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指导意见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4:03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1

关键词:近期建设规划;方法分析;思考

Abstract: The city planning to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blueprint, is all the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and plann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goals. However,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are not ideal.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thod of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thinking of city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methods of analysis;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科学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近期建设规划作为一个兼顾多方利益的规划,更容易被地方政府所接受,同时其对下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近期建设规划所起到的作用有可能是突破性的。

1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方法分析

1.1 以往规划方法的不足

对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重视不够。传统的方法中,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仅作为一个专项与城市总体规划,仅是对总体规划期限的前5年的基础设施规模、各项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环与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与重点有所安排和考虑。当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规划期限过后,不再延续下一个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客观上降低了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新诉求

1.2.1 思维方法新诉求

在思维方法上,近期建设规划应选择从远期着眼,还是从近期着眼亦或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笔者认为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更适合近期规划,既有远见又很务实,既有弹性又有刚性。规划实践表明,城市总体规划焦点都聚在远期15~20 年,从现实着眼的近期规划(以近期5年项目导向为主)因其缺乏战略目标指导,通常具有盲目性和功利性。

1.2.2 项目建设的新诉求

建立项目库系统,实行“五定”为达到对近期建设用地进行引导与控制的目的,建立以公共设施项目、交通设施项目、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工业建设项目、环境整治项目、农业建设项目、住宅项目建设项目、公园绿地建设项目和特殊用地建设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库系统,同时对近期建设项目实行“五定”(定性质、定位置、定规模、定投资、定时限),以达到对近期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市场运作的需要,对部分用地只规定性质,具体项目根据实际开发需要而定,确保规划的弹性。

1.2.3 规划过程的新诉求

集思广益,强调规划的多部门参与。采用“在编制中协调”的开放式工作组织方法,规划过程中应主动寻求相关部门参与和合作,力争在规划过程中使各部门达成一致,而不是把规划的协调放到规划编制结束后,并使这一过程纳入制度化、法定化的编制程序。

2 唐山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实践

2.1 规划思路

规划采用“问题导引式”和“目标导引式”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即通过对上轮规划的回顾总结,找出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立足于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唐山市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京津冀城镇群专业性国际港口城市和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生态宜居城市为城市发展总目标,明确近期城市发展方向为“西扩、东延、北控、南拓”,通过重要城市建设项目,住区的建设来引导城市发展。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以总体规划为依据,针对近期重要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要求,估算近期土地的需求量。

2.2 明确重点建设区域、开发策略及规划重点

重点发展地区是对提升城市功能和促进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地区。规划确定近期十一大重点发展地区:

2.2.1凤凰新城西北区域

(1)空间范围: 北至大庆道,西至站前路,南至翔云道、长宁道,东至学院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0.5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围绕“三中心、两基地”( 现代化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总部基地、创新基地), 基础设施先行配套,抬高门槛,机会发展。

(3)规划重点:以瓦官庄、宋学新庄、大官庄等村的平改带动居住用地的发展,合理配套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打造凤凰新城南北向发展轴线。商贸、办公等高档次的项目可选择落户,打造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会展业发展平台。

2.2.2铁西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裕华道,西至西外环,南至规划路,东至京山铁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6.89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以新火车站建设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完善公共设施建设,集聚新区人气。

(3)规划重点:以商务办公及配套服务区为铁西区域的中心,由北向南依次为物流区、火车站西北片居住区、商业区、火车站西南片居住区和大型市场商业集中区。实现火车站与城市的高效衔接。

2.2.3南湖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南新道,西至学院路,南至205外辅路,东至复兴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0.4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借“世界园艺博览会”东风,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开发强度,逐步发展为南湖配套的旅游服务用地,打造城市精品。

(3)规划重点:以2016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以市级行政办公区的搬迁为重点,重点发展文化娱乐、高档商务酒店等旅游服务用地,形成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主题公园特色鲜明的城市精品,充分体现“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的园博会主题。

2.2.4大城山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建华道,西至龙泽路,南至龙泽路、新华道,东至河西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79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对语大城山,漫步陡溪畔,退二进三,逐步将区域内工业搬迁,有序开发,规模推进,完善配套。

(3)规划重点:以启新水泥厂和陶瓷厂的搬迁为主,改善城区环境,依托大城山公园内的唐人文化园,打造体现唐山根源文化的现代化新区域,为世园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充足准备。

2.2.5弯道山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唐马路,西至河东路,南至长宁道,东至规划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04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生态型住区,主题文化公园,陡河景观绿带,工业逐步搬迁,优化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3)规划重点:以工业用地退二进三为主,合理开发房地产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陡河为景观廊道,弯道山主题公园为核心,打造东部陶瓷文化、生态景观居住区, 为世园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充足准备。

2.2.6丰南西区域

(1)空间范围:丰南老城区京山铁路西侧区域(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7.2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打造西部新城区。

(3)规划重点:丰南区为唐山市南部主城区,新兴商业中心,生态城区。近期铁路西侧新城紧凑开发,提高土地使用率,以行政办公区、教育区、文体科技区的建设为主,打造以惠丰湖为核心的生态型综合区。

2.2.7开平区域

(1)空间范围:开平老城区区域,东至东城路,西至东外环,北至规划边界,南至荣盛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77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整治、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服务。

(3)规划重点:以棚户区改建为主,重点配套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通过对工业用地的置换和村庄用地的整合整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2.2.8开平南区域

(1)空间范围:东至开越路,西至陡河,北至南十九道,南至205国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5.57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与开平城区在功能、空间上相融合。

(3)规划重点:“有序、紧凑、适度”建设,以村庄平改为主,提升整体城市形象。近期做好居住用地储备,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时序。

2.2.9高新区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规划道路3,西至京山铁路,南至大庆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3.9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强化特色,抢占生产链的高端地位,紧凑发展,生活配套。

(3)规划重点:以发展一类工业用地为主的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使用率,打造区域意义的科技研发基地,为近期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留有空间。

2.2.10开平工业区域

(1)空间范围:开平老城区南侧现代装备制造园区内,北至205国道,西至东外环,东至东外环高速(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9.0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保持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完善工业区生活配套。

(3)规划重点:依托现有工业用地,通过道路改造、建设,紧凑开发,提高土地使用率,带动整个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的发展。

2.2.11丰南工业区域

(1)空间范围:东至汇通路,西至迎宾路,北至幸福街,南至205国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0.80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丰南区重要的工业区,加大与唐山市的全方位互动,实现更高、更快的发展。

(3)规划重点:依托现有工业用地,以金属制品业、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食品、化工、电子等产业为辅助,紧凑开发,带动整个工业区的发展。

2.3 注重规划实施

传统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由于编制内容过粗,过于注重规划布局,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不能满足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要求,因此不能有效地得到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决策的随意性。针对近期重要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要求,对未来5年的建设安排,建立了近期建设项目库,包括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等。通过对近期建设项目实行“五定”(定性质、定位置、定规模、定投资、定时限),以达到对近期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

