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十篇

时间:2023-05-04 13:20:51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1

关键词:家庭教育;安全观;健康成长

安全感是社会人进行正常生活的基础心理条件,只有其本人觉得安全,才能积极乐观地生活,这是每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能够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由此可以推断出,儿童成长时期安全感的存在是其成长时期至关重要的。在社会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儿童容易焦躁、自卑、无理取闹,负面情绪极多,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便是他们缺乏安全感。经过教育界的多年观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成长阶段恰恰是儿童安全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阶段安全感的缺失,是引发儿童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家庭教育方式与此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生活空间,家庭的生长环境可以影响儿童成长的一生,此时家长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关乎儿童未来的重要的举措。

一、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类型

(一)极端型

极端型教育方式的表现一般为,父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存在过分的保护迁就或者过分冷漠、不关心;或者过分训斥、体罚孩子。这一类父母要求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一般不会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育出的儿童一般具有胆小、自卑的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并且一般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其主观意识会在父母极端教育中出现消退或者越积越烈两种趋势。

(二)严厉型

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一般表现为,父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较少迁就和保护孩子,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观点和指令,更多采用体罚、指责、不管不问的方式教育儿童,一般不会同孩子讲道理,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支配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与极端性相似,都不会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其教育出现反向的教育后果。

(三)溺爱型

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分保护和迁就孩子,对孩子很是热爱,具有“孩子就是我的宝贝,得宠着、惯着”这种思想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对孩子体罚、责骂现象。这种教育方式培育出的儿童在家中甚至外面都会有安全感,但是容易引起孩子自负、自满的心理。

(四)成就压力型

成就压力型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学习成绩优秀,各种事情都要做得很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一般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很少会对孩子做出体罚、责骂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儿童会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见能力,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具有较多的安全感。

(五)积极型

积极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可以接受孩子的合理想法和建议,尊重孩子的意见和个性,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经常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少责骂、体罚。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儿童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其自主意识和个性也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表现得更优秀。

二、选择正确教育方式的意义

(一)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儿的心智发展

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探究,而安全感的存在有利于幼儿探究世界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幼儿探究好奇的事物的时候,总是会拽着父母的手,让其陪同去一看究竟,或者自己一个人过去,但是总会回到父母身边,这正是体现了安全感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因此给予幼儿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健康幼儿正常发展其心智。

(二)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安全感的满足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儿童缺乏安全感,就不会相信周围的人和事,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如果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就算生活再富裕,家庭条件再好,其以后的发展也会存在多种问题,孤独感、被抛弃感、恐惧感油然而生。从而身体健康也受到威胁,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身体不适等等。因此给予幼儿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其心理健康,从而身体健康,不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三)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这里的社会化指的是儿童在家庭以外的社交活动中,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儿童缺乏安全感,在社交中往往有两种极端表现: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当儿童在一起游戏时,会有两种独特的孩子出现,一种是躲在角落自己玩耍,另外一种是频繁攻击其他游戏的伙伴,这都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现。因此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给予儿童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其享受快乐的拥有伙伴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蒋红斌,肖晓娟.有助于儿童安全感确立的家庭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9):63-66.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2

(一)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

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校园内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七类:一是安全措施不完备的学习设施和危险建筑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二是集中在楼道、通道、台阶、校门等处发生的拥堵挤压造成的意外伤害;三是火灾事故、爆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四是与教职员工有关的学生伤害事故;五是在文体活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六是与学生本身有关的伤害事故及学生违纪行为所导致的人身伤害;七是校内外交通事故等等。一般认为,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事故与隐患包括以下几类:政治安全、学业安全、住宿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就高校现实状况而言,学校安全事故具体发生形式有:政治安全如,蛊惑、非法集会、恐怖事件、泄密等;学业安全如,安全事故,如无故出走、无故退学、失踪失联、考试作弊等;住宿安全事故如,入室盗窃、入室抢劫、诈骗、火灾、打架斗殴、晚归不归等;人身安全如,如食物中毒、校内外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类纠纷、涉入犯罪等;心理安全事故如,自残、自杀、伤人、报复社会、自闭、与家庭亲友和周边人际关系紧张等。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内容应与高校易发易生的各类安全事故相对应,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和管理措施。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高校校园内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些伤害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部分当事人在事故发生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自我保护意识极其淡薄,对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社会缺乏理性认识,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欺骗或者利用。他们都缺乏安全防范的意识,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许多隐患。由此可见,开展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从而预防犯罪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减轻学生家长的担心,减少对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威胁。2.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优化校园“软”环境当今大学办学形式多样化、管理方式社会化、校园规划开放化、学生结构复杂化等新的特征,使大学校园的治安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因此,开展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有利于形成“全员”安全意识,强化高校防护管理措施和能力,优化高校软环境,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人文氛围。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国家安全保卫意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复杂多变,不容乐观。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使大学生放松了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警觉,大部分青年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全面、不透彻。全面准确地认识国家安全形势,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责任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赋予大学生的新的使命和任务。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赋予大学生的新的使命和任务。

