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十篇

时间:2023-05-05 18:17:11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1

近日,就有一起这样的案件,引起法律界激烈的争论。此案也是一波三折,历经三次审判一次抗诉,日前终于有了结果。

夫妻签订防家暴协议

现年47岁的冯湘玉,是广东省广州市人。2005年初,冯湘玉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与小自己两岁的佟勇相识。两人虽然都已到了不惑之年,但一个是风韵犹存,开朗活泼;一个是英俊潇洒,风趣幽默。初次相识,就有说不完的话,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临分手,双方相互留下了联系方法。

冯湘玉与佟勇都曾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现在都是单身,彼此互有好感,感情也迅速升温。这样,经过半年的交往,两人于2005年11月17日登记结婚。

冯湘玉与佟勇虽说均是再婚,但婚后也未生育子女,蜜月期间两人十分恩爱,令亲戚朋友十分羡慕。谁知,2006年1月17日,佟勇却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后经法院调解,又于2006年3月22日申请撤诉。

结婚刚满两个月,婚姻就亮起了红灯,这让旁观者十分惊愕。对此,佟勇解释说,冯湘玉在婚后采取纵火、打砸家具、泼洒油漆等方式对他及家人进行威胁、恐吓、勒索财物,还迫使其自行租房居住,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故离婚。而冯湘玉则有另一番解释,她说:“刚度完蜜月,佟勇便露出了我并不了解的暴戾本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对我多次实施残酷的家庭暴力。无奈之下,我五次报警求救,并因受伤到医院就诊。没想到佟勇恶人先告状,但这样也否认不了他对我实施家庭暴力的事实。”

经过家人的劝解,冯湘玉与佟勇也考虑到组成一个家庭不易,同意和解。之后,佟勇撤诉。但冯湘玉对家庭暴力心有余悸,提出签订一份《夫妻协议书》。这样,2006年4月16日,佟勇作为甲方,冯湘玉作为乙方,签订了《夫妻协议书》,其中除了对财产归属有所约定外,还特别约定“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有过错方必须向无过错方支付赔偿金,金额为一次支付40万元人民币”。

丈夫屡施暴致妻受损害

谁知,巨额惩罚性赔偿协议并没能有效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此后,冯湘玉与佟勇因经济问题屡次发生矛盾,佟勇还向冯湘玉动了好几次手。2007年12月4日,佟勇将冯湘玉打致轻伤。佟勇为此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管制六个月。

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冯湘玉于2008年4月14日来到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要求与佟勇离婚,并主张对方应按照《夫妻协议书》的约定赔偿40万元。

该起罕见的索赔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法庭上,控辩双方也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冯湘玉诉说道:“我与佟勇于2005年11月17日登记结婚,双方均是再婚。结婚后,双方签订了一份《夫妻协议书》,该协议第四部分明确规定: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有过错方必须向无过错方支付赔偿金,金额为一次支付40万元人民币。从2005年12月起至今,佟勇长期对我实施家庭暴力,街道、派出所多次劝阻和教育,佟勇均不理会。”说到动情之处,冯湘玉声泪俱下,控诉道:“2007年12月4日晚,我再次遭到佟勇殴打,伤势严重,至今还恶心想吐,经常头晕,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佟勇的家庭暴力行为导致双方分居,致使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双方已无法继续共同生活,故要求与佟勇离婚;佟勇名下的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银行存款、股票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佟勇存在家庭暴力过错,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求由我占有70%,佟勇占有30%;佟勇对我实施家庭暴力,应当按照《夫妻协议书》,付给我赔偿金40万元。”

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冯湘玉向法庭提供了报警回执七张,三家医院门(急)诊病历三本,司法鉴定书一份等证据,用以证明结婚两年多来,其一直遭受着佟勇的家庭暴力。

针对冯湘玉的指控,佟勇嗤之以鼻,回敬道:“婚后两年来,冯湘玉反复无常,手段贪婪、凶狠、歹毒,不断实施财产、精神等家庭暴力,破坏夫妻、家庭关系,致使夫妻感情破裂,现我同意离婚,但导致离婚的过错在冯湘玉。我与冯湘玉婚后经济独立,并无夫妻共同财产需要分割。我也根本没有对冯湘玉实施家庭暴力,冯湘玉是为索取财物诬蔑我。冯湘玉在婚前向我索要了5万元作为结婚礼金,现看来她根本没有与我建立家庭、共同生活的诚意,而是假借结婚名义索要钱财。为此,我要求冯湘玉归还该5万元。”

两审认定协议不公平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双方婚后因经济问题产生矛盾,导致夫妻关系恶化乃至影响夫妻感情。冯湘玉提供了相应证据,佟勇否认,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反驳,因此,法院认定佟勇存在对冯湘玉实施家庭暴力的过错行为。鉴于双方均确认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法院依法准予双方离婚。

至于夫妻间的财产分割,双方签订的《夫妻协议书》中明确约定“夫妻自再婚后,经济各自独立,双方各自的工资、奖金、社会福利,生产的收益均属于个人财产”, 因此,认定佟勇名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银行存款、股票等均系个人财产,冯湘玉无权主张。

