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护理要点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8:21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1.5护理对象康复地点及模式的发展骨科患者需要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再加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康复的基础上,逐渐扩展护理的范畴,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2],进一步发展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骨科患者(包括术后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长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观察了一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和家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果,发现两者相同。类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超级秘书网

2针对骨科护理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病的变化要求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要拓展知识面,不仅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还要掌握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针对老年患者知识层次低,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勤、细。巡视病房要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观察病情要细,不仅要观察手术的局部情况,更要观察全身情况。交接班要细,做到床头交接班,当面讲清、看清,避免意外发生。(3)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同一种疾病症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护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医生查房及术前讨论,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而且要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训。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骨科护理需要专门化、细分化,骨科需要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科护士。骨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多种类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护理专家。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骨科护理的发展与骨科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4]。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老师指出,“要抓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们的护理队伍形成一个“T”字形的人才队伍。(4)随着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5)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到家庭康复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门从事骨科患者的康复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疾病已日益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导致残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开会议,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针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运动[2]。“骨关节十年”给骨科康复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平台,要培养专科康复护理的人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应用。护理专业内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骨科护士在忙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小峰.骨科护理的新趋势及对策.河北医药,2003,25(1):62-63.

2许红潞,张瑞芳,陈晓玲,等.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26.

3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2

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于其他患者的心理特点,所以医务人员在进行护理前,必须要了解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1.1角色转变

骨科患者多数是突然遭遇到变故,导致出现病患,这时候多数患者来不及转换角色的突然变化,尤其是对于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这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波动。所以,突然遭遇到变故的骨科患者经常会表现出突然的情绪紧张、容易发怒、对于社会生活产生恐惧的心理,甚至是对生活产生抑郁的情绪。

1.2不能自理产生的自卑心理

骨科患者通常会影响个人正常生活,需要他人的照顾。由于康复所需时间较长,或者会面临长期卧床的状况,生活上不能够自理,需要专人进行照顾。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会花费数额不小的金额,长期下去,多数患者容易变得过于敏感,对于身边人的表现或者话语,产生极易自卑或者暴躁、抑郁的状态。

1.3对治疗恢复失去信心

骨科疾病恢复所需时日较长。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会选用石膏夹板疗法,长期下去,骨科患者的骨关节有可能会变得僵化,附近的肌肉群产生萎缩。而,骨科疾病的治疗见效比较慢,如果患者心态不够好,很容易产生失去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且会伴随着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对疾病的康复表现出焦虑的状态,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悲观的情绪等。而这些都会对顾客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所以,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还要能了解病患的心理上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变化,帮助患者正视自身发生的变化,正面面对疾病。

2人性化护理的建设

现代医疗,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尊重。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因此,进行人性化护理时,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2.1提高人文护理技术能力

首先是提高医务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能力,这也是对医务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业务要求。医务护理人员要做到将理论书本知识同患者实际相结合,用书本知识区指导患者实际的护理过程,尽可能的给骨科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

2.2手术前后的护理环节

第一方面,在骨科手术前,骨科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让患者真正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手术的基本情况和手术后可能会面临的情况,并且要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让患者对于手术不要过于恐惧。引导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的疾病,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另一方面,在手术之后,要给与骨科患者必要的镇痛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在手术后所感受到的疼痛,并且在心理上给与患者一定的支持和安慰,给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后的心理指导。

2.3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现代社会医患纠纷、医患矛盾突出的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信息沟通不畅,所以才引起一定的矛盾。所以,骨科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沟通,将病患的诊断信息、治疗信息方案和修复信息等及时告知病患及其家属。在术后,骨科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对病患心理重建的信息沟通,细心呵护病患的身心,达到患者与医务人员的相互理解。

2.4康复预后的人文关怀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综合护理创伤骨科疼痛缓解效果

创伤骨科患者一般需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疼痛是临床骨科术后常见不适症状之一;剧烈疼痛不仅使得患者术后痛苦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导致患肢功能锻炼无法及时进行对于术后康复进程具有不利影响;疼痛已成国内外医学界广泛成为为继体温、呼吸、血压、脉搏之后的新生命体征之一。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1年5月~1年7月收治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年5月~1年7月收治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例排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截肢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男8例女8例年龄18~7岁平均.5±7.岁;按照骨折部位划分下肢骨折1例上肢骨折5例脊柱骨折16例。观察组男8例女6例年龄16~71岁平均.±7.8岁;按照骨折部位划分下肢骨折例上肢骨折5例脊柱骨折1例。两组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5)。