二、“情感关切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一)“情感关切法”的内涵

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组织作用,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情感关切为一个系统性的名词,包括情感表达、情绪管理、情谊感染、情份联接四个方面。“情感关切法”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感情、诚挚的心情、温和的语气、亲切的关怀,运用情感共鸣、情绪感染、情谊联接、情绪引导的方法,不断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思想沟通、心灵交流、行为互动,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情感关切法是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管理理念、人本思想和“需求层次理论”的借鉴与延伸。“情感关切法”是现代高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感关切法”避免了传统管理的肃性与非人格化,转以一种亲和力、人情味来管理教育学生,强调自律,运用情感的手段来约束人的行为,用“内在”的影响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因为“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使被学生心甘情愿的服从规范,接受管理教育,从而增强对他们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情感关切法”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1.高校安全教育管理运用“情感关切法”更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就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言,“爱”和“信任”需求是他们在本年龄段最渴望的成长营养元素。如果学生管理者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学生管理人员运用“情感关切法”,以亲友、长者的态度和胸怀,用情感感染、情感传递的方式更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树立安全忧患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自身防护能力是对自身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只有让学生自身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意义,他们才会信赖学生管理人员,才会把学生管理人员当作朋友,才会主动配合学生管理人员做好自身及校园的安全防护工作,从而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2.“情感关切法”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互融通当代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遵循“以生为本”,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符合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育管理。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是正在感受我国高校教育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代,他们在接受新的管理模式的同时必然出现了一定的情感脱节。由于过去习惯于“他律”,学生被动地接受命令和要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势必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情感教育。

(三)“情感关切法”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3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心理安全感

一、影响幼儿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一)幼儿园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环境对于培养幼儿园心理安全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若幼儿园环境是无序的,幼儿心理就很容易会因此而产生不安,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这一目的。无序的环境一方面主要指的是缺少秩序感的物质环境,比如杂乱无章的幼儿园抑或是班级环境等;另一方面则是指给幼儿无秩序感的心理环境,例如,情感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师师关系等,都会促使幼儿心理缺少安全感,进而也就很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安全感培养。打个比方,若幼儿所处班级环境颜色反差较大、班级布置过多过慢,就会给人窄小拥挤的感觉,幼儿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心神不安、烦躁以及疲劳等心理,这种状态下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心理安全感培养的目的。

(二)教师言语行为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言语行为对于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不当的言语和行为,很容易让幼儿产生不安。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幼儿园教师以自己为尊,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当的言语和行为。例如,在组织幼儿玩游戏时,教师发现一些幼儿胆子很小,不仅没有鼓励反而还直接批评,不仅无法缓解幼儿紧张情绪,还会让其越发紧张,进而影响游戏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不符合为人师表的行为。

(三)同伴关系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同伴关系好坏也会对培养幼儿园心理安全感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和谐的同伴关系有时会让幼儿不喜欢去幼儿园。打个比方,若幼儿在幼儿园受到欺负,教师没有及时处理与协调,幼儿就很容易会因此而害怕或者是畏惧去幼儿园,心理方面也会处于不安、焦虑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用说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就连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无法顺利展开。

二、在幼儿园中有效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的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培养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中,要想有效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良好的环境可谓是基础与前提,所以幼儿园教师一定要从安全设施、装饰材料、园舍色彩、环境创设等多方面,来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这对于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兒园环境主要有语言、心理以及实物等多方面环境,加强这些环境的塑造,能够为之后心理安全感培养奠定较为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重视。

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幼儿园教育目的,来为幼儿提供具有启发性、新颖性、创造性的玩具、材料、物品、设备等等;在布置环境的时候,最好是经常性地进行替换与补充,这样就能让幼儿园环境变得更加丰富且新奇,从而有效激发幼儿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幼儿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幼儿心理安全感自然也能因此而得到提升和培养。例如,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幼儿,往往是哭着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色彩鲜艳、安全且又材料轻软的布娃娃等玩具,在活动室内还可以为幼儿贴上其与自己父母的照片,以此来为幼儿创设出一个“有爱之家”,这样幼儿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为之后心理安全感培养奠定基础。

(二)积极的情感关注是培养的关键

在幼儿园教育中,要想有效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不仅要做好环境创设与营造,而且要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关注,这才是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关键。教师对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积极使用口头语言来对幼儿进行积极关注。

幼儿年龄小,教师若能在幼儿园活动中积极使用口头语言,来对幼儿进行鼓励与称赞,就能让幼儿产生满足感,这对于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有着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过程中,在幼儿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使用语言来肯定幼儿的表现,这对于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积极借助肢体语言来对幼儿进行情感关注。

在幼儿园中,要想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教师还可以多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幼儿的积极关注,这能够让幼儿产生被关注、关爱之情,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心理安全感。例如,在幼儿入园之后,教师可以摸摸幼儿的小脑袋抑或是拍一拍他们的肩膀,通过这种肢体语言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这样幼儿心理安全感自然也会油然而生。

3.使用表情来对幼儿进行积极关注。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4

人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矿的生产状况,职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责任心与安全意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与基础,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并充分发挥职工思想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职工思想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并探讨了职工思想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有效应用对策,望可以对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职工思想教育;煤矿;安全生产;作用