2.3.1近期建设项目汇总

今后五年是唐山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顺利实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整合各部门、各级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意图、投资计划、项目安排以及对于城市用地和设施方面的需求,对近期和年度较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以便于实施操作,落实空间。

近期建设项目可分成二类,一类是为了达到近期建设目标,政府应优先建设的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绿地、市政设施、政府重点扶持工业区等。另一类是根据市场规律的建设项目,如居住小区、商业网点等。同时根据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不同性质可以细分为指令性、指导性和选择性项目,分别采取政府建设、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以及纯市场行为三种控制建设。

2.3.2近期建设投资分析

按现行的投融资模式,完成近期建设目标,将带来政府负担过重等问题。战略上需要创新思路,以统筹解决建设资金缺口;操作过程中需“量入为出”,注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多种投资主体积极性,创新融资方式,健全投资管理体制,以经营城市理念,搞好新一轮城市建设。

重点建设领域的资金筹措以其属性选择合理方式进行。如下:

高铁。高铁交通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可采用“政府引导,政策调节”模式,资本金由政府提供,同时引入商业贷款、民间投资、建设债券等多种方式;或参照香港和新加坡地铁“以路养房,滚动发展”模式,利用高铁沿线的土地,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从事房地产开发获得资金,来补足建设资金。

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这类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可采用以下两类解决方案:一是政府向社会举债建设,社会机构负责一定期限内经营和管理,政府以按揭还款方式补助。二是完全非政府投资建设管理模式。实质是由依法成立的项目法人公司全面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从企业设立、融资、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等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市场化运作。政府可按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定期提供资金补助。

城市供电、水、排污、污水处理、水利、环境治理、防灾等基础设施。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可由政府投入项目资本金(按银行要求,资本金比例在20-40%之间),成立项目公司,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建设债券,建成后通过收费还贷的方式,并积极探索BOT和TOT等融资方式;供电配套设施、雨污水管网、水利、环境治理、防灾等主要由政府投入。

文化、体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政府向公共文化、体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补贴,并充分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由政府投入。

2.3.3规划实施保障与措施

通过健全规划法制,树立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权威性,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提升近期建设规划执行主体的法律地位层次,加强城市规划立法。

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的空间管制规定,严格管理中心城区的城乡建设活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近期建设规划中确定的发展时序,处理好近期建设用地与远期发展用地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明确各级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责任,建立责权明确的规划管理体系。

以提升城市整体投资环境为目标,建立政府部门之间政策制定的协调机制。

设立监督机制,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

2.4 规划实施效果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实施以来,不仅有效指导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在政府决策、规划编制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对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城市规模、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建设用地供应、建设项目安排、实施措施得到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建立的项目库已分批纳入全市年度建设计划中并逐步实施。

3 实际工作中的思考

市规划局在这一轮规划事权调整中,将大部分的市区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分局,市局将更多关注规划,实施统筹管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市局用什么来指导区县分局规划建设工作,使其不偏离宏观轨迹。单独下发文件的形式就显得过于具体和零碎;总体规划又明显无法满足区县政府的短期政绩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解决具体地块的规划条件与指标,而对挖掘区县的发展潜力却没有意义。这时近期建设规划对区县分局的指导意义就彰显出来。

3.1 一个相对完善的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作为市局指导区县规划建设工作的总体纲领。其远比总体规划更加具体,更具参考价值。区县规划工作中提出的的亮点工程、民心工程、绿色家园、创意产业等,都可以从近期建设规划中找到依据,这样就使得基层工作能够更成系统,也更加体现规划的指导性。

3.2 市局可以根据上一年的实施情况,下发新一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为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这也可以成为每一年的区县分局的工作方针

3.3 因为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切实、可行、望的见、够得着。区县政府觉得与自身利益更加贴近,也就更愿意实行近期建设规划,这就可以改变在区县政府心中规划实施性不强的印象,进一步提高政府对规划工作的重视。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2

关键词:主干法 可操作性 法律监督

欧洲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发展背景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体系发轫于欧洲,最先出现在英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宣言法阶段和主干法阶段。所有早期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第一部部级城市规划专门法律 , 都带有明显的宣言性倾向, 并以此作为一个国家统一的城市规划专业法律体系的初步基础。1848年英国诞生了一部《公共卫生法(Public Health Act )》,从此,现代城市建设拉开了法制化发展的序幕。

各国在本国的城市规划宣言法诞生之后 , 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和修订阶段 , 使城市规划法 的可操作性得到了不断的加强 , 城市规划法的涵盖面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城市规划法系的建设从 宣言法阶段进入主干法与辅助法相结合的阶段。 德国在1987 年编制了《

建设法典 》就是主干法阶段的代表。

德国城市法规体系历史沿革

德国在20世纪之前只有一部 《城市公共建设法》 。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规划法。1868年以及1875年,巴登和普鲁士分别颁布了《建筑红线法》,标志着德国城市规划法的诞生。直到1960年颁布的《联邦建设法》,这才是德国的第一部全国性的城市规划法。

1970年后,德国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有了重大发展,由于城市建设的兴盛,颁布了众多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针对德国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的旧城区面临大量拆建,1970年德国颁布了《城市建设促进法 》 ,制订了特殊的规划措施和财政资助等条款。1976年,为适应石油危机造成的城市产业结构变化,保护和更新现有城市结构,颁布了《联邦建设法补充条例》 。1980年代起,德国改变了60、70年代大面积、推平头式的旧城改造,转向小步骤、谨慎的城市更新,这一条例简化了旧区改造的法律程序。

1987年颁布了新的《建设法典》。综合了《联邦建设法》和《城市建设促进法》两者的内容,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新增了新出现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重新利用废弃土地、旧房更新、旧城复兴等方面的内容,这部法律是德国规划管理法规的核心法律。

德国城市规划核心法解读

1987年颁布的《建设法典》确定了德国城市规划法的基本框架。这部法律后来通过多次修改,但是依然保持了主题框架,作为现代德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和心法存在。德国的整个城市规划法规体系都是建立在这部法律的基础之上。在整个世界规划法规体系当中,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

根据德国城市规划的法律体制,《建设法典》本身并不涉及建筑的具体法律规范,主要从城市规划出发,处理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包括保障并能征购公共建设需要的用地;将公共和私人建设项目纳入城市结构秩序和城市形式秩序设想的框架。

《建设法典》共分一般城市建设法、特殊城市建设法、其他法规和以前法律的过渡和终止规定等四大部分。一般城市建设法以《联邦建设法》为基础,特殊城市建设法以《城市建设促进法》为指导。

一般城市建设法的主要法律手段是制定建设导则和建设规划。 主要对城市这个层次上的建设指导规划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预备性建设指导规划(即土地使用规划),以及约束性建设指导规划(即建设规划)。

特殊城市建设法是针对旧区改造和城市开发的特殊问题而制定的。城市建设中的旧区改造措施、城市建设的开发措施、保护条令和城市建设命令、社会规划对困难者的经济资助、租赁关系、与改善农业结构措施有关的城市建设措施等都属于特殊城市建设法的范畴。