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合并疾病、药物过敏及创伤部位红肿热痛等在内的全面身体情况评价给予完善心理支持全面健康宣教科学疼痛、及饮食护理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等。

观察指标:以傅爱凤等5拟定疼痛缓解程度判定标准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为疼痛感觉及睡眠情况等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分别根据疼痛程度分级法(VR)进行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评价分为~级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评价总分1分;记录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例数计算使用率;采用我院骨科自拟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计算。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软件P1.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5.78.7;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5);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两组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8.9±8.分7.769.1;观察组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1.分9.197.;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于手术麻醉消失后即可出现一般于术后~天达到最大程度主要来自于原有创伤、手术操作以及术后包扎过紧导致的压痛等;术后剧烈可导致患者出现恶性、呕吐及血压异常上升等症状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改变及社会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加强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已成为骨科护士的重要护理职责之一。护理人员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包括身体机能评价心理支持健康宣教疼痛、及饮食护理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敏感性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创伤愈合最大程度发挥临床护理干预在疼痛缓解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5);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蒙小燕,湛琅,张雪梅.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8,1():19-.

魏斌.心理干预在减轻特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焦虑及疼痛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5,11(11):1557-1558.

陈冬萍.急性创伤骨科病人的疼痛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7,19(7):587-588.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4

发展护理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我院骨科共有60张床位,每年收治1000余例患者,急治700余例,手术800余例床护比为1:0.22,平均每年新招护士2~3名,科室每年担负着繁重的医、教、研任务并开展大量的新业务、新技术和复杂手术,护理任务重,要求高,因此骨科护士在职培训尤为重要。

骨科护士培训方法

骨科护理知识培训:每年制定骨科护理知识培训计划,由医生、护士长和专科资深护士讲课,系统学习骨科护理知识。培训内容:外科手术的一般护理知识、常见血循环危象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练方法、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卧床患者预防压疮方法,撰写护士论文的方法和要求等,结合临床典型病例,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对提高护士理论水平效果显著。

护理查房:遇有特殊病例时请资深护理专家指导并进行护理查房,共同探讨,例如股骨头置换术,我们请曾护理过同类手术的护理专家现场指导,从病房环境准备到护理环节,对可能发生的血循环危象及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预见性护理。

积极参加由我院及上级医院承办的学术会议。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鼓励护士积极投搞,参加学习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及前沿知识,为丰富骨科护理知识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培训内容

提高专业素质:研究显示[2],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重要的基础。针对我院护理人员年资低,专业技术不所扎实,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每月进行专科操作培训及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使她们掌握骨科常用护理技术,鼓励她们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及难点时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利用晨会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等时机,组织护士进行重大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危重、疑难病例的讨论,对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并引导她们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碰到具体问题能尽早尽快解决,通过分期、分批到手术室观摩手术,跟随医师查房等方式使护士掌握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配合,使其成为专业知识素质、且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骨科护士。

提高急救技能:①能迅速判断病情并采取急救措施;②抢救技术准确无误;③能准确地思考病情的发展过程。我们制定了骨科创伤病人急救流程,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快速高效地实施抢救。采用提问、情景模拟等形成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积极组织业务培训,使护士做到熟悉掌握抢救程序,急救技术及抢救器械的使用,达到急救措施迅速有效。

掌握沟通技巧:骨科急症均因意外伤害所致,患者因角色突变,对病情及预后不了解产生不同的紧张、焦虑情绪。患者多关心他们的伤情、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情况,我们应尽量详细介绍患者的主治医师,让患者产生信任感,所做的每项治疗、护理操作,功能锻练前都要向患者讲清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已的疾病、护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理解,使之产生安全与依赖感,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提高健康教育知识及能力:健康教育是骨科护理的重点,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指导、疾病相关知识、心理健康、饮食、功能锻练、用药指导、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出院健康指导等,使护士能够根据病人术后各个时期的恢复,合理的指导病人进行相应的能力锻练。