煤炭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矿石资源,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煤矿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充分发挥职工思想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确保煤矿长期稳定、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职工思想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一)渗透性

与安全制度管理的具体性、直接性等特点不同,安全思想教育是一个逐步渗透、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运用安全思想教育,可以在听觉上以及视觉上实现思想的渗透,同时还可以在教育全过程中生动、形象地贯彻教育内容,最终达到教育目标。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井下作业环境十分复杂、多变,因此存在着诸多难以预料的安全风险,这样的背景下,职工思想方面上稍有闪失,便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并对职工的感情、思想、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将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目的渗透到职工内心中去,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养、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便可以有效达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效果。

(二)职工思想教育方法具有灵活性

职工思想教育,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与约束,不仅可以在工作时间进行思想教育,还可以在工作外的时间进行思想教育。除此之外,不仅能够通过加强对职工的理性思想教育,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与规范,还可以针对某个职工存在的思想症结“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基于这样的原因,职工思想教育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育办法,有机结合思想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情况。

(三)潜在性

思想教育这种方式,其实际效应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潜到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感性认识活动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活动的过程。思想教育的浅层效应,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表象活动来实现的,例如,可以通过对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宣传学习,或者是实施矿井安全评估的安全教育活动等,来使职工产生思想上的鼓励,进一步深化感性认识。思想教育的深层效应,具体体现在,职工是否树立了牢固的“安全第一”思想、当生产效益与生产安全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能够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职工的安全业务操作技术水平是否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以及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是否得到了贯彻落实等。职工思想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通过浅层次效应获得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高度的一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努力。

(四)实用性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其所针对的管理对象,一是物、二是人,追根究底需要依靠人的行为去实施、去完成。基于这样的原因,充分认识职工的思想变化规律,有效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最终将职工的行为引向既定的目标、正确轨道,是现阶段安全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安全思想教育是否能够推动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取决于安全思想教育是否具有实效性。

二、职工思想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借助舆论导向效应,充分发挥职工思想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大造声势,抓住职工的思想,先声夺人地在煤矿日常管理中营造安全生产的环境与氛围,规范职工的行为,从而使职工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煤矿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段:第一,可以应用走廊、标语、板报、广播、电视等,当作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与重要宣传工具;第二,可以通过讨论座谈、文艺表演、演讲、安全知识竞赛以及安全图片展览等活动形式,来实施职工安全思想教育[3];第三,可以通过家属协管、旬检会、安全例会、各班前会以及安全办公会等渠道进行职工安全思想教育。

(二)鼓励职工进行自我安全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

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领导的希望,更是每个职工的要求,因此,可以鼓励职工进行自我安全教育,使职工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意识进行规范,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从而达到职工思想教育的目标。为了做到这一点,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全面加强职工的综合素质、安全生产知识,从而使其能够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预防安全事故的出现、正确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组织职工学习相关安全规范、安全生产路线以及规章制度、安全知识,使职工能够正确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第二,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加强职工对突发事变的应变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防建设、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因此,确保煤矿长期、稳定、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为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思想道德素养,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东铖.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171-172.

[2]王双一.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228+230.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5

安全警示教育片观后心得感想一

近日,公司搬家中心检修队组织职工观看了隐患直击、痛思、筑基、伤势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所有事故都是发生在我国煤矿的实人实事,事故所给他们本人及家庭带来的不幸也使我感到同情与遗憾。

每个案例都以图文的形式,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和说明,解说员对每一个事故案例,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们犹如身临事故现场,切身感受到事故给当事者带来的巨大伤害,更让我们触目惊人,震撼灵魂,让人深深领悟什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对于安全这个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每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每一个血的教训,都为大家敲响了警钟。一个个血泪事故,给国家、集体和家庭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想想每一件事故的发生是那样的雷同,都是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造成的。如果职工能够提高安全意识,这一场场悲剧就不会上演。

天天讲安全,月月说安全,但迄今为止,在我们的身边仍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也时常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事件发生。管理者的苦口婆心、再三提醒,安全事故血的教训,让我们每一名职工对安全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谁都知道安全关系着我们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快乐,但是在现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仍大量存在思想麻痹,习惯性违章操作的不良习惯。在生活生产中还有许多因为一时疏忽大意而发生的惨剧,一桩桩、一件件毁灭了多少温馨的家庭。可想而知,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

在工作岗位上,每一位职工都应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保证安全,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所以工作中要时时把安全摆在首位,安全是个人的小事,它是重于泰山的集体大事,是每位职工的责任。

哀之而不监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通过案例影片,使我认识到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关系着每个职工家庭的幸福。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更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安全警示教育片观后心得感想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工厂关于纪念3.11安全事故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主体责任的落实和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厂安全部分批次组织全厂职工观看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

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屏幕上的一起起安全事故,夺去了多少鲜活的生命,给死难者家属心中留下无尽的伤痛。泣血的场面深深地刺痛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让在场的每一个痛心、叹惜,心灵深处也受到强烈的震撼,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增强安全责任感的必要性。