关于冯湘玉主张佟勇对其实施家庭暴力,在考虑赔偿数额上应当结合受害方的损害后果、加害方的损害行为等综合考虑,而不应仅仅以双方签订的《夫妻协议书》约定为准。本案中,冯湘玉最重一次伤情经鉴定构成轻伤,若完全依照《夫妻协议书》约定的40万元赔偿额,显然与冯湘玉的损害后果、佟勇的损害行为和财产状况不相适应,也有违人身损害损益相当原则。考虑到冯湘玉的实际伤情、佟勇的损害行为和财产状况,酌情判令佟勇赔偿冯湘玉损害赔偿金5万元。

冯湘玉称佟勇存在家庭暴力过错,要求在分割夫妻财产时由冯湘玉占有70%,佟勇占有30%无法律依据,不予采纳。双方均表示家用电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总价值为3832元,因此,判令离婚后上述电器归佟勇所有,佟勇支付1916元给冯湘玉作为占有上述电器的补偿。佟勇主张冯湘玉假借结婚名义索取钱财,故要求冯湘玉返还婚前支付的5万元,没有事实依据,不予采纳。

一审判决后,冯湘玉上诉称,原审法院认为不能依据《夫妻协议书》约定赔偿40万元是适用法律错误。而佟勇上诉称,冯湘玉受伤是事实,但是并非本人的行为造成的,原审法院仅凭报警回执、病历、鉴定等证据就认定本人对冯湘玉存在实施家庭暴力的过错行为,是不当的。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审法院根据冯湘玉提供的证据认定佟勇对冯湘玉实施家庭暴力的过错行为,证据充分;佟勇认为其没有对冯湘玉实施家庭暴力的上诉理由,证据不足,不予采纳。

原审法院考虑到冯湘玉的实际伤情、佟勇的侵害手段等,酌情判令佟勇赔偿冯湘玉损害赔偿金5万元,合法合理,予以维持。据此,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申请抗诉再审获支持

二审判决生效后,冯湘玉还是不服,向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申诉。冯湘玉申诉称,《夫妻协议书》中关于40万元赔偿的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有效的,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

2009年6月29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作出民事抗诉书,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009年9月21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指令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本案。

关于赔偿金数额的认定,是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分析最终认定:首先,《夫妻协议书》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根据“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的原则,本案按照约定处理更为妥当;其次,佟勇对冯湘玉多次实施家庭暴力,已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给冯湘玉的身体及精神健康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即使按照人身损害损益相当的原则,约定的40万元赔偿金并非明显过高;再次,佟勇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责任。

因此,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再审终审判决,判决支持了冯湘玉索赔40万元的诉讼请求。

法博士点评

本案引出的法律争议在于,夫妻双方约定的40万元离婚过错损害赔偿金是否过高?这涉及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性质以及如何确定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数额的问题。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外国亲属法中普遍设置的一项制度,旨在通过保护婚姻中受害方和弱者利益,实现亲属法中公平正义原则和扶助保护弱者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8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根据约定大于法定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适用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且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可知,这里的赔偿金实际上包含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2

劝“断”不成反遭家暴

刘明林与张书红是大学同学,双方恋爱两年后结婚。婚后第六年,刘明林与公司的一名女销售暧昧不清,发生了关系。张书红知道后,和丈夫感情急剧恶化。

张书红劝刘明林断绝与第三者的关系,可因话不投机,遭到丈夫的殴打,张书红脸部受伤、头部流血并有部分肿胀。张书红不得不住院治疗,并向公安机关报警。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派出所委托法医鉴定中心为其进行伤情鉴定,结论为轻微伤。

心灰意冷的张书红向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请求法院判决刘明林承担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张书红向法庭提交了录音证据。在录音中,刘明林承认自己动手打过张书红,但原因是张书红先骂他。对于医院的病例,刘明林称是张书红自己摔伤,并非自己实施家庭暴力,该证据跟自己没有关联性。

刘明林对法医鉴定中心的鉴定结论的真实性表示认可,但认为这一结果是双方在争执过程中造成的,原告也有重大过错。对此,开庭前,张书红向法院提交了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由自己的女儿和邻居证明了被告实施家庭暴力的时间、地点、次数、住院的情况等。

法院审理后认为:因被告实施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最终感情破裂,故准予双方解除婚姻关系。鉴于被告对原告实施的家庭暴力给原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故原告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予以支持,具体数额酌定为8000元。

反家庭暴力遭遇的现实困境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人身体,使其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主要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冷暴力等。

在发生家庭暴力后,有些受害人会向施暴方单位反映。但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问题观念重视不够,有些单位的领导甚至认为家庭暴力是一般“家务事”而不予过问、不予干预。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制止家庭暴力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操作性比较差,缺乏配套的完善的预防和有效可行的执法监督制度。

公安机关对家庭暴力的制止欠缺必要的强制措施。如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后报警,而警方到达现场后,对于没有伤害后果或者伤害后果不严重的,基本上就是劝劝或训诫了事;稍微严重的,就是到公安机关做笔录,缺少对施暴方的震慑措施。

在一审诉讼程序中,对于受害者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提出离婚诉讼,在被告方明确表示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大多数法官一味调解和好、判决不准予解除婚姻关系或驳回原告的,从而无形中纵容了家庭暴力。另外,法官对家庭暴力的认定比较严格,一般要求家庭暴力具有持续性并要求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轻微伤及轻微伤以上)。在受害方没有充分证据加以证实的情况下,得到法院认可的可能性较小。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也很少向受害方颁发《人身接近禁止令》或《人身保护令》,不利于预防和制止诉讼过程中的家庭暴力。许多男性也没有意识到家庭暴力是严重的侵犯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