培训效果

几年来,通过开展骨科护士在职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使大多数护士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手术患者的护理和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专科培训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如培训内容过于肤浅,观摩手术例数较少等,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护理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沿着股骨大小转子间线发生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约占全身骨折的1.4%。Griffin和Boyd对3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的研究显示,伤后3个月内病人死亡率为16.7%[1]。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或多系统内科疾病,在治疗上过去常采用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常常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现在多主张手术治疗。PFNA(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对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改进品。PFNA较好的克服了PFN、Gamma钉的缺点,设计合理。PFNA配有精确的定位装置,使操作更简便,创伤小,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患者痛苦少,恢复快。PFNA的这些设计和优点更适合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不稳定、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并允许其术后较早的活动和负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于2008年1-10月应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通过术前给予全面的评估,术后专科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功能锻炼,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63~97岁,平均72.5岁。入院后经骨密度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折类型,骨折类型按本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分类法:Ⅰ型:大小转子间骨折,无移位,骨折稳定。Ⅱ型:大小转子间骨折,合并大或小转子骨折。Ⅲ型:大小转子间骨折,合并大、小转子骨折,骨折不稳定。Ⅳ型:大小转子间骨折,合并转子下骨折,骨折不稳定。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3例。合并内科慢性疾病的18例。伤后距离手术时间3~15天,平均6天。致伤原因跌倒20例,其他4例。

1.2 手术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下,患者仰卧位于骨科牵引床上,健肢牵引外展固定,患肢于透视下牵引复位并确定股骨头中心点,在大粗隆顶点偏上做纵向切口,显露大粗隆,开槽器于大粗隆顶点开槽并扩大,扩髓后插入PFNA主钉后,透视正侧位,位置满意后,导向器引导下向股骨头中心点打入导针一枚,透视正侧位,位置合适,选用股骨颈螺旋刀片打入,再次透视确定位置。导向器下确定远端锁孔位置,然后拧入1枚锁钉,透视确定其位置合适。冲洗伤口,确切止血,缝合伤口。

2 结果

本组24例患者伤口呈一期愈合,术后2周拍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内固定位置良好。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9个月。在随访病例中骨折均为骨性愈合,无感染,无畸形愈合。髋关节功能参照黄公怡等[2]提出的评定标准:优:髋关节无痛,无畸形,功能正常;良:骨折愈合无畸形,髋关节偶有不适,功能略有影响,不影响生活;差:骨折愈合差,畸形,持续疼痛,功能明显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本组24例,优16例,良8例。

3 护理

3.1 术前全面评估 本组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自理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及存在不同程度活动障碍。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包括心、肝、肺、肾、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功能的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尽可能在术前将内科疾病纠正在一个稳定或良好的状态,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2 术后护理

3.2.1 心脏功能监测及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老化、心脏代偿功能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顺应性降低、失血引起血容量改变等易诱发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左心衰。本组1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异常,其中房性早搏4例,房颤2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异常ST-T波6例。术后24h内给予多功能监护,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心律和氧饱和度;患者均于术中留置导尿,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等早期心功能不全症状。PFNA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经过严密地病情观察和及时有效地护理,未发生心衰等并发症。

3.2.2 术后体位的护理 患者根据麻醉方式采取术后体位,麻醉恢复后采取仰卧位和健侧卧位。以往手术对患者创伤大,由于术中固定不牢靠,病人骨质疏松,术后翻身不当等原因易发生关节脱位,因此对患者造成很大思想顾虑。PFNA切口小,出血量少,其固定牢靠,术后对翻身要求限制少。本组高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反应较慢,接受能力差,术后体位指导时语速缓慢而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引导患者复述,反复强调、提问,使患者能正确掌握翻身技巧。本组患者术后2周拍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内固定位置良好,没有出现钉板脱出、螺钉松动等并发症。

3.2.3 伤口的护理 术后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切口处针刺样疼痛等异常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监测体温变化。以往手术后伤口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均留置引流管2~3天。PFNA操作简单,符合微创技术。本组均为高龄患者,全身和局部抗感染力差,术后均未留置伤口引流管,伤口小,渗血少,降低了感染几率,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

3.2.4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本组依据患者术后主观疼痛感受,评估疼痛等级,分为0~10级,0级为不疼,10级为最疼。其中16例患者主诉疼痛为2~4级,应用口服止痛剂疼痛可以缓解。8例患者主诉疼痛为5~6级,术后向病人讲解有关疼痛的原因和减轻疼痛的方法,遵医嘱在疼痛发生或加重前给予止痛药,定时给药,观察药物效果。应用无创伤性镇痛方式,如按摩、分散注意力等都可以加强镇痛药的效果。教会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有节奏的呼吸、默默数数、听音乐等。以往手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容易出现因疼痛引起的躁动及病情变化。PFNA所有操作均在外侧完成,无需暴露骨折端,不剥离骨膜,血运影响小,患者疼痛明显减轻,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