对于安全这个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我们天天讲安全、月月说安全,但迄今为止,在我们身边仍然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也时常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事件发生。众所周知河北省宁晋县东汪镇一烟花爆竹非法窝藏点发生爆炸,在此间官方通报的数据中,遇难人数不断上升。最新通报显示,事故已造成15人遇难,2人重伤,23人轻伤。还有很多的例子,这些事故给他们本人及家庭带来了不幸,也使我们感到同情与遗憾。心痛之余,想到这些事故如果不发生的话,原本幸福的家庭是多么的快乐。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家庭的幸福,是平安,更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春天走了会再来,花儿谢了会再开,然而,生命失去了却不会再拥有。平安回家,会让我们的亲人少一份牵挂,家庭多一份欢乐。

就我们个人的安全来说,关系到我们的父母、妻儿,一旦出现了事故真不敢想象,对家人会是怎样的伤害,还有我们的工厂呢。细细想来,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只是你、我个人的事了。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健康与家庭的和谐美满是最幸福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要确保安全生产,那么我们就必须在整个生产工作过程中,牢记职责使命,强化红线意识,克服麻痹思想。认真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不安全不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国家安监局发言人说。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会消灭企业。企业是安全生产主体,一个企业要发展,安全是前提,一个家庭要幸福,平安是保障。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事故隐患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坚决做到死不伤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才能让幸福时刻萦绕在你我的身边。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离开了安全的人,一切都归于零。平安是福,人皆向往。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家庭,没有平安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平安也谈不上和谐。今天观看的安全警示教育片,再次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感受到事故给人们带来无情的巨大灾难。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学习事故案例或观看警示教育片,不仅仅是一时的教育与启示,核心的问题是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如何汲取事故教训,如何真正把安全工作摆在第一位,坚决杜绝安全事故。

安全警示教育片观后心得感想三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既是十分重要却又容易令人忽视的存在。安全就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爱护和保护好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从其他角度上来讲,安全不仅仅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别人。

作为鄂庄洗煤厂的机电副厂长,透过不断地安全教育培训和学习,现体会如下:

一是,所有的安全事故是能够防止的。

安全事故是能够防止和避免的,每次事故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我们从事故的根源入手,釜底抽薪,切断事故发生的条件,这样我们就能够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样就需要企业建立安全事故数据库,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举一反三,将他人的事故作为我们的事故,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发生。

二是,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安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务必建立一把手的负责制度,奖罚分明,务必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这样就会给他们足够的压力和动力。

三是,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能够控制的。

每种设备都有其操作规程,违反了其操作规程就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也就是发生了违章行为。因此,在操作中务必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程不能是一纸空文,务必有监督机制使其贯彻实施。

四是,职工务必理解严格的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使职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让职工明白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不安全的,这样他们才会明白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我怎样做企业才会对我认可,怎样做会危害企业的安全生产。

五是,发现安全隐患务必及时更正。

经过安全检查后发现了问题后务必及时整改,降低其演变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如果发现了安全隐患不去整改,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检查。所以安全隐患的整改务必及时彻底。

我觉得人们最重要还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提高安全技能。现场的安全设施对于人们来说它们都是死的,而使用它们的人是活的。所以提高职工安全主观能动性和安全技能,才能真正使职工得到安全保障。

安全警示教育片观后心得感想四

国之古语:人命大于天。虽简单几个字,却道出了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阅古览今:从大的方面来说,国之盛状是国泰民安,人民是安居乐业;从小的方面来说,家人外出,也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见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在培养祖国栋梁的校园,安全更似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松懈之处。作为教师,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茁壮成长。自参加工作十年来,我对安全教育有如下几点小小的体会。

一、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

正如安居乐业一词中的安居与乐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样,若不乐业,能安居吗。同理,一个学校,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业;教师以教学为主,教学是教师的业。抓好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养成爱看书,爱查阅资料,爱追踪讨论、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须注意,中国是历经长久的科举考试,以及前期的应试教育,令许多人走入了死读书,读死书的胡同中。教师在抓教学质量时也会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业的魔鬼似训练,虽然让教室里的孩子们变乖了,不到处惹事了,但低视力的、低能力的学生却是一大片。这是教育中的糟粕现象,我们应该抛弃。古人常提棋、琴、诗、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韬武略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不说明了教育的多方面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各科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兴趣。学生只有爱学习,才会杜绝在校打架斗殴,无所事事的不良现象。才会让校园真正平安。

二、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铸就人的性格,显示人的魅力,体现人的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应该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地对待,才能让孩子们知荣辱,辨是非,只有爱憎分明,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面对是非观念弱,荣辱感不强的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身体的成长让他们对许多事产生好奇感。在农村,由于一些家长的乱开玩笑的语句,更让孩子们带进了校园,不加辨别地说和做。给其他同学带来伤害。我觉得,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肖像权、名誉权等,加强法律意识,安定校园环境。