德国城市规划编制流程解析

德国城市规划编制流程和我国的相仿,也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组织、编制和实施。

在规划组织阶段,德国的镇、区肩负着管辖地方权限之内的自治管理以及作为国家派出机构的委托管理两方面的职责。而从事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机构形式和从属关系几乎是相对独立的。在德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机构形式可以根据各个城市议会和市政管理当局之间不同管理权限进行划分。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问题通过企业化的途径加以解决更快。因此,德国不少镇、区成立或者组建了为城市更新和城市改造服务的市场化公司,以便利用市场的优势。

在规划编制阶段,镇区政府对规划编制的只保留委托权,以及镇、区议会对规划的审议权,特别强调公众参与,分为2个阶段:一是在规划编制之前,邀请有关部门和市民就规划的编制和调整提供建设性意见,二是在规划编制完成后,通过规划展示向市民征集批评意见。

在规划实施阶段,为了保证建设导则的顺利实施,尤其是为了保证建设导则要求的维护全民福利所需要的公共用途的用地,包括道路用地、公共开敞绿地、公共建筑用地的征用,德国制定了强行征购、禁止改建等法律手段。

由于制订具有法律约束作用的规划控制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所有地区的建设发展都需要在共同的建设目标下得以控制和引导,在法律上对不同地区的建设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法律手段,但是又都将它们纳入统一的规划目标框架之内。

德国城市规划法规的借鉴与总结

德国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国家,法制化程度也很高。从它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值得借鉴的特点,用于指导我国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建设:

一、对土地使用者的约束力很强。

德国城市规划法除了含有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内容之外,主要还是土地使用的法律,严格规定了土地使用者在自由支配土地财产的同时承担相关的法律义务。

二、规划控制更加细致有效

在德国,由于起法律约束作用的规划是建设规划(类似于修建性详细规划)而不是城市的发展规划,规划的实施能力和法律约束力都要更加细致和便于实施。

三、重视公众参与,并有明确的实施规定

德国的建设法则明确规定,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尽早告之市民有关规划的目标、规划方案和影响,以便于及早听取市民的意见进行规划修改。建设指导规划在接受市议会审议时必须向公众公开展示听取意见一个月,这些都一直被严格地执行。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3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省先后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城乡建设和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规划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调控和布局作用。但是,城乡规划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城乡规划依然存在体制性分割问题,规划编制还适应不了城乡结构快速演变和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规划的实施和监管体系还不健全,城乡建设中违反法律法规、违反规划要求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

城乡规划是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一项基本的公共政策,其核心任务是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区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有利于转变城乡建设和发展模式,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空间及其他稀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进一步明确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健全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治制度,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切实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城乡统筹。统筹安排城市和村镇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布局,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三)坚持集约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

(四)坚持依法管治。依法开展城乡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监管,确保城乡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争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充分体现主体功能区划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相协调,城乡全覆盖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形成层级明确、管治有效的城乡规划决策、实施和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城乡规划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

三、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一)以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群规划为指导,强化城乡规划的跨行政区协调。要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发挥其对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作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着重协调好大中城市、城市群以及城镇密集地区的城乡空间发展布局,协调好城镇建设、产业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明确城镇规模、区域性生态绿地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布局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环杭州湾等城市群规划对跨行政区城乡规划的协调整合作用,落实好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控制用地、线性基础设施廊道、区域性生态绿地等。

(二)加强和改进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根据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性质。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高服务农村的水平。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及城市周边地区的污染控制,严防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要高度重视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体现城市特色,改善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要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落实到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把防范和抵御各种灾害的措施落到实处,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设区市政府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城乡规划编制及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重点衔接协调好事关整个区域建设和发展的区域性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资源环境保护布局等重大问题。

(三)全面推行县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将整个县市行政区域作为规划区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这是打破规划城乡分割的根本途径。我省人多地少,城镇分布密集,相互关联度大,加快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对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今后,县市都要按照这一要求,将城市规划区扩展到整个行政区,将城市总体规划拓展为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以后,可以不再单独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统筹布局城乡居民点、产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农田保护空间和区域基础设施廊道,统筹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实现城乡规划在县市域范围内的全覆盖。要在规划中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把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要重视建制镇特别是中心镇的布局和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联接城乡中的节点作用。县市域总体规划或者按照县市域总体规划要求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保留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79号)规定,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认真做好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县市要以县市域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深化完善乡镇和村庄规划。积极改革乡镇规划编制方式,逐步建立县市直接编制县市域分区规划的体制。编制县市域分区规划后,除中心镇外,一般乡镇原则上不再编制乡镇总体规划。要结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中心村和保留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乡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要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突出乡土特色和民族特色,严格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建筑。

(五)切实加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专业规划的编制。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科学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期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并逐年编制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切实增强城乡建设的计划性和项目安排的系统性。要加快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化城市用地布局,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加强城市交通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和城市停车场等静态交通系统,强化各类交通要素的动态管理,加快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交通功能。加强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有序地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进一步协调好地下管线的管位布局和建设时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和运营的安全性。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专业规划编制。当前,要抓紧组织编制城乡一体的供水排水、公共交通、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专业规划。

(六)进一步加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快各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的保护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强制性规定,对合理利用资源提出引导性和控制性要求,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保护规划要划定核心保护范围,确定保护重点,落实保护措施。保护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进行各类项目建设。经批准的保护规划,不得随意调整,不得随意缩小保护范围。

四、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

(一)加强城乡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要加强现行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改进城乡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工作。要加强与各类规划的协调和衔接,深入开展城乡规划修编前的专题研究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影响和制约城乡发展的人口、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基本要素的研究。通过研究论证区域或城市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预测城乡人口发展规模,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能源消耗与各项环境指标,为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各类科研机构在城乡规划修编前期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切实提高前期研究的深度和水平。

(二)完善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各类城乡规划编制都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要科学确定城乡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在城乡规划中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范围。要根据保护资源与环境、保障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有效运行的要求,分别划定“蓝线”(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黄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管理、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等涉及城乡发展长期保障的内容,应当确定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要加强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研究,制定严格的空间管治措施。

(三)积极转变城乡规划修编方式。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要求,积极转变城乡规划修编方式,确保城乡规划修编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城乡规划的专业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积极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特别是概念规划以及城市设计、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应面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规划设计单位。在规划修编的各个阶段,要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要采取新闻宣传、网上公示、模型展览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扩大公众参与。

五、依法建立科学民主的城乡规划决策机制

(一)严格执行城乡规划修编和调整程序。城乡规划由各级政府提出并组织编制,由同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实施。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当地政府应当就修编的必要性充分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的意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经原批准机关认定后方可开展。