家庭暴力证据的收集

在施暴方不能有效改变的情况下,受害者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保全证据:

1.在一方实施家庭暴力时,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组织及所在单位、组织进行制止、劝阻、调解,相应机构出示的书面材料可以作为证据提交。

2.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询问笔录。这是认定当事人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重要证据。出警记录能够证明报案的方式、案由、出警时间、处理结果等内容。询问笔录反映的内容较出警记录更为全面,能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家庭暴力的起因、程度以及处理结果等。出警记录可由律师调取,但公安机关(派出所)往往以涉及当事人隐私或作为公安机关的内部材料不对外出具为由拒绝提供询问笔录。律师可申请法院调查令,进行调查或直接申请法院进行调取、收集。

3.证人证言。家庭暴力的发生,除双方当事人外,其子女和邻居出具的证言也是认定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有力证据。需要注意的是,证人出庭需要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申请。证人证言一定要客观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且需要证人亲自到庭接受法官的询问和对方的质证。

4.视听资料。视听资料属于间接证据的一种,是不能单独或者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除了需要法院审查核实外,还需要同其他的证据相互印证,才能组成一个证据链被认可。该部分证据主要指双方的聊天记录、对方承认家庭暴力的录音、伤害情况的录像等。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3

关键词:《婚姻法》 离婚 精神损害 赔偿

任何时候的婚姻家庭制度均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体现着那个特定时期的历史风貌。在具体的婚姻家庭制度之下,每一个家庭及每一个家庭成员无不受到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和推选关系到能否建立起协调、良好、秩序的婚姻家庭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讲,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是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极其重要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国内、外家庭离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也使更多的司法工作者和人大代表提议把离婚家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当事人的权益纳入赔偿范围之列。针对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分为当事人赔偿和第三者赔偿两种途径。赔偿分为财物赔偿、口头或书面道歉等方式。精神赔偿又分为现行法律有规定的赔偿和现行法律无规定的赔偿(道德伦理范围之内)两大类。在这两类里面又有大的精神损害和小的精神损害两部分。下面来具体探讨一下:

一、法律规定内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

离婚是配偶生存期间依照法律规定终止婚姻关系的一种行为,是婚姻关系终止的一种形式。①精神损害在我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②精神损害被法律立义为:因侵权行为作用于配偶一方的人身权所导致的受害人反常的精神状态:包括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疼痛。受害人精神的痛苦表现为悲哀、懊恼、悔恨、羞愧、愤怒、胆怯,外在表现为反常的精神状态。如失眠、消沉、冷漠、失望、狂燥、精神恍惚、悲观厌世等。精神损害比物质损害大,更能影响社会上的安定,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法律课题。

二、法律规定外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

从国内外的立法看,婚姻赔偿制度的认识和建立,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将破坏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认定为侵犯夫权的行为,追究妻子通奸的刑事和民事责任;第二个过程,是对破坏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依照侵害名誉权的法律处理;第三个过程,是将破坏婚姻家庭关系认定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被告精神损害赔偿。超出这三个过程的和《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如:双方都有过错,但一方过错在先,或一方造成精神损害较大。同时,双方的过错给父母子女造成一定精神损害的,另还在现实之中存在一方无过错,但不愿诉讼或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婚姻问题;又有一些精神损害较小,通过村民调解委员会或邻里相互调戏的等等一些现实的、法律没有涉及的问题,也是离婚案件精神损害应关注的新内容。

三、法律规定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过错方给予其一定的物质补偿制度。③从性质上讲,离婚损害赔偿是一种民事赔偿责任,采取过错责任制,即以当事人的过错为要件。该制度的设置,既包括对受害方补偿的性质,又包括对过错方的惩罚,因而其兼具补偿性与惩罚性,其目的在于通过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令过错方对其违法侵害合法婚姻关系的配偶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以弥补无过错方的物质损失,抚慰无过错方的精神伤害,制裁过错方的违法行为。

法律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须具备四个条件④:第一,须有违法行为,即配偶五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违法行为的存在。上述行为均为严重破坏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婚姻家庭关系存在的基础,而且严重地侵犯了对方人合法的权利。因此法律赋予权利受损一方以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如果本利一方有重婚、婚外同居或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行为之一,而对方配偶也实施了上述某一行为的,那么对方均不享有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了。第二,须有损害事实,无过错方因对方的过错行为而受到精神或物质损害。按照我国法律,请求损害赔偿应以受到损害为必要条件,否则即不成其为损害赔偿。所谓损害,是指因过错配偶的行为而给无过错方造成的伤害。它包括精神损害和物质损害两种。精神损害是指因侵权行为作用于配偶一方的人身权所导致的受害人反常的精神状态,包括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疼痛。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表现为悲哀、懊恼、悔恨、羞愧、愤怒、胆怯;外在表现为反常的精神状态,如:失眠、消沉、冷漠、失望、发怒、狂燥、精神恍惚、悲观厌世等。第三,须请求人无过错,而另一方配偶主观上有过错,无过错即指请求人未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如双方均有过错,则双方均无损害赔偿请求权。实施违法行为的配偶一方主观上有意图违反婚姻法或其它法律的过错,有重婚、姘居、虐待、遗弃、实施家庭暴力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第四,须具有因果关系,离婚赔偿必须是在配偶一方或第三者的破坏婚姻家庭关系行为直接导致离婚这一最终后果时才能实施。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存在赔偿问题。所谓直接因果关系,是指这些损害行为是导致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当事人所提出的离婚理由。比如,受害人以感情不合为理由提出离婚诉讼,在审理中查明“感情不合”实际上是另一方当事人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因素所致,就应当使用离婚赔偿。在审判实践中,并不是每个离婚当事人都知晓离婚赔偿的法定事由的,只要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了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法官就应予查明并作出相应裁判。