四、亟待整顿的家长教育。

二是父母天天沉溺于麻将馆,地主桌,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

孩子放学要么守在喧闹的麻将桌旁,两眼发困不能回家,还挨赌输了的父母的气;要么钻进网吧,也昏天黑地玩游戏,看图像;要么独守空房,饱一顿,饥一顿;要么三五成群,从这个山坡,浪荡到那个街角,打架斗殴没话说。三是留守儿童,公婆管其生活,却不能引导心灵的成长。孩子对公婆的逆反心重,不听公婆絮絮叨叨念陈旧的教育。特别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长,学生在学校闹事,教师请家长,家长忙,总请不来;教师家访,家中大门紧闭。学校与家庭这一教育环节严重脱钩,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难度。故,家长理应接受培养孩子的教育。

五、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润物细无声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写照。我们常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身正何谓范。一位教师,哪怕学富五车,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何谈敬仰。作为教师,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会引以为荣,减弱学生的正义感。

面对学生,教师要肚里能撑船。宽容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当我们的孺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弄清事情的原委,给他讲清楚错在什么地方,并指明他应该怎样做的方向。只有学生认识到错误,才会心服口服地改正错误。切不可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好恶来评价学生,一旦学生与教师处于对立面,教育只有失败,更谈不上安全教育了。

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师、学生、家长、校园、家庭、社会都息息相关。不可忽视安全教育,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建立平安、和谐的校园。

安全警示教育片观后心得感想五

安全是员工的生命线,员工是安全的负责人。处在生产一线,一旦发生事故,我们就是直接受害者。安全首要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负责。我们的一个小小疏忽,也许只会造成我们个体收到伤害,然而最后的结果谁也不好说。《回不去的爱》中就是由于主角的疏忽,最后造成自己老父亲的离去以及企业的重大损失。任何一起事故,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个人而言轻则流血,重则伤残甚至伤亡,无论轻重对家庭来说都是无法言语的痛。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6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有位教授说:教师是安全之魂,学生是安全之本,班级是安全之实,活动是事故之源。近日,学校组织学校师生学习《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通过这次针对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文件的学习,使我自己的安全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再次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 收获、感慨也颇多,尤其是关于校园安全隐患的有关问题,感触很深。

我觉得学校安全,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上重视起来,即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责任重于泰山。我们知道: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建立安全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思想上、意识上重视了,就能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从而确保学生健康、幸福成长,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家长们的愿望。而这份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是做好我们身边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其次,学校安全教育要常规化。我们要做到安全时时抓、事事抓,要常态化。在安全演练时,一定要严肃、认真,学生不能嘻嘻哈哈,老师更不能嘻嘻哈哈。不能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才演练,不能为了演练才演练。演练是要自发的、为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而演练的。并且安全教育要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要有防火、防震、防毒、防电、防交通事故、防暑、防溺水等。

第三,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要努力增强安全责任感:首先要认真学习一些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施教的意识,自觉杜绝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等侵权行为。其次,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制度的学习,认知学校事故出现的类型,结合以前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发生的原因,掌握意外事故的防范对策和应急措施,保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且全方位地实施安全保护。第三,要明确教师的安全职责,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者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或及时上报。另外,了解安全事故的范围,做好预防和处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时时在课堂上进行安全教育,不能光要求学生怎么样做,更要在课堂内外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做学生安全教育的行使者,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安全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

总之,学校安全无小事。事事、处处都存在安全隐患。人人树立安全意识,采取安全措施,严加防范,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才能做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坚定地告诉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时时把学校的信息化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课堂上,尽我所能进一步细化学校的软、硬件网络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也深信: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育安全工作一定能确保万无一失。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7

关键词:危机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4101

1 危机感教育的必要性

1.1 危机感教育

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客观展示事物的不利方面,分析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提示学生予以警惕,促使学生危机潜意识产生。由于客观原因,这种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重视,很少向学生们讲我们会面临什么危机和挑战,育少年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缺乏。

1.2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性

青少年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等不良思想会频频作怪,企图腐蚀青少年,责任感、使命感在青少年头脑中逐渐淡化。

1.3 一些国家和知名人物重视危机感教育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且处于地震、火山多发区,自然灾害不断,政府非常注重危机感教育,并将其作为增强国民凝聚力的利器。以色列处于阿拉伯国家的敌对和“包围”之中,历经5次中东战争,安全形势严峻,政府将危机感教育列入教育之首。

大人物的危机意识更强烈。曾经说:“……我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要有所准备,当着突然事变发生的时候,才不至于措手不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就职演讲中说:“现在我们都深知,我们身处危机之中。”

2 危机感教育让政治课更富吸引力

2.1 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课教学中,简单说教是不可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危机感教育恰恰能将社会出现的热点、焦点引入课堂中,通过引入学生关注的国内外危机事例,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2 危机感教育能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爱思考问题,对证明危机的事例、数据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正面引导,思考会转化一定的思想,伴随学生终身。

2.3 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心理学研究,危机感会使人精神高度集中,产生紧迫感,并形成人和事物发展的推动力。对于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危机感教育能震撼他们心灵,产生紧迫感,引发学生“危机之前我该做什么”的思考,并采取积极行动。