未经认定,擅自组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的,要追究组织单位和编制单位的责任。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的调整也必须依法进行,涉及调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当地政府必须就调整的必要性组织专家论证,将论证结果进行公示,提出专题报告,经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后方可开展。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就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工作提出规范意见。乡镇规划、村庄规划以及各类专业规划、详细规划的修编和调整,也要进一步规范程序。

(二)完善城乡规划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强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的审查工作。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必须首先制定规划纲要。要通过对规划纲要的严格审查,保证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纲要审查的重点是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编制思路和方法,以及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方案等。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纲要通过审查后,方可开展规划成果的编制工作。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成果须依法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方可依法上报审批。城乡规划成果,由规划批准机关依照法定程序组织审查。充分发挥城市(乡)规划委员会以及相应的专家咨询组织在规划决策审批中的先期审查和咨询作用,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城市(乡)规划委员会的组成,要确定一定比例的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

六、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

(一)严格落实城乡规划的空间管治要求。各类专门性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体现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凡是已经纳入城乡规划的“蓝线”、“绿线”、“紫线”、“黄线”管治空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依法加强控制,不得另作他用。确因重大项目实施需要进行调整的,首先必须按规定程序调整相应的规划,按照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原则,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设立,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政府储备的土地和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必须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市场供应的规划管理依据。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段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许可管理。各类建设项目报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前,必须按项目建设程序,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项目选址意见。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和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的选址,须经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依法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各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和市县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同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未按规定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论证和评估工作,提高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的有效期为一年,需延期的应当办理延期手续。省有关部门要制定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许可管理的规范意见。

(三)加强建设项目许可后规划监管。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项目竣工后的实测建筑面积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误差范围之内。合理误差范围之内的超出面积应按原出让时的楼面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建筑面积应按竣工时的楼面市场评估地价加倍补交土地出让金。合理误差范围由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如超出面积部分严重影响城乡规划实施,要依法予以拆除。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划许可的用途使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查处违反规划要求的行为。工商部门进行工商登记时,要认真核对注册场所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用途,涉及建筑物用途改变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先行办理建筑物用途变更手续。建设用地转让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割和改变规划控制指标的,必须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各类建设项目竣工后,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出具竣工验收规划确认书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房屋产权证明等文件。

(四)健全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各市、县(市)人民政府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每年要就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同时报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要把城乡规划实施作为政府层级监督和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城乡规划执法和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城乡规划实施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的实施办法由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监察部门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开展效能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深入实施“阳光规划”,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建设项目批前公示、批后公告和违法案件查处公布等制度,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鼓励社会公众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监督城乡规划的实施。

七、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行政首长是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不断提高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把这方面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抓落实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机制。加强各级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其人员编制要适应城乡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城乡规划经费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二)依法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事权。各级政府法定的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权不得下放。各市、县(市)政府对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乡规划工作要实行统一管理,如确有必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在市辖区和开发区(园区)设置直属派出机构。规划行政管理权已经下放或者变相下放给市辖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当地政府要尽快纠正,废止有关文件,纳入统一规划管理。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广一些地区在所辖行政区域内分片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的成功经验,切实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三)加强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和标准规范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切实加大城乡规划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察机构建设,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和各类城乡规划落到实处。适应我省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和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的地方性标准规范。各市县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4

为进一步加强各类规划与城乡规划协调工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区域统筹、资源节约、要素共享、环境共保、设施共建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1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云政发〔20****〕196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各类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协调问题通知如下:

一、协调依据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地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政府指导、协调其他各类规划的主要依据。发展规划确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具体项目以及建设时序,城乡规划的编制必须依据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必须与土地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保持一致。发展规划和其他各类专门性规划确定的具体建设项目,必须服从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建设用地安排。各类专门性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体现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协调方式

(一)通过修编城镇体系规划进行协调。省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要根据全省****尽快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并积极开展滇中、滇西、滇南等城镇群规划工作。各州(市)人民政府要依据本级发展规划,尽快修编各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区域性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乡规划确定的布局和原则。

(二)通过近期建设规划进行协调。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全省尚未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县(市、区),要以发展规划为指导尽快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已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的县(市、区),要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原规划进行调整修编。近期建设规划要合理安排各类规划建设项目用地,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要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包括工业、交通、旅游等项目,其选址和布局必须服从近期建设规划的要求。

(三)通过核发选址意见书进行协调。按照规定须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并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之前,应当向项目所在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各级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等9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区域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工作,严格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许可制度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建设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要求的,不得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城市建设项目在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之前,必须先由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选址审查意见;没有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部门不得提供土地;没有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关商业银行不得提供建设资金贷款。其中,跨2个以上州、市的区域通和基础设施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直接核发。

(四)通过规范土地出让进行协调。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之前,城市或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即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擅自改变规划条件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五)通过审核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协调。通过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共同审核各县(市、区)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来协调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

三、保障措施

(一)下列规划在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或核报国家审批之前,必须报省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一是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二是各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昆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设市城市总体规划、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镇总体规划、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部级和省级开发区规划、昆明市生命线工程专业规划;其他须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划。各州(市)人民政府要参照上述规定,确定由各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的规划。上述规划在报省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之前,应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召开相关成员单位和专家参加的联合审查会进行技术审查。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5

关键词:房地产业开发规划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地涌入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房地产业也因此如火如荼、业绩骄人。同时,由于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在开发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就这些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加以探讨。

一、房地产开发中的规划管理的现实状况

1.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不配套,规划落后于开发

现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在政府部门受到一些关注。然而,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或者规划的行政审批跟不上批房地产开发的发展要求,以及某些行政区域的重新整合,所以,一些城市规划已经滞后于房地产开发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有:有的新开发地区没有纳入规划区域,一些开发商的开发带有很大的主观意愿。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个别开发商缺乏整体规划意识,忽略公众利益与环境的保护,开发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些无疑给城市的交通和环保以及今后的城市规划埋下了隐患。甚至,有些地方在立项之后才进行规划,使城市的规划对房地产的开发失去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这样做的后果是城市的规划被房地产开发牵着鼻子走,城市规划适应房地产开发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以市场为推手的开发行为,一般缺乏政府投资的与之配套的教育、医疗、交通及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而为了适应业主的需求,开发商不得不进行重复建设,越俎代庖地包办了政府的工作。而这些设施由于缺乏整体性的规划,最终导致小区的资源浪费,还容易形成业主和开发商的矛盾,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城市规划不断变更,缺乏城市规划应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为适应市场需求,在利益驱动下,房地产的开发商有时需要变更土地的使用性质、规划的各种指标或者是调整设计方案。按照规定,这些行为需要开发商提请政府有关部门,得到批准后才能实施。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变动有可能被人为因素所制约。比如,有时候受到开发企业的活动能量和政府部门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影响。还有的时候,或者是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旧有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适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比如城市道路的修建或者扩建等),或者仅仅是因为个别领导的个人愿望,而不是经过科学的论证,政府有关的城市规划部门主动改变城市的规划。特别是有的人为因素下城市的规划的变更,缺乏城市规划应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有时会使一些开发企业或者业主蒙受较大的损失,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得到合理的补偿,造成比较坏的影响。这种情况是应该加以限制的。