法律元宝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是指给予财物的赔偿。

四、另一类精神损害赔偿

这里所说的另一类是指:法律现行无规定的,但在日常生活存在的一类型的精神损害赔偿。如:一对夫妻,夫先与他人同居,对妻造成一定的伤害,妻知情后,夫告之后,妻也另找他人,再经历一段时期后,妻也与他人同居。但妻的精神压力较大,不满6岁的儿童心理、行为与正常儿童不太一样,对这种情况双方都有过错,但一方过错在先,对另一方造成的精神损害较大,在法律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内不得不到法律上的判决赔偿,过错赔偿的条件不具备,这时“民间”通常用的方法(途径)是:请邻里之间有一定厨房的“旁姓”人与“家族”内长辈,兄辈共同商议。根据双方的诉说、意愿表达和“商议人”所了解的情况,进行“裁决”,一般是先错方向后错方当众道歉并承诺一定的经济赔偿,这种口头的道歉是法律规定以外的一种“精神赔偿”。其实对于一个家庭、一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关键是给予他(她)改过的机会,让另一方得到“面子”,抚慰心理。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有时比“钞票”起到的效果更好。(一个精神、心理崩溃的人,钱对其来说连一个“微笑”都不如):另外,像这种口头的道歉,因有“家族”,长辈的说劝,一般离婚的较少,且以后生活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风波。同“口头”道歉相同的还有“书面”道歉,是指一方向另一方通过书信,媒体或协议书面形成道歉。“书面”道歉有别于“口头”的是:一般都是不可能换回的“婚姻”,弥合的机率较小。但一方过错在先,另一方受到的精神损害大的情况,使用这种“书面”道歉,给受到精神损害大的一方以安慰,这种心理上的作用,能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给人以向上的启迪。可见除财物的赔偿之外“口头”与“书面”的精神赔偿,在现实生活中确定能达到物质赔偿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引起法学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

五、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划分

《婚姻法》第4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善于确立民事侵权精神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责任属于有错方。《婚姻法》第43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族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予以劝阴、调解,公安机关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族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邓以行政处罚。第44条规定: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遗弃家庭成员的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抚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第45条规定:对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贪污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以上的法律规定是离婚案件的法律规定要伯和实施精神损害赔偿的直接证据。同时也法律规定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有责任,在实质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审理过程中,像以上责任单位是最好的“证明人”,并能出具对无过错者有利的证据,体现法律的公正,快捷办案,提高执质量。

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决(一)第二十九条规定:承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对于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46条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不予支持。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在现实生活中,有过错的不仅指当事人(夫妻双方),还有第三者的情形,对第三者的“插足”应列为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之一,对无过错的一方给予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对第三者是一种惩诫,对无过错者是一种补偿。通常情况下,无过错方比较愤怒第三者,第三者再涉足他(她)人婚姻中,如第三者属已婚,将牵连两个家族,对第三者的惩罚更应体现法律的主体观。人民法院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对于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46条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应给予调解。如确实存在一方造成另一方轻微精神损害的,可调解为一方向另一方的口头或书面道歉的精神赔偿。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也应给予调解。可指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所在单位的法制宣传,对受到精神损害的一方给予口头灌书面的,把人民法院从法律的责任走入生活的责任,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文文化和现代意识形态的发展,也有利于避免离婚案件的进一步升级,稳定社会秩序,从这几点上讲,人民法院在精神损害赔偿中应是“公证人”“调解员”的责任,这也是“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具体工作体现。

六、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时效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立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精神》中对其时效性有一定的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0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第46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在适用婚姻法第46条时,应当区分以下不同情况:①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②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讼。③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46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功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对①的规定,我认为,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不应是“必须”,因为无过错方在与有过错方共同生活多年,心理上还有一定的亲近感,或无过错方性格比较好强,不想或不愿有过错方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在离婚诉讼时“可以”不提出,这也是尊重和事人的合法权益。对②的规定,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起损害赔偿请求,可以在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讼。把“离婚后”一年内的“离婚后”去掉,把精神损害作为单一的民事侵权,与离婚与否分开。即不能把离婚与否同精神损害捆绑在一起,因为婚姻家庭的精神损害绝大部分都是在结婚之后所发生的。如果通过精神能达到夫妻双方和好,离婚就没有必要。对 也是“离婚后”敲定要慎重,不能只把有过错产生就直接认定为必须离婚,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热潮公平,应从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考虑,进行民事调解。确实调解不成功的,人民法院要充分了解双方父母、子女情况进行“法制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判决。达到判决之后,双方不再或减少后遗症的产生。

从以上法律规定内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汗毛规定外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法律规定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另一类精神损害赔偿,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离婚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时效性六个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分析,旨在进一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并有机结合道德伦理的人性观点,谈的比较粗糙,不妥之外,请老师给予纠正。

注释:

①张杰蓍《婚姻家庭法学》上册,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8月版,第134页。

②杨大文,马忆南著《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第276页。

③④张杰著《婚姻家庭法学》上册,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8月版,第164页、165页。

参考文献: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4

遗产继承子女可以独享吗

编辑同志:

我有兄弟姐妹4人,父亲去世后,由于哥哥生活困难,父亲留下的一套房产由哥哥代管(即居住),前不久哥哥也去世了,问哥哥的子女是否能全部继承这套房产?