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并发症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3]。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VT起病较急,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加重,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临床上9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DVT引起的,故有效的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4]。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至今仍被各国学者所公认[5]。本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患肢肿胀,皮肤颜色发绀,疼痛持续并逐渐加重,压痛明显,急查血管B超显示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遵医嘱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并制动,禁止按摩患肢。此例患者因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未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

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低下,如果病室内温度和湿度升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因皮肤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组织代谢,并对氧的需要量增加10%[6],同时9.33kPa的压力持续24h可以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性[7]。本组患者术后早期开始床上功能锻炼,术后一周离床活动,卧床期间指导进行收腹抬臀运动,定时按摩受压皮肤,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等动作。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未发生压疮。

3.4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的主动锻炼可促进机体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内粘连和关节外肌肉的粘连、挛缩,有利于预防关节活动障碍,促进功能恢复[7]。本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保持10s,放松5s,由10次/d开始,15~20遍/次,逐渐增加;足趾伸、屈及踝关节屈、背伸运动,特别强调踝的背伸运动。术后第2天,重复第1天内容,鼓励患者患肢足、踝、膝关节主动运动。期间可用持续被动运动(CPM)做髋、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术后第3~5天,继续第2天内容并指导练习仰卧位主动屈、伸髋膝,0~30°膝关节等张伸直,末端保持10s,放松5s,忌曲髋>90°,重复10~20遍/次,2~3次/d。术后一周指导病人离床活动,包括床旁坐起,坐轮椅活动。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再扶助步器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术后第2周患者可扶助步器下床患肢不负重行走,术后1~2个月可部分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根据骨折类型、稳定性及骨质疏松情况决定完全负重行走的时间。

4 小结

股骨转子间骨折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本组患者高龄、卧床、合并多种或多系统内科疾病,加上骨折后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对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了解,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悲观、孤独、恐惧。心理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8],理解和尊重患者,以真诚的心,热情周到的服务,严谨准确的护理操作,增加其心理上安全感,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面对手术。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术后输血少,功能恢复快,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因此,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术前给予全面的评估,术后专科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王满宜,等.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8.

2 黄公怡.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49.

3 王永红 ,郭星 ,庄洪,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39-2340.

4 曹洪,李伟,谢祥仁,等.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概况.医学综述, 2008,4(2):2752-2781.

5 童玛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2):637.

6 许四平.采取多种措施治疗褥疮.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3,11(1):39.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脊柱骨折;心理特点;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相带来的脊柱骨折的患者也逐步增多。由于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力强弱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预后的忧虑,对经济负担以及陌生的住院环境的不适应,患者会存在较为复杂的心理表现,从而妨碍了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直接影响治疗效果[1]。我院是三甲综合医院下的骨科医院,本科室主要收治的是脊柱外科的骨折患者,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616例脊柱骨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88例,女228例;年龄10~84岁;颈椎骨折135例,胸椎骨折120例,腰椎骨折302例,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59例。

1.2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患者、不同情绪表现所引发的心理反应,分析原因,做出判断,妥善解决[2]。结合脊柱骨折住院患者的规律,情绪反应,行为特点以及应激机制,分析探讨脊柱骨折患者的住院心理特点以及原因,制定护理方案。

2 结果

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了全方位以及全程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充分信任医护人员的基础下,完成了住院的主要治疗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治疗。616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无1例患者因为心理问题而中断,或者放弃治疗,也避免了住院时间的延长以及经济负担和支出的增加。

3 讨论

3.1脊柱骨折患者的病种类型以及心理特点

3.1.1入院时的心理特点以及表现 由于脊柱外科的患者绝大多数以急诊绿色通道收治到科室,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反应。①是初次来诊,陌生的病区环境,心情紧张;②是突然收到挫伤,四肢活动能力受限或是障碍;③是不愿意让医护人员或是家属离开,心理依赖性强;④是由于脊柱骨折的患者,尤其是颈椎骨折的患者,常常可能会因为损伤位置比较高或是伴随其他部位的损伤,病情危重,有随时抢救的可能,求知欲望强烈,希望得到最积极的治疗和护理,也更希望立即缓解痛苦。

3.1.2不同骨折部位的患者心理特点以及表现 患者受伤的部位不同,心理变化也有所不同。在所有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颈椎骨折的危险性更高一些。尤其是以全瘫的患者心理情绪反应比较大,而不全瘫的患者也多以双下肢不能动,这个症状,颈胸腰椎骨折的都可能会出现。