3. 城市规划的执行过程中,缺少大众的参与和监督

城市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从始至终都是政府有关部门在操作,没有建构普通民众积极参与的平台。所以,制定的城市规划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广大民众的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这种方式的劣势将更加凸显。

4. 在实际的操作中,城市规划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和贯彻

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比如,政府机构领导人的干预,导致一些地方的城市规划几乎成为纸上谈兵,应付差事的东西。而在落实的过程中更可能被任意更改,城市规划被房地产开发牵着鼻子走。而且,受利益的驱使,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挖空心思绕过规划,钻空子,盲目地圈占和囤积土地,或者是任意提高建筑的容积率和密度,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业主和公众的利益。

三、房地产开发中规划管理的一些措施

在合理的城市设计与规划指导下,进行房地产开发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的一环。怎样科学地制定和完善各种机制,规范房地产开发中的规划管理,解决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的规划管理问题,实现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当前摆在房地产开发业面前的问题。下面我试着就这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

1.改变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房地产开发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房地产开发也要发挥市场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房地产开发规划应该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公众需求,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其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城市规划部门应该转换职能,应用市场价值规律,制定房地产开发的活动准则和有关政策,实现由规则执行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转化。通过制定房地产开发的城市规划,协调各方面关系和利益的分配,找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使其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我们的城市建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科学决策,加强监督

政府有关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规划时,可以建立由各阶层民众参加的咨询机构,并以此为平台,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深入调查,采纳合理化建议,使我们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使我们的城市规划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和社会的需求。在具体操作时,城市规划应该是规划专家、有关利益团体代表、普通人民群众代表等社会各个阶层参加,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和展览公示等各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广泛征求社会各阶层的意见,以寻求个人利益和公共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公众的舆论监督,减少人为因素对规划的影响,不随意改变既定规划,以确保我们的城市规划得以顺利地实施。

3. 政府有关城市规划部门与开发商及时沟通信息,以加强对其行为的指导和监督

政府有关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规划以及落实规划的过程中,都应该建立两者之间的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及时倾听开发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确保其合法利益受到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开发企业的进程,帮助解决在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其行为的指导、规范和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规划的顺利实施得到保证,开发商、公众、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平衡,实现效益最大化。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开发中的规划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政府有关城市规划部门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旧有的观念,改变工作职能,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充分地发挥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协调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使我们的规划更科学合理,并且真正地得到落实和贯彻。这样,我们的城市环境才会更加优美,人民群众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振明 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管理要点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 2012, (6): 9.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基本要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资源紧张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成为众多行业发展的指导理念,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而城市的持续性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要注重规划好城市的土地用途,协调好建筑和土地的关系,尽可能的保护好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这样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支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城市规划要注重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整体预测,调研、评估、论证规划的可行性,不断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在保证城市自身环境承载力负荷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规划方案。

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城市领导者和规划建设者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方法体系。首先,领导者要以本地区的资源实际为基础提出可行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的城市建设进程体系,避免为了政绩不择手段仅考虑城市的现有发展而罔顾子孙后代的幸福。规划者要本着规划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的目的,竭尽全力论证最有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方案,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自己规划的全过程。其次,在实际的规划规程中,领导者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思想引导,鼓励其提出最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规划者不仅要考虑常规的规划内容及规划常识,还要认识到城市现有的资源以及环境问题,论证不同的规划方案能否承载住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内,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城市资源,提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二)建立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的整体规划方案

环境和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规划者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前,要对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状况有着准确的了解,调研和论证本地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预估城市未来发展可能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始终坚守资源环境体系作为城市规划的落脚点,保证城市的未来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能够良性互动,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在规划时,要具有长远眼光,不能局限于城市现有的环境和资源水平上。例如,有的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大量上马与煤炭有关的企业如发电厂、钢铁冶炼等产业,却没有认识到煤炭资源日渐萎缩时该如何处理,以致在资源枯竭时难以及时完成产业转型,导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造成了本地区发展的落后。因此,规划者要正确认识到城市现有的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找准城市转型的平衡点,既保证现有的发展能够维系并不断上升,又能在未来出现危机时站稳脚跟。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水平,并预想到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好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房地产建设的规划管理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要预设好城市的功能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布局城市的发展规划,避免发展过程中盲目随意建设的现象发生。区分好城市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既可以实现区域内建筑的协调,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特定区域应有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例如,现有的老城区与新城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住宅区和工业区叠加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质量,也导致工业生产受到民众的反对而难以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划管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城市房地产的建设能够按照城市的规划进行,避免一些房地产商任意建设,造成城市规划布局参差不齐现象的发生。规划者在规划时可以和本地区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商协调商议,针对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和补充城市规划,促进规划方案的渐趋完美。

(四)广纳意见完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要注重吸纳群众的意见,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一方面,鼓励民众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来。为他们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促使人们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观念。另一方面,民众的意见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号召群众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中来,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完善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案,还能取得民众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认同,共同促进城市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不仅需要领导者和规划者的共同努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需要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吸纳民众智慧,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董珂.城市规划的过程控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8(3)

[2]陈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9(2)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7

一、山东省及济南、青岛两市建设稽查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建设厅及济南市、青岛市建设、规划部门重视建设稽查工作。一是认真受理投诉举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济南市建委成立了建筑市场稽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受理建筑市场投诉举报,核查违法违规行为。市规划局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聘请特邀规划监督员,积极参与政务面对面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力争将违法违规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二是坚持专案稽查和执法检查部门联动机制,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济南市将建筑市场稽查情况报建委联席会议,由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处理意见,各职能部门负责处理。青岛市建委采取“分散执法,集中处罚”的工作方式,着重建立健全了内部联动执法和外部联动执法两项制度。三是创新日常监管手段,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青岛市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分别建立了市场主体动态量化考核制度、信用监控和预警谈话制度、执法监管GIS信息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门监管与综合执法有时存在脱节,对违法违规单位的处罚缺乏力度。二是建筑和房地产市场中违规行为越来越隐蔽,给稽查工作带来了难度,需要不断探讨解决。

二、部派济南、青岛规划督察组工作开展情况

我部于今年11月3日向济南市、青岛市派驻了城乡规划督察员。山东省建设厅高度重视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积极协调两市落实相关事宜。济南市、青岛市规划局领导认识到位,态度积极,为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青岛市规划局在督察员到任第二天即召开由局机关处以上干部和各分局领导参加的见面会,学习了我部关于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的通知精神,指定一名局领导和一名干部负责规划督察员的工作联络,确保规划督察员有效地开展工作。武解放、任惠林、邸玉茂三名规划督察员到任后,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首先组织了集中学习,统一思想,明确了“加强学习、注意沟通、履行职责、遵守纪律、不辱使命”的工作思路,督察组目前正在全面收集熟悉两市规划方面的相关资料,为开展督察工作打好基础。