刘云

刘云朋友:

哥哥去世后哥哥的子女不能全部继承这套房子,你也有这套房子四分之一的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和配偶为法定第一继承人,如果故世者有遗嘱,则先按遗嘱的规定办理。没有遗嘱的,按照继承顺序办理。

按照遗产继承有关法律规定,首先这套房屋是你父亲的遗产,如果你的母亲也去世了,应该由你们兄妹4人平均继承,各占继承权的25%。并不是由哥哥的子女单独继承。

其次,在你父亲去世后,虽然没有进行实际的财产分割,房子由你哥哥代管,但你哥哥依法只有25%的所有权。在你的哥哥去世后,哥哥所拥有的25%的所有权应由其合法的继承人继承。

如果哥哥的妻子健在,其合法的继承人就是哥哥的妻子及其子女,其中哥哥的妻子具有25%的继承权的一半(即12?郾5%),剩下一半(即12?郾5%)归哥哥的妻子及其子女再平均继承。

如果你哥哥去世后他的妻子也不在了,这25%房产的合法继承权才由哥哥的子女平均继承。

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 是否享有继承权

编辑同志:

张某和李某婚后6年不育,经查丈夫张某患有无精子症,夫妻二人经过商量,决定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生一个孩子,双方在人工授精申请书上签名盖章。当年李某成功怀孕,孩子生下3年后,张某患了癌症。病逝前张某立下遗嘱,声明孩子不是自己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自己的房产死后归父母继承。张某逝后张母与李某在李某人工授精所生之子能否继承张某的遗产上发生纠纷,张某的母亲以该子与张某无血缘关系,有张某的遗嘱,主张该子对张某的房产无继承权。李某则认为人工授精经张某同意,所生子女视同婚生有继承权,为法定继承人。遗嘱没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4岁孩子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剥夺孩子的继承权遗嘱部分无效。那么,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是否享有继承权?

刘丽

刘丽朋友:

人工授精生育子女,为人工生育子女。他分为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和供精人工授精所生子女。供精人工授精即使用第三人捐献的精子注入妻子体内以取代性交途径使其妊娠的一种方法。上述人工授精所生孩子即采取的这种方法。根据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异质人工授精只能在已婚夫妇双方共同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对于此种情形下生育的子女的法律地位,《婚姻法》没作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因此,供精人工授精子女的婚生子女的地位是不容否认的。该类子女具有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婚生子女的一切权利,当然包括法定继承权。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分额。”遗嘱无效,即遗嘱因不符合法律的要求而不发生法律效力。遗嘱处分了法定必须保留必要份额的部分为无效。就此问题张妻李某的主张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

辱弟殴侄的行是否构成家庭暴力

编辑同志: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和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是《婚姻法》规定的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依据,是索取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条件之一。那么对家庭成员如何界定?

我夫性情暴躁,我弟家和我家比邻,我夫和我常因生活琐事争吵,吵后我夫常喝闷酒,酒后常去我弟家闹事,砸家具、骂我弟,甚至殴打我侄子,使我很丢面子。其屡教不改,我觉得已无法与其一起生活,我准备起诉与其离婚。不知他辱我弟殴我侄子的行为是否构成《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规定的实施家庭暴力?

春幸

春幸朋友:

家庭暴力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强制力对家庭成员施以殴打、捆绑、侮辱等方法,对家庭成员进行迫害、摧残的行为。家庭是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亲属的共同体,家庭成员一般是指同居一家的亲属。如夫妻、父母子女、祖孙、兄弟姐妹等。《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中规定的家庭应理解为一个法律的概念。根据这里的家庭是实施家庭暴力的场所的特点,其家庭成员,应理解为具有亲属身份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他应以户籍登记为准,而不应是按传统世俗所理解的家庭和家族、家族成员。家庭暴力作为家庭领域的一种社会现象应发生在夫妻之间和其他成员之间共同生活之中,这就决定了家庭暴力的行为主体即施暴人与受害人存在特定的亲属身份关系,没有共同生活的、户口已经分开的亲属,不能为一个家庭,即便是子女、婆媳、祖孙、兄弟姐妹等亲属关系之间实施的暴力,因分家另过,也不能认定为上述《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所说的家庭暴力。你弟和你夫、你侄的关系是一种姻亲关系,没有在一起居住生活,你夫对他们实施的行为即便构成暴力,也不属于上述《婚姻法》规定的家庭暴力。对你夫砸你弟家具、辱你弟、殴你侄的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你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追究他的民事、刑事责任。但因他的施暴行为不属于上述《婚姻法》规定的家庭暴力,故你不能以其为由行使《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规定的对家庭暴力的权利。

离婚协议公证是否具有离婚登记的效力

编辑同志:

多年的积怨终于爆发,脆弱的婚姻终于崩盘,于是我们决定分手。前几天我与妻就离婚、家庭财产的分割、离婚后子女的抚养,经多次争吵,达成了一致意见,签定了离婚协议,并将协议拿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我想问一下,这个协议经过公证,是否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如果有效,我们还有必要到婚姻登记机关去办理离婚登记吗?