3.1.3入院后手术时间不同的患者心理特点和表现 患者入院后到了科室,都希望得到最有效的救治,但是往往很多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的不平稳,或伴随着其他的脏器损伤,这个时候需要一定时间的对症支持治疗,再加之每天手术量都很大,患者见到医生的时间比较少,患者以及家属就比较着急和不耐烦,同时,同一病房,同一病种之间的患者及家属之间,也会存在着手术时间早晚的比较,心理不平衡性。

3.1.4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 如学龄期的儿童比较胆小,依赖父母,而青中年患者多数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有效的配合治疗,同时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身体耐受性差,同时伴有很多内科疾病,常常会出现自悲,难缠的情况。

3.1.5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 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而相对来说,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其医学信息有限,对于受伤以后的一系列变化的耐受能力差。而同时,受伤的患者多数都属于外出打工的人群,当雇方治疗经费出现问题,患者就会出现着急,焦虑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悲观失望的心理,从而拒绝或是放弃治疗。

3.2脊柱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

3.2.1新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接到新来的创伤患者,应该做到及时规范的接待,安置患者,妥善处理,随后同行另一人再办理相关入院手续,陌生的环境下,尽可能的多主动了解患者以及家属心理的疑惑,找合适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入院宣教。

3.2.2不同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 安排有一定专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担当责任护士,详细掌握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问题,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颈椎骨折伴全瘫的患者,心理护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家属与患者的分开,旨在给予患者极大的信心,而不全瘫的患者,随着手术的脊髓解压,后期可能四肢功能恢复,也应该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和功能训练的指导,对于四肢运动功能不受影响的患者,可能伴随着麻木,疼痛,适当的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合理遵医嘱应用止疼药物,心理暗示等都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3.2.3入院后手术时间不同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急诊入院手术的患者,一般都能很好的配合医护治疗,因为脊髓损伤的修复是越早越好。而对于其他伴有并发疾病的患者,则应该多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耐心的听他们的说法,再合理的解释,目前如果要手术的时候,可能风险会很大,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他们的心理着急,我们作为医护人员都能理解,同时,可以将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反应给主管教授和医生,医护同时查房和交流,也能使患者和家属心理安慰和平静。

3.2.4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士对于儿童患者,要多用鼓励的语言,禁忌训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成为儿童的贴心人,尤其是打针的时候,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任,鼓励性的语言,被分散了的注意力,也能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实施。对于中青年人大多数已经背负着很大的社会和家庭压力,这个时候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护士在进行任何的专业操作的时候,轻柔的动作,温馨的语言,耐心的解释,都是患者病情康复的良药。在这个时候,要尽可能的和家属多沟通,我们每一方所作的努力,都使为了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回归社会,集各方力量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鼓励患者,疏放不良情绪,保证治疗的进行和效果。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理人员要勤快,耐心,细心,周到,不怕麻烦,老人的生活方式比较刻板,看问题有时也固执[3]。称呼之时,要有尊敬之意,谈话之时更不要嫌麻烦,多耐心的听他们说,找到合适的契机,进行随后有效的心理治疗或护理。

3.2.5文化经济背景不同患者的心理护理 要准确的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以及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比如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特殊的祷告仪式等,尽量的采取恰当的交流和沟通模式,同时,积极最好各方治疗力量的联系,保证患者治疗的不能中断,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而对于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来说,也需要尽可能的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教会家属回家后的生活照料能力和功能锻炼能力,使病情得到最大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钟广玲,陈志维,骨伤科临床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0-172.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年龄69岁,术前做X平片,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为肱骨头粉碎性骨折及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全麻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 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半坐位,肩下方用砂袋垫高,在全身麻醉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术中切除粉碎肱骨头,肱骨髓腔扩大,骨水泥固定假体柄,合理安装肱骨头,关节复位,充分修复肩袖与韧带,冲洗关节腔,放置引流,逐层缝合。

3 术前准备

3.1 病人准备。术前访视病人,了解病情及其心理动态,真诚地与病人进行沟通,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开导和解释,介绍该手术的优点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积极配合,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3.2 物品准备。除备常规敷料器械和关节置换器械外,另备2号肌腱缝合线4~6根,负压引流装置以及手术中所用仪器,如高频电刀,电钻,电锯(电池充足电),C-臂X线摄片机1台,并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功能正常。依据病人病情特点,选定人工肩关节。