三、意见和建议

王早生主任在听取地方相关部门和部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汇报后指出,近年来,山东省及济南、青岛两市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建筑市场执法、城乡规划监管、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执法监督机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很有成效的工作,在部派规划督察员进驻后积极配合督察员开展工作,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对下一步如何推进建设稽查工作省市各部门也提出了思路,指出了问题,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建设项目多、建设速度快,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违法违规现象,对各级建设稽查部门来说,形势紧迫、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确保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建设稽查、规划督察工作的定位。建设稽查工作和规划督察工作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明确定位和工作重点。建设稽查工作的本质是执法监督,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规范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行为。不能仅仅局限于执法本身,还要着眼于规范城乡建设秩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稽查工作方法研究,探索建立高效的稽查工作机制。我们开展稽查工作的依据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当前国家法律、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很多,各级建设稽查部门要加强自身学习,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提升稽查工作水平。最近陈大卫副部长多次指示对案件要进行“研判”,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慎重地提出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完善有关政策制度。

要加强对稽查工作体制机制的研究,总结各地稽查机构的经验,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稽查体制。探索建立内外部的联动稽查机制,研究有关建设稽查的重大事项及涉及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协调,着力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三)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为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更好地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2006年以来,部里先后向34个城市派驻了三批规划督察员,取得了初步成效。部领导十分重视规划督察工作,姜伟新部长最近提出“要以城乡规划督察为抓手,推进城乡规划的实施与管理”。近日,我们将此项工作情况向国务院作了专题报告。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细化督察工作规程,增强规程的可操作性。把现有的“到位不越位、监督不包办”等工作原则进一步细化,对督察员参加会议、调阅资料、约谈当事人等工作做出具体规定。二是研究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在总结现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督察员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提高督察工作效能。三是建立起沟通和协作机制。规划督察工作具有双向性,要保持与省、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吸取地方对规划督察工作好的意见和建议,督察员不仅仅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也应总结推广所驻城市在规划工作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四是做好督察员的管理工作。按照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研究如何加强督察员廉政制度建设,制定督察员工作守则,保证督察员廉洁自律。进一步完善督察员后勤保障制度,让督察员安心工作。五是推动省级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建设,探索省部联动的规划督察机制。继续督促指导未建立规划督察员制度的省、自治区加快建立省派规划督察员制度,探索部派和省派规划督察员工作联动机制,有分工、有重点地开展督察工作,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层级监管体系。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8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再次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本市执行城市规划法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城市规划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认为我市在实施《城市规划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市的城市规划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一是要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市民的规划法律意识;三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四线”管理;四是要加强对___古城和城市公共绿地的保护,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五是要进一步提高规划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因此,该报告经会议表决未获通过。

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专门听取了市建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法》实施工作的报告,认真分析了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为:(一)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市人大代表的法律监督。在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针对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关于〈城市规划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市建委要强化措施,抓紧整改;对暂时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解决的,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争取人大代表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此次整改,进一步促进我市的城市规划工作。(二)关于《___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坚持和完善城市规划决策程序,提高公众参与度,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充分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三)关于___古城保护及古城人口疏散工作,要按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抓紧完善《___古城疏散规划》,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并征求意见。市政府将下发文件,进一步强化___古城保护的具体要求。(四)关于城市公共绿地保护工作,一是抓紧颁布实施《___市城市绿地管制办法》;二是对三国公园、文湖公园、中山公园占用公共绿地开餐馆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五)开展城乡规划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强化规划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规划执法行为,提高规划执法水平。

在端正态度、统一认识、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的基础上,市政府周密部署了近一时期的整改工作、并认真督办落实。市建委和市规划局主动从主观上查找原因,从可行性上制定整改措施,加大了城市规划执法工作力度。

现将我市近一时期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其成效

(一)以落实人大评议意见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法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城市规划意识。

一是注重了对各级领导的城市规划法制宣传。在整改期间,市建委和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组织专业人员分别为市政府机关和___区、沙市区“四大家”领导及区直部门负责人以及开发区各级领导宣讲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并结合___的实际介绍了总规修编的基本原则和规划思路,为各级领导了解规划、遵守规划、支持规划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加大了部门之间的横向宣传、沟通力度。为了争取相关部门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市建委、市规划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动上门与市发改委、国土局、房产局和监察局沟通、协商,宣讲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争取相关部门对执行城市规划法的理解与支持。于20__年10月初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地规范了城市规划“一书两证”与相关部门行政许可的办事程序,确保了城市规划法“一书两证”制度的实施。

三是坚持了以听证为主要形式的宣传机制。行政许可听证、行政处罚听证既是公民主张权利的一种法定形式,也是规划部门与公民面对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规划法宣传、规划知识宣传的特定场合。在整改期间,规划部门坚持并加强了这一宣传机制,在听证员的指定上选派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志担任,在听证当事人的确认上尽量扩大范围,保证了听证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整改期间,规划部门共组织行政许可听证会17场、行政处罚听证会46场。

四是开辟了多层次的宣传窗口。在整改期间,规划部门在认真完善“阳光规划”网站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市领导工作繁忙的特点,开办了“___规划”期刊,让市“四大家”领导了解___规划及其部门工作动态,多了一条方便的信息渠道;针对一线管理人员信息渠道有限的特点,开办了“管理在线”期刊,让执法管理人员又多了一条增长规划见识的途径。目前,“___规划”已出刊7期、“管理在线”已出刊11期。

(二)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严守编制规程,扩大公众参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城市规划发挥公共政策职能的前提与基础。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

学性和前瞻性,市规划部门从目前正在进行的总规修编开始,一是严格遵守编制程序。20__年,我市按照总规修编法定程序,上报国务院要求适时开展总规修编。同年,国务院行文批准我市进行总规修编。我市据此成立总规修编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编制任务。按照总规编制规程,我市对原总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收集了大量的总规修编所需要的基础资料,组织专家分类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确保总规修编建立在对大量基础资料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二是切实体现公众意志,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度。总规修编目前已完成纲要(草案)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并专题征求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的意见。同时,于12月4日将总规纲要通过报纸和“阳光规划”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市政府于12月8日和12月22日,连续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县市区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通过规划编制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公众参与,来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总规修编是这样,对其他规划的编制也是这样。如近一时期完成的《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四线”管制办法草案等均严格遵守编制程序,使规划意图充分体现公众意志,真正提高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决策的质量。

(三)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切实加强___古城的保护。

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认为,___古城保护的问题,一是该外迁的没有外迁,二是不该建的还在古城内建,三是古城的疏散规划方案宣传不够。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在整改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正紧锣密鼓地广泛征求意见、提请审议审查、不断修改完善之中。《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的编制始于年初,特别是在整改期间加快了步伐。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关注《___古城疏散规划》的编制,多次听取该方案的汇报。市规划委员会法定图则委员会对《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进行了初步审议,规划部门也已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并向社会公示。目前,《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正按照征集到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编制完成后将按行政审批程序报批。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___古城内各类建设行为的管理力度。针对古城建设现状,市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___古城保护范围内建设审批工作的通知》,根据《___古城疏散规划》方案具体明确了古城内的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严格了古城内建设审批程序。市规划部门从自身的执法管理角度出发,制定了严格古城内规划执法管理的工作规定:管理人员对古城内的违法建设有累计3次未主动发现的,作下岗处理;古城内的违法建设一律按拆除论处。整改期间,市规划部门已对古城内10处共933平方米的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了。