高明

高明朋友:

姻婚登记机关与离婚协议公证机构是两个不同职能的部门。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婚姻登记机关是以行政程序解除当事人婚姻关系的机关。公证机关按《公证法》的规定,是依法行使公证职能的证明机构。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离婚协议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离婚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为解除婚姻关系,就子女抚养、财产处理等问题协商一致所签定的民事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它的生效是以当事人双方离婚为前提的,因此其应从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离婚证之日起生效。离婚协议公证是不能代替离婚登记的。

离婚后能否向法院提起 诉讼变更财产分割协议

编辑同志:

我与丈夫赖某因为感情不和,3个月前,双方经过协商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达成一致后办理了离婚手续。最近,我对当时订立的财产分割协议后悔了,主要是想要回原来居住的那套住房。为此,我找到赖某,要求他把住房让给我,而我把补偿给我的房屋价款给他,但赖某却以当时订有协议为由拒不同意。请问,离婚后能否向法院提起诉讼变更财产分割协议?

邹燕

邹燕朋友: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5

原告:王**,女,42岁,汉族,现住**市新城区毫沁营镇**村。

被告:王**红,男,41岁,汉族,现在**第四监狱服刑。

诉讼请求:

1、请求依法判令原告与被告解除事实婚姻关系。

2、请求依法判令婚生女儿由原告扶养,被告支付扶养费用。

三、请求依法判令原告的耕种地归原告支配权利。

诉讼请求:

原告与被告经人介绍认识,并且双方于1993年12月12日在呼市代州营村举行结婚典礼,并进行婚姻登记。由于婚前缺乏了解,所以在婚后共同生活过程中,原告发现与被告的性格差异较大,故双方经常因为琐碎的事情发生争执,双方的夫妻感情一般。双方有一婚生女儿王凯欣,出生1995年10月26日。孩子出生后,双方夫妻矛盾与日增加,但是原告认为既然双方已经有了孩子,就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及完整的成长环境,就应该尽量与被告维系夫妻感情。但是被告却根本完全不能体谅原告的良苦用心,在最近几年开始贩毒,被告曾于2006年8月左右因为贩毒被羁押看守所近半年,出来后原告仍然一心一意希望与被告维系求夫妻感情。但是被告却不思悔改,最终于2009年七月十五再一次因贩毒被依法逮捕,2010年四月被关押于**第四监狱服刑。

至此,原告认为与被告的夫妻感情已经彻底破裂。故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起诉至贵院,望贵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市新城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二一*年三月七日

拓展阅读:离婚起诉书模板

原 告:**,女,**年**月**日生,汉族,待业,家庭住址是**.

被 告:**,男,**年**月**日生,汉族,待业,家庭住址是**.家庭联系电话:**

诉讼请求:

1、解除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婚姻关系;

2、儿子由原告抚养,女儿由被告抚养,各自承担抚养费;

3、共同财产依法分割。

事实与理由:

原告与被告于2005年结婚(因为原告当时未满20周岁,于 2009年3月11日补办结婚证)。育有一子一女,儿子**,今年4岁,女儿**,今年3岁。被告无业、基本无收入,无法承担应负的家庭义务,对原告长期实施家庭暴力,并有、吸毒等恶习。

1、夫妻感情破裂,被告经常性对原告进行虐待,时常为了向原告要钱而实施家庭暴力,原告每次打工返乡都会被被告打。2009年9月的一次家庭暴力被告甚至于意图拿刀伤害原告。

2、被告长期吸食毒品(海洛因),为筹措毒资,被告经常盗取家庭财产变卖,并吸食一空,原告多次因规劝被告不要吸毒而被打,2006年原告因阻止被告吸毒,险些被被告驾驶摩托车撞伤。被告长期吸毒,屡教不改,2008年11月被**派出所抓获,被强制戒毒6个月,2010年3月又因吸毒被**逮捕,现被判刑2年,无法履行对家庭的责任。

3、被告长期不承担家庭责任,2009年儿子生病,被告不仅不支付医药费更向原告伸手要钱,并因原告无钱可给而对原告实施暴力。

4、小孩经常受到被告不良行为的消极影响,对小孩的身心发育极为不利。

基于上述原因,为保证我的生命安全,以使我和小孩能正常生活,确保小孩能接收正常的教育,我恳请法院解除我与被告之间的婚姻关系。

递交诉状法院:**

原告:**

起诉的日期:**年**月**日

1、被告吸毒证明事件:

被告曾因吸毒于**年被**抓获,并强制戒毒6个月。

被告因吸毒**年被**逮捕,判刑2年。

2、实施家庭暴力证明人:

证明人1、 姓名:** 与原告关系:**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6

推荐阅读:

2011最新离婚书样本

离婚书(状)

离婚书范本

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以上所说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双方均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现在提起离婚诉讼,原则上应当适用上述第12条的规定,但应当区分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一方已在现居住地住满一年以上,则另一方应当在一方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离婚;

二是如果一方与另一方分居后,在其现居住地未满一年,则应视其没有经常居住地,那么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应向另一方所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

离婚诉讼书

原告:(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被告:(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诉讼请求

书写自己要求达到的目的,包括:请求判决离婚,孩子的抚养、抚养费的承担,对方抚养时探望权的请求,财产的分割,本人生活困难时请求对方给予经济帮助的方式或数额,对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时请求损害赔偿的数额等,如:

一、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

二、婚生儿子/女儿某某由原告抚养,被告一次性支付抚养费 元给原告(/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 至儿子/女儿年满18周岁止);