4 术中配合

4.1 巡回护士配合。

4.1.1 病人入室后,仔细核对病人手术部位,关心病人,消除其顾虑。

4.1.2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全麻插管,挠动脉穿刺,导尿。

4.1.3 摆放:用垫将病人患侧肩胛骨垫高,调节手术台的角度,使患者处于半坐位(与水平成30~40°),另外用约束带将患者头部和下颌部固定牢固,以防头部左右摆动,造成颈椎损伤。

4.1.4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吸引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及时添加无菌物品,并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减少术后感染,配合术者行术中X线摄片,确认关节置换成功。

4.2 器械护士配合。

4.2.1 器械护士提前30min上台, 查看器械是否准备完善,使物品放置整齐有序,仔细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

4.2.2 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应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时、准确、无误传递手术器械。假体安装完毕后,切口用生理盐水冲洗,配合医生逐层缝合切口,并放置负压引流管,清点手术器械。

5 术后护理

5.1 器械处理。手术结束后,所用器械按多酶清洗-除锈-程序处理;电锯、电钻注意妥善处理其锋利部位,避免损坏。

5.2 病人处理。搬运病人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术侧肩部组织,避免发生肩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不良后果,术后用外展架固定。

6 小 结

6.1 研究表明,骨水泥的正确混合方法可直接影响置换假体的长期效果[1]。因此, 正确使用骨水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骨水泥容积充填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彻底清洗,减少出血,才可充分填充骨水泥。

6.2 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是发生感染,将引起关节疼痛和病变,以致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造成难以处理的后果[2]。因此参加手术的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了解专科特点,熟悉手术过程,掌握各种器械的名称和正确使用方法,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6.3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把无菌关,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感,既充当好执行者,又当好监督者和管理者,杜绝医源性感染,确保手术成功及远期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8

1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了解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其特点表现如下。

1.1角色转变

由于骨折患者突遭事故,必然会影响社会生活及角色转变。在面对家庭和工作中,产生心理压力,从而表现为一系列情绪波动。因此,骨折患者常常会在治疗护理中表现出紧张、易怒、恐惧、脆弱等不良心理状态[2]。

1.2不能自理产生的自卑心理

长期卧床,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和人力上的消耗,尤其是不能自理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负担大,常常会对周围环境过于敏感化,产生出自卑、易怒、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1.3对治疗恢复失去信心

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石膏夹板处理,会导致患者骨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待解除夹板时,必然需要长期的恢复训练。在恢复中,不能马上见到效果,如果患者失去治疗恢复失去信心,必然会表现出焦急、悲观、不自信的情绪,影响后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发展,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开导,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呵护,转变患者心理状态,令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积极主动的介绍治疗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3]。

2人性化护理的建设

以人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建设人性化护理,会更加尊重人的意义和价值,为此建设人性化护理需要以下几点。

2.1提高人文护理技术能力

护理人员要重视每一个护理环节,这就要求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能力,提升护理技术的理论原理,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结合起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提升护理人文心理建设,有耐心的护理患者,提供贴切的护理服务。

2.2手术前后的护理环节

在做骨科手术之前,需要讲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积极诱导患者,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同时听取患者的术前意愿和要求。手术之后,采取有效的镇痛护理,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同时进行必要的术后心理指导[4]。

2.3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医患沟通是护理环节的重点,及时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治疗信息和情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患者的心理维护。在护理过程中,要按照科学的护理理论进行护理,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技巧,化解医患沟通中的不良局面,细心呵护患者的身心。

2.4康复预后的人文关怀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9

【关键词】 骨折 护理 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2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4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1例,血管损伤2例,神经损伤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3.8岁,平均8.9岁;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治愈出院。此类患者,为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取了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2 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遭受突入其来的伤害,失去活动能力,首先自主感受到的不良感觉是疼痛,疼痛除影响患者的情绪,还可进一步影响治疗的进行,另外患者精神上所受的打击较严重,伤后对自己的预后有较多顾虑,易导致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士首先要 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同情和理解,安慰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式,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的疑虑心理,以便使其配合治疗、护理。

3 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年龄、骨折部位类型选择适当型号的外固定器,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患者按骨科常规术进行术前准备。开放性骨折均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外固定支架手术。

3.1病员准备

访视应在手术前一日,手术巡回或洗手护士去病房查看术前患者的病历,了解病程病症特点,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麻醉方法、手术步骤,减轻患者术前恐惧心理,增强信心配合手术。