2.4 能拓展学生知识面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想了解多的课外知识,但由于受到局限,学生课外知识较为匮乏。教学中开展危机感教育就必须将社会知识引入课堂,这就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3 危机感教育要开展的恰如其分

3.1 危机感教育必须是正面教育

危机感教育要结合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来开展,绝不能蓄意渲染危机,避免给学生带来焦虑、仇恨、抱怨情绪,引起恐惧、混乱和士气低落,以致导致心理危机。在教育中,要让学生“居安思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报效祖国的效果。

3.2 危机感教育内容要能引起学生共鸣

(1)谈国家安全。关注我国国家安全,让学生了解世界局势,用事例向学生证明“天下并不太平”,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唤醒学生积极抗争的紧迫感。

(2)谈生态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却是环境恶化,出现山林毁坏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气候恶化等现象,通过教育,让学生关注环境,爱护环境。

(3)谈社会竞争。“不进则退”,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教育学生发奋读书,立志成才。

3.3 授课方法多样化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采用灵活的授课方法,为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乐于且容易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如:开展学生主题演讲、课堂辩论赛、收看电视新闻、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课堂还可以运用图表、漫画、典故等途径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4 校方应鼓励教师开展危机感教育

4.1 社会的需要

进行危机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爱校、爱班级意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勤学苦读,掌握本领,回报社会。

4.2 营造危机感教育的良好氛围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校园活动,举行系列讲座,举办图片展览,利用校园媒体、报刊、标语等形式,营造危机感教育的大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

4.3 重视思想政治课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8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中国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主体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是否安全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面对现代大学生相对淡薄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大学生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1.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社会长期保持稳定。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下,大学生往往认识不到国家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思想上麻痹模糊,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防意识淡漠、国家安全意识不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一些大学生把国家安全看成是国家军队与安全部门的事,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有些大学生在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态势下,推崇急功近利及实用享乐主义。这无疑会削减主流价值的原则性,最终导致社会价值的散乱,使国家精神意识方面的安全问题面临消解的危险。同时,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空前加强,一些发达国家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近来美国与我周边国家频繁举行联合军演,使中国国家安全存在不少隐患。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最近有媒体报道日本有20余人把户籍迁往钓鱼岛,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岛民,并表示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1]。但当代大学生对此严峻的国际环境,大多缺乏清醒的意识。面对国家安全现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更无法应对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2.为培养合格接班人,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从近几年的相关报道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国家安全意识的薄弱,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缺乏警惕,往往在不经意间泄露国家机密,甚至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大学生在得到国外有些公司及机构资助自己出国进修,或推荐国外科研机构做学术研究时,就只看到友谊的一面而忽视国家安全。把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资料或文件随便对外泄露。更有一些毕业生由于受金钱侵蚀,主动把国家重要文件出卖给境外机构而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些留学海归无视国家法律,回国后不惜余力拉拢、腐蚀在国家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岗位的同学或老乡。为境外机构收集情报资料,使中国经济、军事、科技领域等遭受泄密重大损失。有些大学生对老同学、老乡需要一些资料、数据,明知违法但认为情面难却而所为。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如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为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使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国家安全教育责任心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历来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虽然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但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仍然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信息的沟通、经济的融合并不代表政治、文化的完全融合。和平发展的世界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存在。高校要切实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教育大学生明确维护国家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国家安全和国家意识教育。早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重视现代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3] 两年后的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4]在以后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4年8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牵头,分别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课程改革与完善。对其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增加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内容章节,目的就是着力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可见,党和国家关于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一系列要求,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及现实的需要而不断变化、补充和完善的。这也正是当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力理论依据。高校在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中,首先要增强学校党政干部与教师员工的政治敏锐性,以此提高责任意识。把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看成自己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来实行,使各部门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真正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责任。 

    (二)齐抓共管分工合作,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教育实效性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由来已久,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要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1.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5] 所以教师必须以三个基本方面为教学目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新形势的需要,在讲授爱国主义章节内容时可结合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来展开。通过爱国主义这条主线,把增强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上可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效果。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国家安全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大学生来说是否爱国不仅仅是道德要求,同时还是政治要求和法律要求。使大学生认识到没有国家安全意识就不会形成真正的国家意识,因而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很难在理性层面和整体意义上确立科学的国家安全意识。在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更要激发起他们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2.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与国防知识教育相结合。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仍然是以单纯军事技能和军事常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而没有将国家安全涉及的有关内容融入到国防教育课程中去。在课程设置上两门课分别有武装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和社会科学部的思政教研室承担,基本上是以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展开。这就要求高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军事理论》课中,加强联系与沟通,使两门课的教学内容既达到有机融合又克服无谓重复。在《军事理论》课中,教师除了系统论述世界军事、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战争这五大领域的前沿问题外,更要让大学生了解和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激发起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爱军情感。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侧重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等。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与国防意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来报效祖国。国家安全教育只有紧扣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及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来展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求得教育的实效性。 