三、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平均分割(/ 判归原告所有);

四、被告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 元给原告;

五、被告一次性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元给原告。

事实和理由

事实和理由:陈述结婚、子女出生的具体时间,写明诉讼请求的依据,包括离婚的理由、依据,孩子由谁抚养、抚养费承担、探望方式的理由和依据,财产情况、分割理由及依据。

离婚理由:应详细叙述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并无和好可能的事实和依据, 主要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来说明没有和好可能、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实。如有法定离婚情形时(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应特别指出。字数根据具体情况酌定,并无限定,但不宜过于繁琐。

为此,原告特依法提讼,请你院依法裁决。

此致

某某区/县人民法院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7

王德松被释放后,总觉得对不起妻子,便与妻子签订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将婚后购买的登记在妻子名下的房产约定为她个人所有,并办理了公证手续。

此后,由于王德松多次应聘未果,他开始酗酒,还对刘晓娟实施家庭暴力。刘晓娟提出离婚,王德松同意,但他提出在《离婚协议书》中必须约定将房子归自己所有,他可以补偿刘晓娟79万元,85万元存款一人一半。刘晓娟为了早点摆脱折磨,同意了丈夫的要求。

没过两天,王德松又起草了一份《离婚协议书》,对刘晓娟说:“我觉得给你的补偿太多了,我只同意给60万元。愿意你就签字,不愿意你可以到法院。”刘晓娟只想速战速决,于是又在新的协议书上签了字。可双方约着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时,王德松又爽约了,他说如果刘晓娟非要离婚,就净身出户!

刘晓娟忍无可忍,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孩子归自己抚养,王德松支付抚养费,家中的房产和存款都归她所有,王德松还要支付她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开庭时,王德松不认可《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的内容,表示是在事发后的特殊情况下受到刘晓娟胁迫,违反其意志所签;而双方曾签有两份《离婚协议书》,应按照第二份的约定进行财产分割。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规定: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法院认为,双方感情已破裂,准予离婚。婚后双方共同购买的房屋,因双方约定归刘晓娟单方所有并作了公证,王德松虽然否认其效力,但没能提供任何证据来证明其主张,因此该《公证书》真实、合法、有效。双方签署的两份《离婚协议书》,因协议离婚未成,故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法院宣判:鉴于王德松存在和家庭暴力等重大过错,婚后所购买的房屋所有权归刘晓娟所有,存款85万元中45万元归刘晓娟所有,剩余40万元归王德松所有,孩子的抚养权归刘晓娟行使,王德松每月支付2000元抚养费至孩子年满18周岁止。另外,法院酌定王德松赔偿刘晓娟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8

我有兄弟姐妹4人,父亲去世后,由于哥哥生活困难,父亲留下的一套房产由哥哥代管(即居住),前不久哥哥也去世了,问哥哥的子女是否能全部继承这套房产?

刘云

刘云朋友:

哥哥去世后哥哥的子女不能全部继承这套房子,你也有这套房子四分之一的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和配偶为法定第一继承人,如果故世者有遗嘱,则先按遗嘱的规定办理。没有遗嘱的,按照继承顺序办理。

按照遗产继承有关法律规定,首先这套房屋是你父亲的遗产,如果你的母亲也去世了,应该由你们兄妹4人平均继承,各占继承权的25%。并不是由哥哥的子女单独继承。

其次,在你父亲去世后,虽然没有进行实际的财产分割,房子由你哥哥代管,但你哥哥依法只有25%的所有权。在你的哥哥去世后,哥哥所拥有的25%的所有权应由其合法的继承人继承。

如果哥哥的妻子健在,其合法的继承人就是哥哥的妻子及其子女,其中哥哥的妻子具有25%的继承权的一半(即12?郾5%),剩下一半(即12?郾5%)归哥哥的妻子及其子女再平均继承。

如果你哥哥去世后他的妻子也不在了,这25%房产的合法继承权才由哥哥的子女平均继承。

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 是否享有继承权

张某和李某婚后6年不育,经查丈夫张某患有无症,夫妻二人经过商量,决定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生一个孩子,双方在人工授精申请书上签名盖章。当年李某成功怀孕,孩子生下3年后,张某患了癌症。病逝前张某立下遗嘱,声明孩子不是自己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自己的房产死后归父母继承。张某逝后张母与李某在李某人工授精所生之子能否继承张某的遗产上发生纠纷,张某的母亲以该子与张某无血缘关系,有张某的遗嘱,主张该子对张某的房产无继承权。李某则认为人工授精经张某同意,所生子女视同婚生有继承权,为法定继承人。遗嘱没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4岁孩子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剥夺孩子的继承权遗嘱部分无效。那么,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是否享有继承权?

刘丽

刘丽朋友:

人工授精生育子女,为人工生育子女。他分为丈夫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和供精人工授精所生子女。供精人工授精即使用第三人捐献的注入妻子体内以取代途径使其妊娠的一种方法。上述人工授精所生孩子即采取的这种方法。根据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异质人工授精只能在已婚夫妇双方共同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对于此种情形下生育的子女的法律地位,《婚姻法》没作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因此,供精人工授女的婚生子女的地位是不容否认的。该类子女具有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婚生子女的一切权利,当然包括法定继承权。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分额。”遗嘱无效,即遗嘱因不符合法律的要求而不发生法律效力。遗嘱处分了法定必须保留必要份额的部分为无效。就此问题张妻李某的主张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

辱弟殴侄的行是否构成家庭暴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和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是《婚姻法》规定的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依据,是索取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条件之一。那么对家庭成员如何界定?