3.2 物品的准备

手术用物包括常用器械:骨科包、敷料包、电动驱血带、电骨钻,电池充电备用。术前根据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粉碎程度,选择适当外固定架及特殊器械,高压消毒后备用。手术间净化消毒。

3.3 麻醉的配合

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摆好,使患者侧卧弓腰位,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可用敷贴固定硬膜外导管,从侧卧位改为仰卧位,双手扶住患者背部,以免导管脱出。

4 手术方法

巡回护士配合 摆好,用16#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上好驱血带,做好止血准备,暴露手术视野。常规消毒皮肤,严格铺无菌单,包好电钻备用。根据X线片和创伤情况,大体选择穿骨钉位置、方向。递尖刀在穿骨钉位置切开皮肤,用止血钳分离组织直达骨膜。洗手护士递肌肉护套插入切口至骨膜,拔除内芯,递骨锤轻叩外套管使其头尖部扎入骨皮质固定,选用与骨钉相适应的钻头,钻透对侧骨皮质,拔出钻头,递改锥旋入骨钉,取出外套管,其余骨钉按此方法,递固定架联接套上的活顶丝松开,外旋调整帽留出0.5~1 cm加压距离,即旋紧上述螺丝,大体整复骨折,安装外固定架,夹块离皮肤1~2 cm最好,调整骨折对位对线后,旋紧夹块,夹紧螺钉和骨钉,紧螺丝钉。松开接连套上的活顶丝,旋转调整帽,使骨折端加压后旋紧丝帽。消毒皮肤,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纱布覆盖螺钉切口。

5 术后护理

5.1 一般护理 根据麻醉方法告之饮食时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处渗血情况,并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5.2 外固定架的护理 术后告之患者及陪人外固定架不能随意扭动,并经常检查外固定架上的螺丝钉是否松动,连接处是否松脱,要根据骨折部位的肿胀情况及时调整固定架的松紧度。

5.3 预防感染的护理 遵医嘱每日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及时 换伤口处敷料,并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穿刺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或碘伏点滴2~3次,并注意观察穿刺点处分泌物的颜色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情况。

5.4 预防神经血管损伤 密切注意患肢末端血运情况,包括肢端皮肤有无苍白、青紫,皮肤温度有无改变,有无肢端麻木、疼痛感,并注意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肢端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5.5 指导功能锻炼 术后2~13天鼓励患者作肢体肌肉的主

动伸屈锻炼,以防肌肉萎缩。术后7~10天鼓励、协助患者主动和被动活动骨折远、近端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2周鼓励患者扶双拐下地,先练站立,再练走路,练习时有人保护,护士要经常观察、检查锻炼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告之患者定期复查,术后12周拍片示有连续骨痂突破时应去除外固定架。

6结 果

23患者均获得6个月~12个月随访,未出现骨不连现象,骨折愈合时间4个月~7个月,除1例有胫总神经损伤的功能恢复较差外,其余23例全部功能恢复良好。

骨科手术护理要点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54~83岁,平均7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头下型)35例,股骨头颈粉碎性骨折6例,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5例。术前合并冠心病24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

1.2围手术期处理

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在相应专科医师的协助下均慎密给予围手术期处理,加强监控,主要是保护和改善重要器官(心脑血管、肺肝肾等)的功能,尽快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合并疾病和纠正贫血等,使各器官功能恢复并维持稳定,以保证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

1.3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侧卧位,手术野常规消毒,行后外侧切口8~10cm,显露髋关节囊后,T字形切开,如关节囊增生、肥厚明显,可切除关节囊。屈曲、内旋髋关节使股骨头脱位,取出股骨头,修整股骨颈残端,保留1.5cm股骨颈,用不同型号髓腔锉依次扩大股骨髓腔到松紧度满意为止。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防止劈裂或穿破股骨干。测量切除下的股骨头的直径选用相应大小的人工股骨头。将假体插入髓腔内捶紧。若有骨质疏松或假体与髓腔吻合不牢固,可用骨黏固剂填入髓腔内以加固,保持人工股骨头10°~15°的前倾角。冲洗伤口后将髋关节复位。置负压引流管1~2根,逐层缝合关节囊、肌肉及皮肤。

2术前准备

2.1术前视访

老年股骨颈病痛患者因疼痛与功能障碍极易造成心理压力,对手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术前心理护理很有必要。本组患者文化水平低,听力差、护士与其沟通难度大,手术室护士要注意语言通俗易懂,耐心解释,逐渐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加深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主动配合手术。注意收集患者资料,了解其心、肺、肝、肾功能状况,预见术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抢救措施,保证患者术中安全。