3.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与多渠道相结合。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授课要求大学生“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6]。但是,以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尊严和国家安全意识为主的国家安全教育并不是一时一事的突击性活动,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情况通报,而是一种政治性、战略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 [7]。因此,必须坚持主渠道的国家安全教育与多渠道的潜移默化教育相结合。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学校可利用社团活动、学术报告、外出参观等形式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逐步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新国家安全观念。使每个大学生都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事关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日本已有20余人将户籍迁至钓鱼岛[n].环球时报,2011-02-28.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2007: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z],1994:20.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六中全会学习材料[z],1996:10.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6-193.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9

关键词:中职;电气安装课程;德育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并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电气安装与维修》是广东省中职技能竞赛2011年开设的技能竞赛项目,鉴于该项目对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素养提高有很好的作用,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完第一届比赛后,增设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采用2+1学制),结合课程内容,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本着学科与德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教育

作为一名维修电工,基本的职业道德有:①有崇高的职业理想;②有高尚的职业情感;③有纯正的职业作风;④有严格的职业纪律;⑤有娴熟的职业技能;⑥有遵纪守法的职业意识;⑦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⑧有注意维护公司形象的言行等等。其中,严格的职业纪律及遵纪守法的职业意识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着人身及设备安全,并主要体现在电工的安全文明操作上。

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行为教育措施如下:结合竞赛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并在学生分组操作的配分中体现。在每次操作前,教师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作为特殊工种的电工操作人员,若在操作中有一丝大意,小则带来设备、仪器仪表的损坏,大则可能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我们要提醒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操作,提高安全意识。文明生产主要要求学生在装接线路过程中要先设计走线思路,在完成电路功能的情况下,应把握不浪费线材的原则,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操作过程中不乱扔剪切下的线头、线槽及线管等。在操作结束后打扫干净场地,工具材料全部归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脑海中已建立了安全文明操作意识,在操作中此项扣分很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对集体有责任感和荣誉感。

由于此赛项是两人为一组的协作项目,在操作时实行分工合作:一位学生负责整个操作间的元器件定位及布线、工艺等线路安装,另一位学生完成电气控制箱安装及机床线路检修等。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需要彼此合作的工作,如配电箱、电气控制箱的定位等,如果合作不到位,则影响工作完成情况。所以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多强调合作,并指导学生多次实践,提升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以我国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向学生进行爱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教育学生以对祖国的热爱为动力,促使自己去奋发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

中华民族经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中的科学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题材。在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介绍近几年来我国在电工电子领域取得的成就。如介绍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其发电量已达百亿千瓦时。再有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及回收的情况,在世界上造成的反响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同时辅以航天员及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的介绍,突出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树立勤学苦练,科学报国的理想。

四、以电工相关法律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专业课教学中,我们还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认识法制对保护人民利益,对维护安定团结的重大意义,养成遵纪守法品质,能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自我约束不良言行。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电工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灌输及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电工操作人员需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如无则属违章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教育学生作为专业人员一定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章操作,不可有马虎大意行为,以免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五、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人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方面的表现,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在专业教学中,利用科学家的名人效应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在电工领域中,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欧姆、基尔霍夫、法拉第等,他们发明的定律、定理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实验总结出来的,期间承受了许多失败和挫折,包含了许多心血和汗水。如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不下三百次的实验才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欧姆从小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发明了欧姆定律。通过这些科学家的事迹,教育学生在专业领域要有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本着求实进取、不断探索的学习态度去巩固和完善专业知识。

教职成[2008]8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坚持育人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的各个学科,渗透到教学、学习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因此,专业课教学若能结合课程特点发掘其蕴含的德育因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融合,培养出的中职毕业生会更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其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将更顺利。

(作者单位: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成有信. 教育学原理[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关于安全教育的感想篇10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华明,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218-04

意识形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观念体系和价值取向。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时代性与主导性。意识形态安全则是指保护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感与信仰,社会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表现出高度认同感与行为的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特点,承担着促进基层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交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在新时代环境下,如何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日益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与国家安全问题中关注的焦点。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价值分析

(一)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现社会主义特性

意识形态具有强烈而明显的社会性质。树立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党中央一直努力践行的方向。社会主义国家的高等院校,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作为行动指南与发展方向,是不容置疑的原则。邓小平曾指出,政治方向是高校发展必须坚持的第一要素。也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具有民族文化与思想认识的特殊性,但也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存在,不能超越这一界线。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制度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才能自觉抵制各类腐朽思想与不良行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现民族团结特性

民族团结与基层稳定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10%,5个民族自治区,占到了全国国土的64%。这些区域与人口大多地处边疆边境基层地区。据统计,全国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1.9万多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135个边境县有107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其中30多个少数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跨境而居。而且这些又大多是“老、少、边、山、穷”特殊地方,经济落后、基础薄弱、发展障碍较多,是国家重点扶持与扶贫发展地区。可见发展好民族地区对促进民族团结与基层稳定具有显著意义。而少数民族地区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往往成为境外敌对分子渗透的重点对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或民族群众中的杰出分子,他们知识多、见识广。其言行举止对民族群众及民族地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示范引领作用。事实证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培育他们良好的“三观”认识、民族意识与政治认同,对维护基层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显著意义。

