵活形式、丰富载体、拓宽渠道,加强对《驾培办法》立法原则、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的宣传。通过宣传使得管理人员、驾培从业人员、驾驶学员和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深刻领会《驾培办法》管理理念,并共同参与实施。

三、全面贯彻实施《驾培办法》

(一)健全制度,推进全面实施

各县交通运输局和市运输管理处要根据《驾培办法》设定的新制度和新规定,加快建立配套制度。抓紧组织调研,编制本地区机动车驾驶人培训发展规划,规范驾驶培训行业发展。同时,要完善驾培经营许可制度,明确择优许可的原则和标准,强化准入管理。

(二)加强监督,规范经营行为

各县交通运输局和市运输管理处要严格按照《驾培办法》的相关规定,完善驾驶培训管理与公安考试管理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全面推广应用驾驶人培训考试共享信息系统,提高监督管理效能。通过运政管理系统办理驾驶培训管理业务,深入推进驾驶培训智能化系统应用,实现对教练员、教练车的动态监督。同时,继续强化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并通过针对驾培市场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稽查,加大查处驾培经营者、教练员违规违纪行为,特别是伪造培训学时、伪造或变造《培训记录》等,提高培训质量,确保驾培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四、组织督查《驾培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一)加强协调,推进落实

各单位要主动加强与公安、规划、国土、物价等部门的沟通,争取支持,共同推进《驾培办法》的实施。要积极与规划、土地等部门会商,力争尽快将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教练场用地纳入当地城乡规划。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推动驾驶培训与考试的全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