2.2器械物品准备

除股骨头置换敷料、器械外,另备型号不同的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与手术床配套的侧卧架,腰背固定架,高频电刀、吸引器、麻醉机。特殊器械有骨科刮匙、电钻、电锯、骨大锤、深部肌肉拉钩、大小及角度不同的骨橇等。在使用前1d全面检查及测试所需仪器,确保使用时功能良好。2.3手术间准备选用宽敞的层流手术间,设置室内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为40%~55%。术前晚该手术间不安排急诊手术,做好常规的环境清洁消毒工作,紫外线灯管照射二次,30min/次,手术当天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严格限制人员参观、出入,保持手术间的安静、空气的洁净。

3护理配合

3.1巡回护士的配合

3.1.1做好核对和解释工作:巡回护士应认真核对床号、姓名、年龄及患肢,做好陪护、解释工作,消除他们对手术环境的紧张恐惧心理。

3.1.2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采用12~18号静脉留置针行上肢浅静脉穿刺,并连接三通,以便麻醉给药、补液及抢救之用。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护士操作时要做到动作轻柔、快速、准确。

3.1.3合理摆放手术:采用健侧卧位,由麻醉师抱起患者的头部,3名医师站在手术床的一侧,分别托起患者胸部、腰骶部和双下肢,将患者托起,护士顺势将患者腋下垫一软枕,耻骨联合及尾骶部各安置挡板,两膝内侧垫一软枕,健侧下肢屈膝,并束带固定,患侧下肢放平,踝部用小垫圈垫起。双上肢前伸,一上一下放于高低不同的托手板上,并系上束手带。粘贴负极板,保证其安全、舒适,注意保暖。摆好患者的后,检查静脉输液管、导尿管等管道是否通畅。

3.1.4术中监护和观察:术中常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变化,给予吸氧,使末梢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99%[1]。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出血情况;注意吸引器,防止堵塞。特别是患者在注入骨水泥30min内可出现一过性的血压波动,尤其在骨水泥刚注入和骨水泥完全发热时更加明显。因骨水泥中的单体对心血管,尤其是血压产生影响[2]。加强巡视,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对意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1.5协助麻醉师实施麻醉:术中严格查对物及剂量,注意麻醉用药的不良反应,如病情变化及时告之麻醉师,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术中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持输液畅通;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好器械、纱布、针线,并做好记录。术毕协助术者擦净伤口周围血迹,盖好敷料,待麻醉清醒、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送回病房。转运、搬运患者时注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由于患肢旋转而引起脱位。向病房护士做好交班工作并签名,向患者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术后定期访视患者,查看患者有无手术或麻醉后遗症,并诚恳听取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意见。

3.2洗手护士配合

(1)洗手护士提前15min洗好手。迅速整理器械台,检查器械是否齐全。与巡回护士共清点纱布、针线、器械。(2)术前要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按手术步骤依次摆好,暂时不用的用无菌巾覆盖。使用中的器械要及时擦去血迹,注意观察手术步骤,正确、迅速传递器械,紧密配合术者操作,对台上所用的物品要认真管理,保持性能完好。(3)切口出血较多时,可协助用吸引器吸除。以3%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针线、器械,如清点无误后,分层缝合伤口,并加压包扎。(4)术中截下的废股骨头,根据病情需要,需做病检的交巡回护士妥善保管,经二人及术者核对后,连同病检单送病理科病检。

4体会

4.1术前访视

充分的术前评估与准备,有效的沟通和密切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良好基础。术前认真访视患者,进行适当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患者自信心、取得患者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3]。

4.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髋关节手术部位深,暴露面大,损伤也大,且患者多为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加之股骨头是非生物材料容易造成感染,使手术失败[4]。所以预防感染是关键。术前手术间应常规消毒,术前洗手一定要认真彻底。室内避免不必要的走动,防止空气流动过快而增加手术野的细菌沉降率,同时严格控制室内参观人员[5-6]。植入物应严格的高压蒸汽灭菌及化学消毒。术中术后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3了解老年患者的共性特点对手术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绝大部分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肺、脑血管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本组31例均患有全身慢性疾病。其次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各项检查,了解各脏器代偿能力,治疗纠正慢性病,,可以提高手术耐受性。再次,老年患者血液黏滞度增大,长期制动血流淤滞,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有报道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