我夫性情暴躁,我弟家和我家比邻,我夫和我常因生活琐事争吵,吵后我夫常喝闷酒,酒后常去我弟家闹事,砸家具、骂我弟,甚至殴打我侄子,使我很丢面子。其屡教不改,我觉得已无法与其一起生活,我准备与其离婚。不知他辱我弟殴我侄子的行为是否构成《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规定的实施家庭暴力?

春幸

春幸朋友:

家庭暴力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强制力对家庭成员施以殴打、捆绑、侮辱等方法,对家庭成员进行迫害、摧残的行为。家庭是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亲属的共同体,家庭成员一般是指同居一家的亲属。如夫妻、父母子女、祖孙、兄弟姐妹等。《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中规定的家庭应理解为一个法律的概念。根据这里的家庭是实施家庭暴力的场所的特点,其家庭成员,应理解为具有亲属身份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他应以户籍登记为准,而不应是按传统世俗所理解的家庭和家族、家族成员。家庭暴力作为家庭领域的一种社会现象应发生在夫妻之间和其他成员之间共同生活之中,这就决定了家庭暴力的行为主体即施暴人与受害人存在特定的亲属身份关系,没有共同生活的、户口已经分开的亲属,不能为一个家庭,即便是子女、婆媳、祖孙、兄弟姐妹等亲属关系之间实施的暴力,因分家另过,也不能认定为上述《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所说的家庭暴力。你弟和你夫、你侄的关系是一种姻亲关系,没有在一起居住生活,你夫对他们实施的行为即便构成暴力,也不属于上述《婚姻法》规定的家庭暴力。对你夫砸你弟家具、辱你弟、殴你侄的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你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追究他的民事、刑事责任。但因他的施暴行为不属于上述《婚姻法》规定的家庭暴力,故你不能以其为由行使《婚姻法》第32条和第46条规定的对家庭暴力的权利。

离婚协议公证是否具有离婚登记的效力

多年的积怨终于爆发,脆弱的婚姻终于崩盘,于是我们决定分手。前几天我与妻就离婚、家庭财产的分割、离婚后子女的抚养,经多次争吵,达成了一致意见,签定了离婚协议,并将协议拿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我想问一下,这个协议经过公证,是否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如果有效,我们还有必要到婚姻登记机关去办理离婚登记吗?

高明

高明朋友:

姻婚登记机关与离婚协议公证机构是两个不同职能的部门。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婚姻登记机关是以行政程序解除当事人婚姻关系的机关。公证机关按《公证法》的规定,是依法行使公证职能的证明机构。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离婚协议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离婚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为解除婚姻关系,就子女抚养、财产处理等问题协商一致所签定的民事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它的生效是以当事人双方离婚为前提的,因此其应从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离婚证之日起生效。离婚协议公证是不能代替离婚登记的。

离婚后能否向法院提起 诉讼变更财产分割协议

我与丈夫赖某因为感情不和,3个月前,双方经过协商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达成一致后办理了离婚手续。最近,我对当时订立的财产分割协议后悔了,主要是想要回原来居住的那套住房。为此,我找到赖某,要求他把住房让给我,而我把补偿给我的房屋价款给他,但赖某却以当时订有协议为由拒不同意。请问,离婚后能否向法院提讼变更财产分割协议?

邹燕

邹燕朋友: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9

从2006年起,康某的丈夫就以加班为由很晚才回家,后来竟经常夜不归宿,康某四处了解,终于发现丈夫与一女子关系非同一般。在康某的逼问下,丈夫终于低头认错,并按康某的要求,写下了与第三者彻底断绝关系的保证书。可是事隔不久,又与第三者暗中来往,康某决定与丈夫离婚,又觉得不能这么便宜了丈夫,到妇联来咨询,是否能要求多分财产并提出损害赔偿。

律师解答: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康某的婚姻之所以走到尽头,是因为其丈夫与他人有不正当性关系,那么,其丈夫显然属于过错方,康某可以依据婚姻法规定,要求在离婚时适当多分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康某丈夫的行为不属于婚姻法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第二条规定,“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要有婚外异性;二要不以夫妻名义:三要持续、稳定的共同生活。也就是说必须符合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而康某丈夫仅仅是与第三者偶尔暗中往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

家庭暴力如何取证?

案例:

李女士到妇联反映,她到人民法院离婚,称在两人共同生活期间。丈夫何某经常对其进行辱骂、殴打,并出示了受伤后所照的照片及何某给她发的恐吓手机短信。但丈夫何某不同意离婚并声称从未实施过家庭暴力。法院审理此案后,以证据不足为由依法驳回了原告李女士的诉讼请求。那么,家庭暴力应该如何取证呢?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篇1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结婚

第三章、家庭关系

第四章、离婚

第五章、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二章、结婚

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第八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九条、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第十一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十二条、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第三章、家庭关系

第十三条、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条、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第十五条、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条、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第二十条、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第二十三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条、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

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第二十九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第三十条、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第四章、离婚

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第三十三条、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条、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复婚登记。

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四十条、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四十二条、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五章、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十四条、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

第四十五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四十七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条、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

第四十九条、其他法律对有关婚姻家庭的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变通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区制定的变通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