(四)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公共绿地保护。

1、在加强城市规划执法力度方面,市规划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全国首创建立了城市规划诚信管理制度,形成了建设系统综合执法的合力和打击违法建设的氛围。近几个月来,市规划部门通报表扬了市天发金利达房地产公司等4家诚实守信的单位、对市长宏房地产公司等18家严重失信单位予以通报警示或惩处。这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准建项目的违法建设的发案率下降了60。该项制度受到了省建设厅的充分肯定,并为国家和地方新闻媒体所关注。二是认真落实了大案移交制度,保证了城市规划执法的严肃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监察机关报告规划违法案件制度》,是我市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活动所建立的一项制度,也是认真落实人大评议意见加强执法工作的一个措施。10月份以来,市规划局向监察局移交违法案件5件,加之监察机关得力地配合查处,对城市规划违法建设人触动较大、震慑较大。

2、公共绿地保护方面。从人大代表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市公共绿地的保护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国公园、中山公园和文湖公园被餐馆侵占,植物园的还建工作力度不大。对此方面问题的整改,目前已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已完成《___市城市绿线规划管制办法》的编制。该方案已完成公示程序,已列为20__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将被作为城市规划强制性的内容予以保护和管理。

二是已经完成《___市植物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该规划方案目前正在公示阶段,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计划明年上报市政府批准。

三是市建委已召集三国公园、中山公园、文湖公园以及___区建设局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计划在现有基础上按三分之一的比例拆除占绿地的餐馆,并由市建委在办公经费中拿出30万元作为补助。三国公园、中山公园、文湖公园已陆续拆违还绿5563平方米。

(五)以规范执法行为为着眼点,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

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既是人大代表对规划部门的要求,也是全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整改期间,市规划部门从规范执法行为入手,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来约束行为、提升管理队伍素质。

一是出台了细化执法人员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在执法实践中,对违法建设影响城市规划的程度如何认定、按怎样的幅度实施处罚?现行的法律法规给了规划部门和执法人员较大自由裁量空间。这种自由裁量空间容易带来执法的随意性。市规划部门出台的《___市规划局城市规划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暂行规定》,进一步细化了违法情形,明确了行政责权,缩小了自由裁量空间,增强了执法刚性,保证了在行使城市规划行政处罚权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是建立了对准建项目实行规划综合验收的制度。准建项目能否按规划意图实施,竣工验收就是规划部门实施管理的最后一个关口。过去我市中心城区对准建项目的管理是单一的,只注重建筑工程的平面布局和楼层高度,管理质量不高。市规划局出台对准建项目实行规划综合验收的规定后,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参与竣工验收,从审批的角度重点对项目实施的各项技术指标、建筑

文秘站:风格进行复核,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规划管理质量。三是启动了批后管理系统。市规划局过去的办公系统和规划网站仅局限于规划许可审批,公众从网上只能了解审批方面的信息,公众参与规划是不全面的。今年市规划局开发出的批后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软件通过近一时期的运行,效果比较理想:一方面可以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将规划管理工作全方位地交与公众监督,进一步保证了执法管理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作为政府的城市规划职能部门--市建委和市规划局,通过这次评议整改,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均有了较大地改观。具体表现如:一是在办理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的工作中,我们对议案提案所反映的问题多次到现场调研,主动与代表、委员见面和沟通。办理结果是100的满意和基本满意。二是在这次落实市人大常委会评议意见的整改工作中,能切实认真地按市政府整改方案落实,各项整改工作也初见成效。三是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满园工程”的活动中,市规划部门对工业新区项目特事特办、随到随批,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四是在城市规划效能监察活动中,特别是通过评议整改,市规划局的各项工作受到了省监察厅和省建设厅的多次肯定,近期被省建设厅推荐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省规划行业仅此一个推荐名额)。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虽然在前段整改时期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人民群众、人大代表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1、主观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规划的宣传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争取各级领导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待于由城区向郊区的延伸,实行城市规划管理的高度集中统一。二是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切实保证城市规划的超前指导作用。三是要进一步从根本上提高执法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客观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财政困难的问题。一是不能完全保障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局部地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规划滞后现象。二是不能很快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如古城搬迁一直难有大的动作。

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继续认真加以整改。

三、下段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城市规划的宣传。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规划法制、城市规划知识及规划成果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服从规划、遵守规划的氛围。

(二)尽快完善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市政府已将《___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___市城市“四线”规划管制办法》纳入了20__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计划,市政府法制办将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上述规范性文件早日颁布实施,为城市规划执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氛围。