(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现人才素养特性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服务边疆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的崇高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灵魂。正是经历如此熏陶与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才能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优异的能力投身生长与培育他们的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以自己实际行动来推动发展,维护国家安全。邓小平也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是人”。同志也强调,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民族地区人才极为缺乏,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众中受到良好教育的代表,有责任、有义务回归到民族地区这一大舞台干事创业。回报社会。

二、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缺失与原因分析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消解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当前我国周边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东线的朝核问题、韩朝关系紧张。中日的纷争,特别是美国高调声称重返东亚,占领新主动。同时,西方意识形态的包围也无时不进行着。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更多披着文化交流的外衣。更难以辨别,特别是美国,凭借强大文化优势,极力向他国进行价值输送,以达到思想意识的演化。这些意识文化的渗透对我国知识分子与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们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文化,动摇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其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性,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上比较薄弱,也更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如新疆大学某教师曾焦虑地说:“现在还有极端势力的渗透,主要是宣传西方的一些价值观,而且重点是针对我们的一些优秀学生。我们每年都张榜公布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的名单。他们把这些人都盯上,然后一个一个做工作,允诺出国、赞助等等,拉拢了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错误思想引导,也曾出现了极个别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参与游行示威、、冲击国家机关等极端行为,这些都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

(二)社会思潮涌动助长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意识多元

社会思潮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反映一定社会阶层或某些群体的利益需求,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潮流、思想趋势、思想流派。其包含了社会生活、文化意识等诸多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即社会利益的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进而产生各类新生的利益群体和边缘人群。从而冲击着我们传统一元化的归属情感、价值判断。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源于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民族传统观念、意识,而且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经济较为贫困,自卑情感较重,在这些社会思潮的冲击与影响下,极易与一些不良社会情绪产生思想共鸣和精神关注。进而产生意识文化的多元化。此外,社会思潮中,一些国家将“自由”、“平等”、“人权”观念及物质化生活环境无限放大、美化,并极力鼓吹、渲染。把他们当成世间宝典与人类至高文明,以此冲击着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的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削弱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据统计,至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3亿,而微博既可以传播谣言,也可以成为“谣言粉碎机”,“微时代”到来,政府应加强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对本民族其他群众更能优先便利接触到各类社会化的新媒体,如通过网络、微博、数字影像等渠道了解世事的新发展,使他们拓宽视野,开放思维。但同时,开放、虚拟、自由的新媒体也容易被敌对分子利用,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阵地。如网络上非法散布的“民族独立”、“民族压迫”、“藏疆圣战”等言论,如一些西方媒体对新疆巴楚县的“4.23”恐怖袭击案进行恶意攻击抹黑我们党和政府。污蔑中国政府镇压少数民族群众等。个别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邮件、网传、非法网站了解这些所谓的“内幕”,则很容易被这种假象迷惑,而产生思想波动,甚至会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党的政策、人民政府产生怀疑,进而淡化“四个认同”,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四)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淡化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往往对科研、教学、办学规模等硬件格外注重,而对意识形态安全等软件教育则显得相对淡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群有着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群体也等同于汉族大学生一样对待,未能突显出教育个性。在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形式攻占高校宣传舆论阵地,毒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时候,极少数高校干部群众未能认清形势,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领域出现漏洞,使非主流意识渗透有隙可乘。如在新疆有一说法,“新疆大学稳定了,乌鲁木齐就稳定了,全疆也就稳定了;新疆大学出问题,乌鲁木齐就会不稳定,全疆也就不稳定,因此新疆大学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与管理。据统计,先后同‘伊扎布特’组织进行了5次大的较量,彻底摧毁了其在学校的组织网络,遏制了其在学校的发展蔓延势头”。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高校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的成败,也极大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颜色”。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党和政府及其他主体联动构建。形成系统的教育格局。

(一)培育公民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基础性意义。因此。一方面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统领意识形态发展,用这一科学理论来统领意识形态的教育。武装少数民族大学生头脑,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另一方面要通过党的民族政策方针、民族团结理论及“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教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意识与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如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优秀民族文化展示”等活动中进行理论灌输,使他们接受和强化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决定了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性。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基于此,高校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打牢少数民族大学生共同的思想基础,以增强他们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形成社会建设的凝聚力,促进和巩固民族大团结。同时高校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积极拓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新外延,大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但对待一些不良言论、腐朽思想与反社的思潮必须给予坚决取缔与打击,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向上,稳占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制高点。

(三)加强和规范新媒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拓宽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阵地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则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与能力。规范新媒介的导向。需要对广大师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即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通过各类传播技术手段实现最基本的沟通,以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生活有新的认知和感受。党的十报告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高校应充分扬长避短,积极利用新媒介的有利优势,主动走进新媒介,弘扬主旋律,抢占舆论优势,遏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具体而言。高校应健全新媒介管制机制,规范媒介舆论、宣传、管理;把握新媒介时代特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理念,坚持正面引导,主动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与心理变化需求,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通过必要的手段,强化新媒介的舆情研判工作,坚决杜绝不良信息与腐朽思想渗透校园,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安全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