(三)要努力提高城市规划的编制质量。注意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继续扩大公众参与的途径,提高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度;坚持规划委员会决策、专家审议的机制,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9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开发区管委会: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全面小康型、生态园林式的中等工业城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市规划委员会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乡建设的基本依据。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进一步突出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指导,强化监管,推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迈上法制化轨道。 二、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规划主管部门要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指导,突出“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景观特色,加快编制城区各区域性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以及专项系统规划,形成完善的现代规划体系。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集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管理力度,到末,力争全市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100%,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格局。 三、严格规划的审批程序。规划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统一规划、指导、检查和管理,保证城乡规划依法付诸实施。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要的单体建筑方案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及规定,由市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一般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他规划方案由市规划咨询委员会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规划方案由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评审,一般性规划方案由开发区管委会审批后报市政府备案,重要的规划方案由开发区管委会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严格执行“一书两证”规划管理。规划、国土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建设用地管理和土地储备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目标性和土地供给的计划性。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城乡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前,必须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选址审查意见。属于划拨用地的,没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属于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以及用途变更的,必须附有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对于重要地段的招标、拍卖、挂牌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统筹考虑公共利益先行进行初步设计,用地单位必须依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详细规划并组织实施。没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部门不得提供项目用地。没有规划部门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关部门不得批准项目开工建设。 五、建立民主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规划主管部门要建立规划公示、监督和举报制度,坚持建设项目多方案比较、重大项目方案论证等制度,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各类规划设计方案在评审前,要在市政府网站、城乡规划信息网、《今日》、规划公示栏、现场公示栏等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市规划主管部门要认真记录、归纳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评审会评议审定各类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规划方案批准后,必须向社会公布,由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规划的实施过程,重点项目还应在项目建设地点设立固定的公告牌,公布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有关内容和指标,接受社会监督。 六、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规划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巡查和监督管理,从工程定位放线到竣工验收,做到规划管理全程参与,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规划监察力度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经审定批准的规划设计(包括使用性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变更。确需修改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提出修改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审批。未经批准擅自调整规划设计提高容积率的,国土、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处理。为推进节约集约城市建设用地,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对在本通知之前已经批准实施、且处在适宜建设高层建筑的地段而尚未开工的项目,鼓励其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调整设计,建设高层建筑。今后,凡是规划规定须建设高层建筑的地段和项目,必须在规划评审和土地出让过程中,将各项控制性指标要求统筹落实到位。 七、加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先地下后地上配套建设。河西、城北新区建设,实行大规模块状开发建设,大道、青龙西路等城市主干道路两侧的土地,由市政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和统一管理,不得建设线状单体建筑物。旧城改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应严格控制城市容量和建筑密度,严格限制零星插建,单宗出让地块原则上不低于1公顷。对暂不具备建设条件但确需收储的土地,由国土部门先行收储,待周边用地条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后,再统一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率应严格按国家规范执行,并严格按人民防空要求配置人防设置。供电、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且必须经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后方可实施。沿街建筑的商业用房应严格遵守《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划行归市。新建的沿街行政办公建筑不允许设置商业门面房。规划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建筑设计风格的研究、指导与管理,着力打造和彰显城市特色。 八、加强村组集体预留地建设和农民建房管理。改革完善村组集体预留发展用地的土地供应方式,对符合预留用地政策的,一律实行货币化扶持。确需供地建设的,必须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并按规定办理。预留用地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区内居民私有房屋确属危房的,经法定鉴定机构鉴定后,办理维修报批手续。房屋维修应符合规划要求,不得扩大宅基地面积、建筑面积,不得改变房屋主体结构和建筑层数,不得妨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对近期建设需要拆迁的危房,不得在原址改造或建设,一律由市国土部门按政策对其予以补偿安置后进行拆除。#p#分页标题#e# 九、加大规划执法力度。规划、城管等部门和有关街道办事处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的联动协调机制,依法查处各种不按城乡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行为。对严重影响城乡规划或侵害权力关系人合法权益,且不能改正消除影响的建筑,依法进行拆除或没收。对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由城市执法部门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对违法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行为,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查处。建立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城乡规划管理人员要做到公正、高效、廉洁,依法办事。对、、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国家赔偿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为市政府审批城乡规划进行前置审查。市政府建立城乡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服务。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属地管理责任制,各乡镇、街道、村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做好本辖区范围内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全过程负总责。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抓落实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机制。加强各级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其人员编制要适应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城乡规划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各单位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备案。

城市规划指导意见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能源、车辆发展趋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合理控制总量、优化布局结构、服务经济民生、科学制定目标的原则,加强成品油分销体系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突出成品油零售体系与配送体系发展有机结合,建立起与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分销服务网络体系。

二、工作任务

发展规划由成品油零售体系(加油站)发展规划和成品油配送体系(批发、仓储企业)发展规划组成。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完成并送审本地发展规划意见。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后由省商务厅负责下达并组织实施。

发展规划期限为5年,即2016-2020年。

三、规划具体原则

(一)成品油零售体系发展规划

1.规划调整范围:新建、迁建、扩建和调整的加油站以及流动加油船。

2.布点设置原则和标准:按照《XX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办法》要求执行,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和交通规划相衔接。高速公路服务区“十三五”期间加油站规划布点,由省交通厅提出具体意见,经审核后,列入本次规划。

3.合理确定总量:按照“科学发展、合理布点、优化布局”的原则,以2014年度经省商务厅成品油经营资格年检合格核发证的加油站数为基数,以加油站数量增长速度与成品油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相适宜的原则确定加油站规划布点总量。优先考虑新增公路(道路)、新区和农村网点。已超布点设置标准的路段,不再增设新规划点。

4.做好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我市因“三停”要求致使“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尚有较多未建、未批准的规划点(包括《XX市“十二五”期间(2013-2015年)新增农村加油站网点明细表》中的77个网点),经与土地、规划、交通等部门核实后,可调整到“十三五”规划中。

(二)成品油配送体系发展规划

1.规划范围:本市境内设立的油罐总容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上的成品油仓储设施(油库),且需具备码头、航道、铁路专用线、管道等配套条件。

2.征求部门意见:仓储规划应充分征求发改、国土、规划、安监、消防、交通、港口等部门意见。

3.合理布局:以2014年成品油消费量和最低限的库存量为基础,以满足本地区成品油供应需求为准则来规划仓储库容量。油库服务半径:省级中心油库,原则上辐射半径在150公里左右;市级分销油库,辐射半径在100公里左右;县级直销油库,辐射半径在60公里左右。

四、进度安排

根据工作实际和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分五个阶段:

(一)前期调研阶段(2015年3月-5月)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周密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并会同国土、规划、交通、安监等部门尽快成立规划编制组织机构,组建规划编制起草小组,组织前期调研和实地察看,总结评估“十二五”时期规划执行情况,提出“十三五”规划基本框架与思路。成品油仓储和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样本见附件3),请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于5月28日前以电子文档格式和书面形式报至我局,并填报附件4-10表,同时附截至2014年底所辖区域内油库及加油站布局图。

(二)研究起草阶段(2015年6月-7月)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着手起草规划意见。各地零售体系(包括附件11布点明细表)和配送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意见于6月26日前以电子文档格式和书面形式报送我局,经我局审核汇总后于6月30日前报省厅。省商务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各地制定的发展规划意见,编制全省零售体系和配送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组织专家组对各地上报的布点规划和库容量进行论证,于7月底完成全省发展规划的征求意见稿。

(三)征求意见阶段(2015年8月)

规划初稿形成后,省厅将召开成品油“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会,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对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评估。同时,在商务厅网站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在综合整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送审阶段(2015年9月)

省厅于年9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送审稿,报商务部审定。

(五)审议阶段(2015年10月)

发展规划报商务部批准后,将对外公开,商务系统要做好规划的宣传贯彻,根据规划做好相关行政许可工作。

五、总体要求

编制发展规划是一项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一)成立机构,提供保障。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当地政府分管商务工作的领导任组长,邀请同级建设、国土、安监、交通等相关部门参加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当地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和部署,研究决策重大问题和事项,加强同级政府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编制成品油发展规划所需的经费,请各县(市、区)协调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证。

(二)全面总结,科学前瞻。各县(市、区)要对成品油分销体系“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吸取有益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要充分考虑“十三五”期间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方向,对成品油市场“十三五”期间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对供求趋势进行科学前瞻和合理预测。

(三)目标明确,务实可行。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准确把握县(市、区)情,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科学务实地编制规划。既要研究提出预期性、导向性的指标(如成品油消费规模、汽车保有量等),也要研究提出有约束力、可评估的指标(如加油站、油库数量、规模的调控原则等)。成品油零售体系发展规划要与成品油配送体系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形成合力。

(四)突出重点,服务全局。要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提高成品油销售企业服务水平和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努力建设“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环保型、节约型成品油分销体系,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服务。要统筹安排、整体规划非油品业务发展,提升成品油经营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